课外阅读的原因汇总十篇

时间:2023-10-18 10:04:3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课外阅读的原因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课外阅读的原因

篇(1)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著名学者、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说:“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只有重视阅读的民族才是充满希望的民族,由此可见阅读的巨大作用。下面本文首先分析高中生不喜欢课外阅读原因,然后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对策。

一、高中生不喜欢课外语文阅读的原因分析

据有关调查显示,高中生不喜欢读书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原因可以归为如下几点:

(一)缺少认同的价值感

相对于枯燥的文字阅读,学生更容易被一些流行文化吸引。因为流行文化更富有新颖性、时代性、休闲性等特点,感染着有着超强的猎奇心理和敏感性的高中生。于是学生们就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在阅读上,而选择能够带给他们更多的影视、音像、电子游戏、流行音乐、网络等流行文化。因此图书馆门庭冷落,不足为奇。

(二)没有充足的阅读条件

高中生面临着较为沉重的学业负担。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学生不得不把绝大多数的时间花在大量的题海中,用于阅读的时间则少之又少。周末如此,就连寒暑假也几乎被大量的补习抢占。由于阅读见效缓慢,许多学校也不愿意学生把时间花在不是刀刃的课外阅读上。不仅在时间方面不充足,就是在书籍方面也是匮乏的。很多高中是有图书馆的,但真正对学生开放的却很少。即使学生们偶尔有阅读时间,也不能尽情地翱翔于书海。图书馆只是一种摆设而已。家庭方面,父母出于同样的考虑也不支持孩子阅读课外读物,他们情愿给孩子买各种复习资料,也不愿意给孩子买一本“闲书”。因此,可以说当前高中生既无充足的阅读时间,也无良好的阅读环境。

(三)缺少正确的阅读指导

高中生的课外时间或明或暗被劣质书籍俘获。他们有兴趣的是漫画类、娱乐资讯类、奇幻小说类、言情小说类等低品位报刊书籍。课外阅读的目的主要也局限于休闲娱乐、寻求刺激、打发时间等。

二、改变高中生不爱阅读的对策

由于缺少认同的价值感、没有充足的阅读条件、缺少正确的阅读指导等种种原因,高中生对课外阅读是“谈虎色变”、非常反感。那么怎么样来改变高中生不爱阅读名著的现象呢?

(一)增强价值认同感

读书就是一个陶冶情操的审美过程。阅读中要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带着积极主动的情感进行学习,使他们对阅读充满期待,对阅读充满兴趣。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可以鼓动激情,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感染学生,增强学生的价值认同感,使其获得情感上的共鸣。

(二)指导阅读方法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高中生能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精读是对文本的咀嚼品评;略读,是要求读者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浏览,即粗略地看一遍,也就是略观大意,根据一定的目的或某种需要,舍弃一部分不读,只快速阅读相关的部分,摘取字里行间的重要信息;速读就是要求快速阅读。正如美国休斯顿市教育发展实验室的一材料所指出的那样:一个好的读者,无不喜欢读书,这种人读书的速度由他所读的内容而定:对于弥尔顿的诗必须逐字逐行地读,对于少克莱的小说必须一段一段地读,对于柯南道尔的侦探小说必须一页一页地读,将粗读和精读不失时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效率。

(三)确立检查制度

老师在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过程中,对学生阅读效果的检测是必不可少的。适当的压力,可以促成行为的积极发展。如规定阅读量和阅读时间,定期检查学生的阅读成果。

(四)建设阅读展示平台

学生读了书,就要有展示阅读成果的舞台。成就感能够让学生有更大的动力去读书。如开启阅读交流平台、举办知识竞赛等。

(五)建立评价体制

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要避免功利化倾向,要将重心落实到激励学生将阅读内化为自身需求和生活态度的高度。我认为中学生课外阅读评价机制必须体现这样的原则:①个体差异原则。要建立学生阅读评价的坐标系,尤其要重视反映学生个体阅读发展情况的横轴。②激励为主原则。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避免唯阅读能力提高是重的功利倾向,要把指导的目标落实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终身教育的高度,因此对学生阅读行为(包括成果)的评价必须以激励为主。

篇(2)

人类将在21世纪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我们面临着培养21世纪人才的重任。因此,切不可忽视农村学校图书室“以书育人”的职能作用。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善于读书的人机敏睿智,懂廉耻知礼仪,善于读书的民族,这个民族的底蕴是厚重的,这个国家的底蕴也是厚重的。可以说,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所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再一次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也就是说,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该在145万字以上。据统计,犹太人人均每年读书64本,前苏联人,55本,美国人,50本,日本人,40本。我国的中小学生的读书量只相当于人家的十分之一。145万字的课外阅读量对于农村学生来说,真的是很难完成。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量难以完成的原因

1.学校图书室藏书册数和种类不足,图书质量差,又不能按时向学生开放。义务教育要求小学生人均拥有图书20册。实际上人均拥有的有质量的可读性强的图书并不多。很多图书室图书陈旧破损严重,已经不适于阅读。另外,学校的图书管理员大多是兼职教师,且年龄较大,没有精力和热情做好图书管理员应尽的责任。图书室成了一个摆设。

2.教师没能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需要语文教师的指导和引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没有根据相应的体裁,及时引导学生去阅读相关的作品,同时没能很好地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

3.缺少家长的支持。很多家长还意识不到课外阅读对于孩子学习的重要性,家长们可以花大把的钱给孩子买吃买穿,却不注重给孩子购买课外阅读读物,偶尔买几本也大多数是教辅用书、练习册,搞题海战术,家长的忽视,使孩子远离了阅读。

4.由于学生不爱读书,一些学生朗读达不到正确、流利的基本要求,课外阅读在他们看来只是一道别人眼里可有可无的风景。那么,如何让学生的课外阅读步入正轨,让145万字不只是写在纸上而要落实到完成或超额完成145万字的课外阅读量上来呢?

二、加强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策略

1.加强认识,装备好图书室,为学生阅读服务。为了保质保量完成阅读量,教育部门和学校及教师要有计划地实施方案。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要加大资金投入,装备各种适合学生阅读的书刊,改进和完善学校图书室的现有状况,科学合理最大限度地使用好图书室,全天候向师生开放,让图书室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使其散发出浓郁的书香气息。

2.语文教师要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和引领。教师要深入研究课标,对课标要求小学阶段完成145万字的课外阅读量做到心中有数,有计划、有步骤地引领学生完成任务。(1)教师要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会他们一些阅读方法。(2)每天都给学生提供读书的时间,哪怕是20分钟,多去图书室寻找适合学生阅读的书,并督促学生回到家里自觉读书。教师要掀起读书的热潮,学校要经常举办相关的读书竞赛、演讲、读书汇报、新书介绍等活动,让读书成为每一个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3.教师和家长携起手来,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要利用家长会或平时沟通的机会,向家长介绍课外阅读的好处,双管齐下,帮助学生建立课外阅读的兴趣。家长要营造好孩子的读书氛围,保证孩子的读书时间和质量,可以和孩子共看一本书,然后和孩子进行交流,把孩子引导到阅读当中去,当阅读为学生带来快乐的时候,就把不可估量的精神财富带给了学生,为他们的终身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只要学生愿意在书海中畅游,在知识的王国里探索无穷的奥秘,145万字的课外阅读量就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目标了。

篇(3)

我校六年级的学生均已具备了独立阅读的能力。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已经开始个性的发育,处于性格、兴趣、爱好等各类信息的渴求,与日俱增。这是一个很健康、很良好的倾向。事实上,农村学生占85%的是留守儿童,抓好学生课外阅读,很值得我们语文教师思考。我今年寒假有幸参加了遵义师范学院初教系、道真自治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组织的小学语文教师培训。我针对如何《抓好学生的课外阅读》这一课题进行了调研。对本校六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参见下表:

统计中“有很多想看的书没有机会阅读”,“希望有足够的时间”、“希望有更多可供选择的读物”、“希望家长的支持”、“有家长的辅导(监督)”等等。还有部分学生课外阅读目的是为了“提高学习成绩”、“丰富知识”。而这些学生强烈的课外阅读愿望理应得到学校、家庭、社会的支持。但现实与愿望截然不同,那么,是什么原因在阻滞着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展呢?不难看出,通过以上调查统计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其中的原因所在,值得我们语文教师深思。

二、学校方面的原因

在调查统计数据中发现,在教育评价、应试教育的禁锢下,学校以及教育行政部门任然以考试成绩论成败,使本应该占有一时之地的课外阅读被束之高阁。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少不了学生课外阅读。而学校的课外阅读情况开展如何,参见下表:

另一方面,学校根本没有阅读课,学校对学生的作业、品德、纪律、卫生等列入考核范围,进行评比,唯独把课外阅读弃置一边,学校图书室藏书远远不够,已经多年没有更新。为了迎接大小的统考,各科老师布置大量的作业,学生大部分时间在费劲精力完成作业,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已所剩无几。在这样的环境下,即使有教师真的想进行课外阅读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也是一句空话。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实现的,因为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是个漫长的积累过程,不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学生被动地按照考试要求,读教材、背诵课文。这样长期下去只会扼杀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三、家长对课外阅读不理解

我在与家长的接触中,他们对于孩子的“课外阅读”根本不理解,觉得自己的孩子对教科书上的知识都未吃透,把课外阅读看成“不务正业”,实属“多余”。

篇(4)

通过多年的教学观察发现,现在的初中生不喜欢阅读,好多学生以完成作业为目标,课外阅读的时间少之又少。由于种种原因,初中语文学习走上了应试教育的路子,片面追求升学率,重课内,轻课外;重讲授,轻阅读;重死记,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这种情况既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又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教师不断探索语文课外阅读的新方法,从而将阅读教学尤其是课外阅读真正落到实处。

造成目前课外阅读情况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通过对学生的调查,主要存在于下面几点。

一、阅读时间少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做题上,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进行课外阅读。

二、社会、学校、家庭没有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和良好的阅读环境

在目前的一些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学,校园文化建设薄弱,图书少或者图书不能充分被学生利用,学校也没有相应的号召和引导。另外好多语文教师及家长自身的阅读状况难于承担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重担。教师、家长本身不是一个阅读的爱好者,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就无从谈起。

三、学生兴趣的转移

目前初中生的课余时间大都花在看电视、打球、上网聊天等自己喜欢做的事上了。学生对以摄取知识为目的的课外阅读普遍不感兴趣,认为“那些书难看”,而宁可把时间用在无聊的“随便玩”上。

要解决上述课外阅读中的问题,我认为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观念问题。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教育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将无从谈起。要转变农村中学语文课外阅读的被动现状,首要的是要做好几个观念的转变。

转变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观念,真正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建设标准的阅览室,配备多种多样能满足学生不同阅读需求的图书;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素质,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语文老师本身明确了思想,转变了观念,才有可能愿意去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同时,语文教师还一定要多读书,只有自己知识丰富了,才能有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这样,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展才能够顺利进行;转变学生及其家长的观念,根本上解决学生课外阅读的制约因素。教师要与家长进行必要地沟通,使家长真正理解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让家长配合学校,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督促。

2.阅读方法问题。

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时间有限,方法指导就显得特别重要。阅读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学生进行讲授,使学生掌握浏览、略读、选读、跳读和精读等基本阅读方法并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加以运用。同时要教给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选用适当的阅读方法,培养自己的各种阅读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进行摘抄、写体会、向别人转述等活动,以促进读、写、说能力的全面发展。

3.效果问题。

教师在布置好课外阅读任务后,一定要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检查,避免课外阅读流于形式。如可让学生做读书笔记,让学生将自己所读材料的主要内容,自己的所思、所想写出来,学生既积累了大量素材,又便于教师检查课外阅读。还可采用课前几分钟研究,手抄报等形式,让学生在领会理解所读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这样既检查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又锻炼了学生的复述能力、心理素质等,以此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4.兴趣问题。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一种最重要的成分,它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获得较大的成功;同时,这种愉快的精神感受又促进学生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二者之间相互促进,使学习活动更加活跃、有效,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更加和谐的发展。课外阅读也不例外,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需求是广大语文教师需重视的一个问题。

为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教师在为学生选择或推荐阅读材料时,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兴趣爱好差异、文化基础差异等因素,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多形式的阅读材料供学生去选用,避免只提供给学生纯文学的东西。

总之,初中学生课外阅读能力亟待提高,研究课外阅读意义重大,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并由此提高综合判断、分析等能力,从而从根本上提高语文素养,提升精神境界,达到人格的提高和完善。■

参考文献:

篇(5)

国家教育部2011年制定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145万字,要使学生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因此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这也是开展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研究的意义所在。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1.调查对象及方法。为了解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课外阅读习惯,本人自编调查问卷共10项,采用封闭形式,对红谷滩新区实验学校三、四、五、六年级的83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834份,回收调查问卷811份,其中有效问卷772份,有效回收率为92.6%。

2.调查结果与分析

(1)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与动机。

1)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通过调查发现,90%以上的小学生喜欢和比较喜欢课外阅读,不喜欢课外阅读三、四年级所占比例为7.2%,五、六年级所占比例为0.6%。由此可见,绝大多数的小学生都有课外阅读的兴趣。

2)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及动机。通过调查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小学生选择童话寓言类故事书和作文等辅导书籍进行课外阅读,阅读的动机集中于“学到知识、增长能力”上。由此可见,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目的明确,阅读动机积极。(如表1)

表1 小学生课外阅读内容及动机情况表

(2)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

调查表明,课余时间小学生用于看电视或者玩耍的时间明显多于看课外书的时间,而且,大部分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为30分钟左右,每天花2小时以上时间看课外书的比率很小。(如表2)

表2 小学生课外阅读时间统计表

3.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

通过调查发现,96%的小学生希望或者非常希望阅读课外书时有人指导,有主动学习的欲望,而且大部分小学生有做笔记或经常做笔记的习惯,但是三、四年级有11.5%的学生,五、六年级有10.6%的学生从不做笔记,这22.1%的同学值得我们重视。(如表3)

表3 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情况表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认知与行动反差明显。虽然学生对课外书的喜爱程度较高,但是没有落实在行动上。其主要原因有:课外阅读氛围不浓。一天24个小时当中,小学生只有7个小时是在学校度过的,其余的17个小时都在家里度过。处于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回家后没有同伴的影响和交流,父母又忙于家务,没有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读书,自然没有读书的氛围,导致小学生不愿意进行课外阅读。

2.内容的选择急功近利。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小学生都选择作文类等利于提高考试分数的教辅书籍进行课外阅读,而对于那些具备深厚的思想内涵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能够真正滋养心灵的经典名著却很少问津。究其原因,大部分家长关注的是小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而无暇关注或很少关注课外阅读。除此之外,我国目前考试机制、评价机制也会影响到小学生课外读物的选择。

篇(6)

不久前,教育部宣布2017年将全面实行高考改革,其中语文成绩由原来的150分上升为180分,语文成绩在学生的高考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即使是2016年的考纲,学生的阅读和作文加起来分数也达到125分,其中作文要写得好,离不开平常大量的阅读。所以语文阅读越来越重要,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学生的阅读时间远远不够,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语文成绩。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机途径。通过课外阅读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课外阅读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以读促思,以读促写。高质量的课外阅读对于语文成绩的提高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学生的语文成绩。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与学生语文成绩成正比,课外阅读数量多,质量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就会提高。反之,课外阅读量少或者质量不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就相对低于平均分。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必须从阅读做起。

虽然语文课外阅读这么重要,但是在日常教学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语文课外阅读并没有引起相应的关注。本文主要从影响学生阅读的原因和改进措施进行探讨,以期促进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

一、影响学生阅读的原因

1.电子媒体的发展影响学生阅读的兴趣。随着电视、电脑、手机、网络的普及,媒体变得越来越直观,也更吸引学生,学生有限的时间都消耗在看电视、上网冲浪、微博互动或微信使用上,很少阅读。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在直观的同时,却扼杀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

2.学校教育并没有把阅读放到重要位置。许多学校领导没有认识到阅读对学生语文成绩提高的重要作用,对阅读不重视,学校也没有开设专门的阅读课,没有专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3.阅读的环境并不完善。农村一些学校没有阅览室,即使有阅览室,绝大部分阅览室不对学生开放,或者一周只对学生开放一节课,不能保证学生的阅览时间。同时,有的阅览室虽然对学生开放,但是书籍太陈旧,而且种类太少,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的阅读热情不高。

4.学生课业负担重,没时间阅读。现在的学生课业负担重,要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要写家长布置的试卷,还要上各种辅导班、兴趣班,没有时间看课外书。例如某校的作息时间如下:早上8:00-12:00上课,12:00-1:40午餐、休息,下午1:40-5:40上课,5:40-7:00晚饭,7:00-9:30晚自习。时间安排的这样紧凑,学生即使想阅读,也没有时间。

5.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时候,即使各种阅读的条件都有,但是由于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或者认为阅读无用,而且认为阅读会浪费大量的学习时间,从内心抵触课外阅读。

二、改进措施

1.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远离网络、手机、电视。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让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把心思转移到课外阅读上,从而自然地远离网络、手机、电视。这样即使再忙,学生也会挤出时间读书,尽情享受阅读的愉悦,同时使其语文成绩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2.转变观念,认识阅读对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重要作用。当前部分领导和老师认为课外阅读见效慢,对阅读不重视,不愿让学生阅读课外书。针对这种现状,学校领导和老师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阅读对语文成绩提高的重要作用,不论从政策还是安排上,都应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阅读。

3.积极改善阅读环境,促进学生阅读。学校的阅览室,应该随时向学生开放,只要学生有时间,随时都可以阅览。学校阅览室应该多征订一些学生喜欢的、对学生有益的书籍,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要多鼓励学生之间的书籍交流,使学生拥有更多的书籍资源。

篇(7)

一、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结果与原因分析

笔者所在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本校刚刚由城中村转为城市人口的学生占学校人数的60%;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占30%;另外10%是较远乡村学生。前不久,笔者对所在学校七级共100位学生进行了课外阅读情况的问卷调查,具体结果如下:

(一)、课外阅读时间严重不足

新课标要求初中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远远达不到新课标的要求。平均每周阅读3小时以上的学生占22%,平均每周阅读2小时以上的学生占15%,平均每周阅读1小时的学生占37%,甚至还有26%的学生每周阅读时间不足1小时。

究其原因:1、由于学业负担重,各科作业较多,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被挤占。尤其是刚进入初中一下要应对八门文化课的七年级学生和备战中考分秒必争的九年级学生。2、大众文化的负面影响。影视文化代替了课外阅读。有超过半数的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的活动为看电视和上网。3、阅读氛围不浓厚,业余时间正确引导从而使得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减弱。

(二)、课外阅读目的实用性、消遣性强

调查数据显示课外阅读的目的:为了提高文学修养占9%;为增长知识的占45%;为便于与人交流的占10%;为消磨时间的占36%。新课标指出学生阅读后应该“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但从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实用性目的和消遣性较强,失去了阅读本身的陶冶情操和了解社会,感悟人生的意义。

学生之所以如此,正是因为应试教育的束缚。学校、家长称课外阅读书籍为闲书,不让学生去碰、更不允许带入教室。“学生阅读中的主体意识在逐渐丧失,逐渐沦为被动阅读者”①。这无疑是一种人才培养上的短视行为,不能不说是语文的悲哀、教育的悲哀。

(三)、课外阅读书籍选择面较窄,随意性大

学生购买的课外书籍中有45%为新课标规定的必读篇目;25%为消遣性读物,如漫画、青春小说、故事会等类图书广受欢迎;12%的喜欢读科幻类书籍,剩下的18%则为期刊杂志,如《中学生》、《课堂内外》等。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课外阅读是存在有片面性的。片面地认为与学习相关的就是课外书;片面的认为课外书是新课标要求的必读篇目。还有一部分学生在选择课外书时有从众心理,追求时尚,流行什么看什么,阅读趣味少了个性。深究原因,一是升学考试促使阅读本质的蜕变,读书变的急功近利为考试而读书。再者,老师对课外阅读从不过问,任由学生想读什么读什么,阅读书籍良莠不齐,学生的阅读完全处于一种放任的状态。

(四)、课外阅读方法单一

综上各种问题及原因,“课外阅读情况并不乐观,阅读量少,阅读名著的同学少……阅读质量也不高。”② 城乡结合部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极不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不当阅读和阅读不足不仅影响语文课的学习,同时还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针对城郊初中生课外阅读存在问题实施的对策

(一)、明确阅读目的,了解阅读重要性

要想更好的进行课外阅读,首要明确阅读的目的。《阅读学新论》指出:“阅读是披文得意的心智技能,是缘文会友的交往行为,是书面文化的精神消费,是人类素质的生产过程。”③阅读是一种多维互动的交流活动,它追求的是作者、文本、读者之间的三极碰撞和交融,有着特有的文化品格和精神实质。只有学生放下功利的心态,端正阅读态度,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进入这个五彩纷呈的世界,去认知,去感悟,去品鉴,才能获得语文素养和精神境界的双层提高。

(二)、介绍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优秀的阅读者区别于一般阅读者的主要特征表现在拥有多种有效的阅读策略。”④成功的阅读教学关键在于提高阅读效率。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

1、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要想避免学生盲目、随意性阅读,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和效能,我们必须教给学生课外阅读方法。

在开展课外阅读时,要求学生注意把好词佳句、精彩片断分门别类地记下来,形式可以不拘一格,教师可以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检查学生读书笔记,了解学生阅读书籍的内容、种类、数量,并指出笔记的优缺点,明确努力方向。

2、鼓励学生读写结合

读与写有机结合,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巩固课外阅读成果,提高阅读质量,在阅读能力提高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多写,写作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续写、仿写、改写、扩写、评论等都可以采用,并臭味相投向省市县各级刊物及校刊投稿,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3、分层次引导,合理推荐书籍

由于是义务教育,初中学生都从小学直升上来,水平参差不齐,语文阅读时就应该有所选择,分层次指导。一般我们都分成上、中、下三档。

素质较高的读名人传记、世界名著、短评政论、精美散文,以提高思想水平,扩宽语文视野,淀积语文素材为主。中等的以阅读短篇小说、时文游记、作文指导、报纸杂志为主,目的是了解各类文章结构,积累文学词语,奠定初步的语文基础。学习困难生以阅读漫画书、图文并茂的杂志、连环画、神话科幻故事为主,目标是唤醒读书欲望,引起阅读兴趣,由无知的境界导入语文殿堂。这样分层的结果,控制好阅读的质,照顾了学生不同层次的不同要求,高层次的得到满足,低水平的不致于寡味无聊,大家各得其所,其乐融融!

(三)、创造校园阅读氛围,让学生进校闻书香

1、班级设立“读书角”

由于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的特殊位置,学生家庭中藏书量也极为有限,阅读资源匮乏。可以在班里创设“读书角”,教师指导学生有选择的从家里带来正能量的书籍扩充读书角。每班确立一名图书管理员,管理本班图书的借阅情况,这样,创设了资源共享的平台,丰富了阅读资源。

2、开放学校阅览室和图书室

教师可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和阅览室丰富的图书及报刊杂志资源,让学生分班办理阅览证,每周按时借阅学校书籍,保证在学生在校内能借阅到自己想读的好书。

3、开设阅读课,填写读书卡

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安排,开设阅读课,让学生带来自己爱看的有益书籍。并在不影响阅读兴趣的前提下,为提高阅读效率,填写读书卡。

4、组织系列读书活动,形成良好阅读氛围

学校可以确定读书主题,定期举办朗诵、演讲、讲故事比赛,或举办读书报告会,交流读书所得或感受,或举办展示会,展示课外阅读成果,或开展读书征文活动等,各项活动。通过这些有趣多彩的活动让学生爱上读书。

总之,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承担起责任,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使我们的学生自觉阅读主,乐于阅读,那么我们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得到大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8)

一、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

语文课标把课外阅读视为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在教学实践中却并非如此,学生们每天花在课外阅读的时间很少,有些甚至从不阅读课外书。

(一)考试的压力削减了课外阅读时间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一进入初中,时间显得很紧,学习压力不断加大,为了应付单元考试、月考、期中考、期末考、中考等等,早已陷入题海之中。学生每天完成作业都心力交瘁,没时间阅读课外书籍,连休息日也被各种名目的培训和补课占用。

(二)影视文化代替了课外阅读

看电视冲淡了读书看报的兴趣。影视的声光音像具备、声情并茂,感觉丰富,生动活泼,这是书报无法比拟的,它充塞了学生应有的课余时间,影视文化代替了课外阅读。除了传统媒体电视外,网络也日益侵占了初中生的业余时间,但极少利用网络进行阅读,这些娱乐时间占用了他们原本就不多的课外阅读时间。

二、初中语文轻视课外阅读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对名著的乐趣难以抵抗娱乐的诱惑

由于学生所处的时代与多数名著经典作品的写作年代相隔久远,很多名著的思想内容令现在的年轻人无法理解。再加上中学课业负担沉重,使他们闲暇时只想做一些轻松快乐的事情,即使阅读他们也愿意选择更轻松的读物,很多名著只能被束之高阁而无法逃避被疏远、被冷落的命运。

(二)家长对考试的期待遮蔽了课外阅读的作用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辐射到初中孩子身上,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拔高孩子的学业成绩,对孩子的初中学业要求是“唯分数至上”,视课外书为无用的闲书,视阅读课外书为浪费时间的无聊行为。因而,家长严重的急功近利心态导致多数家长不鼓励孩子花过多的时间于课外阅读。

三、提高初中生课外阅读效果的对策

基于初中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的学生缺乏兴趣、家长功利主义、教师缺乏指导等问题,需要从多角度着手,让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一)形成重视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思想

要发挥课外阅读拓展学生视野、提升人文涵养的作用,教师、家长和学生都需要转变思想,重视课外阅读,常抓不懈。作为语文教师,要把学生的课外阅读看成是语文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家长,从孩子成长的角度认识到课外阅读对孩子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为孩子的课外阅读提供物质保障和精神支持。

(二)培养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是引导学生自觉课外阅读的最好切入点,阅读的兴趣是构成阅读品质的重要心理因素,只有让学生养成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形成了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才能使学生进入阅读的境界。当前初中生对网络有一种天生的敏锐感与亲切感,教师应因地制宜利用教室的电教设备,给学生播放精彩的影像资料以吊起学生的课外阅读胃口。

(三)指导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1.指导初中生确立课外阅读目标。切实保证每位学生都能保质保量地完成课标所规定的课外阅读要求,才能使学生养成“一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的课外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阅读有精读和略读两种基本形式,读书时应根据读物的不同性质,采取不同的形式。精读的对象主要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内涵较深经得起推敲的文章,对于这类优秀作品,要培养学生整体的课文赏析能力。略读是一种浏览式的阅读。了解一个大概,对读物能有一个初步印象,以便心中有数。略读不注重词句,通览全书,取其精华。

(四)推荐初中生课外阅读的读物

书海浩淼,书市也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因此,教会学生怎样正确选择课外读物就尤其重要。语文老师除了向学生推荐优秀书籍外,还必须指导学生正确选择课外读物:一是选择引人追求“真、善、美”的好书,多读莎士比亚、托尔斯泰、鲁迅、、巴金等大家的作品,提升人生境界,培养起他们对人的终极关怀,奠定坚实的人文底蕴。二是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好书。三是选择符合学生个性与爱好的好书,如对于酷爱探险的学生,可以推荐读《鲁滨逊漂流记》、《探险科学幻想》等既富有探险乐趣又富有文学性经典书籍。四是选择读书节或其他重大纪念日推荐好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一些重要的纪念日开展阅读,形成一套有主题系列的读书活动,既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切实发挥课外阅读提高学生涵养、传承经典文化、陶冶博大情怀的作用。

篇(9)

由于农村学生受家庭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读书的家庭氛围,好多学生看书积极性不高。虽然老师也强调他们要多看课外书,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囫囫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觉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一)没有时间和精力。

很多学生把没有搞好课外阅读的原因归于没有时间和精力。这当然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现在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没有一点活动余地,课程非但没减,反而越来越多,不少学生整日被动地应付学习、应付考试,放弃了课外阅读。

(二)怕影响学习。

家长支持学生课外阅读者仅占1/3,这种支持是有选择的支持,只允许学生阅读与学习有关的书,如教材辅导读物等。真正以增强学生的素质或者照顾他们的兴趣为出发点而鼓励课外阅读的家长是很少的。

(三)阅读环境不善。

农村学生买课外书的少。不少农村学校缺乏资金,不能建立一个像样的图书室,藏书少,没有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空间,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到限制,达不到预期效果。

针对农村的实际,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中学学生课外阅读量少、质量差的问题: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

学生能否坚持进行课外阅读并形成阅读习惯,关键在于兴趣的培养。

首先、我认为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为孩子提供一定数量的书籍。研究证实,家庭中有相当数量的阅读书籍与儿童阅读能力有直接关系。第二,家长要以身作则。调查发现,如果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能看到父母常常抽出一点时间阅读,他们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感到阅读的重要并效仿父母的做法。父母参与阅读,可以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在支持他的阅读行为,可以与父母沟通,在愉快的情境中学习,提高阅读效果。第三,家长要帮助孩子找到合适的书籍。家长切忌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强加给孩子,允许孩子有自由选择读物的权利。许多家长往往从自己的愿望出发,希望孩子能读那些他们认为有价值并能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的书籍,像名著名篇、优秀作品等等。然而,孩子往往更喜欢那些童话、科学幻想、漫画等比较有趣、神奇的书籍。所以,家长应尊重孩子的选择,以培养其兴趣为先导。

(二)提高学生、家长和教师对课外阅读的认识。

课内是基础,是先导;课外是课内补充、继续和发展。课外阅读的意义在于开拓学生视野,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就是通过大量阅读去培养和获得“语感”,去熟悉和掌握语言规律,增强语文修养,提高语文能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形象地强调多读对写作的重要作用。课外阅读不仅是人在学生时代所必需的,而且也是人的一生所必需的。

因此,教师和家长不能只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不能仅用分数来判断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学生、家长和教师都应认识到,加强课外阅读不仅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反而可以激发学习举开阔视野,并且还能发展智力,促进各科学习。假如学生一生都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那么他将终身受益。教师和家长应该支持、鼓励并指导好学生的课外阅读。

三、指导阅读方法,做到读有所得

(一)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

为了克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至关重要。计划要细致。分年计划、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初一、二学习任务较轻,可利用在校和假期读完《语文课程标准》中建议的篇目,寒暑假可自选取篇目阅读。

(二)指导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的指导有利于提高阅读质量和阅读效益,有助于学生将对文化经典名著及文学名著的阅读由随意性、消谴性提升到有品味的研究性积累性阅读。让学生真正读有收获。

篇(10)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研究和分析事实,才能使教师从平凡的、极其平凡的事物中看出新东西。”为了解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状况,笔者以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三所农村初中(刘老庄中学、徐溜中学、凌桥中学)为调查对象,随机抽取了300名学生进行调查。

我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296份,其中有效问卷288份。通过观察、调查问卷、统计分析等方法,我发现农村初中课外阅读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阅读时间偏少,阅读量不够;阅读目的不明确,主动性不强,有一味追求情节刺激的现象;阅读方法不恰当,大多数草草了事,不能有效 “输出”。

二、农村初中课外阅读存在问题原因探究

为什么农村初中生的课外阅读会出现上述种种情况?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个因素:

1.思想陈旧,认识不足

应试教育大背景下,面对升学压力,教师不愿下力气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总盯着眼前分数,大搞题海战术。学生和家长认为课外阅读提升成绩费时长,见效慢,宁愿沉浸在题海中。

2.资源匮乏,指导不够

因为种种原因,很多农村初中图书室藏书少且图书陈旧,一些新鲜的优秀读物学生没机会在图书室找到。虽然有些农村家庭生活条件已改善,但给孩子买课外书的寥寥无几。一线教师每天面对“本山卷海”,还要应付各类检查汇报,所以即便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也很少对学生进行有效课外阅读指导。

3.评价失衡,机制不全

面对“只看分数,不顾过程”的评价方式,有的老师直接印发一些详细分析主要内容、人物形象、写作特色的导读材料,不让学生们读名著,只让他们死记硬背。此外,缺乏合理的评价机制,也是影响农村初中学生进行有效课外阅读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农村初中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

面对前文所述的种种现象及原因,社会、学校、教师、学生等都有可为之事。但限于本文的篇幅,笔者只从教师层面来探讨开展农村初中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

1.有效选择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知识越多,他的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就越容易,他在学生和家长中的威信和信誉就越高,孩子们就越把他当作知识之源而被他所吸引。”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他必须先做一个真读书、爱读书的读书人,有大量的阅读实践,有丰富的阅读经验,有可人的阅读体悟,他才能成为学生的阅读榜样,才谈得上选择策略的有效性。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智还未成熟,不能清楚地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辨识哪些是能读的,哪些是对自己有害的。而教师在学识、阅历等方面都优于学生,应该按照新《课程标准》的推荐和自己的经验,向学生推荐相关阅读书目。教师在确定推荐书目前,还要将所推荐的书籍读一读,这样才更有发言权,才能更好地为学生解疑释惑。

除了教师的选择推荐,学生能自主进行有效的选择才是根本。一方面,教师要交给学生挑选书籍的基本方法,如看作者(译者)、出版社,翻阅目录、前言等;另一方面,针对农村初中的实际,还可以鼓励、帮助学生走进大书店,徜徉于大书海。去年寒假前,笔者曾布置一项社会实践作业――和家人一起逛书店,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2.有效质疑策略

宋代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这就是“存疑而读”, 即“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又带着问题去阅读探究。循环往复,才能将阅读纵深推进”。怎样才能做到有效质疑?笔者在指导学生阅读《西游记》时,曾做了如下尝试。

首先,交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教师建议学生从人物、情节、写法等角度发现问题,也可以于矛盾处设疑。其次,学生自主阅读,自行设计问题,小组汇总后进行初步筛选,然后交给老师。最后,老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评价,保留有价值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讨论。

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不能打击那些所提问题不合适的同学,要保护他们的质疑精神。如有学生问“为什么这块仙石孕育出的是一只石猴,而不是其他生物?”笔者在课堂上没有讨论这个问题,但私下和他进行了交流。第二、防止目的偏差的阅读,即注意力被某个细节所左右,而忽略实质性内容。如问“如来帖子上的‘嘛呢叭咪恕是什么意思?”他的注意力被如来帖子上的字所吸引,而忽略了孙悟空被压这个情节。

3.有效课堂策略

有效课堂策略的主旨,是要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上好辅助课外阅读的课,包括导读课、自读课、讨论课、展示课等。

导读课,主要解决阅读方法、阅读计划、阅读要求等细节问题,从技术层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自读课,师生共读,同期阅读,同步指导,从实践层面提高阅读效率。讨论课,按计划研讨师生提出的问题,形成自己的认识,预备在展示课上使用。展示课,展示阶段性阅读收获。

4.有效评价策略

通过评价,教师不仅可以确定初中生具备怎样的阅读基础,还可以了解课外阅读的真实情况,引导课外阅读的方向,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结合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的评价建议,笔者认为应进行多角度评价。

一是动机。初中生阅读课外读物的动机不尽相同,有的因为兴趣,有的想追求刺激,有的为了消磨时光,有的纯粹为考试,也有的希望提升个人能力素养。通过评价,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追求合乎价值规范的动机,减少不良动机。

上一篇: 班级研修活动 下一篇: 文化营销的案例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