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环境卫生管理措施汇总十篇

时间:2023-10-18 10:04:3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社区环境卫生管理措施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社区环境卫生管理措施

篇(1)

城市环境卫生状况不仅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品牌和个性,而且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投资和融资环境。近些年来,暴露出来的脏、乱、差问题在一定区域内、一定程度上仍然大量存在,尤其是卫生死角,这方面的问题更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地下脏。有些城乡结合部、河道、市区公路沿线成了天然的垃圾倾倒场和藏污纳垢的场所,与现代化城市环境极不相称。二是地面乱。马路市场、露天烧烤、占道经营、占道施工等违规现象时有发生,屡禁不止,反复回潮。城市道路破损严重,给居民出行带来诸多不便,群众很有意见。三是地上差。乱贴乱画、乱设广告、楼前楼后乱搭乱挂、门前乱停乱放、院内烟头遍地、公共场所乱吐乱扔等问题的存在,破坏了城市景观,污染了环境,经过整治有很大好转,但是,城市“牛皮癣”前清后贴的问题不断发生。四是部分市民在环境卫生方面的公德意识差。五是社区环境卫生管理较薄弱。长期以来,城市管理工作一直采用行政手段来达到工作目标,但由于城市是一个人口密集,构成复杂的有机整体,随着人口流动性增大就需要社区加强管理,而目前的状况是社区环境卫生管理机制尚未形成,环境卫生工作管理不力,导致背街小巷“脏、乱、差” 现象较为突出。六是环境卫生管理和执法沟通协调不够。环境卫生执法力度不够,以至于出现互相埋怨推诿扯皮的现象。七是建筑渣土装运车增多,客观造成环境卫生管理工作难度增大。

二、市容环境卫生存在问题的原因

1.从横向来讲,我市城市管理机构城市管理职责不清楚,任务不明确,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比较多。从纵向来讲,“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体制没有得到很好落实,城市管理机制不完善。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责任制没有落实,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的主要责任是责任区和责任人,但从实际情况看,责任区和责任人履行职责不好,政府对其不履行职责的行为缺少硬性措施和刚性的手段。齐抓共管机制没有建立起来,相关机构齐抓共管意识不强,工作起来往往各自为战。没有引入市场机制。

2.宣传教育不到位,市民素质不高。部分居民的城市意识不强,公德意识较差,荣辱观念淡薄,陈规陋习较多,甚至还有随地便溺现象,恶意破坏市政公用设施的行为也经常出现。

3.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高。部分领导干部认为城市环境卫生是城市管理相关机构的事,没有认识到管好城市是各级领导的重要职责,没有处理好城市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4.投入不到位,设施不配套。目前,一些街道的市容环境卫生设施的投入数量和质量都满足不了实际需要,一些次要街路没有市容环境卫生设施。

三、加强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的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市容环境卫生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参考一些城市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对加强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应采取以下途径:

1.城市管理责任要明确。按照管理主体唯一、责权利统一的原则,明确城市管理责任,完善城市管理体制,由专门的城市管理机构对城市管理工作牵头拿总,政府向一个机构问责。从城市管理实践和兄弟城市的做法看,鉴于市容管理和执法联系紧密,二者很难分开,应该将市容管理和执法交由一个机构,由一个机构履行市容管理和执法职能。把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的主要权限交给区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真正体现城市管理的重心在区。

篇(2)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是城市管理的重点之一,也是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和居民生活质量提高最直观、最直接的标志之一。它的主要职责是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客观经济规律和现代化城市建设与管理的要求,运用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技术的等手段,对城市的空间环境卫生实行全方位的管理,维护城市环境的整洁,使城市环境卫生与城市的经济协调发展,不断满足城市人民对生活、工作环境质量的需要,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社会工程,不仅是一个城市的“脸面”也是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一、城区环境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1、环境卫生方面的公德意识差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大量农民涌入城镇打工、经商、居住,部分市民的环卫意识差,乱扔烟头、果皮纸屑、乱倒垃圾、乱倒脏水、随地吐痰、便溺,在小区、街头、广场、商场、楼道、车站随意散发和张贴宣传资料,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建筑渣土装运车撒漏问题,损坏环卫设施,歧视环卫工人等不爱护公共环境卫生的现象仍然存在。

2、环卫管理责任不明

随着城区面积的不断拓展,在管理体制和管理职能上市、区、街之间交叉重叠和管理缺失现象较为普遍,在一些公共地段的管理上,责任不明,相互推诿,直接影响城市形象和居民工作生活。城乡结合部卫生死角及野垃圾场或多或少存在,就近倾倒和乱倒问题比较突出,给城区环境卫生造成不良影响,并对地下水造成污染,与建设现代化城市的要求不适应。

3、社区环境卫生管理力度不够

近几年,城区规模不断拓展和人口数量不断增长,城区清扫面积、日产日清垃圾量逐渐增加,但卫生处理费却随着形势的变化越来越难以收取,主要是由于环卫行业“先服务,后收费”的特殊性,无制约权,致使经费严重不足,经常入不敷出,有时还需要街道贴补,制约其发展。某些单位的弃管货物或弃管小区,院内清洁主要依靠社区保洁员打扫,而楼道内的保洁依靠居民自觉义务清扫,社区保洁员严重缺乏,管理不到位,导致背街小巷“脏、乱、差”现象较为突出。

4、环境卫生基础设施严重不足

近几年来,政府虽然加大了环卫设施建设的投入,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导致环卫基础设施不能适应城市日益发展的需要,基础设施配置陈旧落后,严重不足。上下水管道老化,经常跑冒,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产生活质量及环境卫生水平。社区垃圾中转站容量小,不能满足需求,影响城区环境卫生面貌。清扫保洁工作仍然靠人工这种落后方式,机械化清扫使用率极低,致使劳动强度大,长效保洁存在困难,不符合现代化城市发展需要。繁华的市中心,商业网点比较集中区域缺少公厕、垃圾箱等卫生设施,存在游人如厕难,无处倾倒垃圾等现象,给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二、加强城区环境卫生管理的对策

1、加强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市民环境卫生意识

环境卫生管理属于社会公益性事业,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广大市民应成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城市管理主体。要巩固环境卫生管理成果,提高环境卫生质量,必须提高市民素质,充分发挥市民共同参与的热情,因此要将环境卫生宣传教育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通过加强新闻舆论引导,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开辟专题宣传栏目;通过加强街头宣传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大范围、深层次、全方位、高频率地向社会宣传环境卫生管理的重要意义和相关的政策规定,增强市民的文明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从学生抓起,在幼儿园、小学、中学开设“做文明市民”等一系列教育活动,积极创建“万人保洁”、“红领巾义务监督岗”、“社区文明监督员”等活动,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环卫事业,尊重环卫工人,尊重环卫劳动成果的良好氛围。

2、明确职能职责,建立环境卫生区域管理责任制

社区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必须根据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规定,严格遵循属地管理原则,划清管辖区域,明确责任,环境卫生要集中管理。一个城市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居民小区、城乡接合部的环境卫生,由环卫部门一家管理,责无旁贷,出现问题也应由环卫部门负责处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杜绝推诿扯皮现象,才能彻底根治城市“脏、乱、差”。街道办组织社区居委会划定辖区内街小巷、社区内各部门、各单位的卫生责任区,各部门、单位与街道办签订责任书,加强监督考核,充分发挥全社会的作用,提高内街小巷、社区的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工作水平;环境公司负责主要道路的清扫保洁工作,改革作业方法,切实控制道路扬尘,提高保洁质量。

3、健全城区环境卫生管理网络,实施精细化管理

加强二级清运队伍建设,将城区小街小巷、城中村的环境卫生全部纳入专业化管理体系,全面提高“三清”作业质量,促进小街巷环境改善。主次干道的清扫保洁向“青年文明号”路段、达标创优路段看齐;开展生活垃圾中转站、点评比活动,确保中转站点的清运状况、卫生质量、服务质量等项工作有明显的提高;公厕管理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发现清扫保洁和清掏工作中的问题,随时予以解决,对群众热线问题及时解决。

同时,建设无害化垃圾处理场势在必行。无害化垃圾处理场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是现代化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实施城市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在小区实施垃圾分类收集试点;扩大城区及街道中心驻地范围内的垃圾投放袋装化收集区域,提高运输过程密闭化质量;大力推广小型垃圾收集站的建设,方便小区垃圾投放,有效防止垃圾乱堆乱倒现象;提高对城区及街道、社区道路两侧门面房垃圾袋装化登门收集率,配备专用车辆,及时清除落地垃圾和卫生死角;针对垃圾清运污水洒漏问题,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对垃圾清运车辆进行技术改造,解决垃圾清运污水洒漏所带来的污染问题,有效保证垃圾清运质量和环境质量。

4、完善环卫设施,夯实环境卫生管理基础

首先,加大公共环卫设施建设力度。实行公共环境设施与房屋建筑工程同步规划建设,一方面有利于与市民生活设施的同步配套,缓解环卫设施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在建成房屋后再规划建设环卫设施时,选址附近的居民反对。其次,要严格住宅小区、商业区等开发项目业主自建环卫设施的审核工作。建设单位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建设封闭式垃圾池、公厕、果皮箱等环卫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环卫设施未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不予验收,不能交付使用。为此,环卫管理部门应参与建设项目的审批管理过程,以便加强环卫设施的监管。最后,要科学合理设置垃圾箱,方便责任人投放垃圾。加强对居民小区和建筑市场的管理,着力解决居民小区和建筑工地的建筑垃圾污染街道的问题。

结束语

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是一项社会性效益工作,是关系人民安康乐业的大事,是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优化对城市环境卫生的管理,进一步提高环境卫生管理水平,提升城市品位,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篇(3)

立足于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进一步巩固成果,以垃圾无害化处理为切入点,拓展领域、规范管理、建章立制、多元投入,努力提升广大城乡居民文明卫生意识,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支持的好风气,实现“全民管理、全民参与、全面覆盖”目标,为建设经济繁荣、环境整洁、社会和谐的乡共同奋斗。

二、工作机制

(一)组织保障机制

为加强对“城乡清洁工程”工作的领导,加快推进城乡市容环卫一体化进程,根据区委、区政府的指示精神,乡党委、政府决定调整成立乡市容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乡长任组长,副乡长任副组长,集镇管理办公室、环卫所为市容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对全乡范围市容环境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监督、考评,并及时掌握全乡市容管理动态,制订全乡下一步工作计划。

各村(居)、驻乡企事业单位、各相关部门要求按照覆盖式管理模式,继续健全相应的工作机构,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城乡清洁工程各项工作继续深入推进。

驻乡企事业单位负责庭院、厂区和经营场所范围内的环境卫生保洁,接受乡市容环境卫生整治领导小组的指导和检查。

(二)考核激励机制

1、建立目标责任制。年初各村(居)与乡党委、政府签订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目标责任书,将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凡年度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目标考核不达标的村(居),必须向乡党委、政府提交未完成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目标任务的书面情况说明,制订限期整改措施,接受复查。市容环境卫生目标考核60分。

2、推行两级考评管理模式。根据《乡实施“城乡清洁工程”考核办法》乡对村(居)实行半月一反馈一通报、一月一排位一调度。每月不定期对村(居)市容环境卫生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予以在全乡范围内通报。各村要认真落实“三定一包(定地段、定人员、定标准、包责任)”,每月定期进行自评和检查。各村(居)要加强对市容环境卫生的日常巡查和文明劝导。

(三)财政投入机制

经费投入实行分级负担。按照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城乡一体化和全覆盖的要求,配齐配足人员设施,每年按照实际需要合理安排必要的市容环卫专项经费。环卫所及市容协管队所需经费必须纳入乡年度财政预算。市容环卫工作经费投入应根据经济增长每年适当增加。各行政村、社区工作经费由各行政村、社区负责,乡政府给予适当补助。各行政村的临时清扫保洁人员所需工资经费支出由乡、村按5:5的比例分担。乡、村两级投入由乡政府统筹安排。环卫经费列支标准按照每个新农村建设点1名环卫人员,2个标准垃圾池,每年1万元列支环卫保洁经费,其他自然村按照标准垃圾池设立数量(人口数的0.2%),全年环卫经费每个垃圾池1000元,每个自然村临时保洁清扫员每人4000元,乡村5:5负担工资支出。企业单位和居民收费标准参照上年度下发的《乡集镇管理办法》执行,所有经费来源按照本年度财政预算拨入环卫经费专帐,由环卫所负责安排经费支出。

(四)日常管理机制

1、乡政府对集镇重点区域实行专业化清扫保洁。乡环卫所是乡环卫工作具体责任单位,负责管理环卫清扫保洁队伍和乡垃圾转运工作,并定期对各村、社区进行指导、监督和考核;对于集镇主要道路以及重点区域、地段必须实行每天“两清扫、两保洁”、10小时清扫保洁和垃圾日产日清作业制度,做到“五无”:即无卫生死角、无垃圾污物、无人畜粪便、无渣土堆积、无果皮纸屑。清扫保洁人员按照常住人口(含流动人口)的0.3%配齐。

2、各行政村、社区负责本行政村、社区内道路的清扫保洁和垃圾的收集清运。实行8小时工作制全天候流动保洁,做到垃圾定期清扫,定时保洁,垃圾无积存、无死角。临时清扫保洁人员统一由环卫所聘请;人员配备按常住人口的0.2%配齐。

3、积极充实和完善市容整治专业队伍。乡市容整治办公室配备协管队员8名。采取自荐和推介方式,经乡市容整治领导小组审核后,挂牌上岗,着装统一。

(五)社会参与机制

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全力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鼓励城乡居民、志愿者积极参与城乡清洁工程的义务监督工作,参加各种有组织的实践活动。完善控诉举报机制,鼓励群众对我乡市容管理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坚持24小时值班。

(六)应急保障机制

乡政府要以市容整治队伍为基础,加强市容环境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配备专用车辆强化集镇整治力度,防止三乱反弹,对不规范的摆摊设点和流动性大的三乱等影响市容管理的行为要迅速治理。同时及时受理市民服务中心有关举报、投诉,及时办结和回复。确保群众投诉回复率达到100%。

三、工作要求

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全局性的系统工程,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不断进取,合力推进,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实处。

(一)思路创新

运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实践,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切实改善人居环境。一是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决策,防止和克服盲目性、随意性,要注重长效。二是善于根据属地个性管出特色,管处实效。三是要使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更好地为群众造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让城乡居民更多地分享实施管理的成果。

(二)精细操作

篇(4)

在城市发展与建设的过程中,环境卫生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城市的整体水平。在环境卫生管理的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这是长时间积累下来的结果,在过去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政府并没有对城市的环境卫生加以重视,更不必说进行有效的管理了。但是随着经济发展的稳定,环境卫生脏乱差的现象才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就当前的现状来讲,进一步促进城市环境卫生的管理还为时未晚,城市中的各行各业都应该携起手来共同促进城市市容的改善。

1 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首先,造成环境卫生管理的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升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制定出完善的环卫管理体制。环卫管理体制的确立对于城市环境卫生的改善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在当前的工作中,却没有建立起顺畅的管理体制,导致各个职能部门的分工不明确,严重影响了环境卫生的管理进度。一般情况下,在对城市的环境卫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由上到下分为三个不同的管理层,每一层的管理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但是在实际的情况中,这一管理管理体制在目前并没有完全的建立起来,就好像缺少了一条腿的桌子,终究是无法使用的。

1.2 其次,市民对于环境卫生的意识有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但是当前市民的环卫意识却不明显。市民的文化程度不同,对事物的理解水平也各不相同,甚至是关注的焦点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如果按照统一的标准要求民众,那么效果肯定是不明显的。在生活中经常能看见一些小商小贩占用公共车道进行商品的买卖,或是在楼道中总是存在乱贴乱画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出现有一部分的原因在于市民对于环卫的意识不够重视,潜意识中没有对环境卫生形成一种保护的意识,因此才会出现部分街道脏乱差的问题。

1.3 第三,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城市土地面积的增加,在管理层面上,各个行政职能部门的分工不明确是导致观景卫生管理不达标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在一些公共的区域,各部门之间存在交叉管理的现象,每个部门之间又具有特定的管理方式,采用两种截然不同的管理方式必然会导致管理的效果存在极端性,一旦出现问题,各个部门之间又相互推脱责任,企图将管理上的漏洞推脱到别的部门上,长此以往下去,最终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到环境卫生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1.4 第四,在进行城市规划中,人们过于重视对建筑的规划,但是城市规划中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如果仅仅关注在一个方面上,对于城市其他方面的发展明显是不公平的。尤其是在进行城区改造的过程中,存在配套设施不齐全的现象,在没有进行全面规划的前提下就进行胡乱的私拆滥建,最终就会导致这一区域的环境卫生不达标。

1.5 最后,在环境卫生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建立起一支专业化的管理团队,这一团队的主要作用就是规范城市发展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但是由于政府在这方面的投入力度不够,同时又受到各个部门的制约,阻碍了其发展,最终严重影响到了环卫队伍的建设,因而也就无法投入到应有的活动中去。

2 解决对策

2.1 理顺环境卫生管理体制,化多头管理为统一管理。城市环境卫生工作点多线长面广,单靠一两个部门难以收到好的效果,因此,在环卫管理中,要注重加大协调力度,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可由政府出面,理顺环境卫生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和监察网络,化多头管理为统一管理,城市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出台和下发相关文件,按规定吸收相关单位的环卫保洁资金,统一由环境卫生管理部门实行无缝隙保洁,责任清,任务明,减少漏洞,提高保洁管理水平,大力促进城市清洁卫生。

2.2 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巩固环境卫生管理成果,提高环境卫生质量,关键在于市民素质的提高,因此要将环境卫生宣传教育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首先要加强新闻舆论引导,利用广播电视、开辟专题宣传栏目、加强街头宣传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形成大范围、高频率舆论宣传声势;其次要积极开展创建“红领巾义务监督岗”、“老年志愿者监督岗”、“社区文明监督员”等活动;然后要坚持创建行动与宣传教育紧密联系,继续开展城市“万人保洁”活动;同时还要从学生抓起,在幼儿园、小学、中学开设“做文明市民”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2.3 明确职能职责,建立环境卫生区域管理责任制。社区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必须根据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规定,严格遵循属地管理原则,划清管辖区域,明确责任,环境卫生要集中管理。一个城市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居民小区、城乡接合部的环境卫生,由环卫部门一家管理,责无旁贷,出现问题也应由环卫部门负责处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杜绝推诿扯皮现象,才能彻底根治城市“脏、乱、差”。街道办组织社区居委会划定辖区内街小巷、社区内各部门、各单位的卫生责任区,各部门、单位与街道办签订责任书,加强监督考核,充分发挥全社会的作用,提高内街小巷、社区的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工作水平;环境公司负责主要道路的清扫保洁工作,改革作业方法,切实控制道路扬尘,提高保洁质量。

2.4 加大协管力度。在环卫管理中,要注重加大协调力度,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一是建立疏堵结合机制,整顿市容市貌。对违规违章临时建设物要一律拆除;对乱贴乱挂、乱写乱画等影响市容环境的行为要及时遏制;对店前名称广告和户外广告要规范,统一制订标准。二是建立建管并用机制,整顿流动市场。对街头市场、马路市场进行全面彻底的整顿,有店的必须坐商归店,无店的个体经营户和个体摊贩必须进入市场,或按指定的地点进行交易,严禁出店经营、乱摆摊点、游散经营。三是建立封闭管理机制,整顿施工场地。所有临街的建筑工地都应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实行封闭作业,所有的建筑材料不准堆放在临街面。

2.5 城乡垃圾一体化收运处理,推进生活垃圾资源化工作。目前我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不高,部分生活垃圾被直接填埋和处置,不仅生活垃圾中可利用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而且还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基至成为疫病传播的发源地。因此,要把垃圾处理与污染防治纳入循环经济轨道,针对城乡结合部卫生死角及野垃圾场问题,实行城乡垃圾一体化收运处理,按照密度要求建设固定的垃圾收集点,摆放垃圾箱(桶),根据不同情况建设小型中转站,交由环卫部门统一运输和处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发展建设的过程中,离不开对环境卫生进行有效的管理,只有各个职能部门将具体的工作落实到位,形成一种全民参与的热情,加大对环境卫生管理过程中的投入,才能有效的提高管理水平,创建一个美好的城市,使市民在洁净整洁的环境中生活。

参考文献

篇(5)

本规定所称城区河道是指芹江(密赛电站至工业园区)、西渠(龙潭大坝至芹江三桥)、桃坑溪(县茶厂至芹江)、金村溪(三里亭至芹江)等主要河段。

第三条城区河道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县水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区河道水域环境卫生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河道沿岸环境卫生的监督管理工作。

工商、卫生、环保、教育、广电、粮食、岙办、工业园区等部门和城关镇政府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城区河道环境卫生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新闻单位,应当加强市容环境卫生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市民的文明和市容环境卫生意识,提高公共道德水平。

第六条城区河道环境卫生管理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河道水域保持清洁,防止污染,确保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二)河道滩地、堤防和护岸的水土保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河道淤积,维护河道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

(三)河道沿岸的公园、绿带、绿地和护栏、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广场及其他公用设施,保持整洁、美观、完好。

(四)河道沿岸按规定标准设置垃圾容器、果壳箱及其他配套的公共环境卫生设施,并定期进行保养、维修、更新,保持整洁、完好、有效。

(五)河道沿岸的排水设施,保持畅通、完好和正常使用。

第七条禁止河道沿岸的所有单位和居民(包括农村居民)向河道水域和沿岸路面绿地倾倒或堆放垃圾、粪便、渣土等废弃物和其他有害有毒物品。

第八条实行城区河道环境卫生责任区管理制度。清扫保洁工作按下列规定分工负责:

(一)河道水域由县水利局负责组织保洁。

(二)河道沿岸的绿带、绿地、道路、广场、公园、公共厕所等公共场所,由县规建局负责组织保洁。

(三)河道沿岸的城南市场、商贸城,由县工商局负责落实保洁措施;渠西大排档由县粮食局负责组织落实保洁措施。

(四)河道沿岸的单位和个体经营户按门前“三包”制度的要求清扫保洁,由县爱委会负责落实。

(五)岙滩新区、工业园区河段沿岸卫生的清扫保洁,分别由岙办、工业园区负责落实。

(六)河道沿岸的行政村卫生清扫保洁,由城关镇政府负责落实。

(七)河道沿岸的居住区,由社区居委会负责组织专人清扫保洁;实行物业管理的居住区,由物业管理单位负责清扫保洁。

(八)河道沿岸学校区域的卫生清扫保洁,由县教育局负责落实。

城区河道环境卫生清扫保洁的质量,必须达到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的要求。城区河道沿岸生活垃圾应当及时清理。

第九条城区河道内的堤坝、涵洞、闸门、引水工程等设施,由水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维修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拆动损坏。

篇(6)

工作指导思想

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目标,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为内容,坚持统筹安排、集中整治、属地负责、标本兼治的原则,按照“政府组织、部门负责、群众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方针,健全管理机制,落实管理责任,强化薄弱环节,加大整治力度,提升村民、居民文明素质和行业卫生管理水平,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治理脏、乱、差现象,进一步改善城乡生产生活环境,树立对外良好形象,确保为2014年国家卫生城市检查验收作出贡献。

工作目标

到2013年年底,全街道创卫工作达到以下目标任务:

1、建立覆盖全街道的卫生工作体系及长效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卫生工作任务,实现卫生管理工作的经常化、规范化、科学化。

2、辖区范围内卫生整治工作符合创卫标准。

3、各类病媒生物密度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病媒传播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

4、做到城市居民常见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中小学校健康教育课开课率达到100%,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70%以上。

实施步骤

创建工作从2012年11月中旬启动,实现2013年2月通过省级验收,确保2014年实现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目标。

(一)制定计划,宣传动员阶段(2012年11月)

制定《东城街道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整治计划》,召开动员大会,全面部署,广泛宣传动员,明确具体任务、整治进度、标准要求、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掀起全民参与创卫整治热潮。街、居干部及相关单位要立即行动起来深入进行广泛宣传,及时更新板报和宣传栏内容,采取多种形式大张旗鼓的宣传“创卫”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引导广大居民积极参与到“创卫”工作中来,主动支持并自觉维护社区卫生。

(二)全面整治,逐项达标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2月)

全面开展环境卫生整治,集中力量整治社区背街小巷及城乡结合部卫生环境,消除垃圾死角和“六乱现象”。按照创卫要求整治公路、河道、居民区、公共区域卫生、农贸市场环境,完善卫生设施建设,清理整顿占道经营、夜市马路摊点现象,实现辖区环境卫生基本达标。

(三)督促整改,巩固提升,迎接省级验收阶段(2013年2月-2013年3月)

由街道牵头,组织各社区居委会、城市综合执法大队按照创卫标准进行全面自查及交叉检查,对检查出的情况进行分类,限时整改,实现全面达标。

(四)全面总结,继续保持,迎接国家验收阶段(2013年3月-2014年)

各社区应巩固成果,加强日常清扫保洁与管理,持续保持整治成果并保证整体环境干净,保持整洁常态化,随时迎接国家暗访组的暗访,以优异的成绩圆满完成创卫工作目标及任务。

工作措施

1、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为确保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顺利开展,街道调整东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配备配强社区基层单位兼职爱国卫生工作人员;调整充实除四害、健康教育网络人员,并将创卫工作纳入街道工作目标管理考核。

2、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各社区、各单位紧密围绕群众健康需求和卫生防病工作重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每月至少举办一次居民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自我保健能力。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70%。各社区居委会、各单位要有固定宣传栏,紧密结合卫生防病工作和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卫生热点问题,每月出一期健康教育专刊。做到有宣传活动记录、有宣传内容、有底稿。对创建卫生城市活动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

篇(7)

2、各级爱卫会组织健全,在爱国卫生工作和创建卫生城市活动中发挥了组织协调作用。爱卫会各成员单位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实现齐抓共管。

3、市、区爱卫会办事机构具备与所承担的工作任务相适应的编制、人员、经费和工作条件,街道办事处配备专职、社区(居委会)等基层单位有兼职爱国卫生工作人员。

4、爱国卫生工作每年有计划、有部署、有总结,并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坚持开展多种形式及内容的爱国卫生活动。

5、有本市爱国卫生工作的管理法规或规范性文件。

6、有关部门认真办理群众卫生投诉,群众对全市卫生状况满意率≥90%。

二、健康教育

1、全市各级健康教育机构健全,人员、经费落实,能够承担起业务技术指导中心的职责。

2、城、郊区中、小学全部开设健康教育课,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80%;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3%。中专、中等职业学校及高等院校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

3、各级医院能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向病人及其亲属开展健康教育,住院病人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80%。

4、社区能紧密围绕群众健康需求和卫生防病工作重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70%。

5、各行业能结合本单位特点开展有关职业卫生、疾病预防、卫生保健等方面健康教育活动,职工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80%。

6、市、区各新闻媒体设有健康教育栏目,能紧密结合卫生防病工作和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卫生热点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卫生防病宣传和健康教育,对创建卫生城市活动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

7、机场、车站、码头、广场等大型公共场所设立的电子屏幕和公益广告有卫生防病宣传和健康教育内容。

8、坚持开展控烟工作。公共场所有禁止吸烟标志,城市建成区无烟草广告。

三、市容环境卫生

1、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法规,各级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机构健全,职责明确,管理规范,经费落实。

2、各级政府把城市市容环境卫生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当地发展需要,编制城市市容环境卫生专业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3、市容环境卫生达到《城市容貌标准》要求。城市主次干道和街巷路面平整,下水道无垃圾堵塞现象;主要街道两侧建筑物整洁美观,无乱张贴涂写、乱设摊点现象,广告、牌匾设置规范,居民楼房阳台屋顶无乱放和乱挂衣物等现象;沿街单位“门前三包”等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制度落实,车辆停放整齐;废物箱等垃圾收集容器配置齐全,无乱扔乱吐现象;城区无卫生死角,街巷路面普遍硬化,无残垣断壁、乱搭建、垃圾渣土暴露和违章饲养畜禽现象;城市亮化、美化,照明设施完好,路灯亮化率≥98%。

4、建成区清扫保洁制度落实,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主要街道保洁时间不低于12小时,一般街道保洁时间不低于8小时,道路机械化清扫或高压冲水率≥20%,垃圾、粪便收集运输全面密闭化。

5、生活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场建设、管理和污染防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城市生活垃圾及粪便无害化处理率≥80%。

6、生活垃圾中转站、公共厕所等环卫设施符合《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要求,布局合理,数量足够,管理规范。其中,公共厕所的建设和管理符合《城市公共厕所卫生标准》、《城市公共厕所规范与设计》要求,城市主、次干路、行人交通量大的道路沿线、公共汽车首末站、汽车客运站、火车站、机场、码头、旅游景点所设置的公厕不低于二类标准。

7、农副产品市场管理规范,商品划行归市,摊位摆放整齐,无占道经营,从业人员个人卫生良好;有卫生管理和保洁人员,环卫设施齐全,给、排水设施完善,公厕、垃圾站建设符合卫生要求;经营食品的摊位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和《集贸市场食品卫生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严格控制活禽的销售,有活禽销售的市场设立相对独立的区域,污物(水)处置和消毒设施完善,实行隔离屠宰,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全市无违禁野生动物销售。

8、建筑工地管理符合《建筑工地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要求,施工场地设置的隔离护栏规范,高度不低于1.8米;施工现场清洁,物料堆放整齐;建筑垃圾管理规范,设置车辆冲洗设施,全面实施密闭运输,无偷倒乱倒现象;职工食堂、宿舍符合卫生要求,厕所、洗浴间保持清洁。待建的工地管理到位,无乱倒垃圾和乱搭乱建现象。

9、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6%,绿地率≥3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5平方米。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完成,绿线管制制度得到落实。

10、城市河道、湖泊等水面清洁,无飘浮垃圾;岸坡整洁,无垃圾杂物。

四、环境保护

1、全年API指数<100的天数占全年天数比例≥70%。

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所有考核监测点位全部采用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县级城市至少有两个以上监测点位采用空气自动监测系统。

2、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6%。

由环境监测站对饮用水源进行定期监测,全年监测6次,隔月监测,113个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每月监测一次,监测14项指标。未隔月监测及未监测的指标按不达标计。所有在用的水源地均需监测,备用水源地不监测。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是指城市市区从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取得的水中,其地表水水源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和地下水水源水质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Ⅲ类标准的水量占取水总量的百分比。

3、烟尘控制区覆盖率≥90%。

烟尘控制区覆盖率是指在城市建成区内,已建成的烟尘控制区面积之和占城市建成区总面积的百分比。

4、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50%。

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是指城市市区经过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或二级以上处理且达到排放标准的生活污水量与城市生活污水排放总量的百分比。

5、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60dB(A)。

城市建成区内经认证的环境噪声网格检测的等效声级的算术平均值。

6、近三年内未发生特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特大污染事故系指导致人员死亡、10人以上中毒、饮用水水源停用、供水厂停产、农副产品大面积绝收或大幅度减产等。(由省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提供证明)

五、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卫生

1、认真贯彻国务院《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卫生监督、监测和技术指导规范,资料齐全。

2、经营单位有有效的卫生许可证,卫生管理制度健全,设有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从业人员持有有效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五病”调离率100%;各类公共场所室内外环境整洁,清洗、消毒、通风等各项卫生措施落实,从业人员操作规范,卫生指标达到国家有关标准要求。

3、小浴室、小美容美发厅、小歌舞厅、小旅馆、小网吧等符合卫生要求。

4、自来水厂和二次供水设施管理规范,自身和卫生监督机构监督、检测资料齐全。自来水厂出水水质、管网和二次公共设施水质符合《城市公共水质标准》。

六、食品卫生

1、政府重视食品卫生工作,食品卫生纳入政府工作规划,有中长期工作目标和措施。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责任落实。

2、认真贯彻国家有关食品卫生法律、法规,有本市食品卫生管理的具体实施计划,各项工作任务落实,有关资料齐全。

3、有食品安全整治方案并得到落实。制定了重大食物中毒事故和食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报告体系及制度健全。

4、无农产品农药、兽药及畜产品、水产品违禁药物滥用,药物残留超标得到有效控制。

5、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定,有健全的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和采购索证、进货检查验收、台帐、过期食品退市等制度,生产经营设备、设施及从业人员健康状况符合相应的卫生要求。

6、餐饮业全面贯彻《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实施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95%。机关、学校等单位食堂和建筑工地食堂的管理责任落实并制度化。

7、无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无证照生产加工食品的行为和无固定加工、就餐场所的食品摊点。小饮食店符合卫生要求。

8、城市实现生猪定点屠宰,无注水肉和病畜肉上市,已开展牛、羊、禽类定点屠宰。

七、传染病防治

1、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达到规定要求。

2、医疗机构设有负责传染病管理的专门部门和人员,有健全的控制院内感染制度、疫情登记和报告制度,门诊日志齐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立感染性疾病科,其它医院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点。

3、医疗废弃物、医源性污水的处理排放符合国家有关要求。

4、全市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和中心乡镇卫生院实行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疫情报告及时,处理规范。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率<2%。

5、计划免疫实行周门诊制度,接种规范,安全注射率100%。有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管理办法,居住期限3个月以上流动人口儿童建卡、建证率≥95%。儿童计划免疫单苗、四苗及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95%。

6、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其中自愿无偿献血≥90%。无有偿献血。

7、重大疾病控制按期完成国家规划要求,近两年无甲、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无院内感染引起的重大疫情或导致的死亡事故。

八、病媒生物防制

1、在鼠、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中,坚持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防制方针,防制人员、经费落实,防制措施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孳生地得到有效治理。

2、在化学防制中,注重科学合理用药,不使用国家禁用的药物。

3、积极开展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监测方法规范,数据可靠,能够基本反映病媒生物危害的现状,为开展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4、通过综合防制,鼠、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得到有效控制,有三项达到全国爱卫会规定的标准,另一项不超过国家标准的三倍。

九、社区和单位卫生

1、社区和单位有卫生管理组织和卫生管理制度,积极组织广大居民和职工搞好环境卫生和绿化美化,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和卫生评比竞赛活动。

2、社区和单位卫生状况良好,道路平坦,环卫设施完善,垃圾日产日清,公共厕所符合卫生要求,无违章建筑。饲养宠物和鸟类能严格遵守有关规定,进行免疫接种,粪便不污染环境。

3、市场、饮食摊点等商业服务设施设置合理,管理规范,无占道经营现象。

4、驻区单位卫生工作纳入社区统一管理。

5、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符合规范要求,并能充分发挥作用。

十、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卫生

1、有卫生保洁人员和制度。

2、有卫生宣传栏,本村村民健康知识知晓率≥70%。

3、环卫设施齐全、布局合理,垃圾密闭收集运输,日产日清,清运率100%。有污水排放设施。公厕数量达标,符合卫生要求。

4、路面平整干净,无坑洼、积水及泥土。村内无乱搭乱建、乱堆乱摆、乱拉乱挂、乱停乱放、乱贴乱画、乱扔乱倒等现象。

篇(8)

关键词:环卫管理;城市;问题;对策

城市环卫工作是保障人民日常生活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是城市规划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既有美化环境的作用,也能促进城市良好形象的树立。推动城市环卫管理工作的进步,改善市容市貌,打造宜居城市,可以吸引更多的劳动力,拉动城市经济,提高经济效益,对社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环卫管理部门需要提高对城市环卫工作的重视,吸取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积极面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寻求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促进城市的美化与人民生活环境的改善,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1 城市环卫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城市的环卫管理中存在许多问题,例如缺乏足够的投入资金,对环卫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环卫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等,都是导致环卫管理工作效果不理想的不利因素。

1.1 环卫工作人员素质偏低

由于城市环卫工人多使用文化程度偏低的人员,思想观念相对保守,缺乏足够的综合素质。虽然近几年我国的环卫队伍对人员结构进行了适当调整,但工作人员的素质问题仍然处于亟待解决的状态。环卫人员整体素质低的原因主要有:(1)忽视对环卫人员工作的培训,使环卫工作者缺乏对自身工作的充分认知,缺少一定的责任心。(2)在对环卫管理措施进行改革时,没有考虑到与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使员工难以配合工作。(3)在进行人员招聘时,招聘要求过低,使所招人员不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平。以上原因都导致了环卫工作者素质过低的原因。

1.2 政府对城市环境卫生事业重视不够,市容环境卫生行业社会地位低

政府是城市环卫工作的主要管理者,要对此项工作进行投资和监督,但是在具体的工作中,政府的投资绝大多数形成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并不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城市规划的总体布局中缺少对城市环卫的重视,其设施用地面积较小,其次,城市垃圾的处理也是一项难度较大的问题,因为政府没有出台与环卫管理工作相关的政策和法规,按照“谁污染难治理”的原则,对于居民产生的生活垃圾虽然有一定的收费政策,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总会遇到居民的自觉程度低、收费困难的现象。最后,对于城市环境卫生的宣传力度明显不够,保护城市环境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但是公民的保护意识淡薄,一些企事业单位的垃圾也没有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处理,这些都是因为宣传面狭窄,没有较强的舆论引导,同时,市民对城市环境环卫行业存在着鄙视的现象,觉得环卫工人的地位较低,对环卫工作不够尊重。

1.3 城市环境卫生建设资金严重不足

现阶段由于市容环境卫生体制改革各项配套政策法规不够健全,监督管理力度不够,造成环卫投资的潜在需求没有全部转化成有效需求,对环卫基础设施实行事业性管理效率不高,运行状况差,尤其是当前城市环境卫生科学技术、设施设备等还比较落后,环卫工人劳动强度尚处在较疲劳的繁重人力作业阶段,机械化作业水平还十分低。进行卫生体制改革,引进先进技术、设备等,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且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涌进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环卫建设资金需求相应增加。但是,由于政府财力有限,导致了在城市市容环境卫生体制改革当中,该办的事情却无财力去做,改革的成果在领导头脑的意识当中形成了减员增效、降低资金投人的代名词。

2 加强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的对策

2.1 城市管理责任要明确按照“管理主体唯一、责权利统一”的原则,明确城市管理责任,完善城市管理体制,由专门的城市管理机构对城市管理工作牵头,拿总负全责,负总责政府向一个机构问责,从城市管理实践和兄弟城市的作法看,鉴于市容管理和执法联系紧密二者很难分开,应该将市容管理和执法交由一个机构,由一个机构履行市容管理和执法职能。

2.2 落实市容环境管理责任制

在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中,要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只有真正的对市容环境负起责任,才能对其有效地治理。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管理责任制度是非常必要的,要将具体的责任落实到个人,其中包括环卫工作人员和普通公民,让公民能够积极参与到城市环卫工作中来,为自己生活的环境贡献一份力量,这样才能提高城市环境的总体质量。

2.3 进一步明确职能职责,建立环境卫生区域管理责任制

随着居住的社区化暂住、流动人口和无单位归属人口的成倍增长,以及过去依靠单位来管理环卫体制的衰落规有的管理办法,使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出现了“横管不到边,纵管不到底”的新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和完善社区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十分必要。社区建设主要以社区居委会为基础,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和广大市民共同参与的热情,使环境卫生的长效管理落到实处。社区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必须根据规定严格遵循属地管理原则。划清管辖区域,明确责任,为了解决各个管理机构各自为战单打独斗的问题,应由一个机构牵头,协调其它相关机构密切配合,形成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的大格局。针对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人员不足问题,借鉴一些城市的成功作法,在不增加机构和编制的情况下,聘用城市管理协管员,采取城市管理进社区等方式来解决管理力量不足的问题。

2.4 强化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市民环境卫生意识

城市环境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环境,在对城市环卫进行管理的同时,要加强公民的环保意识,其中最为便捷有效的措施就是加强对城市环卫意识的宣传教育工作。现如今,新闻媒体已经较为发达,通过媒体进行舆论引导,增加宣传范围和宣传力度,是相关部门应该做好的基本工作。可以在人群比较集中地地点进行有组织的活动宣鳎比如校园,居民小区以及公共场所等,也可以加强学校教育,从青少年抓起,从小就培养环境卫生保护意识,同时在不影响市容的前提下,可以依靠一些公示板和宣传栏进行宣传。要对一些破坏环境卫生的行为进行有力的制止,并采取相关的惩处措施进行惩罚,这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教育意义,只有加强宣传教育,才能提高市民的环境卫生意识。

2.5 完善环卫设施,夯实环境卫生管理基础

在城市环卫管理工作中,要注意环卫设施的完善,环卫设施的设立要尽量满足公民的需要,但是也不能给居民生活带来任何的不便,如:公共垃圾桶和公厕的设立,要和建筑设施相协调,与市民的生活设施配套。对于新区的环卫设施的建立,要及时避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影响,特别是小区和工地的环卫设施的建立,更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要切实处理好居民的生活垃圾,以及建筑功底产生的建筑垃圾,只有这样才能打好环卫管理工作的基础。

结束语

城市环卫管理的有效实行是保证城市生活水平的重要措施,能够带给人们美的感受,令城市变得更加宜居,舒适,也能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好处。实行合理有效的管理手段,解决在城市环卫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篇(9)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办事处的统一部署,在环境卫生整治上突出服务于民,在服务中完善管理,在管理中提升服务,为构建和谐彭城打造良好的市容环境卫生面貌。

二、工作目标

(一)服务社区建设。推进社区建设,完善管理网络,落实“净化家园”目标,切实有效改善社区环境卫生面貌。

(二)服务发展。建立起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环境卫生管理网络,不断推进环卫基础设施系统建设。

(三)服务居民生活。从居民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环境卫生问题入手,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四)提升服务能力。牢固树立服务、创新意识,不断提高保洁队伍服务意识,推进环卫管理信息化、社会化、网络化。

三、重点工作

(一)抓服务,落实社区环境卫生长效化管理方案。围绕“服务”做文章,突出环卫服务人性化、规范化、制度化。

(二)、抓基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社区环境卫生服务质量,各社区必须加强环卫设施的配备与建设力度。

(三)抓长效,整体环境形成良好态势。推进社区保洁系统全面提升,逐步实现环境卫生由长效化向制度化和精细化延伸,最终形成一个人民群众满意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四、主要措施

篇(10)

做好乡村环境整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建立环境卫生约束机制,强化村民责任意识。一是在三委成员中指派专人负责农村社区卫生监督管理,通过一事一议群众会,组织群众讨论制定“乡村社区文明卫生公约”,以村规民约的形式,规范和约束村民的卫生行为。二是落实农户“门前三包”责任制,以村委会或社区与农户签订门前三包(即包打扫卫生、包绿化、包清淤)责任书。

完善配套标准。制定一个统一的农村社区文明卫生公约;建立一个环境卫生管理站;配置一辆垃圾清运专用车;每个村民小组至少配备一名卫生监督保洁员;每个村民小组建设一个高标准垃圾池;每户设一只垃圾桶。

分片建好垃圾填埋场(点)。按照就近、便捷和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分片建立垃圾填埋场(点)。

上一篇: 财务风险应对策略 下一篇: 女性健康保健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