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20 10:23:2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档案局与档案馆的关系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档案是医院的宝贵资源,它涵盖了财务、基建、人事、医疗、病历等在内的各个环节的资料,档案管理在医院的整个管理工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而在新时期,实现医院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提高医院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促进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与时俱进,既是实现现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完善医院社会功能的必然要求。档案管理工作对于医院其他工作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做好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必须要充分了解当前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实现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建设,进而充分发挥医院档案的作用和价值,使其更好地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服务。
一、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很多医院虽然已经建立了档案管理部门,而且也制定了档案管理相关的工作规范,但是这些制度还不够完善和全面。有的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制度存在形式化的现象;有的个别小型医院甚至没有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更不要说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了;还有一些医院在制定档案管理工作制度时,没有联系医院的实际情况,只是一味地照搬其他医疗机构的档案管理制度,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医院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自然也就影响了档案资料的科学性、完整性和真实性,大大降低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不利于满足时展的要求。
(二)医院相关人员责任心不足,综合素质不高
首先,医院领导和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档案管理意识薄弱,导致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存在很多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医院相关工作人员责任心不足,在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资料信息填写不完整,交接手续不严格,同时也缺乏必要的审批和监督,容易造成由于工作人员工作不认真带来的失误,而造成档案管理中的资料错误,影响后期医疗卫生部门、医务工作者以及患者对档案资料的使用。比如在出现一些医患纠纷的时候,医院由于拿不到相应的档案资料作为证据而败诉,这都说明了不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对于医院的稳定发展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其次,近年来,很多医院开始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但是相关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的素质,信息技术水平不高,现代化档案管理专业知识不足,不能胜任现代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大大降低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三)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不完善
目前,我国很多医院之所以不能与时俱进,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还没有意识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档案信息化管理设施还不完善。主要表现在没有安装档案信息化管理必要的软硬件设备,局域网建设不够完善、档案管理人员运用计算机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的水平不高等。这主要是由于医院的档案管理体制和观念比较落后,相关构建机制不健全,不能很好的适应时展的趋势,因而也就不能很好的进行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另外,在大部分医院的档案管理部门中管理人员普遍年龄较大,缺乏档案信息化意识,现代化的档案管理人才严重不足,这就给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障碍。
二、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一)医院档案是医院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
高效的档案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是医院日常管理工作得以有效展开的必要保障。医院的档案包括人事、病例、医疗、财务等在内的各种信息资料,是记录医院日常事务的证据和资料,是医院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比如医院的人事档案是医院组织人事工作的信息库,记录着医院所有人员的工作信息状况,它是医院培养人才、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重要依据,对于提高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发挥着关键作用;另外,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经常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医患纠纷,这时医院如果能够充分利用病例、医疗记录等档案资料来作为证据,表明自己没有医疗过错,明确医患双方的责任,进而有效解决医患纠纷,医院的合法权益也得以维护。由此可见,档案是医院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二)医院档案能真实而全面地反映医院历史
医院档案是医院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活动的历史记录,包括有关医疗、科研、财务、基建、人事、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发展情况。一套完整、真实的档案资料,能够清晰的反映医院的建设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使我们更好的认识医院、了解医院,进而明确医院在新时期的发展方向。
(三)档案资料是医院制定发展规划的科学依据
如前文所述,医院的档案记载着医院整个发展历史,记录着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和取得的成果,是我们了解医院经营发展状况的重要资料,在医院的日常经营管理和辅助领导决策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医院的领导和管理人员可以充分利用档案资料,总结前人的经验和教训,根据医院发展的现状,制定合理、科学的发展规划,促进医院能够与时俱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促进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与时俱进的对策
(一)转变管理理念,提高档案意识
目前,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开展效率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相关工作人员档案意识薄弱,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档案管理理念落后,不能适应新时期发展的要求。因此,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医院要想取得发展,必须改进管理模式,更新档案管理理念,不断满足新时期档案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为档案使用者提供信息服务,这就需要档案管理人员提高档案意识,还要树立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在档案形成和管理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程序和制度来进行,保证档案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而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为医院的临床医疗、人事管理、科研工作等服务,从而提高医院档案资料的利用率,充分发挥社会效益;另外,在信息化背景下,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愈加多样化和个性化,这就需要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做到与时俱进,提高信息化意识,树立先进的档案管理理念,以适应新时期档案管理的发展要求。
(二)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要想实现医院档案管理的与时俱进,必须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的适应新时期的档案管理工作。首先,相关工作人员除了要掌握档案管理必要的专业知识之外,还要熟练掌握档案信息化管理所必须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以满足医院日常各项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其次,医院要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不断巩固和丰富其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加强现代化信息处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培训,是他们能够胜任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从而推动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能够与时俱进,实现信息化和现代化;最后,医院相关部门应该做好档案管理的宣传工作,让医院的工作人员认识到档案管理对于医院本身以及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性,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感,按照相关工作流程和规范认真填写、整理档案,使医院档案部门人员全身心都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去,从而保证医疗档案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最大限度的发挥档案的价值。
(三)实行医院档案手工管理与信息管理一体化
随着高科技时代的快速发展,实现医院档案手工管理与信息管理的一体化是促进档案管理工作与时俱进的重要途径。首先,档案管理部门要充分掌握医院各部门和科室的具体情况,然后对相关档案进行分类,建立完整的医院档案管理资源库;其次,进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完善电子档案和电子文件的建设和管理;最后,建立电子档案生成、传递、处理、存储、查阅等相关规章制度,协调好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之间的关系,实现医院档案手工管理与信息管理的一体化,从而保证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
(四)积极开发档案资源,提高档案的利用率
医院进行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为医院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因此,医院的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提供工作能力,提高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积极开发档案资源,充分利用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使医院的档案资源更好的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服务;充分学习先进医院的发展经验,做好档案馆藏建设和档案资料的分类整理工作,满足不同档案信息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进而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医院档案的价值,以此来实现医院档案管理的跨越式发展。
档案管理作为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院的经营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部分医院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医院的领导和管理者提起重视,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对于医院发展的重要性;并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改善,努力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档案意识和综合素质,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提高档案资源的利用率,使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为医院在新时期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 张h.浅析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6):157+154.
[2] 史艳英.浅析当今形势下的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弊端及其应对措施[J].办公室业务,2012(11):109.
关键词:档案管理;水平;科学化;分析
档案管理是事业单位在工作中以各种形式保存有价值历史记的管理性工作,对于组织决策和工作考查都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我国的档案管理水平还较为落后,受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速度过快的影响,其中存在较多的漏洞,严重的影响到了档案管理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到了各单位的经济效益,所以我们有必要系统的分析档案管理问题,并完善档案管理体系,促进档案管理的创新,以使得事业单位在多变的经济浪潮中得到长足的进步和稳定发展。本文从提升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意义出发,论述了新时期下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详细的分析了提升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有效对策和创新点。
一、提升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意义
一是提升文化软实力。档案管理的意义在于对事业单位乃至国家的发展和建设都能够进行相应的记录,这不仅可以体现单位与国家的文明程度和发展历史,还可以体现出相应的精神文化和体系建设,因此说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具备真实性和可靠性,可以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二是促进档案工作开展。档案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随着科学技术和管理体制改革而转变,从现阶段来看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与计算机技术、事业单位改革、市场经济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笔者认为理清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优化档案管理体系,提升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是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所以要把握时代脉搏,积极的促进档案事业的良性化发展。
三是科学发展档案管理。档案管理集中的反映出我国多样化的文化形态、经济策略、政治体制、思想认识等因素,其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权威性、吸引力,既证明了事物的发展过程,也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科学化的指引,因此只有提升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才能够真正的发挥档案的价值,巩固我国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促进我国社会的科学化发展。
二、新时期下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视程度不足。受经济发展和事业单位性质本身的影响,我国的事业单位往往把经济效益、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工作任务放到重要位置,而忽视了档案管理工作,有的事业单位甚至不知道档案管理的作用,造成档案管理工作开展滞后。新时期下领导者普遍认为,档案管理与经济发展不存在联系,并且档案管理只是人事管理的一部分,因此对档案管理不加重视。有些事业单位虽然建立档案管理,但管理中缺乏人才和资金的支持,管理设备陈旧,管理内容单一,也使得档案管理工作陷入困境。
2.人员素质差。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的工作,需要管理人员通过学习和总结来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和技能,同时事业单位缺乏具备高素质和实践经验的管理人员,引发了管理人员素质低下的现象。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工作积极性差、流动性强、思想落后,造成事业单位档案工作开展不利,归档工作难,数据统计和人事档案管理滞后,这对档案管理的快速发展形成了障碍。
3.缺少服务性。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不仅要做到管理内容上的提升,同时也应该注意到服务质量的提升。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与服务职能严重脱节,有相当一部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趋于形势,没有发挥出档案服务的职能作用,工作中仅仅是对人员信息、工作成绩、单位项目、财务档案进行记录和整理,没有涉及到数据信息的整合与利用,不能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出指引,这极大的削弱档案服务的作用。
三、提升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有效对策
1.人员队伍建设。事业单位要想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要组织相应的管理人员,而高素质的档案管理队伍可以极大的提高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水平。笔者认为事业单位在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上应遵循以下几点:首先应强化“以人为本”的培训理念,通过积极和科学的培训,让管理人员能够主动的参与到档案管理工作中去,转变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其次,扩充培训内容,在档案管理培训中要让管理人员学习档案专业知识,掌握管理技能,强化计算机与网络管理软件的使用,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
2.强化档案管理服务的作用。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从职能作用出发,应分为管理与服务两个方面,管理是对档案进行整合的过程,而服务则是利用档案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事业单位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管理与服务的开展:首先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完善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从收集、分类、归档、保存等方面入手,全面实现档案的数字化和信息化管理,并规范业务流程,使档案保管与利用达到规范化、标准化、数字化;其次,建立档案管理人员的奖惩机制,对于有突出成绩的管理人员应进行奖励,对有违反档案管理制度的人员视应给予惩罚或处分。
四、结语
新时期下,提升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是我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结果,同时推动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理清其中产生的问题,对事业单位的科学化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我们应完善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手段,利用网络技术把档案资源进行共享,使档案管理更好的服务于事业单位,促进事业单位在新时期下和谐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国兰,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J].山东社会科学,2011(1).
中图分类号:R1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55-5200(2014)02-009-03
医院档案包括医院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活动中形成的文字、图表、影像等诸多材料,是医院医疗业务信息的主要载体。经过系统归纳整理后可以为医院医疗、教学、科研提供丰富基础资料,通过病案分析和统计处理可以为医院管理提供一手的详实资料。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围绕着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及配套接入开发的诸多系统,医院的管理模式实现了由经验管理向信息管理的转变。HIS系统以病人医疗信息、医院经济信息和医院管理信息3条信息主线来提供技术支持平台,使大量的医院日常医疗、经济和管理事务电子化,实现了高效的数据录入、查询、统计等功能,对提高医院工作效率、质量和服务水平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1]。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也在逐步完善,但是病案资料积累越多,信息化后的内容越丰富,信息流的作用越强,反馈出来的数据处理要求就越高,如果没有一定的技术手段方法是实现不了这些要求的。
面对医院信息数据量的迅速膨胀,传统数据库陷入“数据爆炸,知识贫乏”的境地。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DW)的出现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数据库在分析型应用上的缺陷。利用数据仓库技术将传统病案系统中所积累的海量数据背后隐藏的有价值的信息挖掘出来,从而获取二次相关信息为医院的决策管理、医疗、科研和教学服务提供了一种科学的解决方案[2]。本研究以患者疾病转归统计分析相关信息为数据源,建立了医院医疗质量分析的多维数据模型及多维数据集的数据仓库,通过联机分析处理对疾病转归进行数据挖掘从而提供医疗决策的相关信息,将对医院的管理产生积极作用。下文将对疾病转归统计分析决策支持系统的构建进行阐述。
1 数据仓库的构建
1.1 疾病转归统计分析数据仓库的设计
以住院病人疗效为仓库主题,建立星型仓库模型,以一个事实表和4个维表为主要内容,其中维表分别为科室维,时间维,病种维和病人基本情况维,如图所示。事实表包含联机分析处理(OLAP)多维数据集中所有的度量值,包括住院天数、各项费用;维度表中的不同属性应用文字,离散值等表示,如年龄段分为5段(0~20岁、21~30岁、30~50岁、50~60岁、60岁以上);疾病名称以ICD-10主类、ICD-10亚类、ICD-10子类表示,维度关键字是与事实表关联的桥梁,是用于查询事实表数据的唯一标识符[3]。通过这种构架,可进行多维度查询。
图1 疾病转归统计分析数据仓库星型模型
1.2 数据预处理
HIS系统中大量的数据信息中有一部分为空缺数据、不一致数据或包含有错误或存在偏倚的噪声数据,在进行数据挖掘前必须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清洗后的数据才能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有效性。数据预处理主要包括数据集成和数据清理两部分,其中数据集成是将所有的病人的基本信息和医疗信息数据进行整合,将从病人主索引表中抽取的所有信息集成到统一的数据表中,对不一致的字段长度,不一致的赋值等进行数据转换,整合为统一的格式,如日期形式2012-04-10转换为时间为上定义的年,月,日格式:2012,4,10;数据清理是将缺陷数据且无法进行转换的数据屏蔽,如筛查2012年的数据资料,经信息提取后发现存在部分2011年的数据资料时,可通过定义语句进行清洗。
1.3 数据仓库的加载和转换
在SQL Server 2000中使用Transact―SQL、数据转换服务(DTS)和BSP将数据加载到数据仓库中。DTS是以OLE DB或ODBC等接口技术连接数据源与数据目的[4],其驱动数据进行导入、导出等转换操作,实现数据源与数据目的间的交换。转换结构图见图2。通过上述操作过程,医院数据仓库建立完成,为后续多维数据的分析和数据挖掘进行了铺垫。
图2 DTS数据转换流程图
2 基于数据仓库的疾病转归统计分析OLAP建模分析
多维数据集的构建完成后可进行以病人、疾病和费用等多个主题开展的OLAP分析。如通过医疗付款方式维度进行住院费用构成分析;通过月份或年份来分析总住院患者的变化趋势,或在展现层上定义一些附加度量值,如“增减率”,以反映科室病种的变化趋势。在进行OLAP分析中,可以运用切片、切块,旋转,钻过和钻透等操作程序,或通过编写多维查询语言MDX(Multi-Dimensional Expressions, 多维表达式)程序进行查询,可以获得不同汇总结果上的观察数据,也可以获得住院患者相关因素间的关系,我们也可以选择2个以上的维度的数据实现多维数据集的分析[5-6],如以“科室”和“费用类型”类型为关键词。查询各科室医疗费用占比的MDX代码及结果如下图3:
图3 查询结果示意图
3 分析决策支持的实现
数据挖掘(Data Mining,DM)技术是决策分析的重要工具,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DM算法主要有基于规则系统的决策树、聚类分析、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方法等[7]。在实际应用中,数据挖掘可为医院管理决策提供多层面帮助。例如利用决策树方法提取数据库中的患者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入院情况、药品费用等各个属性,构建相关性网络,应用相应的运算方法分析患者信息,得到总医疗费用的强关联项住院天数与药品费,最终得到医疗费用的层决策树,如图4所示。决策树由“Generate decision tree”给定的训练数据产生,训练样本有表示住院费用的每个属性以离散值的形式表示,运算过程中产生的各个节点为不同的分支点,显示费用的不同影响属性,而每一个节点内的所有样本均为同一类别。从数据挖掘的最终结果看,药品费用和住院天数是医疗费用的强影响点,与医疗费用呈正相关,住院天数越长,药品费用越高则患者的总住院费越高。在模型判断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费用控制决策将是一种目的明确、针对性强,高效的决策支持方法[8-9]。
4 结论
针对医院档案利用效率低,海量数据对信息管理系统决策支持不足的现状,尝试应用数据仓库和基于多维数据集的OLAP技术及数据挖掘技术,对医学信息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出更多深层次的、有价值的信息,为医院管理者提供了辅助决策的依据。同时,随着医院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还可以开发预算警示模块等多个实用的,有针对性的模块,建立面向医院各级管理层的决策支持系统,切实地、真正地实现医院的精细化、循证化管理[10]。系统的开发使用为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提供了高效、可行的技术手段。
参 考 文 献
[1] 马刚, 刘天时,程国建. 基于数据仓库技术的医院信息系统应用研究[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25(4):99-102.
[2] 叶明全,宋念东.基于HIS的医院数据仓库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8,29(3):779-781.
[3] 李慧宗,张学森. 面向主题的医疗费用分析数据仓库建模[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9(31):274.
[4] 周治宇,郑昊. 基于医院信息系统数据仓库的设计[J]. 中国数字医学, 2010,05(9):81-83.
[5] 郑丹青. 基于OLAP技术的医疗信息多维数据集设计与分析[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32(3):56-58.
[6] 孔琳. 基于HIS的数据仓库构建及多维分析[J]. 医学信息学杂志, 2011,32(11):6-9.
[7] 胡志东. 数据挖掘及数据仓库综述[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26):100.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在国外更多地被称为居民电子健康记录(residental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REHR),是关于医疗保健对象健康状况的信息资源库,涵盖整个生命过程,多方面收集健康相关的所有因素,为广大居民防治疾病、促进和保护人体健康提供依据,为实现居民的自我健康管理和医疗健康服务管理提供有用的信息资源,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规范性[1]。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具有全面完整而具体的健康内容,检索使用非常方便快捷,档案及病历资料的保存期更长,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为多发病、突发病及急性传染病的诊疗提供详尽的参考资料,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另外,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所需要的信息科技含量较高,能够大力促进医疗卫生工作的电子信息化,促进各类卫生服务机构之间信息和资源的共享,为医疗卫生工作的信息共享及管理统一提供有力的支撑,为广大居民提供了优质、快捷的健康服务,具有信息无缝连接、共享协同作业、个性化诊疗等优点。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在第八篇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里提出,目前亟待加强建设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中,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覆盖率必须要达到70%以上,这表明了国家非常重视并乐于促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建设工作[2]。自2010年1月开始,我市将全体常住居民、流动人口(居住半年以上)都纳入了个人及家庭健康档案的建档人群并将档案电子化,对居民的健康档案实行了信息化的统一管理,逐步实现居民健康档案从纸质到电子化的过程,并在将来把区县、机构之间的健康档案实行联网,做到小病、慢病社区内解决,急病、大病医院中治疗。这将为合理调配医疗资源,缓解医院就诊压力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到目前为止,本市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建档率为79.16%。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普及之后带给大家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当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对应的信息化平台建立并对接成功后,一方面,从临床医生的角度来讲,在患者就诊时,临床医生在调阅个人健康档案时,能够全方位地了解到就诊者的既往病和健康状况,为下一步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临床决策的制定提供精准的原始信息,大大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有效增强医疗服务的能效性[3]。另一方面,从就诊患者的角度来讲,个人健康档案及相应的诊疗记录的建立使不同医疗机构的医生都能随时调取病史资料进行参考,避免了重复检查,实现了个性化疾病治疗、个体化健康管理,节约了就诊费用,缓解了“看病贵”的问题。
例如在医疗卫生系统的急诊工作中,常常因为患者昏迷等情况无法正常询问病情及发病史,延误了救治生命的黄金六小时,如果能够调取患者实时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可迅速了解患者的系统情况,针对不同疾病进行个性化的诊断治疗准备,彻底把握“黄金时间”,贯通救治生命的“绿色通道”。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及相应配套信息化平台的基础上,在患者或家属拨打急救电话时,120中心可以通过调取患者的地理位置信息、体检信息和发病史选择就近的急救车辆通知其前往救助。与此同时,院内的“绿色通道”平台同时启动,根据患者的具体疾病情况准备所需的医疗设备及救护人员,做到“一呼百应,有呼必应”。在医疗卫生系统的会诊、转诊工作中,通过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可迅速有效地实现各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开展全面合作,大大促进完善分级医疗制度、双向转诊制度和远程医疗制度,试行社区首诊制,促进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优势互补,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疾病诊治连续化管理格局,整合医疗资源,促进本地区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使用[4]。另外,当重大的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职业性中毒、病因不明的群体性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来临时,通过调取患者已建立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针对患者个体状况选择个性化治疗方案,防止出现“千人一面,同病同治”的现象,做到“因人而异,同病异治”,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正确处理提供依据和支持。
在不久的将来,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与身份证等个人信息联动,则流动人群的健康信息随时可被掌控,人群离开户口档案所在地而异地工作、居住时,仍然可以到包括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以及村卫生室在内的各级各类医疗服务机构接受公共医疗服务,包括婴幼儿免疫接种、妇幼保健、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和劳动职业卫生等。
从政府卫生监督管理的角度而言,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的普及和完善,能够实现从传统的、静态的纸质工作模式到现代的、动态的电子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转变,提高工作效率,规范执法行为,使广大人民群众都享受到高效、便捷、安全的公共卫生服务。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建设过程中,行政管理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必须做到信息互联、系统互通,这可以通过政府的卫生信息平台和各级医疗服务机构内部的信息系统之间对接而实现,具体要按照卫生部制定的档案架构和数据源标准,进行健康档案数据共享、调阅,实现横跨部门、地区和专业的健康档案检索;在搭建公共卫生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形成并完善电子健康档案的基本资料库,并通过数据互换来整合临床医疗信息等外部资源,对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实现不间断、无死角的动态管理[5]。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具有信息来源广泛、时效性强及数据庞大的特点,居民的健康状况、疾病问题通常在就诊、保健和康复过程中被主动记录,因此健康档案的信息来源主要为卫生信息平台提供的公共卫生资料数据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记录,因此电子档案信息的采集要在医疗卫生服务的日常工作中伴随进行,不能搞突击检查式采集、推送,并主动向多方共享,动态利用健康档案与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减轻基层的卫生所、卫生站等医疗人员的负担。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医院的就诊治疗及康复信息、儿童计划免疫信息、孕产妇幼保健信息、重大的传染性疾病信息等,以个人档案为基础,整合入家庭、社区、区域档案中,形成完备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及应用系统;公共卫生数据包括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业务系统以及妇幼信息管理系统等的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直接相关的数据。若要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处理中心真正实现共享、共用的目的,必须在基础数据录入、提交同级或上级电子健康档案管理中心时就遵循健康档案的格式标准及存储模式。只有数据共享、同步安全传输的三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才能满足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应用及日常管理需求[6]。电子病历是由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门诊及住院患者的诊疗过程中创建、保存和使用的规范电子方式临床诊疗信息记录,它是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主要数据来源之一,在提取、整合门诊及住院病历的摘要及住院病案、各类生化、影像学检验检查的原始信息及诊疗信息的基础上,形成基础档案资源库,与医疗机构的体检数据、基层卫生院和社区卫生中心系统中的疾病诊疗记录一起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后,发送到上级卫生信息数据平台,完善健康档案数据基础资源库。
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后,管理和完善至关重要。依据相关的行业标准及工作规范,各级各类医院要逐步建立完备的医院信息管理平台、模式化电子病历系统及医疗服务信息系统,将医生工作站作为系统内的标准配备,实现跨地区、跨专业、跨机构的电子病历共享系统,建立综合性的业务服务模式,探索预约就诊、远程及协同会诊、转诊、检诊互认的新模式。确保健康档案管理平台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严格各种资料的生成和调阅制度,保护患者的隐私。
总之,在国家大力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及配套的公共信息管理平台的普及与完善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课题,需要多方合作,共同着手,才能真正发挥健康档案电子化带来的巨大能力,更好地为医疗卫生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洋.国外实施电子健康档案与我国情况比较.云南档案,2010,18(2):41-43.
[2]楼秀兰.社区健康档案管理在防御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23(12):1337-1338.
[3]龚艳,沈洁.民族院校公共卫生预防机制研究.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4(6):78-79.
[4]戴玲,田友亮.基于数字签名的电子档案保护技术.档案天地2013,21(12):43-45.
中图分类号:G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6-0340-01
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档案管理不仅要对信息进行简单的数字转换和管理,更要对新兴事物网络进行档案化管理和归档,包括文档、文字翻译转换、图片资料、声像资料、多媒体远程会议等。所以网络档案化管理,成为当今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这就必须对档案化管理的技术和法律相关问题进行深入阐述和探讨。
所谓数据挖掘(Data Mining),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这些数据可以是结构化的,如关系数据库中的数据,也可以是半结构化的,如文本,图形,图像数据,甚至是分布在网络上的异构型数据。发现知识的方法可以是数学的,也可以是非数学的;可以是演绎的,也可以是归纳的。发现了的知识可以被用于信息管理、查询优化、决策支持、过程控制等,还可以进行数据自身的维护。数据挖掘借助了多年来数理统计技术和人工智能以及知识工程等领域的研究成果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是涉及数据库、人工智能、数理统计、机械学、人工神经网络、可视化、并行计算等的交叉学科,是目前国际上数据库和决策支持领域的最前沿的研究方向之一。
1 数据挖掘之功能
数据挖掘通过预测未来趋势及行为,做出预测性的、基于知识的决策。数据挖掘的目标是从数据库中发现隐含的、有意义的知识,按其功能可分为以下几类。
1.1 关联分析
关联分析能寻找到数据库中大量数据的相关联系,常用的一种技术为关联规则和序列模式。关联规则是发现一个事物与其他事物间的相互关联性或相互依赖性。
1.2 聚类
输入的数据并无任何类型标记,聚类就是按一定的规则将数据划分为合理的集合,即将对象分组为多个类或簇,使得在同一个簇中的对象之间具有较高的相似度,而在不同簇中的对象差别很大。聚类增强了人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是概念描述和偏差分析的先决条件。聚类技术主要包括传统的模式识别方法和数学分类学。
1.3 自动预测趋势和行为
数据挖掘自动在大型数据库中进行分类和预测,寻找预测性信息,自动地提出描述重要数据类的模型或预测未来的数据趋势,这样以往需要进行大量手工分析的问题如今可以迅速直接由数据本身得出结论。
1.4 概念描述
对于数据库中庞杂的数据,人们期望以简洁的描述形式来描述汇集的数据集。概念描述就是对某类对象的内涵进行描述并概括出这类对象的有关特征。概念描述分为特征性描述和区别性描述,前者描述某类对象的共同特征,后者描述不同类对象之间的区别。生成一个类的特征性只涉及该类对象中所有对象的共性。生成区别性描述的方法很多,如决策树方法、遗传算法等。
1.5 偏差检测
数据库中的数据常有一些异常记录,从数据库中检测这些偏差很有意义。偏差包括很多潜在的知识,如分类中的反常实例、不满足规则的特例、观测结果与模型预测值的偏差、量值随时间的变化等。偏差检测的基本方法是寻找观测结果与参照值之间有意义的差别。这常用于金融银行业中检测欺诈行为,或市场分析中分析特殊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2 数据挖掘在建设现代化档案馆中的应用
2.1 资源类数据包括馆藏档案经过数字化加工而产生的各类电子档案、电子文件中心中存储的各类电子档案、档案软件收集的信息、档案信息网建设和维护信息。我们从研究档案用户的信息需求出发,数据挖掘为档案馆全面掌握和准确理解档案用户的信息需求提供了方法。
(1) 利用Web访问信息挖掘技术发现其中的关联模式、序列模式和Web访问趋势等,构建多维视图的用户兴趣模型。从而可以确定档案信息或服务受欢迎的程度,发现用户访问模式和用户需求的趋势,从不同侧面来研究用户的信息需求,为优化档案馆的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2) 收集档案网web服务器保留的用户注册信息、访问记录,以及有关用户与系统交互的信息等原始数据,经过清洗、浓缩和转换形成便于统计分析的用舨樵氖据库、日志数据库、用户定制信息库、用户反馈信息等各种数据集合。
2.2 从建设档案馆馆藏信息资源出发,数据挖掘为档案馆提供了选择一条科学发展道路的重要依据。
(1) 利用档案网和档案管理软件访问信息的挖掘分析出档案资源的利用率,将利用率高、需求量大的传统载体档案优先数字化。例如:通过对档案信息的访问记录、检索请求中用户请求失败的数据进行分析,按类统计档案拒用集和频繁利用集,结合聚集算法发现馆藏资源的缺漏,有针对性地补充和丰富档案信息资源。
(2) 在档案馆藏管理过程中利用文本挖掘,运用关联、分类、聚类等方法,从海量档案信息中按照相关专题进行挖掘、分类、加工、整理和有序化重组,构建特色档案信息库及各类专题档案信息库等。
一、大数据时代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据增长越来越快,人们生活步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是由数量巨大、结构复杂、类型众多数据构成的数据集合,是海量的非结构化数据,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与应用模式通过数据的集成共享交叉复用形成的智力资源和知识服务能力,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具有数量大、类型繁多、价值密度低、速度快时效高的特点,从某种程度上说,大数据是数据分析的前沿技术,简言之从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就是大数据技术。现代大型企业,档案部门主管公司档案信息资料,将公司各单位部门信息统一管理,以便公司需要时快速找到相关信息,近年来随着电子文件的广泛应用,扫描图像、传真、电子表格、演示文档、照片、视频片段等非结构化数据直线上升,数字档案馆数据量直线上升,数据时代真正来临。
二、大数据时代背景给档案服务带来的挑战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档案管理已由纸质档案发展到数字化阶段,档案馆作为保存档案、提供档案、为社会服务的文化机构,必然贮存大量的信息量,档案信息资源阶梯式增长,现有的档案工具手段已不能满足数字化档案管理,计算机数据库的应用顺势发展起来,提高档案资料管理的有效性,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数字档案馆藏量具有数据量大、媒体形式多的特点,给档案利用服务系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一)在海量数据中如何查询档案信息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据库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电子文件数据信息量暴增,档案信息保存的文件相应增多,传统的手工著录、卡片检索已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在档案信息数据处理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文件找不到、查询性能低、甚至出现服务器不响应一系列难题,应用以往的查询服务方法已经赶不上大数据时展的步伐,计算机辅助档案资料管理变得更加便捷方便,但是在大数据时代,档案信息化不断推进,如何进行档案查询,尤其是近来档案数量的急剧增多,档案数据甚至出现胀库,档案查询检索性能下降,反应迟钝,如何精准的在海量数据中找到所需信息,是档案利用服务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在海量数据中如何抽取有用的信息
如今,档案管理用户已不满足于对数据及文件的利用,而是希望获得数据及文件隐含的知识,也就是说,现在档案管理的趋势是知识管理,档案利用服务也应由提供数据信息转变为知识供给,但知识不是简单的数据信息,需要经过抽取和挖掘才能从中得到有用信息,在海量数据中,仅仅依靠人工挖掘信息已不能满足大数据时代,如何提供给用户挖掘有用信息,依靠信息技术进行数据挖掘,这是当前档案利用服务的任务。
三、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档案利用服务的数据挖掘
(一)档案业务流程转变
传统的档案业务流程包括收集、整理、保存、利用,其中档案利用采用的原始数据,随着电子文件的广泛应用,档案数据信息量越来越大、媒体形式颇多,传统的档案流程已不能满足用户对信息数据的使用,原始数据的利用比较困难,数据查询性能下降,甚至无法及时响应,延误资料的使用,档案数据库需要更新,及时优化IT结构,在找寻档案数据前加入数据挖掘这一步骤,通过模糊识别对海量数据及多媒体数据进行筛选,方便用户在万千信息中找寻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优化数据查询性能,提高档案服务质量,这是解决档案利用服务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数据挖掘的应用
怎样从大批量原始数据中筛选出有应用价值的信息,提供给不同用户作为参考信息,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使得该问题得到解决。概括地说,数据挖掘便是从海量的、不完整的、效果差的、未经处理的数据中,提取具有潜在价值的信息与知识的过程。一般数据挖掘种类划分为结构型数据挖掘、web数据挖掘及文本数据挖掘等。数据挖掘应用于海量档案信息筛选过程中,简化了档案信心提取程序,提高了档案利用服务效率。文本挖掘是数据挖掘的基本构成部分,在数据提取过程中应用最广泛,因此被称作文字探勘、文本数据挖掘等,可简单地理解为文字分析,其目的就是经过文本处理后能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有价值信息的提取一般分为两个步骤是分类与预测,文本挖掘就是以数据分析为基础,然后加上某些衍生语言特征或者消除杂音,随后插入到数据库中,形成结构化数据,最后完成评价与信息传递。“高品质”的文本挖掘一般是说某类组合的关联性、独特性与实用性。文本数据挖掘在众多基础领域普遍存在,例如数理统计、智能机器、声像数据转换,归纳起来无非就是利用文本信息筛选、文本划分、文本聚类、文本数据压缩、文本数据处理;文本挖掘应用最常见的领域包括信息访问(信息搜索、信息浏览、信息过滤、信息报告)、知识发现(数据预测、数据分析)。
(三)数据挖掘平台的应用
[23]胡哈力, 方俊岚, 关世延等.社区卫生服务计算机三级网络化建设的体会[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3,17(6):42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c)-0129-02
随着计算机及互联网的持续快速发展,以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城市、智慧校园为代表的各种新技术、新应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正在影响和改变着我们每一个人,无论你是否愿意被影响和改变。随着应用软件的增多和普及,产生了大量的数据,而且,这些数据以指数级的速度增长,人类已迈入大数据时代。档案是机关、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音像及其他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随着学校的快速发展,不同类别、不同形式的档案快速增加,档案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复杂,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和方法已不能m应互联网环境下数据量大和高安全性等要求。因此,研究和设计一款符合学校实际需求的档案管理系统迫在眉睫。
1 专科院校档案工作的现状
1.1 档案管理工作部门和人员情况
专科院校一般没有专门的档案室或档案馆等独立的档案管理机构。以笔者所在的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档案室是学校行政办公室的下属机构,不是独立设置的档案室,隶属于学校行政办。笔者学校档案室仅有两名专职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人员,每年疲于应对学校各类档案的收集、分类、整理、上架、日常查询、借阅和印章使用等工作,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和学习档案信息化方面的知识。
1.2 档案管理工作硬件投入情况
笔者学校档案室设有办公室和档案库房,分别用于办公和存放档案。其中,档案库房约200m2,内有打印复印一体机、扫描仪、计算机、刻录机、照相机、空调等电子设备和灭火器、铁门、铁窗等防火防盗设备,但没有配备去湿机、磁盘阵列、温湿度和防火防盗自动报警器等设备。计算机和打印复印一体机等办公设备较为老旧,经常出现各种各样问题,严重影响档案管理人员和档案借阅人员的工作效率。
1.3 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使用情况
目前,该校还没有专门的档案管理系统,都是以自建Excel电子表格形式进行管理,且仅保存基本的文件名、文件类型、时间等信息,只能进行简单的信息查询和搜索,不能提供详细的信息检索;馆藏档案以传统的纸质档案为主,当前流行的多媒体电子档案如图像、音频、视频、扫描件等较少,无法大规模地实时、在线提供档案,与当前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潮流不符,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总体不高。
2 档案管理系统的需求和功能设计
我国大部分本科高校都有自己的档案管理软件,各高校档案管理软件的功能大同小异。作为专科学校,由于历史原因,大部分都没有自己的档案管理软件,随着时代的进步,特别是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也急需要有自己的档案管理软件。该文在总结高校档案管理需求的基础上,调查和收集该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并进行相关功能设计,为下一步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学校各类用户需求,确定档案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各类需求如图1所示:主要分为用户登录模块、档案管理模块、档案查询模块、档案借阅模块、系统管理模块和印章使用模块。
用户登录模块:登陆系统是各类用户安全进入系统的第一步,系统只允许特定的用户,即用自己的工号或学号登录系统,登录后可以自行修改密码。
档案管理模块:档案管理模块功能如图2所示,包括档案录入功能、档案审核功能、档案鉴定功能、档案归档功能、档案修改功能和档案删除功能。由档案提供者把档案的基本信息录入到系统中,同时将电子稿导入,做到档案基本信息、纸质稿完整信息、电子稿完整信息一一对应。档案管理员对档案提供者录入的信息进行审核,如果有必要保存,则审核通过;如果没有必要保存,则不通过。如果通过,则对档案的密级和保存的时间进行鉴定,密级程度分为公开、保密、机密、绝密4种,根据档案的性质鉴定为不同的密级和保存时间。最后由系统管理员对需要归档的档案的所有信息进行审核,查看是否满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各种标准,对通过审核的档案进行立卷、编目和保存。对不符合档案信息化建设标准的档案退回,给出不符合标准的条目,并限期重填。此外,系统管理员可以对档案的个别属性进行修改,若某些档案没有保存的必要或保存时间到期时,系统管理员将档案删除。
档案查询模块包括档案查询和查询统计两个功能,查询者在查询框中输入文件的关键字、文件号、文件名等关键字信息进行查询,系统会根据查询者的权限快速地反应查询到档案的详细信息。查询统计主要是对各类档案信息查询次数、查询者部门、查询内容等进行统计。
档案借阅模块:包括档案借阅和借阅统计两个功能,用户提交档案借阅申请,包括借阅的档案、借阅日期、归还日期等,经档案管理部门人员审核批准后,即可完成档案借阅。借阅统计主要是对借阅档案、借阅次数等进行统计,可以分析档案利用率,进而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
系统管理模块包括数据备份、数据恢复、日志查询、用户权限管理功能。
印章使用模块:由于学校公章保存在档案室,传统印章使用手续繁琐、费时费力,因此有必要加上印章使用功能,印章使用者只需网上提交申请,审核人网上审核,且审核人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审核,保障印章使用手续正常、快速进行。
3 档案管理系统的安全
安全性是摆在每一个应用系统面前的大问题,档案管理系统也不例外。这里主要从数据信息安全、程序安全和网络安全3个方面来讨论系统的安全性。该系统对用户密码采用MD5算法进行加密,系统在保存密码时将密码信息用MD5算法加密后存入数据库,数据库中只保留加密后的信息,当用户登录后,输入的密码信息先用MD5算法加密,将加密后的信息与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比对,若一致,则允许登录,若不一致,则提示重新输入用户名和密码。针对图片信息采用基于混沌的图像加密技术进行加密。程序测试主要是进行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以验证程序的功能和逻辑正确性。由于服务器放到学校机房中,所以要确保机房网络安全,防火墙,UPS和入侵检测系统都是必不可少的。此外,系统还需具备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功能,其主要作用是提高档案管理系统的数据可靠性和安全性。该系统采用的备份策略是:每周进行一次完整备份,备份系统中所有的数据,优点是恢复时间短,操作最方便、可靠。每天进行一次增量备份,备份上一次备份以后更新的所有数据,优点是每次备份的数据量少,占用空间少,备份时间短。
4 结语
该文主要分析和设计了基于该校现状的档案管理系统,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会有更多的电子数据信息流入到档案管理系统中,数据安全是一个必须重视和要解决的问题。一方面,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越来越多的工作可以在手机上完成,如何尽快实现基于智能手机的档案管理系统;另一方面,大量的数据积累必然形成大数据,如何让大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来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是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胡钦太,郑凯,林南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型: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J].中国电化教育,2014(1):35-39.
[2] 李红,苏水广.密码学的发展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7(4):84-85.
中图分类号:G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1(b)-0023-02
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年代,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成为推动整个社会前行的发动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每一次技术的进步和革新,都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行业和领域,在引领社会变革的同时,使之快步走入信息化时代。在档案界,新技术的应用和管理正成为不断深入研究的课题,档案工作的发展理念、工作目标和实施路径发生了深刻的改变,档案事业的发展正迈向更广阔的未来。
1 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所涉新技术的发展特征
1.1 数据处理技术
当今的档案数据正在向电子化过渡,档案信息已经成为存储在某种介质上能被相应电子设备识别的物理符号。与纸质数据相比,它是对一定事实、概念或指令的一种全新的表达形式。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数据信息的处理更加高效和便捷。面对海量、无序的数据,应用计算机软件程序,人们能够对数据进行快速的采集、存储、检索、加工、变换和传输,并通过各种数据处理的应用软件包,将数据提取并演算出有价值和意义的信息。数据处理技术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环节,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档案工作才得以向系统化和自动化发展。当前档案数据处理工作主要依靠计算机和网络来支撑,依据不同电子处理设备的结构、工作方式或时空分布,对各种原始数据的分析、整理、计算、编辑等的加工和处理,由相应的软硬件来共同完成。
1.2 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被称为世界三大顶尖技术之一,其目的是让机器来替代人类智慧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作为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通过了解和掌握智能的实质,以此设计和生产出近似或高于人类智能的仪器和设备,让机器来完成人类的智能工作。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2016年3月基于人工智能的围棋程序阿尔法狗战胜了世界冠军李世石,标志着人工智能已经向实践应用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面对多元化的档案信息资源,档案数据规模的几何式增长,档案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升,档案管理工作也应更加智慧和智能,而人工智能技术也终将成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技术引擎。
1.3 计算机网络技术
计算机网络将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相连接,以实现信息检索、网络通信、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和远程教育等功能。当今世界已进入全球化、高速和智能的网络时代,一个巨型的“虚拟世界”在逐步形成,人们可以足不出户的实现互动和交流,现实生活向数字化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也为档案管理工作插上了翅膀,每一项网络新技术的出现都极大的促进了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和水平的提高,在当前的档案信息化建设中,云计算、数据挖掘和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解决了传统档案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了档案信息的高效检索和利用,真正实现了其在人类记忆、信息服务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社会功能。
2 大数据技术时代档案信息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变革
2.1 大数据技术时代档案管理思维的变化
从何种角度、层次、方式去管理、开发和利用档案,取决于每个档案管理者的思维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分类、比较、归纳和演绎的档案学逻辑思维方式,往往将档案管理局限在文字馆藏的管理上,面对档案资源范畴和信息形式的变化,以及互联网、移动终端和个人电脑等产生的电子档案数据,以传统的鉴定和整理思维加以处理,很难从档案中挖掘出高价值的有效信息。因此面对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档案工作者应当采用扩散型和横向型的思维,关注档案事业发展的整体性和多维性,从信息科学汲取养分,改变单纯的以保存、检索等为主要的档案信息服务理念,将网络化、智能化的档案数据挖掘和分析工作当成未来档案服务的主要方式,真正体现档案信息的价值,满足档案工作的社会化需求。
2.2 大数据技术时代档案管理方法的变革
档案管理工作肩负着对档案信息采集、整理、鉴定、存储和检索等任务,具有社会记忆、信息服务和文化传承等社会职责。在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下,对档案数据往往是孤立、扁平和简单化的处理模式,对海量数据缺乏一种立体和智能化的技术手段,大量死档案和低价值数据是各档案管理部门普遍存在的通病。而在大数据时代下,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出现,使主动利用档案成为可能,不同的档案管理部门,可以针对自身档案数据的特点和属性,利用基于不同数据模型而开发的软硬件系统,对本单位的海量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从而满足档案管理者和使用者的需求,使档案更加价值和意义。
3 应对大数据技术时代要求的档案信息管理策略
3.1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档案资源进行采集、分类和管理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档案智能管理的实现成为可能,档案信息摆脱了传统载体的限制,在计算机网络中,应用基于自然语言搜索、云计算和数据挖掘等技术,在各种软硬件的相互配合下,能够完成从档案资源的采集、分类、存储、鉴定、安全、分析、检索等一系列的档案管理业务,有效提升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以档案数据收集为例:文本挖掘是人工智能中最早实现的技术之一,面对浩如烟海的档案信息资料,想要收集满足自身需要的有价值数据,凭借人力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而应用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数据挖掘产品智能Agent,通过关键词检索和智能分析系统,能够在海量信息中搜索和提取到网络资源中几乎全部的数字化成果,使档案的检索和利用更加的方便和快捷。
3.2 基于大数据技术下的档案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
“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加强横向联系,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是近期国务院对满足百姓信息需求的新倡导。对档案管理工作而言,也就是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建和共享。大数据本身的物性是经过数字化后被存储的可被识别的物理代a,其真正意义在于能够从这些海量的信息中提取和利用有价值的部分。也就是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相关技术,使数据更加公开和透明,实现不同部门间、不同社会群体间的信息传导和利用,为档案管理者和服务对象提供数据支撑,充分体现档案管理工作的社会价值。应在档案信息共建共享的原则、技术和设备、实施路径、安全性等方面制定详细和可行的规划,从而确保档案管理的社会价值最大化实现。
3.3 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档案信息进行开发和利用
当前我国档案管理的自动化、网络化工作已经基本实现,很多档案管理部门都能利用计算机软件或网络平台,对档案工作所产生的海量数据信息进行记录、整理和分析,并从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为档案业务信息的管理提供可以参考的决策信息,为档案数据资源的优化和整合,档案服务的便捷和高效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但在档案数据的深层次处理方面,由于分析方法和技术上的缺失,在对大规模数据处理上仍显不足。而随着数据挖掘技术的日趋成熟,人们可以通过特定的算法和模型,对数据进行总结、分类发现、聚类和关联,对档案数据进行更高层次的抽象,提高档案资源的实际利用率。档案管理部门应积极应用最新的数据挖掘技术,将传统的数据保管模式向数据开发和利用模式转变,将档案服务从被动向信息的主动提供者转型。
参考文献
关键词:档案管理;业务指导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六条规定:“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全国档案事业,
对全国的档案事业实行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监督和指导”,同时规定“县级以上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事业,并对本行政区域内机
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这就明确界定了从中央
到地方我国各级人民政府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各级档案局)对相应行政区划内所
属单位档案工作的宏观管理、监督和指导权,这是保证我国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得以正常运行
的法律依据,是各级档案局代表相应行政区划中的人民政府从宏观上、整体上协调本行政区
划内档案事业内部各项关系的基础。也正是这个法律依据,为档案事业内部各项业务工作的
健康协调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可是,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特别是我国档案工作实施
达标升级工作以来,各级档案局对有关单位档案工作的业务指导进入了一定的误区,那就是
因指导得太细太具体,不仅使档案局的这种宏观指导职能转变为微观指导职能从而使自己陷
入琐碎的事务中而不能自拔,而且削弱了档案馆对档案室与档案馆工作相联的那部分业务技
术工作的指导权,影响了档案馆同档案局、档案室之间的关系,使档案馆接收档案的工作陷
入到比较被动的局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八条规定,“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各类档案馆,是集
中管理档案的文化事业机构,负责接收、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各分管范围内的档案”。
这就严格规定了各级各类档案馆对各分管范围内应该移交档案单位的档案接收权,档案馆接
收档案,是法律赋予档案馆的权力之一,从档案馆业务工作的流程来看,它是档案馆工作的
基础和起点,对将来保证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最大限度地提供档案信息服务从而最终实现档
案的社会意义与价值具有重要的作用。
从法律赋予档案馆接收档案的权力的角度来看,对各单位档案室应该移交进馆档案所必
须达到的业务技术标准与规范的日常业务指导与监督权,理应由档案馆的收集部门来行使,
因为这部分档案最终要移交到档案馆来保管,其分类、整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保管与利用的
水平。过去,因为档案馆没有充分有效地行使这种权力而使进馆档案不符合保密要求,从而
必须由档案馆重新整理使档案馆的工作陷入无可奈何的被动局面的事实,就很好地说明了这
一点。当然,档案馆对档案室档案的业务指导与监督权,只能严格限定在案卷的业务技术标
准与规范上,具体包括如下内容:①卷内材料是否符合构成案卷的一般标准;②各种档号的
填写是否符合国家规范;③案卷封皮是否达到了规定的要求;④有关目录的编制是否完备;
⑤档案载体的理化状况是否符合进馆要求。另外,档案馆对档案室上述业务工作的指导权必
须以有关法规、政策、规范、标准为依据来行使才算真正有效。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因为
制定法规、政策、标准与贯彻实施法规、政策、标准是两种不同的职能,必须由不同的部门
来承担,这样才能构成一个有效工作系统。而我们档案部门恰恰是在这个问题上犯了一个不
小的错误。在档案事业系统内,各级档案局是抓宏观的,是制定政策、法规、标准的主体,
档案室与档案馆则是实施档案局所制定的各种政策和业务标准的具体单位,这两种职能在我
国档案工作的有关政策及档案学理论界似乎并没有太大的争议,但由于我们的政策、法规没
有严格区分它们的具体归属部门,所以在实践中造成了档案局业务指导权无限扩大的现象,
以致于档案局在指导基层档案室的工作时,甚至具体到了手把手传授如何立卷技巧的地步,
类似于在业务指导过程中越权的现象,在我们档案系统内档案局对档案室和档案馆以及其它
部门的业务关系中还普遍存在,这就难怪我们各级档案局总是叫喊人手不够、工作量太大,
而档案馆却又抱怨无事可做耐不住寂寞了。
要走出档案业务指导工作中的误区,给档案局业务指导工作的层面及内容进行准确的定
位,各级档案局就必须认真对自己的业务指导、监督与检查权进行研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
上严格界定自己的指导、监督与检查的内容,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虽然规定了各
级档案局对本行政区域内所有单位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权,但对监督和指导的形式和内容没
有具体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对档案局的监督指导权也没有更详细的
规定,这就要求各级档案局从实际出发,根据档案工作的内在规律制定出具体的、可操作的
监督与指导范围与形式,以便档案局、档案馆、档案室各司其职,在科学合理的分工下协调
地开展工作。
根据国家档案工作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目前我国档案业务指导工作越来越繁
重的客观实际,我国各级档案局对外业务指导的层面应该定位在立档单位而不是立档单位内
的档案室上。对立档单位档案工作的指导包括下述内容:1、必须建立档案工作,完善档案
工作制度;2、设立档案工作机构(一般是档案室)并配备相应的人、财、物力保证单位档
案工作的正常开展;3、确定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如果有关单位不按上述要求保证档案工
作的开展,档案局就有权依法提出整改措施。当某个单位按照要求建立了档案室并配备了相
应的条件,对档案内具体业务工作的开展,则由档案室根据有关规定自行开展,考虑到档案
室的重要档案最终要移交到档案馆去的,档案室的业务工作都是围绕着形成合格的进馆案卷
来开展的,因此,档案室日常业务的指导工作可以交由档案馆的收集部门来承担。这样可以
密切档案馆同档案室的业务联系,使档案室提前形成符合进馆要求的案卷,从而避免因馆室
业务脱节造成的移交进馆的档案不符合要求必须返工的巨大浪费。
立档单位与立档单位内档案室,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机构的级别上处于不同的层次,
对立档单位进行指导,是对整个单位而言,是宏观的,是对单位领导以及这个单位关于档案
工作所提供的条件的要求;对档案室进行指导,是对一个单位的局部而言的,具体来说,是
对档案室工作人员的业务要求,是微观的。过去,对立档单位与档案室,我们在概念上是分
开的,但实际业务工作中则是混淆的,甚至是视为同一的。这在过去档案业务指导量小的情
况下是看不出弊端的,但在达标升级工作广泛开展、档案业务指导工作量大面广的现在就不
行了,它会严重影响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宏观指导职能的正常发挥。当然,我们说档案局的
业务指导只定位在立档单位而不是档案室,绝对不是要否定档案局对档案室的业务进行宏观
指导和监督检查的权力,而只是想让我们档案工作者认识到,档案馆对档案室属于进馆案卷
质量方面的业务指导权,同档案局对各个立档案单位档案工作的宏观指导权一样,都是《中
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所赋予的权力,不得相互混淆,更不能由一方长期包办而混然不觉。
档案局管宏观、管整体(这其中就包括对档案馆的宏观指导),档案馆根据档案局确定的原
则、技术标准与规范行使自己职能范围内的职权,这两个不同层次的职能的有效区分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