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20 10:23:3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推进信息化建设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F272.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32(C)-0168-01
一、企业文化建设信息化的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的信息化,是利用互联网、计算机技术等技术,通过对企业文化视觉、听觉、理念识别系统资源深层次的开发利用,不断推进深化企业文化建设用于企业管理实践,进一步打造企业品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里的重要模式,对企业文化落地以及企业文化系统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推动意义。企业文化建设的信息化,是强化企业凝聚力的重要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企业员工及绝大多数社会公众了解信息的主要途径。因此,互联网方便快捷的传输特点和急速扩大的使用人群,为企业文化建设探索新方式、新方法,对外展示文化魅力,对内凝聚干部群众,一改传统企业文化建设模式的局部性、封闭性提供了基本条件。
二、当前企业文化建设的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足。一些单位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信息化缺乏系统、全面认识,有的认为配足计算机、联通网络,采用简单的办公协同系统即足够了;有的认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信息化投入大,见效慢,短时间内不能进行有效资金投入。(二)人才缺乏。当前,企业文化建设的信息化处于起步阶段,企业文化与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企业文化建设信息化的重要因素。(三)整合不足。一是企业文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队伍的整合。当前各单位均有一定的企业文化建设管理队伍和信息化建设队伍,但存在各自为战,交流融合的力度有待增强。二是企业网络资源和企业文化资源的整合。各单位虽已形成各自的企业网络管理系统,对外难以形成统一的企业文化风貌,对内文化信息、发展历史等资源存在共享不足,企业文化资源的共享仍处于电子计算机、硬盘、纸质或口手相传的相对落后阶段,难以形成统一、强大的企业文化宣传教育、落地推广格局。
从这些问题看,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统一规划、特色引导、统一管理评比,实现企业文化建设模块化、程序化还需做进一步探索和努力。
三、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信息化的一些尝试。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了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我国的稳定发展需要高效的政府管理与监督作为基础,而在信息化社会的形势下,政务信息化建设则成为了保证我国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新的社会形势下,政府要加强对先进的信息技术的利用,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提高政府事务管理的效率与水平,更好的为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监督与服务。政务信息化建设是政府事务管理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信息时代的必然需要,信息化的政务管理模式,是我国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1 政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1 政务信息化建设中取得的成效
我国政务信息化建设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从初始阶段逐渐过渡到了整合阶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且我国政务管理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首先,政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我国的政务信息化建设随着时间的发展,已经从以往的单机化、分散化逐渐的转变为联网化与集成化,并且很多政府部门都逐渐形成了较为先进的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数据的共享,并将政府事务中的业务管理、办公、公众服务等多项管理职能进行整合。其次,信息化建设促使政务管理实现多样化。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的政府政务信息平台上,政务种类不断增多,并且逐渐的提高了管理工作的人性化,突出了管理工作的实用性,更好的满足了广大群众的实际需求。与此同时,各级政府通过信息平台的联合,使得自身服务水平得到了有效在增长,提高了服务质量。最后,政府事务的基层管理工作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政府在进行政务信息化建设中,建立了完善的管理机制,并且对于基层管理工作的信息采集、备案、查询、管理等提高了重视程度,有效的提高了政务管理工作的真实性与透明性,有助于基层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2 政务信息化建设其中存在的不足
虽然,我国现阶段的政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了政务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需要进行及时的解决。首先,政务信息化建设中的创新意识不足,信息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在开展政务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由于政务管理人员对于信息资源管理的认识不足,使得难以真正的通过信息化建设来体现新管理方式的先进性。在实际工作中,政务信息化的优势难以得到体现,信息化应用水平存在一定的不足。与此同时,由于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制度与标准不够健全,使得不同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存在一定的问题。其次,政务信息化建设的资金基础不足,需要进一步的进行资金的投入。目前,部分地区的政府对于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有所不足,难以保证通信设备的应用水平,并且软件管理与维护的投入也难以符合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严重制约了政务信息化的发展。最后,信息化管理团队的专业程度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信息方面的问题,缺乏专业的技术团队进行第一时间的解决,造成部分地区政府政务信息管理工作受到严重的影响。与此同时,信息部门的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不足,专业人才相对较为缺乏,不具备足够的信息平台管理与维护的能力,难以保证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
2 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因素
要想真正的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就必须从思想、制度、管理与人才四个重要着力点来入手,切实的控制关键因数,有效的达到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的目的。
2.1 思想认识因素
要想途径政务信息化的建设,首先就要从思想层面上来提高认识,重视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切实的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于政务管理工作所带来的积极的影响。管理部门要加强自身思想认识,切实的将信息化建设作为自身政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并且做好信息资源的管理与整合,将信息化与实际工作进行有机的结合,做好地区的信息共享,实现信息化建设的长效应用。只有从思想认识层面上来重视信息化建设,才能推进电子政务工作的开展,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
2.2 制度因素
开展政务信息化建设中,要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制度,并且制定规范的信息标准,实现信息管理工作的标准化与规范化。管理人员在进行政务信息化建设中,要针对于不同的业务环节,做好不同部门的工作衔接。在跨平台与跨部门的数据交换中,应用规范化的信息管理制度,促进统一化的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为实现信息有效共享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与此同时,统一化的信息管理制度,也有助于提高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2.3 管理因素
在信息化建设中,还要注重实现现代化、科学化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要为信息化建设制定一个良好的发展规划,并且做好政务与信息化技术的有机结合。在管理中,还要注重建立良好的应急方案,对于我国重大事件提供良好的应对作用。
2.4 人才因素
具有高水平技术的专业人才,是开展政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基础。在开展信息化建设中,要加强对技术人才的培养,并且组织专业的人才建立一个具备专业化技术水平的团队,为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有效的技术基础。对于政务信息平台应用的人员,要加强其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足够的学习机会,并且培养其对于政务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真正的促进信息化建设协调、稳定、全面的发展。
结语
现阶段,我国政府的政务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要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就必须从思想、制度、管理与人才四个重要着力点来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水平。政府在开展政务信息化建设中,要结合实际政务需求,制定具备高度可行性的信息化建设方案,将信息化建设真正的融入到政务工作当中。
一、推进党校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教育教学也随之从以前的经验时代慢慢的走向了科学时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已经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计算机及其所特有的信息处理技术作为一种特殊的辅助训练手段和信息获取方式,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基础上,日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价值。在党校的教育教学进程中,信息化教学作为一种富有生命活力的特殊技术,应用价值非常广泛,它在教育教学中的普遍开展,能够促使其现代化的应用,教育教学的环境仿真性、教员所认为的重难点模拟等,可以使学员在心理上得到普遍适应,可以更好的为国家培养人才,对实现新的教育方式改革也有着重大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有效数据处理能够使一个部门更加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发展规划。在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引入信息化的概念更是能使一个集体产生新的活力和生命力,以使得这个群体能够更好的成长与发展。笔者认为信息化建设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广泛推广更是能促进教育的发展。
二、实现党校信息化建设所要解决的问题
(一)科学规划,逐步完善信息化建设方案
党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教学科研、图书资料管理、行政管理的现代化、数字化、网络化。党校信息化建设既要立足当前,又要考虑长远;既要把实用性放在首位,又要考虑网络的开放性与可扩展性,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信息化建设方案。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平台创建、高效能运用、高水平管理,使之成为党校的教学、科研和其他各项工作服务的良好平台。
(二)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符合党校特色的信息化平台
1、完善校园主页,推动办公网络化。通过OA办公系统应用,实现党校校园内文件交换与流转,向无纸化方向迈进,推进信息化手段在教学、科研、办公、管理等各方面的应用,重点拓宽党校信息、文件共享传阅等功能,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推动办公网络化,推动教学方式变革。
2、继续完善视频点播、数字图书管理平台。提高对中央党校远程课程的利用率,使其成为我校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内容的重要渠道。重点建设数字图书馆“特色资源库”、“在线图书”、“期刊数据库”等栏目。目前,党校资源库建设已见成效。围绕教学科研中心,重点建设视频资源库、电子图书库、优秀课件库三大资源库,建成了主题鲜明实用有效的资源数据库,实现了校园网内视频点播功能,为党校教学科研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信息化技术作为贯彻党校教学思想的重要技术支持,要想切实在教育中发挥作用,必须借助于一定方式的载体产生影响。以前我国的电子政务是部门办公自动化,新媒体时代对电子政务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现在已经能够逐步支撑部门职能业务,在《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推动下,又开通了中央级传输骨干网,除此之外还投入运行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形成了内网外网良性互动的格局,有效地承载了中央和地方部门的政务业务。与此同时,国内外学者关于电子政务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为电子政务建设更好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3、发挥党校优势,提供在职干部网络学习平台。充分利用党校和行政学院的教学资源,进一步拓宽市党校、行政学院远程教学视频点播平台功能,面向全市公务员和党员干部提供网络化培训和自主学习服务的良好环境,着力打造公务员和党员干部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自主选学网络教育平台。
(三)推进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共享
1、加强党校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做好校内和党校系统信息资源的整合,建立具有党校特色的和适合干部教育需要的信息资源库,继续完善建设视频资源库、电子图书库、优秀课件库三大资源库。以使用促发展,集中力量做好信息资源建设和开发利用。
2、推进党校远程教学资源共享。一是将部分远程教学节目的视频录像进入主体班课堂,充分发挥远程教学资源在党校教学中的作用;二是将采集到的远程教学节目刻录成光盘,建设远程教学资源库,作为教学资料长期保存,为教师的教学科研和学员自学提供借阅服务;三是将部分远程教学课程进行采集、压缩,形成校园网服务教学视频点播系统。
3、开展个性化培训,推进干部自主选学。围绕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建设干部自主选学网络中心,满足不同学员主体需求,实现资源共享,拓宽培训内容,充分发挥远程教学资源在党校教学中的作用。
结束语:当今社会早已步入了信息时代,经济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时代的发展进一步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也势在必行。利用流媒体进行移动数字化教学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和途径,从而融入到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它迎合了时展的需要和现代化通识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在现代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5-00-01
一、大厅政务服务信息化现状
(一)审批系统
大厅审批系统提供各类功能来实现审批业务的电子化办理。审批业务办理过程当中,会详细记录审批业务的内容、办理时间、办理人、剩余时间、办理意见等内容,便于对审批业务进行跟踪督查。大厅统一收发件、建设项目审批绿色快速通道、工商企业设立联合办理、联合审图等,也都可以通过审批系统实现电子化办理。此外,审批系统还有统计分析、监督管理、人员管理等功能。
(二)外网网站
大厅外网网站为办事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审批业务办理途径。办事群众通过外网网站,可以进行网上申报、预约办理、事项信息查询、问题咨询等操作。此外,外网网站还具备新闻公告、政策法规查询、驻厅部门信息查询等功能。
(三)信息化设备
大厅中LED大屏幕、信息公开查询机、叫号系统等信息化设备的应用,也从政务服务信息化角度很好的为来大厅办理业务的办事群众提供了便利。
二、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政务服务因为直接面对办事群众,在这方面进行信息化建设能够给办事群众带来更大的便利。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信息化的建设,《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2014〕66号)》从国家层面对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进行了长远的规划,《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我省电子政务集约化发展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15〕7号》为我市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指导了方向,所以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目前存在问题
(一)系统使用者存有顾虑
无论是从大厅工作人员还是办事群众的角度,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业务办理模式。大厅工作人员对于业务信息化办理中,对电子材料的真实性、信息数据的安全性、信息系统的稳定性等存在一定的顾虑。办事群众往往有着没有到现场亲自办理不放心、担心提交的材料不合格或被篡改等顾虑。
(二)部门专网形成信息孤岛
因前期各部门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没有统一的规划,部分部门按照自身的业务需要,建立部门独立的信息化系统,这些系统没有统一的数据汇总机制,不便于统一管理,也不能相互连接,导致大厅的政务服务系统在有专网的部门中难以推行。
(三)信息系统的用户体验尚待完善
目前的政务服务信息系统基本上都是根据业务的需要开发的,在设计上还欠缺人性化体现。如信息化系统界面的美观性、易用性、可靠性与较成功的商业系统(如新浪、淘宝等)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四、措施建议
(一)借助中央、省一级政务平台建设,形成多位一体的信息化系统
建议将目前的各类政务服务信息化系统进行统一的整合,包括各部门专网、各区市大厅使用的审批系统等。整合的过程中,对各类系统分类,如果是市级自建系统,建议直接纳入统一的政务服务系统中;如果是国家部委、省级主管部门开发的系统,建议开发数据交换接口,将专网数据纳入到统一的政务服务系统中去,便于集中监督管理;各区市大厅直接使用统一的政务服务系统。
整合后的政务服务信息化系统,应具备目前审批系统具备的各项功能,同时增加各部门使用的个性化功能,还应具备大厅日常管理、政务服务信息互动、与上下级系统互联互通等功能。
(二)结合信用体系建设,实现信用体系信息化应用
建议建立能够适用于政务服务信息化系统的网络信用体系。良好的信用体系是实行全程网上审批的一个重要前提,在信用体系的支持下,才能够证明所提交材料的真实性。这样能基本上消除驻厅部门工作人员对电子材料真实性的顾虑,从部门的角度推进政务服务信息化系统建设。此外,通过信用体系,可以将大厅的有关信息与个人相关联,如信用体系下的某企业,可以与大厅共享库系统中该企业的证照关联,并且在业务办理的过程当中,这些证照可以作为材料直接提交,不需要再提供电子版的材料。
(三)优化系统,提供更多的人性化功能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4.040
[中图分类号]F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4-00-02
XBRL是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的缩写。互联网是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建立的基础,应用XBRL编写财务报告,能够实现对数据的分析整理,并能共享会计数据资料,将会计语言与计算机有机结合起来,保证会计信息结构的完整性。通过计算机语言对会计信息进行统一的分类和计算,并使用软件进行处理,能保证会计信息反复使用。使用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升会计工作的工作效率,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
1 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概述
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是计算机语言的一种,是针对财务报告信息工作的一种应用,能够在计算机中进行财务信息的交换活动。现阶段,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在会计信息处理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能够将所有的会计数据通过分析,将信息分为不同的内容,并对其进行标注。使用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能够使会计信息工作更加规范。该技术具有一定的扩展性,能有效保证企业内部的各项数据紧密结合起来,并按照数据使用要求的不同对数据进行多样化的组合。
2 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与会计信息化结合的重要性
2.1 提升国家竞争力
会计信息化管理的发展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我国的综合实力和国家竞争力,随着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已经成为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必要因素之一。现阶段,发达国家针对XBRL技术比较重视,这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使用XBRL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国家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2.2 有利于企业控制会计信息
企业会计使用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管理,能够实现在企业内部进行信息交换,并能够按照企业需求,调动会计信息。使用XBRL技术,还能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扩展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管理范围,从而实现现代化的会计信息管理。使用XBRL技术,能够找到企业会计信息管理的缺点,推动企业的现代化进程。
2.3 减少获取信息的成本
使用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管理,能够降低信息获取的成本,加快对信息的分析速度,加大信息扩展力度,还能使信息更加明显。当企业投资人想了解企业的会计信息时,能够按照需要信息的条件,以最快的速度筛选会计信息,强化信息分析,从而提升工作效率。
2.4 减少会计业务对事务所的影响
在会计师事务所中使用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能够降低会计审计工作的强度,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会计信息的读取速度。XBRL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会计事务所的工作模式,保证会计工作的合理性,在会计审计中使用XBRL技术,能简化会计信息,并针对会计信息对影响客户财务状况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到更有意义的分析结果。
2.5 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会计信息化建设,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国家的宏观调控提供科学依据。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工作过程中,通过有效的会计信息,使用软件分析会计信息的内部情况,掌握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从而分析出现阶段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6 有利于政府对会计信息进行统一管理
使用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技术与会计信息相结合,能够有效保证政府部门对会计信息进行管理。政府部门要定期监管核实部分会计信息,有效减少会计信息成本,提升政府对会计信息管理的作用。政府部门通过对会计信息的统一管理,能够减少总体数据中的问题,有利于其按照实际的会计信息使用情况进行详细分析。
2.7 提升软件的利用率
在会计信息管理过程中,使用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技术,能够提升会计信息管理软件的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软件的发展。企业在使用软件的过程中,会发现软件中存在的问题,可提交使用反馈,软件开发商要根据反馈内容不断完善软件功能,从而使更多的会计信息管理者都认可并使用软件。
3 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在会计行业中的应用
3.1 国家颁布针对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的标准
现阶段,我国根据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的使用情况,以及技术发展情况,制定了有关XBRL的相关标准,能够按照技术实际的使用情况,对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进行分类,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技术的统一标准。现阶段,世界针对XBRL的相关标准已经在各个国家得到广泛使用,我国要按照实际的发展情况,不断完善修改标准,并适当增加或者删除相应内容,为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的使用提供有力保证。
3.2 相关规定对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进行详细分类
现阶段,我国根据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实际的使用情况,将其分为不同类别,其中包括财务、监管、企业控制等多个方面。我国相关部门也根据现阶段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的使用情况,将其分为物理结构与逻辑结构两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国际使用标准,并不断丰富其分类。
3.3 使用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能够实现文档的建立及应用
将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做成实际文档,再进行推送,能够更加显著地看出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的使用方式,并按照实际文档,使用相关技术,有效保证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的推广工作。按照实际工作需求,逐渐完善各项技术。推广文档后,企业还能按照文档中的内容对技术进行使用,按照企业的实际需要改进技术,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质量。
4 现阶段我国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分类的特点
4.1 逐渐完善,达到国际标准
现阶段,国际上针对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技术的标准已经确立,我国的标准也在实践中不断逐渐完善,从而达到国际化标准,现阶段,要按照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求,对技术进行调整,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国际标准,得到国际认同。
4.2 拓展性较强,满足客户要求
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技术具有一定的扩展性,能够按照企业或相关部门使用的实际情况与企业本身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调整,在标准中添加各方面的元素,能够逐渐完善技术的根本功能。在使用过程中,要按照客户不同的业务需求,扩展相关技术,以提高使用率。
4.3 提升会计信息的价值
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技术以会计准则为基础,现阶段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和创新,能够按照实际的分类对技术进行不断完善。在使用过程中,技术能够将数据信息更加完整地展示出来,在使用信息的过程中,能够按照使用的实际需要对信息进行筛选,以得到更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提升信息的使用效率。
5 推广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的具体方法
5.1 按照标准逐步实施
要根据实际使用情况,以及用户对技术的反馈情况,逐渐实施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技术的推广工作,不断总结经验,找到更加适合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技术的推广方法。还要与会计工作相关部门合作,如财务部门、证券部门等,以得到更多大型机构的认可,在更大范围内推广新技术。
5.2 建立专业的人才队伍
要选择专业学习XBRL技术的人才,组建高技能的人才队伍,加大技术研发,按照实际需求不断完善技术内容。这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推动XBRL的推广进程,保证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从而获得市场认同。队伍中还要有专业的推广人员,有效保证技术推广工作的效率。
5.3 严格做好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文档投送
针对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技术的文档,要保证其实用性,并按照实际的推送目标对文档进行适当修改。向企业投送的文档要符合企业的财务整理工作需要。对财务部门投送的文档要具备一定的兼容性,要能够形成软件。针对会计事务所的投送文档,要带有审计功能,并按照会计事务所的业务范围,逐渐完善软件功能。
6 结 语
现阶段,我国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各项指标发展的还不是很完善。但是,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已经得到很多公司的认可,这些企业能够积极参与到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的建设工作中,并能够按照不同的发展阶段,不断完善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技术,使其更加接近国际标准。我国已经成立了中国区的组织,尽管现阶段我国的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但其发展势头良好。大力推广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有利于推进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1]应唯.携手共进,积极稳妥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标准建设[J].新会计,2009(11):3-6.
[2]应唯.加快中国XBRL分类标准建设,共同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进程[J].财务与会计,2009(1):57-59.
[3]刘玉廷.推广应用XBRL迎接会计信息化时代来临――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就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的推广应用若干问题答记者问[J].财务与会计,2010(12):7-10.
[4]张金凤.XBRL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实施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5]翁彬瑜.海西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基于XBRL的推广[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2015(3):29-32.
[6]傅樵,徐伟,孔庆林.XBRL在会计信息化教育中的推广应用对策
[C]//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
[7]陈文军,周超.关于加快XBRL在我国推广运用的深层次思考[C]//中国会计学会会计信息化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2010.
[8]唐子翔. XBRL在我国应用及推广[J]. 商, 2015(31).
[9]路军,张敏. 浅议央企实施XBRL的现状与建议[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15).
[10]陆云霞. 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探究[J].中国市场, 2015(26).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1-0062-01
一、必须加快档案管理基础平台建设
档案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档案管理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保障,是成功建设各项档案应用系统的先决条件,档案管理信息化基础建设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成败和整体水平。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整体规划主要包含了以下两大部分,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平台和网络。首先,我们要加强档案的网络化建设,使档案覆盖到网络的每一个节点。其次,要加强档案管理软件的开发,使其较好地应用于档案网络之中,建立起稳固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支撑平台,实现信息传输的网络化。再者,要对现有档案工作者进行基础知识教育、高级理论培训及档案专业教育,使他们不仅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而且具备较强的开拓创新意识。此外,对档案信息管理急需人才和高端人才加以引进,以解除单位档案信息管理人才缺乏的燃眉之急,并且能即时调整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同时,需要建立各种规范化、标准化的目录和内容数据库,提高档案信息服务的整体水平。
二、档案管理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建设同步发展
档案信息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产物,是对历史的一种真实的、有效的记录,是国家的一种原始的、惟一的、无可取代的信息资源,是建设电子政务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信息资源。我们应当把档案信息化建设融入于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大环境内,在依法行政、政务公开的大局中去思考,合理建设,合理规划。这样,才能使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信息资源的应用真正成为电子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其真正的作用。我们不仅要把档案信息化建设作为档案部门目前和以后的一项重点工作来做,而且同时也要把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为政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合一,稳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协调发展。
三、提高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
在信息资源汹涌澎湃的当今社会,高品质、高层次的信息管理手段就变得尤为重要,是信息化建设能否良好运行的条件,提高管理现代化水平已经刻不容缓,是档案部门能否顺利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借鉴当代管理学中优秀的科学理论依据和方法,结合档案管理的实际工作,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和发展,最终形成一套趋于完美的、符合我们的档案管理现代化理论体系。我们还要不断将现代社会中先进的技术设备、技术手段和成果引入到档案管理之中来,利用这些现代化的手段和方法,有效地提高档案管理的专业化和自动化。
四、加强档案管理中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
在信息化社会中,决胜的关键所在是人的受教育程度及其综合素质高低。目前,在档案管理中,能够掌握档案管理同时又懂得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缺乏。所以,档案部门首先要重视对这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加大其培养力度,采用科学的、优质的培养手段,强化人才培养体制,建立起以管理人才为基础、复合型人才为重点、高科技人才为骨干的档案管理队伍,以满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另一方面,必须对现有档案工作者进行基础知识教育、高级理论培训及档案专业教育,使他们不仅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而且具备较强的开拓创新意识。此外,对档案信息管理急需人才和高端人才加以引进,以解除单位档案信息管理人才缺乏的燃眉之急,并且能即时调整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
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浪潮对传统管理模式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传统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受到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我国会计事业的发展也不能置身事外。会计信息作为重要的经济信息资源,在完善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以及维持和发展企业与其相关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起着不容置疑的作用,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是新经济的重要特征。新经济改变了整个社会经济结构,打破了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同时,对传统的会计理论、会计实务和会计教学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历程
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经历了行业自行开发阶段、商品化阶段、管理型软件应用等几个
阶段。
行业自行开发阶段,是会计信息化在我国的起步时期,这一时间间隔大约为1979年至1988年。表现为企业自行、协同高校进行开发会计软件。在这个阶段,由于当时的硬件水平比较落后,相应的专业人才也缺少,开发出来的软件仅仅是单项应用,不能满足会计核算工作的需要。鉴于开发出来的软件纵向、横向应用的深度都很欠缺,企业迫切需要一种行业之间可以统一应用、满足会计核算全过程的通用化产品。这为我国会计信息化进入第二个阶段——商品化阶段打开了市场空间。
1988年至1995年,是我国会计软件商品化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国内各专业会计软件公司相继成立,所开发的软件,按照当时国内现行会计准则制度的要求和会计电算化行政法规规范的会计软件标准,基本满足了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时,对会计核算内容的共同性、会计制度的统一性、同行业业务处理的相同性、计算机数据处理的及时准确性等方面的要求。我国会计软件产业的建立也是源于这个时期,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的带动下,我国商品化会计软件得以长足迅猛的发展。
1995年后时至今日,是管理型软件研究、开发、应用阶段。迫于企业对现代化管理的需求,开发一种既能满足企业日常经济管理又能进行会计核算,企业在经济活动中产生的数据流,可以在这样一种管理平台中无缝链接的软件已经成为软件开发企业的工作重点。事实上,这种软件平台在国外已经应用多年,ERP在国外的成熟运用,也为我国进行类似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借鉴。目前国内有为数众多的企业单位在应用ERP软件,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这种趋势将会进一步明晰起来。
2009年,财政部印发了《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财会[2009]6号),明确了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具体目标、内容和要求。今年,财政部会计司根据这一指导意见,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会计信息化工作。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具体目标是:在5~10年内,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法规体系和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全力打造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基本实现大型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与经营管理信息化融合,进一步提升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等,通过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使我国的会计信息化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由此可见,我国会计信息化的脚步,即将步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二十多年的会计信息化建设、推进过程中,制约信息化发展的问题也愈发凸显,经过笔者的调查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标准问题
目前,在我国会计软件已经形成产业化,通过国家评审的已达30多个,通过省级评审的也有200多个。虽然国家已经颁布了相应的会计电算化法规、制订了会计软件标准规范,但是,软件企业之间的技术壁垒还是依旧无法打破。这里,我们以目前国内在财务软件领域比较有代表性的两款产品作比较说明。用友U8和金蝶K/3都是两款ERP产品软件,就其功能性而言,二者在伯仲之间,在技术成面上都是三层架构(数据库、中间层、客户端)的产品。如果我们将K/3系统中的会计凭证数据导引出来,要将其引入到U8系统中去,没有专业人员的技术支持,这个难度可想而知。这里存在着一个数据互换性的问题,这类问题,还有很多,均不是企业一般管理人员可以解决的。由此不难看出,行业之间的技术壁垒、垄断,是导致软件通用性不够的一个原因,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是阻碍信息化进程的一个因素。
(二)人员问题
会计信息化建设是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众多的专业人员为之所用。我国目前的高等院校中,很多设有会计专业,但其课程设置中,将商品化的会计软件作为实务类课程开设,其课时都比较少,更少有随时引入最前端的软件应用于教学。其结果是,很难将管理软件的精髓部分予以充分讲解,学生也只能是有一个大概的认知,无法体会到整合运作过程。这离社会所需求的专业人才标准尚存较大的差距。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条件,是要拥有一支专业化的队伍,如何培养出知识全面、勇于创新的复合型人才,这对从教者提出了严峻挑战。技术有了、软件平台有了却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这是很多企业所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使企业的积极性逐渐丧失。
(三)安全问题
我们知道,一个依赖计算机、网络链接的会计信息系统,在其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也相伴着另外一个稳定、安全的问题。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往往决定了它的有效性,一个稳定的平台恰是及时性的载体。然而,就我们国内的网络稳定性而言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安全性就更为重要,由于电子数据具有高度集中,依存计算机的特点,对于人为操作失误、机器故障、病毒感染、黑客入侵等因素导致的数据丢失、破坏,都将带给企业一场灾难。一旦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受到威胁,瞬间的错误将给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会计信息系统的优势,体现 在网络上,但这也恰恰是问题所在。一个开放的网络平台如果安全性缺失、企业对内的报告信息丧失了私密性、对外的报告信息丧失了真实性,这对企业实施会计信息系统的信心也是一个考验。
(四)成本问题
实施会计信息化,作为一项新技术进行推广,对于企业而言其前期的投入是实实在在的。企业作为一个经营者,讲求投入产出的关系。如果让一个企业付出了高昂的实施成本,其收益又不确定,企业又怀揣实施后可能导致信息过度披露的担心与顾虑,因此其积极性也会大打折扣。
解决对策
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一种大势所趋,在新旧技术更替过渡的过程当中,出现一些问题,产生一些矛盾亦是一种必然。作为一项涉及到全行业的技术变革,我们应该以一种谨慎的态度面对,采用可行的方式操作。针对上文提到的问题,以下列出解决对策。
软件企业打破技术壁垒。对于生产相同功能、相同规格产品的软件企业,其数据的互换要无缝链接,如此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扩展性、可用性。国际组织将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分为四个部分,其中之一是会计信息数据交换的标准(数据接口),国家可以借鉴参照,尽快在软件行业中制订相应标准,作为准入制度强制实施。
做好人才储备建设。鉴于会计信息化的实施迫切需要大批专业技术人员,国家、企业、高校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国家应该完善教育规划,企业、高校可以联手进行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使之学有所用、用有所学。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具有前瞻性,磨刀不误砍柴工。
加强网络系统的安全。网络系统安全与否关系到会计信息化建设能否顺利的开展实施,因此要采取全面防范措施来保证会计信息系统网络的安全性。通过采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开展防范,使会计信息在网络体系中具有保密性、身份认证性、不可否认性、完整性,以及用户访问控制、钥匙管理等举措,作为会计信息制作者的企业,要及时对相关数据进行多层次的备份,定期检查、升级、更换硬件设备,杜绝物理现象对数据的损害。
日前,财政部会计司副司长应唯在九届会计年会开幕式上指出,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和应用已经到了推动会计制度和会计职业发生深刻变革的时代,可以说,我们现在已经迈入会计信息化时代。面对这样一种变革的大潮,每一位相关从业者都应该深思身在其中的责任、作用。
自2006年政府采购机制运行以来,河北省磁县经过8年的探索与发展,逐步形成以公开竞争为核心、管采分离为支撑的制度体系,政府采购资金、规模逐年扩大,年平均采购金额达2亿-3亿元,占当年全县可支配财力的20%左右,节资率达11%以上。同时,在制度建设方面,该县实行了定点采购、公开招标采购、协议供货采购等举措,并在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立了政府采购交易平台,通过网上公布采购信息,随机抽取专家评标,纪委、检察、财政全程监督等方式,使采购效率和质量得以不断提升。然而实践中,县级政府采购依然存在采购种类、数量较少,采购手续繁杂、时间较长,各级部门实行政府采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重前期采购轻后期供货、服务监管等问题。于是,推进信息化建设成为攻克上述难题的一个突破口。
那么,如何在县级层面搭建政府采购信息化平台?笔者认为,其一,应明确工作思路和目标。遵循“统一规划、科学组织、协同推进”的工作思路,以人性化、规范化为起点,以电子化为手段,以提升政府采购管理、执行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为目标,实现政府采购计划网上申报、审核、审批。其二,明确政府采购电子化平台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政府采购项目的预算管理、计划申报和审核、合同录入和审核、履约验收、资金支付等环节,实现全程电子化监管。其三,搭建监管平台。建设包括政府采购门户网站、政府采购专家信息化管理系统、政府采购计划信息化管理系统为一体的政府采购信息化监管平台。其四,科学设置运作模式。在操作方式上,使专家抽取、计划申报下达两项工作从手工制作,以纸质载体为主,转变为电子操作,以网络载体为主;在协议采购上,政府采购监管部门应与财政内部处室、外部专家及采购机构互联互通,实现资源共享;在监控时点上,应从事后反馈、被动了解,转变为事前预警、事中实时控制、事后跟踪评价。
而如何将上述思路和理念落到实处,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监管平台满足“五个全部”。即系统任务通过电子下达,实现全部覆盖;五种采购方式全部上线申报;两种组织形式全部网上申报;机构的选择全部在网上进行;所有政府采购当事人的操作全部留痕,实现全网管理和监控。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人们已经逐步习惯上了足不出户但也能了解社会的动态,互联网发展的迅猛可见一斑。地质科技档案的存在意义是为了向社会实时反映各地区地质方面的问题,但是档案的管理由于被封建思想的束缚,很容易造成管理上的疏漏,无法正确或者迅速地被找到,这就造成了规范很到位、实施效果很差的?Y果。科技化的地质资料伴随着信息化的辅助很容易做到整合与分类,能够利用互联网的方便快捷取代人工的整理与管理,也就能够更好地实现资源的共享。信息化是科技档案管理的必然选择,也是地质科技档案能够不断进步发展的需要,所以两者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为了能够赶上潮流,而且实现地质资料的加工整理存储与共享,非常需要信息化的建设,所以意义重大。
二、当前地质科技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地质科技档案的基础业务工作信息化的水平较低。地质科技档案管理应该顺应时展的潮流,但长期以来,这方面的管理主要由人工进行,纸质作为媒介,简单的电子表格作为辅助工具,粗糙的显示是无法实现科技档案意义的,虽然时代在改变,管理者也逐渐重视起地质科技档案信息化的建设,但是脚步还是偏慢的。因为信息化的建设需要投入的资金设备,人力、物力、财力等等,这些成本上的支出是管理者很难一时改变的,所以信息化的建设还很落后,而且信息化的建设需要一些比较专业的人才去实现,没有一个专业能力强的系统化、信息化的团队无法很好地促成地质科技档案信息化,所以这又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因此管理还是以传统的管理方式为主。
(二)当前地质科技档案的数据成果质量非常差。因为没有重视信息化的建设,所以仅依靠人工水平以及简单的电子表格,数字成果很粗糙,质量很差,无法进行细致分类,更不用谈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了;标准化的程度很低,传统的管理方式所呈现的结果是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的。据了解,经过抽查,能够合格的档案比例不超过百分之十,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过于落后的管理方式所造成的文档信息不全面,无法符合规范要求,这些就是当前的质科技档案管理所显现的问题。很多地质科技档案的管理所用的数据库是比较落后的,包括很多大学的图书馆,用的电脑长时间不更新,数据显示不全是一方面,所展现的功能也是非常少的,而且我国的山寨技术发展更快,各种盗版软件的滥用,就更加无法提高地质科技档案的管理水平,这也就为以后实现资源的利用共享带来了很多的困难。
(三)地质科技档案管理和服务的系统建设很慢。换句话就是,管理的业务范畴很广,项目很多,但是团队的建设很少,没有专门的人做专门的事,很多管理者为了降低成本,就容易让一个人身兼多职,但是术业有专攻,一个人根本无法统筹规划好所有的管理,很容易疏忽一些细节的工作,而且各个岗位上的人才建设欠缺,服务意识不好,没有专业性一说,所以一旦遇到问题,做的更多的就是忽略而不是提出并解决;管理建设没有统筹规划,各业务之间的衔接也非常低效,没有一个标准化的流程,往往比较容易忽略过程,忽略数据的反映,也就制约了信息化的建设。地质科技档案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每个环节都需要不同的专业人才去规划去管理,再加上系统更新的频繁,建设的过于盲目,很多所谓的更新后的系统还未上手可能又被换掉了,因此信息化的建设过程非常缓慢。
三、推进地质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一)信息化建设需要一部分资金支持。所以要加大这资金、设备、人力、物力方面的支持,能够更好地推进这项工程的建设。当前的一些现状反映了资金投入不足,导致了信息化建设出现停滞,无法加快进程。所以第一个就是重视这方面的作用,然后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购进强大的信息整合工具,配备各个环节所需的专业性人才等,能够为地质科技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做到有力的支撑。
(二)需要一个专业性强、综合素质高的团队。团队的建设是整个工程能够更快更好推进的辅助资本,所以,一个专业的综合素质较高的团队,能够在第一时间遇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能够不断地改善管理方面的经验缺失等问题,保证各个环节都能顺利衔接。做好统筹规划和团队建设,需要团队的努力及配合,为更好地信息化服务。
(三)改变地质科技档案信息服务的方式是很重要的。传统的地质科技档案服务方式已经无法实现现阶段(下转第91页)(上接第65页)的管理模式,过于粗糙的人工技能,和无法展示完全的电子表格都是信息化建设的弊端,因此需要改变信息服务的方式来取代传统落后的管理方式。
中图分类号: F3024 文献标识码:A
1信息科技类企业推进新农村信息化的基本思路[1]
1.1推进信息化从根本上改变新农村的农业生产方式
信息技术在新农村建设中广泛应用,推动新农村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信息科技类企业帮助农民广泛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进行数字化的数据处理、农田作业、农业管理;采用大量智能化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力求促使传统复杂的农艺操作技术和工序实现机械化、智能化和自动化,促使大型、复杂的农业机械和设施的操作越来越简单、方便、舒适;采用信息化技术使每个农业劳动力能够同时驾驭和操作更多农业机械设施,从而推动农业机械化装备程度不断提升和强化,实现新农村生产、经营、管理每个环节的机械化装备,推动大型化、高功率、易操作的农业机械装备比重迅速上升 。
1.2推进信息化从根本上提升农业劳动效率
信息科技类企业帮助农民应用信息技术,促使农业机械作业效率大大提高,使新农村人均经营土地规模不断扩大,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1.3推进信息化促进新农村效益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信息科技类企业帮助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广泛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手段来维持或者提高农业单产。特别是信息技术与农业机械技术的相互融合和互相促进,有效地维持或者提高新农村农业的单产水平。
1.4推进信息化促进新农村农业生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
信息科技类企业帮助农民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和掌握政策、科技、市场等信息,并据此安排生产,避免盲目生产导致的价格剧烈波动和买难卖难问题。充分利用通信联络高度便捷和互联网络的全面普及,大量数据库的建立和数据信息的收集与,以及现代信息技术与物流产业的高度融合,有效地提高了市场透明度和协调性,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减少了交易环节和交易成本,促进电子商务发展,推动新农村普遍实行订单生产。农民能够方便地通过互联网、手机、电子商务平台等与农产品加工企业、超市、集贸市场以及其他农产品消费者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确保农产品的顺畅产销和价格的基本稳定,有效地促进新农村农业生产与市场的对接,避免产量的大起大落和价格的剧烈波动。
1.5推进信息化促进新农村农产品质量的提高
信息科技类企业帮助农民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较早地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产品质量提升和监管中。帮助农民利用计算机专家系统等技术决策最佳种植方案和农药、化肥、除草剂最佳使用方案,利用精准农业技术等提升农药、化肥、除草剂的使用效率,防止滥用、过度使用而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帮助农民利用二维码、RFID 等信息技术建立了完整的农产品追溯体系,从源头开始,对农产品生产、收获、加工、储藏、运输等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监控与管理,保证了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安全性和营养性。
1.6推进信息化促进新农村可持续发展
信息科技类企业帮助农民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帮助农民利用农业补贴与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和劳动条件等挂钩,对农药、化肥 (特别是氮肥)、除草剂等化学品的使用品种、使用方式、使用数量等作出了严格的限制性规定。农业生产者为获得政府补贴,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化肥、农药等的使用效率,减少使用数量。特别是精准农业、专家系统、智能机器人等技术的应用,实现施肥喷药的智能化、自动化、精准化、减量化,有效地减少肥料、农药浪费和过度使用,大大降低了农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2信息科技类企业推进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内容
2.1推进精准农业发展的信息化建设
信息科技类企业推进集卫星定位、自动导航、遥感监测、传感识别、智能机械、电子制图等技术于一体的精准农业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全面发展,成为信息化高新技术与复杂农艺技术深度融合的典范。信息科技类企业推进农田作业拖拉机全部装备了卫星定位系统,田间耕作、播种、收获、施肥、施药等机械全部加装了电脑控制系统和软件应用系统。可根据不同地块的地形地貌、肥沃程度、土壤墒情、作物种类等采取不同的作业方案,确保最佳效果;而且在同一地块内;根据不同位置的土壤情况实现自动化耕作、精量化点播、变量化施肥施药。帮助农民自动全过程收集地块不同位置的产量、地力、商情、作物长势等信息,存储或者传输到数据中心,以便制作成不同地块的产量电子地图,地力电子地图,酸碱度电子地图,氮、磷、钾分布电子地图等,为农业机械精准作业提供依据。
2.2推进智能农业发展的信息化建设
信息科技类企业推进以专家系统、智能机器人技术为代表的智能农业在新农村中发展。帮助农民使用专家系统开展辅助决策和作业管理。
2.3推进物联网技术发展的信息化建设
信息科技类企业推进以自动感知技术为代表的物联网技术在新农村中得到广泛应用。帮助农民使用机械上加装很多感知作物高度、密度等指标的传感器;农民使用传感器、无线视频设备等对新农村进行全方位无线监控和管理。
2.4推进农业数据资源建设
信息科技类企业注重和加强对新农村的基础数据建设。围绕新农村的产前、产中、产后不同阶段,建设了大量基础性数据库并积累了丰富数据资源,为政府决策、科学研究、生产经营等提供了有效基础支撑。
2.5推进信息服务渠道建设
信息科技类企业借助信息化手段推进建立便捷、高效的现代化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推进开发建设权威的农业、农村信息服务网站或者综合信息服务平台[2],免费为农民、农业科研工作者提供政策、科技、天气等方面的公共服务信息。推进建设网络化的农业经济评价系统,任何农民都可以把自己的投入、产出等经济数据输入系统,确定经营水平和状况。通过商业化模式推进有影响力的农业技术专家团队和针对性较强的专业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农民能够及时通过网络或者手机获得这些机构的相关信息服务。
3信息科技类企业推进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基本要点
3.1 紧密依托政府支持政策[3]
信息科技类企业从事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信息科技类企业面向农村提供信息服务,需要有政府政策支持,促进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发展;信息科技类企业按照农业信息体系建设规划的要求,建立健全网络服务体系,提高农业信息处理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开发高质量的新农村信息资源,使新农村信息化发展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3.2 充分利用健全网络体系
信息科技类企业对新农村信息化建设,需要利用健全网络体系, 实现新农村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和利用。
3.3 因地制宜地建设[4]
信息科技类企业对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必须结合相关经济主体实际需求,采用相关经济主体愿意接受的方式,以最低的成本对新农村进行信息化建设。
3.4 紧密联系产业化的方式推进
信息科技类企业需要根据新农村信息的采集、加工、传递、反馈、服务等形成一个一体化产业进行推进。
参考文献
[1]郭永田.英国农业、农村的信息化建设[J].世界农业,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