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运动的好处汇总十篇

时间:2023-10-24 10:28:0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竞技运动的好处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竞技运动的好处

篇(1)

关键词竞技体育队员选拔发展前景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体育也越来越深入到我们生活之中,在中国我们经常能看见我国的运动健儿在世界的比赛上为国家争得荣誉,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形象,也提升了中国体育在国际上的地位。竞技体育也称之为竞技运动,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体育竞赛,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的的社会体育活动。竞技体育主要有几个特点:一、充分调动运动员的身体心理,智力等方面的潜力;二、具有激烈的对抗性和竞争性;三、参加者必须拥有高超的专业技能;四、按照国际统一的比赛规则进行比赛。竞技体育同时也拥有一定的娱乐性,在队员进行比赛的同时,也带给观众一种娱乐的享受,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域都拥有不一样的传统运动,其发展也由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而定,当人们观赏竞技体育的同时也能使更多的人加入到体育运动中来,从而提升国家整体的体育水平。目前我国的竞技体育发展主要发展依靠的是国家整体体育规划,未来中国的竞技体育的发展是主要建立在竞技体育本质上的,满足社会体育的需求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动力,要更好的使竞技体育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相互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良好的发展效果。在我国目前的竞技体育发展情况上来看,首先得是制定正确的竞技体育发展方向,而且必须保持可持续发展,中国的竞技体育将来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以及挑战。

目前我国的运动员大多都是从小进入体校,然后通过不断地比赛训练,获得好的名次而升入省队,有机会代表省队参加全国性比赛获得好的名次,再选入国家队,这一条路是在我国目前的体制下最为现实的路,但是这样的方式也带来了许多问题的产生。我们都知道竞技体育的发展主要是依靠运动员的辛勤付出和教练员的细心指导,我国目前的体制就是要从小练起,运动的选材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关,选材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最后这名运动员能否达到预期的成绩水准,是否能是运动员达到自身的要求目标,通过一些调查研究,我们了解到现在许多体校里的孩子都有一种思维,就是只要我以后拿了冠军,工作也就有了,名誉也就有了,教练的思想就是竞技体育只要求成绩,最后训练的成果全是按照成绩的好坏来进行判断,但是这种思想在现在的社会发展中已经逐渐的被淘汰,为什么呢?我们常常能在电视里看见某某世界冠军因找不到工作而沿街乞讨,或者某某世界冠军因无法维持自己的生活,转而卖掉自己的金牌,这种现象的产生在我国绝对不是个案,而是普遍存在的,产生这种问题的出现就是我国竞技体育的体制所造成的,当一个孩子应该在读小学,每天进行正常的文化课学习,为以后更深层次的学习打好基础时,体校的孩子每天就是训练,比赛,几乎没有时间进行正常的文化课学习,有的也只是象征的一周上2节课,但是2节课的含金量能有多少呢?一名体校的学生在学习的初期就已经落后于广大的普通孩子了,然后当体校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大,有一些成绩优秀的可以转入高一级别队伍继续运动生涯,但是有些孩子却面临下队的残酷事实,当这些已经初中或者高中年龄的孩子面临退队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还基本停留在小学阶段,完全没办法适应初中或者高中的生活,这个问题就摆在了他们面前。进入高级别队伍最后同样也是面临一个退役下队的时候,国家在对于运动员退役后会发放几万元的安置费,但是你可以想象一个除了会体育运动技能而没有其他生活技能的人在这个社会是没有办法立足的,所以就会产生退役运动员无路可走的地步,这也是从一个侧面讽刺了我国目前的竞技体育发展的成果,当金字塔尖的冠军风光的时候,他们身后却是一群群退役运动员找不到工作,没有生存技能的现实,虽然竞技体育是很残酷,但是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办法去解决这个竞技体育发展所带来的问题,也会为以后的体育发展埋下很大的隐患。

我国在发展竞技体育的同时,在若干年前一度忽视了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的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了解体育运动能带给人们的好处,所以也愿意加入到体育运动的行列中来,但是我国目前的群众体育远远不能满足我国体育健身人群的发展要求,这也是我国之前只发展竞技体育而忽视群众体育发展的后果,近几年我国逐步加大了对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发展力度,大力修建了许多群众体育设施,给群众尽量创造比较舒适的运动场所,这些都是很可贵的地方,因为只有发展好了群众体育,学校体育,使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才能使一个国家的体育水平整体提高。

所以,根据以上的研究,我自己提出几点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建议:第一要转变唯金牌论的思想体制,竞技体育虽然是以成绩的好坏去判断训练的成果,但是我们现在应该更注重的是对一名优秀运动员的培养,优秀的运动员不仅是要在运动技能上达到高超的水平,在品德,道德,以及综合能力上同样要比较优秀,只有这样的运动员才是符合当今21世纪发展的要求。第二对青少年的培养以及运动的选材要科学化,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同时争取与学校进行体教结合模式的结合,使运动员在不影响自身学业的情况下也能更好的进行运动技术训练,这不仅能使运动员有更多的选择,为以后提供更多的出路,体教结合模式还可以促进学校体育的更好发展,整体提升学校的体育文化水平,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第三加大对退役运动员的职业培训,使退役后的运动员能掌握生存的技能,为找到好的工作打好基础,同时开办退役运动员的交流班,使他们能更好的去融入到大社会中,为国家更好的去发挥自己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体育水平真正得以良好的发展。

篇(2)

在体育课的教学中,田径项目一直是必不可少的科目,是所有运动项目的基础,在体育教学大纲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学校都会开设田径教学的课程。经常参加田径运动,对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高校开设田径课,不再是简单的竞技技术的学习,更要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系统科学的田径训练方法,为 “终生体育”打好基础。

一、高校田径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发挥学生主体性和自主性的功能

目前高校开设的田径课,许多教学内容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排,忽视了学生才是主体,导致教学内容没有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授课的内容没有任何创新,既不能提高学生已有的技术水平,也没有把它和其它的运动项目很好的联系起来。很多技术方法上的教学,在不断的进行重复,教学枯燥无味,引发不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2.缺乏对田径运动文化内涵的理解

学生从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开始就开设的田径课程,尽管在小学中学都有接受体育教师的授课,但因为是竞技的传统教学模式,对于田径运动的认识并不全面,田径运动是如何发展起来的,进行田径运动对身体有什么好处,田径比赛该如何欣赏,对于这些问题都知之甚少,对田径竞技运动的欣赏水平也有限。竞技教学让学生觉得田径课很苦,根本提不起兴趣,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田径课程都会在露天的场地上授课,现在很多孩子都是娇生惯养,有学生甚至认为开设田径课程是一种折磨,更没有心情去了解田径的作用、功能和价值了。

3.缺乏”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高校体育教学的模式一直是沿用传统模式,在课堂上主要传授的是技术动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侧重训练的是学生的跑、跳、投的能力,在乎的是田径运动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这种教学模式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否愿意接受,忽视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在高校田径教学中,教师应该考虑到体育课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在田径授课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和情感很重要,让学生田径课有健身的作用,明白健康的重要,才能为终生体育打下基础。

二、普通高校田径课教学改革的对策分析

1.对教学内容方法进行改革

在高校的田径教学中,要摒除田径项目就是竞技的观点,田径课的教学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好的掌握田径运动中技术,学会制定田径运动计划,为终生体育打下基础。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意识到系统科学的参加到田径运动可以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和工作能力。高校教师在具体的选编教学内容的时候,应该根据高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编排,尽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做到“以人为本”。比如在跳高的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掌握“背越式跳高”的技术,并用这种技术跳跃到一定的高度。中长跑教学中,重点不是学生的速度的提高了多少,而应该教学生掌握健身的跑法。只有彻底的改变竞技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改革,才能让学生接受并热爱田径课的教学。

2.建立全新的田径课考评体系

高校田径课的考评体系,应该建立全新的考核标准,如何考评要进行多方考虑,不能再把竞技项目的成绩和技术作为唯一的考核内容。考核的内容要能反映出学生在通过田径课的学习之后是否在综合素质上有提高。在考核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前后的表现进行评价,要对比学生以前的田径成绩,观察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没有提高,能否自觉的运用已学的田径知识制定锻炼计划等等,一味的要求竞技项目的成绩的评价体系,只会让学生觉得有压力,很难从内心接受和喜爱田径课。建立新的考核体系,将教学效果的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相结合,引导学生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实现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

3.以培养终身体育能力为目标

高校田径教学的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掌握一定的技术和技能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终身田径健身的意识,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拥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田径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自主的锻炼,学会自我评价,学会进行自我调整。在高校的田径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掌握两种以上的可以让他们终身受益的田径健身方法,培养自己的良好的健身的习惯,这并没有降低田径教学的内容和质量,还能更好的培养终生锻炼的能力。

4.优化课程设置

高校田径教学进行课程优化很有必要,根据学生的身体发育特征和心理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让高校田径课的教学应该更加全面的涉及到健身、竞技、娱乐和休闲各个领域,在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为主要的教学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在田径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有选择的教授学生各种田径技能,多开设理论课程,让学生了解田径运动的历史、与健康的重要关系等等,提高他们对田径体育赛事的欣赏能力。在高校田径课程的选择上,可以让学生自主的选择田径项目进行授课,让学生有充分的选择余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田径教学是大学体育教学最重要科目,是所有运动项目的基础,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加强田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科学的田径训练的方法,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篇(3)

高校篮球运动的文化特点

篮球运动最初来自美国校园,慢慢地成为很多国家的学校体育项目。以CUBA为主体的篮球运动使得中国高校掀起了一股篮球文化热,使篮球在高校校园得到普及与推广,篮球文化成为校园文化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篮球运动文化特点表现在:一是篮球渊源文化。篮球运动最初是以游戏的形式出现的。游戏其实就是人的审美的自由活动。二是篮球发展文化。篮球运动由最初的游戏发展到后来的竞技运动,使得很多相关的事物也发生了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也走向现代化。比如篮球队员更高、更壮;篮球竞技规则更为完善;篮球战术风格更明显等。三是篮球人文文化。篮球运动是以人的参与为中心的,运动场上的教练员、运动员、球迷等都是其组成部分。人文文化其实是人文关怀,运动场上队员与裁判员、队员与队员之间的相互信任与尊重,都是人文关怀的体现。四是篮球市场文化。篮球比赛的观赏性强,很容易带动体育用品企业、体育赛事赞助、电视转播、球星、赛场广告等行业的关注。世界性的大型运动会不仅让中国队员走向世界,也推动了篮球事业的发展,为相关公司带来经济利益。

篮球运动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影响

篮球运动的蓬勃发展,对大学生的体育观念与体育精神产生深远影响,形成稳定的篮球文化。篮球文化与校园文化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校园文化融入了文化、娱乐、健康等多种因素,有助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一)篮球运动促进校园体育意识文化的发展

篮球运动涉及到体育精神、体育道德风尚、体育观念、体育宣传等方面。其中体育观念是人们在观赏或参与体育的过程中产生的在健身、娱乐、心理、道德等方面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好的体育观念会正确地指导人的体育行为。篮球运动运动量大,身体各机能要承受一定的负荷,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并且篮球运动由娱乐作用,同学们一起参与篮球运动,在愉悦的氛围内能减少不良情绪的出现,促进人的心理健康。体育精神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培养学生互助互爱的良好的品德。当今的篮球运动已完全超越了起源时的游戏性,能开发人的智力,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它的价值已超越了健身、娱乐的需求,成为社会发展中宝贵的精神财富。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和电视使得篮球运动也走出国际,走向全球化。世界性的大型运动会,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和电视就可以即时看到全国各地的赛事,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球员所在的球队的赛事。喜爱篮球的学生关注篮球,会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学生对篮球运动知识的了解,追溯篮球运动出现的源头及发展的历史,对篮球运动及相关运动的宣传开始感兴趣,也即是说对与篮球相关的方面都想了解,都感兴趣。同时在关注篮球运动的过程中还慢慢地认识到体育精神是胜不骄气不馁的体现,赛场上不仅要竞技,更要团结协作、互助互爱的体育道德观念,逐渐地使终身体育、快乐体育成为自身的一种自觉的行为。篮球运动过程中会对学生的体育观念、体育精神、体育道德观念等产生积极地影响,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念,养成良好的体与道德风尚,这些积极地影响会不自觉地影响到校园体育意识文化的发展,从而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篮球运动促进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的建设

篮球运动的开展必须要有一定的基础条件,包括体育场馆、体育设施、体育器材等方面,这构成了篮球运动的物质文化。如果没有好的体育场地与体育场馆,不能保证在任何天气下都能进行体育运动的话,就不可能建设好的体育文化。但这并不是说,只要选一块地然后建个像样的体育场馆就行了,体育场地及体育馆的建设要根据实际来定,最大程度地发挥体育场馆的作用。一些运动项目如羽毛球运动会受到天气等各种条件的限制,不便于在学校内广泛开展,健美操由于特殊条件的限制,学生不便于广泛的参与。但篮球运动所受的限制较小,场地建设时投入较小,一旦投入可以长期使用,不需要经常花力气维修保养,很适宜学生在业余时间作为日常性的运动项目参与。所以在全国所有的高校中,我们都能看到篮球场地,并且它的利用率也最高。篮球运动所需的这些条件在无形中会促进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的建设。

(三)篮球运动促进校园体育行为文化的发展

篮球运动非常受学生的欢迎,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篮球运动也变得轻而易举,为举办相应的篮球比赛提供了多种可能。篮球运动过程中会涉及到团结、合作、竞争、对抗等因素,所以,参与篮球运动的过程也会影响到学生自身品格的形成,篮球赛事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篮球运动能够在全世界广泛地普及,除了给参与者带来身心方面的好处外,还因为篮球运动具有很高的娱乐性、便利性。参与者除了能获取运动带来的快乐外,还可以锻炼参与者的耐力、速度、灵敏度、弹跳等身体素质。

篇(4)

一、前言

人类的游泳活动源远流长。从地球出现最早的人类开始,人们就在布满江、河、湖、海的地球生活。我国很多城市分析过游泳运动开展现状,现在很多发达城市游泳运动开展的很快很好,对体育市场发展也有很大的好处。游泳运动是集竞技、健身、休闲、娱乐与一体的群众体育不可缺少的体育项目。游泳是最好的有氧运动。游泳时水的浮力可以减轻人体90%的体重,释放关节压力,刺激淋巴排毒。同时,游泳是肺部保健的首选运动。由于其活动量可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随时调整,而且没有身体的对抗性接触不容易受伤等特点,深受广大体育爱好者的喜爱而成为大众健身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从整体来说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参加游泳健身人的数量还低于一些发达国家,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较为复杂。近些年我国游泳运动的普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也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游泳运动对人体健康的研究还是不够全面,目前研究游泳对人体健康的促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并为以后游泳运动的普及、推广提供了相应的参考与借鉴。

二、游泳的含义及分类

(一)含义

游泳,是在水上靠自力漂浮,借自身肢体的动作在水中运动前进的技能。

(二)分类

游泳运动可分为竞技游泳和实用游泳,竞技游泳是奥林匹克运动会中的第二大项目,它包括蝶泳、仰泳(也称背泳)、蛙泳和捷泳(也称爬泳/自由泳)四种泳姿的竞速项目,以及花样游泳等。

三、游泳对人体的健康的促进作用

(一)游泳对心血管系统的改善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冷水的刺激通过热量调节作用与新陈代谢能促进血液循环;此外游泳时水的压力和阻力还对心脏和血液的循环起到特殊的作用,游泳速度的加快也会加大压力负荷,心房和心室的肌肉组织能得到加强,心腔的容量也能逐渐有所加大,心脏的跳动次数减少,这样心脏的活动就能节省化,整个血液循环系统却能得到改善,静止状态下缩张压有所上升,收缩压有所下降,因此血压值变得更为有利;血管的弹性也有所提高。

(二)增强心肺功能

同一般人比起来,长期进行游泳锻练的人的心肺功能较好。这是因为心脏血液回流速度由于水流对处于水平状态的人体的按摩作用而大大提高,全身性的运动加强了对心脑的输血量,这对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在有好处。

(三)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游泳时呼气一般都是在水中完成,而水的密度要比空气的密度要大800多倍,因此要想呼气就必须用力,这样不管是吸气还是呼气都能增加呼吸肌的收缩力,从而能增强呼吸系统的功能,加大肺活量。

(四)抵御寒冷、适应温度变化

在冷水刺激下的体表毛细血管收缩,和运动时皮肤毛细血管因缺氧而造成的反射性的血管扩张,是经常参加游泳锻练的人反复经受过的,这样可以大增强神经系统支配皮肤血管收缩和舒张的灵活性,也就在极大程度上加强了人体适应温度变化和抵御寒冷的能力。

(五)塑体美型

水的阻力比空气的阻力要大800多倍。当游泳时,双臂划水、双腿蹬水或者交叉打水,甚至颈、胸、背、腰、臀等全身的肌肉都参与了协调的运动。根据流体力学速度与阻力平方成正比的定律,人体在水中的运动速度如果增加两倍,阻力就去增加4倍,困此,泳速越快,阻力就越大,越能刺激大脑皮层,反射性地调动更多的肌肉群运动起来,这就促使全身的肌肉得到了统一有序的锻炼,尤其是胸大肌、三角肌、肱三头肌和上半身的背部肌肉群。

(六)对人体皮肤的作用

在游泳过程中,由于水温的刺激,机体为了保证足够的温度。皮肤血管参与了重要的调节作用,冷水的刺激能时皮肤血管收缩,以防热量扩散到体外。同时身体又加紧产生热量,使皮肤血管扩张,改善对皮肤血管的供血,这样长期的坚持锻炼能使皮肤的血液循环得到加强。

(七)其它作用

众所周知,我们生活在一个四分之三充满水域的球体,因此在生活中就难免要和水打交道,这就是游泳不但只是一项体育项目,更重要的它还是生活中不可多得的工具与技能。它渗入我们生活中的很多领域;

四、总结

游泳能磨炼人的意志,而且也是锻炼身体好方法,应该大力推广,不仅有利于全民健身,而且还有利于提高了我国的游泳水平,同时游泳也并非适合所有人的运动,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要注意水制同时循序渐进,因人因事锻炼。游泳运动是一项非损伤,全面锻炼的运动将受到更多人的青睐,所以请大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同时,掌握好运动量和科学的健身方法。必将成为21世纪的运动项目。

篇(5)

一、前言

竞技武术套路运动是技击的高度提炼和艺术再现,它来源于技击,又高于技击,它表现的是运动员的演练技巧,是武术的最高表现形式。武术运动不只是直观展示运动的动作架势,还对内心的心理活动及精神气质进行强烈的表现。竞技武术套路包含着对技击的超越、美化和想象,因此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新颖的竞技武术套路以准确工整、舒展流畅、快速有力的风格,呈现在世人面前。竞技武术套路不仅着眼于一招一式、一拳一脚的技术与功力,同时也着眼于整套的劲力、协调、精神、节奏、内容、风格、结构布局所表现的功力和技巧。

二、研究与分析

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从物质到精神,从艺术品到非艺术品,美的现象到处存在。美离不开物质的形式和条件,也离不开人的情感和态度。在美学角度看美的特征,包含形象性、感染性、客观性、社会性,自然也可引申到武术套路运动中。马克思把美看作是社会实践的产物,的确,武术美就是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在现代的武术运动中,谈论美学是非常必要的,在美学角度分析竞技武术套路运动,表现出具有技击美、意境美、难度美、形式美、技术美等美学特征,并将美学创意融入其中。

(一)竞技武术套路的技击美

武术套路拳种众多,动作千变万化,这些经历武术家或练习者将各种攻防格斗进一步提炼、概括加工和程式化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套路,使其既具“技击”特点,又符合生命的活动形式,虽是个人单练,但发招定势,成为人们观赏的对象。通过对技击原则的合理运用和表现,给人一种扣人心弦的特殊审美感受。技击是武术的核心,在“内意”上仍保留了技击法则的实用价值和精髓,在外形上进行了修饰和创新。从技击方面而论,竞技武术套路更丰富形象地表现出技击美。

(二)竞技武术套路的意境美

自然界变化的规律和动物生存的本能,是表现技击规律和意境的源泉。比如,动作的形态气势,就应像江河湖海的波涛一样,时而澎湃激荡,一往无前;时而像微波荡漾,稳定明朗,动之像脱兔一样快捷,静之像巍然不动的山岳。武术家将这些自然景象,融汇进自己的情感和技击意识,转化成心灵的感悟。在太极拳的套路和攻防中再现出“动”的意境,成为滔滔不绝,动有韵、静有势,一气呵成的气势,使习拳者感到形神兼备,血肉丰满,韵味无穷,有悠远的意境,从而再现武术套路演练的意境美。

(三)竞技武术套路的难度美

分析竞技武术四十多年来,武术规则的发展变化,对武术难度美显著的影响,就是削弱了其技击攻防内涵。就目前竞技武术(武术套路)发展趋势而言,“高难度”已构成整个套路运动的基础,运动的核心要素,并成为衡量一个套路和运动员技术水平高低的标尺。那些新颖别致、峰回路转、震撼人心的成套演练,无不以自然的美感形式令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因此,对于“高难度”的理解,则是引起审美愉悦的主要原因。

(四)竞技武术套路的形式美

美具有形象性,是具有感性形象为人们感官所感知的特性,它是实在的、具体的、形象的。从竞技武术套路形式美的角度出发,美是“形式结构的比例和谐以及变化中的统一”,具体到武术套路中则为静态美、动态美、结构组织美。

1.静态美

静态是指套路中动作与动作之间短暂的相对静止的造型。武术定式造型不仅求“劲”而且求通过五体的撑、拨、张、展、勾、形成一种内含骨力的劲力,如武术中有坐如钟、站如松、静如之说,给人一种雄健放的阳刚之美,与蹈中“纤腰春杨柳”的婀娜姿态迥然不同。同时,武术中的造型,绝不是一味追求均衡和对称,它从技术原则出发,常常是斜中寓直、奇中求正,在不平衡中求得平衡,在变幻多资中达到统一。如“虚步双挑掌”,一腿弯曲支撑着全身的重心,另一腿足尖虚点地面,两腿虚实分明,上体微微前倾,恰与下肢的折线融为一体,这才有着高度的美感。

2.动态美

武术套路是一项通过演练表现人体的动态美,给人以美感。套路中各种美的因素,通过运动组合关系的调整,能在动态中发挥最佳的作用。套路演练从美学的角度来看就是人的肢体在时间和空间上所表现的形式美,是人体在武术运动中的“点、线、面”的对比,均衡、和谐、比例、对称等多样化统一而形成的套路运动形式。如著名武术运动员赵长军的棍术,其速度象风一样快;缓则象鹰在天空盘旋;一但动时又象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一泻千里;静时如三山五岳,巍巍屹立。这种运用自如、一招一式的节奏处理,都恰倒好处,构成了套路的主旋律。

3.结构组织美

竞技武术套路很讲究结构,结构之美主要表现在完整性和动作连接的有机性、布局的均衡性,这此美学因素都可以在其编排中得到体现。竞技武术套路在动作编排组织上,要有组织美,使套路充满生气,不仅表现了完成套路的艺术性和美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有神韵”、“有味道”。如一套长拳的拳路结构,首先要看其完整性,起势、表现、收势都要精心构思,反复推敲;其次,要符合技击规律,注意虚实、高低、轻重、开合等变化,以及布局上的往返穿插、迂回转折都要符合攻防原理。

(五)竞技武术套路的技术美

技术美是武术的自然美和内在美的统一,现如今竞技武术套路中技术难度的提高,也更加促使技术美的展示。如地躺拳是以跌、扑、滚、摔等地躺摔法和地躺腿法为主要内容的拳术,技巧性较强,动作难度也较高,全套中常出现的动作有抢背、盘腿跌、摔剪、乌龙绞柱、虎扑、裁碑、剪、扭、绞等腿法。其运动特点是顺势而跌,旋即而起,卧地而击,高翻低滚,起伏闪避,一气呵成。又如摆头亮相之时,脸在亮相的瞬间转发正前方,而上体却扭向侧前方,这种有力的“一扭一转”表现了强烈的“力”的美,整个造型紧凑、饱满,有着极其耐看的内涵。

(六)竞技武术套路的创意美

武术给人以美感,固然是凭借习武者形神兼备的形体动作和动速静定的身移,在竞技武术套路的比赛中加强服饰美的因素,渲染气氛。同样,音乐在套路演练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套路演练结构中不可忽视、或缺的重要环节,是武术结构中的有机组合。

1.增强竞技套路的服饰美

武术表演中,表演者独具特色的外部形象总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首先他们的服饰要得体醒目。武术套路运动员可根据不同的项目而穿着不同的服装,以表现不同的项目特色。如太极拳运动员可穿薄、软且宽松的冷色调服装,以表现出轻、柔、缓、匀的特点:南拳运动员可穿黑色无袖且紧身、束腰的衣服,以突出动作的迅猛矫健和沉稳之美。所以,根据不同项目特点和运动员的个性特征,对竞技武术服饰的改革是现代竞技武术套路发展的一个趋势。

2.增加竞技武术套路中的音乐美

2004年中国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对套路严格动作规格、提高动作质量、比赛项目要配乐等有关内容加以修改。目的是为了与国际武术竞赛接轨,通过音乐衬托武术文化。在武术套路比赛中,音乐的配制使得套路动作在演练过程中更富有欣赏性、艺术性和专业性。套路动作与音乐相结合的演练形式把武术套路的发展又推向了一个新的台阶,通过演练的肢体语言结合音乐的旋律体现竞与美的和谐。整套演练中快、慢、起、伏、展、腾、挪的变化可以通过音乐的节奏变化,激发运动员的表现力,同时,更好的发挥其目的与价值。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篇(6)

关键词 小学体育;课堂运动;训练;教育改革

近年来,我国小学课程设计不断进行改革,在体育课程运动训练的教育观中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清感变化以及对待学习的态度,在对学生的关怀中不断加深对学生的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一、目前我国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现状

笔者对某市不同区域的部分小学进行了调查访问,结果发现随着目前我国新教育课程改革标准和素质教育目标的不断提高,部分小学逐步转变人才培养标准,不仅仅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的考核,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基本技能。小学体育教学评价内容越来越元化,课堂教学内容具备一定的科学性,考核的内容已不再是单一的期考,还增加了课堂考核,对学生的平时成绩也有了全新的定位。课堂训练考核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教师、学生、学生之间互评以及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具有公平性、标准性的特点。此类课堂训练考核方式增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互动过程中加强了体育运动量,在互相交流过程中加深了对体育知识的了解。相对于单一的期末考试的考核方式,课堂训练考核更具备客观性,不仅仅是局限于期末一次性的教师评判。

二、探讨小学体育课堂运动训练有效性存在的问题

我国小学课堂教学模式不断进行深化改革,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我们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应看到前进过程中的弊端,需要冷静思考小学体育课堂训练中存在形式化和低效化的根源,为提升我国小学体育课堂训练教学的有效性寻找原因以下是笔者提出的几点观点:

(一)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不及时

传统的教学思想在多数不发达城市和地区依据普遍存在,笔者在参考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发现我国中西部较为落后的城市和地区,其小学教学模式依旧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由于城市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足,设备和教师队伍条件存在局限性,大部分小学体育教育尚未得到真正的重视,体育课在所有课程中所占的比例较小,与学生升学的标准不相挂钩。因此,多数学校对体育教学并不重视,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模式单一乏味,好动的学生在小学体育课堂中表现较为积极,而部分文静的学生(尤其是女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不高,除了教师要求的基本体育热身运动之外,在自主运动时间很少进行体育锻炼。其次,由于部分贫困地区,缺乏基本的体育运动器材和场所,如篮球场、足球、篮球、羽毛球和气排球等器材,学生因经济能力有限亦无法自费解决上述问题,因为失去了部分体育运动的条件和兴趣。

(二)小学课堂教学形式化主义盛行

教师的引导小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重要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完成义务教育的基本任务,更重要的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根本之处落实学生的体育教育。但由于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对学生体育教学敷衍其实,基本是在体育课堂开端要求学生进行热身运动之后,要求学生自由活动,并不带领学生进行体育技能训练。由于小学生的体育技能处于初级水平,对很多项的体育技能的了解不足,盲目运动容易造成肌肉拉伤或休克等问题的产生。其次,教师带领班级学生进行体育竞技等活动,更容易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部分性格内向或胆怯的学生在进行体育竞技训练中获得更为开放的思维,个人的勇气得到提升。因此,形式主义化的小学体育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成长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以予以修正。

三、提高小学体育课堂运动训练有效性的策略

笔者通过文献分析方法、调查访问分析方法和个案研究方法,对小学体育教育改革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针对小学体育课堂训练中教师教学理念转变不足的问题、教学方式形式化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能为我国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一)深化教学模式改革

教师的教学模式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体操热身运动教学,在整个课堂学习过程中,还有有技巧地增加学生训练项目。体育运动的类别多种多样,教师可在每节不同的体育课堂中,对学生进行不同的体育训练。如第一周的体育运动学习球类技能;第二周的体育课堂进行跳绳类别的技能训练等等,以此类推,在整个学期中不断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学生从中不但学习了多种体育技能,还增强了个人的体质健康。

(二)小学体育课堂教育应以掌握基本体育技能为主

课堂教学中应该以掌握基本动作为主,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学术的个人形式成绩。教学的根本在于帮助学生学习真正的知识和技能。加强体育课堂训练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教师可通过体育竞技或比赛的形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训练中来。体育游戏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容易忘记运动产生的疲劳,自不断的游戏比赛中,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与好处,逐渐形成热爱运动的好习惯,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热爱运动的好风气,从另一方面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四、总结

随着小学教育的改革发展,小学教学考核的方式不断推陈出新,传统的应试考核已不再是学生成绩认定的唯一标准。小学体育教学越来越朝着多元化教学方式的进程迈进,为加强小学体育课堂训练,还需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通过不同的方式,引导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训练中来,通过游戏、竞技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趣味中增长知识与技能,为我国小学体育课堂训练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篇(7)

近年来,全民健身,终身体育的观念越来越被人们认可。提高民族素质,增强人的体质将成为中国体育发展的核心目标。曾在国际比赛中获取各种大奖的乒乓球运动深受大多数体育爱好者的喜爱。本文就乒乓球运动给人带来的益处加以阐述。

1、乒乓球运动的特点。被誉为“国球”的乒乓球,是一项以力量、速度、柔韧、灵敏和耐力为一体的球类运动,其运动特点是不受场地的限制,不受年龄和性别的限制,此运动对人的身体素质的要求不高,适应人群比较广泛。由于器材设备简单,能够被大众所接受。通过锻炼,能提高人的神经系统的灵敏性和协调性。

2、乒乓球运动的作用

2.1可以健脑益智。乒乓球的球体小,球速快,攻防转换十分迅速,技术打法多种多样,运动者比赛时,既要考虑球技的发挥,又要考虑战术的运用。这就使得运动时人的大脑要快速紧张地思考,从而加速大脑的血液循环,供给大脑充分的能量,具有很好的健脑功能。

2.2使运动者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由于乒乓球运动的特点和锻炼价值,使得该项运动的爱好者们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稳定的心理素质。据统计表明。喜欢乒乓球运动的人普遍表现为智力水平较高,自信心、独立性、思维敏捷性均较强,实际动手能力比普通人要敏捷,情绪稳定,智力因素与个性因素发展协调。在日常生活中,这些人常常显得思想灵活、动作协调。

2.3可以提高运动者的协调性。乒乓球运动运动员要做到眼到、手到和步伐到。这对运动者身体的协调和平衡能力有一定的要求。长期坚持乒乓球运动,可以很好的锻炼人的协调性。

2.4可以预防和治疗近视。进行乒乓球运动时必须高度集中,这就使得人的眼球不断的随着球的运行运动,血液循环增强,眼神经机能提高,因而能减轻或消除眼睛疲劳,起到预防和治疗近视的作用。

2.5 可以减轻人的压力。不管职场工作的职员,还是学校学习的学生,都或多或少有些压抑,乒乓球运动能使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合理交替,避免神经系统过度紧张。从而缓解和减轻人的压力。

2.6 增强人体免疫能力。经常进行乒乓球运动可使白血球数量增加、活性增强,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特别是对中老年人可以保持充沛精力和旺盛生命力,延缓老化过程,对保持健康长寿尤为重要。

3.乒乓球运动给人带来的好处

3.1有效地提高人的身体素质,调节改善神经系统灵活性。长期坚持乒乓球运动,可以提高了速度素质、力量素质和身体的灵敏性、协调性。使人体的肌肉健壮而结实,关节更加灵活稳固。打乒乓球时,由于球在空中飞行的速度是很快,在短时间内,运动员就要判断来球的方向、旋转、力量、落点等,迅速作出判断,并及时采取对策,进行合理的还击,而这一切活动都是在大脑指挥下进行的,所以经常从事乒乓球运动,可大大的提高神经系统的反应速度。

3.2培养人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自信就成功了一半。胜负是乒乓球运动永恒的主题。缺乏自信的人往往思想消极,做任何事情就持怀疑的态度。任何事情只要参与成功和失败人人都会遇到,自信心就是在成功和失败中形成的。运动中的失败,往往使人越挫越勇,更易刺激人的进取精神,而乒乓球运动让人频繁的经历着失败与成功。失败后,都会想到下一次我一定努力和提高,人的进取精神就是在这一信念中培养出来的。

3.3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增加友谊。通过参加乒乓球运动,可以相互交流经验,切磋球技,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目的。乒乓球是一项竞技运动,总是有对手,但是,这些对手一样全都是朋友,往往越是关系好,经常在一起打球得越多的越是好朋友。乒乓球是建立人际关系的纽带。一些本来不认识的人,通过打乒乓,成为知己。特别是哪些把乒乓球作为强身健体运动的人来说,输赢是次要的,交朋结友,建立真正的感情是主要的。

3.4提高心理素质,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乒乓球是一项是竞技运动,由于激烈的竞争,参与者时常经历着胜负难料的结果,成功和失败的角色经常转换,让人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情绪。激烈的比赛,比赛中要分析对方的战术和意图,更好的应用自己的战术、最大可能的发挥自己的球技,因此使运动者的心理素质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不管是工作还是学习,都或多或少有些压抑,乒乓球运动能使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合理交替,避免神经系统过度紧张。提供了一个减压的途径。可见,打乒乓球是一种高尚的体育运动,能锻炼人的意志,愉悦人的精神。

3.5磨练人的意志,锻炼人的毅力。乒乓球运动不仅能够全面提高人的身体素质,也能培养人的勇敢顽强、机智果断、拼搏向上的精神。无论什么事情的成功都贵在坚持,乒乓球运动也是如此。只要爱好者们愿意打,乒乓球运动是不受场地要求和天气影响的。长期坚持进行乒乓球运动,从生理上看,有利于改善和提高人的心血管系统的机能,预防近视、提高运动者的协调性;从心理上看,可以磨练人的意志、增强人的信心,培养人顽强的意志品质。

总之,作为国球项目的乒乓球运动能全面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增强人的机体免疫能力,和谐人际关系,提高人的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选择它成为健身项目,是健身、健心,使人全面发展的最佳运动。

参考文献:

[1]孔博,王婷,浅析乒乓球运动在终身体育中的推广[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9年03期

篇(8)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6-0156-03

一、前言

随着国家对中职教育的重视,中等职业学校的规模不断发展壮大,中职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滞后越来越明显,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教学改革进展缓慢,体育场馆及其配套设施器材匮乏,师资队伍建设不够理想以及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热情不高等。中职学校田径运动会的召开,依然采用以竞技项目为主的比赛形式,严重制约着中职体育教育的发展,随着体育与健康新课标的实施,素质教育越来越深入人心,它给中职学校体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改革中职学校田径运动会迫在眉睫。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的对象

中职学校和部分重点中学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的方法

1.应用文献法:根据研究的需要,调阅了有关中职校田径运动会改革研究的论文,并了解研究历史和现状,从中找到研究的方向。

2.采用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调查表,学校田径运动会项目设置调查表20份,回收18份,有效问卷18份,有效收回率90%。

3.采取数理统计法:回收的问卷调查表,并对其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一)中职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

根据中职教育公共课为专业服务的要求,中职学校体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体能,在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健康水平;而竞技体育为体育的竞争,所以不应该把竞技运动的训练方法用于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中。

运动会是中职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体育教学训练具有一定的导向和推动作用,是展示学校体育教学、训练成果和文明的窗口。胡健先生认为: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作为我国体育的三大组成部分,相互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并存在本质的区别。

在中职学校的运动会中,普遍存在以竞技体育为主设置的比赛项目,脱离了“增强体制、促进健康”这一目标,我认为应以学校体育为主,可保留一些竞技的项目,增加一些具有趣味性、集体性强的项目,这样既可以有效调动学生投入训练的积极性,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学生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个性就能得到发展,团队精神就能得到培养。

(二)运动会比赛项目的设置

从数据的统计结果看,各所学校田径运动会在比赛项目的设置上几乎相同,如田赛项目:有跳高、跳远、三级跳远、铅球等。径赛项目:有100米跑、200米跑、400米跑、800米跑、1500米跑和4×100米接力赛。这些些项目的设置,舍弃了操作难、安全性低、难度大的项目,如径赛的3000米以上的项目、跨栏、4×400米接力,田赛的项目撑竿跳高、铁饼、标枪等等。

(三)学生的参与情况

田径运动会项目的设置大多以竞技项目为主,对技术、体能有较高的要求。从实际筹办的情况来看,学生参赛不超过学校总人数的28%,有的甚至不足总人数的16%。可见学生的参与人数过低,项目设置竞技性过高,制约了学生的参与,难以实现运动会“重在参与、全民参与”的目的,达到“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目标。

竞赛规则仍按中国田协颁布的最新《田径竞赛规则》执行;为不影响学校的教学时间一般只安排2~3天,时间太短;裁判员队伍则由体育老师和科任老师及部分学生组成,非专业裁判,水平参差不齐,容易造成误判甚至错判,常常使赛程无法正常进行,使运动员的比赛情绪常受到一定的影响,不利于比赛的开展和运动员水平的正常发挥;制约了比赛成绩。

绝大部分师生对学校运动会开展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够,只是在运动会召开前半个月或一个月,才会安排参赛运动员进行必要的准备和训练,往往会造成训练期间学生运动负荷过大,不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身体。而且在比赛过程中,参与的都是各班级少数体育爱好者,大多数同学由于平时缺乏体育锻炼,没有机会上场比赛,这样就失去运动会的吸引力,忽略了体育竞赛的多样化,久而久之,学校田径运动会期间成了大多数人的“休息日”;大多数学生成了体育观众而不是参与者。

四、改革的设想

(一)明确运动会的目的、意义

学校体育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将体育深化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真正喜欢运动。使学生能真正感受到运动带来的快乐,并给我们带来好处。运动包括学习、生活、家庭、精神、心理、生理等内容。要知道,运动的根基在于学生的自觉性。所以,举办学校运动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运动的精神或运动的本质,让学生能真正感受到运动带给他们的快乐以及在学习、生活、家庭和心灵上的提升和充实,让学生热爱运动并自觉运动。

运动会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可全面检验学校田径运动的开展情况,促进学校田径运动会的教学和训练,促使学生人人参与运动,真正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更好地为专业报务;另一方面,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遵守秩序、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可振奋师生精神,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由此可见,对中职学校运动会进行适当的改革,要使许多项目的设置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的需求,充分体现全面的、有趣的、有竞争力的原则。即要鼓励竞争,更要强调人人参与,在学校―学生―社会三点一线上,建立一套具有职业教育的科学、合理的中职运动会新体制,使全民健身融入职业教育之中,加强学校与社区之间的联系。因此,改革目前中职学校田径运动会的现状,以使各中职学校田径运动会能够达到它的本身的效果。

(二)创新比赛项目

在项目设置上尽可能符合中职教育的要求,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径赛项目保留100米和200米跑、400米跑、800米跑、1500米跑、4×100米接力;田赛项目只保留跳远。新增一些新颖的、富有趣味性且具有培育团队、协作精神的项目,如学生集体项目:推铁环迎面接力、摸石过河接力、夹球跑、集体跳绳比赛、“迎面接力”比赛、10人钻跨绕障碍接力比赛,师生自由组合“搬运竞赛”接力,家庭趣味组合“袋鼠跳”接力等项目。各项目间相互渗透、交织,且有家长、教师的参与,促进了家校的联系,增进了师生的情谊,让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

1.学生集体项目:“迎面接力”比赛。

比赛目的:发展学生的灵敏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奔跑能力。

场地器材:在场地上画相距50米的平行线,接力棒。

参赛要求:

(1)比赛以班级为单位。比赛人数及分组:每队出10名(男女各半),分组依次进行;

(2)比赛赛制:按每队用时先后按计时取名次。

参赛办法:采用预决赛进行,按预赛成绩取前八名,成绩相等的名次并列。

比赛规则:

(1)男女各5名迎面相距50米,一名队员手持接力棒,从起跑线后听令出发,跑到对面将棒交于下一个队员;

(2)最后一位运动员跑到终点时比赛结束;

(3)必须持棒跑,棒子掉地必须捡起再继续跑;

(4)必须在指定的起跑点或终点交接棒;

(5)比赛纪律:比赛中绝对服从裁判,以裁判员的判罚为最终判决;

(6)运动员必需穿运动胶鞋比赛,不准穿钉鞋。

2.家庭组合“袋鼠跳”接力(国外一些学校常请家长一起参加运动会)。

比赛目的:促进学校与家长之间的相互沟通。

场地器材:在跑道上画两条平行线,一条起跑线,一条折返线,距离20米;麻袋若干条。

参赛要求:

(1)比赛以三个家庭组合为单位(父母与孩子),自由组合。分组、分跑道依次进行;

(2)比赛赛制:每组按每队用时先后按计时取名次。

比赛方法:

(1)每队参赛运动员的先后顺序自由编排;

(2)每道第一名选手站在起跑线上,等起跑信号发出后迅速跳进麻袋,双手提起麻袋口起跑,用双脚跳跃进行,过折返线后钻出麻袋,提着麻袋跑回,交给本组第二名选手;

(3)第二名选手按规则向前跳,跳至终点绕标志物返回,依次循环,直到每队最后一名参赛选取手返回时躯干到起跑点内沿垂直面,视结束比赛。

比赛规则:

(1)发令员发出信号后,方可跳进麻袋;过折返线后方可钻出麻袋;

(2)交接麻袋必须在起跑线后进行,不得抛传麻袋;

(3)每队选手必须在自己的跑道上进行接力,不能抢道,否则视为违例;

(4)各队运动员应按规则跳,违规者取消本队成绩。

(三)对运动会的宣传与报道

加大对运动会的宣传与报道、赛前做好充分的宣传,比赛前的一至二个月,利用学校的网络、校刊、广播电台,利用课间操时间或下午课余时间对全校师生进行宣传;吸引全校师生、家长和社会的关注,让学生、教师、家长一起参与到运动会中。让人人认识到开展校运会不仅是为了比赛和锻炼,更重要的是通过运动会的召开,全面检阅学校体育开展情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创新的精神风貌。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体现人人参与的中职学校运动会,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重要途径。在体育新课改中,倡导“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终身体育”的主导思想。坚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便于同“全民健身”的有机结合。

2.改变原有运动会以竞技项目为主的比赛方式,增加的比赛项目要具有较强趣味性,来丰富比赛内容,营造一个良好的运动氛围;让学生充分体会家庭与学校体育的有机结合,使学生的运动兴趣及运动热情得到进一步的激发,促进学校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

3.通过改革中职学校田径运动会,培养学生人人参与意识,发扬青少年学生具有勇敢、正义、自信、主动的品质和高尚的情操。使学生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也体现出运动会的团结性、竞争性、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

(二)建议

1.建议延长运动会比赛时间,增加参与人数。使大多数学生有机会参加运动会,以满足教师和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需求,体现大众化,增加受益面。可灵活设置比赛时间和地点,举办也较容易进行。

2.建议运动会裁判员及工作人员由学生担任,体育教师在赛前对参与的裁判员进行培训,比如“计时”要看“烟”,不能只听“枪声”,丈量以什么位置为准等等,体育教师一定要起到组织、协调、辅助、监督的作用,加强理论知识指导,只有这样,在比赛中学生的裁判能力和组织能力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和锻炼,知识面也进一步得到提高。

3.建议加强运动员的体育精神,比赛纪律管理,严肃比赛纪律,正确的比赛态度,尽量使每个人都参与活动,做到“有益第一,比赛第二,赛出风格,赛出水平”;遵守比赛的规则,维护比赛的秩序。

4.建议增加奖项设置,尽量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增加参与奖、最佳组织奖、体育精神奖、精神文明奖和优秀裁判奖,并增加集体奖的强度。充分体现既“鼓励竞争,更强调参与”的宗旨。

参考文献:

[1]胡键.构建普通高校运动会竞赛新平台[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4,(21).

篇(9)

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不重视是体育学困生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转化学困生的思想观念,使其充分认识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是激发其运动积极性的重要手段。通过灌输科学的知识和生动的事例打动学生,同时了解学生周围真实的例子,并列举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事例来让学生明白体育运动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家长对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也可以间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家长的重视主要表现为带领学生在课后及假期进行体育运动,这不但可以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锻炼,而且学生在父母的带领下会逐渐积累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同时为了得到父母的赏识,学生会更具积极性。

2.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学困生对学习体育的兴趣是叩开学困生学习积极性大门的钥匙。教师要善于观察学困生平时的兴趣爱好,对学困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要积极引导,也可以将学困生生活中的兴趣爱好与体育运动结合起来,并在学困生感兴趣和擅长的体育项目中要给予其更大的展现空间,帮助那些内向或自卑的学困生在班级中展现自己,更好的进入到集体中去。同时,体育教师应该具有灵活利用体育教学的多变性,同样的运动技巧以不同的方式展现出来更能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将枯燥的体能训练转变为有趣的体育竞技活动,能进一步提高学困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小学体育教师作为青少年体育运动的启蒙者,应该更加大胆的推销自己,通过展现自身在体育运动方面的优点吸引学困生,帮助其打下热爱运动的基石。

3.适当的赏识教育和情绪激励

体育老师在教学中要充当伯乐,抓住学困生体育学习中的种种闪光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在学困生取得较大自我突破时给予适当通报表扬和奖励,这不但可以激励受表扬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给其他学困生树立榜样。在体育教学中对学困生的赏识能够树立其体育学习的自信心,另外对体育成绩在班级中较为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与奖励,能使体育学习充满竞争性,也是激发学困生上进心的一种方法。对于体型和身体素质原因所造成的学困生,要让他们认识到体育运动对其自身的好处,举出一系列成功的事例,制定运动目标来激励这类学困生进行体育锻炼,同时帮学生审视运动中自身体型的改变和身体素质的改善,来维持学生持续的运动积极性,帮这类学困生树立自信心。

篇(10)

学生厌恶上体育课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动作技术太专业化。

教学技术专业化理论强就会让学生学习起来有难度单调、枯燥。现在运动其基本特征是竞争,这个特征就是在和他人比赛中获胜,胜者、强者打败弱者,这是运动的最终目标。和对手相比较,双方并不平等,自己处于或优或劣的位置上,为了战胜对手,这种竞争会无限制的进行下去,这种竞争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必然是过渡竞争,甚至产生非人性的状况。如在1972年慕尼黑运动会上,曾在100米和200米项目上获胜的苏联女子短跑运动拉娜,她为了获取金牌,确保训练,其日常生活由电子计算机进行安排,她为了跑步需要,把自己身上有碍于运动的多余肌肉用手术切除,为了追求更高的记录,切除多余肌肉,使用大量的肌肉增强剂以及服用各种兴奋剂,这已被人们所知。为了能使比赛取胜,运动员进行了过于残酷的训练,而这种训练无疑会对人体造成损伤,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缩短。这样一种严重状况如此发展下去,我们必然重新考虑恢复运动初衷这样一个问题,运动究竟是为了增强体质,还是损害健康?为了竞赛能取得胜利,同时我们的身体也能得到健康发展,对运动来说,这样才有意义。又如现在中学生参加全国比赛是以全运会比赛为标准,也进行着专门化、大强度的训练。也就是说中学生运动会与全运会接了轨,这样做对中学生的身体并没有多大好处。竞技地高度化、专业化是一种必然,于是产生了它的特殊化。又如在田径比赛中,跨栏跑一项,现在是100米,过去是80米,在80米跨栏跑中,栏间距比较短,栏架高度底,容易被初学者掌握。可是现在的标准,只适应运动员,而不适应一般人,所以很多人不参加这项运动。这就是说,竞技的高度化造成了许多人离开了体育。

(2)体育的政治化、体制化。

当今体育正受到商业化的广泛影响,同时还受到政治的影响,那些所谓的体育,在人们中间已失去了昔日的意义,内容已变质,和现代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体育正向政治化和商业化方向发展,正走着政治化和商业化的道路,这也是运动员从事运动的焦点问题。运动员从事的是高度化、特殊化的生活,他们只是根据领导的命令进行活动,这不是很可悲吗?运动讲起来是政治中立,可实质总有政治介入,其目的是为了维护体育的政治性。不仅仅如此,还有多种多样的其他目的。例如,在一些大型体育活动中,都要升国旗作为大会的开始,就是说,这比赛是以国家规模和宣传国家为目的的比赛,所以体育的政治中立性仅仅是一种摆设。体育比赛处处反映了维护国家权益、培植人心这样一个目的,所以体育实际上是高度的政治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维持现体制,压抑世人,这就是本质。

体育的初衷讲述的应该是一种什么精神呢?它是一种反专治、反专门化、反管理、反暴力的思想。具体来说,比如:身体活动并不一定要求按什么样的姿势进行运动,要脱离专门化、模式化,而提倡一种自己、自发并能自觉进行的运动。不仅如此,作为运动,它的基本内容是多样化的,形式是不拘一格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无论哪种运动都包含有体育精神,都可以创造体育精神,具有这一思想,我们要进一步具体化,那么它又具有什么特征呢?归纳起来,它的三个特征集中体现了反专门化、反管理化、反暴力的思想。第一特征,谁都能取得快乐。用什么办法才能使各位得到快乐呢?①改变规则;②协同比赛;③保留冒险;④反对能力致胜。第二特征,共同创造(包括自己)。①创造;②身体表现;③综合性的活动。第三特征,人和自然的对话。①和自然的对话;②和人的对话;③和自己的对话。

至此,我对体育运动的现状和精神做了介绍,可是作为一个倡导者,怎样开展体育运动呢?即体育运动发展趋势。下面谈谈这一方面的认识。

1.关于改变竞技的规则

现在正在实行的竞技运动都有规则,如果改变他们的规则,就能创造一种新的比赛,当然在改变规则的情况下,应当考虑达到一个什么目的,它改变的理由是什么?在我们改变规则时,主要理由有以下几种:①使更多的人一起活动;②水平差的人同样获得乐趣;③同队队员同心协力取得成功;④所有的人像初学者那样取得快乐;⑤不分男女、老少一起活动;⑥没有竞争的协同活动。此外,还可以进行单个技术的比赛,也可以改变场所、路线、器材、得分等方法。

2.关于配对和组队

在开展体育过程中,可以配对进行,也可以组成小队进行。通过配对和组队可以提出一定的条件,造就一种气氛,使活动开展得更加有趣。

2.1 配对方式。

(1)握手(跑、走、跳)配对。

(2)生日相同的人握手配对。

(3)衣服相同的颜色配对。

(4)个头相等的人配对。

2.2 三人或多人组合。可按:名字、属相等。

3.关于场地和器材的安全

上一篇: 电气工程专业前景 下一篇: 课外阅读的心得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