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24 10:28:0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城市精细化管理建议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 A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是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的手段,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就房建工程施工中的精细化管理,主要是针对一个总的房建施工过程来说的。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工程施工的工期、施工成本、施工质量还是施工的安全度,都必须经过精细化的管理与控制。 精细化管理在房建工程施工中得是严格实现工程施工科学合理的管理,建立比较完备的施工建筑管理体系,最后实现对工程质量的保证,对房建的按期交工,现场的标准化安全文明施工,这样才能使施工企业在整体上获得更大的利益,被行业广泛的认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占鳌头。
2.增强工程精细化管理意识
建筑工程企业为扩大企业经济利益的空间,必须认真分析建筑工程企业成本管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改进和完善成本管理的方式。依据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构成的要素及过程进行深入地探究,为实现建筑工程精细化管理,增强精细化管理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细节方面。在建筑工程细节方面增加其意识就是要增强责任意识,在建筑施工中其管理者,必须定期检测及监督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对施工场地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在工作中必须做到事无巨细,认真看待每一件施工问题,如施工现场施工流程的准确信息和采集整理施工的数据等。(2) 服务方面。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有众多单位及行业涉及到施工其中,各个单位之间有很大的协调难度。基于此,在施工过程中,建筑企业必须进行良好服务意识的建立,对施工单位及设计、监理等方面进行科学有效地协调,同时协调好建筑单位管理中的内部关系,使各个施工部门能够进行有效协调,避免推诿现象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产生。(3) 规则方面。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增强规则意识可以提高对工程质量管理能力,基于此,施工企业必须对施工组织结构体系进行最大程度地完善,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能力,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施工工艺编排进行有效落实并进行质量控制,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3 强化工程精细化管理的对策
3. 1 精细化管理在工程前期的管理对策
在编排施工计划过程中,项目经理部必须进行全面统筹及综合考虑,确保建筑施工计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而为建筑工程的正常作业提供便利。同时,只有在编排相关人员对建筑工程项目结构进行深入探究后,才能实现施工计划编排的精细化,主要内容有施工流程、施工中的各个细节,对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内外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及预计风险等。在建筑工程设计施工图纸阶段设计人员必须与工程具体情况和建设单位要求相结合,对建筑工程的整体布局、建筑特色进行准确把握,在选择施工设计方案时,必须严格按照科学性、可行性的原则进行有效选择。在会审图纸阶段,设计人员必须遵循施工和监理部门的要求,对设计图纸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改正,进而对设计方案精细化要求进行充分满足。施工材料质量的好坏将对建筑工程的造价、整体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基于此,在施工原料进入施工场地时,必须确保施工材料的精细化控制,也就是对施工原料进行定期的抽样检查,确保其质量符合施工需求。建筑工程施工前,需要依据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情况,由工程监理部门检查施工企业的施工资质及条件,主要包括施工人员、机械设备、施工原料等,必须在施工前期就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不仅能保障房建工程项目施工有序进行,还可以节约成本开支,为施工企业赢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信誉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房建工程中标后,应充分重视房建工程项目的质量、技术、机械、施工以及人员组织等方面的问题,在施工现场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需经过反复的讨论编制出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方案确定后,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方案规定认真实施, 若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不足之处, 应及时反映, 经由方案制定人员讨论作出相应的改正, 使得施工方案能够完全契合施工的实际情况, 真正做到“有用处,用到实处”。
3. 2 精细化管理在工程施工中的对策
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必须做到两点: 质量无缺陷和现场施工无事故。
( 1) 工程质量无缺陷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其质量问题是一个工程生命的存在,其质量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无缺陷的目标。所以,在建筑工程质量精细化管理中,质量监督工作必须由监理工作者进行,对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地监督,对施工流程加大检查力度,特别是监测隐蔽工程时,必须对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时发现、有效处理,防止质量问题及安全隐患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施工企业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必须定期巡回检查施工现场,这样可以及时对施工中存在的质量缺陷进行处理,以此做到建筑工程精细化管理的质量无缺陷。
( 2) 现场施工无事故管理。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无事故管理是指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工作,为避免施工现场出现事故,建筑企业必须加大安全管理力度,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第一: 整理,在施工组织计划中,必须仔细划分施工的各个区域,对每种物料的堆放进行科学有效的规划,进而保证事故突然发生时有畅通的安全通道。第二: 整顿,在整理好施工现场后,必须将每种施工材料都进行准确地分类,并进行明显性标识。这样可以避免材料的混用及浪费,同时还可以降低材料寻找的时间及对施工效率的提高。第三: 清扫,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为确保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必须加强现场施工的环境及机械设备的整洁性,如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的清扫,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及保养,进而对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有效降低。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企业必须加强对施工人员安全培训的力度,增强施工人员安全施工的意识及规范施工人员的操作流程,避免安全事故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
3. 3 精细化管理在工程竣工后的对策
建筑工程竣工完成后,施工企业必须调试、检测各种建筑设备,如暖通、消防、给排水、强弱电等,在这些建筑设备检测及调试过程中必须由建筑企业及监理等相关单位共同进行监督,在各个设备性能参数符合设计标准及施工要求的情况下,对第一次检测进行准确记录,再将这些检测记录交给建设单位使用,以此满足零故障交付管理的要求。在精细化管理下,施工企业在工程竣工完成后,还要做好工程资料收集、整理及管理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为建筑工程的质量提供科学有效地保障。
4结束语
房建工程施工精细化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 施工企业必须重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弊端,在契合实际的基础上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才能有效地提高施工效益,为施工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信誉。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2(C)-0203-01
一、近几年来城市建设资金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特别是2010年以来,在金融危机的压力下,国家投入4万亿,用于扩大内需,有效地拉动了经济增长。各地围绕“保增长、扩内需、促发展”而出台的一系列措施,抓住振兴老工业基地、扩大内需等机遇,大力发展经济加快城市建设。城市建设迈入高峰期。以投资规模大、综合效益高、带有全局性为特点的城建重点工程建设如火如荼、有序推进。城建重点工程政府投资项目涵盖范围之广、建设项目之多、资金投入之大,逐年创下新高。大批重点工程政府投资项目的完成形成了城市亮点,让市民共享到经济发展新成果。
为了推动城建重点工程的顺利进行,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了资金管理意见,形成了资金管理机制。以笔者所在的徐州为例,连续四年以市政府1号文件下发城建重点工程计划,侧重点虽然不同,却年年绕不过城建与民生。2006年市政府成立了市城建重点工程办公室,负责建设资金的审核、调度。2008年成立了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办公室,2009年更名为政府投资项目代建中心,负责代建项目的资金运作。在逐步完善现有的资金管理模式下,为解决城市建设所需的资金难题,在筹集城市建设资金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按市场运作方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大力实施BT等资本运作方式,通过盘活存量土地、实行土地置换等方式,取得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城市建设再投入。同时积极推行代建制,借助于具有投资能力和融资功能的投资主体,依托专业化的管理机构,吸收民间资本参与政府项目建设。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确保工程顺利进行。还以徐州为例,从2008年起徐州市对市本级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如音乐厅、美术馆、滨湖步行街等项目实施委托代建制。有效地发挥了投资主体资金管理和理财优势,切实做好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资金安排,大大缓解了政府短期内集中支付的巨大压力。
二、当前城建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在建设投资领域,也存在着深层次的矛盾,如建设单位预算编制不规范,资金短缺缺口大,三超现象仍普遍存在等问题。
资金申报不规范,前期准备不及时。个别项目建设工期紧、任务重,再加上新增或变更内容,前期准备往往比较仓促,边立项、边设计、边施工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概算失控,资金计划难以控制。有些项目定价依据偏高,没有完全与市场接轨,个别项目造价把关不严,没有真正体现通过招投标来降低工程造价,极易造成资金的流失。建设单位申请资金时需要报送的工程合同、中标通知书、工程量清单等材料往往准备不齐全,极大地影响了项目审核工作的正常进行。
新增及变更项目资金来源不明确,项目资金得不到及时落实。超盘工程资金缺口仍突出。由于投资环境变化,市场建筑材料上涨、工人工资提升、设计方案变更,使项目投资额不断增加,出现工程超盘现象,这部分资金缺口仍然很大。单位报审时未经明确资金来源也不利于对工程项目建成后的投入与功效进行全面的评估,项目绩效评价不到位。
三、全面推进城建资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思路清晰、路径明确。一是根据编制的筹资计划全局调度盘活资金存量,尤其是对跨年度工程通盘考虑资金安排,切实提高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二是严格按照下达的资金计划,将城建资金投向园林绿化、环境改善、重大民生等城市功能性、全局性的城建重点工程建设。三是每月在城建重点工程合理建设工期的基础上,科学制订并严格实施分期投资计划和融资计划,每月出具资金使用情况表,加强资金运作和管理。
运作规范,程序严谨。一是规范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资金的拨付管理。对工程资金不挤不压,严格按照工程计划、工程预算、工程进度、签订合同进行拨款,督促各项配套资金及时到位。二是切实增强城建计划的严肃性。市城建计划编制后,一经市政府审定,要严格执行,不得随意变更。三是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确保项目建设资金的安全。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8-244-02
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产生效益的源泉。工程项目管理的成功与否决定了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已经证明,施工企业如何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取决于管理,管理水平的高低集中体现在企业成本的高低,可以说抓住成本管理的“牛鼻子”也就掌握了取胜之道。因此,推行成本精细化管理,降低经营成本,全面提升管理水平,构筑行业竞争优势,成为企业成本管理的核心内容。
作为山西省交通系统内惟一从事智能交通建设的高科技企业,在多年的持续发展中,公司紧紧围绕“立足高速、面向交通、走向全国”的思路,狠抓成本管理,扎实推进成本精细化管理工作。公司财务部、市场部、经营部、技术部、工程部紧密配合,结合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抓住影响成本费用发生的各个环节,采取责任分解、预算控制、核算考核等一系列措施,对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把成本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使公司上下对推广成本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从思想上有了更进一步认识和提升。
一、建立、完善项目管理新体制
调整、完善现行项目管理体制,使其逐步适应市场经济核算管理的要求是公司推进成本精细化管理的首要举措。制度是行动的先导,公司先后出台、完善了《项目财务管理制度》、《财务预算管理办法》、《项目部经费资产管理办法》、《项目考核办法》、《岗位责任制核算制度》、《项目采购与付款审批程序制度》等30余项成本管理的规定制度,覆盖了项目管理的进度、质量、现场管理、成本等各个环节。为真实、准确反映公司各项成本,有效控制各项费用支出,深化成本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控制制度。
二、全面、有效实施成本预算管理
成本预算是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的起点,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起点。科学合理、简单易行是对编制成本预算的基本要求。公司为此颁布了《项目预算管理办法》,包括设备、材料、机械、人工、间接费用、资金等一个整体的全面预算。公司全员配合,由总经理领导,财务负责人牵头,各部门负责人参与。总经理负责组织沟通、确定方向;财务部门负责收集信息、汇总数据、监督执行、发现偏差;各部门负责提供信息、上报计划、解释偏差和纠偏。
1.资金预算。近年来,由于项目中标价低;投标、中标需缴纳的保证金种类多、金额大以及应收工程款、工程质保金拖欠现象比较严重等诸多原因导致施工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为避免此现象,公司各部门按照公司统一要求,以《货币资金管理办法》为依据,定期按月、季逐月编制资金预算。公司财务部根据各部门的资金计划汇总生成公司总的资金计划,按照总计划对资金进行宏观控制。对各部门预算资金的来源和支付进行分类审定,将开支分别划分为工资、社保、设备主材、税金、办公、零星费用、专项资金等,针对不同性质的开支采取不同的限额、定额拨付方法,既能确保资金的及时到位,又能监控其合理、有效使用。
2.项目预算。项目是指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投入大、范围广、涉及多项成本要素的施工活动。公司各业务部门根据年度内未完项目,新建项目及可预见项目的合同、协议、可行性报告等任务书编制出各业务部门经营收入预算指标;依据年度内未完工项目所需耗费的人、财、物的支付量,再结合上年度实际支付水平,分析预测新年度的市场环境,编制出年度经营成本预算指标。包括:设备、材料、技术、人力资源等直接成本费和经营管理等间接费用。其中仅设备一项就占机电施工成本的70%左右,是机电施工成本的主要成本项目。因此加强设备采购预算成为项目成本控制的重中之重。公司上下层层把关,严格遵照制度规定,组织项目责任人和项目总工,在认真理解项目中标合同后,依据该合同要求,提出为完成该合同任务需采购的设备、材料或技术协作计划的申请(含产品名称、质量要求、数量、价格、用途等内容),报公司总工、项目分管经理、总经理等公司领导审定。在申购计划得到公司领导审批同意后,依据产品质量、技术水平、价格等综合因素共同商定采购商家,依据经济合同法和批准的采购计划与确定的商家等因素起草采购合同条款,并上报公司总工、项目分管经理等公司领导审定,最后由总经理签字确认。公司对于重大和技术性较强的采购业务,要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防止出现决策失误而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各业务部门在确定项目承担任务后,将项目合同、项目工程进度表及相应的项目费用总计划与月计划支出表一并报财务部,作为财务部控制、核算各项目费用的基本依据。项目预算编制要切实可行,要考虑各项目收入的资金到位情况,不得超计划使用,更不得超收入地支出,并要求月计划与工程进度、项目承包费的总计划相符。同时,各项目费用计划额不能调剂使用,只能专款专用,否则财务部不予核算。
3.管理费用预算。包括综合办公室、财务部、市场部、经营部等各职能部门依据新年度各工作任务要求,并结合上年的支出水平、合理地分析编制出新年度的费用预算指标。
三、定期进行成本核算,加强成本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
公司财务部采用各部门分项目明细核算的方法,对已经发生的各项成本和费用正确进行归集、汇总和分配,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办法进行成本分析。通过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分析比较,发现偏差,找出原因,为成本控制提供依据,为公司领导提供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资料。公司与各部门签订成本目标责任合同,将成本分解落实到每个阶段、每个责任者身上,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成本精细化管理格局。公司对年度主要经济指标,每年进行半年和年终两次分析考核,比较差异,采取措施,奖惩兑现。
1.资金情况。公司财务部合理筹集资金,优化资金结构,合理分配资金,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1)内部借款。由于公司项目部遍布各地,为确保项目成本的真实准确,避免内部借款拖欠情况的发生,公司财务部特规定项目部必须在月底前将本月发生的项目费用进行报账,对项目部较远的,以特快专递的方式将票据寄回公司,由部门内勤办理报销审批手续。(2)保证金。财务部会同经营部、业务部积极与业主、银行联系,及时清退各种银行保函,释放银行保函保证金,减少资金占用。(3)应收款项。公司财务部对内部和外部拖欠的各种款项逐项逐笔进行详细记载。公司责成财务部、市场部、业务部负责相应欠款的清理和催收工作,各部门按期催收拖欠款,避免了坏账的发生,盘活了企业资金。公司对催收拖欠款成绩突出的给予奖励,对未履行职责的进行相应处罚。
2.项目费用情况。公司财务部按月为业务部门和公司领导提供各项目费用支出情况(各项目费用支出按如下内容设置:交通费、差旅费、通信费、办公费(合同管理费、资料费)、招投标费、会务费、招待费、人工费、租赁费、折旧费、技术协作费、设备材料费、分摊数、其它等),并会同业务部门依据项目预算利润,共同监督各项目费用支出的真实性与准确性。(1)公司加强设备、材料的管理力度。对设备、材料是否按计划统一采购,出入库手续是否健全、库存与实物是否一致,设备是否及时入账,设备发票是否收到等进行逐一考核,确保项目成本真实、准确,国有资产保值增值。(2)对未签订合同的项目前期费用,由公司列专项支出;对已签订合同所发生的项目前期费,与按规定比例提取的前期费比较,若节余,公司将余额作为项目承担者的劳动报酬和奖励;若超支,由项目承包费支出。(3)各项目完工验收后,业务部将项目完工决算报告报财务备案,并将该项目的全部费用支出在一月内向财务报账。财务部对照项目预算、合同,认真审核项目结算情况,分析比较项目进度和成本的变化情况,整理、归纳成本资料,做出项目总决算报送公司领导。(4)对业务部的管理费用(即部门间接费,包括:分管领导及部门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奖金等;折旧、办公费等)按各项目的月实际完工量,每月摊销一次,计入项目成本。
3.管理费用情况。公司管理费中开支大的主要是人工费、办公费、通行费和业务招待费,这4项开支占管理费用开支总额的60%以上。公司财务部以成本预算为依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核算、考核,采取减少预算、节约开支的方法实施成本控制。(1)参照各业务、职能部门年初制订的开支计划,按费用实际开支项目逐一核定指标。(2)精简管理人员和行政用车,制定汽车维修及油料消耗定额,按月进行考核。(3)控制招待费用开支,严格事前报告制度和事后审批制度。(4)对特殊性开支和较大数额开支,应会议研究并附会议纪要,财务主管、分管领导、总经理审批。
四、确立公平、公正的激励考核机制
成本考核兑现要体现成本、责任、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妥善解决各层次经济效益的分配。公司项目管理考核上着重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部门、项目、职工之间的分配关系;二是客观评价项目业绩即贡献大小,制定公司项目上交资金指标和工程项目经济效益评估办法,达到项目利益分配有章可循。在分配上绝不能搞一刀切,要倾斜作业层,兼顾管理层。只有上述利益都兼顾,职工核算的积极性才能高涨,成本精细化管理就可以深入持久。
总之,成本精细化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永恒主题,是企业不断前行的源头。成本核算也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它需要公司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与支持,离开任何一个部门,核算都不会成功。因此,公司上下积极配合,相互协调,依靠先进的体制和机制,以强化成本核算为手段,共同推进成本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加强和提高,真正抓好成本控制,全面推进公司管理和效益的双丰收,全力打造出属于山西的交通智能企业。
参考文献:
推动城市工作迈上新台阶,必须从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具体问题入手,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一是要提高城市绿化档次,要有创建生态园林县城的理念。高标准规划、严要求设计,按照“多层次、多色彩、多树种、高密度”的绿化定位,在保证绿量的同时,注重精品、新品种的引进,突出色彩的搭配,品种的多样,观赏与适用兼顾,形成高低错落,层次分明,四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绿化整体效果。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景观环境,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服务。
1 我市地下管线管理现状
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作为现代关键性公共基础设施的城市地下管线,其铺设地域范围越来越广、种类越铺越多、间距越铺越密。因此,如何有效合理地管理好如此庞大、复杂的地下管线网络系统,保障各类城市地下管线的安全、可靠运行,从而提升城市公共安全水平, 保障城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成为当前我国各级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民生问题、发展问题[1]。2006年以来,我市成立了专门单位来收集管理全市域内的地下管线信息。本着“边收集边整理边开发建设边服务”的原则,实施“单工程信息收集、单工程数据接边整合,单工程管网连片”的动态管理方式,我市已累计采集了管线工程8800余个项目,全市域地下管线共计3.46万余公里,其中,中心城区(外环线内)地下管线长度达2.24万公里,占中心城区80%,初步实现了中心城区地下管线信息管理全覆盖,并正在向滨海新区、远郊县延伸拓展。经过七年的努力,我市探索出一条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的新思路,形成了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的“天津模式”。
2 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我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随着管理的进一步深入,面对城市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我们距离地下管线信息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在管理方法和管理质量上进一步改进,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
2.1 数据收集途径单一,管理体制还不完善。
我市自2006年以来,由专门部门负责收集和管理地下管线信息。但是,由于收集的是单个工程,因此地下管线不联网成片。地下管线工程本身具有隐蔽性强、周期短、工期紧、违法成本低等特点,一些重点工程在竣工后不向管理部门移交地下管线竣工信息,使得地下管线信息不能及时动态更新。同时由于地下管线实体管理分属不同部门、不同单位,各部门有着不同职责和利益,造成信息多头管理,从而使信息管理工作难度增大。
2.2 缺乏上位法依据,立法体系还不够完善。
如表1,在在国家立法层面,仅有一部住建部在2004年出台的相关法规(《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而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地下管线信息管理几乎无法适用,因此在国家立法层面出现了空白,许多城市在地下管线信息管理方面没有法律依据,使管理工作无法可依,无章可循。
表1 我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立法现状
2.3 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相关标准亟待完善和落实。
2011年1月1日,我市实施了《天津市地线管线信息管理技术规程》,该标准对地线管线信息管理的收集和管理提出了相近的技术标准。然而在落实过程中,由于跟踪实测竣工难以及测量技术和作业人员水平能方面的限制,造成地下管线信息不完全准确、现势。同时,随着管理的深入,更加精细的管理标准有待于明确。
3 管理内容及建议
现代管理学认为,科学化管理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规范化,第二层次是精细化,第三个层次是个性化。经历七个年头的摸索,我市已逐步形成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的规范化。随着社会需求的多元化,地下管线信息的精细化管理将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趋势。现阶段,我们应从法制化管理、标准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几方面入手,推动我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向精细化迈进。
3.1 大力推进地下管线信息管理制度化
高效权威、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是实现地下管线信息动态管理的根本。要实现地下管线信息的集中高效管理,需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有良好外部环境和数据接收渠道,这就需要从创新创新机制上入手。
3.1.1 建议建立重点地区、重点管线及危险管线普查及补修测制度,以确保地下管线信息联网成片。
3.1.2 建议加大违法查处力度,提高违法犯罪成本。对于未经规划审批或不按规划审批,擅自施工,建立处罚制度,并适时向公众安全防范信息。
3.1.3 建议对地下管线系统的规划、建设、验收、运行维护与安全监管等相关事务实施统一管理。
3.1.4 建议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增强不同专业单位和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关系,实现信息共享,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现势性。
3.2 大力加强地下管线信息管理法制化
目前,不论是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还是省、市层面的地方立法,我国至今尚无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予以保障。而在西方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运用并实施严格而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以有效监管各种市场主体的相关行为,是一种普遍的政府管制手段。地下管线管理领域亦如此。我国应该在国家层面加强立法工作,建立多层次、严密细致的律法规体系,规范各个层面对地下管线信息的管理,为地方立法提供依据,为全面实现地下管线信息精细化管理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作为地方政府,在加大立法工作力度的同时,还应坚持立法创新,增强立法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制定针对性强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规范和完善地下管线信息的收集、管理和维护工作。
3.3 大力推动地下管线信息管理标准化
近些年来,伴随我国整体实力的增强以及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公路勘察设计企业在经济效益、技术研发和质量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面临的国内外市场环境的竞争压力也随之加大,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高公路勘察设计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水平,使其在市场经济中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实现有效的成本精细化管理已经成为我国勘察设计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基于笔者多年的工作实际,本文将在公路勘察设计企业成本特点及精细化管理理念的优势阐述的基础上,提出成本精细化管理多维框架设计与建议。
一、公路勘察设计企业成本特点及精细化管理理念的优势
(一)成本特点
从公路勘察设计企业成本的基本构成(分包成本+人工成本+其他成本)来看,其特点主要有三点:(1)分包成本呈快速上升的趋势,对其控制迫在眉睫。主要原因是:虽然我国《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给公路勘察设计企业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但是短期内诸多企业受自身能力的限制,不得不加大分包,这样成本必然上升。(2)人工成本呈现固定化的趋势,“总体可控,比例固定”是当前我国公路勘察设计企业人工成本的主要特征。一方面,该行业属于知识密集型行业,加之近年来企业规模的扩张已成定局,人工成本总额自然增加;另一方面,我国勘察设计企业中国有企业居多,绩效考核的企业管理理念日益深化,要求企业员工的工资总额增速低于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增速。(3)其他成本在整体占比相对稳定,整体来看,我国的公路勘察设计产业已经发展成熟,所以办公费、差旅费和折旧费等成本在企业的营业收入中所占比例趋于稳定,一般来说在12%上下浮动。
(二)成本精细化管理在公路勘察设计企业运用的优势
根据国内外学者和企业实践来看,精细化成本管理的优越性应该成为勘察设计企业立足和发展的必然途径:(1)需要企业转变成本管理的陈旧思想,逐步拓展成本管理范围,尤其需要强化价值管理。在公路勘察设计企业,尤其需要重视与甲方的利益协调关系,从而创造更加稳定的环境来避免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浪费现象。(2)需要重视流程控制,成本精细化管理的重点强调事件的全过程管理。也就是说要求勘察设计企业通过工作细化、过程差异控制和持续改进等方式对其全过程进行科学的成本控制。(3)需要企业提高信息化管理的程度,通常来说,成本精细化管理立足于整体勘察设计企业的经济效益,应该以信息化作为重要手段,优化企业各部门及各个链条环节的相互写作从而,避免企业个体片面追求短期利益而损害整体和长期利益。
二、公路勘察设计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多维框架设计与建议
本文根据公路勘察设计企业的自身特点,将从成本精细化成本管理层和内控实施层这两个维度来构建框架,并提出一些建议,具体如下:
(一)第一个维度设计
公路勘察设计企业本着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需要企业管理高层重视成本控制,对成本项目进行科学的总体指导,以便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做好事前控制。比如以勘察设计企业的投资活动来讲,需要在投资决策过程中需要事前分析力求“精”,有效防止因为调研不当或者不充分而盲目立项的事件。
(二)第二个维度设计
如果说第一个维度主要关注的是企业管理层事前控制的重要性,那么第二维度就要求加强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成本精细化管理的精髓在于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内容的细化、分解与整合。换句话说,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成为了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关键所在。一般来说,公路勘察设计企业的内控主要包括资金、购产销、工程项目、筹资活动、预算控制、成本费用、合同管理、外包与分包和信息系统等一系列环节的管控。这就要求企业需要建立一套相对性的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充分实现财务管理的“零”死角。
(三)一些思考与建议
1.需要重视人力资源的成本精细化管理
对于公路勘察设计企业来说,知识型和技术型的员工是企业的重要资产。因此,其人力资源成本精细化管理尤其重视招聘、培训等问题。在培训中,需要向技术出身的员工宣传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理念,避免给财务人员监督控制费用支出、收入和成本的确认和财务审批等内控管理带来困扰,这也有利于企业形成一种“低成本运作”的企业文化和现金财务管理理念的氛围。
2.需要重视技术研发费的精细化管理
对于公路勘察设计企业来说,技术研发费是企业资金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必须严格控制技术开发资金的预算、审批程序。在技术项目实施中还需要加强费用的过程控制,具体包括对每个项目的资金预决算、会计核算监督和结果考核等方面。
三、结束语
本文通过阐述公路勘察设计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成本控制精细化多维度管理框架的设计和建议。企业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尝试和摸索,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身成本控制精细化的管理办法。
参考文献
[1]朱霞.浅谈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3).
二、城市市政设施精细化管理方案
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大和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对城市市政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城市市政管理模式逐渐向外延拓展,要求市政管理全覆盖和全天候,另一方面市政管理由原来粗放型管理逐渐向精细化管理过渡。这里就要引入一个“精细化”管理理念,城市市政设施精细化管理是城市市政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和长效化管理统一体,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城市市政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是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城市市政管理效能的重要举措。我们将不断汲取和融合其它城市市政管理先进管理理念,借鉴各地城市市政管理成功经验,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我市实际的城市市政管理精细化管理体制。
一、夯实市政设施精细化管理工作基础,精心制定精细化管理标准。首先要做好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工作。对我市城区所有的市政设施进行摸底调查,及时了解和掌握设施的运行和使用情况,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信息系统,提高城市市政管理效率。其次要精心制定精细化管理考核标准。对城市道路桥梁维护、城市道路路牙绿化池等公用设施管理、城市绿化管护及广场公园绿地管理等方面管理标准进行重新调整,进一步提高标准,细化指标,制定出详细的考核标准和评分标准,进一步明确责任单位、养护责任人和督查责任人,将工作责任由一般的工作纪律要求转向责任落实、行为规范、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要求,为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工作效能和管理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二、坚持长效管理,建立健全市政设施精细化管理工作机制。一是建立日常巡查制度,对市政设施进行定期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修补更新,对破坏绿地、破坏公用市政设施等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我局所属市政管理处、园林管理处和路灯管理处都已建立起固定巡查制度,下一步,我们将考虑进一步整合系统资源,组建专业养护维护施工队伍和执法巡查队伍,加强对城市市政设施管理。二是建立完善城市管理精细化监督考评机制。从进一步强化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目标考评,严格实行“日巡查、月检查、季通报、年奖惩”制度,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检查与抽查相结合,分类指导与分类考核相结合,使检查考评工作更加科学合理。三是完善城市市政管理激励机制。建立城市市政管理精细化目标考评工作,实行绩效挂钩,对取得突出成绩的科室、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对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不达标的科室、单位限期予以整改,整改不到位,予以批评教育,并取消年终系统评优资格,通过奖优罚劣,严格奖惩,有效推动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扎实开展。
三、抓好三个结合,整体提升城市市政管理水平。一是城市市政设施精细化管理要与市政管理全覆盖相结合。不仅要加强对老城区的管理,也要搞好新区、后街背巷、居民小区的管理,方便老百姓生产生活。从内容上说,不仅开展城市主次道路桥梁维修,方便老百姓出行,而且要加大路灯维修、城市绿化管护和城市道路路牙绿化池等附属市政设施管理力度,提升城市形象。二是城
Abstract: the dongguan double transition period, and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city of fin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The way the system of the urban design of beijiao exploration research, so as to urban planning management services company.
Keywords: fine; Urban design; Way of beijiao tow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东莞市进入经济社会双转型的战略时期,对城乡规划提出新的思路和要求,城市发展越来越注重城市与区域的协调关系,城市建设从外延扩张转为内部挖潜,注重城市内涵发展、功能区完善和品质提升。现有的法定规划体系不能满足精细化城市规划管理要求,有必要进一步探讨适应精细化建设与管理的城市规划体系。近年来中心区城市设计、三旧改造、成熟社区、地块包装等规划设计的逐步推行体现了规划思路的转变。然而,如何搭建和完善精细化规划体系,如何协调与法定的规划体系的关系,是值得探索研究的。
1国家法定规划体系与特点
国家法定城乡规划体系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和村庄规划。城市规划和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总体规划从宏观层面解决城市(镇)与周边城市(镇)的区域协调,确定城市(镇)的性质、定位、产业发展、空间结构、用地布局和道路交通框架等;控制性详细规划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各片区的功能定位,细化各项用地功能布局、交通组织、市政管网,着重确定各地块的控制指标,以便实施土地开发强度管理;修建性详细规划以控规确定的地块指标为依据,对房屋建筑、市政工程、园林绿地和其他公共设施作出具体布置,为各项建筑、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在法定城市规划管理体系中,主要以控规作为具体项目审批管理依据。但是控规指标体系具有普遍性与一般性,没有就地块与城市之间在空间、建筑形态、环境和人文活动等方面提出控制和引导,政府难以把握、统筹城市空间品质的建设,公众难以理解城市未来的发展形态,造成下一层次详细设计方案审批依据不足,难以满足城市精细化管理要求。
2构建适应精细化建设与管理的规划体系
2.1东莞市现有的规划体系衍生
东莞现有的规划体系是由国家法定城乡规划体系衍生而来,衍生的规划类型包括“三旧”改造规划和“地块包装”。“三旧”改造规划是结合省、市“三旧”改造政策衍生而来的,包括“三旧”改造专项规划和“三旧”改造单元规划,分别对应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三旧改造专项规划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为依据,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更新的需求,在镇街范围内对“三旧”改造进行统一部署和整体安排。“三旧”改造单元规划是以“三旧”改造专项规划为依据,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指导,制定近期改造片区的详细规划,提出具体的改造要求和实施安排,达到城市设计的深度。“地块包装”是为适应精细化城市管理要求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地块包装”也叫地块规划设计条件咨询,是在控规之后、土地出让前,由规划局组织,土地出让方委托规划设计单位根据拟出让地块的现状环境特征、上位规划要求,通过意向性方案比较验证,综合提炼形成地块的规划控制要素,经规划局审议通过后,作为核发《建设用地规划批准书》或《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出具规划设计条件的重要参考依据。规划控制要素包括用地性质、功能、强度、空间、形态、环境、交通、市政等方面。
2.2东莞市现有的规划体系补充建议
在衍生的规划类型中,“三旧”改造单元规划和“地块包装”都强调了城市设计的内容和要求,其控制要素在地块控制指标基础上增加对城市空间、建筑与环境的控制与引导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控规的不足,体现了精细化管理要求。然而,无论是地块包装还是三旧改造单元规划主要是针对局部街坊或地块展开的,在缺乏片区城市设计指导的情况下,其城市空间研究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周边为非建成区时。因此,有必要在现有规划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搭建和完善精细化的城市规划框架,为精细化的城市规划管理服务。主要是对应国家法定规划体系,在宏观层面编制总体城市设计研究,在中观层面编制重点地段概念性城市设计,在微观层面编制地块包装或三旧改造单元规划。
总体城市设计研究对应总体规划,从总体上提出城市空间形象的发展目标,确定城市空间形态的总体格局和人文环境景观的总体框架,并提出城市设计重点地段。总体城市设计研究可与总体规划编制同时展开,其研究成果以专题形式纳入总体规划,使其成为总体规划的一部分而发挥其作用。重点地段概念性城市设计依据总体规划和总体城市设计研究,针对特定地区,进一步策划城市功能,深化完善片区的空间景观、形态结构,组织公共空间系统等,其土地功能、地块的强度和高度要求、环境景观要素和公共空间系统等经过提炼后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而达到管理控制目标。地块包装、三旧改造单元等依据控规和重点地段概念性城市设计,对城市局部街坊或地块的空间组合、建筑群体、环境小品、人文活动场所和交通市政设施等进行详细设计与安排,提炼出控制要素,形成控制管理图则,作为核发用地批准书的依据,从而实现精细化城市规划管理目标。
图3 东莞规划体系补充建议框图
3城市设计体系在道镇的实践
随着东莞主城区的进一步辐射扩散及东莞大道延长线、西部干道建设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影响,道镇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道镇适时提出城市发展要以城市规划为纲,通过完善规划体系、优化城市管理、强化建设力度,提升城市魅力、打造城市品牌,最终实现建设现代和谐水乡新城的目标。由此,道提出在现有城市规划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城市设计体系,在二维城市规划管理基础上引入三维城市规划管理。
2010年,东莞市城建规划设计院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在道镇初步实践与精细化规划管理相对接的城市设计体系研究,包括道镇总体城市设计研究、道镇重点地段概念性城市设计、结合项目建设需求的地块包装和三旧改造单元规划,并与道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了有效对接。
3.1道镇总体城市设计研究
从与总体规划对接出发,确立总体城市设计的研究内容和重点,如下图:
图4 总体城市设计研究与总规的关系图
规划通过现状城市核心风貌资源分析,确立了“岭南古镇,河岛绿城”的总体定位,提出“一结构五系统”的总体城市设计体系(即城市空间结构、城市景观系统、城市开敞空间系统、城市立体空间系统、城市体验系统和城市色彩系统),通过“一结构五系统”具体设计要素的控制与引导实现总体设计构想。
道镇总体城市设计是在总体规划完成初步成果后开展的,在充分解读总规初步成果的基础上,从城市特色、城市空间美学、人文活动和观赏体现的角度补充完善了总体规划的定位,优化了用地功能、空间结构、景观系统、公共空间及绿地系统等,其研究成果反馈到总体规划,在总体规划深化编制中予以落实。
3.2道镇重点地段概念性城市设计
总体城市设计根据道资源特点、发展趋势以及建设重点,提出5个重点控制地段,并对其开展了概念性城市设计。概念性城市设计是在总体城市设计“一结构五系统”的指引下,细化重点地段的功能、空间和特色策划,对土地使用、绿地开敞空间、用地强度分区、建筑高度分区、建筑风貌与特色、建筑界面和重要节点等进行了普适性的控制和引导,为控规编制或调整、地块包装或三旧改造提供依据和指导。重点地段概念性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关系如下图:
图5 重点地段概念性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关系框图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27-0184-03
Abstract: The community is the smallest unit as the production and life in the urban people and, the external representation of the level of urban economy and the public civilization. It was discussed how to build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intelligence fine service management systembased 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nd mobile platform, using C/S and B/S hybrid structure technology in the paper. However, there were fivemain functions introduced that are the management of personnel, property , service, inspection and information.
Key words: fine management; Internet of things; hybrid structure technology
1 建设背景
目前,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已步入数字化、网络化、通信化的全新时代。
城市中的各个社区作为人民生产生活、生存居住的客观空间范围,是我国在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技术研究、基础性设施建设、信息交换等方面的最小单元。对社区信息进行管理精细化与服务精细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际的应用需求。
2 系统实现的主要技术特征分析
2.1无线传感器技术
无线传感器技术是为了形成一个由数据获取网络、数据颁布网络和控制管理中心三部分组成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使用它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各类传感器、移动平台、基础设施等在内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以实现“物物相连”的关系。
2.2基于Web Service的GIS技术
基于Web Service的GIS技术能全面地支持SOA(面向服务的架构),实现跨平台、跨网络、跨语言并以功能服务的方式信息。
2.3基于HTML5的富客户端技术
HTML5的使用,可以实现浏览器管理服务的可视化。通过基于HTML5 canvas标签可以生成动态图像,在Web客户端完成本来需要在服务器端完成的渲染、计算等工作。
2.4基于ArcGIS Server的地图分析技术
社区精细化管理与服务系统基于社区二三维地图的服务,不仅提供地图缩放、浏览、量测等常规地图操作,利用移动平台地图服务的开发包将PC端的地图服务集成到Apple IOS及Android平台上,使用户在任何时刻任何地点都能在自己的手机上浏览、操作社区地图。
2.5基于WebGL的无插件三维浏览
WebGIS以其独有的开放性、便捷性成为GIS软件开发的主流和趋势。无插件的客户端技术将成为WebGIS发展的趋势。将社区精细化管理与服务系统做到无插件的网页浏览,可以方便系统用户浏览,不需要在自己的电脑上专门安装插件就可以浏览完整的社区三维环境。
2.6移动设备的三维开发
在移动设备端可以实现数据库操作、二维社区地图的浏览、社区三维模型浏览。通过不同手势的多点触屏操作,实现对社区三维场景的漫游、缩放。
3 系统总体架构
社区精细化管理与服务系统主体设计思路采取管理学思想,以社区实时发生的“事件”、“行为”进行确立时间维度、空间维度,数据入数据库的同时并入无线传感器系统。系统结构采用的C/S、B/S结构相结合的混合结构模式。以实现不同等级信息的处理。开发模式采用MVC模式,以实现移动管理与固定管理的统一。
采用混合模式的优点在于:1)C/S结构传输率高;由于内部实现了客户机和服务器的直接通信,无需通过网络服务器,避免了互联网传输速率的约束,增加了数据传输量;2)增强系统健壮性与可扩展性;查询、浏览等服务采用B/S模式,复杂服务采用C/S模式,应用不同的业务采取不同的模式;3)有利于各子系统的高度集成,能将不同运行环境下的软件产品整合为一,集中数据管理,协同交互。见图1。
4 系统功能分析
4.1系统功能结构
4.2系统管理
社区精细化服务管理系统主要实现人员管理、物产管理、服务管理、巡视管理、资料管理,同时增加社区论坛,以实现管理的互动。主要管理结构图如下。
5 结束语
社区精细化服务管理系统以时空数据库和管理学为基础,引入基于空间位置信息的二维、三维地图服务,建立一套多用户(针对物业和居民)、跨平台(PC平台和移动平台)的社区精细化管理与服务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云计算平台及移动平台达到对社区信息化、科学化、高效化、精细化管理,和对居民直观化、人性化、公开化、快速化的服务,实现了:
1)面向物业人员的管理目标:(基于内网)
1) 基于空间位置精细管理社区内人、财、物、事
2) 管理方式规范化、流程化、公开化
3) 基于传感器、PC端和移动设备智能管理社区
2)面向社区住户的服务目标:(基于外网)
1) 通过基础信息、地图、模型直观了解社区概况
2) 监督管理人员、反馈意见建议
3) 利用物联网和云计算平台快速提交服务需求,获取解决方案,而对于整个社区而言,社区精细化管理和服务系统目标在于实现“智慧社区”,具体落实便民服务,增强智能化服务水平,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提高社区信息化程度,提升社区整体形象,有助于“智慧城市”的发展与推进。
参考文献:
现在我们对精细化管理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从发展的角度看,还应当进一步深刻理解。有人讲:评价一个人不是看他能不能说明白,而是看他能不能干明白。对这句话,我个人是持有异议的。对任何事情,说不明白,那就是认识不到位;只有把事物认识清楚,才能说明白,也才能更好地将其转化成实践。如果没有理论的指导,那实践也只能是盲目的实践。精细化管理是一个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理念,对我们来讲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崔市长把它引入到行政管理领域,引入到具体工作中,我们确实还有一个提高认识、深化理解的过程。这方面,我看广礼讲得很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劳动分工越来越细,在这种情况下,服务的精细化和服务的质量会随着劳动分工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精细化不仅是精密细致的问题,更应该看到精细化是一种意识、一种态度、一种理念、一种文化,甚至是一种行为。在这样一个新的要求下,我们能够把精细化管理作为实际工作中的一种行为,在实践中进一步认识和操作,应该说还有一个认识和研究的过程。我认为在实践中,至少要从以下三点来认识和理解:
一是政府职能的本质要求我们必须实行精细化管理。在社会转型时期,从政府角度来说,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政府职能的定位。崔市长说过,要把如何抓好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定位和最高施政准则。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在目前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公众对政府在民生方面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而且政府在社会管理中代表的社会职能越来越强,涉及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管理、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在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中,具体事要有人管,有人负责,这体现了政府的本职要求。说到底,也就是通过精细化管理来履行政府的职责。
二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实行精细化管理。十七大报告中将“经济增长方式”的提法变成“经济发展方式”,因为增长是相对总量上的一种改变,而发展方式是全方位的。从全国来看,目前的经济发展是资源环境方面付出的代价太大,但报告中没有提到“总量”的问题。而长春不是这种情况,尽管我们发展很快,但总量不足问题依然突出,而且历史遗留问题过多,目前又正处于这些问题的爆发期,所以我们要进行“双向革命”:一方面是进行工业化革命,在工业化中期要咬定工业不放松,没有工业基础就没有经济发展的后劲;另一方面也要进行现代化的革命,在目前竞相发展的宏观大背景下,我们既要做发达城市、发达地区十年甚至二十年前做的事,也要做发达城市现在正在做的事。促进历史遗留问题解决的同时,还要跟上时代步伐,那就是抓好民生。所以我认为,精细化管理就是科学发展观在具体工作中最实际的落实,也是最现实的问题。
三是提高公务员素质和机关工作效率要求我们必须推行精细化管理。我们平时讲的执行不到位,其实就是管理不到位、控制不到位的问题。对于提高公务员素质和机关工作效率,人事局提出过要搞绩效考评。我兼任过三年机关工委书记,对责任制考核中存在的难量化的问题比较清楚。目前,机关责任不容易量化,有些社会化工作也很难用数字来衡量。在这种特殊情况下,需要采取一种新的考评手段和方式。崔市长提出的精细化管理,应该是我们目前提高公务员素质、提高机关工作效率一个具体推动和具体的操作。所以,要深刻认识精细化管理的意义,特别是精细化管理在行政工作中的重大意义。
二、要选准精细化管理的切入点
前段时间,我到日本丰田公司考察时了解到,他们用一个很小的流程改革,促进了整个丰田公司的大发展。通常一条生产线只能生产一种车型,但丰田公司的一条生产线能生产三到四种车型。他们就是通过在流程中实行精细化管理,实现改革创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我们在实施精细化管理中以什么角度切入,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是要提出“政府成本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政府行政有时候是不讲成本的,从政府角度看了也很着急。我们需要研究如何从精细化管理角度入手,科学利用我们政府可掌控的各种资源,实现成本最低化和效率最大化。因此在行政工作中,要进一步树立节约意识、成本意识、效率意识、责任意识,把精细化管理运用到具体实践中去,千方百计降低行政成本。
二是要把精细化管理体现在改善民生,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上。建好城市,把一个美丽整洁的城市奉献给社会和人民,不断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是政府的责任,也是群众对政府的期待。这就要求我们在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关注百姓的衣食住行上下功夫,这也是我们今年工作的一个亮点。崔市长提出的“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民生无小事”等原则,是我们抓好民生工作的指导原则。因此,民生工作也是我们精细化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把百姓关心的煤、水、电、气、热等问题落实到每个家庭,是我们工作中的大事。如果我们真正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放在首位,那么精细化管理工作就应该把关系百姓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切入点。
三是要把精细化管理体现在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政府提供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目的就是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加温暖。我们每个部门都是政府的组成部分,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把工作做好,做到人人有管理、事事有管理,每个角度都有管理,那就做到精细化了。如果每个部门、每个人都按这个要求去做,整个精细化管理也就会上台阶、上水平。同时政府各部门之间,要强调协调配合,这也是精细化管理的题中应有之意。
三、开展下步精细化管理的建议
根据目前的工作情况,下一阶段要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探讨精细化管理在实践中的应用。今年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要在原有的基础上积蓄力量。传统的方法还是典型引路,我认为今天做交流发言的几个部门都可以作为典型。希望大家再进一步挖掘深化,总结出好的经验做法,在其他部门中推广。按照崔市长要求,我们明年要继续开展“查找改”活动。因此我们要把精细化管理看作是“查找改”活动的一个成果,看作是“查找改”活动的延伸和深化,进而把精细化管理作为“查找改”活动的主要内容进行思考和研究。如果说“查找改”活动是阶段性的,那么精细化管理就要全过程、全方位地渗透到我们各项工作中去,同时也要注意与政务公开、政务管理结合起来,与“查找改”活动中的一些好的经验作法有机结合起来,把精细化管理这个平台作为强化政府职能一条主线抓实抓好。
四、实施精细化管理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任何事务都有其两面性,在实施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要防止认识上的偏颇和行动上的偏差。精细化管理绝对不是搞“繁琐哲学”,也绝不能因细废大,更不能因推行精细管理而忽视或弱化全局观念、整体观念。精细不是“小器”,应该是一种深度、一种行为,是培养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形成一种人的内在气质和工作习惯。我们要树立一种精神,把精细化作为一种理念,融入到我们的长期工作中,经过十年、二十年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逐渐把精细化管理变为长春市政府的一种理念和一种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