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25 10:45:0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法律专业相关知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二、学法内容
(一)学习宪法相关知识;
(二)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相关知识;
(三)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关知识;
(四)学习党的十有关民主法治建设相关知识以及中央、省、市、县有关依法治国、依法治省、依法治市、依法治县相关知识;
(五)学习农业、农机、林业专业法律、法规和规章。
三、学法方式
采取集中培训、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
(一)集中培训
以局为单位,邀请法律专业人员、法律顾问、上级法制执法部门领导授课,对全局职工进行集中培训。主要培训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及依法行政基础知识,宪法、合同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国家赔偿法等公共法律及行政执法规定等。
(二)集中学习
以股(站、室)为单位,组织职工进行集中学习。主要学习与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专业法律、法规和规章等。
(三)个人自学
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法律法规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四、工作要求
(一)各股(站、室)要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认真组织落实好职工学法工作。
(二)各股(站、室)每年组织职工集中学法次数不得少于7次,学习时间不得少于35学时。
(三)各股(站、室)要作好职工集中学法的学习记录,并于每年12月底前将集中学法学习记录交政策法规股考核、备查。
(四)职工个人要作好个人学法学习记录,个人学法学习记录作为法治档案考核的重要依据。
五、考核与结果运用
(一)建立职工个人法治档案,职工的学法用法守法情况纳入个人法治档案考核内容,个人法治档案与个人年度考核一并存入职工个人档案。
作者:何晓璐 唐英姿 李芳 阳娟 单位:湘潭职业技术学院
讨论
法律知识方面1993年3月26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对护士的工作职责和义务及执业资格等一些事宜作了规定。2002年2月20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自2002年9月1日施行,规定了医疗事故的定性和处理等原则,是卫生行政处理和法律裁决的依据。该条例中增加和改变了许多内容。2002年,4月1日施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将本属于原告应负的部分举证责任分担给被告承担,举证倒置不但把责任的行为转移给了被告,而且也把举证的结果责任转移给了被告,在规定的期限内,被告拿不出对自己有利的证据,就要承担败诉的结果。因此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一定要熟知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法律问题,以减少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1]。大部分护生缺乏相关法律知识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护生对护理相关法律知识掌握程度低,缺乏相关法律知识。如医疗事故的处理办法回答问题正确率大专仅为19.1%,中专更低,仅为13%,在所调查的十个问题中,回答问题正确率达到50%以上的仅有三个问题:护理侵权行为与犯罪、疏忽大意与渎职罪和品与物品的管理,而这个问题是《护理学基础》课程中涉及的重点及考点,因此护生掌握程度较好。而其他问题课堂内容涉及比较少,不是课程的重点与难点,学生不重视,因此调查中护生掌握程度低。护生对护理相关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存在明显学历差异,学历不同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同,专科护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比中专护生好,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学历层次不同,护生年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综合素质均有所差别。一般情况下,中专护生由于起点较低,且学校护理专业教育时间有限,其对护理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度较差,另外中专护生年龄偏小,责任心也欠佳,故对护理相关法律知识掌握程度较低。而专科护生大多已成年,学习能力及意识均优于中专护生,并关心专业相关知识,故对护理相关法律知识掌握程度较高。大部分护生对护理相关法律知识有需求从表2中可以看出,大部分护生对护理相关法律知识有需求,但也存在明显的学历差异。在所调查的护生中,大专护生仅有3个、中专护生仅有6个持无所谓态度,而大专护生有61.7%表示有强烈需求,中专护生仅有27%有强烈需求。这说明学历层次高的护生对工作质量要求高,学历层次低的护生对法律知识的需求欲比较低。同时护生对护理相关法律知识有学习的欲望,只要有合适的途径,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护生希望增加法律教育在调查中,如表3所示,护生获取相关法律知识现有的途径及希望获取途径排前三位的均为:课堂教育、讲座及医院培训。这说明调查的护生中,大部分喜欢采取被动的受教育方式,这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而主动的通过关注新闻媒体、法律法规来获取相关知识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建议
课堂授课增加相关法律知识目前,护理专业学生只开设了《法律基本知识》,而没有专门的与护理有关的法律课程,只有在《护理学基础》基础中涉及一些散在的、不系统的相关法律知识。而在德国护理基础教育中设有《与职业有关的法律》、《公民法》两门法学课程,总共140个学时,占全部理论课学时的5%[2]。因此,在护理专业授课过程中,增加护理相关法律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定期举办护理法律相关讲座大学学习生活应该是多样化的,讲座已成为现在大学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讲座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很多专业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让护生认识到护理相关法律的重要性,提高护生的法律意识,可以定期举办护理相关法律讲座,这是护生获取护理相关法律知识的重要途径。实习医院定期法律知识进行培训要提高护生对护理相关法律的掌握程度,医院与学校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在护生进入医院前,可以进行岗前培训,不仅培训护生的护理专业知识及护理操作实践,同时也要注重对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在实习期间,可以不定期的组织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护生的法律意识,使护生明确护理工作中的法律问题,已降低实习期间法律纠纷的发生率。
2强化护理安全教育
对实习护生进行护理安全教育是减少护患纠纷的基础。带教教师可通过随机提问的方式考察实习护生对临床用药、护理操作、护理器械的使用方法及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等掌握情况,使实习护生将护理安全意识牢记于心。
3规范护理行为
护理文书是重要的法律依据。即使护理人员明确按照相关规定为患者进行护理操作,护理结束后,如果没有将护理的整个过程详细记录下来,一旦发生护患纠纷,护理人员将无法提供确凿的证据证明护理操作的准确性。因此,带教教师应告知实习护生在书写护理文书时字迹要清晰,不得随意涂改护理文书,也不能将医学专用名词随意简写,以确保护理文书的规范性。除此之外,实习护生应规范自身的护理行为,并注重个人形象。实习护生应做到举止端庄、语言文明、衣帽整洁。在护理工作中不谈论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也不讨论患者的病情,尊重患者的隐私。在与患者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实习护生的语言应亲切、友好,工作态度应严肃、认真,为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奠定基础。评定标准实习结束后,对这些实习护生进行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和法律法规相关知识的考核。
4统计学处理
我们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包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明两组的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2]。实习结束后,观察组实习护生的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法律法规相关知识的考核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实习护生,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中图分类号:G71
近几年,不断发生的校园犯罪事件引起了我国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反思,本身技工院校的学生就有其复杂性和特殊性,而且我国大多数的技工院校还不重视对法制教育的开展和推广,技工院校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培养,本身的教育体系也有着很大的不足。本文分析了技工院校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浅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1技工院校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法制教育缺乏明确的定位
根据国家相关教学规定,学校的法制教育是属于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的课程之一,这就说明法制教育在技工院校里的教育体系里没有明确的定位,在技工教育中,与文化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相比,法制教育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这就直接导致在法制教育上出现了很多问题,首先许多老师和学生把法制教育看成是一门老师传授法律知识,学生接受的一种普遍的课堂学习方式,老师希望把法律的相关知识都传授给同学们,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还有一种情况是老师把法律知识和思想道德教育知识互相混淆,把法制教育课上成政治课,课堂效果甚微。在有些技工院校,法制课上与不上一个样、上好上坏一个样。学校的法制教育由于没有硬任务、硬指标,因而也就没有明确的责职和目标。
1.2技工院校法制教育的师资力量十分薄弱
从总体看,技工院校里法制教育的教师队伍力量薄弱,教学水平参差不齐。这种现象导致了在法制教育的课堂上出现了许多问题,许多法律老师不是正式的法律专业毕业的,一般都毕业于政治教育、社会学等专业,还有的根本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学习法律知识,这样的老师在法制教育的课堂上更倾向于传授政治内容。薄弱的师资力量使法律课成了纯粹的知识讲授课,学生没有积极参与性可言,忽视了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更达不到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素质教育目的。
1.3教学内容的繁重和复杂
目前,技工院校的法制教育课程中的教学内容几乎包括了整个法律体系中的所有相关知识,还有国家的根本大法的基本精神和含义。由于教学课时少、教学内容的繁重导致了传授知识成为了一种形式,知识为了赶学习进度,导致了学生学习知识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对法律知识死记硬背,这样就违背了进行法制教育的真实目的,学生并没有真正的掌握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
2技工院校中法制教育的解决对策
2.1建立完善的法制教育体系
技工学校要形成良好的法制教育体系,使法制教育制度化、规范化。法制教育不能走过场,要保证学生能学到法律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享有的权利和义务,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增强维护法律尊严的责任感。要加强对技工院校教育教学的监督与管理,重视对学生的法制教育,不定期的检查学校的法制教育情况,可以在学校内开展问卷调查活动,检查法制教育的落实情况,增强学校的法制教育,创建良好的校园法制环境。
2.2优化技工院校的师资队伍
技工院校要加强法律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建立科学的法制教育体系。加强和完善具有法律专业知识和水平的教师队伍,加大对法律教师师资培训的投入力度。还可以聘请长期从事司法实践或法学教育工作的兼职教师来补充师资团队,组建成实用、高质量的法律教育团队。也可以请一些有实际经验且热心于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法官、警察来学校作报告、讲座。学校也可以组织从事法制教育的老师去未成年管教所或者少年法庭去培训、锻炼,提高教师相关的法律知识和案例分析能力。
2.3完善法制教育教学的多样性
2.3.1建立科学的法制课堂体系
在法制教育的课堂上,教师要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多运用启发和参与式的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把现实中的案例和专业的法律知识相结合,丰富课堂教学,列举社会治安、学生违纪、青少年犯罪等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教学生从法律的角度思考社会问题。在其他学科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适当渗透相关的法律知识。这样,法制教育就会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大大提高法制教育课程的教学效率。
2.3.2积极开展法制教育活动
技工院校除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外,也要经常在校内外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律实践活动来充实课堂的法律知识。积极开展法律知识的演讲比赛,举办法律知识的报告会,用黑板报的形式宣传法律知识。班级要经常组织开展法制教育的主题班会,增加学生的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引导同学们利用媒体学习法律知识、并要求同学们写一些观后感或者对法律知识展开讨论。技工院校可以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案件的审理,去参观看守所等活动,让学生直接真实的感受到法律的严肃,把法律的价值与社会、自身联系起来,形成出于内心对法律的信仰。
3结束语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法制观念、法律意识的状况直接影响到我国法制建设的进程。作为技工院校,要在充分认识法制教育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制教育体系。让学生尽快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现状、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降低青少年的犯罪事件,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真正的用到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
参考文献:
[1]苑凤华.技工院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探析[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2(11):3
【中图分类号】R1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4-8824(2009)-03-0051-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2007年12月急诊科护士20名,其中护理本科5名,大专7名,中专8名,均为女性,平均年龄30岁。
1.2 方法
1.2.1 调查护士有关证据知识现状 对急诊科20名护士进行书面调查,内容为11项涉及证据相关知识。
1.2.2 确定教学目标及内容 目标:使护士熟悉证据方面的法律知识,明确医疗纠纷中常用的证据形式,各个证据形式包括的内容及正确取证的方法。内容:证据相关知识及在性质护理中的应用。医疗纠纷中常涉及的证据形式包括书证、物证、鉴定结论。书证是指凡是因文字、符号、图表等表达一定的思想或行为,其内容能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物品,包括门诊病历、留观住院病历、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病程记录单、化验检查报告单等有关医疗文书记录。物证是指以其形状、质量、规格及损坏的程序等来证明案件事实的物品。包括针头、针管、输液器、药品、器械设备等与患者医疗护理有关的所有物品。鉴定结论是指鉴定人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根据案件事实的材料,对某些专业性问题进行分析鉴定所得出的结论和意见。包括文书鉴定、药物鉴定、医学鉴定、尸体解剖鉴定等,以及如何正确收集和保存这些护理证据的知识。
1.2.3 实施教学 方法包括:①分发书面资料,让护士知学相关法律知识。请教有关法律专家,精心挑选和护理证据相关的法律知识,涉及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医疗事故处理案例证据的特征。内容:定型正确取证的方法,护理操作规范等,印成书面资料,分发给护士,并解答学习中遇到的有关问题。②采用小讲课的形式,提高护士理论方面的证据意识。在每月一次的小讲课内容中,增加有关举证责任倒置,民事诉讼举证规则,《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加强法律知识的培训和学习[1]。③应用典型案例分析法,增加护士有关证据知识的感性认识[2]。经过收集在工作中发生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分析案例中哪些是重要的护理证据说明如何正确取证、举证不能的后果及经验教训。④在实践中个别指导,提高护士实际操作中的举证能力。在实践操作中,指导护士严格执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保证书证的客观,合理性、完整性。在发生药物或输液输血反应时,在护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立即封存剩余的液体、针管、针头等,按法定要求送检,对需要鉴定的药品、药液等及时送至法律认可的鉴定机构鉴定。⑤进行评价。根据教学目标,对护士进行书面答卷,口头问答及实行操作中护理证据的处理、评价效果。
2 结果
急诊科的护士证据相关知识调查结果显示:护士对护理证据的相关知识比较模糊,护士对如何正确收集和保存书证方面的知识的正确率为78%,物证52.2%,鉴定结论方面的知识的正确率为25.2%。为探索急诊科提高护士证据意识的教学方法,对采用该组方法的护士从证据意识的提高,证据相关理论知识,实际操作3部分对护士进行测评。①经问卷调查,认为通过该教学方法,较大地提高了证据意识的护士占100%。②对护士进行法律证据相关知识理论考试,该部分正确率为98.6%。③操作考核中,结合具体案例,增加护理证据如何正确收集和保存的内容。结果显示:收集和保存书证的正确率为98%,物证的正确率为92.8%。鉴定结论的正确率为94.6%。④护士对该组教学方案比较满意,提高了今后实际工作中的举证能力。
3 讨论
3.1 急诊科患者病情重、周转快,护理人员人手缺乏,工作任务重,常忙于抢救患者及完成操作,不能充分说明急诊护理中涉及的有关证据问题。从而使护士缺乏在急诊环境中正确获得及保存护理证据的意识和能力。
3.2 急诊科提高护士证据意识的重要性 目前动辄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医疗纠纷,对医院及医护人员个人均可造成极大的压力和负面影响,医疗纠纷中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如果乙方不能举证则面临败诉的风险,故护士在急诊高风险的环境中,培养并提高证据意识及举证能力,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和重要性。急诊科危重患者多,病情复杂,涉及临床各科病种,是医疗纠纷高发科室,急诊护理中必须时时注意证据的收集和保存,充实证据[3]。在这样的环境中采用多种方式提高护士的证据意识,极大地提高了护士的举证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护士如何地去解决了护理证据方面的问题,培养了护士在今后的工作中及时正确地收集和保存证据,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应对举证责任倒置,更好地保障患者、护士自身乃至医院的合法权益。
3.3 急诊科提高护士证据意识的措施 首先,在每月小讲课中增加有关法律知识内容,把法律证据知识纳入考试内容。其次,提高护士的法律证据意识。再次,护士必须认识到法律证据意识的重要性,具有学习的欲望,学会正确收集和保存护理证据。
参考文献
引言:由于现代化的国际贸易与传统的货物贸易不同,知识产权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的国际贸易中得不到切实的保护。面对这样的问题,怎样才能有效的保护国内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相应权益和合法利益,就需要企业本身与相关部门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理解与重视。
一、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匮乏
根据我国目前很多企业所拥有的产权专利数量以及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几乎每一百个省级或省级以上的企业手中掌握相关科技成果专利申请的企业不超过十个,这种情况导致很多企业的专利技术被国外企业抢注。由此看来,我国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了解与重视程度不够,以至于引发这种抢注问题;其次是我国政府也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导致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机制发挥不出明显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在国际贸易中不断发展与深入,很多企业已经开始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将知识产权作为企业的发展动力之一。
(二)缺乏专业的知识产权人才
目前,我国没有设置专门的负责知识产权问题的机构,而现在负责解决相关知识产权问题的部门也不具备专业的知识产权方面的人才,在处理工作量极大的知识产权问题时,尤其是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与他国产生的知识产权贸易的摩擦时,我国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国家的及时与有效的帮助[1]。加之目前很多国内企业也没有设置相关知识产权保护部门,导致企业在解决知识产权纠纷时要付出高额的诉讼费用,从而造成企业的消极应对。
(三)相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在我国现有的法律中,对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还存在着许多的漏洞与不足,一方面导致很多国外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利用我国的法律漏洞进行贸易垄断等不利于我国企业利益与效益的手段。另一方面,很多国内企业在与国外企业发生知识产权纠纷时,由于我国法律的不完善,国内企业不占优势,自然也就无法通过法律途径有效的维护自身合法利益,以至于国外企业对国内企业的经济垄断,从而不利用我国经济的发展。所以,政府部门应该及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加强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的策略
(一)国家提高对知识产权的重视
1.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政策
在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上,国家首先要做出表率与应对,给予我国企业更多的安全感与归属感。首先就是要制定知识产权相关政策,在资金和技术上给予相应的支持。在政策上,国家需要提高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为知识产权的保护营造良好的氛围与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可以建立自主知识产权保护的民族企业团体,为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竞争中增加一个坚强后盾。除此之外,我国政府还可以设立专利申请奖项,以此激励企业与相关人才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专利申请,从而带动更领域对知识产权的重视。
2.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
法律的制定一般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通常只有在发现问题之后才能制定相关法律。所以,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法存在漏洞,且这些漏洞已经成为很多国外企业牟取暴利的手段。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必须要根据目前知识产权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推动知识产权纠纷中可以有法可依,为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提供有力的依靠。
3.重视培养相关人才
人才是国家、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力量,尤其是现代企业的发展,只有再拥有大批专业人才的情况下,才能保持市场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人才竞争、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在同样竞争激烈的全球化的市场中,很多国外企业自然不会放过中国这个大市场,并从中吸纳了大量的专业人才。在这种情况下,使得我国企业人才供应不足。所有,如果国内企业不能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将会大大降低企业在市场中的份额与竞争力。同样,企业也应该重视对知识产权相关人才的培养与引进,通过这样的方法,保证企业在知识产权纠纷中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解。
4.对外借鉴经验与自身特点相結合
由于我国入市时间较短,且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工作上缺乏相关经验,所以我们可以适当的进行相关经验的借鉴,并根据我国自身经济的发展情况和企业的发展特色,将二者进行结合。比如我们可以借鉴美国根据盗版在自身市场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将打击盗版作为知识产权的保护重心的做法,从我们的市场发展或企业发展中寻找突出问题,并将其纳入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2]。同时,还要注重进行多边谈判和国际谈判,与其他国家在知识产权方面达成共识。
(二)企业提高对知识产权的重视
1.树立品牌意识
在知识产权问题中,品牌意味着产品的知识含量,不仅代表了产品,还代表着企业。但是品牌知名度的树立是不容易的,首先,企业需要建立一个被大众接受且产品各方面都十分优秀的品牌,并将其打入市场;其次是加大对已有品牌的保护力度,通过具有特色的民族品牌深入国际化市场;最后是要充分利用国际市场这个大舞台,将其发扬光大。
2.制定具体知识产权保护策略
企业在防止自身品牌产品出现侵权的工作中,可以通过建立产权信息网,将知识产权与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相结合。企业在技术或产品研发前,进行对相关信息的检索,可以查看是否构成侵权,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生产质量,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人才与技术的引进与研发上,从而推动企业新技术专利的注册或申请,从企业本身增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3.加大创新力度
从企业自身出发,企业在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相关工作时,应该建立专门负责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部门,在增加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同时,还能够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激发企业科技创新潜能。
总结:总的来说,知识产权就是一个人或一个组织通过智力创造的成果,并获得了其相关的专有权利。知识产权在目前的国际贸易中显示除了其特有的、巨大的优势,并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在知识产权的保护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加以重视并积极应对。
参考文献:
从教学经验来看,学生普遍反映国际法课程内容枯燥、学习难度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其原因与国际法课程的特点不无关系。
(一)国际法的内容与学生生活现实距离较远,因此理解困难并且学习兴趣不高
国际法调整的是国家、类似于国家的政治实体(民族解放组织)和政府间的国际组织之间的公法上的关系,例如上述主体之间涉及领土、、外交、战争的政治关系及在人权、环境保护、航空、航天活动等方面产生的各种关系。国际法教学的知识基础与民法、合同法、婚姻家庭法、刑法等学科不同,后者的背景知识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便于他们借助现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加以理解,因此学习起来感觉比较容易,学习的兴趣浓厚、富有信心;而国际法课程在学习中涉及到的内容则与学生们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距离较远,因此在学习中有些知识难以理解,并且容易产生枯燥的感觉,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都受到影响。根据这种情况,如何调整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就成为国际法教学改革的突破点。
(二)国际法规范缺乏完整清晰的成文法律规范,因此学习难度较大不同于国内法拥有专门的立法机构和完整的成文法体系,国际法规范是国际法主体在长期的国际交往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套规则和做法,因为没有凌驾于国家之上的立法机关,所以国际法也就没有完整的成文法体系。国际法规范主要存在于一些国际公约、国际习惯和宣言、章程等国际文件中,表现为成文法的比较少;并且这些法律规范还会随着国际关系的演变而发展变化。因此对国际法的学习和运用都构成一定障碍,这也是学生感觉国际法难度较大的一个原因。
针对以上国际法课程教学的特点和难点,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调整教学内容,将相关的国际关系知识作为背景知识引入国际法教学内容,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将国际关系相关知识引入国际法教学的意义
(一)将国际关系相关知识引入国际法教学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通过对诸如冷战格局、巴以冲突、中东战争、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国际格局演变等重点知识的介绍,使许多同学对过去陌生的知识有所了解,在此背景知识基础上来解决相关的法律问题,不仅帮助学生理解法律制度本身,而且引导学生透过法律现象思考国际关系,再对法律制度进行反思和评价。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不断的知识积累,使得同学们课堂发言十分主动,无需老师点名就会主动举手发言;课堂讨论也十分热烈,讨论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高,常常感觉意犹未尽。
(二)将国际关系相关知识引入国际法教学有助于对法律规范的理解和运用
法律属于上层建筑,它是由构成经济基础的社会关系所决定的,并且法律的发展演变最终来源于以生产力发展为动力的社会进步的步伐。所以,学习和研究法律问题绝对不能局限于法律知识和法律视角,必须要从社会关系发展变化的背景中去理解和分析法律现象和法律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将国际关系相关知识引入国际法教学具有现实的必要性。
国际关系知识对国际法教学的这种辅助作用,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验证,特别是对于以下两类教学难点十分有效:
一是有助于对重点知识的讲解。例如在讲授国际刑事责任部分的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时,通过介绍二战结束时形成的东西方两个阵营的国际关系,帮助学生理解两个法庭的审判结果及其局限性;在讲解国际人权法部分的前南斯拉夫国际人权法庭案时,通过对南斯拉夫民族历史和内战状况以及北约东扩的国际背景的介绍,帮助学生认识人权问题的政治属性,使学生能够对国际人权法在国际实践中发挥的作用形成客观的评价;在讲解国际法的自然资源永久原则和国有化制度时,通过讲解殖民地独立后的南北关系和南北斗争,帮助学生理解自然资源永久原则和国有化制度的产生及演变过程,使学生能够运用现实的眼光看待国有化问题的法律争端;在讲解引渡制度中的洛克比空难引渡案及后续发展时,通过介绍西方国家与阿拉伯世界的关系及演变,帮助学生理解引渡制度的政治色彩,以及国际关系对法律制度的影响。对国际关系背景的了解使学生不仅理解法律制度本身,更重要的是理解了法律制度产生的原因,了解其发挥作用的空间,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
二是有助于对国际法制度演变的理解。国际法具有习惯法即不成文法的特点,所以在学习中对其变化不易把握。而通过对有关制度演变的国际关系背景加以介绍,就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并且教会学生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和学习国际法。例如国际法中领土取得方式的变化;国际法从允许战争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常用手段,到禁止以武力解决国际争端原则的转变;国际责任制度从传统国际责任到国际刑事责任和国际赔偿责任制度的发展等等。
三是对国际法有关制度的不同观点和争论的理解。例如国家豁免中的绝对豁免主义和限制豁免主义问题,自然人是否构成主体的问题,国际组织决议是否是国际法渊源的问题,国有化的补偿标准问题等等。对于类似问题的不同观点,其实并不存在绝对的正确与错误,关键在于不同立场所代表的不同利益决定了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法律主张。所以,只有在使学生了解法律争论背后的政治关系和利益较量,才能正确理解教材的观点;也因此能够对法律制度的作用及其发展演变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
(三)将国际关系相关知识引入国际法教学有助于丰富学生知识机构,开阔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高等教育应当具备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相结合的特征,因此素质教育、实训教学、学科合并、学科创新等成为高等学校教育改革中出现的新现象。将国际关系相关知识引入国际法教学的改革方法正是顺应了这一时代要求,使学生在国际法课程的学习中同时还掌握了国际关系的基础知识,对学生的帮助远远超出了国际法课程学习本身。
首先,对国际关系基础知识的学习激发了学习课外知识的兴趣,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全面。在多年教学改革的实践中笔者发现这样一个普遍的规律:在学期之初,大多数学生对国际新闻和国际关系问题既不了解也不感兴趣,对一些重要的国际关系历史与震惊和影响世界的大事对很多学生来说都是闻所未闻;但是随着国际法课程教学的推进,随着对一些国际关系背景知识逐步了解,学生们对国际关系的兴趣越来越浓厚。除课堂学习之外,同学们还会主动上网搜集资料,了解国际关系历史;关注最新的国际事件和新闻报道;传阅有关国际政治、国际金融贸易以及军事等题材的著作,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外知识;课后与老师的交流也大大增加,涉及的内容不限于国际法领域,更多的是关于对于国际关系问题的思考,对课外读物的学习心得,乃至关于自身未来就业和深造的规划。
其次,对国际关系基础知识的学习为学生开启了一扇了解世界、关注世界的窗口,使他们学会站在更高的视角、以更加专业的眼光看待和分析国内、国际关系,从而指导自己的人生。可以说,引入了国际关系内容的国际法教学,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知识结构,训练了学生的思考能力。许多同学学会了不仅仅局限于法律的视角来看待法律问题,而是从社会发展规律的视角分析法律问题,并能够以评价的眼光去学习和钻研法律;不仅仅从自身的、朴素的出发点看待国际问题,而是学会以国际关系和国家利益的视角看待问题,并且将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相结合,有目的地规划自己的人生。所以说,学生们在国际法课堂学习中的收获远远超出国际法知识本身。
三、将国际关系相关知识引入国际法教学的方法技巧
将国际关系相关知识引入国际法教学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其中课程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也很重要。
(一)教学内容的设置技巧
一是要注意教学内容安排和课时分配,切忌本末倒置。国际法课程是法学专业主干课程,其教学内容还是以国际法为主,教学目的也是使学生掌握国际法的各种理论、原则及制度体系;而国际关系知识只是辅的教学内容,其教学目的只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国际法制度并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因此在教学内容安排和课时分配上要区分主次,合理搭配。笔者建议国际关系部分占全部教学内容和课时的10%为宜。
二是在国际关系授课内容方面,应当根据国际法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安排。由于课时所限,国际关系部分不可能容纳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而只能选择相关部分纳入到国际法的课程教学中来,因此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就十分关键。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是按照以下原则组织国际关系部分教学内容的:首先要向学生介绍国际关系格局发展演变的大致过程,以建立整体性的知识脉络体系;其次,根据国际法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有选择地介绍国际关系事件的背景知识,以帮助学生进行国际法相关知识的学习;最后还要注意,在两部分教学内容的进度安排上,不能割裂分离,而应当以国际法的进度安排为主线,根据需要将国际关系部分的教学内容穿插其间,以便更好地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
(二)教学方法的运用技巧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1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及速度,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更有一些人将终身学习纳入到生活计划中。为了能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利用空余时间进行“充电”,广播电视大学就是这些人“充电”首先的学校。而电大会计学专业更是近年来十分火爆的专业,全国各地的电大会计学专业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专业会计人才。
一、现阶段影响我国电大会计专业学生技能培养的因素
(一)学员自身的文化基础、专业素质差异较大
电大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来自社会上的各行各业,每个人的文化知识水平各不同,他们中有一大部分是来自中专的毕业生,其次是未考入大学的高中生,还有来自各大院校毕业的本科生,以及电大自己的毕业生。另外,每个人学习的专业基础和目的也不同,他们中有的是出于爱好进行学习,有的是出于提高业务素质进行进修,而有的则出于充实自己而进行学习。这些学生中有的完全没有接触过会计,有的虽然在做会计但是没学过会计,有些学生学过会计但目前没有做会计,更有一些既学过而且目前也在从事会计这一工作的学生。专业基础不同,这就会导致在教学进度上很难满足所有的学生,因为对于一些会计理论和操作问题,有的人本身就会或者一听就会,但有的人却需要很长时间进行消化和吸收。
(二)教学计划的设置有欠合理化
尽管我国很多地区在2008年秋季入学的学生中已经采用了新的教学计划,可是依然没有脱离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技能培养的教学传统。会计学的专业课程中一般只有基础会计涉及一部分的实践操作,例如,手工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薄等等,而其他的则基本上都是理论教学。虽然长时间的讲授比较深的课本理论知识能让学生全面地理解会计的专业知识,但一到实践层面,很多学生根本无法熟练地掌握基础会计技能。
(三)电大会计专业的教材更新相对滞后
由于会计人员必须依据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所以会计人员的所学课程必然涉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会计法、公司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所得税等等相关法律法规,一旦这些法律法规有所改动和更新,电大会计专业的课程教材的相关知识点就要更新,而电大在这方面的工作显然做得远远不够。电大教材的更新往往滞后于法律法规的更新,其更新速度远远跟不上相关法律法规的更新速度,这不但引起了广大学生的不满,更为教师的教学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四)师资力量薄弱弱
电大的会计学专业学生相对较多,但是专业的教师却相对缺乏,部分学校的一些课程需要从外校聘任专业的教师来教学,这也就造成了师资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就学校内部来讲,通常一位教师要担任好几门课程的教学,教学任务十分繁重,从而客观上减少了外出培训的机会。专业的教师队伍中,有一些教师有着丰富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经验,但也有一些刚刚毕业的年轻教师,他们虽然知识结构比较新,但却缺乏实践经验,这就使得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培养偏于理论化,从而影响电大会计学专业对学生技能的培养。
二、如何加强电大会计专业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
(一)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素质制定专业课程
针对电大会计学专业学生专业素质有所差距的情况,学校在招收学生的时候对其进行详细的了解求学目的及重点想要学习的内容,从而制定出适合多数学生学习的教材及课程方案。这样不仅会节省很多经费、师资及学生时间,更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所需的专业会计技能,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实用型会计人才。
(二)打造适合培养电大会计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教材和实践课程
电大会计学专业教材相对滞后,这就要求主管部门时时关注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调整和颁布信息,以最快的速度整合到新的教科书中,而不是一套教科书一直用到底,或者只凭借教师通过口述讲解新的相关知识点,这样就会提高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的能力,也能使学生所学知识同社会发展和需求相一致。另外,会计专业是一项实践性特别强的工作,只有让学生在毕业之前能够熟练地掌握会计学的专业技能,才能使其在毕业后能够迅速找到适合的工作,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所以,不仅要有经验丰富的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践,学校的相关部门也必须尽全力为学生开辟实践环境,增多实践课程,与社会上的相关企业和单位建立人才实践供应基地,这样才能够达到学校、学生和社会共赢的目标。
(三)增强电大会计学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可谓重中之重。为提高电大会计学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必须强化教师队伍力量。对于那些刚毕业的年轻教师,注重培养其实践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对于那些教学任务过重的教师,要适当减少其教学任务,并定期对其进行教学技术培养。只有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了,电大对会计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才能有一个大的提升。
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社会上对于专业型的会计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影响电大会计专业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因素不仅有学生素质、教师水平,还有课程设置和实践资源短缺,只有从多方面努力,共同解决这些影响因素,电大会计学专业才能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会计人才,以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雷中浩.成人高等教育会计专业“学历 +技能”培养模式的探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04).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会计作为通用的商业语言,其提供的信息已被广泛应用到经济管理的各个方面。在这一背景下,经济管理人员更需要会计知识以做出相应决策,各大高校都在增加经管类非会计专业学生会计知识方面的教学,由于非会计专业培养的是有别于会计专业的,其对会计知识需求不同于会计专业人员,如何引导他们学习会计知识,培养他们运用会计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教师一直关注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选取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而目前这一教学内容的选取却不尽如人意。
一、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内容选取的现状
(一)因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区别较大
教学目标决定人才培养方案,进而影响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实践中,教学目标大致有两类:第一类注重知识的培养,教学中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创造思维的培养。由于教学目标不明确,不少学生学习完成之后,仍难以真正理解会计的作用,更谈不上理解和运用会计信息。第二类注重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专业特点,认为他们将来主要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因此相对于培养他们产生会计信息的能力来讲,培养理解和应用会计信息的能力更重要。通过会计学课程的学习,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应能该能够阅读、理解和应用会计信息。
教学目标的不同导致各大高校非会计专业在教学内容的选取时有很大差别,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在会计知识的基础上增加了财务报表的分析与利用,另一种则是注重会计及相关知识的综合讲解,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以基础会计为主,介绍通用的会计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第二部分以财务会计为主,介绍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第三部分以管理会计为主,介绍会计信息的分析和运用。[1]
(二)相关教材适用性较差
目前,非会计专业使用的会计学教材适用性较差,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不能体现非会计专业的特征。有些教材内容注重讲述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而忽略会计信息的分析及应用,在结构和内容方面体现不出非会计专业的特点,缺乏专业特色。二是不能区分不同非会计专业。有些教材具备了非会计专业的特征,但又因其通用性而忽视不同专业的差异,没有考虑到不同专业学生需求的多样化,适用性较差。
二、优化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的途径
(一)准确制定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
要优化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内容,必须首先准确制定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正如上文分析那样,非会计专业教学目标应定位于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理解和应用会计信息的能力。
(二)整合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内容
非会计专业的学生通常学习会计学一门课程,不像会计专业学生那样还要开设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后续课程和经济法、税法等相关课程,因此对于非会计专业而言,一本书就要解决所有的会计核算和相关的管理知识,教材内容覆盖面宽泛一些较好。
笔者认为,非会计专业会计学的教学内容应涵盖会计学基本原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报告的分析与利用、税收等课程中最基础的部分,然后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整合教学内容。实践中可以尝试分以下两大部分:
1. 会计基础知识
会计基础知识结合专业特色,侧重融和会计原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和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介绍会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通过学习,让学生领会会计工作过程。内容方面按照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这一顺序加以展开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让学生完整地理解基本会计工作的全过程。会计报表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获取会计信息最直接的渠道和最直观的方式,学会阅读会计报表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的基本功。因此,在讲述会计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通俗地讲解6大会计要素的现实经济含义和作用,剖析三大报表之间的关联具有重要意义,要求非会计专业学生能看懂会计报表,理解会计报表的重要现实意义。最后是会计报表分析,重点介绍会计报表分析方法的具体运用,同时也可以结合不同的专业特点,有重点地进行某些内容的分析,比如对于金融专业侧重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工商管理专业侧重企业营运能力、生产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分析。更好地满足其专业需要,提高运用会计信息进行企业管理的能力。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 ,学生能看懂基本会计信息,理解会计核算对企业经营和企业管理的决策支持作用,能运用所学会计知识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
2. 会计相关知识
会计相关知识侧重会计相关知识的讲解,融合税收和经济法的相关知识。税收方面应包括各种常规税种的计税依据、税率、 计算方法、征缴办法等内容,尤其要侧重企业在日常经营中涉及的主要税费及每一个税种对企业的实际影响 ,培养学生的纳税意识和合理避税的意识。 经济法方面,着重介绍企业法律、合同法律、市场运行法律、知识产权法律和金融法律等。
(三)建设科学合理的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材
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教材建设需根据学生的特点编写,应本着基础性、通俗性和实用性的特点[2]。依据“必需”、“够用”原则,教学内容介绍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基本会计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等内容。内容方面应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地阐述会计理论及其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实用性要求教学内容能直接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服务。教材编写时,应注重案例的运用。在此基础上,将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内容分为会计基础知识和会计相关知识两大部分,其中会计基础知识模块中的报表分析部分可以结合专业不同,编写金融学会计、工商管理会计和营销会计等等。
总之,非会计专业学生只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的教学目标应明确为培养其相应的理解和应用会计信息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优化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整合会计基础知识和相关知识并建设相应的科学合理的教材。(作者单位: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一、培训课程的大致内容
本次共培训三大课程,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知识》;《安全技术基础知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
在《法律法规知识》课程中主要针对安全生产有关的法律法规,如《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劳动法》,《消防法》,《安全生产条例》等进行培训学习,并在本课程中学习了注册安全主任制度的相关知识。在本课程中,学习到我国安全生产的方针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从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从危险识别,从生产条件,从对劳动者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操作,从生产的安全保障等阐发了安全第一的内涵,从完善安全生产条件,从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提高劳动者的安全素质,从加强和完善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等阐发了预防为主的内涵,并学习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等。
在《安全技术基础知识》课程中主要学习了防火防爆,职业卫生,机械安全,电气安全相关知识,主要是从技术层面上分析事故造成的各种直接间接原因,接合我公司实际情况与去年的所发生的几起工伤和火灾事故,本章知识内容与我公司有着密切联系。
在《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课程中主要学习了安全生产的基本观点,安全生产制度管理,安全生产检查,特作业人员管理,现场安全管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伤亡事故管理等相关知识,本章主要从管理和制度层面上对安全生产进行了学习。
二、对培训课程几项重点概括
1从国家和企业各类伤亡事故案例中可以得出安全生产十分重要这一结论,因为事关劳动者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事关企业的生产与效益。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不能简单的分割,要统一看待。应树立和运用系统,预防,科学的观点开展安全工作和管理。所以加强各级干部的思想态度的转变和全员技术与知识的学习,是一项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工作。
2注册安全主任制度是由省借鉴英国新加坡等国和地区的经验于1994年率先在试行的一项制度。制度的意义在于配备专职安生产管理人员,加强安全生产监管,解决“没人管”和“不会管”的问题,通过专职人员使企业全员增强安全法制观念,提高安全生产意识,掌握安全生产技术,学习和运用安全生产知识,推动和开展各项安全生产相关工作,诸如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工作档案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
3我国对安全生产的新格局是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社会监督支持。企业安全生产由主要负责人负全责,国家以法律形式对企业负责人和注册安全主任的职责和法律责任进行了规定。安全生产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的实质是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因此公司的安全生产相关工作应在主要负责人带领与指导和安全主任的推动与牵头及全员参与全面进行。
4安全生产的主要内容有:(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3):完善安全生产条件;(4):进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5):开展安全生产检查;(6):加强生产现场安全生产管理;(7):做好事故预防和事故处理工作。接合公司实际情况,上述内容将是我公司今后开展安全工作的重要方面和主要方面。
5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因素有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间接因素是管理的欠缺。人的不安全行为有违章违纪操作,思想上麻痹大意,技术上薄弱,知识上缺乏,上岗未经培训考核等,物的不安全状态有安全设施装置的缺陷,物体放置工作场所的缺陷,防护用品的缺陷,设备工具方面的缺陷等,管理的欠缺主要是对人对物的监管不力,未能及时发现,及时控制,及时处理等。
三、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现状和不足
根据安全培训学习的三大课程内容,我个人认为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现状还不够理想,从制度建设从人员管理从现场管理从技术环境方面都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公司领导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高度重视,但未能就安全管理工作作以深化强化,使之系统,规范,细致。结合公司现状,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不足概括起来主要有:〈1〉:各级干部的安全生产意识较为淡薄,安全法制意识较为淡薄,安全生产管理的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技术比较欠缺,不能有针对性有目的的全面性的对员工安全生产工作正确的加以教育培训,指导疏引,监督检查,管理控制等。〈2〉:公司对员工的三级四新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力度不大,日常性持续性安全教育培训,以及对事故责任人对事故案例对特种作业人员的专项教育培训工作力度不大,工作员工不具备或很少具备或具备很少本工种本岗们所必需的安全生产相关知识相关技能而直接从事相关工种相关岗位的工作,未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上岗,特殊岗位人员未能持证上岗,这是导致事故最直接的因素和隐患所在。〈3〉:干部自身素质和员工自身素质诸如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实操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思想品德,文化知识,理论修养,遵章守纪,创新变革等方面存在着不足。〈4〉:公司安全生产管制度和安全文化方面的不足,主要存在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的模糊,相关安全生产责任,操作规程,教、育培训,检查监督,危险作业,安全会议,应急预案,现场管理,档案管理,奖励处罚,值班报告,事故追究等制度的欠缺,员工在公司安全目标,安全价值观,安全意识,安全行为准则,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认识认同与遵守执行方面的欠缺。
四、个人建议
建议公司从上至下应对安全生产和安全生产管理高度重视,针对安全生产的主要内容,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进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加强生产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做好事故预防和事故处理工作。
建议公司自行开展或由辅导公司开展对我公司中基层干部进行相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进行培训学习并进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