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25 10:45:1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项目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指导思想
先是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的总体要求,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完善城镇和村庄规划为龙头,以体制创新为动力,以镇容镇貌、村容村貌整治为抓手,以构建城乡统一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为重点,试点引路,统筹发展,努力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城乡一体化工作任务。
二、目标任务
(一)全面加快小城镇规划工作
按照“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循序渐进、注重实效”的原则,结合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做好城乡一体化规划与乡镇总体规划的衔接,全面加快小城镇规划工作。其中:20**年底以前完成所有建制镇的总体规划修编;已提前完成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乡镇,要逐步做好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20**年前,全市所有乡镇完成新一轮的规划修编工作。
(二)切实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继续抓好小城镇的道路、供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垃圾中转站、公厕、路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其中:
1.20**年底前,全市所有乡镇全部实现生活垃圾集中填埋,其中1个乡镇完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的建设,1个乡镇完成污水管网建设;20**年底以前,有2个以上的乡镇完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建设,5个以上的乡镇完成前期调研、选址、论证、设计工作。
2.城市区的供水网络要向建成区延伸,到20**年使整个城市规划区全部用上自来水。城市规划区外的各乡镇要加快实施集中供水建设,20**年底前建成使用,有条件的乡镇可考虑建设自来水厂,并高起点规划供水网络,向中心村延伸。**镇、**镇、**镇等要着手实施热力、煤气等与城市区的并网工程,力争20**年底前并网使用。
3.按照小城镇总体规划的设置标准,20**年底以前,全市所有乡镇完成标准化公厕和垃圾中转站建设任务。
4.按照主干道路灯设置率100%和亮灯率98%的标准,科学实施小城镇道路亮化工程。20**年底以前,有8个以上的乡镇镇区实现道路亮化达标,20**年底以前所有乡镇实现道路亮化达标。
5.按照**市园林乡镇标准,大力开展小广场、小游园、道路绿化、庭院绿化、通道绿化和农家院房前屋后绿化建设活动。20**年底以前,5个以上的乡镇达到**市园林乡镇标准;20**年底以前,10个以上的乡镇达到**市园林乡镇标准。
6.20**年底以前,全市小城镇主次干道要全部完成硬化,建成区范围内背街小巷的硬化率达到80%以上,每个乡镇要建成一条三级以上标准的出口路。在20**年底以前全面实现行政村“村村通水泥(油)路”目标的基础上,将此项工作逐步向自然村延伸,实施联网路建设。
7.20**年底以前,各乡镇要建有2000m2以上的集贸市场和具有一定规模的便民超市各一处。
8.20**年底以前,在4个建制镇完成农民集中居住区的试点建设工作;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20**年前,完成全市所有建制镇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工作。
(三)坚持抓好小城镇镇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在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三清两建四改四化”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小城镇公益事业和管理手段市场化,解决小城镇管理中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和“脏、乱、差”等问题。按照**市小城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达的镇容环境综合整治十个方面的34项标准要求,常抓不懈,坚持搞好小城镇环境卫生、垃圾清运、污水排放、车辆停放、标牌设置、经营秩序、市政养护、管理落实等方面的工作,使城乡一体化的各项建设、管理工作齐头并进,务求取得实效。
(四)充分发挥小城镇的经济平台作用
1.加快小城镇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主体多元、共同参与的城镇建设投融资新机制,充分发挥政府财力对启动社会投资的杠杆作用,探索对农民按规定建房给予类似城镇购房贷款的信贷措施;提高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的产业化水平,积极吸引外来资本和民间资本参与城乡建设。
2.引导产业和人口向小城镇集聚。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村居民向城镇集中”的思路,一是要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新安置办法,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通过宅基地置换、实物或货币化安置等途径,使农民低成本进入城镇居住生活。镇政府所在地的村要积极进行住宅集中统一开发,逐步取消宅基地。二是按照“土地集约、项目集中、产业积聚”的要求,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做好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农业产业化园区的规划管理和园区的标准厂房、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工作。三是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向小城镇延伸,以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3.提升小城镇建设水平。加快镇区建设,加强镇容镇貌,以城镇化带动城乡一体化。积极做好农村集镇和建制镇规划管理和建设工作,要求在建设项目办理用地手续前必须先办理规划许可手续,通过“一书一证”和“一书两证”的办理,切实有效的保障城乡一体化的顺利实施。
4.加大招商引资,激活镇域经济。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走项目带动、产业支撑、特色建镇的道路;要根据各自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特色经济,形成特色小城镇。采取优惠措施,引导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第三产业经营管理领域,特别在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垃圾转运以及宾馆、饭店、集贸市场、便民超市等方面,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开放建设、经营市场,工商税收每年增长25%以上,第
二、第三产业产值增长25%以上,到20**年,第
二、第三产业所占小城镇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分别达到28.7%和35%的水平。
三、具体措施
为保证我市城乡一体化工作的健康顺利进行,确定**镇、**镇、**镇、**镇等四个建制镇为我市的城乡一体化工作试点镇。各试点镇要按照近期目标要求,在村镇规划、垃圾处理、道路、公厕、垃圾中转站、亮化、绿化、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按照20**年和20**年两个时间界限,率先实现任务达标。要不等不靠,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主动加强与市直有关部门的联络与沟通,主动通报情况、争取政策、反映问题、总结经验,努力开创试点工作的新局面,为我市城乡一体化工作的全面推进,走出一条符合我市实际、富有**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
(一)规划编制和小城镇建设试点工作
1.**镇、**镇、**镇、**镇等四个试点镇要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于20**年前编制出近期建设规划、重点区域和街道的详细规划。
2.要通过“市场运作、政策引导、财政补贴、部门支持”等措施,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在20**年底前完成**镇、**镇、**镇、**镇等四个建制镇的农民集中居住小区建设;20**年4月1日起,全市13个建制镇镇区停办农户宅基用地审批手续。
3.严格执行小城镇建设“一书两证”(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村庄建设“一书一证”(选址意见书、建筑许可证)制度,强化小城镇和村庄建设工程项目的规划审批工作。同时,抓好**镇、**镇、**镇、**镇等四个城乡一体化试点镇的规划执法试点工作。
(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1.20**年底前,四个试点镇按镇总体规划设置标准,完成垃圾中转站和公厕的建设任务。
2.20**年底前,**镇完成污水处理管网建设项目,**镇完成无害化垃圾处理场的建设项目。**镇、**镇完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的前期调研、选址、方案论证、设计工作;20**年前,**镇要完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的建设,**镇、**镇、**镇要完成污水处理厂建设工作。
3.各乡镇要加快实施集中供水建设,争取20**年底前建成使用。
4.20**年底前,四个试点镇和**镇、**镇、**镇要完成小城镇规划区域内的所有背街小巷的道路硬化工作。
5.按照“近期目标任务”中有关道路、排水、公厕、路灯、绿化等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要求,各乡镇结合实际工作开展情况,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6.把好村镇建设规划选址关、施工许可关和建设质量安全监督关。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将建筑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向村镇延伸覆盖,建立村镇建设质量安全责任体系。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改善全市城乡的水环境质量,建立覆盖全市、统一监管、规范有序的水处理市场新体系,实现全市城乡供水和污水处理运管一体化。
二、整合重组的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采用“明确重组主体、明确操作方式、统一规划分类推进”的办法,先易后难、先急后缓、以城带乡、以网带厂,推进全市乡镇水处理资产整合重组工作。
明确重组主体。城乡供水和污水处理运管一体化工作的实施主体为市国澄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国澄投资”)及江南水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江南水务”)。
明确操作方式。由国澄投资与企业协商后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对全市各乡镇供水和污水处理厂网资产进行评估,然后通过双方协商谈判的途径,进行资产整合。
统一规划分类推进。区域内供水和污水处理厂网资产统一规划、分类实施整合。整合后的各乡镇供水厂网资产归江南水务所有,并由其负责运行和管理。污水处理厂网资产的功能布局应按照市城乡污水处理厂网布局方案实施,国澄投资负责整合后的污水处理设施的改造、区域内新建管网的投资建设和运行监管。
三、时间步骤
全市城乡供水和污水处理运管一体化工作原则上分三年完成。至2009年底前,完成全市范围内所有乡镇水厂和相关供水资产的收购协议的签定,启动全市污水处理管网资产整合工作,扎实调研,优化规划,制订完成三年行动计划。2010年起,启动全市各乡镇污水处理厂网资产的整合,至2011年底全部结束。
污水处理厂网整合的步骤为先集体产权单位、后民营产权单位;先管网资产整合,后污水厂资产整合。对镇属集体产权的管网资产先行评估后进行整合;对民营产权的厂网资产(不符合规划要求的除外)先行评估后协商收购。
供水厂网的整合。资产范围为乡镇水厂设施及镇级管网(不含村级管网及小区配套管网),方式为先行评估后协商收购。
四、工作要求
1.成立全市城乡供水和污水处理运管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务副市长担任,副市长任副组长,发改、财政、监察、国土、建设、水利、审计、环保、规划、物价、法制办、城管、国税、地税、工商部门负责人和国澄投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2.根据《市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文件精神,对全市范围内属于行政事业性质的污水处理费,可由市建设局委托国澄投资统一征收;对其它的服务性污水处理费,可由国澄公司根据市物价局按国家和省相关规定核定的指导价与企业协商确定。
3.由建设局牵头对城乡污水处理厂网布局方案进行进一步优化,提升管网规划布局和建设水平。
五、保障措施
1.统一认识。开发区、临港新城以及各镇(街办)应争取早日完成乡镇水处理资产的整合重组工作,从建立全市水处理市场新体系大局出发,确保供水和污水处理运行安全稳健。
2.加强领导。成立由市领导挂帅、市相关部门分管领导和镇、街办主要领导参加的工作小组,负责指导和督促该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并协调相关工作。
1山丹县农村用水现状
甘肃省山丹县位于河西走廊中部,东邻永昌县、南接青海省、北靠,全县辖6镇2乡,110个行政村,总人口20.6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7万人,占总人口的82%。年平均降水量195毫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600立方米。自2005年国家开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至今,共完成农村自来水工程39项,建成供水站(水厂)34座,解决了8个乡(镇)110个村39886户173666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通村率达100%,入户率达100%。
2农村饮水安全运行管理的主要做法
2.1争取项目资金,巩固提升供水安全
自《甘肃省农村饮用水供水管理条例》实施后,我县高度重视,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严格落实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将农村饮用水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根据市“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规划要求,实施了利用国开行贷款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试点县建设项目,共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9处,解决了6镇2乡89491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十三五”期间,相继实施了山丹县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2017、2018年度工程,巩固提升了7个乡镇、38个行政村,44743人的饮水安全问题。2019年开工实施了山丹县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2019年度工程,计划巩固提升2个乡镇、9个行政村,10707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工程于2019年月开工建设,截止目前,已完成项目投资390万元,预计2019年10月底建成并投入运行。
2.2落实主体责任,规范运行管理
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竣工验收后,按照管辖权限与管理范围移交所属灌区或村社进行管理。2006年1月,县政府以批复执行供水价格1.5元/立方米,由管理单位收缴,用于工程的正常运行管理。2009年成立了山丹县农村供水工程管理总站,制定下发了《山丹县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农村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确保工程建的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2013年,根据县政府批复的《山丹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基金管理办法》,按水费提留维修养护基金,专门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养护,有效缓解了农村供水工程点多面广、主管网及控制设施老化严重等问题。
3工程运行管理优化措施
一是合理确定水价,规范运行机制。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尽快制定出台《农村自来水价格管理办法》,在充分考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公益性质的前提下,实行农村自来水“两部制”水价或“单一制”水价制度,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节水增效。要逐步建立起政府合理定价、群众积极参与、水管单位计量收费的运行管理机制。积极推行水费、水量和水价三公开制度,让老百姓吃上明白水、放心水。二是积极推行城乡水务一体化建设进程。城乡一体化供水是统筹城乡发展,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工程。将有条件接入城网的农村人饮工程,提升改造后连接并入城网自来水工程,归属县自来水公司集中管理,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实行水费计收,设备(设施)运行,维修养护,水质化验专业管理,这是解决城乡水资源管理现状的唯一途径,也是实现城市与农村、水源与供水、供水与排水、用水与节水以及治污和回用于一体的统一管理机制。同时,建立统一的管理机制,也是在推动涉水事务统筹考虑、更加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开发以及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实践。因此,加快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建设,城乡一体化供水是统筹城乡发展,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工程,以便更好地推动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并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三是明确职责职能。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明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主体责任。根据相关文件要求,以国家和集体投资为主的乡镇集中式供水工程由供水管理单位负责管理,水管单位负责供水、设备维修养护、水费收缴等管理工作。以国家和集体投资为主的单村供水工程由所在村社自主管理,具体负责本村人饮供水管理工作。
二、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
一是严格划定全市域饮用水源保护区。2012年6月底前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和调整工作,以及一级和二级保护区界限标志的设置工作。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基础环境调查,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的污染防治。二是加大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违法项目整治力度。依法拆除或关闭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已建成的,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依法拆除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三是建立饮用水源应急保障体系。制定饮用水水源污染应急预案,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建立饮用水水源污染来源预警、水质全应急处理和水厂应急处理“三位一体”的饮用水水源应急保障体系,提高城市环境应急能力保障水平。
三、加强水质监测与供水管理
逐步对所有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开展水质监测,不断增加监测项目,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每月一监测,每年开展一次109项全分析,农村水厂水源水一季度一监测。尽快形成生活饮用水106项水质检验能力,城市水厂管网末梢水每月一监测,市县两级卫生部门对农村水厂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进行一季一监测,农村日供水千吨或万人以上供水企业全部建立水质监测化验室。加强二次供水监测,出台二次供水管理规定,明确责任主体及相关部门职责。
四、大力实施供水管网改造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成立之初,水务局科学制定了长远的目标和近期规划:“一年打基础、二年促提升、三年求突破”,“强思想、转作风,强基础、促提升,强效率、求突破”,狠抓重点工作,补齐短板弱项,力争年底考评摆脱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省垫底的窘境,实现排名靠前的目标。2020年底,县水务局实现全县农村安全饮水工作跃居全省第一方阵、县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项目建设质量和进度稳居居全省前列的目标。此外,徐楼闸除险加固工程先后获得“禹王杯”奖、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最高奖“黄山杯”奖。2021年上半年,县水务局积极与省厅、水利部等部门对接协调,将南坪闸除险加固工程纳入包浍河治理项目,四铺闸、仲大庄闸纳入引江济淮二期工程,争取中央财政资金约3亿元 ;争取国开行贷款约25亿元用于地表水厂建设、河西新区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申报2022 年度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示范点,试点县中央资金补助 1.2 亿元,现已进行初步勘查、设计;申报“美丽中国青春行动”第十届“母亲河奖”绿色卫士奖、绿色团队奖、绿色项目奖、优秀组织奖,“**县河长制办公室”作为安徽省唯一名额争创团中央国家级优秀组织奖。
靶向发力,攻坚克难
饮水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县水务局积极推动供水城乡一体化和地下水源置换,探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护新模式。一是制定完善了《**县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建设实施方案》《**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维护财政补贴方案》《**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考核办法》等,编制了《**县农村饮水安全供水保障规划》以及《淮北市**县“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为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更好服务群众提供更加完善的政策依据。依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等相关规定积极推进全县范围内117个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二是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对单村水厂实施联网、并网和提升改造,我县现有运行中的规模水厂11处,单村水厂33处,主管网长度达4463.579米,支官网长度3949.887米,全县供水主管网已基本实现全覆盖,用水户数近30万户,供水覆盖总人口达96.74万人,集中供水覆盖率由2019年的77.9%提高至93.77%。推动张圩、谢店、五沟水厂改扩建工程,临涣水厂、三供一业管网延伸工程,大田家水厂巩固提升、新增入户以及配套设施等工程建设,修复老旧水厂工程,着力解决老旧水厂饮水型氟超标问题,投资381.6万元新建水源井物探及探采井工程,解决水厂水量、水压问题。三是重组**供水有限责任公司,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市场化、规范化管理,建立以**供水有限责任公司为主体、各镇村政府协调配合属地管理、县水务局进行监督管理的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四是加快地表水厂建设进度。全面摸清全县农村饮水地表水源情况、供水现状,确保从“源头”到“龙头”底数清、情况明,并按照省水利厅要求,制完成了《**县农村供水保障规划(2021-2026)》,把“取水工程、水厂建设、管网完善”作为主要建设内容。规划新建地表水厂1座,取水点2处,水源地2处,总占地面积1470亩,设计日供水规模20万m3/d,项目初步估算总投资15.7764亿元。为保障“十四五”时期**县群众喝上干净水、基本不喝地下水,实现皖北地区群众喝上更好水目标提供了可靠保障。
分类施策,治理有成
一是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实施重大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维持河湖生态廊道功能。2021年**县委、县政府投资80万元积极推进乾隆湖国家级示范河湖建设工作。按照“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目标,通过实施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将乾隆湖建设成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示范河湖。二是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工作。水惠民生,水兴产业,从河(湖)保护的制度机制层面狠抓组织体系建设,从河(湖)治理的成效层面狠抓河(湖)水域环境质量的提升。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全面推进“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的建设工作,大力推进水美新村建设,为全县人民逐步呈现“人水和谐、幸福宜居”的水生态宜居环境。三是在河(湖)治理中,常态化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依据《**县河湖保洁清理专项工作方案》和《**县河道清障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先后组织65人对萧濉新河、王引河、乾隆湖等河湖进行河面保洁和河道清障,共清理岸线生活垃圾、建筑垃圾1.3吨,清理渔网12处,打捞河面漂浮物103处;组织开展河湖“清四乱”和春季河湖“三护”等专项行动累计排查上报问题83条,整改销号率100%。2021年上半年,按照省、市总河长1号令要求,对全县9条行洪河道开展为期6个月的“专项行动,全面排查辖区内河道管理范围内存在的“乱堆、乱建、乱采、乱占”等涉河突出问题,逐一建立问题台账,制定整改标准,并由县河长办负责督查指导不断让全县河(湖)水域环境“脏、乱、差”问题得到有效改善和遏制。
智慧赋能,提能增效
中图分类号:TU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b)-0216-01
淮北市是一个由单一的煤炭城市,逐步发展为以煤炭、电力、纺织、酿酒为主,多行业共同协调发展的能源基地,是皖东北地区和陇海—兰新经济带重要的工业城市。
近年来,淮北市坚持把统筹城乡发展改革作为强大动力,在积极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公共服务、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城乡基层组织建设一体化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城乡融合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好。然而淮北市经济结构调整、城市转型发展刚刚起步,土地和资金供需矛盾突出,统筹城乡改革发展亟待突破。
针对在城乡发展中的种种问题,淮北市展开积极探索。
1 高起点规划引领城市发展
强化规划的龙头地位和刚性约束力,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有超前的总体规划、重大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要从国家生态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等高标准、高水平出发,规划设计城市的建设布局。
按照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修编和完善城乡一体化规划纲要、空间布局规划及乡镇总体规划;编制完成重点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结合当地实际,尊重农民意愿,按照利于农民生产生活的原则,突出“皖北江南、文明淮北”特色,编制或修编完成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详细规划。
2 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推进城镇化
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实现城乡统筹,实现人口、劳动力在城乡经济、社会结构的转移和调整,促进和加快城市的发展步伐。着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鼓励全民创业,积极发展县域经济,扩大县域规模。
在统筹城乡发展进程中,立足做好农业、工业、流通三篇文章,促进农业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企业向规划区集中、商贸流通向园区集中、农民居住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产业集聚和效益最大化,激发出前所未有的蓬勃活力。
3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破解土地制约
破除城乡分割的体制,加快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积极推进户籍、就业、社会保障等制度的配套改革,实行城乡统一的以实际居住地登记的户籍制度和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健全城乡统一的生产要素市场,实现城乡资源共享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加快建立农村土地经营承包权流转制度和承包地、宅基地使用权抵押制度,增加农民进城创业的原始资本。
积极探索在城市规划区内,以“农民集资建房+政府补贴”的运作模式建设农村新型社区,节约集约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办理转用手续后,通过公开拍卖,获得的土地收益返还用于补偿农民集资建房。鼓励濉溪县结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探索建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交易平台,逐步破解园区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土地瓶颈制约。
4 着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在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的同时,加快城市向周边延伸,拉大城市骨架。通过各种类型的经济开发区、工业集中区、特色产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文化科技城等建设,通过引进和建设大项目,使之成为中心城市持续发展的新空间、区域经济的新增长极和现代服务业的新集聚区。
加快城市“东进、西延、南扩”,实现相山组团与濉溪组团、烈山组团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大市域南部开发力度,壮大百善、临涣区域副中心,打造段园、石台、南坪、五沟特色重点镇,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加快东部新区开发建设,“十二五”末,东部新区建成区面积达到35平方公里,人口达到37万人。
5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承载能力
加快发展覆盖城乡的社会事业,促进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城乡社会统筹管理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一体化方面取得突破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扎实开展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加快集中居住区建设,在全省率先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调整农业结构,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6 发展成果城乡共享,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推进和谐发展
大力推动全民创业、自主创业,创造条件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加强职业培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健全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乡社会救助全覆盖。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发展公共租赁房,增加中低收入者住房供给。
7 加速推动美好乡村建设
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建设目标,出台《淮北市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实施意见》,组织县区编制规划和实施方案,进一步修订完善村庄布点规划,加快编制美好乡村建设规划。
立足自然生态资源,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础上,以创绿色小康村、创文明生态村、创清洁示范村、创移风易俗村的“四创”活动为中心,因地制宜开展旧村改造,建设美好新农村,积极推进烈山区榴园村、矿山集东山、高岳办刘楼村、百善镇道口村等为代表的一批旧村改造型新农村建设项目。
整合涉农资金,加大统筹力度,切实发挥好美好乡村建设资金的拉动作用,结合“清洁乡村、美化家园”工程,在126个自然庄深入开展村庄“三清”(清垃圾、清污水、清杂物)整治行动,推进土楼村和桥头村等城乡一体化建设。
8 财政引导,重落实
严格按照《淮北市城乡一体化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支持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方面的集聚引领作用。按照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配合市财政等部门加大涉农项目资金的统筹力度,重点用于引导小城镇、集中居住区和中心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吸纳并引导社会资金和民间资金投向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项目、重点领域。
加大对全市132个城乡一体化项目的督查督促力度。实施重点城镇带动战略,以规划为先导,加快百善、临涣、石台、段园、五沟等重点城镇道路、供电、供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文化、卫生、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
(一)全面完成供水服务工作。
按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兼顾的原则,克服困难,加强协调,科学调配,保障了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工农业生产用水和环境用水需要。上半年自来水供给达1000万立方米,工业供水(含生活源水)达2400万立方米,完成9.63万亩农田泡栽面积,实现芒种前“关秧门”的目标;环境供水得到保障。
(二)全力推进水利项目建设。
坚持“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为了项目干”的指导思想,按照“四个尽快”的要求,全力推进水务项目建设。
1.加快推进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按照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工作思路,以改善和保护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目标,加快推进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一是实施并完成20*年新增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项目,对弥牟、红阳、大同、城厢、祥福实施自来水管网延伸工程,解决1.3万人饮水安全;二是实施并完成20*年省级农村饮水安全项目,通过管网延伸,解决清泉镇红星村、五爱村、五桂村,人和乡壁山村,福洪乡胜利村共6450人饮水安全;三是正在实施20*年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项目,新建祥福至龙王自来水输水主管线,解决2.2万人饮水安全,已完成工程量70%。
2.加快推进毗河以南农田水利建设和水产业发展。围绕加快毗河以南水利发展,解决用水困难,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旅游业开发、壮大水产养殖规模,加快推进毗河以南农田水利建设和水产业发展。一是全力抓好龙泉山脉绿化项目配套水利工程建设,完成项目储备和方案编制工作,按计划推进人和乡三元村、璧山村,清泉镇花园村、五桂村,福洪乡杏花村配套工程建设,购买11套提水设备,确保绿化用水需要,现已植树达10万余株。二是抓好雨水集蓄利用和末级渠系改造工程,在清泉镇实施20*年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整治塘堰10口,新建蓄水池165口,已完成工程量75%;在福洪乡实施末级渠系改造项目,整治渠道5.68公里,已完成工程量90%。三是实施并完成东支七渠整治工程,整治渠道30公里。四是正在实施成南高速公路(2009段)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治理水土流失5平方公里)。五是在加强技术指导的同时,协助龙王镇和姚渡镇规划红树海岸线100亩、三方村1000亩,芦稿村200亩渔场建设。
3.全面落实城乡统筹重大项目涉水工作。按照以“三个集中”为核心,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全面落实城乡统筹重大项目涉水工作。一是完成祥福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园区、清泉花园沟温泉度假区、南方高科玉米基地、现代农业港水系迁改、供水实施方案及配套工程建设,整治龙门支渠2.68公里,农业港园区内整治渠道6.32公里、山平塘57口、建蓄水池165口。二是完成工业南区供排水、防洪规划,散货物流园区水系迁改方案,跟进北部新区涉水项目建设,介入载货汽车产业园区涉水项目建设。三是完成省建筑职院、区医疗中心、粮油储备中心、灾后重建六所学校水系迁改方案。四是完成唐巴路、桂红路、龙赵路、云石路、清泉大道改造(建)水系迁改方案。五是跟进统筹城乡示范村涉水建设,完成18个示范村农田水利、自来水供给、水产业发展等现状调查,根据其建设规划,制定实施方案,配合各乡镇做好项目建设工作,已完成五爱、壁山、红树、双堰、红瓦店、东方、界牌、三元等村自来水供给工程建设,抓紧实施十五里村、三元村、五爱村人工湖工程建设。
4.加快推进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围绕生态区联创工作和节能减排的要求,根据市上统一部署,加快推进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一是如期完成城厢、清泉、祥福三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投入试运行,加快推进干管铺设二期工程。截止目前,城厢镇完成1500米,清泉镇完成3210米,祥福镇完成2392米。二是完成坪家、芦稿、黄坭、红树、杏花(一期)五个农村新型社区和日新、玉虹两个非建制镇微型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是完成区污水处理厂特许经营权转让工作。经过多方协调,反复磋商和沟通,督促中科成环保有限公司按特许经营权转让协议,足额交付区污水处理厂转让价款,完成资产移交工作,并确保了区污水处理厂稳定和安全运行(上半年处理污水2450吨);6月将完成技改方案,随即启动和实施技改,以保障全区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完成。
(三)深入开展城乡水环境综合整治。
按照“加快推进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收集率,开展集中治理河道乱污和水域环境卫生专项行动,进一步健全完善河道长效管理机制”的整治工作目标,在抓好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同时,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加强督查,整体推进河渠整治。上半年累计投入人力1.5万人次,清理河、渠10万余米,清运垃圾和打捞漂浮物4000余立方米,规范污水排放36处。
(四)扎实做好生态区创建工作。
根据《2009区省级国家级生态区联创工作方案》和创生工作领导小组相关要求,围绕“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三项牵头指标,认真做好创建工作。在抓好支撑指标的工程建设的同时,加强调研和典型测算工作,完成了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年度计划、20*年至2009年度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统计报表及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汇总表、农业灌溉渠系基础资料统计和核实、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等系列基础工作,并根据验收检查的标准,抓紧资料整编。
(五)切实做好防汛和安全生产工作。
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汛工作方针,按照“一个重点(清白江大河)、二个难点(毗河及山溪河)、一个关键(主城区内涝)”的思路开展防汛工作,在加强防汛值班和检查,重视雨情、水情的统计和通报,完成毗河祥福上元村村段河堤加固工程的同时,着力抓好隐患排查、洪涝灾害的基础性源头工作和防汛机构的自身建设,完善了防汛预案,落实了防汛责任,储备了防汛物资。
按照“安全生产责任年”的工作要求,围绕水环境安全、水产品安全、生产(自来水、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进一步落实责任制,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六)继续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水行政执法工作。
严格执行行政审批许可制度,按照并联审批制度的要求,加强水资源管理。在加强水法宣传和节水宣传的同时,重点抓好新版取水许可证的换发、施工降水的管理、节水型单位创建等工作。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开展打击砂石盗采专项行动,河道砂石资源盗采行为得以有效控制。
(七)着力党的建设和机关建设工作。
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标要求,认真搞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已全面完成学习调研阶段的目标任务,正持续抓好分析检查阶段的学习实践活动。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生态灌区,要按生态规律办事,创造出比自然生态系统有更高生产力的“人―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生态灌区追求的是生态与经济双赢目标,通过建设现代化的农业、富庶的农村的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与生态形成合理、高效的生态经济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酒泉市金塔县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加之近年来,灌区人口增加,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对农业发展的支持,使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很高,耕地面积不断扩大,节水已是刻不容缓的大事。因此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意识到水资源的有限性和商品性,正确认识目前灌区的农业经济发展和开源节流,实现灌区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使各灌区走向生态平衡和经济良性运行的发展之路。
在以前长时间内,由于多种原因和经费紧张,灌区以追求农产品的产量和产值为目标,走了一条粗放型增长的道路,在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浪费比较大,这种做法短期来看,从经济上是合算的,但从从长远利益看,这种增长方式,造成了水资源的极大浪费,是不利于子孙后代的,是不能让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因此,生态平衡是灌区的基本任务,是正确经营和管理这个自然和人工融合的复合生态系统,维护生态经济系统的动态平衡,有机结合,协调发展。使灌区能够源源不断地向人们提供各种丰富的农、林、牧、副、渔产品,保障适时适量和安全供水,保障系统内水资源的平衡,为城乡生活和生态环境供水。
“保护生态环境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灌区的开发和繁荣占用了大量的生态水,或者说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的。因此:治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达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已是刻不容缓。要对现有工程设施按照新的功能进行调整,做到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灌区“长藤结瓜”式的工程布局,有利于生态用水的配置,所有的“瓜”不仅是蓄水设施,也要成为生物的乐园。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生态灌区,必须加强水资源的管理。一是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切实从重建设轻管理的观念中转变这来,认识到水资源是有限的,不可替代的的资源。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的同时,加强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节约、保护;认识到水资源是商品,要按经济规律办事,发挥市场经济在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通过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严格审批制度,加大监管力度。按照《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的要求,严格把关,规范审批程序,控制地下水开采,实现采补平衡。
2012年,将坚持“开放带动、项目拉动、民生为本、和谐为上”的工作思路,努力实现富民与强旗新跨越。
努力打造生态魅力额济纳。坚持生态保护与建设并重,用好用活黑河水。启动实施胡杨林国家级保护区二期工程、三北防护林等重点生态项目,保护恢复额济纳绿洲这一祖国西北重要的生态屏障。对黑水城、怪树林、居延海、胡杨林等主要旅游景点进行设计、包装,围绕土尔扈特民俗文化游、生态游、航天游、探险游、出境游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处理好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努力打造现代富裕额济纳。以矿石采选加工、煤炭精深加工、盐硝化工为主攻方向,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步伐。推动三和公司110万吨盐硝开发及综合利用、源森小红山钒钛磁铁矿180万吨综合采选、圆通公司老硐沟矿产资源综合开发、沃源公司30万吨多金属采选加工等项目建成投产。加大地勘投入,力争在煤炭、石油、有色金属探矿方面实现大突破。用工业化的思维经营农牧业,积极培育扶持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在巩固居延蜜瓜、漠洲棉花以及阿拉善白绒山羊、双峰驼等特色传统农牧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温室蔬菜大棚种植、沙产业、舍饲养殖业等优质高效农牧业。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快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步伐,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城乡居民稳步增收。
努力打造开放和谐额济纳。争当自治区实施“向北开放”战略的排头兵,牢固树立经营口岸理念,创新引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抓好口岸通道拓宽、达镇至策克口岸高等级公路修建、中蒙铁路对接,以及庆华马克公司300万吨洗精煤等重点项目,推动对外贸易、物流、加工、旅游、商服等一体化的口岸经济带建设。力争策克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超过5亿元,进口原煤达到600万吨以上。全力做好临河至哈密铁路、策克至哈密段、天鹅湖至策克铁路、临河至哈密高速公路额旗段、额济纳通勤机场等重点建设项目的协调服务工作,努力使额济纳由偏向一隅的“边城”向枢纽式的“大通道”转变。高度关注民生,为民办好达镇供水二期工程、保障性住房建设、提高城乡居民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等9件实事。
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步入快车道
(1)近几年来计划实施情况。2005年开始,我们的工作重点就由饮水解困全面转移到饮水安全上来,首先是开展了1万人饮水安全工程试点建设。在黄州区、团风县和龙感湖管理区同时施工建设,当年完成任务。随着就进行了扩大试点,于20*年在*、*、*、*、*、*、*完成了7.1万人的工程建设任务。标志着我市已全面进入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新阶段。20*年分四批计划共下达26.33万人,
通过管网延伸,引泉入户,提水直供,改扩老水厂,兴建新水厂等多种工程形式,全市实际建成各类供水工程391处,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36.8万人,占计划解决人数的139.7%。20*年国家和省下达我市44.13万人的饮水安全工程项目投资计划。项目覆盖全市十一个县(市、区)。实际完成各类饮水工程520处,完成管网入户通水的受益人口达55.6万人左右,占计划任务44.13万人的126%。
(2)2009年投资计划实施进展情况。2009年国家和省下达全市51万人的项目投资计划,其中中央紧急下达了我市扩大内需11.3万人的投资计划,总投资达5650万元,涉及全市8个县市,计划兴建69处工程,其中万人以上水厂1处,千人以上水厂16处,千人以下水厂52处。截止2009年3月底,全市各地已全部完成了11.3万人的工程建设任务,工程验收工作也已完成。
2009年剩下的39.7万人的工程建设任务正在有序落实之中。全市各项目县(市)已按照有关程序规定完成了饮水安全工程所需管材和土建施工的公开招标工作,为工程的迅速开工创造了有力条件。全市各地正抢抓时间,倒排工期,加紧施工,掀起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大规模建设的。截至目前,全市39.7万人的建设项目开工率达到了56%以上,完成工程量占计划任务的42.5%。完成各类饮水工程205处,管网入户通水的受益人口达16.9万人,在建工程89处,预计11月底前可全面完成全市39.7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
3、主要做法
从近几年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情况看,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呈现出以下几大特点:
(1)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我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连续两年将把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列入向社会公开承诺办好的实事之一。发改部门优先计划、优先安排,主动积极做好计划安排与投资下达工作;水利部门责无旁贷,明确把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作为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把好事做好、把实事做实,按时完成计划任务。
(2)精心勘查规划,合理布局供水工程。各地在勘查水源、验证水质、比选设计方案、优化投资效果上做了大量工作。一个工程,一项设计,实行当地群众、设计人员、主管部门三级把关,反复比较,择优选取。*县根据本地实际,将全县划分为五个供水区
域,分区设计,分类指导,逐年实施。在反复勘查比较方案基础上,按照“适度规模、重点集中”的要求,在孔垅镇新建万吨以上大水厂,可以解决这个供水区域十几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
(3)依托现有水厂,适度规模供水。一是以水厂为依托,以集镇为重点,延伸供水管网,逐步向周边农村辐射,实现城乡一体化供
水。黄州区结合新农村建设,工业园区建设,奶牛基地建设,蔬菜产业基地建设,高效农业小区建设的大好机遇,充分挖掘现有水厂的供水潜力,大思路,大手笔,综合规划,全区一体,城乡同网,于20*年12月18日实现全区城乡一体化供水,实际解决76个村8.6万人的饮水问题,其中国家计划内6.9万人,其余由区政府贷款3000多万元。二是以水系流域为范围,以居住布局和现有水利工程为条件,打破行政村区划界限,实行整村连片推进。如*县、*县利用水库地势较高,水质达标的条件,采用自流引水形式,通过拦污,溶药、反应、沉淀、快滤等净水工艺,新建集中供水工程,让*、*镇13个村20389人和*镇7个村4254人饮用上了自来水。
(4)优惠政策吸引,多方筹资投入。一是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客商投资。龙感湖管理区全区3.1万人,2005年通过对水厂进行改制,在征地、建设、用电、税收上都实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招引民营资本投入800万元,兴建了龙感湖长江自来水公司,用三年的时间解决了全区近2.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20*年该区又自费管网延伸解决0.6万人,共计解决2.8万人饮水不安全,其中国家计划内1.5万人,实现了全区一体化供水。二是捆绑各种涉农资金,集中力量推进工程建设。*县整合扶贫开发、农业开发和老区建设等项目,保证了工程建设资金足额到位,实现了“工程质量优,农民筹资少”的双赢结果。
(5)引用新的净水设备,打造优良精品工程。一是根据农村居住分散、水量有限的客观实际,部分地方选用了将絮凝、沉淀、过滤组合在一起的一体化净水器,通过变频增压供水到户。*县采用这种设备后,供水入户,计量收费,降低了工程成本,简便了操作程序,满足了水质要求,运转效果较好。二是公开招选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施工队伍。*市对安饮工程建设进行公开招标,规范施工,专业安装,全程监理,实行设计、施工、监理和责任人“四个”质量终身问责制,统一用水户标牌编号,统一水表箱、盖,统一收费合同协议,一大批“精品工程”建在农村大地上。
(6)管理体制逐步完善,运行机制灵活多样。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要建得成、用得起、管得好、长受益。通过近几年的摸索,*县探索出了一条可行之路。该县组建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办公室”,明确副科级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3人,县财政每年按下达计划人数5元/人进行财政配套,做到了“专机构、专人员、专经费、专办公场所、专责任”,确保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指导有力,监督到位。同时加挂“村镇供水工程管理总站”牌子,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代行使农村供水行业主管职能,统管安饮工程中新增国有资产。
4、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建议
(1)农村饮水安全状况仍不乐观。我市391.19万人饮水不安全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只有216.75万人,仍有174.44万人未列入计划。农民群众的要求迫切,呼声极高,尤其是看到左邻右舍都用上安全水饮用后,他们更是多次上访、提案,要求尽快解决他们的生存问题,迫切要求国家尽快列入计划,早日动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