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27 10:35:5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煤矿生产事故处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隐患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大敌。分析过去发生的事故,从某种意义上讲都包含着隐患,有来自人的,有来自物的,有来自系统的,有来自制度和管理的……大大小小的隐患不断积聚,从而演变成事故。把隐患当作事故处理,可以有效消除不安全因素,可以有效控制事故苗头,从根本上遏制事故发生,是一项治本之策。
首先,“把隐患当作事故处理”是实现“预防为主”,遏制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提出了“安全在于防范”的思想。“把隐患当作事故处理”就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内涵,也就是要求我们以高度的警觉、高度的责任心对待隐患,用极其严肃认真的态度处理隐患,时刻把隐患等同于事故,从而彻底根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确保安全生产。
从这个意义上讲,“把隐患当作事故处理”要求我们在思想认识上做到警钟长鸣。要时刻牢记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坚决向松懈、麻痹、淡薄,重生产、轻安全等思想隐患“宣战”。要求我们在制度保证上做到严密有效。要求我们在监督检查上做到严格细致。各级领导干部要严格执行入井带班制度,把功夫用在井下、用在现场,狠抓薄弱环节,认真排查隐患,切实解决生产过程中突出问题。要加大隐患整改力度,对查出的各类隐患要逐条逐项研究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限定整改时间;对重大隐患实行分级管理、专人负责、定期督办,实现检查、分类、督改、验收、反馈的隐患闭合管理,坚决从根本上进行治理,努力从源头上进行控制。
其次,“把隐患当作事故处理”是煤矿实现本质安全的根本手段。一直以来人们在思想上有种误区:认为在煤矿隐患是客观存在的,发生事故是必然的,不发生事故是偶然的。而“把隐患当作事故处理”就是要求我们将作业环境中物的不安全因素和人的不安全行为等安全隐患消除,把事故率降到最低,直至实现零事故,从而真正实现“本质安全”。
从这个角度讲,“把隐患当作事故处理”要求我们在日常管理中要做到精细化。安全隐患潜藏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中,在实践中人们深有体会,“事故背后有征兆,征兆背后有苗头”,任何事故都不是凭空产生的。“把隐患当作事故处理”要求我们从预防的细节抓起,从细微处着手,抓好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关键,解决好每一个问题,对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细小的失误都要进行最严厉的处罚,通过每个细节的安全来保证整个过程的连续安全。
尽管我国的劳动保护体制,已经从制度层面确立了保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法律地位,但是在现实中,侵犯劳动者权益,损害劳动者利益的真实事例却屡见不鲜。煤矿企业作为安全事故发生率较高的企业类型之一,劳动保护途径对劳动者保护工作效率的影响有着重要的作用,正是从这个层面出发,本文对煤矿企业劳动保护途径进行深入的探讨。
1 煤矿企业劳动保护现状
我国煤矿储量大、分布广,但大都属于地下矿,煤层大多瓦斯含量大、透气性低且地质构造复杂,因此,开采难度较大,技术要求高,在开采过程中稍有不慎,容易诱发煤与瓦斯突出和瓦斯的突然涌出现象,极易引发重大事故。仅就国有重点煤矿来看,具有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占90%,高瓦斯与瓦斯突出矿井占49%,自然发火危险矿井占58%,水害危险的矿井占43%,某些矿井还有冲击地压、岩爆、矿震和高温危害。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煤矿自然条件还在不断恶化,自然灾害会更加严重[1]。自然条件差,决定了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艰巨性。正因为如此,给我国煤矿企业的劳动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有必要结合现有煤矿企业劳动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优化煤矿企业劳动保护途径。
2 煤矿企业劳动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从现有的煤矿企业劳动保护的实际情况来看,主要存在着安全保护管理意识不强、安全保障体系以及事故处理不规范等方面的问题。从我国煤矿企业职工成分来看,存在着劳动保护素质差的实际问题[2]。农民轮换工、合同工、外来工构成煤炭生产一线主体,整体文化水平低,素质差,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当前,仍有不少职工安全意识存在差距,有些管理者仍存在重生产经营轻安全生产的错误思想;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偏低,专业安全管理人员较少,职工新人多,缺乏安全相关知识,且流动性大,留下安全隐患。煤矿事故百分之九十以上由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导致。还不能从根本上杜绝煤矿灾害事故的发生;在安全装备保障上,安全装备的可靠性、环境适应性不高,使用普及性较差。尤其是在事故处理方面,有些地方小煤矿发生事故后隐瞒不报,有的小窑主,发生事故后一跑了之,逃避法律追究;一些地方执法主体还没有完全过渡到煤矿安全监察部门,事故发生后,迟迟得不到查处。
3 煤矿企业劳动保护途径
结合上文对现有煤矿企业劳动保护问题的分析,本文提出以下优化煤矿企业劳动保护途径的建议:
3.1 提高员工的劳动保护能力
一要提高劳动保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做一个懂理论、懂政策、懂法律,具有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工会劳动保护人员。通过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和劳动竞赛等活动提高职工整体素质,强化劳动保护意识;认真落实职工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工作[3]。积极参与制定企业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依托职代会提出职工劳动保护的相关决议和提案,努力实现对职工劳动保护权益的源头维护。认真监督劳动保护用品的发放,确保职工在生产劳动中的必要保护措施落实到位。加大劳务、外协单位的监督管理,督促其完善职工劳动保护制度。加大职工劳动保护的监督检查力度,关心职工劳动卫生条件的改善情况,立足实际,从制度上解决设备、工作环境等对职工身体的伤害以及职工心理健康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3.2 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防治工作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党政负责、安监工资部门主抓,工会监督、人人参与的工作运行机制。要不断加大职工劳动保护和职业病防治资金投入。要明确工作责任制,对职工劳动保护卫生工作的目标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安监、工资人事部门要及时提出并落实好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有关职工劳动保护、安全生产条款。特别是对新出台的法规政策要及时制定措施,抓好落实。供应部门要严把职工劳动保护用品的质量验收关,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工会组织要加强与安监、工资部门的协调、沟通,多途径开辟职业劳动安全卫生资源渠道,积极促进职业卫生专业委员会的建立或与企业职业卫生主管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4]。同时,要积极参加对新建、改建、扩建生产性工程项目劳动安全卫生设施“三同时”情况的审查验收,协同行政排大事故隐患并跟踪监督落实,履行工会的安全监督权,真正做到责任到位、组织到位和监督到位。
3.3 提高事故处理能力
严格依法进行煤矿事故的调查和处理,要公开煤矿事故的处理结果。建立事故风险抵押金制度,加快事故处理速度,加大事故处罚力度,提高伤亡赔偿金,提高事故成本,使企业因担心“死不起人”而不得不加大安全投入。目前我国煤矿对伤亡职工赔偿过低,是许多煤矿所有者、经营者忽视安全风险,放松安全管理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逐步提高煤矿职工因工伤亡补偿标准,建立中小煤矿安全风险保障金制度,既强化煤矿所有者、经营者的安全意识,又有利于事故后的抢险救灾和社会稳定。
综上所述,劳动保护途径需要辩证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企业长久利益,通过不断完善和创新劳动保护的工作机制,不断提升煤矿企业以及劳动者自身在劳动保护方面的素质和工作能力,切实有效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5]。最大限度地保护煤矿企业员工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为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和谐发展,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吴明慧.认真做好煤炭企业女职工维权工作[J].当代旷工,2013.(8):35.
[2]赵小燕.对深化国有煤炭企业劳动用工管理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2):68-9.
1 大屯电网简介
大屯电网始建于1970年3月,由一座发电厂、一座矸石热电厂、一个供电部组成。现有8台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444MW。机组均为自备机组,所发电量全部用于企业内部的煤炭、铝业等生产和居民生活,自发与自用电量基本平衡。大屯电网从建网至今已经运行三十多年了,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十年来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具有特色的大屯电网供电网络,输电线路近230公里,有35KV及以上变电所15座,总配电容量1292.37MVA,目前电压等级有220KV、110KV、35KV、6KV,以110KV、220KV与华东电网联络,以35KV、110KV电网为主干网架馈供各厂矿与生活用电,对保证大屯矿区及煤矿的安全生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 树立安全发展理念 贯彻安全生产方针
大屯矿区电网的安全运行事关着大屯公司四矿、铝厂等所有地面的安全生产,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每年召开的大屯矿区电力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对做好全矿区电力安全生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电力生产管理人员要把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作为电力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把电力安全生产工作的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主动排查、综合治理各类隐患,把工作做在事故发生之前,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在遏制大屯电网重特大事故的同时,积极探索和实施治本之策,做到思想认识上警钟长鸣,制度保证上严密有效,技术支撑上坚强有力,监督检查上严格细致,事故处理上严肃认真。
3 加强应急体系建设 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充分认识电网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全面推进电网应急管理工作。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电力应急管理是国家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电力应急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有效的电力安全应急机制,是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保障,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条件。电力生产企业要充分认识电力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大力加强电力应急管理工作,为电网的安全生产提供安全保障。
(1)建立应急组织体系。电力生产企业应成立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各矿、铝厂等单位要按照要求建立相关应急管理的组织体系,保证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开展。电力调度机构作为电网事故的现场指挥中心,要完善各项应急制度,在电网事故应急处置中发挥重要作用。
(2)修订并完善应急预案体系。电力生产企业要结合实际制定各级各类事故抢险和处置的应急预案。如应对电网重大、特大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及配套专项预案,相关部门制定总体应急预案,并针对人身伤亡、自然灾害、电网大面积停电等情况,制定相应的专项预案。
(3)加强和改进应急管理工作,领导是关键。各发供电部门把应急管理摆到日常工作的重要位置,以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重视应急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各项预防和应对措施,进一步明确任务,细化责任,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在狠抓落实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处理电力事故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
4 定期开展联合演习 提高事故处理能力
为了检验应急预案的实效性、可操作性,整体联动性,我们定期对专项预案进行演练,但专项演练的系统性不强,因为矿区电网担负着煤矿、铝厂、居民生活用电的重要任务,往往局部停电事故的发生,都会严重影响到到其它单位的安全生产。各生产单位通过应急培训和预案演练、演习,进一步提高了各矿、各地面单位、发供电部门对电力重大突发事件的综合处理能力和大面积停电时全矿区应急整体协调能力。各单位联合演习,是对发供电系统在事故情况下,应急预案执行能力的一次演习,是对如何有序,快速保障矿区及铝厂生产、生活的正常供电的一次考验,它关系着矿区南网、北网解网后是否能够稳定运行,关系着大屯电网在事故情况下的运行极限能力,牵动着徐庄矿、姚桥矿、龙东矿及铝厂等一类负荷的安全供电,牵动着中心区居民的可靠用电,通过演习找出应急预案中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提高事故状态下的反事故减灾能力。它对整个矿区各类应急预案执行,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演习要根据以往矿区发供电网络事故教训和处理经验,以及当前网络运行实际,紧紧围绕保矿区安全供电的大局,以做好雨季三防工作为契机,假想、挑选了具有典型代表、且符合实际的易发故障现象进行演练。
5 紧抓事故处理要点 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1)事故处理中的协调配合,是减小事故影响的基础。矿区供电网络发生事故,往往影响到2个或2个以上单位,在事故处理中,相互间的配合非常重要,关系到事故处理的有序性、连贯性和准确性,任何一方出现差错,都有可能延迟事故处理时间,甚至造成事故扩大,如值长与电调的配合、电调与变电站值班员的配合等。
(2)在矿区供电网络事故处理中,汇报流程的科学化及通讯畅通是有力的保障。在演习中,值班员要边检查,边汇报,使矿调能够及时安排重要失电设备恢复送电,缩短事故处理时间。信息的及时传递,为单位之间、人员之间及时、准确地掌握现场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方式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在事故处理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3)人员娴熟的技术水平和过硬的应对处置能力是保证事故稳妥处理的关键。许多复杂的倒闸操作及运行设备的调整需要现场工作人员来完成,人员技术水平和事故应对能力的高低,决定着事故实质性处置工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遇事慌乱、操作不当、处理不果断等都有可能导致事故处理延长或扩大,甚至带来意外人身伤害或其他情况发生。为此,不断提高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事故应对处理能力是各单位日常工作中必抓、且要抓好抓实在的一项重要工作。
(4)人员安全自保互保意识决定事故处理的成败。“以人为本,保障安全”是任何事故处理的首要指导思想,在实际事故处理中,如果人员缺乏足够的安全自保互保意识,随时有可能造成人身伤害事故发生,这样不仅违背了事故应急抢险的原则,而且会扩大事故影响,加大事故损失。
(5)检修人员在事故面前必须做到沉着、冷静,处理过程有序,思路清晰。在多种事故同时出现时,抢修领导应该做到一人接电话,一人记录,以免漏记事故现象,延误处理时间。
就矿区发供电网络事故处理而言,要达到短、平、快、稳、准的最佳效果,将事故减小到最低程度,既需要各单位之间的默契配合,又需要通畅的信息保障,即需要人员精湛的技术水平和较强的事故应对能力,更需要高度的安全自保互保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即快又好地处理事故。
6 结语
煤炭作为我国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重要的战略资源,在我国经济和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煤炭行业也是我国安全事故最为频发的领域之一。尽管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煤矿事故死亡总人数逐年下降,百万吨死亡率也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是从横向比较,我国煤炭安全生产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与国际上煤炭安全生产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尤其是重特大煤矿灾害事故还屡有发生。频繁发生的煤矿事故折射出目前我国安全生产还存在众多的问题,需采取有效的措施进一步避免和减少煤矿事故特别是重特大煤矿事故的发生。而要真正的搞好煤矿安全管理,就要有先进的安全设备,以夯实基础。多年来,煤矿在生产活动过程中,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煤矿安全技术水平,采用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应用现代化科学管理理论以及方法,按照安全生产的根本规律,从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上来防止事故发生,从而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除此之外,还应该在全地区范围内广泛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加大安全检查的力度,结合事故案例和本煤矿隐患,对职工进行“安全第一”思想再教育和煤矿安全法规、安全知识再培训,从根本上抓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与此同时,要科学的制定好隐患的整改方案,及时的消除煤矿事故的安全隐患,做到整改内容、整改标准、整改措施、时间进度以及责任人的“五个落实”
一、做好煤矿事故自救培训
煤矿生产的特殊性要求从业者必须具有一定的安全知识,但当前我国煤矿工人特别是一线采掘工人,很多都是农民劳务工,从业者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对煤矿灾害的了解和认识不足,技术水平、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有限。如果他们在没有充分了解井下环境危险性的情况下下井工作,则很容易产生麻痹大意、侥幸等不安全心理。我们知道事故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是人的不安全行为,而工人的这些不安全心理状态会诱导其不安全行为的产生,给煤矿的财产及人身安全造成隐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煤矿综合机械化程度和可靠性的提高,物的不安全状态引发的事故越来越少。当前,人的不安全行为成为煤矿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煤矿安全培训的目的正是尽可能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煤矿工人在正式下井工作前必须接受全面、系统的安全培训,包括技术培训和自救培训。前者关注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而自救培训则着眼于事故发生后井下工人在面对事故时所应采取的正确的自我救助和互救行为,是事故发生时工人能否成功脱险的重要保证。自救培训可以使工人对矿井自然灾害及可能发生的事故有所了解,学习到各种事故发生的征兆和现象以及需采取的措施策略,从而为发生事故时保障工人的生命赢取宝贵的机会和时间。
二、煤矿事故发生后的救护措施
(一)避免应急救援实施中的盲目指挥
首先,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指示要求,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切实加强防范,有效地控制和减少事故灾害造成的损失,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其次,煤炭系统的救护队伍要坚决实行军事化管理。坚持“坚强战备、严格训练、主动预防、积极救援”的原则,切实做好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工作,并把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成为一支“思想革命化、行动军事化、管理科学化、装备系列化、技术现代化,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增强综合能力和在灾害多变的情况下迅速、快捷、发现最有利战机和处理事故的能力,安全实施救援方案,保障救援工作安全进行。
(二)切合实际是最重要的
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切合实际是最重要的。救援工作的实施离不开应急救援预案的指导。事故的发生、发展变化也需要救援人员根据现场情况确定方案。但某一方案的确定,必须是科学的、实用的,尽力适应灾害发展变化的现实情况,随时捕捉有利战机,并制定出有效的措施,才能保证现场救援人员实施安全救援,确保人员生命及国家财产遭受最小程度的损失。一方面,正确的技术措施如没有相应素质的人员去执行和落实,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另一方面,如果技术救援措施不正确、不完善或灾区发生新的变化而不被执行人员识别和察觉,同样也不可能实施安全救援或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甚至可能造成事故的扩大化。因此,应急救援决策的正确性往往取决于应急救援的预先准备情况,具有很强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应急救援预案和全面灾害处理计划为正确的应急救援提供保障。一个好的应急救援预案和事故处理计划是灾害发生时井上决策人员和井下实施、逃生人员的行动依据,灾害发生时,井上下人员联系往往中断,只能依靠应急救援预案和事故处理计划达成救灾行动的默契。要正确进行应急救援决策,必须进行各种救灾方案的利弊分析,再者正确认识“两害相权取其轻”,选择相对最优的救灾方案,并尽力采取措施,减少该方案的不利影响。除此之外,还应注意灾害易发生区域不仅包括正常生产时期的危险区域,如采掘工作面、上隅角、瓦斯尾巷、突出易发生区域、机电峒室等,还应包括瓦斯突出等动力灾害发生后致使安全区域动态转变为危险区域的地方。
三、总结
我国煤矿主要是以井下作业为主,容易发生多种灾害事故。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煤矿事故主要是瓦斯事故,其次为透水事故,发生事故较多的省份是湖南、贵州、山西、四川等,其中河南发生事故次数虽然居于这些省份之后,但死亡人数及万人死亡率却也相当高。而煤矿事故频频发生,吞噬了许多矿工的生命,给国家和人民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分析各地区煤矿事故的特征,探讨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对于煤矿业的安全生产是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
参考文献:
[1]苏建雄,任占昌.小煤矿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煤炭工程,2007.
[2]王慧敏.新形势下特大灾害事故的预防[J].湖南经济,2001.
[3]汝连士.煤矿瓦斯爆炸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7.
关键词 三环 预警 安全 管理
一、“三环”预警安全管理模式含义
“三环”预警安全管理模式应用系统理论和安全风险预警管理理论,建立横向(面)到边,纵向(层)到底的立体式安全预控管理模式。纵向方面分为三个层级,推行层层负责和逐级下发安全指令的管理方法,即区队区域承包责任制、科室责任制、矿领导包片责任制三个层级。在横向上,分别从这三个层级上全面展开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形成三个面,由此形成一个立体的安全管理模式,通过推行区域承包责任制度,实现了“横向到边,面上铺开”的目的。在各级层面上组织预警和控制,消除作业前系统存在的隐患等不安全因素,同时建立系统的运行实时预警闭环,识别生产中出现的隐患,处理隐患,形成对隐患的科学识别和处理,最终实现事故的预控。
二、“三环”预警安全管理模式的构建
(一)模式构建
“三环”预警安全管理模式是指横向(面)到边,纵向(层)到底的立体式安全管理模式。
第一环:三大员之间的协同闭合管理(第一级:区队),即班组长、安监员、区队长间的闭合。通过对生产场所进行预案管理,实现对作业场所初始条件的预控;通过三大员之间的协同互补(评估、排查、整改、复查),实现作业现场(岗位)的生产过程的动态安全预控管理。最终实现生产场所的自主管理。
第二环:科室管理人员的实时闭合管理(第二级:科室),即危险点辨识和预控管理,研究其管理方法、管理流程、实施步骤等。从而实现科室安全管理人员对各区队的安全生产的专业性实时监管,确保安全工作的实效性。实现区队的自控管理。
第三环:矿领导包片管理(第三级:矿领导级),即生产系统的区域安全预控。研究对区域的系统诊断的方法体系,对区域内的自查、自管的闭环监管方法、通过建立权责管理机制,避免责任分散效应。实现区域自监管理。
“三环”闭合管理通过层次、区域、责任的区分,不仅避免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重叠和交叉,还做到了层层覆盖,每一层都成为一道安全防线。由此形成一个立体的安全管理模式,实现了“横向到边,面上铺开”的目的,消灭了管理死角,实现安全生产质量的稳步提高,达到质量标准化要求和无隐患目的。
(二)安全预警方法构建
安全预警是对安全问题进行监测、诊断和预控,分别从矿级、区队、科室三个层级全面展开,形成立体的预警模式。
构建一套高效的隐患排查方法体系和事故预案管理方法,并对排查出的隐患进行分析、评价和建档。根据警示内容,由区队负责建立一套事故预案管理方法,即建立可行的防措施及事故处理方案。
三、“三环”预警安全管理模式运行机制
(一)安全预警机制(监测、诊断和预控)
建立两个安全预警机制,一个是矿层预警机制,由矿级层面进行系统分析,将分析结果上报矿长、安监处调度室,另一个是科室、区队层的安全预警机制,科室、区队层面进行流程分析,将分析结果上报生产副矿长、安监处、调度室。矿级和科室通过监测和诊断,向区队发出警示,同时区队的自查形成警示,根据警示内容,区队根据警示分析结果进行预控管理,包括隐患的排查和治理、预案管理等工作的全面展开。
(二)隐患排查的识别和排查机制
根据各级预警机制的警示,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对生产现场的动态隐患、静态隐患、零星工程隐患分别进行识别和排查,建立相应的标准隐患库,按照专业、类型、时间、地点等信息对隐患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法和预案。
(三)事故预案管理机制
基于两个预警机制,建立事故预案管理机制,区队根据矿级、科室及自身的警示,集合群体成员的智慧,并运用安全科学方法,找出可行的预防措施及事故处理方案。
(四)“三环”预警安全管理模式运行保障机制
制定一套确保协同互补安全管理模式有效运行的规章制度,包括保障措施(内部市场化制度、员工上岗准入制度)、班组管理机制(“三优”班组建设)和沟通协调机制(“三环闭合管理”)。
引言:
我国是世界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居世界首位,我国也是煤矿事故多发国;据权威部门统计,全国煤矿(包括我国重点煤矿、国营煤矿、乡镇煤矿、个体煤矿等)年死亡人数占全世界煤矿事故年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仅次于交通运输事故,列第二位,因此必须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给予充分和高度重视。对煤矿救护自身来讲,提高抗灾水平和能力,提高救灾效果,历来是业务范围之内经常研究的课题。煤矿救护队应当经常总结日常管理及救灾实战经验,不断的探讨提高救灾效果的途径与对策,克服不利因素,发扬有利因素,使煤矿救护队的救灾水平和救灾效果日益完善与提高。应急救援装备是矿山救援队伍搞好煤矿安全技术工作、处理突发性事故时所必不可少的武器。配备精良先进的技术装备是促进煤矿安全及救援工作的基础和不可或缺的手段,也是提高救援实战力的重要途径。
矿山救护及应急救援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立强有力的全国性的管理系统。其主要职责是组织、指导和协调矿山救护工作,履行矿山救护及其应急救援行业管理的职能。
一、矿山救护组织结构
1、国家矿山救援指挥中心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成立矿山救援指挥中心,作为国家矿山救护及其应急救援委员会的办事机构,负责组织、指导和协调全国矿山救护及应急救援的日常工作;组织研究制定有关矿山救护的工作条例、技术规程、方针政策;组织开展矿山救护技术的国际交流等;组织指导矿山救护的技术培训和救护队的质量审查认证,以及对安全产品的性能检测和生产厂家的质量保证体系的检查。矿山救援指挥中心配备具有实战经验的指挥员,具备技术支持能力。
当矿山发生重大(复杂)灾变事故,需要得到矿山救援指挥中心技术支持时,矿山救援指挥中心可协调全国救援力量,协助制定救灾方案,提出技术意见,并对复杂事故的调查分析取证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持。
国家矿山救援指挥中心的建立,将有效地对矿山的灾险救护提供保障,并能更好地促进以预防为主的矿山安全生产。
2、省级矿山救援指挥中心
在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或省负责煤矿安全监察的部门设立省级矿山救援指挥中心,负责组织、指导和协调所辖区域的矿山救护及其应急救援工作。省级矿山救援指挥中心,业务上将接受国家局矿山救援指挥中心的领导。
3、区域救护大队
区域救护大队是区域内矿山抢险救灾技术支持中心。具有救护专家、救护设备和演习训练中心。为保证有较强的战斗力,区域救护大队必须拥有3个以上的救护中队,每个救护中队应不少于4个救护小队,每个救护小队至少由9名队员组成。区域救护大队的现有隶属关系不变、资金渠道不变,但要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利用技术改造资金对其进行重点装备,提高技术水平和作战能力。在矿山重大(复杂)事故应急救援时,应接受国家局救援指挥中心的协调和指挥。
区域救护大队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区域内的各矿救灾方案,协调使用大型救灾设备和出动人员,实施区域力量协调抢救;培训矿山救护队指战员;参与矿山救护队技术装备的开发和试验;必要时执行跨区域的应急救援任务。
4、矿山救护队
各矿山救护队的设置,将充分利用现有的救护资源,暂时维持目前现有的管理体制和资金渠道,但要根据周边各矿的分布特点,扩大服务范围。
二、矿山应急救护支持体系
1,技术支持
矿山应急救援工作具有技术强、难度大和情况复杂多变、处理困难等特点,一旦发生爆炸或火灾等灾变事故,往往需要动用数支矿山救护队。为了保证矿山应急救援的有效、顺利进行,必须建立应急救援技术支持体系。根据煤矿应急救援组织结构,它将分级设立、分级运作,统一指挥、统一协调,形成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国家局矿山救援指挥中心的技术支持职能,将由各职能处室履行。主要是对重大恶性事故、极复杂灾变事故的救护及其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支持。
区域救护大队是区域内矿山应急救援技术支持中心。可利用国家的重点资金支持,来提高其技术水平、装备水平和作战能力,能够对本区域的应急救援提供支持和保障。必要时,在国家局矿山救援指挥中心的协调和指导下,可提供跨区域的应急救援技术支持和帮助。
为了促进矿山救护技术的发展和技术进步,促进矿山应急救援整体水平的提高,在组建国家矿山救援指挥中心的同时还将组建国家矿山救护技术实验中心和国家矿山救护技术培训中心。
2、装备保障
为保证矿山应急救援的及时、有效,和具备对重大、复杂灾变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必须建立矿山救护及其应急救援装备保障体系,以形成全方位应急救援装备的支持和保障。
国家局矿山救援指挥中心将配备先进、具备较高技术含量的救灾技术装备,为重大、复杂事故的抢险救灾提供可靠的装备支持。
区域救护大队除按矿山救护大队进行装备外,还应根据区域内矿山灾害特点,配备较先进和关键性的救灾技术装备,一旦发生较大灾变事故,即可迅速投入使用,并对其他矿山救护队也能形成有力的装备支持。区域救护大队是我国矿山应急救援的中坚力量,要不断加快加强技术装备和更新改造的步伐,要具有与其作用和地位相称的装备水平。
中图分类号: V24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事故应急预案对电网事故处理的必要性
电力网中220kV漫 -临 -思-景系统其结构比较简单,故不能抵御比较恶劣的气候对电网的破坏能力,线路防雷的措施也比较薄弱。线路雷击跳闸事故系杆塔受电侧瓷瓶整串遭雷击 ,A、C相相间接地短路使220kV线路两侧开关跳闸,导致两个地区的电网全网失压。在处理的过程中,由于各变电站及电厂协调配合欠佳,未做到完善的事故应急预案,导致两地区的电网恢复供电时间稍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做好事故应急预案对电网事故处理很必要。
我国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针都是安全为第一位,预防为主。如何预防,怎样去预防,通过近几十年来发生的事故经验教训来看,以电力的生产规律为基础,结合已采取的防范对策,出台了比较实际的
保证电力安全的生产的组织和技术措施。并编制成册,来达到预防为主的最佳效果。
电网事故分析,220kV线路雷击跳闸事故所引发的问题很多,只要是各部门之间起草的电网应急预案大不想不相同,也不完善,而且操作人员在处理时的反应能力和整体的协作也不好,故而造成了事故处理不够快速准确。如果各部门之间能够相互统一完善预案的话,也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了,同时也不会存在不协调了,更能说明编制处理事故的预案是必要的。
2 预案在事故处理中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预案编制措施必须从效的电网紧急事故情况下给处理事故的人员提供电网运行的情况才能起到应急作用并作出指导。
电网处理预案的规范化和程序化直接影响电网事故处理的速度与准确性。因此,针对电网应急预案的规范化和程序化编制成事故处理作业指导书,即实用又规范,指导当发生事故时运行人员和调度的事故处理行为。有了事故作业书的引导,处理人员根据事故的类型及安全自动装置、开关跳闸后停电的范围和保护动作信息等情况,确定了准确的事故信息后能够准确的、快速的完成事故处理,在启动预先编制好的相应的规范预案的帮助下,及时的恢复供电。电网应急预案在事故发生时的作用很重要,它起到的不只只是起到预防作用,主要的作用是能使运行人员和调度员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调度人员的指令操作无误,变电站的运行人员执行指令迅速准确,和没发生事故一样有条不紊的进行,进而达到电力调度无差错的目的。
提高电网的事故处理能力的最好方法是进行预案事故演习活动,也是提高其处理能力的最有效的措施。预案就是对事故的发生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把以往的经验总结起来,在基础上利用在指导性、针对
性、实用性比较强的预案来预防事故的再次发生,因此运行中的电网比较复杂,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事故隐患;另外,电网预案也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包括所有的事故处理措施,并不是所有的预案启动都能顺利的指导事故处理中。因此,只有通过电网事故的演习,才能发现并预防电网中存在的隐患和问题,进而,才能不断的完善与检验事故处理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实战性。
3提高运行人员事故处理能力
电网应急预案的实施,在很大的程度上帮助了变电站运行人员,使他们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便于电网事故的处理,但对于运行人员的应急事故的处理能力来说,还有待于提高,经分析,发生的电网的事故无非是设备上的事故和因外力的破坏而造成的全系统或者局部地区的电网停电事故。设备事故的避免需要相关的运行人员的不断巡视,只有这样才能最快地发现相关的设备中存在的缺陷,及时做出报告,后者则要考验运行人员对事故的处理能力。如何提高运行人员对事故的处理能力,达到避免或及时处理的效果呢,总结如下。
(1)班组技术的培训。
一个维护运行班组的整体的业务水平决定了他们在处理突发性电网事故的能力。当发生电网事故时,单靠一到两个人是不行的,需要大家一起行动起来,相互配合、共同协作,才能迅速地处理好事故。如
果业务不熟练,就无法提出自己的看法,又怎么能起到协助作用呢?这就需要班组在提高员工文化水平、业务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进行技术培训,能够使员工更好地熟练并掌握本岗位的设备的性能及操作方法,当发生电网事故时可以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2)组织演习和预想事故的工作。在处理电网事故时,现场情况极不稳定,能迅速、正确、及时、果断地处理事故,是对运行的人员处理应急事故技术水平的集中考验,类似这样的知识和经验,除了从现场实践的积累外,还得靠平时的事故预想和演习的训练。平时应有针对性地做事故处理演习,所要求的是运行人员要作出快速的反应,正确地处理事故,锻炼了运行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心理素质。
(3)加强和培养值班班长组织指挥能力。
因事故大都为突发性的,对于那些心理素质不好的值班人员来说,在电网事故发生时,不明确自己的职责是什么,无处下手。这样便影响了对事故的处理速度。发生事故的时候,值班班长对处理事故起关键
作用,等同于电网事故现场的负责人,值班班长的正确指挥,会使大家有条不紊的投入到工作中,各司其职的迅速控制电网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减短停电的时间,减少损失。假如值班班长的心理素质差,指挥的经
验和能力不足,自己就会先乱了阵脚,造成事故不能及时的处理,甚至愈演愈大。因此,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就要对值班班长加强锻炼和培养组织指挥能力。
4结束语
通过对电网事故预案的了解,事故应急预案的完善与编制,对电网正常运行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其重要性很强,在内蒙古西部电网事故来看,我国的电网经营企业的各级运行人员和管理人员应加大对所管辖的设备和电网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应引起重视,倘若发生事故,做到沉着应战,临危不乱,按照日常的事故应急预案来保证电网事故处理的迅速、准确,防止电网稳定破坏和瓦解。
2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研究
2.1井下安全问题检测管理
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构成井下安全问题检测管理模块。利用该模块,安全岗的人员可以将检查到的安全问题录入到计算机中,并对安全隐患处理意见和安全隐患的处理是否得到落实进行检测。同时,利用该模块也可以完成对安全问题的信息的综合查询,并且可以通过检测煤矿生产设备故障来防止漏电和短路等安全事故的发生。因为,该模块可以利用传感器对井下各种环境参数进行实时检测,然后将井下温度和瓦斯分布情况等参数传递给控制部门,从而协助管理人员进行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而一旦发生事故,该模块也能够对煤矿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正确记录,并完成对事故原因的查询和事故处理情况的分析[1]。所以,利用该模块可以真正了解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从而给员工的安全生产作业提供警示作用。此外,该模块也能够对计算机病毒进行防治,从而确保井下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2.2井下作业监控管理
在井下安全生产管理系统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进行井下作业监控管理模块的设计,从而对井下作业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控,继而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提供保证。利用该模块,可以对生产人员的交接班过程进行监控,从而督促人员按照规定流程完成交接工作,继而避免生产过程中出现人员违规现象。同时,利用该模块,也可以真实记录井下安全事故的发生过程,从而帮助管理人员找到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并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此外,利用该模块也能够对人员进行定位查询。而在此基础上,煤矿安全管理人员就能够及时掌握入井人员数量、身份和工作的位置,从而避免超人员入井和煤矿超能力生产的现象出现[2]。一旦发生突发事故,利用该模块可以对事故现场的人员位置进行查询,从而为人员救助提供科学依据。
2.3生产信息管理
利用计算机技术,也可以进行煤矿生产信息管理模块的开发。而利用该模块,可以对煤矿生产的信息进行综合管理,从而为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保障。①利用该模块可以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而管理人员通过使用该模块,就可以进行生产过程发生过的事故信息和人员信息的查询,从而及时进行问题的解决。而进行相应的控制点的查询和确认,则可以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得到跟踪管理。②利用该模块可以为相关人员学习和查询煤矿生产的安全规章制度提供便利,从而使人员能够按照规章制度完成生产问题的处理。同时,模块中也记录了煤矿所有的安全生产标志,并且记录了标志的定期检查和维护信息,可以为管理人员了解标志的安装地点和使用情况提供便利。③利用该模块可以对煤矿生产的安全信息进行汇总,并且完成对煤矿安全情况的综合分析。而利用该系统进行安全综合报表的提供,也可以使煤矿管理人员及时了解煤矿的总体安全情况,从而通过制定相应的计划进行现有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3]。此外,根据模块中的信息,管理人员也可以了解各部门和个人的安全生产情况,从而通过采取合理的奖惩措施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继而使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得到加强。
煤炭是产业经济现代化生产的必备资源,其为工业产品制造与生产提供了燃料物资,合理开发煤矿才能维持物资的持续供应。近年来煤矿井采掘深度逐渐扩大,深井煤矿是行业变革的必然趋势,注重安全生产规划是采煤作业的核心要求。针对井内采煤存在的瓦斯事故,企业需拟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防御措施。
一、煤井瓦斯特点
煤矿是地质岩层变动形成的自然资源,其涉及了大量有机质而产生天然气,这是煤层必有的可燃性气体。随着煤层采掘深度逐渐增加,井内空气瓦斯浓度也越来越高,使采煤作业面临着诸多的风险性,如表1。首先,瓦斯具有可燃性,空气瓦斯浓度超标前提下,接触可燃点必引起爆炸;其次,瓦斯具有毒性,大量吸入而影响了采煤人员的健康,导致患病率持续上升[1]。科学发展观引导下,煤炭产业正朝着可持续方向营运,解决天然气事故是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这是未来煤炭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然决策。
表1:瓦斯浓度及事故率
二、深煤井瓦斯事故的安全处理措施
安全问题是制约煤炭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其不仅破坏了生产流程的规范化进行,也对现场人员及设备带来严重的危害性。“瓦斯事故”破坏了现场采煤环境的安全性,也不利于人员、设备的正常操作,发生瓦斯事故将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损失。针对瓦斯事故,煤炭企业需建立良好的安全管理机制,如图1,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保障机制,降低瓦斯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
图1 瓦斯治理
1.通风。保持井内通风可以降低瓦斯浓度,以免浓度超标引起爆炸事故。需按照“缩短通风流程、扩大通风断面、减少通风阻力、增大通风能力、提高抗灾能力”的原则,优化通风系统,做到网络简单,风流稳定,系统可靠,风量充足,风速风质符合要求,矿井有效总风量富余系数应在1.8以上。
2.防火。我国积极拟定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计划,对地质层矿物资源进行开采利用。“火源”是瓦斯保障的必备条件,注意防火能够控制瓦斯事故的发生,深井采煤区控制火源可从根源上解决事故问题。例如,有自燃发火倾向的矿井,必须购置一氧化碳检测仪,井下所有设备、设施等达到消防要求,有条件的矿井要建立防火灌浆系统。
3.防尘。为了加快煤炭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积极完善防尘设施,能够缩小瓦斯气体的流动范围,事故发生时避免扩散。健全防尘设施,安装隔爆、喷雾降尘和洒水控尘设施,有条件的矿井要实施煤层注水,装备除尘器。井下粉尘浓度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这是国家对煤炭生产提出的明确要求[2]。
4.监测。加强日常监测可提前发现瓦斯事故,做好充分的抗灾措施。矿井必须购齐备全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各种仪表,包括备用主机,保障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运行正常,局扇和移动抽采泵必须安设开停传感器。同时,要建立健全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联网运行保障机制,如图2,健全“人机瓦检”瓦斯检测双检体系。
图2 瓦斯监测流程
煤炭资源是社会工业化生产的必备物资,保持原煤燃料供应是产业经济的基本要求。我国对地下煤矿开采力度逐渐扩大,原煤层采掘量增加也引起了一系列的问题。解决瓦斯事故是安全生产的重点要求,企业应当从生产方案“狠抓”安全工作。
一、认真落实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建立由市安委会领导的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协调机制,安监、国土资源、*等部门要及时互通情况,密切配合,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严格执法。
安监部门要认真抓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凡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存在重、特大安全隐患的,责令限期整改或停产整顿。经整改仍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或重、特大事故隐患不能彻底消除的,报请本级政府依法予以关闭。
国土资源部门对未取得勘查许可证进行非法探矿和未取得采矿许可证进行非法采矿的,要切实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依法予以取缔;对“超层越界”、“以探代采”的应及时予以制止和处罚。
*部门要加强爆炸物品管理,对非法开采或证照不全的非煤矿山,不得供应爆炸物品;对安监部门停产整顿的非煤矿山和未经安监部门进行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的新建、扩建、改建项目,*部门须停止爆炸物品供应。
二、加强非煤矿山建设项目监督管理。凡新建、扩建、改建的非煤矿山建设项目,严格执行国家《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办法》规定,由市安监部门组织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从源头上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三、严格规范非煤矿山开采活动。凡在本市境内从事非煤矿山开采活动须遵守国家和自治区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定。
企业负责人或投资人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应保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具备保障安全生产的条件;执行开采不同矿种的矿山安全规程和行业技术规范;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救援预案;取得国土资源部门颁发的《采矿许可证》、*部门颁发的《爆炸物品使用许可证》、安监部门颁发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