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29 09:45:1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地质学的研究意义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周小庆(1989―),女,安徽安庆人,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方向:笔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一、生态翻译学
生态翻译学是生态学与翻译学相结合的学科,生态翻译理论最早由清华大学胡庚申教授于2001年提出。大自然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之道,翻译、译者和译文在人文交流这个世界中,也存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胡庚申教授将这两者结合起来,提出此中国本土产生的跨学科的翻译理论。生态翻译理论的核心是文化维、交际维和语言维方面的多维转换。译者只有进行多维度适应选择转换后,使译文产生较高的整合适应选择度,从而达到适应性选择和选择性适应的统一,且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翻译就是最佳翻译。
二、地方志翻译的研究现状
地方志承载着一个地方某一时期的自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记录,大到国家级的志书如《三国志》,小到州县的志书如《潍县志》《成都志》。对国家的文化传承、发展和外交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在21世纪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将国家众多的地方志恰当地翻译并传播出去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学界偶有提到地方志也是在典籍翻译研究中一笔带过。地方志虽然是典籍资料的一部分,但是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并不能以典籍翻译全部概之。对其翻译也应有针对性的策略。
三、地方志的特点
第一,结构多松散。地方志内容广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情况都囊括其中,导致其结构松散,缺乏一个核心的内容、一定的叙述条理。如《成都志》中,第一部分《走向辉煌》中包括前蜀永陵、后蜀蓉城、孟蜀石经、绘画高峰等,各小节之间的内容既无明显的时间先后顺序,也无特定的东南西北空间关系。
第二,多文化负载词。地方志与典籍史料一个很大的共同点是,文化负载词很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往往一个词可以概括前后几个朝生的事情。《成都志》尤甚,比如“扬一益二” “郡国之学”“二江讲学”“三城相套”,等等。
第三,多典故诗词。地方志另一个大特征是引用典故和诗词,比如《成都志》中:“聚骨扇自吴制之外,惟川扇称佳。”“三城相套”“二江环抱”“北有十三陵,南有蜀王陵”等。
四、生态翻译学下地方志翻译策略的选择
地方志翻译要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之间达成和谐共生,译者应注意在“三维”方面的平衡。下文将截取 《成都志》中几个段落句子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生态翻译学下的地方志翻译策略。
原文1:不过,这段中断的文化只是蜀地文明的序曲。从融入华夏文明的那一天开始,巴蜀文化将注定谱写不同凡响的篇章。一门带有明显地域文化特征的学问将横空出世,名震中华大地,传承2000余年,至今仍绽放异彩。这门学问就叫――“蜀学”。而“蜀学”的发端,将从一个不同凡响的人物开始。他的名字叫文翁。
原文2:曾经,古蜀被认为是“蜀左言”“不晓文字”之地。但其实古蜀人不但有自己的语言,也有自己的文字。
原文3:故班固说:“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
1.语言维
地方志的翻译要充分考虑到翻译的生态环境。首先应该考虑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要使用编译的策略,使译文通顺流畅,符合英语的语言习惯,而不是保留中文的言简意赅、句式松散特征。使用编译的策略,将译文变得条理清晰、结构紧凑。“不过,这段中断的文化只是蜀地文明的序曲。从融入华夏文明的那一天开始,巴蜀文化将注定谱写不同凡响的篇章。一门带有明显地域文化特征的学问将横空出世,名震中华大地,传承2000余年,至今仍绽放异彩。这门学问就叫――‘蜀学’。而‘蜀学’的发端,将从一个不同凡响的人物开始。他的名字叫文翁。”整段中,“序曲”“谱写不同凡响的篇章”“横空出世”“名震”等词句都体现了中文语言用词语造气势、夸张等手法的使用。而在英文中非常不推崇用华丽空洞的词汇写作,这种堆砌只会产生华而不实的感觉。因此译文要尽量用平实真切的词语描述。译为:Nevertheless, this discontinuous culture is just the beginning of the civilization of the Shu. Since the day it merged into Chinese civilization, Ba-Shu culture was destined to have remarkable influence. A study characterized by local culture was about to come into being. It became famous to and shocked the whole China. Has been carried on for over 2000 years, it still shine with extraordinary splendor. It is the Shu study which started from an outstanding man called Wen Weng.
2.文化维
地方志中包含浓厚的中华历史文化,对于外语读者来说,这些内容都是非常陌生、难以理解的地方。因此在翻译时要注意文化维的转换,选择诠释策略进行翻译。“曾经,古蜀被认为是‘蜀左言’‘不晓文字’之地”中“蜀左言”的“左”字与平常的左右意义大相径庭,为“非常见的、非主流的、奇怪的”的意思。原文引用古语,有深厚的含义;然而对于译入语读者来说,这种文化是陌生的,是完全难以理解的。译文要通俗化,易于理解。因此译为:Ancient Shu (now Sichuan province) use to be considered as a place where people spoke queer and odd language and had no writing characters.
3.交际维
地方志中体现了地方古代或近代时期的思想、教育、观念、政策等,其目的是传承、记载和传播地方重要信息。要使译文达到同样的交际目的,译者在翻译时需注意在思维方式上进行调整、变通,使用变译的策略,实现原文与译文的效力对等。在“故班固说:‘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一句中,“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这句引用既要保留引用的形式和效力,也要使引用易于理解,给译文读者一种对古人智慧和贡献的敬佩和褒扬之感。因而译为:That’s why Ban Gu (a historian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commented: “it is all due to Wen Weng’cultivation that the Shu has such a good culture.”
五、结语
地方志的跨文化翻译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不断尝试、修改并深入加以分析探讨。地方志的翻译既要保留原文的特征,又要实现对外传播和交流的作用,翻译时要考虑译入语承载异族文化时对译入语读者产生的理解障碍。本文只为抛砖引玉,地方志翻译策略的研究还任重而道远,希望能够引起学界和整个翻译界的关注并改善地方志翻译的现状。
参考文献:
[1]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学习可定义为“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引起的能力与倾向的相对稳定的变化过程。”地理学习的涵义,就是指学生在地理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完成地理教学目标,在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发生心理变化,促进其个性发展的过程。教学是为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教”是为了“学”,故教学活动的核心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教学过程服务并服从于学习过程。
许多高一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且大多未能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影响了自身初高中的顺利过渡。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这是孟子所说的自得。”学好地理不仅要靠努力刻苦,还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具体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一新生习惯于初中地理教师在考前列重点、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以为高中与初中相同。因此,高中教师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每节课前要做好预习,带着问题去听课;上课时要认真专注、主动思考、大胆发问,养成记笔记的习惯;课后应先复习后作业等等。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才有改进学习方法的可能。
2.改进学生对地理概念的学法
地理概念是地理事物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们地理认知过程的升华,它是抽象、概括出的地理事物的具体特征,从而构成人们获得地理智能的核心部分。学生如果对地理概念含糊不清,往往会进一步造成学习思维混乱。如,“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学生易混淆,往往说成某地是“四季如春的天气”。
因此,教师要注意在地理概念学习时,给予学生必要的学法指导。第一,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地理表象。由于地理概念是在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充分感知具体的地理表象是学习的前提,其可帮助学生全面地认识概念的外延与内涵。第二,多运用分析比较的思维方法。用此方法可区别概念的本质属性。第三,抓关键词对概念进行剖析。第四,指导学生经常运用地理概念以达到巩固检验的目的。能记住概念,并不等于真正掌握,通过不断运用才能巩固记忆,真正理解。
3.指导学生对地理规律的学法
地理规律反映地理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必然的、本质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地理规律的学习首先应指导学生理清知识体系,类化地理规律。教师帮助学生理清地理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抓知识之网上的纲,就能提纲挈领。第二,针对学生认知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教师根据学生已达到和经过努力可能达到的水平,来设置问题情境,就可以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发展。第三,指导学生学会建立图表,展现知识体系。以简单的符号、关键的语言、简洁的示意图,将地理规律进行总结,展现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一目了然。如,地壳物质循环的知识可用下图展示出来。第四,利用典型例题,指导学生分析归纳,促进融会贯通。教师应选择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例题,学生通过解析从中归纳地理规律,促进知识的灵活运用,提高学习效率。
地壳的物质循环图
4.培养学生地理基本技能
1.小学生的依赖心理和表现心理
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学习的依赖心理强。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施教时,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主从关系。有些学生虽然思维敏捷,回答问题积极性高,但由于他们具有争强好胜、急于表现自己的心理,在回答老师提问时,往往欠思考。他们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没有真正领会题意或仅仅听了一半,就急忙举手回答,期盼老师能够叫到自己的名字,以达到表扬自己的目的。对这样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适当的肯定,同时还要及时提醒他们要全面、细致地思考问题,学会听讲、学会思考,从小培养学生认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2.小学生注意力的短暂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主体地位。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长久地集中到一起,要想在短时间内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到一起,从而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掌握知识。教师要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提出质疑的策略,一、二年级的孩子则是以教师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为主,所以,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情境和氛围,让孩子在愉悦的环境中自主质疑。
二、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自主质疑的策略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前提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因此,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会异常活跃。因此,教师应放下架子,以朋友的身份融入课堂,创造一种推心置腹的交流气氛,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把自己对学习内容的各种感觉、怀疑在课堂上释放出来。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管是有思维价值的,还是幼稚可笑的,都应肯定学生的积极动脑,维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
2.创设情境质疑
兴趣是儿童入门的先导。爱因斯坦说过:“最好的老师莫过于热爱。”儿童有了热爱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就会在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创设新奇别致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质疑兴趣,以趣生疑,使学生的思维更加主动、积极。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及培养,不仅依赖于知识和能力的基础,而且还依赖于问题情境的设置。例如:在讲授去游乐场一课时,学生没有去过,但是我们就可以创设一种想象的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游乐场中,这时你的课就会吸引学生全部的注意力,他们的心才会和老师的话语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创设情境时,我是这样说的:同学们,昨天老师带大家去超市购物了,今天我再带你们去一个地方,那就是咱们都梦寐以求想去的发现王国。同学们你最想玩什么呢?(先问问大家,然后教师根据他们所说的列出一张票价表)这表面上看,其实很抽象,但孩子们都会跟着你的思维走,他们就仿佛真的去了发现王国。这时教师再一步步引导学生用竖式去解决数学问题,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对数学课感兴趣,才会主动去思考问题,从而达到主动质疑的目的。
3.给学生质疑的时间与空间
“问”源于思。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环节。一个问题的提出往往需要时间和空间,只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才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质疑的机会,留给学生自主学习、互相交流、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如,在讲授“搭配中的学问”时,学生通过自己当营养师来亲自体会配菜的全过程,但更主要的是在配菜中寻找最简单的途径,这就需要老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思考。不能拿来问题就让小学生很快地解决,要让学生有时间去想,面对有困难的问题更要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从而得出属于自己的答案。
4.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质疑也是如此,因此,教师应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将新问题转化成以前学过的知识,在概念的形成中、算理的推导中,将质疑的方法适时地渗透给学生,同时应该采取循循善诱不厌其烦的策略,让学生一步一步地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疑惑,从而达到能独立质疑的目的。
总之,小学低年级学生质疑的方法与策略很多,关键在于教师要与时俱进,掌握先进的教学观念,拥有优化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创设有趣的数学情境,让孩子真正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从而达到学在其中、问在其中、乐在其中的教育目的,让质疑的种子在数学课堂中生根、发芽,开出美丽的花朵。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的高等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活动也不断的进行深入的改革。但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学校仍然相对封闭,虽然近几年,学校与企业开始进行校企合作,但大多是只是一纸合同,真正做到校企合作的却很少,所以与企业之间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难以作到无缝对接。因此,学校在培养学生技能上就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同时这种技能培养也往往缺乏实效性,在学生走上就业岗位后就会发现无论从思想上还是技能储备上,与企业要求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如何解决这个现实问题,将直接关系到职业学校学生的培养质量和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程度。近年来,各职业学校都在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对于在校学生职业技能的考核,通过各类的职业技能大赛,可以很好的反应出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的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我院控制教研组对此做了大量的尝试,把职业技能大赛作为促进电子电气专业技能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把以赛促学应用到高职第二课堂教学中,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自身实践操作水平,以少数学生为出发点,最终达到以少数为典型,带动绝大部分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去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实践水平和综合素质。这与国家教育部高度重视职业学校专业技能比赛的思路不谋而合。
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正确的认识职业技能比赛。技能比赛对于职业教育的积极作用毋庸质疑,但是如果操作中忽略组织技能比赛的初衷,就很容易走入误区,那么组织技能比赛积极促进作用就几乎失去了意义。根据我们在近几年组织技能比赛过程中的解到,技能比赛组织过程中容易走入误区,为比赛而比赛,忽略了技能比赛根本目标的实现。出于宣传等的需要,学校组织技能比赛一般都具有较大的目的。这就带来了一个实际问题,为了声誉,过分追求比赛的结果,具体表现为只训练少量的学生参加比赛,目的只为获奖,而忽略了技能比赛对学生专业技能学习的促进和激励的作用,忽略了组织技能比赛的实际意义。为了充分发挥技能比赛的作用,促进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快速提高。为了防止上述问题的发生,学校在组织技能比赛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始终把握学校技能教学的宗旨,切实发挥技能比赛应有的积极作用。
2、比赛必须渗透到日常教学中,把技能比赛当作促进和激励学生实践水平的重要检测手段。为了克服上述问题的存在,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技能比赛必须建立在日常教学的阶段性比赛的基础上,换言之,在专业课日常的教学中,就要把比赛贯穿始终,尤其在学生的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的培养中,要把技能比赛当作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检测手段,以赛促学。让参赛的学生带动和帮助周围的同学,以达到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比赛中,这样才能实现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专业技能比赛意义的最大化。
二、以赛促学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我们教研组在以赛促学的实践教学的试验重点放在了日常教学之后的第二课堂,为掌握此次教学改革的实施情况,我们设计了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与传统教学各有哪些优缺点?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是否实现了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提高了教学质量?现阶段我采取的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存在哪些不足等问题,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辅以随机抽样访谈,在师生中进行了一定范围的调查,以期发现问题与不足,供课题日后进一步研究改进方法提供依据。
1、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此次问卷调查的对象:电子信息、电气自动化2个专业6个班全体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内容涉及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的信息获取量、对教学知识点的理解接受程度、学习效果、创新性、学习积极主动性、对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对教学环境的适应情况、对数学方式的适应摘况、对相互间协作能力,对相关的任课教师也做了关于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方面的情况调查。
2、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概述: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68份。其中发放学生问卷240份,回收228份,回收率95%;发放教师问卷28份,回收28份,回收率100%。
(1)参加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学习积极主动性比较
图1 参加第二课堂实践教学
学习积极主动性高低方式比较结果统计图
(2)参加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
图2 学生对参加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效果满意度统计图
(3)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
图3 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效果教师与学生看法比较结果统计图
(4)传统教学与部分学生参加了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班成绩比较
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有部分学生参加了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总体情况比常规班的成绩总体要好。
调查结果表明:我校绝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对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所呈现出的优势和给学生带来的益处认识是一致的;学生们乐于接受这种教学方式,然而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所涉及的学生面不是很理想。由于各种原因,参加的学生比较有限,目前很难在学生中全面展开。
三、总结
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学生广泛参与的职业技能大赛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充分发挥职业技能大赛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就必须实现职业技能大赛与职业院校的常规教学的有机结合。加大教学实践,努力提高对学生的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从我们教研组三年多在学生第二课堂的教学实践来看,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参见第二课堂实践的学生中,在多次的省、市职业技能大赛中都取得了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而且他们在所在的班级中起到了充分的带头做用,起到了理想的整理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秀芳,范建淑.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改革在办公软件课程中的应用探索.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36.
[2]陈靖. 浅析现代陶艺教学中主体创新意识的自我实现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教育与职业2012,21.
[3]新华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 2010.
基金项目: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63(2015-)02-
Research of A Collaborative Learning Platform based on Low Cost and High Quality
YU Jinling,HAN Yi,GAO Yongbing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Baotou 014010, China)
Abstract: Aiming at lack of the spending and the quality of learning in domestic existing collaborative learning platform, a collaborative learning framework is proposed for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SMEs) or university information building. The platform achieves a higher quality of collaborative learning service through low cost. The low cost is reflected by construction, publishing and maintenance, etc. The high quality is discussed by learning tasks, learning environment, learning evaluation, etc. The collaborative learning platform is furtherly designed, which can really solve spending challenges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an achieve high efficiency to develop learners.
Key words: Collaborative Learning Platform; LAMP; Computer Network
0 引 言
随着信息产业在教育领域的日渐兴起和研究实施,各种在线协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 CL)平台也应运而生,但成功实例仍然较少,其效果无法达到设计者预期的目标。在中小企业中,培训支出相对较少,培训种类和培训层面较为简单,且以内部培训为主。此外,中小企业没有学习平台或现有的平台功能结构单一、学习资源零散,并且开销不菲[1]。笔者在分析中小企业内部培训学习方面的特点与总结其现有协作学习平台的缺陷之后,提出了一种采用低成本来提供高质量学习服务的学习平台设计方案,笔者在高校从事计算机方面的教学与科研,本文即以平台服务高校为例来阐述本平台的优势。
1协作学习平台解决方案
1.1 开发与组建
协作平台的开发与组建关系到日后用户的学习体验与管理员的维护工作,所以既要选择开发速度快和性能优越的解决方案,又要选择维护成本低和运作开销少的产品。而当今强大的LAMP(Linux,Apache,Mysql,PHP)网络解决方案几乎符合以上所有要求,其性能卓越、运行稳定、跨平台性强,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开源免费,长期的实践也证明这样的组合不仅大大降低了开发与运行成本,其在功能与性能上也是能满足绝大部分企业的现实发展需求。另外,由于其开源的一大特性,在开发过程中平台的许多功能模块都是现成免费的,如论坛、博客等,甚至整个学习平台都是开源的[2],如Moodle平台。仍需提及的是,在高校的人才培养中,协作学习平台所需功能与所支持的用户量相比现如今完全成熟的商业化协作学习平台,其实现要求也会明显降低。综上所述可知,基于现有的开发环境与较低的系统需求,大多高校的计算机类研发小组都足够胜任协作学习平台的开发工作,在实现节省开发成本的同时,更为日后平台功能的丰富与完善等维护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与优势。
1.2 与实践
高校或中小型企业用户群地理分布上相对集中,大多数时间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内学习或办公,为此可采用集中式的网络结构。在学校或单位的网络中心搭建协作学习平台,管理者可以全局控制学习者与学习资源,且有足够的访问带宽,也不需要额外购买域名,平台的服务器软件采用世界上使用量排名第一的服务器软件:Apache,与Linux有完美的融合。此外,配置一台DB服务器与一台Media资源服务器,DB服务器用于认证管理、学习者个人信息存储与其他应用数据库的管理,Media资源服务器则主要用于存放各种类型与各种格式的学习资源,同时也能安全快速地上传与访问。这不仅节省了的成本,也提高了校内学习者的访问速度,优化了用户体验。
1.3 运行与维护
在运行过程中平台的维护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具体来说,表现在:网络安全方面要制定安全策略、修补安全漏洞、防止黑客入侵、备份重要数据;故障恢复方面要保证突然事件或者数据误删后能尽快补救、及时恢复;平台优化方面要保证页面布局、结构以及内容等更具亲和力,功能操作更为人性化;内容更新方面则要保证定期删除垃圾信息,及时更新相关领域的最新动态。而平台运行在学校内部服务器上,管理者拥有完全控制权限,在平台的安全性方面增强了一定的保障力度。同时,校内的相关计算机科研团队为其提供相应技术支持,平台的维护工作难度即开销也均有显著降低。此外,协作学习平台主要服务于本校学生,不仅增加了彼此间的信任程度,也为平台的宣传推广工作提供了低成本运作的最大可能。
2 协作学习平台的分析与设计
2.1 学习者分析
对学习者的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学习者的个人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专业、涉猎书籍等;二是学习者的基础知识与背景,如已学课程、参与项目、学习风格等。根据对学习者的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学习者在小组中担任何种角色以及适合去完成哪种任务,以此来保证每一位小组成员均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能力优势,也进一步地提高了整个学习小组的协作能力。其中,学习者相关数据来源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常见的用户注册时填写的基本信息,称为显式信息,根据显式信息可以建立初始的学习者模型。但初次登陆平台,大部分学习者都不会愿意提供详细的个人信息,所以用户的注册功能要简洁清晰、一步到位;二是用户在协作过程中留下的学习记录,如点击学习资源、课程学习进度、课程学习评价等,这部分数据称为隐式数据,隐式数据对学习者的分析工作有着重要作用,并随时间不断演化,因此也要定期更新学习者个人模型。
2.2 学习任务设计
学习任务的设计是整个协作学习的重点与核心。任务的设计可以是对某一问题的探讨,也可以是对某一热点话题的辩论,还可以是对某个项目的实现等[3]。总之,任务的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任务的设定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任务内容要涉及学习者专攻领域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其次,任务本身要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挑战性,具有一定难度的任务活动最能激发学习者的探索欲与想象力,也将更能达到任务的预期效果;最后,对任务创设问题情境,在实际情境中阐述问题,通过进一步分析情境,逐渐明确任务,分析出其背后的实质问题,最终彻底解决问题。协作学习任务围绕组织活动展开,根据学习小组的特征与学习内容的不同而采取对应的活动形式,有以下典型的活动:
(1)工程设计型活动。建立一个协同工作的工程项目,小组内部协作对其进行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以及项目测试等,各个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进而提高个人与整个团队的效率。
(2)资料分析型活动。按照给定的主题,小组内各成员协作搜集相关文献资料,由此执行整理、分析、汇总、评价以及存档等步骤,最后小组的内部对主题各抒己见,小组负责人对大家的观点进行总结与完善,至此一个主题活动就顺利完成。
(3)作品创作型活动。按照规定的要求来创作某种作品,如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小组成员可以利用协作交流工具互相分享创作经验、创作心得以及创作成果,激发创造力的同时也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
(4)逻辑推理型活动。根据小组布置的一系列任务,结合已获材料与数据,对某个问题的因果关系进行深入探索,逐渐完善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不断完成协作任务。
(5)观测调查型活动。这一类型的活动主要是针对科技与社会问题的探究,小组成员通过测量工具协作进行客观实际的观察与测量,对取得的测量结果建立共享数据库,方便学习小组内或者学习平台中的其他学习者开展学习与研究。
2.3 学习环境设计
学习环境是平台中进行协作学习的基础与支撑,设计时应做到多样性、共享性、灵活性以及协作性,学习者在这样的环境中才会逐渐培养归属感、成就感与优越感。
2.3.1 资源环境设计
任何一种学习方式都必须以学习资源为基础,而在协作学习平台中的学习资源除了内容要丰富外,呈现形式也要多样(文本、图片、视频、超链接等)。学习资源通常分为三种不同的层次:基础的学习资源,针对某一项目或知识点的基本的学习资源,由项目内的小组成员或项目管理者上传分享;相关的学习资源,围绕某一个主题在确定的搜索范围内的相关资源,如网站、期刊、杂志等;泛在的学习资源,即整个互联网的学习资源和整个社会环境的学习资源。然而,现有的学习资源虽然广博而丰富,但是缺乏有效的知识评估与知识推荐工具,学习者在查询与选择协作知识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这种长期的盲目性会降低学习者对学习平台的满意度[4]。由此,高质量的协作学习平台要能够通过有效的方法来优化学习者在平台中获取知识的方法与路径,提高资源查询搜索的效率[5]。资源环境设计过程可做如下论述:
(1)资源的过滤、聚合与收集。随着学习平台的长期运行,学习资源的数量与种类会逐渐上升,因此在用户检索或系统推荐中首先要过滤不相关资源,聚合同类资源。
(2)建立基于社会语义的知识网络模型。将学习者的所需资源与平台中学习资源的点击率以及评价结果相结合,对知识网络进行优化,根据优化结果向学习者返回最准确直观的学习资源。
(3)隐性知识描述。为了将隐性知识显式化,应构建学习小组成员的隐性知识网络模型,进而通过筛选、聚合、神经网络模拟等步骤对其进行优化,得出最优隐性知识结构,可以帮助每位小组成员不断产生清晰的隐性知识,并及时记录与保存。
(4)学习小组知识引导。不同的协作学习小组可能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与优势,且大多是在动态的环境中进行协作交流学习,这就需要有效的管理功能来获取、存储、编辑以及查询小组协作中的知识与经验,来实现有效动态知识整合,从而保证不同资源下的各类知识管理与分享。
上述过程如图1所示。基本的学习资源经过多种方法的优化后,最终将呈现给学习者个性化且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料。
图1 资源环境设计
Fig.1 Resource environment design
2.3.2 组织环境设计
组织环境主要是为参与协作学习的用户提供合理、全面的支持,方便学习者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完成任务。所有任务的开展大致可分如下几个步骤进行:划分学习小组,明确任务要求,制定任务计划,获得解决方案。
其中,学习小组的划分要尽可能兼顾学习者的个人背景、学习目标等个性化的信息,采用“取长补短”的方式来改善小组的协作效果,小组人数以2-5人为宜。任务的具体实施方案要由小组成员各抒己见,使小组成员明确将在何种环境下进行探究与学习,进而明确各自将担任何种角色以及完成什么工作,并且逐渐引导学习者去探索、去交流、去猜想,激发其探索欲与想象力。一个任务可分解为几个相互独立部分,按照时间顺序来制定出任务的完成计划,每个部分的时间需合理且要做好任务过程的记录,除了考虑部分之间的独立性外,更重要的是各部分间的关联性,让每位小组成员感受到对整个任务的贡献,对整个团队的意义与价值。任务设定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培养学习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确立任务需求和整理相关资料后,分析提出一套全面的解决方案,这不仅使学习者感悟到知识的探索过程,也有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到问题的本质。
2.3.3 学习工具设计
要想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离不开学习工具的支持,实践证明多样化的学习工具将能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尤其是能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通力协作。下面介绍在协作学习平台中典型的几种学习工具:
(1)网络论坛。论坛具有区别于其他交流工具的特点,即信息的发送者也是信息的接收者,能够实现所有人对受众全体的传播,具有多种呈现形式,是协作学习重要的异步交流工具[6]。在协作学习活动中,论坛的优点就是学习者可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即可以随时随地对楼主(话题的发起人)的内容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或提出建议。
(2)Wiki。Wiki是一种超文本的协作式编辑环境,并最佳支持协作学习的理念,可为学习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资源之间的深度交互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利用wiki的特点可实现学习者在协作过程中知识的扩充,也可实现学习资源与学习经验的共享。
(3)教学Blog。Blog的出现使得每位用户都能方便快捷地建立自己的网络空间,从此,网络信息不再是从网站向每位用户单向流动,而是每位用户都可以建立自己的知识库,传递给网络中的其他用户,实现了双向流动,这也在根本上体现了协作学习中“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此外,学习Blog完整地记录了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这些记录即可用于全面有效地评价学习者日常的学习情况。
(4)RSS。如今是信息爆炸的社会,网络上每天会产生海量的信息页,但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是与用户不相关的或用户不感兴趣的,如果用户从这些庞杂的“垃圾”网页种查找感兴趣的内容就会浪费大量时间,而RSS即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RSS操作简洁,只要将感兴趣的RSS订阅链接加入到本地的RSS阅读器中,其后只有相关的资源更新时才会提醒学习者,因而充分体现了协作学习平台中个性化定制的服务。
2.4 学习评价设计
对学习成果的评价也是对学习者学习成果的全面总结,高校中的学习平台面对的是一个有扎实的基础、明确的目标以及具有良好自制力的学习群体,所以个性化的学习评价比起传统的卷面考核更容易让人接受,也更能提高学习者的进度效率。协作学习的评价是全方位、多元化,不仅关注学习成果、也考虑学习过程,不仅关注学习者个人、也考虑整个协作团体,以此促进每位学习者的全面发展。此外,学习评价结果对学习过程还具有反作用,能有效反映学习者上一阶段学习中的优缺点,学习者则可根据评价结果对自己的学习计划作出详细、有益的调整[7]。评价设计可分为两种:
(1)小组协作过程评价。主要是通过记录协作过程的相关信息来完成评价,如一次心得体会、阶段性成果等。此外,根据协作项目的实施步骤而分成不同的评价阶段,对每一阶段分别制定出不同的评价标准以及权重,综合这些评价得出小组协作的最终评价。
(2)小组综合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可以直观地反应出小组的协作效果。小组综合测试法可以选择每位成员分工完成试卷的题目,也可以选择共同协作完成。个人成绩与小组成绩的转换也十分简单,首先确定小组成员测试的基础平均分,而后根据本次测试得出小组成员的提高分(本次得分与基础平均分之差),所有小组成员的平均提高分即为小组协作的最终成绩。这种评定方法仅仅关注每位小组成员的提高分,不论之前的成绩如何,只要学习者有进步就对小组就做出了正面的贡献,同时也说明协作学习取得了成功的效果。
学习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所以学习评价也应跟踪每一次的学习情况,把握学习轨迹,并精准、全面地记录学习者学习过程,在阶段性总结时亦有助于其反思上一阶段的学习效果。
3 结束语
信息时代在不断向前发展,协作学习环境的建设也在不断完善,各种有助于协作学习的算法与应用软件也有待于相关学者的进一步探究。后续的研究者则可根据这一研究框架进一步展开探讨,逐步去解决协作平台中的各项技术,从而使低成本、高质量的协作学习平台的实现与应用研究尽快臻于成熟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姜文周,马明丽,李先毅.基于Cloud Foundry的PaaS云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微型机与应用,2014(2):60-62.
[2]张筱兰,徐英萍,范郭昌骅.LAMS与Moodle学习环境的整合及其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9(5):108-110.
[3]冯愿.基于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 网络课程协作学习环境的构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71-73.
[4]陈殿青.基于Web 2.0环境下的协作学习知识共享平台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8):83-86.
[5]王晓波.基于数据挖掘的学习推荐系统的研究[J].微型机与应用,2014(23):32-34.
[6]赵建华.基于网络论坛的CSCL活动过程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0(5):6-15.
[7]刘黄玲子,黄荣怀.协作学习评价方法[J].现代教育技术,2002(1):24-29.
1 基金项目:包头市重大科技发展项目(2012Z1006-9)。
一、建立以章为单元的授课模式,形成知识结构框架图
“知识提取”是学生根据特定的情境问题,在储存的知识库中调用动相关知识去解释说明或解决特定情境问题的过程。“知识提取”当然离不开“知识储存”,但如果学生储存的都是知识片段,没有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不熟悉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就可能出现学生提取的知识不能或不能完全解决特定问题的情况。地理是一门逻辑性强、知识承接紧密的学科。一个地理问题包含的内容往往涉及多个方面,只有当学生提取的知识是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而不是单个的知识片段时才能有效解决相关问题。
目前,很多教师在艺术生的地理教学中往往沿用普通文化类学生的授课模式――以考点、节为单元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分析每一个知识点。这对普通文化类学生来说无可非议,因为他们学习文化科目的时间长,可以在弄明白每一个知识点的基础上再进行知识的整合重组,建构比较完备的知识结构框架。但对艺术生来说却不切实际,因为艺术生用在文化科目上的学习时间非常少,高三的艺术生用于文化备考的时间只有不到三个月。按照这种模式能够将知识点讲完就已经非常不错,根本没有时间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建构知识结构图式。学生掌握的多是知识片段,没有建立起知识的纵横向联系,因而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非常低,这也是艺术生每次考试综合题得分非常低的真正原因。
鉴于艺术生的这种特殊情况,教学中可尝试以章为单元组织地理教学,抓住每一章的核心知识,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结构框架图。因为地理高考不是对纯粹知识点的考查,而是侧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及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以章为单元开展教学,学生不会受细枝末节类知识的干扰,不仅能有效把握每一章的核心知识,还能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效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如“地球上的大气”一章,可根据知识结构图式开展地理教学。
二、重组课堂教学形式,强化学生“知识提取”技能
1.以提问挖掘知识
不少教师认为艺术生底子薄、基础差,应将知识讲“细”、讲“透”,认为只有这样,自己的课堂教学才算是圆满完成。但每次考试下来,学生的成绩却不甚理想。教师讲述得再细再透也不能包办学生的学习思维,有许多道理、方法、要领需由学生自己去体会、思考、研究。况且艺术生本身性格开朗,善于表达,团队合作和交际能力较强。“静态化”的讲授式教学不适合艺术生这一群体。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因此,增强学生“知识提取”的技能应围绕问题开展教学,以问题挖掘知识。
以问题挖掘知识,就要研习提问的技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对眼前能看到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但对藏在后面的奥妙却很感兴趣。”为此,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当然,学生提问会有一定的片面性,但这与做上课的“旁观者”相比,其收获更大,况且教师还可通过追问的方式帮助他们进一步挖掘相关知识,从而丰富其对问题的认识。
2.以评题凝炼知识
“重评讲轻评题”,这是绝大多数教师的通病。“评”往往评的是学生的答题情况,“讲”往往讲的是试题中涉及到的考点,这是一个发现学生知识缺漏、书写规范以及用语是否专业的过程。这个工作当然不能忽视,但从地理高考能力的要求出发,单凭讲远远不够,还应组织学生进行评题。所谓“评题”,简而言之就是对试题的评价。对于高中艺术生而言,评题不要求学生评价试题的完整性、科学性、创新性和规范性,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评题把握试题的设问方式和类型、试题的命制意图、试题的考核目标,从而提升学生根据命题意图、设问方式和考核目标积累相关材料,凝炼相关知识的能力。通过评题,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对命题意图、命题特点、设问方式的把握以及凝炼相关知识进行作答的能力,而且也可以增强学生对新知识、新情境、新材料的敏感度和关注度,降低学生在考试中遇到新材料时的紧张感。
3.以合作学习完善知识
小组合作学习即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某项学习任务的学习过程。与个体学习相比,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使参与合作的学习者知识互补,扩大学习范围;使学习内容深化,对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入和细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启发,让创新意识和创造性得到发展。高中艺术类学生绝大多数都存在“文化短腿”的现象,对问题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回答问题往往不够全面。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每个成员经过与其他成员的交流与合作,掌握其他成员已掌握的知识,从而促进其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以学习“世界气候”为例,由于课件上展示的是“世界气候分布模式图”,导致绝大多数小组就只是围绕“世界气候分布模式图”进行合作学习,以此把握世界气候的一般分布规律、成因和特点,但有一位学生却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发现了东非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这与“世界气候分布模式图”上南北纬10°之间为热带雨林气候的规律不相符,进而引发学生对非地带性气候的关注,从而对学生知识体系完善起到促进作用。
中图分类号:G8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808(2012)02-0115-04
青少年人群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是重要的自然资源,特别是中学生正处于第二性征发育的高峰期,不仅身体机能快速增强,而且身体形态也随之急速改变。为此,改善中学生体质健康工作,已成为国家发展计划的重中之重。
我国地域辽阔,地区差异性显著。不同地域居民受地理环境,气候环境及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影响,其体质健康水平也存在差异。近年来,有关地理环境差异与成人体质的研究较多,但以中学生为研究对象的相关报道较少。因此,研究对辽宁省14个地级市(6个沿海城市、8个内陆城市)为调查区域进行测试,旨在了解地域差异与中学生体质间的内在关系,为结合地域特征有针对性的改善中学生体质状况,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09年6月在辽宁省14个市(6个沿海城市、8个内陆城市)中随机抽取城、乡初中二年级各两个班级的平均年龄15岁的学生共计2319人,其中,沿海男生573人,女生494人;内陆男生661人,女生591人。
1.2研究方法
1.2.1测量法测量标准及器材均是依据《2007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中的要求进行,其中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三大方面,具体测试指标如下:
(1)身体形态:身高、体重、克托莱指数;
(2)身体机能:肺活量、肺活量体重指数;
(3)身体素质:立定跳远、1000m(男)、800m(女)、掷实心球(男)、1min仰卧起坐(女)。
1.2.2数理统计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以Mean±SD,组间采用MannWhitney(u)检验,P
2研究结果
从表1、表2可见,沿海地区中学生无论男、女的身高指标均显著高于内陆(P0.05);沿海地区中学生组肺活量与肺活量体重指数均显著高于内陆地区中学生组(P
3讨论
地理环境的差异对不同地域的气象活动,生活环境均会产生较大影响。人类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机体必然要做出不同的反应来适应各种不同的变化,因而形成了带有地域特点的体质类型。特别是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的中学生,除先天遗传因素影响外,后天的地理环境差异也是对体质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
3.1不同地理环境对中学生身体形态的影响
身体形态是身体的概观性特征,包括器官的外形结构、体格、体型和姿势[3]。通常用克托莱指数(身高/体重×1000)来评价身体形态的发展状况。本研究结果与中学生体质健康评分表对照发现,除内陆地区女中学生的体重平均值超重外,其余各组正常。通过对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中学生身体形态的比较发现,无论男女,沿海地区中学生的身体形态各项指标均高于内陆,特别是身高显示出统计学意义。究其原因如下:
一是饮食结构的影响。初中二年级正处于青春期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出现了第二性征,且垂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较多,生长发育活跃。同时期对各种营养的需求也相对较高,在满足自身热能需求的同时,优质蛋白、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也不可缺少,饮食结构与饮食习惯成为了这一时期的重点。不同的地理环境产生了不同的饮食结构,相对于内陆地区以畜、家禽、粮食、干果为主的饮食结构,沿海地区对海产品的摄入量更大[4]。沿海地区蕴含各种丰富的海产品,为处于生长发育期的中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优质蛋白、矿物质及多种维生素。二是经济因素的影响。通过对辽宁沿海与内陆地区经济实力对比关系演变的实证考察发现,辽宁沿海6市凭借自身沿海的优势,经济实力方面逐步超越内陆地区[5]。经济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经济收入增长,生活水平提高,饮食、医疗、体育锻炼等方面趋于合理。
3.2不同地理环境对中学生身体机能的影响
身体机能是人的整体及其组成的各器官,系统所表现的生命活动。身体机能也称心肺机能,具体包括心血管系统机能和呼吸系统机能[6]。肺活量是指一个人全力吸气后所呼出的气体最大量。肺活量是一种常见的反映呼吸机能的指标,它和身高、体重、胸围成正相关[7]。其中体重的影响最大,为排除体重对肺活量的影响,客观评价学生肺活量水平,《2007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选用了肺活量体重指数。调查结果显示,辽宁省中学生的肺活量与肺活量体重指数等级较低。针对研究结果显示出的沿海地区中学生肺活量与肺活量体重指数平均值显著高于内陆的原因可能有如下3方面:
3.2.1身体形态的影响有研究表明肺活量的大小与身高、体重和胸围呈正相关关系,尤其体重对肺活量的影响最大,体重是综合反映人体质量的指标,其中不仅包含了身高、胸围等形态指标的共同作用,表现出人体胸廓大小的情况,还存在着肌肉系统和脂肪变化的因素[8]。调查结果显示,沿海地区中学生的身高和体重均高于内陆地区。可以证明,沿海地区中学生肺活量及肺活量体重指数高于内陆地区中学生,身体形态占优是影响因素之一。
3.2.2体育锻炼方式的影响人体运动时肌肉产生二氧化碳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频率加快[9]。同时,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调节活动的加强,刺激了膈肌、肋间外肌、胸锁乳突肌、背部肌群和胸部肌群的收缩,使得心肌收缩力量增强。发达的心肌收缩能力能够增强人体呼吸时的深度,而呼吸肌力量是影响肺活量的重要因素,可以讲,耐力好的人肺活量指数也高。以往研究表明,游泳运动可以增强呼吸肌的力量,增加肺的容量[10]。沿海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为游泳运动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1000m跑/800m跑测试用以评价学生的心肺功能和耐力水平。本研究显示,沿海地区中学生的男1000m,女800m成绩均显著高于内陆地区中学生,这表明沿海地区中学生的呼吸肌力量好于内陆地区中学生,这可能与沿海地区中学生长期进行游泳运动的原因有关。
3.2.3空气质量的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工业大规模兴起,交通运输工具成倍的增加空气质量受到了极大的污染。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被排放到空气当中。而人需要呼吸空气以维持生命,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大约2万多次,吸入空气达15~20m3。因此,空气质量的好与坏对肺部有着直接的影响。相比较而言沿海城市在海风的作用下空气流通较快,同时海水还会吸附一部分空气中的杂质,所以空气质量成为沿海地区中学生组肺活量与肺体指数显著高于内陆地区中学生组的原因之一。
3.3不同地理环境对中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身体素质是人体为适应运动的需要所储存的身体能力要素,是人体肌肉活动基本的能力表现。身体素质的发展水平不仅取决于肌肉本身的结构和功能特点,而且与肌肉工作时的能量供应、内脏器官的机能水平以及神经调节能力有关[8]。身体素质主要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本研究主要对身体素质中的力量素质(立定跳远、男子掷实心球和女子仰卧起坐)和耐力素质(男子1000m跑和女子800m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的沿海地区中学生身体素质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内陆地区的原因如下:
一是蛋白质摄入量的影响。蛋白质是细胞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营养要素。被誉为“生命中第一重要物质”[11]。海产品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多属于易消化蛋白质。由于海产品蛋白质组成松弛、易于变形,水和性好,食用后极易被机体酶作用、消化、吸收率也高。从蛋白质的氨基酸构成来看,海产品的蛋白质多属于优质蛋白质,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高,接近于人体需要的氨基酸模式,营养价值较高[12]。因此,地处沿海,能够更多摄入海产品中优质蛋白质是沿海地区中学生身体素质好于内陆地区中学生的影响因素之一。
二是体育锻炼方式的影响。中学生的锻炼方式基本以韵律操、球类、游戏等,此种锻炼方式虽然增加了趣味性,提高了柔韧性和灵活性,但是耐力素质和力量素质还是很难提高。沿海地区的中学生借助其地理优势经常会进行游泳运动。而游泳对人体有着其他运动项目无法比拟的健康效益。水的浮力可以为血液循环创造良好条件,并使全身肌肉充分锻炼平衡发展;水的阻力可以增加骨骼肌的力量和体积;水的导热性能可以消耗人体多余热量能够促进代谢和消化机能的提高;水的低温能改善体温调节机能,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13]。因此,体育锻炼方式的选择会对沿海、内陆地区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可能产生重要影响。
4结论
沿海地区中学生身体形态均处正常范围,而内陆地区女中学生有超重现象;受不同地理环境、蛋白质摄入量、空气质量、体育锻炼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沿海地区中学生的身体机能与素质指标均显著好于内陆,但均未达到优秀水平,处在良好、及格范围较多。提示,内陆地区处于生长发育快速期的中学生除加强体育锻炼外,应注意饮食的合理搭配,多食用能够提供更多优质蛋白、矿物质及多种维生素的海产品。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EB/OL].[2011-7-1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学生体质健康网.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EB/OL].[2011-8-20]./front/news. dotag=shownews&type=3
[3]蔡志强,高洁,杨光.代谢综合征与大学生体质现状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1,47(1):142-144.
[4]陈华.海岛与内陆3~6岁幼儿体质地域特征与饮食结构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4):513-515.
[5]徐雷,白玲.辽宁沿海经济带与内陆地区经济实力对比关系的演变[J].渤海大学学报,2010(5):100-104.
[6]孙庆祝.体育测量与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6.
[7]曾红卒,谢谦梅.大学生体质健康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
[8]郭建萍.2007年太原市城区12~16岁少年儿童肺活量及与形态指标相关性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10,16(6):520-521.
[9]王瑞元.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10]刘亚云,黄晓丽.游泳运动[M].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3.
[中图分类号] P59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1-67-1
1新疆吐拉苏盆地京希-伊尔曼德金矿区域地质特征
新疆吐拉苏盆地京希-伊尔曼德金矿发现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具备着埋藏浅、吨位高、品位低、层控性强等特征,因该金矿矿体主要为硅化凝灰岩,凝灰质砂岩与热液角砾岩等,也被学者称为是硅化岩类型金矿。金矿位于吐拉芳盆地,该盆地属于中断裂构造发育,以次级断裂为主,且规模较大,多为压扭性断裂,这些压扭性断裂影响着火山-沉积岩的分布。在该盆地中,也存在着向断裂,向断裂主要于盖层中发育。断裂构造对于京希-伊尔曼德金矿金矿化发挥着重要影响,基底断裂对金矿带的分布发挥着控制性作用。
吐拉苏盆地基底主要是由奥陶纪与远古宙灰岩构成,其灰岩主要包括奥陶系奈楞格勒达坂群石灰质泥质粉砂岩、元古宙库松木切克群灰岩等;盆地下伏地层主要为泥盆元古宙库松木切克群灰岩,盖层主要是由泥盆世-早石炭世火山-沉积岩构成;盆地火山岩主要为火山碎屑岩,其次为火山熔岩,其中火山碎屑岩主要包括在火山角砾凝灰岩、火山角砾岩、鞍山质凝灰岩等,火山熔岩主要是以安山岩、英安岩与流纹岩为主。
2新疆吐拉苏盆地京希-伊尔曼德金矿矿床地质
在京希-伊尔曼德金矿中,其金矿化主要分布于次级断裂、基地断裂交汇位置、盖层与基底不整合面位置等,其中向断裂交汇位置及在不整合面周边属于矿化蚀变带发育最为强烈的位置。在经过钻孔研究后发现,京希-伊尔曼德金矿品位较低、深部发育面积较大,其形态多表现为层状、透镜状,还存在着脉状。矿石结构主要为角砾状,表现为层状、块状、脉状等,金品位约为0.9g.t-1,其品位最高值为4.5g.t-1。
凝灰岩、凝灰质砂岩是京希-伊尔曼德金矿赋矿岩石,其中凝灰岩主要是以长石、石英晶屑、安山岩岩屑为主。金矿矿床围岩主要经过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硅化及角砾岩化等多个阶段,其中在强硅化围岩中,往往存在着金矿化。从矿石方面来看,京希-伊尔曼德金矿主要矿石为热液角砾岩型,其中角砾岩主要包括流纹岩、凝灰质砂岩、蚀变凝灰岩等。通过研究发现金矿区域内出现了四个阶段的热液演化阶段,其中角砾化及硅化阶段属于金矿形成的主要阶段,尤其是角砾化所引起的流体物化,可能是引起金沉淀的主要因素。
3京希-伊尔曼德金矿围岩微量元素及黄铁矿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在京希-伊尔曼德金矿中,对具有代表价值的含矿热角砾岩、矿化凝灰岩、蚀变流纹岩等进行采集,选择矿化样品围岩微量元素及黄铁矿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
3.1京希-伊尔曼德金矿围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在选择好全岩微量元素样品后,需要进行两次破碎,并通过蒸馏水进行清洗,将样品放于不锈钢擂钵中,并击碎到60目左右,应用玛瑙钵进行样品研磨,达到200目,通过掺入HF及HNO3溶液后,对其进行检查。通过试验研究,获得蚀变流纹岩元素状况,发现其Mn、Zn等元素出现亏损。研究发现,与金矿化伴生的主要元素为Sb、As、Se等。证明蚀变流纹岩所含有的Sb元素较高。
3.2京希-伊尔曼德金矿黄铁矿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在研究中发现,京希-伊尔曼德金矿黄铁矿中存在着大量Co、Ni、Cu、Zn、Sn、Au、Ag等元素,且在黄铁矿中,Au、Ag元素是以显微包体的形式存在。在围岩与矿石中,存在着高场强元素,证明在晚期流体中LILE含量的增加。所有黄铁矿其稀土配分形式表现为轻稀土富集型,证明了该金矿成矿流体在早期与晚期发展的过程中,其轻稀土元素呈现出富集现象,导致轻稀土富集的主要因素可能是水岩作用。在金矿围岩的黄铁矿中,其Eu存在和负异常等状况,证明了该金矿矿流体在具备较强的还原性。
4新疆吐拉苏盆地京希-伊尔曼德金矿成因机制的判断
京希-伊尔曼德金矿的热液演化主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早期主要为绢云母化及硅化,此后发展为蚀变围岩角砾化,在角砾化发展的基础上,出现硅化与角砾化叠加,其后期发展特征主要为重晶石及方解石脉。经过研究分析后发现,其中角砾化阶段是京希-伊尔曼德金矿化的主要阶段。通过模拟计算,获得成矿流体中金浓度值,其金浓度值主要在1×10-6~1×10-6之间。在成矿演化的过程中,成矿流体之中轻稀土元素的含量逐渐增加,其氧化性不断增强,且在金矿矿石及蚀变围岩中轻稀土元素出现富集。根据研究,判断出导致金沉淀,即金矿形成机制的主要因素为角砾化作用及氧逸度的升高。
5结语
京希-伊尔曼德金矿具有着埋藏浅、吨位高、品位低、层控性强等特征,为对其形成机制进行分析与研究,本文对京希-伊尔曼德金矿的区域地质特征及矿床地质特征进行综合分析,选择代表性较强的围岩微量元素与黄铁矿并对其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京希-伊尔曼德金矿热液演化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其中角砾化是其成矿主要原因。通过研究最终给出判断,角砾化作用及氧逸度的升高是该金矿形成的主要机制。
参考文献
[1]安芳,朱永峰.新疆吐拉苏盆地京希-伊尔曼德金矿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J].岩石学报,2010,26(8):2275-2286.
作者简介:赵 斌(1965),男,山西沁水人,高级工程师,工学博士研究生,从事地球物理勘查及矿产勘查研究,Email:。文章编号:16726561(2012)01000108
中条山涑水杂岩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赵 斌1,2,王登红3,侯可军3,刘仁亮2
(1长安大学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2山西省地球物理化学勘查院,
山西 运城 044004; 3中国地质科学院 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37)
摘 要:中条山是中国重要的铜多金属成矿带,拥有著名的晚太古代“变斑岩型”铜矿峪大型铜矿床和元古代“层控型”胡家峪—篦子沟铜矿床,近年来又在中条山西南段的涑水杂岩中发现以变基性火山岩(斜长角闪岩)为容矿岩石的桃花洞铜矿。为了弄清楚该铜矿的形成时代及其成矿地质背景,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LAMCICPMS)方法对桃花洞铜矿容矿围岩—涑水杂岩中的寨子—西姚灰色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及二长花岗岩进行了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寨子—西姚灰色片麻岩、斜长角闪岩脉和二长花岗岩中锆石的岩浆结晶年龄分别为(2 625±11)、(2 592±16)、(2 548±15)Ma;岩石中古老继承性锆石的年龄分别为(2 790±15)、(2 773±24)、(2 782±34)Ma;三种不同成生顺序的岩石中均有大于2 700 Ma的锆石存在,且年龄相当接近;中条山地区涑水杂岩可能最初形成于太古代。涑水杂岩作为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容矿围岩,其成岩时代可以间接指示成矿时代,由此得出赋存在变基性火山岩层中的古火山含矿原岩建造型铜矿有可能是中国最古老的铜矿之一。
关键词:同位素年代学;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锆石;铜矿;太古代;容矿岩石;涑水杂岩;中条山
中图分类号:P588.34;P597.3 文献标志码:A
Isochronology study on Sushui Complex in Zhongtiao Mountains
and its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ZHAO Bin1,2, WANG Denghong3, HOU Kejun3, LIU Renliang2
(1. School of Earth Sciences and Resources, Changan University, Xian 710054, Shaanxi, China;
2. Shanxi Geophysics and Geochemical Prospecting Institute, Yuncheng 044004, Shanxi, China;
3. Institute of Mineral Resources,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37, China)
Abstract: Zhongtiao Mountains are the important copperpolymetallic ore belts in China, producing famous large scale Tongkuangyu copper deposit with metamorphotic porphyry type formed in upper Archaeozoic and HujiayuBizigou copper deposit with stratabound type formed in Proterozoic. Recently, Taohuadong copper deposit of orebearing rock hosted in metabasic volcanic rock(amphibolite) was discovered in Sushui Complex which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ern segment of Zhongtiao Mountains.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oreforming epoch and geological background for Taohuadong copper deposit, ZhaiziXiyao grey gneiss, amphibolite and monzogranite in Sushui Complex, which were orebearing wall rocks in Taohuadong copper deposit, were used for isotope dating by the method of LAMCICPM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gmatic crystallization ages of zircons were (2 625±11), (2 592±16), (2 548±15) Ma, respectively; the ages of older inherited zircons were (2 790±15), (2 773±24), (2 782±34) Ma, respectively; all the three rocks crystallized in different times had the inherited zircons with similar ages, which were more than 2 700 Ma; Sushui Complex in Zhongtiao Mountains might be initially formed in Archaeozoic. The diagenesis age of Sushui Complex, which was the orebearing rock related with metallogenic association, could indirectly indicate the mineralogenetic epoch, so that the orebearing palaeovolcano copper deposit with construction type hosted in metabasic volcanic rock could be one of the oldest copper deposits in China.
Key words: isochronology; LAMCICPMS; zircon; copper deposit; Archaeozoic; orebearing rock; Sushui Complex; Zhongtiao Mountains
0 引 言
中条山是中国重要的铜多金属成矿带,拥有著名的晚太古代“变斑岩型”铜矿峪大型铜矿床和元古代“层控型”胡家峪—篦子沟铜矿床。而在涑水期形成的岩石建造——涑水杂岩,是中条山地区的重要含矿建造,主要分布在中条山的北西侧,在涑水河以北吕梁山南端、曲沃以南和闻喜以西亦有零星出露。王植等将这套杂岩划归太古界(公鸡栓花岗岩)下片岩系[1],1959年中国地层会议将其定为涑水杂岩,之后有不同学者又提出新的划分。这套岩石建造准确归属很难确定的原因之一就是缺少充分的地层年代学数据。虽然不少学者也开展过同位素定年研究,将涑水杂岩划归新太古代到古元古代[2],但仍没有统一说法[3]。
中条山西南段运城桃花洞一带的涑水杂岩中发现的以变基性火山岩(斜长角闪岩)为容矿岩石的桃花洞铜矿,是山西省地球物理化学勘查院2002年在运城解州一带开展地质找矿时发现的,研究程度较低[45]。通过野外地质调研和室内研究,初步认为桃花洞铜矿与涑水杂岩中的变质基性岩具有明显的成因联系,变质基性岩的成岩时代可以指示铜矿的成矿时代。基于此,笔者在涑水杂岩中采集了BT2、BT3、BT4等3个样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LAMCICPMS)方法,开展单颗粒锆石UPb法测年,目的是通过研究涑水杂岩中变质基性岩的成岩时代,为探讨涑水杂岩的成因和地壳演化历史提供依据,进而为中条山铜矿的成矿时代研究提供新线索。
1 地质背景
中条山位于华北大陆亚板块南部鄂尔多斯地块与河淮地块接合带的南端,由前寒武纪变质岩穹状隆起构成复合变质杂岩地体[6]。其西部中央变质核主要是经强烈改造的太古代—古元古代基底岩石——涑水杂岩,东部被中—晚元古代及古生代弱变形或未变形岩石覆盖,中间是由绛县群和中条群组成的变形变质带(图1)。研究区位于中条山西部至吕梁山南端,区内涑水杂岩广泛出露,以变质深成岩为主,其中残留有大小不等的变质表壳岩包体,并见少量的变质基性岩脉,主要分布在中条山的西北侧,在涑水河以北吕梁山南端、曲沃以南和闻喜以西亦有零星出露。大面积覆盖的第四系之下也是涑水杂岩。
图1 桃花洞测年岩石的接触关系
Fig.1 Contact relations of dating rocks in Taohuadong
本研究的样品主要采自解州一带,涑水杂岩可划分为冷口变质表壳岩、寨子—西姚灰色片麻岩、横岭关—刘家窑片麻岩、变质基性岩脉、柴家窑变质表壳岩、烟庄偏碱性花岗岩—解州片麻岩、解州变质表壳岩等。
冷口变质表壳岩的主要岩石包括斜长角闪岩、黑云变粒岩、长石石英岩、磁铁石英岩、角闪岩和变质超基性岩,往往呈大小不等的包体产出。解州变质表壳岩包括斜长角闪岩、浅粒岩、长石石英岩、石英岩和具有深熔特征的二长片麻岩和黑云二长片麻岩。在变基性火山岩底部和顶部,有两条花岗岩化带。寨子—西姚灰色片麻岩(花岗岩)的主体为黑云斜长片麻岩,具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的岩石化学特征。山西省地质勘查局213地质队称中条山西段的片麻岩为西姚片麻岩,并曾获得(2 457±14)Ma的单颗粒锆石UPb年龄[7];孙大中等则将东段的片麻岩称为寨子—英云闪长片麻岩,并获得(2 321±2)Ma的锆石UPb一致线年龄[8];对于后者,郭丽爽等也曾获得(2 536±8)Ma和(2 559.6±5.9)Ma的单颗粒锆石UPb年龄[9]。横岭关—刘家窑片麻岩的原岩为黑云二长花岗岩,其中可见寨子—西姚灰色片麻岩的包体;其单颗锆石UPb年龄为(2 4359±120)Ma[9]。变质基性岩脉现已变质成斜长角闪岩,在中条山西段可以见到穿过寨子—西姚灰色片麻岩的现象。柴家窑变质表壳岩分布于中条山西段,主要岩石为蛇纹石化大理岩、白云石大理岩、石英大理岩和钙质片岩,呈包体状分布于烟庄—解州片麻岩中。烟庄偏碱性花岗岩—解州片麻岩,可呈岩枝状侵入寨子—西姚灰色片麻岩。在解州一带伴随有强烈的花岗岩化。山西省地质勘查局213地质队曾经在中条山西段获得(2 453±74)Ma、(2 507±26)Ma和(2 618±26)Ma的单颗粒锆石UPb年龄[7]。孙大中等在中条山东段烟庄附近,也以相同方法获得了2 500 Ma和2 640 Ma的年龄数据[8]。
2 样品特征与测试方法
图2 样品BT2、BT3、BT4的锆石阴极发光图像
Fig.2 CL images of zircons from samples BT2,BT3 and BT4
笔者共采集到BT2、BT3、BT4测年样品3件(图1),其岩性分别为寨子—西姚灰色片麻岩(BT2)、二长花岗岩(BT3)和斜长角闪岩(BT4)。从3种岩石中分别挑选锆石,原岩样品质量约226 kg,从中选出1 053颗锆石,共测定了46个有效数据点,其阴极发光(CL)图像见图2。由图2可见,锆石的晶体形态多为半自形—自形短柱状、柱状,形态规整,部分锆石呈长条状、它形粒状。粒径为60~150 μm,长度为100~250 μm,长宽比变化较大。其CL图像显示绝大部分锆石具有明显的环带结构,只有个别颗粒环带结构不明显。
锆石样品的LAMCICPMS方法UPb定年工作是在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MCICPMS实验室完成的,所用仪器为Finnigan Neptune型MCICPMS及与之配套的New wave UP 213激光剥蚀系统。激光剥蚀所用斑束直径为25 μm,频率为10 Hz,能量密度约为2.5 J/cm2,以He为载气。信号较小的207Pb、206Pb、204Pb(+204Hg)和202Hg用离子计数器(multiioncounters)接收,208Pb、232Th和238U用法拉第杯接收。均匀锆石颗粒N(207Pb)/N(206Pb),n(206Pb)/n(238U),n(207Pb)/n(235U)的测试精度(2σ)均为2%左右。详细测试过程参见文献[1012]。
3 测试结果
根据锆石形态、内部结构和测年结果(表1、图3),可将BT2、BT3、BT4样品中组成不一致年龄线的锆石划分为3类。
第Ⅰ类锆石:该类锆石包括样品BT2的1、9、10、13号,样品BT3的4、6、8、15号以及样品BT4的4、11~16号,共计15个锆石颗粒。该群锆石颗粒多呈短柱状—柱状、半自形—自形,但外观均显浑圆状。环带结构发育,可见较明显的核边结构,环带宽窄不一,内部模糊,但核外界线清楚。长宽比13∶1~25∶1;样品BT2除1号锆颗粒石晶形完整外,9、10、13号锆石颗粒均呈浑圆状;样品BT3除4号呈带裂隙的长柱状外,其余6、8、15号锆石颗粒都呈碎块状,外形浑圆。样品BT4的11、14号锆石颗粒呈长柱状,有裂隙,其余4、12、13、15、16号锆石颗粒均呈浑圆状。总之,第Ⅰ类锆石的最大特征是外形多呈浑圆状,可能经过一定程度磨损,具继承性特征;另一个特点是核部色深,有溶蚀现象,环带结构比较模糊,浅色带宽,深色带窄,环带形状不规则。其放射铅含量(质量分数)平均为226115×10-6,w(Th)/w(U)平均为
表1 寨子—西姚灰色片麻岩、二长花岗岩和斜长角闪岩中锆石UPb定年分析
Tab.1 Zircon UPb dating results of ZhaiziXiyao grey gneiss, monzogranite and amphibolite
注:w(·)为某元素或同位素质量分数;N(·)/N(·)为同一元素同位素比值,N(·)为该元素的的原子数;n(·)/n(·)为不同元素同位素比值,n(·)为元素的物质的量。
图3 样品BT2、BT3、BT4中锆石UPb同位素谐和线图
Fig.3 Concordand diagrams of zircon UPb isotopes of samples BT2,BT3 and BT4
0635 5。推断这类锆石可能受后期地质事件影响,为岩浆作用过程捕获的岩浆成因锆石。
第Ⅱ类锆石:该类锆石包括样品BT2的2~8、11、12、14号,样品BT3的1、3、5、7、9、14、16号,共计17颗锆石颗粒。样品BT2中,除8、12、14号锆石颗粒显示不完整晶形呈浑圆状、短柱状外,其余7颗晶形完好,粒径为75~120 μm,长宽比为16~23。阴极发光图像显示其震荡环带清晰,平直对称,具有岩浆成因特征。样品BT3中,除14、16号锆石颗粒呈规则长柱外,其余5颗锆颗粒石均呈它形粒状,可能受到后期构造运动破坏所致。其放射铅含量平均为184153 4×10-6,w(Th)/w(U)平均为0698 8。
第Ⅲ类锆石:该类锆石包括样品BT3的2、10~13号和样品BT4的1、2、3、5~10号,共计14颗锆石颗粒。样品BT3中,除13号呈单柱状体外,其余4颗均呈碎屑不规则粒状,有些色调深暗,特别是核部。其粒径84~134 μm,长宽比为114~127,个别达18。该群锆石以碎块状为特征,中心部分颜色深暗,可能受过构造运动影响。有次生加大现象,中心黑暗,边部带宽厚。样品BT4的这群锆石颗粒除9号晶体不完整外,其余8颗晶形均较完好,震荡环带清晰,显示岩浆成因特征。锆石单颗粒径60~100 μm,长宽比175~250。其放射铅含量平均为148630 8×10-6,w(Th)/w(U)平均为0618 8。
综上所述, 测年所用的锆石均具有如下特征:①大多具有明显的震荡环带,测点位置均在环带之内,w(Th)/w(U)较高,显示火成成因特征;②锆石阴极发光较弱,显示U、Th含量较高,色调较黑,表明普通铅含量较高;③环带形状不规则,可能遭受后期地质事件的影响,样品BT3中锆石颗粒多呈碎块状,有裂隙,可能受构造运动的影响;④由老到新放射铅含量明显减少,N(207Pb)/N(206Pb)也明显减少(图4),表明在区域构造运动和变质过程中,发生了一定程度的Pb丢失(或U加入)。
图4 不同类型锆石中N(207Pb)/N(206Pb)随年龄的变化趋势
Fig.4 Age profile of N(207Pb)/N(206Pb) in
different types of zircons
4 同位素年龄的地质意义
测定结果显示,3个样品(BT2、BT3、BT4)中都有继承性锆石,继承性锆石的年龄均大于2 700 Ma。野外地质调查发现,上述样品代表的3种岩石均以侵入接触形式切穿于变基性火山岩层中,表明本区可能存在涑水期生成的古老地体,或者说解州变质表壳岩可作为涑水杂岩中最古老的表壳岩,形成于中太古代。
斜长角闪岩(恢复原岩为辉长辉绿岩)在区内分布较广,虽然规模不大(一般长几十至几百米,少数长上千米,宽几米至几十米),但明显呈脉状形式侵入于解州变质表壳岩和寨子—西姚灰色片麻岩中。本次测定的寨子—西姚灰色片麻岩中的黑云斜长片麻岩锆石结晶年龄为(2 625±11)Ma,斜长角闪岩脉中锆石结晶年龄为(2 592±16)Ma,正好与野外地质现象吻合(斜长角闪岩侵入片麻岩),表明锆石年龄数据是合理的。对于二长花岗岩(与铜矿化有密切关系),本次测得的结果为(2 548±15) Ma,与薛克勤用SHRIMP方法测得的菜子疙瘩钾长花岗岩锆石结晶年龄(2 551±9)Ma基本一致。
结合前人资料,将具有核边结构、显示浑圆形态的锆石和晶形完整、没有核边结构、具有清晰震荡环带的锆石分别归属于继承性锆石和岩浆锆石,所获得年龄也相应归属于继承性锆石年龄和岩浆结晶年龄(表2)。寨子—西姚灰色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和二长花岗岩中古老继承性锆石年龄分别为(2 790±15)、(2 773±24)、(2 782±34)Ma。由此可见,从解州变质表壳岩(>27 Ga)寨子—西姚灰色片麻岩(26 Ga)解州变二长花岗岩烟庄偏碱性花岗岩
表2 中条山岩石中单颗锆石UPb年龄及离子探针质谱年龄
Tab.2 Single zircon UPb ages and ion microprobe mass spectrometry ages of rocks in Zhongtiao Mountains
注:*为N(207Pb)/N(206Pb)加权平均年龄;* *系笔者2007年采样。(2.5 Ga)及斜长角闪岩(25 Ga)横岭关—刘家窑片麻岩(24 Ga)冷口变质表壳岩(2.3 Ga),越来越年轻。也就是说,涑水杂岩实质上是由中太古代—古元古代形成的以及由变质表壳岩和深成侵入岩组成的不同类型的杂岩体,其中主要岩类的形成时间与山西地块太古宙—古元古宙构造运动序列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
中条山地区是中国铜矿的重要产地[13] ,但对于中国最古老的铜矿究竟是辽宁的红透山还是山西的中条山,一直没有定论[1415] 。本次测定的涑水杂岩是桃花洞铜矿的直接容矿围岩, 其矿体产出特征显示,矿石具有明显的顺层条带状构造和受变质特征。铜矿层中黄铜矿总是与暗色矿物(角闪石)相伴生,暗色矿物与黄铜矿组成条带细脉与区域片麻理产状相一致,含矿变基性岩中片理构造与区域片麻理及褶皱构造产状变化一致。野外观察证据表明,铜矿物质来源与基性岩浆是同源,而且主成矿期在区域片麻理和区域褶皱形成之前,即与含矿层(岩石)形成于同一地质时期,成矿后的变质作用虽有改造,但未能改变矿床(层)的基本特征,桃花洞铜矿床成因上属于“古火山及火山沉积型的含矿原岩建造”铜矿。笔者认为虽然还没有直接确定桃花洞铜矿的成矿年龄,但涑水杂岩作为其容矿围岩,形成时代可以间接指示成矿年龄。由表2可见,赋存在变基性火山岩层中的古火山含矿原岩建造型铜矿有可能是中国最古老的铜矿之一。
5 结 语
(1)涑水杂岩是由中太古代—古元古代形成的由变质表壳岩和深成侵入岩组成的不同类型杂岩体。对桃花洞铜矿容矿围岩—涑水杂岩系中的寨子—西姚灰色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及二长花岗岩进行了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获得寨子—西姚灰色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和二长花岗岩中锆石的岩浆结晶年龄分别为(2 625±11)、(2 592±16)、(2 548±15)Ma,同时也获得了岩石中古老继承性锆石的年龄分别为(2 790±15)、(2 773±24)、(2 782±34)Ma。这证明涑水杂岩的最初成岩时代在太古代。
(2)涑水杂岩作为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容矿围岩,其成岩时代可以间接指示成矿时代,由此提出赋存在变基性火山岩层中的古火山含矿原岩建造型铜矿有可能是中国最古老的铜矿之一。
(3)中条山区已发现有中、晚古元代铜矿—古元古代铜矿—晚太古代铜矿—中太古代铜矿,而且多类铜矿都与基性火山(次火山)—侵入岩有密切关系,说明中条山铜矿具有一个由老到新的成矿时间序列,已查明的上涌地幔可能就是一个“铜库”,从而说明中条山区深部及已知矿带具有很大的找矿潜力。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王 植,闻 广.中条山式斑岩铜矿[J].地质学报,1957,37(4):401415.
WANG Zhi,WEN Guang.Porphyry copper deposit in Zhongtiao Mountains[J].Acta Geologica Sinica,1957,37(4):401415.(in Chinese)
[2] 孙大中,李惠民,林源贤,等.中条山前寒武纪年代学、年代构造格架和年代地壳结构模式的研究[J].地质学报,1991,65(3):216231.
SUN Dazhong,LI Huimin,LIN Yuanxian,et al.Precambrian geochronology,chronotectonic framework and model of chronocrustal structure of the Zhongtiao Mountains[J].Acta Geologica Sinica,1991,65(3):216231.(in Chinese)
[3] 白 瑾,余致信,颜耀阳,等.中条山前寒武纪地质[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BAI Jin,YU Zhixin,YAN Yaoyang,et al.Precambrian geology of Zhongtiao Mountains[M].Tianjin:Tianj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1997.(in Chinese)
[4] 赵 斌,王登红,陈振宇,等.山西中条山洞沟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J].矿床地质,2009,28(4):462472.
ZHAO Bin,WANG Denghong,CHEN Zhenyu,et al.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research prospects of Donggou copper deposits in Zhongtiaoshan Area,Shanxi Province[J].Mineral Deposits,2009,28(4):462472.(in Chinese)
[5] 赵 斌,陈毓川,王双猗,等.三岔沟金矿区钼矿成矿时代及中条山区找矿方向的研究[J].地质学报,2009,83(9):13351343.
ZHAO Bin,CHEN Yuchuan,WANG Shuangyi,et al.Oreforming age of molybdenite deposit in the Sanchagou gold ore area and prospecting direction in the Zhongtiao Mountains Region[J].Acta Geologica Sinica,2009,83(9):13351343.(in Chinese)
[6] 张海东,刘建朝,江爱国,等.太行山南段平顺铁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预测[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0,32(3):234238.
ZHANG Haidong,LIU Jianchao,JIANG Aiguo,et al. Geological feature and prospecting of iron deposit in Pingshun Area,southern Taihang Mountain[J].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and Environment,2010,32(3):234238.(in Chinese)
[7] 山西省地质勘查局213地质队.平陆测区区域地质调查报告[R].运城:山西省地质勘查局213地质队,1993.
No.213 Geological Team of Shanxi Provincial Geological Prospecting Bureau.Regional geological survey report of Pinglu measuring area[R].Yuncheng:No.213 Geological Team of Shanxi Provincial Geological Prospecting Bureau,1993.(in Chinese)
[8] 孙大中,胡维兴.中条山前寒武纪年代构造格架和年代地壳结构[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
SUN Dazhong,HU Weixing.Precambrian age of the tectonic framework and the age of crustal structure of the Zhongtiao Mountains[M].Beijing:Geology Pubishing House,1993.(in Chinese)
[9] 郭丽爽,刘树文,刘玉琳,等.中条山涑水杂岩中TTG片麻岩的锆石Hf同位素特征及其形成环境[J].岩石学报,2008,24(1):139148.
GUO Lishuang,LIU Shuwen,LIU Yulin,et al.Zircon Hf isotopic features of TTG gneisses and formation environment of Sushui Complex in Zhongtiao Mountains [J].Acta Petrologica Sinica,2008,24(1):139148.(in Chinese)
[10] 侯可军,李延河,田有荣.LAMCICPMS锆石微区原位UPb定年技术[J].矿床地质,2009,28(4):481492.
HOU Kejun,LI Yanhe,TIAN Yourong.In situ UPb zircon dating using LAMCICPMS[J].Mineral Deposits,2009,28(4):481492.(in Chinese)
[11] 梁 婷,王登红,侯可军,等.广西大厂笼箱盖复式岩体的LAMC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岩石学报,2011,27(6):16241636.
LIANG Ting,WANG Denghong,HOU Kejun,et al.LAMCICPMS zircon UPb dating of Longxianggai pluton in Dachang of Guangxi and its geological significance[J].Acta Petrologica Sinica,2011,27(6):16241636.(in Chinese)
[12] 张万平,莫宣学,袁四化,等.朗县蛇绿混杂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7(5):501512.
ZHANG Wanping,MO Xuanxue,YUAN Sihua,et al.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ectonic significance of ophiolite mélange from the Langxian County of southeastern Tibet,China[J].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ition,2010,37(5):501512.(in Chinese)
[13] 陈毓川,王登红,朱裕生,等.中国成矿体系与区域成矿评价[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
CHEN Yuchuan,WANG Denghong,ZHU Yusheng,et al.Oreforming system and regional metallogenic evaluation in China[M].Beijing:Geology Publishing House,2007.(in Chinese)
[14] 王登红,陈毓川.与海相火山作用有关的铁铜铅锌矿床成矿系列类型及成因初探[J].矿床地质,2001,20(2):112118.
摘 要:校内实训基地是高等职业院校保证教学质量的物质基础,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传统实训基地存在的问题,本文更新实训基地建设思路,拓展实训基地在高职院校教学、科研、服务领域的新功能。关键词:高职院校 实训基地 教学 科研 服务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b)-0192-01实训,即实践训练的简称,是指学校根据人才培养规划和目标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的教学过程。实训基地则是实训教学过程进行实践训练的场所。对于高等职业院校来说,其根本任务就是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一线高技能应用人才,实训基地在培养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实训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也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由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多样化,加之基地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因此,每一专业都具有相应的实训基地是不现实的,依托专业群理念,建设有限个校内实训基地是比较好的解决办法[1]。1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意义根据《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提到高职教育的三维属性,即“教育、职业、高等”,六个字准确表达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要求,决定了其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必须是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是体现高职教育特征,实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生产相结合的整合器,是人才素质和技能培养的关键环节[2]。实训基地作为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组成部门,必须具备与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目标相符合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2 传统实训基地建设现状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是依据专业及专业群的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某种技能为目的,真实或仿真的工作环境或场所[2]。传统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一般存在一些问题。(1)多数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存在定位不明确的现象。我国高职院校的办学历史不长,基础条件非常薄弱,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院校在制定专业目标和课程标准时,重视理论课教学而轻视实训教学,加之资金有限,实训项目多在仿真环境下进行,学生缺少动手环节,实训课程最终论为教师走过场,学生挣学分的形式。(2)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在于培养一线高技能应用人才,因此实训基地过分强调功能性和职业性,学生仅限于技能的培养,而不具备技术的创新。对教师而言,缺乏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其科研能力得不到提升,科研成果与服务社会的能力不能相互转化,个人发展得不到有力支持。(3)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职业岗位变换迅速,因此,高职院校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的设置都应与时俱进,不断变化。与课程和培养能力相配套的实训基地要能跟上职业能力的调整。传统的实训基地大多通过实验箱模拟仿真,如果课程内容或教材根据需要有所调整,实训项目已经固化进去,不能随意更改。这就造成了教材内容过时或新修订的教学内容没有配套实训设备。3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途径3.1 实训基地建设思路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实践教学基地的功能是集教学、生产、培训、鉴定、研发为一体的综合性训练场所[3],一个比较完善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不仅仅满足在校学生通过实训掌握某种职业技能的要求,还应具备职业资格鉴定、在职人员培训、科研与生产相转化等多项功能。因此,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思路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多元融资为依托,以职业教育为特色,以专业目标为根据,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根本,以“双证毕业”为目的,建设贴近生产、管理一线,还原真实职业环境,符合校内学生实训、校内教师成长、社会相关行业人员培训的多功能、多层次、多效益综合实训基地。3.2 重组实训基地结构,完善实训基地作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三大任务,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结构和作用应围绕着这三大任务来设置,即实训基地首先要满足教学需要,在教学的基础融入技术创新和社会服务,将产学研用有机结合在一起。(1)教学基地。教学是实训基地的核心功能。实训基地的规划方案要紧跟市场和岗位变化,遵循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原则。在硬件上,实训基地要尽可能的模拟真实工作环境,降低理论难点,增加学生动手环节,将教学模式从学习知识转变为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软件上,有理论而缺乏实践能力的教师是无法承担实训基地的教学任务,解决的途径就是通过开放性办学,吸纳企业的一线优秀职工兼职教学,使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转变为双师结构,满足实训要求。(2)科研基地。就业岗位的变化,要求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2]。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进行科技研发、技术创新最有利的平台。有了这个平台,院校应利用学科优势和优势学科,引入创新资源和创新人才,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在企业的支持和指导下,缩短产品进入市场周期,降低风险和成本,通过应用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形成人才共育、成果共享的新型教学机制。(3)服务基地。教学、科研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实训基地建成后,可以承担各类企业、社会在职人员的进修、技能考核、职业鉴定等任务,不仅可以更好地服务社会,还可以锻炼校内师资队伍,为学校带来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充分发挥基地在服务社会经济和人才培养方面的辐射作用。3.3 开创实训基地新的管理模式现代化的实训基地需要有新型的管理模式,目前,高职院校对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主要有集中管理、分散管理和混合管理三种模式[4]。集中管理是实训基地的开放时间由实训管理中心安排,灵活性较差;分散管理有利于个别教师和学生单独使用,但缺乏统一协调,全校实训时间容易冲突;混合管理解决了以上两者缺点,是高职院校最常使用的管理模式。4 结语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基本条件,高职院校的发展必须以实训基地的建设为支撑。院校在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过程中,要更新思路、创新观念、挖掘潜力、多方投资,最终形成集教学、科研、生产、培训于一体的综合实训基地。参考文献[1] 王俊山,杨天英.基于专业群理念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30):25-27.[2] 王家爱,李瑞昌,公丕娟.产学研用相结合,创新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J].职教论坛,2013(2):5-7.[3] 傅永强,吴文山.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2010(2):95-97.[4] 李红贤.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模式下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0(30):17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