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干发言稿汇总十篇

时间:2022-07-15 12:24:3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提干发言稿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提干发言稿

篇(1)

xx钢材成立于1995年,是xx集团下属的子公司,也是集团下属公司中规模比较大的子公司之一,主要以销售、加工和批发为经营模式,客户规模比较零散,客户源相对广泛,客户的要求也相对严格和多样化,对业务的要求也就特别严格。尽管如此,xx钢材的业务们还是克服种种困难,完成了一个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销售成绩。

回首XX年,在这一年的销售工作中有收获硕果的喜悦,有与同事公关的艰辛,也有遇到困难挫折时的惆怅,更多的是能够取得如此销售成绩的欣慰。

xx钢材今天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公司领导的信任与支持。非常感谢领导给与xx钢材宽广的平台,强大的资金后盾。

我来xx七年了,七年的磨练,七年的蜕变,我从一无所有的无知青年成长为熟知钢材市场的销售精英,有了妻儿,有了房子,有了车子,在我心里一直装着一份感激,这份感激之情只用感谢两个字是不足以表达的,但是我还是想衷心地对张总说声感谢。感谢您当年的破格提拔,感谢您两年前对于我的信任和支持,能够把xx钢材交给我来管理,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推动着我在这个充满竞争的商场中勇往直前,也一直激励着我,认真的对待每一位客户,努力解决每一个棘手的事件,让我在无硝烟的烽火中带领xx钢材的成员劈荆斩棘,奋勇向前。

再者感谢xx钢材的每一个成员的不懈努力。不知道大家是否看到,xx钢材大厅的每一个小姑娘对待工作的坚韧。零散的单据,繁琐而枯燥,在他们的手下变得清晰,一目了然,在每个值班的日日夜夜里,她们不输给任何一个男人。认真、坚韧、倔强、自信,就是xx钢材这群姑娘们,xx钢材因为有你们而更为闪耀光芒,感谢你们——张xx,在工作中你们都是女汉子。

xx钢材开发部的小伙子们(赵xx)更是一个个争先恐后,互不相让的积极开发客户,xx钢材因为有你们而更有了阳刚的力量,小伙子们继续努力吧!我们的理想终究在这里绽放。

篇(2)

引 言

煤炭在我国的能源消费中占主导地位,为我国提供了75%的工业燃料,76%的发电能源和80%的民用商品能源[1]。但是作为煤炭主要利用方式的燃烧却给我国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经济损失。其中,全国90% 的SO2和70%的烟尘排放量均来自燃煤,致使我国大气污染呈现煤烟型污染,仅每年因过量排放 SO2 造成的经济损失就在1100 亿元以上[2]。因此,基于煤在燃烧过程中排出大量的有害气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渐突出,煤炭脱硫受到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成为当前乃至未来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3]。

煤炭脱硫技术总体上分为燃烧前脱硫、燃烧中脱硫和燃烧后脱硫三大类。燃烧中脱硫主要指型煤固硫技术和循环硫化床脱硫技术,可脱除50%~60%的硫,效率不高,并存在易结渣、磨损和堵塞等难题;燃烧后脱硫又称烟气脱硫技术,属末端冶理,尽管脱硫率可高达90%,但其设备及运行费用极其昂贵,特别是废液二次处理问题等突出[4]。煤的燃烧前脱硫技术,由于其成本低、工艺简单等优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燃烧前脱硫又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种,化学选煤方法和生物选煤方法虽然可以同时脱出煤中的无机硫和有机硫,但由于生产工艺复杂、生产周期长和易产生二次污染等因素,短期内难以实现工业化,而真正大规模应用于生产实际的只有物理法。

煤粉干式高梯度磁选脱硫技术就是一种基于煤(逆磁性)和煤系黄铁矿及其它矿物(顺磁性)的磁性差异而进行分离的物理脱硫技术。由于磁选脱硫技术能耗低、工艺设备简单,被国外有关专家认为是未来燃煤脱硫的主要工艺之一。

1、磁选脱硫的原理及研究现状

1.1 磁选脱硫的工作原理

煤中的硫分主要以无机硫(黄铁矿及硫酸盐硫)和有机硫两种形态存在。鉴于煤系黄铁矿和煤中绝大部分矿物质是顺磁性物质,而煤基质是逆磁性的,这就为煤粉磁选脱硫提供了条件。利用煤(逆磁性)和煤系黄铁矿及其它灰分矿物质(顺磁性)磁性的差异,在具有强大磁力分选空间中,受到磁力和机械力(包括重力、离心力、流体阻力等)的共同作用,沿不同的路径运动(如图1所示),实现煤与煤系黄铁矿和部分矿物质的分离[5],从而达到脱硫的目的。因此,作用在顺磁性矿石上的磁力F1必须大于与磁力方向相反的机械力的合力F机,即F1>F机。

图1 磁选脱硫的工作原理图

在我国高硫煤中,黄铁矿硫一般占总硫量的50%以上,占无机硫的90%以上[6]。因此,脱出煤中的无机硫对脱硫技术意义重大。

1.2磁选脱硫技术的研究现状

自从1932年Frantz首次提出了采用磁选从煤中脱出黄铁矿的方法后,1943年的Gaudin[7]、1959的Flinter[8]等人分选黄铁矿的试验,但由于高梯度磁选机尚未问世,而黄铁矿作为一种弱的顺磁性物质,与煤基体之间的比磁化率差值并不显著,因此试验未取得良好的结果。随着高梯度磁选技术的发展,高梯度磁选脱硫技术得到了技术上的保证。美国、日本、瑞典、英国等国先后进行了高梯度磁选脱硫试验[8-9]。我国对煤炭磁选脱硫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1990中国矿业大学的郑建中等

人先后测定了不同种类的煤及煤系黄铁矿、煤中矿物质的比磁化率,并进行了煤浆湿法连续式高梯度磁选脱硫的试验研究。徐州环保所从1987年到1988年在国内首次开展了在实验室内的干法煤粉磁选脱硫的试验研究[10]。

应用高梯度磁分离技术对煤进行脱硫除灰分有湿法和干法两种。湿法磁选脱硫技术研究较成熟,脱硫率高(50-80%),但由于湿法的分选过程是在水中进行的,其后续煤泥水处理系统十分庞大,要配套相关的浓缩、分级、脱水、干燥等工序,工艺系统复杂,投资及运行成本均较高,且易造成新的环境污染。而干法分选技术不仅分选效果好,而且分选工艺简单,投资及运行成本都比较低,也不会造成新的污染[11]。因此,无论是从环境保护、技术工艺角度而言,还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而言,煤粉干式永磁高梯度磁选脱硫技术都是最有前景的脱硫工艺。

2、干法磁选试验研究

2.1 试验设备

本干式永磁高梯度磁选机主要由机架、机壳、主磁系、辅助磁系、分选腔保护套、给料漏斗和聚磁介质等部分组成(外观如图2所示)。采用软铁挤压导磁、铠装聚磁等手段的多面挤压的技术,把不同磁化方向和结构参数各异的磁块组合成特定的磁路结构,在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磁场强度的同时,获得了较宽分选空间。其分选空间为φ30mm时,对称中心轴线上的磁场强度可达1.3T。工作时,将磁选机平置或竖置,将直径略小于分选腔内径的聚磁介质筒置于分选腔内,而后通过给料漏斗将物料给入聚磁介质筒,物料可通过风力输送(干选)或以矿浆的形式(湿选)流经聚磁介质筒,磁选机水平放置时,物料可自上向下进入,也可自下向上进入,非磁性料顺利物通过聚磁介质的间隙成为非磁性产品,而磁性矿物则在磁场力的作用下吸附在聚磁介质上,待聚磁介质吸附饱和后,停止给料,将聚磁介质筒从分选腔中取出,吸附于聚磁介质上的磁性物料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脱落成为磁性产品。

2.1试验结果及分析

结合干式永磁高梯度磁选机的特点及含有弱磁性粉体黄铁矿的煤粉的物性问题,本试验采用北宿煤和宜洛煤对干式高梯度磁选的脱硫效果进行研究,确定试验方案流程如图3:

根据方案进行试验,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根据表1绘制北宿煤、宜洛煤在不同粒度条件下精煤产率、脱硫率的变化图如图4。

由表1和图4可知:在对磨制煤粉的极弱磁性的煤系黄铁矿物质进行分选时,取得了良好的脱硫效果。其中,北宿煤和宜洛煤均在粒度级为100-200目(0.15mm-0.074mm)时精煤产率(95.61%、82.78%)和脱硫率(44.44%、42.03)达到较高水平,因此,可以将100-200目(0.15mm-0.074mm)做为两种高硫的煤粉脱硫最佳粒度范围。同时表明,煤粉直接干法高梯度脱硫效果明显,精煤产率也较高,具有较高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图4 产率、脱硫率、降灰率与粒度的关系

3、结论

(1)对磨制煤粉中极弱磁性的煤系黄铁矿等物质未进行选前磁性强化而直接进行地分选实验表明:采用干式高梯度磁选对煤粉进行脱硫效果显著,若用于火电厂燃煤脱硫,实现微粉煤燃前深度脱硫,将可有效缓解我国煤烟型大气污染状况。

(2)和电磁磁滤器相比,永磁磁选脱硫耗能低,节省能耗约80﹪以上,且辅助设备少,操作维护方便,制造成本低、占地面积少,具有显著的市场优势。

参考文献

[1] 王卓雅,赵跃民,高淑玲.论中国燃煤污染及其防治[J] .煤炭技术, 2004,23(7):4-6.

[2] 濮洪九.洁净煤技术产业化与我国能源结构优化[J].煤炭学报,2002,27(1):1-5

[3] 焦红光,崔敬媛,刘鹏.煤粉磁特性及干式磁选脱硫降灰的试验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9,38(1):131-136.

[4] 刘鹏,樊向林.煤粉干式永磁高梯度磁选试验研究[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4):515-519.

[5] 谢广元.选矿学[M].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5

[6] 刘鹏,焦红光,惠兵等. 高场强永磁磁滤器的设计[J].磁性材料及器件,2009,12:31-35.

[7] KELLAND D R, LAI-FOOKM, MAXWELL E, et a.l HGMS coal desulfurization with microwave magnetization enhancement [J]. IEEE Transactions on magnetic, 1988, 24 (6): 2 434-2 436.

[8] HISE E C, HOLMAN A S, FRIEDLAENDER F J. Development ofhigh-gradient and open gradientmagnet separation of dry fine coal [J]. IEEE Transaction onmagnetics, 1981, 17 (5): 3 314-3 316.

篇(3)

大家好!

践行“三严三实”,严以律己是根本。对党员领导干部而言,严以律己的核心是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必须保持头脑清醒和立场坚定,把党的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自觉坚守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真正使自己的作风严起来、实起来,做一个负责任、勇担当、有作为、守规矩的好党员、好干部,以敢担当、会担当、善担当的竞进作为,奋力开创孝感第三次创业新局面。

敢于担当是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和本质要求,是好干部的“五条标准”之一,是党员干部重要的政治品格。要担政治之责,坚持党的领导,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三个自信”,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担履职之责,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集中民智为民代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法治孝感建设;要担主体之责,全面担当起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从严管党治党;要担律己之责,严于律己,慎独慎微,把干净做人、干净做事内化为一种行为习惯。要严格追责问责,在人大机关形成人人担当、事事尽责的良好氛围。

篇(4)

文章标题:提高领导干部执行力发言材料

要切实提高领导干部的执行力,需要在以下几个环节上下功夫、见实效。

强化三个意识。一要强化宗旨意识。如果各级领导干部真正把全心全意为广大职工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牢记在心中,那么对执行上级的各项指示就有了使命感和紧迫感。二要强化责任意识。如果各级领导干部真正懂得权力的本质特征是责任,懂得权力来自谁,权力属于谁,权力为了谁,那么就能在“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的过程中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三要增强执纪意识。如果各级领导干部做到有令就行,有禁就止,言必行,行必果,那么就能在行动上执行上级指示要求,件件反映民意,样样皆为实事,点点落地有声,事事关乎民生,落实不打折扣,执行不走过场。

提高执行力,在方法上要做到两个清楚一个结合。首先,各项政策规定,有关法纪法规,各项指示要求,都必须做到熟悉把握,清楚明了。其次对所属单位的历史和现状,未来的发展趋势,工作的优势和劣势,人员责质的高低,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等底数,了如指掌。在两个清楚条件下,要依据上级的指示要求,针对本单位人员和工作实际,切实搞好创新性的科学结合。既要把握上级指示的精神实质,又要创造性地提出本单位的目标思路;既要全面落实上级的各项要求,又要突出和打造本单位的工作重点和工作特色。

《提高领导干部执行力发言材料》来源于,欢迎阅读提高领导干部执行力发言材料。

篇(5)

【作者简介】 陶思亮,上海中医药大学团委书记,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领导与管理研究;夏星,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领导与管理研究。

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而人才培养的关键是提高教育质量,关涉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若干因素中,课程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但种种迹象表明,我国高校目前的课程实施状况却令人堪忧,高校课程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高校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这类报道频频见诸报端。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教学、课程评价等本是高等教育领域内部的学术概念,却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因此,各高校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均把课程建设作为加强高校内涵建设和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工作来做。从国内外对于课程建设的研究和实践来看,提升课程领导力对于促进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从课程管理到课程领导

在国外,课程领导(Curriculum Leadership)的出现有着特殊的社会背景。“课程领导”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的教育文献中。70年代,美国管理学界掀起了一股批判科学管理的浪潮,新兴的领导理论代替了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管理理论,人们认为一个成功领导者的角色不是去命令、控制、监督,而是倾听、合作、引导、协调,这种领导思想与当时社会追求民主、公平、公正的社会思潮遥相呼应,广泛影响着社会的变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领域也开始探讨从管理者的角色向领导者的角色转换的问题,课程领导的概念开始受到重视,并成为一项研究热点。

国外对于课程领导力的关注和研究成果丰富,如美国东北大学已经有课程领导力的博士专业学位,此外还有一批著作以及专业杂志专门发表关于课程领导力的研究成果。目前,以 “Curriculum Leadership”为主题的研究专著有近千本。

从课程管理与课程领导的区别来看,其核心在于管理和领导的区别。关于管理和领导的区别,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但以下描述常常被认为是共识:领导做正确的事,管理把事做正确;领导引领改变,管理维持现状;领导着眼未来,管理维持现状;领导者打破秩序,管理者寻求秩序;领导重在开发资源,管理重在利用资源;领导激励他人,管理监督他人;领导授权他人,管理控制他人;领导者倾听,管理者命令等等。课程管理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把事情做正确”,强调的是如何实施好既定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课程管理强调基于技术理性的规范、统一、标准、控制、效率等因素。强调标准化的课程管理所导致的结果往往是课程内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成为标准的生产活动,而忽视了教师和学生作为人的存在,忽视了因社会变化和学生变化而带来的课程内容、教学形式、学习方式等因素的变化,忽视了顺应这些变化而进行的课程管理变革。

课程领导则强调“做正确的事情”,课程领导在于把领导看作一种行为、一个过程,基于师生需求,引领改变,不断创造课程发展的远景。课程领导实现了课程管理体系中主体的改变。课程管理的主体往往是制定游戏规则的一方,而客体是游戏中的人,即课程管理者是主体,师生是客体。课程领导所倡导的主体是课程目标的制定者、课程内容的设计者、课程内容的实施者以及课程的学习者,他们在课程领导中扮演着不同的重要角色。换言之,在课程领导体系中,广大师生既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领导者。他们组成了课程领导的共同体,共同制定、修正课程目标、课程计划、课程内容,并参与实施。

值得关注的是,在学校系统实现课程管理向课程领导的转向过程中,上海率先在中小学(幼儿园)实施了课程领导力开发计划。《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三年行动计划(2010―2012年)》(沪教委基〔2010〕33号)指出,课程领导力是以校(园)长为核心的课程团队为提升学校课程品质,在课程实践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规划、执行、建设和评价的能力。

二、课程领导中的战略领导

从高校课程领导的维度来看,首先涉及的就是高校课程发展的愿景(vision),即高校课程的发展目标,具体说就是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目标。

广义上说,各所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具有共同的宏观目标,即高校的人才培养要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但具体到每一所高校,因其学校定位、办学特色不同,培养目标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实施课程领导的过程中,必须制定符合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发展愿景,这就需要高校课程领导者具有课程战略领导力。

对于战略领导,浦东干部学院的奚洁人教授把其价值取向归结为全局性、前瞻性、主动性和可行性,其相对应的战略领导力是整合力、预见力、创造力和执行力。由此可见,实施战略领导的主体无疑就是高校的主要领导或领导集体。

对于高校课程领导中的战略领导者来说,要对课程的发展目标具有全局性和前瞻性,课程领导首先要服务于“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战略目标,这一目标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人”,其次,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专业”的人。把学生培养成“人”,关注点在“价值”层面,即培养成一个“好人”。因此,在高校课程领导的过程中,或课程体系、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设计中,首先关注的无疑是关于学生成“人”的层面,即高等院校培养学生的普遍性价值追求。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人,他们勇于探索,具有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具有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课程领导中,要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构建德育课程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把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普遍性的价值追求,就要求我们在课程领导中,要把实践类课程和活动课程纳入课程体系中,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课外及校外活动。加强学生社团组织指导,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并对其进行系统的设计和领导。实质上,部分高校当前开展的通识教育课程,可以理解为是对高等院校培养大学生成“人”的战略课程,也是高校课程领导中战略领导的核心。

另一方面,高校课程领导中的战略领导还必须服务于把学生培养为“专业”人才这一战略目标,这一目标涉及每所高校人才培养的战略定位。这种战略定位的前提是对每所高校进行准确定位,如区域性高校、行业高校、全国高校,乃至全球高校。如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研究教学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外向型大学等等。实质上,这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高校发展的战略定位,而该定位也决定了对于“专业”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从而决定了学校课程发展的战略目标,也就决定了课程领导中的战略领导。如把大学的定位为外向型,在课程的领导中,就必须具有“国际化”视野,学校的课程发展就要有“外向型”、“国际化”的价值追求。

因此,相对于中小学来说,高校课程发展的自主性较为“自由”,因此,对课程的战略领导便是课程领导的重中之重。由此可知,高校课程领导者的战略领导力(即领导者或者领导集体的全局观念、前瞻性、主动性、预见力、创造力和执行力)的开发和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课程领导中的价值领导

从领导力的维度来看,领导力表现为价值、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领导力作为外来词,是Leadership的翻译,基于中国的语言习惯和文化传统,当把Leadership翻译为“领导力”后,出现了对领导“力”或“能力”的关注,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我们对于领导力开发的自觉和自信,作为领导“能力”,我们是可以“开发”(develop)、“教育”(educate)和“学习”(learn)的。

但是,在注重领导“力”或“能力”的同时,也易使我们对于领导力的理解过于简单或片面,往往把领导力等同于领导能力,特别是当我们进行领导力开发、教育和培训时,较为注重“能力”的提升。如决策能力、沟通能力等。而忽视了领导力的价值、艺术等内涵。而作为领导力的“价值”,对于个体或组织来说具有核心意义。

从价值领导的维度来看,我们往往要思考的是“领导是为了什么?”这一核心问题,换言之,领导力的核心价值是什么?领导力的基础是领导者的人格特征、价值观和信仰体系。因此,在进行课程领导力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思考这样的问题:课程领导力开发的目的是什么?换言之,课程领导为谁?这是课程领导力的核心问题。而对于高校课程领导力的核心价值,无疑是为了学生的发展。

在课程领导力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建构属于课程领导者共同体的核心价值,同时,这个价值还必须是课程领导者的共享价值。从诸多领导理论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共识,当组织中个体的价值追求和组织的价值追求达到高度统一时,该组织是较为高效的。

对于高校课程领导来说,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无疑是诸多价值中最为核心的价值。这就要求在课程领导过程中,实现学校课程战略领导者、相关课程职能部门、教师共同体对这一价值达成共识,学校的所有课程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

当前的高校课程领导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某些背离“服务于学生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领导价值观。因此,学生和用人单位对于大学课程不断提出质疑。2006年7月,学校部和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了《关于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在回答“改革学校教育包括改革课程体系是否有助于改善大学生就业状况”这一问题时,25.61%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帮助,41.27%的学生认为比较有帮助。用人单位对大学课程设置方面的态度似乎比大学生更明确。在接受访谈的44家单位中,有59.1%(26家)的用人单位认为当前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其中50%(22家)的用人单位明确提出当前大学教育中课程设置不合理是大学生就业的一个制约因素,两者存在相关性。

因此,在课程领导过程中,我们须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价值,把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课程领导的出发点和目标,提升课程领导者的价值领导力。

四、课程领导中的多元文化领导

中小学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特征,从某种程度上说,培养目标、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评价体系都相对单一,具有一定的规范可循。高校课程领导则面临着更为多元的学生群体。一方面,高校学生来自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甚至不同国家,具有多元的文化背景;另一方面,高校中有不同的专业,有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也不尽相同,同中小学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高等院校学生群体的多样性,学生文化背景的多样性,学生需求的多样性都决定了高校课程领导中必须实施多元文化领导,开发高校课程领导者的多元文化领导力。

当前,大多数高校都面向全国招生,有些高校还面向港澳台招生,且人数逐年增加。同时,随着高校的国际化发展,招收的留学生人数和国别也日益增加。以面向港澳台招生的高校为例,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考虑到港澳台学生同大陆学生在语言上的一致性,有的学校对港澳台学生和大陆学生等同视之,对原有的课程不做任何变革,这种做法,就是在课程领导过程中忽视了港澳台学生文化背景及其需求的特殊性;有的学校恰恰相反,更多的考虑了港澳台学生的特殊身份,为该群体给予了有针对性的系统课程设计。从实践来看,这两类课程领导方式具有较大的差异,其效果显然也大相径庭。由此可见,多元文化领导力的提升,对我国高校领导集体来说显得尤为紧迫。

在教育领域逐渐扩大对外开放的今天,越来越多的高校参与到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为不断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培养大批具备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高层次人才,高等院校在课程领导的过程中,必须关注多元文化群体的现实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设计,提升课程领导者的多元文化领导力。

篇(6)

近年来,高校和学生在管理过程中出现法律纠纷的案例越来越多,越来越明显地将高校自主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重权利、轻程序”问题突出出来。且随着高校学生自身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高校管理权和学生自我权益之间存在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为有效解决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问题,需要立足于高校和学生中的法律体系、法律关系、教育理念、管理制度、监督机制以及正当程序等方面,制定出最佳的维护高校学生管理和保障学生权益的思路对策,实现依法治校与和谐发展。

一、高校和学生之间存在的法律关系

为实现依法治校,制定有效的对策机制,需要明确高校和大学生之间的义务、权利、责任,进而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高校和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如下:

1.民事法律关系

高校不仅具备教学育人的职责,而且还具有实施、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独立民事主体身份。大学生作为完全行为能力人,和高校的饮食住宿服务、财产管理使用以及损害赔偿等方面存在法律关系。高校为大学生提供教育资源、环境,学生缴纳教育费用,是两个主体之间自主产生的一种法律关系。

2.行政法律关系

我国相关法律规定,高校具有招生、学籍管理、奖惩等权利,具有行政权力的基本特征。国家、地方教育部门通过管理高校,间接地对学生实施行政管理。另外,高校作为行政主体,有权利根据法律法规直接对大学生实施行政管理。

二、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和原因分析

1.存在的法律问题

(1)学生管理制度不健全

高校所制定的管理制度、学生管理规定往往存在重视学校权力、忽视学生权利以及权利与义务规范失衡的情况。如部分高校明确规定,如学生未通过CET4,就不能获得学士学位,该规定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的规定。

(2)学生的教育权利受到侵害

高校学生教育权利受到侵害主要存在于学籍管理和招生录取方面。其中,学籍管理主要指的是高校违反相关法律规定,在学生品行、成绩方面评价不公正或者开除学籍;招生录取指的是部分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对待报考学生不公平或者违反程序招生。

(3)学生财产权不能得到保障

高校学生财产权得不到保障主要表现在没收学生违禁品不给予归还、强制学生购买教材以及罚款等方面。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和消费者,学校要保障学生在校期间的财产权。

2.原因分析

(1)法律规范制度不完善

校纪校规内容不完善,《高等教育法》规定原则性较多,需要具体化实施规定,进而导致高校规章制度在教育关系、行为以及管理行为等方面缺乏规定;另外,校纪校规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不够,部分高校规章制度超越上位法与法律保留原则,甚至出现严重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况。

(2)学生管理程序存在瑕疵

高校在对学生的学位、学籍管理、处分以及奖励等方面进行管理时,要严格遵循正当程序,且要明确规定时限、条件、送达、告知、权限以及申诉等,这样能够避免出现高校滥用学生管理权的情况。如缺乏正当程序或者存在瑕疵,那么就不能有效保障、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3)高校管理者自身法律意识较弱

受到传统思想影响,高校管理工作者自身法律意识较弱,应用传统管理手段管理学生,未全面落实依法治校理念。

三、高校学生管理若干法律问题的措施探讨

1.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修订管理规范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与依法治校理念的不断深入,要完善教育法律体系。为减少高校和学生之间存在的矛盾纠纷,可出台一系列加强学生管理的法律法规,注重健全学生管理程序、内容以及申诉等方面的法律制度。如可制定《考试法》《学生管理组织法》等严谨性、细致性以及操作性强的法律规章制度。另外,及时修订学生管理制度,如学籍、教学、学位、日常、申诉制度以及奖惩制度等方面的管理,从程序、内容方面出发,有效保障学生、高校的双向合法权益,进而有效保障高校管理工作的有效、有序开展。

2.更新管理理念,增强法律意识

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育模式的不断转变,以往的行政管理和被管理关系已经逐渐朝以学生为本、给学生提供平等教育管理关系为主,高校主要以教育培养学生为主,以管理学生为辅。因此,要求高校要树立“人本管理”“依法管理”的理念。只有高校管理者具备较好的法律意识,才能够更好地保护、尊重学生的合法权益;学生具备较好的法律意识,才能够和高校管理者建立良好的关系,保证权利诉求的合理性。

3.加强监督机制,严格规范学生管理保障体系

加强监督机制,严格规范学生的管理保障体系,保障学生管理工作的公正性、公平性以及公开性。制定健全、完善的高校管理工作监督机制,主要从司法监督、群体监督两个方面实现。其中,司法监督主要经国家司法机关介入后,对高校和学生之间存在的法律关系进行处理,也是一种学生经司法程序维护自身权利的方式;群体监督主要指的是学生可以参与到学校的重大决策、规章制度以及管理行为中,并实施监督。

总之,为有效解决高校和学生之间存在的法律纠纷问题,需要增强学生自身法治理念,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实现学生管理和服务的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篇(7)

所谓习得性无助,就是个人在屡次经历挫折和失败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很多老师常将厌学生的问题归咎于懒惰和不爱思考,殊不知,正是在这种在指责和批评中,厌学生逐渐感受到学业的无望,从而主动放弃努力的。

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肯定性强化,能提高学生的成功感和内在的学习动机。

一、对小学中低段厌学生采取积极鼓励的评价,并努力为他们创设体验学业成功的机会。

煜,我班的一男生,很调皮,上课有时还下座位,有时要和同学打打闹闹,经常不写作业,看得出他很不喜欢学习。对于煜这样特殊的孩子,我巧妙运用了“三故意”。

1.故意少布置作业。我会照顾到那些暂时落后的学生,对作业进行分层布置。有时只要他们做一道题目,做对了就可以加1分,如果一星期每天在一道题目的基础上多做一道,就能拥有一张“表扬信”!

2.故意放宽上课要求。这样的孩子上课是坐不住的。不如放宽上课要求,要上厕所时,不用和老师说,静静地从后门离开,想喝水时轻轻地喝水,想下位置时给他固定了一个圈,自己可以看课外书,如果能回答对一个问题就加分,小组也因为他的进步而加分。

3.故意泄露题目。“明天老师想考一考你们今天学得怎么样,我就出两道题,两道全对就算优秀,错一个可就不优秀了啊!”我提醒着孩子,放学后,我把煜留下来,轻轻地告诉他考哪两道题,让他回家好好复习!果然他做全对了!当孩子渐渐地赶上大家的步伐时,告诉的范围会越来越广,不像刚开始那样直白。

(引自许雪梅老师《巧用“故意”》)

显然,这种降低要求、积极鼓励的方式对于对自己学习能力不太清楚的小学中低段学生是有效和值得推荐的,与中学生不同,他们的向师性更强,总是在直观的意义上理解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凡是表扬,对他们都具有积极意义,从而能在不断地成功体验中树立对学习的信心。

二、对小学高段和中学生应鼓励他们对略高于自己水平的学习问题探索,引导他们做学习的主人。

用降低要求的方式来重建厌学生的学业信心,这种方法对小学高段和中学生要慎用,即使要降低要求,也应该尽量避免在公开场合。这是因为,从小学高年级起,学生不再“满足”于只从表层理解教师的表扬。就像文中的初中生一样,因为解出“一道很简单的题目”而得到表扬时会露出不以为然的表情,一些比较敏感的学生还会认为老师对自己的期望不高,感觉被看轻或贬低。相反,在努力解出了一道较难的题目后,老师做出了“看来这道题真的很难,不过你还是把他征服了,真不错”这样的评价,更能起到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因为这里面饱含了老师对学生的高期待和真诚的祝贺。学生在之后连续三天都提出“老师,你再给我出一道题吧”,正是这种挑战成功后自我效能感和学习信心提升的表现。

所以,对小学高年级和中学生的更好的鼓励不是“一张表扬信”或者“给小组加分”,而是引导他们进行略高于自己水平的问题探索,并且感受到有所进展和有所获得。

无论是对小学还是中学厌学生进行积极强化,都应该遵循如下原则:

及时强化。细致地观察厌学生的表现,哪怕是极其微小的努力和进步,都要进行及时奖励,奖励方式视学生年龄特点而定。

在评价标准上家校要保持一致性。这就要求教师主动与家长达成教育共识,互相配合,一方面在学校受到鼓励,一方面在家里遭到打压,这种情形最易让学生茫然失措。

篇(8)

目前,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依法治国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全社会对于法制化管理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各大高校作为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平台,是当前整个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的实际教学活动中,我国高校法制建设若干问题探究,有利于高校对学生进行法律意识及依法办事行为、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就构建和谐校园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在高校实际教学活动中,重视我国高校法制建设工作,积极的探究我国高校法制建设若干问题,以便可以采取有效的策略。

一、我国高校法制建设问题

(一)缺乏法律文化土壤

在我国高校法制建设的过程中,高校法制化管理面临的问题,主要是缺乏一定的法律文化土壤,也就是法律精神和法律思维。目前,由于我国教育法制还不够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也相对滞后,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仍存在着法制观念淡薄等问题。其次,由于历史存在和现实发展之间的种种原因,高校管理者在法制化建设的过程中,表现出知识匮乏的问题。通常情况下,高校管理人员的专业背景不同,高层管理人员缺乏系统的法律知识的状况较为普遍。因此,在我国高校法制建设中,仍存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深入的探究。在我国高校法制建设中,只有正视存在的问题,并积极的寻求解决的对策,是当前发展我国高校法制建设工作的有效策略。

(二)制度建设不健全

在我国高校法制建设的过程中,大多数高校都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是这一措施,并没有有效的解决我国高校法制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其中,高校法制建设内容混乱、程序缺失、与现行法律法规冲突等几个方面。综合我国高校法制建设中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可以发现高校为了法制化建设制定的法律法规的范围较为广泛,其涉及的领域几乎涵盖了民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部门,这些因素汇集在一起,给我国高校法制建设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也导致高校学生对高校法制建设的规章制度的理解产生了问题。因此,在我国高校法制建设的过程中,重视我国高校法制建设制度的不健全问题,并积极的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非常重要。

二、我国高校法制建设需要做的工作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些观念的落实,同样有利于高校法制化建设的发展。为了更好的进行我国高校法制建设,结合我国高校法制建设的实际状况,深入分析我国高校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积极的寻求解决措施,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高校法制建设全面、快速的发展下去。因此,我国高校法制建设需要从加强依法治校的选宣传和教育、不断完善制度建设、重视监督和机制的完善等方面进行。

(一)加强依法治校的宣传和教育

在高校法制化发展进程中,加强依法治校的选宣传和教育,是有效完善我国高校法制建设问题的有效策略之一。随着我国依法治国的不断推进与发展,高校法制化进程不断推进,加强依法治校的选宣传和教育,成为高校发展中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在高校法制化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加强依法治校的选宣传和教育,深化法制观念,使学生在实际的教学生活中,感受到高校法制化建设的优越性。在高校的网站、校报、电视、广播、橱窗等,进行广泛的普法宣传。其次,定期为教职员工举办法制讲座,并通过各种形式的法律知识竞赛等方式,使师生员工不断增强法制观念,从而最终为实现学校管理的法制化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此外,高校管理者自身应该养成良好的法律意识,提高法律修养,树立法制观念。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促进高校法制化建设的发展。

(二)不断完善制度建设

在实践工作中,只有不断的完善制度建设,有效的解决高校法制化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才能进一步促进高校法制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高校法制化建设进程中,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必须重视制度内容合法合理、程序合法、正当。避免在高校法制化建设工作中,出现规章制度与管理法制化之间的矛盾,给学生学习和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其次,高校应在实际工作中,全面修订学校学生管理、教学管理中的各项规章制度,对于有关法律法规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的作出有效的修改。此外,在不断完善制度建设的同时,还应注意高校法制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是否得到了有效的解决,不能顾此失彼,在完善制度建设的同时,忽略了高校法制化建设措施的顺利实施。因此,在高校法制化建设进程中,不断完善制度建设,是有效促进高校法制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三)重视监督机制的完善

不断的社会经验表明,重视监督和机制的完善,有利于促进高校法制化建设中问题的解决。在高校法制化建设的过程中,重视监督和机制的完善,首先需要明确监督主体的具体情况。高校管理者应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将重视监督和机制的完善理念,落实到具体的工作环节。对于监督方式和法律法规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的进行考察,并组织专家学者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其次,在高校法制化建设的过程中,倡导透明的监督工作机制,对于法制化工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鼓励师生积极的提出。高校管理者可以综合师生反映的问题,进一步分析高校法制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是否影响了整个法制体系的建设情况。

(四)重视信息化在高校法制化建设中的影响

随着当前社会信息化的发展,高校学生对自己权利义务的认识发生重大变化。在高校法制化建设的过程中,由于信息化社会是网状的,在信息网络里,人成为个性化、具有高度意志和创新的信息处理中心。人们必然要求在规范、有序的规则制度下,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的价值将得到凸显。在高校法制化的建设中,重视信息化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高校法制化的宣传和教育方面。通过信息化的方式,积极的在校内开展法制化知识的宣传,使更多的师生可以在了解基本法律常识的基础上,客观的认识高校法制化建设的优势及必然性,提高师生参与高校法制化建设的积极性。其次,在高校法制化建设的同时,还应重视完善各方面的法律法规,通过相对科学、合理的法律法规,规范学生的行为,促使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高校法制教育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的颁布实施,在我国教育法制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也标志着我国教育法制建设有了新的起点。在高校教学活动中,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以法制为基础的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可以促使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不断深入。随着完善教育法律制度工作的发展,我国高校法制建设若干问题将会得到有效的解决。因此,在高校的教学活动中,重视我国高校法制建设若干问题的研究,并积极的寻求解决办法对于高校及社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刘霖 单位: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分院

参考文献:

[1]张英超.我国高校大学生危机事件应对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

[2]董圣足.我国民办高校法人治理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3]陈晓因.高校法制建设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

篇(9)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这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感恩老师》。

  鲜花感恩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苍鹰感恩长空,因为长空让它飞翔;高山感恩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我感恩很多很多的人,但我最感恩的是我的老师。

  老师的爱,无私中透露着平凡:像一股暖流,渗入我们的心田;像一种呼唤,让我们孤独的心灵找到了回家的路;像一阵春风,给我们温暖和温馨。我们的老师,没有华丽的舞台,没有美丽的鲜花,一支支粉笔是他们耕耘的犁头;三尺讲台,是他们奉献的战场!

  师生情,是人世间最严肃的情:犯错误时教导我们的是老师;遇到困难时第一个想到的是老师。一个赞扬的眼神,使我万分开心;一句温暖的问候,让我浑身都能感受到浓浓的亲情!

  感恩老师,并不需要我们去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它表此刻日常的点点滴滴:

  课堂上,一道坚定的目光,一个轻轻的点头,你在专心地听课,这便是感恩;

  下课后,在走廊里看到老师,一抹淡淡的微笑,一声礼貌的“老师好”,也是感恩!

  用优异的成绩,用可骄的成功,用你一点一滴的进步来告诉老师,“老师,我能行”,更是对老师的感恩。

  感恩老师,您给我前进的动力;

  感恩老师,您给我飞翔的翅膀;

  感恩老师,您给我指明人生的方向;

  感恩老师,您给我放眼世界的慧眼……

  鲜花能够枯萎,沧海能够变成桑田。但我们感恩的心永远不会变,让我们勤奋学习,从一点一滴做起,感恩我的老师!

  谢谢大家!

  感恩老师主题发言稿范文2022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这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感恩老师》

  从求知若渴的少年到展翅高飞的成人,从门外汉到专才,从人类的结绳记事到这天信息时代的来临,教师的作用时时刻刻贯穿于人类礼貌发展史的整个过程。

  正像人们所共识的那样:社会的发展依靠教育,教育的发展依靠教师。教师的默默辛劳换来了人类礼貌的勃勃生机。我们有十分的理由向教师们表达我们的敬意。

  是老师渊博的知识,让同学们们感受礼貌与期望;是老师宽广的胸怀,让大家懂得宽容与忍让;是老师慈善的目光,让你们由懦弱变得坚强。当同学们遇到挫折灰心丧气时,是老师在你们心田播种期望;当你们取得成功一帆风顺时,是老师及时开出"骄兵必败"的良方。老师总是笑语盈盈,让大家充满力量。即使偶尔愠怒的目光,也让你们感到亲切与盼望。老师是多么伟大。有人把老师比做水,说她滋润了一片幼苗;有人把老师比做蜡烛,说她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还有人把老师比做辛勤的园丁,说她用毕生的心血精心得浇灌着你们这些祖国的花朵。日升日落,老师挥洒着血汗,寒冬酷暑,老师永远满腔热情,指引着你们不断前进。在将来,无论你会成为挺拔的乔木,还是低矮的灌木,都将会用生命的全部向老师致敬。在此,对于那些不尊重老师的学生,你们应当反省一下自己,应当给老师送上最虔诚的祝福与最真挚的谢意。

  师爱如一股涓涓细流,虽无声,却能够滋润干涸的心灵。它平凡,却在平凡中孕育着一份惊人的伟大!有时,师爱是一剂特效药,能够拯救那病入膏肓,行将就木的灵魂;有时,师爱又是人生海洋上的一座指路明灯,引导我们走出迷途,追随光明。"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份沉甸甸的师爱,有谁能够掂出它的分量,又有谁能够真正偿还呢

  感恩教师,并不需要我们去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课堂上,一道坚定的目光,一个轻轻的点头,证明了你的全身心地投入,你在专心地听课,这便是感恩;下课后,在走廊里看到了老师,一抹淡淡的微笑,一声礼貌的"老师好",这也是感恩;放学了,向老师招招手,说上一句"老师再见",这依然是对老师的感恩。

  不要再把这些归结于是无谓的小事,不要再不屑于这些在你身边的点点滴滴。因为在这点滴小事的背后,包含的正是你对老师的尊重和肯定。人人都期望得到别人的敬重和认同,你我如此,更何况于那用自己的汗水辛勤耕耘,挥洒在教育园圃中的园丁呢

  让我们,在试场上,认真应试,仔细答题,牢守纪律;让我们,在教室里,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给班级一个整洁的环境;让我们,在寝室里,把寝室布置得窗明几净,给室友一个舒适的环境;让我们,在校园的小径上,看到地上有纸屑果壳,能够毫不犹豫地将他们拾起来……

  我想这一切的一切正是老师对我们多年来不断教育的成果,也是一种感恩,同时也是我们对老师平时谆谆教导的一种最好的回报。

  同学们,感恩老师从点滴做起,感恩老师从此刻做起!

  谢谢大家

  感恩老师主题发言稿范文2022

  感恩老师演讲稿:

  大家下午好!这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感恩老师》。

  老师,从来没有想过该用怎样的语言去赞美您,从没有想过该用怎样的词藻去形容您,从来没有想过该怎样诠释对您的爱。

  独在异校得日子有些凄凉,度日如年的日子似乎漫长,年少的我们有些轻狂。看着老师脸庞刻下的烙印,愧疚无处可藏。感恩,就在此生效。感恩,彻底从心底绽放。

  当鸟儿婉转歌唱,它在感恩父母;当草儿随风摇摆,它在感恩大地;当鱼儿欢心跳跃,它在感恩大海。而我们在一举一动间,可曾想过感恩。

  老师的爱,无私中透漏着平凡。像一股暖流,渗入我们的心田;像一阵春风,给我们温暖和温馨。我们的老师,没有华丽的舞台,没有簇拥的鲜花。一支支粉笔是你们耕耘的犁头。三尺讲台,是你们奉献的战场。

  您虽不是演员,却吸引着我们饥渴的目光;您不是歌唱家,却让知识的清泉叮咚作响,唱出迷人的歌曲;您不是雕塑家,却雕塑着一批批学子的灵魂………

  每个老师都有烦恼,但他总会选取带着微笑走进课堂.

  每个老师心目中都有他的好学生,但他明白在他的心底务必装着所有的学生。

  每个老师都有令他烦恼的学生,但他明白教育需要等待、需要耐心。

  每个老师都要承受工作的压力,但他心中最大的压力必须来自学生的期盼。

  每个老师都会获得工作的酬劳,但最大的酬劳,必须是来自内心的愉快,这种愉悦无法用语言形容,无法用金钱衡量。

  老师,您用语言播种,用粉笔耕耘,用辛劳浇灌,用心血滋润。您是人民礼貌的传播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又一次旭日东升,又一度秋风送爽,又一个收获的季节,菊桂飘香。老师。在您忙碌的身影后,在您不倦的指缝间,又一个教师节悄然而过。在我躁动的音符间,在我懵懂的记忆里,在我成长的里程中,我想说:“谢谢有您一路陪伴。”

篇(10)

重实干,就要有“干字当头、实字为先”的昂扬精神。党员干部有多大的实干精神,事业就能取得多大的瞩目成绩。目前,我们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跨越阶段的重要关口,党员干部要以“朝受命而夕饮冰”的急迫感和“昼无为且夜难寐”的责任感,勇于攻坚克难,敢于触及矛盾,善于解决问题,这不仅是党员干部的基本责任,更是首要义务。在推动改革发展的进程中,如果没有一股子“实干家”的“精气神”,遇见困难便退缩、遇见矛盾便规避、遇见责任便推诿,终将被困难所累,改革的宏伟蓝图也只能停留在“草稿”阶段。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苦干实干”为笔,回答时代所赋予的一道道“考题”,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精神来彰显“实干担当”的先锋本色。

强执行,就要有“发展为主、效字以求”的鲜明导向。在改革发展中,无论是贯彻中央顶层设计理念还是部署基层工作实践,比的是决心、拼的是行动,而归根到底是要以实际效果为检验,强化党员干部推动工作的执行力,这是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更是助力改革进程的“关键一招”。在各项方针政策方向明确,措施部署安排完善的现状下,各级党员干部执行能力的强弱、推动工作力度的大小,直接关系着改革发展的快与慢、好与差。作为党员干部,对于上级政策深刻解读、执行到位,是把各项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的重要保障。同时,也只有各级干部把眼光放在长远处,把精力集中在成效上,遵循发展规律,才能确保各项工作沿着正确的道路向前推进。

抓落实,就要有“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十足底气。“抓而不实,等于白抓”。在全力推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当各项政策规范出台、一系列科学谋划和重点举措明晰后,最关键的步骤就是将一项项具体工作推动落地、狠抓落实。因此,在这“背城一战”的关键节点上,党员干部作为改革大军的“急先锋”,不仅要具备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更要有不避事、不畏难的勇气和底气。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敢于“硬碰硬”,攻坚克难抓落实;坚持“精又精”,讲究方法抓落实;追求“好上好”,强化绩效抓落实。此外,在面对改革发展中历史遗留的“沉疴痼疾”和改革“深水区”中的艰难险阻时,更要顾全大局,敢抓敢管、敢作敢为,唯有“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获全胜不收兵”,勇于涉险滩、啃硬骨,方能在改革中“再下一城”,最终擎画出更加绚丽的时代华章!

上一篇: 保险个人工作计划 下一篇: 工商管理学习论文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