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理念汇总十篇

时间:2023-10-31 10:55:4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地理教学理念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地理教学理念

篇(1)

关键词 有效教学;中学地理;教学;策略

对于中学地理课程的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对于世界范围内的地理分布格局、气候特征及地理环境以及人口分布及相关特征等有理论层面的了解与认识,地理课程的教学更应当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地理思维与地理素养,能够让学生在收获大量的理性知识的同时对于我们身处的世界也有感性层面的认知,而这一切都需要有效的教学理念来加以辅助完成。本文将结合实例从不同方面分别谈谈有效教学理念下中学地理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启发地理认知

有效的教学理念指引下的地理课堂应当注重对于学生基本地理认知的启发,想要实现这个教学目标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更好的展开情境教学。在中学地理课程的教学中很多相关知识点学生们都是第一次接触,很多内容也是和实际生活,尤其是我们生活的环境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在展开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应当以更为通俗易懂的方式展开知识的介绍,可以通过适当的情境创设将学生们带入教学情境中来。在好的课堂氛围下不仅能够让学生们对于课堂教学积极性更高,也能够降低他们对于新的知识点的理解与认识上的难度。这样的教学模式将会很大程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在学习《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这一节内容时,教学重点在于要让学生认识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形成的原因,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和分布,理解海陆分布的影响及其季风的形成,掌握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影响。这部分内容对于初次接触的学生们而言是较为陌生的,为了降低这些知识点理解上的难度,我会将课堂引入多媒体教室。我会借助相关教学软件用图表的形式给学生们展示大气受热过程,并且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进而让学生们观察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我还会借助相关教学软件以图画及flash的形式给学生们展示气压带与风带的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的特点。当学生们对于这些知识点都有了一定认识后,我会进一步向他们介绍三个大气层:对流层(对流运动强烈;天气现象复杂,与人类最密切);平流层(水平运动为主;水汽杂质少,云雨绝迹,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从实际教学中不难看出,在情景创设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们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与接受更容易,过程中学生们的地理认知也得到很好的启发与构建。

二、培养兴趣,开发地理思维

在好的教学理念的指引下必然非常注重对于学生的兴趣的培养,只有以兴趣为驱使才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对于课堂的积极性,进而开发学生的地理思维。地理思维的形成是长期积累的过程,这不仅需要学生具备的地理知识较为丰富,还需要学生掌握必要的地理思维模式,能够借助很好的条件分析能力及推理能力来分析相关问题,这种能力的具备将会很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地理认知水平,对于形成学生良好的地理思维也颇有成效。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是十分富有人文意味的一节教学内容,在展开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通过实例的列举,透过对于实例的探讨与分析来引导学生掌握这种比较方法与规律。我以英国与日本为例,让学生对于这两个国家进行对比,分析这两个地方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并且思考如下两个问题:1)英国和日本都濒临海洋,两国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吗?2)日本和英国的工业布局都具有“临海型”的特点吗?学生们积极而活跃的探讨起来,我对于学生们的各种回答进行了归纳,并且对于两个问题作出了总结:1)解析:英国位于亚欧大陆西侧,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2)日本需要从国外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产品,利用沿海多优良港湾的有利条件,形成了“临海型"的布局形式;但英国资源丰富,工业接近原料产地,具有明显的“资源型”特点。这个过程对于学生们而言不仅生动有趣,学生们也在过程中掌握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地理思维也在逐渐形成与发展。

三、开展课堂活动,提高地理素质

想要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教师也可以让教学模式更为多元化,可以开展各类有意义的课堂活动,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也是有效的教学理念的一种良好的表现形式。以《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这一节的教学过程为例,为了让课堂教学更有意思,我给学生们设置了一个课堂小活动。我让大家选取两个有代表性的国家,或者一个国家内有代表性的两个城市,选取的两个比较对象间要具备一定的可比性,学生就这两个对象展开对于它们的人口分布及人口容量间的比较,并且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相关结论。这个小活动不仅十分开放,学生在展开探究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锻炼,这些能力的发展将会更有助于学生良好的地理素养的形成。这样的课堂小活动对于课堂教学无疑是非常有效的推动。

想要让中学地理课程的教学更为高效,可以采取如下教学策略。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活跃课堂氛围,启发学生的地理认知;其次,教师可以借助趣味化的课堂教学开发学生的地理思维模式;此外,还可以借助有意义的课堂活动来多样化课堂教学,以此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这些都是有效的教学理念下非常值得采取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篇(2)

新教材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强调探究、发现式教学,鼓励学生对地理事物、现象产生好奇心,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这种教学活动更多地强调过程,而不是结果,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的精神,着眼于教给学生终生有用的知识和能力。

二、注意素质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延伸

素质教育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教学手段,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教材中的“活

动”“阅读材料”等栏目,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教材中的景观图、彩图、漫画、示意图、新闻报道、数据图表等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们学会动脑、动手,培养观察、阅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各种图表,发展智能和进行

审美教育,加强竞争意识教育,让素质教育真正在地理教学中得以延伸。

三、重视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和技能运

用能力的培养

为了让学生能适应知识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的需要,必须重视学生地理学习能

力和运用能力的培养,这也是素质教育强

篇(3)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025

相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高中地理课程已经进行了较为强大的改革力度。首先,就课模块设计而言,高中地理教学已经逐渐打破传统课程构建的挂念,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其次,高中地理在课程理念方面也开始逐渐融入新型的教学观念,教师在课堂上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较为深刻,加上高中生面临着上大学的压力,高中地理教学很难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摆脱出来。因此,高中地理教学应该从课程的功能以及课程结构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改革传统高中地理课堂的几个方面

(一)课程目标方面

传统的地理教师主要是教给学生固定的死知识,甚至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学习,该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不到重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普遍不高。在笔者的实际教学中发现,传统课堂中教师充当课堂的主角,忽视了学生的主人公地位。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该设置合理的课程目标,从多个角度进行课堂设置,丰富课堂的趣味性。另外,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和课堂主体性地位,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氛围中去,彻底打破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

(二)课程内容方面

高中地理和初中地理有明显的区别,初中地理主要是识记为主,学生通过机械的背诵也许可以取得好成绩,但是高中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性,同时还有众多需要计算的方面。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该注重积极的调整课程内容,注意地理内容之间的衔接性,从高中生的理解性和生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活动。教师还应该注重模块与模块之间的联系性,引导学生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课程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有机的和课本内容进行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方面

笔者在前文已经提到,很多高中地理教师主要采取“一言堂”和“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试图以此方式提高学生的书面成绩,但是高中地理的学习绝对不能靠死记硬背,该方法不仅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甚至会适得其反,只会让学生越学越疲惫。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地理学习,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使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比如可以将学生按照一定的原则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教师提出某个有意义的地理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通过合作的方式获得答案,不仅仅会提升课堂的学习效率,还可以锻炼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

二、改善传统高中地理课堂的方式

(一)分解目标、明确思路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考大学的压力下,无论是家长亦或是教师都开始乱了阵脚。高中地理教师过分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甚至有些教师将分数作为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尺,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高中地理教师应该逐渐放弃错误的教学理念,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或者将大的教学目标逐渐分解,从而一一击破。教师不要急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可以先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和有趣的课堂学习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然后,通过积极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形成正确的学习理念。最后,指导学生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

(二)划分模块、分类学习

新课标背景下的地理课堂教学应改变原有的课程排版方式,将地理中最具代表性的问题按类别加以分类和整合,将地理学科主要内容按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几个模块,在每个模块则选择若干个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重点地理专题;再将具有影响的地理专题进一步细化,具体到地理人物和地理事件,构成“模块+专题”的学习模式,形成一种新的多样化和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强调了重点内容、重点知识和专题知识的系统化学习,符合创新思维培养的要求,有利于新思维模式的开拓,从而使地理教学更更加新颖而且具有时代性。

篇(4)

为适应时代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有利于21世纪人才的培养,推进素质教育,国家教育部对中考、高考进行了重大改革。当今世界,知识飞速发展,学科间横向联系、相互渗透越加紧密。知识面狭窄的单领域人才,已不能满足当今时展的要求,在科学的道路上不可能走得很远,在实际生活中也不可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其试题必然源于教材,却又高于教材,源于单科知识,却又融合各科知识,这就要求各学科的教学中要加强联系,探索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整合的途径,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地理学科而言,综合性本来就是本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所研究的对象――地理环境又是一个由自然、社会多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综合体,必然与其它学科之间有不少相互渗透、交叉之处。如环境问题就渗透了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历史因素、生态环境、人地关系、国家政策和措施等等方面的知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对在地理课程中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感到有些困惑,本文将就地理课程中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及教学策略问题进行探讨。

一、利用感性材料,强化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感性认识是思维的起点,思维就是对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整理,上升到对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的理性思考。初中生的时空抽象能力有限,教师必须从初中学生实际出发,教学中充分运用形象思维的丰富材料,把一些地理事物或现象通过直观的形式予以展示,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讲解,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必要时进行适当的暗示或提醒,同时要求学生对这些感性材料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强化表达能力。例如:在“黄河水系”的教学中,幻灯片上黄河下游的流域面积明显地比中、上游缩小,这种一反常态的现象可以作为让学生从直观的视觉中进一步训练其抽象思维能力的一种素材。我们都知道黄河因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大量的泥沙在下游地平水缓的华北平原沉积,使河床抬高而成为“地上河”,高出地面的河床再也不可能接纳支流入黄河干道(水往低处流的道理人尽皆知,但这一点仅从流域的平面图中是不可能直接观察到的,学生必须通过抽象思维才能得出的结论)。而在讲解黄河中游特点时,教师事实上已把原因告知了学生,因而,这一要求对初中生而言并不太难。

二、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诚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引发学习热情,可以从邮票、旅游、动物世界等多种角度进行切入,以充分激发、活跃学生的思维和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体,但一切形式总是为内容服务的。地理教学本身旨在通过这些载体,让学生学会思考,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将看似繁杂、互不相关的地理事物与现象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揭示出来,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逻辑思维能力。

三、注重基础,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

重视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科能力

考试虽然不是考死记硬背的死知识,而是强调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强调能力的考查,但仍要立足于教材,立足于基础知识。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归宿,没有知识的积累,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地理复习中,一方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以"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以教材为基本内容,建立以章或单元的知识体系,注意知识的不断深化,使学生逐步形成知识结构系统,能在大脑记忆系统中构建"地理认知结构",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有机体系,做到基础知识扎实,并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另一方面,要注意能力的培养。如对于教材中的陈述性知识,要经过师生的共同加工,而不是直接把知识呈现给学生,要理清知识的层次脉络,使之系统化;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结构化;总结地理事物的分布、运动和变化规律,使之规律化;运用各种图像、图表、地图,做到图文结合,使之形象化;联系有框图、比较有表格,使之技能化。通过这"五化",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等多种能力。

四、捕捉教学信息,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加强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

篇(5)

新课改以后教学工作不再以应试为最终教学目的,而是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的体现,和我国和谐社会建设是相符的[1]。高中地理教师是高中教学工作中的一线工作者,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创新是当前高中地理教师需要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一、转变老师的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教师传授教学知识为主,一般工作两三年的教师就能够很熟练地进行教学,往往只是看一下教材就开始授课。但是现在的课程教学除了有50%的课本知识以外,还要有40%的时间用于师生互动,剩下10%的时间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这就要求当前地理老师在教学方面要产生一定的紧迫感,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才能够不被时展所淘汰[2]。现在高中地理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熟练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二、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形成以学为主、以教为辅的教学方法。高中地理教师面对的都是年龄较大的学生,他们大多都有自己的地理学习方法,如果在课堂教学中以教为主,可能就会限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挥,学生不能够充分挖掘适合自己的地理学习方法[3]。例如一所学校的地理教师在教学《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时候,有些学生的地理基础不好,教师通过实验的方式来使师生之间形成互动,实验过程中老师通过挤压吸耳球产生风让纸条飘动,然后问学生纸条为什么会飘动,并且提醒学生有了答案请举手回答。在这种教学方法下,课堂氛围被激活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会感到拘束。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的表现来揣摩学生的思想,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此外,老师可以让学生在做完习题后,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答案,然后请别的同学做出点评,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信,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最终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的学习。

三、开创生动活泼的教学新方法

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起到引导作用。在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下,高中地理教学实践方面课堂组织形式的转变势在必行。高中地理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接下来我们将就这几种方式展开详细的论述:

1.通过实践带动课本学习

高中阶段的学生很多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思维方式以及学习方法,学生之间思维方式以及综合素质也存在差异。而传统的教学目标是预设性目标,已经不能够适应新课程理念的需求[4]。新课程理念下应该将预设性目标和生成性目标相结合,将文本式教学转变为实践式教学。通过提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尝试探索答案,将课堂教学的重点以及难点简单化,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

2.在日常教学中融入考试难点

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进行到一个阶段就需要对学生进行测试,了解学生掌握的程度,并且根据学生掌握的程度来对所讲授的知识进行阶段性复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5]。高中地理教师在平时布置作业时应该将地理知识与日常教学密切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能够最大限度地进行自我能力的展现。

3.纠正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高中地理教师要纠正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但是不能够只停留在纠错的层面上,要能够重视纠错过程中产生的其他作用。例如,高中学生在学习热力环流知识的时候面对地面冷热变化,学生总是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候教师可以使用三步教学法来帮助学生减少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教师所讲授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高中地理教师应该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快乐学习。

参考文献:

[1]郑 刚.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创新观之我见[J].才智,2010,(3).

[2]唐金红.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0,(4).

[3]杨玉环.高中地理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4).

篇(6)

课程改革一直是世界各国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因为课程规定了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决定了学生的发展方向、学习方式,以及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教育与时俱进,提出了新课程标准,并且开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现代教育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要求教师转变目前的角色,树立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教学观念。从新的地理课程标准我们不难发现,新的《地理课程标准》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出发点,强调必须改革“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传统教学模式,从而带来学生学习方式的革命,创设丰富多样的活动情境,拓展学生学习和创造的自由空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吴传钧院士在谈地理教育改革问题时说:“地理教育是一件头等大事。它不仅关系到发展地理学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关系到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问题。”吴传钧院士的讲话明确指出了学生素质与地理教育有直接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学的地理教育比大学更为重要,因为它影响人的一辈子。新课程标准对地理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生既认识自然世界又认识人文世界,并且通过对两个世界的认识进一步懂得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密切关系,并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思想,自觉地保护资源与环境,并树立全球一体的思想,更好地理解和维护世界和平。这就是中学地理教育要达到的目标。因此,如何适应素质教育模式,做好地理教学活动的转变,进一步提高地理教学水平,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教学方式重心的转移——树立“育人为本”的生命价值观。

在现代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活动对教师和每个学生而言,都是生命历程中的一段重要经历,是其人生中充满生命活力意义的重要构成部分。地理教学活动不但要适合中学生的心理与智力特点,还要着力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这就使得实际能力的培养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在传统教学中,地理教师以完成学科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为己任,忽视在教学活动中师生道德行为和人格的共鸣,过于强调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忽视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导致学生就好像是知识生产线上需要组装的产品,每一门学科都是该产品需要组装的部件,地理教师就好像是安装“地理”部件的安装工,教师和学生的生命色彩与激情都被扼杀在流水线的快速流动之中。为此,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把握机遇,深入钻研地理教材,灵活地采用并创新多种生动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地理教学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以满足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在教学中,落实技能训练,注重培养学生认识和掌握自然与经济规律的能力,使学生获取探求知识的能力;加强科学思维方式,使学生获得智力与能力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科学的创新精神、求实精神和造福人类的责任感,加强非智力品质的培养,这些应作为改进地理教学活动的重点。学生的生命活力在他们的这种积极主动参与过程中充分表现出来。在这样的课堂生活中,知识的学习已不再属于认知的范畴,它扩展到情感、人格等领域。学科知识的增长过程是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表现为学习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生命价值。

二、课堂教学过程的转变——开展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古往今来,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种教师独霸讲台,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严重束缚学生的思维与能力的发展,新教材以新的形式与内容对传统的教法提出挑战。它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求改变过去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强调探究、发现式教学,鼓励学生对地理事物、现象产生好奇心,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在多元、动态、开放的大课堂中求得全面发展。这种教学活动更多地强调过程,而不是结果,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的精神,着眼于教给学生终身有用的知识。

在课堂教活动中要实现知识的生成与生长,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个重要保证。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其实质就是课堂教学环境中的师生交互作用关系,教师的理念和行为从一定意义上起决定性的作用。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出发,学生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的对象,而且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源泉”。在这种课堂教学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一种资源,学生也是一种资源。虽然他们的内涵不同,但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是平等的,他们处于课堂的双向互动的交流状态中,实现来自教师、学生、教材等多种渠道的知识、情感等多种信息的互享。

三、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注意素质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延伸。

素质教育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素质教育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教材中的“活动”、“阅读材料”等栏目,发展学生的思维,通过教材中的景观图、彩图、漫画、示意图、新闻报道、数据图表等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动脑、动手,培养观察、阅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各种图表,发展智能和进行审美教育,加强竞争意识教育,让素质教育真正在地理教学中得以延伸。

三、课堂教学师生关系的转变——注重角色定位。

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课堂教学,实际上是师生的平等、合作关系在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融合,建构一个多维交叉、相互作用的课堂教学平等关系的对话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折射着人性的关怀,散发着互动的气息,涌动着个性的灵性。教师与学生合作参与、平等对话、互教互学,融合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地理教师应是学生的“导学者”。地理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导学者”,必须实现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从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从封闭教育向开放教育转变。具体来说,就是指教师要从“独奏者”角色过渡到“伴奏者”角色,“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地理教学的一线教师要适时自觉地进行“角色”的转变,并意识到现代教师的职责:“已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观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从而切实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积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确立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思想,自觉地调整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参与者、启发人、引路人,完成从知识的讲授者向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管理者的转变,以适应现代学习化社会的需要。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地理教师应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学校是课程实施的最基本的单位,教师是课程实施的最重要的队伍,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建立,将对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感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反思、探究、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教师必须学会提出问题,学会分析和筛选出最有价值的问题,通过学校教研活动解决问题,教师集体应当是一个教学研究的共同体。教师不能认为自己仅仅是个教书者,真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并不是专家,而是教师。要把自己视为一个专业工作者,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教师的自我发展,让自己成为教育教学中的一个研究者。

课堂教学是实现学校教育与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方式,同时课堂教学改革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攻坚阵地。新课程力图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教学的片面看法,重建教与学、教师与学生等概念,倡导探究性、合作性、开放性的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这是对传统教学观的一种超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关系,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2、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组织教学研讨    继续开展多渠道的教师培训工作,领会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探索新课程教学中如何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共同探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探索新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围绕韦军老师和陈灿红老师的教学公开课预演,共同研究新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结合我校本学期的对外教学开放活动,开展对外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理解学业水平测试,关注09届高考方案    高中新课程进入复习检测阶段,针对学业水平测试组织积极的复课工作,由张威、王辛勤、陈灿红老师共同开发高中地理必修教材学业水平测试蚌埠铁中教学资源——复课思路与复课习题(发表于张威老师博客blog.sina.com.cn/zhangweibbtz);关注2011届高考方案与复习纲要,及时调整复课计划,认真组织复课教学。

4、紧抓高三复习研讨,做好二轮专题复习   为学习先进高考复习经验,提高我校高三复习整体质量,积极参加高三复习研讨,主动参加本学期在固镇二中举行的“2011年地理学科高三复习教学研讨会”;校内加强组内交流,分工合作组织专题复习研讨,由顾轶群、王辛勤、陈灿红老师共同开发高三复课资源;深入教学一线,对高三地理教学进行跟踪反馈,对三位高三任课教师进行“推门听课”。

5、持之以恒组织气象小组活动    继续在初一、初二年级进行气象小组观测与记录活动,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提高地理学习能力。本活动地理组全体组员共同参加,并聘任高继红、李晋、韦军老师为地理气象活动小组指导教师。

6、教学进度    如本学期组织期终质量监测,将按照下列进度进行。

年  级

期末教学进度

七年级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

八年级下册

高  一

必修二

高  二

选修模块:环境保护 旅游地理

世界地理复习(含地球运动、大气等自然地理基础)

7、本学期教研活动安排   本学期教研活动安排如下:

周次

日期

教研活动计划内容

参加教师

活动地点

召集人

2.21

学期教研工作

教研组长

市教科所

吴岱峰

2.28

选修模块《环境保护》教材分析

高二教师

市教科所

吴岱峰

3.6

2011年高考复习研讨会

高三教师

固镇二中

孟庆纪

王  玲

3.13

初中地理教学研讨

——七年级单元备课  乡土地理教学

初中教师

蚌埠五中

沈  红

3.20

高二年级地理教学研讨课——环境保护

高二教师

蚌埠二中

叶国萍

3.27

市青年教师业务培训

1.课例《降水和降水的分布》观摩

2.全国初中地理优质课评比活动介绍

市35岁以下

青年教师

蚌埠实验

中  学

吴岱峰

匡昌林

4.3

高考专题复习教学研讨课

——气候专题

高三教师及市35岁以下青年教师

蚌埠三中

曹  斌

4.10

XX届省高中地理学业考试

复习研讨

高二教师

教研组长

蚌埠九中

吴岱峰

叶  峰

十一

4.24

高一年级地理教学研讨

——市青年教师业务培训研讨课

高一教师及市35岁以下青年教师

蚌埠铁中

韦  军

十三

5.8

初中地理教学研讨

1.八年级教学单元备课

2.学业考试复习专题

初中教师

蚌埠六中

汪翠华

十四

5.15

高考命题趋势专题研讨

(要求:以校为单位准备近年高考试题分析材料、原创试题一题)

高三教师

蚌埠一中

贺广明

十五

5.22

校本培训一

全体老师

会议室一

王辛勤

十六

5.29

校本培训二

篇(8)

近年来,新的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那些理性的共同的知识,关注学生对知识目标的认知和追求,更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针对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那么,在新理念下的地理教学活动后教师要反思什么?我觉得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做好对新课标和教学内容的反思

课堂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应该是课堂教学以后能促使学生成长和进步的阶梯。以人本、科学的教学理念确定的教学目标,在知识内容和能力层面上应清晰、基本能在课堂中或课后检验,如:对于“新纲”中要求“理解”的内容,即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必须反复讲深讲透;而对于“了解”的内容,则作一般性掌握,至于其他内容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取舍;教学中要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实现向素质教育转轨;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努力摆脱“高考”指挥棒的束缚,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完全能适应今后的生产和生活而必需的知识。

二、做好对学生的特点和需要的反思

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是否针对了学生认识现状、学生的需要和接受能力以及当时的教学情景,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课堂效益。如:学生有哪些兴趣、爱好亟待开发以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是否已具备了支撑新知识学习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还缺乏哪些知识和经验需要补充?教师所教各班学生特点有什么不同?等。

三、做好对教学方法、学生学法的反思

随着对高中新课改的学习深入,我越来越感到:设计新颖的教学内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对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适当增加“花色品种”,以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同时又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学习的需要。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表现,重视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如:课堂提问、讨论发言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才智的机会;在组织各类活动时,要求所有学生共同参与。

四、做好对地图教学的反思

地图是地理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将知识化繁为简,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理解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获取新的地理知识,而且有利于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地理新课程中附有大量的插图,如:教材中的图,有示意图、素描图、景观图、统计图、曲线图、柱状图、饼状图等,并且均是彩色图。面对这些种类繁多的地图,作为教者,要思考在地理教学中应怎样充分发挥这些地图的作用?又如何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读图、析图、描图、绘图?怎样将地图变成学生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怎样培养学生查阅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等。

五、做好对课堂教学时间安排的反思

备课毕竟是一个纸上谈兵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出现一些失误或缺漏,如:学生对相隔时间较长的知识的掌握和记忆不牢,及相关学科的知识的学习不够等。教师如果了解的不太全面,教学时肯定会影响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找出失误和缺漏,把这些相关情况记录下来,完善自己的教案,就可成为以后教学中的借鉴。

六、做好教学评价的反思

《课程标准》将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与课程的发展融为一体,强调教学相长。淡化终结性评价和考试甄别功能,强化过程评价和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强调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将评价机制融于学生的探究学习活动中。这样评价学生是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诚挚帮助,以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最终目的,旨在促进学生达到学习目标,而不是甄别和评比,注重的是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

七、做好对自身教学的反思

反思自己,是否有亲和力;是否有正直的品质、开阔的胸怀、丰富而细腻的感情,果断的决策力和创新能力。现在很多教育专家都在呼吁:走近学生,了解学生,这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与学生沟通,才更能了解她们所思所想,更能了解学生认知水平和现状,才更利于我们课堂教学的顺利完成。“身正为范,学高为师”,所以,教师更应该注重自己的道德品质与自己的身份相符,只有这样才能令学生信服。

八、做好对地理作业的反思

篇(9)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紧密联系实际,侧重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力求学以致用,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如学习了《我们怎样学地理》一节后,可创设情境:暑假里,小伟和小琳随夏令营的同学到国家森林公园游玩,他们因玩得忘形,不幸掉队,在森林里迷失了方向。大家觉得他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辨认方向,尽快找到回去的路呢?请把想到的方法说出来。这样,把课堂教学“生活化”,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到了有用的地理知识。

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使教学“社会化”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反映全球变化形式,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因此,人口、资源、环境及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应当成为教学内容的拓展。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时代脉搏,注意收集新闻报道中与地理学科相关的热点,让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协调发展。例如,在学习《我国地形》中的“四大高原”时,可以讲解: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飞船载着中国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按计划进入预定轨道,并于9月28日17时38分在内蒙古安全着陆。你知道,我国卫星发射基地除酒泉外,还有哪些地方?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合作探究:1.神舟七号为什么选择在甘肃酒泉发射?2.神舟七号在内蒙古中部降落的原因是什么?3.中国人的飞天梦想为什么在今天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谈谈你的认识。4.在载人航天辉煌的成就鼓舞下,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又应该怎样做呢?学生会各显神通,积极搜集资料,查找相关信息。这样“社会化”的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拓展学生视野,而且能增强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化”的地理课堂,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还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的接受式教学模式,学生还是被动地学习,课堂教学缺乏生气。因此,教师要构建“开放化”的地理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首先,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照本宣科”,应根据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社会实际,由传统封闭式教育向现代的开放式教育转变。如在《世界的地形》一节学习中,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利用沙土等材料制作一座山地模型,要求做出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形。学生积极动手,学习情绪高涨。这样的学习,无疑对学生终身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篇(10)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1.117

新课程改革,对高中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过去传统的教育教学出发点主要为了让高中学生得到良好的学习成绩,将应试作为教育教学的目标,而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对高中学生实施全面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将高中教育对学生所具有的人文关怀体现出来,更加体现出当今新时期中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全新风貌。作为一种坚持在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工作前线的高中地理教师,是当前新课程改革具体的执行人员,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思想转变对当前新课程改革是否能够真正落到实处起着决定作用,对新时期高中地理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探索,同样是摆在我国高中地理教师面前全新的课题。下面,笔者就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

一、相互尊重、融洽情感,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将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要从“独奏者”过渡到“伴奏者”的身份。为学生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发表自己论证过程和论证结果的机会,教师做到真心地倾听、真心地关注每一个学生,学生不再为回答不出教师的提问而感到羞愧。教师也不再为偶尔的讲错被学生指出而恼怒,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满课堂,师生真正地成为学习、探究、发展的伙伴。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提高学习质量的前提。因此新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善于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探究,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这样有利于教师及时洞察学生的所思所想,以便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

如:我在上“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时,学生突然提出:地球自转时为什么人不会像甩干机一样甩出去呢?站在南极的人为什么不会掉下来?传统的课堂,教师可能会以为他故意捣乱,也可能会批评他,如果这样的话,以后这位学生也许因此再不会提出疑问。老师因此也失去和学生交流的机会。我采取的方法是:这位同学提的问题很好,刚好借此问题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吧!师生之间马上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教师这一观念的转变,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使学生的思维给激活,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学生愿意与你交流了。所以说,尊重学生的观点,并能接受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对学生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开放思维能予以正确引导,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重视情感、意志、动机、信念等人格因素培养,是现代新型教师所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让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变“结果学习”为“过程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合作的过程。如在讲授新教材“海洋资源”,就可编制“汕头海港的兴衰”这一案例。当疑惑出现时,就让学生们向教师提问。然而他们的问题老师只能用“是”或“不是”来回答,他们不能要求教师来为自己解释这一现象,而必须集中并组织自己的思考来解决问题。比如学生不能问“汕头拥有那些海洋资源”、这些海洋资源给汕头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机遇?“汕头港为什么会衰落”,但可以问“过去的汕头港繁盛吗?”“现在的汕头港衰落了吗?”、“出口属于汕头的海洋资源吗?”前一类问题并不是所求信息的具体表述,因为它要求教师去形成概念和因果关系,后一类问题则只是有关信息的具体表述。

如果老师没有创设情景,没有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问题,直接由老师来讲述的话,学生很难理解也很难真正掌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对问题情景有意识地安排一些省略、空白或者令人感到奇怪之处,这些留着给学生们去挖掘。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创设问题情景,以保证学生会持续地看到实际活动中的地理学探究,而且保证他们会一直参与其中。教师通过一种特殊的问题创设形式加以引导,教师采取只回答有关信息的具体表述,而不回答有关概念的形成和因果关系的方式来诱使学生提问,把问题情景的创设由老师向学生延伸,以引导、训练学生思维。

三、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学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上一篇: 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下一篇: 高中语文复习课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