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急救医学汇总十篇

时间:2023-11-01 09:59:0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危重病急救医学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危重病急救医学

篇(1)

1.1心肺复苏术

打开技能训练内容菜单,调出复苏界面进行操作。

1.1.1心肺复苏的抢救步骤:A放开气道;B正确的人工呼吸;C正确的心脏按压。例如,单人操作的操作标准为2︰30,即人工吹气 2次,胸外心脏按压 30次。

1.1.2操作正确每次在显示屏上均有记录,吹气、按压不足、过度均有错误显示。反复进行四个周期,如显示“抢救失败”,请重新操作。

1.1.3如操作完全正确则计算机按编程发出指令,启动生命模拟系统中的各种模拟器,从而呈现抢救成功,病人“复活”的各种生命体征:散大的瞳孔变为正常;颈动脉搏动;模拟人出现自主呼吸;模拟血压转为基本正常;彩色多参数模拟监护仪的多种参数如心率、脉率、呼吸频率、血压值、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均恢复正常值;可听到心音、呼吸音。

1.2心脏除颤

1.2.1电击除颤:根据病情在模拟人除颤监护仪上设置电击能量,本机可选择设定和检测到的电击能量为 5~360J。例如,抢救心室颤动电击能量应设置 200J,按下电击手柄模拟或心脏除颤监护仪上的充电按钮,2~3s内监护仪上指示由5迅速变为设定值 200J,同时蜂鸣器提示充电完毕。两电击手柄电极分别以一定压力压在模拟人胸前的胸骨右上部和心尖部位,按动手柄或心脏监护仪上电击放电按钮使之放电,同时蜂鸣器发出 1长 4短放电提示音。模拟人胸部背侧安装的人体触电抽搐模拟器通电,其伪足伸出使“病人”上半身突然抬高,从而模拟电击时病人躯干痉挛抽动的场景,十分逼真。

1.2.2抢救成功呈现生动形象的多种生命体征

1.3采用多种心电图模拟仪模拟多种心电图

在模拟人身上连好导联线,用普通心电图机可描绘出“真实”心电图,供医学生阅读分析。

1.4模拟创伤

在模拟人头颈部、躯干和四肢安装有名种创伤的模块,用以对学员进行创伤急救、包扎等模拟训练。

2临床意义

2.1突出危重病急救医学的专业特点

危重病急救医学专业的技巧性、操作性很强,在急救医疗服务中有许多临床操作,需要操作诸多临床设备(如体外除颤仪等),需要强化治疗过程中的医医、医护配合(如心肺复苏术等),因此搞好实践教学,加强临床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尤为重要。

2.2激发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

多媒体教学系统利用其完善的教学内涵以及多媒体在视听方面的独特优势将教学课件、图片动画、临床视频等全面而充分地展示给学员,做到图文并茂、影音结合,使抽象的理论直观性形象化,使得教学过程充满知识性与趣味性,更好地激发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员的思维灵活性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2.3成为传统教学方式的有益补充

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应用,可以让学员在传统教学课前对教授内容有一个形象直观的认识,对基本操作有第一人视角的感受,课后还可以通过教学系统复习巩固上课时学到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从而提高了学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临床动手能力。

危重病急救医学多媒体教学系统的这些特点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符合教学改革的主流方向,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相信随着多媒体教学系统的进一步拓展和应用,它必将在实际教学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篇(2)

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状况评分系统(APHCHE)是目前临床上用于评估危重患者病性的最常用的评分方法,有研究评实[1]APACHEⅢ对危重病者的评估预测效果明显优于APACHEⅡ,国外已广泛应用,但在国内应用较少[2],本研究对近2年在本院住院诊断为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77例患者进行APACHEⅢ评分,旨在为AE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合理治疗及改善预后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与分组 选择本院内科系统2004年1月至2006年10月收治的资料齐全的COPD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患者77例,其中男58例,女19例,年龄56~93岁,平均(71.71±12.32)岁,存活53例,死亡24例;诊断符合2002年中华医学会COPD诊断标准,以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作为呼吸衰竭的客观诊断标准[3]。

1.2 APACHEⅢ评分方法 APACHEⅢ评分包括年龄、慢性健康状况及急性生理学评分三大部分[4],所有患者在确诊呼吸衰竭后,取其最初24 h内各项生理学参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最差值分别进行评分。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数据以(x±s)表示,组间数据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

2 结果

2.1 APACHEⅢ评分77例患者评分26~125分,平均(52.3±22.42)分,53例存活者评分(41.02±10.16)分,24例死亡者评分(77.21±21.93)分,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APACHⅢ评分值与并发症、死亡率的关系77例患者中并发心力衰竭38例,休克2例,肺性脑病12例,肾功能不全5例,消化道出血2例,肝功能损害1例。随着APACHEⅢ分值增高,并发症逐渐增高(χ2=14.72,P

3 讨论

沿用已久的“轻、中、重”病性评价方法主观性强,可比性差,不能准确反映病性的严重程度及变化[5],APACHEⅢ评分系统的生理学评分包括17项生理参数,几乎涵盖了全身各系统的急性生理变化状况,从而量化了病性的严重程度,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病情、预后及疗效进行评估[5]。本研究对77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APACHEⅢ评分,结果显示死亡组分值明显高于存活组,而APACHEⅢ评分,结果显示死亡组分值明显高于存活组,而APACHEⅢ分值越高,病情越重,并发症越多,病死率越高,且APACHEⅢ值>60分时,病死率明显增高,与国内外学者报告一致[2],说明APACHEⅢ评分系统可用于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情评估。

本组资料中有2例APACHEⅢ评分值低(43分,45分),但住院后不久死亡,考虑可能患者早期各脏器代偿功能尚好,所以评分较低,但随着病性发展,渐出现各器官功能障碍,最终死亡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有3例高分值患者经积极抢救治疗,病情逐渐好转出院。因此有学者认为对于危重患者应进行连续数日或更长时间的动态评分,建议连续评分7 d可能对病情的预测更准确[6]。

目前对于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手段主要是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氧疗、无创机械通气及有创机械通气三种,根据APACHEⅢ评分客观评价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变化,有助于医生正确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有助于患者及早得到有效的治疗,同时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

参考文献

1 Von Biothtanet A,Didel S,Casstl W.Valtdation of the acute physiology and cht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Ⅲ)scoting system and compatison with APACHEⅢ in Cietm qu inttusive cate units.Anatsthesiat,1998,47(1):30-38.

2 黄文庆,张孟贤.APACHEⅢ评分对危重患者病情预后评估的价值.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2,12(4):249-253.

3 蒋军广.实用临床内科诊断治疗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181-186.

篇(3)

我国的急诊发展迅速,经历了急诊室——急诊科——急诊部——急救中心的发展模式,并升华到了有固定的急诊急救专业及人才队伍,急诊业务也得以不断拓展,随其功能的扩展也使急救工作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对急诊的作用有了更高的要求,病人对急诊医疗和服务又有了新的标准,单凭医院先进的仪器和急诊人员单纯的操作技能,已经不能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急救意识。

1 急诊急救工作的重要性

急诊急救工作是医院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急诊急救工作在医院工作中占重要地位,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急诊急救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做好急诊急救工作可将病人从死亡边缘抢救过来,降低并发症和致残率,从而提高治愈率和人类寿命。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不断丰富提高,突发性意外事件如:交通事故、各种中毒、火灾、溺水、坍塌等日益增加,人们迫切需要一支高效优质训练有素的专业急救队伍,以满足保障各种急救任务的较好完成。

2 急救组织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类各种疾病和灾难的发生越来越多,急救医学涵盖的内容越来越广。急救医学也承载着越来越大重的任务和责任。

急诊科、急诊医学科或急救中心是医院中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诊病人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是医院总体工作的缩影,直接反应了医院急救护理工作质量和人员素质水平。

在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医疗市场的竞争愈加激烈,国内外新的管理模式,新的服务理念和新的技术不断涌入国内市场,这无疑对急救组织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3 急诊急救工作质量要求

3.1 急救人员要具有良好的医德和献身精神。

3.2 强调时间观念,时间长短是评价工作效率、医护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3.3 强调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效率。

3.4 抢救药品、物品、仪器完备固定放置要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3.5 抢救记录及时完整、清楚、真实。

3.6 建立常见疾病抢救预案。

3.7 抢救工作组织要严密,做到人在其位,各尽其责。

3.8 严防差错事故。

3.9 严防交叉感染。

4 急、危、重病救治策略

4.1 院前急救——急诊室抢救——ICU加强治疗一体化,急诊和重症监护治疗是整个生命支持连续体中彼此密切相关,缺一不可的核心环节,只有对急病患者在黄金时间内完成心肺复苏等基本救治,危重病医生才有可能介入,进行进一步加强治疗建立急救一体化,有利于危重病急救人才的培养和专业水平的提高,减少医疗环节,缩短抢救时间,争取救治时机。

4.2 综合救治 在急危重病人的救治工作中,由于病情危重往往不容细查慢诊,很多患者专科情况看起来都不严重,但综合在一起整体的打击就能引起死亡,急危重病医学是医学发展的需要,其突出的特点是跨专业、多学科,在分科不清的情况下在抢救时进行科学内容的综合。所以从事急危重病专业的医护人员应掌握跨学科、跨专业有关危重病急救知识和技能,具有高度责任心,严谨的工作态度,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应变能力,才能应付预知的病况以及对众多的急危重病患者进行有效的救治。

4.3 建立各种危重症的救治流程、制定各种危重症的抢救流程。如心脏骤停的处理流程;急性心肌梗死的处理流程;大咯血的处理流程;急性化学中毒的处理流程,可帮助医生快速作出临床决策,节约抢救时间,并可节省脑力,提高工作效率。

4.4 对危重患者进行评估,是当前急危重病救治工作的重要环节,评估内容以病情及脏器功能为基础,可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助于对危重症病人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5 心理学在急诊工作中的作用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更加重视生活质量、生活方式及各种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随着现代医学的高度发展,人们更加强调心理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国外一位资深的心理医师曾经断言随着中国社会向商业化的变革,人们面临着心理问题对自身存在威胁将永远大于一直困扰着中国人的生理疾病,许多身心疾病都是由生活忙乱,情绪经常处于紧张状态而引起的,患病是机体不适应生活环境的结果,是受环境制约的心理因素影响的生理功能。2003年我国医学调查发现心理疾病已跃入前五名,可见心理医学的重要性。

急诊工作的社会性和紧迫性使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急诊过程中把握病人就诊时心理变化,提高医护人员本身的心理素质,是抢救能否成功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目前的急诊急救模式需要应用心理学的规律与急救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就医需求,才能充分调动急诊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推动急诊事业的不断发展。

6 如何做好急诊急救工作

6.1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树立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工作尽职尽责。

6.2 熟练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救治原则,学习和掌握急救病人中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原因、病理、症状、体征,急救处理时判断迅速准确,处置熟练,措施行当有效,将病人的痛苦降到最低。

6.3 加强基本技能的培训,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能迅速建立静脉输液通路,为及时有效的抢救赢得时间,正确使用包扎、固定、搬运方法,降低致残率。

6.4 掌握急救药品的用药原则,熟练掌握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常用剂量、使用方法、不良反应,如:心梗病人入院前的溶栓治疗,真正达到有效救治,为院内的进一步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6.5 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和操作技术,如:除颤仪、呼吸机、心电机、心肺复苏机、洗胃机、吸引器等使用和操作技术,并能熟练应用于各种病人的抢救之中,从而降低死亡率。

6.6 工作谨慎做到严、细、实;虚心、不耻下问,保证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7(a)-241-02

院前急救所进行的是遭受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患者抢救,医护人员必须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意识,随时处于应急状态,同时要有较为全面的医疗、护理知识,熟练掌握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等急救技术。紧急气管插管是抢救呼吸衰竭、循环呼吸骤停等危重患者的一种常用方法。一般认为,循环呼吸骤停是紧急气管插管指征,但对某些意识不清,呼吸未停,处于弥留状态的危重患者来讲,是否常规行气管插管,是目前临床危重患者急救中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现场急救中应用紧急气管插管往往能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并为患者的后续治疗赢得时间,作为危重病急救医学工作者,身处死生之地,决断于存亡之间,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对患者病情做出判断,把握好紧急气管插管的时机及原则。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急诊科担负着市急救中心院前的急救任务,各级医师经严格培训,均掌握了紧急气管插管技术,2004年以来在现场急救中应用紧急气管插管救治危重患者8例,年龄21~72岁,男3例,女5例,急性呼吸衰竭3例,急性左心衰竭1例,不明原因心跳、呼吸骤停4例,均在现场行经口紧急气管插管。

1.2气管插管方法

为了随时应付院内外出诊插管,救护车上常备气管插管盒,盒内所需物品齐全,性能良好, 配备型号齐全的喉镜,且强调物品的定位、定数、定时、定人检查,及时补充漏缺物品,确保物品齐全,随时应急之用。由于患者多为突然发病,多为躺在地上或沙发上、床上,根据现场条件,只能采取伏卧位,双肘支撑地面,或跪在地上,如果气管打开困难,可请另外一人帮忙,抬高患者肩部5~10 cm,使头后仰。8例患者均行经口紧急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前须简短地向患者家属解释病情,并取得患者家属同意。

2结果

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在经鼻导管吸氧或面罩吸氧后病情未缓解,并出现呼吸减慢或出现终末呼吸,或心跳减慢者,急性左心衰竭经强心、利尿、吸氧病情仍进一步加重,并出现呼吸减慢或出现终末呼吸,或心跳减慢者,即行紧急气管插管;心跳、呼吸骤停者,在明确时间较短,有复苏可能时,在心肺复苏同时,行紧急气管插管;本组插管成功7例,失败1例,成功率为87.5%,复苏成功5例,成功率为62.5%,插管并复苏成功者予皮囊给氧,接回医院进一步抢救治疗。

3体会

我院急诊科担负着市急救中心院前的急救任务,各级医师经严格培训,均掌握了紧急气管插管技术,本组插管成功7例,失败1例,成功率为87.5%,复苏成功5例,成功率为62.5%,插管成功率及复苏成功率均较高。就地抢救,现场复苏位于绿色通道的最前端,对循环呼吸骤停患者的抢救应是刻不容缓,成功的现场抢救可能决定了患者能否最终获救[1]。根据心肺复苏(CPR)诊断治疗的EBM指南(2005)中的不复苏原则[2]:①患者已出现死亡的继发特征(尸斑、身体僵硬);②患者被发现时已无生命征象并心脏已无起始收缩节律;③已超过15 min未对患者进行任何方式的复苏治疗,患者心脏已无起始收缩节律; ④患者为创伤性,心脏已无起始收缩节律;⑤患者携带禁止复苏的文件;⑥患者为疾病的终末期[2]。排除以上情况,在不影响除颤的情况下,尽快尽早的进行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应在30 s内进行。气管插管指征:①呼吸、心跳停止;②急性呼吸衰竭;③大量呼吸道分泌物需气管插管气管内吸引;④中枢性或周围性呼吸衰竭。对于心跳呼吸停止及严重缺低呼吸衰竭患者,单纯依靠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或口对口呼吸不可能纠正低氧状态,必须进行气管内插管。经口用普通咽喉镜暴露声门气管插管会刺激迷走神经,引起一些严重的心血管反应,这些反应对循环功能正常的人来讲,一般只造成痛苦,不构成危害,但对处于循环呼吸衰竭,或者其他多器官功能都有不同程度衰竭的危重患者来说,气管插管的施行极易导致呼吸、循环骤停。心肺功能衰竭患者,对低氧耐受时间短,气管插管可引起心跳骤停及死亡。但经口紧急气管插管有利于充分吸痰,保证气道通畅,利于充分供氧尽快纠正低氧状况,有利于接呼吸机行机械通气,有利于气道内给药,促使气道痉挛的缓解,其好处显而易见。故须选择好紧急气管插管的指征与时机,气管插管的延误往往使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错失治疗时机,延误治疗,增加病死率[3];呼吸衰竭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呼吸表浅、通气无效、呼吸道分泌物较多或黏稠阻塞呼吸道者为紧急气管插管指征。在临床实践中,呼吸衰竭患者拖到此时行气管插管抢救已为时已晚。从临床实践中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气管插管物品及人工通气设备齐全,施行气管插管宜早不宜晚。对危重患者的气管插管救治,应尽量争取在呼吸和心跳停止前进行。危重患者早期插管既能一定限度地耐受气管插管,且气管插管后多可使患者病情转好,弊少利多。而待到晚期插管则极有可能导致呼吸、循环骤停等严重合并症,甚至呼吸、循环骤停后而无一线希望复苏[4],对心跳、呼吸骤停时间过长的患者,已无复苏可能,紧急气管插管不会带来任何益处。对于那些临床存在呼衰、心衰、脑卒中、嗜睡、昏迷等危重患者,若临床上不存在急性上呼吸道梗阻影响通气状况,切勿轻易匆忙施行气管插管。当临床确实需要施行气管插管进行抢救时,应毫不犹豫地去施行。对于某些晚期癌症及无治愈可能的危重衰竭患者,紧急气管插管可能仅仅是“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的一种表现,或者说可能只是对患者家属及亲朋好友的一种安慰而己。是否施行气管插管,可征求患者家属的意见,或根据临床具体情况而定。医护人员在进行紧急气管插管前必须向清醒的患者及家属解释清楚,并征得同意后方可执行。

本人观点:现场急救中应用紧急气管插管后多可使患者病情转好,弊少利多;紧急气管插管应尽量争取在呼吸和心跳停止前进行;是否进行紧急气管插管应根据心肺复苏(CPR)诊断治疗的EBM指南(2005)中的不复苏原则,医护人员在进行紧急气管插管前必须向清醒的患者及家属解释清楚,并征得同意后方可执行。

[参考文献]

[1]沈洪.心血管急救绿色通道中的拐点[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8,20(4):191-192.

[2]杜捷夫,李银平.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急诊医学指南》[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18(1):1-4.

篇(5)

入院时间:服毒后20分钟~2小时9例,2~3小时18例,超过4小时3例。

确诊后立即采取以下措施:①反复洗胃。②注射阿托品解毒,使其尽可能在6小时内达到阿托品化,同时注射氯磷定。③营养支持,对症等,其中4例行血液灌流透析治疗。

呼吸机应用情况:全部病例均使用Dregger呼吸机。2例洗胃过程中出现呼吸停止,洗胃同时立即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采用IPPV通气模式,潮气量(VT)8~10ml/kg,吸∶呼=1∶1.5,频率16~20次/分,FiO2 60%~80%,自主呼吸恢复后换用SIMV+PSV模式。其余28例中,20例48小时内出现ARF,5例第3日出现ARF,3例5~7天内出现ARF。均经口气管插管采用SIMV+PSV模式,VT 8~12ml/kg, 吸∶呼=1∶1.5~2.5,FiO2 40%~60%,PSV15~20cmH2O。有肺水肿者加用PEEP 5~8cmH2O;通气过程中出现烦躁或人机对抗者,可适当使用镇静剂,同时用0.9%氯化钠5~10ml/小时,持续气道滴入湿化,加强护理,保持气道通畅;合并肺部感染者及时送痰细菌培养,根据药敏结果更换敏感抗生素抗感染,同时加强营养及支持。根据自主呼吸恢复及血气情况逐渐降低各项参数,直至支持频率在8次/分以下,PSV10cmH2O以下,仍能耐受时可考虑停机。通气过程中如超过72小时仍不能撤机者,行气管切开。撤机后观察6~8小时,如自主呼吸平稳,血气正常,胆碱酯酶活力大于0.80者可拔除气管插管,自主呼吸仍差或有呼吸机依赖者可使用无创通气,同时加强呼吸功能锻炼,直至完全脱机。

结 果

30例患者,18例均在短时间内紫绀消失,意识好转,9例8小时~4天自主呼吸恢复,2例死亡,1例机械通气1周自主呼吸未完全恢复自动出院,机械通气时间最短8小时,最长7天。

讨 论

AOPP发生ARF,机械通气的时机是宁早勿晚,一旦出现紫绀、呼吸困难,或不规则时,应立即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初期可先给予高的氧流量(>0.60),迅速纠正低氧血症,再将氧流量调至0.60以下[1]。气管插管多采用经口或经鼻插管,该组患者因病情紧急均采用经口插管。机械通气过程中,患者常因出现阿托品化后烦躁,有些患者意识好转后不能耐受插管,而常出现人机对抗现象,除可适当使用镇静剂,合理使用解毒剂外,还应加强护理,做好耐心解释工作。

AOPP患者大都脱机较早,23例1~3天脱机。此组均无原发肺疾患及并发症的发生,脱机较晚的4例中,有2例为乐果中毒,其原因可能与中毒重、发生中间综合征(IMS)及对复能剂反应不佳有关。另2例因合并严重肺部感染而延迟脱机。因此,有效的抗生素、口腔护理、定时吸痰及营养支持是防止肺部感染的关键。死亡2例中1例为洗胃过程中心跳呼吸停止复苏后,入院2天后死于上消化道大出血;1例机械通气6天后好转,脱机发生反跳死亡。有机磷中毒后毒物可在肝内生成毒性更强的物质,并通过肝肠循环再吸收[2],重度AOPP并发呼衰者,应用解毒剂后呼衰可一度好转,但反跳机会极高,可再度呼衰[3],因此呼吸好转后仍不能放松警惕,应严密观察,阿托品减量不宜过快,合理使用复能剂,脱机更应慎重,必要时可采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方式,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篇(6)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各类突发事件和灾害事故日趋频发,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现代创伤以严重创伤、多发伤和同时多人受伤为特点[1]。我院自2008年实施急诊急救一体化管理以来,在突发事件尤其是成批伤员的救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有效缩短了院内反应时间,显著降低了伤残率和死亡率。

1 资料与方法

1.1急救一体化的实施环节

1.1.1建立急救中心一体化管理体系,分工明确,统一调配资源,自2008年我院成立急救中心以来,不断完善基础建设,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各专业学科科学布局,功能完善,形成了集院前现场急救、院内急诊急救、急危重症急救为一体的急救一体化管理体系,是完成急救任务、提高救治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的前提条件。

1.1.2树立整体观念,成立急诊急救应急团队。

1.1.3开通绿色急救通道,加强院前院内应急急救。

1.1.4重点发展急危重病急救专业,确立急诊专业特色专科,设备配备齐全到位,人人能用会用,完善急诊危重症患者“急救一体化”救治流程。

1.1.5加强内涵建设,注重人才队伍科研培训。

1.2临床资料 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急救中心共抢救创伤危重病人4708例,其中男性2892例,女性1816例;年龄3~93岁,平均(38.64 ±15.26)岁。按创伤主要部位分为:四肢骨关节伤950例,头颈部伤1442例,胸部伤387例,腹部伤1604例,复合伤325例。

2 结果

自2008年我院成立急救中心,实行急诊急救一体化管理以来,先后有4708例病人经过初步急救处理,转送各专科进一步治疗。与急救中心建立前3年相比院内反应时间(运用 检验)与急救抢救成功率(运用x2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3.1急救一体化管理提高了伤员救治成功率 我院自2008年建立急救中心、实行急救一体化管理以来,高度重视对急救中心的全体医护人员进行急救有关知识的培训,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及急救水平,抢救成功率提高了4.25%。

3.2加强急救一体化管理,促进专业化急救队伍建设 专业化的队伍,能专注院前急救工作;准军事化的队伍任何时候都能保证快速反应。因此建立一支专业化、准军事化的急救队伍是非常必要的。强化急救人员救援技能培训,熟悉创伤危重病人急救流程救命、保肢、预防感染和安全转送病人是院前救治的工作任务[2]。急诊急救的诊疗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诊疗的技术要点才能达到对患者准确、迅速、高疗效地进行抢效,真正做到急诊急救的安全和高效。我们急救中心每月定期组织业务学习2次,开展急救理论和技能的规范化、标准化培训,并模拟场景演习,通过心理训练、技术训练和抢救过程的演练,将过硬的急救技术和娴熟的急救理论相结合,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并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高度的责任心及敏锐的观察力的急救护理队伍。

3.3完善急诊危重症患者“急救一体化”救治流程 自我院急救中心成立以来,医院急诊科配备了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内外科医生和护士,制定了各种急救应急预案和程序及其启动的具体方法,各专业科室间密切配合,责任分工明确,统一调动,使患者在急诊的整个抢救、检查、住院及手术过程中实行优质、高效、快速、便捷的“急救绿色生命安全通道”,减少伤残率和死亡率。

3.4强化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临床护理质量

3.4.1注重抢救的时效性,使整个急救过程具有准确、快捷及连续性。

3.4.2确保急救器材、药品齐备完好。

3.4.3加强抢救过程中的环节质量监控,制定一体化的抢救制度与流程。

3.4.4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总之,急救一体化管理,有利于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充分利用,有利于促进各相关专业进一步发展,院前急救-急诊室急救-ICU救治的急救一体化是当今急救医学体系极有可能的发展趋势。

篇(7)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028-02

肠麻痹是由于肠管植物神经系统调节紊乱,肠平滑肌动力低下,造成肠腔内气液积滞,肠管扩张,进而导致水电解质紊乱的一种常见急症。中毒性肠麻痹会致肠蠕动减弱或消失,肠腔积气,压力增加,胃肠道血液循环障碍,供血供氧不足,形成恶性循环,严重腹胀可影响心肺功能,出现或加重呼吸困难。我科于2004年开始应用生大黄保留灌肠辅助治疗肠麻痹,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1.1 一般资料: 2004年1月至2009年6月,将268例清醒合作的肠麻痹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4例,在年龄、性别及腹胀、呕吐、腹痛均无明显差异。观察组:男77例、女57例、年龄25-72岁,对照组:男80例,女54例,年龄24~82岁。

1.1.2 禁忌症:严重心脏病(充血性心衰),重度高血压动脉瘤,严重贫血,巨肠症引起的出血和穿孔,精神障碍,严重痔疮,不明原因的肠道出血,肝硬变,早期妊娠,肠道手术不足半年,疝气。

1.2 方法

1.2.1 中药配方:生大黄50g。

1.2.2 制作工艺:由医院制剂室制作:将上述中药置于提取锅中,加水超过药面10cm,首先浸泡30分钟,然后用武火加热至沸点,再用文火维持沸点20分钟,去渣留液,把药液浓缩至200ml,灌装至输液瓶中加塞压盖,送科室待用。

1.2.3 病人的准备:做好灌肠前的解释工作和告诉病人灌肠的方法和技巧,以取得病人的配合,灌肠时病人取左侧卧位。

1.2.4 灌肠的方法:观察组:取生大黄液200ml,水温在39~41℃之间,插入肛管的深度约25~30厘米左右[1],溶液流速宜慢,压力要低(液面距不超过30cm),以利于药液的保留,操作毕指导病人停留2小时以上为佳。

1.3 评价指标:有效:恢复排气排便,腹痛腹胀缓解;显效:恢复排气,腹痛腹胀缓解减轻;无效:无排气排便,腹痛腹胀较前加重。

2 结果

附表两组肠功能恢复效果的比较(n,%)

组别 例数 有效 显效 无效

观察组 134 101(75.3) 25(18.6) 9(6.7)

对照组 134 55(41.1) 60(44.7) 17(12.6)

X2 9.72 P<0.01

4 讨论

4.1 上表结果表明:观察组总有效率(有效率和显效率之和)92.9%,无效率6.7%;对照组总有效率55.8%,无效率12.6%。经X²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

4.2现代研究大黄:1.化学成分 :主要为蒽醌衍生物,主要包括蒽醌苷和双蒽醌苷。双蒽醌苷中有番泻苷A、B、C、D、E、F;游离型的苷元有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等。另含鞣质类物质、有机酸和雌激素样物质等。

4.3 药理作用:大黄能增加肠蠕动,抑制肠内水分吸收,促进排便;大黄有抗感染作用,对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最敏感的为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其次为白喉杆菌、伤寒和副伤寒杆菌、肺炎双球菌、痢疾杆菌等;对流感病毒也有抑制作用;由于鞣质所致,故泻后又有便秘现象;有利胆和健胃作用;此外,还有止血、保肝、降压、降低血清胆固醇等作用。一般在服药后6~10小时排出稀便。

4.4中药组方:大黄,能保护肠粘膜屏障[2],促进危重病患者中毒性肠缓解,提高胃肠道对肠内营养的耐受性[3], 可抑制肠细胞膜上Na+、K+―ATP酶,阻碍Na+转运,使肠内渗透压升高,保留大量水分,促进肠蠕动而泻下,从而达到较理想的恢复胃肠功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蒲继红.保留灌肠插管深度对药物保留时间影响的Meta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9,7,(7):640.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10例病例均来自ICU 2007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患者。其中男7例,女3例。高钠血症组年龄26~78岁,平均43.5岁。病种:严重多脏器损伤5例,瓣膜置换术后3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2例。

1.2 方法 患者住ICU期间,常规每日测定电解质1~4次,严密观察24h液体出入量。记录利尿剂和脱水剂用量,有无呼吸机使用、高热、高血糖等情况。

2 结果

高钠血症诊断标准,参考相关文献[2],确定血钠≥150mmol/L作为高血钠的诊断标准。20例高钠血症病人血钠值(161±9.8)mmol/L,其中145~159mmol/L患者11例,160~179mmol/L患者7例,>180mmol/L患者2例。高血钠组死亡9例,病死率45%,其中血钠180mmol/L的2例患者均死亡。

3 讨论

高钠血症在临床并不少见,常常是病情危重的表现,可以引起严重的后果,病人死亡率高,应引起高度重视。

3.1高钠血症的常见原因ICU高钠血症的病人以颅脑疾病最为常见,多与下列因素有关:①疾病严重程度;②肾浓缩功能障碍:有颅脑疾病可使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受损,导致中枢性尿崩症;③意识障碍不能自由摄水;④心肺复苏时多次输入碳酸氢钠;⑤脱水剂及利尿剂的应用[3]。

3.2高钠血症的治疗 首要问题是处理原发病,去除高钠血症的病因,如控制胃肠液体的丢失、控制发热,积极治疗头部、创伤后中枢性尿崩症,有计划地使用袢利尿剂,纠正高盐饮食等。通常补液途径是口服或胃肠营养管内输入,但在救治危重患者时这种途径往往难以使用,应静脉补充。补充液体种类可为低张液体,如5%GS、0.2%NaCl和0.45%NaCl[4]。

3.3高钠血症的护理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神志、精神、瞳孔、生命体征变化,并持续血压、心电图和血氧饱和度监护。及时巡视病房,观察患者皮肤弹性变化,如发现皮肤干燥、弹性差、精神差、意识有加深的应及时报告医生,及时查血生化和渗透压。

3.3.1每日监测血钠、尿钠等生化指标 注意其动态变化,以指导临床治疗,同时注意血钾的变化,血钾过低(高)时应及时处理,以防低(高)血钾对机体产生危害。

3.3.2准确记录出入量 高钠患者每日口服或胃管注入温开水200ml/次,1次/2~4h。要严格监测尿量,保持液体出入量平衡。合理安排输液计划,控制液体滴速。所输液体张力越低,输液速度应越慢,以防发生脑水肿。

3.3.3饮食护理 严格限制钠盐的摄入,给予无盐饮食,烹调时不用酱油和味精。同时要保证热量、蛋白质、脂肪及维生素的供给,必要时给予要素膳食,使用时要适当加温。

3.3.4加强基础护理2次/d口腔护理防止口腔溃疡感染;保持床单整洁,2h翻身1次,防止褥疮发生,为治疗高钠血症保证良好的身体条件。

参考文献

[1] 张翼军,程尉新.危重疾病有关的高钠血症及治疗进展.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2,14(5):313-314

[2] 萧军,钟荣.监护病房中高钠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1,13(2):110-112

篇(9)

作者单位:136200吉林省辽源市中心医院(陈新宇);吉林省辽源市卫生学校(王兴英 张凤平 宁秋)

许多患者药物中毒后,毒物的直接毒性作用可引起中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为乏力、气短、心悸、心前区不适等症状,重者可出现心脏弥漫性扩大、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可导致猝死。因此对于此类患者及早的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其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是治疗本病的关键,笔者对中毒患者中心肌酶2倍以上增高者进行了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应用血必净治疗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1 病例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3例均为本院2004年8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药物中毒后有中毒性心肌炎患者,研究对象均有胸闷、心悸等心肌炎表现,血心肌酶2000~10 000 U/L以上,肌酸肌酶114~2000 U/L以上。按来院的顺序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共计22人,其中男5人,女17人,平均年龄(37.61±8.65)岁;对照组21人,其中男3人,女18人,平均年龄(34.86±9.47)岁。两组患者心肌酶值分布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极化液、辅酶Q10等治疗,对照组用1-6-二磷酸果糖2瓶/d,用水溶解成10%溶液供静滴,于5~10 min滴完;实验组:血必净注射液(天津红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00 ml静脉滴注,2次/d,1次/2 d监测心肌酶、肌酸肌酶的变化,并记录症状体征、酶降至正常的时间(天)。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两样本的t检验、χ2检验,检验水准定为0.05。

2 结果

实验组平均治愈时间为(5.68±1.03)d,对照组平均治愈天数为(12.49±1.67)d,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见表2。可以认为血必净治疗药物中毒性心肌炎优于传统方法。

3 讨论

心肌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群健康且不易治愈的疾病,尽管药物中毒性心肌炎对人体的损害相对较轻,但单纯应用西药治疗,疗效仍不理想,笔者应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中毒性心肌炎,疗效良好。血必净其主要成分为赤芍、川芎、丹参、红花、当归等活血化淤药物,其主要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溃散毒邪的作用。因其能抗细菌和毒素、降低内毒素水平、调节免疫及炎症介质、清除血肿、坏死组织,从而改善微循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降低毒物对机体的病理损害,达到对机体的保护作用。此药中丹参、川芎对氧自由基和血栓烷素2(TXA2)的生成和释放具有抑制作用;TXA2不仅是很强的缩血管物质,而且也是引起血小板聚集的因子。调节血管壁紧张性的一对重要血管活性物质。应用血必净治疗药物中毒性心肌炎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病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于病毒性心肌炎目前尚无特殊的治疗方法,主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

[1] 陶天遵.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标准.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45.

[2] 钱桂生,吴国明,主编/肺心病的诊断与治疗.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198,200.

[3] 王今达,崔乃杰,宗育彬,等.内毒素性多系统脏器衰竭发病机理的新概念及防治的新理论实验研究.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89,1:17-21.

篇(10)

心电图是确诊急性冠脉综合征并迅速开始治疗的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是确诊室内传导障碍和心律失常最精确的方法[1]。心电图分析有助于发现电解质异常,诊断和发现一些遗传原发性心电疾病或心脏结构异常等等。它已成为临床最普遍、最快捷、最简便、最经济、最基础的常规检查方法。心电图的应用范围如此广泛,特别是在危重病急诊中尤为重要,更具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 年12 月~2010年12月收治可供分析的418例急诊患者心电图,其中男234例,女184例,年龄16~89 岁,平均52.5岁。

1.2 方法

均于就诊当时取平卧位或半卧位记录12导联心电图,分析其心电图变化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临床诊断的相关性。

2 结果

418例危重病急诊患者心电图有异常309例(73.92%),共有ST 段抬高或压低、T波高尖或低平倒置、异常Q波、房室传导阻滞、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明显肺性P波S1QⅢTⅢ等8种表现最为多见。患者的临床诊断与主要症状的关系显示,胸闷、胸痛患者依据心电图异常诊断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较多见,主要心电图改变的关系提示,其中以ST-T 改变为主(49.43%)或异常Q波。呼吸困难患者依据心电图异常结合病史、体征、X 线胸片及实验室检查以慢性肺部疾病为主,心电图改变常有明显肺性P波S1QⅢTⅢ,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其次表现为心房颤动。外科急腹症与心悸患者心电图以室上性心动过速为主。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心电图可表现为ST 段改变 T波宽且高大,多数患者的心电图部分表现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少数未见异常。

3 讨论

危重急诊患者抢救要求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而急诊心电图检查以其便捷和无创性等优势得到广泛应用。本组以胸痛、胸闷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98 例中,有明显缺血性心电图改变的73 例( 74.48%) ,以呼吸困难为主诉的172 例患者中,心电图提示有心肌缺血或者心肌梗死表现( 包括ST 段抬高或者T波高尖ST 段压低,或者异常Q 波等) 有55例( 31.97%) ,其中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51 例。在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日益增高的情况下,急诊心电图检查成为急心肌缺血定位的有效方法,有助于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抗凝、溶栓,甚至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从而大大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2]。另外在ST-T 改变的患者中,有部分为严重脑血管意外患者,临床急救中要注意鉴别。本组慢性阻塞性部疾病127例,以胸闷或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出现肺性P波,提示患者右心负荷较重,存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有助于与左心功能不全相鉴别。但典型肺源性心脏病伴有肺气肿时心电图改变阳性率偏低,本组139 例表现为明现肺性P波者32例( 23.02%) 急性心肌缺血与急性肺栓塞患者的症状差别不大,严重者可以引起晕厥、休克、猝死等。本组6例表现为胸闷或呼吸困难,心电图均有S1、QⅢ、TⅢ改变,这虽然不是肺栓塞特异性改变,但可以提高临床对肺栓塞的警惕性,可通过超声心动描记术CT 肺血管造影或肺动脉造影等检查以明确诊断。本组心律失常有98例,占异常心电图31.71%,主要临床表现为心悸或晕厥,而心悸一般多以快速性心律失常为主,如外科急诊病人。晕厥以房室传导阻滞等缓慢性心律失常多见,可为安装临时起搏器患者提供依据,这说明心电图检查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心律失常类型及急诊治疗方案。本组9例高钾血症患者均为肾功能衰竭患者急诊心电图均提示有T波高尖,3例合并有QRS波群增宽,有助于快速作出高钾血症的诊断。急诊心电图有助于危重病快速准确的进行诊断、鉴别及时实施抢救措施,但是由于危重病急诊患者病情复杂,不可单以心电图表现作为诊断依据,而应结合患者病史及其他相关检查综合分析作出准确诊断。

上一篇: 房地产礼仪培训 下一篇: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概念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