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01 09:59:0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煤矿安全分析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传统观念在人心中往往根深蒂固,易影响人们做出不理智的决定。“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在煤炭行业已经宣传了很久,但是在实际生产时,企业为获得更大利益,管理层更重视扩大生产规模与高速生产,不重视安全问题,但发生事故时,企业管理者们总是先去追究责任人,事后不是吸取经验教训完善管理制度,而是很快地又投入高速生产中。
(2)安全培训问题
煤矿百分之九十五的煤矿是在地下作业,地下作业仍然是我国煤炭行业开采的主要作业模式,其生产条件比较恶劣,危险性大,这对员工的个人素质及应变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员工们上岗前、日常素质培训就显得更为重要。经过调查分析,发现不少员工没有进行岗前培训;有些企业有岗前培训,但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实际作用;有的企业只是注重理论知识没有与企业实际相结合,这些很大程度上已经失去了培训的意义;此外,现有的培训教育系统不能让员工真正的了解相关的安全知识以及紧急防护措施,单纯的理论教学不能使每位员工深入理解安全作业的重要性、提高警惕性,尽快融入实际的工作中去。
(3)安全管理机制问题
我国有的煤炭企业开发之初没有良好的系统规划,后续的管理也比较模糊。探其根本,是煤炭企业的管理体系不够完善,有些具体问题的解释也很模糊;事故的处理上没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管理力度薄弱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管理层的分工不明确,导致发生事故时有人推卸或者逃避责任,影响工作效率,甚至会耽误事故发生后的最佳处理时间,对不同部门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2.煤矿安全问题的解决办法及其重要性
发生事故之后再去解决如同亡羊补牢,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从根源上杜绝隐患从而避免事故发生,尽可能全面的预防危险以及建立完善的控制处理措施,消除危险才可以解决并且避免问题,对预防事故及事故发生后及时控制、处理事故起到较好的作用。
(1)提高工人自身素质与安全意识
工人上岗前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际生产上,让每一个员工都意识到预防危险以及发生危险后的紧急事件处理的重要性,提升员工个人素质,让“注意安全,关爱生命”在员工脑中根深蒂固,借各种文化活动调动员工们的积极性。员工岗前培训后,要经常进行知识测评考量,做到安全技术知识和安全教育技能相结合,让安全作业融入他们的思想中,从身体本能反应及心理上都意识到安全作业、时刻记得安全的重要性,不是为了培训而培训。
(2)加强安全监察力度
建立监督制度,要认清孰轻孰重,有重点、分主次。发挥煤矿井下生产安全的监督者——煤矿安全监察员的作用,监察井下作业环境的安全、监督工人作业;同时要通过技能教育培训培养监察员,使其认真负责、熟悉各种规章制度与应急处理,业务能力强,能够处理、控制各类紧急事件。
(3)完善落实相关制度,实现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
落实相关的法律法规,要建立一套针对性强、执行力强并且系统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要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制定后要严格执行。
(4)提高辨识危险源的能力
危险源辨识属于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对危险的一种预知。提高危险源的辨识能力才能更好地预防事故的发生。无论是井下作业工人、监察人员还是管理人员都要全员参与学习培训,通过救援演习来提升个人能力,通过演习后的全员交流,提高其辨识危险的能力。
3.煤矿安全管理与安全高效生产的意义和作用
安全是实现最大经济效益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每个企业都是以盈利为最终目的,但是只有保证安全作业的情况下才能更高效的创造利益,企业为了得到最大的利益,会在各项规章制度中加一些强制性的义务,会有员工应得的福利保障。生产管理制度、人事制度、民主管理制度都是企业必需的制度,职工以这些制度作为日常工作中的规范与准则。完善规章制度不仅能够给企业带来最大的经济利益,也可保障每个职工的个人权益和应享有的福利待遇,是维护所有人共同利益必不可少的渠道,因此煤矿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兼具实用性、完善性以及科学性的管理方式的一种表现。
1.煤矿供电系统特性分析
1.1分段单母线接线方式 采用分段单母线接线方式的煤矿电网,其进线电源侧电压等级为35~110kV,主变电站具有两回及以上电源线路或装有两台及以上变压器。以某分段单母线结线方式的煤矿电网为例,其主接线图如图1所示。分段单母线接线的优点有:接线简单清晰、设备较少、操作方便、占地少、便于扩建和采用成套配电装置,当一段母线发生故障,可保证正常母线不间断供电,不致使重要负荷停电;缺点有:当一段母线或母线隔离开关发生永久性故障或检修时,则连接在该段母线上的回路在检修期间停电。
1.2双母线结线方式 采用双母线接线方式的煤矿,其进线电源侧电压等级为35~110kV,110kV线路为6回及以上时,或35~63kV线路为8回及以上时,或6~10kV线路为12回及以上。双母线接线方式的优点有:供电可靠性高、运行灵活;缺点有:使用设备多、投资大、接线复杂、操作安全性较差。
1.3含有自备电厂的煤矿电网结线方式 含有自备电厂的煤矿,其进线电源侧电压等级为35~110kV。煤矿有自备电厂的主要优点是可以保证矿用负荷的用电充裕性,能够在上级电网故障断电时确保矿井供电的连续可靠性。缺点是自备电厂多为6~12MW的小型发电机组,机组本身运行不稳定,故障频率较高,一旦出现机炉故障,在冲击系统电网的同时,会波及矿区电网,引起电网的扰动或振荡,威胁煤矿安全生产。
2.供电系统的常见问题分析
2.1煤矿电网网架结构存在薄弱环节 目前大部分煤矿的电网均来自上级的电源进线,虽设为两条或多条,但是普遍存在只能使用一条进线的情况,无自备电厂的煤矿一旦发生接入电源的母线侧短路故障,保护跳闸后将会导致全矿失电,危害到矿井的安全生产。
2.2继电保护配合实现困难 矿井供电系统是单辐射式供电结构,井下各采区变电所距离地面变电所电源较远,线路经由井下中央变电所连至采区经过的开关级数多,上下级定值配合上需要较长的时限,而上级变电站或区域电网对电源保护的时限和定值已经限定,且给定值很小无法更改,煤矿变电所开关整定时只能缩小定值,缩短保护时限,造成上下级保护无法配合,因此一旦井下出现三相短路,必然是所有速断保护同时动作,继电保护没有选择性,导致越级跳闸扩大停电故障范围。
越级跳闸在很多煤矿都是频发事故,井下线路发生短路时,保护开关越级到井下中央变电所,甚至有的越级到地面变电所,造成事故范围扩大,造成煤矿电网越级跳闸的主要原因有几点:短线路造成各级开关速断保护定值无法区分,短路电流过大造成各级开关速断保护定值无法区分,失压保护延时难以整定导致成片跳闸。
2.3井下采区工作面电压偏低 随着煤矿生产能力的逐步提高,各大中型煤矿不断对供电系统进行改造扩建,许多煤矿建设较早,建设初期没有大容量扩建的整体规划,扩容改造后,网络结构变得复杂,存在不少安全隐患,例如电缆超载,井下线路电压偏低。新型的矿井井下综采工作面的电气设备具有大功率、大容量的特点,由于下井电缆较长造成线路压降大,工作面的电压低,时常造成工作面设备不能正常启动,并且工作面大容量设备启动时对电网造成的冲击比较大。
2.4单相接地电容电流过大 煤矿供电系统中单相接地短路是发生最频繁的故障,电容电流过大,则对煤矿电网的危害很大,主要体现在:易造成二次故障,致使故障扩大,且产生单相电弧接地过电压。易使接地网电压升高,产生交流杂散电流,接地电弧引起瓦斯煤尘爆炸。
如果矿井供电系统没有进行单相接地电流测试和采取限制措施,随着电网容量增大,供电距离不断增加,一旦系统发生单相接地,就会引起严重的事故。
3.煤矿供电系统静态安全分析内容
3.1潮流计算与分析 潮流计算是根据给定电网的网络结构和各部分元件的运行参数,计算电力系统各部分稳态运行的状态参数。通过潮流计算对规划中的电力系统进行检验可以分析出现有的规划方案能否满足各种运行方式的要求,对运行中的电力系统,通过潮流计算可以分析网络结构的改变对系统安全运行带来的影响,预测负荷变化对系统的冲击,从全网母线的电压是否在允许的范围以内,线路、变压器等元件是否会出现过负荷现象,以及若出现过负荷时应事先采取哪些预防措施等。
3.2短路计算与分析 短路计算是求出某种故障时流过短路点的短路电流,母线电压以及其分布的计算。短路的形式有单相接地短路、两相接地短路、两相相间短路和三相短路几种,其中单相接地短路在矿井电网中压常发生,而三相短路发生的几率最小,却危害最大,因此通常以三相短路电流作为电网短路电流的校验参考值,将短路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3.3煤矿电网N-1计算 根据电网稳定导则的相关内容,N-l原则是在电网正常运行方式下考察任意一电力元件发生故障或断开后,电网能否满足其电压和频率能够在允许范围内,以及其它元件不过负荷的同时保持稳定运行且正常供电,N-1校验通常在统计全年最大负荷的条件下进行。实践表明,在电网N-1校验的基础上可以预测电网的供电质量,还可以对供电经济性进行优化,提高系统正常运行时及检修状态下的抗干扰能力。煤矿电网双回路供电线路多为一用一备,满足N-1校验的条件,线路N-1安全分析计算时考虑将双回供电线的任意一回断开,检验另一回线路是否过载。
3.4煤矿电网孤网运行可行性分析 目前,大中型煤矿大都拥有自备电厂或煤矸石发电厂,装机容量可达到20MW左右,完全可以承受煤矿保安负荷的运转,当煤矿电网孤网时,自备电厂发电机便低频保护动作,以确保发电机的安全。通过仿真试验验证煤矿电网在脱离了上级电网孤网运行时是否能够带动保安负荷稳定运行,给煤矿电网工作人员提供重要参考,解决了上级电网断电时的安全隐患问题。
1、目前煤矿电网经过不断的扩容改造,供电能力和供电距离不断增加,电网结构日趋复杂,现在的供电系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供电负荷距的合理性及大型设备对电网的冲击
由于井下供电线路不断延伸,各种电压等级供电负荷距的合理性得不到验证,因此线路末端的供电质量很受影响。井下综采工作面的电气设备功率比较大。且供电电缆线长造成线路压降大,工作面的电压低,有时造成工作面设备不能正常启动。另外,工作面大容量设备启动时对电网造成的冲击比较大。综上所述大型设备对电网的影响缺乏定量的分析和研究,无法提出合理而科学的解决方案。
2)矿用保护选择性差且存在越级跳闸现象;
煤矿井下供电系统是一个单侧电源辐射状电网,由于采区变电所相距电源比较远,线路中间经过的级数比较多(6级),因此需要较长的时限和较大的定值配合,而电力部门对电源保护的时限和定值已经限定,无法更改,造成整定值过小,保护时限过短,保护无法配合,越级跳闸现象存在隐患比较大。同时,继电保护的配置与整定工作一直是煤矿电气技术人员日常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而继电保护整定的不合理影响煤矿的安全生产。
3)电能质量问题逐渐显现
目前电能质量对煤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谐波、不平衡及端电压三个方面。随着煤矿装备能力的高速发展,煤矿供电系统的非线性负荷日益增多,如各种换流设备、变频装置大量使用,这些非线性负荷产生的谐波电流注入到电网,使公用电网的电压波形产生畸变,严重地污染了电网的环境,威胁着电网中的各种电气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井下大容量综采综掘设备的使用,使煤矿电网井下端电压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必须对煤矿电网进行全面电能质量测试,检测电能质量及无功补偿问题,提出整改方案,制定电气设备采购准入规范。
4)接地方式与过电压问题
煤矿6~35kV高压电网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优点是单相接地不影响线电压、接地电流小,因此运行规程允许带单相接地故障继续运行1~2小时,提高了供电可靠性。但煤矿供电系统以电缆供电为主,随着供电容量及开采强度的高速发展,系统单相接地电容电流增长迅速,另外煤矿单相接地故障由于装备、环境等种种因素造成发生频度较大,将给煤矿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带来极大的不稳定因素,如单相接地发展为两相、三相接地短路导致故障扩大;单相弧光接地引发全系统过电压导致系统设备绝缘击穿引发母线短路或设备损坏;单相接地故障引发系统谐振导致PT烧毁等。因此必须针对煤矿供电系统进行中性点接地方式及运行方式研究。
2、煤矿电网定期检测对煤矿电网安全有何重要意义
通过仪器进行煤矿电网的仿真研究和分析,可以全面了解煤矿电网存在的上述问题。为适应电网的快速发展,安全管理必须从传统管理向现代化管理转变,安全工作的侧重点也应从事后处理向过程控制转变,真正做到预防为主,经过检测后可以查清在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和危险因素,因此可以做到未雨绸缪,心中有数。构建煤矿电网安全可靠性评价指标体系,对煤矿电网运行安全性进行分析,可以了解煤矿电网运行的状况,但是其最根本的目的和意义在于找到影响煤矿电网运行安全性的原因,通过对煤矿电网进行静态安全分析、继电保护分析、电能质量分析及中性点接地方式分析,可以准确把握是哪些方面的不足可能降低煤矿电网的安全可靠性,从而可以为针对性改造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因此针对煤矿电网系统进行整体安全研究意义重大。
3、电网安全研究采用理论性的研究、仿真研究与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式,技术路线如下图所示:
小结:通过供电系统结构对供电质量及可靠性的影响、接地系统现状、电容电流状况、继电保护设置及整定、电能质量等几个方面的综合分析,找出影响供电安全与可靠性的问题,提出整改方案,提高供电系统可靠性,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增产增效。
参考文献
[1]常美生 《高压电技术》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二)企业技术管理薄弱。在煤矿企业,管理与技术人员大量流失,有经验的员工也并不多,大学毕业生不愿选择到煤矿企业工作,造成企业严重缺乏人才。部分煤矿企业生产前没有工程平面图以及通风系统图,对采区与采掘没有进行设计,有的煤矿甚至都不根据设计施工,不重视生产时对技术的管理,采掘时不合理,采掘失调问题突出。在一些比较突出与水害严重的矿井,缺乏针对性较强的安全措施[2]。
(三)缺少安全培训,员工的安全意识不强。在煤矿企业中,大部分在一线进行开采的员工都是农民,并且在乡镇煤矿,员工的流动性非常大,所以员工都没有进行系统的培训,工人的素质并不高,没有强烈的安全意识,违章操作的现象很普遍。在安徽省的一个矿区,员工没有相关证件,停电不撤员工,不定时检查瓦斯,也不测风,不对矿灯进行统一管理,最终导致瓦斯爆炸,造成工作人员的伤亡。
二、煤矿安全管理方法
(一)提高员工的心理素质。煤矿的开采条件比较艰难,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仅靠各种规章制度来避免事故不太可能,必须要靠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所以加强煤矿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在煤矿开发过程中,要确认自己的工作行为会否造成不良后果,强化自我保护的意识,这样才能有效的避免事故的发生。对员工进行培技能培训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员工的心理素质,促使煤矿生产工作人员不论是在生活中和是工作中尽量保持平常心态,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并且随时关心员工的心理动态,及时帮助员工解决实际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二)大力宣传安全教育。在生产中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在进行安全教育时,要注意方法,不仅传授员工知识,还要使教育充满趣味,组织安全教育活动,鼓励广大员工参与,使员工在活动中形成安全意识。通过不同的形式宣传安全教育,使广大员工形成在工作中安全放在首位的意识,在你广泛的宣传和充满趣味的活动中营造出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的氛围,让广大劳动全体从我要安全上升到我会安全的高度。最终实现安全教育的主要目标。
(三)进行系统的安全培训。组织培训课堂,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技能培训,使每一位员工能在自己的岗位上熟练并规范完成工作任务。要想提高培训质量,促使培训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建立健全安全培训体系,制定科学的考核制度。其中有效的方法就是安排员工进行安全知识、技能考试,若员工考试合格便可予以发放安全资格操作证书,并且要求员工上岗时必须持有上岗证,否则不得从事本工作。对于新入职的煤矿生产员工更要加安全培训,不达要求坚决不允许其上岗作业。做到对自己的安全负责的同时就是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
(四)改变安全管理制度。以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思想境界为出发点,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树立共同的安全管理理念,形成企业安全文化,促使广大职工干部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安全是企业员工安心工作的基本前提,是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没有安全就没有煤炭行业的健康发展。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重视煤矿发展中的安全理念。在煤炭生产中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将安全思想落实到管理理念中。以安全管理制度为基础,加大安全考核力度。让安全理念渗透到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员工身上,做到责任到人,共同筑起安全防线,并且层层分解目标签订风险责激励责任状,将安全和员工的利益来联系起来,让员工从内心重视安全作用,激发企业员工抓质量,保安全的积极性。同时企业还要加大安全投入,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来进行煤矿作业,注重对矿井各个系统环节中的综合改造,确保员工在井下的安全性,给员工提供安全作业的工作环境。
为了满足社会各行业的实际需求,煤矿企业加大了日均产煤量,实际的生产能力在不断地提高。在此形势影响下,煤矿安全管理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生产现场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相关的管理人员需要结合煤矿的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及时地消除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加快现代化煤矿的建设步伐,增强煤矿企业的综合市场竞争力。文中从不同方面阐述了煤矿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客观地体现了采取这些措施对于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目标的重要性。做好煤矿安全管理的相关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明确发展目标,凝心聚力
在合理科学的发展理念指导下,煤矿企业需要坚持科学办矿的相关原则,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确保每一阶段的生产计划能够顺利地开展。当煤矿企业长期的安全工作目标与阶段性的发展目标明确后,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概况,将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不同单位按照一定的方式凝聚在一起,增强煤矿生产中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实际作业效果,为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的增强提供可靠地保障。当这些单位在煤矿安全生产中明确具体的发展目标与自身的安全责任、监管任务时,可以逐渐地加强相关管理部门对整个生产现场的把控,确保工程施工计划的顺利完成。同时,在煤矿生产活动开展中,建设单位需要充分地发挥指导、服务的相关作用,为后期施工计划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地保障,创造出安全的作业环境,确保施工单位实际工作效率可以始终保持在更高的层面上,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能够被充分地调动起来。煤矿的施工单位在实际的作业开展应该优化自身的组织方案,提高施工计划执行的工作效率,营造出“组织严密、自主保安”的良好施工范围。监理单位应该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监督作用,推动项目建设的不断推进,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这些单位以凝心聚力的方式高效地工作时,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将会逐渐地提高。
2理念引领,方法创新坚持安全
第一,依靠先进的理念,可靠的创新方法,可以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地保障。严格遵守国家和政府相关规范条例的具体要求,逐渐完善自身的安全管理体系,促使煤矿生产现场秩序能够得到有效地维持,煤矿的安全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地落实。在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引导下,煤矿生产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将会得到快速地解决。同时,利用可靠的创新方法,可以完善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有利于实现煤矿安全体系化,完善煤矿安全的管理机制。
3明确岗位职责范围,带压履职
面对当前的安全生产形势,煤矿企业的所有管理者应该强化自身的安全责任意识,实现企业长期安全生产的发展目标。明确岗位职责范围,不仅需要落实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也需要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不同的职能部门,利用分级管理、层层推进的方式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效率。同时,完善绩效考核制度,设置相关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确保他们能够在相关制度的约束下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降低煤矿安全生产中风险发生的几率。
4深入生产现场,做好基础性预防工作
煤矿生产现场相关工作的开展,将对生产计划的实施、生产现场的安全性等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保证了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可以为煤矿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因此,相关的管理者应该深入到煤矿生产现场,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计划,处理好生产现场存在的细节问题,做好各种基础性工作,实现“保安全、促生产、高效益”的发展目标。
5合理使用科学技术,把好质量关
科学技术的合理使用,可以构建出符合煤矿实际发展需要的信息化安全管理系统,并对系统结构进行必要地优化,有利于提高煤矿矿井水害防治的工作效率。在各种科学技术的共同作业下,煤矿生产中技术人员可以利用专业设备的优势,弄清生产区域矿井水文地址条件,可以增强水害防治效果。同时,管理人员需要对进入煤矿生产现场的各种设备进行必要地检查,保证这些专业设备的质量可靠性,确保这些设备在治水工作体系发挥出更大的优势。除此之外,合理地运用科学技术,提高瓦斯防治工作质量,将安全技术措施落到实处,完善通风系统的服务功能,有利于增强煤矿安全的管理水平。
6做好应急演练工作,增强安全避险效果
在“预案科学、避灾合理、设施可靠、防护完备”的原则要求下,需要从系统性、针对性、操作性等方面进行重点地考虑,制定出可靠的防灾计划,完善应急预案,切实加强应急演练工作质量,增强矿井突发事件紧急处理的综合能力。同时,需要在相关的理念引导与技术支持下提高调度指挥系统的工作效率,增强生产现场事故发生后的安全避险效果。生产现场协调、执行过程中实际问题的有效处理,降低了矿机内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7强化创新意识,加强培训质量
为了使煤矿的生产目标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顺利地实现,企业可以长期处于稳定、高效的发展模式中,需要强化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方面的创新意识,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机制,利用信息化技术构建出生产现场的监控系统,为生产计划的有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强化管理者创新意识的同时完善创新体制,可以增强煤矿生产现场的预警能力,加快企业产业升级的步伐。同时,利用创新培训载体的作用,提高培训层次,加强培训质量,提高所有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加他们的专业技能,将会为煤矿安全生产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可靠地保障。
8规范管理人员行为,实现自主保安的基本要求
作为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规范管理人员行为,有利于实现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促使煤矿的生产计划能够顺利地开展。管理人员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上结合煤矿的实际发展要求规范具体的工作行为,及时地处理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实际工作中的自我约束。同时,利用多元化培训方式严格地要求煤矿管理人员,实现自主保安的基本要求。
9结束语
严格把好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八关”,可以提高生产现场的作业效率,降低煤矿生产过程中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为现代化煤矿实现更多的战略目标带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煤矿的相关管理者需要强化自身的安全责任意识,规范生产现场的管理行为,确保各种安全管理机制在实际的应用中能够达到生产计划的实际要求。深入作业现场,加强现场监督,可以及时地消除煤矿生产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加强煤矿安全管理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增强煤矿生产过程中实际问题的处理效果,有利于加快煤矿企业的发展速度。
【参考文献】
[1]田涛.我国煤矿安全投入机制研究及效率评价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05).
[2]陈乐.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5(03).
[3]胡晓亮.神华宁夏煤业集团煤化工分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研究[D].宁夏大学,2014(06).
【关键词】机械安全 设计 煤矿机械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煤矿机械行业得到大力发展,但与国外同行业的发展水平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近年来,我国煤矿机械行业通过对产品和技术的引进 ,加速了产品的更新换代,煤矿机械行业有了很大的进步,传统产品的结构、性能和外观有了提高和改进,工艺技术水平有了提升。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生命的安全与财产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机械安全也逐渐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得到了社会的认同。
1.煤矿机械安全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 1 煤矿机械设备的装备水平参差不齐
我国煤矿机械设备的装备水平参差不齐。一些老矿及改扩建矿多建于解放初期,有的甚至是解放前期,由于资金和企业观念上的问题,仍然保留着建井初期的装备,设备非常落后,安全设计欠缺,虽然进行一些改进仍无法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我国的现代化矿井大多建于上个世纪的80年代中、后期,广泛采用了当时较为先进的综采机械,其中国产设备占了主导地位,也有一些完全采用国产装备的高产高效工作面,机电一体化在煤矿机械设备上逐步实现;大型、超大型矿井是近年来出现的,普遍引进了国外先进的综采设备,安全性较高。
1. 2 煤矿机械的研发和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煤矿机械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大多数装备都已经实现了国产化。例如:我国的交流电牵引采煤机已逐步走向成熟,掘进机从轻型发展到了中、重型,切割对象从煤拓展到了岩石,长距离的带式输送机的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多数国产设备也已经有了在线检测和实时监控,安全性大为提高。
2.我国煤矿机械安全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2. 1 我国的煤矿机械的安全状况不容乐观
我国的矿井装备水平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现代化的综采设备普及率很低,即便是采用了引进的先进设备,但由于对国外设备的消化存在不彻底的地方,不能进行正常使用和维护,一些先进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井下恶劣的工作环境也是造成设备安全性降低的重要因素,潮湿、粉尘、辐射等因素的影响,导安全监测设备的可靠性下降。由于长期以来煤矿的经济效益不高,安全投入严重不足,部分设备不能按时检修,安全性大为下降,使我国成为煤炭事故多发国。而且随着煤炭市场的日益景气,煤价呈现出恢复性增长的态势,面对难得的机遇和可观的利益,企业迅速扩大产量,夜以继日地满负荷甚至超负荷生产,不断提高生产能力;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原有设备没有淘汰,到了设计寿命仍在超期服役;大部分设备超负荷运转,特别是长期超通风能力和矿井提升能力生产,必然导致矿井积弊丛生,带来很多安全隐患,发生事故也就在所难免了。
2. 2 煤矿机械安全检测技术需要完善
虽然现代化的测试技术与设备在不断更新,但是煤矿机械设备本身的复杂性及其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和大量不可预测的偶发事件的存在,煤矿机械安全检测技术仍然需要不断完善和进步,特别是在灵敏度和可靠性方面,许多复杂的难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2.3 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由于煤矿工作的艰苦和危险性,煤矿机械的从业人员的组成复杂,知识水平参差不齐,虽经过一定的岗前培训,但相当多的人员很难适应现代化矿井的需要,人员素质不高造成的操作不当引起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加之多年来煤矿机械的从业人员的待遇不高,造成煤炭企业人才流失严重,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尤其是专业院校毕业的采、掘、运、通等人才更是匮乏。所以急需加大对技术人员的重视和培训力度。煤炭企业的管理人员往往过多的强调产量,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安全观念不强。对从业人员的上岗培训不到位,致使部分操作人员素质不高,不能够很好地掌握先进设备的使用方法,导致现有的设备也不能发挥应有的技术优势。由于一些工人的素质不高,对煤矿机械设备缺少认识,人为造成机械损坏和安全监测设备不能正常工作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3.提高煤矿机械安全性的思考
3. 1 加强对煤矿机械安全技术人才的培养
随着我国的煤矿机械设备和科学技术不断的改和发展,由机械化向半自动化和自动化迈进,对人的智力和技术水平的要求就更高、更严格,为了在生产工作中做到安全、高效,为促进我国机械安全体系的贯彻落实,就必须从现在起加强对作业人员的选择和培训,继续推进煤矿安全培训标准化建设,更好的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设计的技术水平。
3.2 进一步研究和发展煤矿机械安全技术
3.2.1 研究和完善煤矿机械安全检测和故障诊断的理论与方法
目前许多机械工程专家正在研究一些新的机械故障诊断理论与方法,如小波包变换诊断的理论与方法、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方法、虚拟现实技术、非线性模型理论与技术等。这些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必将大大提高煤矿机械的安全性。
3.2.2 建立煤矿机械安全设计体系
煤矿机械和大多数现代机械的发展方向一样,趋向于大型、重载和高速化,智能化与微型化三化一体。由于涉及安全的因素很多,单一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已经不能解决问题,要尽快建立一个适应我国国情的煤矿机械安全设计体系,包括理论、原理和方法,为煤矿机械安全设计提供方法论的指导;对煤矿机械安全设计的共性、基础性问题进行研究,并建立煤矿机械安全行业数据库;建立低成本、适用性强的煤矿机械安全设计体系,提高煤矿机械本质安全水平。
3.2.3 转变企业观念
由于煤矿机械安全问题的依附性、隐性和安全致因的复杂性,需要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转变企业观念,在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面前,提高机械安全的主要途径是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的树立,建立起可持续的发展观,构建安全管理平台,建立健全长效安全生产责任制,才可能舍得投入,人――机安全状况才可能有根本的改观。而且要企业的经营者和从业人员增强安全意识,共同承担安全责任。
3. 3 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煤矿机械安全的法规和标准
我国煤矿机械行业的标准化工作者应密切关注国际机械安全标准的发展动向,及时跟踪各先进工业国家的重型煤矿机械及相关行业的安全技术法规与安全标准情况,加大安全标准的制定力度,积极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安全标准,使安全标准能覆盖绝大多数煤矿机械产品,监察机关加大执法力度,从而提高我国的煤矿机械安全水平。
4. 结 语
虽然我国的煤矿机械装备水平近年来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从总体上看装备水平依然相对落后,新旧设备并存,安全可靠性不高,长期的投入不足造成了安全欠帐严重;安全设计、安全监测和故障诊断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煤炭企业的经营者过多的追求经济利益,技术人员的知识水平跟不上科技的发展,这些都给煤矿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为了促进我国煤矿机械安全科学的发展,我们应该从人员培训、煤矿机械的本质安全设计、煤矿安全认证和监察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建立以人为本的的经营理念,逐步提高煤矿机械安全技术水平,从而保障煤炭生产的安全高效,为创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煤矿爆破是煤矿开采的重要环节,一旦发生爆破安全事故会造成较大的矿山设备设施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和环境破坏,危害较大。近年来,煤矿事故频发,爆破安全是其中的重要因素。本文从爆破前事故、拒爆、炮烟熏人、爆破崩倒支架等方面,在深刻分析事故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煤矿爆破安全事故的预防措施和方法。
2 爆破前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预防
2.1 爆炸的原因
(1)漏电。爆破电源以外的电流可能会提前引爆炸药,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例如:当矿山电器设备线路漏电时,通过导电导体将电流传递给雷管脚线时,容易发生提前引爆事故。(2)引爆脚线与220V 或者 380V 交流电源接触,且有其他接地时,容易发生提前引爆事故。(3)当雷管受到热源影响或压力影响时,容易发生提前引爆事故。(4)附近炮眼爆破的触发,可能会导致提前引爆事故。
2.2 预防措施
预防爆破前事故的发生,应该以预防为主。(1)加强对煤矿井下照明电源线路、动力电源电路的检查,杜绝有漏电、短路等现象的发生,尤其关注线路接头和弯曲扭结处。(2)加强对爆破电路的检查,防止有短路、意外接地等现象。(3)雷管和炸药的存贮、运输、安装过程中,保证环境的安全可靠,避免出现热源影响、压力影响、附近炮眼爆破影响,从而防止提前引爆事故。
3 拒爆的原因、预防及处理
3.1 拒爆的原因
(1)炸药过期、炸药受潮,炸药质量有问题,容易产生拒爆。(2)雷管断连、受潮、雷管自身质量问题,可能产生拒爆。(3)引爆电流过小,不足以引爆电雷管。(4)爆破电路出现断路或短路,造成拒爆。(5)安装的电雷管数量超过发爆器的引爆能力范围。
3.2 拒爆的预防
(1)加强炸药和雷管的采购管理,保证产品质量合格,性能优良。(2)规范炸药和雷管的存储管理,防止炸药和雷管受潮。(3)选用合适的发爆器,使用前检查好发爆器的性能,尤其是引爆电流大小和引爆数。检查电池电量时,坚决禁止使用短接接线柱的方式检查电量,电量不足时要及时更换电池。(4)加强炸药和雷管、发爆器的运输管理,防止运输过程中发生碰撞、潮湿等现象造成变质、变性。(5)在爆破线路连接后,全面检查爆破线路,防止出现断路及短路,尤其是要坚决杜绝错连。
3.3 处理拒爆必须遵守的有关规定
在处理拒爆时,要有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并当班当时及时处理完毕。如若未处理完,应该在交接班时将拒爆处理工作详细交接清楚。如果是引爆线路问题,可以重新排线后安排起爆,或者在距离炮眼至少 0.3 米外在与拒爆炮眼平行的位置处重新打眼、装药、引爆。坚决禁止用镐、钻等工作将拒爆炮眼内的炸药和雷管取出。在拒爆处理结束之前,在爆炸影响区域内不允许与处理拒爆无关的人员进行任何与处理拒爆无关的活动。
4 炮烟熏人的原因及预防
4.1 炮烟熏人的原因
(1)掘进工作面爆破后,炮烟还没有彻底排净,人员就进入井下工作,容易发生炮烟熏人事故。(2)通风系统不良,因通风问题容易造成炮烟熏人事故。(3)因炸药质量问题,引起炸药燃烧速度缓慢,造成燃烧不充分,产生的一氧化碳过多,会导致炮烟熏人事故。(4)回风道距离引爆处位置过近,引爆后人员撤离来不及,容易造成炮烟熏人事故。(5)长距离单孔掘进工作面爆破后,炮烟长时间浮游在巷道中,容易造成炮烟熏人事故。
4.2 炮烟熏人的预防
(1)爆破后,等待炮烟有彻底排净,人员才可以进入井下工作。(2)加强炸药采购、存储、运输管理,避免爆破使用变质、变性炸药。(3)控制好爆破药量、爆破点距离回风道距离。(4)坚强通风系统检查和改造,保障通风良好。(5)爆破工人通过高浓度炮烟区域时,要迅速撤离现场,并用湿毛巾堵住口鼻,防止出现炮烟熏人。
5 爆破崩倒支架的原因及预防
5.1 爆破崩倒支架的原因
(1)支架架设质量问题,容易造成爆破崩倒支架事故。(2)炮眼排列方式与煤层硬度不适应,有大快煤崩出,容易造成爆破崩倒支架事故。(3)炮眼角度偏斜,炮眼浅,装药过多,炮泥少,容易造成爆破崩倒支架事故。
5.2 爆破崩倒支架的预防
(1)在爆破前,要检查好支架的位置和质量,要进行有必要的排险加固。(2)掘进工作面要选择合理的炮眼的布置,炮眼角度、个数等参数要合理选定。(3)掘进工作面要严格按照爆破图表打眼、装药、封泥,掏槽深度要保证。
6 爆破造成冒顶的原因及预防
6.1 造成冒顶的原因
(1) 采掘工作面顶眼的眼底距顶板距离太小或打入了顶板内。(2)采掘工作面遇到有地质构造,顶板松软破碎,未采取少装药放小炮的办法。(3)顶眼装药量过大。(4)一次爆破炮眼数超过规定。空顶面积大,支架又未能及时跟上;或者一炮一放时,未执行崩倒即扶的规定。(5)炮眼的角度不合适,爆破时崩倒支柱。造成大面积空顶,支架又不及时跟上。(6)全部陷落回采工作面老顶未冒,煤帮顶板出现大的裂缝,直接顶板爆破时,撤打放顶支柱时间、顺序和距离不合理。
6.2 冒顶的预防
靠近煤层顶板的炮眼眼底要与顶板离开 0.2- 0.3m的距离。按规定的炮眼布置、角度、装药量、一次爆破量进行作业,防止崩倒支架、形成过大的空顶面积和空顶距。
结束语
煤矿爆破是煤矿开采的重要环节,一旦发生爆破安全事故会造成较大经济影响、社会影响、环境影响。预防煤矿爆破事故的发生,应该以预防为主。
参考文献:
[1]张茂生. 煤矿采掘过程中工作面爆破安全技术分析[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16:114-115.
[2]张晓赟. 煤矿井下采掘爆破安全起爆可靠性分析[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13:122-124.
二、强化“双基”建设,着力提升安全保障力
一是深入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从安全规章制度入手,对照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本着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及时补充、修订、完善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使安全规章制度做到全覆盖、不留死角,增强了全规章制度的指导性、规范性和实用性。积极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竞赛,一月一检查,一季一考核,培养典型,以点带面,推动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全面开展清洁文明工厂创建活动,治理现场漏点,解决“四槽区”脏乱差等一大批制约安全生产的“卡脖子”问题,改善现场安全生产环境,提升装置稳定运行能力。二是强化班组安全管理。坚持抓基层、打基础、练队伍,始终将安全工作的重心下放到车间、班组和岗位。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把安全目标分解到车间、班组和个人,明确每个人的安全职责,形成个人保班组、班组保车间、车间保矿井的安全生产格局。制定实施《班组建设管理办法》,着力建设团队建设好、基础管理好、业务素质好、安全质量好、任务完成好“五好”班组。设立班组长活动日。实行班组长津贴制度,每月按班组建制对班长分别予以300-400元补助。组织开展“金牌班组”竞赛,一月一考核、一季一评比,对获得金牌、银牌、铜牌的班组分别予以2000元、1000元、800元奖励,显著提升班组执行力和安全防控力。
2培训教师管理及确定
煤矿安全培训虽然是一种在职教育学习,但其教学成果以及学员学习效率都符合学校教学规律,在全日制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管理,是学校教务部门最为主要的工作之一,是整个学校运行和发展的根本,所以在煤矿安全应急培训中,对于其讲师的管理尤为重要,要从前期的培训教师的选择,到中期的教师监督管理,以及教务人员的教学组织实施,到后期的教学质量的评价。煤矿安全应急培训的教师确定,必须要针对煤矿企业生产的全过程进行识别,即各个工作程序和内容的分析识别,确定哪个工作环节更需要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在识别过程中还需要把我国煤矿相关安全法律法规以及目前煤矿安全监察的动态和现实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问题相结合。并且煤矿安全培训要积极响应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政策,以及最新的劳动保护规定,这样既能结合煤矿企业实际的安全培训要求,又能把相关培训政策性指导内容进行前期的预判分析。由于煤矿安全培训人员的结构差异性,对于煤矿安全培训的对象进行差异化需求分析。并且把煤矿安全培训的个体和组织相结合,以识别整个煤矿企业的安全培训需求。
3煤矿安全应急培训质量评价方法
煤矿安全培训质量的评价,在整个煤矿安全培训环节中流程中是比较重要的,它是进行培训效果评价的有效手段,也是进行后期煤矿安全培训项目改正提高的措施之一。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价方法,目前有多种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一定的特征,所表征的优势可能有一定的差别。根据煤矿安全应急培训班的特点,主要通过3种方式对其进行教学质量的评价分析:(1)教学效果的测量与评价。这是从学生的成绩上,用量化的方式,来反映教学效果的优劣,任何一种模式的教学,都可通过此法进行定量评价。这种教学质量的评价目前在各个层次的教学过程中应用比较广泛。主要是根据学生的成绩来进行量化比较,对于煤矿应急管理培训教学成绩的量化,要根据培训教学的特点,设置适合的考核和考试方法,主要以答辩和编制相应应急预案,最后也可以进行相应课程成绩考试来综合量化处理。(2)教学问卷调查评价。教学问卷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也是目前比较常用的教学评价方法之一,对于教学问卷的评价,必须进行侧重点的问卷设计,然后设定目标值,然后对目标值进行统计分析以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分析。(3)教学质量模糊综合评价。首先对于煤矿安全培训的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其影响因素中可以对它们进行分类,一般将它们分为2类,一类为重要影响因素,另一类为次要影响因素。其中教学计划、师质力量、过程控制等都属于煤矿安全培训质量影响的重要因素。次要因素主要包括培训需求、教学时间、学员意见等。在此分析基础上,并通过一定的数学评价分析理论,建立煤矿安全培训质量评价体系。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评价因素是对煤矿安全培训质量的综合评价集合。可以把相应的指标进行集合化处理,如教学条件、教学计划、过程控制、培训效果方面,可以运用数学集表示为:U={U}1U2U3U4(1)第二层次指标表示为:Ui={u}i1ui2⋯uij(2)评语集相当于非线性问题的目标集,即把相应的指标和结果进行对应处理,可以运用智能计算方法建立相应的评价集合模型,评语集为:V={V}1V2V3V4={优良好中及格差}(3)确定权重集一级指标的权重集为:W={W}1W2W3W4(4)二级指标的权重集为:Wi={W}i1Wi2⋯Wij(5)对于煤矿安全培训质量评价,进行不同的指标进行评价分析,其最后所得的评价结果是有差异的,这就需要研究各个指标对煤矿安全培训影响的强弱,即各个指标的影响权重问题。只有对各个评价指标进行权重处理,这样才能使得各个指标的评价趋于合理化,得到因素对评语集的隶属向量:Si=Wi∙Rj=[w]i1wi2⋯wijæèççöø÷÷r11…r1n⋮⋱⋮rm1⋯rmn(6)由模糊向量单值化可以求的评价结论:A=W•S(7)为了方便进行煤矿安全培训质量的评价分析,
4煤矿应急培训教学管理体系
对于煤矿企业内部的培训中心,其应该根据煤矿企业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国家煤矿安全监察行政机构的政策动向,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具体的培训计划要按照企业发展的规划以及企业人员结构的特征和相关企业职工考核制度进行培训计划的制定。作为企业的安全培训机构,其要对整个煤矿企业的安全培训和安全生产负有一定的责任,必须要进行责任化管理,只有进行了责任化管理,才能够促使企业的培训机构加强相应的工作。并且企业的培训机构要在企业的年度开始就制定好本年度的培训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调整变化。对于煤矿企业培训中心所制定的培训计划,应该包括培训教学大纲、培训教学计划、培训的时间安排、培训的手段以及相应的教学资源都应该进行明确化。对于培训计划的时间,可以进行中长期的培训计划的制定。(1)煤矿安全培训中心长期培训计划的制定,长期发展计划的制定是培训机构按照所属矿山企业发展规划要求制定的,长期的培训计划其时间跨度一般较大,大部分是按照单位为年的时间进行的培训计划的制定。对于时间的长短,也需要着重考虑。因为如果时间过短就失去了长期培训计划制定的意义,而如果制定的时间过长,那么在长时间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变化,这些变化也许不能够合理地去预测,这样也会给制定的培训计划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错误。(2)煤矿安全培训中心中期培训计划,中期培训计划一般是指年度计划的制定,即整个年度内的培训计划的制定,它的制定需要在长期计划的前提下进行制定,即它要符合长期的培训计划要求。并且制定的中期培训计划要结合企业年度发展规划或者发展目标,并且要考虑短期的培训计划的要求,使得中期培训计划衔接长期和短期计划。(3)煤炭培训机构短期培训计划的制定,对于煤矿企业短期的培训计划的制定,主要考虑煤矿企业短期内的人员结构变化以及国家煤矿主管部门对煤矿相关政策的动向,以及近期相关国家法律法规或者国家新的标准颁布实施的情况,尤其是国家标准规范的实施,在实施前需要进行相关培训,这样能够有效地贯彻和落实煤矿企业的实施国家标准规范的能力。对于编制培训计划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编制:(1)首先在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内容时,先要考虑的是煤矿企业自身的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然后对企业本身的人员结构的发展,以及技术水平的现状等都进行相应的调查研究,然后再制定具体的内容,在确定内容后,就需要制定相应培训内容后的培训目标,进行培训的目标要明确,这样才能进行高效的煤矿安全培训,并制定相应的目标考核机制,进行合理化的考核。(2)在制定培训内容时还需确定培训对象,以及和它对应的培训具体内容要求。培训对象要和培训内容相结合进行考虑,这需要对本矿山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和技术发展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才能够进行确定。培训对象确定后,就要根据确定的培训内容确定培训的时间安排,时间的长短要根据培训内容和培训对象的认知能力进行确定,而具体在那个时间段进行培训,需要考虑煤矿企业自身的生产需求,因为煤矿企业培训最好在不影响煤矿企业生产的前提下进行,如果影响到煤矿企业的生产,那么也需要把这种影响降低到最低。(3)对培训教学人员的选择也是进行培训计划制定的重要内容,首先要根据培训的具体内容选择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有一些培训内容,如理论性较强的工程技术课程可以选择外聘科研院所的科研工程技术人员,而操作性比较强的培训内容可以选择本企业内部工作人员进行教学工作,而像其他一些国家规范和标准的培训可以选择行政机构或者高校教师进行宣贯国家标准。对于企业内部的培训中心在进行培训计划时也需要考虑培训场所的问题,目前大部分煤矿企业的培训中心都有固定的教学地点。(4)对于制定的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及目标,需要通过采取一定的手段进行监控,因为在职培训所涉及到的学员不能全日制地进行学习,所以在控制过程中首先需要制定的是相关人员的出勤率,对于出勤率可以采取相应的检查和考核制度。对于培训计划实施过程中也需要进行相应的监督管理,在整个过程中进行监督管理是培训机构教务人员的主要工作之一。在进行培训计划制定过程中,还需要制定相应的评估或评价制度,只有建立相应的评价和评估制度,才能够有效保证整个培训项目的质量和目标的实现。煤矿培训项目的实施是培训机构的重要工作,整个培训机构的各个部门都需要协同工作。在培训项目实施阶段就是要按照前期制定的培训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培训工作。在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按照整个培训项目的监督和评估方法,进行有效的全过程控制管理。在我国煤矿安全监察行政机构所属部门中也有相应的煤矿安全培训机构,有的培训机构还承担对所监察的辖区内煤矿企业的安全培训中心进行监管和管理,那么此类培训机构的培训计划的制定需要和煤矿安全监察行政机构的工作动向相结合,并时刻对煤矿企业所需要的培训要求进行调查,以制定符合市场规律的培训项目计划。由于煤矿从业人员的结构差异性,即煤矿管理人员和普通生产管理人员以及一线的采掘工人,并且由于煤矿行业的特殊性,需要有一定数量的特种工作人员。所以不同结构层次的人员对于安全培训的需要,和需要培训的内容以及其认知能力都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再制定教学计划和培训大纲以及考核标准时都需要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进行合理的确定。由于煤矿生产企业属于高危行业,所以国家安全生产监察部门对从事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有资格证书的培训内容,如矿长资格证、总工资格证等资格培训项目。对于煤矿的特种工人,也有相应的资格证书培训,如采煤机司机证书、爆破工资格证书等。
参考文献:
[1]程伟,柏建彪.松软厚煤层巷道围岩稳定原理与控制技术研究[J].煤炭科技,2010(2):4-6.
一、矿井通风系统安全预评价
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对通风系统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事故后果进行安全性分析评价。
1、预先危险性分析法
预先危险性分析是在进行某项工程活动(包括设计、施工、生产、维修等)之前,对项目存在的各种危险有害因素(类别、分布)出现条件和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宏观、概略分析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其主要目的是:
①在系统设计审查阶段,或在某项活动之前,大体识别系统可能存在的主要危险。
②鉴别产生危险的原因。
③预测危险出现可能对系统造成的影响。
④判定已识别的危险性等级,提出相应的消除或控制危险性的措施。
2、预先危险性分析程序和内容
①通过经验判断、技术诊断或其它方法调查确定危险源,对所需分析系统的生产目的、物料、装置及设备、工艺过程、操作条件以及周围环境等进行充分详细的了解。
②根据过去的经验教训及同类行业生产中发生的事故(或灾害)情况,对系统的影响、损坏程度,类比判断所要分析的系统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查找能够造成系统故障、物质损失和人员伤害的危险性,分析事故(或灾害)的可能类型。
③对确定的危险源分类,制成预先危险性分析表。
④转化条件,即研究危险因素转变为危险状态的触发条件和危险状态转变为事故(或灾害)的必要条件,并进一步寻求对策措施,检验对策措施的有效性。
⑤进行危险性分级,排列出重点和轻、重、缓、急次序,以便处理。
⑥制定事故(或灾害)的预防性对策措施。
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进行煤矿通风系统安全性评价详见下表。
根据煤矿的生产系统和生产工艺特点,辨识出本系统的主要危险源的位置及其危险有害因素和事故故障类型,通过上述评价分析,14项主要危险源中危险性等级为Ⅳ级的8项,危险性等级为Ⅲ级的有3项,危险性等级为Ⅱ级的有3项,说明通风系统是煤矿安全工作的重点之一。
二、 矿井通风系统安全对策措施
根据上述对矿井通风系统预先危险性分析,预测危险出现可能对系统造成的影响,判定已识别的危险性等级,提出相应的消除或控制危险性的对策措施如下:
1、要有足够的通风能力,保证有效通风
① 矿井应有足够的通风能力,满足各个用风地点的风量要求,严禁超通风能力生产。在设计时矿井需要风量计算应根据《规程》和《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94)的规定要求进行合理取值和设计,科学确定矿井通风井巷经济断面,控制矿井的通风费用。矿井主要通风机应选择高效防爆节能型的矿用通风机,且按有关规范标准的要求安装使用保养和性能检测。
② 按规定进行通风网络解算,预测风量分配和阻力分布,合理进行通风机的选型。设计的矿井通风等积孔小于1.0m2时,应考虑采取减阻措施。投产前必须进行一次通风阻力测定,以后每3年至少进行一次。
③ 经常检查矿井供风量、漏风量大小及其漏风分布情况,使矿井的有效风量率和外部漏风率均控制在矿井通风质量标准规定的范围内。
④ 在设计过程应充分考虑自然风压的影响,并根据气候条件的变化情况及时调节主要通风机工况,以保证主要通风机高效运行。同时,主要通风机应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每5年进行一次通风机性能测试。
⑤ 生产布局合理,加强回风巷维护和通风构筑物保护措施,减少通风阻力,使通风系统处于最佳状态。矿井初期与后期通风系统转换应采取有效的通风安全技术措施。
2、要有稳定的通风网络结构,保证风流稳定
① 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应采用独立通风。如果确因条件限制布置独立通风有困难需串联通风时,一定要按《规程》第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执行,以保证风流质量和防止发生事故时灾害烟流危及下风侧工作面或绞车房等机电硐室。
② 在布置通风系统时要尽量避免和减少角联风道,特别是采煤工作面不允许布置在角联风道上,以保证风流的稳定。对存在角联通风的巷道必须采取有效的风流稳定控制措施。
③ 矿井不应多水平同时开采。机电硐室应独立通风,且风量符合要求。井下火药库应有单独的进风道,回风必须直接引入矿井主要回风道或独立回风,且保证有足够的新鲜风流。
3、要有可靠的通风设施和装备,保证正常通风时期有效控制风流并符合抗灾救灾能力的要求
① 根据矿井通风网络的布置与结构,合理布置通风设施和通风构筑物,且尽量做到数量少位置正确和质量可靠。风门的结构应牢固耐用,质量符合有关要求,设置的位置应避开有漏风的区域(如采空区、封闭区、巷道围岩破碎带等)和车辆与人员频繁通过的地点。实现有效控制风流、减少漏风和风流短路,保证通风的稳定性。
② 矿井要有完善的反风装置。主要通风机的反风装置和通风系统中的反风门等设施必须是完整无缺、动作灵活可靠,以保证发生事故时正确控制灾变风流而有效控制灾情。
③ 风硐必须按规定安装防爆门。
4、建立完善的矿井通风管理制度和通风管理机构,并配足人员。严格执行井下动火安全技术措施的审批制度。局部通风机专人管理,制定专项措施,保证工作面的风量风速满足要求;对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按规定进行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