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01 11:38:4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240-02
一、汕尾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及需求研究
(一)汕尾市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的背景及目的
中小企业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汕尾作为广东省一个最为落后的城市,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迫在眉睫。为进一步提高汕尾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及其应用能力,09年8月,广东省汕尾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在汕尾成功举办。汕尾市中小企业研发服务中心创建了汕尾市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市政府提出了“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
汕尾市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首要任务就是进行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与需求调查。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实行“企业信息化试点”活动、“企业信息化合作方案”,切实推进全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
调查情况
(二)汕尾中小企业的特征描述
汕尾是广东省最为落后的城市,汕尾市中小企业数量不少但规模小,据统计汕尾市区的中小企业有80多家,海丰有90多家,陆丰有80多家,陆河40多家,规模较大企业城区有15家,海丰有48家,陆丰有47家,陆河有20家。企业以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为主,服务业为辅,其他行业相对较少。本次通过企业自填问卷、电话询问、企业面访的方式对60多家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地区的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信息化应用、企业信息化产品的应用及需求、企业期望获得信息化支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合作方案。
(三)汕尾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概况
1.企业基础IT配置情况
基本上,中小企业都配置了计算机协助工作。其中约40%的企业配置计算机的数量在10台以下,计算机配置数量超过100台的企业约%;11%的企业配置了服务器。计算机的普及还不是推行信息化建设的障碍,大部分企业均具备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条件。
2.企业信息化使用的情况
约77%的企业采用宽带接入方式上网, 约78%的电脑都与互联网连接。大部分企业使用互联网的目的是获取信息,如文字处理、日常办公管理、数据处理等;宣传企业树立企业形象、保持与改善客户关系、网上业务办理、发展电子商务等更深层次的应用较少。
3.管理软件应用情况
管理软件虽然已经被应用,但45.8%的企业采用单机版管理软件,采用企业集成管理软件的企业只有16.5%;说明企业对集成软件的应用意识仍然较低,意味着这方面的发展空间潜力较大。大部分计算机的主要应用在日常的办公管理方面,对于能帮忙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及内部管理方面的软件仍缺乏应用意识。
4.IT专业人员的配备情况
只有6.6%的企业设有信息中心并设CIO职务,22.8.%的企业设有信息中心主管职务,10.7%设有IT经理及多名专职人员,18.2%的企业设有专职IT人员。说明企业仍缺少信息化方面的专业人材,可以通过合作的第三方对这些企业提供专业的人员支持,实现信息化的导入。
5.企业信息化规划情况
目前有60%的中小企业并没有成文的信息化规划。说明企业对于信息的投入仍处于试探阶段,在规划时较为谨慎。信息化的投入主要分为硬件设施、软件配置、咨询服务、IT人员配置四个部分,在硬件方面的投入比例出现了下降趋势,其它各个方面出现了增长趋势。说明企业已将信息化的建设重点投入在应用方面,硬件不是主要原因。
6.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使用类型
对于已经使用ERP的企业,办公管理应用软件的认知度普遍较高,其中办公自动化系统OA和财务管理软件EFM的认知度最高。目前需求度较高的是客户管理系统CRM、人力资源管理、辅助设计软件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制造资源MRP 、客户管理系统CRM 是需求较迫切的管理软件。
7.网络业务的使用情况
目前企业应用比较广的网络服务有企业邮箱,企业内部局域网,但是企业在电子商务的应用,信息与搜索、商机管理、交易与支付管理、视频会议、远程监控的应用都明显较低。企业对目前的应用评价一般。
二、汕尾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两大支持
从上面的调查研究中可以得出汕尾市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建设需要二方面的支持,一是政府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资金、政策、协调作用等的大力支持。二是来自第三方的信息化技术及专业人才的支持。
(一)政府支持的有效方式
1.政府可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所购置的必要设备提供信贷担保,并给予优惠贷款、贴息贷款等政策扶持。2.政府有关部门要将中小企业信息化纳入整体培训计划予以支持。3.政府要健全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支持体系,引导本市高级教育机构、科研机构、服务机构、行业商会,发挥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帮助中小企业开展信息化工作。4.政府应充分利用各行业建立起来的中小企业信息网络,构造公共信息网络。这不仅有利于中小企业进行信息查询,而且能有效降低中小企业的交易成本。
(二)信息化技术及专业人才支持
对于汕尾市这种相对落后、资金短缺、人才缺乏、管理基础薄弱的地方,要得到长期有效的信息化技术及专业人才的支持,最好的方法就是与当地及周边高职院校的深度合作。下面将重点讨论其合作的基础与方案。
三、高职院校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三个有利条件
(一)雄厚的师资力量为汕尾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节省了资金投入,为其在开发、应用、长期维护、培训等方面提供了技术保障
作为汕尾市唯一的一所高职院校,汕尾职业技术学院,目前专任教师280人,副高以上专业职务的66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51人,其中在读博士2名。在计算机信息专业教师中,有获得网络工程师资格的,有获得高级程序员资格的、有获得高级网页设计师资格等等。近年来,我院教师在各类学术期刊共405篇,主编教材11本,获得省级教科研课题10项,立项院级课题65项。
与汕尾市最邻近的深圳职业技术学的师资力量更加雄厚,教职工队伍素质很高,其中专任教师926人;正高职称45人,副高职称366人,博士80人,在攻读博士学位的60人,硕士598人,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超过70%。其他省内几十所高职院的师资力量都已附合了国家的评估要求,其师资力量不容置疑。
(二)多种专业类型、优秀的高职毕业生为中小企业提供合适的长远的专业人才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现有在校学生六千多人,涵盖教师教育、电子信息和经济管理三大专业群的35个专业。有10个专业被评为省级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有16门精品。其中计算机专业的有网络技术、云计算技术、软件开发、企业信息化,电子信息专业有电子信息工程、应用电子技术、电子设备与运行管理、微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技,经济管理类的有电子商务、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商务管理、旅游管理等适应当前汕尾中小企业需求的专业。计算机专业毕业班学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实用技术,具备了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实施与维护、商务网站的开发与维护等能力,多数取得相关专业资格证师。
同样离汕尾最近、对汕尾起到支援力量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其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水平更高,专业总数达到89个,基本覆盖主要产业和行业;现有1个专业被评为国家精品专业,4个专业被评为国家级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6个专业被评为省级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三)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是中小企业在开发应用信息化软件中最好的模拟环境,是信息化建中岗前、在岗、进修培训最好的保障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实训条件日臻完善,新建、扩建教师教学技能实训室与专业实训室30间,多媒体教室24间,投入实训设备500多台套,也建有校园网,初步实现了教学信息化管理。
相比之下,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内实训建设就更为完善了,她拥有教学科研行政仪器设备3.58万台;建有主干带宽4000G、拥有2.7万个信息点的校园网,校园基本实现了信息化;建有设施齐全的校内工业训练中心,面积9.26万平方米,有实训(验)室26个。
四、汕尾市中小企业信息化与高职院校合的合作的基础
在广东省高职院校中,汕尾中小企业信息化合作对象的首选应是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因为他们是兄弟的关系、是左右手的关系,他们应用互相扶持、荣辱与共。基于“深汕特别合作区”和深职院是全国有名的高职院校的原因,合作对象的辅选应该是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汕尾市中小企业信息化与高职院校合的合作的基础是政府的支持,企业和学校共同呼吁政府制定有效的政策,协调设备提供商、电信(数据安全的保障)、银行、高职院校、第三方技术支持、企业,整合多方资源,创造多赢的模式,推进汕尾经济的发展。
五、汕尾市中小企业信息化与高职院校合的合作的方案
1.合作需要签订正规协议并具有法律作用,政府提供部分资金、牵头搭线。
没有政府的法规约束,校企合作只流于形式,企业冷,学院一头热,因为一般企业的期初合作会有所损失,看不到长远的利益,社会责任心不够。
2.教师与企业管理人员互补学习,企业培养一批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企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高校则培养了“双师型”的人才。
高校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但对某个企业的某项业务因为没有工作经验而不熟悉,而企业的管理人员却对企业信息化的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因此应该在课余时间、寒暑假、定制的时间到企业进行系统的、分时段、多岗位的顶岗工作、学习。
对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允许他们选择某一相关专业的一些课程,到班班级进行系统学习,或是开班进行培训。在互补的学习中,经过教师与管理人员的互相沟通,教师可以从理论的新角度去发现企业生产线的问题、业务流程的问题,协助企业重新进行业务流程的优化整理。科学的管理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
3.选拔优秀的教师和企业的技术人员、高层管理人员共组成信息化建设的开发小组。
目前市场上的中小企业信息化购建费用昂贵、而且服务不到位。采用合作开发的方法,可以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适合企业实际需求的管理软件产品,开发的过程中可以培养一批复合型的人才,节省费用,培训、维护、更新等后续服务都有很好的保障。同时学校雄厚的实训室资源、及专业学生可以给开发和安装使用提供模拟的环境,减少企业的风险、提高学生的实训能力。
4.企业和学校都需要保证学生有一个到位的校外实训过程。
学校的招生广告中实训部分宣传很好,可是操作起来,往往有些不尽人意,特别在汕尾这样环境下更是如此。
所以学生的实训一定要形成法规。教师与合作企业要保证学生的校外实训,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企业不要认为学生的实训只会是添加麻烦要从长远的效益出发。企业为学生提供短期的见习实训指导,中期的顶岗实习、长期的就业机会,给学生机会的同时就是给自己企业新增专业技术人才好方法。
5.共建技能技术实训室。
企业在搞企业化建设的过程中,涉及到的调研培训、安装使用培训,企业日常的岗前培训、在岗培训、继续教育都可以由校企师资共建高技能培训班。
6.开设“订单式培养班”。
这是按企业方提出专业学习的培养目标、技能要求,由校企共同研究学习课程、甚至共同教学的一种新的合作模式。汕尾职业技术学院新开设的“云计算技术”,就一个与“汕尾静水飞云公司”合作开办的专业班,王鹏教授及多位研究人员会亲自授课,其专业教材也采用了王鹏教授自编的。另外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共济科技订单培养班”正式开班,也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7.企业提供学生工作技能的反馈意见,与学校共同修订教学的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校企共同完善教学体系,对照国家职业标准,结合企业岗位生产实际的需要,共同编写适应不同层次需要的技能培训系统化教材,建立“特色鲜明、实用性强”的培训课程体系,开发适合现场生产实际的培训教材。校企共同参与开展市场调研,进行岗位技能需求、专业开发、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努力实现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无缝对接。
六、总结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水平还整体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亟待发展。汕尾市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更是难处重重。与高职院校的合作是企业获得实质性的技术培训和专业支持的最佳方式,这种合作需要制度化,这是国家和政府的责任,这也必须建立在基层职业院校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尤其是广大职教工作者深入进行工学结合教学改革的基础之上。
这种校企合作必须坚持长效发展、必须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让企业、学校共同承担为社会培养人才的责任;形成对企业和学生巨大且持久的吸引力,让企业真正看到学校办学与企业生存发展的相互依存关系,实现多方共赢。
参考文献:
[1]彭常青. 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 [2]陶溪. 我国国有企业信息化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6 .
加强支柱产业示范作用
在我国符合“2000人以下、年营业额3亿元以下、资产4亿元以下”标准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6%,在云南更是占到全省企业的99.9以上。云南省广大中小企业在推进信息化工作中依然存在信息化应用同企业经济增长、核心竞争力提升不同步的现状。究其原因,不外乎中小企业信息化步伐较小,领导干部的信息化服务意识薄弱,同时由企业发展资金不足等。在云南,不少中小企业的企业计算机都还是保持单机使用,大部分企业只是将计算机用来作财务管理,绝大多数小型企业的信息化工作甚至还是空白。可以说,云南省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整体处于初级阶段,与沿海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
针对云南省在信息化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信息基础设施薄弱、信息产业规模小、技术创新能力弱等状况,云南省省委、省政府把握全球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加大了对信息产业的扶持和投入,把信息产业作为全省的先导产业加以培育。
据云南省人民政府信息产业办公室副主任杨雯介绍,云南省有关政府部门已经召开了云南省加快推进信息化工作会议,提出了“工业强省”的战略目标,扩大走新兴工业化道路,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十五”期间,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全面加大全省信息化建设的力度,研究制定了《关于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云南省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推进方案》等多项针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2001年至2005年,在全省烟草、生物医药等5大支柱产业中,选择信息化程度相对较好的企业,先后建立了11个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项目,在企业中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目前,云南省正在实行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切实加强对重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政府之间的引导和扶持作用”,杨雯表示。
杨雯还介绍说,从云南省十大重点产业来看,烟草、电力、医药等支柱产业的大多数企业已在生产、管理、销售等几条主线开展信息化建设,基本实现信息化建设,部分企业的信息化工作还达到较高水平。全国重点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已基本实现了生产信息化,CAD、CAM、CIPP等得到广泛应用,部分企业建立了OA、MIS等信息化系统,少数企业使用了ERP等管理系统; 大部分企业已经建立了内部网络,少数企业还实现了通过互联网进行产品销售,为今后的营销手段变化,实现电子商务打下基础。
谈到云南,不得不提到烟草,烟草行业不仅是云南省的支柱产业为全省的经济发展作出不可估量的贡献,同时也是全省信息化工作的排头兵,不少示范项目也是在该行业中选择落实的。据了解,红河卷烟厂、红塔集团的企业信息化工程已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冲出信息化认知重围
在这次活动中,共评选出12个云南省优秀信息化项目、18位云南省信息化优秀CIO,其中不少企业是“一箭双雕”,既获得优秀项目,CIO也榜上有名,为此,记者挑选了其中几家特色企业作了深入采访。面对记者的采访,几位CIO都不约而同地表示了信息化手段对企业发展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大家更异口同声地说: “开展信息化建设就是企业的一种创新和提高。”
云南云维股份有限公司的ERP系统实施项目本次被评为优秀信息化项目。该公司CIO陈杰介绍,当时公司初步搭建信息化项目时还出过不少“意外”呢。2003年前,公司内部仅财务部门一直在使用功能单一的财务核算软件,公司内部没有集成化的管理系统,这越来越不适应企业对业务过程的控制和业务数据分析的需求,逐渐形成了信息孤岛。由此,公司决定实施SAP的ERP系统项目。“在实施的第二阶段即业务蓝图阶段,项目组确定了公司系统组织结构。由于项目组对信息化实施经验不足,不顾实施公司项目经理的反对仍建议公司领导对现有公司的管理模式即现行组织结构进行调整。随后公司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可这么一调整后,公司内部出现不少反对的声音,而且新成立的部门上至领导下至部门人员对工作职责和业务范围没有充分认识,给流程设计带来了无法估计的阻力。”陈杰回忆道,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和探索,我们最终找到了适合公司发展的信息化道路,那就是以销售为龙头驱动整个业务系统的管理模式。
云南神农农业产业集团有限公司CIO何乔关总监是一位文静谦和的人,谈到神农集团的信息化发展历程,何乔关感慨颇多,因为整个集团的信息化工作都是由她负责完成的。“公司1994年成立,1998年我们公司的领导层就意识到要上马信息化项目”,否则会影响企业发展,何乔关自豪地说。短短四年的时间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中小企业在那个年代就意识到要利用信息化手段了?在云南不少中小企业发展了好几年依然没有信息化意识啊。
不仅如此,记者了解到,2001年神农集团先后投入大量资金采购了金蝶K3 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下属企业内部建立了以IBM、DELL、HP为服务器的信息化应用局域网; 2003年集团公司又引进了Brio商业智能系统,截止到目前集团在信息化管理上的投资已达1000多万元。“我们集团的主营方向涵盖了种植、饲料加工、生猪养殖、屠宰加工、肉食加工、物流配送等整个生猪产业链。以前企业规模小的时候还不觉得,可后来规模越来越大,感觉不上信息化项目的话,人会很辛苦,而且会阻碍企业的正常发展。”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神农在当地建立一些现代化养猪场和子公司,这其中就涉及到财务管理问题,以前每个月都是人工记账,然后统一报给总公司,这么一来既耽误时间,增加工作成本又因为人工管理容易产生误差给公司财务带来影响。目前集团6家以饲料为主业的子公司已实现财务、物流的集成,主要应用模块有: 总账、报表、应收应付、工资、固定资产、现金流量表、合并报表、管理会计、计划管理、销售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存货核算、成本管理。
神农集团结合自己的发展情况,信息化建设走的是从单项应用到网络集成的路子,这样的做法使得神农能更快地步入信息化建设的轨道,并且可以集中精力在饲料企业的配方及财务等基础领域把信息化建设工作做扎实。
良药苦口利于病
正如之前云南神农集团的CIO何乔关所说,信息化的实施和企业决策者有着极大的关系。在研讨会进行过程中,云南省企业信息化专家廖鸿志教授也讲到这个问题。“云南省众多中小企业的领导干部队伍总体构成中,具有高新技术知识背景的人偏少,对信息化只停留在一般认识与一般概念上。不少企业老总认为信息化投入不能直接见到收益,原本企业发展资金就不多,更要谨慎投资啦,这么一谨慎更不可能考虑信息化这种‘赔钱货’了,这样企业发展就进入一个恶性循怀的怪圈。”他同时指出,和东部沿海城市相比,云南省在企业信息化方面的整体思路存在严重问题,“东部城市是从市场营销到生产过程控制在到内部管理,可咱们是从生产过程控制到内部管理再到市场营销,现在已经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了,咱们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来推销自己啊。”廖教授的一席话博得台下企业代表的阵阵掌声。
他还建议云南省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利用政务信息化推动企业信息化。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再网络上实现,必将给企业特别是政府控制力强的西部地区企业带来压力和动力。
其实,有关部门已经在着手打造了中小企业信息网络平台,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力。2005年在在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及云南省中小企业局的指导与支持下,昆明东讯科技公司承建了云南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中国中小企业云南网,为云南省的中小企业提供政府资金申报、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专家网上咨询,企业网上培训等全方位的服务,有效促进了云南省中小企业的管理及市场开拓水平。该网站于2006年7月20日建设开通,并投入试运营,目前平台已初步开通中文、泰文、英文三种语言的服务。据了解,该网站是云南省乃至全国第一个在联合国的支持及指导下建设的跨国区域合作电子商务平台,为GMS (中国、泰国、越南、缅甸、柬埔寨、老挝)中小企业提供方便、廉价的ASP中小企业全面管理信息系统及电子商务服务(包括企业自助建站,商业信息、翻译,商品销售,交友、招聘,在线培训,专家咨询等服务),每天来自各国的中小企业的商业信息超过5000条。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企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关注企业信息化就是关注国民经济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工作。
链接一:政府应加强引导作用
云南省的企业信息化发展呈现重点行业成绩斐然,而中小企业几乎空白的严重失衡局面,也可以用“大头娃娃”来比喻,就是头重脚轻。廖鸿志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烟草行业为例,每年投入在信息化方面的资金超过千万,而且因为企业发展迅速,信息化项目起步较早。
“能不能把这些成功企业的经验移植到中小企业身上,为他们减少投资风险和投资压力?”面对记者的提问,廖教授表示,首先需要政府部门的重视。“这些中小企业的老总和重点支柱产业的老总不是一个重量级的,他们很难有机会和那些支柱型产业对话,对政府决策也也不是很敏感,因此要真正移植经验还有待探讨合作方式。”
“能不能向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一些信息化技术方面的支持,比如专业的技术人员支撑?”廖教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让记者有些吃惊,“目前在云南信息学科高层次技术人才奇缺,云南大学软件学院有一届研究生毕业后全部到省外工作去了,没一个留在当地为当地企业服务的,这可见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没有意识到这部分人才流失对全省经济发展将带来怎样的影响啊。”
加快云南企业的信息化进程,是推进云南企业技术创新的必由之路。上至各级党政领导和下到企业决策层都应该提高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把企业信息化与企业自主创新放在等同位置。从政府部门而言,可否考虑科技专项资金支持企业信息化中的共性技术研究和公用软件开发,由此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企业自身也应该借助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平台,及时主动了解政府有关行业信息并借助网络营销把“酒香”传到“巷子外”。“意识增强了,路子找对了,不怕信息化对企业发展没作用,到那时云南省的经济将有一个大的提升”,廖教授表示。
链接二:跨越烟草行业壁垒
华中和西南地区烟草企业信息化的投入,在整个行业中地位不可忽视。与中国经济各地方发展的情况有所不同,烟草行业的信息化投资中,华中、西南地区所占的比例都超过了10%。这主要由于烟草行业存在各个省地区性相对垄断的现象。另外,由于华中和西南,是烟草的生产和消费较多的区域,烟草行业信息化投入较多。2006年,华中地区和西南地区烟草信息化投入将达到整个烟草信息化市场的28%,投资规模将超过5亿元。
烟草行业的竞争与其他行业有很大的不同,行业的竞争门槛较高,需要提供商具有强大的技术背景、资金背景以及资源背景。此外由于烟草行业所具有的特殊垄断性,这个行业内活跃的提供商也是由国内的提供商占主导地位。烟草行业的供应商目前形成了三个竞争军团:集成商、国内通用型软件供应商和国际软件供应商。2005年烟草行业的竞争中,系统集成商占有较大的优势,预计2006年,烟草行业重点IT系统和重点IT产品的建设,仍将以烟草行业传统SI、ISV为主。行业外厂商进入的门槛较高。
固网信息化需添无线元素
中国电信作为固网领域的“领头羊”,其将行业信息化的重点布局在产业联盟之上。围绕此重点推出了“商务领航”业务品牌,其运营模式可归纳为“基础通信包+行业解决方案+ASP平台”模式。基础通信包中有丰富的通信产品组合,网络代维代管服务解决用户安全隐忧,网络产品租赁方式可降低用户成本。可为不同的行业用户提供顾问式的解决方案服务,也可以通过租用ASP(应用服务商)平台快速获得服务。
在实际运作中,又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如:广东电信和上海电信。2004年末,“商务领航”在深圳开始试点。由广东电信提供最基础的宽带接入,还包括硬件、应用和服务性产品等,由合作伙伴提供。上海电信是与合作伙伴一起对选定的软件进行改造,提供了服装、美容等行业解决方案,现有超万家企业用户。
从当初合并前的小网通继承了宽带的优势的中国网通,与中国电信声势浩大的成立中小企业信息化联盟相比,于2006年推出的“宽带商务”,突出的是依行业而分的解决方案。在企业通信应用改善方面,提供包括固定电话、小灵通、互联网接入等完整的基础通信服务。在通信改善模块中,提供了一系列创新的功能服务,如:一号通、同号业务、新会场、企业虚拟网、智能VPN、e视通、网络传真等。
中国网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左迅生认为,宽带作为一种具有鲜明特点的工具,已改变了经济社会的运作模式,甚至颠覆了传统社会生活的模式。早在2005年“宽带商务”品牌尚未出台前,中网通就将行业信息化业务的开展重点确立在行业细分上。他们针对中小企业信息化推出了:商务会议、酒店行业、大宗集贸市场、网吧行业解决方案、物流服务行业、中小企业信息、医院通信信息服务及智能VPN解决方案等九大方案。
与前两家固网运营“老将”不同,中国铁通的企业信息化则根据自身特点以“商务新动力”命名。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及教育、金融、医疗、保险、运输、旅游、物流及商业等行业都是其主要服务对象。
但是所有这些固网运营商的平台所提供的服务也只限于固网,在用户使用移动通信越来越成主流的今天,这些应用会否像固网一样陷入发展乏力窘境,值得担忧。
移动业务网络性能较弱
移动运营商的信息化方案则是另一番景象。
提及中国联通的信息化业务,就不得不谈到其CDMAVPDN技术专网。在1月10日的电信重组明确消息刺激下,中国联通的股价随即冲上新高。作为国内唯一的全业务运营商,中国联通在介入行业信息化之初就确立了充分依托自身CDMAVPDN技术专网优势策略,以VPDN为网络支撑,通过一整套解决方案,为中小企业搭建一个公共的信息化平台的目标。
从近年来中国联通相关信息化业务的推行情况来看,北京联通的行(企)业信息化业务在集团属于标杆地位。去年11月,北京联通推出的针对企业融合通信需求推出的“单位全能通”业务在京已全面“开花”。该业务基于先进的综合智能网平台,可以将员工与公司的固定电话网络(小交换机)连接起来,编为一个群组。能全方位满足企事业单位的通信需求,使其通信成本最高可降低40%。
中国移动在行业信息化领域的布局,则可用“厚积薄发”来形容。一直以来,面对竞争对手们纷纷推出行(企)业信息化品牌而迟迟不动的中国移动,实际上早已在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省市推出了众多行业信息化业务。同时,在去年8月―11月在山东、江苏进行的企业信息化业务――“商信通”(企业无线商务服务)试点中,取得良好成效,短短的4个月就发展了1万多家中小企业用户。为此,去年12月初,中国移动联合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推出的――“商信通”在全国正式商用。
据了解,“商信通”提供的电子商务信息化解决方案,瞄准了占全国企业总量99%的中小型企业。有业内人士指出,中国移动推出该业务平台目的是想借推广各类商务信息的整合平台的同时,抢占国内巨大的无线广告市场。据悉,商信通还将于在今年初启动“企业无线商务万里行”活动,该业务将陆续走进国内各大城市,通过业务讲解、现场演示体验等多种方式使更多的企业用户了解无线商务。
但行业信息化其实是固网的传统领地,移动运营商的解决方案作为新来者,如果主要应用停留在短信信息层面,则难免让客户怀疑其应用的价值。
还需政策性引导
细细盘点之下,国内各大运营商相继都将行(企)业信息化,尽管,是亮点业务众多,但在从整体长远发展的角度看,上述行(企)业信息化业务过于繁杂,简单说就是丰富有余而整合不足。
上周记者从信息产业部政策法规司获取的信息显示,因为信息化涉及的领域太广泛,当前在信息化法规或标准化规章方面正在考虑着手制订中。正是因为没有一个可参照执行的标准,导致了国内行业信息化综合(统一)应用系统平台的空缺。不难发现,前述企业信息化业务所触及的点很多、面很广,但却难以形成整体统一效应,也就不可避免地增加了集团内重复建设的成本。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应用推广应用组司长赵小凡认为,针对国内的信息化推进,政府应从加强领导、统筹规划、转变职能营造环境等方面制定政策。针对企业信息化而言,其任务就是提高企业信息化认识,引导企业选择适用的综合信息平台。把标准化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由国家有关部门采取切实措施加以推动,使各地、各行业的企业信息化建设逐步科学化、规范化。为此,需要组织开展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机制的研究,以明确管理机构、标准化机构和研究机构的职能和运行机制,明确各级标准化组织机构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责任,为高层管理部门提供理论指导和切实措施,及时从机制上跟进。
专家观点运营商“决战”企业综合业务
陈金桥国内知名电信专家,现任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经济学博士
“商务(企业)用户的需求要通过综合解决方案去达成,相比家庭接入,统一的综合业务方案已成为运营商的主战场。”国内知名电信专家、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陈金桥对《通信产业报》记者如是说。
他指出,国内固网运营商在转型过程中,已从价格需求弹性较大及购买力较弱的个人家庭客户转向价格需求弹性小、购买力较强、服务质量要求高的商务客户(各类企业单位)上。业务的需求将集中在能够个性化定制的综合业务平台。比如:包含有线、无线语音解决方案,视频会议,办公自动化、流程监控、主机托管等领域。
现在,移动运营商和固网运营商都在做,但固网在整个办公商用领域有移动网络不可替代的优势。这也是目前为数不多领先的领域。相比之下,固网运营商凭借当前的带宽优势,更能满足商务客户对网络保密性、专有性、稳定性的高需求。虽然,现在移动运营商为了弥补自己不做也在做MVPN,但相比固网,移动网在现阶段还是无法企及。如:海关、税务、银行等都在用固网,因其通信的要求包括安全保障性、持续连通性、带宽及速率等三方面的保障。这些都与个人通信是有区别的,个人通信主要是语音业务量大,移动网可以替代,但在金融专网等商务领域靠移动网来做就并不很经济。
与中国电信的“商务领航”相比,中国网通的“宽带商务”从当初合并前的小网通继承了宽带的优势,依照“中国网通天下”的品牌推广战略,实施从业务到服务的转型。当下,铜转光正在实现将带宽和技术升级,从2M升级到4M升级,与众多合作伙伴向娱乐等领域转型。而这一系列的转型能否有成效还需要时间来观察。
他最后指出,固网运营商自身要做好转型。一方面要扬长避短,把自身优势充分挖掘出来,充分发挥带宽、速率的优势,创新更多的信息服务内容。同时,开辟新的增长空间,开创新的应用模式,比如IPTV等新兴业务。
一线点评满足企业不同需求是关键
___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网通作为我县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骨干,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光纤网络和通讯信号均已覆盖到全县所有乡镇以及重点工业园区、旅游景点,形成多业务、多功能的信息服务网络,有效满足各类用户对数据通信的不同需要,提供高质量的互联网接入和其他相关通讯服务。
1.电信网络建设日趋完善。从今年一月份起,电信局为实现村村通宽带的新农村建设目标,投入了大量的宽带设备和光电缆,到目前为止,共建设了农村宽带接入点53个,已完成了所有行政村的宽带接入,并且光缆也已基本通达所有行政村。共投入建设资金315万元。
2.___移动、联通光缆、通讯信号覆盖全县。管道、杆线总长度超过1000公里,GMS基站(点)达280余个,CDMA基站达50余个,成功打造覆盖全县的移动绿色精品网络,能够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语音、WAP网络、长途IP、虚拟专网等成熟业务。
3.通过___县广播电视局的努力,在网络的研究、规划、设计和建设上已形成了相当规模。目前,从县城到各个乡镇的广播电视光缆传输网已全部建设完成,广电网覆盖全县,实现了村村通;截止20__年11月全县广播电视网络光缆总长1101.1km。
(二)信息技术应用日渐普及
1.网络、通讯技术应用日常化、平民化。目前全县已有互联网用户2万余户,其中宽带用户7495户,固定电话用户15.3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8.2万户,有线电视用户突破10万户,达到100719户以上,入户率达到94。全县绝大多数企业已利用因特网开展业务,有100余家企业、部分乡镇和部门建立独立网站,总数已达到200余个。其中,中国竹网、___在线等一些网站已有一定知名度,中国竹网逐步向电子商务网站发展。
2.企业信息化有新的突破。为了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改造,___县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我县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在技术改造扶持资金中单列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目前,转椅业、竹制品等生产型企业普遍采用CAD、CAM等信息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8家重点骨干企业分别委托金碟、用友、浪潮等知名专业软件企业编制信息化改造规划,积极采用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信息管理系统(MIS)和企业内部网络,提高了企业运行管理效率和市场竞争力。企业尤其是外贸企业已逐渐认识到电子商务的重要性,并进行了有效的尝试和应用。
3.社区信息化进展顺利。目前,___社区办公专网已建设完成,初步实现了社区管理信息化。中心递铺镇的12个社区建设了社区网站,为社区居民提供信息服务。
(三)电子政务建设初步完成
1.完咸信息基础设施规划的编制,加快建设广州信息港的框架体系。
在已完成信息基础设施规划模型的基础上,加快完成《广州市城市信息网络规划》。
2.完善基础网络建设,基本建成广泛覆盖城乡的光纤骨干网和宽带接入网。
3.推动网络和网上内容的整合,推进三网融合。
以南沙开发区、广州大学城、广州科学城等新建区和海珠区的海珠通为试点,积极探索网络融合和网上内容整合的新路子,推进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的“三网融合”,打造国际先进、国内领先、辐射大珠三角的“信息港”。以增城、从化、花都等区、县级市为重点,积极推进有线电视网和电话网“村村通”,缩小城乡信息化差距,实现信息化的普遍服务。
(二)进一步推进信息系统建设、整合和推广应用;提升信息化应用的总体水平。
1.按照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要求,建设完善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强化应用系统开发。
2.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向,搞好各领域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各系统、各单位要紧紧围绕建设广州国标信息港的总体目标;结合业务需求,加快开发和进一步完善业务应用系统,在应用中逐步整合资源,要把一个处―个系统、一个单位一个系统整合到本领域的大系统中,在此基础上,通过全市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实现部门间的信息共事、业务协同,更好地为市民、企业做好服务。
加快城市建设与管理领域,包括城市规划、国土房管、市政园林、道路交通、公用事业、市容环卫、环境保护、水利、邮政等部门应用系统的建设。
加强金融与经济领域,包括农业、工业、建筑业、商业、旅游业、计划、工商、财税、外经外贸、金融、保险、审计、统计、质监、物价等部门应用系统的建设。加速完善“金关”、“金卡”和“金税”等信息网络系统建设,逐步形成市场监管网络。
加快推动社会与文化领域;包括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人事、人口与计生、劳动和社会保障、体育、宗教、群众团体等部门信息系统建设。 继续推动政法与监察领域包括市委政法委、市府法制办、司法、公安、安全、法院、检察院等部门信息系统的开发。
3,继续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和电子商务应用,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共同开拓市场。
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为目标,继续广泛和深入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推动信息技术在采购供应、生产和销售各个环节的应用,以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供应链管理(SCM)在大中型企业的应用为重点,优化企业采购供应、生产和销售链条,建立集产、供、销于一体的企业信息系统平台,不仅要实现企业内的信息资源整合和业务协同,而且要实现产业链条上企业间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业务协同。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ASP)建设,通过国际互联网和服务外包模式向企业用户提供财务管理、销售过程管理、库存管理、产品协同设计、电子商务和客户关系管理等业务系统应用服务,有效降低企业信息化建设和运营成本,减少投资风险。
贯彻落实《广东省电子商务交易条例》,进一步优化广州电子商务发展环境。组织制订《广州市发展电子商务的实施意见(2 004―2 006年)》。开展电子商务统计及测评,逐步建立电子商务统计和测评体系。改造电子商务门户网站,协调整合广州地区电子商务网站资源,提供“一网式”电子商务服务窗口,逐步建成电子商务门户网站的业务体系。
以互联互通和标准化建设为出发点,构筑相对完善的信息网络、金融支付、物流配送三大基础支撑体系。进一步完善CA中心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广州地区口岸大通关物流信息系统等重大项目建设,带动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的协调发展;有关企业要联合共建和应用行业电子商务平台,促进中小型企业进一步开展B2B电子商务;大力推广零库存系统(JIT)、电子数据交换(EDI)、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在现代物流系统的应用,尽快实现商品整个供应链环节的电子化网络化,促进广州成为我国的现代物流中心。
在营造环境的同时,要通过实施政府设备网上招标、网上询价采购等G2B电子商务,带动网上银行、网上购物等B2B和B2C电子商务的发展。发掘传统商贸业和互联网经济新的结合点,继续拓展智能卡、CA数字证书和多媒体终端在办理各种服务及交易活动中的应用,积极开展网上采购与营销,推动B2C电子商务加快发展。
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升级改造信用网站,完成个人信用联合征信信息系统原型的开发和运行,实现和省企业信用信息网的网络互联,实现数据交换和共享。与韩国软件振兴院合作,开展广州信用体系建设可行性研究。 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要加大推广力度,推动政府、企业、市民都投入到电子商务的应用中来。要扶持广州大洋网、广之旅网上旅游、广钢电子商务网、广州花卉网等一批电子商务企业做大做强,成为全国有影响的电子商务企业;继续完善推动芳村花卉交易市场、嘉禾生猪交易市场、江南蔬菜交易市场的电子拍卖系统建设和应用,促进大型专业批发市场的信息化和现代化进程。
(三)营造良好软硬件环境,促进信息产业快速发展。
积极贯彻落实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抓住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推进信息化形成的有效市场需求,从政策措施、园区环境、公共平台、人才培训和服务等方面入手,打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重点发展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的高端电子信息产业,优化产业聚集环境,强化电子信息产业的支柱产业地位。
1.完善和落实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
2.抓好产业基地和公共平台建设,创建完善的创业和产业聚集环境。
3.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发展集成电路产业。 4.加快发展软件产业,提高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
5.以城市信息化建设为带动,继续抓好信息产业的招商引资工作。
一是要重点做好意法微电子公司IC研发中心、南科电子8寸晶圆制造、慧视科技和电信盈科软件开发中心等重点项目的支持和服务工作;二是吸引和支持国内外著名IT企业在广州建立研发中心和设计中心,积极鼓励国内企业在境内外建立合资合作技术研发机构,促进信息产业的国际化进程;三是广开渠道,以美国、欧洲等地的国际跨国半导体公司、软件公司和IT产品制造公司为目标,开拓新的集成电路、软件和IT制造招商项目,争取全市2004年新增引进1个以上芯片制造项目,2~3个重大IT项目;四是组织协调各种招商资源,扩大产业招商范围,将软件、光电、电子制造设备、平面显示和汽车电子等重点和核心产业纳入重点招商范围,引进骨干企业带动产业发展。
6.加强沟通交流,促进产业发展。
(四)组织系列行动,推广信息技术应用。
当前,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政府、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的系统,应用却上不去。为此,我们必须下气力在推广应用上下功夫。
1.举办各种类型的讲座、论坛。
2.开展三个层次的培训。
3.举办大型推广活动。
4.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应用。
5.开展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研究。 (五)加强队伍建设,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1.实现职能转变,努力做好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
2.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建设管理体制,实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3.切实明确责任,确保各部门各单位信息化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办好网站。二是要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与我市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业务协同和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三是加强应用推广工作,让企业和市民都能熟练应用政府提供的各种服务。四是要注重实效,建立并实施信息化项目验收、绩效评估机制,保证信息系统达到设计要求,并发挥应有的社会经济效益。
“信息化”出现频率之高,二十年前不可想象。“信息化”已经从时尚词汇变成融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既具战略意义、又有大众化色彩的时代词汇。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应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匮乏、各方面发展还不均衡,多年来,通过在各行业、各领域应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倍增性和带动性,有效地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各方面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信息产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在各地区经济建设中起着战略性作用,不仅在北京、上海等大都市建设数字化城市、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做出重要贡献,也为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国家战略注入了新动力,更为广东省这样的改革前沿面对加入WTO新形势的应对措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我们从全国众多省市中,遴选出北京、上海、陕西、辽宁、广东等五省市,在其多年来的实践中,看到信息化对于经济建设起着非常关键的战略作用。
一、北京:新奥运带动首都数字战略
2001年7月13日,200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终于在莫斯科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中揭晓。萨马兰奇雄浑的宣告声中只有一个名字:Beijing!中国北京凭借其过人的优势,在五个2008年奥运会申办城市中脱颖而出,夺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
在“新北京,新奥运”的建设框架中,推动首都信息化是发挥首都人才、技术和信息的资源优势,加快首都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推进首都经济发展,加速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建设步伐,进一步提高首都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急迫需要和重要选择。
现在,首都信息化面临着新的形势:第一,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的城市政府都高度重视信息化,将其作为城市发展战略和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北京市当前面临环境和资源的严峻挑战,信息化更有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信息化进程,将首都信息化确立为北京面向21世纪和信息社会最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第二,2008年奥运会申办成功和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建设为北京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高水平的信息化建设将使中关村科技园区具有核心的竞争能力,成为世界一流的科技园区,成为中国发展?毒?玫暮诵模?008年奥运会也将要求北京具备世界一流的信息化水平。
目前,首都信息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主要表现在:城市宽带骨干网络和接入网络基本覆盖全市,电信、广电及各类互联网络的发展为首都信息化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全市公用的信息基础设施——首都公用信息平台基本建成。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尤其是政务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了较大进展,中央在京及市属部门的各类数据库相继建成。信息产业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个人计算机迅速进入家庭,每百户PC机拥有数达到23.5台;家庭电视机平均每户1.5台;有线广播电视用户达到168万户;固定电话用户439万户,普及率达到50.8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66万户,普及率达到24%;全市因特网用户为308万,占全市常住人口28%。“九五”信息化的推进,使一批重大信息应用工程实施并完成,推动了政务公开,强化了现代化城市管理功能。“首都之窗”是在全国率先推出的涵盖人大、政协、市委、市政府的统一的市级国家机关网站,面向百姓的信息服务内容受到群众欢迎;全市公用的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首都电子商城建成,初步解决了电子商务涉及的CA认证、安全配置、支付平台、物流配送、网络平台、法律环境、协同工作体系等关键环节,为面向国内外的电子商务提供了支撑环境;科教网的开通为全市科技信息交流、科技普及、成果、远程教育等创造了良好环境;数字绿化隔离带一期工程完成;社会保障信息系统中的医疗保险子系统已经试运行,北京市民卡已试点发放;银行卡工程已全市联网;市政交通一卡通已启动建设;城八区社区服务网络及呼叫中心已经建成,一批信息化小区已发挥了示范作用。
通过“九五”和“十五”期间的建设,首都信息化已经取得了重要的建设成就,并将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优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推动首都信息化向着更深、更广、更高的方向发展,朝着建设“数字北京”的目标迈进,继续保持首都在全国信息化的领先地位。
二、上海:三条主线带动现代化
2002年12月3日,上海人民会永远记住这个喜庆的日子。
在这一天,上海市取得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权。而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不仅是发达国家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更是一个需要优先考虑的难题。
加快信息化,不仅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更是上海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所以上海市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在2005年使城市信息化水平达到发达国家中心城市平均水平,2007年基本形成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技术应用集约化的格局,初步构筑“数字城市”的基本框架。
“九五”期间,以上海信息港主体工程建设为标志,上海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目前在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城域宽带主干网、通信业务、高性能计算等方面的基础指标领先于国内各大城市,部分指标已达到国际大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平均水平,能满足用户多方面需求,提供多样的选择。
今天,上海的市民能享受网上浏览、网络电话、电子邮件、网上交易、网络视频点播、远程医疗、远程教学等信息服务;企业、机构用户和市民可选择使用电信、联通、网通、有线电视网络等多个运营主体提供的高速网络服务。
网络条件的逐步改善和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各行各业的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资源开发,政务部门提高了工作效率、企业改变管理和运行模式取得初步成效、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城市建设和管理效能得到了增强、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和市民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
目前,上海市正从三个层面全力推进信息化建设:
第一,大力推动信息技术在全市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促进信息技术在企业研发、生产和管理中的应用。以骨干企业为载体,发展电子商务。大力推广使用银行卡。加快“电子口岸”和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普及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加快建设城市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和智能化交通系统,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建立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进一步推动电子政务建设。做好社会保障卡、公共交通卡等项目的功能拓展和应用推广工作,完善社区信息服务网络,加快社会公共服务信息化。
第二,继续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化环境建设。推进新一代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国际出口带宽,增强上海作为亚太地区重要通信枢纽的地位。连接全市超级计算机,形成海量存储和网格运算能力的共享环境。推动各类网络的互联互通,促进话音、数据、视频等多种业务的融合发展。增强城市整体的网络覆盖和普遍接入能力,增强重要信息系统的容灾备份能力,加强郊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制定信息化规范和标准。加强信息安全工作。
第三,积极发展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要重点推动浦东软件园等软件产业基地的建设,强化软件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软件业的跨越式发展。信息服务业要在加快发展增值业务的同时,利用数字电视平台、移动通信平台和宽带多媒体平台,带动内容产业发展。
三、陕西:基础建设带动跨越式发展
世纪之交,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让西部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大批标志性工程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陕西省是西部开发的重中之重,尽管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但无论是从经济总量、人均收入,还是发展速度来看,都不是居于西部诸省的第一位。在省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下,陕西省不失时机地抓住信息化带来的发展机遇,用信息化加快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努力缩小本省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为建设西部强省,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而奋斗。
2003年,陕西省的信息化基础建设取得不俗的成就:通信新增传输光缆(含干线光缆、中继光缆、接入网光缆)6500公里;新增固定电话90万户、移动电话100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33.3%;新增有线电视25万户,使有线电视用户达到255万户;互联网上网用户数量达到150万户;完成陕西省十大工程方案的制定和论证。
西部强省的建设是全方位的,而信息化建设在陕西省的各个领域中也发挥了极为重要的带动性作用:
第一,在农业领域,陕西省加强了农业信息网络中心、分行业和十一个地市分中心、省地县农业信息专用通道等基础设施建设;以杨凌示范区为基地,加快农业资源数据库、农业远程教育、农业信息化支持系统、农业电子商务示范工程建设。
第二,在工业领域,建设好企业信息互联网站,形成一个安全、可靠、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平台和信息通道。“十五”时期工作重点是:借助于ERP、CIMS、CAD、CAM等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建立对企业研发链、生产制造链、供应链、客户链等支撑系统,实现企业人力、财力、物力和技术资源的优化,提高企业设计生产和管理水平。
第三,在金融领域,构建各金融单位的专业网络,实施全省联网运行,并和地级以上城市部分大商场实现直联;完成银行卡信息交换系统的建设,推动银行卡业务发展,推广综合柜面业务系统、网上银行等现代化支付清算系统和综合金融监管系统。
第四,在科技教育领域,完成陕西科技、教育信息网主干平台及地市、县平台的建设,充分利用教育、科技领域的计算机网络,为全省科研机构、学术机构、学校提供信息服务。
第五,在交通运输领域,建设省级、地市级和高等级公路数据库及营运车辆、客货运输、航运等数据库。加强省管部门及直属单位的局域网建设、急用重点业务应用系统及相关信息系统的开发利用、交通信息法规与标准的引进和编制、信息化组织机构的建立和完善,建成较为完整的交通运输信息化网络。
第六,在国土资源与城市建设管理领域,在遥感、遥测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基础上,建立完整的国土资源以及城市建设的数据库系统,包括资源、环境、环保、设施、地图等系统数据。实现国土规划、城市建设的信息化管理与监控。
第七,在旅游与社会公益领域,建设旅游娱乐信息服务系统,包括游览、交通、住宿、安全等信息服务系统及文娱、体育等信息系统。建立社会公益信息系统,建设社区服务信息网,提供社会服务。
另外,在党政机关、财政、税收、工商管理及医疗卫生等领域,陕西省也推出一系列信息化建设举措,以基础建设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
四、辽宁:百户试点带动千户应用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加强东、中、西部经济交流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和经济带。
辽宁省作为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国有大型、特大型企业的基础比较雄厚,但优势并没有完全显现出来,在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的制约因素。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再度振兴,企业自身的发展与改革至关重要。作为实现以信息化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一项重要举措,辽宁省把实施百户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作为全省五年重点工作之一,带动千户应用,推动全省各个行业的信息化水平的全面提升,推动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2003年7月24日,辽宁省为百户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提出非常明确的思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的方针,围绕电子信息、汽车、石化、钢铁、装备制造、交通、轻工、纺织、建材和商业等十大重点产业,加速推进企业信息化工作,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拉动信息产业的发展,加快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促进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围绕着这一思路,辽宁省开展了一系列有效的推进措施:
第一,从整合资源的角度,提出三个“优先”,全力支持重点企业信息化项目建设:优先推荐百户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项目列入国家倍增计划、科技项目计划、高技术产业发展计划和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计划;优先支持进展情况良好的百户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项目获得省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省科技三项经费、省软件产业发展资金;优先支持百户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企业参加政府组织的各种招商引资和产品推广活动。
第二,在外部环境营造方面推出一系列措施,以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证书认证体系,逐步解决网上购物、交易和结算中的安全问题;完善电子商务规范,为企业电子商务开展提供良好外部环境;鼓励电信运营商及网络服务机构按市场经济规律对百户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参加企业提供优惠的网络资源、服务器托管、网站建设综合网管系统服务。
第三,为加快建立健全企业信息化中介服务体系,还推出多项引导社会资源的政策:加快建设咨询服务体系;鼓励培育从事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运行和维护的专业公司;加快建设企业信息化人才培训体系,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大量适用人才;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技术支撑体系,重点支持信息化关键技术攻关与产品开发;加快软件技术成果的扩散和应用。
五、广东:“一二三”带动区位优势再造
加入WTO之后,国外大公司将全面进军我国信息产业市场,对广东省的信息产业,尤其是对信息服务业、软件业和系统集成业将产生很大的冲击。特别是按照我国已签定的信息技术协议(ITA),在2005年前信息技术产品的关税将逐渐降为零,对广东省电子信息制造业将会产生重大影响。
哈尔滨市农业电子商务建设初见成效,以哈尔滨农业信息网为载体,完善了市、县、乡农业信息网络及信息服务体系,部分条件好的村实施了“农村信息服务站”示范村建设;在8区10县(市)全面开通了12 316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可为农民提供各种农业技术、信息宣传和咨询服务;组织农民以团购形式统一向厂家订购农资产品并统一配送到村;组织农民统一销售农副产品。哈尔滨市商贸业企业越来越多地涉及电子商务,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中央红集团、公众冲印网、南极食品网等。中央红集团以五个网站为主体架设的电子商务平台,全程在线供应链管理系统实现了企业之间的协同商务功能,2010年成为商务部电子商务示范企业。黑龙江省公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数码冲印电子商务在2005年末上线运营,日照片冲印量达到4万张,配送能力覆盖全国各级城市和乡镇村屯。由黑龙江雨润集团投资创办的南极食品网成立于2010年,是食品类C to C电子商务平台,拥有近百种在线团购商品。松雷商业、远大购物中心、红博商业、联强商业等零售企业通过使用供应链管理中间平台,与上千家供应商进行电子采购和结算,订单处理费和库存都不同程度降低。哈尔滨市制造业中建有独立网站并且能够较好地实现电子商务功能的企业约有百余家,以大中型企业为主,他们在原有企业内部信息集成(ERP)的基础上,初步实现了上下游企业间信息化。哈飞汽车公司电子平台实现了对销售商和服务商、多家供应商的供应链管理和协同商务。哈电集团建立的电子投标报价系统,缩短了投标时间,降低了投标成本,取得了巨大经济效益。东轻公司在空调、汽车制造、警用装备等方面通过电子商务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哈石化分公司通过内部能源电子商务系统开展设备采购业务。黑龙江省蓝艺地毯集团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满足个性化需求,通过网上营销,提高了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
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是指独立于产品或服务的提供者与需求者,通过网络服务平台,按照特定的交易与服务规范,为双方提供的包括认证、交易、支付、物流、信息增值业务等过程服务。哈尔滨市企业建立的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主要有中华企业信息网、药通天下网、中国大米网、北大荒粮食交易网等。由哈尔滨市中孚伟业科技有限公司建立的中华企业信息网是国内最大的对俄电子商务平台之一,满足了企业海外营销推广的需求。哈尔滨奇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立的药通天下网几年来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性医药行业门户网站,开展网上医药供求信息、招商信息,网上药展、医药资讯等业务。由黑龙江中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设立的中国大米网是一家基于网络提供市场行情、供求信息、科技信息、策划营销、业内动态、上网企业信息、米业包装信息等业务的电子商务平台,拥有大米加工生产和经销企业会员12万家。北大荒粮食交易网是现代粮食物流、商流、信息流相结合为特征的第三方交易平台,进行黑龙江粳稻、非转基因玉米、非转基因大豆等粮食品种网上实时交易,汇集仓储、运输、金融、质检等多种服务。
二、哈尔滨市电子商务发展的重点
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将带来一场影响深远的变革,改变传统商业业态,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有力促进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和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哈尔滨市应从城市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发展电子商务的重大意义,全力推动电子商务产业实现跨越发展。
1.加快服务业电子商务化
一是围绕现代流通体系,推动电子商务在传统交易市场的发展。新建和改造专业市场,搭建电子商务平台,例如透笼批发市场、哈达批发市场、三棵树中药材市场、香坊粮食物流交易中心等专业商品交易市场应建设电子商务平台,有效链接产供销环节,逐步发展具备信息集散展示、网上交易配送、金融服务等经营服务功能的现代化电子商务模式。专业市场也可以利用自身的信息和商户资源直接与第三方平台开展合作,通过第三方平台整合电子商务中的多种专业资源,搭上便捷的“直通车”。二是支持服务业企业走电子商务之路。以售卖服务为主、有着鲜明的本地化特征的服务业是一个巨大市场。教育服务、票务服务、旅游服务、理财服务、社区服务、家政生活服务等都可以采取BtoC、CtoC的运作模式,直接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的便捷性和实效性。
2.发展制造业电子商务。
哈尔滨市制造业产业集群化程度不高,核心企业与配套企业分离。发展电子商务有利于哈尔滨市制造业在更大范围内完善产业链,有效支撑创新和配套。通过建设装备制造业、化工、医药等行业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配套采购平台,带动全程供应链上下游关联企业的协同发展。支持企业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开展配套,组建全国的制造配套体系;支持配套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建立稳健的市场拓展渠道,为全球厂商服务。继续强化企业信息化和供应链延伸的推进工作。支持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开展产业链电子商务工程建设。
3.发展农村和农业电子商务。
推动哈尔滨市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一是要提高农业合作社电子商务应用水平;二是可以运用农民+实体+网上平台模式;三是建立哈尔滨市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农业电子商务的开展需要提高品牌意识,加强农产品品牌化和标准化建设,提升品牌价值,使之能够打入国内市场、国际市场。农村电子商务活动不但需要网络基础设施,更依赖于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哈尔滨市万村千乡市场服务工程已经形成了以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可以通过推动农家店电子商务化向农村覆盖。
4.做大做强对俄电子商务平台。
一是支持中华企业信息网发展,做大做强对俄贸易领域的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服务平台。提升平台服务功能,要有与检验检疫局、海关、铁路、公路等部门的数据交换接口,要支持网上一站式清关、全流程物流实时跟踪、国家职能数据库接入等服务。二是发展对俄网上会展平台,建设永不落幕的哈洽会和冰洽会。借助哈尔滨市内陆口岸和对俄贸易结算优势,通过整合互联网信息和成熟的贸易渠道,完善电子贸易功能,为企业架设起一座直通俄罗斯及东北亚的贸易桥梁。
5.加快发展移动电子商务。
哈尔滨市应积极申请成为国家移动电子商务示范城市,逐步发展成为移动电子商务产业基地。一是发展面向现场支付和面向公共事业管理的电子商务应用,推动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等小额支付和公共事业的付费,提升整体公共服务能力。二是发展面向远程购物的电子商务应用,包括手机购车票、电影票、门票,打造网上购物信息交互平台及手机WAP网站购物平台、手机电视购物平台。三是实施农村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移动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工业品进村、农产品进城。
三、加快哈尔滨市电子商务发展的几点建议
1.市政府应加强对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引导。
一是政府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电子商务主管部门,建立多部门协调工作机制。二是重视规划引导,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制定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和电子商务支持计划,明确电子商务发展重点和扶持措施。加大资金扶持,在信息化专项资金和服务业发展资金中划出一部分用于支持电子商务发展。对列为重点培育的电子商务企业和在装备制造、食品、石油化工、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现代农业等领域具有一定电子商务应用示范作用的项目,给予一定的补贴和奖励。
2.加强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建设。
一是做好电子商务监管工作,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电子商务市场秩序,收录电子商务企业的基本信息,建立健全信用体系,开展CA认证,形成全市范围的PKI(公钥基础设施)运营体系。二是拓宽电子商务企业融资渠道。三是出台引进人才的各种优惠措施,吸引专业人才到哈尔滨来。
3.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建设。
总的来说,20*年,我县的信息化工作通过县信息化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卓有成效的工作及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信息化建设的社会参与度进一步提高。去年以来,县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等信息产业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力度,在内部管理、运营机制创新等方面也有大的动作。与此同时,县公安、劳动、财政、工商、水利、计生等在部门专业网络建设方面都有新的突破,部分工商企业也积极主动地参与了信息化的建设与应用,广大群众对信息化的认识和信息化成果的应用也逐步到位。
二是信息网络的实用性进一步增强。去年,县党政信息网应用全面启动,通过近一年的运行,网络功能已日趋完善,给全县党政机关日常办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有力地推进了全县办公自动化进程。同时,由于政府门户网站和各专业网站在网页制作、内容更新、服务功能开发等方面作出的不断努力,网络的互动性、参与性有了进一步提高,点击率和信息利用率不断攀升。旅游、工业产品通过网上的宣传、推介,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如去年钟山蜜梨通过*农网的宣传推介,吸引了大批的温州、杭州等外地客商前来采购。可以说,信息建设的成果已越来越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我们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推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是信息化建设的辐射面进一步拓宽。刚才信息中心在总结去年工作时提到,目前全县23个乡镇均已实现了全方位的宽带接入,目前已开始实施村村通宽带工程,这些信息基础工程的建设,结合农村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和农村信息化骨干网的实施,使得电脑、网络真正地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总的来说,通过去年一年来大家的共同努力,全县的信息化工作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在推行电子政务的过程中,还有为数不少的部门、单位的领导没有带头学、带头用。还有,在推进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由于一部分企业对信息网络技术缺乏正确的认识,总认为自己是传统产业,信息技术事不关已,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应用、推广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下面,我结合今天讨论的内容,对如何更好地推进下一步全县的信息化工作再讲三点意见。
1、理清思路。
一是明确工作目标。信息化是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改变社会生活方式的过程,是继工业革命后的又一轮知识革命,对经济社会和群众生活影响深远。就近期而言,通过推进信息化,提高“政府工作、生产经营、群众生活”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使得“政府形象更透明,群众办事更便捷”。各部门在参与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始终牢牢把握这一目标和原则,抓出实效。
二是明确工作对象。当前,信息化建设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四类,一类是市民,也就是广大老百姓;第二类是企业,也就是广大市场主体;第三、第四类是投资者和旅游者。这四类对象既有县内的,更多的是县外的。如此宽泛的服务对象,就决定了我们的信息化建设必须是平民化、大众化、符合地方实际的。也就是说我们要建设的信息化网络体系的通道是直接通向这四类对象的,所提供的信息也是他们所需要的,能够直接为他们服务,让他们从中得实惠、受好处。
三是明确工作导向。推进信息化工作政府是先导,企业是主体。这样的定位,决定了在推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该是政府领上台,企业唱主角。当前,我县的电子政务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企业信息化工作才刚刚起步。为此,我们必须在继续做好电子政务工作的同时,把工作的另一个重点和着力点放在信息产业的培育和企业信息化建设上来,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引导、服务于信息产业和企业信息化发展。
2、突出重点。
一是依托信息化打造透明政府。这方面,着重要做好三件事。第一件事是结合实施“阳光工程”,进一步加大网上政务公开的力度,要在公开的内容、形式上有新的突破。第二件事是有计划地推进网上审批。此项工作,由县行政审批中心牵头,结合行政审批中心网络建设,及时提升互联网审批平台,对一批具备条件的项目实行网上审批。第三件事是完成政府门户网站的全面改版,实现信息的动态。网站的生命力关键在所信息的时效性和实用性,如果网站内容不丰富,更新不及时,网民点击后,不是网站上空无一物,就是所看到的信息还是以前的陈年老帐,就不会有兴趣再去点击第二次。因此,县信息中心要抓紧提出改版的具体方案,尽快付诸实施。同时,请县信息中心与县信息传媒中心抓紧衔接,既整合资源又整合信息,扩大平台影响。
二是依托信息化实现工作创新。信息技术对提高工作效率、创新工作方法方面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这方面,我们要运用好“拿来主义”,要善于“拿来”,“拿来”了以后,要会用,用好,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运用。除了抓好信息技术应用的工作,我们还要有自主开发利用信息技术的勇气和实践。比如前面提到的开展电子病历试点工作,这是一项新的工作,一定要大胆去试,争取抓出成效来。又比如,前段时间,新闻报道中提到在我国部分地区已开始试行带电子芯片的新身份证,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这项技术拿来,并运用到流动人口的管理上,解决城镇外来流动人口管理难的顽症。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一要用好人才,二要敢于打破传统。要选拔好、培养好、使用好那些既熟悉业务,又精通信息化知识的人才,放手让他们去尝试,去开发。总之,信息化作为一项不断创新的事物,我们要敢用敢试,大胆开发应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工作中求得主动,赢得先机。
三是依托信息化实现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企业信息化是信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从目前情况来看,关键要树立一批现实的典型。县信息中心、经贸局、科技局等部门要通力合作,重点物色一批在技术上有一定基础,企业主对信息化建设又比较感兴趣、有自发投入意愿的企业(如前面提到的制笔企业和信息化示范园区),重点加以引导、服务和扶持,使信息化建设以这些企业为载体,迅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出效益、见成效。只有树立起这样的典型,并加强对这些典型的宣传,才会使其他企业看得到、有比较,从心动到行动,迅速跟进。这样,全县的信息化建设就有了不竭的动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四是全面完成农村信息化骨干网建设。此项工作,在刚才的20*年*县信息化工作要点中已经讲得很明确了。有关单位一定要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按照建设实施进度要求,保质保量完成。
五是积极开展社区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当前,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对做好城市管理和社区建设工作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将社区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作为推进社区建设的重要载体,选好点,排出具体工作方案,大胆探索,真抓实干,为今后工作的全面推开找出路子,总结经验。
3、落实措施。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猛。据iResearch预测,至2007年,内地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将由2005年的5300亿元人民币,骤增为17000亿元人民币,其中B2B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将达16900亿元人民币。以《电子签名法》为代表的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完善,促使电子商务的应用领域迅速从点到面铺开,盈利模式也在探索中不断丰富,这给信息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发展环境不断完善
电子商务得以迅速发展的首要条件就是外部环境的完善。近年来,随着国务院有关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电子签名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出台实施,以及相关宏观调控措施的开展,为电子商务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首先,有关国际组织正在研究制订“企业与政府迈向电子商务的全球行动计划”,这是建立电子商务国际环境的主要步骤。其次,我国正在通过建立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来解决电子商务合同、单证、电子签名、电子货币的合法性问题,从而形成一套完善的商业法律环境。另外,在国家有效的宏观调控措施下,一个开放、有序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正在形成。
公共信息基础设施也是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环境,信息通信部门正在逐步完善建立公用数据网、互联网、内联网、外联网等,为电子商务提供实现网上认证中心、订货、支付等安全交易的运行环境。
应用领域逐渐拓展
随着电子商务的外部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一直困扰电子商务的诚信、物流、支付等问题,通过政府、社会和各厂商的共同努力,正在逐步得到解决并已初见成效,这也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电子商务的作用并开始应用。电子商务逐渐以传统产业B2B为主体,在网上信息、网上贸易洽谈的基础上,网络营销也在兴起。目前,我国电子商务应用已经进入务实发展、全面铺开的阶段。
从2004年信息化市场整体来看,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比较稳定,基本按照上一年度的增长速度稳步前进。大型企业信息化走在了应用电子商务的前列,目前正在由普及走向深入,在能源、交通、电力、银行、保险等行业尤为突出。
与此同时,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中国中小企业应用需求的扩大,伴随着政府和厂商的大力推动,2005年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进入了新一轮的建设。虽然从整体上看,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仍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应用内容已经包括中小型服务器、小型局域网、Internet、财务管理系统、小型ERP、OA、防病毒软件、软件防火墙等重点;从区域看,华南及东南沿海在2~3年内仍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的热点区域;从行业结构看,制造、高科技等行业应用步伐较快。
根据IDC报告,2004年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经达到2600多万家,目前有30%的中小企业使用互联网来做交易,约800万家。可见,随着众多中小企业加入到网上交易的行列,我国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
盈利模式日趋丰富
从电子商务发展的初期开始,被风险投资家青睐的电子商务商业模式就在不断演化。从初期的网络接入,到门户、B2C、B2B等,而后从B2C、B2B又分出很多新的模式。
第一类模式是企业通过网络实施的面向消费者的商品经营活动。它与传统零售模式的区别是用虚拟的店面陈列代替实体商场,消费者节省了去店面购买的时间以及其他成本,企业可以面向全球消费者销售商品,而不像传统商场那样仅能面对“街坊邻居”。
第二类模式是企业通过网络实施的面向消费者的服务提供活动。这类模式给传统的服务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如旅游服务、订票服务、应聘服务、游戏服务、教育服务等。中国的盛大公司、携程公司、51job等公司分别面向消费者提供了游戏服务、旅游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
第三类是企业通过网络实施的面向企业的商品经营活动。它与传统销售模式的区别是可以面向全球企业销售商品,而不像传统企业那样仅能面对以前业务往来的合作伙伴。
成效斐然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呈井喷态势
记者从陕西省农业厅了解到,早在2008年,陕西省政府就下发了《关于切实抓好电子农务工作的通知》,推进电商发展。2014年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160亿元,其中农产品线上销售呈“井喷”式增长的态势。截至到去年,陕西省有60%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了多种多样的信息化建设,如开展电子商务、建立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智能制造等。
成立于2010年的陕西齐峰果业有限公司,是国内猕猴桃鲜果产业最大的收购、存储和经销企业,对于近年来电子商务在公司发展业务上的帮助,董事长齐峰最有发言权。“我们公司从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电商,目前已组建了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眉县五处电商团队,进行全国范围内的O2O运营,2014年销售额达到800万元。”齐峰告诉记者:“我们自筹资金建立物流体系,除最后一公里交由快递公司配送,其余均由公司自己运送,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保证了产品质量。其次公司还实行电商人才发展战略,招聘优秀电商人才,加大人才区域交流,不断为齐峰电商注入新鲜血液。”
陕西省农业厅产业化处处长欧阳思钊告诉记者,陕西省有超过40%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已经连续两年开展电子商务,87%的企业选择借助京东、天猫等第三方平台。果蔬、茶叶、杂粮的加工与销售位居电子商务前三位,果蔬以苹果、猕猴桃、箱装菜为主,集中在关中地区,茶叶主要集中在陕南,杂粮则主要集中在关中及陕北地区;物流配送则以第三方物流为主,自建物流体系的比例超过20%,较去年有很大增长;在经营效益方面,有72%的企业盈利,但是销售金额大部分为500万元以下,占比达到85%。
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日益完善
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对陕西省农产品质量要求更为严格。为提升农产品质量,陕西省依托省优农中心开发建成省、市、县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陕西省优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网。”
记者在电脑上登录此网站,发现该平台具有监管、追溯、查询、宣传等重要内容,上可和国家平台对接,下可和市县自建平台对接。网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无论是网站管理者、企业生产经营者还是消费者都可同时登陆,依据不同权限完成相关信息查看、填报、查询等内容。
“目前全省已有10个地市60多个县区开展了追溯系统示范,实现了生产记录可查询、产品流向可追踪。开展追溯体系建设的企业超过了500家,产品涉及果蔬茶粮蜂蜜等,企业产品质量和效益得到提升。”欧阳思钊对记者说。
在西安,白鹿原休闲农业园区在开展追溯后,客户明确要求购买有追溯标签的樱桃;在铜川,公权苹果专业合作社的可追溯苹果比市场平均收购价高出20%-30%;在平利,一家绞股蓝企业实行追溯,销售额由之前的10万元增加到100多万元。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为农业企业带来信誉的同时更带动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产业融合之路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村产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宽农业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天然地具有“接一连三”属性的农产品加工业,面对产业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按照改革创新增动能、转型升级提质效、落实政策促融合的思想,以农产品加工为引领,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拓展农业产业功能,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2015年,中央财政安排1亿元在陕西省开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试点,陕西省立足优势特色产业,构建完整产业链、推动不同经营主体融合渗透、开发农业新型业态、探索金融支农创新,立足全产业链开发,围绕阻滞一二三产业顺畅联结、利益合理分配的瓶颈问题,坚持缺什么补什么,探索一产向二、三产业延伸的模式,分类开展试点探索。
据了解,陕西省农业厅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秦宝牧业、阳晨集团等农产品加工企业依托全产业链开发,推进生产、加工、营销、科研等环节融合,建立农户、合作社、企业利益共享机制,提升企业生产水平、经营效益。在新型业态融合上,农业厅依托美丽乡村开发农业多功能,依托互联网+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试点,依托休闲观光园区推进产业融合综合试点。
“在产业融合的当下,全省现已创建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6个、示范点20个,升级休闲农业示范县(区)4个,示范点34个,经营主体数1.1万个,从业人数11.6万人,全年接待游客超8000万人次,营业收入61亿元,利润总额高达12.6亿,陕西省一二三产业融合效果初显。”欧阳思钊告诉记者。
发展瓶颈
虽然陕西省近几年在农产品加工业信息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记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制约陕西省农产品加工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因素还有很多。
企业信息化意识亟需加强
记者深入企业走访过程中,发现许多农业龙头企业整体信息化水平偏低,经营者信息化意识淡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强,缺乏行业带动性企业,大部分企业属于盲目跟风开展业务,目前只注重电子商务,但又没有专业电子商务人员,更没有针对本企业信息化和产品电子商务方面的长久规划,严重制约了陕西省农产品加工企业信息化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此外,陕西省在农业信息化建设方面还较为薄弱,在制定产业规划和扶持政策、强化引导、增加投资等方面均有待提升。
农业标准化体系需持续完善
农产品与其他工业品最大的不同就是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可预知性。陕西省农产品的生产区域和生产者相对分散、产品附加值较低、品类繁多、不适宜长期贮存等特点,健全完善农业标准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影响了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规模化经营和现代化流通,成为陕西省农产品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发展的障碍。
另外,记者从陕西省农业厅了解到,陕西省标准化体系建设尚处于发展阶段,一些先进的农业监测手段和先进的监测仪器设备仍比较缺乏,一定程度上导致部分产品无法适应市场的高标准、高要求,也影响了企业信息化的推进和发展。
农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人才缺乏
信息化技术的宣传推广、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和维护、农业信息的采集和发展、农业市场行情的分析和反馈、农业市场的管理和调节,需要一大批精通网络技术且熟悉农业经营活动运行规律的专业人才。
但在企业调研时,记者发现许多企业电子商务部门人手短缺,有的也只是单纯的停留在用一台电脑产品信息等内容,缺少专业的人才。有个别企业招聘了专业的人才,但他们在与记者交谈的过程中,也向记者反映了待遇不高、薪资结构不健全等问题,这会导致人员流动频繁,进而影响了信息化建设和企业的整体发展。
物流配送体系建设需要强化
物流配送体系薄弱一直是制约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因素。传统的物流体系一方面无法保证农产品的品质,另一方面极高的损失率和运送费用,给农产品加工企业进军电商设置了较高的障碍。而物流体系对于生鲜类农产品的影响更加显著,地域、季节差异,消费者需求的品质不断提升,农产品的保鲜储藏要求越来越高,亟需适应农产品电商的物流体系保驾护航,更好地支撑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
对策建议
在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当中,陕西省的某些做法值得肯定,但也存在着不少急需解决的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任何一件事情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起步到完善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下,记者认为陕西省要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调动企业农业信息化建设积极性
政府应充分发挥其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树立“互联网+农业”的理念,加强宏观规划、引导指导,提供有限的政策支持,解决当前农业龙头企业在开展信息化和电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做好新型商业模式的宣传推广、加大对专业电商人才的培养、做好监管和后续支持工作等,以充分调动农产品企业发展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的积极性、主动性。
提高农业标准化建设和产品品牌化
发展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商品的品牌化和标准化。相关部门应大力发展农业品牌创建,加快实施品牌强农品牌强企战略。应支持龙头企业自建示范园,带动农户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构建一批“标准型、专业化、集约式”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切实保障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加工原料供应。同时,农业企业和农户应自觉执行国家有关农产品质量等级标准、重量标准和包装规格等标准体系,深入实施农产品包装化、商品化销售策略,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为加快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加强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