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器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汇总十篇

时间:2023-11-02 10:11:5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乐器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乐器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篇(1)

一、器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视能力培养。歌唱是一种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习简单的乐理知识,培养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而器乐演奏又何尝不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器乐教学与唱歌、鉴赏、创造等教学活动密切结合,对发展学生音乐综合素养具有促进作用。比如用器乐为歌唱做伴奏,让学生自己演奏欣赏曲目的主旋律,大大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而且我还为学生复印了器乐练习曲目,督促他们自主学习吹奏大量的歌曲进一步巩固他们的兴趣和发展他们的能力。这样让歌唱与演奏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实现音乐课的素质教育。

二、器乐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视唱能力

长期以来,音乐课几乎成了唱歌课,学生除了会唱几首歌以外,音乐知识以及视唱能力非常差,视唱练耳中的音准节奏是音乐课的基本要求,也是历来教学中的难点,要解决听准唱准的关键,就是要培养学生准确而灵敏的听觉。乐器有固定的音高,用它来训练学生的听觉,对学生的音高概念的培养和形成具有极大的帮助。在视唱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用乐器视奏乐谱,使之在反复的视奏过程中认真细致地体验和感受音的高低、长短变化,在奏准和听准后,再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吟唱,通过反复训练,学生便会逐渐形成较稳定的内心音高、节奏的概念和较好的听觉,从而增强学生的视唱能力,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器乐教学有助于学生欣赏音乐

学生由于受年龄、阅历和知识的局限性,在音乐欣赏课上不能恰当地领会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加上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滔滔不绝地讲解的方式来欣赏音乐课,所以,音乐课学生通常听得昏昏欲睡,得不到应有的情感教育。在音乐欣赏课上,如果可以加入器乐,让学生在听完了优美的乐曲之后,产生欣赏音乐的乐趣。这样,学生就会努力克服音乐演奏上的困难,提高自己的音乐技能。

四、器乐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篇(2)

一、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许多人认为音乐是快乐的代名词,音乐教师是传递快乐的使者。要做真正的快乐使者,就必须不断创新,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音乐器乐之一的竖笛作为学具进入课堂,改变以往课堂的刻板、单一。学生手头上有支笛,就好像手上有盒五颜六色的水彩笔,它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参与音乐课堂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定能把张白纸描绘得五彩缤纷。如:小学高年级的听音记谱练习。首先,教师弹琴,学生拍节奏,把乐句的节奏记下来,然后用竖笛摹奏教师所弹的乐句,最后教师再弹乐句的时候,学生就能把音高准确地记在节奏谱上。这类练习经过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头脑中有节奏、音高的概念,使这类练习的难点(音高),通过学生用竖笛摹奏得以解决。这比填鸭式教学效果要好得多;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和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使音乐乐理知识的学习更直观化、形象化

由于各种的原因,学生们达不到人手有种键盘乐器,这给学习乐理知识带来一定的困难。如:变音记号的认识及带有变音记号的音的听辨。例如:下调的“4”的认识和听辨,先让学生用竖笛吹奏“4”,再引导学生看“4”的指法,然后吹奏下调的“4”,学生边吹边听辨这两个音,感受其不同音高,这样因为指法改变,音高也改变了,使学生对下调的“4”的认识更为直观、形象。最后,得出大三和弦的色彩明亮,而小三和弦的色彩较暗淡、柔和。以上所列的这些概念性的乐理知识都可以通过学生手上的一支笛,使这些比较抽象、教师不好把握深浅度的知识,通过学生自己的参与实践,使它们直观化、形象化,而且学生接受得快、记得牢。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合唱水平

篇(3)

一、前言

课堂乐器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更是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我国在课堂乐器在音乐教学中的实践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我们要加强对课堂乐器在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实践的思考与探索。[1]

二、意义

器乐教学,就是在音乐课堂上教给学生学习用乐器来演奏音乐,用乐器来表现音乐。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曾精辟地指出:“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在这一领域内,它为我们音乐教学提供了独特而令人高兴的音乐教育价值、效果的可能性。学生们充满着喜悦的心情,在教师的指导下,一定能将这种可能性逐渐变成自己的东西。”

在音乐课堂中增加舞蹈和律动,让器乐进入课堂,这是音乐教学的一项重大改革和突破,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艺术才华,提高综合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课堂乐器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1.乐器可以启迪学生智育发展

开展乐器教学有助于开发学生智力。这一点生理学家早从人类大脑的构成,分工和培养等方面作了明确的阐述。大家知道,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左半球具有分析逻辑思维,数学和文字机能,右半球则主管形象思维,只有两个半脑同时充分发展,人体智能才能得到全面开发和利用,而传统教育和习惯都重视左半球,如:数学、语文教学。而忽视了主管“形象思维”的右半脑的开发培训,忘记了其最佳途径是音乐教育。音乐中的乐器演奏对训练思维的“多向”性来讲能起到极其有效的作用,因为乐器演奏不仅用脑,还要用眼、用手、用口,演奏时既要记乐谱,还要掌握力度,节奏、音准和时值等等。这种思维的多向性及脑、眼、手、口、器官的协调配合甚至达到“得之心,应之手”的程度,除了音乐中的乐器练习外是任何领域的训练都不易达到这样完美的程度,同时乐器演奏出的旋律,激发了大脑右半球的机能,眼和手的活动也促进了大脑两半球的思维,自然使大脑得到了“锻炼”,也培养和促进了学生智力的发展。

2.乐器可以培养学生的德育及心理素质

开展乐器教学有助于学生锻炼意志、陶冶情操和增强自信心。因为参与乐器训练,必须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同时还需注意正确的演奏姿势和方法,特别是要学会一件乐器,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与毅力,要做到持之以恒。因此,学习乐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那些原先动手能力较差,或学习习惯不太好的学生效果尤为明显。一些原先性格内向的同学,由于在学习乐器中发生了由自身条件展示向“技艺”展示的心理转换,所以在乐器训练时,性格会逐渐变的开朗活泼,也会乐意在同学们面前表演。显然,这有助于他们的性格转型。此外,我们选用的口琴、竖琴等乐器是十分理想的课堂教学群体乐器。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在大家一起演奏时需要整齐的有协作的意识,互相配合来完成,使学生从小培养了将来走上社会的人际关系上应有的修养,能与人交流与人配合,按照社会需要恰当处理自己位置的能力,而我们选用的教材是具有健康思想内容的歌曲和乐曲,学生在演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必须要深入到作品中去,对作品进行理解和产生联想。

3.乐器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我们的教学中都会有深切的体会,当一个学生对某学科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就会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去学习,并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乐器进课堂,它改变了原有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学生对所爱乐器充满了好奇性。在教师精彩的示范演奏和引导下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愿望,为学习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乐器教学进入课堂使嗓音不好及“五音不全”的学生有了自己的用武之地。他们感到自己还有一定的才能可以在音乐课中发挥,从而解除了思想包袱,克服了消极情绪,提高了学习热情,同时也达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要求。由此可见,将乐器教学引入课堂,能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并能贯彻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要义。[2]

四、课堂乐器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1.做好课前准备

把该堂课所需要的一些音乐素材、乐谱,以及教学环节设计好。比如,在设计导人环节时可以由设计教师或者演奏比较有基础的学生先示范一些大家比较熟悉的乐曲开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环节选择好所要教习的曲目,考虑好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要选择太难的曲目。另外,在巩固环节可以设计好一些分声部或者有一些休止、轮奏的小乐曲来带动学生的学习。

2.利用一点业余时间,指导学生的专业演奏

我们都知道乐器的演奏也不是一朝之功,都需有平时的慢慢积累。不过在初中音乐课堂上我们所选择的小乐器相对来说都是比较简单易学的。只要平时有一点点时间的练习,在课堂上都可以做到游刃有余。这时间可以放在中产}几到校的预备铃时间。既可以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也是学校音乐教学的一个特色。

3.可以尝试一下合唱式的教学,就是给学生固定好声部

在教学中尝试合唱的感受。一开始可以先从简单的乐曲和两个声部开始,慢慢的可以学习三个声部、四个声部。学生可以在这样的器乐教学中体会到唱歌教学和欣赏教学中所不能体会的乐趣、知识,也很好地完成了新课标所要求的初中阶段学生必须比较熟练掌握的一门乐器的要求。

4.可以将器乐教学穿插于唱歌或者欣赏教学中

既不单一地体现哪一个课程,又很好地使用了各个课程的特点,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尝试丰富多彩的变化。

五、建议

在课堂器乐教学中,主要是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他们对音乐的表现能力,在教学中要以审美为核心,从感性入手、以情感人、以美育人,让学生在学习掌握一种课堂乐器演奏技巧的同时,体会情境美、曲调美、伴奏美,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接受音乐的熏陶,使学生与音乐融为一体。

六、结束语

通过对课堂乐器在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实践问题分析,进一步明确了乐器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要加强该方面的研究,这对音乐教学中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篇(4)

    现在很多中学音乐教师都在思考怎样利用器乐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如何将课堂中的乐器学习与歌唱、基本乐理、欣赏学习相互结合,因材施教等问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人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展开了对乐器进课堂对中学音乐教学影响的探索,旨在对该问题提出自己的几点粗浅的建议。

    一、"乐器进课堂"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一)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在音乐教学课堂上以器乐教学为基本,在教学合一的有趣演奏活动中,让学生感受乐器带来的真实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以及对优美声音的感受,这样对培养中学生亲近音乐的良好态度具有重大作用。

    (二)促进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能力的发展

    器乐是音乐课堂中表现音乐美、艺术美的重要手段。通过器乐欣赏,中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内涵,增强音乐的表现力,改变音乐课堂氛围。同时,乐器还可以引导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一条简单的发声练习,学生可能很难唱准确,但是老师利用乐器来进行引导,这样就很容易让中学生把握音准,大大增强学习信心。

    (三)提高中学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效果

    在中学的音乐课堂中,如果还是单一的老师唱学生跟的方法,时间久了中学生难免会产生倦怠心理。但是引入乐器教学,中学生就会产生对学习乐器的向往,这样学生就会为了掌握乐器技能而努力学习音乐基础知识,提高基本的音乐识谱技能,这样就让中学的音乐课堂学习效果大大提高。

    二、"乐器进课堂"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方法把握不够导致的学习目标不明确

    尽管现在很多中学音乐教师尝试采用乐器进课堂的教学方式来打破传统的音乐讲授式教学,但是仍然有很多教师在运用乐器进课堂活动时由于没有准确把握中学生的音乐水平或者是过分地脱离教科书而没有达到音乐课堂的学习目标。很多教师的原意是希望通过乐器能加深学生对这歌曲的理解和体验,却没有想到这样的乐器教学却成了败笔。

    (二)脱离学生实际导致学生兴趣的缺失

    在运用乐器进课堂教学时,如果应用的乐器脱离了教学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学生对乐器展现的情境就没有办法理解。例如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音乐的情感,运用中学生都无法理解的古代乐器为演奏对象,而这些手段的运用又完全脱离了学生理解的实际,让学生处于一种莫名其妙的状态中,对音乐学习失去兴趣。

    三、促进中学音乐教学中乐器进课堂的对策

    (一)提高对器乐教学的重视程度

    根据当前新课程发展的实际需要,学校要高度重视器乐教学,依据器乐教学内容的有序发展,以专题的形式列入常规教研活动中。如何在四十分钟的中学音乐课上,根据教材歌曲内容,如何有效发挥乐器学具功能,巧妙组织学生进行音高型和节奏型的即兴游戏活动,在歌唱活动中发挥课堂乐器对乐句的感受及在乐句基础上进行即兴乐句对答游戏,尤其在关注呼吸和音色的基础上对相同乐句和不同乐句组织的简单曲式结构的感受和体悟,保证中学生器乐表现能力的持续提高。

    (二)充分运用打击乐器,活跃课堂气氛

    打击乐器以其强烈的节奏感、丰富的表现手段为广大师生所睛睐。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打击乐实为功不可没,它不但可以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理解教学内容,而且有助于学生节奏感的培养,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们以较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而且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嘴与手的协调性及同学间的合作密切性。如老师可以在教学《新朋友见面会》这节活动课时,利用木鱼、碰钟、三角铁等八种打击乐器可以极大地丰富课堂气氛,让中学生在欢快、轻松的环境下进行音乐学习。

    (三)加快中学器乐师资的培养

    随着中学音乐教育器乐教学的渐快发展,教育行政部门需要采用政策,推动中学音乐教师深入体悟器乐教学的地位和作用,采用激励方式帮助教师提高器乐演奏与教学技能水平。例如,可以在市内开展各种级别的基本功比赛、课外展演活动、科研论文及器乐优秀课评选、对外器乐文化交流等。或者是将中学音乐老师的年终考评、晋升职称等环节与其器乐的基本功联系起来,激励他们对器乐进课堂的实践教学,促使器乐课内教学和课外器乐活动互通共进。

    (四)唱奏合一的教学模式

    在音乐教学中,最好能把唱奏有效地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更有利于攻克教学中的难点。例如老师在处理《青春舞曲》这首歌曲十六分音符和符点音符这个节奏难点时,要求学生注意节奏音准。在实际练习中,老师可以将其中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演奏一组演唱,分三次进行,第一次教师伴奏学生合唱,第二次师生器乐合奏,第三次合唱加器乐伴奏,通过师生的唱奏互动,不仅轻松地攻克了教学中的难点,还让学生充分欣赏和享受了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

    总之,对于乐器进课堂教学方式,一定要综合考虑中学生的教学材料、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展演、教学评价等诸方面来进行。而对于该教学方式的深入探讨,则需要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篇(5)

一、大学音乐教学中乐器演奏的现状

(一)乐器演奏教学方式的落后。

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始终是制约我国教育事业进步的重大阻碍,同时它还波及影响到了我国大学音乐教学的进程。乐器演奏教学方式的落后,使得我国大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举步维艰,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传统的音乐教育方式偏向于音乐理论和乐器操作的分开学习,这样容易导致音乐理论知识的教授和乐器演奏的实际操作脱离分开。如此造成的后果是理论知识过于死板,实际演奏过于僵化,综合而来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同时得到提升;其次,传统的音乐教育方式在乐器的演奏教学方面有保守的倾向,这种倾向的主要表现是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乐器演奏的单一性和国别性,忽视了音乐艺术的和谐和统一,单纯的只是要求同种乐器的演奏,这样,不利于我国音乐事业的对外开放和世界融合。落后的乐器演奏教学方式只会是成为阻碍我国音乐事业发展的绊脚石。

(二)乐器演奏教学目标的淡化。

教学目标是教育事业的前进方向,没有明确的乐器演奏教学目标,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就没有了前进的方向指示。目前,我国大学音乐教育过程中过于淡化的教学目标使得乐器演奏教学的前进方向很不明确。乐器演奏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演奏的外在表演和华丽演出,而忽视了对乐器演奏的美学欣赏和艺术提升,这样的教学现状说明了我国大学音乐教育的乐器演奏教学仅仅只是为了表演而演奏,而不是致力于通过乐器演奏提升同学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艺术修养素质。如此功利化、外在化的教学过程淡化了乐器演奏精神提升的内涵,在这样的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我国大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讲不会走得很远。

(三)乐器演奏教学中资源的缺乏。

大学音乐教育目的是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乐器演奏作为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美学欣赏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我国大学音乐教育由于种种原因,在乐器演奏教学中的资源是相当缺乏的:首先,大学乐器教学缺乏最基本的物质基础——音乐乐器,由于在音乐教学方面的投资过少,使得大学音乐在教授过程中有许多学生没有乐器进行实战操练,所以学生学到的永远只是书本上的片面知识;另一方面,乐器演奏教学还缺乏必要的师资能源,乐器教学的专业老师太少,这样使得乐器演奏教学中只能涉及到比较窄的范围,同学们的音乐层次可能就得不到提高。乐器演奏教学资源的缺乏在物质和实力方面都制约了大学音乐教学的发展,它还抑制我国高等音乐教育事业的开拓。

大学教育需要培育的是双向人才、多素质青年;大学音乐教育需要提升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艺术修养、美学素质。作为发展大学生德智体美一部分的音乐教育是必须得到不断完善的,而乐器演奏教学作为大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织部分,紧跟时代潮流,促进音乐事业的发展也是必须的。所以在大学音乐事业蒸蒸日上的今天,仍然需要不断完善大学音乐教育。

二、如何改变大学音乐教学中乐器演奏的现状

(一)提升乐器演奏教学方式。

要想在乐器演奏教学方式上取得重大突破,就必须使大学音乐教学方式紧跟时代潮流。首先,必须改变传统的理论和实际相脱离教学模式,确立新的、科学的教学方式:音乐理论知识和乐器操作实际相结合,在教授音乐基本的知识的同时强化乐器的实际操作,两者要同时重视,不能厚此薄彼;其次,要注重对外开放,在乐器演奏过程中吸收和引进新的演奏方式和乐器材料,并尝试将外来的乐器演奏和本国的乐器演奏相结合,从而产生新的演奏模式,给我国的大学音乐教育事业注入新的血液。

(二)明确乐器演奏教学的目标。

明确乐器演奏教学的目标是促进我国大学音乐教育事业发展必须关注且重视的。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我国大学音乐事业的发展才有了前进的方向,只有确立了科学的目标,大学音乐教学中乐器演奏才能健康发展。明确的乐器演奏教学目标指的是乐器演奏必须重视音乐精神的演绎、艺术内涵的表达,而不能仅仅是为了表演而演奏,更重要的是要揣摩音乐的内在实质,将音乐的精神通过乐器的演奏传达出来,这才是乐器演奏的艺术性的体现,才是音乐教学最重要的意义作用。在明确的乐器演奏教学目标的指示下,我国大学音乐教育事业将会取得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

(三)加大对乐器演奏教育的投资。

乐器演奏教育的资源缺乏主要表现在物质资源和教师资源上,所以要加大对乐器演奏教育的投资,必须着力于对物质和人才的支持上。首先,要落实好大学音乐教育在乐器方面的投资上,确保在乐器演奏过程中同学们都能够实际的进行乐器的操作;其次要加大对专业乐器演奏教师的培养上,尽力多的培育出能够在熟悉操作乐器的同时还能够演绎出音乐表演的精神实质,简单说就是要培养技术和涵养双休的教师人才。在物力和人力双赢的情况下,我国的大学音乐教育事业将会迎来新的发展空间。

三、总结

总而言之,大学音乐教育在促进大学生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关注大学音乐教育、重视乐器演奏的艺术性是当下发展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刻不容缓的任务。通过提升大学音乐教育中乐器演奏的教学方式、确立明确的乐器演奏目标、加大对乐器演奏教育的投资这三方面的努力,让我国大学音乐教学中乐器演奏的艺术性紧跟时代潮流,那么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必将取得更加飞速的进步。

参考文献:

篇(6)

打击乐器是乐器家族中最富表现力、极具节奏旋律和合声艺术效果的乐器族群。因此奠定了打击乐器在音乐中的重要地位,奠定了其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下面我就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实践感受谈谈打击乐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一、打击乐器的认识和演奏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教材中几乎所确小型打击乐器都会出现。作为打击乐器的启蒙教育,让学生认识打击乐器并能正确掌握其正确的演奏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一听、二看、三试、四奏。

1.一听,培养聆听习惯

“听”是指培养聆听的习惯。打击乐器的音色丰富,在学生仔细聆听的过程中既可以感受乐器的各种美妙的声音,又能培养学生安静聆听的习惯。学生既在游戏中学习,又在游戏中快乐,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

2.二看,观察乐器特点

“看”是通过对乐器直观的观察,找出其特点,看乐器的形状和材质,结合自己听到的声音,可以加深学生对乐器认识。

3.三试,体验参与乐趣

孩子好玩、好动是天性,只让他们安静地听、仔细地看是不够的,让他们亲身参与体验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环节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在参与体验中体会到参与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才能形成持久的音乐学习追求。我的做法是将乐器发到学生手里,让他们亲自尝试找出演奏方法,并将自己找到的演奏方法与老师、同学交流,然后总结并互相学习。

4.四奏,规范演奏方法

“奏”是指培养正确演奏方法。在“试”这一环节中,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探索演奏方法,并将结果与大家交流、讨论,这时可能会出现多种演奏方法,只靠学生独立去总结和选择是不够的,这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应该充分发挥出来,要对结果做出果断、准确的判断,然后让学生学习正确的演奏方法。

二、打击乐器运用的创新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将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到了一个比较重要高度,打击乐器的教学在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这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我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打击乐器运用的创新分为演奏方法的创新和自制乐器的创新。

1.演奏方法的创新

在平时使用打击乐器时,我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各种打击乐器有几种敲击的方法,发出几种不同的声音,他们像生活中的什么声音,每个环节都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比如:有一个发现三角铁有多种敲法能发出不同的声音:拿着抓绳发出长而亮的声音,像上课铃声;握住三角铁会发出像钉钉子的声音等等。

2.自制乐器的创新

在教学中我充分发动学生,引导他们利用家中的废旧物品自己动手制作。如有的学生在空的饮料瓶、易拉罐里面装进沙子或米粒、小豆,做成沙瓶;有的学生用一根铁丝将许多瓶盖串在一起,做成了串铃;有的学生甚至用旧钢条做成了三角铁;还有的学生用竹板做成了响板……学生用他们自己制作的乐器进行即兴伴奏,不仅兴趣浓厚、情绪高涨,学得特别开心,而且在演奏中还能大胆地、别出心裁地使用与众不同的音型进行伴奏,可以说此时学生的兴奋点被激活了,有力地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篇(7)

近几年,我国国力逐步提升,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民族音乐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如此强烈的需求下,探索改进民族音乐的教学成为当务之急。而人文精神作为民族音乐培养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受到师资、培养观念等的制约,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培养程度。所以,分析现阶段民族音乐教育中的不足,提出人文精神教育的策略有着重要意义。

一、人文精神在民乐教学中的作用

人文精神表现为对人的价值、尊严、命运的关切与追求,对塑造一种全面发展的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人文精神是构成一个地区、民族文化的核心,是衡量其文明程度的标尺。人文教育在国民教育中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在民乐教学中贯穿人文精神也十分必要。

(一)提高思辨能力

思辨能力顾名思义是思考、辨析的能力。人文精神的思辨力有三个特征:一是争议性明显;二是人文问题需要维护性解释及解说性论证;三是人文思考的目的是鉴别行动准则与价值理念。而在民族音乐中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则成为一种契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极具自己特色的音乐文化,不同的文化在碰撞中带给学生不同的文化震撼,运用音乐带给学生的冲击来反思自己,有助于发展自身的人文思辨的能力,促精神的养成。

(二)培养民族精神

中国丰富的民族音乐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民乐中的文化精神与内涵以及其中深刻的民族精神。民族音乐反映了各族人民不同的日常生活,是各族人民的智慧结晶,我国各民族的音乐体裁广泛、风格鲜明。不同的旋律有着不同的作用,不同的地区形成不一样的音乐风格,北方音乐豪迈、高亢、旋律有着较大的起伏,相比之下,南方音乐则委婉细腻,旋律较为平缓。音乐造就了一个传递情感的方式,形成了各民族的归属感。通过对民族音乐的鉴赏也可以让我们挖掘深层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树立学生对国家、民族的热爱之情。

(三)促进民乐文化交流

我国拥有源远流长的音乐文化,民族音乐的传播与交流使得个民族间增进相互尊重与理解。尽管彼此之间的文化差异会造成误读以致发生冲突,但音乐作为超越语言的方式可以更好地联系各民族,形成一条坚实的纽带,不同的民族可以用音乐来了解彼此的文化,促进彼此的交流,加强彼此的沟通。

二、民乐教学中的不足

现阶段,由于受西方音乐学科教育的影响,民乐教学中有许多不足,有轻文化重音乐的趋势。其具体表现在以下两点。

(一)轻视音乐表达中的内涵

现在,分析音乐作品的形态在民乐教学中占据着绝大比例,对作品表达的内涵却较少提及。民乐作为经过长期沉淀发展的中国典型传统文化的代表,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还是一种文化与精神的载体,其表现的内涵更值得去深入挖掘与分析。而现阶段的教学却忽略了这方面的研究与讲授。像我们耳熟能详的民乐合奏曲《金蛇狂舞》,讲授这首曲子时,一般是将作者简单介绍,然后大力分析曲式,将曲子的美感耗尽,就像一味将古诗翻译成白话文,古诗的意境无法传达与读者,实感可惜。

(二)器乐教学重技轻道

如今普遍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成为了乐器技术训练的“机器人”,让学生单纯追求技术的提升,而没有真正让其理解乐器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当前器乐教学就像一条流水线,单纯生产掌握演奏技巧的“机器人”,无法满足学生活跃的思维,无法完成乐器本应实现的表达喜怒哀乐的作用。这让在民乐教育中实现人文精神的培养又阻挡了一个障碍。

三、民乐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策略

民族性是我国民乐的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民乐的产生发展都有较强的民族特质,所以民乐教学不能完全照搬西方音乐的教学理论。笔者认为以培养人文精神而实现的民乐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变。

(一)改变教学观念

民族音乐有着深刻的内涵,其背后包含的文化有着更大的价值。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仅学习曲子的音乐性,而且不能割裂文化与民乐的关系,通过启发式教学,深入探讨曲子背后的文化性。例如,学习《金蛇狂舞》时,老师可以启发式地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这首曲目的历史由来是什么?与其相关的古典文学是否了解?在历史过程中演奏该曲的乐器发生了哪些变化?该曲的音乐风格是怎么样?让学生自己思考、讨论,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二)坚持乐器的技巧训练与人文精神培养并重

民乐教学中,不能将乐器技巧的训练与人文精神的培养相割裂,在乐器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对乐器的发展演化历史的了解,提高学生对乐器的兴趣,增加对民乐的感受力,享受民乐、领会民乐的美妙,进而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

(三)将民乐教学融入各科教学

老师在其他音乐教学中融入民乐,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欣赏民乐的兴趣。在钢琴课上将我国民乐名曲作为联系曲目,学生练习时不仅提高了技法,又学习了我国民乐的独特曲式与作曲技术,让学生在多方面了解民乐。

(四)提高老师的文化阐释力

目前的课程设置忽视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为改进这一缺点,对民乐的教课老师也要有一定的要求。要求授课老师具有一些人文素养,具有一定的文化阐释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有必要增加像美学、文学、哲学这样的人文课程。

(五)开设民乐特色课堂

通过邀请民乐专家举办民乐知识讲座,举办音乐会、演出这些积极的措施,提升学生的人文音乐精神。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民乐教学中对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务必认识到存在的不足,并通过改进教育观念、改变课程设置、改变教学方针等措施来解决问题,力求让学生有更高的人文素养,使民乐教学与学生人文素养一同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桂娟. 论民族音乐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育[J]. 中国科技投资,2013,30:199.

篇(8)

我们都知道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但音乐教材中的很多作品是乐器作品,无歌词的提示,没有准确的音乐形象。试想,如果我们无法发现音乐符号所承载的音乐文化内涵,如果没有将符号转化为情感化、有生命的音乐,无法和中学生的情感、意志、品格、习惯等沟通,那么,我们拿什么来培养中学生的审美兴趣和审美情趣呢?

一、乐器教学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音乐教学的传统模式是将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放在首位,单纯地训练中学生识谱、视唱和唱歌,教学内容单调,方法也比较简单。乐器教学只是在课外进行,即使学校组织少数中学生学习乐器演奏,其目的也只是为了演出和竞赛服务。

现代教育观念,尤其是素质教育认为,音乐教学是以审美为核心的普及性艺术教育,可全面培养中学生的音乐素质。其中会演奏乐器是感受、理解、欣赏、表现音乐的一种能力。所以,有必要要求乐器进课堂,让每名中学生都学会演奏一种乐器。

乐器教学是为培养中学生音乐素质服务的。现代的音乐教学由乐理知识教学、唱歌教学、视唱练耳教学、乐器教学、音乐欣赏教学五部分组成,共同培养中学生的音乐素质。抓好乐器教学,不仅能培养中学生音乐的技能,还能以奏带唱——促进歌唱教学、视唱练耳教学;以动带听——促进音乐欣赏教学;以学带记——促进乐理知识教学,使手、足、耳、眼、脑整体活动,视、听、动协调发展。总之,乐器教学能培养中学生的节奏感,提高中学生的音准、识谱能力,加强中学生对歌曲内容的理解,有益于记忆力、想象力的发展,使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二、重视乐器教学是完成中学音乐素质教学任务的重点

1.乐器教学要与歌唱教学相适应

在传统观念支配下,过去只研究歌唱教学,而且富有成效。现在,乐器教学被列入音乐教学的时间还不长,尚处在初步发展阶段,更主要的是观念更新缓慢,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有的领导和教师不重视;客观上还存在诸多困难,如师资演奏水平低,教育经费短缺,家长经济承受能力差等。因此,乐器教学还相当薄弱。为了更好地开展乐器教学,中学音乐教师应从当地实际出发,从中学生的音乐素质、学校条件、家庭经济状况和教师业务能力等方面加以考虑,妥善安排乐器教学工作。当前最重要的是转变观念,克服困难,逐步提高对乐器教学的指导,提高乐器教学的质量。

2.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合理安排乐器教学

在中学阶段,中学生身心发展还不健全,例如四肢、肌肉、肺部发育还不够成熟,所以他们适合学一些简单的打击乐器,如响板、铃鼓、木鱼、双响筒、碰铃等,可以训练学生的节奏感。音乐教师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适当购买,如条件不允许的话,也可要求中学生自制教具,如用易拉罐装上沙子或豆类等制成沙球,将竹板等上绳制成响板等,这样不仅有了乐器,还培养了中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把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意志贯穿于乐器教学的始终

针对乐器教学的特点和难点,教师在乐器教学中更应注重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尤其要加强中学生兴趣和意志力的培养,而且要贯穿始终。兴趣是学习的源泉,也是学习乐器的源泉。利用中学生的好奇心,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发展中学生学习乐器的兴趣。例如:有条件的学校可带领中学生观摩乐器演奏音乐会;也可以教师示范,中学生表演,使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水平同步提高。

三、中学音乐教学中乐器走进课堂的可行性分析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音乐素质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乐器进课堂是大势所趋。当前最迫切的任务是提高音乐教师自身演奏乐器的水平。音乐教师除了要会弹钢琴外,还要会一两件乐器,懂得更多的演奏知识,这应是我们努力的目标。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经济不断繁荣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艺术的需要会愈来愈迫切、强烈,对审美的追求层次也会愈来愈高。中学音乐教师应该深感任重道远,应该在不断探索中向更高的层次一步一步追求,使师生共同在不断的追求中得到升华。

音乐学科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它能够让受教育者通过参与音乐、感受音乐,进而全面地了解音乐,深刻地理解音乐。音乐教育对陶冶中学生情操,培养中学生审美情趣,促进中学生智力发展,提高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保障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乐器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乐器演奏对于激发中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见,乐器教学是提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中学生好奇心强,喜好新生事物。例如口风琴的出现犹如音乐课堂中的一块磁铁,牢牢地吸引了学生。教师不失时机地示范吹奏一支学生熟悉的歌曲,学生们会格外安静,睁大眼睛羡慕地看着,竖起耳朵认真地听着。(下转60页)(上接59页)此刻,教师的引导与教学犹如魔术师在表演般吸引学生。歌曲学会之后,教师可安排个别吹奏、小组演奏,然后让学生尝试分乐句演奏。就这样,当学生们听到分乐句演奏的效果后,会开心地欢呼起来。大家既学会了演唱歌曲,又学会了用乐器演奏歌曲,更重要的是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感。

参考文献:

[1]?赵晓花.浅谈民族乐器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与实践[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1).

[2]?李子宁.让乐器走进音乐教学的课堂[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

篇(9)

器乐教学已成为我国音乐教学改革的重要标志之一,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外音乐教学中,其中器乐训练的内容是很普遍的。奥尔夫儿童音乐教学体系中,器乐是学习音乐的重要手段。日本不但把一些乐器作为教学设备配给学校,而且在音乐教材中就有一定比例的器乐曲,并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加这部分内容。可见器乐教学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是起着很大作用的。

我国《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器乐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教学情况来看,引领器乐进课堂还未曾开展,很多地方还是沿用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器乐教学都是在课外进行。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曾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因此在我国学校教育中器乐教学的普及显得非常重要。

一、“器乐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1.首先要认识到器乐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就是单一的传授知识、训练学生识谱、唱谱和唱歌,教学内容简单,方法单一。这样的教学容易使学生兴趣缺乏,久而久之对音乐产生厌倦。而现代的教育观念,尤其是素质教育认为,音乐教学是以审美为核心的普及性的艺术教育,可全面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器乐教学是对学生进行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工具之一。演奏乐器是感受、理解、欣赏、表现音乐的一种能力。它是学生用来创造音乐没美并陶冶高尚道德情操的一个契机。所以现在要求乐器进课堂,每位学生都会演奏一种乐器。通过器乐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2.器乐具有鲜明的艺术性、情感性和技巧性。这些特性,是诱导学生对器乐产生兴趣的重要原因。在非乐器化的教学中,视唱和听音是很枯燥的,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而在“玩”乐器的过程中,则可以调动学生的有意或无意注意,从而掌握一定的音准概念。

3.器乐教学在音乐教育体系中,既是学生学习音乐和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又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多向性,促进多种器官协调发展,对发展学生的智力有积极作用。人的大脑是由左、右半球所组成的,其中有些地方是特殊的最富有创造性的区域。

二、课堂中有效的使用乐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不管是纯器乐教学还是非乐器化教学的音乐课,都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乐器以及乐器的普及性。由于小学音乐课是综合性的审美教育,又采用了班级课堂教学形式,因此,在纯乐器教学中,选用的乐器应该是简易型的乐器。但是简易不等于简单,它既要易学易奏,又必须有一定的质量保证,符合音乐审美的需要和要求。

三、正确、科学地安排教学进程,使学生易学易懂

器乐教学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也是一种音乐美的探索、表现和鉴赏过程,在指导学生学习乐器技能时,尽量避免那些枯燥的纯技术训练,将器乐演奏与音乐作品融合起来,通过乐器和乐曲所蕴涵的美感来激发他们学习器乐的信心。

在教材法上选用一些简单易学的乐曲或者选用一些熟悉简短的歌曲进行练习,这样可以减轻开始学习时,视谱、背谱上的负担,从而更好地集中精力解决演奏技术上的困难,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演奏技巧按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加以分析,进度放慢,反复练习和巩固。当学生有了一定基础后,可以发展两个声部的合奏,同时培养学生学会聆听和声效果,为今后的音乐创作奠定基础。随着演奏技巧的提高,在教学上可以进行多声部的练习,练习时可分声部练习,一个声部练习时,其他声部轻声唱谱,集体打拍,这样既加强了训练密度,使全体学生思想集中,又能让学生对乐曲的各声部和乐曲的基本速度有个整体的概念。在合奏时就容易达到协和、整齐的效果。

四、器乐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抓好教师技术水平,抓好起始课,扎扎实实地进行教学。只有教师具有一定的演奏水平和能力,才能提高器乐教学质量,教师不仅要掌握演奏方法,而且更应该了解如何教学生,这是器乐教学取得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教师还应该抓好器乐教学的首堂课,努力通过第一堂课的教学,深深吸引学生兴趣,使学生真正喜欢上演奏乐器的学习。

篇(10)

关键词:打击乐器;听看;试奏;创新;重要性

打击乐器是乐器家族中最富表现力、极具节奏旋律和合声艺术效果的乐器族群。它具有历史古老悠久、区域跨度广阔、表现方式丰富、拥有品种繁多、应用范围广泛等特点。因此奠定了打击乐器在音乐中的重要地位,奠定了其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下面我就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实践感受谈谈打击乐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一、打击乐器的认识和演奏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教材中几乎所确小型打击乐器都会出现。作为打击乐器的启蒙教育,让学生认识打击乐器并能正确掌握其正确的演奏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一听、二看、三试、四奏。

1.一听,培养聆听习惯

“听”是指培养聆听的习惯。打击乐器的音色丰富,在学生仔细聆听的过程中既可以感受乐器的各种美妙的声音,又能培养学生安静聆听的习惯。但要让学生对“听”有兴趣,利用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教学设计是非常必要的。每学习一种新的打击乐器时,我先将乐器藏起来和学生做“猜一猜”的游戏,要求学生听“这种声音像什么?声音有什么特点?你曾经听过吗?”这时学生会很仔细地去聆听,教室里出奇得安静。在仔细的聆听后,让学生们猜猜这种乐器的名字,这种方法看似简单,但却非常有效,学生既在游戏中学习,又在游戏中快乐,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

2.二看,观察乐器特点

“看”是通过对乐器直观的观察,找出其特点,看乐器的形状和材质,结合自己听到的声音,可以加深学生对乐器认识。如在学习木鱼时,我让学生观察它的外形有什么特点,学生马上能说出“它像一条金鱼张着大大的嘴巴。”我又问:“它是什么做的?”学生说:“它是用木头做的。”最后我问:“根据刚才你们说的特点,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学生很容易的说出:“木鱼。”由此可见,在老师有步骤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自己发现了乐器的特点,加深了对乐器的认识,也培养了良好的观察的习惯。

3.三试,体验参与乐趣

孩子好玩、好动是天性,只让他们安静地听、仔细地看是不够的,让他们亲身参与体验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环节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在参与体验中体会到参与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才能形成持久的音乐学习追求。我的做法是将乐器发到学生手里,让他们亲自尝试找出演奏方法,并将自己找到的演奏方法与老师、同学交流,然后总结并互相学习。

4.四奏,规范演奏方法

“奏”是指培养正确演奏方法。在“试”这一环节中,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探索演奏方法,并将结果与大家交流、讨论,这时可能会出现多种演奏方法,只靠学生独立去总结和选择是不够的,这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应该充分发挥出来,要对结果做出果断、准确的判断,然后让学生学习正确的演奏方法。

二、打击乐器运用的创新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将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到了一个比较重要高度,打击乐器的教学在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这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我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打击乐器运用的创新分为演奏方法的创新和自制乐器的创新。

1.演奏方法的创新

在平时使用打击乐器时,我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各种打击乐器有几种敲击的方法,发出几种不同的声音,他们像生活中的什么声音,每个环节都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比如:有一个发现三角铁有多种敲法能发出不同的声音:拿着抓绳发出长而亮的声音,像上课铃声;握住三角铁会发出像钉钉子的声音等等。

2.自制乐器的创新

在教学中我充分发动学生,引导他们利用家中的废旧物品自己动手制作。如有的学生在空的饮料瓶、易拉罐里面装进沙子或米粒、小豆,做成沙瓶;有的学生用一根铁丝将许多瓶盖串在一起,做成了串铃;有的学生甚至用旧钢条做成了三角铁;还有的学生用竹板做成了响板……学生用他们自己制作的乐器进行即兴伴奏,不仅兴趣浓厚、情绪高涨,学得特别开心,而且在演奏中还能大胆地、别出心裁地使用与众不同的音型进行伴奏,可以说此时学生的兴奋点被激活了,有力地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上一篇: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下一篇: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要点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