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要点汇总十篇

时间:2023-11-02 10:11:5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要点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要点

篇(1)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9(c)-0144-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application value of the nursing points of different parenteral nutrition strategies for severe patients in acute stage. Methods 100 severe patients in acute stage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3 to September 2014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50 cases in each.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given high nitrogen and high calorie parenteral nutrition, while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low nitrogen and low calorie parenteral nutrition. The blood glucose level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nursing,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much better improvement in blood glucose level, much lower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obviously higher nursing satisfaction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

[Key words] Severe patients; Acute stage; Parenteral nutrition strategy; Nursing satisfaction

重症患者在入院初期病情危急,机体的多项功能受到损害,机体代谢消耗明显增高,并且许多器脏功能也有一定的受损。患者往往还会伴有胃肠功能紊乱现象,影响了患者的营养吸收。部分患者甚至完全不能进食,所以在临床上需要对患者实施肠外营养技术来维持患者的生理营养需要[1]。重症患者在患病初期以及后期的机体应激状态不同,营养的代谢也不相同,所以在患者的不同阶段应该给予不同的肠外营养策略[2]。为研究重症病人急性期不同肠外营养策略的护理要点的临床效果,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100例重症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自2013年10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重症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高氮高热量营养法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低氮低热量法进行护理。

对照组患者50例: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在46~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28±1.42)岁,患者质量在45~75 kg之间,平均体质量为(56.77±8.79)kg,消化道穿孔合并弥漫性腹膜炎患者15例,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1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10例,胃癌术后患者10例。

实验组患者50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在45~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38±1.52)岁,患者质量在44~77 kg之间,平均体质量为(57.29±8.61)kg,消化道穿孔合并弥漫性腹膜炎患者13例,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1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10例,胃癌术后患者10例。

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具有良好可比性。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均自愿参与该研究,患者以及家属对于该研究具有知情权。

1.2 一般方法

实验组患者给予高氮高热量营养法,每天给予静脉营养3升袋氨基酸和葡萄糖混合液,持续7 d,后续每天氮量控制在0.20 g/(kg・d),非蛋白热量控制在125 KJ/(kg・d)。再给予常规的护理。综合护理具体做法如下:①心理护理,对于神志清醒的患者需要给予心理护理,患者可能会伴有疼痛、焦虑、忧愁、紧张等各种不良情绪,不良的心态会影响患者的健康。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告诉患者病情在逐渐好转,排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并保持阳光积极的心态[3]。②生活护理,重症患者由于自身疾病的原因,导致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因此限制了患者躯体的活动。护理人员需要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拍背以及擦浴,确保患者的整洁舒适,避免发生褥疮以及各种感染现象。病房内需要定期通风、消毒,床单被套等要常换洗,保持床单元干净整洁。室内可以放置一些绿色植物让患者身心愉悦。③静脉导管护理,3M胶布每3 d更换一次,如有异常情况随时更换。穿刺点按要求消毒防止感染,每班要核对中心静脉导管的体外长度,做好标记,严格交接班,避免脱管现象发生。可以在患者的病房内安装输液泵报警器,可以监测滴管内液面的高度是否正常,导管是否发生堵塞以及滴速是否在正常范围内等等。④血糖以及静脉压监测,对重症患者需要定时监测血糖水平,在给患者配制静脉营养液时,常规加入6克葡萄糖后需要加入1U胰岛素,根据患者血糖的水平含量可以酌情加减胰岛素皮下注射,尽量将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在6.70~8.85 mmol/L水平。不仅需要对患者血糖进行监控,还需要定时对患者的中心静脉压进行测定,防止患者出现急性左心衰等不良事件[4-5]。

对照组患者给予低氮低热量营养法,每天给予静脉营养3升袋氨基酸和葡萄糖混合液,持续7 d,后续每天氮量控制在0.10 g/(kg・d),非蛋白热量控制在83.2 KJ/(kg・d)。

1.3 观察指标

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水平差异,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差异。

1.4 统计方法

实验研究结束后,将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结果数据情况均准确地录入到SPSS19.0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和(%)表示,用χ2检验,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患者的研究结果中95%作为可信区间,并且结果中P

2 结果

2.1 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水平差异

从研究结果可得,实验组患者在护理后的血糖水平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的情况

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总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临床营养一直是临床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患者的健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临床营养包括肠外营养以及肠内营养,肠外营养英文缩写为TPN、肠内营养英文缩写为TEN。这两种方式是临床上常用的给患者补充能量的营养策略。对患者进行营养补充时不仅需要给予患者适量的糖类,还需要补充患者一定的氨基酸、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脂肪、小分子营养素等等[6]。这些补充的营养和通常摄入的食物有显著的差别。若患者是过敏体质时,则在选择营养液的时候需要慎重,避免患者出现不良现象。若患者的消化道功能不完全,或者有腹胀、严重呕吐以及肠痉挛等现象时,那么临床上尽量选择肠外营养方法。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选择合适的营养给予方案是最科学并且有效的[7]。

在过去的重症患者人群中,特别是进行了大型手术或者严重的创伤患者,临床上消耗较大,过去部分医生认为应该给予低热量,并且认为高热量持续营养会导致患者发生体内的皮质激素以及儿茶酚胺的水平含量会大幅度上升,血糖的清除率也会发生紊乱。这是说法不科学的,重症患者在住院初期,机体的应激状态严重,新陈代谢速度较快,低热量营养供应不利于患者的健康康复,甚至会增加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需要给患者进行长高热量营养支持,能够与患者的高消耗相吻合[8]。

在该研究中,对实验组患者实施了高能量肠外营养策略法以及综合护理,不仅改善患者的心态,让患者变得乐观,同时对患者的生活、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导管进行了全面的护理。从本次研究结果中可得,实验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值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张莉,徐元清.重症脑出血急性期的病情监护及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1):75,82.

[2] 宋向云.重症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临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4(36):4988-4989.

[3] 隋芳.重症急性胰腺炎非急性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5,12(6):383-384.

[4] 王艳,颜泽娅,张雯婕,等.重症急性胰腺炎非急性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5(4):368-369.

[5] 易朝晖,徐穗莲,涂景梅,等.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护理的临床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1):106-107.

[6] 杨海新.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支持的护理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8):3470-3472.

[7] 周鲜英,王磊,刘文侠,等.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J].实用全科医学,2008,,6(5):534-535.

篇(2)

【中图分类号】R2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353-02

1对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

小儿在不同年龄段其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也各不相同,这些特点都与呼吸道疾病的发生、预后及防治密切相关。呼吸系统以环状软骨下缘为界,分为上、下呼吸道。上呼吸道指的是鼻、鼻窦、鼻腔、咽、咽鼓管、喉等部位;下呼吸道指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及肺泡。

1.1上呼吸道

1.1.1鼻和鼻窦:在婴幼儿时期,鼻腔相对短小,后鼻道狭窄,鼻粘膜柔嫩,富于血管组织,感染时黏膜肿胀,易造成堵塞,从而会引起呼吸困难或张口呼吸。另外,小儿鼻泪管较短,开口部的瓣膜发育不全,在上呼吸道感染时易侵犯眼结膜,引起结膜炎症。由于新生儿的上颌窦和筛窦极小,2岁后才开始发育,至12岁才充分发育。额窦在1岁以前尚未发育,2岁时开始出现。蝶窦3岁时才与鼻腔相通,6岁时很快增大。由于鼻窦口相对较大,鼻窦黏膜与鼻腔黏膜相连续,筛窦及上颌窦最易感染,所以急性鼻炎常累及鼻窦,易发生鼻窦炎。

1.1.2咽部:小儿咽部较狭窄且垂直,鼻咽部富于集结的淋巴组织,其中包括鼻咽扁桃体和腭扁桃体。咽扁桃体又称腺样体,在4个月即发育,位于鼻咽顶部与后壁交界处,如增殖过大,称为增殖体肥大。腭扁桃体在1岁末逐渐增大,14-15岁时渐退化,故扁桃体炎常见于年长儿,婴儿则少见。

1.1.3喉:以环状软骨下缘为标志,小儿喉部相对较长,喉部呈漏斗形,喉腔较窄,声带及粘膜柔嫩而富有血管及淋巴组织,由于喉腔及声门都狭小,故轻微炎症即可引起吸气性呼吸困难。

1.2下呼吸道

1.2.1气管、支气管: 小儿气管和支气管管腔较成人短且较狭窄,软骨柔软,血管丰富,缺乏弹力组织导致了支撑作用较差。因黏液腺发育不良、分泌不足而气道较干燥,因纤毛运动较差而清除吸入的微生物等的能力差。所以,婴幼儿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引起呼吸道狭窄与阻塞。左支气管细长,由气管向侧方伸出,而右侧支气管短而粗,较直,异物就比较易进入,随之会引起右侧肺段不张或肺气肿。

1.2.2肺:小儿肺组织发育尚未完善,肺泡数量较少且面积小、弹力纤维发育较差,但是间接的发育较旺盛,也造成了含气量少而含血多,易于感染。感染时易引起间质性炎症、肺不张及坠积性肺炎等。

1.3胸廓:小儿胸廓较短,前后径相对较长,呈圆桶状。肋骨处于水平位置,膈肌位置较高,使心脏呈横位,胸腔狭小,但肺脏相对较大,几乎充满胸廓。在呼吸时,肺的扩张受到限制,能充分地进行换气,因此容易出现呼吸困难。

2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

2.1肺炎患儿的护理:肺炎是由不同的病原体或其他因素所致的肺部炎症,也是我国住院小儿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冬季、春季以及气温骤变时比较多见。另外,支气管肺炎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治疗时应该先控制好感染范围,对症治疗。

2.1.1护理评估

(1)致病因素

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呼吸道免疫功能差、在气候骤变及护理不当的诱因下,病原体容易侵入到呼吸道,从而引起感染;还有的是营养缺乏性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及免疫功能低下等疾病时易发生,且较重。

(2)身心状况

呼吸系统主要表现为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出现鼻翼扇动、唇周发绀,更为严重的还会出现三凹征、点头样呼吸或抽泣样呼吸;全身中毒症状;循环系统常见心肌炎和心力衰竭;神经系统常表现烦躁或嗜睡,重者出现脑水肿;胃肠道功能紊乱;患儿可有焦虑和恐惧;家长可能产生忧虑、抱怨等心理反应。

2.1.2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护理诊断有:活动无耐力;清理呼吸道无效;体温过高。

(2)常见的合作性问题:心力衰竭,也就是潜在的并发症。

2.1.3护理的要点

(1)保证有足够的营养摄入,鼓励患儿多饮水;呼吸困难较重者,喂哺同时应给氧;

(2)保持生活环境安静、舒适,空气清新,和适宜的温度,避免病人哭闹,以减少氧的消耗;

(3)保持呼吸道通畅;

(4)积极处理腹胀缓解呼吸困难;

(5)减少刺激,处理好心力衰竭,避免小儿患者用力;

(6)听从医生建议,介绍疾病防治知识及护理配合。

2.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护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侵犯鼻和咽部,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春季最多,病毒感染后常继发细菌感染。婴幼儿的症状较重,以全身症状为主。一般病程3-5日,如体温持续不退或病情加重,应考虑发生并发症,如:中耳炎、结膜炎、咽后壁脓肿肺炎等;年长儿有可急性肾炎、风湿热、病毒性心肌炎、脑炎等。治疗时可以以抗病毒和对症处理为主,如有细菌感染发生,应选用抗菌药物。

2.2.1病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是由各种病毒和细菌引起的,病毒为主。病毒感染后可继发细菌感染,常见的有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婴幼儿时期由于上呼吸道的解剖和免疫特点而易患本病。营养障碍性疾病,护理不当,气候改变和环境不良等因素,都将引发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使病情加重。

2.2.2临床表现

(1)一般类型上感

首先,症状方面。局部症状包括:鼻塞、流涕、干咳、咽部不适等;全身症状包括:发热、头痛、烦躁不安、全身不适、乏力等,一部分患儿还伴有食欲不振、腹泻、呕吐等症状。婴幼儿起病急,全身症状为主,局部症状较轻。多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

其次,体征方面。体检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有时可见下颌和颈淋巴结肿大,肺部听诊一般是正常的。

(2)两种特殊类型上感

首先,咽结合膜热以发热、咽炎、结膜炎为特征。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眼部刺痛,同时还伴有消化道症状。体检时易发现咽部充血,白色点块状分泌物;一侧或双侧滤泡性眼结合膜炎,可伴球结合膜出血,病程1-2周。

其次,疱疹性咽峡炎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易发生于夏秋季。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厌食、呕吐,体检可以发现咽部充血,病程为1周左右。

3护理

主要护理诊断:体温过高。常见合作性问题是潜在并发症:惊厥。

护理要点:室内要安静、空气新鲜;保证休息和营养,多喂温开水,食物宜清淡,少食多餐;发热时酌情给予物理降温,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清理鼻腔分泌物;严密观察有无传染病征兆及严重的并发症;教家长做好家庭护理,加强儿童的抵抗力。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与多个方面因素都是密切相关的。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临床研究的技术水平日益提高,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及护理方面也会做到更为完善。

篇(3)

我校近年来实行了成人护理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学生在学习了医学基础和临床基础课后,早期进入临床见习,增加了实践的机会。临床典型病例讨论这一生动有趣的学习形式,也成为临床实践中培养护理本科生进行病史采集、掌握相关疾病临床表现及护理观察要点、制订切实可行及针对性强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等临床综合能力的重要教学活动之一。其程序是事先选择相关疾病的典型病例,安排学生进行病史采集、相关体格检查,并进行归纳总结,提出自己的护理观察要点,制订相应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教师按照教学目的进行引导,组织学生就病史采集的完整性、相关阳性体征、临床护理观察重点、护理诊断和依据以及护理措施的制订等进行充分讨论,并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在呼吸科临床见习带教中,通过病例讨论方法的实施,能使学生巩固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并与临床具体病人相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从而提高她们观察病情、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获得良好的互动学习效果。下面将我们呼吸科开展典型病例讨论教学的体会总结如下。

一、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完善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情观察及如何有针对性地实施有效护理措施等技能是一个护士的基本素质,也是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虽然护理本科生已经经过了诊断学及成人护理学的学习,但因学生缺乏实践经验,问诊的技巧及体格检查正规性还较欠缺,造成采集病史简单粗略,阳性体征掌握不全,对疾病的具体临床表现、可能出现的相关并发症、护理观察重点等不能详细、正确地进行描述。因此在病例讨论过程中,我们十分强调临床基本技能的训练,包括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及其手法的规范化和系统化、阳性体征的正确描述等,对学生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严格地加以纠正。

呼吸科临床病例讨论选择的内容以呼吸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为主,如COPD、肺炎、自发性气胸等。由于呼吸系统疾病存在临床症状特异性差、代偿能力强等特点,要求学生除掌握问病史的一般方法外,还要注意学习呼吸系统疾病在临床表现方面的差异性。例如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大多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难三大临床表现,如果仅知道三大临床表现,而不知道不同的呼吸系统疾病相关临床表现的具体差异,则不利于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弄清了咳嗽时间的长短,咳嗽的性质是干咳还是有痰,咳嗽的规律是阵发性还是持续性,与气候及季节的关系;痰液的性质特点是白色泡沫痰,还是黄脓痰、铁锈色痰;呼吸困难是吸入性的、呼出性的、还是混合性的等具体问题,就会发现尽管许多疾病都存在咳嗽、咳痰、呼吸困难三大临床表现,但各种疾病的三大临床表现各有其具体特点,发现和认识这些差别,将会使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深入的理解。

二、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临床思维是临床护士利用基础医学和护理学知识,对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逻辑推理,从而找出主要问题所在并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建立疾病的护理诊断并实施有效护理措施的一种逻辑方法。当学生进入临床见习时,往往会出现以下情况:一是诊断时往往只考虑一两个症状即用所学的护理诊断往病人身上套,未进行详细分析,这时教师要加以引导,拓展思路,把科学的思维方式作为教学工作的指导,在给学生解惑的同时,使学生受到一次科学方法上的训练。二是虽然思路广了,想得多了,提了很多的护理措施,但缺乏针对性,不够深入、具体。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增强学生的信心。结合病例,针对学生的每一分析步骤,提出问题,进行层层剖析,抓住主要矛盾进行引导,培养其临床思维能力。如讨论COPD时,讨论的重点是临床表现、相关诱因、主要治疗、相关并发症、护理诊断及具体护理措施,我们要引导学生按下列思路进行思考:病人的发病过程如何病人的生活习惯、工作环境该病人有哪些临床表现采取了哪些治疗措施要保证各项治疗措施取得预期效果,护理上应采取哪些干预措施这位病人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如何通过护理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怎样做好该病人的相关疾病宣教?从而起到以点带面,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的作用。同时也使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病例讨论的教学过程,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相关的理论、具体的问诊方法,更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每次病例讨论前,教师都要求学生认真准备,准备的内容包括与病例相关的医学基础及临床护理知识,近年出版的有关书籍,上网查询相关护理论文等,归纳总结出关于具体疾病的认识,提出自己的见解,这种全面查询相关知识的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资料检索、逻辑分析的能力,培养她们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减少她们对教师的依赖,从而培养她们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整理、归纳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病例讨论时,我们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放手让她们先去想、先去讨论,然后教师再给予分析、补充、总结。只有这样,学生对教师的纠正和讲解才更能领会,才能掌握好重点内容,印象也会尤其深刻。学生由此学到的不只是一招一式,而是学会了举一反三。经过积累,学生会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临床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只有通过临床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以学生临床思维培养为重点,开阔学生的视野,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护理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临床典型病例讨论教学法训练了学生的基本功,培养了其正确的思维方法及对病情的观察和实际处理能力,不失为一种将医学基础和临床初步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的有效途径。

篇(4)

健康教育史一门研究保健知识传播技术,针对危害健康行为的教育和干预方法[1]。在护理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下,在卫生部提出的"三好一满意"的引导下,整体护理的逐步深入,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要。在患者整个患病过程中,结合其生理特点、文化程度、生活习惯、年龄采用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近年来我们根据呼吸内科各种疾病患者的特点,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使患者掌握用药知识、各种检查的目的及防病常识,养成了良好的遵医行为以及生活习惯,密切了护患关系,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9月~2012年9月对我院呼吸内科收治500例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年龄约在21~90岁。男患者310例,女患者190例;中专以上文化程度152例,中学268例,小学71例,文盲9例。

1.2方法 运用护理程序,即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解决每个患者面临的健康问题。病区护士长、负责护士及普通护士各尽其职,掌握呼吸内科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治疗以及护理要点。充分利用晨晚间护理及做治疗、发药等时间,主动热情地与患者及其家属交谈,了解患者所需,做好心理护理,并指导患者正确用药,讲解配合检查治疗的重要性,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文化程度高、接受能力强的患者,采用文字加口述的教育方法;对年老、文化程度低、接受能力差的患者,采用简短、通俗易懂的语言并加以图片说明,反复多次进行以强化记忆。

1.2.1病因 教育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病因有生活工作环境、生活习惯、继发性疾病等[1]。吸烟会引起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因此,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和改善生活工作的环境,积极治疗原发病,是降低疾病发生的关键。应对上述患者重点实施病因教育,告之患者所患疾病及常见病因、诱因。

1.2.2疾病及用药知识教育 如为什么要做支气管镜、肺功能、胸部CT等检查、应如何配合、术后注意什么;如肺结核的患者目前主要用药、药物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有何副作用等,强调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用药是治疗和预防复发的关键。慎用博来霉素、乙胺碘酮可能引起肺纤维化、β-肾上腺素能阻滞剂可导致支气管痉挛、氨基甙类抗生素可引起呼吸肌肌力降低等。

1.2.3饮食教育指导 根据不同疾病及不同病期给予合理适当的饮食。气管炎: ①不吃刺激性食物:辣椒、胡椒、蒜、葱、韭菜等辛辣之物;②菜肴调味也不宜过咸、过甜。肺炎:①禁食坚硬食物;②禁食油腻肥厚食物;③禁食过甜过咸食物。肺癌:①忌烟、酒;②忌辛辣刺激性食物:葱、蒜、韭菜、姜、花椒、辣椒等;③忌油煎、烧烤等热性食物;④忌油腻、粘滞生痰的食物。肺结核:①忌食茄子、无鳞类和不新鲜的海鱼、淡水鱼。无鳞鱼类有金枪鱼、鲐鲅鱼、马条鱼等。不新鲜的海鱼如带鱼、黄花鱼等。淡水鱼如鲤鱼等,以免在抗结核治疗中发生过敏;②服用利福平期间,切勿同时进食牛奶等饮料;③服用异烟肼不宜用乳糖及含糖的食品。哮喘:①禁食寒凉; ②禁食肥甘厚味;③禁食过咸过甜过酸;④禁食橘子;⑤禁食一切有刺激性的食物和调味品,如辣椒、花椒、芥末、咖啡、浓茶等,芹菜、韭菜也应不吃或少吃;⑥禁忌吸烟、饮酒;⑦呼吸困难影响咀嚼时,应供给软食,以便于咀嚼和吞咽。

1.2.4出院指导 对患者进行口头及书面的出院指导,以保证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预防疾病的复发。对恢复期带药出院的患者,指导其定期复查;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要随诊观察,定期做肺功能检查;肺炎患者应复查胸片,发现异常及时治疗;肺结核患者应坚持服药,定期复查胸片。

2 结果

通过健康教育的开展,增强了护士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患者及家属对护士工作的满意率维持在95%以上。由于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健康意识提高,患者能较好地配合治疗,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治愈率,缩短了患者住院日,降低了费用,患者再次入院率明显下降,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 讨论

3.1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治疗,而是更多地渴望了解相关知识、掌握自我护理的技能。在医院这个特殊环境下,通过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以增强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学会用健康观念处理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改善患者由于相关知识缺乏而引起的焦虑、紧张心理,协助患者发挥自身潜力,提高自我护理能力,从而有效减轻治疗后的不良反应,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改变不利于健康的各种行为习惯,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形成正确的健康行为和观念,使患者主动参与医疗保健工作,从而提高患者的顺应性。

3.2个体化、差异性是实施健康教育的质量要求 健康教育应有针对性,做到个体化。患有不同疾病的患者有不同的健康需要,同一患者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健康需求,故护士必须首先了解患者的健康需要,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健康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个体化健康教育重点是帮助患者了解疾病和治疗方式,关注伴随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反应,开展针对性管理,减少导致不良情绪发生的诱因。鼓励家属参与和支持,做到个体化护理教育。呼吸内科疾病种类多,有些疾病病程长,诱因复杂,与生活工作关系密切,健康教育应根据不同病种及病情采取相应的教育内容。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如何进行氧疗;支气管扩张患者如何进行引流;痰多粘稠患者如何有效地咳嗽咳痰等等。由于缺乏治疗、康复相关知识,有的患者表现为不以为然、对治疗不配合,有的由于呼吸困难等不适,导致情绪低落、烦躁、焦虑等。因此,应根据这些不同精神状态的患者正确评估其知识需求,提供实用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正确地面对疾病,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配合治疗,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3.3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护理工作者提出更高要求 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标、有评价的系统教育活动[2],只有掌握专业知识及沟通交流技巧并取得患者信任,才能顺利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必须具有健康教育的能力,针对不同文化、职业、年龄、社会背景的患者进行不同语言、程度、水平的教育。这就要求护理人员通过继续教育,学习相关理论,为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工作打好基础,以指导临床实践。通过实施患者健康教育,体现了现代护理观的内涵,护士用自己的知识满足患者的健康信息需求,在提高患者对疾病认识的同时,护士的健康教育知识、能力和技巧得到提高,护士的自身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也密切了护患关系,减少了医疗纠纷,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满意度。

篇(5)

关键词:  高原 ; 抗震救灾 ; 护理

1临床资料

728人次中,成都民兵416人次,当地地震灾民312人次;男性607名,女性121名。平均年龄12~59岁。外伤41人次;内科病人687人次,其中呼吸系统疾病531人次,消化系统疾病104人次,其他疾病52人次。门诊728人次中卧床休息620人次,吸氧130人次,饮食护理376人次,留观输液76人次,降温106人次,健康教育704人次。728人次中,有6名民兵因过度疲惫及缺氧,只能一直保持休息状态,接命令提前返回成都休整。722人次经过卧床休息、吸氧、饮食护理、留观输液、降温、健康教育等措施,经过4小时~6天痊愈。没有发生一例高原肺水肿与脑水肿病人。

2护理要点

2.1卧床休息由于民兵连日参加抗震救灾活动,过度疲劳,加之高原环境的特点:缺氧、寒冷、湿度低,极易罹患呼吸系统疾病;玉树地区海拔高、气压低缺氧,患病后耗氧量增加,机体更加缺氧,卧床休息保证充分的睡眠可减少耗氧量,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2.2吸氧护理患病后耗氧量增加,通过吸氧可提高血氧饱和度,增强抗病能力,故留观患者均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2~4升/分)。

2.3饮食护理高原缺氧,胃液分泌减少,影响消化功能,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常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食欲减退、腹泻,有的发生应激性溃疡,故应给予高糖、多种维生素、易消化之饮食。

2.4严格控制液体量及输液速度输入大量液体或输液速度过快,极易导致肺水肿或诱发心衰,输液速度一般以20~30滴/分为宜,24小时液体量不超过1500ml。对于呕吐、腹泻、脱水、不能进食患者,根据尿量,液体丢失量补液,补液时,速度不宜过快,并记录24小时出入量。

2.5对高热患者积极降温因发热使机体代谢增强,耗氧量增加,极易诱发高原脑水肿,因此,要积极采取退热措施,给予酒精擦浴物理降温,口服解热镇痛药,通过口服补液盐或者静脉补液。

2.6心理护理民兵在玉树高原地区由于环境特殊,与当地灾民语言不通,离家远隔千里,缺乏亲情支持,加之缺氧诸多原因影响,患者心理负担较重,担心疾病预后,感到孤独、恐惧、甚至生命受到威胁,这些不良情绪增加耗氧量,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因此,应通过娴熟的技术操作与果断处理,使患者有安全感;主动接近患者,通过亲切交谈.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用爱心、耐心关爱他们,取得患者的信任,以诚恳、亲切的语言给患者以安慰,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多方面给患者以体贴、关心和照顾,在护患间建立一种相互支持的伙伴关系[2],以最佳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2.7防御消杀每日两次用稀释后的“84”消毒液对民兵驻地的地面进行消杀,对抗震救灾返回驻地的汽车车轮及民兵的鞋、裤进行“84”消毒液喷洒消毒,对民兵的手依次用“84”消毒液浸泡消毒、清水清洗、碘伏浸泡消毒。对有伤口者,用碘伏消毒后加戴手套保护。

2.8加强感冒预防工作到达高原地区后,体力活动要循序渐进,注意保暧,尽量避免寒冷刺激及上呼吸道感染。每天分早晚两次,按每人1包抗病毒冲剂的量熬制抗感冒大锅汤,保证每个民兵在外出执行抗震救灾任务时及时饮用。

2.9保证水源安全及食品卫生在不能确认玉树水源无污染的情况下,所有民兵的生活用水或饮用水都来自一百多公里外的石渠,饮用水必须煮沸消毒;加强对炊事班所用食品原材料的检查,对变质的原材料进行销毁或掩埋;监督炊事班的餐具消毒,监督炊事班民兵个人卫生,保持指甲短及衣服清洁,对腹泻的炊事班民兵,及时报请调离。

3小结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掌握高原患者缺氧的特点,通过卧床休息、吸氧、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工作使患者减少耗氧量,提高血氧饱和度,可有效防止高原肺水肿、脑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篇(6)

1临床资料

728人次中,成都民兵416人次,当地地震灾民312人次;男性607名,女性121名。平均年龄12~59岁。外伤41人次;内科病人687人次,其中呼吸系统疾病531人次,消化系统疾病104人次,其他疾病52人次。门诊728人次中卧床休息620人次,吸氧130人次,饮食护理376人次,留观输液76人次,降温106人次,健康教育704人次。728人次中,有6名民兵因过度疲惫及缺氧,只能一直保持休息状态,接命令提前返回成都休整。722人次经过卧床休息、吸氧、饮食护理、留观输液、降温、健康教育等措施,经过4小时~6天痊愈。没有发生一例高原肺水肿与脑水肿病人。

2护理要点

2.1卧床休息由于民兵连日参加抗震救灾活动,过度疲劳,加之高原环境的特点:缺氧、寒冷、湿度低,极易罹患呼吸系统疾病;玉树地区海拔高、气压低缺氧,患病后耗氧量增加,机体更加缺氧,卧床休息保证充分的睡眠可减少耗氧量,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2.2吸氧护理患病后耗氧量增加,通过吸氧可提高血氧饱和度,增强抗病能力,故留观患者均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2~4升/分)。

2.3饮食护理高原缺氧,胃液分泌减少,影响消化功能,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常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食欲减退、腹泻,有的发生应激性溃疡,故应给予高糖、多种维生素、易消化之饮食。

2.4严格控制液体量及输液速度输入大量液体或输液速度过快,极易导致肺水肿或诱发心衰,输液速度一般以20~30滴/分为宜,24小时液体量不超过1500ml。对于呕吐、腹泻、脱水、不能进食患者,根据尿量,液体丢失量补液,补液时,速度不宜过快,并记录24小时出入量。

2.5对高热患者积极降温因发热使机体代谢增强,耗氧量增加,极易诱发高原脑水肿,因此,要积极采取退热措施,给予酒精擦浴物理降温,口服解热镇痛药,通过口服补液盐或者静脉补液。

2.6心理护理民兵在玉树高原地区由于环境特殊,与当地灾民语言不通,离家远隔千里,缺乏亲情支持,加之缺氧诸多原因影响,患者心理负担较重,担心疾病预后,感到孤独、恐惧、甚至生命受到威胁,这些不良情绪增加耗氧量,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因此,应通过娴熟的技术操作与果断处理,使患者有安全感;主动接近患者,通过亲切交谈.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用爱心、耐心关爱他们,取得患者的信任,以诚恳、亲切的语言给患者以安慰,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多方面给患者以体贴、关心和照顾,在护患间建立一种相互支持的伙伴关系[2],以最佳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2.7防御消杀每日两次用稀释后的“84”消毒液对民兵驻地的地面进行消杀,对抗震救灾返回驻地的汽车车轮及民兵的鞋、裤进行“84”消毒液喷洒消毒,对民兵的手依次用“84”消毒液浸泡消毒、清水清洗、碘伏浸泡消毒。对有伤口者,用碘伏消毒后加戴手套保护。

2.8加强感冒预防工作到达高原地区后,体力活动要循序渐进,注意保暧,尽量避免寒冷刺激及上呼吸道感染。每天分早晚两次,按每人1包抗病毒冲剂的量熬制抗感冒大锅汤,保证每个民兵在外出执行抗震救灾任务时及时饮用。

2.9保证水源安全及食品卫生在不能确认玉树水源无污染的情况下,所有民兵的生活用水或饮用水都来自一百多公里外的石渠,饮用水必须煮沸消毒;加强对炊事班所用食品原材料的检查,对变质的原材料进行销毁或掩埋;监督炊事班的餐具消毒,监督炊事班民兵个人卫生,保持指甲短及衣服清洁,对腹泻的炊事班民兵,及时报请调离。

3小结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掌握高原患者缺氧的特点,通过卧床休息、吸氧、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工作使患者减少耗氧量,提高血氧饱和度,可有效防止高原肺水肿、脑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早日康复。

篇(7)

1 领导重视

1.1 成立实习领导小组 在医院医务部的指导下,护校领导与护理部共同负责学员的临床实习,定期检查教学计划的落实情况,查看学员的实习情况并组织考核。各病区由护士长、带教教师和学员组成教学小组,双方互通信息,交流情况,确保实习质量。

1.2 选择带教老师 身教重于言教,作为带教老师,她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员。应选择具有良好素质,在护理教学中能认真负责,责任心强,具有系统的基础护理和临床护理专业知识,基本熟悉内科常见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受过基础护理操作的专门训练,各项操作规范,护龄较长有一定带教经验的护士带教。

1.3 固定带教老师 让带教老师明确自己的职责、避免个别护士将带教看成额外负担而不负责的现象,能对每个学员进行全程管理,能系统地,有步骤地对学员进行各项技术训练,同时也有利于带教老师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促使其学习有关知识和教学知识,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 呼吸系统内科临床护理带教要点

实习初期带老师应主动热情地迎学员,详细介绍本科情况,如环境设备,工作人员,各种物品存放位置及规章制度。根据本科特点和易发生问题和差错的薄弱环节,经验教训,反复向同学强调交待,并嘱其要多问多看。要求学员复习掌握内科常见病的一般知识,在工作中理论联系实际并指导工作,进入实习后期,要求学员熟悉难度较大的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如常见的吸氧、鼻饲、超声雾化吸入等.具体做法,带教老师有计划地集中学员结合实际和操作原理讲授,不失时机地组织同学参观有关操作,让同学单独操作,老师在旁指导,做到放手不放眼。在此同时,要避免学员重技术操作,轻生活护理,让学员从思想上认识到“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能自觉地为病人做好各种生活护理。

3 加强专科护理教学

3.1一般护理 病室环境要求、休息、饮食、口腔护理及其他、生活护理。

3.2常见症状护理 咯血病人的护理、胸痛、咳嗽、咳痰等症状的护理。

3.3常用的护理技术 引流,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胸腔穿刺术及人工呼吸器的应用。

篇(8)

健康评估课程是培养护生护理评估能力的一门学科,是护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为了培养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护理人才,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我院健康评估课程组成员在教学中引入了适应高职高专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编写了适应一体化教学的教材、建设了一体化教室,在2009级高职高专护生部分班级教学中试用了一体化教学,现将方法与结果报告如下。

1 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病 健康评估是一门理论和操作相结合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把理论课和实践课分开,理论课使用以教师讲授法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法、病例分析法、讨论法等,单纯的教师讲授法根本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多数学生不能接受用文字对症状和体征的描述。即使使用多媒体教学也只能让学生对症状和体征有一些直观印象,下了课就会忘记。等理论知识集中学完后,再安排下一次课去实验室上实践课,这时,上一次课所学的理论知识学生已经忘记了,老师必须再示教一次,这样就浪费了很多时间,而且在示教过程中,一次性将所有内容全部示教完毕才让学生分组操作训练,等教师把所有内容示教完毕,学生可能只记得刚刚看见的内容,把前面所演示内容忘记了。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技能考核难以通过,临床实习时实践能力差。

2 引入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一体化教学模式是近年来职业教育的一种方法,是将相关专业设备和教学设备同置一室,将专业理论课与操作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重新配置、整合,师生同在一体化教室内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某一教学任务。这种边教边学边做的教学模式,正适合实践性很强的健康评估,才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3 具体实施过程

3.1 制定适合一体化教学的授课计划,重整授课内容 根据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指导要点,重新制定了健康评估的授课计划,编写了适用于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材,教材打破了传统的授课顺序,按典型工作任务来进行编写,便于按完整的工作过程来设计教学。

健康评估授课计划

3.2 规划、建设健康评估一体化教室

3.2.1 一体化教室功能分区 在建设前做好规划,划分出5个功能区:理论区、健康史采集区、身体评估技能训练区、实验室检查标本采集区、辅助检查操作训练区。

3.2.2 教学设施配备 理论区:配备多媒体设配一套,主要用于理论知识的讲解,也可以在此功能区记录健康资料;健康史采集区:配备电脑5台,电脑内存有各系统典型病例,学生可以随机抽取病例一份,根据病例来训练健康史采集,也可使用标准化病人来训练健康史采集;身体评估技能训练区:病床5张,配身体评估常用器材及多功能心肺腹部评估模型,既可让学生在同学身上进行单项技能训练,又可使用模型进行综合技能训练;实验室检查标本采集区:配胸腔穿刺、腹腔穿刺模型2套;辅助检查操作训练区:配单道心电图机4台,多道心电图机1台。

3.3 授课环节 每一个典型工作任务都分为多个子任务,以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评估为例,来介绍授课环节。

3.3.1 理论区导入新课 首先应用一个肺炎的案例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请学生自己提出该病例患者需要进行哪些项目的护理评估,明确此学习项目的具体任务。

3.3.2 症状评估与采集健康史训练 健康评估的第一个环节是健康史采集。教师使用标准化病人,先讲解肺炎病人常见症状的特点,并示教对这些常见症状如何采集健康史,学生两人一组边学、边做,教、学、做训练完成一轮后,在电脑上随机抽取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病例一份,进行健康史采集的综合训练,根据掌握的情况,可以反复抽取不同的病例来训练。

3.3.3 身体评估技能训练 健康评估的第二个环节是身体评估。根据上一个环节所获取的主观健康资料,对患者进行胸壁、胸廓、肺部评估,以获取客观健康资料。教师以标准化病人来示教,边讲解操作要领边实际操作,学生两人一组,边听边做,每个小项目老师示范一次,学生学做一次。每次课教、学、做一体训练45分钟,综合训练30分钟,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进行巡视,发现错误并及时纠正。

3.3.4 标本采集训练 根据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咳嗽与咳痰的护理评估,学生意识到:要想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必须留取痰液标本做实验室检查,由此引出第三个环节:痰液标本采集与送检。教师讲解并演示痰液标本常见采集方法,学生边看边学边做。

篇(9)

结论:认真做好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重症监护,可以减少疾病的并发症,并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重症监护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7-0132-02

血管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及生存质量的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病占我国成人脑血管意外发生总数的75%~85%。据统计,其中缺血性脑卒中70%以上是由颅外动脉病变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最常见的是一侧或双侧的颈动脉狭窄,或者是椎-基底动脉狭窄。这类疾病病性险恶,患者常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出现昏迷,甚至死亡的情况。所以在临床工作中,遇到这类病人,应根据病情收治入院,并进行重症监护。常规的重症监护包括一般监护和加强监护。一般监护包括:心理护理、护理评估、监测、基础护理、饮食护理及实验室检查。而加强监护则包括体温、循球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监测、肾功能、肝功能及细菌学监测等。

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在国际上开展时间不长。在我国,目前尚未有固定的模式和规范化程序可供借鉴。我院于2010年起开展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工作,结合我院神经科重症监护的开展情况,现将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重症监护及护理中注意的问题报告如下:

1 我院开展神经科重症监护的模式

目前国际一般的流行的方式有三种,即神经内外科联合模式,这种模式较为常见。优点是集中设备,投入少。但由于神经内科疾病的患者容易并发各种感染,也给神经外科术后的患者增加了感染的机会。第二种模式是与普通重症监护联合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设备集中,生命支持的监护和治疗更为强化。缺点是不能突出神经系统监护的特点。第三种模式即为单独神经内科的重症监护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可以结合神经系统疾病的特点把神经科重症监护的临床和研究深入下去。但投入较大。我院采用的是第一种模式。

2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常表现为嗜睡、昏迷,癫痫甚至心衰等临床症状

有些基底动脉闭塞的患者还需要进行机械通气。对于患者的监测与护理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部分:

2.1 昏迷的监测与护理。昏迷表现为意识的完全丧失,对外界的刺激无意识反应,并引起运动、感觉、反射功能和大小便障碍。在监测过程中,可以通过修订后的格拉斯哥-匹斯堡昏迷评分(GPCS)来进行,最高分为35分,最低分为7分,分数越低,表示昏迷的程度越深。[1]护理要点:

2.1.1 呼吸通畅,预防肺部并发症,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并经常翻身、叩背、吸痰。

2.1.2 预防褥疮,定时更换,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清洁无污。

2.1.3 生活护理。每天做2-3次口腔护理。鼻饲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全流食。预防泌尿系感染,同时保持大便通畅,若3天无大便者、应给予通便灌肠或定时服用缓泻剂。每日早晚用无菌盐水冲洗后涂眼药膏,并覆以凡士林油沙,用眼药水交替点眼1次/2h,预防角膜炎。

2.2 呼吸肌监测与护理。有些基底动脉闭塞的患者会表现为呼吸肌麻痹。这时,呼吸运动障碍导致通气功能不良,引起机体缺O2而产生如呼吸困难、低氧血症、CO2贮留、酸碱平衡失调等问题。这类患者需要重点进行血气分析监测及心电监护。通过血气分析,及早地判断呼吸衰竭。护理要点:

2.2.1 维持呼吸功能,建立呼吸通道。若使用了呼吸机,需要定时冲洗气道。若进行气管插管的患者需要及时清理痰液,吸痰前后均应给予纯氧吸入。

2.2.2 预防肺部并发症。吸痰,运用雾化稀释痰液。对于肺部深处浓稠的痰液,可通过引流进行。若出现发热症状,需及时进行降温护理。

2.2.3 营养支持。做好管饲喂养的护理,定时监测胃内有无残留物发生,保障肠内营养的正常供给。如果出现胃肠道症状,必要时给予鼻饲及胃肠动力剂对症处理。

2.2.4 心理护理。机械通气患者因为不能用语言表达,对于一些神志清楚但须长时间机械通气患者,易出现焦虑、恐惧、抑郁。护理人员可以采取手势提示法、实物图片法、写字板等方式,多与病人进行沟通,解释病情,并帮助患者树立信心,配合治疗与护理,早日康复。[2]

2.3 预防院内感染。病原菌经空气传播疾病是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污染的空气可直接引起呼吸道感染。[3]因此,在护理需注意:

2.3.1 定期开窗通风,加强室内空气流通。

2.3.2 加强管理,限制探视人数,减少不必要医护人员流动,以保证医疗空间环境的洁净。

2.3.3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经常性地开展有关医院感染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提高消毒技术,规范消毒环节,保持室间整齐清洁。

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认真做好病人的重症病情监测,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患者的身体恢复。

参考文献

篇(10)

中职解剖学基础教学课程中的课时安排相对较少且教学数量被过度重视,教学质量则会被忽视,课时数量缩减与教学目的和教学准则相违背,此时中职教师应该正视中职教学现状,不仅要向学生教授课本知识,还应该在立足于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逐一举例,做到言传身教、授之以渔。中职解剖学基础教学要求教师能够对基本教学内容和基本临床护理操作知识等熟练掌握,之后在此基础上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讲解,以至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一、解剖学基础教学中,应对运动系统体表骨性知识和运动系统肌性知识等进行重点讲解

众所周知,人体中有206块骨和大约600多块骨骼肌,中职解剖学基础教学中,教师不必对所有人体骨和人体骨骼肌进行全面系统介绍。较为正确的做法是应对各个小结中骨性标志知识和相关肌性知识等进行重点讲解,此时教师需要讲解的主要内容包括露骨骨性标志和躯干骨骨性标志以及对应四肢骨骨性标志等。颅骨骨性标志主要有枕外隆突、乳突、下颌角、翼点,躯干骨骨性标志则分为第七颈椎棘突、胸骨角、剑突、全部胸腰椎棘突和肋弓,四肢骨骨性标志与前者不同,其主要分为肩胛骨下角、桡/尺骨茎突、髂嵴、髂前上棘、耻骨结节、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

应该了解到,全身肌性标志有咀嚼肌、胸锁乳突肌、胸大肌、腹直肌、肱二头肌、三角肌、股四头肌、臀大肌、小腿三头肌。上述人体骨性标志和人体饥性标志均在整体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中起到辅助定位作用,可以对人体深部器官位置和血管以及相应神经走向等进行准确判定,在一定程度上为临床穿刺定位提供科学合理依据。中职教师在教授解剖学课程时应对每个课时进行详细教授,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从自身部位中找到正确位置,这样即可有效联系到临床实践,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若找到体内三角肌且同时指出人体肌肉注射正确部位即为人体内部三角肌中部,通过此种方法能够有效突出此类标志的重要性,以便使学生能够深刻记住这类知识。

二、人体器官形态结构和功能以及与相应临床护理流程相结合

此条中首要一点就是将人体消化系统、人体呼吸系统、人体泌尿系统、人体生殖系统中各个人体器官形态结构和人体器官功能相互联系,在此前提下将人体器官功能和临床护理知识相互联系起来,将学习顺序安排妥当,为后续解剖学知识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我们在四大人体系统教授过程中应该将人体器官形态结构―功能―临床护理相结合的课时教学放在第一位,教师在人体器官形态结构讲解时应将人体脏器体表投影知识等进行重点讲解,进而联系临床以至能够为护理诊断工作提供科学化依据与合理化依据。

1.顺序教学法

中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运用顺序教学方法,此方法对学生掌握以及有效吸收知识更为有利,且使学生在课程思路方面更清晰,掌握更牢固。人体消化系统教学中,教师通常都会按照器官顺序进行讲解,其基本教学顺序为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教师在讲授此类知识的同时也应重点讲解人体脏器形态结构知识和人体脏器功能知识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等。胃壁结构特点教学中,胃底腺主要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之后在此基础上会适时参与蛋白质分解功能,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胃底腺壁细胞会分泌出盐酸和内因子等物质,此时盐酸则具有杀菌功能和激活人体胃蛋白酶原功能,内因子会对将回肠维生素B12吸收效能提升到最大限度,教师要将临床护理进行课堂教学融入,当胃粘膜出现损伤状况时,胃酸分泌会有所减少且会出现消化不良等状况。细菌生产繁殖会使人体胃酸分泌过多,会侵蚀胃和十二指肠等部位致使溃疡病状等产生。

2.脏器大体形态结构基础教学及体表投影基础教学相结合

人体重要内脏形态结构知识讲解和相应人体体表投影讲解等显得尤为重要,便于内外科护理系统疾病诊断教学和系统疾病护理教学等,内脏体表投影记忆工作也会从中受益,内外科护理疾病诊断效率和诊断质量也会有所提升,二者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和关系,这也是解剖学基础教学得以长足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单就人体脏内结构与人体内脏功能而言,人体器官毗邻压缩则最为适宜,综上所述,中职教师在讲解解剖学知识时要侧重于内脏大体形态结构知识教学及人体体表投影知识教学等,在消化系统中胃、十二指肠、阑尾、肝脏、胆囊、胰腺的大体形态结构和体表投影;在呼吸系统中肺的大体形态结构和体表投影;泌尿系统中肾、输尿管、膀胱的大体形态结构和体表投影;生殖系统中、输精管、前列腺、卵巢、输卵管、子宫的大体形态结构和体表投影。

三、人体神经系统教学和人体脉管系统教学综述

1.人体脉管系统教学要点分析

应按照以够用教学原则进行中职解剖学基础知识教学,人体脉管系统检测时,护理专业学生和专业临床医生之间存在较大差别,中职护理专业需要重点掌握好人体全身血管分支和具体浅表静脉走行,细小人体血管动脉血分布知识和人体静脉学收集范围知识等,教师只要稍有提及即可,在教学中插入护理常用静脉注射部位及动脉止血部位,动脉血压的测量,丰富课堂教学。而对于心脏,在讲授中需侧重于讲授心脏的大体形态结构、入口与出口及心脏的体表投影,这样可以为临床护理内、外科心脏系统疾病的讲授打下基础。

2.人体神经系统教学要点分析

应该了解到,人体神经系统知识对于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而言极为困难,本人从多年教学经历中发现,在进行解剖学基础教学中不能对人体神经系统知识进行盲目讲解,这样就不会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和预期教学质量,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会屡不清头绪,基本知识也会难以掌握。教师在讲解人体神经系统内容时应对中枢神经系统答题形态和对应概念着重讲解,不必拘泥于临床护理关系知识讲解中,脊髓内上、下行纤维素知识、脑干内的神经核团知识、内脏神经、脑和脊髓传导通路知识等通通可以略讲,要详细介绍中枢神经系统的形态结构及周围神经的主要分布,这样就使神经系统一章浅显易懂,有利于学生记忆深刻。

结束语

解剖学基础课程是我们在进行整体中职护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点操作环节,从实际角度而言,其实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解剖学基础教学内容应该与具体临床护理需要等教学知识紧密相连,最为常见的即为护理注射技术教学、穿刺技术教学、插管技术教学和急救技术教学以及相应诊疗技术教学等,上述教学内容教授过程中均会在不同程度上应用到解剖学基础知识。

上一篇: 乐器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下一篇: 动物医学的就业方向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