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的质量管理汇总十篇

时间:2023-11-02 10:11:5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产品的质量管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产品的质量管理

篇(1)

二、工艺的设计

在设计生产线的工艺路线时,从保证产品技术要求和质量出发,选择一条最适用的工艺路线。结合每道工序中的具体作业内容和操作规程,按照工艺内容和操作规程的安排,确定总体工艺路线。设备位置随之完全确定,一些与设备有关的作业内容也随之固定下来,同时与这些作业内容前后相关的作业内容就基本确定了下来。具体的工艺作业内容要在不违背总体工艺路线的情况下,按照工序作业时间均等的原则对不同工序作业内容进行局部有限的变动。

三、生产加工

生产加工是把原材料变成产品的过程,也是产品生产中最容易发生生产质量问题的过程。要想保证产品的质量,现场品控的方法尤为重要。

(一)要把好原料关

总所周知,原材料的好坏对产品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企业对原材料的采购不但要从价的方面考虑,更要从质的方面考虑。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还要保证质量的提升。对进厂原材料要在经过检验后,再发放使用。从根本上避免因原材料问题引发的质量问题。

(二)坚持“三个不”的原则

“三个不”原则是企业对待劣质产品的基本原则,也是保证产品质量无劣品的基础。“三个不”就是“不制造劣质产品、不接受劣质产品、不流出劣质产品”。具体来说就是:

1、不制造劣质产品

这是“三个不”原则中最主要的,也是每个员工必须保证的,只有做到不制造劣质产品,才能从根本上解除接受劣质产品和流出劣质产品,没有了制造,接受和流出就无从谈起。

2、不接受劣质产品

后工序员工,在加工开始前,必须对产品的质量进行检验,如果发现问题,要立刻停止加工,并通知前道工序员工停止加工,追查原因,采取对策。

3、不流出劣质产品

当员工在加工产品的过程中发现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必须马上停止加工,并将劣质产品截下,在本工序内完成处置,防止再次发生类似问题。

(三)生产加工中的品控方法

1、展示劣质产品,深抓劣品成因

这其实是要求人们从思想上进行转变,任何劣质产品的产生,都有其内在的原因,要想达到零劣品的目的,我们就必须了解劣品产生的所有内在原因。在产品的生产加工中,劣品的出现还无法做到真正的“零”。因此,每一次劣质产品的产生都是一次机会,不能简单的返工或是报废,要将劣质产品集中展示出来,我们要学会从劣质产品的本身以及它产生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原因,直到明白每一个劣质产品产生的原因和针对其原因应采取的对策为止,防止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同时,将劣质产品展示出来,对所有员工进行劣质产品产生原因的培训,可以激励所有的员工,并且增强所有员工对劣质产品的识别能了,这样可以大大降低生产一线劣质产品的产生率。

2、发现异常状况,及时停机检查

在工厂的生产加工中,任何原因造成的停机都会成为全员的焦点,停机对于生产来说是相当严重的处置方式,但是却也是相当有效的处置方式,它可以调动现场所有人加入问题的处理中,快速队原因制定出相应的防止再发生对策。这其中因为劣质产品造成的停机是首要的,只有实现停机才能保证生产现场不放过一个劣质品。

3、操作者自检,及时发现劣品

劣质产品零出现必须要靠实际操作者来实现,操作者的自检是实现劣质产品零出现的重要方法,它要求操作者把下道工序当做是自己的客户来看待,保证向下道工序输送的产品无劣品。传统质量检验模式中,将检验活动作为一个独立的岗位,这是一个没有任何附加价值的,但是如果将产品的全数检查作为一道工序来看,他却是保证产品合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工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求操作者实施全数检查。这也就规定了检验工的职责不再仅仅是将劣质产品检出,而是在发现问题的同时,必须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降低劣质产品的出产率。操作者在实际的生产加工中,发现自己的产品出现问题,必须立刻停止加工,呼叫检验人员处理,不能让劣质产品流向下个流程。条件允许的企业还可以喜爱设备上安装自动检查装置,代替操作者完成对产品的全数检查。

4、使用放错装置,杜绝人为错误

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操作者会受到各种各样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劣质产品的产生,这些错误往往又是无法避免的。人受外界影响是很容易的,但是机械收外界影响却小得多,大多时候甚至是可以避免的。这就使得放错装置在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比如:操作出现忘记或失误时,工件无法放入夹具内、机器不能启动;加工出现错误时,传输滑道将阻挡不良的工件,不能流到下道工序;加工过程失误时或者定位不准确时,警报装置鸣叫,设备会停止;即使不良品流入生产线,也不会发生错误装配。

5、平准化生产,降低错误发生

篇(2)

企业之间的竞争一般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价格方面竞争、产品差异竞争。然而,农产品企业如果拥有差异化的产品,那么就不仅仅是市场价格的支配者,而是拥有一定的价格决定权。同时,消费者的多元化消费及不同需求也要求差异化的农产品的存在,这也有利于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因此,可以说通过农产品的差异化,能够提高农产品的质量,能够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1.我国农产品差异化的现状及原因

我国农产品产异化的现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品种的差异化程度较低

不断培育、筛选出优良的品种,不但能够提高农产品产品,提高农产品质量,还能能够满足农产品的多样化需求。但是新品种的开发是具有风险的,一是安全风险,面临着生物多样性的风险、物种风险以及生态系统脆弱性风险;二是市场风险,新品种培育需要较多土地、资金、人员、设施,科研周期长,受环境影响大,如培育出来无经济效益或者经济效益短期难以体现。

1.2质量的差异化程度较低

农产品质量分级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农产品质量分级的关键是农产品质量级别标准的设定,同时还需要质量指标的测定。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分级存在分级指标模糊,标准不科学的问题,多数农产品的等级评定还是依靠感官评定方式,而采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进行智能分级还未广泛使用,如测定农产品的声波传播速度确定成熟度,测定农产品的声压确定含水率、利用近红外光谱检测农产品中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等营养成分。

1.3品牌的差异化程度较低

一个农产品的品牌一旦形成,其价值就可能增加几倍甚至十几倍。然而,目前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总体水平偏低,知名品牌数量不多,品牌的生命力有限,创新产品的品牌数量更少。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农产品的品牌建设需要较高的财力支持,这是很多农产品加工企业所不能承受的;很多企业虽然拥有自主品牌,但是科技水平有限,缺乏核心技术的知识产品,难以做大做强,发展为知名品牌。

2.提高农产品质量管理的相关措施

农产品的差异化的确能够提高农产品企业的盈利能力,也能够提升农产品的质量。但是农产品的差异化使得企业必须具备较强的实力,表现在科技水平,财力支持,而分散的农产品其企业大多并不具备以上实力,因此,就需要推行相关企业制度,采取有益措施,提高企业农产品的差异化水平。

2.1提高农产品品种的差异化程度

相对于分散的农业散户,农业企业有优势与科研机构合作,去培育更有盈利潜力的农产品新的品种,企业的规范化经营,也有利于新品种的推广利用。

专业化与差异化并不冲突,农业企业的产品产异化另一重要途径就是专业化经营,农业企业确定自己专营业务,进行专业化经营。差异化经营绝不是将所有涉农业务都纳入经营领域之内。在专业化经营的基础上开展差异化经营,在差异化经营的基础上更加专业化,增加同一产品的品种种类,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同时也有利于扩大市场份额,壮大企业规模。

2.2提升农产品的标准水平

我国的农产品标准存在的一定问题,如更新过慢,与国际水平差异较大,标准的可操作性存在问题。标准的制定为了企业,因此也离不开企业的参与,这样才能与实际相结合。因此,农业产品标准的制定,在质监部门的牵头下,组织该领域的科技人员、农产品企业组织共同参与,制定先进的。可操作性强的农产品标准。具体到企业,需要根据标准配备专门技术人员,设计切合自身的农产品作业程序和工艺操作,相关质检人员配合,从而提高对标准的执行力度。

2.3创建农产品品牌

品牌对于消费者是一个认可,是一个对产品质量特性的认知。创新品牌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因此,品牌的创建需要农产品经营者或者企业具备雄厚的财力支持。当然,只有足够的财力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先进的科技水平作为新产品的基础,需要先进的品牌建设技术,先进的管理技术。分散的农户以及小规模的作坊式企业显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农业企业创建农产品品牌对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提升企业的经营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3.结论

农产品是人们生活的主要食物来源,不仅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而且关系到农产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对农产品质量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立农产品企业制度,横向扩大农产品经济组织的经营规模,纵向联系农产品产业链成为实现农产品企业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江应松,李慧明.农产品质量安全难题的制度破解[J].现代财经,2007,9

[2]宋明顺等.标准化在农业合作经营中的作用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农业经济,2007,4

[3]龙方,任木荣.农业产业化产业组织模式及其形成的动力机制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7,4

篇(3)

关键词:

卫浴产品;开发研制过程;质量管理;质量控制

在产品开发研制中,各类研发质量问题的出现,也对企业研发质量与经济效益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为此企业开发研究管理者,以有效控制为目标,根据卫浴产品开发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展了针对性质量管理研究工作,为企业产品研发质量提升提供帮助。

1产品研发主要质量问题

1.1产品设计质量问题卫浴产品设计开发研制环节中其主要问题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难以兼顾产品创意性、艺术性与实用性。当前社会群体对于卫浴产品的创意性与艺术性要求较高,使得部分企业在产品研发设计中,将设计重点集中在艺术与创意层面。但是却忽视了作为日用产品,卫浴产品必须具有的实用性特征。所以当前部分新研发卫浴产品虽然较高的艺术与创新特点,但是因使用不方便、舒适性较差等问题,降低了产品研发质量。另一方面设计创新性的缺乏。设计环节最为重视的创新性理念,即利用创新提高产品研发质量。但是当前部分卫浴产品开发研制中,设计者对于传统产品的借鉴比例过高,甚至出现了抄袭问题,这种创新性缺乏会造成研发质量问题的出现,甚至造成新产品研发失败情况的出现。

1.2产品测试不符合质量标准作为重要的生活日用产品,国家对于卫浴产品生产与使用制定了较为严格的质量标准。这些质量标准对于产品使用性能与用户安全,都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如GB6952-2005卫生陶瓷标准、JC/T779-2000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浴缸标准等标准,都属于这类标准内容。但是在产品研发测试中,部分产品出现了不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问题,造成产品质量的严重下降。这一问题主要是因为以下几点原因造成的。一是标准意识较差。产品开发研制工作人员标准意识差,是造成产品测试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由于产品质量标准意识的欠缺,忽视了国家质量标准造成了质量问题。二是过度追求成本因素造成的。部分企业在产品研发中,过度追求产品研发与生产成本,进而造成了研发出的产品自身质量较低,进而出现了不符合质量标准的情况。三是过于追求创新因素。创新因素是产品研发的基础,但是过于追求产品创新,利用较多的新型理念进行产品开发设计,进而使产品开发研制过程出现误区,严重提高了产品自身的安全与质量隐患,使产品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

1.3样品质量问题卫浴产品研发样品的制作,是开发研究中将产品设计理念落实到实践生产的必要环节。样品质量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设计理念,以及新产品技术不成熟造成的。但是除了以上的原因外,以下两个问题也是造成。一是过度追求研发速度。缩短研发时间,对于企业研发成本的降低以及市场效益的提升都与这重要作用。所以部分企业在研发中过度追求研发速度,进而造成前期技术研究过快,难以形成成熟的技术标准,进而使样品研制与生产缺乏技术支持,影响了样品质量。二是技术人员意识问题造成的。部分技术人员在样品制作流程以及工艺安排中,没有新产品开发意识,所以没有针对产品新技术制定新的生产流程与工艺方案。这种设计理念与生产流程、工艺间存在的差异,会使样品生产出现较多的技术问题,进而造成样品质量问题的出现。

2产品研发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2.1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网络研发管理者应在新产品开发研制中,建立起网络化的质量管理模式,并逐步完善实现全面管理过程。这一网络模式的建立,主要包括了以下内容。首先建立责任管理体系。在研发阶段的各个工作岗位中,管理者需要设置质量管理责任人员,负责本岗位质量管理监控工作。如设计岗位中,设定专人负责设计质量责任管理,对于设计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及时发现、解决。其次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除了建立岗位责任制外,我们还需要将整体质量管理网络划分为逐个管理网格,规定网格管理负责人对网格进行专项管理,并将管理内容汇总进行管理。最后按照研发程序确定管理重点。卫浴开发研制工作具有较为明显的阶段性,每个阶段的重点工作各不相同。所以在网络化管理中,管理者应根据研发程序确定不同阶段的管理控制重点,进行质量管理工作。如样品试制阶段,其质量管理重点内容是对生产技术与工艺是否合理、技术流程规范等进行监控,提高样品制作质量。

2.2做好艺术、创新与实用协调控制为了保障产品质量,研发人员必须建立起艺术、创新与实用性相协调的质量管理控制体系,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建立实用性基础理念。作为生活用品,卫浴用品的舒适性、安全性的使用要求,是消费者对选择卫浴用品的必备原则。为此开发研制人员在研发创新中必须树立实用性理念,在其基础上开展艺术与创新研究。二是建立合作性创新研究。单一的创新机制容易将研发工作带入思维死角,难以有效突破。所以在创新设计中,研发部门可以采用集思广益的模式,在产品理念基础上积极地结合设计专家、艺术设计专家、卫浴生产者,甚至消费者对于卫浴产品的需求等意见进行综合分析与考虑,寻找最佳方案进行解决。特别是消费者意见的参考,对于研发中实用性的保证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3利用质量控制工具做好辅助设计工作质量控制工具是指在产品设计研发过程中,对研发过程各类数据与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确定研发中各类质量问题,便于质量控制和改进的工作方法,其在开发研究质量管理中可以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如在研发过程中,采用质量控制统计分析法,检查研发过程整体时间,其各个研发阶段所占用时间比例,整体研发过程中效果等数据是否合理,是否存在人为压缩研发时间等问题,都可以为研发质量管理提供辅助支持。所以质量控制工具在卫浴产品研发中的作用,得到了企业研发部门的重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工具的使用毕竟只是辅措施。做好研发人、财、物、工作等监控管理,将质量控制工具的应用落实到研发工作中,才是提高产品研发质量的基础。其主要工作方法即是在质量管理控制基础上,建立起有效的质量评估体系,根据研发过程以及效果,对质量控制工具进行有效评估管理。如在质量数据分析表的基础上,质量管理人员结合绩效考核工作,开展质量绩效评估,将研发质量控制在绩效标准内,对于质量管理控制可以起到重要作用。所以在研发质量管理时,如何将辅助工具与实际管理进行结合,实现整体化管理过程将是研究者重要的研究课题。

3结束语

做好卫浴产品开发研制工作,利用创新工作模式提高经营竞争力与发展空间,是卫浴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为此研发管理者,以提高研发质量为目标,根据当前研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展了应对措施研究,为卫浴产品开发研制质量的提升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篇(4)

一、产品设计研发的过程

首先,GJB9001B-2009明确要求与产品有关的要求,要与用户详细沟通。在接到用户的新品开发信息后,设计人员与用户或相关人员协商确定有关产品信息并形成书面材料,以作为产品设计开发输入的重要依据。根据用户需求,相关标准和近似产品,生产产品设计输入文件,并进行严格评审,确保所设计的产品满足用户要求。

其次,科学严谨地制定产品设计方案。通过设计输入评审后,进行结构原理性方案设计。一般采取两种以上的设计方案,包括结构、材料、加工工艺难点、环保等方面内容。同时还要进行可靠性设计与分析,通过评审确定最佳方案并由用户确认。分析产品的主要及常见失效模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采取相应措施,最终形成《可靠性设计与分析报告》。设计人员根据结构原理性方案和可靠性设计与分析的结果,运用三维仿真软件进行图纸设计,制定出详细方案,通过评审后方可使用。

再次,充分试验,确保产品设计质量的可靠性。产品图纸下发后,随即下发相关技术规范和试验大纲,并全面跟踪产品生产情况。在交付用户使用前进行首件检验和评审,确保产品符合使用要求。同时进行摸底试验,对产品的性能进行全面考核验证。

二、原材料质量控制

原材料质量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 GJB9001B-2009明确要求企业除了全面考核供货方的质量保证能力外,还要编写合格供应商名录,定点(生产商)采购;所有原材料都有相应的检验规范、检验方法,原材料检验,要有专职检验员专门负责原材料的入厂验收,以确保其质量。

三、现场质量控制

主要或关键过程和产品实现过程运行好坏,直接关系到公司的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因此我们应对其进行重点控制。关键支持过程的确定往往与公司管理现状有关,一般应考虑满足顾客要求及质量管理体系取得良好业绩的有关过程,

1、对关键过程/特殊过程的控制。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特殊过程进行控制,预防不合格品的发生,确保在制品满足规定的要求。将影响产品成品率或对产品质量起着重要作用的主要工序设置为质量控制点,并采用SPC统计过程控制技术对这些工序进行控制,使各个关键工序处于受控状态,CPK值提高幅度已达到《实施SPC认证程序》的要求,在一次提交合格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方面效果显著。为进一步实施SPC,企业应该制定推行实施计划,逐步在企业内部全面推行SPC统计分析方法,以实现持续提高质量、减少成本、降低产品不合格率的目标。

2、加强现场监督检查力度,实施考核、明确责任。首件检验和巡检执行情况是日常工艺纪律检查工作的内容,由专职人员监督检验、通报;针对特种工艺编制监控制度,对监控过程进行规范管理;车间设专人进行现场工艺过程监控,尽量避免出现因特种工艺控制不当而造成的批质量问题。除对直接责任者实施考核外,还对相关的管理人员实施考核,体现管理人员的管理责任,使员工意识到,质量工作人人有责。

3、通报质量问题,进行质量警示。通过质量信息日报、典型质量周报、月份现场质量问题汇总等形式,将质量问题反馈给责任单位,以便于责任单位掌握近期的质量状况,找出薄弱环节。同时,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议,通报内外部重复、典型质量问题,使相关单位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漏洞,及时纠正并采取质量预防措施,同时要进行跟踪验证,保证措施落实到位,避免问题重复发生。此外,还将收集到的典型质量问题样件拍摄成照片,做成《内、外部质量警示》幻灯片,集中相关人员进行宣传,指出过程控制重点,让相关人员都能直观地看到质量问题的特征,起到警示作用。

四、售后服务管理

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快捷、更周到的服务,企业应建立售货服务信息ERP市场质量信息数据库,实现售后服务的网络化。通过ERP管理,方便对客户反馈意见进行分类统计,有针对性地采取整改措施,并定期回访客户,了解产品使用情况,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同时,在数据库中可以随时查阅产品质量信息,只要输入产品型号,便可搜索出该产品曾出现的所有问题及其发生的日期和原因,并可以查到相关的整改措施。数据库操作起来简单、方便、快捷,大大提高了售货服务的质量的效率。

五、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GJB9001B-2009质量管理体系实际上可以说是由无数大小活动过程所组成的一个过程网络,而所谓过程就是利用资源并通过管理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种活动。每一个过程一般包括管理活动、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等内容。如何使每个过程活动得到有效控制并使过程输出得到预期的增值,从而提高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业绩。质量管理体系8.2.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就要求企业采用适宜的方法对过程进行监视,并在适用时进行测量。通过对过程实施监视和测量,评价过程的结果是否达到所策划的要求,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有效运行,产品质量是否满足规定的要求,并使企业不断持续改进。

六、结论

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而产品实现过程对质量的好坏起着决定性作用,想要抓好产品实现过程的质量管理,企业就要细化质量控制流程,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有效地保证交付产品的质量。质量工作永无止境,企业责任重大,在工作中,一定坚持“质量是立业之本、管理是强业之路、效益是兴业之源”的理念,切实向管理要效益,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跟保,刘英.质量管理与可靠性.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

篇(5)

一、产品开发阶段质量管理常用的工具

产品开发阶段常用的质量管理工具包括以下几种:首先,防错设,也叫防呆设计,即采取相应的设计手段,比如可靠的控制装置或特征,降低错误发生的机率,或者消除错误,防止产品使用人员在人为疏忽、缺乏经验或技能不足的情况下出错,在产品早期定义以及可靠性设计阶段需要考虑防错设计。其次,DFX设计,也叫最优设计,其以并行思想为基础,产品开发过程中要兼具其功能、性能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产品生命周期内的产品质量因素,而最优设计包括可制造性/可装配性设计、可靠性/可维护性设计、可测试性、面向环保设计等等。最后,原型制作,产品原型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实体原型与解析原型,其中解析原型不可触知,比如CAD模型、动态仿真模型等,通常以计算机为基础进行分析;实体原型可触知,主要用于检测或实验。常见的实体原型包括α原型、β原型、试产原型等三种。在对技术或设计方案可行性进行评价时,通常采用α原型,对一些高风险零部件、子系统的性能、可靠性进行实验与测评;β原型即工程样机,其主要作用是对产品系统的关键性能指标进行评价与测试,识别产品中系统性的缺陷;试产原型则用于系统测试,分析产品是否可以满足生产线的工艺能力、顾客的需求等条件,还可用于最终产品的其它设计,比如图纸或包装等。

二、产品开发阶段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

(一)概念阶段

在概念阶段要进行顾客需求分析、技术可行性分析及风险分析。其中顾客需求分析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电话访问、往期产品的客户投诉、相关研究报告等直接或间接的获得顾客需求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理、归类,也可以利用数理统计、数学方法等做重要度排序,筛选出最有价值的质量需求信息,再将其转换为产品的质量特性。技术可行性分析主要包括资料收集、系统架构分析、子系统与功能模块分析、失效模型列举、影响度分析、致命度分析及系统优化策略等内容。

(二)计划阶段

产品开发计划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对产品的定义、竞争优势等做进一步明确,将产品系统架构基本确定下来,做好产品开发项目计划与资源计划,保证在开发过程中合理控制风险。而在产品开发计划阶段主要质量管理工作包括:需求评审;将产品的定义确定下来;制定对应的产品质量计划,并确定开发过程中所需的主要流程。产品质量计划包括产品质量改善计划的确定、产品质量目标的设定,并将产品质量测试验证计划同时确定出来。

(三)开发阶段

产品正式开发阶段需要参照产品开发计划进行实际的产品开发,该阶段主要包括一些具体的设计工作与开发活动。该阶段是质量控制的关键点,因此开发小组需要进行必要的设计评审,并做早期测试与验证,包括功能测试、系统集成测试等。而正式开发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包括:保证产品功能及性能与产品规格说明书要求相符;产品开发设计过程中恰当的应用了正确的流程、工具及方法;及时发现产品的问题及缺陷,并提出相应的识别与纠正措施,保证所制订的产品质量目标的可行性与实用性;验证产品设计的合理性,保证其可以满足顾客需求。

(四)验收阶段

当产品进入验收阶段后,证明已经解决了大多数的设计问题,或者设计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小批量量产后可以对设计开发的结果进行评价,并对后续大批量生产的可行性进行验证。验证阶段的主要质量管理内容包括:对产品的生产制造能力进行全面评估与确认,由小批量生产向大批量生产逐步过渡;对最终产品进行测评、评估,以保证产品设计与产品设计规格说明要求相符,且其质量水平与质量管理计划目标相符。

三、产品缺陷管理

在产品开发阶段产品缺陷是无可避免的,因此产品的缺陷管理也是产品开发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产品缺陷越少,证明产品的质量越高。具体而言,产品的缺陷问题不外以下几类:首先,无法满足功能需求,比如硬件失效、软件缺陷等;其次,任务延期;最后,某些项目瓶颈未处于受控条件下等。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下列质量管理措施:发现质量问题后需要做进一步确认,对问题及时定性,比如缺陷的严重程度与发生频率等,对缺陷做出全面了解;接下来要做好数据的调查与搜集,全面了解产生缺陷的过程、发生原因,查找以往研究是否存在类似问题;启动紧急预案,先将缺陷所带来的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接下来要深入分析缺陷发生的原因,要注意不仅要分析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还要弄清楚“为什么未及时发现”的原因,以保证问题分析的针对性与深入性;确定问题后再制定出相应的对策,提出解决问题的计划;确认解决问题的结果,保证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并保证同样问题尽量不要发生。解决问题后要总结经验,将解决问题的方法反馈给相关人员,集中管理开发的所有问题,以便跟踪管理。

参考文献:

[1] 徐枫. 如何管理汽车新产品开发项目的交付物质量[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2(09): 22-24.

[2] 方水良,郑继旺,赵诗奎,等. 基于过程文档的产品开发质量控制系统[J].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12(03): 472-478.

篇(6)

现如今社会的科技不断的发展,顾客对汽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应用了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电子技术不仅能够提高汽车的舒适度,而且还能增强汽车的性能。有学者对汽车的电子产品占成本比例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2001年的汽车电子产品占成本比例为23%,2015年这一比例增加到了一半。目前我国发展的汽车技术四分之三都应用在了汽车电子方面上,所以未来我国汽车行业将努力突破汽车电子方面。

车载汽车电子装置、电子控制装置统称为汽车电子。车载汽车电子装置能够在汽车独立的环境下单独使用,该电子装置中包括汽车上网设备、汽车音响设备、电视媒体设备、导航设备、汽车信息系统等设备。汽车电子控制装置是由机电结合的,该电子装置包含了车身电子控制底盘发动机等配件。

1 车载汽车电子产品的特点及可靠性要求

1.1 车载汽车电子产品的特点

车载车身电子技术的发展带动了车载汽车电子产品的产生。在汽车环境下应用车载车身电子技术,实现车内环境中各种电子设备的操控,以用来方便消费者控制车,这就是电子操控技术。

现如今是信息技术时代,若是能够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汽车当中去,将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人们会在汽车上打电话、听音乐或者上网、处理工作事务,就更加需要将多媒体融入到汽车技术当中。目前已有企业开发出了车载计算机多媒体系统,该计算机系统具有图像显示、防盗、导航、处理汽车信息等功能。因此,许多学者很看好汽车多媒体技术,认为该技术在市场上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1.2 车载汽车电子产品的可靠性要求

车载汽车电子产品具有非常强的可靠性,企业在发展汽车电子行业时提倡是节能、环保、安全这3个主题。在保障这3个主题的基本情况下,汽车电子技术将会向多个方向发展,例如将电子技术往通讯

网络化方向发展。由此可见,汽车的可靠性要求比其他电子产品高是出于这个原因。

2 车载电子产品提升对策

2.1 加强企业员工质量培养意识

提升车载电子产品的质量首先就要加强企业员工质量的培养意识。底层企业员工会根据高层人员的做法去做,所以增强企业员工质量意识首先要从高层人员入手,企业应该要求高层人员要具备很良好的风范,带动底层人员努力工作。若只是管理低层人员,而弃高层人员于不顾,只会达到一时的效果。

要想提高车载电子产品质量,则即要管理高层人员也要管理低层人员,也就是管理整个企业,让企业中的经理、工程师、工作人员、部门管理人员牢牢的根据公司的规定,一步一步的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让车载电子产品质量意识印刻到员工的心里,每时每刻都保持着质量第一的准则。

2.2 提升企业自动化水平

提升企业自动化水平也是一个提高车载产品质量的措施,车辆行业是一个劳动较多的行业,员工为企业创造价值时主要是依靠组装,但是有一个缺点是企业难以控制人员,企业要想提高车载产品的质量,只有通过提高自动化水平,解放工作人员的双手,用机器来代替人力,才能够提高车载产品的质量。提高自动化水平,企业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鼓励技术人员进行创新;(2)投入更多的资金,引进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3)调整生产线,剔除多余的生产步骤,减少自动化的投入成本。

工作人员在工作的时候难免会有失误的情况发生,所以改用自动化生产能够有效的减少失误情况的发生,进而提高企业的车载产品质量。找到一个企业是和生产的自动化设备能够帮助企业早日提高自动化生产水平。企业要为生产线投入资金和人力,并且还需要工作人员提供创新的想法。

2.3 建立企业质量管理信息化体系

现如今全球正处于信息化水平的发展阶段,我国必须加快实现工业化以及现代化水平,才能够跟上世界信息化发展的速度,我国必须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开拓出一条以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资源消耗少,经济收益好,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的道路。

将企业的质量信息传输方式改变,使企业的管理水平更加贴近现代化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加强企业汽车零部件的信息化建设强度,进而提升企业的质量管理的水平,才能使得生产出的汽车零部件拥有高水平质量,提高汽车零部件行业整体的质量管理水平。另外,企业生产汽车零部件时切忌急功近利,要稳扎稳打的打造出适合企业的生产线,新的信息化管理体系需要长期的反复适应、维护和实践方能完善。

3 结语

汽车智能化水平c汽车电子技术应用不断的发展,消费者选购汽车时考虑最多的是汽车的性价比,现如今也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车载汽车电子产品的多样化及多功能化考虑进了选购条件范围内了。企业在配置汽车时主要采用六西格玛的管理理念,该理念能够有力的保障汽车电子产品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新平,汪方军等.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认证的有效性研究综述[J].管理评论,2016,(10):20-26.

篇(7)

长期以来,多数人重视的是图书馆服务的质量,而忽视了图书馆生产信息产品的事实。人们往往认为图书馆只是将文献资源进行一番整理之后,提供给读者使用。图书馆将文献提供给读者的过程,也就是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过程。这一过程开展得顺利与否,读者对之有何评价,就是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但随着现代社会的信息化进程,图书馆作为促进文献信息传播与交流的机构,必然要对采购进馆的信息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开发,简单的借阅工作已不足以概括图书馆工作的全部。图书馆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开发的结果,使之成为图书馆的信息产品。

一、图书馆的信息产品和信息产品质量

1.图书馆信息产品的定义

图书馆的信息产品是指图书馆在一次文献的基础上生产出来的提供给读者和社会的二、三次文献,具体包括各种馆藏目录、机读目录、综述、述评、研究报告、各类型数据库以及检索工具等。图书馆的信息产品凝结了馆员大量的脑力劳动,他不是简单的加工,整理工作,如图书馆开发专题数据库,需要对用户进行调查,收集相关资料,对资料进行取舍、分析、整理,对检索方法进行设计等。

2.图书馆信息产品的质量

图书馆信息产品的质量,是指图书馆生产出来的二、三次文献能够满足读者和社会需求的特性总和,即相关性,全面性,准确性,时效性等。相关性是指图书馆的信息产品是否从内容上符合读者的需求,能否解决读者的问题;全面性是信息产品对这一领域信息的涵盖程度。现代信息的庞杂性决定了任何一种信息产品都不可能包括某一领域内所有的相关信息,因此,对这一指标的判定需要图书馆做出选择;准确性是指信息产品内容的可靠性,在现代网络信息的大量充斥下,图书馆的信息产品正可以弥补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的状况,这也正是图书馆信息产品的优势之一;时效性是指信息产品的及时化程度,在信息社会,人们对信息的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这也是图书馆信息产品质量之所在。

二、图书馆信息产品质量的形成规律

对于质量是怎样形成的这一问题,不同时期人们有不同的解释。最早人们认为质量是检验出来的,因此非常重视产品质量的检验工作。在产品生产出来后,对之进行检验,合格的出厂,不合格的则不能出厂。这种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首先,不是所有的产品都可以使用这种方式来进行质量控制,有的产品只具有一次性的使用价值,如火柴,检验其质量后,它也就失去了使用价值,因此,只能抽样检验,而不能进行总体检验。其次,质量检验是一种事后控制的方法,只有当问题已经发生时,才会检验出不合格产品,对产品质量的提高没有直接的贡献。这种方法的局限性,迫使人们对质量的形成开展更进一步的探讨。随着认识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开始意识到,质量是生产出来的。根据这种观点,人们重视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希望通过对业务流程的监视,提高产品质量,减少不合格产品的生产。这种做法比事后检验先进了一步,可是,与产品质量形成的真正源头还存在一定差距。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管理学家逐渐发现,很多产品质量问题并不是由于工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失误造成的,而是它的设计本身就存在问题。现在多数管理学者都已经接受了这样一种观念,即质量的形成与最开始的设计密不可分。如果设计是不合理的,那么,无论对生产过程开展多么严格的控制,仍然会出现质量问题。因此,可以明确,质量问题几乎与组织中的所有活动都是相关的。对于图书馆来说,探讨信息产品质量的形成规律,会提示我们,图书馆中的哪些工作与信息产品的质量相关,其相关性如何,应制定怎样的指标,对这些质量活动予以控制,当产生问题时,应采取怎样的改进措施,从而为全面质量管理提供一种较为切实可行的方法。图书馆信息产品质量的形成,可以说是信息产品生产全过程管理的结果。在信息产品质量形成的全过程中,图书馆为实现质量目标所必须发挥的质量管理功能及其相应的质量活动,被叫作图书馆的质量职能。图书馆的质量职能大体上可以包括:读者调研,信息产品开发与设计,制定信息产品的生产程序、设备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准备、采访,信息分析与整理,生产,检验,提供给读者使用,读者教育等。对于不同的图书馆信息产品,所涉及的质量活动是有所不同的,如图书馆馆藏目录的生产过程与各类型数据库的生产过程会存在很大的差异。但它们基本上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点:(1)信息产品质量的形成涉及多个不同的业务流程,各个流程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系统。(2)作为一个产品质量系统,系统目标的实现取决于每个环节质量,职能的落实和各环节之间的协调。因此,必须对质量形成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3)信息产品质量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一个流程都是以上一个流程的工作结果为基础,经过加工整理后,提供给下一个流程使用。因此,在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必须保证对每一个流程都加以控制,监测信息产品在每个流程中的质量,保证不合格的信息产品绝不转移到下一个流程中去。(4)信息产品质量的形成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和外部环境有密切联系。因此,提高、改进信息产品的质量,还要关注外部环境,如采访过程中对信息提供者的选择,信息产品提供时对用户的教育等等。

三、图书馆信息产品的质量与图书馆的业务流程

在分析图书馆信息产品质量的形成规律之后,我们要着重分析现代图书馆中的几种质量职能,以及如何通过对这些质量职能进行管理,提高信息产品的质量。以图书馆开发、生产数据库为例:

1.用户调研

图书馆开发数据库,首先必须做好用户调研工作,调研的重点是明确用户的范围、用户的个体特征、用户使用该数据库要解决的问题、用户的信息获得方式、用户的信息使用习惯等等。根据用户的需求,明确以下问题:(1)开发何种类型的数据库,是商业性的还是学术性的,是综合性的还是专业性的,如果是专业性的,具体的范围是哪些。(2)数据库的特征,即数据库是以资料全见长,还是以时效性见长,它的准确性如何,权威性如何、响应速度如何、专指性如何,是否能够提供较为广泛的回溯信息,能够提供哪些检索入口,是否有较为友好的用户界面等。(3)数据库的提供方式,主要是指数据库是否允许用户在馆外使用,是否允许不是本馆的用户使用,它允许免费浏览的范围是什么,是否允许免费下载等。(4)数据库的使用成本,即根据用户的接受程度,确定使用成本。如全文浏览、下载、打印的成本等。

2.数据库的开发与设计

根据上一步工作明确的内容,对数据库进行实质性的开发与设计。包括确定数据库所包含信息的内容、检索途径、用户界面、使用权限和费用等。

3.制定数据库的生产程序

当数据库产品已经设计好时,图书馆需要制定相应的生产程序。如信息资源的采购方法、范围、成本,配套设备的准备,信息资源的加工整理,人力资源的配备,时间的安排,各种资源要素的投入比例等。

4.现代信息设备及管理信息系统的准备

数据库的生产和使用需要图书馆有相应的技术和现代化信息装备。从硬件上看,包括图书馆内部网络,计算机、打印机、检索终端、电子阅览室等。从软件上看,包括图书馆的管理信息系统、相关软件、人员等。只有各种软硬件都配备起来,数据库才能提供给读者使用。

5.采购信息资源

根据数据库的信息内容,开发合适的采购渠道,以最为经济的方式,争取获得最符合需要的信息资源。信息资源不仅包括印刷型文献,更重要的是包括各种数字化信息,如光盘、网络信息、数据库等。在进行信息采购时,一要注意选择好信息提供者,考察他们的资信,尤其是在进行数字信息的采购时,一定要考察信息的可靠性,货比三家;二要注意对数字信息的采购往往获得的不是信息的拥有权,而是使用权,因此,图书馆要派出对这方面有相当了解的人员与信息提供者进行谈判,为本馆的用户争取最大的权益;最后还要注意知识产权的问题。

6.信息资源的分析与整理

生产数据库所需的信息资源,一方面来自上述的采购,另一方面来自对馆藏信息的开发。图书馆要让专业人员对信息资源进行价值分析与相关性判定,删除无用或价值不大的信息,对其余的信息进行时间、内容上的整理,以备数据库的生产使用。

7.数据库的正式生产

如果上述工作进行得很顺利,数据库就可以正式开始生产了。在生产过程中,图书馆最需注意的问题是人员的配备和时间的安排。图书馆需要开展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只有人的素质有了提高,信息产品的质量才会有所保障。

8.数据库的检验

生产的数据库在正式提供给用户使用之前,要进行检验。一方面是图书馆自身检验,看生产结果是否达到计划的要求,是否与设计相一致;另一方面是小范围地提供给用户使用,搜集用户的反馈信息,调查用户的意见,并根据用户的要求,对数据库进行改进。

9.数据库的提供使用

图书馆正式将数据库提供给用户使用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有充分的宣传、合适的方式以及合理的价格。如图书馆要为用户提供舒适的环境、先进的信意设备。图书馆还必须在用户遇到问题时给予帮助,因为图书馆对用户遇到的问题如何反馈,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用户的满意度,并进而影响到用户是否再次使用该数据库。

篇(8)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b)-0189-01

1 当前企业产品制造质量管理现状

我国现行的ISO8402-1994中对质量管理给出了详细的定义:所谓的质量管理就是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同时在质量体系中借助质量策划、控制、保证和改进的手段实施管理职能的活动。而ISO9000对质量管理给出的定义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并以全员参与为基础,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让用户满意以及组织成员与社会收益,来实现长期成功的管理手段。综上,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具体是指从产品质量的产生到形成直至实现的整个过程。当前,国内企业产品制造质量管理的现状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对持续改进产品质量认识的不够充分。有些企业简单地将通过认证当成是产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要求,一旦产品获得了认证便不需要在像认证前那样时刻进行关注,这些企业显然没有认识到对产品的质量管理需要持续不断地改进,他们单纯地认为只要产品质量合格,就不需要进行改进,或者等出了问题再进行改进。

其二,产品质量改进机制不健全。国内生产制造企业的质量体系文件虽然规定了应当定期组织开展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工作,并以此为依据构成自我改进与完善机制。然而,在实际中,却有很多企业并没有这么做,究其根本原因是产品质量体系文件的规定不够明确,当发生问题后互相推诿,而且相关人员对该文件的重要性认识也严重不足,执行就更是无从谈起了。

其三,对产品质量管理信息不够重视。由于受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国内大部分生产制造企业都将主要精力放在对产品成果质量的关注上,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产品销量,但却忽视了约束性质量,即日常质量信息。如,对产品质量和生产过程的监控信息记录简单,从而导致很多潜在的问题难以及时被发现;又如对用户反馈回来的信息重视程度不足,造成企业管理决策层无法全面准确对用户信息进行系统分析,错失了提高用户满意度的机会。

其四,产品质量持续改进的方法不合理。当管理评审提出相应的改进要求之后,企业虽然也按照要求进行改进,但在措施的制定上却并不合理,也没有针对性,这使得质量评审流于形式,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改进方法不合理。

2 基于新产品制造的企业质量管理要求

新产品制造是推动企业发展,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目标的重要手段,要求企业必须改善当前产品制造质量管理现状,提高质量管理要求和水平,以此确保新产品质量管理的顺利进行。

2.1 建立新产品质量管理标准和制度

大量的实践表明,想要进一步提高产品的整体质量,技术进步是关键。从产品制造要求的角度上讲,新产品要远远高于老产品。为此,企业应当积极引入先进的制造技术,并对工艺规程进行完善和优化,并不断提高生产成果的转化应用,借此来增强工艺规程对新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仓储等过程的指导性及可操作性。此外,企业还应当按照新产品的生产要求建立健全相关的质量管理标准和制度,并充分发挥出基层生产单位的质量职能,积极开展新产品自主保障活动,实现质量管理全员参与,以此来促进企业全体员工贯彻落实质量管理标准和制度的自觉性。

2.2 加快企业质量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管理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发展方向,实现质量信息化管理有利于为企业提供可靠的数据,帮助质量管理者找寻生产质量管理的薄弱环节,分析产生的原因,并及时制定整改措施。企业要利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建立产品质量管理档案和员工质量档案,确保新产品的追溯性。同时,还要利用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统计和分析新产品研发过程中的质量数据信息,以及新产品检验后的相关质量指标。此外,企业要强化产品生产质量日常管理,建立产品质量信息库,以此提高质量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2.3 落实新产品质量管理的配套措施

首先,企业要重视生产能力的提高,从机械设备、人员、环境、方法等诸多方面入手,改进生产工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作业环境,降低新产品的生产成本和不合格率,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目标;其次,减少各种浪费的情况发生,如因生产环节衔接不当、工序质量检查延误、材料物资供应不足、生产设备事故频发所造成的生产时间浪费,从而提高新产品的生产效率;再次,强化员工质量管理意识,通过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确保员工掌握新产品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要求,从而加强新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减小不合理损失,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最后,提高新产品售后服务质量。良好的售后服务是确保顾客接受新产品、信赖新产品的重要手段,所以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树立新产品良好的形象,增加新产品的附加值。

参考文献

篇(9)

1. 4D数字测绘产品的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4D数字测绘产品作为一种全新技术的产品,其产品质量特性主要表现在空间位置、属性数据精度、时域、空间数据逻辑一致性、空间数据的完整性及空间数据及地图数据可视化的空间关系正确性等几个方面,同时这些特性之间又相互影响。因此4D数字测绘产品质量特征表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并成为产生空间数据的质量问题的根源。鉴于4D数字测绘产品的相关生产与质检单位仍然采用传统质量检验手段,但是这些手段已经不能适应4D数字测绘产品的质量管理的需求,因此在4D数字测绘产品在质量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提出科学合理地4D产品的质量控制管理方法,对于数字测绘产品质量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2. 4D产品生产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2. 1产品生产者在质量认识方面存在的问题

随着测绘技术的迅速进步,传统的测绘产业已经逐步被高新技术现代测绘产业所取代,而4D数字测绘产品作为现代高新技术的核心产品,已经开始在我国逐步推广。数字化测绘产品作为一种全新的产品形式,是对传统测绘产品的形式的颠覆。传统的数字产品以纸张为主要载体,产品中的每个地物的几何特征都是独立存在的。要得到和使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必须要进行人为判读,这种判读由于使用的是手工作业方式,因此判读中出现的误差和缺陷处理起来相对容易,只需要采用缺陷分类的方式进行度量即可。但是4D数字产品就不同了,如完全数字化的测绘产物 D E M、T I N或G R I D中的每一个地物点,都能够实现相互关系的有机地结合,其中任何一点的变化均会牵动周围各个关联点之间的拓扑关系和内插精度。对于D L G而言,图中的任何几何实体特征数据都是由它们之间的拓扑空间关系为基础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的,这种拓扑关系在提高测绘产品的效用的同时,也对作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任何一个几何特征实体的错误,均会由拓扑关系向周围传导,并最终引起周围实体间空间关系的差异。若内业作业员素质不够或对于质量认识方面认识不足,一旦不能完全领会外业调绘片上的要素,就极有可能造成图形和实体属性上的差别。因此,4D数字测绘产品不仅有几何意义上的精度质量问题,同时还具有属性上的正确性与准确度,因此某一缺陷对于传统意义上可能是比较轻微的,但是对于4D数字化产品就可能引发严重问题。

2. 2空间数据与地图数据的差别

由于4D产品属于新开发利用的测绘产品,因此目前在生产的工艺流程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其主要表现是实际生产中,有些是首先进行制图数据采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空间数据库,有些则是先进行基本框架下各要素采集,然后再生成相应的制图数据。由于技术的进步,4D数字化地形图的编辑完全不同于传统制图,两者在技术上存在本质的区别。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D L G编辑必须要做到制图数据与母线数据两者的兼顾。传统的制图和基于G I S建立相应的空间数据库具有本质区别。虽然对于同一区域来说制图数据与空间数据所表达的内容是一致的,由于面向的对象不同,因而表现形式和实现方法也有所不同,其主要区别在于制图数据的侧重点在于外在的表现,其本质是对地理特征进行简单的几何模拟,而空间数据则强调内在的联系,是一种高层次的空间建模。所以在4D产品生产过程中,必须要特别注意数据采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其质量控制点主要在于数据的拓扑一致性、逻辑一致性以及可视化及一致性等三个方面。例如,传统的制图数据的要求在于境界与道路、河流等线状地物几何特征描绘,但是对于空间数据,需要从保证空间拓扑关系的一致性的角度出发,而采用分层拷贝的方法来进行数据组织。此外对于制图数据而言,各种地物之间的空间关系是很明显的,但空间数据采集中,道路一般按其中轴线来采集,并由此来构筑路网关系,而空间核心数据也不形成空间关系的分类,因此一旦需要空间数据和图形数据进行转换时,就极容易造成图形上的空间关系错误。这些都是需要从生产的角度要求作业员充分理解的。

2. 3内、外业数据采集时存在的问题

由于进行内外数据采集时质量控制意识不够或方法不当,经常产生具有逻辑错误的操作现象。例如,对于进行水库和河流层的数据采集时,经常出现水库与河流之间缺乏泻洪渠或排洪道连接;水库上大坝所注数据与内业数据采集结果不一致。道路层的数据采集时,出现立体交叉道路出现结点逻辑问题;这些问题往往都是作业人员疏忽所致,从这一角度来讲,加强4D产品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3.提高4D产品质量管理水平的措施

3.1针对不同问题进行专项检测

就目前的生产现状来看,4D产品的生产者和质量管理者的质量意识还有待提高,只有相关人员真正意识到4D产品质量管理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其产品质量管理水平才能真正得到提升。对于4D产品的生产而言,DEM和DLG是其最重要的生产方法,因此,其质量管理方法必须进行相应的升级以适应产品的生产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针对上文中提到的T I N或G R I D中任何一点的变化均会牵动周围各个关联点之间的拓扑关系和内插精度;对于D L G而言,任何一个几何特征实体的错误,均会由拓扑关系向周围传导,造成图形和实体属性上的差别等问题要加强生产和管理者的质量意识,特别要针对这些新技术背景下的特殊质量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专项质检措施。

3.2提高抽检方法的科学性

抽检方法是影响4D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加强对关键内容的重点抽检工作,以提高抽检工作的效度。首先要加强生产部门的小组抽查力度,检测必须达到百分之百覆盖率,同时要提高检测比重,使其不低于整个批次的百分之三十。其次要提高专职检测质量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考虑到小批量检测和大批量检测在宽严上都存在不利倾向,因此应该考虑采用调整型抽样方案。以提高检测效果的适应度。最后,在检测过程中要将检测重点放在质量薄弱环节。

3.3提高检测数据处理的科学性

数据测绘产品的质量检测中出现个别的数据异常是正常的。根据正态分布规律,误差率应该在百分之五以内,如果超出这一数值,就应该考虑是否符合正态分布精度,并作进一步计算,如果再次检测仍然大于百分之五,就应该视为不合格产品,并对失误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此外,由于DEM高程检测点来说,提高高程检测点数量可以有效提高精度。

4.结束语

随着数字测绘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和质量控制措施的不断完善,偶发性质量问题已经能够得到较好的控制,而系统性质量缺陷由于其复杂性和多变性,还会在较长时期内存在。4D产品的质量控制重点应该放在解决系统性质量问题上来,采取有效的质量检测和管理技术,提高4D产品质量和使用效能。

参考文献:

[1]马旭.4D数字测绘产品的质量管理与控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03:221-222.

[2]马延敏,徐威,何斌.“4D”产品生产质量管理及质量控制方法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08:14-15.

篇(10)

通信电子质量对人们日常生活质量会产生较大影响,也会对诸多行业生产发展效率具有较大影响。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发展进程逐步加快,各项科技全面进步,人们更注重电子产品的质量,开始拟定通信电子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主要是基于ISO9000发展而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构建主要覆盖了多个行业经验管理经验,属于相对科学化的质量管理体系。目前全面选取先进度较高的质量管理体系属于重要的战略决策,能全面提升企业发展综合效益,为今后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更好地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1.通信电子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在企业发展战略发展中的意义

1.1保障企业朝着国际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国际质量管理标准体系是ISO9000,当前诸多国家将此类质量标准体系作为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参照文件。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步加快背景下,有诸多跨国公司对此质量标准体系全面贯彻落实,保障此质量标准体系能作为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应用标准。在当前多个行业以及企业发展中对此类体系全面实践,能保障企业朝着标准化方向全面发展。通过行业改造的通信电子产品质量管理体系,能保障通信电子趋向于标准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其中标准化以及国际化更多是展示更高的质量标准,由此也能全面提升我国通信电子整体质量水平[1]。1.2促使企业实现有效的发展定位。企业在长远发展阶段,制定多类型战略规划过程中,要注重对企业发展实施有效定位。注重对行业中企业发展有效识别,对企业发展实施动态化调控。在规范化的企业定位中能保障企业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提高发展竞争力,突出自身竞争优势。企业在拟定完善的战略目标基础上,要注重突出质量战略重要性认识。企业战略实施与战略目标全面实现均要突出质量战略支撑地位,提供更多高质量产品能实现企业稳定发展,全面实现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所以,当前相关管理部门要注重对电子产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拟定,有助于企业全面实现自身战略发展目标要求。对原有的质量管理体系整体框架进行有效补充,做好生产过程有效控制,对开发设计等环节集中控制。这样能全面提升企业综合质量效益,实现企业有效定位发展。1.3全面提升企业发展竞争力。目前对通信电子产品质量进行集中管控,主要是提升产品整体质量,为产品以及企业市场发展竞争力提升提供动力。产品质量控制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紧密联系,在通信电子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要注重对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深入分析,为企业战略目标实现提供有效的质量保障。企业在各项战略目标制定中,要注重合理应用不同策略。有部分企业在战略发展目标拟定中,对企业发展成本片面关注,在全面追求较低的成本基础上对产品质量进行控制。此类战略目标实践主要目的是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对产品质量进行控制,在市场竞争中占据重要位置。有部分企业在战略规划拟定中更注重制定差异化发展战略,此类战略计划实施主要差异性表现在低成本战略规划中,更注重对产品质量进行关注。以顾客满意度为重点,为更多顾客补充更多新颖度较高的产品,因此来提升市场销量,创造更高的经济发展效益[2]。

2.通信电子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依据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我国质量管理标准体系逐渐完善,GB/T19001-2016《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JB9001C-2017《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等标准的出现,为我国产品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标准指导。从我国部分企业发展现状中能得出,有诸多企业在质量管理实践中未能获取良好的建设发展成效。其中存有较多客观要素影响,但是也受到市场制度、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企业规章制度方面影响,主要是表现在以下方面。2.1没有找到符合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特点。企业在构建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未能与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化建设要求有效对应,未对企业发展现状集中分析,随意照搬套用。这样难以从本质上对质量管理体系深刻内涵进行理解,将会导致企业生产发展优势难以集中显现。这样在企业长远建设发展中,将难以突出质量管理体系主要作用,多项建设要素之间缺乏有效配合度。2.2没有做好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审核工作。有部分企业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初期关注度较高,但是在后续实施与执行中,未能认识到质量管理本质价值。将其片面融入到审核活动中,对审核中存有的各项问题未能实施针对性处理管控措施。这样各项事故出现以后,会组织相应的质量管理部门展开集中处理,未能对企业质量管理以及相应生产活动有效处理。2.3没有充分发挥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作用。从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根源问题分析中能得出,存有的主要问题是存在于企业发展战略中,质量管理体系多项作用不能得到全面发挥,在企业各项发展战略制定中质量管理体系价值难以集中展示。由于此类问题存在,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难以实现其有效完善,对质量管理工作整体成效会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3.通信电子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在企业发展战略中的应用策略

3.1注重研制过程的可靠性设计。在通信电子产品研制可靠性设计活动开展中,其属于质量管理体系构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在通信电子产品元器件选取、市场化采购、软硬件模块设计、组装调试、试验管控等方面,要保障各项操作均能满足通信电子产品可靠性指标要求。比如存储稳定、工作温度、电磁兼容性、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维护时间等,规范化制定通信电子产品质量可靠性方案。做好规范化论证与评审等,还要注重选取科学化方式强化电子产品整体质量水平,常选取的方式主要有电路容差设计、软件容错设计、降额设计等[3]。3.2建立管理体系问题解决方案。企业管理部门要提高质量管理体系构建关注度,组织更多产品质量管理体系构建人员。在电子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要注重对新版质量管理标准要求,如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图1)的集中分析,判定内外部影响要素以及多方发展需求。管理部门要注重对PDCA循环以及风险理论集中判定,做好质量管理体系有效策划、实施与维护跟进,将其与通信电子产品质量管理全面结合,这样才能突出通信电子产品管理特色,有助于质量管理体系与通信电子领域统筹发展。基于通信电子产品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相关人员要注重全面执行管理体系中的各项要求,突出管理体系在产品质量监督、审核中的重要作用。在质量管理实践中,要注重强化企业发展战略与质量管理体系之间的契合度,企业在多项战略目标拟定中要注重强化质量管理。基于高效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能全面实现企业战略发展目标要求。3.3做好电子产品“三防”保护。在各类通信电子产品生产研发、性能试验、开发生产等各个阶段均要全面落实三防保护措施。首先要注重做好材料防护,选取更多耐候性较高的材料,选取冷加工、热加工处理操作方式。对金属材料整体结构、运用性能等集中优化,这样能为电子产品高效化生产研制奠定良好基础。在结构防护中,相关技术部门可以选取ATR机箱全密封结构,防止内部材料受到腐蚀作用影响。要注重规范化应用钣金结构、整体浇筑机箱结构,对通信电子产品结构针对性保护。相关技术人员还要注重选取工艺技术防护措施,基于喷、浸、刷等覆盖技术工艺运用,能对通信电子产品表面实施有效保护。目前要注重对三防新材料、新技术与新工艺有效运用,这样能全面提升各类通信电子产品整体生产质量。在新技术运用中,目前可以选取科学性较强的真空镀膜应用技术,对镀膜设备合理运用。对镀膜材料运用有效分解,促使其均匀细密度较高,还要具备较强的粘合力、耐磨作用。在新材料运用中,要注重在通信电子产品中规范化运用纳米新型材料,突出材料防护运用作用,全面提升电子产品综合抗菌以及抗紫外线能力。在各项新技术工艺实践中,要注重对天线设备、印制板在高低温、潮湿、盐雾等恶劣环境下的三防新工艺有效应用,全面提升通信电子产品自动化生产程度与持久作用力,提高电子产品整体质量稳定性。3.4注重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企业要注重提高重视度,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要与企业发挥现状有效对应。企业生产阶段,要注重突出质量管理监督、审核作用。从整体发展现状中能得出,质量管理体系与企业发展战略有效结合具有重要作用。当前要注重将企业发展战略全面融入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有助于拓宽企业发展空间,做好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实现质量管理作用有效发挥。管理人员要注重构建质量管理体系,积极组建通信电子产品质量体系队伍。在电子产品管理体系组建中,要基于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综合分析外部影响要素以及多项需求。结合过程方法参照PDCA循环以及相关风险思维,对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有效策划、实施、维护以及改进优化,促使通信电子产品质量管理有效结合。集中突出通信电子产品质量管理特色,保障质量管理体系与通信电子行业稳定发展。要注重建立科学化的电子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管理人员要注重规范化执行,突出质量管理体系对产品质量的监督与审核作用。在具体质量管理中,要注重强化质量管理体系与各项发展措施的契合度,在企业发展战略目标设定中提升质量管理关注度,基于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全面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

4.结语

企业发展中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时,企业应当明晰在市场竞争环境中要获取顾客认可的重要性,注重对供应链以及价值链的有效运用,并不能片面基于企业管理成本、耗费成本、原材料采购成本对定价有效叠加,应当从顾客价值观出发,对原材料供应链有效分析,判定各类产品对应的市场价格,促进客户认可度的提升,为企业长远建设发展提供消费群体支撑。

【参考文献】

[1]邓丹花.谈通信电子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在企业发展战略中的作用[J].现代信息科技,2019,3(8):71-72.

上一篇: 动物医学的就业方向 下一篇: 集镇环境卫生整治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