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02 15:43:5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手术室护理技术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理论的发展,先进的医疗技术的不断涌现,手术室的护理管理模式,护理工作的职责与功能,已远远超出了传统的要求,其工作范围也逐步增大。老的管理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手术室护理学进一步发展的需要,需抓紧时间将以服从型、被动型及配角型为主的传统护理模式逐步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主动型或主角型的现代模式。手术室护理方面的工作要不断开拓创新,确立新的制度、岗位职责及细责,要以患者的利益为起始点,为患者提供便利,摆正自己心态,积极向上,创造互相团结相互帮助的气氛。进行手术室所有人员、整个过程、各个方位的全程护理的管理模式,进一步满足手术室专业护理工作的发展需求。
2现代洁净手术室的使用
手术室是医院进行疾病诊断、治疗时不可或缺的处所,提供一个干净整洁的手术环境,有助于伤口感染的控制,必须以洁净手术室为当前的发展方向。如今我国一部分的大型医院满足洁净手术室的条件。因为净化空调系统市场价格偏高,用地面积偏大,因此普及还存在一定困难。洁净手术室包含于生物洁净的范畴,该洁净系统是由空气处理机组、空气过滤器、空气加湿器以及回风口和净化天花板等部件组成,是当前最理想、最高效、最便利的洁净空气法。依据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有尘粒(粒子直径≥0.5μm)数量的多少,分为100级、1000级、10000级。净化空调需要安排专业人员管理,对初效、中效、高效过滤器需要依特定的时间或者手术室检测的标准适时清洁、及时更换,确保手术中的空气达到净化的标准。但凡需要进入手术室的人必须按照要求进行着装,护理人员需规范操作,禁止在手术室中收整敷料、禁止在手术室中折叠毛巾和被子,尽力控制人员的流动,减少手术过程中开门关门的次数和设备移动的次数,避免产生新的气体流动,保证空气净化的质量。手术室要合理布局,满足功能流层及洁污分流的原则,设有工作人员使用通道、患者通道、污物处理通道。
3手术室逐步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进行转变
目前的医学模式在护理学方面的基础要求是“以患者为中心”。术前访视,术中护理,术后随访,以适应和满足患者需求,确保整体护理的连续性、完整性和系统性。术前访视是围手术期护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当前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手术的每个患者都带着自己独特的身心需要进入手术室,对将要开始的手术了解的不全面或者缺乏对手术的了解而产生恐惧。通过手术前探视患者,护理人员可以清楚的了解各患者在身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并确定怎样满足患者的需求。患者能够和护士直接对话以阐述个人的愿望及需求,了解关于手术方面的相关情况,进而消除患者的疑虑,坚定战胜病魔的信念。在护士和患者在手术室中见面时,将不会感觉陌生。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是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护士需要一切以患者为主,体察患者的冷暖,关心爱护患者,对患者的安全和利益予以多方面照顾,尽力使患者在身理及心理方面都觉得舒适,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手术后的随访是术后患者身体恢复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今在国内各个医院手术室中的制度并未形成,未能执行,手术室中的专业护理人员能定期去病房探望,征询意见,安排回访,从而完善手术室的护理工作。
4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养
手术室护理及管理水平对医院外科技术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强调精细分工专职专护,整体观点综合护理是护理工作发展的趋势,是高级护理阶段发展的重要标志。如何培训手术室专科护理人员是目前的重要课题。如今,我国的护理人员多数具有大专或者本科学历,而国外的一部分医院已经对于手术室中护理人员进行短期的有计划的定向培训,培养和建立一支技术过硬的专科护士骨干队伍。
由于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高新技术、高精尖仪器设备在手术领域里的应用,对专科护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迎合新时展的需要,跟上科学技术的创新脚步,进行定专业、定专科的训练方法,使手术室的护士更专业的发展。领悟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专业技术及手术过程中相互配合的技能,,为满足专科配合技术专业化、程序化及规范化以推动手术室专业护理的发展,将出现专业分组、专人配合、特定病种配合的局面。
5手术室护理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
手术室专科护理技术不断创新带动护理学科的高速发展,“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手术室中的全面实施,让护理学科的新方法、新观点、新技术、新知识持续涌现,这就使得手术室护士要不间断的更新自己专业知识,以跟上护理学科的发展节奏。目前高等教育是我国护理教育事业总的发展趋势,但是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与国外的水平差距相对较大。护理人员多数是大专学历,大学本科学历和研究生学历的护士较少,应加大护理高等教育的发展力度,在培养高学历人才、高水平人才方面下功夫。因为手术室学科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对新药物、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引入,对手术室的护理人员也有了更高层次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的要求,这就使得手术室护理人员需要解放个人思想、与时共进,努力学习,跟上终身医学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脚步,领悟更多的、更新的学科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从而满足多学科理论、专业技术发展的需求,不断的提高手术室护士的水平和服务的质量。
6手术室护理信息化管理和应用
将计算机和系统论、信息论及通信技术广泛的应用到管理中,产生一系列的系统管理技术及管理方式,把管理并入科学化发展的领域这就是目前手术室护理信息化管理技术?,它使手术室护理技术程序化管理效率得到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站系统包含手术提前预约、手术价格预算、手术室工作质量数据录取、手术必需品的请领、手术护理人员工作量的统记和手术时的麻醉记录信息化管理,计算机系统在手术室中的运用,显著节省了人力,增强了手术室与病室间的网络联系,而且可以准确快速地提供各类数据,进一步增强了手术室的现代化管理技术水平。
7“两室”的构建有便于专业护理技术的不断发展
麻醉准备室与手术后患者恢复室(PACU)是如今各类大型医院不断改善的一个课题。国外的各种医院均设有麻醉准备室和术后恢复室,是以保证手术患者的安全为目的。我国同种医院只有少数医院布置有术后恢复室,没有专门配备的麻醉准备室,相对的配置还比较落后。麻醉准备室是设立在医院手术室外面的一间专用的房间,将患者放于可推动的手术床上,由麻醉护理人员负责麻醉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以及进行麻醉,过后再将患者送入手术室内进行手术,降低伤口感染几率,提高手术台周转速度。PACU是在手术后患者恢复的早期,针对患者的各类情况予以特定的监护和疗理。这对保证患者术后的安全和减少术后的并发症,确保手术和麻醉的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全身麻醉手术后的患者在术后恢复室内进行统一的监护管理,能够及时的发现手术和麻醉引发的并发症,适时实施监护和急救。因而在有相关技术水平的医院应当设立这两个专用病室,同时配备专业护理人员作此项工作,以便为手术患者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洪琳.舒适护理运用于手术室护理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583.
[2]周力.进一步改善手术室管理的新思路[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7):544.
[3]王淑芬,贺安莉,邢玉梅.全面做好手术室感染工作[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4):249.
[4]陈翠屏,高胜梅.术前访问的现状与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3):55.
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均与手术室护理质量有关,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手术的质量,还可以降低术中患者的疼痛等症状。手术室的护理内容主要有无菌技术的操作、穿刺注射、皮肤护理及输液输血等。手术室患者在围术期会产生疼痛,进而给患者带来了心理和身体上的痛苦,患者还出现心肺并发症、血栓及心理的障碍等机体器官的伤害。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随机选取了我院的66例行择期手术患者,对手术室的护理中通过无痛护理技术对护理质量产生的影响情况进行探讨,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随机选取了我院的66例行择期手术患者,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患者中包括男14例,女19例,患者的年龄为22~71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5.4±2.9)岁;对照组患者中包括男16例,女17例,患者的年龄为21~72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6.7±3.5)岁。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基础常规护理,观察组的患者给予无痛护理技术,无痛护理技术主要包括术前的无痛技术、术中的舒适无痛护理、术后的恢复护理和术后的随访等方面的无痛护理干预措施。实施无痛护理技术的主要内容:①无痛静脉留置针穿刺:患者采用丁卡因胶浆进行表面麻醉后再利用静脉穿刺的方法进行穿刺,在术前30min护理人员在患者的病房接患者时需给予患者丁卡因胶浆来进行局部的涂抹,在约1mm处进行静脉穿刺后在表面敷一层薄膜进行表面的麻醉,再用无菌棉签清洁和碘伏消毒。②无痛导尿:患者在行全麻诱导后再利用导尿的方法可以减少术前患者的不适症状,对于在患者全身麻醉后采取导尿术的方法最佳。由于尿道黏膜受到尿管的刺激后变得比较敏感,患者在全麻苏醒期会产生躁动,所以在手术前需向患者进行详细的讲解,使患者可以在清醒后较好的进行配合,进而患者可以顺利的渡过术后麻醉的清醒期。③无痛置胃管:对患者的心理和行为进行干预,干预的目标是观察患者是否有不怡当的行为,并对不怡当的行为进行诱导干预,进而减轻患者的担忧。在术前给予患者胃镜胶浆进行口服,给予患者盐酸地卡因对留置在胃管造成的疼痛及不适进行缓解。叮嘱患者在胃管进入15cm时进行憋气和停止吞咽的动作,并迅速的把胃管送到患者的胃中。
1.3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观察并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心率和血压等情况。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并比较护理的满意程度,护理满意度的评定标准包括不满意、一般和满意。
1.4统计学方法:全部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与方差分析,计数的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具有显著的差,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100%,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2.73%,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2.2不同护理模式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和血压的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和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3讨论
在手术中患者需要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负担和紧张感,术后患者的身体还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疼痛及不适的刺激等,所以给予手术室患者无痛护理技术变得很重要。护理人员给予患者无痛护理技术时需做到以患者为中心,患者接受无痛护理时还需进行其他的护理活动,给患者建立良好且舒适的护理模式。手术的患者一般都需在气管处插管后进行全身的麻醉,部分的患者在术前还需进行导尿和置胃管操作,该部位会被外界接触而产生强烈的刺激,进而在手术室中的患者会产生不适的感觉和疼痛,因此加剧了患者的紧张和不安情绪,严重的还会产生恐惧的情绪,患者身体的各项生理指标均会产生刺激性的变化,对治疗的过程产生较多的不良反应。患者在实施无痛护理技术后肌肉可以变得松弛,血管充盈及神经反射变得迟钝等,因此降低了导尿过程中患者的疼痛及不适感,并消除了患者心理的尴尬。在置胃管的过程中给予患者丁卡因胶浆进行辅助治疗可以在静脉留置针穿刺的过程中显著减少患者的疼痛感和不适感。
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100%,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2.73%,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和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与文献报道的一致。结果表明:无痛护理技术显著提高了手术室护理的质量,且术后的生理指标优于常规的护理干预。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在采取无痛护理技术下,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舒适度、得到显著的提高,术中患者的血压和心率等生理指标均比较平稳,具有临床上推广和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纯,刘芳.注重无痛护理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J].当代医学,2011,17(18):111-112.
[2]倪颖,顾立兰,沈玉兰,等.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病人实施无痛护理模式的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3,27(1):49-50.
手术是外科治疗的主要手段,在给患者解除疼痛的同时也给其带来了无形的心理压力,使其出现恐惧、焦虑情绪,传统的护理模式逐渐被新的护理模式所取代。1995年美国疼痛协会把疼痛定义为排在体温、呼吸、脉搏、血压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1]。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时,创伤给其带来的疼痛十分明显,术前进行静脉穿刺、导尿、留置胃管等操作,极易加重患者对疼痛的恐惧感。为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减少侵袭性操作带来的痛苦,使其能更好的配合手术,我院自2013年3月起对择期手术患者应用无痛护理技术,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3月~10月收治的200例择期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需留置胃管、尿管及静脉穿刺,年龄19~61岁,平均(41.2±12.29)岁,男96例,女104例,均采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于手术当日在病房内行导尿、置胃管,待其进入手术室后碘伏消毒,行静脉留置针穿刺;而观察组所有患者则采用无痛护理技术,术前1d访视,告之患者将在手术室内行无痛导尿、留置胃管及静脉穿刺并进行术前疼痛相关的健康教育工作,从而获得患者的积极配合。
1.2.1 无痛静脉留置针穿刺 使用利多卡因软膏局麻后,再进行静脉穿刺。手术开始前30min,将利多卡因软膏涂抹于准备静脉穿刺部位,厚度约为1mm,表面敷一薄膜,30min后将薄膜用无菌棉签清洁,碘伏消毒后按常规进行静脉穿刺[2]。
1.2.2 无痛导尿 为降低术前导尿对患者所造成不适感,采用全身麻醉诱导后进行导尿。由于尿管对尿道粘膜刺激较为敏感,术前应向患者做出详细解释,使其在苏醒后主动配合,从而顺利渡过手术后麻醉清醒期。
1.2.3 无痛置胃管 采用可视喉镜直视下完成胃管置入法,麻醉顺利诱导后,在麻醉医师放入视频喉镜前,先把胃管插入后鼻道,然后放入视频喉镜,插气管导管,气管导管插入后马上插入胃管[3]。
1.3评价方法 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完成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评价。使用的满意度调查表自行设计,调查的内容包括患者对疼痛健康教育的评价、留置针穿刺评价、留置胃管、导尿的评价。评价的等级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调查问卷于手术以后通过回访过程中发放200份,评价以后均全部回收,回收率100%。
1.4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
3 讨论
随着医学体系的不断进步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得以被广泛的接受,逐渐出现了医疗护理的个性化,更多的考虑患者的主观感受,尽力为患者营造出良好的、舒适的治疗环境[4]。在外科手术过程中,疼痛成为患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临床医生和护士应该转变观念,构建一种人性化的医疗制度,增加医患双方的配合和理解,并结合合适的护理模式,体现"以人为本"的观念,将人文关怀与人性化护理贯穿始终[5]。
目前大多数普外消化系统疾病手术,需要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患者需术前留置胃管、尿管,从解剖学角度看,人类咽部分布喉上神经等,尿道的神经支配相对更为丰富,对异物刺激极为敏感,如在清醒时操作,患者极易产生不同程度的不适感,加剧对手术的紧张和恐惧。留置静脉穿刺针时,顾及到手术过程中需要输血、输液,比病房的输液针要粗,这就导致多数患者对术前输液穿刺产生惧怕的心理,进一步增加对手术的担忧。
患者全麻诱导以后,处于麻醉状态,精神、意识消失,表现出神经反射迟钝,肌肉松弛,镇痛完善特征,对患者行导尿术,无疼痛感,大大降低了尿道阻力,避免了患者清醒导尿时存在的尴尬和恐惧心理,保护患者的自尊心[6]。全麻诱导后予视频喉镜下留置胃管,不但明显减少了对患者的损伤,而且增大了一次性置胃管成功率。在留置针穿刺以前,行利多卡因软膏表面麻醉,明显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感。
本次研究的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认为术前进行的疼痛健康教育很有效,静脉留置针穿刺、留置胃管、尿管过程中无痛,观察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手术室护理工作是医院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围手术期使用手术室无痛护理技术已逐步推广,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无痛成为患者的基本要求,手术室护士应及时建立起无痛护理观念,在静脉留置针穿刺、留置胃管、尿管护理操作中使用无痛技术,降低患者术前各种侵袭性操作的疼痛不适感,使患者处于较佳的术前状态,有利于减轻患者对手术的紧张、恐惧感,为患者营造无痛、舒适的手术环境,有效的提高了患者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满意率,极大程度确保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Yuen Ts.Lrwin MG.The'fifth vital sign'[J].Hong Kong medical Journal,2005,11(3):145-146.
[2] 李玉明,陈雪敏,黄金平.利多卡因软膏局麻后静脉穿刺[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1):85-86.
[3] 林美珍,黎玉明,谭丽婵.视频喉镜下置胃管在气管全麻手术患者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7,5(7):43.
1.2方法。经过患者的统一,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把所有行择期手术的患者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无痛护理技术,对患者采用无痛静脉留置针穿刺,在进行手术之前,医务人员需要先给患者局部涂抹丁卡因胶浆,一般来说只要涂抹约1mm厚即可,同时还需要在该处敷一层薄膜,这样就可以进行表面麻醉,在一定的时间后,医务人员需要对该局部皮肤进行清洁且消毒,这样就可以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
1.3疗效评定标准。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从综合结果来判定无痛护理技术是否能够对行择期手术的患者病情康复产生积极意义。
1.4统计学方法。对此次医学研究数据进行统计采用的方法是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代表计量资料的是(x-±s),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采用的是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而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的是x2检验方法,如果P值小于0.05,就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总满意率比对照组的高,研究组的总满意率显示为(95%),对照组的总满意率显示为(65%)。研究组患者满意例数显示为30例,占(75%),不满意患者例数显示为2例,占(5%),而对照组患者满意例数显示为20例,占(50%),不满意患者例数显示为14例,占(35%),由此可看出研究组的临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值小于0.05)。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623-01
护理质量是医院与患者的生命线,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好坏与患者的健康及手术的成败息息相关[1]。手术室护理人员作为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实施主体,需要克服工作节奏快、抢救任务重、工作时间长、注意力高度集中、工作环境封闭、手术间气味特殊等困难。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及高新科技在手术中的应用,对手术室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还需要掌握专业、心理、教育、伦理、哲学、美学等多方面知识和技能的职业素质,并应具备抗压、排压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如何通过可调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挥手术室护士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是手术室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就手术室护理人员从业过程中发生的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心理健康水平和压力体验进行分析,以讨论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具备的技术能力及心理素质并提出强化措施,现将相关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为2009年1月-2013年1月从业于我院手术室的33名护理人员及此33名护理人员在这3年内引起的31台次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33名护理人员女性28人,男性5人,年龄20-46岁;护龄1-26年;其中护士11名,护师10名,主管护师12名。
1.2 调查方式 ①回顾3年间发生的31台次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的相关病历、手术、麻醉等资料,分析导致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标准参照《医疗护理操作技术规范》及手术室护理相关操作流程、工作职责、规章制度等。②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2]测评手术室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水平。量表共设90个项目,包含了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健康水平按得分高低分为5个等级,分数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③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3],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压力测评。量表由35个项目组成,概括为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时间分配及工作量、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患者护理、管理及人际等5个因子。压力按得分高低分为4个等级,得分越高,表明压力程度越大。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不同人为性原因所致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采用构成比统计,计量资料用 ±s表示,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双变量关联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P
2 结果
2.1 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构成情况表 以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第一原因为统计目标,各项原因构成比见表1。
3 讨论
3.1 手术室护理人员相关分析 本文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室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水平与职业压力呈正相关,与工作时间的分配和工作量多少、工作的环境和需掌握使用的仪器设备、患者护理效果、科室管理及人际关系的处理相关性大(P
3.2 强化措施 ①转变服务理念,进行自我调控。现代医学模式已成为发展必然,护理人员应摒弃过去被动服务、单纯技术操作观念,转变为主动服务,能对患者心理、生理、环境、社会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管理层可运用价值或情感激励法鼓励护士相信自己,促使提升自我价值。②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手术室护理人员不仅要承担沉重的手术任务,还要面临知识、技术、仪器等更新和医护纠纷。工作压力这把双刃剑,适度则激励员工提高业绩,过度可引起不良身心反应,导致身体、心理和行为等异常[5]。医院应依法制定相应职业防护措施,优化工作环境和设备配置,组织开展多样业余活动,注重思想交流,关心、理解、尊重护士,减轻其心理负担,营造美好和谐的人文环境。③合理安排人力,实行弹性工作制。手术室护理人员多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若不及时疏导和调适可能引发诸多负面影响。手术室管理人员应根据预计工作量,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计划性分配,实行分组轮替制和当班、待命补足制。④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整体素质。手术室护理人员不仅需具备与医生配合完成手术的能力,还应具备应变能力、病情评估能力、边缘学科知识及与沟通技巧。手术室可通过建立技术能力考核体系,新知识、新技术专项培训,新仪器模拟演练,开展学术交流会,个体化培养年轻护士的业务技术和应急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保障手术安全。⑤培养良好的心态。通过医院整体讲座、科内讨论等方式使护理人员补修护理心理学、伦理学等人文学科知识,教谕正确的人际关系模式,排除不良情绪干扰,强调医护、护患沟通,保持心理平衡。
参考文献:
[1] 樊立秀.关于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几点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6):205-206.
[2] 尚莉,李燕,李健,等.工作压力对不同性别职业人群身心健康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12):1519-1521.
【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264-01
手术作为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手段,会使患者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作为一名手术室护士必须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状态,通过手术室围手术期病人决定手术入院接受手术以及麻醉苏醒后直至病人出院的全过程。以提供接受手术的病人及其家属身体上心理上精神上及社会的个性化需求,完整性,高品质的护理。
1 手术患者的心理探索
手术病人术前的心理状态由于每位病人年龄、社会、文化背景、经济条件不同,其心理活动也各不相同,因此,护士要善于具体分析每位病人的心理状态,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
1.1任何手术对患者术前都有心理的应急变化
(1)紧张恐惧的心理:任何手术对患者来讲都是较强的一种紧张刺激,患者意识到了这种紧张刺激,就会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使肾上激素和去甲肾上激素的分泌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有的病人临床上手术台时还可出现四肢发凉,发抖,意识狭窄,甚至出现病理心理活动。这种刺激会导致全身不适。产生不安全感,内心充满焦虑,手术恐惧,害怕疼痛,担心手术失败等,表现为白天坐卧不安,夜间睡眠不佳,甚至有的用镇静剂都无济于事。易出现激动或者抑制的心理。由于过度恐惧心理,压力过大,无法忍受,在推进手术室时有的痛哭流泣,有的闭眼不睁,不说话,四肢活动僵硬,反应迟钝、精神高度紧张。
(2)忧郁,渴求的心理:我科接受的患者大多来自农牧区,经济状况不佳,他们担心自己给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感到有负罪感。又怕手术是否成功,渴望技术高明的医生亲自给自己做手术,以及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手术中的一切情况。
1.2手术患者最脆弱阶段手术过程中
由于环境的变化,可能刺激患者心情紧张。与家人分开后感到孤独和无助,导致与他人的沟通障碍,感情得不到满足。摆放及麻醉时,躯体被暴露,渴望被尊重。手术中对医护人员的眼神、语言过于敏感,对手术器械物品的声响,和医务人员的交谈,产生紧张,恐惧,想逃避的心理 。
1.3术后手术患者渴望知道手术是否成功
当病人麻醉清醒从手术室离开回到病房后最想知道手术结果如何,是否成功,思想顾虑大,产生各种离奇的想法。
2 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2.1术前心理护理
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缓解病人及其亲属焦虑的最好办法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病人在正视自己疾病的基础上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息。应该尊重病人,理解病人,表现出对病人患病的同情和关心。通过亲切和蔼的态度,有礼貌的言谈和举止等感情表达,让病人及其家属充分感受到自己被尊重,从而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
2消除焦虑和担忧,几乎所有的病人和亲属在手术前都会出现明显的心理变化,手术室护士术前必须正确引导和及时纠正这些异常的心理变化,消除手术引起的焦虑不安和担忧恐惧。对焦虑比较明显的病人,术前几天给予适当的镇静药,以保证术前有足够的睡眠。对病情很重,感情脆弱,既往有抑郁心理的病人,交代病情需要慎重,尽量避免直率,同时应加强关心和劝慰工作。
3做好家属思想工作,消除顾虑,手术患者带着焦虑、不安与期望进入手术室后,其家属就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手术上,此刻护士应耐心向家属做好解释工作,讲明手术的必要性及危险性,使家属理解并耐心等待。
2.2术中心理护理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面对陌生的人与环境往往会感到孤独,恐惧和无助感。巡回护士应热情接待问候患者,询问患者睡眠及术前用药情况等让患者的注意力分散。护理操作过程中尽量保护患者的隐私,要做到小范围的暴露患者身体。器械护士尽量减少手术器械的碰击声音,避免给患者带来不良刺激,动作敏捷,与医生之间要全神贯注,密切配合,缩短手术时间以减少病人的痛苦,这样也能给患者带来安全可靠的感觉。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244-02
1 引言
手术在作为外科治疗重要手段的同时,也会对病人的心理产生严重影响。尤其急诊手术,由于病人起病急,病情重,病情变化快以及病人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等原因,对生死感受强烈,恐惧不安程度高。这些因素可能会加重病情,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并进一步影响疾病的转归。因此,在病人进入手术室后,手术室护士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使病人以健康的心态接受手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某医院2008年1月――12月425例普外科急诊手术病人进行不同程度的心理干预,其中男245例,女180例,平均年龄38岁,局麻120例,硬脊膜外麻醉305例。观察手术室护士的心理护理对病人心理状态的影响,为手术室心理护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2 手术患者术前心理分析
由于每位手术患者病情、年龄、社会文化背景、经济条件等的不同,对患者的心理活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医护人员要善于具体分析每位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
2.1 紧张、恐惧心理
无论手术何等重要,也不论手术大小,对患者都是较强的刺激。患者意识到了这种刺激,就会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有的临上手术台时还可出现四肢发凉、发抖、意识阈狭窄等;还有一些患者对手术环境和器械等异常敏感,甚至出现病理心理活动。
2.2 焦虑心理
手术患者焦虑心理来自多方面,由于患者对手术缺乏正确认识,怕麻醉、疼痛,怕术中、术后出现意外,担心手术人员技术是否过硬,对自己术后病情难以预料,缺乏思想准备,手术后又需要较长时间休养及怕刀口瘢痕影响美观等,易产生焦虑情绪,甚至不能配合手术。
3 患者心理及护理措施
3.1 手术前日访视患者
术前一日手术室护士首先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医疗设备、麻醉医生和护理人员的技术力量、以往此类手术的成功率、麻醉方式以及本次手术周密的准备情况等,阐明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患者能够正确对待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以良好的心态、稳定的情绪来更好地配合次日手术。另外,介绍同病区同种手术的成功病例,鼓励其相互交流,增强其信心和勇气。
3.2 术前心理及护理措施
护士到病室看望病人,说明自己是负责其手术的护士,仔细倾听其对病痛的陈述,应用专业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向病人阐明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说明手术时的及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和方法,使受术者逐渐对于所要进行的手术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做到坦然镇静。
3.3 术中心理及护理措施
在核对、检查各项术前准备时,态度认真仔细,一丝不苟,各项技术操作稳、准、轻、快、干净利落,使患者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如有疼痛或不适发出要予以理解和安慰,如为病人轻轻擦去头上的汗珠,告诉患者如有不适可以说出来,但是身体不能动,以免移动影响医生开刀,使病人很好地配合手术。术中医生和护士都应注意意识清楚病人的情绪变化,如心理过度紧张时应及时安慰。器械护士必须手疾眼快地配合手术,医生之间要全神贯注、紧密合作,以减轻病人的痛苦。手术室内不应闲谈嬉笑,也不要窃窃私语,相互之间谈话的声音应当轻柔和谐。应尽量减少、减轻手术器械的碰击声,避免给病人的一切不良刺激。在术中一旦发现病情变化或发生意外,医护人员要沉着冷静,不可惊惶失措,以免给病人造成恐怖和紧张。
3.4 术后心理及护理措施
术后绝大多数病人由于病情明显好转,心理愉快,但也会出现新的心理动态,如有的病人怀疑、担心自己是否能恢复正常活动的能力,下床活动会不会造成不良影响,或因怕痛而放弃锻炼,有的病人有自强心理,不认真执行休养中注意的问题,不甘心躺在病床上,这些心理都对术后康复不利。因此,对怀疑心理的病人应以关心、鼓励功能锻炼,对有自强心理的病人则说明卧硬床休息的重要性。
4 讨论
在对425例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过程中,病房护士、手术室护士形成了一个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业务为主体的工作关系,把手术效果、病情的整体康复作为心理护理的最终目标。通过术前、术中、术后系统化的心理护理,使患者对术中、术后疼痛的耐受性明显提高,自觉进行功能锻炼,减少了术后神经根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住院时间,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使病人得到了安抚和激励,在情绪上由焦虑、不安变为安定,在意志上由懦弱变得坚强,在信念上由悲观变为有信心,在心理控制上由盲目变为自觉,在对待治疗的态度上由被动变为主动,进而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和社会效益手术病人的心理分析探索及心理护理是病人尽快接受手术,病情有效恢复重要手段之一。贴切的心理分析,有效的心理护理,是一种特殊的技术、精细的艺术,可使病人以最佳心身状态接受手术,对手术顺利进行和手术后恢复健康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我们的临床实践,充分证明了手术病人心理分析和心理护理的重要。
1、更新护理管理和服务理念,提高护理质量。做到以人为本,注重人性化服务,深入开展好“病人满意在科室”的活动。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随时为病人着想,对病人的病情、手术效果、手术并发症等,术中不予议论。切实转变服务理念和工作模式,保证以最佳护理工作状态为病人服务,满足病人一切合理的需求,为病人创造温馨舒适的手术环境,达到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5%。工作中注重加强与医生的沟通,收集病人信息,取得理解、信任和支持,不断提高内部服务质量,以便更好的配合手术,达到临床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98%。
2、加强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保证年事故发生率为零。制定严格的科室规章制度,定期组织差错事故讨论分析,针对反复出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利用晨会、护理业务学习等多种形式增强护士的服务意识,做到主动服务,热情接待,细心介绍。各项护理治疗操作要与病人打招呼,采用鼓励性语言,动作轻柔,使患者感觉到亲人般的温暖。
3、严格遵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进一步完善各班工作制度,严格控制人员流动。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对违反无菌原则的人和事给予及时纠正,防止院内感染,做到一人一针一管执行率100%,无菌切口感染率≤0.5%,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4、做好急救药械的管理工作,保证急救药械完好率100%。每班交接时认真核对,做到完好备用,帐物相符。加强护理人员急救知识、抢救工作程序、抢救药品、抢救仪器的使用等内容的培训,达到人人熟练掌握和应用。接到急救病人通知,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开始手术抢救,并且能敏捷、灵活、熟练地配合抢救工作。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807-01
手术是外科治疗的必要手段,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创伤,在手术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都存在潜在的部安全因素,在某些不安全因素的作用下,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严重影响患者、医生、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生活和安全(1)。因此,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手术室护理人员除了配合手术顺利进行外,还有高度重视手术期间安全问题,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手术过程安全。
1影响手术室安全的因素
1.1 护理人员的因素,手术室护理人员作为整个手术过程护理安全的实施者,对患者的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首先,护士的综合素质高低,责任心强与否,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对护理安全影响极大;其次是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道德及对患者关心程度也有一定的影响,再加上护理人员缺乏,工作过度疲劳,也是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因素。
1.2 患者因素
护理是护士与患者相互配合完成的工作,护理工作是否正常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患者的配合程度,极个别的患者中存在思维和精神方面的缺陷,不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也给护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都影响到护理工作的安全。
1.3物质因素
护理的观察是需要完好的设备作为支撑的。性能良好和质量过关的设备,将会给护理人员提供极大的便利,并且能够最大限度的减轻病人的痛苦,争取更多的时间,来完成急诊手术,确保手术安全。
1.4环境因素
从心里学角度来看,良好的环境将会减轻患者的压抑感和恐惧感,对调整患者的心情有很大影响。
2 护理对策
2.1围手术期护理
2.1.1术前护理方法
(1)护理人员应严格落实“三查七对”: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床号、手术名称,以及相关的手术信息,进行认真查对,对于没有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术前告知其排尿;(2)保持合适的:对于清醒的患者,要做好相关的解释,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要事先做好相关约束和固定,并有专人看护,对于手术所需特殊,要在术野充分暴露的情况下,做好有效固定,特殊部位要垫软垫(如坐骨部位),以减轻压力(2).(3)手术室环境和仪器的管理:手术室的温度应为22-25℃,注意患者保暖,避免受凉,同时保持手术室的安静,避免大声喧哗,维持良好的手术环境。同时与患者交谈,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并及时了解患者的不适症状。还有注意手术室的抢救物品、仪器,做好充分的术前检查和准备,确保手术的安全性。(4)严格无菌操作:检查无菌包完整性、消毒日期,确保无菌包无破损、有效的情况下打开无菌包,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术后感染。(5)心里护理手术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等心里压力,护理人员应热情、安慰、鼓励患者,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迎接手术治疗和护理(3)。
2.1.2术中护理方法
(1)巡回护士的护理工作:巡回护士应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严密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报告给主管医师,做好相应的抢救工作。同时监督无菌操作的执行性,术前、手术结束前,仔细清点器械、敷料,以及缝针数量,并做好相关记录,确保手术的无误性和安全性。(2)洗手护士的护理工作:根据外科手术的要求,应检查灭菌卡的效果,主动、正确传递器械及所需物品,确保术野清洁。在手术结束前与巡回护士一起做好器械、敷料、以及缝针数量的清点工作以免异物留在患者体内(4)。
2.1.3术后护理方法
患者手术结束离开手术室前,应清理患者身上的血迹,将敷料和创口进行有效固定,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对于全麻患者未清醒的患者,除了观察生命体征外,还要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搬运患者时,动作要轻柔,尽可能减少震动,注意输液管和引流管的固定,避免其脱出、扭曲等保持器畅通性。
2.2增强工作责任心,加强护理核心制度的学习
护理人员对待患者应像对自己亲人一样,让患者感到温暖、亲切,消除患者的紧张和恐惧心里有利于配合手术治疗。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操作常规,提高护理水平,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和安全。
2.3培养手术室护理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
(1)对待患者态度要和蔼,手术治疗对于每个患者而言,都是一个比较重要事件,任何变化都有可能导致不必要的痛苦,甚至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对于手术患者而言,安全护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手术室护理人员需要认真对待手术治疗,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一个执行各项手术操作常规,遇到危机情况时,能够有条不紊的提高安全护理保障,确保手术顺利地完成。(2)不断沟通业务努力,随着新手术器械的引进和外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手术室护理人员护理水平也有更高的要求,所以,手术室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以适应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提高手术室护理水平,消除不安全因素。
2.4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和更新设备,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短缺,造成疲劳工作,也是手术室安全隐患,所以,要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消除不安全隐患。另外,手术室设备的好坏,也直接影响手术的质量,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手术质量,造成不安全隐患。所以要不断更新设备,提高患者手术质量和抢救水平。
3 小结
患者的安全是医疗、护理的核心。所以手术室护理人员应树立“以人为本”服务理念,以“救死扶伤”为宗旨。严谨工作作风,一个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业务努力,培养良好的专业道德,树立团队合作精神,及时发现护理安全的薄弱环节,从根源上消除安全隐患,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5)。
参考文献
[1] 俞彩红.规范护理行为 避免手术室护理纠纷[J].齐鲁护理杂志,2008.22(14):121-122.
[2] 于秀芹,手术室护理管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7.11(9):1240-1241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11-0211-03
急诊手术是为了抢救患者的生命,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而采取的紧急治疗措施[1]。急诊手术病人往往病情重、发展迅速,多伴有严重的休克,稍有延误则可造成致残或死亡。因此手术室护士要具备各种扎实的理论知识、高度的责任心、迅速的反应、灵敏的思维和准确轻柔的操作技术。由于我院是肿瘤专科医院,急诊手术相对较少,在急诊手术配合方面并不是非常熟练,尤其是年轻护士。故从2008年开始我手术室开展实施急诊手术演练计划,经过两年的训练,到现在我手术室护士对急诊手术的应急能力明显提高,尤其是年轻护士。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1 对象方法
1.1 对象
手术室全体护士,共36人,其中护士长1名,主管护师5名,护师 23名,其余均为护士。
1.2 方法
1.2.1 演练计划制定
手术室业务组长根据上一年出现的急诊手术类型、频率、时间以及在应对急诊手术时暴露的不足,每月制定一种急诊手术演练。对发生频率相对较高的和暴露不足相对较多的手术,重复制定演练。
1.2.2 演练人员设定
根据计划,由手术室业务组长负责每月安排一次急诊手术演练,每次手术名称不同,分别设定两人为巡回护士、洗手护士,其余护士全程观摩,并将个人认为演练过程中的不明、不佳、有疑问之处加以记录,以在演练结束后加以全体讨论解决。设定人员是随机的,演练两人特意安排为新老搭配,年轻护士为洗手护士,年长护士为巡回护士,因为急诊手术对巡回护士的应急抢救能力要求高,经过一轮回后再由年轻护士演练巡回护士。设定的演练手术较多为夜间场景及常遇到的急诊类型。
1.2.3 演练步骤
包括模拟操作、现场提问、讨论分析3个环节。
模拟操作:演练从接到电话通知后开始,先通知麻醉医生,随后洗手巡回护士立即进入急诊抢救状况,根据急诊手术的情况快速做好术前准备。巡回护士负责立即打开医生和病人通道,随后进入手术间内准备液体,连接电刀、吸引装备,准备外科洗手用具,开启恒温箱及化血浆机,病人入室前与病房或ICU护士做好交接,入室后立即有计划快速准确的配合麻醉医生和手术医生开展手术,遇到病情危急迅速与手术室护士长或总值班联系增加抢救人,迅速联系血库及卫室中心人员取血,术中妥善处理等待的家属,术后护送病人至病房或ICU并与护士做好交接班。洗手护士迅速做好各手术常规及特殊器械的准备,常规洗手、准备器械台,与巡回护士准确清点,做好心中有数,术后正确处理器械。
现场提问:护士长根据手术中可能发生的情况提出若干个问题,如大血时怎样能快速准确输血、休克病人怎样观察、夜间家属怎样安置、怎样防止原有填塞纱布与本次手术相区别等。洗手、巡回护士相应回答解决方案。
讨论分析:演练结束后全科护士讨论,将个人认为演练过程中的不明、不佳、有疑问之处提出,共同讨论。最后由业务组长根据大家的意见总结急诊手术配合的注意事项以及相对合理的配合流程。
1.2.4 演练评价
最后业务组长根据学员理论知识、态度严肃性、操作的敏捷性、流程的合理性、动作的规范到位性判定成绩。
2 演练效果
2.1 增强应急能力
自2008年开展急诊手术演练以来,全科护士对急诊手术的应急能力都有所提高,处理突况非常有条理,急救配合效率增加。夜间急诊手术术前物品准备充分全面,速度比未开展演练前快2倍。工作中注意力集中,头脑清楚,思维敏捷,积极主动,有迅速应变的能力,及时准确配合术者手术。年轻护士面对急诊手术不再手足无措,根据演练过程应对手术,对手术进展及患者的病情变化有一定的预见性,能迅速作出判断和积极处理。
2.2 提高心理素质
急诊手术涉及患者生命安危,需要快速的配合抢救,除了有很强的应急能力,也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自2008年我们不断的进行各种急诊手术演练,同时也培养了应急的心理素质,增强了自信心。尤其是年轻护士,遇到急诊手术不再害怕,能够立即快速进入应急状态,根据演练过程从容应对手术。
2.3 提高安全护理
通过不断的进行各种急诊手术演练,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及三查十二对,踏实、认真、负责的工作。手术室工作特别强调“慎独”,在许多情况下,护理工作应凭着良心去完成。急诊手术病情危急,需要快速的投入抢救,每位护士必须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手术室工作守则等规章制度办事,不能有丝毫马虎大意,工作中每个环节都不能疏忽,执行每一项操作均应按规章制度行事。对病人负责,对自己负责。
3 体会
3.1 平时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培养应急急救技能
手术室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的医疗场所,急诊手术涉及患者生命安危,由于不能计划和预测什么时间有多少患者和多少种疾病的患者需要急诊手术治疗,患者需要哪些紧急救护或一般性护理措施,如何分配现有的,有限的急诊手术资源等。这些都要求手术室护士要加强急救知识和急救技术培训,工作中做到忙而不乱,有条不紊。急诊手术应急性强,要求护士有高水平的专业技能,思维敏捷,有迅速应变的能力。能够根据创伤轻、重、缓、急,制定操作措施,避免出现抢救程序中的混乱局面,使抢救忙而不乱,紧张而有序的进行,充分体现“时间就是生命”的抢救理念[2]。由于是急诊手术,有一些患者的病情是在手术过程中逐步发现的。这时,术者及配合术者手术的护士的应急急救机能充分发挥了作用,使得急救手术能够顺利进行。同时,护士之间要互相传授信息,交流经验,拓宽视野,提高业务水平。另外,一方面要求手术护士本身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精力充沛、情绪稳定;另一方面,还要求手术室护士平时能多了解术者手术中的个人习惯和偏好,这样才能在手术配合中发挥自己的应急急救技能。
3.2 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急诊演练除了注重手术的配合还应重视自我防护意识。手术室是院内感染的高危科室,而且工作性质决定接触传染媒体的可能性大,尤其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血液传染病[3],目前治疗无特效,发病率和病毒携带者的比率大大提高。对择期手术的患者通过相关检查可以事先预知,做好相应的防范,而急诊手术由于为抢救患者生命则来不及检查,工作人员为争取时间,对自己没有相应的防范,被感染的几率就会上升。加强学习对医源性感染的认识,尤其对手术室工作的人员,认识自己工作岗位的高危性,强化自我保护意识和双向保护意识,提高对传染性疾病的认识及相应的防护。 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防护物品的使用制度,可以将标准防护纳入科室管理制度,对急诊手术术前、术中、术后做相应的规定,如所有急诊手术如果没有相应的传染病学检查,都应该视为感染性手术处理,安排在感染手术间进行。手术所需物品尽量用一次性的,用后按感染性物品处理规定处理。手术对于每个患者都是生命中及其重要的事件,何况是急诊手术,这种突发事件,我们只有演练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应急能力,思想上重视,工作中认真负责,尽心尽职和医生配合,才能高质量地使每例手术顺利完成。
通过不断的进行各种急诊手术演练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能提高手术室护士的应急能力,还能提高了应急的心理素质和安全护理。为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质量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