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相关金融知识汇总十篇

时间:2023-11-02 15:43:5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银行相关金融知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银行相关金融知识

篇(1)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4-0-02

引言

在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国家金融行业、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稳定的维护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银行业毕竟是一个具有高风险的行业,近年来,随着外部各种监管机制的不断应用以及银行的内部审计力度的加强,使得很多商业银行在规避风险上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风险也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在商业银行的内部,还是存在很多经营的风险,银行在审计方面的风险也随之出现。商业银行的审计业务,也从传统的财务收支的审计发展到对银行的风险、管理、效益等方面的审计,审计内容的不断拓展,为审计风险的出现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如何加强对银行的审计风险的控制,成为当前很多商业银行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本文就商业银行审计的风险种类、出现风险的原因以及审计风险控制的措施进行相关的分析。

一、商业银行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

审计风险指的是审计人员对于被审计单位的重大错误以及纰漏没有及时发现,从而导致在制定审计结论时,具体的内容与被审计单位的实际财务情况不相符合的可能性。

银行的审计风险主要有三种类型。即固有风险、控制风险以及检查风险。形成这些审计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银行的审计人员缺乏相应的审计风险意识

银行本就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任何一个行业只要有经营过程,那么就一定会出现风险。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在银行的很多项目的审计过程中都有存在。审计的风险不能完全消除,只能是进行相应的控制和管理,以减少风险的危害性。对于当前有的商业银行出现一些由于审计导致的损失的案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中审计人员缺乏相应的审计风险意识是导致风险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在当前的商业银行的审计工作中,缺乏相应的风险管理体系,缺乏对相应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理的技术,也是重要的原因,但是由于银行的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不够,是最主观的因素,由于认识程度不够,因此在审计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疏忽和纰漏,从而扩大了风险的危害性。

(二)商业银行进行审计的理念和方法都不够先进

形成审计风险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商业银行进行审计的理念和方法都不够先进。现代的商业银行,其内部的各种审计工作重点发生了转移,应该要转移到内部控制审计以及银行的经营风险的审计,但是当前社会中很多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还主要是停留在对一些日常业务的审计上,比如对查证账表,对于银行的风险控制因素没有进行相应的考虑,导致商业银行的审计风险逐渐扩大。另外,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也逐渐加大了信息化程度,而一些审计工作的技术,还是比较原始的方法,对于现代化的商业银行的审计需求不能满足。对商业银行的风险因素的控制力度不够,风险的判断也不够准确等,都会加大银行审计的风险。

(三)审计人员的技术水平还不够高

银行的审计工作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一定的审计很金融的相关知识水平,而且还要具备多年的审计工作经验,但是对于两个条件都满足的人员。在当前的社会中还比较手啊。比如有过多年审计经验的人员,虽然具有丰富的审计经验,但是没有比较稳固的金融知识结构,对于当前商业银行中的各种新业务的增加以及新产品的出台,往往会无法着手,这部分人对审计工作的重点,还是放在银行的日常业务、财务收支等方面,对于一些新业务的审计,往往不能很好地进行处理。而且现在的商业银行的审计人员的知识层次往往参差不齐,当前很多商业银行中的审计人员都是审计岗位上的重要人员,但是接受的相关的正式的培训笔记少,对于银行的审计工作,在宏观上的把握还是不够,遇到一些审计风险时,其综合分析的能力不够,导致不能对审计风险进行很好的控制。而且审计人员的知识更新比较慢,对于一些审计的理论和相应的实践操作,往往存在比较严重的不衔接的现象,当前也有一些审计人员没有按照严格的审计标准进行审计工作,对于一些审计步骤甚至有忽略,使得银行的审计工作出现了记录不够完善、不细致清晰等问题,加大了审计的风险。最后,商业银行的审计人员之间的流动性以及相应的衔接工作没有做好,导致审计人员缺乏相应的稳定性,也很容易造成审计的风险。

(四)商业银行审计工作的程序还不够规范

审计工作包括很多程序,比如审计的立项、提出相应的审计报告、审计工作的准备、进行实际的审计、制定审计报告等,任何一个环节中都可能出现风险,审计行为如果在任何一个环节中不够规范,都可能会导致审计效率出现问题,甚至是带来严重的后果。当前的商业银行中,对于审计工作的程序操作不够规范的现象时有发生,对程序也不够重视,因此加大了审计风险的可能性。比如在进行审计工作之前没有进行相应的调查,对于审计的方案也没有进行讨论分析,导致审计的方案缺乏相应的管理性,对于审计的内控测试的认识程度不够等,都有可能会导致审计过程中出现比较严重的风险。

(五)商业银行的审计工作缺乏相应的控制标准

对于审计质量的控制体系而言,当前很多商业银行中在这方面的体系建设都还不够完善。健全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能够对审计人员的责任、质量意识进行控制,对于降低银行的审计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尽管当前我国的审计机关已经指定了相关的准则以规范审计工作,但是在这些准则中,定量的内容还比较少,导致银行审计工作的质量控制体系的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障碍。当前很多商业银行对于项目审计的质量问题,有的时候往往不能及时发现,质量的监控标准和体系不够完善,是导致银行审计出现风险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

二、商业银行如何加强审计风险的防范

商业银行的审计工作中出现风险,与很多方面都有关系,比如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不够、审计防范和技术不够先进、审计程序不够规范等,都有可能导致审计工作中出现比较严重的风险性。为了加强对银行审计工作的风险管理,提升银行的审计效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加强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的提升

审计人员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风险意识,在审计工作中才能有高度的警惕性,加强风险的管理。加强风险意识的提升,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要加强对审计环境中的风险以及审计客体的风险的认识,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对我国的金融政策进行相应的研究,发现其中的风险环节,对被审计的对象的管理机制进行研究,有助于提升审计人员进行内部审计控制单元额有效性。第二,要加强对审计主体的风险的控制。审计的机关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对审计风险进行控制和防范工作,因此要在银行审计机关的内部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对审计的风险进行识别,有助于在工作中降低审计风险出现的可能性。

(二)规范审计工作的操作,按照严格的规定进行审计工作

审计程序不够规范,也是形成审计风险的重要原因。由于当前商业银行的产品在不断扩展,产生了很多金融衍生品,金融产业在不断进行创新的过程中,更要加强商业银行的审计风险的控制,应该对审计的程序进行规范,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要严格地按照审计的规范和程序进行操作,对审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把关。比如在进行审计之前要进行相应的调查、根据调查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审计方案,然后进行审计操作、制定审计报告等。商业银行在审计的过程中要严格地执行标准和程序进行工作,不能忽视其中的项目与程序。

(三)加强对审计人员的能力素养的培训

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素养的高低对于审计风险的控制有很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很多审计人员的能力素养不高的情况,要加强对其能力素养的额培训。第一,要建立相应的人员素养的控制体系,在银行的内部建立相关的人员素质的标准,用一个定性的标准来对审计人员的能力素养进行衡量,比如不仅要对各种金融知识具备一定的熟悉程度,而且要掌握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以及会计知识等,还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组织能力,其文化程度和组织能力要达到相应的标准才能进行审计工作。第二,日常的工作中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相关的学习,比如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根据审计人员的能力素养的变化时刻调整培训计划与培训内容等。在商业银行中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要定期接受培训,不仅要接受审计工作相关知识的培训,还要接受各种计算机业务以及金融业务的培训。使得审计人员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层面,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素养。

(四)不断加强对审计工作的质量控制

对审计工作的质量控制不够,是导致审计风险出现的重要原因,在加强质量控制的过程中,要不断完善审计工作的质量控制体系的建设,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对审计工作的不同阶段都进行相应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在不影响审计人员工作效率的基础上,各级领导也要加强对审计工作的实时监控。在商业银行的内部,可以成立专业的审计质量控制机构,对审计工作质量进行审查和监督。

(五)加大银行内部信息化建设的力度

信息化建设是银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提高银行的信息化水平,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基础。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要对现代的信息技术进行充分的利用,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的快捷、可靠、规范、透明等特性,加强银行内部审计的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利用信息化的手段进行银行的内部监督,是加强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的。对于商业银行的各种审计风险,可以利用各种信息文件共享机制的建设,来加强内部审计的信息反馈作用,对于出现的各种风险问题进行及时的防范和处理,以提高审计的效率,实现防范风险的目的。

(六)加强内部审计风险的评估

评估是对风险进行改进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科学有效的评估,可以为银行的审计风险的防范带来有力的帮助。通过对银行的各项经营战略以及业务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可以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框架,为商业银行的风险的确定以及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提供必要的依据。同时可以通过有效的评估,发现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一些薄弱的环节,对其进行相应的改进,以便提高风险控制效率,对潜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另外,可以对风险控制过程中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评估,从而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进行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七)加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文化的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对于商业银行而言,物质以及制度的文化是一种有形的文化形式,而精神文化则是无形的,无形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更大。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文化就属于一种无形文化,是银行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文化包括很多内容,如审计人员的价值观、行为、精神、知识结构、道德等,审计文化的建设要包括审计价值、道德、知识、组织等多方面的建设,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审计文化各方面内容的建设,通过内部审计文化对银行的各种经营行为产生有利的引导,提高员工的工作责任心,最终减少银行内部审计风险。

三、结语

随着银行业的不断发展,银行的各种金融衍生品逐渐增多,也加大了银行的审计工作的风险程度。加强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的风险控制,有助于商业银行控制整体的经营风险,保障商业银行的各种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也能不断提升银行的竞争实力,针对当前导致商业银行审计风险的原因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提高审计风险的控制力度。

参考文献:

[1]张国平.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管理创新及审计风险与防范[J].财经界(学术版),2013(05).

[2]武鹏,杨向荣,王曙光.商业银行审计风险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06).

[3]安明硕.试论商业银行的审计风险与控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7(02).

篇(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越来越深入我们的生活中,在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造成的一定的安全隐患和风险危机。在金融行业,银行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了银行业务处理的信息化。但是银行业务处理信息化的过程中,也就是网上银行建立并发展的过程中,因为信息网络的特殊性,导致传统发金融监管难以运用在网上银行的监管中,网上银行面临严重的监管难题,并产生重大的风险隐患。因此,然后认识网上银行监管不力带来的风险,并针对性的进行风险规避已经成为网上银行发展的重大课题。

一、网上银行及其风险监管的含义

(一)网上银行

网上银行,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一个是机构概念,指通过信息网络开办业务的银行;另一个是业务概念,指银行通过信息网络提供的金融服务,包括传统银行业务和因信息技术应用带来的新兴业务[1]。本文研究中网上银行主要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了实现业务处理便捷化,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客户在网络上进行转账、支付、查询、开户和投资理财等系列行为的综合。相比起传统意义上的银行业务,网上银行及其业务具有信息化、虚拟化、跨时空、非现场和低成本等特征,也是网上银行一直便利性的体现。

(二)网上银行风险监管

网上银行作为传统银行业务的延伸和发展,其面临的风险和传统意义的银行面临的风险本质上都是相似的,就是外界或机构内部存在的可能引起银行本身或是客户财产损失的不确定因素。而网上银行风险监管就是网上银行的相关机构和管理部门针对可能存在的业务风险,进行专门的监管制度的建设,监管手段的实施,从而保证网上银行业务风险的减少。但是网上银行是一种和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属于新生事物,在实施网上银行风险的监管的过程中存在监管制度、体系不够健全、监管手段落后和内部监管体系不完善等情况,而这些情况反作用于网上银行业务经营,为网上银行的发展和经营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二、我国网上银行存在的风险分析

(一)网上银行监管法律缺位带来的风险

我国网上银行的监管离不开法律制度的保障,但是网上银行是传统银行的延伸发展,是银行业务信息化、虚拟化的产物,因此保障网上银行风险监管的法律法规应该属于网络规范的法律法规。但是我国网络监管法律制度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法律内容空洞化,不可操作化,甚至本身就是一片空白,完全没有涉猎。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我国法律建设难度大,网络监管法律发展较晚导致的,但是对于网上银行而言,如果没有相关发法律法规对网上银行的业务进行进行监管保障,那么必然会导致巨大的经验风险。比如,网上银行业务完全通过网络进行操作和实现,网络黑客完全可以通过高端的网络技术盗取网上银行的客户信息,甚至是银行客户的账户信息,对银行的信息安全和客户的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危害,但是却缺乏法律制度对这种行为进行规范和惩罚,也缺乏法律制度指导相关部门对这种行为进行监督和制裁。因此,网上银行监管法律缺位给我国网上银行的发展经营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二)网上银行监管手段落后带来的风险

在我国,拥有对网上银行进行监管的权利和责任的部门和机构比较多,比如公安部门、网络安全部门和人民银行等国家金融监管部门。但是对这些网上银行监管部门的监管手段调查发现,这些监管部门在监管手段和监管方式方面,完全沿袭传统的银行安全监管,只是针对网上银行的特殊性进行了细微的调整,并没有进行创新,总体上监管手段极其单一和落后,主要监管手段是通过电子凭证、电子记录等传统的数据监管方式。这种状况导致了,落后的监管手段往往无法精确的把握网上银行的资金流动状况,造成网上银行本身的流动性风险,即挤兑风险。而且传统的银行业务审核与排查监管制度运用于网上银行监管效果不大,容易对网上银行的经营带来信用风险和管理风险。

(三)网上银行相关金融机构内部监管体系不完善带来的风险

在金融业中,特别是银行等相关金融机构其重要风险来源之一就是内部风险,这种风险在网上银行的经营管理中也是存在的。比如,因为操作人员的错误操作,所导致的财产损失和信誉损失;还有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有点银行工作人员利用本身的职权便利泄露客户的账号信息和个人信息,利用网上银行造成银行机构客户资料的扩散和客户网上银行资金的损失。对此,需要银行等相关金融机构在机构内部构建专门的内部监管体系,对于可能发生的内部人员无意识或是有目的的造成银行和客户的名誉、资料安全、财产安全的损失进行风险规避和风险预防,但是,在网上银行的管理中,业务处理实现信息化,已经摆脱了存折、银行卡、身份证明等业务凭证的保障,仅仅一组信息数据就可以威胁客户的财产安全,针对这种情况我国网上银行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是安全性还是不够。要实现风险规避,我国网上银行相关金融机构必须健全内部监管体系。

三、加强我国网上银行风险监管的对策

(一)健全完善网上银行监管法律体系

在法治社会,良好的监管机制、科学的监管手段都离不开合理的监管法律这个大前提。在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监管法律缺位带来的业务风险和安全风险,必须通过健全和完善网上银行监管法律体系来实现。而从我国网上银行的风险状况来看,急需完善的监管法律内容包括,利用网上银行进行金融犯罪的规范惩罚措施,进一步明确网络监管部门的职责和权利,并通过法律手段对网上银行的客户进行安全知识普及和宣传。另外,还需要从法律上对与网络交易有关的交易凭证、结算管理方法、会计审计方式进行规范化管理,同时加强网上银行的金融认证管理。

(二)建立网上银行监管体系,实施多元化监管

针对我国网上银行监管手段落后的情况,研究发现导致我国监管手段落后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在网上银行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建立相应的网上银行监管体系,一直采用传统的银行监管体系和监管内容对网上银行进行监管,不可避免的出现监管手段落后单一,并带来网上银行信用风险和管理风险的问题。对此,需要相关机构专门建立适用于网上银行的监管体系,实施多元化监管,将先进的监管手段和监管方式运用于网上银行风险监管中。首先需要在有权利和责任实施我国网上银行监管的诸多监管机构中建立一套专门的协调机制,避免重复监管、监管盲点的现象,然后是在监管手段上采用多元化监管,摆脱传统银行监管手段的影响,最后是监管手段和监管行为的信息化和网络化。

(三)加强网上银行相关金融机构内部监管体系建设

为了避免网上银行经营发展过程中的信用风险、客户资料风险和客户财产风险,必须建立内外共两套安全监管体系,特别是针对内部员工有意识的行为带来的风险的监管体系的建立。而网上银行相关金融机构内部监管体系建设的内容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第一,预防体系建设,通过对员工行为、情绪、忠诚度的考察,合理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实行岗位人力资源管理,避免员工能力不足和思想问题对网上银行经营发展带来风险。第二,连带责任监管制,在网上银行的业务处理和安全防范中采用连带责任制,通过员工间的互相监管,降低内部员工的风险行为,加大员工风险行为的成本。第三,紧急应对措施,通过建立和上级监管部门,网络安全部门和客户的有效沟通渠道,构建有效的风险应对渠道,降低可能的风险对网上银行造成的损失。

参考文献:

[1]雷银枝.浅论我国网上银行风险及其防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

[2]于皓月.我国网上银行风险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

篇(3)

中图分类号:F83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2(2008)07-0044-03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络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日益明显。为了满足信息化时代下客户对银行服务升级的需要,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网上银行应运而生。所谓网上银行(Internet Banking) , 亦称网络银行或电子银行 , 是依托因特网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型银行服务手段。网上银行借助因特网遍布全球的优势及其无间断运行 , 信息传送快捷的时间优势 , 突破传统银行的局限性 , 为用户提供全方位、全天候、便捷、实时的全新现代化服务。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银行业的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 , 并以其巨大成功向世界展示其深厚的发展潜力。网上银行突破了传统银行对金融服务场所的依赖,以其自身的优越性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

一、 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的现状

由于因特网的出现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1995年以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纷纷在因特网上建立网站,形成从ATM、POS到无人银行、电话银行以及家庭银行的全方位金融电子服务。在我国,网络银行兴起的时间不长,但发展却十分迅速。中国银行从1996 年起投入网上银行的开发,随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信实业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相继开办了网上银行业务。太平洋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在国际互联网上设立了网站。1997 年 4 月 , 招商银行在我国率先开办网上银行业务?鸦 1998 年 , 招商银行又试行了“一网通”网上业务?鸦 之后 , 又细分出“企业银行”、“个人银 行”和“网上支付”三大部分 , 开始介入电子商务领域?鸦 1999 年9月2日推出支付业务全国联网 , 在全面确保安全性的同时扩大到网上商城。到目前为止已初步构建起中国金融电子化、信息化服务体系,实现了业务操作计算机化、支付结算电子化、信息处理网络化和管理、办公自动化的体系。中国网络银行已初步具备了在线支付的能力。

二、 我国网上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

网上银行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优越性也得到银行和银行客户的一致认可。然而,网上银行的风险亦不可忽视,近年来与网上银行相关的操作风险和客户因办理网上银行业务而造成损失的事件也频频发生。具体来说,我国网上银行主要面临以下几种主要风险:

(一) 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主要包括因为信息技术的应用所产生的内外风险和技术软件的选择而产生的风险。技术风险是指网络银行系统设计有缺陷或者是银行职员、客户的错误操作而导致银行损失的风险。由于各家银行所选择软硬件技术标准不同,对网络银行风险认识的侧重点不同,网上银行所显现的弱点也各异。所以黑客或银行内部员工可以通过网络进入银行的电脑系统删除和修改网上银行的程序,盗用他人身份接管网络银行客户的储蓄和信用账户。同时客户在缺乏安全知识的情况下进行不规范操作发生泄密也会使网络银行和客户双方都遭受损失。发生该种风险时 银行须承担客户损失资金的偿付和系统修复的成本, 此外还会影响到银行的形象和客户对银行的信任。

信息科技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快速进步 , 有可能使网络银行面临技术选择风险。一旦网络银行的创立者在面临多种技术选择时 , 做出错误判断而选择了一种最终将被技术变革所淘汰的技术方案 , 则可能使其所经营的网络银行处于技术陈旧、网络过时的竞争劣势。网络银行信息技术选择的失误 , 将使网络银行面临巨大的技术机会损失, 甚至是巨大的商业机会损失。

(二) 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是指由于有关网上交易法律法规的不健全而使网上银行陷入法律纠纷的风险。同传统银行相比,网上银行有两个十分突出的特性,它传递信息包括契约采用的是电子化方式;它模糊了国与国之间的自然疆界,其业务和客户随着互联网的延伸可达世界的各个角落。这样就向传统的基于自然疆界和纸制合约基础上的法律法规出了挑战。法律风险在我国网上银行发展过程中的表现还包括我国自身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相关的制度规范和约束机制还不够健全,缺乏相对规范的法制环境。目前,网络银行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政府有关法规中对于网上交易的权利与义务规定比较模糊,缺乏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规则。银行与商家、客户的关系、签名有效性等不明确。由于网络银行业务涉及到诸多其他法律,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知识产权法、货币发行制度等。银行可能因使用电子货币或使用虚拟金融服务而损害客户隐私以致于被提讼,或因在自己的网页上建立与重要客户的链接而陷入官司纠纷。犯罪分子可能利用网络银行从事洗钱活动从而使银行被动违反反洗钱法律,电脑黑客也可能利用多种手段连接网络银行客户的网页使客户迁怒于银行,罪犯利用假造的证书以银行名义销售给客户,受骗者可能将银行作为对象等。上述种种,将使银行面临被判罚款、行政处罚、民事赔偿以及刑事责任等诸多窘境,影响银行业务的正常开展。

(三) 系统安全风险

系统安全风险主要包括来自外部的黑客攻击、计算机病毒、欺骗所造成的风险。黑客(Hacker)曾经是人们对一些具有高超编程技巧、迷恋计算机代码的程序设计人员的称谓。但是现在的黑客已经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正常秩序构成了威胁,网上银行成为其首要攻击对象。计算机病毒也给网上银行安全带来严重威胁。计算机病毒如同真实病毒一样具有传染性,一旦爆发会在整个网络中传播,其影响可以迅速传递到世界各个角落。各种针对网上银行的木马程序、密码嗅探程序等不断翻新,因此防范计算机病毒是确保网上银行安全的必要措施。网上欺诈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常见的网络风险之一。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发送电子邮件或在互联网上提供各种免费资料引诱互联网用户,当用户接受他们提供的电子邮件或免费资料时,不法分子编制的病毒也随之进入用户的计算机中,并偷偷修改用户的金融软件,当用户使用这些软件进入银行的网址时,修改后的软件就会自动将用户网上银行账号上的资金转移到不法分子的账号上。

(四) 链接服务风险

链接服务风险,主要是指网上银行链接不到足够的其他电子商务网站,银行无法为客户在网上消费提供支付服务,造成客户转移注册,并最终导致银行收益损失的可能。在客户决定网上银行能否生存的情况下,客户在网上消费到哪里,所注册的网上银行就应跟踪链接到哪里。据统计,我国的网上商店已发展到600余家,在北京,电子商务网站几乎以平均每天1家的速度增长。网上银行要实现盈利目标,就必须吸引到大量的客户。为此,网上银行一方面要向社会公众做好宣传与营销,提高自己品牌的知名度;另一方面要做好与其他著名商务网站的链接,让他们提示客户在进行消费时优先链接到自己的网址,使用本行提供的交易支付工具。如果网上银行链接不到足够的电子商城或其他知名网站,就会出现客户流失现象,并最终影响到银行的经济收益。

三、 发展我国网上银行的相关对策措施

(一) 培育风险控制文化,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我国商业银行应制定“风险管理文化培育实施方案”,借鉴国际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树立本行的风险管理核心理念。要努力培育以“诚信、公正、守法”为标志的良好的企业风险控制文化。以良好的企业风险控制文化来影响银行员工的行为取向,逐步形成系统的风险控制制度和奖惩办法,让每一位员工认识到自身工作岗位上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培养员工风险意识,提高风险应对能力,在全行形成一种风险防范的道德评价和职业环境。

网上银行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而建立的,因为对相关风险管理者的素质和风险管理水平提出了挑战。因为,防范网上银行的操作风险,除了要树立银行员工的风险控制文化外,还应着重提高风险管理者的素质水平。网上银行风险管理者应具有计算机和金融学的相关专业背景,还应不断补充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以应对各种复杂的网上银行操作风险。商业银行也应加强对风险管理者的培训,建立相关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从而提高网上银行风险管理水平。

(二)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针对目前我国网上银行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的现实情况,如何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有关规定,使网上银行业务的开展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是发展我国网上银行的当务之急。目前虽然我国新《刑法》界定了计算机犯罪,人民银行也曾颁布了《 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但现有的法律保障仍显不足。因此,应充分利用和执行《网络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合同法》、《会计法》、《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等法律拟订网络银行相关协议,制定有关业务流程和业务处理规定,应充分利用目前执行的关于网络安全方面的行政法规,如《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等,利用中国金融认证中心在认证技术方面的权威性和第三方认证的合理性。

此外,针对网上银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些新问题,应及时更新相关的规定和标准,确保网上银行业务的开展具有有效的法律保障。仅仅有法律法规还是不够的,如何建立有效的的执行机制也是发展网上银行应考虑的问题。建立相关的法律配套和保障措施是网上银行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也是法律法规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

(三) 加强系统安全风险的控制

防范网上银行的系统安全风险应加强应用系统安全建设。首先应选择安全系数高的系统,选择一套有效而又安全的网上银行安全系统是防范安全风险的物质保障,被选择的信息安全系统应能够根据信息技术发展的态势,不断升级和完善。

而应用系统安全主要包括对交易双方的身份确认和对交易的确认。在网络银行系统中,用户的身份认证依靠数字签名机制和登录密码双重检验,将来还可以通过自动指纹认证系统进行身份认证。数字签名还确保了客户提交的交易指令的不可否认性。公钥基础设施――PKI(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是解决大规模网络环境中信任和加密问题的很好的解决方案。同时采用安全电子交易协议,目前主要的协议标准有?押安全超文本传输协议(S-HTTP)、安全套接层协议(SSL)、安全交易技术协议(STT)、安全电子交易协议(SET),其中 SET涵盖了信用卡的交易协定、信息保密、资料完整及数据认证、数字签名等,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工业标准。为了加强网上银行业务的安全管理,商业银行还应建立自己的网上认证中心,同时加强网上银行监管工作,形成规范、合理、有序的网上银行安全监管体系。

(四) 网上银行服务的链接保证

针对网上银行服务的链接风险,商业银行应提供链接保证。制定超前可行的友好链接计划,不仅要尽可能多地链接电子商城,成为B2C交易模式的信用媒介,而且还要更多地链接企业网站,着眼于在B2B交易模式中担当重任。只有友好链接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能够得到保证,网上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才能成为可能。反过来,如果一家网上银行办得非常有特色,具有很高的知名度,那么其友好链接也很容易得到其他商务网站的认可,并把该银行指定为自己的结算银行。

参考文献:

[1]刘昊,2003:《论我国网络银行的风险及其控制》,《新金融》第1期。

[2]龙菊,2004:《论我国网络银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第1期。

篇(4)

衍生金融工具的诞生在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加速经济信息传递,优化资源合理配置,引导资金有效流动,增强国家金融宏观调控能力等方面都有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银行会计信息系统的各个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提供更加及时、全面、准确的会计信息以利于商业银行经营决策,防范衍生金融工具所带来的巨大风险。

(一)衍生金融工具对银行会计处理的影响 在衍生金融工具不断创新的环境下,银行会计信息能否满足决策者的需求将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生存发展。面对这一新环境,银行管理层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从提供受托责任信息转变为面向决策有用性的信息;从提供传统的财表报表转变为提供个性化、多样化会计信息;从披露单纯的财务信息、货币信息、定量信息,转变为同时披露财务与非财务信息、货币与非货币信息、定量与定性信息。同时,也对会计信息提供的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银行会计信息系统输入方面,要求会计信息收集范围扩大,实时采集银行业务活动的全面数据,数据采集一次完成,尽量减少对银行数据采集的人为干预,嵌入银行业务活动规则,加大对原始数据的审查活动,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在会计信息系统处理方面,要求会计凭证生成自动化,提高财务决策支持能力;在会计信息系统输出方面,要求银行会计信息输出内容和方式的多样化,及时输出会计信息,实时对衍生金融工具所带来的巨大风险以及银行内部员工的违规操作进行相应处理。

(二)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影响 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影响体现在衍生金融工具所带来的经营风险和会计风险上。经营风险对内部控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第一,企业由于内部控制不力,造成内部管理混乱,操作人员违规操作致使企业面临风险;第二,企业由于业务部门管理缺陷或市场信息不对等,企业未能在签订合约之前发现交易对方、交易事项存在的不确定性,使企业面临风险;第三,企业财务部门未能适当统筹企业内部现金流量,使得企业无法正常支付保证金,或在合约到期时无法正常结算,由此造成的风险也属于经营风险。而会计风险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则体现在:一是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而使其遭受损失;二是会计人员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追逐,可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违背职业道德,在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采取对自身有利的方式,而不是以客观的态度从事这一工作。衍生金融工具所带来的经营风险和会计风险无一不与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相关联,内部控制体系的脆弱性将直接威胁银行的经营管理活动。因此,防范和化解衍生金融工具所带来的经营、会计等风险有待于银行AIS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二、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系统现状与问题

目前,我国银行会计信息系统已经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银行会计信息系统的网络化初具规模,但不可否认,在向全面、纵深方面发展时仍存在许多不足,不能适应商业银行衍生金融工具创新的要求,也不能提供及时、准确的衍生金融工具信息以利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层防范和化解衍生金融工具所带来的风险。

(一)缺乏系统性、公共性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数据库 对于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相关数据的集中,我国商业银行目前还没有形成系统性的数据库。衍生工具交易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既需要对现时市场的密切关注,也需要对过去交易的完成进行规律性的归纳总结;既需要实时分析,又需要经验判断。因此,衍生工具每一笔交易发生的数据信息对商业银行非常重要。系统性的、公共性的衍生金融交易数据库的缺乏,不利于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也不利于金融工具方面会计新准则实施。

(二)银行会计数据处理具有滞后性 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对商业银行经营决策的有用性及相关性有重要作用,用于决策的会计信息过于滞后,则将引起相关性的下降。现行的银行会计信息系统中财务数据对商业银行运行状况的反映是滞后的,其反映周期为年或月,不能实现事中控制,而衍生金融工具的诞生要求会计信息系统实时反映经营状况和公允价值,对衍生金融工具所带的各种风险进行及时处理。只有实时地反映衍生金融工具的经营状况,才能进行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合理配置金融资源,有效化解衍生金融工具所带来的风险。

(三)银行信息输出内容狭窄 现行会计信息系统符合财务报表准则要求,但不能很好地满足商业银行过程控制和战略决策支持的要求。衍生金融活动的发生与会计处理分离,会计流程以记账凭证为起点实现银行会计信息的处理和收集,会计信息系统只采集衍生金融业务事项数据的一个子集,并没有采集组织整个业务过程的数据,如衍生金融工具及其类别、特征、风险系数、现行价值等数据在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中并不能得到反映。银行会计信息系统存储数据主要是为满足财务业务视图的需要,如果一项业务活动影响银行的财务报表,则以汇总的方式反映业务事项的数据,因而并不能完全满足商业银行规避金融创新工具风险的需要。

(四)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 随着人民银行、银监会及审计等部门监管工作的强化,各金融机构已初步建立了符合自身运行机制的内控制度。目前的主要问题在于执行制度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如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内部控制和管理混乱;内部不相容职务没有合理的分离;会计控制功能弱化;员工素质控制方面尚未形成有效的制度;内部审计体系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和不完善,有效性差等。

(五)会计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衍生金融工具要求银行会计人员掌握更多的估值分析技术,会计人员不仅需要懂得银行会计的专业知识,还需要了解统计学、金融学、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知识,对金融创新环境所带来的风险具有敏锐的识别能力。同时,商业银行也要加强会计准则和风险管理基础的专业培训,提高商业银行会计从业人员职业素质和道德素质。

三、金融工具创新环境下银行会计信息系统重构

现行银行会计信息系统将衍生金融产品的部分核算信息纳入财务报表之内,尽管有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作为支撑,却在为决策提供有用信息和规避衍生金融工具所带来的风险方面仍存在着先天不足。因此,有必要对金融创新环境下的金融会计信息系统进行重构,以利于商业银行控制衍生金融工具所带来的巨大风险。

(一)以事项会计思想作为系统重构的理论指导 以事项会计

重构现有银行会计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应以“事项”为核心,采用以数据为中心,而不是以处理为中心的数据库组织方式。会计应该提供对各种可能的决策模型有用的相关经济事项的非汇总数据。会计人员的任务只是提供与事项有关的信息,而让信息使用者自己根据其决策需要加工生产所需要的适当的事项信息,并将其运用在决策模型中。该体系结构的基本思路为:在各个银行业务系统内嵌入业务事项处理规则,当银行发生存、贷或中间业务时,特别是新的衍生金融投资工具出现时,按相应的业务事项处理流程和会计方法,在相应的ERP业务子系统内分工处理,并实时采集原始事项信息,通过系统间的数据接口或网络将原始数据信息传递到审核数据库,由稽核部门根据相关重要性水平等文件将业务子系统传递过来的数据进行初次审核。若ERP业务子系统传递过来的数据与衍生金融工具等风险较大的金融产品相关,则请求股票、期货、期权等市场传递相关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数据进行审核,业务数据与市场数据符合时则传递至业务事项公共数据库中,否则将信息发回ERP业务子系统进行相关处理。此过程的数据一般不作大的处理,只进行相应的审核工作,记录时不再考虑记录结果为谁提供,记录数据尽量详细、原始,而记录过程则尽可能实现数据化和无纸化。这种银行会计业务数据采集方式有利于各分行间数据采集标准的统一,也使得披露新增加的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成为可能。

当信息使用者通过动态交互平台发出事项请求后,动态交互平台检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权限,随即驱动信息处理规则中的会计方法供使用者选择进而进行处理,处理结果以用户定制的报告模板传递稽核部门进行审核,防止商业银行核心数据泄露,最终通过动态交互平台传送给信息使用者。

内部信息使用者通过动态交互平台得到相关财务数据后,若财务报告未能满足内部信息用户的需求,信息使用者可将相关信息传递至ERP业务子系统,或对信息处理规则库进行实时更新。内部信息使用者也可在分析相关财务数据后,根据法律法规或规章制度对银行业务经营活动进行实时调控,加大总行对分行风险的管理控制,防止衍生金融工具对银行经营造成巨大的影响。如银行工作人员违规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投机套利活动,银行经营管理部门可以对违规投资活动进行实时调整,当新的衍生金融工具出现时,银行经营管理部门可以及时制定相应的衍生金融工具操作规范,引导银行工作人员进行正确的投资经营决策。而外部信息使用者也可通过分析相关财务数据,将信息反馈给包括银行经营管理层在内的内部信息使用者(如图1虚线所示),银行内部经营管理层也可根据外部信息使用者分析后的数据做出相应调整。

(二)以PEA会计模型作为应用设计的起点 REA模型是一种基于语义的概念模型,考虑了会计人员和非会计人员的信息需要,用E-R图对会计对象进行建模,在模型中不包括会计分录、科目体系、账簿等“人造元素”,而是以会计对象――“价值运动”要素为基本元素,采集业务事件发生所涉及的资源、内部参与者和外部参与者,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采集业务事件的参与者有利于合理划分衍生金融投资决策过程中的权责关系。

篇(5)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已经开始与世界接轨,逐渐缩短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有十余年,在这一段时期内取得的进步我们有目共睹,然而金融全球化的趋势也使我国国有银行面临严峻的挑战,针对这种情况,我国银行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创新,竭力构建面向全球、符合现阶段经济发展规律的管理体系,向管理要效益,从源头提高自身竞争力,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以促进我国的发展和进步。在下文中,笔者将从三个方面为我国国有银行提出建议,有不足之处,还望指教。

一、逐渐完善、创新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

国有商业银行是指由国家财政部、中央汇金公司直接管控的商业银行。我国商业银行主要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三类。目前主要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共5家。在金融全球化的趋势下,针对我国国有银行发展现状,笔者在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方面提出几点建议。首先,要尽快剥离不良资产、加大工作力度。要想使国有商业银行能够在国际竞争中存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实行股份制改造,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不良资产的比例。现阶段,随着我国国有银行制度的改革不断深入,剥离不良资产的工作确实得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不良资产在商业银行中的比例仍旧很大,不能适应当前改革的需要,随着我国推进现代化进程的速度不断加快、承诺开放国内金融市场的期限越来越近,加大剥离不良资产工作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要加快进行该工作的速度,并通过其它途径对国有银行进行补充资金;在快速剥离不良资产的同时,要大力兴建国有银行控股公司,这一机构的设立,可以代表国家对国有银行进行监督、管理工作,不仅如此,该机构还可以代表国家对国有银行行使控股权并对国有银行进行股权调整,以便对金融机构进行整合;不仅如此,国有银行还要公开招募法人股,建立一种新型的股权结构,在该结构中,要把法人持股或者法人相互持股作为核心,将分散的个人和投资者或者专业投资基金持股补充进该结构中,使之具有多方向、多元化的发展特点。在公开招募法人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空间范围和所有制特点,努力做到同时兼顾国有法人资本和民间法人资本、合理安排国内资本与国外资本;除此之外还要有计划的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度改革。可以通过先设立试验点再广泛普及的方式进行改革,为了确保股份改革成功,可以先选择一家条件适合的商业银行进行实验,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待时机成熟后,广泛开展,面向全国。另一方面,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采用先法人持股,后公众持股的安排方法,这样一来在保证了社会和金融市场稳定的同时在最大程度上保护的国家和公众的利益;此外,还可以使境外先上市,境内后上市,这样有利于分散国内市场压力,缓解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与中间资本市场容量有限之间的矛盾,不仅如此,还可以督促我国国有银行按照国际相关规定进行经营和管理,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管理改革机制。最后可以通过先部分、后整体的分拆方式上市,利用部分产品积累经验,等待时机,一旦有合适的机会就整体上市。

二、强化中小型金融机构的竞争能力,提高其综合实力

相关制度的完善是保证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因此,一定要努力完善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制度规范,使中小型银行顺利迎接全球经济挑战。首先,改革要从源头抓起,从内部组织形式进行改革,善于观察市场,努力构建一种符合当今市场需求、满足自身发展特点的内部组织机构,可以聘请国际知名管理公司对现阶段的整体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做到与世界接轨,逐渐缩短在管理方面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强化危机意识,时刻做好应对国际竞争的思想准备,努力推进管理机构改革工作,建立一系列使顾客满意的服务系统,根据市场需求、公司业务需求等制定业务开发管理体系,以促进后勤保障工作。与此同时,要对基层劳动形式进行改革,实行相关人员责任制,将责任和权力落实在人头上;其次要强化安全风险意识,完善风险管理制度,研究出一套完整的风险防范预案,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要积极参与到客户的信贷资讯与信息登记的工作中,认真分析客户的登记信息,建立国有银行内部的企业及个人的信贷评估体系,努力加强风险管理。还要提高信贷工作效率和相关信息技术保障工作质量,实行内部授权管理制度,将权限与责任明确分配,做到责任到人。要详细审查借贷内容,风险量化,致力于贷后的风险管理工作,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资产保全措施。最后就是要重视人才资源的最优化配置问题,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人才流动和人才评价、培养机制,促进其发挥最大的工作潜能,创造财富;要迅速进行业务创新,以便提高中小型金融机构的综合实力。一方面要致力于扩大商业银行经营范围的工作,为后续的发展奠定基础、提前培养人才,在拓展经济范围的基础上要丰富国有银行传统的经营业务,使顾客数量稳步上升。另一方面,要明确业务重点区域,对高新技术产业予以适当的支持,努力做到经济快速发展与自身健康发展同步进行。

三、顺应金融全球化的形势,建立和完善适应当前趋势的金融监管体系

在当今金融全球化的形势下,我国国有银行相关管理人员一定要努力创新管理,完善相应制度,改变监管模式。现阶段,要把合规性监管作为基础监管方式,同时提高对风险性与合规性的重视程度,努力调整监管思路,做到“事前预防,事后解决”,建立风险评估系统,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实行持续、动态监管模式。与此同时,要在合理的范围内积极鼓励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主要表现在可以促进发展网上银行业务,并且尽快出台相关的业务管理条例,明确监管原则,以便促进国有商业银行网上业务的发展。在实行有效监管的同时,可以允许商业银行适当的进行商业扩大结算、担保等拓展性业务,与此同时,要积极的发挥商业银行同业公会的相关作用,规范银行市场,明确收费权力,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尽量避免出现恶性竞争的情况。在监管力度到位的情况下可以允许银行衍生一些经营项目以拓展业务、降低风险、提高资金流动性。现阶段,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迅速,银行业务经营呈多元化特点发展,针对这种情况,银行可以开展外汇期款等外汇交易类业务。最后,我国国有银行要加强与金融监管组织等部门的联系与合作,中央银行要加大对国外银行研究的力度,重视国外银行的监管成果,有选择性的学习国外先进的金融机构管理理念,不仅如此还要积极改进银行监管方式,提高监管的整体效能,积极参加国际上的组织的金融监管活动,以便汲取先进的知识、学习管理技术。对于国有银行的海内外管理制度要相当明确与透明化,是工作人员能够明确自身的工作要点,积极将主动的工作,是人民更好的了解国有银行的工作顺序,方便有序的进行工作避免不必要的冒犯,对于海外银行的管理我们还要与西方先进金融机构管理组织进行交流、切磋,交换经验和建议,以促进我国金融管理体系的构建,促进我国国有银行在金融全球化的形势下健康、快速发展。

四、小结

综上所述可知,在金融全球化趋势下,我国的国有银行面临严峻挑战、承受巨大的压力,需要在很多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以便更好的适应当前的新形势。除了上述中提到了三方面内容还有很多其它亟待改善的部分,在这里本人就不一一提及,只针对典型问题进行解析。尽管目前我国已经逐渐步入经济强国的行列,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大大提升,但是我们仍要清晰的看到我国国有银行在金融全球化趋势下存在的问题,我们既要肯定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取得喜人的成绩,也要看到存在的严重问题并根据现状进行管理创新,这就要求国有银行相关管理人员强化责任意识,勇于创新管理模式、完善管理制度,促进我国国有银行的发展。作为金融专业的大学生,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紧抓专业知识,关注国际金融形势,积极探索,争取针对我国国有银行面临金融全球化现状提出更有效的建议,促进我国国有银行的发展。少年强则国强,我们青少年大学生一定要坚决树立建设祖国的重任,严于律己,刻苦钻研金融知识,并且做到学以致用,便于毕业后积极的投入到金融工作中,并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才能,为所在组织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篇(6)

自1995年10月18日世界第一家网上银行―美国安全第一网上银行建立以来,网上银行以其方便、快捷、高效、可靠的服务和低廉的经营成本以及广泛的服务范围受到全球银行业的青睐,发展迅速,并且日益成为客户交易的主要平台,是目前各家银行开发业务的新热点,是未来银行业最具生命力的服务方式。

1 网上银行特征及存在的风险

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网上银行有着传统银行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同时互联网的特性赋予网上银行全新的风险内涵和特性,也给网上银行的风险管理和防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1 网上银行特征

(1)运行成本低。传统银行的销售渠道是分行及其广泛分布的营业网点,传统银行的建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而网上银行采用了虚拟现实信息处理技术,基于计算机系统网络的销售渠道可以在保证原有的业务量不降低的前提下,减少营业点的数量,可以节省诸如场地租金、装修、维护以及水电照明费用等巨额资金。另外,只需少量人员就能维持电子银行的日常运转,人工成本也随之下降。

(2)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网上银行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向客户提供全天候的金融服务。只要有网络环境的支持,客户就够自主选择何时加入电子银行和使用网上银行业务,从而实现了客户自助式服务。

(3)扩展性强。随着互联网的拓展,以网络为媒介的网上银行也将业务拓展到了全球范围内,由此,银行业务可以突破国界,争取世界上每一个潜在客户。网上银行是对金融运营方式的一场变革,它使银行竞争变为全球性竞争。

(4)全新的经营方式。对于用户来讲,网上银行通过虚拟的柜台为客户提供一对一服务,客户通过访问银行网点,能够提出自己的服务要求,足不出户,只需轻松的点鼠标就可以完成金融活动。对于银行来讲,有针对性的服务可以加强与客户之间的沟通,改善银行服务,提升顾客忠诚度。除此之外,互联网也为银行拓展业务提供了新的领域,促进银行不断进行金融产品创新,拥有自身特色。

1.2 网上银行存在的风险

(1)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由于系统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大缺陷导致的潜在损失的可能性。它可能是外部不法分子利用各种手段进行欺诈,也可能是内部工作人员利用职能之便,盗取客户信息和资金。网上银行的安全系统和其金融产品的设计缺陷以及操作失误也会导致操作风险。

(2)技术风险。网络平台技术、支付平台技术、安全技术等大量信息技术既能帮助网上银行高效、快捷的运转,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技术风险。技术风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系统与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网上银行应用系统如果在安全设计上存在缺陷,就很容易被黑客利用,造成严重损失。②信息与通信安全问题,目前,互联网基本数据传输系统可靠度不够,加密技术应用与信息保密技术不安全,并且安全协议中提到的信息保密承诺无法得到监督。③交易安全问题,网上银行缺乏机密信息的加密存储功能,数据传输系统一旦攻破,用户的银行资料就会泄密,从而威胁到用户的资金安全。

(3)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双方在到期日不完全履行其义务所带来的风险。贷款活动要求银行对贷款人的信用水平进行评估,然而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交易双方身份难以确认,在追究违约责任等方面有较大的障碍。

(4)法律风险。网上银行的法律风险来源于违反相关法律规定、规章和制度,以及在网上交易没有遵守或履行相关的权利和义务。网上银行在许多国家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立法严重缺位和不完善,对客户隐私保护不足,银行客户及相关服务提供商责任划分不明,利用网络及其他电子媒介签订的合同存在很大的法律风险。

(5)其他风险。除上述风险外,网络银行也具有传统银行经营过程中存在的流动性风险、市场信号风险和利率风险等。即使如此,这些风险在新的背景下出现方式和对银行的影响强度却是不同的。

2 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现状以及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998年4月招商银行开国内之先河,率先推出了具有网上银行功能的网上支付业务――“一卡通”,随后,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也先后推出了此业务。我国网上银行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设立网站开展交易性业务的银行数量不断增加,网络银行提供的业务种类,服务品种不断创新,用户迅速增长。截止2011年底,在互联网设立网站的中资银行达到了100多家,占国内现有各类银行的56.7%,累计向客户发卡达到24亿张。虽然目前网上银行交易业务占整个银行业务交易金额的比例仅为6%~8%,但据世界银行预测,这个比例在未来的几年里,将达到20%左右,我国网上银行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据中国银行业协会《2013年度中国银行业服务改进情况报告》,2013年中国银行业网上银行交易总额1066.9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79%。同时,我国网上银行也正在逐渐完成从“一种离柜业务形式”的渠道身份的狭隘定义到一项银行业务甚至是一个单独产品的转变。

我国网上银行发展从总体来说,仍处于基础阶段。目前,尚无一家银行真正建立以网络渠道为核心服务网络经济的全新网络金融服务体系。银行只是将传统银行模式与网上银行相结合,通过互联网渠道更高效、低成本的为客户提供基本交易服务。

目前,安全和管理问题是我国网上银行最核心关键的问题。我国网上银行的持续发展需要建立在良好健康的社会框架下,然而,我国网上银行法制建设相对滞后,社会信用机制尚不健全,信息基础设施薄弱,种种因素表明我国网上银行的风险管理存在很大的缺陷,阻碍网上银行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网上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具体表述如下。

(1)我国网上银行监管的法律法规不健全。首先,我国网上银行还处于基础起步阶段,由于网上银行是新兴业务,一方面,相应的法律法规还相当不完善,网上银行与客户的关系的规范主要来自于双方签字确认的协议,交易的有效性以及参与主体权利义务不明确。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网上银行交易业务的顺来开展进行。另一方面,繁琐立法程序固有的滞后性无法跟上互联网技术的飞跃式发展。其次,银行许多业务是跨国交易,如何受理、审判具有国际因素的案件,关系到判决结果和相关人员的权益。除此之外,网上银行内部监督管理规定也有待建立和完善,网上银行内部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都没有相应的明确完整的法规进行约束。

(2)风险管理理念落后。我国网上银行起步较晚,银行自身对风险的认识特别是和技术相关的风险缺乏足够的认识、内部管理机制有待提高。银行管理层未能将风险与效益联系在一起,片面追求业绩,不断拓展信贷业务,放宽对客户的条件设置,加大了银行的信用风险。并且,我国网上银行还比较缺乏网上银行发展的经验和科学规划,网上银行的风险管理基本上是沿用传统金融体制的事后调节为主,风险管理意识的僵化难以适应互联网时代新的风险特性,保障网上银行的安全运行。

(3)内部控制体系有待完善。首先,我国网上银行对内控制度的建设认识不到位,无法对实际风险防范尤其是操作风险进行真正的指导。其次,内控制度落后于银行电子化、信息化的发展,面对网上银行业务的不断创新,未及时制定新的内控制度或进行相应调整以适应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除此之外,银行的网上风险历史数据积累不足,缺乏丰富的风险量化手段,这使得计算结果不能真实反映各种风险对银行业务的影响。同时,由于银行开展的内部审计工作不具有监督和限制的能力,使银行难以对潜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监督和防范。

(4)缺乏专业风险管理人才。我国网上银行刚刚发展十几年,风险管理人才储备不足,缺乏既熟练掌握互联网信息技术,又精通银行金融服务业务的专门化、多功能的复合型人才。主要表现为网上银行业务运行管理人才和内部控制方面尤其内部审计部门的人才的缺乏。长期下去,网上银行的持续发展将会受到制约。

(5)网上银行风险知识宣传教育不足。一方面公众对网上银行的业务的办理缺乏基本的了解,在使用网上银行业务的过程中,风险意识薄弱,对自身交易信息管理不当,对病毒和钓鱼网站的防范措施不到位。另一方面,银行内部员工对本部门、本岗位风险控制重点不能做到心中有数,责任感不强,加大了银行的操作风险。

3 加强我网上银行风险防范的建议

我国网上银行在蓬勃发展,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针对我国目前网上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我们必须切实研究网上银行的风险防范措施,为我国网上银行的发展保驾护航。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网上银行的各项业务只有在法律法规的制约下才有效的健康发展,银行自身和用户的各项合法权益才得到可以全面地保护。因此,?国家应该加快网上交易数据取证和保管的立法工作,形成一套包含市场、法律、技术、金融监管部门等多种监督手段的全方位、立体化的监督管理体系,同时要明确网上银行的交易管辖权,为网上银行的持续发展奠定法律基础。同时,银行要细化内部监督管理法规,加强规章制度的建设,规范银行内部职员的行为准则,明确内部监管人员的权限,推进各个岗位之间的制约监督机制,防止内部人员滥用职权。

(2)建立完善的网上银行风险管理内控机制。银行应该将控制网络风险视为一项长期发展的战略,并且是银行长期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建立网上银行内部控制机制的过程中,首先要通过先进的技术创造新的网上银行业务和创新、健全监控方法和手段,加快安全设施建设和技术防范措施的建设,完善网上银行的服务功能。其次,改变事后处理的风险管理模式,提高应对网上银行风险的反应速度,建立科学高效的风险预警系统。再次,完善网上银行业务经营体系,明确各个部门、岗位的权限,建立网上银行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有机统一的体系。最后,要及时掌握客户业务信息的变化,提高信息开放度,防范个人或企业利用信息不对称性进行违规操作。

篇(7)

目前银行发展低碳经济的影响因素

对低碳经济的认知不够。目前的低碳经济还处在初级阶段,所以很多的银行对其的认知程度不够,这就导致了银行在进行低碳的工作中处理方式出现问题。同时也缺少对低碳金融观念十分掌握的人才。这样银行对低碳金融的每个工作的流程没有一定的了解,由于不熟悉其中的运作方式而导致银行没有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进一步的导致了银行进行低碳经济的动力不够。这样长久的发展下去必定会限制低碳经济在银行行业中的发展,阻止了经济模式的转变进程。

利润经济模式和低碳经济发展理念之间存在矛盾。低碳经济顾名思义就是在经济发展的时候用最少的能源,以此让经济保持可持续发展。不过这种理念想要落到实处,就要有技术、人员以及政策上的支持和配合,若是条件受到限制就会让银行企业的发展受到阻碍,在盈利上产生消极因素,这样就从侧面降低了银行的经济效益。因此银行在为了配合社会进行低碳经济发展的时候自身的利益会受到损害,增加了银行在信贷上的危险,导致低碳经济的活动举步维艰。

缺少专业性的中介部门。要把低碳经济的理念落到实处进行实施,这其中需要很长的时间,同时对一些普通型的集资项目来说存在的风险很大。因此需要有专门负责的部门进行相关的工作,以此进行协调项目的实施中牵涉到的一些审核流程。目前我国还没有此类比较专业性的机构部门,而其他负责低碳经济项目风险估计的部门也是精而量少,这就让很多的银行对低碳经济的开展和投资上还处在观望的阶段中。由于低碳经济的开展和实施还处在初级阶段,所以很多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没有进行更加整体的完善和健全。各项标准和一些认证的体制还有存在很大的空白,监督部门也没有把相关的规定进行落实的监管和实施。

低碳经济条件下的银行金融发展策略

认识低碳经济的重要性。要使银行金融认识到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其首先就要增强社会对低碳经济的认知,同时要使银行了解低碳经济的发展能够为其自身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想要实现这一点,就要让银行把低碳经济和经营理念相融。在这一点上可以先对国外的一些金融机构中吸取一些经验,对有关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以此逐步的提升金融人员的综合性素质。再由工作人员这一小点扩展到整个行业中,使整个银行金融行业都认识到低碳经济的意义。这样就有了坚实的理论和技术作为支撑,以此把低碳经济理念在银行经营中进行落实,从而促使了低碳金融的有效发展。

把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普及推广。可持续发展是低碳经济的重要核心,其中不仅是包含了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包括了资源上发展。要让金融机构建设更加长远的发展策略,把控好短期和长期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提升市场中的绿色信贷,在为社会产生相关效益的时候也能够提升自己的利润。金融机构在这场转变中需要明白的是,在短时间内实施低碳经济的发展,会对自身的效益产生影响。不过从长远的形势上看,可以解决企业在大量的能源耗损中的长期发展的缺陷,降低了信贷存在的风险,从而让银行进行良性的发展。其次要对低碳经济的开展会失去部分的客户有一定的预料,不过这都是为了后续的发展和获得低碳经济型客户必须要面对的。同时也是把有危险的信贷转向绿色信贷的必然。

加强对低碳金融人才的培养。在低碳经济的改革中,金融人才是其中的主要位置,其存在的主观能动性可以直接性的Q定改革的结果,因此加强人才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只有具备综合性素质的领导,才可以保障银行在进行低碳经济中在市场上处在有利位置,依照相关的等级分成了管理人员和金融人员。

篇(8)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为了满足人们网上购物需求,四大商业银行相继推出了网上银行业务。腾讯、阿里巴巴、京东等互联网公司推出了微信支付、支付宝、京东白条等第三方支付平台以及P2P等投资理财网站,互联网金融成为时下发展最迅速的产业。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高职院校传统的金融专业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下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金融专业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将互联网金融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在一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为互联网金融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一、互联网金融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互联网金融就是互联网技术和金融功能的结合体,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在互联网平台上构建支付、投融资、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模式。它包括基于互联网平台的金融服务体系、金融市场服务体系、金融产品体系、互联网金融监督管理体系以及金融组织体系等。互联网金融与传统的金融相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效率高、成本低、覆盖面积广、发展快、风险大等特点。因此,高职院校要根据现有的金融市场的发展需求,及时调整金融专业教学目标和计划,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等方面对金融教学进行改革。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中,丰富教学手段,调整教学模式,转变教学理念,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能够满足时展需求,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毕业以后,能够更快速的适应工作岗位。

二、网络实时动态教学模式的优势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基于网络平台的金融服务也在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了互联网金融。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提高服务水平,国内外很多大型的银行都推出了网上银行的动态演示图,提供了丰富的金融服务项目。国内的四大商业银行相继推出了个人网上银行、水电费缴费、投资和理财、汇款服务、账户管理等项目的服务动态演示图,给用户网上操作提供参考。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将这些服务动态图展示在学生面临,让学生深入其境。演示结束以后,老师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仿真训练,老师通过计算机软件系统,随时了解学生的操作情况,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三、网络实时动态教学模式在互联网金融课程中具体应用

《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这门课程是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网络金融发展起来建立的一门新的课程,是互联网发展的产物,也是未来金融发展方向。这门课程涉及了计算机科学技术、通讯技术、会计学、经济学、金融学以及管理学。将网络实时动态教学模式引入到该课程中,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当下互联网金融环境以及发展趋势,让学生毕业以后更好的融入社会。因此,本文以《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为例,将网络实时动态教学模式应用在网络金融教学中。

(一)教学目的

让学生掌握电子支付和网络金融的基本知识、相关技术,以及网络支付工具和特点,支付流程,以及电子支付结算未来的发展发现,熟悉现有的网络银行发展现状、主要技术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并掌握网络金融的基本原理。

(二)教学难点

网上支付工具、网络银行、网络金融。

(三)教学步骤

老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教学计划,然后按照教学计划,老师通过PPT或者文档给学生讲解相关的内容和知识。以《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第二章内容为例,该章节主要介绍了电子支付的发展历史和电子支付系统以及电子支付工具。其中电子支付工具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主要掌握支付宝、微信、网上银行等几个常用的支付工具。所以在教学的时候,老师要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点和概念,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实时动态演练。最后由学生到计算机进行仿真演练。老师根据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进行总结评价。(四)教学实施老师随便登录到淘宝网站,随便在淘宝中选择一件商品,为学生讲解购物的过程,确定购买的物品以后,放到购物车以后,进行结算,这个时候页面会跳到支付界面中,在支付界面中,在结算环节就会出现好几个支付形式:好支付宝支付,还有网银支付、银行卡快捷支付、蚂蚁花呗等几个方式,老师对这四种不同的支付方式简单地介绍。让学生了解整个操作流程,从而让学生在计算机上更好实操。

(五)学生进行实操

老师讲解电子支付的几个常用工具和特点,学生到电脑上进行操作,老师通过计算机软件对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监督,了解学生在实操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便于课后总结。

(六)教学总结

实践结束以后,学生总结实践过程中的主要难题:比如网页打不开,登录不了购物网站,以及学生不了解第三方在支付的原理,造成支付不成功的情况,尤其是网上银行支付的方式比较复杂,需要登记注册,过程比较烦琐。针对这些问题,老师进行总结,找出实际原因,进一步给学生进行演示,然后让学生课后进一步的了解。

四、结束语

通过网络实时动态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更好地融入在一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将金融专业的学生更好地契合企业的用人需求。

作者:高华 单位:湖南信息学院

参考文献:

篇(9)

随着我国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我们开始逐渐享受到互联网带给我们的便捷性。如今我们可以在网上购买我们所需要的任何东西,我们开始改变传统的现金支付方式,层出不穷的各种第三方支付方式、网上银行支付方式等等,这些新的支付方式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带动了支付体系的创新。但是互联网背景下的金融支付方式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改变,但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在我国农村地区,由于经济的不发达,从而导致在这些地方在金融服务上比较薄弱。目前,我国农村在金融支付方式上,由于农村地区的金融基础比较薄弱,从而导致在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针对此种情况,如何对目前的农村支付环境进行分析改革,优化农村支付环境,提高农村地^金融服务的需求,从而提高农村支付结算水平,同时也不断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

一、互联网金融与支付结算

(一)互联网金融与互联网支付概念

目前,随着我国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给我们的金融环境带来了一定的改变,给我们的金融方式带来了新的发展形势。对此,针对现在这种情况,我国开始出台一系列针对互联网时代下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文件,来对目前的金融环境进行指导。通过一些文件来对互联网金融下的资金融通、支付、投资等进行规范性管理。互联网金融是具有交易便捷同时门槛低的显著特点,通过这种金融方法能够提高金融交易的快速性。互联网支付不同于传统支付方式,传统支付方式是通过现金等方面,互联网支付方式依托网络,通过各种移动终端来进行线上支付,例如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进行支付。这些支付方式能够是目前最常见的互联网支付方式,这些支付方式可以统称为第三方支付和移动支付两种方式,这就是关于互联网支付的定义。

(二)互联网金融对互联网时代下支付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改变了传统的支付方式,使得支付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更加便捷高效。新型的互联网支付方式极大的改变了人的交易方式,同时能够给交易者提高支付结算的效率。互联网金融时代,通过一些新型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以及网上交易服务交易平台,新的互联网支付方式能够有效弥补传统金融背景下的零售支付方面的不足之处。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涌现了一些移动支付方式,其中目前使用普遍的支付宝支付方式以及微信支付方式,这些方式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创新了网络担保模式,通过这种互联网支付方式能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同时能够快速实现现金资金的流动,加速资金的结算速度,大大缩短交易周期。互联网下的新型支付方式,目前已经基本覆盖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例如各种生活水电煤通信缴费可以直接通过移动终端进行快捷支付,能够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同时我们的吃喝玩乐各种日常生活都能够通过网络支付方式完成,也极大地带来了人们生活的便利性。

二、我国互联网金融时代下的农村支付现状

我国互联网金融时代下,涌现出的各种新的互联网支付方式,极大地改变了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为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享受到了现代金融支付方式所带来的便捷,在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地区,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原因,以及目前我国农村支付环境比较差,广大农村居民不能像城镇居民一样享受到如今的便捷支付服务方式,对此,需要对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环境进行改进。关于我国互联网时代下农村支付方式进行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支付结算资源配置不均衡

我国农村地区相比于城市地区,我国农村地区在银行网点分布上比较少,同时银行网点分布存在不均匀的地方,同时针对这些营业网点,针对支付的服务数量较少。银行网点分布不均匀,一般的银行机构一般多设置在县、乡政府所在地,这些地方使得我国的农村地区的支付环境缺乏,同时导致这些地区缺乏支付服务。农村地区在基础设施方面建设不足,这些能够使得无法满足我国的农村地区的需求,这些是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存在的资源配置不均衡情况。

(二)农村地区支付工具单一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在支付方式上大多采用传统的支付方式即现金支付方式,较少使用其他的支付方式,其他支付结算工具使用较少,这样使得农村居民在没有更多的条件去选择,这其中有农村的支付环境原因,同时也是农村居民自身对一些非现金支付工具的认知不足的原因。

(三)移动支付业务有效需求不足,缺乏基础

农村地区由于银行网点缺乏,分布不均衡,从而导致我国的农村地区不具备移动支付的条件,同时也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的生活条件相比于城镇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相对不太好,这就使得他们对移动支付业务并没有太多的需求。

(四)农村地区信息传播较为闭塞

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地区的信息传播比较闭塞,这样使得农村居民在接收新事物的速度上比较慢。目前我国虽然互联网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目前在我国绝大部分农村地区在接收信息上仍然主要是依靠电视、广播的方式来获得消息,导致被动的接收信息,从而导致农村居民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偏低。这些人们对互联网时代新生的移动互联网支付方式了解不多,在日常支付中主要是采用的传统现金支付方式。同时由于新兴的移动互联网支付方式需要移动终端如电脑、智能手机,但农村居民由于对这些智能设备的接受程度较低,从而对移动支付方式认识很少,这样对于非现金支付方式的使用效率相对偏低。

三、农村支付环境采用支付结算工具使用情况

(一)线上支付结算所用工具

1.网银支付。网银支付是通过使用各大银行的网上支付系统来完成支付,主要是在互联网上支付的方式。通过银行所提供的一种终端接口设备,与银行卡结合在一起,连接着网络接口上,在进行支付时采用这种网银方式进行支付,具有移动支付特点。

2.移动支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种第三方支付方式开始兴起,这些支付方式主要是通过各种移动终端来进行网上支付。移动支付主要是指通过手机终端进行支付,消费者在进行购物的时候,无论是在线上还是在线下,都可以采用移动支付方式。

(二)线下支付方式

1.现金。现金支付方式是最为常见和传统的支付方式。目前,现金是最主要的通用的一种交换使用货币,在商品交易中能够充当一般等价物。现金在大众社会中具有普遍接受性,能够在任何地方都能及时进行交易,能够直就用来购买商品、服务、理财或者偿还债务。现金仍是目前社会中流通性最为广泛的支付工具,也是农村地区最为常见的支付工具。

2.银行卡。银行卡是除了现金支付方式以外的最为常见的线下支付方式,这种支付方式由银行发行,具有现金存储、转账等功能,用户可以直接用银行卡进行消费。

四、改善目前的农村支付结算环境

(一)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要加强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设施,通过加强金融机构的建设来加强我国农村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通过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并进行相关人员的配备,提高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水平,优化农村地区的金融环境。

(二)给予农村地区适当的政策支持

加强农村地区的金融基础建设,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为了改善农村支付环境,对此就需要解决资金问题,对农村地区的金融基础建设加大资金的投入,做好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对此,关于建设资金问题,政府需要在这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手段,大力推动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建设工作,为我国的农村地区的金融支付环境进行优化,从而提升我国目前的农村支付环境。国家政府在进行这些方面的建设投入时,要制定好相关配套政策,保证农村地区金融基础设施的良好进行,这对优化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是一个非常大的推动力。

(三)提高农村居民非现金结算意识

在目前农村金融支付环境下,由于农村居民对新兴事物接受比较慢,对此,可以通过多采取一些活动方式,例如开展“支付工具下乡”的活动,让广大农村居民能够切身体会到使用支付工具支付的便捷性,通过这种方式带动广大农村居民认识到这种支付方式的好处,从而认识到移动支付的优势。同时政府通过给予一些支付机构一定的补助,从而鼓励支付机构在农村地区增加支付工具,让农村居民支付更加便捷,从而使农村居民能够开始转变传统支付方式,转向互联网支付方式。

五、基于互联网金融的农村支付服务优化策略

(一)开展金融支付知识普及教育

针对农村居民相对文化水平较低的背景,对其进行相关金融知识的培训工作。正是由于目前广大农村居民对金融知识认识不足,从而导致这些地区的支付环境受限,对此,可以针对这一特点,对农村居民进行相关的金融知识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对金融的认识,从而提高他们对现代化支付工具的认知度。通过宣传的方式向农村居民进行知识的讲解,重点是所讲解的知识浅显易懂,让他们能够很容易明白。

(二)注重农村移动支付业务发展

目前农村地区的手机用户数量已经有了很大的上升,针对这一现象,可以针对农村地区拓宽移动支付业务。如今的电子商务正逐步进入农村地区,这给移动支付带来了一定的发展促进作用。在农村地区推广移动支付时,首先需要保证使用者的资金安全问题,通过有针对性的对农村居民进行相关移动支付知识教育工作,同时加强他们对风险的防范意识,加大农村地区的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政府也应制定相关的政策来支持农村地区的移动业务的发展,对农村移动支付业务给予资金和政策扶持,从而不断扩大扩大农村移动支付覆盖面。

(三)加大农村支付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村地区的银行网点的建设,为金融支付创造良好的环境。移动支付需要以各大银行业务为基础支持,对此,政府需要加大对各农村地区的银行网点的建设,改进目前的农村地区的金融支付环境,为优化农村支付环境提供后盾。

六、结束语

终上所述,在互联网发展的今天,互联网给金融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改变,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产生了一系列新兴的支付方式,但目前农村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经济条件和思想文化等诸多制约,新兴支付方式的发展相对滞后。对此,本文通过对目前农村地区的支付环境中存在的困境,提出改进意见,针对互联网背景下的农村支付环境优化路径进行分析,让农村地区也能享受到互联网时代下的便捷和高效。

参考文献

[1]朱链萍.互联网金融优化农村支付环境路径选择[J].金融经济(理论版),2015,(5):62-63.

[2]董玉峰,张秋娟.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支付服务优化策略[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31(4):70-72,75.

[3]焦瑾璞.移动支付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应用分析与政策建议[J].中国流通经济,2014,(7):7-10.

[4]董玉峰,李苫.河北省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发展现状及建议[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8):93-94.

篇(10)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工总行”e-icbc”互联网金融战略的提出,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营销重要性显得日益重要。工行济南经十一路支行营业室抓住二季度营销服务的有利契机,加强内外联动,大力推进融e行、融e联等电子银行产品的营销工作,掀起了一股互联网金融营销的新热潮。

一、做好员工培训,加强产品知识普及。利用晨会、网络大学等多种手段加强员工对工行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了解,使之熟练掌握各类产品的特点、使用方法及宣传知识,为营销推广电子银行产品打好基础。

二、练好“内功”,重视网点阵地营销。全网点员工从大堂到柜口,不放过每一位接触到的客户,多方位宣传讲解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优势,增强客户对工行相关产品的了解,提高产品渗透率,进而提高客户粘性。

三、加强外拓,走出网点做推广。积极转变营销思路,变被动为主动,利用旺季营销的有利契机,加强内外联动、公私联动,积极营销机构公司客户以及工资客户,在做好其他业务的同时推广电子银行产品,实现了多方联动,营销业绩全面开花,取得了良好效果。

下一步,该营业室将继续汲取有益经验,挖掘潜力客户,拓展新客户,内外联动做好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营销工作,以争取更好的成绩。

上一篇: 手术室护理技术 下一篇: 科学管理的主要观点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