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03 10:09:5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心理治疗的技术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心理成长过程中的未完成事件
“未完成事件”指的是尚未获得圆满解决或彻底弥合的既往情境,尤其是创伤或艰难情境,同时,也包含着由此引发且未表达出来的情感,包括悔恨、愤怒、怨恨、痛苦、焦虑、罪恶、遗弃感等。“未完成事件”如同一个魔咒,使得人们费尽心力付出种种努力去试图完成它,去填补人生的缺口。因此,未完成事件在个体的心理成长过程中会形成一种情结,在这种情结中,压抑是基本的要素。压抑越深,积压越重,天长日久,最终形成一个巨大的黑洞,吞噬个体的精神和身体健康。
二、仪式的心理治疗作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仪式是一类有意义的特定行为方式,它是一个个体或一个群体通过象征的方式表达一定的感受和思想的一种特定的行为或活动。在心理治疗中,可以依据来访者的背景和需要,将仪式用于心理治疗。仪式具有治疗功能,首先是因为它是与超自然力量沟通的一种工具,从人类漫长的发展史来看,根植于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仪式是人类用于处理自己及自然的关系以取得内在平衡的方式和手段。
其次,仪式是获得一种新身份的渠道。亲人的突然离世,对于逝者意味着生命的终结,但对于生者却是一种严重的丧失,容易留下心理上的创伤,即未完成事件。即使参加了葬礼,如果没有从心理上向逝者作真正意义上的告别,也无法在生命过程中安全度过转变或成功处理生活危机。而心理治疗往往就成为了弥补这些心理上仪式缺失的途径。
再次,仪式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上,是用叙事建构意义的方式,为个体提供一个心理上的特殊阈限期(Iiminal phase)。仪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在我们面对生命中那些已经被生死阻断了连接却时刻影响感染着我们的重要他人,让我们跟天堂有一个连接,向他们表达我们未曾鼓起勇气说出的感谢与祝福。
三、天堂的对话――积极心理干预技术的提出及意义
每一年的清明节前后,都会有一些特殊的人群需要心理治疗。这些人的问题大多都是因为失去亲人之后,没有得到良好的处理而遗留下来的,心理学专业上称为创伤后应激心理障碍,通俗地讲就是未完成事件造成的心理困惑。大多数人因为发生了分离,没有科学有效地处理,导致生活不愉快甚至疾病缠身。我们运用积极心理学思想、创伤心理学的理论及传统文化转换出一种处理方法,帮助人们走出这种问题所带来的困扰,让人们继续朝着幸福的方向前进。
我国千百年的传统文化中,是有生死轮回的观念的,在我们的集体潜意识中,我们相信离开的重要他人与我们有连接。如果仅用理性的力量阻断这种连接,强迫自己在短时间内接受现实,完全开始新生活,内心的愧疚感、不安全感就会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影响我们的行为和生活,阻碍我们真正开始新的幸福生活。
这个与天堂的对话和连接,意义就在于此,帮助我们去完成未完成的事件,创造一个机会去表达,在潜意识中告诉自己:他们在天堂过得很好,他们也希望我们带着他们的爱更好地生活。
四、“天堂的对话”心理干预技术操作指南
1.在清明节或其他有代表性(忌日或生日)的日子,去祭拜在你心中有特殊意义的重要他人。给这次祭拜留出较长的时间,完成基本的探望仪式之后,紧接着进行我们的天堂对话。
2.冥想:想象你进入到那个在你生命中对你影响至深的人的身体里,去感受他的感受,感觉他身体里每一个细胞的感觉,感觉他身体里血液的流动速度,当你感觉到的时候,再尝试着去感受他给予你的信念。是的,他在你的头脑中植入了一些信念,去感受是什么样的信念。慢慢地感受……
3.用画笔画出你的重要他人给予你的信念。
4.为画面添上你的信念。
5.画下在天堂中与对方对话的情景,对方是怎样的姿势,穿什么衣服,脸上是什么表情,都尽量画出来,将自己画入画中,描绘一个对话的模拟情景。
6.闭上眼睛,在头脑中进行整个对话过程:自己说了什么,对方又是怎么回应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说自己想说的话,直到觉得想说的话都已作了表达,再结束整个对话过程。
7.将整个对话过程在纸上写下来,留作纪念,在平时想与对方连接的时候拿出来看看,当作一个自我勉励,逐渐适应没有对方的日子,开始新的生活。
五、注意事项
“天堂的对话”心理干预技术,是一个将潜意识的想法通过对话意识化,为未完成事件提供一个完成的机会的过程。真正用心去完成整个过程的操作,进行一次天堂的对话,对于我们真正告别生命中曾经存在的一个重要他人,带着他们给予我们的力量更好地生活,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张粹然.心理学与文化[M].成都: 四川省心理学学会,2005.
[2] 王敬群等.仪式与心理治疗[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45):117-122.
中图分类号:R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11-0077-03
虚拟现实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技术。VR(Virtual Reality即“虚拟现实”)已成为日前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尤其2016年被称为VR元年。从2014年Facebook斥资20亿美元收购Oculus并推出头戴显示设备开始,VR、AR、视场角、刷新率等新的名词就开始不断地涌现。随后,腾讯、阿里巴巴和百度等已领头进入VR领域(晓月,2016)[5],阿里巴巴宣布成立VR实验室,联合阿里影业、阿里音乐、优酷土豆等建立VR内容输出标准,推动高品质VR内容产出,20世纪福克斯及CNN等许多公司相继投入VR内容制作。VR目前就像一块“香饽饽”,从Facebook、苹果到索尼、三星,全球的科技巨头似乎一夜之间纷纷卷入了消费级VR的风口。虚拟现实头盔、虚拟现实眼镜、虚拟现实摄像机……各种设备层出不穷。如今,VR市场的的确确正在迅速接近顶峰。此外,随着VR技术瓶颈的逐步攻克,刷新率与屏幕分辨率的极大提高,其他方面的技术如输入设备在姿态矫正、复位功能、精准度、延迟等方面的持续改善,VR技术也趋于成熟。2016年,VR技术被消费者真切地体验到,人们作为普通消费者,将能在市场上直接购买到虚拟现实产品,真正体验虚拟现实技术,VR时代真正来临了。
虚拟现实领域的先驱Burdea认为:“虚拟现实是合成的计算机用户界面,通过视、听、触、嗅等多种感知渠道对现实进行模拟”(Riva G、Botella C、Geron P、et al.Cybertherapy,2004)[7]。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技术,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三维立体的模拟环境,借助传感头盔、数据手套等专业设备,使用户进入虚拟空间,实时感知和操作虚拟世界中的各种对象,通过视觉、触觉和听觉等技术模块获得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虚拟现实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酷似客观环境又超越客观时空、使人既能沉浸其中又能驾驭其上的和谐环境,一种虚拟的体验方式,创造了联系第一世界(物理客体或物质状态的世界)第二世界(意识状态或精神状态的世界)和崭新的第三世界(虚拟现实世界)(卡尔・波普尔,2005)[1]。随着VR技术的大爆发,VR时代的来临,日益平民化的VR技术给心理治疗带来了便利和福音。
1 虚拟现实技术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优势
1.1 安全可控性
虚拟现实技术能模拟危险的情境,提供安全的治疗环境。与传统疗法不同,虚拟现实提供的安全环境可以让患者大胆地去体验和探索,各种困难、失误、无法预测的事件和戏剧性的结果都可以反复练习,而实际上不会造成任何伤害。虚拟现实还具有可控性,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心理障碍程度来设计治疗过程,营造非常个人化的治疗环境。在治疗的过程中,可以调整治疗方案,控制反应变量,根据具体需要在因素的数量、速度、刺激呈现的排列顺序上灵活多变,根据难度和挑战性刺激可分为不同等级反复呈现。
1.2 逼真的临场感
虚拟现实技术可提供各种直观的感官刺激,在与虚拟环境中,可以看到各种景象,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可以触摸物体,可以闻到香气,使人直观形象地感受环境和事件,同时头戴式显示器、数据手套等传感装置能把感觉封闭起来,使患者感觉身临其境一般。逼真的临场感有利于治疗的实施,有利于患者全身心投入治疗,有利于患者心理问题的呈现。
1.3 体验性
虚拟现实的体验是一种在虚拟情景中进行的体验,虚拟现实中的体验不仅具备虚拟性,而且具备多样性,可体验着现实社会的诸多体验,甚至体验着现实社会无法获得的各种体验,如体验一些已发生的事情如战争、灾难,从心所欲地游于“象”,戏于情境,跨越时空的界限,在虚拟世界中实现更多的治疗体验。伽达默尔认为,体验不仅是经历了某件事,更为重要的是从经历中获得了某种情感和体悟,自我的意识慢慢和体验融为了一体。
2 虚拟现实技术在心理治疗中的具体应用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人们正在试着将它延伸到更多有意义的领域,其中一个就包括医疗界。虚拟技术可应用于治疗拥有心理创伤的病人,对于各种心理恐惧、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焦虑症、甚至遭遇过事故而留下心理阴影的病人都有治愈功能。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能够从各方各面提高亚健康状态的人以及精神疾病病人的生活水平。
在社交焦虑症的治疗中,使用虚拟现实手段制定特定的虚拟情景并将患者暴露其中从而引发其焦虑,达到治疗焦虑障碍的目的(王广新、李立,2012)[3]。VR技术用于建立虚拟的社交情景,建立与患者的进行社交活动的虚拟人物,患者被置于虚拟社交情景中接受治疗。在虚拟的环境中,渐次暴露患者所焦虑的情境,逐渐提高患者对焦虑的阈限,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
在恐惧症的治疗中,VR技术主要用来建立使患者产生恐惧心理的虚拟情景,把患者置于这种虚拟的情景中实施暴露疗法。除了在虚拟场景中运用暴露疗法治疗恐高症,虚拟现实技术还可用行恐惧症、幽闭恐惧症、动物恐惧症(如蜘蛛恐惧症)等心理疾病的治疗。与真实情景相比,在治疗过程中采用虚拟情景可使患者避免出现过强的恐惧反应,同时保证了患者的人身安全。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人们在遭受创伤性事故或重大灾难后较常出现的一种心理疾病。这类疾病的理想疗法是情景暴露法,但一般情况下很难重现个体当时遭受创伤和灾难的情景,而运用VR技术可以让患者所害怕的事情或情境得以重现(Ready、D. J.、Gerardi、R. J.、Backscheider、A. G.、Mascaro N.、& Rothbaum,、B. O,2010)[6]。通过对应的虚拟场景刺激患者或用来缓解内心的压抑情绪,使他们重新体验当时受伤的经历,让患者直接面对创伤性事故,从而消除恐惧,使患者认识到自己认知上的扭曲。要使治愈起到实际效果,必然要依据患者个体所经历的事故进行针对性还原与重现。
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行为认知疗法主要使有利的、适应性的行为得以重建,使错误行为方式得以治疗性的矫正。VR技术主要模拟患者在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幻觉。通过画面的形式呈现给患者,帮助患者认识到这些幻觉是由疾病引起的,是一种病态的不正常的心理,帮助患者忽略生活中出现的幻觉。在治疗期间,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帮助患者认识到哪些行为方式是错误的,从而改变其行为方式。
在厌食症的治疗中,将VR技术与认知行为技术结合起来,利用VR技术制作模拟厌食症患者的虚拟人,让患者观看这种虚拟人成功完成各种对体形有严格要求的任务(Riva G、Bacchetta M、Baruffi M、Rinaldi S & Molinari E,1999)[8],从而纠正患者对自己体形的态度和认知,帮助患者处理挑战消极认知和信念,修正患者的体像观念。
在自我接纳的心理治疗中,利用VR技术,患者可以体验不同的身份,甚至其他形式的自我,进行角色扮演(柳菁,2008)[2]。通过扮演,将自己介入到对象中去,旁观者的角色转变成当事人的角色,在替身扮演与不同视角的转换中体验不同自我,挑战原有假设。
在情绪困扰问题的心理治疗中,采用VR技术与艺术疗法相结合的形式,利用虚拟现实头盔与头盔配套的画笔进行创作,完全自由地进入到“画的世界”进行艺术创造,让患者透过创作释放不安情绪,缓和情感上的冲突,澄清以往经验。同时,在将意念转化为具体形象的过程中,传递出个人的需求与情绪,使其人格获得调整与治疗。
在应用VR技术时,面对不同的当事人,可灵活运用心理治疗流派的理论与技术。行为治疗可以应用VR情境来激活当事人的心理障碍,认知治疗可用VR情境来评估情境记忆或瓦解习惯性的选择性注意模式,精神分析学派治疗可用 VR环境作为情结象征系统来唤起或释放情感,经验派治疗可用VR技术将当事人从外部世界中隔离出来,并帮助其练习正确的行为,表达性艺术治疗可用VR技术构建艺术表达平台以缓和情绪冲突。虽然VR技术可广泛作用于心理疾病的治疗,但仍需要治疗师的正确指导。
3 具备心理调节功能的3D梦幻类虚拟视景系统的设计
3.1 系统设计思路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剧,人们的生活节奏也急剧加快,人们面临的心理压力也随之加大,快节奏的现代都市生活,紧张的工作氛围,激烈的职场竞争,错综的人际关系,都让人们身处其中,压力如影随行,精神紧张、精神焦虑、心情抑郁、内心悲伤、心理失衡等负面情绪频繁出现,心理困扰甚至心理障碍频频发生。针对现代人面临的精神紧张焦虑、心情抑郁、内心悲伤、心理失衡等心理困扰,从行为主义取向的心理治疗理论出发,运用想象放松疗法和冥想疗法的原理,一方面通过唤起宁静轻松舒适情景的体验,来减少紧张、焦虑,控制唤醒水平,增强内心的愉悦感和自信心。另一方面通过营造冥想的环境,让人学会静下心来体贴自己的情感,检视困顿,调整心灵。从这两种心理治疗方法的原理出发,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一个心理治疗方法中所描绘的环境,建立一个三维的立体的梦幻类虚拟场景,营造一个适宜冥想与放松的氛围,通过在虚拟视景系统中的沉浸与互动体验达到心灵的放松与调整。
通过具备心理调节功能的3D梦幻类虚拟视景系统起到心理调节的类似体验,虽然是虚拟的,但它给予人们的体验却是实实在在的。系统可以有效吸引注意力,使注意力集中于感觉之中,体验轻松感,完全地沉浸于冥想之中,缓解内心的烦恼,释放情绪,达到心理干预与调节的作用。心理干预对促进康复、提高免疫力及心理健康水平、提高行为效率等各方面都有积极作用(吴娜娜、严由伟,2008)[4]。此外,系统为社会提供了一个进行心理调节和缓解压力的渠道。
3.2 系统框架构成
具备心理调节功能的3D梦幻类虚拟视景系统具备放松治疗与冥想治疗两大功能,系统由软件和硬件两部分组成,硬件部分包含显示立体视觉设备头盔显示器、数字化设备数据手套及输入设备键盘鼠标,硬件通过计算机接口与软件系统对接。软件系统包含四大部分,分别是放松的视觉环境、轻松的听觉环境、主动的治疗体验及心理调节提示,四大部分由交互声音、环境声音、视觉跟踪、碰撞检测、自主漫游、环境模型、特效系统、文字提示及语言提示组成,系统框架如图1所示。环境模型和特效系统对应着放松的视觉环境,通过3DMAX、unity3d等软件构建虚拟环境,打造放松的视觉治疗环境,实现视觉上的放松体验。交互声音及环境声音对应着轻松的听觉环境,运用交互声音和环境声音营造轻松舒适的听觉治疗氛围,如悠扬的背景音乐、潺潺流水声与虫鸣鸟叫声等。视觉跟踪、碰撞检测及自主漫游对应着主动的治疗体验,主动的治疗体验以与场景的自由交互主动完成视觉听觉上的治疗体验,不仅可以以自己的视点在虚拟场地自由漫游,浏览和观赏梦幻类虚拟场景中的景色,获得放松体验,而且可以在虚拟场景中选择合适的地点静坐冥想,实现身心的主动调节。文字提示及语言提示组成心理调节的提示部分,提示用于提供提示指导,辅助心理调节的顺利进行,如在进行冥想治疗时,系统可以提示如何进行冥想呼吸。总言之,视觉环境、听觉环境、主动的治疗体验及心理调节提示共同组成一个适于放松和冥想治疗的心理调节系统,硬件数据手套、鼠标键盘和虚拟现实头盔用以实现虚拟现实心理治疗系统的体验,利用传感设备实现连续不断的人机信息更新,看到立体画面,听到模拟声音,达到身临其境的放松体验,获得一个完整的立体的放松冥想治疗体验。
3.3 虚拟治疗过程
通过这样的虚拟现实技术达到的治疗过程是,心理压力大的人坐在一个很舒服的椅子上,通过虚拟现实系统,接受治疗的患者可以免去闭目想象,同时排除外界的干扰,通过虚拟视觉设备直接看到虚拟的景象,用视觉刺激代替想象空间,看着这如梦如幻的景象,听着簌簌风声、潺潺流水,一切是那么的舒畅自在,焦虑也都一扫而光,进而获得愉悦轻松的感官体验。通过交互设备数据手套鼠标键盘与场景进行互动,主动完成视觉听觉上的放松治疗体验,不仅可以以自己的视点自由漫游虚拟场地,浏览和观赏梦幻虚拟场景中的景色,体验在和煦的阳光下,聆听风声虫鸣,感受鸟语花香带来的乐趣,充分享受美景和情趣,心境无比舒畅。第一人称当事人的视角更能引发患者的情绪反应与认知改变,这种症状上的缓解和认知结构上的变化可以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去。
若具备虚拟现实设备,足不出户,在家中就可体验着超乎常规的虚拟生活,利用电脑和沉浸式立体头盔设备,获得身临其境的放松体验和冥想体验,释放和缓解来自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心理压力,使心身愉快、轻松。
4 结语
虚拟现实是电脑模拟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革命性地突破了以前二维成像的局限性。虚拟现实技术呈现的视觉形象生动活跃,交互自然,获得的体验逼真。2016年虚拟现实技术将逐渐走进主流消费者市场,人们作为普通消费者将开始真正体验虚拟现实技术,VR时代的来临了,日益平民化的虚拟现实技术给心理治疗带来了便利。虚拟现实技术运用于心理治疗中,突破了传统心理治疗技术的局限性,提供了安全、可控的个性化治疗手段,使人直观形象地感受环境和事件,且能跨越时空的界限,在虚拟世界中实现更多的治疗体验。虚拟现实能在现实与病魔间为病者和医者构建机架,让患者在虚拟世界面对现实世界不愿意面对的心理问题,在虚拟世界实现心理治愈,并将治疗的效果迁移到现实世界中去。在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人类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虚拟现实技术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将在更广泛的领域得到彰显,虚拟现实技术能够为心理治疗提供更加便捷有力的治疗。
参考文献
[1]卡尔・波普尔.客观知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42-45.
[2]柳菁.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心理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J].心理科学,2008,31(3):762-764.
[3]王广新,李立.焦虑障碍的虚拟现实暴露疗法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12,20(8):1277-1286.
[4]吴娜娜,严由伟.中国七种心理卫生相关杂志心理干预研究模式及其问题[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4)314-315.
[5]晓月.2016中国VR行业预测研究报告[J].互联网周刊,2016(7):121-122.
绘画治疗是以来访者的绘画作品为媒介,帮助来访者分析、处理心理问题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形式。它兴起于欧美,现在逐渐发展成一门交叉性的应用学科。绘画治疗以心理学、艺术学、社会学、哲学等学科为理论基础,强调以视觉符号和意象等人类最自然的表达与交流形式,帮助人们在专业化的时空条件下自由、自然地表情达意,释放被压抑的负性心理能量,同时有建设性地重新整合自我,促进自我的人格成长。自古以来,绘画活动就是人类表情达意的有效途径,将绘画活动引入治疗过程,不仅增强了治疗师和来访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加强了诊断和治疗效果,而且解放了来访者的创造力和自主成长的心理动力,开发了来访者的身心潜能。
绘画治疗最初主要用于儿童和一些特殊的有精神疾病的人群,20世纪初,心理学、教育学和精神病学领域的学者开始研究图画的艺术形象和象征意义,促进了绘画投射测验和绘画治疗方法的发展。绘画治疗是在西方文化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在现代西方国家,绘画治疗作为一种有效的评估和治疗方式,广泛应用于临床康复与治疗、教育与个人成长等诸多领域。今天,绘画治疗已经被世界心理治疗界公认为一种效用优异的治疗方法,正逐步被引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
绘画治疗的特点在于它为来访者提供了一个以视觉意象的活动方式,安全、自由地表达自我的机会和空间。绘画治疗的作用机理很复杂,很多学者提出了富有见地的看法。例如,罗宾认为:“我们的思维大多数是视觉的;记忆可能是前语言的或者是禁锢的,创伤经验等可能被压抑,用语言无法提取,从而难以治疗。还有许多情绪体验的内容本身就是前语言的,不能用语言描述,也就无从治疗……艺术本身是符号的和价值中立的,患者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愿望和问题,这种表达具有隐蔽性,没有社会道德标准等方面的顾忌……除了心理治疗之外,创造过程也为患者提供了一种看待自己所面临问题的新方式。”Barker、Barasi和Zeki等学者认为:“视觉艺术创作和看的行为是大脑整体的经验”“视觉艺术具有强大而积极的认知性、情绪性、社会性、合作性及神经学作用”……上述学者讨论了绘画治疗与潜意识、情绪、心理自我等方面的关系,这些都是我们理解绘画治疗机理的关键因素。
本文作者长期从事青少年的教育工作,自从接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来,深感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与价值。但由于种种原因,总感觉现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方式和手段在实效性、广泛性和促进学生心理积极发展等方面有些力不从心。2011年10月,我们历下区组织了第一期绘画治疗培训班,学习过程中,我们就意识到:绘画在表情达意、深化自我觉察和自我整合方面的功能是巨大的,它可以使心理辅导工作在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境中自然开展,并使学生从创作中获得快乐和满足感,同时,它可以使学生在被允许的、受保护的时空条件下安全地释放内在的负性情绪、并有建设性地表达自己的愿望。更吸引我们的是,绘画治疗对场景要求不高,实施过程灵活、易于操作,而且容易被学生接受。于是,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尝试着应用,时至今日,已经成功地辅导了多名个案。本文以作者的实践案例,说明绘画治疗在青少年心理辅导中的优势。
二、使用绘画治疗帮助学生的案例报告
今年开学后,某小学领导找到我们,希望我们能够帮助他们对几个具有严重叛逆倾向的女生做辅导。这几个女生因为男女生的交往问题打架闹事,搞得学犬不宁,被打学生的家长也不依不饶,坚决要求严肃处理打人的几个女生。我们接受了这个任务,由马莉老师负责接待这些学生,辅导过程如下。
当其中的一个学生小美(化名)来到我面前时,她的抵触与防御使我有点拘束,于是决定用绘画的方式缓和气氛。小美很高兴地接受了建议,并按要求画了一幅“房—树—人”(见图1)。画完后她告诉我们,画中三个人是一家,他们开开心心地在一起。从画面看出,小美对环境很敏感,内心有很强的不安全感。于是我问:“一家人每天都是这样开心地在一起吗?”小美眼中涌出了大颗大颗的泪珠,她说父母早就离婚了,画中的场景是她天天都在盼望的。
图1 小美心中向往的家
小美慢慢地说出了她的故事。自己上幼儿园时父母就离婚了,父母都没有再婚,自己盼望着他们能够复合,但妈妈不同意,因为她讨厌爸爸喝酒、结交不三不四的朋友。小美还告诉我,大家都说她不是好孩子,特别是妈妈,常说她和爸爸一样喜欢结交不三不四的人。我说:“其实他们是可以和小美同哭同笑、陪小美聊天的朋友,对吗?”小美坚定地点点头。
这时我问小美:“小美也是很好的孩子,是不是?”她迟疑地看着我,不敢回答。我说:“是的,现在这个优秀的小美就坐在我对面,你看到了吗?她有什么特点呢?”小美在思考很久之后,说出了很多自己的优点,我给她一张画纸,让她写下来。在我的引导下,小美自信地写出了“好小美”的特点。
其实,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一个巨大的宝库,需要我们去挖掘。让我惊喜的是,小美提出下次想带两个朋友一起来,她们和小美有着同样的家庭背景。我同意并趁机表扬了她。
第二次见面时,果真是三个人一起来的。我先和小美重温了上次辅导的主题,让小美理解信手涂鸦在疏解情绪、倾听自我等方面的作用,巩固已取得的成果,同时也让新来的两人——丽丽和乐乐(化名)感受并接纳绘画心理辅导。然后我让三个女孩各自画了一幅“树”的主题画。(见图2、图3、图4)
图2 丽丽的“树”
图3 小美的“树”
图4 乐乐的“树”
三棵树的结构基本合理,而且树干都是笔直的,整体情况都还不错。不过,她们的作品也告诉我,丽丽有愤怒的情绪,小美有易怒、易被激惹的倾向,乐乐则心里很压抑。我引导她们进行了情绪宣泄后,用理想未来的方法引导她们想象10年后(即22岁)自己的样子,在背景音乐下,她们沉浸在对未来的想象中。音乐结束后,她们把想象中的自己画了出来。(见图5、图6、图7)
图5 丽丽的画
图6 小美的画
图7 乐乐的画
三个女孩都想象自己未来会成长为一个美女,但自画像都有忽略、掩盖的问题,说明她们对自己的理想状态的想象不够清晰,而且对于实现理想信心不足。于是我问:“这么美丽的女孩子在做什么呢?”她们的回答是:逛街、宅在家里。显然,她们很少想到自己的未来,生活也没有目标。于是我引导她们作了一次职业畅想。我让她们在纸上写出自己最喜欢的五个职业,她们很快就写出来了,然后我要求她们一个一个划掉,直至最后一个。小美选择了当老板,丽丽选择了当警察,乐乐选择当心理教师。我又让她们在纸上写下从事这些职业需要具备的能力和条件,然后带领她们进行职业目标和现实状态的连接,让她们懂得为了自己的理想应做好现在能做的事情。
最后,我带领她们玩了一个体会责任、承担责任、学习合作的游戏。在游戏活动的分享总结中,她们意识到:犯错误不可怕,只要勇敢地承认错误并改正,同学们会原谅自己的。同时,她们也谈到了合作和集中精力的重要性。
为了巩固这两次辅导的效果,我给她们布置了一个锻炼责任感和行动力的任务:护蛋。我给她们每人一个煮熟的鸡蛋,上面写有我的祝福:“我爱你!我在乎你!我喜欢你!”我告诉她们要保护蛋宝宝,每天带着蛋回家,第二天到学校后去心理教师那里,让她在蛋上画一颗红心,并交给心理教师管理,放学时自己带着它回家。这个活动的用意在于让她们体会父母的不容易和自己的责任,同时也让她们每天都能得到心理教师的支持和陪伴,使她们能够平稳地度过这段急需关注与支持的关键期。
三、绘画治疗的实践反思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们会发现,大部分的问题学生背后都有一个不和谐甚至是破碎的家庭。心理教师、班主任要学会敏感地捕捉学生的心理变化,发现问题,并找到适当方法加以引导,带领成长中的学生走出这段泥沼,开始新生活。
在辅导的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在咨询过程中利用绘画与青少年进行沟通和交流,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1.绘画技术是建立关系的基础。在咨询中,第一步就是建立关系,这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因为多数学生都会在老师面前隐瞒自己,启动防御机制。在建立关系时,我们很难通过会谈让学生主动暴露真实的内心,而绘画技术可以自然而然地解决这个问题,为深入开展下一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绘画技术是咨询深入的桥梁,绘画技术可以为咨询师指明下一步的工作方向。例如,在第二次咨询中,我们通过让小美想想10年后自己的样子,发现她们都是对未来发展缺乏目标的人。于是,咨询师按照绘画技术提供的这一信息,让她们进行了职业发展的游戏,即写出自己喜欢的五种职业后,逐一划掉,直至剩下最后一个,帮助她们确定一个发展目标,而后引导她们思考:这个职业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并将其与现实的生活和学习相连接,通过她们对未来的憧憬,强化对现实生活和学习的指导。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是指运用导管技术,通过球囊加压扩展,机械切割、激光气化、超声空穴等作用及在冠脉内放置金属支架等方法,使狭窄的冠脉内经扩大,改善心肌的血液供给,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的一系列治疗手段[1],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心肌梗死成功率明显提高且并发症下降[2]。介入治疗是目前最积极的治疗措施,具有危险小、手术简单、效果肯定的优点。
资料与方法
2009年11月~2012年3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0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其中男40例,女60例,年龄50~72岁,平均62岁,其中广泛前壁心肌梗死30例,前间壁35例,下后壁31例,伴右室梗死3例,伴心源性休克1例,心内膜下心梗1例。
方法:连接心电监护,留置静脉导管,连接测压管,照影剂,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常规消毒,铺巾,选择右侧桡动脉或右股动脉作为穿刺部位。协助保持穿刺侧肢体呈过伸位,进行动脉穿刺,植入动脉鞘,经动脉鞘注入肝素插入引导导管[3],进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支架植入。
护 理
⑴术前护理:①心理准备:术前心理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冠心病、心绞痛、AMI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打击,尤其是急诊行PCI术,患者对此了解甚少,持恐惧怀疑态度、缺乏信心,故精神压力大,易致冠脉痉挛,给手术带来困难。应针对患者不同的心态,根据患者的职业、文化程度及本次发病的诱因,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②术前准备:术前除常规做好双侧腹股沟区备皮,碘过敏试验外,还需抽血查心功能、肌钙蛋白、电解质肌酐、尿素氮、血常规、凝血全套、ACT,开放静脉通路,顿服波立维300mg及肠溶阿斯匹林300mg,做好用药指导,认真观察有无牙龈、皮下出血倾向。
⑵术中护理:①严密心电监护:密切监测心率、心律、血压变化,发现心律失常,立即报告术者,并保持静脉通路的通畅,术中加强巡视。当心率
⑶术后护理:①术后一般护理:手术结束陪同患者回病房,立即连接心电监护,必要时吸氧,做十二导心电图,监测生命体征,指导患者术后平卧24小时,手术侧下肢伸直,尽量减少活动,以防肢体弯曲使动脉鞘损伤血管造成大出血。穿刺局部加压包扎,用沙袋压迫止血6小时,防止穿刺部位出血和血肿。护士应帮助做好生活护理,鼓励患者多喝水,以利造影剂排出。②监测生命体征:特别注意观察有无急性冠脉闭塞的症状,如胸痛突然发作、心电图ST段抬高等,及时通知医生,决定是否再次手术。③注意穿刺部位出血:为了防治支架表面血栓形成,术后应继续使用抗凝药。严密观察患者皮肤黏膜有无出血或紫癜、有无黑便及输液针头拔出针眼血流不止的现象。如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给予止血处理。必须向患者说明抗凝治疗的重要性,指导患者遵医嘱,按剂量服药,不可随意自行更改,学会自我观察。还应注意牙龈及口腔黏膜情况、尿液颜色、患者意识情况等,以便及时发现有无出血发生。同时注意鞘管的冲洗、观察和固定。④护理干预:增加患者舒适感及预防下肢血栓形成,注意肢端血运、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双下肢皮肤温度及颜色,拔鞘6小时后在护士指导、协助下进行翻身、屈曲、床上坐起等活动。⑤迷走反射的观察及护理:据报道PCI术后迷走反射发生率4.1%在拔鞘管和压迫止血时最易出现迷走神经反射[6],患者出现胸闷、恶心、呕吐、心率减慢、血压下降、脉搏细弱、面色苍白、全身大汗、四肢发冷。拔管前要补足血容量,保持静脉通畅,备好阿托品、多巴胺等药物,局部麻醉后用10%利多卡因5ml鞘管周围麻醉[7],如发生迷走神经反应,立即静脉注射阿托品1mg,患者平卧位、吸氧、快速补液,安抚患者并做好护理记录。⑥活动指导:适当的康复训练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早期康复活动前要对各种危险因素进行评估,遵循个体化,循序渐进的原则。如股动脉穿刺患者术后24小时下床活动,72小时避免术肢负重及剧烈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8],可适当安排增加活动,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护理,指导患者积极配合医疗及护理,做好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和出院指导。
⑷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因PCI术后,需长期坚持定时服药,近年来循证医学的证据表明:合理应用抗血小板、抗凝、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及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等能够明显降低PCI围手术期及术后长期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对达到PCI预期效果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9]。所以认真做好药物知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应详细介绍各种药物的作用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说明按医嘱正确服药的重要性,不能随意停服或漏服,并指导在服药期间如出现各种出血症状应及时停药并就诊,坚持定期门诊复查血小板和凝血时间,以便医生调整药物剂量。对伴有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糖尿或吸烟等危险因素的患者,由于其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更应注意监测和观察与抗凝有关的栓塞征象。患者在服药期间,若因其他疾病就诊,应该告诉医生,自己正在抗凝治疗,以免其他药物干扰抗凝治疗,而发生意外。出院后饮食宜清淡,以低盐低脂饮食为主,多食水果、新鲜蔬菜,每餐不宜过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避免重体力活动,情绪稳定,并告知患者疾病有可能再次发生,指导患者不可大意,要及时复诊。同时继续控制冠心病的诱因,治疗相关疾病。
结 果
通过施行规范化全程护理,大大减轻了患者痛苦,从而降低了手术并发症及意外情况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100例中除2例发生穿刺部位血肿外,均安全度过危险期,痊愈出院。
讨 论
通过对AMI经PCI术的护理,利用自己的知识和实践经验,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及时观察异常情况,及时处理,不断提高护理水平并积极配合临床医疗,变被动治疗护理为主动预防干预,拉近了护患距离,在患者受益的同时,护理人员自身理论水平、表达沟通能力也得到相应提高,并保障PCI术的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使患者顺利康复。
参考文献
1 郑芬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风险评分系统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9,6(44):567.
2 胡大一,马长生.心脏病学实践2002-规范化治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71.
3 郭玉芳.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2):1784.
4 王健,张静,席丽丽,等.心肌梗死急诊PTCA的护理配合[J].护理学杂志,2000,15(3):155.
5 姚景鹏.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76.
6 冯玉良,沈法荣,凌锋,等.心脏介入术拔鞘管后血管迷走反射的预防和处理[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3,3(5):35.
随着介入心脏病学的飞速发展,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加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CS)成为治疗冠心病重要安全而有效的方法之一,且介入治疗具有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如创伤小,疗效显著,恢复时间短,易于接受等特点。对冠心病患者行PTCA+CS可确保血运重建,提高生活质量,有效改善预后。
1护理
1.1术前护理
1.1.1心理护理术前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病情、心理状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手术方法、治疗措施、大致过程及术中和术后配合,院方所做的准备及对患者手术的重视程度、大致费用及可预见的结果等。并向患者介绍典型病例,让术者患者谈体会,有针对性地运用鼓励、安慰、祝愿的语言与患者谈心,消除疑虑,减轻恐惧、紧张心理,以最佳心态接受治疗。
1.1.2术前指导术前1d-2d指导并协助患者皮肤擦浴,更换干净衣服;术前6h禁食水,以免术中呕吐;做抗生素和碘过敏试验;左侧肢体放置静脉留置针以备术中用药;术区备皮;术前排空膀胱;保证患者充足睡眠,必要时应用镇静剂。为了防止术后排尿困难引起尿潴留及水、电解质紊乱,术前1d-2d指导患者练习床上排尿。
1.2术中护理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和表情,行心电监护,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保持输液通畅,随时询问患者感受,强调一旦有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术毕采取正确方法包扎,安全运送。
1.3术后护理
1.3.1加强监护术后将患者送至CCU病房专人护理,给予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和氧气吸入。密切观察神志、生命体征、心率、心律、尿量等变化;穿刺侧肢体平伸、制动12h,穿刺部位盐袋压迫6h,注意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出血、血肿形成;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注意插管肢体的皮肤温度、湿度、有无肿胀、发绀、胀痛等,以了解其供血情况。术后24h保留静脉通路,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解除肢体制动,患者活动后无不适方可搬出监护病房。支架术后为了预防血容量不足,同时加速造影剂的排泄,一定要鼓励患者多饮水。一般4h内摄入量保持在1000ml-2000ml,必要时通过静脉补液,保证液体量。
1.3.2配合拔管一般与术后4h-6h拔除鞘管,鞘管拔除时一定要有资深护士及医生共同在场,备齐急救药品阿托品及多巴胺及用物。如果发生迷走神经反射,可立即抢救。拔管前给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可明显减轻疼痛,减少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拔管时应以手指指腹按压股动脉,按压力度以既能触及搏动又不出血为宜,按压力度不可过大、过猛,更不宜应用多层纱布覆盖穿刺点,因面积过大易分散压力,且手感消失,更易引起出血。一般按压时间15min-20min,然后用弹力绷带呈“8”字型加压包扎,盐袋压迫。
1.3.3抗凝治疗期间的护理冠造及PTCA术中都要肝素抗凝,使血管肝素化,PTCA术后有效的抗凝治疗可防止血栓形成,所以冠造结果阳性及PTCA术后仍给予常规抗凝治疗。对于老年患者,应加强抗凝治疗后的护理。①严格监测凝血酶原时间,过高过低均应及时处理;②观察有无穿刺部位活动性血肿形成、皮肤或输液穿刺部位淤斑、牙龈出血等低凝表现;③观察尿液颜色、大便颜色、血压、瞳孔、意识等表现,尽早发现可能出现的出血并发症。所以护士要严密观察局部及血压情况,及时给予处置。
1.3.4心理护理冠心患者心理压力大,存在焦虑恐惧的心理。因此应对患者多做安慰解释工作,讲解有关医疗知识,并根据患者的年龄、职业、文化水平等差异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消除焦虑恐惧心理,对精神过度紧张者可应用适量镇静剂。
1.3.5生活护理要设法满足患者需要,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饮食方面予以低盐、低脂饮食,进食不可过饱、少食多餐,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因卧床消化功能减退及不习惯床上排便等造成的排便困难,可反射影响心率和动脉血流量引起意外,因此排便困难者除应用缓泻剂外鼓励患者多吃水果、蔬菜,排便时观察床旁心电图及血压变化确保安全。
1.3.6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及抗凝、扩血管药物,严密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解除制动后,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更换敷料后,告知患者3d内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避免污染,避免用力蹲起,防止出血。
1.3.6.1急性血管闭塞急性血管闭塞是最严重、最常见的并发症。病人表现出持续剧烈的心前区疼痛,血压下降。心电图表现为ST段改变等急性血管闭塞表现,遵医嘱立即进行抗凝、溶栓治疗后缓解,病给予严密的观察:①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表现:术后出现心绞痛即可记录心电图,并与术后心电图相比较,即使发现异常变化,同时给予止痛、镇静治疗;②血压变化:术后要勤测血压,发现血压下降要查原因;③周围血管栓塞表现:有无原因不明的相关部位剧烈疼痛,术前与术后测量的下肢周径要做比较。判断有无栓子脱落、肢体水肿,造成术肢动脉栓塞。
1.3.6.2严重心律紊乱严重心律紊乱是PTCA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而持续心电监护对预防和早期发现一些并发症至关重要。护士要严密观察有无频发室早、室速、室颤、房室传导阻滞等,同时应注意观察ST-T的改变,以便及早发现心肌缺血及心肌再梗死表现。
1方法
1.1改良设计VAC治疗的各个环节
①自主设计和应用智能化负压源。我们自主改良设计VAC治疗系统¨,按照国家二类新技术管理规范申请医院立项获得批准。该负压源智能化控制,压力值稳定,操作简便,便于携带和活动,且价格便宜,减轻患者负担。②设定恰当的适应证和和禁忌证及负压治疗值。我们设计了VAC治疗知情同意书¨和操作流程,减轻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③改良和设定吸引模式,根据国外报告的VAC治疗模式研究结果,选择效果更优的间歇吸引模式为标准模式。④改良使用填充敷料。根据国外相关研究结果_l'和指南建议的填充敷料,我们在改良应用VAC技术时以医用纱布为填充敷料包裹多侧孔专用引流管,半透膜封闭后实施以纱布为基础的负压伤口治疗,与泡沫敷料比较,效果接近_l。纱布组价格较泡沫组费用便宜,符合患者的经济支付能力和主观愿望。⑤改良并设置VAC治疗方法和疗程。针对门诊治疗和慢性伤口持续时间长等特点,我们在尊重患者意愿的基础上分别采用门诊VAC治疗和家庭VAC治疗¨。前期观察结果表明2种方法对伤口缩小率和组织增殖活性及血管化均有相似作用。⑥改良并设定敷料更换间隔时间。根据国外指南推荐建议,结合预实验结果,为保证吸引效果和保护伤口周围皮肤,将敷料更换间隔时间设定为每48~72h更换1次,有堵管时随时更换。⑦改良并构建了VAC治疗的效果评价指标。根据国外VAC治疗指南推荐和随机对照研究报告,我们改良并构建了以下客观指标动态评价•723•效果:伤15面积和容积缩小率(%),肉芽组织76%一100%覆盖伤15床的时间(d)¨,压疮愈合计分表¨,免疫组化法检测伤口血管化和组织增生活性,观察伤口治疗的组织学效果H,伤口温度和酸碱度,以观察VAC治疗后的伤口微环境变化,治愈率(%),愈合时间(d),以确保VAC治疗的有效性。⑧设定VAC技术操作流程。为降低操作风险设计了“十步法”操作流程和“VAC治疗观察记录表”,用以培训护士规范操作。改良的原则是遵循伦理学“不伤害、有利、尊重和公平”原则,将循证依据与患者经济承受能力和主观愿望有机结合,以实现安全有效实施新技术使患者利益最大化目标。
1.2设定和应用VAC治疗告知同意书
我们经过多轮讨论修改,制订了“门诊伤口护理中心VAC治疗知情同意书,在治疗前履行告知义务,充分尊重患者的意见和权益。
1.3修订“VAC治疗不良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根据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主要存在出血、组织压力性损伤和感染的不良事件报告1,课题组修订了“VAC治疗不良事件应急预案”l1,作为新技术风险管理的一部分内容,培训护士熟练掌握应用,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和快速应对处理,以确保安全使用新技术。
1.4观察对象和指标
2009年1月至2012年l2月,根据VAC治疗适应证和禁忌证入选年龄≥18岁的患者,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实施VAC治疗期间作为观察对象,观察指标:事件发生率:出现符合FDA报告的不良事件例~P.VAC治疗总例次*100%依从治疗率=依从VAC治疗完成规定疗程人数/入选总人数*100%在入选患者伤口治疗结束后统计治愈率=伤口愈合人数/入选总人数*100%
2结果
我们在门诊伤口护理中心和全院应用VAC技术共治疗深度压疮、糖尿病足溃疡、外伤难愈伤口、手术后愈合不良或感染裂开或排异难愈的伤口共计78例,患者依从性好,全部签署知情同意书,对VAC治疗目的和可能的风险理解并积极配合完成规定疗程,无脱落。依从治疗率达到100%,无不良事件发生。平均治愈率91.03%。无不良事件发生,特别是5例糖尿病严重足溃疡保足成功,避免了截肢致残;治愈1例癌症患者巨大介入治疗伤口及7例严重压疮,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100%,费用平均250~280d,较国际标准收费节约75%,较国内同类治疗节约66%左右。
3讨论
3.1遵循伦理原则告知同意和良好沟通并加强人文关怀是新技术安全和有效使用的前提
告知同意既是“不伤害、有利、尊重和公正原则”伦理学原则的具体体现,也是“以患者为中心”服务理念的体现,我们在设置告知同意书的过程中除了请外科专家、伤口专家、护理人员讨论外,还邀请伦理学专家和律师及患者代表参与修订,使告知同意书的内容符合伦理、法律和新技术要求以及患者的需求。为了加强沟通效果,培训护士善用技巧加强人文关怀,处理好“技术为人服务”的关系,在人选患者时,须在符合适应证的前提下完全自愿加入治疗,综合考虑其治疗需求、经济承受能力和主观愿望,把新技术的作用特点、对患者的益处、单次费用和可能风险进行合情合理的讲解,给患者全面了解和自主思考、选择的自由,并且承诺无论患者是否选择新技术,都不会影响对患者的积极治疗,如此充分尊重患者的权益,增加了患者对护士和新技术的信任度,这是患者理解和配合新技术治疗的前提,依从治疗率不但考量了护士的沟通效果,反映了患者对新技术的理解和配合程度,也考量了新技术的安全和有效性,只有患者认同了新技术,才能配合治疗,这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前提。特别是在新技术应用过程中,需实事求是向患者反馈效果,好的结果能鼓励患者,当出现与预期结果不符时,需认真查找原因,商讨对策,如此才能体现“不伤害、有利和尊重原则”。据此,告知同意书和良好沟通在新技术安全有效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新技术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2严格准入制度是新技术安全和有效使用的基础
严格准入制度包括新技术准入和上岗准入,新技术准入按照国家对二类技术可在当地三级甲等医院申报批准使用的管理规范,在VAC技术推广应用前申报并获得了医院新技术新项目立项审批。培训伤口护理中心护士和研究生,经过统一考核合格准人上岗。通过严格执行准人制度,实施者能够熟练掌握技术,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使患者对新技术和实施者产生信任、理解,以更好地配合治疗。
[中图分类号] R473.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36-0086-03
The impact on psychological state and quality of life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ostoperative chemotherapy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PAN Weiqin1 YE Xinqing2 YE Hong2
1.Wuyi County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Jinhua City in Zhejiang Province,Wuyi 321203,China;2.Breast Surgery,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Affiliateed Tumor Hospital, 53002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ostoperative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and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of quality of life. Methods Seventy-two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nursing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36 cases in each group,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ized clinical symptoms in patients symptomatic care, the intervention group focused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an integrated system of care interventions, including psychological care,chemotherapy extravasation treatment, chemotherapy intervention, diet car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s,toxicity of care. The patient's mental state parity groups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s, nursing satisfaction, clinical symptoms. Results The intervention group patients mental state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 the effective rate was 91.7%,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mtrol group 75.0%(P
[Key words] Breast cancer; Postoperative chemotherapy; Psychological status; Quality of life; Comprehensive care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每年以3%~4%速度递增,且发病日趋年轻化。化疗是目前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手段之一,但乳腺癌患者术后行化疗均存在焦虑、抑郁、恐惧、失落等不同的负性心理状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改变,做好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患者的病痛、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使其顺利完成化疗计划至关重要[2]。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72例,意识清楚,无智力障碍,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男性乳腺癌患者以及由于复发或转移而致住院并行二次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以及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年龄38~71岁,平均(45.7±3.2)岁,其中48例行乳腺癌根治术,24例行乳腺改良根治术。两组患者分别采用CEF化疗方案(环磷酰胺+表柔比星+5-氟尿嘧啶)、TC方案(多西他赛+环磷酰胺)、TE(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EC-T方案[CTX(环磷酰胺)、EPI(表阿霉素)化疗4周期后,改用紫杉醇类的药物再化疗4周期][1]。两组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婚姻史、手术类型及化疗方案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术后2~4周接受化疗,化疗6个周期。对照组根据患者临床症状采取随机对症护理,干预组着重实施综合性的系统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 心理护理 多数乳腺癌患者术后情绪低落,甚至缺乏治疗信心,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沟通,根据患者的文化修养、经济状况、家庭情况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认真倾听患者的诉说,耐心解释患者提出的问题,用疗效好的典型病例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解除其紧张、焦虑、恐惧等消极的心理状态,使患者对疾病及治疗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以良好心态和稳定情绪积极配合治疗,确保化疗的顺利实施。同时邀请家属(尤其是配偶)、同室病友共同参与,可以取得很好的心理治疗效果。
1.2.2 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 化疗药物一旦发生外渗,立即停止注射,回抽针头中残余的化疗药物,推注地塞米松5 mg后拔针,24 h内冰袋局部冷敷,24 h后50%硫酸镁湿敷[4],也可取金黄散用清茶水或红花酒调成糊状局部外敷。抬高患肢减轻肿胀,局部已明显坏死、溃疡者需外科清创处理。
1.2.3 化疗反应干预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化疗的相关知识,告知其化疗的意义、目的及按时正规化疗的重要性、化疗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同时选择性格开朗、乐观自信、康复效果较好的患者及家属进行化疗成功经验的交流。在不影响治疗的前提下,尽量选择不良反应小、对症使用的药物,尽量减轻患者的不适。
1.2.4 饮食护理 告知患者化疗前进食蛋类、乳类、瘦肉、禽类及豆制品等高蛋白饮食,化疗期间多食含维生素及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西红柿、胡萝卜等。对腹泻患者予香蕉、去脂肉汤等含钠钾食物,少食产气食物。最后,化疗后2~3 d予鸡蛋羹、米粥、酸奶等易消化食物。
1.2.5 行为干预 教会患者常用的行为控制技术,如疼痛、恶心呕吐时放松、催眠、意向控制等[5]。通过行为放松疗法、音乐疗法和注意力分散疗法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1.2.6 毒副反应的护理 ①一般化疗用药后2~3周头发出现脱落,发生脱发时要注意保护头部,避免日晒,外出时要带帽,不要使用对头发有刺激性的洗发液,可戴假发或帽子,以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刺激。②对于呕吐剧烈无法进食的患者可适当应用止吐药。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呕吐物的性状、颜色等,帮助患者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卫生。③化疗后最严重的毒性反应是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下降,因此化疗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常规,定期复查,当白细胞低于1.0×109/L时,要暂停化疗[6],立刻报告医师及时给予注射升白细胞、血小板药物等,多休息,避免感染。
1.3 评价指标
1.3.1 心理状态的评估[6] 通过调查问卷将乳腺行化疗后患者的心理状态归纳为焦虑悲观、孤独无助、自怜、主观感觉异常、猜疑、期待、希望七类,观察患者对待疾病的态度,分为有效(乐观向上,积极配合治疗)、好转(心情时好时坏,对治疗结果信心不足)、无效(心理护理干预失效,患者精神萎靡不振)。
1.3.2 乳腺癌患者化疗反应症状评价[8] 主要观察两组患者化疗期间发生疲倦、恶心、呕吐、疼痛、呼吸困难、失眠、食欲丧失、腹泻、便秘等症状改善情况。
1.3.3 生存质量的评估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进行评估,该量表涵盖生理(physical domain,PHD)、心理(psychological domain,LID)、独立性(independence)、社会关系(social relationshipdomain,SRD)、环境(environment domain,ED)和精神/宗教/信仰(spritua1ity/religion/personal belief domain,SRPD)6个领域24个方面的内容以及一个评价健康状况和生命质量的评分。各个领域及各方面的得分均为正向得分,得分越高,生存质量越好[9]。
1.3.4 护理满意度调查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包括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技术水平、专业知识情况、健康教育、主动巡视及知晓度等;满分100分,评分标准:>85分为满意,84~60分为较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情况
见表2。干预组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情况有效率达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心理状态改善后的效果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
2.2 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化疗期间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见表3。干预组患者化疗期间出现疲倦12例、恶心呕吐10例、疼痛8例、呼吸困难3例、失眠16例、食欲丧失13例、腹泻11例、便秘6例,均分别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化疗期间临床症状改善情况[n(%),n=36]
注:与对照组比较, *P
2.3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生存质量各项评分比较
见表4。干预组患者的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分别为:生理(77.36±15.78)分、心理(49.24±13.30)分、独立性(51.12±9.12)分、社会关系(65.32±7.49)分、环境(60.81±6.27)分、精神/宗教/信仰(66.12±7.48)分,均分别高于对照组(72.63±12.58、(42.38±10.69)、(48.37±8.31)、(60.11±9.67)、(55.23±7.12)、(60.49±8.59),差异具有显著性(P
表4 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生存质量各项评分比较(x±s,分,n=36)
注:与对照组比较, *P
2.4 干预组和对照组出院时护理满意度比较
见表5。干预组出院时护理满意度评价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5 干预组和对照组出院时护理满意度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
3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肿瘤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但死亡率逐年下降,这主要是由于乳腺癌知识的普及,使得部分患者得以早发现、早治疗以及完善的治疗方案与护理方法,其中辅助化疗在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中占据重要的作用。但任何一种化疗方案均产生不同的不良反应,术后由于生理功能的丧失以及化疗的毒副反应,工作和家庭角色的改变,使患者发生躯体、心理等问题,如出现愤怒、恐惧、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对患者的康复过程和日后的生存质量带来不良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1]。
术后化疗期间化疗的副反应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及负性情绪,如脱发形象的改变会使患者出现回避社交等心理障碍;心、肝、肾等脏器的损伤可造成患者身心两方面的伤害。因此,在化疗期间对患者实施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减轻化疗中出现的各种毒副反应。要使乳腺癌患者顺利地完成化疗疗程,同时护理人员应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和理论知识,对每一位化疗患者采取及时的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尤其是心理护理干预[12]。表2显示,观察组乳腺癌患者心理状态改善后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部分乳腺癌患者术后接受化疗后常出现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胃肠道不良反应。本研究表3的结果证实了上述观点,干预组患者化疗期间出现疲倦12例、恶心呕吐10例、疼痛8例、呼吸困难3例、失眠16例、食欲丧失13例、腹泻11例、便秘6例,均分别明显少于对照组,说明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尤其是健康的饮食指导,可以减轻或缓解患者的各种消化道症状,使患者能顺利地完成化疗。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通过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取得了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和信任,树立了良好的护患沟通关系。同时护理人员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操作技能,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护理满意度和教育效果[14]。本研究结果表明,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实施综合性的护理干预,使患者及家属对疾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对于治疗和护理的积极性,使患者掌握自我护理知识,巩固了临床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护理满意度[15]。本研究表5结果显示,干预组出院时的护理满意度评价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22%(P
综上,对乳腺癌术后行化疗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如心理护理、饮食护理、 行为干预、化疗毒副反应等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负性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全宇莉,郑玉琴,赖妙娟. 个体化全程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现代医院,2012,12(11):78-80.
[2] 江小好,刘国珍,蒋静婷. 102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护理体会[J]. 现代医院,2012,12(10):70-71.
[3] 陈金辉,吴劲松,蒋志斌. 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对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效果观察[J]. 医药杂志,2013,25(10):78-79.
[4] 朱粉琴. 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护理体会[J]. 内蒙古中医药,2012,19:135-136.
[5] 贾肖林,阮赞丽, 王延波. 浅谈乳腺癌术后化疗治疗的护理[J]. 工企医刊,2013,3:251-252.
[6] 李红丽,吴子敬, 马莉,等. 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化疗期情绪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护理研究,2012,26(11A):2904-2906.
[7] 吴桂凤. 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的护理体会[J]. 当代医学,2012,18(35):123-124.
[8] 孟微微,齐佳,张宇. 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期焦虑和不良反应与护理对策[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1C):140-141.
[9] 徐培凤. 心理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患者化疗期的应用[J]. 全科护理,2011,9(7C):1889-1890.
[10] 管文燕,章庆华,张琳. 综合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期生活质量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4):6-9.
[11] 张欣. 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护理的相关性[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7):207-208.
[12] 袁秀英.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化疗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2013,15(8):54-56.
[13] 李戎. 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生命质量的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2(10):412-414.
[14] 管翠霞,杜金红,杨文香. 乳腺癌患者化疗的护理[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9):165-166.
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迅速发展,医疗技术、方法与服务都日趋完善,加强对患者心理的护理逐步成为护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尤其是对于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更是受到学术界与实务界的普遍关注。众所周知,急诊手术患者与一般患者的情况不同,通常急诊患者承受的痛苦更大,且在生命受到突然性威胁的时候容易产生心理紧张,心理压力的突增使得患者的负面情绪较大,从而术中各项指标容易出现异常,进而影响手术疗效。为了分析探讨心理护理对急诊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效果的影响,笔者利用在焦作人民医院实习的实践机会,选取焦作人民医院2014年12月到2015年11月收治的100例急诊手术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以期通过优化护理方法来提升对急诊手术患者的治疗效果。
一、研究的数据资料来源与研究分析方法
(一)研究的数据资料来源
利用在焦作人民医院实习的实践机会,选取焦作人民医院2014年12月到2015年11月收治的100例急诊手术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随机将10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50例(包括:22例女性患者,28例男性患者,年龄范围20-78岁,平均年龄[46.2±6.12]岁),对照组患者50例(包括:21例女性患者,29例男性患者,年龄范围21-81岁,平均年龄[46.4±6.25]岁;实验组的急诊患者与对照组的急诊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其他一般情况下均无统计学差异,能够进行比较。
(二)研究的具体分析方法
研究将研究单元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急诊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对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而对于对照组的急诊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而实验组的具体护理内容包括:(1)进行常规的护理工作与程序;(2)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在手术前对急诊患者进行安慰性谈话,并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3)利用相关手段与方法,引导急诊患者释放负面情绪,做好患者的心理安抚工作,使其保持良好状态;(4)在可能的情况下,进行手术时也关注患者的身心状态,给予一定的精神鼓励;(4)在对急诊患者进行手术后,以更缓和的方式告知患者的手术结果以及相关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最后,通过统计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以及心理症状自评表指标。
(三)研究的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利用t检验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具有统计学差异即P
二、心理护理对急诊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效果的实证结果分析
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急诊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对比,主要采取患者心理状况的自评测算,结果显示:实验组急诊患者的心理自评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各项身体指标的稳定性高于未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
三、加强对急诊患者心理护理的必要性及对策探究
从文章的实验结果来分析,在对急诊患者进行了一系列的心理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急诊患者的心理自评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各项身体指标的稳定性高于未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本文的研究的结论与现有心理护理研究文献的结论基本一致,并且符合心理学的研究结论。国外心理学研究结论显示,每一个自然人的各项生理指标会因为自身的心理状态而产生显著的变化,从医学的角度来说,心率、血压是表现最为明显的“心理影响生理”指标,虽然手术中我们常常采取物来降低心理带来的身体反应,但是物的使用会刺激机体产生应激反应,加重患者机体的不良反应。故而,在临床的急诊患者治疗中,心理护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患者建立对手术的信心,消除患者对手术治疗的怀疑,调整患者的整体状态,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消除抑郁或者焦躁等负面情绪,帮助患者能够尽快尽早的康复。
基于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对策,以期最大可能的安抚患者的心理情绪,减少负面情绪带来的对治疗形成不良影响,具体包括:第一,急诊手术患者与一般患者的情况不同,通常急诊患者承受的痛苦更大,且在生命受到突然性威胁的时候容易产生心理紧张,心理压力的突增使得患者的负面情绪较大,从而术中各项指标容易出现异常,因此手术前的心理护理安抚与各项身体指标检测必须要重视;第二,要搜索、汇总并在实践中形成一套缓解急诊患者心理压力的方法与工具,如播放相关疾病的病理机制及治疗效果,多播放成功的治疗案例,帮助患者减少心理压力;第三,做好急诊患者在手术中的心理护理工作,不仅能够帮助患者消除负面情绪,稳定其心态,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患者对手术的信心,使患者积极参与治疗,遵从医生的嘱咐;第四,如前所述,对于急诊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非常大,因此若]有及时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关注,发生意外事件的概率较高,从而必须对心理护理设计监督机制,并对相关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以期确保心理护理的质量。对此类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时,不仅要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
四、结论
总而言之,心理护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平衡患者相关生理指标。本文探讨了心理护理对急诊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效果的影响,选取焦作人民医院2014年12月到2015年11月收治的100例急诊手术患者进行了对比试验,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最终的治疗效果,实验组急诊患者的心理自评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各项身体指标的稳定性高于未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
参考文献:
[1]叶群英,蓝惠兰,黎春常,等.心理护理对急诊手术患者术前应激和疼痛耐受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2):2851-2853.
[2]孙群.人文关怀护理在择期行急诊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7):4214-4215.
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共收治了50例脑出血同时合并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患者,均具有手术指征。由于长期的基础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恐怖、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个别有悲观情绪,通过心理护理干预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男35例,女15例;平均年龄54岁。其中高血压脑出血40例 ,脑外伤10例,出血破入脑室的2例,均伴有严重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
1.2 结果 除3例出血量大和术后并发症严重死亡外,其余手术治愈,血压、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28例完全治愈,19例不同程度的偏瘫。
2 心理反应表现
2.1 恐惧 由于患者为突然受伤或神志、语言、肢体功能障碍等病情加重而入院,而且需要手术治疗,对疾病认识不足,神志清醒者表现出高度紧张、极度敏感,实际上是对自己病情的恐惧。
2.2 焦虑、抑郁 经过2~3天后,患者心理慢慢接受了患病的事实,但常有担心病情恶化、复发,疾病缺乏信心,经济负担加重,家庭和社会支持程度等表现出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不配合治疗和护理,拒绝与医务人员沟通。
2.3 悲观 由于长期基础病的折磨,使其失去了战胜疾病的信心,部分患者认为手术治疗并不能根除,产生悲观绝望负性情绪而拒绝手术治疗。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1)热情接待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主管医生、护士、住院环境及制度。(2)仔细了解患者的家庭情况、患基础病病史及治疗情况,并逐步了解患者及家属的性格类型,为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关系作准备。(3)刚入院时患者处入高度紧张及敏感时期,护士要详细耐心做好术前解释工作,用体贴、亲切的语言与患者交谈并给予安慰同情,同时介绍同室病友治愈情况,对不同个体运用理解、帮助、鼓励、支持等措施进行心理疏导,协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氛围,给患者提供心理支持,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4)做好术后的心理疏导,由于长期患有基础病经济困难,手术治疗更加重负担,患者常表现为焦虑、抑郁等心理,护士应主动与患者沟通,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与病人交谈时做到耐心倾听、适时点头、微笑、轻声应答等,表示对患者的尊重、安慰、同情和鼓励,取得患者的信任。(5)做好专科护理和基础护理,在生活上照顾、感情上关心。安慰患者并表示充分的理解和同情,使他们感到亲切,增加信任和安全感,使其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和护理。(6)及时了解掌握家属的心理反应,由于家属成员间相互依赖,家属的情绪尤其是患者照顾者的情绪,会随着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出现不同的心理反应,家属的情绪对患者的心理及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因此,与患者家属建立良好关系,主动详细介绍疾病的知识发展及转归,讲解注意事项,做任何操作前耐心仔细解释,减少家属的不安情绪,使其理解并能主动配合治疗,同时告诉家属不要在床边讲费用之事,护士也不要直接向患者催款,以免引起患者的担心。
3.2 做好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 有许多心脑血管病的患者都留有不同程度肢体语言功能障碍后遗症,只有坚持不懈地锻炼才能康复,护士应进一步加强知识宣教做好康复指导。解除心理障碍,使患者认识自身存在的价值,树立康复信心,在乐观积极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参与康复训练,促进患者的功能康复走上良性循环,提高生存质量。糖尿病患者要督促和指导其严格遵医嘱治疗,包括饮食、服药、控制血糖、定期复查等,健康宣教是糖尿病治疗的关键[2]。综合性知识教育效果更显著。绝大多数患者均接受过专科护士的健康教育。因此,我们则需督促其在轻松、乐观情绪中遵医嘱完成治疗、按时服药、注射、监测血糖、控制饮食等。4 讨论目前脑出血手术治疗患者中,很多都是伴有心脑血管、糖尿病等,因长期的基础病,经历太多的身心痛苦,经济负担重,家庭、社会支持程度不同,患者对疾病缺乏信心,病情恶化、复发等而产生恐怖、焦虑、抑郁、悲观等不良情绪,影响病情及治疗效果。通过心理护理干预,依据患者的知识水平和个性特点,深入浅出的进行心理护理,能有效地解除和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消除负性情绪,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及护理,对提高完全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肿瘤的放射治疗是利用X射线的能量来杀伤癌细胞。X射线是一种光子流、一种电磁波,具有光线的特性,它的能量很高,能穿透一定厚度的物质,因此在医学上用来透视和进行放射治疗。
1肿瘤放射治疗的机理
放疗能发挥抗癌作用的原因是放射线本身具有能量(辐射能),辐射在自然环境中可以诱发癌变。在放疗中,辐射可作为杀灭癌细胞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射线与癌细胞间能量的传递,引起癌细胞结构和细胞活性的改变,最终杀死癌细胞。当细胞吸收任何形式的辐射能量后,射线都能与细胞内的结构发生作用,直接或间接地损伤细胞的DNA,导致细胞死亡。间接损伤主要由射线对人体组织间液发生电离产生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再和生物大分子发生作用,造成不可逆损伤,从而导致细胞死亡。放疗的作用就是通过射线与癌细胞间能量的传递,引起癌细胞结构和细胞活性的改变,甚至杀死癌细胞。
放射线治疗正是利用高能量的放射线可以杀死体内的细胞这种特性,对生长分裂较迅速的癌细胞加以摧毁。
正常细胞和癌细胞都要生长和分裂,可是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比周围的正常细胞快。放疗的优点是只会影响肿瘤及其周围部位,而不会影响全身。虽然一些正常细胞也会受到破坏,但大多数都会恢复。临床应用观察表明,肿瘤放射治疗的疗效比较显著。
2肿瘤放射治疗的技术新进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和医学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放射治疗设备不断开发、放射治疗的新技术的应用,放射肿瘤学取得了许多理论上和技术上的突破,已成为治疗和控制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
(1)实现了立体定向治疗。在电子计算机精度提高、双螺旋CT及高清晰度MRI出现的基础上,立体定向治疗应运而生。目前使用的γ-刀,从某种意义来说是,它是一个立体定向放射手术过程,通过聚焦、等中心照准,于单次短时间或多次较长时间,给肿瘤以超常规致死量的照射,最终达到摧毁瘤区细胞的目的。γ刀利用30―200个钴源,在等中心条件下,从立体的不同方向和位置,在短距离内,对细小肿瘤进行一次或多次的照射,给予总剂量超过肿瘤及正常组织的耐受量,用准确聚焦的办法,使多个60Co源的剂量集中在靶区,分射束聚焦使周围正常组织受量仍在可能的耐受量中。由于采用电脑和CT、以及准确的立体设计定位,使得射野边界锐利可达±2毫米以下,因而确保了非瘤区正常组织的安全。
(2)三维适形放疗技术。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即3D CRT,近年来特别强调由平面二维定位过渡到立体三维定位,与其相适应的光栅(遮光器),能够随射野改变而适形变化,准确适应肿瘤形状,使高剂量区分布形状在三维方向上与病变靶区完全一致。近年来我们开发出了立体定向X-刀电子计算机芯片设计程序,突破了芯片对多叶光栅同步控制的适形变化部分,使3DCRT就已经步入了实用阶段,可以通过常规分割、超分割、加速超分割,以及低速分割等治疗方式,来完成目前一般的常规放疗机所不能完成的任务。其精确度、疗效、并发症均优于常规治疗机。使射野形状与病变靶区的投影保持一致,多叶光栅对射野内诸点的输出剂量率按要求不断进行调整。从三维任意角度勾画肿瘤靶区,能清楚地将均匀的高剂量锁定在该区域,而周围正常组织几乎不受照射,或者少受照射,通过增加肿瘤区照射剂量,从而达到提高肿瘤控制率的目的。目前这项技术已日臻成熟,在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等肿瘤治疗中,已经显示出非常好的前景。前列腺癌三维立体适形放疗的5年,生成率可达到70%左右,这是外科手术都无法比拟的疗效。
(3)三维调强适形放疗技术。近年来,在三维适形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调强适形放疗技术,这项技术的主要特点是要求放射线的分布与肿瘤体积、厚度等在视轴上高度一致,给予肿瘤组织以有效的杀伤,并且非常好的保护正常重要组织器官,达到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疗效之目的,这种技术成为21世纪放射治疗技术的主流。但它的不同之处在于,采用逆向算法设计,这是IMRT除三维适形之外,为更精确起见所插入的必要步骤。它不但正面方向的精确剂量计算,而且从逆方向算法来进行验证、审核,使用的高能X线,电子束和质子束等放射源,其射野围绕人体用连续或者固定的集束,在旋转照射方向上达到更精确边界,因而可以提高强度,达到适应肿瘤形状高输出剂量、三维数字图象重建的功能,使三维图象中靶区等重要器官与图象相吻合,剂量分布的合适与否可以一目了然。
(4)基因放疗。有研究表明,基因与放疗合并应用于疗效提高,可以收到更加好的控制率。单单是基因治疗目前尚无治愈肿瘤的说服力,主要通过增加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的敏感基因放疗等,从而达到提高放疗疗效,直至治愈肿瘤。
综上所述,放射线治疗是利用高能量的放射线可以杀死体内的细胞这种特性,对生长分裂较迅速的癌细胞加以摧毁。放射治疗作为一种有效的肿瘤治疗的方法,其发展方向是依据肿瘤细胞辐射敏感性,制定具体的临床治疗计划,使我们逐步进入非手术治愈肿瘤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1]吕庆文,陈超敏,周凌宏,李树祥,林世寅;精确放射治疗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5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