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技术实训装置汇总十篇

时间:2023-11-03 10:10:0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电工电子技术实训装置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电工电子技术实训装置

篇(1)

二、改革前存在的不足

电子技术实训是以“电工电子技术”这门课程为理论基础的实训课,通过实训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但是在以往的实训教学环节中,存在着不足。其一,实训内容c机车电工职业标准内容衔接不紧密。其二,实训教学手段不新颖。其三,考核方式较单一。

三、 改革内容

1.优化实训教学内容

根据机车电工职业标准对电子技术实训内容进行改革。以往电子技术实训以收音机的焊接组装为主要内容,只培养了学生金属导线的焊接和一般电器零部件的组装的能力。通过改革,在焊接收音机之前适当增加实训内容,让学生进行常用电子元件的认知,并利用电工测量工具对元件进行测量,培养学生使用电工测量工具的能力。焊接组装完成之后,让学生对收音机进行调试和故障处理。对于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新的实训内容,如继电器的测试、牵引电机的检修与维护、交流主发电机和励磁机的维护及故障处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来进行新增项目的任务分配,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竞赛。职业技能竞赛能够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技能竞赛的过程也是院校与院校之间交流和沟通学习的过程,参加竞赛教师也可以累积丰富的经验并且运用到今后的实训教学中,在这一过程中也能接触到企业的新技术和新的管理理念,择优借鉴。

2.创新实训教学手段

随着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手段的发展,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实训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也能使实训课更加生动。根据实训内容制作微课,运用图片、动画和视频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以生动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可以在实训过程中自行点击播放微课进行学习和操作练习,或者在实训前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课前预习。例如,提前预习焊接的方法和焊接技巧。这样不仅节省了时间,激发了学生的实训热情,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同时也可以根据手机仿真软件,进行简单的电路设计,仿真成功后可以利用实训室的电子元件设计制作感兴趣的作品。

3.改革实训考核方式

电子实训考核项目分为三部分内容,分别是个人评价(20%)、小组评价(20%)和教师评价(60%)。其中,个人评价是指学生对自己在整个实训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实训项目准备情况、实训工具使用情况、作品完成情况和个人自我管理情况;小组评价包括组内互评和组间互评两部分,组内互评指组员对小组内每名成员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等进行评价,组间互评指小组对其他小组作品的工艺、功能和组织纪律进行评价;教师评价是指指导老师对学生每个阶段的成果进行评价,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器件特性掌握、电路连接、电路调试、表达能力、文明习惯、组织纪律和实训报告书写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

基于工作过程形成的全方位一体化考核评价体系提高了学生对实训课程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安全意识,增加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

为了适应现在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培养方式,实训教学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高等职业院校应大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以致用,更好地接轨社会,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篇(2)

电工电子技术应用的广泛性决定相关专业学生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更要注重通过实训掌握相关技能。荆州职院依托2006年建成的国家电工电子实训基地,积极创新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模式,较好地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自主实训与操作能力。

1、有效发挥多媒体技术在电工电子实训教学中的功能

实训教学过程中,一改过去仅仅靠老师一只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克服学生感到学习过程枯燥乏味、注意力难以集中的弊端,通过招标购买电工电子类实训演示软件,借助多媒体设备直观地向学生演示各种仪器设备使用方法,从操作准备到操作要领以及设备运行等信息一目了然。然后,学生根据多媒体软件的演示,积极而有序地操作设备,减少了操作失误,保证了实训设备的完好率,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积极性。

2、善待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存在错误和缺陷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规则意识参差不齐,尽管有多媒体演示操作要领,老师强调了安全注意事项和纪律要求,但在平时的实训教学过程中,还是有学生违反实训安全条例和规章制度,造成常识性的错误和缺陷。对此,实训指导老师不是指责和安排其当旁观者,而是耐心指出失误的原因所在,让学生自己去评价或全面思考自己的实训过程,这样反而让实训过程中出现错误和缺陷的学生更好地学习到相关知识,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电工电子实训课程的安全注意事项往往容易被忽略。最基本的细节忽略往往影响整个实训过程,甚至导致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实训老师每次在指导学生开展实训前都要求学生检测漏电保护器和实训台保险装置,充分保障学生实训安全。

3、激发学生学习电工电子技术理论的兴趣

兴趣是一种意识倾向。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电工电子实训教学过程中,实训指导老师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师生互动,有效地激发学生电工电子理论的学习兴趣。在日光灯管实训中,简单地介绍判断灯管好坏的方法;在扩音机电路的实训中,在教室的讲台上放上音箱,让完成实训的学生直接能够听到从音箱里放出来的音乐,这是对完成这个实训任务学生的肯定和激励,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实训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再比如,在抢答器或者计数器的实训中,可以安排完成实训的学生进行抢答比赛,让学生体会到电工电子所带来的实用性。让学生体验实训成果,感受劳动的喜悦,这不仅能激发学生浓厚兴趣,更能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对所学的理论课也更有兴趣。  4、优化整合基础性实训和综合性实训内容

验证性的基本实训和课程内综合实训,是电工电子实训体系的基础,主要涉及掌握运用常用仪器仪表、机械设备及实训技术,起着由技术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桥梁作用。不同层次、跨学科的综合实训是专业课程实训的核心内容,它主要依托电工技术实训室、电子技术实训室、电工技能训练室、PLC实训室、EDA实训室和创新实训室等实训基地。实训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际,自主选择实训内容或项目,为专业课程的综合实训打好基础。

5、创新实训考核方式,提高学生实境操作能力

一方面组织学生参加不同层次的竞赛活动,检验学生实训成效。如电子设计大赛培训、“挑战杯”培训及学生业余科技活动制作等。在组织学生参与竞赛活动之前,实训指导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查阅资料、设计方案、撰写实训报告,锻炼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与独立工作能力。不同专业学生的有不同学习要求和特点,考核方式也实行差异管理。如化工类专业以平时的考查为主;冶金机械类采用开卷考试方式,考核题目以操作为主;电类专业实训独立开课,除期末考试外,也要进行操作考试等。要注意把平时成绩、实训成绩按一定比例记为最终成绩,通过考核,既给学生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也明确了学生努力方向。

完善电工电子实训教学质量和成效的地方还有许多,但总的目标是通过实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将是我们恒久努力的方向。

篇(3)

电子技术课程知识包括很多基本的电工知识。比如电阻的串并联、电容与电感和LC电路。近年来技校生源不足,学生素质偏差,初中应届毕业生马上学习电工基础这样的专业基础课,肯定会不适应。如果没有学好电工基础,在学习电子技术课的时候就会显得非常吃力。短短几节课时间,学生就会备受打击,表现出厌学情绪,专业教师很难完成教学目标。改变教学现状、提高教学效果,是摆在电子技术专业老师面前的难题。

二、改革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对学习的积极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的体现,是可以推动学生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动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教师要遵循教育心理学的规律,把培养学生兴趣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利用电工技术的学科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电子产品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电子技术的内容许多都与日常生活相关。在讲授这些内容时找出实物,比如同学生们一起拆解收音机,观察收音机的内部结构。这时候学生会发现简单的电路实际上就是由电容、电感、电阻、二极管、变压器这些基础元件组成的。在汽车启动时,需要点火装置,该装置通过微机控制,在传感器作用下实现感应功能。电子控制点火系统还可以自动调节点火大小。电子技术在各种控制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尽可能让学生意识到所学知识与自己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电子技术知识可以学以致用。与学生一起探索研究,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是头脑独立探索的过程,学习过程是一个发现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当好“导演”,指导学生去发现。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发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理念

电子技术中有一些内容比如脉冲波形、时序逻辑电路、晶闸管及应用电路等,理论性较强,技校的学生仅了解即可。二极管、三极管、直流稳压电源、正弦波振荡电路、数字电路基础这些内容才是重点,学生要熟练掌握。根据指示的难易程度和重要性,优化教学内容,强实践,弱理论,与技校学生的认知能力相匹配。推进一体化教学,把原先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逐步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将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培养目标为中心,将先理论、再实践转变为边理论、边实践。这样将教学从单一的传授学生知识,变为让学生使用知识。教学形式由固定的教室,变成了实训场所,让学生的学习由被迫变为主动。一体化教学能够让学生了解先进的电子技术,培养出专业的电子技术人才。

3.培养一体化教师

技校电子技术的教师既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还要有丰富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满足学校对一体化教师的要求。大部分新入职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直接进入学校教学的,实践能力欠缺。技校应该组织教师去合作企业带队实习,请专业的企业师傅对教师进行培训,教师自己也要用闲暇时间多去学校实训中心练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4.创新教学方法

篇(4)

电工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带动了职业学校相关专业的发展。中职学校为培养电工电子技术人才做出了贡献,但是随着中职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许多问题也暴露出来。突出表现在教材内容难、学生素质低与教学方法不相适应的矛盾,为了更好的适应时展对人才的要求,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

一、开展互动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要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发挥主观能动性基础上,才能接受教学内容。笔者教授广东省海洋工程职业技术学校电子技术1301班、电子技术1302班学生,共计80人,互动教学的开展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加强了与学生的交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互动课堂上,我对每一个环节和问题都精心备课,创设问题后,学生在自主探究基础上,小组之间进行协作、分工,共同分析、综合、推理、得出结论,使课堂价值更大的发挥出来。例如:在讲授“三相负载的连接”时,我将“Y―对称负载线路连接”的分析设置为探究题,让学生进行讨论,由教师进行评价,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

二、创新教学方法的运用

1.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法

笔者积极进行了教学方法的创新,在教学中以“任务驱动法”为主,还根据不同项目的不同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利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灵活运用于每一个学习情境的各个环节。在获取信息环节,注重发挥项目引领和任务驱动模式的作用,以提高所捕捉信息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计划和决策环节,更强调项目引领作用;在实施、控制环节,则是工学交替、任务驱动、课堂与实训地点一体化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

2.行为导向教学法

中职学校《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应用型技工人员,并非电工电子技术领域的科研专家,因此笔者将重点放在实践活动中,将理论知识弱化,例如:二极管的单向导电原理、硅稳压管稳压原理、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原理、振荡器工作原理、晶闸管的工作原理等等,只强调其工作特性和实际应用,节省下来的课时用来加强实训锻炼。如讲完二极管的单项导电、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原理时,没有通用电工电子试验台进行插件实验来验证特性,只是我演示学生就可理解。行为导向教学,就是用有实际价值的实验代替理论验证实验。在二级管的单项导电性和稳压特性讲解时,笔者引导学生进行桥式整流滤波稳压电源制作实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主动了解电烙铁的应用、元器件的基本常识,在实验过程中反复调试和排除故障,从而实现了教学目标,复习了有关电容的滤波知识,提高了学习的实际效果。

三、重视实验教学

《电工技术基础》的理论比较抽象,笔者一向注重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对理论的理解能力,为学生将来就业时打下了良好的技能基础。例如:教学中的电阻测量一节,伏安法测电阻中讲述了两种接法,学生心中会存有疑惑。我的做法是让学生亲自做实验,学生在思考中实验,用实验的结果论证自己的观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可见,在实验教学前,教师应该有针对性的布置相关的探究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做实验,增强实验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教师最后归纳点拨,学生会有种豁然开朗和知识升华的感觉。例如:电动机的知识有比较强的实用性,教师采取单一讲授法很难让学生深刻体会电动机的机构和转动原理。因此,我在讲课时主要采用形象化教学,利用电动机模型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一个感性、形象的认识,同时把电动机的型号和正反转控制进行演示,此时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在讲解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时,可以将熔断器、交流接触器发给学生观看,方便的话可以变演示边讲解交流接触器的工作原理,介绍寝室用的熔断器。实验教学能有效的拓展学生的思维,对理论的理解有很强的启发和深化作用。

四、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中职学校的教学方法改革,必须有先进的教学手段向配合。要引进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变抽象的教学内容为形象化、生动化、直观化、动态化。我们广东省海洋工程职业技术学校使用天煌牌THETDD-1型电工电子技术实训装置、多媒体电脑等设备,有效的提升了学生对电工电子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的课堂上,我利用了多媒体技术在屏幕上展示了磁场慢转的模拟画面,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动态的演示增进了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我校的电工电子技术课堂中,学生可以利用仿真设计软件进行电路的设计和测量实训,利用新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水平,培养了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将来的工作打下牢固的技能基础。

五、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电工技术基础》主要为学生就业后的技术应用打下基础,笔者上课时重点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我们在常规课堂中,不是事无巨细的回答学生所有问题,而是对学生的困惑和疑问进行辩证分析,对大多数问题都引导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在研读教材和资料中探究、思考,从而自主解决问题。笔者经常提供适当的参考书目和文献,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方向,而不是直接告诉答案。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让学生自行了解学科的最新动态和学术观点,参与网上论坛讨论和交流,拓展视野和思维。

综上所述,我们中职学校电子专业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充实自身的专业和教学能力,提高《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合格的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篇(5)

主要课程:机械工程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应用、机电设备自动检测、机械结构分析、液压系统应用与维护、机械制造技术、数控设备操作与维护、机械系统安装与调试、设备电气控制与修理、现代设备管理、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金工实训、维修电工实训、机修钳工综合实训、机床排故与检修实训、高级职业资格技能实训及鉴定、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

机械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国家有关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高新技术公司应用CAD及分析软件从事各种机电产品及机电自动控制系统及设备的研究、设计、制造,如:进行工业机器人、微机电系统、智能装置等高新技术产品与系统的设计、制造、开发、试验与研究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机械、仪器仪表、新能源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机械/设备/重工;

2、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

3、新能源;

4、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5、汽车及零配件;

6、其他行业;

7、计算机软件;

8、原材料和加工。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机械工程师、高级机械工程师、结构工程师等工作,大致如下:

1、机械工程师;

2、高级机械工程师;

3、结构工程师;

4、自动化机械工程师;

5、电气工程师;

6、机械设计工程师;

7、助理机械工程师;

篇(6)

一、电子电工实训课程的特点

由于电子电工实训课程是一门主要以实际操作为基础的学科,因此也就不可避免的具有知识点多,且技术复杂和交叉性强的特点。电子电工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各种复杂的实训装置,内容较为复杂。此外,在实训的过程中还存在环节繁杂等特点,因为电子电工本身就是以实践为基础,所以在实训的课程中会需要学生把相关的原理弄清楚,熟练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

一般来说,电子电工实训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对电子电工实训过程中常用的基本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要熟练掌握;对电子电工基础知识中的基本单元电路通过实训课程中的实验得到相应的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基本单元电路的理解;能够熟练完成对特定电路的故障排查工作;在掌握了基本的电子电工专业知识后能够通过自身的思考和观察,创新性的设计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实用电路,即学以致用;所有这些除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要求培养学生的严谨作风,同时不断向学生灌输安全用电的意识。

二、电子电工实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电子电工的实训课程和理论教学不协调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需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然后在通过一定的实践将学生所学理论落实到实践中去,进而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对理论进一步的理解和记忆,这就需要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和实践的协调。然而在目前的电子电工实训课程的教学中,部分教师不能够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部分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始终认为应该注重对理论的学习,并且把期中、期末考试中的理论学习作为重中之重,却忽视了至关重要的实训课程。这就造成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低下,不利于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上参与竞争。

(二)电子电工的实训课程效果较差

部分教师在电子电工的实训课程的教学中,未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教师教学方法的陈旧,教学方式单一、枯燥,不能够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部分教师只是采取固定的教学模式,但是由于学习的气氛不浓厚,再加上电子电工实训课程本身就比较复杂,就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是学校给学生提供的实践基地较少,学校未能和相关的电子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因此不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三、改进电子电工实训课程的措施

(一)教师加强对电子电工实训课程的重视程度

要想在电子电工实训课程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学校和教师从思想上意识到对电子专业学生的实践训练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教学工作。加上目前我国对电子专业人员的庞大需求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电子专业的学生要想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取得突破,就应该不断加强对实训课程的学习。学校应该首先选取实践性较强的电子电工的教材,增加实训课程,建立完善的电子电工课程体系。与此同时,教师在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时候,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理论知识。只有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不断改进电子电工的实训课程效果。

(二)教师不断创新电子电工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

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有力保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积极从自身的经验出发,摒弃陈旧的教学思想,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可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笔者结合电子电工实训课程的教学特点,认为在课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仿真技术和具体实验相结合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首先,可以大大节约时间,同时能够有效提高课程教学的效率;其次,通过形象的图片和动画等多媒体形式有助于学生理解复杂的理论;再次,教师可以针对电子电工实训课程中的难点设计仿真实验,让学生在直观和感性中掌握知识难点;最后,再利用本校的电子电工实训设备按部就班地完成相关的基础实验教学,实在没有的,或者是经济比较落后的,可以分组完成用万能板现装的电路进行测试,最起码要做教师演示实验,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仿真实验虽然方便,但显然没有真实实验来得直观、震撼!总之,通过学校和教师增强实训课程重要性的意识,并通过采取完善课程体系和创新教学方法等措施,就有助于学生真正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而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电子电工实训课程是电子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不断改进电子电工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真正提高电子电工实训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电子电工专业人员,才能为我国日益庞大的电子市场提供高素质的人才。总之,对电子电工实训课程的改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学校和教师以及学生之间的共同合作,结合实际,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陈磊.电子电工实训课程探讨与改进[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5).

篇(7)

高等职业教育相较于普通高等教育而言,高职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技术型、实用型人才,旨在能够为社会及时输送实用人力资源,尽量缩短人力使用磨合期。电子及电气相关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在制定教学及人才培养计划时,电工实训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电工实训的目标是实用化,注重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出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并且具备实践操作能力和专业技术和技能的电工人才。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深化教学改革则是我们教学工作者重中之重的任务。本文就作者所在的安顺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工程系关于电工实训方面的探索和实践谈一些心得和体会。

一、电工实训目前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自主意识

高职院校的学生相比高等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底子薄弱,在学习理论知识时会遇到较大的困难,然而理论知识直接关系到实践操作的效果,因此高职学生如果没能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实训阶段会遇到较大阻碍。另一方面在于高职学生“能动性”低,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动手加强理论理解以及提高实践能力,而从目前的实验教学效果来看收效甚微,反馈出了诸多不足。大多数学生在实践操作时过分依赖课本和老师指导,在实训过程中被动参与,机械的完成实验操作,却不理解实验电路完成的功能,缺乏独立思考、自主完成实验的意识。

2.理论脱节实践

目前高职院校使用的课本教材大多数还是经典教材,经典教材的好处在于理论知识丰富、内容涵盖广,但已经开始不适于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材中的有些理论已经过时不再被使用,部分理论知识已经不能反映现实问题,理论与实践有较大脱节。理论的目的应该是指导实践,如果达不到这个目的,那么耗时的理论学习则付之东流。教材中有些理论则复杂冗余,公式推导多,过多的理论学习对于以“实践”为目标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理论课时过长,实训课时过短也是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一般情况下,理论学习的课程几乎排满了整个学期,而实训的时间往往只有2到3周,并且目前的教学方式都是分段式教学:先理论,后实践,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分开负责,由此很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以及教学资源的浪费。

3.实验设备陈旧

现代电子技术飞速发展,设备产品更新迭代迅速,很多高职院校购置的教学设备年限久远,过于陈旧,很多设备已经不符合目前的实验要求;而且由于缺乏管理经验和有效的保护措施,实验设备易发生故障,导致学生在实训经常出现多人共用一台设备的情况,这会大大降低实验效果。同时,部分学校教师自制的实验设备技术含量低,适应面窄,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二、电工实训改革方案

1.自编教材,合理分配教学资源

教材是学习的基本工具,针对经典教材理论知识复杂的问题,首先应根据学校培养计划作出适当调整,理论知识应与能用为主,化繁为简,突出重点。目前我校正在积极编排教材,汲取多本教材的可利用部分,结合我校的实训课程,出版符合我校电工实训基本情况的全新教材。与此同时将经典教材作为工具书辅助教师教学。同时建议各校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分配教学资源,改掉理论多,实践少的问题,切勿将理论与实践分开走,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可以在学习部分理论知识后立即指导学生进行实践,趁热打铁。在互联网时代下,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优势,丰富教学模式。例如,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及复杂的设备结构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现出来;建立网络课堂,学生可自行在网上做到提前预习,课后复习,不懂反复学习;增设师生沟通方式,通过建立微信群、扣扣群、答疑网站等方式加强师生交流,做到学生有问题可以第一时间寻求老师帮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积极举办科研活动,鼓励学生参与

学以致用是我们办学的最终目的,学校作为学生的“实战演练地”,需要积极举办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一方面既考验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又加的学生的创造能力。我校前不久顺利举行了“创新创业”团队的双创比赛,由老师亲自带队,学生自行组队的方式,学生自选科研课题,学校给予必要的资助。在本次活动中,“活动多功能窗户”、“智能建筑”、“车辆溺水逃生装置”等优秀作品脱贫而出。我校将会持续举办各类科研活动,旨在丰富学生的课余时间,增进师生交流,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发展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

为了让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走上工作岗位,企业实习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学生自主寻找实习的机会往往僧多肉少。为了保障学生就业问题,学校应积极发展校企合作,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尽早锻炼学生。在2016年初,我院与安顺特安电梯有限公司、安顺市开发区宏鑫汽车修理厂、安顺市开发区宏鑫汽车配件销售中心、安顺金武安保运营有限公司等四家安顺本土企业校企合作战略协议,为学生提供大量实习机会,有意愿的甚至可提供就业岗位。多年来我校积极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在校企合作关系的探索上不断朝着正规化、制度化的方向完善。另一方面我校寻求当地政府资助,在新校区的建设地规划出实训基地,购置大量实训设备,完善师资团队,从实际出发制定出科学的实训培养计划,增加学生实训的时间,将电工实训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电工实训是全国高职院校电子及电气类专业的一门必修实践课,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技术型、实用型人才是我们教学目的的最终目标。电工实训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灵活、艰难的探索过程,丰富教学方式,教学资源再分配,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基地等依然会有许多细节问题等待我们去完善和解决。进一步的发现和探索电工实训新方案,完善教学体系,培养国家型、社会型人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长期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徐永林.电子电工实训教学创新与实践初探[J].当代职业教育,2013(5),91-93.

[2]孙玉红.提高电工实训教学的实效性[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94-95.

篇(8)

一、引言

电气自动化技术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是集电工电子技术、电机拖动、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检测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伺服驱动技术和网络控制技术于一体,是适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每个学生的独立动手操作机会很少,实验教学只能按老师的要求和实验台的功能进行,实验的数量和质量受到极大限制,无法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在整个实验教学中缺少一个贯穿于整个自动化控制技术领域中实验、培训、开发的环境,很难实现综合素质较强的电气自动化方面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针对于电气自动化专业培养模式的局限性,基于开放式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所涉及到的技术层面和社会对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规格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一个柔性实验教学平台——可反复重构的硬件、软件构成积木式柔性实验教学平台,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式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实验教学平台。学生可以根据教学要求进行基础性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专业操作技能的训练与考核,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开发与设计等。柔性教学平台可根据人才的规格要求和学分制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组合。

二、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层次和能力要求

根据技术发展的规律和需求,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和其他技术人才一样,人才的培养是根据社会、企业不同的需求而分层次的。由于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复杂性,一般来讲,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根据企业需求分两个层次,如图1所示。

图1 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规格及知识能力要求

“蓝领层”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要求能够承担电气自动控制模块(PLC、单片机等设备)的简单编程,自动控制设备的安装、维护与调试。“金领层”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要求在掌握安装、维修和调试的基础上,能根据需要对具体的电气自动控制系统进行必要的二次开发和改进,使原有系统的功能更加完善。

三、柔性实验教学平台的建立

1、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知识结构平台

首先根据人才培养规格来设计理论知识结构模块,然后在此基础上来建立实验硬件平台、软件评价平台,具体内容如图2所示。

图2 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知识结构平台

(1)文化基础知识模块:主要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文化基本素质,是学好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形成的基础,也是个人提升层次、转岗、变岗的基础,应保证打好文化基础。

(2)机械基础知识模块:主要是学习机械方面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它包括机械基础、机电工程制图、气压与液压知识、机械加工等方面的知识。

(3)计算机应用知识模块:主要学习计算机基本知识、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WINDOWS操作系统基本使用方法、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和Internet入网方法、数据库管理系统基础知识和WORD文字处理系统的使用、VB使用等方面知识。

(4)专业基础知识模块:主要包括电气控制的基础知识、电工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与变压器知识、传感检测应用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5)电气控制技术模块:主要包括交直流调速技术、工厂供配电技术、PLC应用技术、变频器应用技术、电工EDA技术、自动控制基础等方面知识。

(6)电气设备维护与维修模块:主要包括常用电气设备维修、数控机床维修技术、设备大修工艺的编制等知识。

(7)电气控制系统开发与设计模块:主要包括PLC、变频器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单片机系统的开发、人机界面的开发、普通机床的数控化改造等知识。

(8)网络软件技术应用模块:主要介绍局域网的开发应用知识、局域网管理知识、工业控制软件(如组态软件)的应用知识、PLC等控制设备网络通讯(以太网、局域网)等知识。

2、硬件实验平台的搭建

通过对上述人才知识结构的分析,便可构建柔性实验教学硬件结构平台,如图3所示。

(1)金工实训室:由台虎钳、普通钻床、普通车床、常用的工量具等组成,学生可以进行钳工技能训练,学会锯、锉、钻、铰、攻丝等技能,学会钻床、车床的基本操作技能,工量具的使用方法等知识。

(2)电工基础实验室:主要由电工实验台、电工基础实验模块、电工仪表等组成,学生可以进行电工技术相关的实验操作。

(3)电子技术实验室:主要由实验台、模拟电路实验箱、数字电路实验箱、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组成,为学生提供模拟电子、数字电子技术的实验、电子制作等实训操作。

图3 实验教学硬件结构平台

(4)电机与变压器实验室:主要由实验台、交直流电机实验装置、变压器实验装置、电工仪表等组成,为学生提供交直流电机、变压器等实验。

(5)计算机应用实训室:由若干台计算机和一台投影机组成,为学生提供常用操作系统和基本软件的使用训练、计算机组装训练、计算机程序设计训练、网络维护训练和CAD软件使用训练等。

(6)液压气动实验室:主要由液压传动实验台、气压实验台等组成。为学生提供液压、气压控制技术训练。

(7)电工基本技能实训室:主要由电力拖动实训台、电器控制电路板、电机等组成,为学生提供电气控制线路安装、电子技术安装等训练。

(8)电子EDA模块:由若干台计算机、一台投影机、EDA虚拟电子工作平台系统、印制电路板制作系统组成,为学生提供常用电子EDA软件的使用训练、电子线路的设计、模拟调试及电路板制作等。

(9)电气控制模块:主要由PLC实验室、变频器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传感器实验室、数控实训室、工业过程控制实验室、故障检修实训室等组成。为学生提供PLC、单片机、变频器、传感器、数控技术等专业技能训练,学习工业过程控制知识,学习组态软件等知识。

(10)MPS实验室:主要由MPS柔性生产线、计算机等组成。为学生提供机电一体化技术综合实习,学生可以学习PLC控制技术传感检测技术、气动控制技术、软件编程技术、接口技术、通讯技术等多种控制技术有机结合的应用技术。

(11)电气技术开发实验室:由计算机和一些电气控制元件、接口板、控制卡、驱动单元、步进和伺服电机、工业软件等组成,主要为教师和水平较高的学生提供开发、设计、改造电气系统的场所,同时可进行一些光机电一体化实验。

四、柔性实验教学软件结构平台搭建

为了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以及硬件实验平台的正常运转,做到统一协调,有条不紊,柔性实验教学软件平台包括以下内容。如图4所示。

图4 柔性实验教学软件平台结构图

软件结构平台中各种软件的功能:

(1)电气教学管理软件:负责理论与实践教学计划的管理,监督整个柔性实验教学平台的运转情况,检查一体化教学执行的情况。每个实验室的工作计划在学期开始之前就输入到管理系统中。

(2)专业应用软件:根据电气技术人才规格培养的要求,应配套相关的正版专业软件,如AutoCAD、EWB、Protel 99SE、组态软件等。

(3)仿真系统软件:根据教学需要配套相关的电气控制技术中仿真系统软件,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通过软件的仿真调试与操作,使学生可以对PLC、单片机等进行仿真调试,从而减少设计周期。

(4)学生考核评价软件:本软件主要负责学生考核成绩的管理。根据不同层次人才规格及学分制的要求,给学生建立个人档案,建立一种新型的培养质量评价方法,尽量采取计算机统一考试、统一评分,现场测试、操作、现场打分的考试办法,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参加技能考试和比赛,并给予奖励和学分。

(5)网络管理软件:负责管理局域网的正常运行。

五、特色精品课程的建设

在构建教学平台的同时,应该注重精品课程的建设,因为精品课程建设是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具体体现,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它可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促进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试方法的改革,促进师资队伍、设备和设施建设,最终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通过我们对我系相关课程的研讨,可将PLC、电子技术等课程建设为精品课程。另在建设精品课程时建议多引入仿真技术,例如在PLC课程建设时,可以开发一套与教学课题相配套的仿真动画(组态仿真),这样学生就可以模拟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

篇(9)

[作者简介]张文(1980- ),女,天津人,天津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贾宝会(1970- ),女,天津人,天津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天津 30045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天津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TEDAPT11-03)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3-0137-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工业呈高速发展态势,产销规模逐年迅猛增长。据公安部交管局信息,截至2010年9月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1.99亿辆,其中汽车8500多万辆。由此可见,汽车已经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和汽车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密切。我们对于汽车的要求,也不仅仅局限于一个简单的代步工具,在节能、环保、舒适、安全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汽车上安装的电子装置急剧增多。据统计,汽车上70%的创新来源于汽车电子,在一些豪华轿车上,使用单片微型计算机的数量已经超过50个,电子产品占整车成本的50%以上。为了降低开发成本、关税成本,国际汽车电子厂商纷纷加快本土化步伐,预计到2012年,中国本土制造的汽车电子产品将占整个市场的50.1%。因此,我国在汽车及其电子产品生产等岗位需要大量的汽车电子技术人员,从事汽车及其零部件、电子电气产品的生产制造、装配、检验检测等工作。为了更好地培养企业需要的汽车电子技术人员,对高职院校汽车相关专业的主干职业基础课程“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的要求将越来越高。根据高职教育的指导思想——“以职业岗位为课程目标,以职业标准为课程内容,以教学模块为课程结构,以最新技术为课程视野,以职业能力为课程核心”,我们必须对“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进行较大力度的教学改革。将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通过设计典型项目重构,使学生能够“以企业岗位需求为目标”“以汽车为载体”“以工作项目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引领”,学习并掌握相应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达到职业岗位的要求。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从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原有“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的课程设置与企业实际要求相差较多,不仅教材内容上不具备汽车实际应用的特点,而且实践环节和考核机制也欠缺对能力的培养。

1.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和汽车相关专业的需要,合理选取教学内容。课程组教师对“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进行了较大力度的教学改革,以“必需、够用”为度,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将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和整合,使该课程对汽车类专业更具针对性,编写出一部适合高职教育特色的《汽车电工电子技术》项目式教材。该教材是参照目前高职院校相关专业教学基本要求和专业培养目标,适应新世纪对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要,在总结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基础上编写而成的。教材内容以汽车典型电路的分析测量及典型电气设备的分析检测为教学项目,能够很好地体现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满足当前汽车专业技术发展的需要。课程主要以必须掌握的电工电子知识为基础,紧密结合汽车的具体应用,强化实验实训环节,能够形成一定的对汽车电气设备的运用能力,实现汽车专业基础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

2.结合汽车的具体应用,“以项目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引领”序化教学内容。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为五个工作项目,共包括近20个工作任务,以每个工作任务为引领设置课程目标。从汽车基础电路的测量到汽车电控信号的传输,所涵盖的知识和技能,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逐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和能力培养规律。坚持以基本电气元件及设备和典型电子电路在汽车上的具体应用为出发点,以工作任务为核心整合相关的理论知识,不过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注重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每一个工作任务由五个基本模块构成:(1)任务描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在汽车上应用的典型工作任务、描述工作任务情境。(2)任务目标:明确完成该任务应该掌握的理论知识及应达到的实践技能。(3)理论知识:将工作任务中用到的理论知识进行整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直观形象地对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并展开实例。(4)任务实施:根据设计的工作任务,创设工作情境,组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5)任务测评:通过自评、互评、师评对该工作任务应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应达到的实践技能进行综合考核,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进取精神。

二、教学模式的改革

为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实践了针对高职教育的“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理论知识服务于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先进理念,实施并创新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就是将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合二为一,创造一种较好的现场教学模式,有利于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高。

1.把课堂搬进实验实训室,把理论知识融汇在实验实训之中。将课堂讲授与技能训练合理结合,有些理论知识的教学可以直接安排在实验、实训室中进行。老师边讲,学生边练。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将电工电子基础知识与汽车专业知识迅速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独立分析专业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述汽车电路基本元器件时,教师可以通过板书或多媒体课件一边讲解元器件的结构、原理,一边讲述检测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对实物进行操作,用万用表和示波器等基本工具进行检测。这样学生在边学边动手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并逐渐熟悉了各种仪器仪表设备的使用方法。又比如在讲述串、并联电路的结构特点时,教师可以利用串并联的基本性质,带领学生分析汽车照明电路的结构和电流流向,并要求学生根据汽车全车实际电气模型,使用仪表对电路进行分析和测量,并能够判断照明电路的故障所在位置和排除故障。这样学生就可以将枯燥的电路结构分析和实际汽车电路联系起来,既学会了电路分析方法,又掌握了检测电路和故障排除的本领,激发了学习兴趣,增长了检测电路的技能。

2.定期去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我院进一步加强和企业的密切合作和交流,定期将学生送往企业一线实践锻炼,顶岗实习,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很好地结合,以实际的社会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院已与多家汽车及配件生产、销售、服务企业签订校外实训基地协议,开展校企联合办学,为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了真实的工作环境。校外实训基地设备先进、齐全,能够满足学生了解企业生产实际、体验企业文化、适岗锻炼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校外实训基地的优势,讲解一些实车电路结构、实车电气系统认知及简单故障诊断。在某些岗位,学生可以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操作实践,将所学理论知识直接应用于生产实际,在实践中检验自己掌握知识程度,找到自己的不足和差距。

三、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

1.注重启发式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参与,把学生大脑当做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使学生走出校门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课堂教学严格按照“以项目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的指导思想,通过选用汽车典型工作项目,设计有针对性的工作任务。先以创设工作任务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地位变为认识主体,成为知识的探索者,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学习理论知识和参与动手实践活动。

2.加强板书与多媒体技术的有机结合。研究表明,合理运用各种教学媒体,有利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对知识的感知,实现信息传递的多渠道化,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课件可将一些晦涩难懂、抽象枯燥、难以用语言表达、常规方法无法演示或不易演示的现象模拟出来;能将教材中只能静态描述的内容以动态的方式显现出来;能将大量的电路、图形、表格预先储存在计算机中,可以大大节约教师在黑板上画图做表的时间。但课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尤其是对一些公式推导、解题过程、电路分析和设计过程等,不能清楚展现。因此,就需要通过板书讲解来进行补充,教师把学生难以理解的和比较重点的知识写在黑板上,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和难点,又能给学生以较深刻的印象,实现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有机结合。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带来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丰富教学内容,并可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网址,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资料。随着教学时数的不断减少,课堂教学的内容及时间受到限制。校园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发展已经初具规模,有关“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课程标准、授课计划、上课录像、电子教案、教学课件、电子教材及参考书、实训指导书、习题库、参考文献等教学资料已全部链接到校园网内的课程网站上,供学生学习参考。

四、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

科学有效的考核,是反映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为了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和满足教学需要,“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考核已不能沿用传统的偏重理论的考核方式。根据“理论紧密联系实际,以实践能力、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为本”的指导思想,在课程考核时,注重多种考核方法相结合,大幅度增加实践能力、职业能力的考核内容及比重。将考核评价体系分成平时表现(占20%)、理论考核(占30%)和实践操作(占50%)三个方面。平时表现主要考查学生的课上表现和出勤情况,督促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理论考核安排在学期末进行,主要考查学生对汽车电工电子技术重点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知识积累意识,督促学生养成认真学习、善于总结的良好习惯。实践操作主要考查学生对每一个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考查学生电路测量和设计、元器件和设备检测以及故障诊断排除的技术应用能力,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技巧。实践操作考核的时间比较分散,安排在每一个工作项目(五个工作项目各占10%)学习完后即可进行,这项考核成绩占有较高比例,减轻了学生期末考试的压力,提高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结束语

根据高职教育的指导思想,我们对“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体系的设计进行了探索,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今后仍需不断地进行实践和总结。

篇(10)

作者简介:李自成(1970-),男,四川资阳人,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自动化系,副教授。(四川?乐山?614000)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0-0086-0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电气信息领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研究电能的产生、传输、转换、控制、储存和利用,同时有关电能的转换及使用的控制在该专业所占的地位也日益重要。[1,2]它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工业生产联系越来越紧密,因而发展迅速,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很多高校的一门重要学科。而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在2005年成立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注重实践课程体系的建立。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关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突出工程能力和工程素质的培养,结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了电气专业工程训练教学计划,形成了科学的电气工程实训课程体系。体系以培养学生在电机及其电力拖动技术、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技术、电气控制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等方面的工程技能为基本目标,旨在提升学生在电气领域的知识应用水平和综合创新能力,构建起理论知识学习与实际技能训练、单项能力培养与综合素质提升之间的桥梁。

一、课程目标定位

课程体系反映了应用型本科对知识能力方面的要求。应用型本科同一般普通本科的培养体系是平行的,相比具有鲜明的技术应用性特征。[3]在培养规格上,应用本科培养的不是学科型、学术型、研究型人才,而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在培养模式上,应用本科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重视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基于应用型本科的性质,为了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尽快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技能,因此整个体系强调建立一个系统化的实训过程,通过实训,学生应该具备以下技能:

掌握电机和电力拖动技术,熟悉变压器、直流电机、交流电机的结构,通过实训熟悉电机运行原理和调速原理。

掌握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技术,熟悉各种电力电子器件的应用,能正确使用变频器,并能初步进行电机调速电路的设计和调试。

掌握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通过实训熟悉继电保护基本原理,利用MATLAB进行潮流计算,并能进行初步的短路分析。

熟练掌握工厂电气控制、电气设计软件等开发平台和应用技术,能够进行系统控制程序设计或者利用软件进行电路的设计。

掌握电气系统或者控制程序的调试方法,能通过实际操作较好地判断出电气系统或者控制程序的缺陷,并进行改进。

为了节约成本,加快开发过程,能够用仿真软件对电路进行仿真,熟练使用各种仿真软件,包括Protel DXP等。

能熟练使用各种检测工具,具备对低压电器的认知和感性认识,熟悉每种低压电气的正确用法,能进行初步的设计,选择出满足要求的电器。

二、课程体系的构成原则

实训基于各课程各章节内容或者课程之间联系,以实训项目为主体和载体,以程序或者电路系统设计作为驱动,实现知识、技术、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实训课程体系作为实训目标的基础,制订完善的实训计划体系,同时坚持了以下原则:

以就业实际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学生适应就业岗位为目标,以岗位技能为重点,兼顾长远发展。

注重知识、技术、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使学生通过实训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和技术又提高了应用知识、技术的能力,使素质得到升华。

以实践能力和工程训练为重点,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强调在应用中创新,通过解决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课程体系体现了开放性、灵活性,及时反映了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以及新技术的应用。

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衔接,分别针对电气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电子等方向设立实训课程。

三、分层次模块化实训教学体系的设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主要是研究电能应用的专业。近几十年来,有关电能的转换、控制在该专业所占的地位日益重要,专业名称中的“及其自动化”反映了科学技术的这种发展和变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范围主要包括电工基础理论、电气装备制造和应用、电力系统运行和控制三个部分。[4,5]因此实训课程的设立也应该反映这些专业范围。首先,电工理论是电气工程的基础,主要包括电路理论和电磁场理论。这些理论是物理学中电学和磁学的发展、延伸。而电子技术、计算机硬件技术等可以看成是由电工理论的不断发展而诞生,电工理论是它们的重要基础。电气装备制造主要包括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等电机设备的制造,也包括开关、用电设备等电器与电气设备的制造,还包括电力电子设备的制造、各种电气控制装置、电子控制装置的制造以及电工材料、电气绝缘等内容。电气装备的应用则是指上述设备和装置的应用。电力系统主要指电力网的运行和控制、电气自动化等内容。制造和运行不可能截然分开,电气设备在制造时必须考虑其运行,如电力系统由各种电气设备组成,其良好的运行必然要依靠良好的设备。

针对专业范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训练在学院工程训练中心进行。训练内容划分为工程认知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和综合创新训练三个层次。由于我院从专业建立初期就注重实验室的建设。目前训练条件优良,已建有电气技术实训室、电机及拖动实验室、电力自动化及继电保护实验室、电力电子及传动控制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同时,学院工程训练中心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在电气工程领域的综合创新能力,建设了数控加工中心、基于先进控制技术的运动控制实验室和柔性制造中心,突出真实的工业应用环境,突出强化学生在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开发等方面的工程训练,有利于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我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设立了三个方向:电气技术方向、电力电子技术方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针对不同方向和实训层次设立不同的课程。如图1所示。

首先,工程认知训练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整个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性环节。该环节包括生产实习等内容,使学生在生产实际或者科研中验证从课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巩固所学知识并体会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观察、解释并进一步尝试解决生产实际或者科研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了解企业的生产工序、工艺流程、管理制度,从而获得与本专业有关的实际生产知识,并扩大专业知识面;培养学生从事技术专题调查、搜集资料和进行研究的能力,并为即将进行的毕业设计和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其后是专业技能训练,针对专业应用领域设置模块,包括电机、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电气传动自动控制系统、PLC、电气CAD等。而学生专业技能是一个复杂的技能系统,诸多技能之间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影响,其训练途径及实施办法亦多种多样,同时必须具备整体性、科学性和互动性。因此,专业技能训练方案的制订,内容上密切结合学科和紧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专业培养方案一致,注重能力的提高和知识的应用,注重开放性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构建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技能训练方案,为专业培养方案的贯彻执行服务,以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最后是综合创新训练,为实现个性化培养提供先进的创新设计、制作的环境与条件。通过综合创新训练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培养兴趣、产生好奇心的环境,使他们在这里自己动手创新制作、激发创造力。以创新思维和创新制作能力的训练为核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培养更多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综合创新训练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起着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作用。

整个课程体系对应于工程素质训练、金工实习、电机及拖动技术实训、控制理论和控制系统实训、PLC与变频器应用技术实训、单片机技术工程训练、CAD实训、电力系统自动化实训、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实训、自控系统综合实习、调速系统综合设计、供配电系统综合设计等实训。同时为了突出应用型本科的特点,增加了“Protel DXP实用教程”和“电气工程CAD”与实训环节联系紧密的课程。实训课内容如表1所示。

通过该课程体系使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机电工程的基本研究领域,具备电气基本操作技能,掌握电机及拖动系统的类型、组成和控制方法,掌握控制理论及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具备对一般机电控制系统的安装、分析和维护技能,掌握常用电力电子器件的特性,并能根据要求设计出实用电路,掌握可编程控制器和变频器的使用方法,具有一定的电气控制系统开发能力,在本专业领域内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四、结论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自2005年在成都理工大学成立以来,针对本学校学生的入学基础和就业的实际情况对实践方面的教学课程体系不断调整,增加了“Protel DXP实用教程”和“电气工程CAD”与实训环节联系紧密的课程,增加了综合创新训练课程,已经形成了完整、科学的实训体系。从目前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通过实训,学生的就业率得到提高,同时学生到企业后熟悉岗位的时间缩短,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参考文献:

[1]贾文超.电气工程导论[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2]范瑜.电气工程概论(第1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上一篇: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导论 下一篇: 法治思维的重要性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