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创新分析汇总十篇

时间:2023-11-03 10:57:1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商业模式创新分析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商业模式创新分析

篇(1)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1]。企业面对强大的市场压力,为了赢得长足发展而采取商业模式创新将成为大势所趋。大量的案例表明,商业模式创新给企业带来的成功大于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甚至可以改变整个行业格局。苹果公司市值从2003年的60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3693亿美元,究其原因,正是由于乔布斯引导的独特的商业模式创新给企业注入了无穷的活力。本文拟探讨企业家才能对商业模式创新行为及其绩效的影响,构建理论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为掌握企业家对租金的搜寻和租金的获取过程提供有效依据。

一、理论分析

1.企业家商业模式创新与经济租金

Linder 等(2000)指出若企业将扩张模式运作延伸到新的市场、新的价值链、新的产品和服务线,将为企业开发异质性资源提供可能[2]。在商业模式引领下的价值创造过程中,企业的组织结构及其功能的竞争能力、效率和效果差异化增加。根据模块重组视角的观点,商业模式创新即是不同元素之间的不同组合,组合的多样化即企业间的商业模式的异质化,企业能力的差异化。

资源观理论认为企业的租金来源于企业资源的异质性,本文认为企业租金的核心来源于企业的异质性禀赋即企业异质性资源以及其能力差异,它们决定着企业的经济租金。异质性资源具有稀缺性等特征,在市场中的表现是供小于求,于是具有异质性资源的企业具有绝对的价格决定权,如图1,如果P2是供需平衡时的市场定价,企业将把价格定为P1,那么企业可以获得(P1-P2)*Q1的经济租金。有形资源越稀缺,其价格就越高,一个资源禀赋良好的企业就能够比禀赋差的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租金。图2中,对于生产性质的企业来说,整个市场上的供给曲线S与需求曲线D决定了产品的价格P。根据这一价格,各个企业家都选择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在这一产量上,产品的边际成本等于其市场价格。这样,企业A的产量为Q1,企业B的产量为Q2,企业C的产量为Q3。由于企业的能力差异,企业获取不同的回报:企业A的能力最强,其在获取行业平均利润的基础上,还可以因为其自身低成本的优势获取较丰厚的经济租金;而企业B能力弱于企业A其只能获取正常利润,经济租金为0;企业C的能力最弱,其市场价格等于生产成本,无法获利,经济租金为负。同样,对于服务性企业来说,也存在成本与利润之间的相互影响的关系,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企业降低成本的能力越强,则企业产生经济租金的可能性越大。

经济租金可被认定为是对企业家才能的一种奖励机制,它的基本点在于承认个人对租金的追求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企业家会因为商业模式创新得到较高的奖励,从而激发企业家的行动。企业家在经济租金的诱惑下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但经济租金会随着竞争者的模仿和分食最终消散,于是形成了企业家对下一波经济租金的追逐心理,必然会促使企业家进行下一轮的创新。租金不断的产生和消散,从而促进企业家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不断循环。

综上所述,商业模式创新能使企业产生异质性禀赋,异质性禀赋又将决定企业的经济租金,企业家对经济租金的追逐最终推动商业模式创新。

2.企业家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及动力机制分析

企业家商业模式创新是循环变革的过程,而非一次性。首先,任何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都始于对既有模式的“破坏”,是在竞争中产生和发展的;第二,企业的商业模式从建立起就时刻面临各种其他商业模式的挑战,随时可能解体;第三,企业可以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从一个失去竞争力的旧模式走向一个富有竞争力的新模式,新模式瞬间又成为其他模式“破坏”的对象。企业家商业模式创新行为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中产生,一方面建立新的结构,一方面又要应对随时可能的解构。因此,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是一个从建构到解构,再由解构到新的建构并不断循环的过程,模式的构建—解构—构建演变为创新的逐次发生,同时伴随着租金的产生和消逝。这一过程不是简单的周而复始,而是类似于超循环的演变模式,如图3。商业模式的构建—解构—构建,不断创新将使企业系统由低序结构向高序结构演化。新模式对旧模式的“破坏”是企业家对市场机会的敏锐预见,它反映了企业家对商业模式的认知水平。新模式与旧模式之间存在各种联系和相关性,是旧模式的嬗变,新旧模式的不断交替演变是一个随着对企业经营实践的认识逐步提高而提升的过程。综上所述,企业家商业模式创新动力机制可表述为:企业家为追求和实现经济租金,遵循商业模式构建—解构—再构建循环演进过程,使得企业系统不断地从一种有序状态转变到另一种有序度更高的状态。

二、研究假设

经济租金是对企业家突出能力的奖励,企业家基于经济租金的追逐不断发挥他们的能力特质推进商业模式创新,通过创造优于竞争对手的绩效从而获取经济租金。曾涛(2006)认为推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内因是企业的知识能力或能力要素,它们来自于企业家所具有的隐性知识、私人信息以及能力,这些知识能力或能力资源表现为企业隐性知识的转移能力、整合能力、配置能力、技术能力、产品生产和产品整合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产品技术标准、专有技术等开发和运用能力[3]。苏晓华(2004)则把企业家租金理解为对企业家发现商机、承担风险、组合资源的特殊才能进行的补偿,它与企业家发现商机的洞察力和对投资不确定性及风险性的承受能力成正比,是一种基于信息或者知识创造而产生的租金[4]。以上学者都强调了商业模式的创新、经济租金获取与企业家能力之间的强相关性,本文选择结合企业家发现机会的能力、配置资源的能力、整合资源的能力、承担风险和不确定性的能力与商业模式创新进行探讨。

1.企业家发现机会的能力与商业模式创新

商业模式创新常伴随着市场机会的捕捉和把握,发现机会的能力即是指的是企业家从非均衡市场中敏锐地发掘可盈利的潜在价值。如在压力锅爆炸事故频繁,几乎造成行业灾难的形势下,苏泊尔的领导者独具慧眼地看到了新标准在业内还未执行的商机,第一个执行新标准,独享丰厚的利润空间和市场份额。可见,企业家对商业机会的捕捉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可观的利润,甚至创造其他企业难以想象的经济租金。由于巨大经济租金的吸引,企业家会不断的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来把握这一商业机会。同时,企业家对商业机会的捕捉会促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如果商业机会越多则商业模式创新的频率就越高。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H1:企业家发现机会的能力对商业模式创新的行为具有正向影响

2.企业家配置资源的能力与商业模式创新

配置资源的能力,指的是企业家能将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投入到最佳用途,目的是要通过组织制度安排和管理运作协调来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得到较高的投入-产出率。原磊(2007)指出企业必须不断针对自身所处价值系统的不同环节进行组合、配置,以实现商业模式创新,并获得超额绩效[5]。企业价值活动的源头来自企业各类资源组成的具有企业独立特征的资源集合,资源集合中各类资源如何配置,权重的不同影响企业价值产生过程,而这个过程也即反映了企业的商业模式。企业家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进而改变企业价值产生过程,促进商业模式创新的行为成功转化为创新绩效。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H2:企业家配置资源的能力对商业模式创新的行为具有正向影响

3.企业家整合资源的能力与商业模式创新

“整合”就是协调、组织和融合,企业家整合资源的能力是关于从哪里以及如何获得这些资源的能力,即企业家把企业内部与外部所有资源进行整合形成新的异质性资源,它对内表现为企业内部管理能力,对外表现为发展及维持与企业业务有关的个人和单位关系的能力,并使得这些资源得以有效的利用。李振勇(2006)认为商业模式创新是为了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把企业的内外各要素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高效率、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并通过提品和服务使系统持续达成赢利目标的整体解决方案[6]。可见,整合资源是完成商业模式创新,提升商业模式创新绩效的重要要素。在知识经济的环境下,企业与外部环境的互动性增强,关键资源越来越依靠整个企业群体或企业网络,企业家的资源整合能力则变得越来越重要。依靠企业家整合资源的能力进行商业模式创新,能够实现多方利益的统一,达到外部资源的内部使用化,利用资源优势实现创新绩效。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H3:企业家整合资源的能力对商业模式创新的行为具有正向影响

4.企业家承担风险和不确定性的能力与商业模式创新

Teece(2010)指出,尽管利润来自技术创新,但技术创新本身并不能自动保证商业或经济成功[7]。技术的进步往往是局部或暂时地改变竞争格局,对市场和竞争最深刻的影响还是根源于商业模式创新上。企业从商业模式创新中可能获取巨大的收益,也可能由于创新导致企业走向灭亡,相对技术创新和市场不确定性而言,商业模式创新的不确定性更值得企业重视。在商业模式创新中,企业面临着内部文化的变革及外部市场环境动荡等双重风险和不确定性,而这一不确定性,在企业进入新的领域或开拓新市场时尤为凸显。皇明集团进入太阳能领域时,整个产业内无参照、外无引进,但其董事长在这种风险与不确定性下,顶住压力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宣传,吸引了众多忠实的消费者,完成了“皇明模式”的成功。企业家承担风险和不确定性的能力越强,越有利于克服市场的阻力,越有利于抵制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促进商业模式创新行为的产生。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H4:企业家承担风险和不确定性的能力对商业模式创新的行为具有正向影响

5.商业模式创新与创新绩效

Mitchell&Coles(2004)认为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增加收入来源,调整价格吸引更多购买者,降低企业的操作成本或是针对最终消费者的营销成本,当这三个方面很好的运用,且难以被竞争对手复制时,企业就实现了在这三个维度中商业模式创新的成功[8]。概括而言,商业模式创新的绩效集中体现在收入来源的扩充,成本费用的降低和市场占有率高三方面。收入来源增加产生的利润、成本费用降低所减少的差额都是企业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所获取的经济租金。市场占有率的增加表现为潜在租金的获取:一方面,高且稳定市场占有率,巨大的市场空间,是企业进行规模生产的前提,从而使降低成本费用获取经济租金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市场占有率的增加为企业利润的增长提供了可能。企业家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就是为了在同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标新立异,从而获取经济租金,即企业家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取得绩效的内在实质就是经济租金的获取。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H5:商业模式创新的行为对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

综上所述,经济租金是企业家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力,企业家发现机会的能力、整合资源的能力、配置资源的能力、承担风险和不确定性的能力对企业家商业模式创新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商业模式创新行为最终体现为租金的获取。企业家发现机会的能力、承担风险和不确定性的能力对商业模式创新行为的产生具有强相关性,而企业家配置资源的能力和整合资源的能力在影响商业模式创新行为产生的同时也受到企业资源的异质性影响。因此,根据理论推演和分析得到搜寻经济租金与获取经济租金的整合模型,如图4所示。

三、实证分析

1.问卷设计。鉴于研究所涉及的各变量较难量化测定,本文基于大量文献并结合实地调研信息,依照量表形式进行了问卷设计,并对数据进行五级Likert量表打分法处理。由图4的初始理论模型可知,共有6个潜变量,分别为企业家发现机会的能力、配置资源的能力、整合资源的能力、承担风险和不确定性的能力、商业模式创新行为以及创新绩效,其英文缩写分别为DC、AR、IR、BRU、IB、BIP。潜变量与观测变量的描述参见表1。

2.数据获取。问卷的发放与回收分别采用委托相关政府企事业联系人、传真、电子邮件三种发送与回收方式。发放的地域范围主要覆盖长沙、株洲、湘潭、东莞、深圳、青岛、上海以及浙江等城市和地区,发放对象为企业家,共计发放240份,回收167份,剔除不合要求的问卷4份,有效问卷达163份,有效率为67.92%。样本的特征为男性企业家占据85.89%;受教育程度本科级别的占据半数,他们所经营的企业性质中私营企业占据66.67%。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六个潜变量的内部一致性系数都在0.697-0.881之间,说明各测量项的数据是可靠的。效度分析结果:KMO都大于0.6,Bartlett显著性概率均为0.000,因子负荷值都大于0.5,且累计方差解释率的比例都大于50%,表明数据的效度检测大体符合统计要求。因此,数据具有可靠性,可代入模型进行运算。

3.模型运行结果。对于与路径系数相应的C.R.值,当其值大于1.96时,表明该路径系数在p小于等于0.05的水平上具有统计显著性。对于拟合指数,一般认为 介于1-2之间,RMR小于0.1,RMSEA小于0.8,IFI、TLI、CFI大于0.9,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企业家商业模式创新行为的影响初始模型的运算结果表2所示,模型的拟合结果如表3所示。

4.模型修正。由于模型的拟合指数不理想,因此需要对模型进行修正。商业模式创新虽然受到4个因素影响,但整合资源及配置资源的能力影响企业创新行为的同时受到企业资源的异质性影响,最终体现于影响创新绩效,而影响商业模式创新行为产生的最为关键的要素在于发现新的市场机会、同时并愿意为实现这种市场机会去承担风险。为了进一步细致分析企业家发现机会的能力及承担风险与不确定性的能力对商业模式创新行为的影响,删去潜变量IR和AR,得到修正模型,如图5所示。修正后得到的模型的运算结果以及拟合结果如表4和表5所示。

四、结论

在理论和实证的分析基础上,得到以下结论:

1.企业家发现机会的能力对商业模式创新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现实中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往往最早来源于企业家的一个创意,或是对机会的发现和捕捉,企业家发现机会的能力对商业模式创新行为产生正向影响这一结论具有现实切合性。

2.企业家承担风险和不确定性的能力对商业模式创新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虽然企业家商业模式的创新往往起源于企业家对一个商业机会的捕捉,但针对商业机会的创新能否实施更取决于企业家能否愿意为捕捉这一商业机会去承担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创新可能使得企业获得较大的经济租金,同时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商业模式创新涉及企业文化的变革以及外部市场环境的动荡等内外双重风险和不确定性,企业家的承担风险和不确定性的能力对创新行为产生的正向影响这一假设得到验证。

3.企业家商业模式创新行为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企业家的创新行为能带来创新绩效,同时由于创新绩效的内在实质为经济租金,因此创新绩效的实现,实质是经济租金的获取。在现今知识经济与信息经济的环境下,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尤为重要,商业模式从产生到成熟的周期逐步缩短,一个模式的创新往往很快会被竞争对手模仿,企业要想长期保持竞争优势,持续获得经济租金,就要求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持续进行商业模式创新。

4.实证结果验证了商业模式创新中经济租金的存在,企业家发现机会的能力以及承担风险和不确定性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存在间接效应,即企业家这两种能力通过商业模式创新行为追逐经济租金,顺沿模型路径可以验证经济租金来源于企业家发现机会的能力以及承担风险和不确定性的能力。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支持了本文的观点:企业家租金根源于企业家所具有的知识、对市场敏锐的洞察力、勇于承担风险和创新精神。

5.根据模型结果,企业家配置资源的能力、整合资源的能力通过企业家商业模式创新行为对创新绩效正向影响的假设不能得到有效验证,因此商业模式创新行为的产生取决于企业家组合资源、配置资源等特殊才能的观点不一定成立。根据表2中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可以就企业家能力对商业模式创新行为的正向影响由强到弱做出排序:促进作用最明显的是企业家发现机会的能力,其后依次是企业家承担风险和不确定性的能力、企业家配置资源的能力、企业家整合资源的能力。

Entrepreneurs’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behavior analysis

ZHANG Gen-ming,YI Rui

(Business school;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economic rent theor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this paper theoretically analyzed the causes, ability construction,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s in the entrepreneurs ’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and then constructed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searching economic rent-acquiring economic rent”.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was applied i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to verify the hypothe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entrepreneurs’ capability to discover opportunities and take on risks as well as uncertainties have an obviously positive impact on entrepreneurs’ behavior of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respectively, and innovation behavior has an obvious positive impact on performance. Therefore it can be verified that the innovation behavior can achieve the acquisition of the economic rents.

Key words:Entrepreneurs ;Business model ; Economic rent

参考文献:

[1] Drucker .P.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M]. New York. Harper& Row,1985.

[2] Linder J, and S Cantrell. Changing Business Models: Surveying the Landscape[R]. Accenture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Change, 2000.

[3] 曾涛.企业商业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济大学,2006,4.

[4] 苏晓华.企业治理之租金视角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7):84-90.

[5] 原磊.国外商业模式理论研究评介[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10):17-24.

篇(2)

Meeker Mary:《2015年互联网趋势报告》,,2015年7月1日。

Botsman R, Rogers R. :"What's Mine Is Yours: The Rise of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 HarperBusiness, 2010, p300.

篇(3)

一、引言

商业模式创新是指企业价值创造的基本逻辑的创新变化,它既可以指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变化,也可以指要素间关系或者动力机制的变化。通俗地说,商业模式创新就是指企业以新的有效方式赚钱。自从人类步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后,企业从不同视角进行的商业模式创新以求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因而出现了一大批像阿里巴巴一样依靠商业模式创新而成功的企业。互联网和物联网、移动计算、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带来了一场以“大数据”为焦点的技术革命,也使得“大数据”成为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时代背景。数据已经渗透到每一个行业的每一个业务职能领域,逐渐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 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运用将预示着新一轮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James,Michael,2011)[1]。那么,什么是大数据呢?

有关大数据定义的描述,目前大家比较认可的一种观点是通过描述“大数据”的5V特征来间接地定义和识别“大数据”[2]:(1)海量数据(Volume)。“大数据”的“大”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状态,如何存储和处理这些海量数据,从中找到企业本身需要的信息,这将对企业的IT架构和IT 产业的布局提出新的挑战。(2)多来源数据(Variety)。企业内部的经营交易信息,物联网世界中商品、物流信息,互联网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信息、位置信息等是大数据的三个主要来源[1],包括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多种数据类型。(3)实时处理(Velocity)。这是区别大数据应用和其他传统数据处理技术的本质差别之一。(4)低密度高价值(Value)。“大数据”背后隐含着极高的经济价值,但是,这种价值需要运用信息处理技术来参照、比较、分析多种来源的数据。(5)数据真实性( Veracity)。“大数据”中的内容来源于现实生活中,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研究提炼出能够解释和预测现实事件的理论。

本文尝试从商业模式创新框架、大数据创造的竞争优势和企业的聚合与无边界等方面,探索分析大数据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以期未来企业在大数据背景下创新商业模式提供借鉴。

二、“大数据”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分析

(一)“大数据”驱动的商业模式创新框架。

“大数据”驱动的顾客界面创新。企业进行营销活动的关键之处在于识别目标客户的需求,在研究顾客心理行为基础上细分客户并提供相应的有针对。企业将CRM系统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之上,可以实现对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全面反映,有利于企业建立有效的营销管理平台,真正了解细分客户。大数据的5V特性使数据的收集、整理、反馈等响应可以在瞬间完成,确保企业及时准确把握顾客需求变化来创新价值主张。

“大数据”驱动的内部运营界面创新。在企业的内部运营上,大数据的驱动创新主要表现在关键业务流程的数据化管理和整体结构的优化。在流程数据化方面,是将企业以往采用的ERP管理系统进行了拓展和创新,将更加全面的信息收录在企业系统周围以供使用,从而达到优化业务流程的作用。在整体结构方面,企业应用大数据提炼出自身需要的客户价值主张,并以此为基础调整成本结构、营销结构等结构来适应客户需求。

“大数据”驱动的网络合作界面创新。大数据技术促使平台商业模式日渐兴起,大部分企业现如今都将非核心业务外包,而大数据技术的兴起则为企业解决了如何寻找最佳外包商的问题。现在,像利丰公司这样的平台式企业在商业生态圈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这种商业模式通过“连接”和“聚合”作用来降低平台参与者们的成本,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价值链各个环节的重新组合,以最低的价格发掘企业和客户的最大的价值,充分发挥不同企业、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比较优势,实现企业实施平台商业模式的转型与创新。

(二)“大数据”创造竞争优势。

商业模式一般从运营视角、经济视角和战略视角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基于此,大数据背景下商业模式创新所塑造的竞争优势主要有一下三个方面[3]:

经济视角:大数据创造经济价值。提炼出大数据背后隐藏的有关产品、服务、客户以及企业本身等有价值的信息资源,有助于企业改进生产方式和资源配置方式,提高生产率,创造超额经济价值。从大数据的5V特性我们发现,它所反应的信息无限接近消费者,企业据此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就能够精确的满足消费者的价值主张。众所周知,只有更好的满足顾客需求才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价值。大数据可以精确发现消费者多变的需求,并据此对消费者进行细分,不仅依据不同人的兴趣偏好将细分标准抽象化,甚至将每一位消费者细分成一个市场,在每一个利基市场中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最终为企业带来经济价值。

运营视角:大数据带来低成本竞争。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对企业的关键业务和流程进行创新、再造,同时可以帮助企业更加准确的获得原材料和锁定目标客户,这样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以大数据技术产生的数据信息流为线索,对外,企业可以精确的定位自己在全球价值网络中的位置,进而嵌入到全球价值链系统中;对内,企业可以立足于消费者需求的角度从新考虑内部整体架构,去除冗余和获利低的流程,寻找最佳外部供应商外包非核心业务,以大数据活动取代传统的业务流程,对核心业务进行补充或再设计,最终改变企业的经营模式。

战略视角:大数据创造差异化竞争。战略决定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当公司致力于推出一种新的产品或服务理念时,运用大数据可以提前预测消费者对这种产品或服务的态度,这就是创造需求。创造需求比感知消费者需求之后再生产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或服务更具有经济价值,这是产生差异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公司内部来说,企业通过大数据可以进行管理与决策创新,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更准确的预测和决策,进而依据市场反馈效果进行干预和控制。这种战略上的差异是企业在特定经济情景中所独有的,很难被外界复制和模仿,因而可以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大数据”强化了行业的聚合和无边界趋势。

大数据所包含的绝大部分的非结构化信息包括了不同行业、地域和企业部门之间的交叉性信息,企业要进行某项营销决策时,除了要关注企业本身所具备的产品信息,可能还需要其他相关产品或其他行业有关消费者偏好的调查信息,这样的决策过程彻底颠覆了传统的、线性的、自上而下决策模式,转而向自下而上的、不确定的、非线性的决策模式转变,这种融合的趋势促进了行业的聚合,淡化了企业的边界。聚合对企业来说意义深远,它们可以据此吸引多种类型的顾客,强化顾客体验,增强客户忠诚度;同时,企业的去边界化将给企业带来新的活力,为多元化发展以及破除行业壁垒进行跨界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如乐视视频网站跨界进行乐视电视的销售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三、总结

随着信息技术日趋成熟,大数据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不断深入,针对大数据的研究重点已经有原先的计算机科学领域拓展到大数据应用和实践阶段,大数据背景下的商业模式创新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将商业模式的框架进行转型、创新。理解“大数据”如何驱动商业模式创新框架,进而如何创造竞争优势,这是挖掘大数据价值所必须的过程。要分析大数据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应以大数据为线索,对企业本身的商业模式进行审视,重新构造业务流程,根据不同企业所重视的核心业务的不同,从不同视角对商业模式进行转型与创新,发现大数据背景下最适合企业自身的商业模式。企业立足使用大数据对业务进行分析,不但能准确把握顾客需求,而且可以对内部资源进行最有效的配置,一次来创造竞争优势。此外,领导者的“大数据”意识和思维的建立对创新商业模式的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7]。

目前对于大数据技术的研究更侧重于宏观方面,而且理论还不成熟,对某一具体行业或具体企业应该怎样在大数据背景下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较少且不成熟[5]。因此,如何将宏观层面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具体企业是我们以后需要努力的方向之一;企业自身则应积极应用大数据背景创新商业模式建立起自身的一套竞争优势,这样才能在大数据时代取得成功。

基金项目:自治区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基于“大数据”视角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研究――以新疆零售业为例”(批准号XJGRI2015116)资助。

参考文献:

[1]James Manyika,Michael Chui. Big Data: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 and Productivity [J].McKinsey Quarterly,2011,(5).

[2]李文莲,夏健明.基于“大数据”的商业模式创新[J].中国工业经济,2013,(5):83-95.

[3]荆浩.大数据时代商业模式创新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7):15-19.

[4]方巍,郑玉,徐江.大数据: 概念、技术及应用研究综述[J].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4,(5):405-419.

[4]张清辉,陈昊.大数据背景下商业模式研究回顾与展望[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 (7):159-161.

[5]李艳玲.大数据分析驱动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1): 55-59

篇(4)

面对今天高度竞争的环境,许多企业对于商业模式是什么?该怎么设计和创新商业模式,现有的研究很难形成一个系统的、普遍适用的理论分析框架。

另一方面,截至2006年底,我国电话用户总数已经达到8.25亿户,其中固定电话3.7亿户,移动电话4.55亿户。2006年,全国通信业务收入已超过7000亿元人民币,固定电话和手机普及率分别超过30%和35%。如此巨大的市场正在吸引全球投资者的目光。本文试图对电信运营企业的价值创新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一个电信运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理论框架。

1、电信运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分析框架

由于人们对商业模式本质认识上的分歧,准确界定商业模式很困难,[1]但绝大多数学者都同意,商业模式从根本上讲是企业价值创造的逻辑。[2]如Afuah & Tucci(2000)[3]和Amit & Zott(2000)都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为自己、供应商、合作伙伴及客户创造价值的决定性来源。[4]Mahadevan(2000)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价值流、收益流和物流的混合体。[5]Hamel(2000)将商业模式分为四大要素,在四大要素间产生出三种不同的连接,这些连接重点就是公司如何赚得应有的利润。[6]Thomas(2001)认为商业模式是开办一项有利可图的业务所涉及的总体构造。[7]Dubosson et al(2002)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进行价值创造、价值营销和价值提供,以产生有利可图且得以维持收益流的客户关系资本。[8]Ches-brough & Rosenbloom(2002)认为,商业模式是反映企业商业活动的价值创造、价值提供和价值分配等活动的一种架构。[9]Afuah(2003)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指出,商业模式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卓越的客户价值并确立企业获取市场价值的有利地位的各种活动的集合。[10]Rappa(2004)认为,商业模式就其最基本的意义而言,是一种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的模式。

商业模式创新的本质是获取更大的价值。就商业模式创新的方式,Thomas(2001)认为,商业模式创新涉及企业的流程、客户、供应商、渠道、资源和能力的总体重构。Dubosson等(2002)认为,商业模式创新涉及企业结构及其合作伙伴网络革新。Rappa(2004)认为,商业模式创新意味着企业必须明确开展什么样的活动来创造价值、在价值链中如何选取上游和下游伙伴中的位置以及与客户达成产生收益的安排类型。罗珉等(2005)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组织在明确外部假设条件、内部资源和能力的前提下,用于整合组织本身、顾客、供应链伙伴、员工、股东或利益相关者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战略创新意图和可实现的结构体系以及制度安排的集合。高闯,关鑫(2006)指出,商业模式创新是通过对企业全部价值活动进行优化选择,并对某些核心价值活动进行创新,然后再重新排列、优化整合而成。

综上所述,商业模式的本质是企业价值创造的逻辑,而价值创造是通过企业本身以及上、下游的合作而被创造出来的,并在它们之间进行着传递和消费。因此,商业模式创新绝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内部的事。就电信业而言,随着数据增值业务快速发展和3G时代的日益临近,电信业价值创新系统演变呈现出如下趋势:一是电信产业链由链状演变为网状。纵向方面,新加入环节增多,更为细分化;横向方面同一环节内的企业不但数量大幅增加,而且更为专业化。

这种趋势要求对电信运营企业对产出重新定位或重新创造,与其他相关企业结成联盟,以使企业的能力和价值创新活动相匹配。二是在电信业价值创新系统内部,各环节对价值创造的贡献被重新界定,价值和利润在系统中发生转移,向对价值创造起关键作用的环节聚集,表现为网络运营环节的价值将不断下降,内容和应用方案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因而电信运营商业务外包成了必然选择。同时,每一环节的运作效率对整个系统的影响越来越大,各成员企业间联系更为紧密,逐渐发展成以战略联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流程对接和文化融合等为特征的深度合作。三是由于3G技术的开放性和不确定,因此对电信产业相关标准的竞争将越来越成为竞争的重要方式。四是在三网融合、固定移动融合的技术背景下,原来看似没有联系的不同产业变得越来越相关联,并出现重叠、替代、交叉和趋同等变化,并且不同生产网络之间加速价值整合的步伐越来越快。它们相互间的协作关键就在于合理的结算、利润分配模式,只有双赢的分配方式才能保证跨行业业务的顺利推进。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本文按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将电信运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分为三个层面(见图1)。

产品层次的创新,包括电信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其实质是产品模块分解和集成。电信运营企业层次的创新,包括业务创新和管理的创新,其实质是电信运营企业业务和管理功能的梳理和优化。电信产业层次的创新,按照合作的层次和深度,可以将企业间的协作分为业务外包和战略联盟两种形态。电信运营企业可以利用模块分解将非核心业务外包,集中有限的资源于自身比较优势的环节,利用模块整合和网络联盟,实现价值创新。

2、电信运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实现策略

2.1 产品层次的创新

2.1.1 电信产品创新

电信产品创新涵盖了产品设计标准制定、产品设计开发、营销、品牌等诸多方面。其主要目标是通过产品结构优化,实现对质量、成本、可靠性、可服务性、响应速度的提升。按照创新的内容与程度,电信产品创新可分为几类:一是以全新技术开拓全新市场。二是对现有市场提供新的产品组合。三是利用现有的资源增加产品种类,即产品线延伸。四是改善现有产品性能。五是改善附加产品。

在进行电信产品创新时,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要突出自主品牌,力争成为电信产品设计标准的制定者或主要参与者。二是要细分并紧密联系客户需求。个人用户的电信需求至少包括:必需的信息传递、情感交流、工作和自我发展、使生活更为便利、兴趣或娱乐需求。组织用户的电信需求至少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提高内部运营效率和加强与用户、合作伙伴之间的联系。

2.1.2 服务创新

服务模块化创新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电信产品提供过程中相关服务的标准化、人性化和规范化,并为产品创新提供业务、技术和政策保障。具体包括:①推进产品专业化服务,特别是各项增值服务,拓宽服务范围。②建立与品牌发展相配套的服务规范和标准化服务体系。③提高服务质量,实现对客户的个性化服务。

2.2 企业层次的功能再造

2.2.1 电信业务重整

电信业务的重整涉及营销与业务办理、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建设与安装模块、定价与收费、网络管理、客户服务6个功能模块。对业务模块再造的主要目的是对企业内部业务要素重新配置,充分发挥其盈利潜能。业务再造的主要方法是对业务环节的清除、简化、整合和自动化。清除主要指对企业现有业务环节中的非增值活动予以清除。简化是指在清除非必要的非增值的环节后,对剩下来的活动做进一步的简化。整合是指对分解的业务环节进行整合,以使业务运作过程顺畅、连贯,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自动化是指采用自动化解决方案,减少数据反复的采集及降低单次采集的时间,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与分析,增加信息的利用率等。

2.2.2 管理模块化再造

目的是打破传统的组织业务部门分割状态,通过对企业管理职能的重组,支撑产品、技术和服务创新,快速相应顾客需求。对电信企业,可以将组织管理分为三个模块:前端、后端和其他职能模块。前端模块负责业务发展,集中市场营销与销售的职能,针对不同细分市场的客户特点不同,需要采取有差别的营销策略。后端模块设立客户响应中心,作为前后端的接口,保障端到端的服务开通与故障排除流程的顺利运行,以及负责对网络运行情况的维护与资源的调配和管理。

2.3 电信产业层次的创新——构建价值创新网络

由于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三网融合趋势正在加强,在极大地拓展电信行业发展的空间的同时,也将原来3个不同产业的企业放在同一个竞争平台上。单打独斗式的企业难以在所有环节建立起核心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日益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对电信企业的技术、资金、知识、渠道等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在竞争中合作成为必然选择。按照合作的层次和深度,可以将企业间的协作分为业务外包和战略联盟两种形态。运营企业可以利用模块分解将非核心业务外包,集中有限的资源于自身比较优势的环节,利用模块整合和网络联盟,实现价值创新。

2.3.1 外包策略

外包策略的实施是在电信产品或业务模块化分解的基础上确立的。电信企业外包有两种基本类型:业务外包和管理外包。业务外包主要是指对前后台业务进行外包;也有一些企业对内部独立性较强的管理职能进行外包,被称为管理外包。业务外包主要是将前后台业务进行外包。管理业务外包相对较少,主要有财务管理中应收账款业务外包,人事管理中招聘员工管理外包等。一般认为,将非核心环节业务或职能外包给其他企业,有利于降低经营的不确定性风险和生产成本,提高质量,加速了技术和产品创新,有利于发挥各价值模块的核心优势,在合理利益共享机制下实现协同。

2.3.2 建立价值创新网络联盟

随着电信运营环境和技术复杂度不断增加,电信价值创新网络也日趋复杂,已从过去简单的“软硬件提供商—电信运营商—用户”合作模式,转变为由电信运营商、供应商群(设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及软件提供商、内容服务提供商、终端设备提供商)、竞争者、相关企业、用户、政府、科研院所以及相关服务机构共同参与的网络,随着合作关系日益密切,电信企业通过战略联盟获得整体的优势,成了企业的可行的选择。战略联盟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契约,参与成员通过联盟带来比自身单独参与竞争更为丰厚的收益。从电信运营商角度,电信业联盟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态。

一是电信运营商与供应商的联盟。包括:①与设备系统集成及软件提供商联盟。②与终端设备提供商联盟。中国联通在推广业务时,采用与重点终端设备提供商在资本和技术层面合作的方式。③与内容/服务提供商的联盟。

二是与竞争者的联盟。包括:①与运营商之间的联盟。②与潜在竞争者的合作。

三是组建跨行业联盟。与教育界进行合作提供远程教育服务,与游戏开发商合作开发手机游戏,与银行合作开发电子银行,与医疗界合作提供远程医疗,与政府合作提供电子政务等等。跨行业合作,一方面,为个人用户提供了服务,合作连接了多元化的利益群体,锁定用户群体,创造差异化的特色服务优势,使用户从单一的对电信产品消费转变为一种对生活方式和社会身份认知的依赖,从而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达到吸引和巩固客户的目的另一个方面,这些企业中的部分企业也是电信运营商的行业用户,他们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同时也满足了这些行业用户的需求,增加了他们各自的业务范围,为企业创造了价值。

四是与用户的合作。用户能够提供需求信息,帮助运营商构建产品概念,参与评估运营商的合作对象和合作过程,实现新产品或服务的设计要求。

五是运营商与相关辅助机构的联盟。包括:①与公共研究部门、教育机构和专业化公共支持部门等科研院所的联盟。②与包括电信行业协会、通信企业家协会、人才培训机构、中介咨询机构等专业服务机构的联盟。

从中国电信行业已有的战略联盟的情况来看,缺乏电信运营商的市场导入作用,而且与专业SP合作较少,与设备制造商之间的整合程度不够,因此造成业务的低质、重复。在电信行业战略联盟的组建过程中,电信运营商应该更加注意对SP的引导作用,使其能够更快地掌握电信行业的专有知识,建立特定的营销模式。对于终端制造商,则应该加大整合的程度,电信运营商与终端制造商双方在判断客户需求、研发产品等环节上要加大以客户为导向的力度。值得注意,由于机会主义行为的存在,电信联盟在带来利益的同时也有风险,包括:合作伙伴的能力风险,合作关系风险,投资套牢风险,信息共享风险等。因此,如何提高伙伴间信任、降低联盟风险就显得非常重要,电信企业间联盟关系管理是构建战略联盟的关键。电信企业间伙伴关系管理可以从以竞合的思维选择联盟伙伴、协同联盟之间的文化、增加联盟沟通、提高联盟之间的信任与忠诚以及合理分配战略联盟利益这几个方面着手。

3、结论

商业模式的本质是企业价值创造的逻辑,电信运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绝不仅仅是运营企业内部的事。在当前的现实背景下,按照由低到高的层次,本文将电信运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分为三个层面:产品层次的创新,企业层次的创新和产业层次的创新。在产品层次的创新上,应该尽量谋求成为设计规则的参与者或提供者,注重从模块分解与集成的角度对电信产品进行创新,从标准化角度对电信服务进行规范,尽快提升我国电信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企业层次再造上,注重从管理和业务模块功能梳理的角度,促使企业组织管理模块化,以及业务组件清晰。在产业网络层次的创新上,应借助外包和网络联盟等策略,实现价值创新。

参考文献

[1] 王伟毅,李乾文.创业视角下的商业模式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27(11):32-40.

[2] 原磊.商业模式体系重构[J].中国工业经济,2007,(6):70-79.

[3] Allan Afuah and Christopher L.Tucci.Internet business models and strategies:text and cases[M].New York:Irwin McGraw-Hill Higher Education,2000.

[4] Raphael Amit and Christoph Zott.Value creation in e-busines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1,22(6/7):493-520.

[5] B.Mahadevan.Business Models for internet-based e-commerce:an anatomy[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Vol.42,Summer 2000(4)55-69.

[6] Gary Hamel. Leading the revolution:how to thrive in turbulent times by making innovation a way of life[M].Boston,Massachusetts: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0.

[7] Russell Thomas.Business value analysis:coping with unruly uncertainty.strategy & leadership,2001,29(2):16-24.

篇(5)

引言

目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居全球第二,2020年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超70%[1]。面对能源与环境的双重危机,我国从21世纪初开始就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性高度。在电动汽车产业化的进程中,政府和企业逐渐认识到传统商业模式不适用于当前市场环境,必须创新商业模式,才能加快电动汽车市场化推进步伐。

本文对电动汽车现有商业模式进行回顾与总结,全面分析了影响因素,并进行了思考,最后强调创新的商业模式是保证电动汽车产业化健康有序发展的必由之路。

1、现有电动汽车商业模式分析

现存的电动汽车商业模式主要有:车电销售充电模式、车销电租充换模式和整车租赁模式。

1.1 车电销售充电模式

“车电销售充电模式”是“汽车思维”的鲜活体现。从全球几十年的电动汽车市场发展来看,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没有真正将电动汽车市场化,其核心原因就是普遍采用了类似传统汽车的商业模式。传统汽车产业只要功能领先、技术创新就可以赢得市场,但电动汽车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在短期内无法在性价比上超越传统汽车,因此沿袭同样的商业模式,是无法体现其商业价值的。

电动汽车无法超越传统汽车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电池技术,其影响因素有:1)电池价格高,车辆捆绑电池销售,是同级别传统汽车的两倍;2)电池充电时间长,若采用普通充电的方式,一次充电大约需要6―8小时[2];3)续航里程较短,普通的电动汽车一次充电后的续驶里程约100―150公里[2];4)电池使用寿命远低于油箱和整车使用寿命。

因此在现有电池技术水平下,车电销售充电模式无法帮助产品形成竞争力。也许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上述影响因素都会消失,那时电动汽车市场运作才能回归“汽车思维”。

1.2 车销电租充换模式

“车销电租充换模式”即裸车销售,把电池从整车中分离出来,用电池租赁和充换电运作,组建新的服务平台。该模式将汽车的单一成本,分解为制造成本和服务成本两个部分,降低了整车销售价格,同时让企业通过销售和服务赢得利润。

车销电租充换模式似乎打破了电动汽车价格昂贵的制约,然而,实际情况却并不乐观,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电池租赁模式推广需要大量的电池储备,产业规模巨大,产业链协调困难。2)换电模式需明确技术标准,涉及车的制造路线、电池制造技术、标准化建设、能源补给网络建设、国家智能电网建设、城市规划等一系列问题。现阶段,这些问题无法彻底解决[3]。3)电池是电动汽车动力技术的核心,电池租赁模式是电池供应商和电网公司把电池的全部利益垄断。厂家只能按照电池的标准规格进行车辆设计和生产,无法实现消费者的个性选择需求,而且无法形成对电池供应商的优胜劣汰,垄断供应不利于电池技术的提升[3]。4)电池的安全性责任归属不明,电池的安全性至关重要,电池的设计和车里的布置,需要很多精细的工作,不能把涉及安全的问题交给运营商去做。

1.3 整车租赁模式

“整车租赁”似乎可以中和上述两种模式的优缺点,首先,该模式可解决电动汽车购买成本高的问题,将买车的一次成本分摊到租车的使用成本上;其次,该模式使用户不必面对电池充电、换电、维护等一系列“麻烦”,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的问题都由电动车租赁运营商承担;再次,租车站分布在城市的机场、车站、商业中心、居民小区等区域,无形中也解决了用户的停车难问题。那么实际情况如何呢?

以杭州为例,2012年8月12日,杭州首批100辆两座电动汽车开始接受市民预约,短短几天时间,预约人数就达上千,然而几个月过去了,提供汽车租赁的杭州电动汽车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却迟迟没有动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充换电站不足[4]。除了充换电设施的匮乏,电动车租赁模式另一个问题出现在利益分配上[5]。整车租赁需要中间商购买电动汽车和电池,建设具有充换电设备的电动汽车租赁点,进行电动汽车及电池的管理和维护,以上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政府的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大多是面向车企、电池企业和购买电动车的个人,对租赁运营商却鲜有支持。

2、电动汽车商业模式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电动汽车商业模式的因素有很多种,总的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政府的支持和定位

回顾我国电动汽车行业发展,政府对其商业模式和发展路径起了主导作用,但电动汽车个人消费市场却迟迟未实现预期的目标,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1)电动汽车产业太过依赖政府支持。产业链上下游基本靠政府扶持度日,电动汽车产业成了“政府行为”,而非“市场行为”,灵活的商业模式不易形成,无法实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商业化平台。2)普遍缺乏科学和系统的规划作为指导。各地政府在选择商业模式时,往往只是简单地选择充电或换电模式,较少关注和研究电动汽车商业模式推广与城市建设、交通规划、电网改造等环节的关系。3)技术、标准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缺失。目前几乎所有的车厂都处于各自为政的混乱状态,从而限制了大规模生产、跨区域销售和使用,也给最终用户带来不便。当前,电动汽车产业还处于成本高、基础设施不完备、市场竞争力弱的时期,由政府主导推广有其必要性。但一味依靠投入,刺激消费是无法达成预期市场化效果的,政府的定位应从主导者逐渐向制度、环境、配套的建设者转变,把资源配置的任务更多的交由市场来主导[6]。

2.2 关键技术成熟度

对于汽车行业而言,开发全新产品往往需要5年甚至更长时间和大量资金以及技术资源的投入,并需承担极大的竞争风险。以燃料电池为例,真正能够应用于电动汽车估计还需要10年乃至15年以上的时间[7]。

在现阶段,电动汽车正处于关键技术成长期,但迅速扩张的国内市场,让试图缓慢进行技术积累的中国厂商无法淡定,面对市场机遇时也很难继续保持谨慎的态度,这并不利于技术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最终会阻碍汽车产业的进步。从国家层面来说,应该引导科研院所与电动汽车厂商组建产学研结合的产业联盟,逐步形成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化技术创新体系和持续创新机制。

2.3 电动汽车售后市场服务

电动汽车售后市场服务是指充换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售后服务网络的布局和服务以及使用阶段的定价。在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可根据当地电力供应和土地资源状况,因地制宜建设慢速充电桩或公共快速充换电设施,制定分时段的充电价格定价机制,引导消费者合理选择充电时段,逐步形成充电设施建设和管理市场化、社会化的商业运营模式。在私人购置电动汽车的售后服务网络方面,目前基本还是空白。由于在动力构型和使用环节上有别于传统汽车,传统汽车4S店式的服务模式并不能完全适用于电动汽车。此外,形成稳定可靠的售后服务网络的重要保障是具备质优、耐用和通用的电动汽车零部件供给,而国内电动汽车零部件的可靠性、通用性、经济性、批量化生产工艺、生产准备周期等都有待提高。

2.4 消费者的购买动因

2011年4月,德勤有限公司全球制造行业组了关于电动汽车的全球消费者调查报告。报告分析在中国有93%的消费者有兴趣购买或租赁电动车,早期购买者通常为在城市居住,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年收入逾40万元人民币的男性[8]。然而实际情况是,2011年全国电动汽车总销量不足万辆,多数一、二线示范城市未能完成预期销售指标,反而是作为三、四线,且非示范城市之列的山东临沂和盐城却把电动汽车产业开展的红红火火,这显然与德勤的调查结果相反。

中国市场非常特殊,消费人群也非常复杂。国外的普适模型不适用于中国国情,中国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接受程度不仅与个人的认知水平、受教育程度、居住地点、收入水平、年龄段有关系,还受到价格、消费习惯、技术成熟度、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便利性、政府导向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并且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一致,又存在很大的地域特色和消费特点。因此在进行电动汽车推广时,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构建出的商业模式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为消费者所接受。

3、电动汽车商业模式思考

3.1 电动汽车商业模式的创新性

自2001年国家“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启动开始,在长达12年的时间里,这个引人入胜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一直暴露在聚光灯下,但是积聚了庞大资源的中国电动汽车的商业化发展却未能如人们所期待的那样快速发展。是技术落后吗?美国能源部为实现2015年前部署100万辆电动汽车的目标,在2011年,公布了三大举措:一是价格激励,将抵税政策改为直接返现;二是通过新的研发投入加快技术创新;三是通过竞争性拨款激励社区投资建设电动汽车基础设施[9]。遗憾的是,2013年初,美国能源部公开表示,这一目标无法实现。如果说中国的电动汽车还面临一些技术瓶颈,那么无论是经济基础、科技创新、技术研发、产业环境,还是政府推动力度都位居世界前列的美国,为何在电动汽车规模化市场发展上举步维艰呢?问题出在哪里?回到20多年前的中国,家用座机电话刚刚开始普及,对于消费者来说,电话就是由电信运营商建设线路,用于通信的工具。而后,砖头手机大哥大面市,虽然当时的技术与今天相比天差地别,但是在当年的技术水平下,围绕“手机”搭建了适合移动通信的商业化平台并逐渐发展壮大,最终实现了通信变革与信息革命。现在以手机为终端的平台已经超越了“通信”的外延,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这就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创新。

对照电话和手机,电动汽车产业也是如此。电动汽车是能源革命和汽车变革的结合,而不仅仅是依靠汽车产品的技术革命去重新创造什么功能领先的产品。设想如果手机一直只是具备通话功能,而又存在待机时间短,潜在辐射危害的缺点,它还能成为现在的“必需品”吗?实际上,和手机的通信功能一样,电动汽车的“行驶”功能并没有改变,只是能源供给从油能源变成了电能源,其核心就是要围绕这点建立一个新的能源供应体系,让能源供给与整车企业、电池企业成为一个完整的综合配套的系统解决方案,并把国家和地方政府以及消费者有效地整合进来,组成一个有机的商业系统,形成强大的产业链和消费链,突破现有的商业模式和组织实施策略。

3.2 电动汽车创新商业模式设想

如前文所述,电动汽车的商业模式必然是一种创新型的系统解决方案,因此在商业模式的选择上要进行综合的考虑:

1)城市里会购买电动汽车的消费者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现在的电动自行车的改善型消费者,另一类是已有一辆汽油车的环保型消费者。如果电动车价格下降,加上使用成本低于燃油车,那么第一类消费者将成为购买主力。

2)由于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短的特点,电动汽车更加适用于城市内短途行驶,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城市内用车的主要目的是上下班,因此行驶线路固定,停车场所固定,行驶和停靠的时间长度也相对固定。

3)在目前的电池水平下,建设类似传统汽车加油站性质的充换电站,对电动汽车进行集中式能源补给的方式并不实际。

4)相比燃油车,电动汽车的价格偏高,主要原因是电池成本过高;

根据以上因素可以采用这样的商业模式:电动汽车含电池销售,但电池价格按一定比例收取,不收取全价。在停车场设置可刷卡充电桩,除电费外收取一定服务费,将电池成本分摊到运行动力成本上;消费者可在上班时间或夜间休息进行慢充,同时解决停车问题。这样对于整车企业来说,整车价格降低,可以刺激批量销售。对于电池企业来说通过服务费用实现成本回收,创造利润;对于消费者来说,购买成本降低,使用成本虽然相比支付电费增加了,但是却节省了停车费用。这样的商业模式看似简单,实质必须要政府、整车企业、电池企业和能源供给企业组合起来通力合作。

4、结语

根据美国学者MarkW Johnson等人的观点,在新兴产业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创新企业首先基于潜在消费者的价值主张形成一个初始商业模式。接下来,创新企业将通过与新兴产业潜在消费者之间的价值互动来进行初始商业模式试错。在试错过程中,创新企业的初始商业模式不断完善。当创新企业的商业模式能够向潜在消费者提供大批量新产品时,表明其商业模式成熟,商业模式创新过程完成[10]。

近十年来,从政府到民间,至上而下都在探索能够实现电动汽车产业化的商业模式,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这种积极的“试错”行为是十分有益的,只有通过不断扩大试错的范围和强度,才能尽快找到正确的初始商业模式并促进其尽快成熟。

参考文献

[1]电动汽车产业研究分析报告[Z].百度文库,2010:4

[2]国内对电动汽车商业模式的探索[Z].大比特商务网,2012

[3]换电模式或已死,充电式电动车胜出[Z].人民网-汽车频道,2013

[4]杭州发展电动汽车租赁还需再等待[Z]. 浙江在线(杭州),2012

[5]杭州电动车租赁项目能否拯救电池业[Z].高工锂电网新闻中心,2013

[6]叶强.关于电动汽车商业模式系统的理论思考[J].中国科技论坛,2012:44-45

[7]佘沛亮.从电池技术进步看我国电动车的发展[J].中国自行车,2010:48-49

篇(6)

在现代的经济发展中,商业模式已经成为一个企业的生命力、成为推动企业进行产品创新、运营方式创新、形成强大的竞争力、占有广阔市场空间的重要因素。因此,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尤其是想要建立一个创新型企业,需要对于商业模式问题进行认真的研究,以便于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我们可以毫不夸张的来讲,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对于企业进行运营的核心就是进行现代商业模式的运用与完善。这种现代的商业模式,有人称它为020商业模式。简而言之,020商业模式就是一种离线的商业模式,其基本的特点是利用现代的网路科技进行商业信息化平台的构建、在这个平台中可以实现线上营销、线上预定或购买,以此来带动线下的经营与消费,推动商业的发展。

一、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商业模式的基本形态

1.商业模式基本概念

商业模式是企业经营中企业与外部的相关利益者形成的一种交易结构,其基本有企业资源能力、客户价值、盈利方式、外部效应四方面的内容构成。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商业模式也进行了内容与方式的创新,形成了新的网络信息商业模式。比如:由淘宝、阿里巴巴、京东商城、天猫商城等引领的现代网络物品交易平台的组建与发展,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就是这种商业模式的现代化应用。

2.网络环境下商业模式基本形态

网络环境下商业模式的基本形态主要有四种。第一种形态为入口模式,也就是通过现代的互联网技术将人与物品进行了有效的节点链接。第二种形态为“线”模式,将物品与网络入口进行有机的结合,实现了线上交易带动线下物品生产与消费的发展方式。第三种形态为平台模式,就是通过网络信息交易平台进行产品的营销、购买、预定的服务。第四种形态为生态圈模式,也就是对于网络信息交易平台、传统的营销方式与资源、其它类型的产品产业进行有机的资源整合,形成一个大的商业生态圈,实现产品产业的科学高效运行。

二、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商业模式的基本内容

1.价值主张

价值主张是一个企业对于客户进行问题价值提供的一种方式。它由两个方面的内容构成,第一个内容是目标市场、第二个内容是产品服务。而目标市场主要是由产品销售市场与产品的顾客群体构成。产品服务是一个企业对于产品客户提供的一种产品运行方式的延伸,优质的产品服务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与信誉,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2.盈利模式

盈利模式是一个企业商业模式的基本核心内容,对于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与未来发展可以说是起到关键的作用。而优质的商业盈利模式的构建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完成的。第一个内容是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第二个内容是扩大企业的收入来源。而降低经营成本主要可以采用网络化管理、减少人工的投入比例、对于企业实行科学高效的管理来完成。而扩大企业的收入来源,可以采用增强网络营销能力、树立品牌意识、提供优质服务等手段来完成。

3.企业资源能力

企业的资源能力是一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运用价值主张与经营策略打败竞争对手的关键。它也有两个方面的内容来构成。第一,企业拥有关键的资源,比如:先进的科技、大量优秀的人才、雄厚的资金、先进的管理方式等等。第二,企业拥有核心的竞争能力,而这种核心的竞争能力是其它的企业不具有的、稀缺的、难以复制与模仿的一种能力。比如:产品的核心技术、独特的企业文化与价值观等等。

4.企业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指的是一个企业的商业模式具有持久发展的动力与因素,可以有效地维护企业的文化与发展方向,其由隔绝机制与伙伴价值两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伙伴价值指的是一个企业具有的产业链价值,对于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与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隔绝机制指的是一个企业建立的对于竞争对手的模仿与破坏而采用的一种保护制度,对于保障企业的核心机密具有重要作用。

三、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路径

1.跨界商业模式

跨界商业模式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商业模式的新探索与新变革,是对于一个企业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与重塑,尤其是对于广大的创业大学生来讲具有对传统行业的颠覆性价值。但是,想要完成这种颠覆性,是需要有一些条件与因素的作用的。学生具有良好的个人综合素质、宽松的市场环境、有力的政策与措施等等。总之,在天时地利人和等综合性因素的作用下,才可能完成这种创新与变革。在进行这种跨界商业模式的探索中,大学生需要对于原来具有低效率的产业进行资源的整合,重构生产关系、提升资源运用的效率。比如:减少中间流通环节、降低生产成本、利用互联网进行产业信息资源的收集、分析、、扩大市场的影响力和增强本公司产品的信誉。众所周知,美国的苹果公司利用现代的网路科技与商业模式的重塑由软件行业跨界到手机制造行业,短短几年间就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国内的小米公司从风投行业跨界到手机制造业,获得了非常不错的发展。乐视公司从视频行业跨界到电视制造行业,也获得了不错的成绩。

2.边际收益商业模式

在“互联网+”环境下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一个商业模式路径为建立边际收益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通过对用户注意力的吸引,去创造价值、实现良好的收益。比如:以百度为代表的搜索引擎的运营、以360杀毒软件、金山毒霸为代表的杀毒软件的运营、以优酷、乐视等为代表的网络视频网站的运营、都是通过这种边际收益商业模式的运用,依靠良好的服务与大量的广告收益来实现盈利的。所以,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来讲、这种商业模式的运用对于他们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他们需要从中领悟到,大学生创业应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现代互联网的优势与特点,进行创业项目的网络化运行、扩大自己创业理念与行动的影响力,形成良好的市场效应,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对于许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大学生来讲,他们应该深刻的认识到创业的道路是艰难与曲折的,他们要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挨饿受冻、历经挫折、备受家人与朋友的不理解与嘲笑等等,这些很有可能是他们在创业的道路上经受的磨练。

3.平台商业模式

平台商业模式是一种新型的网络商品交易运行方式,从产生以来到现在已经展现出巨大的影响力。其突出的特点是运用现代的网络信息技术进行产品的线上营销与服务,带动线下的产品生产与消费。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网络商业平台有淘宝、阿里巴巴、京东商城、天猫商城等等。这种商业模式的出现,极大改变了传统的商业运行方式,使产品的生产、营销、服务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减少了产品的中间流通环节、降低了产品的成本、增强了产品的流通效率。同时,这种商业模式的发展也使电子货币与电子支付方式迅速发展。比如:微信、支付宝、余额宝等都可以进行电子货币支付,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4.企业创业商业模式

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还有一种模式,那就是进行企业创业。而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进行企业创业的方式是建立起微型企业。比如:020商业模式团队、进行一些小产品的网络市场营销、成立小型的产品研发公司对于一些产品进行技术上的探索、组建小型的广告公司通过现代的网络进行一些产品的现代化广告制作、还有一些大学生办起了各种动物的绿色环保饲养场等等,这些方式都是大学生进行企业创业的方式。

四、结论

在“互联网+”环境下,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商业模式的分析,有利于大学生在现代网络科技的指引与帮助下进行创业活动和进行企业发展的创新、实现他们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姚瑶,赵艳敏,段美佳,唐璇,袁琳.“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创业商业模式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01:227-228.

[2]武文韬.“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商业模式分析[J].创新科技,2016,01:49-52.

[3]赵军,杨克岩.“互联网+”环境下创新创业信息平台构建研究--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例[J].情报科学,2016,05:59-63.

[4]刘沁铄,黄炯亮,江楠,张芷莹,黄敏怡.基于互联网+视角的创业新模式研究――以广州大学城大学生为例[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3:52-54.

篇(7)

2,简单地说,视频平台的盈利模式只有两种,第一种是把视频的内容以收费的方式向用户提供,也就是说向用户收费的模式。第二种模式,是把通过视频服务所换取的规模性流量转换为广告收入。

3,视频业务盈利模式一:付费点播,也就是在线观看版权节目的盈利模式,这种模式主要靠用户通过各种支付平台点播节目在线收看,从而形成比较稳定的点播收入,这里面又包括按时长收费和包月收费等模式。

4,视频业务盈利模式二:下载收费盈利模式,这种模式跟前一种模式非常类似。这种模式并不是用户在线收看,主要是用户下载收看,包括下载到本地电脑或MP3、手机、平板电脑等。

5,视频业务盈利模式三:转售,也就是把网站的视频平台的这些内容,卖给像网吧业主等合作方,再由网吧业主等合作方提供给网吧的顾客付费或者免费观看。

6,视频业务盈利模式四:网络转播权的经营,也就是视频内容的分销。一部影视作品如果由视频平台所购买,那么通过有序的传播、分销,理论上讲是可以盈利的,视频平台越来越多作为内容提供方的一种新型渠道。

7,视频业务盈利模式五:直播,把一些实时性很高的节目,如一些体育赛事或者是一些国外电视内容实时传递。在这种过程中,一般来讲视频平台是通过直播作为视频媒体提供独家内容的、传播和多种媒介的转用共享。

8,视频业务盈利模式六:深加工,也就是在原有的视频内容基础上,经过专业化的剪辑、组合和包装,形成更有市场的产品,而且这些产品不只局限在自身的网络来盈利。

9,视频业务盈利模式七:多终端盈利模式,也就是说把视频内容通过不同格式不同码流进行转置,再通过一定的营销策划,在电脑、电视和手机等终端播出,产生多种盈利渠道。

10,视频业务盈利模式八:版权换广告,也就是说消费者是完全免费的点播观看或者下载观看,视频平台主要依靠广告盈利,把流量转化成收入。

11,视频业务盈利模式九:其它衍生增值模式,如包括盗版视频的监测服务、视频搜索网站的搜索服务、面向电视台提供视频数字化加工服务、给视频平台提供相关的技术服务等。

12,视频平台作是一种典型的高成本平台,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比较典型的挑战就是成本的挑战。对这些视频网站来说,一般来讲他们都需要在全国部署大量的CDN节点,并且配以大量的服务器,形成若干个应用服务器群,并且在带宽方面进行大量投资。这意味着视频平台所吸引的用户流量越大,所需要的成本是有显著上升的。另一块显著的成本是版权成本。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例,在那一年里中央电视台买断了奥委会的网络播出权,然后进行合作性推广,包括搜狐、新浪、网易、腾讯等8家网站获得了授权进行奥运视频转播。它们的投入非常巨大,搜狐、新浪、网易、腾讯四家门户网站拿下的是点播加直播授权,价格在5000万到6000万左右,其他一般也不会低于3000万。。以近几年视频平台之间的内容大战来看,优酷在2012年推出22部独家大剧、200多部热播剧以及80%以上的国内的新剧,搜狐视频为了拿下还珠格格三的新媒体独家版权,也付出了3000万的代价。因此可以看到,正版内容的版权购买始终是视频平台非常昂贵的一块成本。

13,视频平台一般来讲很少会作为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网民的首选入口,一般这些网民的入口会通过搜索引擎、浏览器、综合门户网站进入。因此,这些视频平台往往只是作为一个垂直型平台存在,还经常面临着其它综合性媒体平台的夹击。像优酷这样的专业化视频平台,始终都面临着包括像搜狐、网易、腾讯、新浪这一类企业综合媒体平台的强有力的夹击。这些综合性平台,对于视频平台拥有海量的用户规模和高度粘性,会对垂直性视频平台产生巨大影响。

14,视频平台演进趋势一:积极部署多屏云计算策略。支持多类型终端的意义在于,视频平台必须要解决的是对于手机、电视、电脑、平板电脑等多种终端形式的匹配部署,使用户进行不同状态、不同终端切换时能够保持观看的流畅性,这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云计算技术来实现的。4G的到来将加速这一进程。

15,视频平台演进趋势二:借助社交化,持续提升客户粘性与活跃度。当人们通过移动终端或者是PC来观看视频节目的时候,往往并行存在着网络社交的需求。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他们在看视频的时候需要与朋友交流,或者说在他们交流的时候有时需要分享一些视频。无论这些沟通是何种形式,比如说即使通信的聊天、微博、SNS发帖子,这些社交元素本身也构成了视频平台客户粘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视频平台的客户粘性,不仅依赖于内容也依赖于社交元素。视频内容在社交元素的支持下,其分享的意味大大强化。对于一个被分享的视频,当对浏览内容发表评论的时候,人们其实也在与朋友们进行沟通。这意味着用户在观看内容的时候,如果能够针对内容发表评论,并邀请其他人也这么做,事实上相当于建立了内容为中心的一个小型社交网络。

篇(8)

关键词:移动电子商务;应用模式;创新电子商务在我国已经有了十余年的发展历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伴随着移动通信产业的变革,移动电子商务也迸发出了新的生机,研究移动电子商务产业的应用模式,并实现其创新性发展也成为业界人士关注的重点问题。

一、移动电子商务的概念

移动电子商务有着丰富的内涵,是基于电子商务发展而来,指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从事的各类商务活动,根据发生对象的不同,移动电子商务的对象包括B2C、B2B、C2C、M2M集中类型,其实现的方式是3G网络、WIFI、短信等等,在沟通与交流技术的发展下,微博、微信等新型沟通工具也成为移动电子商务的实现方式。移动电子商务并不是简单的网络移动业务,与网络移动业务相比而言,移动电子商务有着更大的发展机遇。移动电子商务有着如下的特征:

第一,实时性

移动电子商务有着实时性的特征,适宜用在瞬息万变的商业交易与商业活动之中;

第二,移动性

移动电子商务不会受到空间的限制,只有有网络,就能够进行交易;

第三,便捷性

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让商业交易变得越来越简单,目前,公交系统、加油站、超市的手机支付已经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

第四,私密性

移动电子商务有着良好的私密性,可以承担手机登机牌、手机银行等一系列的私人身份类业务,因此,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可。

二、移动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移动电子商务与传统的电子商务模式不同,在传统电子商务产业中,互联网成熟度更高,所有的基础服务都为一个有机组成的整体,参与到传统电子商务模式中的内容仅仅为支付认证、物流与支付,而移动电子商务则不然,导致该种现象发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第一,网络成熟度的影响

在网络技术的成熟下,商业模式中的各种问题也逐步的显现出来,在电子商务中,其影响因素并非仅仅是技术因素,而是涵盖到了所有提供服务的中介机构,在这一背景下,影响移动电子商务产业的因素就呈现出一种复杂性与多元化的特征;

第二,移动语音服务的影响

语音与信息服务是手机应用的最大特点,这就可以有效防止固网的出现,这也给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在利润来源控制与技术因素的影响下,移动运营商控制了电子商务的话语权,对其他主体的利益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三、移动电子商务产业应用的创新模式

(一)推广全套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移动电子商务产业的种种问题,可以推广一站式的全套解决方案,服务内容需要涵盖到企业营销、电子商务平台、个人服务与企业管理几个方面,使用这种一站式全套解决方案之后,只要访问网络即可实现对企业的营销推广、移动应用的管理、业务的协同,这就有效摆脱了电脑的限制,实现了移动终端的电子产业发展。

(二)加强移动电子商务的物流管理

在移动电子商务时代,企业的中心开始逐渐的转移到移动互联网中,同时,物流管理模式也步入了移动电子商务时代,企业只要通过手机终端、条码扫描与GPS就能够快速对产品进行定位,这对于物流查询控制与人员调度管理都是极为有利的。

目前,淘宝网、京东商城的移动物流管理模式的发展都已经非常的成熟,用户能够随时随地的查询到产品发货情况、中转情况、配送人、配送时间等信息,也能够直接通过POS机来扫描信息,追踪起来也十分的便捷。此外,用户还可以下载手机客户端,这还可以实现网络库存的实施对接,拥有收藏、浏览、购物车、查物流等功能,这就能够为用户的生活提供更大的便捷。

(三)推广销售终端服务POS

销售终端服务POS能够随时随地的进行交易,在未来阶段下,可以大力的推广这种销售终端服务POS,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库存管理、产品管理统一起来,并为管理人员提供数据挖掘、统计分析等服务。

(四)加强客户沟通服务

通过信息与邮件的方式将优惠活动寄送到客户邮箱已经成为移动电子商务时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移动客户端与客户进行沟通,这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客户的满意度,还能够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例如,手机旺旺是应用范围最为广泛的移动电子商务通讯软件,手机旺旺能够实现与电脑旺旺之间的互联,客户可以用过手机与电脑来接收商品与卖家信息,对于卖家而言,他们可以使用手机终端与客户进行沟通,这就能够同时满足卖家与买家的双重需求。

(五)提升移动银行的服务质量

目前,手机银行服务已经得到了普及,客户在安装好客户端后能够随机通过手机管理自己的账户,可以开展查询、理财、管理、转账、账单查询等活动,在账户发生变动与交易之后,会收到短信通知,但是,由于各类因素的影响,移动银行的服务质量还不够人性化,在下一阶段下,需要研究新型数据加密方式,加强对手机号、账户号、专项金额的安全管理。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之下,移动电子商务呈现出蓬勃的发展趋势,移动电子商务俨然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该种模式下,移动电子商务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而我国手机群的大幅增长则为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虽然移动电子商务尚未完全普及,但是相信在物流跟进、安全保障、支付模式的成熟之下,移动电子商务的技术与理论都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移动电子商务也会成为一种主流电子商务模式。

参考文献:

[1]张鑫,汤思源,廉子龙,杨学成. 基于系统动力学移动电子商务的支付问题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0(10)

篇(9)

白象方便面原有的营销模式是多系列、全品类、多品种的产品+低价格的运营模式,品类虽多,但都不赚钱,而且会带来大量的管理性成本,使企业利润更加恶化。这一模式也是众多企业的弊端。

采纳认为,白象这样的企业面对强势品牌(康师傅、统一)的压力,必须寻找缝隙,创新品类,培养自己的明星产品,才能获取更大的成长!采纳专家与白象企划人员一起,利用缝隙市场营销模式,打响了白象方便面新营销!

缝隙营销第一步:发现市场缝隙,创意产品概念

采纳发现,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复苏,营养又方便的面成了方便面的市场缝隙。白象原有年销仅几百万的“大骨面”就这样脱颖而出,我们决定以它为核心产品,撬开营养方便面的大市场!

缝隙营销第二步:包装卖点,占位市场缝隙

采纳专家重新策划大骨面——推出了“大骨熬汤,身强力壮”、“骨汤胶原营养在里面”的卖点,结合白象大骨面口味和制作工艺,确立了“吃骨汤香面”、“骨汤香面是熬制而成”的两个独特卖点,达到市场缝隙“占位”效果,并围绕着新卖点设计了一系列的终端生动化的物料。

缝隙营销第三步:建立基地市场,强力向经销商推销

我们明确以河南、山东为基地市场,召开经销商大会后,白象大骨面成了经销商的热捧,上市后表现强劲,迅速成为骨面类领军产品。随之,白象大骨面的市场扩大到十三个省区,实现了全年销量近九亿,带动白象销售额飙升到几十亿,而大骨面也被行业争相模仿,一时成为美谈。

恒波重新整合价值链:改变关键环节,成就服务业500强

跨行业资源整合指的是企业要善于突破行业既有的竞争规则的限制,通过跨行业整合资源来创新赢利模式。

作为深圳市场老牌手机经销商的恒波,一直挣扎于同行间的恶性竞争中,纠缠于价格战、产品战,优势不突出。怎么样才能打造出恒波自己的优势,获取更多的赢利?

采纳建议恒波从树立自身的品牌入手,变被动销售为主动推广,整合一系列资源,打造“手机商业推广机构”的新模式。

相对传统的手机零售模式而言,“手机商业推广机构”模式就是将恒波转型为厂商品牌的管理者、推进者。恒波根据这一新模式开始自己的全新运营:

明确新后的经营定位,规划出新的形象识别系统凸显国际化、专业化形象;

成立运营中心及市场部,完善内部品牌运营及管理职能;

整合供应商、厂家、媒体、策划公司等价值链,以创双品牌为理念:尽心维护好企业的品牌,同时创建自己的品牌,并制定相关系统规划,以超越其它经销商;

篇(10)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伴随着对云计算的深入研究发现,传统的商业模式已经束缚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为了能够让云计算企业商业模式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对云计算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的选择研究成为我们亟待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云计算;商业模式创新;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F713.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3-0083-02

对于企业而言,商业模式不仅仅代表的是一种经营思想、价值观念或者某种营销创新思路,而是一种经营创新思想的具体实现形式,是一套经营机制,是企业如何组织内部各部门之间有机联系而最后落实到如何运作的价值创造模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本质上是企业高层次的创新行为。它与传统意义上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观念创新有很多的不同,商业模式创新本质上是一种再设计的过程,是企业以顾客需求为中心,从内到外的一种高层次的资源、制度、模式等的整合创新,涉及企业的各个方面。

一、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理论回顾与展望

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的不二选择,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研究视角,还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展开研究,主要从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力、途径、实施、阻力等方面。

1.动力。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基于一定的动力驱动而开展的一项创新活动。众多学者认为商业模式创新动力是企业选择商业模式创新时机和途径的前提,本文认为主要分为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其中外部动力包括新技术推动、企业竞争驱动、客户需求拉动等,内在动力主要包括企业高管和组织系统的双重支持。Timmers (1998)认为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是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要动力。Faber (2003)研究发现,在更广泛的IT 和ICT 领域,产业模块化和产业融合等技术变化发到国家相关企业创新,而且商业模式创新有助于企业在更大程度上获得技术变化所带来的收益。严艳红(2008)企业家发现机会的能力、承担风险和不确定性的能力对企业家的商业模式创新行为的正向影响显著,且企业家的商业模式创新行为对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显著。黄谦明(2009)对于一个新创商业模式,企业家人力资本是不可或缺的,企业家创意价值、精神、人格魅力、能力的不可让渡性,决定了商业模式创新必定通过企业家自身来完成。Mirabent( 2012)认为,随着行业内竞争的加剧和现有客户需求的变化,企业现有商业模式的价值趋于减小,从而要求运用新技术或利用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机会去实施创造价值的新策略,其结果就是商业模式创新。

2.途径。商业模式创新是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创新者视角不同,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途径各不相同。根据文献研究,本文发现,早期商业模式创新途径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企业创新程度和商业模式构成要素创新而展开的。随着学者们对商业模式创新认知的不断深入,Cantrell (2000)把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分为四种类型:挖掘型、调整型、扩展型、全新型。Mahadevan (2004)根据商业模式创新的程度和可持续性,把企业分为当前领导者、趋势创造者、新进入者、模仿者和跟随者。Johnson(2008)认为商业模式由顾客价值命题(CVP)、盈利模型、关键资源、关键过程四个要素组成。Zott(2009)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的若干活动所组成的系统,这个系统可能越过了企业的边界,并使企业和它的商业伙伴能够创造价值,企业从中分享一部分价值。Pigneur ( 2010)把商业模式设计过程划分为动员、理解、设计、执行和管理五个阶段。Hansen ( 2011)把商业模式创新分为商业模式的调整、商业模式的采用、商业模式的改进和商业模式的再设计四个阶段。

3.实施。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实施是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最终环节,卓有成效的实施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来说至关重要。对于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实施研究,不同的学者从各自的角度展开研究。Tekie (2004)则把创新实施研究的重点放在商业模式创新规划上,构建基于客户测试、技术测试、企业基础设施测试和财务测试的商业模式创新实施循环框架。Chesbrough (2006)则从商业模式升级的角度详细介绍了企业优化其商业模式的方法和步骤。Osterwalder (2007)把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分为环境分析、商业模式设计、组织规划和商业模式执行四个阶段。Sosna等(2010)认为,商业模式发展是一个最初的试验过程,这个过程是以不间断的试错学习作为基础的,认同组织和个人学习在商业模式创新实施中的重要作用。

4.阻力。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一方面有来自组织内外的多种动力的支持,另一方面也会遇到组织内外部的诸多阻力的羁绊。Zott(2001)认为商业模式创新常常与更多传统的企业资产配置相矛盾,企业经理们更倾向于阻止商业模式创新试验,因为这些试验威胁到了他们在企业内贯彻的价值观。Sosna(2010)指出,当新的商业模式刚被概念化时,经理层面对的是不确定的、不可预测的、快速变化的市场,这对经理们的商业模式创新决策带来阻力。

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是在现有市场细分中发现顾客新的需求,或者发掘出全新的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消费群体,新的产品和服务,新的盈利模式和新的运作方式,进而实现企业价值创造的过程。对于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不同研究者也有不同的研究角度。本文基于价值创造这一根本目的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进行划分,将商业模式创新分为基于产品服务、基于资源能力、基于盈利模式、基于价值链和基于价值网络共五类。总的来说,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是必须的,只是基于不同的考量,可以选择的角度和方法可能不太一样,所以才有不同的实施路径。但不论如何,商业模式实施路径还是要针对企业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云计算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实施路径选择

要想实现从企业原有的商业模式向真正地云计算企业创新的商业模式转型,摆在云计算企业面前有三条路径实现商业模式创新:通过完善企业原有商业模式,最后实现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通过改良性商业模式,在原有商业模式上作一定程度的革新,对原有商业模式有所保留但也有所破坏;通过完全的破坏性创新方式,创造出全新的商业模式,最后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这些路径是依据企业创新的程度有所差别。也就是说这三条路径都可供选择,主要还是看企业创新的风险和企业变革的压力的大小而定。云计算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如下:

1.完善性商业模式创新。是对企业原有商业模式进行不断完善,类似于我们之前提及到的维持性创新,渐进性完善企业现有产品,向市场提供更具需求性的产品,逐步抢占更多消费人群以及销量。完善性商业模式创新其本质就是一种维持性、渐进性的商业模式创新。维持性创新本身也是一种渐进性创新。大量的小创新不断地改善着企业的技术状态,并在达到一定程度时导致质变的大创新。渐进性创新注重对原有商业模式的不断完善,由量变到质变,进而实现商业模式创新。

2.云计算企业改良性商业模式创新。改良性商业模式创新,是介于完善性商业模式创新和颠覆性商业模式创新之间而又与之有所区别的一种商业模式创新形式。改良性商业模式强调的是在原有的商业模式上有所完善,同时又在某些方面又有一定的破坏性和颠覆性的创新,从而形成一种集完善与颠覆相互结合的创新。在创新的程度上来说,改良性商业模式创新对原有商业模式有所变革,同时变革的力度也还是有限。所以对原有商业模式有所改良,但又缺乏革命性。改良性商业模式创新,我们一般可理解为构成要素的创新。就是通过改变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以及之间的关系,来实现商业模式创新。一般而言,我们认为企业产品服务(或价值主张)、目标客户、供应链(或伙伴关系)以及成本与收益模式是商业模式的核心构成要素。对于云计算企业而言,也是在探讨如何对原有商业模式要素进行有效组合,实现商业模式创新。对于很多云计算企业,要想实现价值创造,就不能仅仅停留在盈利模式方面,而且还要考虑资本运作、考虑组织能力、考虑资源整合能力等,通过对云计算企业主要涉及的六大主要构成要素,来实现对原有商业模式进行改良性的商业模式创新。

3.云计算企业颠覆性商业模式创新。颠覆性创新是对原有的商业模式实现破坏性毁灭的同时,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破坏性创新是使企业显著改变传统竞争规则,并改变现有市场需求的创新。颠覆性创新源自于熊彼得的破坏性创新,也就是对企业进行完全颠覆性或者破坏性创新。可以说,云计算企业商业模式本身是一种破坏性商业模式,是对原有商业模式的完全颠覆性的商业模式创新,即重新定义顾客价值、改变提品或服务的路径、改变收入模式等方式实现。如何整合企业内外创新资源,实现创新要素的有效配置和运用,以创造出全新的商业模式,是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成败的关键。

综上,本文认为云计算企业应该选择的实施路径必然是基于颠覆性商业模式创新。一方面,云计算企业商业模式必须是对原有商业模式进行完全颠覆,并重新构建新的商业模式。另一方面,云计算企业商业模式根据其服务的特性,运用云计算平台,提供云服务,满足企业需要,确保企业价值创造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卢加元.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创新的取向与路径:基于云计算的分析[J].江海学刊,2012,(6).

[2] 韩耀军,孔楠.云计算环境下的商业服务模式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2012,(2).

[3] 肖洪钧,李苗苗.企业的云端商业模式选择[J].企业管理,2012,(9).

[4] 吴艳.浅析“云计算”对新型商业模式形成的推动力[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2,(2).

[5] 张根明,易睿.企业家商业模式创新行为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3,(1).

上一篇: 固定资产管理的口号 下一篇: 金融危机的解决方法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