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传播的意义汇总十篇

时间:2023-11-04 09:20:3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健康教育传播的意义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健康教育传播的意义

篇(1)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收集朝阳市2009年以来全市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分析应急健康教育的形式、内容和方法以及效果评估,探讨防控对策。-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2009年共发生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起,为甲型H1N1流感疫情2起,手足口2起起,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54起,中毒78人,死亡3人。学校水痘暴发疫情3起;2010年共发生汞中毒事件、食物中毒事件和三起甲型H1N1流感病例输传和学校暴发事件等5起卫生应急事件,以及洪涝灾害1起,都及时进行了现场处理,并对应急事件处理情况进行了评估。

2.2 应用原则: 预防为主:采取帮助公众和重点易感人群树立科学观念,指导公众采取有关预防和保护行为,提高个预防保护能力。快速反应:当灾情、疫情出现时,宣传时间平均1-2天。针对性强:根据不同对象、不同问题、不同情况开展针对性强的宣传活动。科学实用:根据当地、当时的条件坚持科学实用的指导。

2.3 应用策略 根据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严重程度和疫情变化情况,分级实施应急健康教育控制措施,以达到最佳预防控制效果。

2.3.1 事件发生期 以最快的方式提示公众,制作宣传材料,及时分发给群众,有针对性地宣传普及救护常识,传染病预防、饮食、饮水卫生知识和消毒、杀虫方法。

2.3.2 事件持续期 针对出现的灾情、疫情,将有关卫生防病知识反复向群众宣传。同时要继续配合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和频度,倡导科学的说法和行为。

2.3.3 事件恢复期 重点是普及卫生知识,宣传预防疾病的长期性,针对可能暴发流行和反复的传染病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倡导健康行为,树立健康信念,提高群众抗灾防病的意识和能力。-

2.4 应用形式

2.4.1 配合新闻媒体在广播、电视和报纸上进行宣传 、电视流动字幕醒目提示,公益广告,健康节目频道播出预防专题,疾控中心领导以及健康教育专家做客直播间等方式;报纸刊登各类应急健康教育文章、广播稿。其中最早播出时间5小时,为利民热线健康咨询,最迟3天,为不明原因肺炎报刊知识。

2.4.2 利用网络开展各类相关知识的宣传 在中国朝阳网 、朝阳市疾控中心网刊登应急健康教育文章。

2.4.3 制作宣传折页、传单、海报、等各类宣传品 宣传折页6种,数量28000份。送达时间平均3天。

2.4.4 利用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的宣传栏、村卫生办橱窗、板报等阵地进行宣传。

2.4.5 开通热线咨询电话为群众提供咨询服务,并对电话咨询内容登记分析。

2.4.6 培训 举办各类培训班35个,培训人次2450人。其中领导干部、占20%,医务人员占45.7%,教师占25.4%,其它相关人员占0.89%。

2.5 应用内容 内容包括预防传染病核心信息、中毒处理以及预防治疗、日常健康科普知识。

2.6 应用评估

2.6.1 实施评估 对宣传材料的发放工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对计划以及干预方法、策略等进行修订调整。

2.6.2 效果评估 对不同人群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态度、心理及行为进行评估。甲型流感知晓率90.2%,手足口病知晓率85.5%,洪涝灾害知晓率75.2%,水痘知晓率52.5%,一氧化碳中毒等中毒核心知识知晓率91.2%。-

3 讨论与分析

3.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别是不明原因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往往会引起社会恐慌,后果往往比事件本身更可怕。如何向公众传达正确的信息,不让公众被谣言误导,让公众了解事件本质以及如何应对的方法,这就是授人以渔。应急健康教育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中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应急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快速性和权威性。核心信息必须科学严谨,简单扼要,浅显易改,便于掌握。以大众传播为主,包括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平面材料以传单为宜,成本低,便捷,覆盖面广。

篇(2)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7-0642-02

【关键词】 性;生殖;健康教育;学生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1]。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性与生殖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效果,以便为开展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探讨更适合综合性院校大学生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方法和模式,笔者进行了本次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7-2008学年度选修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的某高校一至四年级学生共600名,于授课前后分别随机抽取部分学生为调查对象,共200名;年龄16~22岁,来自各个专业。收回有效问卷178份(有效回收率为89%),授课前102份,授课后76份。其中男生80名,女生98名;121人来自城市,57人来自农村。

1.2 方法 自行设计单选或多选式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被调查者基本情况、性观念、对常用避孕措施和紧急避孕知识的了解、对常见性传播疾病及传播途径的知晓情况等。遵循自愿的原则,在授课前后分别发放问卷,被调查者现场独立回答,匿名答卷。授课前参加答卷者,授课后不再参加。授课内容包括生殖系统解剖、生殖生理与卫生常识、妊娠过程、避孕常识、人工流产、大学生中的常见妇科疾病预防保健常识及艾滋病/性病防治等,共6个学时。采取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与观看影像资料、课堂讨论结合的形式。

1.3 统计分析 问卷回收后编号,输入计算机,应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对婚前的态度 授课后对婚前持赞成或无所谓态度者明显少于授课前,而持反对或理性态度者明显多于授课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对避孕常识的了解 授课后对、宫内节育器、紧急避孕等避孕措施的知晓率明显高于授课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口服避孕药、外用避孕药/膜的知晓率授课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对紧急避孕知识的了解情况 认为紧急避孕不能代替常规避孕,了解服用药物、上宫内节育器2种避孕措施者授课后明显多于授课前。见表3。

2.4 对性传播疾病名称及传播途径的了解情况 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中,80%以上学生都知道淋病、梅毒、艾滋病属于性传播疾病并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梅毒、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的知晓率授课后明显高于授课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淋病、艾滋病的知晓率授课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2种性传播疾病的知晓率授课后也仅仅达到50%左右;对通过血液可以传播性病的知晓率授课后明显高于授课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3 讨论

3.1 对大学生进行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生殖健康又称生育健康,是指在生命所有阶段的生殖和过程中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2]。青少年时期的生殖健康是人类生殖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信息的多样化和高速化、西方文化的渗透等多种因素,使青少年对性和生殖健康的观念和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过早、非意愿性妊娠和性传播疾病正威胁着广大青少年的生殖健康[3]。大学生是这一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对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认知状况以及通过何种方式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教育和指导,是值得高校教育和卫生工作者关注和探讨的问题。目前,婚前在大学生中已经越来越普遍。丛黎明等[4]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婚前、在校大学生发生现象越来越宽容。陈钢等[5]调查显示,有12.2%的大学生有经历。婚前与意外妊娠、人工流产、生殖道感染、异位妊娠、婚后发生不孕等密切相关,严重影响生殖健康[6]。所以,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科学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已势在必行。

3.2 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课的积极作用 成功的学校性教育项目可以增加青少年生殖健康知识,改变性相关态度,延迟青少年的发生,对于已经有者可以减少性伴数量和危险,并促进青少年使用避孕措施[7]。有文献报道,专业教育模式较同伴教育、大众传媒教育模式能取得更好教学效果,绝大多数大学生也迫切希望通过这一正规渠道获取性知识[8]。由于大学校园人群聚集性比较好,健康教育活动比较容易实施[9],所以专业的课堂教学无疑是进行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最佳途径。多媒体教学信息容量大,形式多样,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直观,学生更易于理解、接受[10],适合这门较为特殊的课程。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授课后学生对婚前持反对和理性态度的比例明显高于授课前,对常见性传播疾病和避孕常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授课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通过课堂讲授可以使大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更加系统、全面和深入,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他们的性观念,使他们对相关问题持更加理性和积极的态度。

3.3 存在的问题 调查显示,大学生对部分知识的知晓率授课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有些知识授课后知晓率也仅仅达到50%左右,说明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3点:其一,课堂教学比较枯燥,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不够,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二,课时比较少,对一些问题没有进行更加深入的阐述;其三,受传统观念影响,教师很难把握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度”,学生本身既迫切需要了解这些知识又羞于启齿,因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所以,应加强性与生殖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和专业教师队伍的培养,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同时还需要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调动全社会力量,真正解决大学生所面临的多种生殖健康问题,使更多青少年受益。

4 参考文献

[1] 曹红梅.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概念、内涵和相关问题.中国性科学,2008,17(6): 10-14.

[2] 王临虹,周敏.生殖健康的由来与发展.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l):3-4.

[3] 曹红梅.论地方高校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中国性科学,2008,17(1):38-42.

[4] 丛黎明,马瞧勤,许国章,等.浙江某地大学生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信念和行为.中国学校卫生,2005,26(7):533-535.

[5] 陈钢,潘晓红,马瞧勤,等.杭州某高校大学生及艾滋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8,29(4):322-323.

[6] 金松,宋兰林,张军.婚前对生殖健康的影响.广东医学,2003,24(10):1 091-1 092.

[7] 吴静,熊光练,石淑华.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干预研究概况.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 2005,16(6):388-390.

[8] 徐明.不同教育方式对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知识与态度的影响.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2):1 073-1 074.

篇(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which husband participated on women infected with high risk HPV, and improve cognitive level of HPV among the women. Methods 820 women who had infected with high risk HPV confirmed in General Hospital of Huabei Petroleum from June 2014 to September 2015 were selected as study objects. 372 women in male accompanying group were received health education with their husbands and 448 women in conventional education group were received health education alone. They were asked to complete a questionnaire about HPV knowledge before and after the education, and the men's willingness of participating in disease prevention were investigated at the same time. Results The qualified rates in 5 items such as female HPV transmission way and the susceptible factors (50.2%, 48.4%),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HPV and cervical cancer (53.3%, 50.8%), screening knowledge (45.1%, 47.3%),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42.0%, 39.5%), vaccine knowledge (33.9%, 36.3%) of the conventional education group and the male accompanying group were lower than 60% before the education, after health education, HPV transmission way and the susceptible factors (81.7%, 85.3%),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HPV and cervical cancer (88.5%, 95.3%), screening knowledge (83.2%, 89.4%),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87.3%, 87.7%), vaccine knowledge (80.3%, 88.3%) of the conventional education group and the male accompanying group were higher than 80%, the differences before and after the education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 < 0.01). After health education, qualified rates in some items such as correlation between HPV and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 knowledge and vaccine knowledge were higher in male accompanying group than those of the conventional education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 = 11.349, 6.117, 8.830, all P < 0.05). Men's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in HPV prevention in male accompanying group was improved obviously after the education. Conclusion The cognitive level of HPV in women with high-risk HPV infection is low. Male participating in health education can improve the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significantly, it is helpful for male participated in the prevention of HPV actively too.

[Key words]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Cognitive; Health education

子宫颈癌是成年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大约有50万例宫颈癌新发病例,其中我国每年新发病例约13万例[1],且发病有上升和年轻化趋势[2]。高危型人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持续感染是子宫颈癌发生的主要病因[3-4],对此类女性进行定期随访和合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宫颈癌的发生[5]。为促进女性积极预防和治疗HPV感染、提高参与宫颈癌防治的依从性,我国多地开展了对HPV感染女性的健康教育[6-8]。由于HPV感染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而男性在性传播疾病防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研究将感染女性的配偶纳入到健康教育中来,探讨夫妻共同参与健康教育对提高女性HPV认知水平的影响。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4年6月~2015年9月在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行宫颈组织HPV检测并确定为高危型HPV感染的女性患者820例,根据接受健康教育时夫妻双方意愿及有无配偶陪伴分为常规教育组和配偶陪伴组,常规教育组448例,配偶陪伴组372例。健康教育时,常规教育组仅女性单独接受健康教育,配偶陪伴组夫妻共同参与全过程。两组女性年龄、婚史、文化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1.2 健康教育方法

健康教育由经过培训的医生担任讲解员并负责解答和咨询。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①告知其HPV检测阳性并不是意味着感染了传统意义上的性病或患上子宫颈癌;性传播是HPV感染主要的传播方式,还可通过接触方式进行传播;初次性生活过早、多、与高危人群性接触等感染HPV的风险大[9],男性使用或尽早行包皮环切术可降低感染风险[10]。②告知其大多数女性为一过性感染,有10%~15%的女性持续感染HPV,患宫颈癌的风险相对较高[11]。③告知其HPV感染防治和我院HPV检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④告知其国外有针对特定HPV型别的疫苗,对宫颈病变有保护作用,还可改变癌前病变的自然史[12],其有效性和可接受性已被证实[13]。疫苗的最佳接种年龄、费用等。

1.3 效果评价方法

参考国内文献[14-15]自制HPV知识调查问卷,内容包括HPV防治相关知识和男性参与疾病防治的意愿两部分。知识问卷包括HPV传播途径及易感因素、与宫颈癌相关性、筛查知识、预防与治疗、疫苗知识5项,每项2个小题,共10个条目。每个条目答题方式分“是”“不是”“不知道”3种,每项均答对2个小题为合格。健康教育课前发放调查问卷,当场填写收回。男性参与疾病防治的意愿部分由配偶陪伴组男性独立填写。3个月后返院复查HPV,并再次发放调查问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问卷回收情况

健康教育前回收有效问卷82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健康教育后常规教育组回收有效问卷416份,有效回收率为92.9%;配偶陪伴组回收有效问卷341份,有效回收率为91.7%。

2.2 健康教育前后女性HPV感染认知情况

健康教育前,820例高危型HPV感染女性5项知识合格率均低于6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2.529,P > 0.05)。健康教育后两组5项知识合格率均大于80%,与教育前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 < 0.01)。健康教育后配偶陪伴组在与宫颈癌相关性、筛查知识和疫苗知识3项合格率高于常规教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11.349、6.117、8.830,均P < 0.05)。见表2。

2.3 健康教育前后男性参与疾病防治的意愿改变

健康教育后配偶陪伴组男性参与疾病防治的意愿较健康教育前明显改善。配偶陪伴组男性愿意在女性治疗期间采用病毒阻断措施者由31.2%(116/372)增至85.9%(293/341),愿意经常清洗外阴或行包皮环切术者由39.8%(148/372)增至90.9%(310/341),愿意子女接种疫苗者由40.1%(149/372)增至61.3%(209/341)。

3 讨论

HPV病毒有极强的嗜上皮细胞属性,可引发皮肤及黏膜病变[16]。根据其致病性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两种。其中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子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原因[17-18],也会导致男性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男性感染后多不表现生殖器明显病变,但病毒很容易通过性生活传染给女性,反之感染女性也可将病毒传播给男性,使之成为病毒感染者。由于男性的有关HPV知识知晓率及对宫颈癌防治的态度等因素对女性宫颈癌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19],因此进行健康教育时,不应忽略男性在HPV感染防治方面所起的作用。

篇(4)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健康知识宣传教育,试验组在常规健康知识教育基础上增加传染病知识健康教育,教育内容包括国家传染病管理法规,本院、本科传染病管理办法及隔离制度,传染病传染源、传播途径、传播人群及预后,隔离措施,隔离接触标准,传染病发展过程、治疗过程、预防传播具体措施、复发诱因等内容。在进行健康教育干预中,采取的教育形式为向入院患者根据病种不同发放我院自行制作的健康知识手册,按照健康教育干预计划,倡导患者了解传染病基础知识、隔离制度必要性、治疗措施、消毒方法和具体传播途径。

1.2判定标准

利用我院自行制作的调查表对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对照组与试验组进行疾病认知率调查,同时对健康教育干预后患者遵医行为配合率进行调查。主动配合:对科室隔离消毒制度能自觉执行,痊愈出院。被动配合:在护理人员监督及要求下,被动对科室隔离消毒制度加以执行,痊愈出院。拒绝配合:在护理人员监督下或自动配合执行科室隔离消毒制度,但隔离期未满就要求出院,态度强硬且劝说无效。经专家鉴定,我院自制调查表内容效度优良,可信度高。

1.3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软件SPSS13.0版本对调查数据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前后传染病患者疾病认知及遵医行为对比见表1~2。

3小结

篇(5)

【关键词】健康教育;传染病;护理干预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交通的日益发达,人员的流动性也越来越大,许多新的传染性疾病在流行,如几年前的SARS、近几年的禽流感、甲流感等;而且之前的传染性疾病如结核病、性病等发病人数也呈上升趋势。传染病是临床的常见病、特殊性病种,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手段,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健康教育对传染病患者的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视[1],本研究对我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178例确诊的传染病患者随机分为二组,以确定健康教育与护理干预对于传染病的治疗和预后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6月~2011年6月178例确诊的传染病患者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89例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及有关传染病知识及依从性教育,其中男48例,女41例;年龄21~66岁,平均年龄38.5岁;对照组89例患者仅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其中男50例,女39例;年龄18~66岁,平均年龄37岁;对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及健康教育后分别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健康教育前后疾病的认知程度与依从性进行调查,并对效果进行评价。

1.2 健康教育方法

1.2.1 对照组教育方法:本组89例患者入院后仅进行常规护理与传染病的常规健康指导。

1.2.2 观察组教育方法:本组89例患者入院后除进行与对照组相同的常规护理与健康指导外,根据制定的健康教育计划,针对不同的传染性疾病进行有关传染病知识的宣传,主要内容为:①我院对传染病管理的规章制度及传染科的消毒隔离制度;②国家关于对传染病管理的法规;③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发展、治疗过程、预后、及复发因素等;④治疗依从性对治疗及预后的重要作用;⑤隔离时间及解除隔离的标准;健康教育形式采用医护人员讲解及印制宣传单等,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且进行t 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二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对传染病的认知程度比较[例,%]

组别 n 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治疗的依从性

教育前 教育后 主动配合 被动配合 不配合

观察组 89 21(23.6) 89(100) 71(79.78) 14(15.73) 4(4.49)

对照组 89 22(24.72) 67(75.28) 42(47.19) 31(34.83) 16(17.98)

从表1可以看出,在入院时二组患者对传染性疾病的知晓率分别为23.6%与24.72%,二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系统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对传染病的认知率上升到100%,所有患者均0.能正确回答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发展、治疗过程、预后、及复发因素,二组患者健康教育后认知率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后配合治疗的患者达95.51%,大大高于对照组,二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二组患者对健康教育效果评价[例,x±s]

组别 n 必要性 有效性 全面性

观察组 89 91.5±4.3 84.3±7.9 81.4±11.6

对照组 89 71.4±9.6 41.5±9.6 33.5±9.9

从表2可以看出,观察组89例患者对系统的健康教育评价较高,评分大大高于对照组,二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流动人口的日益增加,对传染性疾病患者如不进行有效的宣传与健康教育,将导致传染病的蔓延,因此,对不同的传染病患者制定不同的健康教育计划,针对不同的传染性疾病进行系统、规范的健康教育,对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具有积极的意义[2]。本研究通过二组患者的比较显示,系统的健康教育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首先有利于患者对传染病传染性的了解及防止传染他人的意识。据相关文献报道,90%的患者及家属不了解消毒隔离方法及隔离时间、传播途径等,而且大多数病人得知患了传染性疾病容易产生绝望情绪,不肯配合治疗等,经过系统的健康教育后,消除了患者及家属的恐惧心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积极配合治疗[3]。其次,进入二十一世纪,医疗服务倡导以人为本,医院已经由治疗转为以医疗、预防、保健相结合的模式[4]。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系统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健康教育作为一种心理护理手段,对提高患者的信心,提高治疗效果及预后都有积极的意义[5]。健康教育在开展中.让患者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增强患者的道德意识、法制观念、社会责任感。使患者既要学会保护自己,也学会对他人负责[6]。并在健康教育中突出传染病的特点,教育患者以预防为主,有计划、有目的地对患者及亲属进行预防疾病知识的教育[7]。可以增强病人自我预防和保健的意识,消除恐惧心理。有利于传染病的管理。

综上所述,对传染病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能提高传染病患者对自身传染性疾病的知晓率及治疗的依从性,更为重要的是提高了患者的社会责任感与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达到控制和预防疾病蔓延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苏晓婷,姜戈.健康教育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探讨[J].中国健康教育,2002,18(11):722-723.

[2] 肖贵轩,杨坤,刘武垣等。健康教育对控制肠道传染病的效果评价[J],中国公共管理2008,24(4),423-425.

[3] 黄哲梅.洪婉媚,李剑妮,等.传染病患者疾病知识认知和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2005.4(2):37-38.

[4] 陈宗伟.糖尿病教育的重要性[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6,4(2):51.

[5] 唐惠兰,周丽.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初探[J].中国健康教育,1997,13(2):40.

[6] 林奕,李力,徐岩,等.肺结核患者的心理调查与护理干预研究[J].中国防痨杂志,2007,29(4):306-309.

篇(6)

近几年的调查结果显示,艾滋病疫情在青少年这一特定人群呈明显上升趋势,且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大学新生正处在这一高危年龄段。目前,在无治愈的药物和办法,也无有效预防疫苗的情况下,及早开展以学校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干预,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成为控制艾滋病传播的关键。对此,我们对入校新生发放艾滋病知识问卷,并对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2014级入校新生971名。其中男生755人,女生216人;年龄16~20岁,平均年龄为(17.27±1.56)岁。

1.2方法

1.2.1研究工具根据艾滋病综合知识内容设计调查表进行现场匿名调查。调查前向学生讲解调查目的、意义和填表方法等,内容包括艾滋病传播方式、判断哪些行为可以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与艾滋病有关的态度和信念以及获取艾滋病知识来源及教育需求等问题。1.2.2资料收集方法由校医院负责,学校团委、学生处等部门配合,将调查表当场收回,且及时进行审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共发放问卷1000份,现场收回合格问卷971份,有效回收率97%,根据调查情况,立即发放艾滋病宣传资料,并利用校园网与报栏有针对性的教育宣传,2周后做第2次相同的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985份。

1.3统计方法

应用EPIDATA3.0软件录入调查资料,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

2.1健康教育干预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干预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分别为52.9%和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总体上大学生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目前无预防及治愈艾滋病的疫苗和药物、共用注射器吸毒传播艾滋病正确认知率较高,干预前后均在90%以上;但对性接触传播知识和部分非传播途径缺乏了解,干预前正答率较低,分别为37.9%和49.9%;而对艾滋病潜伏期、可疑人员如何就诊检查治疗、与艾滋病的距离是否遥远、我国是否实行免费检测治疗政策、何为艾滋病“窗口期”、对待艾滋病人态度等正答率更低,分别为35.5%、31.2%、26.3%、26.1%、24.6%、19.1%,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表1)。

2.2新生入校前获取艾滋病知识的来源及健康教育需求

调查发现,96.5%的同学希望通过学校课堂授课及或专题讲座系统学习艾滋病知识,尤其是如何预防性途径传播,90.6%的同学愿意参与艾滋病宣传活动。入校前获取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网络、电台、电视、书刊和报纸,均在70%以上;其次是学校教育为46.8%;来自同学、医生、家长的人数较少,低于20%(表2)。

3讨论

近年来的国内相关研究表明[1,2]青年学生感染艾滋病人数的上升与社会歧视和社会隔离等因素有关外,对艾滋病知识的认知、态度、和高危也是其中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健康教育干预后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提高了31.3个百分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效果明显。大学生是社会和家庭的高文化阶层,健康教育易接受、易实施,尤其刚入校新生组织性强、依从性好、问卷回收率高,结合常规健康体检及时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了解他们认知的不足与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等行为干预,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调查结果发现,新生入校前对各类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不容乐观,多数问题回答不尽如人意,与国内以往研究结果一致[3,4]。究其原因,我国的中学校健康教育及医务室条件相对薄弱,中学生处在家长老师耳提面命的升学压力环境中,获取艾滋病知识的主要来源是网络与广播宣传,且大多是浅尝辄止式的浏览,加之媒体报道的知识不系统、不深入,教育效果收效甚微。本次调查有96.5%的同学希望通过学校课堂授课及或专题讲座系统学习艾滋病知识,干预后的结果也表明,一次性发放宣传资料式的短期健康教育干预是不够的,高校应将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从新生入校抓起,通过大学选修课、专题讲座、报栏宣传、校园网等多种形式反复强化,警钟长鸣。于此同时,学团和学校的医务工作者应经常性地联合艾防机构深入学校“面对面”咨询、参与式培训,减少无知造成的恐惧和歧视,营造一个理解、宽容、健康安全的学校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陈禨?,庄勋,侯晓燕,等.南通市大学生艾滋病认知及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5):779-780.

[2]陈青山,严文辉,梁文龙,等.艾滋病防治知识讲座对某高校大学生知•信•行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3):337-338.

篇(7)

【基金项目】衡阳市社会科学基金(No.2014D100)、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No.2014FJ3126)、衡阳市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项目(No.2014KJ27)、湖南省林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No.XLK201432)资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45-01

艾滋病逐渐由特殊人群感染扩散到一般人群感染的趋势,我国青年HIV感染者已占总感染者的一半左右[1]。中职生一般为15岁左右,具有心理和生理成熟度不平衡及抵制外界诱惑能力不强等特点。目前,大多数国内中职学校对艾滋病健康教育还不够重视,没有具体的预防干预措施,更没有将艾滋病健康教育纳入到日常教学中,只是在艾滋病宣传日前后展出一些关于艾滋病预防方面的知识,这与学生的需求相差甚远[2]。本文旨在探索在中职学生中开展艾滋病知识教育教学的效果。

1.对象、方法与内容

1.1对象2014年9月至12月以整群抽样方法对衡阳某校2014级新生共480名中职学生作为教学研究对象。

1.2方法与内容

1.2.1调查方法本课题组成员参考有关资料及文献,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前统一培训调查员,教育教学前、教育教学后两个月分别使用同一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两次调查,采用匿名式自填问卷的方法,当场回收问卷。教学前、后分别发放问卷480份,分别回收有效卷480份。

1.2.2教育教学方法:1)病原微生物教师给学生上课,时间为4学时。2)专家讲座。3)出宣传板报、发放宣传资料。4)通过微信、QQ、短信等网络信息资源每周向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5)开展同伴教育。6)组织讨论。

1.2.3教育教学及调查内容 艾滋病传播途径(性、血液、妊娠)、非传播途径(蚊虫叮咬、共餐和握手、在公共泳池游泳)、专业知识(主要感染的细胞、能否治愈、是否有疫苗、是否有特效药物、感染HIV后可无症状、常用消毒剂可消灭HIV、检测什么标本可确诊HIV、保持单个未感染HIV、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预防、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共计16项

1.2.4评价指标 单一知识知晓率=正确回答某一知识的调查人数/调查总人数×100%

总知晓率=所有调查对象正确回答条目总数/所有调查对象共回答条目数×100%

1.2.5统计方法 将所收集的资料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一般情况 本次研究对象480名中职学生,年龄14~16岁,男生230人,女生250人,来自农村学生254人,城市学生226人。

2.2教育教学前不同性别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 男、女对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分别为63.86%(2350/3680)和64.63%(2585/4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教育教学前不同生源地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 农村和城市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分别为63.68%(2588/4064)和64.91%(2347/36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教育教学前、后对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 分别为64.26%(4935/7680)和77.92%(5984/7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5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率 教育教学前、后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均达到98%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6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知晓率 教育教学前、后艾滋病非传播途径总知晓率分别为50.56%(728/1440)和72.50%(1044/1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7艾滋病专业知识知晓率 教育教学前、后对艾滋病专业知识知晓率分别为58.21%(2794/4800)和73.60%(3533/4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我国学生在初中阶段接受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有限,如中职阶段也忽视该知识的教育学习,那他们可能会成为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地中职生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没有显著性的差异[3];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率高于非传播途径;对艾滋病专业知识知晓率也不高;中职新生对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不高,开展教育教学后,对艾滋病各项知识知晓率均明显提高,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焦红良[4]等建议让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参与高校艾滋病宣传教育;刘雪娜[5]认为进行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显著。提高中职生防艾知识,有效防控HIV的传播,学校应将艾滋病健康教育制定到专业培养方案中,艾滋病健康教育教学内容纳入到日常教学中。

参考文献:

[1]李小波,李娟,罗江洪等.“同伴教育”在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9,29(5):731-732.

[2]齐文岩,肖丽君.大学生艾滋病教育及课程开设情况认知和态度调查[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7,24(3):318-320.

[3]赫欣,胡中德,刘国良.漯河卫生学校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3):279-280.

[4]焦红良,徐选国,吴蒙蒙.我国社会工作学生介入高校艾滋病[J].教育与职业,2010(21):190-192.

篇(8)

【关键词】艾滋病(AIDS);护生;健康教育

艾滋病(AIDS)对人类健康构成的严重威胁,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报告指出,大约50%的HIV感染者为25岁以下的青年。在我国艾滋病感染进入快速增长期之际,加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刻不容缓,目前既无有效治疗药物又无特效预防疫苗,开展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群体保护能力将势在必行,卫校护生既是艾滋病健康教育对象,同时也将是传播预防艾滋病知识的生力军。因此,对护生进行健康教育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1 国内艾滋病流行的严峻性

2008年7月29日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了《2008艾滋病流行状况报告》。报告指出,2007年全球新增艾滋病毒感染者270万,因艾滋病死亡的人数为200万。艾滋病患者总人数在2007年已达到3300万,其中年龄在15~24岁之间的人数超过一半。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指出,到2007年底,我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70万人,全人群感染率为0.05%,其中艾滋病病人8.5万人。2007年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5万人,因艾滋病死亡2万人。目前,我国艾滋病疫情的特点包括AIDS疫情持续上升,公众对AIDS知之甚少,相关防治知识的匮乏让他们缺少防范;性传播和血液传播逐渐成为主要传播途径;疫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AIDS正通过吸毒、、等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从性别角度看,女性感染者呈现急剧上升趋势;从年龄分布情况看,25岁以下的青少年和儿童感染者的感染率逐年增加。在这种流行态势下,即使身处象牙塔中的学生,也不免要面临HIV感染的处境,所以,这是开展AIDS健康教育的前提与时代背景。

2 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在数年的教学工作中,笔者了解到目前护生对AIDS一般知识的掌握上,如:“AIDS的医学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吸毒会传播HIV”,“使用安全套可预防AIDS”,对AIDS的三种主要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有较好的理解,但对某些问题,如一般接触能否传播、苍蝇蚊子及其他昆虫是传播媒介等认识较模糊。这表明护生AIDS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也反映出在预防AIDS健康教育上的某些弱点,为今后开展AIDS健康教育的工作重点提供了依据。在对待HIV感染者及AIDS病人的态度上,部分护生存在着排斥、歧视和恐惧心理。有更多的护生对AIDS过分担忧,甚至有人明确表示今后不愿从事接触AIDS病人的工作,这将给社会造成强烈的负面影响。护生作为未来的护理人才,在为大众提供预防AIDS知识方面应该走在其他专业人员的前面,护生还是对其他学生进行AIDS同伴教育的很好资源,必须具备扎实的AIDS知识基础。

3 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法

针对上述现象,笔者在历年的卫生保健课程教学进程中,都会专门开辟一堂2课时的艾滋病健康教育讲座,并获得一些心得体会。

3.1 教师要有宽广的知识面:AIDS已经导致了众多的社会问题出现,我国相关部门针对AIDS的方针政策较多,授课教师必须有所了解,最好能通读相关的文件,通过学习来把握授课的尺度与方向。授课教师掌握一定储备量的人文知识和社会心理学知识是非常必要的,这可使教师在课堂上因势利导,游刃有余。

3.2 教师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现代医学是一门专业多、分类细、门类齐全的自然科学,它充分体现了现代科学发展快速的特点,AIDS与生物学、生物化学、组织胚胎学、免疫学、皮肤性病学、传染病学、内科学、外科学等多门学科都有密切联系。丰富的专业知识会让教师在讲授时能够做到厚积薄发,得心应手,授课过程中知识的传递也将变得富有层次感,获得的课堂效果将会更加显著。

3.3 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授课:理论联系实际的授课方法历来深受学生的欢迎,它贴近现实,活泼生动,教育意义深刻,学生可以从中汲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和认识事物的方式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授课的前提是信息源必须准确无误,信息资源的错误引用会导致教师在课堂上信口开河甚至误导学生。AIDS的信息资源可以通过网络、传统媒体、个人或他人的社会经验等多种途径获得。

篇(9)

[中图分类号] R512.9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4208(2008)01-0014-03

Effect Analysis of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Prevention of AIDS among Occupational School Students QIU Fang. Linyi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Linyi 276004,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rvey the sexual sense and AIDS knowledge and to evaluate the instant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for occupational school students.

Methods 470 students in 2 occupational schools in Linyi were investigated by anonymous questionnaires before and after the health education.The health education on sex and AIDS knowledge was carried out by a professor from Linyi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Results 392 pre-education and 384 post-educational questionnaire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4.85%~50.51% of the students accepted such behaviors as unmarrige sexual act,multi partners, homosexuality,and commercial sexual act on pre-education and it's 5.21%-52.08% on post-education (P>0.05).These sexual senses were not instantly corrected by the health education.Most of the students investigated had some AIDS knowledge and the knowledge was improved instantly by the health education(P<0.01 or P<0.05).

Conclusion There may be some high risk factors for AIDS transmission and venereal disease which may not be corrected by instant education among some occupational school students in Linyi, whereas sexual hygiene and AIDS knowledge of most of the students investigated can be improved by a short-term education.

【Key words】 Occupational school students;Health education;AIDS

艾滋病病毒(HIV)主要侵犯性活跃人群,我国79%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分布在20~40岁的人群[1]。2006年5月,在临沂市2所职业技术学校对学生进行性卫生和艾滋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培训,为了评价培训的效果,为在该类学校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我们对健康教育培训前后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6年5月,在临沂劳动局技校和临沂商校各选择4个班的在校学生共计470名进行健康教育培训和问卷调查。

1.2 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性观念、艾滋病一般知识、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对待HIV感染者的态度等。集中发放试卷,由学生匿名独自答卷,当场收回。健康教育培训前后各进行一次调查。对学生的培训由临沂市疾控中心艾滋病防治有关专家承担,进行为时2学时的讲座,内容包括、性卫生,艾滋病/性传播疾病一般知识、预防知识,正确对待HIV感染者的态度等,然后自由讨论1学时。2次调查对同一对象以同样问卷同样方法进行。

1.3 统计学处理 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 SPSS10.0作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两所学校参加健康教育及问卷调查的学生共470名,其中男生274名,女生196名,年龄15~20岁。两次调查各发放问卷470份,培训前收回答卷436份,其中有效问卷392份,有效回收率83.4%;培训后收回答卷424份,其中有效问卷384份,有效回收率81.7%。

2.2 性观念 被调查的学生同意婚前、多性伴、同性和商业性者所占比例培训前4.85%~50.51%,培训后为5.21%~52.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艾滋病一般知识 干预前对艾滋病的病原、目前不可治愈、可以预防的知晓率在70%以上,对世界艾滋病日、我国目前的感染人数的知晓率在53%以下;培训后各项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与培训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艾滋病的传播和预防知识 培训前,学生对艾滋病传播和预防知识的知晓率较高,对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低;培训后各项知识的知晓率均提高到91%以上,与培训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5 对HIV感染者的态度 调查对象对HIV感染者的正确态度知晓率,培训前均在62%以下,培训后均有明显提高,与培训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本次采用在健康教育培训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的方法,观察短期健康教育培训对提高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艾滋病知识的效果。结果表明,健康教育后学生的艾滋病一般知识、传播途径、预防方法知识知晓率及对HIV感染者的正确态度知晓率均有明显的提高,提示培训的效果显著。但是,关于性观念的问题,其中涉及的多性伴、婚外、同性及商业易的,都是传播性病和艾滋病的高危因素[2],教育后却并没有增加〔3〕,提示性观念的改变需要长时期的培养,比增进知识更困难。

资料分析结果,通过前段学校和社会的卫生教育和宣传,学生们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部分学生对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仍然模糊不清,对HIV感染者抱着不正确的态度。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方面[4]。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既是疾病的传染源又是受害者,日常接触一般不会传染他人,所以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应疏远和歧视他们。家庭、单位和整个社会都应给他们营造一个理解、平等、健康的环境,鼓励他们改变高危行为,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不仅有利于他们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而且对于控制和预防艾滋病的传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今后要针对这些问题,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性观念,进一步提高各种知识的知晓率,巩固职业技校学生的艾滋病预防成果。

参 考 文 献

[1] 何景琳,谢蕾.青少年与艾滋病预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中国的项目介绍[J].中国健康教育,2000,16(11):648-649.

[2] 安永强,戴志澄.谈艾滋病在中国[J].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2001,7(5):259-262.

篇(10)

[中图分类号] R759.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2(b)-0072-03

梅毒在性传播疾病中危害性仅次于艾滋病,梅毒的广泛流行与传播已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妊娠梅毒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可引起流产、死胎、死产、非免疫性水肿,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围生期死亡或娩出先天梅毒胎儿[2]。福建省2006年~2008年先天梅毒发病率及增长率居全国前四位,2004年7月~2005年6月妊娠梅毒的发病率为2.33%[3],本研究对253例妊娠梅毒患者开展干预,探讨规范化的干预模式,以期达到减少对母婴危害,降低先天梅毒发生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2010年5月~2011年3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福建省福安市及福建省漳浦县医疗保健机构初次产前检查并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分娩的确诊为妊娠梅毒的孕妇,并经明确告知并自愿参与本研究。本研究共纳入妊娠梅毒孕妇253例,年龄22~38岁,平均28.5岁;初中到大学本科文化程度248例,占98.02%,文盲5例占1.98%;干部技术人员36例,占14.23%,工人39例,占15.42%,农民45例,占17.79%,个体87例占34.38%,家务及其他46例,占18.18%;居住市区111例,占43.87%,城镇77例,占30.44%,农村65例,占25.69%。依就诊顺序和妊娠孕龄,随机分为孕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77例,分别于孕早期入组70例,孕中期入组65例,孕晚期入组42例;对照组176例,分别于孕早期入组68例,孕中期入组62例,孕晚期入组46例。两组患者年龄、职业、居住环境与入组时妊娠孕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试剂及检测 同时测定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上海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及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日本富士公司产品)。按说明书规范操作。

1.2.2 诊断标准[4] ①妊娠期梅毒评价标准:孕妇有非婚性接触史及配偶或感染史;具有各期梅毒的临床表现或无任何梅毒的症状和体征;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妊娠期发生或发现的活动性梅毒或潜伏梅毒。②新生儿先天梅毒标准:生母为梅毒患者。③临床症状:发育不良,皮损常为水疱-大疱、红斑、丘疹、扁平湿疣,梅毒性鼻炎及喉炎;骨髓炎、骨软骨炎及骨膜炎;可有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贫血。或无临床症状。④实验室检查:在早期胎传梅毒儿的皮肤黏膜损害或胎盘中可查到梅毒螺旋体。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阳性,新生儿RPR滴度大于或等于母亲滴度的4倍,19S-IgM-FTA-ABS阳性。

1.2.3 干预方法 对所有初次产前检查的确诊为妊娠梅毒的孕妇,经知情同意后纳入研究并分组。①观察组干预方法:由健康教育咨询员导诊至责任医师,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包括一对一的诊疗咨询,完成从热情地迎侯患者询问病史记录病史必要的体检必要的辅助检查根据病史、查体、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等参考依据作出准确诊断合理用药提供现场3~5 min的健康教育咨询服务;后转入咨询室(本医疗机构内或当地性病规范化门诊)由健康教育咨询员提供专门咨询服务,包括健康处方及宣教资料发放心理咨询性伴通知患者联系卡发放随访(定时电话随访或门诊随访)。病历资料及咨询资料记录完整并存档上锁保存,诊疗和咨询均应注意保护患者隐私。②对照组仅给予发放健康处方、常规检测和治疗配合。③为避免晚期再感染,观察组与对照组住院分娩时均再行梅毒血清学复查,如诊为再感染者予以排除出组。

1.2.4 治疗方法 孕早晚期治疗即指妊娠初3个月内治疗1个疗程,妊娠末3个月时再治疗1个疗程;孕中晚期治疗即指妊娠13~27周内和妊娠末3个月各治疗1个疗程;单疗程即指在妊娠过程中仅进行1个疗程治疗。通常每个疗程治疗方法首选普鲁卡因青霉素80万U肌内注射,1次/d,连用10~15 d;或苄星青霉素240万U,两侧臀部肌内注射,每周1次,连续3次;若青霉素过敏则用红霉素0.5 g,口服,1次/d,连服15 d[4]。

1.2.5 评价方法 比较两组孕产妇孕期有治疗与未治疗的例数与比例,依从性指接受治疗干预的孕产妇的比例;比较两组妊娠结局即足月、早产与流产的例数与比例;比较两组围生儿结局即两组活产儿中发生早期新生儿死亡、低出生体重、先天性梅毒感染的例数与比例。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1.5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妊娠期梅毒孕期治疗情况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接受治疗情况,观察组配合规范化治疗及健康教育干预的依从性为97.7%(173/177)远高于对照组79.5%(140/176),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 = 29.00,P < 0.01);观察组未治疗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 = 29.08 ,P < 0.01),观察组接受孕早晚期、孕中晚期或其他单疗程治疗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 = 23.36,P < 0.01)。见表1。

2.2 两组妊娠期梅毒患者妊娠结局的比较

观察组足月儿出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两组妊娠期梅毒患者围生儿结局比较

观察组早期新生儿死亡、低出生体重儿、先天梅毒感染围生儿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见表3。

3 讨论

妊娠期梅毒孕妇能通过胎盘将梅毒螺旋体传播给胎儿,还可通过产道感染和产后哺乳,生活密切接触等途径感染新生儿。未经治疗的一、二期梅毒孕妇几乎100%传播给胎儿,早期潜伏梅毒孕妇感染胎儿的可能性达80%以上,未经治疗的晚期梅毒孕妇感染胎儿的可能性约为30%,晚期潜伏梅毒孕妇,性接触已无传染性,但感染胎儿的可能性仍有10%[5]。梅毒不仅严重影响孕产妇和下一代的健康和生存质量,而且妊娠期梅毒患者中绝大多数为潜伏梅毒[6]。由于潜伏梅毒的隐密性,未行RPR血清学检查则难以发现,又具有母胎垂直传播的特殊性,若孕期未检测或检测出来后未接受规范的治疗,往往对子代产生严重的危害。

性病规范化诊疗和健康教育咨询是规范化性病门诊的主要内容之一,自20世纪末在国内开始试行,经世界银行贷款卫生九项目(艾滋病与性病的预防与控制项目)的实践及推广,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标准及流程,在性病的干预起到积极的作用,是防治性病的重要方法[7]。我院2002年开始建立规范化的性病门诊,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逐步推广到全省。

本研究运用规范化诊疗和健康教育咨询,结合妇产科学的临床特点,对妊娠梅毒进行综合干预,可有效提高妊娠梅毒患者接受治疗的依从性,使接受治疗的依从性达到97.7%,远高于对照组的79.5%,且其中接受孕早晚期规范治疗和孕中晚期2个疗程治疗的达71.19%,也高于对照组的38.64%,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只有提高了患者接受治疗的依从性,通过妊娠期的驱梅治疗,可以降低血清中梅毒螺旋体的滴度,减少其通过胎盘的量,减低因螺旋体所致的绒毛炎症水肿和脐动脉病变,改善胎盘血运,尤其是孕早期及时、足量的抗梅毒治疗,能有效地防止母婴垂直感染,减少胎传梅毒的发生[8-9];妊娠晚期再一次治疗,使宫内胎儿也得到充分的治疗,从而明显降低梅毒儿的发生。

在规范化的诊疗及健康教育咨询中,在严格的保密措施及关怀服务下,增进医患感情;通过通俗语言与可亲的表情,进行一对一的心理护理和防治知识传播;通过定期的电话随访或门诊随诊,提醒敦促妊娠梅毒患者及时诊疗;通过性伴通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防止间接传播于他人和再次被感染[10]。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的早产、流产、早期新生儿死亡、低出生体重儿和先天性梅毒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运用规范化性病诊疗及健康教育咨询与孕产期特点相结合的综合健康教育干预的方法可实施性强,可进一步提高妊娠梅毒患者的依从性,增进医患沟通,增强患者的防治意识,降低早产、流产、早期新生儿死亡、低出生体重儿和先天性梅毒感染的发生率,对控制梅毒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红章,郄春花,周源,等.妊娠梅毒患者母婴传播的检测及干预治疗[J].哈尔滨医药,2012,32(2):98-99.

[2] Genc M,Ledger WJ. Syphilis in pregnancy [J]. Sex Transm Infect,2000,76(2):73-79.

[3] 张荣莲,陈起燕,陈烈平,等.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母婴传播规律与干预方法[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7,42(7):438-442.

[4] 陈志强,王千秋.性病临床手册[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4:24-28,32-33.

[5] Fiumara N,Fleming W,Dowing,et al. The incidence of prenatal syphilis at the Boston City Hospital [J]. N Engl J Med,1952,247(2):48-52.

[6] 谭小平,熊海燕,宁景春,等.潜伏期妊娠梅毒168例临床及母婴传播干预分析[J].河北医学,2011,17(9):1172-1174.

[7] 黄永,何益新,王勇,等.以规范化性病门诊为依托的暗艾滋病综合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2,18(8):543-546.

[8] 许静,狄正鸿.茌弢,等.32例早期先天梅毒的诊疗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7,13(2):148-150.

上一篇: 资产证券化优势 下一篇: 零售业商业模式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