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与超低能耗建筑汇总十篇

时间:2023-11-06 09:55:2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绿色建筑与超低能耗建筑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绿色建筑与超低能耗建筑

篇(1)

引言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改善原有的建筑设计方法,得出的被动式设计技术能够满足人们对建筑节能和环保的要求。由于被动超低能耗建筑的设计在我国应用时间还比较短,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下文在介绍我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应用实践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其设计基础和实际应用。

1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的重要意义

现阶段,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人们对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的建筑迎来了蓬勃的发展,但是因为建筑业对能源消耗量比较大,所以,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对各种能源消耗及对环境影响也越来越大。自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我国对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重视,同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对于提高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有非常密切的联系。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传统的建筑理念、模式和设计都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如果只是遵循传统建筑理念要求来进行设计,而没有把人们的理念要求融入到建筑设计中,不仅不能实质性起到环境保护的作用,也不符合当前我国全面发展的要求,所以,就有必要改进、创新建筑设计。基于这个原因,被动式低能耗建筑设计自从被提出以来,就受到了高度关注、重视,因为其符合节能环保、绿色建筑的概念,所以,得到了人们广泛的认可、接受。

2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设计原则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节能环保的概念已深入人心,而建筑行业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建筑设计时如何确保建筑节能环保,已经成了设计师的必须要考虑的关键问题。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是基于建筑地区经济、文化和气候条件,使用环保的可再生能源来进行建筑设计。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能保证建筑的实用性、舒适性,同时还能实现节能环保的经济效益。被动式建筑设计的设计原则与以往的建筑设计理念不同。以往的建筑概念是人工控制环境,使用暖气、空调以及其它设备来控制环境,满足人们满意的室内热环境,不过主动控制消耗能源量大,隔绝室内和室外自然环境流通,长期在这种环境中居住会影响人体健康。被动设计技术的原理是通过自然能源为建筑物提供供暖和通风,使室内和室外的环境融为一体。如:住宅室内温度在18~26℃时人体舒适度最佳,我国地区的气候环境大多能够满足人们生活最适温度,通过室外太阳能升高室内温度,这不但能够使人们生活得更舒适,并能减少能源消耗,从而实现建筑低能耗。

3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基础分析

3.1气候环境分析

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过程中最主要的是考察分析建筑环境,我国现有的建筑设计人员虽然有很多环境调查分析知识,但当前的实际应用中气候分析工具和定量计算方法还有很多缺点。在分析环境气候的实际工作中,通常使用表格分析法和图像影响分析法,从两种角度分析环境,进而得到人体热舒适范围。我国地大物博,各地环境差异十分明显,在分析环境舒适度时,这两种方法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因此我国设计师必须要建立一套综合各地区气候、环境特点的完整的分析系统。

3.2室外自然气候精细化表征方法

除了分析建筑环境之外,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基础还包括从人体热舒适、建筑热环境的角度分析室外气候特征,用准确数字准确表达。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适合国内气象数据准确描述方法,具体过程是:收集过去30年气候数据整理气候数据(补齐残缺)提取典型所需气候要素(包括干球湿度、日辐射、风速等)分析平均干球湿度、风速、日辐射数据CDF处理上面的气候要素计算的气候要素长期累积分布函数和每月累积分布函数结合上面的数据加权选择月份格式转换后,输出典型年结果。这种方法表征室外自然气候,是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的基础。

3.3人体热舒适和室内微气候的关系分析

通常来说,建筑节能效果越好,室内微气候越接近人体的热舒适。因此,建筑设计时应分析人体热舒适和室内微气候之间的关系,这是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的另一个基本条件。因为气候的多样性,人体热舒适和室内微气候之间的关系应以季节变化为基础。

4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4.1保温隔热系统

在某供暖地区,广泛应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主要体现在保温隔热系统。(1)外墙保温采用B1级模塑聚苯板,厚度在200~250mm之间。这种材料的导热系数不大于0.032W/(m•K),在成分中具有红外吸剂,反热辐射、吸收能力比较高。在模塑聚苯板周围安装300mm宽的防火隔板,改善外保温层的耐火性能。(2)使用双层保温板,用粉聚苯颗粒保温砂浆填补密封地板缝。

4.2门窗系统

在建筑门窗系统中,最重要的是防水、保温、气密性,同时也是最难处理的,其能耗损失大约占总建筑能耗的30%。因此,当建筑工程采用被动式超低能耗设计理念时,应在门窗传热系统的设计中引入这一理念,并且还要考虑太阳能透射比等因素。为此,窗户可以使用PVC塑料材质,填充物使用高效发芯材料。窗玻璃采用真空复合玻璃,采用耐性更好的暖条代替传统的铝合金隔断,窗框和窗洞之间的间隙采用自粘预压自膨胀密封胶带。

4.3应用自然通风、采光

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设计中,采用自然通风、采光是最直接有效的节能措施。根据生态建筑标准,建筑通风、采光设计应该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利用自然光营造良好的光线环境,适合人们生活、工作环境需求。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是温带气候,充足的自然光为建筑照明设计提供充足的条件。自然采光设计,首先确定自然采光策略和基本方案,在此基础上选择玻璃材料、窗户材料,决定是否需要开窗,以及人工照明和自然采光结合的问题。例如:在某地区某建筑改造中,用铝制挡光板来吸引光源,同时反射太阳辐射,从而减少建筑能耗。

4.4阻断建筑热桥

在建筑工程中,因为建筑构件的保温层厚度等因素,存在着热桥现象,其主要体现在阳台的设计上。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中,主体结构可以和阳台板分开,中间采用保温材料,厚度和墙体相似。或者把阳台门设计成内形式,门窗采用保温材料覆盖,也可改善建筑室内的隔热效果。

5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得以相应的发展,并且成为了一个前沿问题。实践证明,结合当地气候特征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是可行的,可以有效地节约能源,传承区域文化。所以,应该大力推动、发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设计。未来的建筑将继续朝着“高效节能”的方向发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是一个复杂的优化过程,不仅需要考虑人体舒适度和自然气候,而且还考虑当地经济条件和文化背景以及当地生态环境和文化等各个方面。所以,在建立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系统的时候,需要解决人体的需求规律和室外计算条件,研发出可以协调各种因素的现代节能技术。

参考文献

[1]张晓露.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基础与应用[J].门窗,2016(12):25.

篇(2)

Abstract: the design is given priority to with passive and active technology optimization for the principle of German low energy consumption, passive room construction. In energy-saving performance and even have a lot of index more than the United States green building LEED evaluation of requirements, this is due to the German industrial rigorous index system construction: the heating terminal heat consumption, an energy consumption of building energy-saving index quantification such as standard, so that the designer can use all sorts of energy saving of the convenient comparison method or the possibility of energy saving equipment, thus the system more efficient economy get energy saving method. And because the market for energy conservation of the building acceptance to a great degree by investment and profit is the balance of the influence, the German energy-saving building through the "demand minimize" and "supply optimization" principle, make gains can be predicted. China to study German advanced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experience, not simple technology stack, build energy-saving index system, the energy efficiency label the authentication system and the market mechanism, which can be a reason that there is in th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the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will do road.

Key word: Germany low-energy buildings, energy efficiency index system, energy certificate system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越来越严峻,欧盟国家加强了温室气体减排的力度。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统计,欧美国家建筑能耗占社会终端能耗的比重越来越大,约为30%~40%以上。2007年3月欧盟国家与政府首脑会议提出了三个“20%”的节能减排目标:即在2020年以前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1990年水平上降低20%,2020年前将一次能源消耗降低20%,2020年前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比例提高20%。德国在建筑节能方面走在欧洲各国的前列,在建筑节能领域已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规制度、政策、标准和技术体系,在建筑节能的不同领域也制定了相应的促进计划、政策工具和市场推广机制。

1、德国低能耗建筑

低能耗建筑最终目标是建筑不通过传统的采暖方式和主动的空调形式来实现舒适的冬季和夏季室内环境。采用的主要节能技术包括:

(1)、加强建筑围护体系的保温性能;

(2)、提高建筑的气密性能;

(3)、机械送新风并进行热回收;

(4)、低热负荷的采暖方式。

德国低能耗建筑能效指标体系

1.1.1、德国建筑节能标准由高能耗到低能耗再到被动房经历了七个阶段:

1.1.2、德国低能耗建筑能效指标体系的特点:

(1)、建筑物不再将单个的建筑构件视为评判能效的关键标准,而是将建筑物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计算和评估;

(2)、建筑物能耗不再仅限于年采暖热需求,而是扩大到这个供暖、制冷、照明、通风、热水制备以及相关辅助能源;

(3)、建筑物应达到一个主要和一个次要条件,限定了两个能效指标,一方面是建筑物的一次能源需求不得超过限定值;另一方面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必须满足最低能耗水平。

1.1.3、德国低能耗建筑的分类:

1.1.4、对被动房必须满足相应的能效指标:

(1)、年采暖终端热耗≤15kWh/(m2・a);

(2)、最大供热负荷≤10w/m2;

(3)、用于采暖、生活热水和家庭用电的年一次能源消耗≤120 kWh/(m2・a);

(4)、超温频率≤10%。

1.1.6、低能耗建筑能效指标体系的意义

在低能耗建筑能效指标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数值就是一次性能源指标,单位是 kWh/(m2・a)。也就是它标志着建筑物每平方米,每年的能量消耗。它就是在考虑了所有建筑能耗相关的因素的基础上得到的。德国能效指标体系把建筑物消耗能量进行量化,并且可以对已建成的和设计中的建筑物,进行比较准确的指导。设计工作者可以很方便的比较使用各种节能方法或者节能设备的可能性,从而系统的得到较为经济有效的节能方案。

1.2、德国建筑能源证书制度

2007年德国在建筑节能条例 (EnEv2007),全面引入能源证书制度。能源证书制度在德国强制性推行,要求德国境内所有的建筑,在新建、翻修或者更换所有人的情况下,必须出示达标的能源证书认证。能源证书是以控制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为核心的节能体系;它使不同地区的建筑物对于能源的消耗有了可比性,并且能够用较为准确的数值对设计中的建筑物能耗进行评价。

1.2.1、德国建筑能源证书主要记录建筑的技术情况:

(1)、建筑地址、建造年限、设备年限、建筑面积等基本信息;

(2)、建筑物每平方米每年的采暖制冷能耗值、一次性能耗值、建筑物每平米每年的CO2排放量等能效指标;

(3)、建筑护结构综合导热系数的计算值和EnEv所要求的最大允许值等建筑维护结构性能指标。

1.2.2、能源证书制度的市场运作

德国在 2000 年就已经成立了德国能源联邦署(是由德国联邦经济和技术部、德国联邦交通、建设与城市发展部和德国联邦环境、自然保护与核能安全部共同出资50%,复兴信贷银行集团出资50%共同组建的有限责任公司)。主要职责:推广宣传能效标识认证制度;提供低息的国家贷款资助个人以及企业进行节能改造;给采用好的节能设备的个人或者企业以一定的资金奖励等。德国规定公共建筑的能源证书必须悬挂在该建筑公共部分如门厅等处,以利公众监督。能源证书有效期为10年,届时需要重新审核更新。

1.2.3、德国建筑能源证书认证制度的意义

(1)、普及和提高建筑物耗能和节能的意识到每幢建筑物,每家每户,每个人;

(2)、鼓励投资者和建造者在建造建筑物和配置建筑物设施时采取节能措施;

(3)、为买房人和租房人提供建筑物经营成本信息;

(4)、推动和促进对已有建筑物节能措施的投资。

2、德国低能耗建筑能效指标体系、能源证书制度对中国低能耗建筑的启示

中国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前夕,公布了温室气体减排计划,承诺2020年为止温室气体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这是中国首次宣布温室气体减排清晰量化目标。建筑领域温室气体的排放已达到世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0%左右。由于建筑节能的成本收益相对于其他行业(工业、交通)更高,因此建筑节能应该成为中国实现其减排目标的优先发展领域。

2.1、中国低能耗建筑发展的现状

经过10年的发展,使节能技术水平逐渐提高,从重视单项技术到综合全面的建筑节能技术解决方案,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逐步提高。

2.3、对中国低能耗建筑发展的启示

(1)、健全我国建筑节能标准,我国现行的建筑节能的判定都以建筑构件或技术设备的单项能耗为基础,缺少对整个建筑物一次能源消耗的定义和限值,应以能效指标作为建筑性能的核心,使不同技术系统有机联系起来,将不同技术应用性能的客观运用。

(2)、健全我国对绿色节能建筑的经济性评价,传统的节能标准强调单项技术及设备的叠加应用,缺乏整体性,导致成本增加。通过全寿命周期成本计算, 建造成本,运营成本,回收成本.有效评估控制建筑成本和投资风险,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而获得更大的经济回报。

(3)、健全绿色节能建筑项目在全寿命周期内的质量监控制度。与欧洲相比,我国建筑项目的实施速度快。设计施工和后期使用粗放,而高质量和细节控制正是绿色节能建筑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彭梦月 被动房在中国北方地区及夏热冬冷地区应用的可行性研究[J] 建设科技

2、侯冰洋 张颖 德国建筑“能源证书”简介[J] 建筑学报200803

3、卢求 Henrik Wings 德国低能耗建筑技术体系及发展趋势[J] 建筑学报200709

4、索斯滕许策 周正楠 东亚地区的“被动房”建筑--欧洲经验在韩国和中国应用[J] 世界建筑201103

5、周正楠 对欧洲_被动房_建筑的介绍与思考[J] 建筑学报 200905

6、徐 孙竹青 国外被动式太阳能房的新进展[J] 华中建筑 201108

7、周正楠 荷兰社会住宅的可持续更新--以罗森达尔“被动房”住宅项目为例[J] 住宅科技 200912

8、彭梦月 欧洲超低能耗建筑和被动房的标准_技术及实践[J] 建设科技

9、彭梦月 潘支明 徐永模 孙芹先 欧洲可持续发展建筑的实践和启示[J] 建设科技

10、田灵江 瑞士_德国住宅建设与建筑节能工作启示住宅产业[J] 201103

11、周正楠 太阳能技术在德国建筑中的应用[J] 世界建筑 200212

篇(3)

绿色低碳生活正成为一种社会时尚,节能环保逐渐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国民愈加认可节约水电、少开空调、少开车等绿色低碳的节能生活方式。在此背景下,博物馆作为社会公共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设计需体现和融入环保节能理念,避免房屋建筑出现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切实解决房屋建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1博物馆建筑设计中运用节能环保理念的必要性

在我国建筑行业迅猛发展的进程中,博物馆建筑设计普遍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情况,人们对建筑外观存在强烈的求美心理,不够重视设计格局的整体性,忽略了环保与节能等方面的设计要求,盲目追求内部环境的舒适与外形的精美,引发生态环境问题。此外,有些建筑建设者、使用者、设计者自身不具备良好的节能环保意识,设计构思不缜密,导致建筑的节能环保之路愈加坎坷,在此形势下亟待采取有效策略融入节能环保理念,改变建筑工程资源浪费现状[1]。

2博物馆建筑设计中节能环保理念的具体体现

(1)在节能环保型建筑材料上的体现。材料是一座建筑是否具有节能环保设计优势的最直观体现,其选择与应用情况直接决定着建筑质量和使用效果。从现阶段来看,大部分博物馆建筑还存在尚未普及应用节能环保型材料的问题,需提高节能环保型材料的设计与实践运用率,发挥其具有的经济优势、降耗优势。现在建筑材料市场中的环保型建筑材料愈加多样化,可将其作为常规施工材料的替代品,在设计阶段综合分析材料运用全过程,避免材料运输、贮存、使用等环节发生不必要损耗,尽可能将塑料材料回收品有效运用到现代博物馆建筑设计中[2]。(2)在清洁型能源上的体现。虽然风能与太阳能这两种清洁性能源近年来的应用范围愈加广泛,已经渗透到房屋建筑设计中,然而要想提高清洁性能源利用率,还需要加强对清洁型能源的多方开发与综合利用,使其充分体现在博物馆建筑工程中,使建筑附近太阳能发电系统更加完善,有效降低电能损耗,提高电力储存能力,为博物馆晚间用电提供更优质的服务[3]。(3)在初始设计中的体现。建筑工程中的初始设计十分重要,是整个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将节能环保理念体现在初始设计中能够从建筑现场气候、地质、水资源的考察入手,了解自然情况,做好设计规划,防止发生建筑重建现象。设计人员需要分析能否将附近自然资源融入博物馆建筑建设中,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合理开发和利用周边清洁型能源,加强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有效保护,最大限度地避免环境污染,切实降低建筑建设所产生的资源压力[4]。(4)在施工过程中的体现。博物馆建筑施工作业以节能环保理念为指导思想,将其视为基本施工原则,采取符合环保型材料使用需求的施工工艺,选择环境友好型的施工机械设备,在施工现场及时清扫建筑垃圾,制定可体现出节能环保理念的施工方法,综合工程成本低、耗能少的施工目标,给社会建设出满意的低碳博物馆。

3博物馆建筑设计中节能环保理念的融入路径

3.1在照明系统中的融入路径

博物馆建设中照明系统设计必不可少,照明对于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娱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将节能环保理念融入照明系统,可引入BAS照明设计方案,合理运用照明装置,为建筑使用提供更舒适的照明体验,让室内场景得以与照明系统协调统一[6-7]。

3.2在门窗设计中的融入路径

门窗虽然在博物馆建筑整个工程中的比重不大,但门窗的作用和影响不能忽视。设计人员将环保节能理念融入门窗设计,可通过扩大门窗开阔建筑使用者的视野,强化采光效果,打造明亮宽敞的房屋[8]。为了避免由于扩大门窗给房屋保温效果造成的不利影响,应严格控制门窗扩大的面积,同时选择具有保温节能优势的新型门窗材料,保证门窗的密封性,增强门窗保温性能。

3.3在屋面设计中的融入路径

进行博物馆屋面设计时,选择吸水率低、强度高、导热系数小且具有良好保温性能的屋面绝缘材料,在屋顶瓦片和防水层内放置这些材料。使用聚苯乙烯和轻质混凝土板材时,保证水泥黏合剂与散装材料应用过程科学合理,注意材料防潮与不透水问题,严格控制材料混合比例,获取最佳隔热效果[9]。

3.4在绿化的融入路径

纵观我国城市化建设现状不难发现,高层博物馆建筑逐渐增多。由于底层与高层存在明显的温度差异,高层容易在炎热夏季出现房屋内部温度过高的情况,影响使用者舒适感与身体健康,甚至存在晒伤使用者的风险隐患。对此,可将环保节能理念融入博物馆建筑绿化设计中,应用爬山虎等植物对房屋内部温度起到灵活调节的作用,既能达到保护的效果,又能改善室内条件,建筑整体环境得到了美观美化,人们在使用建筑时也减少了粉尘、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吸入,空气净化率明显提高,这是行之有效的建筑节能环保设计措施[10-11]。

4博物馆建筑设计中节能环保理念的体现与融入现状

整体来看,国内博物馆建筑设计效率和水平不断提高,引入了越来越多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为节能环保理念在房屋建筑设计中的体现与融入创造了便利条件,促进了低碳型博物馆建筑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不断增大。但是,不可否认现阶段博物馆建筑设计中节能环保理念的体现与融入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4.1环保设计水平较低

尽管近年来节能环保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潮流,各领域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节能环保意识,但博物馆建筑工程设计与节能环保之间的结合还不够密切,实践起来面临诸多难题,相较于发达国家而言,国内博物馆建筑工程节能环保设计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无法真正体现节能环保理念的应用意义。

4.2进展速度慢

节能环保理念在我国建筑领域设计工作中的引入时间较晚,很多人对此认知不足,难以理解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设计博物馆建筑时盲目重视短期经济效益,缺少环境保护的自觉性、责任心,限制了节能环保政策在博物馆建筑领域的实施推广。

4.3协调发展困难

很多博物馆建筑节能环保设计流于形式,施工中在落实节能环保措施时没有把控整体,难以协调发展,导致建筑只在某一工程上表现出极高的节能环保强度,其他工程施工中则基本没有体现。

4.4人才匮乏

人才是研究博物馆建筑节能环保设计工作并将其推广应用到实际项目的实践者,而当前国内此方面人才明显不足,许多博物馆建筑设计人员专业水平有限,难以顺应时代进步趋势、掌握节能环保设计手段,工作中设计理念滞后、设计方法单一、设计模式固定,严重影响了博物馆建筑节能环保设计整体水平的提升。

5博物馆建筑设计中节能环保理念的体现与融入建议

首先,加强法律约束。法治社会以法律依据为规范标准,博物馆建筑节能环保设计也不例外。为了规范节能环保设计,保证建筑具备良好的节能环保效果,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应通过节能建筑材料标准化立法等工作,为建筑绿色能源进程提供最大助力,壮大博物馆建筑节能环保产业,全面发展。其次,加大宣传力度。政府有关单位及博物馆建筑项目负责人应加大建筑节能环保设计的宣传力度,将门窗节能、屋面节能等设计内容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广播、电视、宣传册等宣传到位,让更多人关注博物馆建筑节能环保设计,促进该项工作的飞跃式发展。地方政府应响应国家号召,出台超低能耗建筑的扶持政策,在新农村建设与公共建筑中率先推广超低能耗建筑,为低能耗保温材料、门窗建筑设计方案提供一次性资金补贴或贷款资金等扶持政策,加大宣传影响性,促使更多博物馆建筑项目主动参与到低能耗建筑体系中。最后,重视人才培养。高校与博物馆建筑设计院应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出符合低能耗建筑建设需求和现代社会发展趋势的节能环保设计人才。

6结束语

总之,将节能环保理念融入博物馆建筑设计中,可以最大程度上节材、节水、节地、节能,避免污染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给人们创造高效、舒适、健康的博物馆使用空间,打造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博物馆建筑。在建筑设计中要坚持建筑、人、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总体目标,避免破坏自然环境。

参考文献

[1]刘鹏,张群,魏友漫.高大空间类建筑节能设计方法研究[J].建筑学报,2020(S1):12-16.

[2]施勇.房屋建筑设计中的节能环保问题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20,5(18):196-197.

[3]魏大生.环境保护理念在现代建筑设计推广中的应用[J].环境工程,2020,38(9):281.

[4]李冰.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建筑设计分析[J].工业建筑,2021,51(6):236.

[5]司秉卉.建筑节能优化设计中优化算法的效能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9.

[6]李怀,徐伟,于震,等.某超低能耗办公建筑照明能耗分析[J].建筑科学,2017,33(12):51-56.

[7]任红.绿色照明与建筑照明节能设计[J].电气应用,2009,28(7):22-25.

[8]臧胜,张小朋.论博物馆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要点[J].东南文化,2018(4):112-116.

[9]石彦明.光伏技术在公共建筑屋面中的实践与应用[J].新型建筑材料,2020,47(7):139-142.

篇(4)

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从森林的砍伐中解开了序幕,在土地的耕耘中诞生了科学文化。但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人类文明也在不断破坏和摧毁着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地球环境持续恶化使世界生态环境发生重大改变,如冰川消融、海面升高、洪水泛滥、干旱频发、物种灭绝、疾病流行等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了严重威胁,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人们基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自然平衡的原则,以实现建筑寿命周期过程中能源资源、人居环境、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为目标,提出了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的新理念。

一、 “绿色建筑”理念的内涵、提出和发展。

在20世纪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Paola Soleri)把生态学(Ecology)和建筑学(Architecture)两个词合并为“Arology”,首次提出了“生态建筑学”。70年代一些学者遵循“保护地球环境、节约资源、确保人居环境质量”的基本原则提出了“绿色建筑”理念。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中又提出了“可持续建筑”的新理念。上述三种理念都无一例外地把“注重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并最低限度的影响环境”作为最终目标。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发展各自的标准和评估体系,中国在2008年举办奥运会时,根据“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也制定了自己的标准和评估体系。但从研究走向来看,都把“超低能耗、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作为绿色建筑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标准条件。

二、关于我国新时期绿色建筑建设方向的探讨

1、加强城市规划、人居建设项目前期的环境影响报告审批;人口、建筑物要低密度化、高层建筑布局要分散化。

城市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形成的必然产物,城市化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走向。根据《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显示,到2020年,我国的全国人口要控制在14.5亿,城市化率将达到53%。一个城市总建筑面积的50%以上是用来居住的,一个人一生2/3以上的时间都是在居住区度过的。由此可见,一个城市、居住建筑的合理规划、布局对人类的生活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项目竣工验收时,政府部门要严格按照批复文件进行检查验收,保证绿地面积。坚决杜绝“I期是绿地、II期搞建设”或者“验收时花岗岩上种草皮,验收后揭走变街区”等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

2、限制低层高、走廊式新世纪“筒子楼”的建造。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速发展,城市建设用地的供应形势会日益严峻。拆迁改造将是未来城市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调查发现拆迁安置成本已占到地产企业成本的70%。

设计师们为了适应地产企业建筑造型更美,建筑面积更多的需求,又要满足规划条件建筑密度的限制,从而采取降低层高、内廊式布局等设计手段来满足,造成我们身边“新世纪筒子楼”层出不穷。内廊式布局的先天缺陷就是户间干扰大、通风条件差,套内不通透;低层高的设计又大大影响了建筑物室内外空气的对流和采光。特别是建筑物背阴面的家庭自入住之日起,就注定无法享受到自然的光照,为满足使用要求使用不得不过多的使用人工光源和空调系统,而消耗更多的能源。调查还发现,由于户型布局和结构限制,一般高层住宅的卫生间大多是没有通风和采光的暗间,暗卫生间空气中病毒和细菌总数是有通风光照卫生间的10倍以上,因为有效地通风和光照可以使卫生间更干燥,以带走和杀灭空气中的病毒和细菌。特别是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系统的广泛采用,居室越来越密闭,卫生间的空气随人类活动被带入其他居室,形成整体套房污染。而病毒和细菌依附在空气中的悬浮物上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上浮,停滞在房间大约2/3层高的空间,所以当室内净空空间低于2.6米时,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地危害。医疗数据显示,在密闭的居室生活的人比一般人在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上高出45%。

所以设计师在工作时要多从使用者身心健康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建筑的自然通风和光照,减少低层高、走廊式新世纪“筒子楼”的出现,

3、杜绝“短命型”工程的审批建设,严防垃圾工程产生。

近二十年来,中国成为世界上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20亿平米新建面积消耗了全世界40%的钢筋和水泥。在我们创造世界第一的同时,我们还在创造每年高达4亿吨全球最多的建筑垃圾,这其中有大量的“青壮年”建筑在上演着一场场非正常死亡。

所以只有引入科学严谨的评估和监督机制,才是避免因城市规划短视、工程质量低劣而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的根本途径。

4、加大新型低能耗、零能耗建筑的建设。

篇(5)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7.080

建筑节能是实现我国节能减排重大战略决策的主要任务之一。我国北方地区建筑采暖能耗占当地全社会能耗的25%左右,占我国建筑总能耗的40%,是我国建筑节能的重点[1-4],为此,2015年10月我国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了《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试行)》以推动我国超低能耗建筑[5]。

本文提出了节能可控式分户暖气片热量计量系统(energy-saving controllable household radiator heat- metering system and charging,简称HRHCS),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基于智能控制、能源等角度,设计提出了几种典型的HRHCS,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6-7]。

1 HRHCS方案

1.1 系统整体方案

如图1所示,HRHCS由电源、阀控系统、定时系统、进水管道、回水管道、暖气片、显示调节系统、热量计量系统、进水管口及回水管口等组成。其中,电源为锂离子储能电池,供给系统中阀控系统、定时系统、热量计量系统等所需电能;阀控系统控制阀门开关,由阀门驱动直流电机、电磁继电器及其控制电路组成。当室内温度低于室内设置最低温度时,阀控系统中电磁继电器打开电源,直流电机驱动打开阀门,阀门打开后电磁继电器切断电源;当室内温度高于室内设置最高温度时,阀控系统中电磁继电器打开电源,直流电机驱动关闭阀门,阀门关闭后电磁继电器切断电源。热量计量系统实现HRHCS热量使用的计量,由热量计及两侧阀门组成,在热量计出现故障时,关闭两侧阀门可以取下热量计进行更换或维护。

HRHCS本质上属于供暖功能模块,其内部定时系统通过设定时间开关阀门实现室温控制。依据供暖针对性不同,HRHCS又可以进行设置为不同模式:(1)基于用户人群可以设置为老人专用模式、儿童专用模式、成人专用模式等三种;(2)基于室温控制模式,可以设置为温控及红外探测感控;(3)基于功能控制模式有可以设置为温暖舒适型、平安健康型、抗力锻炼型等类型。

1.2 基于时间温控模式

基于时间温控模式HRHCS采用最简单的时控方式,尤其适合于有固定作息时间的家庭,如具有固定上下班规律的上班族、学生等。当家里没人时,可以将室内取暖阀门关闭;在将要回家前五分钟,打开取暖阀门,让室温在人到家时刚好提升上来。

基于时间温控模式的设定时间范围可以为天制、周制、月制甚至年制,即可以设置一天内、一周内、一月内甚至一年内阀门的开关时段,如图2所示。复杂设置方式可以利用网络通过数据库方式直接导入模式完成,如此实现了供暖的精确时效控制。时控范围、时控初始时间、时控模式等均可以通过显示调节系统设置或者选择。

当然,基于时间温控模式的HRHCS也可以同时与其它控制模式组合联用,如图2所示,与基于室温控制模式中的手机遥控模式联用,通过手机遥控实现阀门开启时间的精确控制就更为便捷、节能。

1.3 基于用户人群模式

不同供暖用户人群,对所需求的室内温度是不一样的。如图2所示,按供暖用户人群细分,可以分为老人专用模式、儿童专用模式、成人专用模式。一般说来,老年人身体较弱,冬季容易怕冷,故而其房间设置供暖温度要高些,一般为22-26℃;儿童火力旺,在太暖和的房g反而容易因外出受凉感冒,因此其房间设置供暖温度可以低一些,一般为14-18℃;一般成人房间设置供暖温度居于两者之间,一般可取18-22℃;客厅为全家主要活动场所,温度适中较为合适,一般设置20℃左右;门厅、卫生间等取暖温度设置可以更低些,取16℃;厨房因为其他房间热量的传递,其温度即使不供暖也会维持在6℃以上,如此还有利于蔬菜等保鲜。如此设置,既考虑了不同人群体质因素,同时从自己房间出门到外,还有客厅、门厅等需要穿过,减少了冬季由于室内外大温差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1.4 基于室温控制模式

基于室温控制模式究其实质而言属于点温度控制,如图2所示,具体可分为普通温控模式、红外温控模式及手机遥控温控模式三种:(1)基于室温控制的普通温控模式,取室内某一地点温度为控制温度点,进行室温控制,该控制温度地点可以为室内任意一处,设定室内最低温度与最高温度,在室温低于设置的最低温度时,阀门开度增大;当室温高于设置的最高温度时,阀门开度减小。如此实现室温的自动调节。(2)基于室温控制的红外温控模式通过红外探测感知室内没有人时,阀门开度关闭,由此减小室内热量消耗。在红外探测感知室内进入人后,阀门开度开到最大,以尽快提升室内温度至设置温度范围。室温提升的过程时间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整,该过程正好有效避免了人由室外直接进入较高温度室内因温差过大而引起的不舒服问题。(3)基于室温控制的手机遥控温控模式则是通过手机遥控HRHCS阀门开关,实现室温遥控效果。

1.5 基于功能控制模式

基于功能控制模式则以人为本,具体说来可分为温暖舒适型、平安健康型、抗力锻炼型等类型:(1)温暖舒适型HRHCS实际上就是目前普通取暖方式,它强调人体对于温度的舒适感觉,室温要求不低于18℃。(2)平安健康型HRHCS强调人体的身体健康,其室温设置上可以更低,强调人体感知的不仅是温度,更重要的室内外温差,根据人体适应性不同,进行室温设置,对于一般健康人群,其最低室温设置一般为不让人冻伤为目的,一般可设为12℃,最高室温设置为22℃;对于怕冷人群,最低室温设置可以高些,但一般不会超过16℃,最高室温设置为26℃;对于怕热人群,最低室温设置回更低些,可设置为8℃甚至更低,最高室温设置为20℃。(3)抗力锻炼型HRHCS则是全能型设置模式,此时不再注意能耗情况,其提供了锻炼身体的一种模式,就是为了提高身体抵抗高温、低温、高温差、低温差的能力,即使是夏季室内也可调整为冬季三九严寒环境,冬季下室内亦可将温度调整为夏季酷暑环境,当然,夏季时也可让室温更高,冬季时也可让室温更低;同时,人处于室内时室温也可变化,室温变化的速度也可以调节。具体原理图如图2所示。

2 功能拓展

HRHCS本质上是一个传热、换热功能模块,它可以与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其他能量供应模式结合,形成更为环保节能的取暖模式。

HRHCS中所需电能由光伏板组件将太阳能转化为直流电,直接储存在锂离子电池中,由锂离子电池供给系统用电;太阳能集热板将太阳能加热水,当加热到设定温度时,将热水存储到集热装置中,当室内温度降低需要HRHCS供暖时,HRHCS中阀控系统驱动其内直流电机打开阀门,集热装置中储存的热水自其中流出实现取暖效果;当室内温度升高到设定的室内最高温度时,HRHCS中阀控系统驱动其内直流电机关闭阀门。

2.1 太阳能HRHCS

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能具有普遍、无害、巨大、长久等其他能源供给模式无可比拟的优点。若完全以太阳能供给HRHCS,则其原理示意图如图3所示。

HRHCS中所需电能由光伏板组件将太阳能转化为直流电,直接储存在锂离子电池中,由锂离子池供给系统用电;太阳能集热板将太阳能加热水,当加热到设定温度时,将热水存储到集热装置中,当室内温度降低需要HRHCS供暖时,HRHCS中阀控系统驱动其内直流电机打开阀门,集热装置中储存的热水自其中流出实现取暖效果;当室内温度升高到设定的室内最高温度时,HRHCS中阀控系统驱动其内直流电机关闭阀门。

2.2 地热能HRHCS

地热能HRHCS原理示意图如图4所示。世界五大地热资源中有三大地热资源与我国有关,地热能供暖是仅次于地热发电的地热开发利用方式,以地热能供给HRHCS无论对于我国的地热综合开发利用还是节能减排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3 太阳能+风能HRHCS

当然,根据以上思路,还可以进一步拓展,根据实际条件采用更为灵活的两能源、三能源甚至更多种能源的复合能源供给模式,譬如太阳能+电能,太阳能+风能等,以便HRHCS节能的同时,还可以保证其运行效果的可靠性。这里仅以太阳能+风能HRHCS为例,其参考原理示意图如图5所示。

鉴于风能更适合于发电,而太阳能则既可以发电,又可以直接热利用,这里太阳能+风能HRHCS中所需电能均由风能提供,风力发出来的电首先储存在锂离子蓄电池中;太阳能仅进行热利用。

3 结论

模块化功能模块HRHCS应用更灵活。基于时效(时间)角度,HRHCS形成了供暖的全时间范围的精确时效控制,基于用户人群模式、室温控制模式、功能控制模式,可以形成更有针对性的不同类型的HRHCS。同时,HRHCS可以与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其他能量供应模式结合,实现了建筑能耗取暖零能耗。HRHCS节能环保,绿色健康,安装简单可靠,制造成本低,地区适用范围广,不仅适用于现有北方集中供暖系统,尤其适用于南方湿冷地区。

参考文献:

[1]武涌,丁研.我国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的目标分析及政策建议[J].建筑,2010(18):8-10.

[2]李炎锋,王慧琛,孙萍,赵刚,王雪竹.节能型住宅采暖期建筑能耗动态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4,40(08):1270-1274.

[3]江亿.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问题研究[J].中国能源,2011,33(09):6-13,35.

[4]江亿.我国建筑节能战略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1,13(06):30-38.

[5]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导则(试行)(居住建筑)[R].2015.

[6]栾晓文,王学升,周相鑫等.可控式分户暖气片热量计量装置:中国,ZL200920280905.3[P].2010(11):17.

篇(6)

进入21世纪,全球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快速增长,但是人口急骤增加、资源萎缩、环境恶化,使人类面临着严峻挑战.在建筑物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不仅消耗大量的能源与资源,而且破坏了环境,因此,对于节约能源与资源,提高使用效率,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矛盾,保护和改善环境,各国政府与工程界都进行了不懈的研究与实践,提出了绿色建筑的理念.

绿色建筑亦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在建筑经济学领域,绿色建筑措施带来了社会效益、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在设计领域,绿色建筑采用建筑集成设计方法并遵守环境设计准则,将建筑物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综合考虑建筑的间距朝向、形状、结构体系、围护结构等因素.综合国内外专家的研究,绿色建筑可理解为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地使用空间,最终实现与自然共生的建筑物.因此"绿色建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概念,它贯穿于建筑物的规划、设计、建筑、使用以及维护的全过程,覆盖建筑物的整个生命周期,"绿色建筑"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与之共同构成和谐的有机系统.

绿色建筑是追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和谐统一.绿色建筑不是奢侈品,不应该追求表面的贴金和技术措施的大而全.一定要选择自己适应的技术,针对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和使用要求,利用先进的模拟分析工具,因地制宜的确定可能的、适度的技术措施.建筑的绿色化设计必须进行定量的评价分析.

绿色建筑中主要涉及能源和环境两大问题,我们的研究实践途径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传统民居建筑中的绿色化手段研究,另外是现代建筑绿色化设计实践.下面主要介绍后者.现时期的绿色建筑设计主要范围有以下几点:

1 建筑热量平衡,节约能耗建筑热量平衡,节约能耗.意思就是减少建筑中的能源的散失,在建筑中合理利用和有效利用能源,不断提高能源利用率.这其中主要涉及耗能大的方面就是北方地区的采暖和南方地区的隔热.建筑采暖和隔热是建筑节能的关键,如何有效地做好建筑采暖和隔热工作,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环境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国内的热平衡主要体现在构造方面,国外的有些做法是利用建筑本身的设计.

1.1 德国新国会大厦的热平衡系统的处理穹顶下造型奇特的锥体内设置的通风管道吸走室内热空气,并通过热量转换器将其中的热量吸收.这一锥体可以使新鲜空气进入室内后缓慢地扩散到室内各个角落,然后变热、上升、排出.这对室内人员的舒适感很重要,而且减少了通风的噪声.

1.2 建筑通风系统的设中国建筑能耗在通风方面总量大、比例高、能效低、污染重,已经成为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通风不仅仅是单纯的空间的换气,还包括调节室内温度,湿度.尤其是工厂的通风,要达到降温、采暖、吸尘、排毒、净化的目的,保证职工的安全和健康.国内虽然在技术和材料方面跟国外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在这方面已经作了不少的研究.

1.3 清华低能耗示范楼---绿色建筑研究中心室内环境控制系统有限考虑被动方式,用自然手段维持室内热舒适环境.根据北京地区的气候特点,春秋两季可通过大换气量的自然通风来带走余热,保证室内较为舒适的热环境,缩短空调系统运行时间.

利用热压通风和风压通风的结合,根据建筑结构形式及周围环境的特点,在楼梯间和走廊设置通风竖井,负责不同楼层的热压通风.在建筑顶端设计玻璃烟囱,利用太阳能强化通风.此外在建筑外立面合适部位设置开启扇,使得室外空气在风压通风的作用下可顺畅地贯穿流过建筑.

建成后的清华大学超低能耗示范楼建筑总能耗可有效控制在常规建筑物能耗的1/3以下,冬季可基本实现零采暖能耗,夏季最热月整个围护结构的平均得热仅为5.2W/m2,护结构导致的建筑耗冷耗热量仅为常规建筑的10%.此外能源、设备、照明等系统采用了多项节能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示范楼单位面积全年总用电量仅为北京市同类建筑用电量指标的30%.

2 建筑自然物的生态平衡生活经验和研究结论告诉我们,良好的办公环境对人的工作效率和心理状况会产生有益的影响.现在的建筑师倾向于创造一种完美的建筑生态空间,提高室内空间环境的舒适感,提高空气的清新度.使人们身临其境能够享受大自然的诗情画意,起到回归大自然的作用.换句话说就是用自然的方式来调节空气质量.国外的技术发展实现了建筑的功能、美观、生态的完美结合.

例如:法兰克福商业银行总部大楼建筑平面是三角形,由三枚"花瓣"和"中茎"组成."花瓣是办公区域,"中茎"实际是中庭,从下到上为面朝内的办公室提供天然的排风通道,起到拔风效应.每一个办公空间都能享受通风和采光.电梯,楼梯和服务设施都集中在三个角内,以强化办公室与花园的村落气息.通过建筑设计或改造建筑设计使室内、外通透,或打开部分墙面,使室内、外一体化,创造出开敞的流动空间,让使用者更多地获得阳光、新鲜空气和景色.炎炎夏日,办公楼里面却凉爽宜人,在这里面找不到中央空调之类的制冷设备,楼里面采用的是全新的"空调"系统,耗能只有传统空调的一半,但舒适度却高出很多.具有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屋顶热工性能等作用,因此,这种绿化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建筑方式.

3 建筑水处理中国是一个泱泱大国,但是水资源是有限的.几次的水污染,使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积极地做好水资源的利用,包括很多方面:热水的循环利用、太阳能的热水利用、污水的处理、中水回收等.在建筑采暖中主要关心的是热水的循环利用.很好的利用这种循环,能为建筑节省很多能耗.

例如:德国新国会大厦的水供暖平衡系统的处理大厦自带的热能工厂所提供的能量在满足日常供暖或降温需要后,剩余的热能将被用来加热从深达 300 米的地下蓄水层中抽出的地下水,然后再送回低层中存储,以这种手段来利用多余的能量.绝热性能好的地层能有效地防止这些热水的热损失.在冬季,热水被抽出来为室内供暖,在夏季,热水则用来驱动制冷设备,以提供冷却水.地层中的冷却水在炎热的天气则可抽出来作为天花板冷却系统中的冷却剂.热水回收,完全不同于中央空调以往的热回收技术,热回收效果非常高,对废热的回收效率最高可超过80%.

4 结论

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超低能耗建筑是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的技术集成平台,用于展示和实验各种低能耗、生态化、人性化的建筑形式及先进的技术产品,并在此基础上陆续开展建筑技术科学领域的基础与应用性研究,示范并推广系列的节能、生态、智能技术在公共建筑和住宅上的应用.项目包括建筑物理环境控制与设施研究(声、光、热、空气质量等)、建筑材料与构造(窗、遮阳、屋顶、建筑节点、钢结构等)、建筑环境控制系统的研究(高效能源系统、新的采暖通风和空调方式及设备开发等)、建筑智能化系统研究.是向社会、大众宣传、展示建筑节能和可持续发展建筑概念、技术和产品的展台.建筑节能是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减轻环境污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走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重要体现,是节约能源,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关键环节,是探索解决建设行业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根本途径,是改造和提升传统建筑业、建材业,实现建设事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性工作.

篇(7)

Abstract: Our country has entered the construction of well-off society, start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goal of strategy of the third pac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enth five year plan, accelerate advance socialistic modernization new phase of development. Keep the energy,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we face is a major strategic problem.

Key words: building; energy-saving technology; security measures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划成为国家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的首要任务。但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容忽视。本文将从城市规划现状入手,分析当前我国城市规划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问题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society, city changes a process to be accelerated ceaselessly. City planning is the primary task to become a national advocat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ity. However, in the city in the process of problem not allow to ignore. This article from the proceed with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city planning, analysis of current problems in city planning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 measures.

Key words: city to change process; city plann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oblem

中图分类号:TU201.5

节约建筑用能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实施科教兴国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执行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施建筑节能,必须要对建筑节能及其技术有深入的了解,正确理解建筑节能技术政策,建立科学、有效、适用的建筑节能保障措施,才能够保证建筑节能技术能够广泛推行。

一、建筑节能的概念

建筑节能的研究与开发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今已经历了二个阶段。简言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提出的建筑节能,其本质内涵仅仅着重于通过能源节约以降低资金投入,是最浅层次的建筑节能概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提出建筑节能己经将其升华至节约资源的高度,是基于资源有限论的理论框架而得来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重提建筑节能,则把建筑耗能与自然生态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是最具积极意义的节能概念。此概念的要义在于,人类社会要发展,而且必须发展,能源则是其发展的动力之源,也就是说人类社会必须以耗能作为其发展支撑平台。这种最具科学意义的建筑节能概念并非不要消耗能源,而是需要大大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即为居住者所提供卫生舒适的居住条件与所消耗的能源量之比),大幅度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这实际上也就是“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的重要内涵。

就建筑节能的整体框架思想而言,建筑节能应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尤其是在其运行使用期间),尽量减少宝贵的稀缺的常规能源的消耗量。

建筑物在运行期间对常规能源的消耗主要来自采暖与空调能耗、炊事和饮食能耗、热水供应能耗、家电能耗以及照明能耗等方面(各部分能耗大体比例见下表);所耗能量资源主要是化石类燃料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液化气等)、电能和热能(如热水、热气)。在国际上,它是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能耗并列,属于民生能耗,一般占全国总能耗的30~40%左右。由于建筑用能关系国计民生,量大面广,节约建筑用能,是个牵涉到国家全局,影响深远的大事情。

建筑能耗各部分所占的比例

建筑能耗的构成 采暖空调 热水供应 电气 炊事 备注

各部分所占的比例(%) 65 15 16 4

二、建筑节能技术与建筑节能技术政策

建筑节能技术是一门以建筑节能科学为基础,同时需以不影响人们感觉舒适度为前提的包含了建筑、施工、采暖、通风、空调、照明、电器、建材、热工、能源、环境、检测、计算机应用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技术。技术政策,是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任务规定的有着技术发展的行动准则.建筑节能技术政策属于技术政策范畴。建筑节能技术政策是以促进建筑节能技术发展,利用建筑节能技术减少建筑

耗能、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效率,为促进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人居环境和健康等服务而采取的集中性和协调性的措施。建筑节能技术政策主要研究政府促进建筑节能技术发展的政策以及利用建筑节能技术服务建筑节能的政策两个方面,重点是促进建筑节能技术新产品、工艺和服务的政策。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推选建筑节能,其总体思路是由北而南,由输入型节能为主向输入型与输出型节能并重转变。从内容上看,我国建筑节能技术政策的历史演变可分两大部分:节能技术行业标准的演变和其他技术政策的演变。

三、建筑节能保障措施

1、政策保障

(1)施行节能性能化政策

在与现行相关建筑规范的有效衔接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节能性能化政策,积极推进节能建筑性能化设计和评测。建立健全科学、量化、可评价的节能性能化指标体系,减少法规对设计创新的限制,通过一定的绿色建筑评估标准或绿色建筑性能化规范(如美国的LEED标准,我国的《建筑性能评定标准》等)对建筑进行广泛的性能评定。还应建立健全建筑节能统计报告制度,掌握分析建筑节能进展情况。

(2)制定节能激励政策

根据《节约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法》研究制定节能经济激励政策,从财政投入、税收、金融等方面支持建筑节能,在政府的宏观指导下推进建筑节能工作。对于达到建筑节能标准的建筑物,应享受减免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等税收优惠和经济上给予贷款、贴息等倾斜政策。对于节能产品应给予税收优惠和贷款支持。建筑节能科研开发推广项目,应列入地方科研计划,增加财政拨款和信贷,增加资金投人强度,并形成多方位、多层次的科技资金投入体系。同时实行精神奖励与经济激励并行的节能激励政策,实现建筑节能的新飞跃。

(3)制定高能耗建筑、材料及设备应用制约政策

制定高能耗建筑、材料及设备应用制约政策,各类高能耗建筑、材料及设备的能耗规定指标,对这些高能耗建筑和企业的耗能量进行严格限制,建立能进能出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原有高能耗建筑、企业必须进行设备、工艺、技术的更新改造;一些产能过剩,设备、工艺、技术落后,能耗和单位产出能耗过高的企业要被淘汰;大力支持高能效设备的研制和生产,淘汰低能效的设备;在建筑节能和设备应用等各方面推行有效的节能措施。

2、管理保障

(1)完善建筑节能管理条例

完善宁波地方的建筑节能管理条例。建立健全新建大型公共建筑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监管机制,加大监管力度,把建筑节能工作落到实处。在对设计环节严格监管的同时,要加大对施工和竣工验收的监管力度。严格落实施工图审查制度。对达不到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设计文件坚决不得通过施工图审查。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跟踪监管和竣工验收备案制度。

(2)健全建筑节能管理机构

建立健全建筑节能机构,充实机构人员,安排专项资金,加强机构建设,强化机构职能。统筹协调建设各部门工作分工,明确各相关主体的责任和义务。进一步健全领导工作机制。增强综合协调能力,建立健全各部门互相联动配合的工作机制,确保管理机构的正常运转,增强宏观调控力和微观控制力。

(3)规范建筑市场监管体系

加强建筑节能监督管理能力建设,结合国务院《建筑节能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将建筑节能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应充分发挥监管职能,建立建筑物全生命周期内相互衔接的节能监管体系。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民用建筑节能标准在实施过程中的监督要点,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阶段、初步设计审查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备案阶段,各有关单位严格按照有关文件要求,抓好市场准入关、节能设计图审关、工程监理关、验收备案关,在建设各阶段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各级管理部门要把工作重点放在监管上,领导专门负责,部门之间相互衔接,联动监管,使建筑节能进入全过程封闭式管理,对不符合节能强制性标准要求的建设项目,坚决不予审批、验收备案、销售和使用。建立违规举报制度。各级建筑节能管理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建筑节能工作违规举报制度,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及时纠正和处理违规行为。

(4)建立建筑节能服务体系

为使建筑节能有序地开展及可持续发展,应发动社会力量,设立各环节的能源服务公司,开展建筑节能服务工作,可以从方案策划、设计评估、施工管理、用后评价体系诸方面进行科技咨询,使建筑节能更具科学性、严谨性,起点更高,以市场来引导宁波建筑节能的健康发展。

3、技术保障

(1)技术优化

加大优化技术体系的推广应用力度、制订和实施优化技术体系的生产标准和建筑设计、施工技术规程,为建筑节能工作的推进提供技术保障.大力推动节能型堵体材料、门窗、保温及采光技术的优化;建筑低能耗围护结构组合设计方法的优化;低能耗建筑的综合设计、环境控制和节能设计的优化;新能源供热制冷成套技术的优化,包括地热能、太阳能、地下和地面水体蓄能等的能源的开发利用;节能建筑和节能设备优选和集成,以及相应节能设计软件的优化;利用相变贮能推动建筑物节能降耗技术的优化以及超低能耗建筑和绿色建筑的研发、示范和应用。

篇(8)

近零能耗绿色建筑指的是适应自然条件与气候特征,通过气密性能以及保温隔热性能高的围护结构,利用新风热回收技术,并采用可再生能源,提供舒适室内环境的建筑。近零能耗绿色建筑主要采用的是被动式设计策略,包括选取合适朝向、遮阳装置、蓄热材料、自然通风等,可以为人们提供舒适并且节省资源的方式,对人类社会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1]。目前应用在近零能耗绿色建筑智能辅助设计注意以软件为主,例如PHPP等,但都不是专业的针对于绿色建筑的软件,并且性能差强人意,成本也相对较高,很难普及。近零能耗绿色建筑智能辅助设计软件极大地降低了成本,可以为近零能耗绿色建筑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

1系统简介

近零能耗绿色建筑智能辅助设计系统采用多种主流技术进行软件内部优化处理,提高软件按钮相应速度,具有数据高速处理功能,并在系统中加入了许多人性化设置,用来对近零能耗绿色建筑智能辅助设计进行管理。系统具有信息处理、后台驱动管理等软件参数,并对软件进行在线控制管理。该系统还能够进行背景图片设置,设置信息的过滤以及设置自动登录等功能,综合提升用户的体验效果。系统主要包括施工图管理、施工方案设计、钢重量校核等功能[2]。

2主要功能

2.1系统登录

用户在界面内输入有效的用户名或密码,输入完成后,点击界面内的登录按键,即可成功登录系统,如果用户输入的用户名或密码有误,系统会弹出对应的错误提示框信息[3]。

2.2主页

在桌面上的系统的图标,双击之后会弹出一个窗口,在这个窗口中需要输入用户名与密码,在输入用户名和密码之后点击登录,进入到软件的主界面中,其中含有多个功能按钮和板块信息供使用者查看处理(如图1所示)。

2.3施工图管理

在软件的左边是系统的核心功能栏,其中含有不同的按钮信息和内容,其中的“施工图管理”功能按钮是对河道防护施工的设计图的详细管理,点击后进入到对应的功能界面中,其中含有多个板块信息和内容数据,供施工者随时调用施工图。

2.4施工技术管理

在软件的左边是系统的核心功能栏,其中含有不同的按钮信息和内容,其中的“施工图技术”功能按钮是对河道防护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技术信息内容的详细管理,系统分为不同的板块信息,点击后切换出对应的功能菜单,包括:平面设计、支反力计算、钢重量校核、批量生成,使用者可根据情况点击使用。

2.5施工方案设计

在施工技术管理功能栏中点击其中的子菜单按钮,此功能是对施工方案的设计和参数设置,点击后进入到对应的功能界面,其中含有多个功能参数和按钮,使用者可根据情况点击设置(如图2)。2.5.1基本参数在施工方案设计功能界面中含有多个功能按钮和板块信息,其中基本参数栏是对工程施工基本参数的添加,使用者可根据情况填入信息,包括:型号、结构、载重、速度。2.5.2对重方案在施工方案设计功能界面中含有多个功能按钮和板块信息,其中对重栏是对工程施工中的钻孔重量的添加,使用者可根据情况填入信息,包括:导轨——钻孔导轨、对重导轨;钻孔直径——顶轮、导向轮,其中对重部分还需要对重位置、规格、对重轮直接以及偏移量进行设置[4]。2.5.3钻孔方案在施工方案设计功能界面中含有多个功能按钮和板块信息,其中钻孔栏是对工程施工中的钻孔具体参数的添加,使用者可根据情况填入信息,包括:钻空方式、钻孔宽度、钻孔高度、钻孔厂家以及型号、设备厂家以及型号。2.5.4井道方案在施工方案设计功能界面中含有多个功能按钮和板块信息,其中井道栏是对工程施工中的实施的钻孔井道参数的添加,使用者可根据情况填入信息,包括:井道净宽、井道净深、门洞宽、门洞高、门洞左右道井道左内壁距离(可选)。2.5.5轨道方案在施工方案设计功能界面中含有多个功能按钮和板块信息,其中轨道栏是对工程施工中的实施的钻孔轨道参数的添加,使用者可根据情况填入信息,包括:轨——钻孔导轨、对重导轨;钻孔直径——顶轮、导向轮[5]。2.5.6方案图在施工方案设计功能界面中含有多个功能按钮和板块信息,其中左边是对方案图的详细内容的呈现,让使用者能快速的查看到具体的方案的平面图(如图3所示)。2.5.7桩孔方案在施工方案设计功能界面中含有多个功能按钮和板块信息,其中桩孔板块是对河道防护施工的桩孔信息的添加,包括:钻孔净宽、桩孔净深(净高)、标准桩孔、主轨中心到各构件距离等。

2.6支反力计算

在施工技术管理功能栏中点击其中的“支反力计算“子菜单按钮,此功能是对工程施工中的支反力的详细计算,包括:已知——安全钳、升降载重、转机重量、平衡系数;支反力——钻机缓冲器承载R1、对重缓冲器承载R2、钻机导轨荷载N1/N2、对重导轨荷载N3/N4。

2.7支反力参数

在支反力界面中含有多个板块信息和内容数据,其中支反力是对其详细参数的添加,使用者可根据情况填入具体的信息内容数据,包括:钻机换成器承载R1,对重缓冲器承载R2,钻机导轨负荷N1-N4。

2.8钢重量校核

在施工技术管理功能栏中点击其中的“钢重量校核”子菜单按钮,此功能是对灌桩中的钢筋重量的校准(如图4)。图4钢重量校核功能界2.8.1已知在钢重量校准板块界面中含有多个功能板块信息内容,其中已知板块可以填入已知的重量信息内容,其中含有多个功能参数和按钮,包括:钻机引擎机器自重、升降载重Q、钻机重量P升降、对重重量P对重、其他重量、钻机系统、平衡系数、平衡系数。2.8.2高级计算在上图界面中含有多个功能按钮,其中“高级计算”按钮,是对校准计算的详细重量的校准计算,点击后进入到对应的功能界面中,其中含有多个功能按钮和参数信息,包括:回归公式、最值、Y对应的X。2.8.3批量生成方案在施工技术管理功能栏中点击其中的“批量生成”子菜单按钮,此功能是可以进行施工方案设计图批量生成的快捷设置操作。2.8.4方案绘制设置在施工技术管理功能栏中点击其中的“绘制设置”子菜单按钮,此功能是可以进行施工方案设计的绘制工具的详细设置。

2.9系统注销

点击退出系统按钮,就给出相应提示,是否确定要退出系统,确定退出,直接点击退出系统按钮,则系统就会关闭,如需再次使用系统,则会回到我们的第一步操作,点击确定按钮,即可进行退出的操作。

3结语

智能辅助设计系统最关键的技术为Revit端合规性插件检查技术与建筑信息交互技术,建筑信息交互技术采用Autodesk公司的LargeModeViewer技术来实现建筑信息交互,该技术具有无需安装插件、强大的API功能等优势,建筑信息交互技术主要包括四部分,分别为数据库、项目和人员信息维护、角色信息维护以及评估管理。通过上述系统硬件与软件的设计,实现了近零能耗绿色建筑智能辅助设计系统的运行,为近零能耗绿色建筑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张时聪,王珂,吕燕捷,等.近零能耗建筑评价的研究与实践[J].城市建筑,2020,17(35):61-67.

[2]吉林建筑科技学院.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智能辅助设计系统V1.0:中国,2020SR1237236[P].2020-01-08.

[3]信海辉,张姗姗.实验室智能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1,5(03):210-211.

篇(9)

人类社会的每次发展,都需要对能源进一步的使用与消耗。现在,我们以及面临着全球性的能源危机,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科学研究表明,总体环境污染(空气、水、光、电磁和固体垃圾)中有34%与建筑业有关,并且建筑业也是一个耗能大户,全球有50%的能量消耗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建筑作为能源消耗最大的行业,最近几年,正逐步走上大力发展高效环保节能的绿色建筑之路。

1 建筑材料的环保节能

1.1 建筑材料的生产和加工行业是一个典型的能源消耗型产业,其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不仅耗费大量的能源,还会污染环境。因而,发展和推广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是势在必行的。建筑材料要做到环保节能,就必须综合考虑建筑材料的生产和使用能耗,尽量采用工业废渣做原料,在保证一定材料成本的条件下,选择保温效果好的建筑材料。环保节能建筑材料是以最少的资料,并尽量利用工农业废弃物及再生材料制造出的高效能建筑材料。在生产过程中也尽量减少对大气污染和能源消耗。

1.2 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的发展及应用现状

1.2.1 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的发展现状

(1)废弃植物纤维

废弃植物纤维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可再生生物资源,主要是指农作物秸秆、废弃木质材料、废弃竹子等。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等废弃植物纤维资源十分丰富。

废弃植物纤维具有很多良好的性能,在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的开发与应用中具有很大的性能潜力。

(2)石膏建材

石膏类建材具有的优点:1)石膏的锻烧能耗比较低(仅为水泥的1 /4、石灰的1/3),因而用石膏做建材可大大节约能源;2)石膏建材比实心砖、混凝土均节约材料;3)石膏建材具有可循环使用性,不产生建筑垃圾;4)石膏无毒无害,具有良好的耐热、耐火性。

(3)泡沫玻璃

泡沫玻璃是集环保、保温、阻燃、隔潮、吸声于一体的新型建筑材料。其原料是废弃的各种颜色平板或瓶罐玻璃碎块,属于废物利用;生产的产品具有显着的环保效益;生产过程不产生“三废”。

(4)膜材料

建筑用复合膜材料具有透光性好、密度小、机械强度高、耐久、防火、保温和抗紫外线等优良特性,因而成为新一代的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膜材对自然光的透光率可达20,因而可节省大量的照明用电。膜材有较高的反射率和较低的光吸收率,并且热传导性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太阳能辐射进人室内,减少了热量的传递,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膜材化学性能稳定,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人体造成伤害,膜材作为一种绿色建材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5)其他环保节能型建材

一种纳米微胶囊相变材料可作为新型的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其主要成分为纳米和微胶囊化的相变材料。纳米在光催化作用下,能杀死病毒,消除VOC和无机有害气体,能在不通人室外新风的情况下有效提高室内空气品质,减少空调系统的能耗;同时,微胶囊相变材料通过相变,物质的分子结构迅速地发生转变,在恒温状态下进行吸热或放热,在外界温度变化时能有效地保持室内热环境的稳定性,减少了能量的损耗,达到建筑节能的目的。

1.3 环保节能型建材未来发展策略

1.3.1 开发环保节能型建材,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建材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高投人低产出、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式生产方式,选择资源节约型、污染最低型、质量效益型、科技先导型的发展方式,把建材的发展和资源利用、生态保护、污染治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21世纪我国建筑材料发展的战略目标。

1.3.2 我国建材行业未来发展战略方向应该是:大力发展环保节能型建材,采用低能耗制造工艺和不污染环境的生产技术,尽量不使用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有机化学物质,兼顾可回收利用和循环生产,坚持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2 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策略

2.1 我国建筑技术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在发展绿色建筑方面已接近高端技术研究领域的先进水平。让我国的建筑业逐渐的摆脱了浪费、污染的大盖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绿色产业时代。我国的绿色建筑具有超低能耗、健康空调、自然通风、天然采光、绿色建材、再生能源、资源会用、智能控制、生态绿化、舒适环境等十大技术特点。绿色建筑的建设必须符合国家对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实现经济、环境以及社会效益的统一。发展绿色建筑技术应着重以下几点:

2.1.1 由于我国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建筑业是大量消耗能源与资源的产业,所以我们要改变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建筑模式,加强发展绿色建筑,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方针。

2.1.2 我们要倡导城市紧凑型空间发展模式以及循环经济的理念。全民参与挖掘发现绿色建筑的潜力,可以很好的处理满足建筑功能和节能、节水、节材以及环保之间的关系。

2.1.3 我们要坚持技术创新,选择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以及科技为先锋的新型绿色建筑道路。我们应当综合核算建筑的效益以及成本,适应地方的经济状况,正确引导市场的发展需求,注重经济性。坚决反对铺张浪费。

2.1.4 我们应当在发展绿色建筑的同时,尊重地方的民族习惯,根据当地的资源条件等,遵循建筑理念,建筑出同时具有时代气息以及地域风格的绿色建筑,注重其地域性。

2.2 绿色建筑的发展策略应该侧重于环境保护方面

2.2.1 绿色建筑的能源观:绿色建筑的能源观是节能和环境,为了减少能源的消耗,绿色建筑改变设计观念,依靠高科技节能技术,从而提高能源的使用率和开发出新的能源,从而来实现能源使用上的自给自足的效果。

2.2.2 绿色建筑设计观和环境气候之间的联系:人类实现了用机械空调改善生活以及工作环境,但是它们的污染性以及高能耗,使得我们人类付出了经济和能源以及环境污染的巨大代价。为了克服它的弊端,绿色建筑的设计按照人体的舒适要求以及环境气候等条件来设计的。他注重地方性气候与建筑之间的关系。从绿色建筑的设计观来看,辅助设备系统是其次,最主要的是大自然,它是主要的供给者。

2.2.3 绿色建筑在技术与环境上,体现环境保护的特点:绿色建筑要求建筑的外层材料和结构,它是要作为能源转换的界面的,必须具备能够调节气候的能力,让室内的气候稳定。

3 结语

建筑材料的环保节能是落实可持续发展重要国策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政策。建材的环保节能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战略性问题。政府、媒体都有责任与义务去引导消费者,只有这样我国环保节能型建筑的发展之路才能更加开阔。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强化监管力度,让环保节能工作得到贯彻落实,使建筑真正达到降低能耗、节省开支、节约资源和环境友好的目的。建筑节能型社会,需要大家的努力和参与,让健康、舒适、低能耗建筑在祖国大地蓬勃兴起,造福人民,造福社会。

参考文献

篇(10)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勖周期内,最大限度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提供健康适用、高效使用,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十三五”推进领域及重点

全面推进:从城镇扩展到农村,从单位建筑扩展到城市街区(社区)等区域单元,从规划、设计、建造扩展到运行管理,从节能绿色建筑扩展到装配式建筑、绿色建材,把节能及绿色发展理念延伸至建筑全领域、全过程及全产业链。

推进重点:建筑整体及门窗等关键部位节能标准提升、高性能绿色建筑发展、既有建筑节能及舒适度改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等重点领域实现突破。

主要目标

(一)到2020年,城镇新建建筑能效水平比2015年提升20%,部分地区及建筑门窗等关键部位建筑节能标准达到或接近国际现阶段先进水平。

(二)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比重超过50%,绿色建材应用比重超过40%。

(三)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面积5亿平方米以上,公共建筑节能改造1亿平方米,全国城镇既有居住建筑中节能建筑所占比例超过60%。

主要任务

(一)加快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及执行质量。修订城镇新建建筑相关节能设计标准,提高建筑门窗等关键环节的节能性能;强化工程各方主体建筑节能质量责任,探索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保险制度;对超高超限公共建筑项目,实行节能专项论证制度;加强建筑节能材料、部品、产品的质量管理。

(二)全面推动绿色建筑发展量质齐升。实施建筑全领域绿色倍增行动;严格控制建筑节能标准执行质量;实施建筑全产业链绿色供给行动: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加快建设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培育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龙头企业;完善装配式建筑相关政策、标准及技术体系。积极发展钢结构、现代木结构等建筑结构体系。积极引导绿色施工。推广绿色物业管理模式。

(三)稳步提升既有建筑节能水平。持续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不断强化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开展公共建筑节能重点城市建设,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等市场化改造模式。

(四)深入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扩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模;提升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质量。

(五)积极推进农村建筑节能。积极引导节能绿色农房建设;积极推进农村建筑用能结构调整。

保障措施

(一)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建立财政资金激励政策体系,研究对超低能耗建筑、高性能绿色建筑项目在土地转让、开工许可等审批环节设置绿色通道。

上一篇: 管理学基本知识 下一篇: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