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汇总十篇

时间:2023-11-06 09:55:2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篇(1)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是儿科临床中的常发病之一, 发病群体为幼儿以及学龄前儿童, 病情发展迅速, 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喘息、咳嗽、缺氧、呼吸困难等, 常发于春冬季节, 给患儿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1]。由于患儿年龄较小, 呼吸道内存在的分泌物难以排出体外, 不仅影响了治疗, 而且也会使得病情进一步加重。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 运用雾化吸入法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越来越受到医生的青睐[2]。回顾性分析郑州市儿童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84例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2例。观察组:男65例, 女77例;年龄90 d~6岁, 平均年龄2.1岁;流喘肺炎35例, 急性喉炎22例, 支气管哮喘37例, 支气管肺炎48例;采用氧气雾化器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男74例, 女68例;年龄60 d~7岁, 平均年龄2.3岁;流喘肺炎41例, 急性喉炎23例, 支气管哮喘36例, 支气管肺炎42例;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治疗。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根据患儿不同病情给予适当药物治疗:①流喘肺炎:氨茶碱、利巴韦林、地塞米松、α-糜蛋白酶;②急性喉炎:氢化可的松、利巴韦林、青霉素;③支气管哮喘:地塞米松、5%碳酸氢钠、氨茶碱;④支气管肺炎:地塞米松、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部分药物可以加入生理盐水。观察组根据患儿的病情, 每天可安排2~3次治疗, 每次10~20 min, 5~6 d一个疗程;对照组每天安排1~3次治疗, 每次20~30 min, 4~5 d一个疗程。若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病情无好转, 应适当调整治疗方法。

1. 3 疗效评价标准 有效:喘息、咳嗽、缺氧、呼吸困难等症状有所好转或者彻底消失;无效:病情无好转, 甚至出现恶化。

2 结果

2. 1 疗效对比 观察组的有效率要略高于对照组, 两组患儿的疗效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疗效对比

疾病 组别 例数 有效 无效 P

流喘

肺炎 观察组 35 35/100% 0 >0.05

对照组 41 34/82.9% 7/17.1%

急性

喉炎 观察组 22 22/100% 0 >0.05

对照组 23 15/65.2% 8/34.8%

支气管哮喘 观察组 37 36/97.3% 1/2.7% >0.05

对照组 36 32/88.9% 4/11.1%

支气管肺炎 观察组 48 48/100% 0 >0.05

对照组 42 37/88.1% 5/11.9%

2. 2 不良反应对比 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胸闷、烦躁、气促等,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对比

组别 例数 胸闷 烦躁 气闭 气闷

观察组 142 0 0 0 0

对照组 142 5/3.5% 8/5.6% 3/2.1% 5/3.5%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远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是儿科临床中的常发病之一, 病情发展速度快, 易引起患儿家长担心。患儿气管发育还未发育成熟, 气管狭窄, 抵抗能力差, 黏膜柔软黏液腺分泌不足, 咳嗽反射能力差, 极易导致黏膜肿胀, 进一步造成呼吸系统疾病。运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对于患儿来讲疗效较慢且疗程偏长, 运用雾化吸入法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已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3]。

雾化吸入法包括氧气雾化器雾化吸入法和超声雾化吸入法。早期较常使用的是超声雾化器雾化吸入法治疗, 而由于对氧气雾化器雾化吸入法的深入研究, 现在已得到广泛应用[4]。在进行雾化时, 雾粒直径约为1~4 μm, 极易被吸入小气道以及肺泡内, 并且雾粒含水量较高, 可以起到湿化呼吸道的作用, 但同时也应该控制雾化量, 才能有效减轻患儿症状。此次临床研究结果表明, 超声雾化吸入法与氧气雾化器雾化吸入法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但是超声雾化吸入法更易引起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给家长带来了恐惧, 也使得治疗变得困难, 因此在使用超声雾化吸入法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时, 若发现有不良反应, 可调整为氧气雾化器雾化吸入法治疗。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 医院的医疗设备及环境也得到了全面优化, 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配备氧气管道设备, 为采取氧气雾化器雾化吸入法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提供了有利条件。患儿接受治疗时, 可将氧气雾化器安置在病床边, 使得患儿容易接受。使用氧气雾化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操作简便, 疗程较短, 经济实用, 也可以避免感染的发生, 有效地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高先芬.氧气雾化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010, 19(22):159.

篇(2)

儿科患者年龄小,不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不适或要求,病情急、危、重且变化快,仪器复杂,护理操作多,在住院期间发生意外伤害的潜在危险性大[1]。我们对60例患儿进行细节护理,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7月——2013年6月的120例儿科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9个月-11岁,平均(5.93±1.26)岁;呼吸系统疾病20例,心血管系统疾病8例,消化系统疾病22例,泌尿系统疾病10例。对照组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9个月-10岁,平均(5.81±1.02)岁;呼吸系统疾病21例,心血管系统疾病7例,消化系统疾病23例,泌尿系统疾病9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疾病、病情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如病情观察,饮食指导等。观察组实行细节护理:①建立领导小组。护理部成立细节管理小组,组长由护理部选拔责任心强、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长担任,负责协调和监督,处理疑难护理问题;另设3名高级责任护士担任副组长,配合组长做好科室持续质量改进,定期检查各科室执行情况,并指导护理工作和专科知识培训。②心理护理。每天评估患儿的病情、心理状况,及时告知患儿家属,对患儿及其家属热情、耐心的进行安慰、鼓励,讲明目前的治疗方案及预后,并尽量满足其合理需求,以减轻其思想负担,保持乐观心态。小儿对危险事物无识别能力,必须加护床栏;暖瓶、锐器等危险物品远离患儿;在潮湿处放置防滑标识,避免摔倒、坠床、烫伤等意外伤害发生。③药物护理。患儿身体器官末发育成熟,药物治疗量与中毒量非常接近,应特别注意用药准确。患儿需多种途径治疗时。应用不同颜色卡片着重标示;处理医嘱、药房领药、输液给药和皮下注射等护理程序时采取双人核对制度,避免用药错误。④护士培训。定期对护士进行理论知识、无菌技术操作、静脉采血、静脉套管针留置、鼻导管吸氧等培训和考核,提高整体护理水平;服务时傲到周到、细心、热情。使患儿和家属都有安全感与依赖感;组织护士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和《医院感染条例》,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做到依法执业。⑤环境护理。保持病房空气流通,环境整洁舒适,每天进行空气和地面消毒。保证空气质量;加强病房物品消毒管理,防止交叉感染;利用屏风等开设家属休息区,充分体现医院人性化的服务理念。⑥弹性排班。实行弹性排班制,假期、周末增加早、晚帮班,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对比两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1.3护理不良事件包括患儿在院期间的感染、跌倒、烫伤以及给药错误、风险事件等。

1.4统计学处理本研究里所有数据均由SPSS13.0数据分析软件处理而得,计量资料用χ±s表示,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见表1。

3讨论

小儿正处在心理和生理的发育阶段。年龄小,体质差,入院后不良事件风险较高;患儿患病住院后大多有家属陪护,家属是患儿的直接“代言人”,目前我国大多家庭是独生子女,集全家宠爱于一身,一旦生病住院,全家人格外紧张、焦虑[2-3];随着社会发展、法制的健全,人们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护理工作稍有差错,便会引起医患、护患之间的矛盾,对医院的声誉造成重大损失。在此情况下,我们在儿科实行细节护理,不再以完成各项医嘱和常规的基础护理为主要工作内容,将日常工作任务依工作性质机械地分配给护理人员,护士的责任感增强,真正把患者作为“我的患者”。及时发现和解决深层次的问题,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本组资料中,实行细节护理的一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3.33%,低于行常规护理的一组为16.67%,P

参考文献

篇(3)

在医院的各科室中,儿科具有特殊性,收治的患者年龄小,自身抵抗力弱,易哭闹,因此,给临床护理工作增加了难度[1]。若患儿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改善或哭闹不止,家长可能出现各种负面情绪,对医护工作的开展产生影响,严重时会导致医疗纠纷[2]。因此,实施科学管理,改进儿科护理质量是当前儿科护理工作的重点。本研究将我院儿科收治的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实施常规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现将两组护理质量情况的比较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儿科收治的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1~12岁,平均年龄(5.9±1.1)岁,其中呼吸系统疾病21例,消化系统疾病19例,其他疾病10例;研究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0~12岁,平均年龄(6.1±1.1)岁,其中呼吸系统疾病22例,消化系统疾病16例,其他疾病12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情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

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患儿病情,遵医嘱给药,健康指导和心理疏导,研究组实施人性化管理,具体方法如下:①病房环境。患儿年龄小,对医院陌生环境存在紧张心理,对吃药、打针存在畏惧心理。因此,为减少患儿的恐惧紧张心理,护理人员要为患儿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诊室和病房要采光充分,通风好,干净,整洁,定期进行消毒,防止患儿发生二次感染,为患儿准备图画和玩具,病房张贴动物、卡通人物等患儿熟悉的图片,缓解患儿的紧张、恐惧情绪。②加强沟通。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儿及家长的沟通,使家长能够及时了解患儿的病情,治疗情况等相关信息。护理人员要通过拥抱、抚摸等方式与患儿亲密的接触,实施护理时面带微笑,与患儿进行情感交流,缓解患儿的不安、恐惧及紧张等不良情绪。③加强关心。护理人员在护理病情时,要关心患儿的心理状况,结合儿科科室的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定期进行考核,关注护理细节,加强细节管理,工作中不忙乱,轻重有序。④加强对家长的管理。重视患儿家长在医护工作中的作用,对患儿家长进行心理指导,给予柔性关怀,进行知识讲解,引导患儿家长了解疾病相关知识,缓解患儿家长的抑郁、悲观、焦虑等负面情绪,给予患儿家长支持和鼓励,使家长能够为患儿提供良好的家庭照顾,感受家庭氛围,使患儿情绪稳定。⑤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技能培训,定期考核,提高护理技能,减少护理差错,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

1.3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不良护理事件发生情况,包括护理风险、护理差错、护理纠纷,比较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三级。

1.4统计学

方法使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讨论儿科收治的患者年龄小,心智不成熟,对医院、医护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感,进而对治疗效果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患儿家长担心患儿,可能会存在质疑医护工作等情况,进而导致医护人员与患儿家长关系紧张等问题。因此,需要实施有效的管理,改进护理质量,减少纠纷的发生。分析原因,人性化管理是以患儿为中心,为患儿提供人性化管理,改进了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在儿科护理质量改进中,应用人性化管理能够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减少不良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楠,陈龙,李霞,伍莉,邓陵,张丽,孙清,曾登芬.人性化管理在儿科护理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3,14(33):4102+4104.

[2]李翠花.浅谈人性化管理在儿科护理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6(2):210-211.

篇(4)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激素,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包括免疫抑制、抗休克及抗感染等,被广泛用于部分肿瘤及血液病、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多种原因所致休克、严重急性感染、结缔组织病等多种疾病的治疗[1]。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疗效,但使用不当,极易诱发各种不良反应,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有研究[2-3]报道,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影响机体的糖代谢及脂肪代谢,诱发糖尿病或高脂血症,还可造成免疫抑制,导致消化道溃疡、细菌感染等发生。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是当前临床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常用激素,因其服药方便,简单可行,不会造成患儿误吞,药效发挥更充分等特点,现被普遍用于儿科肺病的治疗[4-5]。根据卫生部相关工作要求,我院积极对相关激素类药物雾化治疗进行管理,以规范我院医师对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合理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儿科呼吸道疾病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儿科呼吸道疾病患儿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患儿50例,女患儿40例;年龄2~12岁,平均年龄(5.64±1.42)岁;疾病类型:哮喘3例,支原体肺炎12例,急性支气管炎66例,其他9例。对照组中男患儿51例,女患儿39例;年龄2~12岁,平均年龄(5.45±1.62)岁;疾病类型:哮喘5例,支原体肺炎10例,急性支气管炎68例,其他7例。两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对比无明显差异,均有P>0.05。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入选病例均经家属同意,同时签署书面同意;②患儿均在开具医嘱处方的前提下用药。排除标准:①合并癫痫的患儿;②有手术史的患儿;③合并有其他呼吸道器质性疾病的患儿。1.3方法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及内科护理干预,仅按照临床常规流程医治,不予以临床药物监督指导。观察组患儿同时加以药师干预,具体如下:①用药知识理论培训。定期选派临床药物对儿科医护人员进行理论学习,每次学习课时不低于30min,主要针对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的临床适应证,治疗方案的作用机制,超声雾化、滤网式雾化、射流雾化等各种给药技术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雾化器的使用方法,糖皮质激素类雾化药物的配伍禁忌等。②加强医嘱审核及医嘱监督的力度。对每一张用药处方进行审核,一旦出现不合理用药现象,及时与临床医师进行沟通交流,以确保用药疗程合理、剂量合理、配伍正确、用药符合适应证等。③一对一指导。对患儿家长进行详细的药物治疗指导,提升家长对雾化治疗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若患儿有痰,先让护理人员协助患儿排痰,告知患儿家属在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前,应先口腔内及鼻腔内的分泌物及时清除,同时告知患儿家属在患儿进行雾化治疗前1~2h禁止进食,避免雾化吸入诱发呕吐的发生。在患儿进行雾化治疗时,指导其采取侧卧位、半坐位或坐位等,每次雾化时间约为15min,以达到最佳的雾化治疗效果。对于哭闹的患者以及口鼻发绀的患儿,应待患儿哭闹停止后再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待雾化吸入治疗结束后应将口鼻附近聚拢的水珠擦拭干净。④不良反应处理。全程观察患儿用药前后的生命体征及临床表现,对出现包括声音嘶哑、合并真菌感染等不良反应时,及时上报,并予以口腔护理,必要时予以抗真菌干预。1.4观察指标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糖皮质激素雾化药物合理使用情况,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5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所有数据处理及数据分析均采用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糖皮质激素雾化药物合理使用情况比较观察组患儿糖皮质激素雾化药物使用的配伍正确率、符合用药指征率、用药疗程合理率、剂量合理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2.2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是当前临床治疗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的常用药物,具有安全性相对较高、全身不良反应小、局部浓度高等优点。哮喘、支气管炎、气管炎、呼吸道感染等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上多采取对症处理。相较于传统的药物治疗,雾化吸入治疗的起效时间更短,药效更高,用药剂量更小,不良反应少,更适用于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它是过敏性、喘息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常用治疗手段。若不能正确掌握糖皮质激素的适应证及雾化吸入的方法,用药不当时极易影响雾化吸入的治疗,甚至可诱发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6]。有研究[7]报道,用药不合理仍是当前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治疗的常见问题。部分病例虽然具有用药指征,但长期应用长效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的影响。有学者[8]建议在应用糖皮质激素时应选择中、短效制剂,并尽量缩短用药疗程,同时尽量使用最低剂量。研究[9]显示,氢化泼尼松、布地奈德属于中短效糖皮质激素,可用于毛细支气管炎、儿童喘息性疾病的临床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研究[10]报道,用药剂量不适宜是糖皮质激素类雾化治疗的常见问题。当前关于儿童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剂量尚未形成统一的共识,有学者[11]认为,对于糖皮质激素剂量的衡量应以年龄为主,体质量为辅为原则。临床药师干预的最终目的是使糖皮质激素类雾化药物的临床应用符合下列原则:①符合糖皮质激素类雾化药物的应用指征;②用药方案合理,不存在剂量过大、用药疗程过长、配伍错误等;③雾化器的使用方法正确;④可最大限度的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12-13]。本研究中首先加强学习,提高临床药师自身的业务水平,以提高临床药师的权威性。同时定期组织临床药师参加学习,主要进行糖皮质激素类雾化药物相关知识的业务培训,提高临床药师对雾化药物用药指征、给药方式、配伍禁忌等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同时加强对临床医师的监督,使临床医师能明确用药的规范性。同时以一对一形式,对患儿家属的用药情况进行指导,及时纠正患儿家属在应用雾化吸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提高了糖皮质激素类雾化药物治疗的合理性、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加强对临床处方的监察力度,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与临床医师进行沟通,以进一步保证用药的安全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糖皮质激素雾化药物使用的配伍正确率、符合用药指征率、用药疗程合理率、剂量合理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临床药师干预可有效提高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综上所述,在儿科糖皮质激素类雾化药物使用过程中应用临床药师干预,可有效促进药物的规范应用,并能有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尉耘翠,贾露露,张萌,等.儿科医师对哮喘控制类用药——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用药选择及对患者用药依从性评价的调查[J].中国药房,2019,30(3):408-412.

[2]陈银清,杨成密.临床药学干预对儿科糖皮质激素类雾化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8,13(12):44-47.

[3]马丽,雷丹.我院糖皮质激素处方专向点评及帕累托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1(31):116-118.

[4]吕小翠.糖皮质激素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现状及合理性分析[J].中外医疗,2018,37(20):4-6.

[5]洪磊,林志强.本院2017年上半年门诊糖皮质激素处方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36):106-108.

[6]曹桂萍,王玉龙.我院2016年儿科门急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使用情况分析[J].海峡药学,2017,29(10):253-255.

[7]孙岩.我院临床药师对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医嘱点评的实践[J].天津药学,2018,30(3):49-50.

[8]黄凰.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用药误区及合理用药分析[J].海峡药学,2017,29(10):243-244.

[9]杜平.我院门诊儿科糖皮质激素合理使用情况分析[J].海峡药学,2017,29(8):237-238.

[10]庞玺振.临床药师对使用糖皮质激素患者个体化药学监护服务内容研究[J].健康大视野,2019,(14):68-69.

[11]张跃川,李迎春,王雅君.家庭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在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2):121-122.

篇(5)

【摘要】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护理在呼吸衰竭患儿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重要的依据,以促进患儿痊愈。方法:收治呼吸衰竭患儿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观察组则实施重症监护护理。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到93.8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5.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呼吸衰竭患儿实施重症监护护理,能够有效测量患儿的动脉血气情况,同时还可以提供科学合理的辅助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护理效果,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加速患者痊愈,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小儿;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561(2015)07-0073-01

呼吸衰竭通常是由各种病因的共同作用引发的,患者一般会存在呼吸中枢系统障碍或呼吸器官换气障碍,导致患者出现低氧血症等,造成患儿体内的生理及代谢功能出现絮乱,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呼吸衰竭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发病率较高,如不能及时针对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治疗及护理,很容易造成患者病情恶化,情节严重的会导致患儿呼吸停止。本文对60例呼吸衰竭患儿实施常规护理以及重症监护护理,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收治呼吸衰竭患儿6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0 例,对照组男 16例,女15例,年龄3~9个月,观察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3~10个月。所有患儿均接受吸氧治疗及呼吸机治疗,其吸氧治疗方式主要包括面罩法和氧帽法,患儿呼吸机辅助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间隙指令通气以及高频振荡通气等。所有患儿均不存在其他严重器官疾病和精神疾病。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史、体重指数及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人员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及病情发展情况提供科学合理的药物治疗,对患儿的各项身体指标进行密切的观察,一旦患儿出现异常情况则立即上报主管医师,及时进行处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重症监护护理,重视消毒工作以及隔离工作,并给予患儿科学的睡眠护理、饮食护理、局部护理,同时针对患者病情状况进行密切观察,合理控制患儿的输液速度等,加强并发症护理等。①环境护理以及消毒隔离:护理人员应每天对患儿病房内的设备进行检查,保证相关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用消毒液对病房开展严格消毒,保持病房通风透气,如发现有患儿出现感染或患上传染病,应尽早将其与其他患儿进行隔离,以免其他的患儿受到感染。②局部护理:适当给予患儿局部护理。护理人员应遵循医生的嘱咐,按照3次/d采用氯霉素眼药水为患儿进行滴眼治疗,滴眼完毕后采用纱布对患儿眼部进行覆盖;为了防止患儿的口腔免疫力出现下降,防止患儿出现口疮,应该要对患儿进行科学的口腔护理,选取适量制霉菌素片,碾成粉末状,按照3次/d蘸清水涂抹在患儿的口腔内;为了保持患儿的臀部清洁,建议在患儿排便后,使用保护油对其臀部进行涂抹,如患儿臀部出现红块,可采用红外线灯开展照射治疗,2次/d。③饮食护理以及输液护理:一方面,针对呼吸衰竭患儿,建议使用硅胶管进行鼻饲。由于硅胶管细,不会阻塞鼻腔,对患儿的呼吸功能影响较小,因此可代替胃管使用。另一方面,严格控制患儿的输液进度,由于呼吸衰竭患儿大部分存在体内多脏器衰竭状况,因此必须要严格控制患儿的输液进度,密切观察患儿的临床反应,护理人员应针对患儿的输液量及体征变化进行详细记录。④症状护理:患儿头部应尽量后仰,保持气道通畅,护理人员要经常协助患儿进行翻身,避免痰液堵塞患儿口腔及鼻腔。针对神志较为清醒的患儿,护理人员要积极鼓励患儿自行咳嗽排痰;针对痰液堵塞鼻腔及口腔而导致神志不清的患儿,建议给予患儿科学的吸痰护理。

3治疗效果评价标准

①基本治愈:患儿的症状基本消失或彻底消失,呼吸功能恢复正常状态;②有效:患儿的症状明显好转,呼吸功能大幅度改善;③无效:症状和呼吸功能无任何改善,甚至出现恶化。

4统计学方法

资料中的全部数据均采用 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针对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对计量数据资料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实施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结果

通过护理,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及呼吸功能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的护理措施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更显著,护理效果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到93.87%,治疗后显效16例,有效10例,无效4例;对照组的总有效率 65.74%,治疗后显效 12例,有效8例,无效10例,两组疗效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6讨论

篇(6)

临床中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包括: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慢性肺栓塞以及肺心病等;其发病原因多多是由呼吸系统出现功能性紊乱、呼吸道感染所引起,患者表现以咳嗽、呼吸急促、呼吸困难、高热等为主[1],老年或新生儿患者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造成不可逆性损伤甚至危及生命。本文中将探讨盐酸氨溴索在呼吸系统疾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期间我院呼吸科收治的8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6-71岁,平均(39.24±2.34)岁;病程3-12d,平均病程(5.58±1.62)d;支气管肺炎21例,慢性阻塞性肺炎12例,气管炎7例。观察组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3-73岁,平均(41.51±4.27)岁;病程2-14d,平均病程(6.25±1.42)d;支气管肺炎23例,慢性阻塞性肺炎10例,气管炎7例。两组患者临床症均以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为主,且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排除呼吸衰竭、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营养不良患者[2]。

1.2治疗方法

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采取盐酸氨溴索(15mg盐酸氨溴索注射液+5%葡萄糖20ml中静脉注射,2次/d),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3评价标准[3]

(1)治愈: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哮喘或肺部干湿罗音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经X光影像检查显示肺部功能良好;(2)有效: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肺功能有一定恢复;(3)无效:经过治疗后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没有出现好转甚至有进一步恶化趋势。总有效率=(治愈+有效)/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针对所得资料进行系统的统计学分析,其中的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方法进行检验。当P

2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治愈18例(45%),有效15例(37.5%),无效7例(17.5%),总有效率为82.5%;观察组治愈27例(67.5%),有效12例(90%),无效1例(2.5%),总有效率为97.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多是由于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呼吸系统紊乱、感染等导致,发病时患者呼吸道内的炎性分泌物会增多、黏稠,阻塞呼吸道,造成呼吸困难。尤其是儿童患者,其呼吸道管腔狭窄、黏膜柔嫩,而且消除能力薄弱,因此一旦出现呼吸道感染,就会造成分泌物增多、粘稠,阻塞气道,影响通气功能。因此,临床治疗以止咳祛痰为基本原则。

盐酸氨溴索注射剂(Ambroxol hydrichloride injection,ABX,又称沐舒坦)是溴己新的有效代谢产物(Bromhexine)[4],其性状为无色透明液体,是临床中常用的祛痰剂,具有促进黏液排出的作用,并对分泌物有溶解作用,用药后可以促进纤毛上皮的再生,恢复纤毛功能;刺激肺表面活性物质分泌,改善呼吸道纤毛区与无纤毛区的消除作用,保证呼吸道的自净机制。有报道称[5],盐酸氨溴索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抑制中性粒细胞中H2O2的产生,清除氧化物H-、次氯酸(HOCl),减弱气道高反应性;此外,盐酸氨溴索还可以抑制白细胞和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白三烯,减少嗜酸粒细胞释放细胞因子,抑制气道平滑肌收缩,在祛除呼吸系统内部粘稠的分泌物的同时还同时具有镇咳、化痰、消炎等功效。

通过本组研究可以发现,治疗后观察组治愈27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2.5%),说明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应用盐酸氧溴索注射液,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确切,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柯海红,袁强,刘光发,等.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9,7(3):151-152.

[2] 刘丽,王晓林.空气压缩泵治疗小儿合胞病毒肺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0,03(11):941-943.

[3] 张世梅.芦金萍.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治疗前后潮气呼吸肺功能的改变[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7):1127-1128.

篇(7)

氨溴索是一种黏痰溶液剂,在呼吸系统疾病的保护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在临床运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从目前的相关研究来看,通过使用氨溴索雾化吸入剂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能有效的改善肺部功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住院治疗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先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住院治疗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3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其中,实验组15例患者中,男9例,女6例,年龄26岁-71岁,平均年龄54.3岁。有急性支气管炎2例, 肺炎4例,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5例, 支气管扩张症并感染2例, 肺脓肿2例。对照组15例患者中,男10例,女5例,年龄7岁-73岁,平均年龄56.4岁。有急性支气管炎1例, 肺炎5例,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6例, 支气管扩张症并感染1例, 肺脓肿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症状等不存在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方法

(1)治疗方法

对实验组采用20ml的0.9%的氯化钠注射液,以及15mg的氨溴索雾化吸入。对照组采用20ml的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与4000U的α-糜蛋白酶,并结合10mg的地塞米松进行雾化吸入。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采用正确的坐位,形成常规操作的吸入治疗,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让患者慢慢吸入,在屏气的过程中,慢慢呼气,鼓励患者有咳嗽现象,对于分泌物相对较多的患者,要采用拍背的配合方式,有助于痰液的稀化与排除,医护人员随时关注患者的病情,并采用合理的护理措施,对吸入剂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良反应要及时注意,并有效的调节雾量的使用。此外,对两组患者都采用常规的抗生素,不采用其他的祛痰镇咳剂。

(2)疗效判断

在治疗效果的评判中,主要分为临床控制、显效、好转与无效。其中,临床控制是指呼吸咳嗽中痰液相对较轻或者消失。显效是指咳痰的综合指数不断下降,由之前的三个+转为一个+;好转是指咳痰的指数由两个+转为一个+。无效是指在治疗中咳痰没有出现好转或者有加重现象。其中,痰量少(+)为昼夜痰量10-50 mL; 痰量中等(+ +)为昼夜痰量51-100mL;痰量多(+ + +)为昼夜痰量100 mL 以上。

二、结果

通过采用不同的雾化吸入治疗方式,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实验组15例患者中,临床控制2例,显效9例,好转4例,没有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15例患者中,临床控制1例,显效6例,好转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0%。此外,在症状减轻,疗程,住院时间等方面,两组也存在显著差异。

三、讨论

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通过采用氨溴索雾化吸入剂治疗的方式,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从本研究的整体疗效来看,采用氨溴索雾化吸入剂治疗,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总有效率为100%,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在临床使用中,能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

氨溴索在治疗过程中,可以增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速度,并对于浆液与粘液的分泌能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并改变呼吸道分泌物的物理状态,形成粘液流动性的稳定控制,对于上皮细胞的活性控制起到恢复作用,加强纤毛的摆动,增强粘液运输系统的清除能力,这样,可以有效的促进痰液的排除,具有很大的疗效。此外,氨溴索还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氧自由基对粘膜的相对损害,对炎症能起到减轻的作用,全面缩短治疗疗程。氨溴索在与相关药品的联合使用中,能起到更好的疗效,譬如,在增强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抗生素对肺组织的穿透性上,全面提升这些药物在感染部位的浓度,起到一定的作用。在氨溴索雾化吸入剂的使用中,可以直接进入到呼吸道,形成相对较高的疗效,并且整个雾化吸入剂的用量相对较少,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不会感到很大的痛苦,也没有不良反应的出现。通过采用氨溴索雾化吸入剂的治疗,患者在治疗3至4天就会出现症状改变、咳嗽减轻、痰液稀化的效果,因此,作为一种有效的呼吸道疾病治疗方式,目前在临床上运用相对广泛。

总之,通过使用氨溴索雾化吸入剂治疗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呼吸系统的功能,在祛痰以及改善肺功能方面有很大的效果,具有疗效快、药物用量少、不良反应小的特点,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周凤丽,支气管肺泡灌洗在呼吸道感染诊治中的应用[J].医学综述,2000(07)

篇(8)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对象均选自该院儿科中所收治的80例住院患儿(2014—2016年),在患儿家属知情并且同意的情况下将其简单随机分组为常规管理组与风险管理组,40例患儿为一组。 

常规管理组患儿中,男、女各占29、11例;平均年龄为(4.19±0.31)岁;平均病程为(2.19±0.47)个月;根据患儿所患疾病可分为,13例呼吸系统疾病患儿,18例消化系统疾病患儿,9例神经系统疾病患儿。 

风险管理组中的男患儿与女患儿分别为25例与15例;平均年龄为(4.35±0.43)岁;平均病程为(2.95±0.42)个月;根据患儿所患疾病可分为,15例呼吸系统疾病患儿,19例消化系统疾病患儿,6例神经系统疾病患儿。 

比较以上两组儿科住院患儿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管理组患儿均接受常规管理,即医护人员为住院患儿家属实施心理疏导与健康宣教,结合患儿的病情与身体状况等指导其饮食,遵照医嘱为患儿用药,同时针对疾病的相关知识与治疗中的相关注意事项等向患儿家属介绍,提升其对疾病治疗的配合程度提升。 

风险管理组则给予患儿常规管理联合风险管理,其详细内容见下文所示。 

①将温馨、舒适以及安全性高的病房提供给患儿,根据患儿的性别以及年龄等对病房进行适当的布置,可以结合患儿的喜爱的动漫人物等美化病房,以此将陌生的治疗环境对患儿心理所产生的焦虑感缓解,同时可以将患儿对住院所产生的抵触情绪减轻。除此之外,环境管理在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及预后中的效果可观。 

②由于风险事件与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存在密切关联,因此将医护人员的综合素养提升是将儿科管理质量提升的重要前提,为此临床应当对医护人员的技能加强培训,针对相关疾病的治疗、护理管理以及临床观察等方面内容,应当由具有较为丰富经验的护士长对资历较浅的医护人员开展培训,针对自考类型与职业教育类型的学习,应当鼓励医护人员积极参与。 

③将风险管理小组成立,针对儿科住院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及其诱因进行详细的分析,将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提出并加以实施。通过有效的培训将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提升;组织医护人员对相关法律知识进行,在提升专业素养的同时,提高其法律意识,同时将医护人员对患儿的临床观察能力以及风险评估能力提升,以确保可以预判风险事件,并通过有效的干预将其危害降低。 

④绘制干预工作的图表,对管理过程中相关的操作均给予重视,根据相关风险为患儿开展具体管理与干预操作,对患儿的生命安全给予保障;总结风险事件并从前期发生的风险事件中汲取经验,针对其诱因定期开展讨论等。 

⑤医护人员给予患儿护理干预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其神态及语言的观察,结合患儿的心理特征与年龄等,及时与年龄较大且具有沟通能力的患儿开展有效的沟通,由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因此医护人员应当针对患儿的提问及时给予解答,并给予患儿积极的引导,为患儿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应面带微笑,语言与动作应轻柔。 

⑥由于风险事件在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中存在,为此医护人员在开展临床管理工作的过程当中,应当将监督制度实施的力度加强,将质控工作完善,对监督的范围深化,完善定时检查与抽查的工作。 

1.3 观察指标 

对以上两组儿科住院患儿的风险事件发生概率與护患纠纷发生概率进行记录与分析,观察并统计两组患儿的家长满意度评分与管理质量控制评分。 

家长满意度评分与管理质量控制评分的满分均为100分,且均与得分呈正相关关系。 

1.4 统计方法 

该文数据均经过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①风险管理组患儿的风险事件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常规管理组,其护患纠纷发生概率亦较常规管理组低,(P<0.05),见表1。

    ②风险管理组患儿的家长满意度评分以及管理质量控制评分相比于常规管理组,均明显较高(P<0.05),见表2。 

3 讨论 

由于儿科中的患儿均存在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与保护能力低下及依从性差等特征,使得该科室内的护患纠纷发生概率较高,对医院正常的运转以及医患双方均有负面影响存在[2]。为此应当结合目前存在于儿科临床管理的风险因素,开展风险管理,将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降低。临床中相关研究表明[3],将风险管理应用于儿科住院患儿中,可以明显将患儿接受住院治疗期间的风险降低,对其身体的康复具有促进作用。 

风险管理是预见性管理模式的一种,主要通过对存在于临床管理中风险的原因进行分析,结合其具体情况将风险管理措施制定好,通过将护理风险的防范加强,将其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降低,并且可以将临床管理质量提升[4]。风险管理主要通过医护人员对自身的责任与义务明确,对临床操作以及管理的步骤等严格的规范,进而将相关危险因素的发生概率降低,结合诱发患儿发生风险的因素以及所患疾病的具体情况,将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案制定,通过医护人员对风险意识的学习以及管理绩效的相关考核等,将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升,并且可以将其临床风险的防范能力提升[5]。通过将温馨、舒适及具有个性化的病房提供给患儿,并且加强对年龄较大患儿或家属的宣教,缓解因陌生环境对其内心所产生的恐惧感,减轻其负性情绪,同时可以改善患儿家长对疾病的认知,对提升其依从性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提升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与专业素养,可明显降低临床发生风险事件的概率。医护人员针对前期管理工作中出现的相关风险事件进行总结,汲取经验,在后期管理工作中避免重复出现该类事件,进而降低风险事件与护患纠纷的发生概率。与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给予其有效的健康宣教等,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进而提升家长的满意度。 

该次研究中,风险管理组患儿的风险事件发生概率与护患纠纷发生概率比较于常规管理组,均明显较低,其家长满意度评分和管理质量控制评分均高于常规管理组(P<0.05)。说明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以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进而降低管理的风险性及减少护患纠纷,高质量的管理有利于提升家属的信任度及满意度,在改善患儿预后方面的意义重大,值得在今后临床中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曾卫宁.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7(12):186. 

[2] 陈瑞芳.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7):291-292. 

[3] 黄海燕.探讨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64-65. 

篇(9)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发病容易、传变迅速,加之其服药存在困难,往往影响疗效。呼吸系统疾病为儿科临床常见病患,临床常见发热、咳嗽、咽痛、喘促、热惊等症状,其病位位于上焦,而足部为人一身之下,近年来根据个体差异,通过“上病下治”的足部外治法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显示出了优势,在临床上得以广泛使用。

1足部外治法

1.1足浴

足浴是传统外治法中的一种,医学著作中最早提及该疗法的当属《五十二病方》一书,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山海经》《礼记》等[1],可见它是中医古老而有效的治疗、保健方法之一,受到儿科治疗的关注。

徐和祥[2]用艾苏煎剂浴足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8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下,治疗组采用艾叶、紫苏叶等份加水至2 500 mL,煎药后取汁,浸泡双足 10~15 min。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时间最短12 h,最长5 d,平均3.25 d;对照组治愈时间最短24 h,最长7 d,平均5.6 d。2组在退热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上差异有统计意义(P

1.2敷贴

敷贴疗法是将药物外敷于体表或特定穴位,从而使药性通经贯络而作用于全身,起到清热或散寒、化痰消滞之功效的治疗方法。敷贴疗法既有内服药物的特点,且具备针灸、理疗的特长,又由于小儿具有独特的生理、病理特点,所以敷贴疗法在儿科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4]。

徐艳玲等[5]在研究足部外治法治疗支气管哮喘过程中发现,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应用中药喘宁贴2号(麝香、细辛、吴茱萸等药物适量,黄酒调成糊状)于足底涌泉穴位贴敷,每晚贴敷1次,贴敷前用温水泡脚20 min,1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

1.3针灸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刺激来治疗疾病。针灸在治疗上具有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驱邪的作用[8]。

黄传萍[9]探讨药物灸对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及缓解期的临床疗效及机理的过程中,在哮喘发作期取双侧涌泉穴及足背对应的阿是穴,局部常规消毒后,用中药桃仁、杏仁、栀子和糯米共研成细末,调成糊状后灸于穴位上,配合缓解期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疗效明显优于普通艾灸和普米克气雾剂组(χ2= 11.89,P

1.4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通过不同的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以达到平衡阴阳、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滑利关节等作用[11]。足部穴位的按摩与热药共同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全身腠理疏通,毛窍开放,起到发汗退热、疏通经络的作用[12]。

邵雪英等[13]运用足穴推拿防治小儿哮喘38例,治疗组先用热水(40~45 ℃)浸泡双足10 min后,患者仰卧采用揉搓法按摩左足至全足发热5 min,再用拇指推按法刺激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反射区5 min,用点按法刺激涌泉、太溪、足三里、丰隆、三阴交穴,每穴1 min,同法按摩右足,共治疗3月,对照组仅以热水浸泡双足,无足穴推拿,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2机理研究

中医外治法源远流长,清代外治法专家吴师机所著《理瀹骈文》一书中,系统介绍了外治法的历史、种类、理论根据等,根据吴氏的“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学说,结合儿童脏器清灵、皮肤娇嫩的生理特点,通过外用药物及给药途径的变化对儿科呼吸系统常见病证的治疗,疗效颇佳,有其独特的优点。李娟等[15]在研究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中认为,外治法中的经皮给药具有无创伤,无痛苦,节省人力、物力,特别适合婴幼儿、老人和不宜口服用药的患者,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等特点,进一步说明了外治法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应用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另外,现代研究表明,外治药物除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发挥治疗作用外,还有调整系统组织器官功能和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以发挥其间接的治疗作用[16]。

中医学认为经络与体表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是体表与内脏相联系的通路,是一个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调控系统。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机能活动反应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经气散布的所在。腧穴是经气流注之处,故腧穴敷药可刺激十二皮部经穴,通过药粒的压力与渗透作用,激发经气,引起传导和调控作用,使中药发挥治疗相关脏腑疾病的作用 [17]。所以,中药外治的疗效就与所取经络与穴位有很大关系,外用中药局部刺激经络腧穴可取内病外治之效。双足是人体的一个缩影,它同眼、耳、鼻、舌、手一样,是人体的全息。人有“四根”,即“鼻为苗窍之根,乳为宗气之根,耳为神机之根,脚为根中之根”, 也就是说鼻、乳、耳是人体精、气、神三个凝聚点,而足才是精气总的“凝聚点”,如果我们打开这个总的“凝聚点”,其疗效势必来得更快。人体的脚掌皮肤与呼吸道黏膜间存在着密切的神经联系。如果双脚受凉,呼吸道黏膜内毛细血管立即收缩,造成局部血流量减少,影响了分解病菌和异物酶的活性,削弱了白细胞对异物的吞噬和消化作用;同时使支气管内纤毛运动减弱,人便容易发生感冒咳嗽。通过药物穴位贴治,调整经脉调节机制,恢复经脉的正常联系,因而达到止咳化痰的效果[18]。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明代万全提出小儿五脏“两有余三不足”的理论,其中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的特点决定了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与肺脾肾密切相关。而五脏中的脾肾二经均与足部有关,对足部反射区、经络和穴位的按摩能起到调和气血、协调脏腑、平衡阴阳的作用[19]。通过外治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可以补肾益气,协调脏腑气血功能,健脾胃以资生化而充肺气。涌泉穴为足少阴肾经之根,足少阴肾经之井穴,此穴是少阴肾经经气所出之处,可交通阴阳,此经又能络脾入肺,使药力循经直达肺脾肾,调其功能,补其虚损,达到阴阳平衡状态。又《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病在脏者取之井。”井穴可调治脏腑神志疾病。故儿科呼吸系统常见发热、咳嗽、热惊等症时,运用此穴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3讨论

运用足部外治法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是取“上病下治,内病外治”之意,结合经络腧穴的特定治疗作用采取的临床治疗方法之一。从目前口服药物品种的增多,经胃吸收药效减缓及儿童医从性较低几点因素出发,足部外治法就其使用简便、疗效可靠、毒副作用小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就目前研究而言,仍有不足之处:(1)缺少通过辨证论治而进行外治治疗,吴师机指出中药外治必须先辨证、次论治、再用药,并申明辨证有五,临床实践必须用辨证来用药,方可取得好的疗效;(2)临床观察多为回顾性临床应用研究,缺乏严格大样本前瞻性研究,特别是药物机理作用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研究甚少;(3)临床研究多为定性分析,对于外治过程中药物及治疗时间、程度的定量分析少。针对以上情况,亟待同行今后进一步加强相关临床及实验观察研究,服务广大患儿,从而深入提高儿科的临床诊疗及学术研究水平。

【参考文献】

\[1\]花春玲,刘臣.推拿配合中药足部熏浴治疗小儿多种疾病体会\[J\].按摩与导引,2009,25(8):52.

\[2\]徐和祥.艾苏煎剂浴足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80例临床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04,15(8):507.

\[3\]林伟.中药浸手泡足治疗小儿咳喘30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7):123.

\[4\]丁峰.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肺炎喘嗽概况\[J\].中医外治杂志,2008,17(1):50.

\[5\]徐艳玲,宫成军.中药涌泉穴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5):3.

\[6\]陈丽亚.清咽散外敷涌泉穴治疗疱疹性咽峡炎64例\[J\].河南中医,2008,28(10):60.

\[7\]王飞.石膏萸黄散外敷涌泉治疗小儿肺炎\[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2,14(1):48.

\[8\]石学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194-195.

\[9\]黄传萍.药物灸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50例\[J\].吉林中医药,2007,27(3):37.

\[10\]韩新强.针刺涌泉穴治疗小儿高热惊厥39例\[J\].中国针灸,2005,25(12):872.

\[11\]林毓霞.中药足浴的方法及护理要点\[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2(11):2295.

\[12\]杨晋翔,赵丽平.李元文,等.中华药浴\[M\].北京: 科学普及出版社,1992:23.

\[13\]邵文英,俞琦.足穴推拿防治小儿哮喘38例效果评价\[J\].浙江中医药杂志,2009,44(6):447.

\[14\]王小莉,文芳.中药足浴方加穴位按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7,29(9):36.

\[15\]李娟,杨军,肖岳,等.评价经皮给药治疗仪佐治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0,7(6):372-374.

\[16\]隋毅,聂赞.经络学说与透皮给药系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1):53-54.

篇(10)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占儿科住院病例的首位。表现为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缺氧、发热等症状。近年来儿科临床中氧气雾化吸入已成为消除炎症,止咳、祛痰,稀释痰液,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的重要手段之一,已在儿科得到广泛应用[1]。我科2013年3月~2014年3月共使用氧气雾化206例,经过加强雾化吸入操作的规范和细节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氧气雾化吸入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来我院诊治的206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有103例,其中男63例,女40例,患者年龄为6个月~14岁,平均年龄为(9.3±1.2)岁,病程在1~6d,平均病程为(3.5±2.4)d;对照组有103例,其中男44例,女59例,患者年龄为10~11岁,平均年龄为(6.7±0.8)岁,病程在1.2~6.5d,平均病程为(4.2±3.1)d。患儿均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两组对其治疗方案等均完全知情权,实验均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206例患儿在给予综合治疗基础上,我们应用抗感染、解痉、平喘、祛痰等药物加生理盐水2~3ml雾化吸入。将氧气接一次性面罩雾化器,专人专用,15~25min/次,2次/d,5~7d1个疗程[2]。

1.3统计学处理方法 实验中,对患者治疗时的数据进行搜集,利用SPSS16软件进行分析,并进行χ2检验,实验结果采用(x±s)表示。

2 结果

研究中,实验组98.1%治疗效果理想,高于对照组(94.1%)(P

3 讨论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机制复杂,诱因也比较多,患儿发病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孝鸣等,给患儿带来很大痛苦。目前,医学界对于这种疾病缺乏理想的根治方法,常规方法虽然能够改善患儿症状但是治疗效果不理想,患儿治疗后并发症较多。因此,临床上探讨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至关重要[3]。

雾化吸入作为一种临床治疗方法,在呼吸道疾病治疗中应用已久,但在具体工作中,常常不能使这一治疗方法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我们通过近几年护理总结,发现雾化吸入治疗时,病室的环境、患者的、雾化量的调节、雾化间隙时间的掌握及雾化后的处理,都可影响雾化的治疗效果。

3.1一般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环境整洁。雾化前向患儿及家长介绍氧气雾化吸入的方法、意义、时间、效果及注意事项,并教会患儿做深呼吸,使胸廓活动度增大,肺活量增多,以利于雾化吸入量对呼吸道深部治疗效果更好。

3.2选择 小儿的横隔位置相对较高,胸腔相对较小,活动度受限,故当患儿仰卧位时,其肺活量、潮气量均较坐位、半坐位或侧卧位时为小。若采取仰卧位雾化吸入,患儿极容易出现烦躁、气促、口周发绀等缺氧症状。所以,雾化吸入前应使患儿处于坐位、半坐位或侧卧位,尽量避免仰卧位[4]。

3.3雾化量的调节 小儿的喉组织发育不够完善,喉腔及鼻毛的缓冲作用小,若一开始就大雾量吸入,可能就会使气道平滑肌痉挛,导致憋气、呼吸困难加重。所以对幼儿雾化吸入时必须从小剂量开始,待患儿适应后逐渐加大剂量直到吸完全部药液为止。

3.4雾化间隙时间的掌握 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具有连续性,需要护士密切协助才能取得较好效果。雾化吸入时注意观察患儿病情变化,若发现患儿有频繁刺激性咳嗽、气促等不适症状时立即停止雾化吸入,然后采用间断雾化吸入治疗的方法。对哭闹、不配合的患儿,可采用睡眠后雾化吸入[5]。

3.5雾化后的处理 对年幼不会咳痰或痰液不易排出的患儿,每次雾化吸入过程中及吸入后,均给予拍背(方法即五指并拢成空心掌,由上而下,由外向内,有节律的一下一下轻拍背部),目的是雾化后痰液被稀释,通过外力的作用,使痰液易于排出。并协助患儿漱口,擦净口鼻周围的雾水。

3.6雾化后用物处理 雾化器连接管及面罩,均采用含500mg/L有效氯消毒剂浸泡30min后取出,流动清水下冲洗干净,晾干备用。研究中,实验组97.1%治疗效果理想,高于对照组(94.1%)(P

但是,医护人员在对患儿进行护理时也应该注意以下事项,具体如下:①定期消毒雾化器,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②定期更换雾化器,保证有效输出量;③对呼吸道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不宜作雾化吸入;油性制剂也不能以吸入方式给药,否则可引起脂质性肺炎;④使用氧气驱动雾化时,应注意用氧安全,禁止在有氧附近吸烟或燃明火;雾化前半小时尽量不进食,避免雾化吸入过程中气雾刺激引呕吐[6]。

综上所述,氧气雾化吸入利用氧气流作用将药液形成气雾,使药物变成微小可颗粒,根据雾粒大小和重量,沉积在呼吸道各个部位,氧气雾化吸入过程舒适,对患儿刺激小,且不受年龄气道痉挛程度的限制,治疗依从性高,雾化液量小,能直接迅速均匀的输送到气管和肺部,以达到有效药物浓度,还可以避免交叉感染并且氧气又可以解决缺氧问题,达到治疗的目的。具有临床作用直接、起效快、用药剂量小,可以避免全身用药的不良反应,缩短疗程,效果良好,且易于操作与护理等优点

参考文献:

[1]张凤艳,田站.普术克令舒结合氧气雾化器吸人辅助治疗肺炎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322-323.

[2]施燕,季加忠. 布地奈德、特布他林、异丙托溴铵联合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观察[J]. 中国临床研究,2012,7(3):2146.

[3]崔明莉. 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急性期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 黑龙江医药,2012,25( 6) : 994.

上一篇: 绿色建筑与超低能耗建筑 下一篇: 数字经济存在的问题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