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作用汇总十篇

时间:2023-11-06 09:55:3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动物的作用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动物的作用

篇(1)

在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下,人们逐渐摆脱过去吃不饱穿不暖的艰难生活,生活水平逐渐提高,食物的种类日益多样化,在这种情形下,食品安全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关注焦点,它关系着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动物性食品主要源于动物自身或其衍生物,因此,对动物的检验检疫与否直接关系食品安全。由于近年来发生了多起食品安全事件,如毒火腿案、瘦肉精中毒案和病死猪肉案等,这些案件不仅严重危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合法权益,也为食品安全的检验检疫敲响了警钟,所以动物检验检疫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

1不安全动物性食品的害处

不安全性动物食品是指没有通过国家疫病检查的,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害的动物性食品。这类食品不仅会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促使疾病的发生和扩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这类食品的危害主要包括三大方面,一是消费者吃了这类不安全动物性食品后会感染不明病原体而染上相应的疾病,轻者住院重者死亡,严重危害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二是不安全动物性食品食用后产生的危害,会影响这类动物性食品的销售,影响畜牧业的发展。三是畜牧业受损,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消费者对动物性食品的恐慌,影响人们日常生活和经济的稳定发展。

2动物检验检疫的作用

动物检验检疫就是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对各种动物及其产品进行的疫病检查。对可疑或已经证实的疫病对象实行强制隔离,或做适当地处理,以防止动物传染病的传播,保障畜牧业的安全生产和人民的身体健康。动物检验检疫是动物性食品生产和流通的重要环节,动物检验检疫包括对活牲畜,如牛,驴,骡,羊等,对家禽和家禽产品;动物毛类、生皮、兽皮等其他牲畜产品;捕获的野生动物以及其他饲养动物的检验检疫。因此,对这些动物进行检查检疫对食品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从源头上防止了不安全食品的生产,使动物的饲养得到监管,使畜牧业健康合理的发展,促进经济的稳定和人们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也促使养殖者能够真正重视动物的饲养,科学合理的进行养殖,保证动物健康安全的同时使进入市场的食物真正的健康,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篇(2)

丁酸盐等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deaceylaseinhibitors,HDACi)能够引起染色质和其他非组蛋白蛋白质的乙酰化状态的改变,从而导致基因表达、细胞凋亡感应、细胞周期阻滞等活动的变化以及血管生成和转移的抑制。丁酸盐通过介导Sp1和Sp3基因结合位点来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Sp1和Sp3基因能够复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DAC2,被蛋白激酶-CK2磷酸化)的活性。丁酸盐抑制了Sp1和Sp3基因相关联的HDAC活性,从而导致组蛋白高度乙酰化以及p21Waf1/Cip1基因的转录激活。p21Waf1/Cip1基因则抑制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的活性,中止细胞周期,而未增殖的细胞进入分化或凋亡途径[2,37]。Das等[38]研究表明,用丁酸钠处理克隆猪胚胎4h极显著增加囊泡形成的比率(P<0.01),[(18.3±2.1%)vs.(11.2±3.0%)]。丁酸钠处理的克隆胚胎产生的囊泡和体外受精胚胎相比,增强了组蛋白乙酰化的作用[(36.7±3.6%)vs.(45.9±2.5%),以每个囊泡的总核数计],并得出了丁酸钠处理克隆胚胎导致的组蛋白高度乙酰化增强了它们在体外发展成囊泡阶段的能力的结论。OchoaZarzosa等[39]试验表明,丁酸钠能增强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牛乳腺上皮细胞的组蛋白H3乙酰化作用。丁酸盐所发挥的与细胞平衡有关的重要功能(如抗炎症性、抗氧化剂、抗癌功能)是和其作为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的角色相关联的,丁酸盐能使组蛋白处于一个更加乙酰化的状态,从而影响染色质组织结构,导致参与细胞分化、细胞凋亡、恶性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滞等相关基因的激活以及肠道黏膜细胞炎性细胞因子表达量的下调。以下介绍其抗炎和癌症抑制作用。

抗炎作用丁酸盐所展示的广泛的抗炎症作用是通过影响免疫细胞的迁移、黏附、细胞因子的表达,以及影响细胞增殖、激活和细胞凋亡等过程来实现的。研究的最多的丁酸盐抗炎症性机制是对NFκB的抑制,这是通过阻止泛素-IκB的蛋白酶的降解来完成。NFκB是能够与B细胞免疫球蛋白κ轻链基因的增强子κB序列相结合的一种重要的转录因子[25]。NFκB控制编码炎症细胞因子、炎症诱导酶、黏附分子、生长因子、热休克蛋白和免疫受体的基因表达。丁酸在不同类型的细胞(包括癌症细胞系、结肠固有层细胞、中性粒细胞)中调控NFκB,这些都是和它潜在的抑制组蛋白去乙酰酶的作用相联系的[1-2]。而NFκB的抑制能导致细胞因子基因表达量的降低,包括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2(IL2)、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2(IL12)等促炎细胞因子[40]。同时丁酸盐也可抑制一氧化氮合酶的活动,从而导致一氧化氮(NO)产量的减少,这些抑制效果同样和对NFκB的抑制有关[41]。丁酸盐能够减少细胞黏附,例如阻止抗原呈递细胞的黏附,但是随着细胞类型以及细胞增殖和分化状态的不同,结果也有所差异。丁酸盐能提高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ICAM1)基因的表达,而ICAM1可能在肠道上皮细胞免疫原性方面发挥作用。丁酸盐也能提高人类肠道微血管内皮细胞中ICAM1基因的表达[32]。丁酸盐对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celladhesionmolecule,VCAM1)基因表达影响的差异已有研究,Menzel等[42]研究表明,用2和4mmol/L的丁酸盐培养人脐带血管内皮细胞24h后,增加了ICAM1基因的表达,而不影响VCAM1基因的表达。但是当VCAM1基因的表达被TNFα诱导后,用2和4mmol/L的丁酸盐预培养,VCAM1基因的表达量却减少了。

抑制癌症在体内和体外模型中,丁酸盐刺激结肠隐窝细胞生理模式下的增殖,却抑制结肠肿瘤细胞的增殖,这个看似不一致的模式被称为“丁酸悖论”。在正常细胞中,丁酸诱导隐窝基底细胞的增殖,提高健康组织的转化和维护效率,在癌细胞中,丁酸盐抑制隐窝表面(潜在的肿瘤发育位点)细胞的增殖[32,40,43]。丁酸盐具有的组蛋白去乙酰酶抑制剂功能促使了运用其作为潜在癌症治疗药物的临床试验的大量进行[44]。丁酸盐在结肠癌症细胞中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细胞增殖来诱导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停滞。提出的几种抗癌机制包括解毒酶(比如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转录的上调,该基因能保护细胞免受遗传毒性的致癌物质的干扰,还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likegrowthfactorbindingprotein3,IGFBP3)基因转录的上调,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主要参与细胞生长、正常细胞和致瘤细胞的增殖。在人类的各种癌细胞中,丁酸钠能够上调IGFBP3基因的表达。另外提出的机制包括细胞周期抑制剂p21、凋亡蛋白2同源拮抗剂(Bcl2homologousantagonist/killer,BAK)基因表达的上调,凋亡调节神经纤毛-1、凋亡抑制基因BclxL、细胞周期蛋白D1基因表达的下调,死亡受体DNA甲基化途径的抑制等。同时丁酸盐也作用于结肠癌细胞上游乙酰辅酶A的合成,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下游乙酰辅酶A的代谢可能作为细胞内丁酸盐浓度的调节器[1,2,45-47]。

丁酸盐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提高动物生产性能丁酸盐能够改善动物肠道形态和菌群结构,提高消化酶活性,增强机体免疫力。某些丁酸盐,如丁酸钠,有特殊的脂臭味能够起到诱食的作用。这些因素都能够促进动物的生长。Piva等[48]试验表明,和对照组相比,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0.8g/kg的丁酸钠,在前2周丁酸钠显著增加了平均日增重(增加了20%,P<0.05)和平均日采食量(增加了16%,P<0.05)。在第15~35天,丁酸钠显著增加平均日采食量(增加了10%,P<0.05),显著减少饲料利用率(减少了14%,P<0.05)。Leeson等[49]试验表明,添加0.4%的丁酸盐时,与对照组相比,极显著提高肉用仔鸡1~21日龄的采食量(P<0.01)。当添加0.2%的丁酸盐时,极显著增加仔鸡胸肉产量(P<0.01),胴体重增加了4.2%,显著提高了仔鸡21~27日龄的总增重(P<0.05)。Smulikowska等[50]试验表明,和对照组比,在40日龄肉用母仔鸡饲粮中添加1g/kg丁酸钠的试验组的有机物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添加丁酸钠和酶制剂的组与其他组相比,生长性能显著提高(P<0.05),丁酸钠组氮的沉积有所增加。Herrera等[51]研究丁酸钠对抗菌肽锌的替代效果,结果显示抗菌肽锌组与丁酸钠组的鸡蛋产率分别为92.6%和91.9%,平均蛋重分别为63.0和62.9g,平均日采食量分别为123.6和123.4g,饲料转化率分别为2.11和2.15,蛋壳厚度分别为0.392和0.394nm,蛋壳重分别为6.26和8.03g,表明丁酸钠可以作为抗菌肽锌的替代品。Hu等[52]试验表明,6日龄肉鸡在0~21d内,平均日增重随着丁酸钠添加量的增加,呈现出显著的线性增加趋势(P<0.05),在0~42d内,丁酸钠添加量对饲料转化率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二次方程式(P<0.05)。Guilloteau等[53]试验表明,和对照组相比,添加3g/kg丁酸钠有增强犊牛生长速度,提高饲料转化率的趋势。

改善机体代谢Manzanilla等[54]研究表明,在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0.3%的丁酸钠,和对照组相比,其回肠淀粉消化率极显著降低(P=0.002),结肠中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降低(P=0.082),直肠中分支挥发性短链脂肪酸的数量也减少了。Biagi等[55]试验表明,和对照组相比,仔猪饲粮中添加丁酸钠能够显著增加肠道内的pH和异丁酸浓度(P<0.05),而且有增加氨浓度的趋势(P=0.056)。Claus等[56]研究表明,给生长肥育猪饲喂丁酸钠,其回肠中蔗糖酶活性是119.1U/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7U/mL(P<0.05)。Czerwiński等[57]试验表明,在肉用仔鸡饲粮中添加丁酸钠后和对照组相比,回肠内pH显著升高(P<0.05),回肠的丙酸盐和异丁酸盐浓度显著增加(P<0.05)。Zhang等[58]研究表明,肉用仔鸡饲粮中添加微胶囊丁酸钠和对照组相比,极显著减少饱和脂肪酸含量(P<0.01),极显著减少了C18∶0的含量(P<0.01),且增加了C20∶0和C20∶4的含量。Kato等[59]试验表明,在犊牛饲粮中添加丁酸钠抑制了血浆胰岛素和生长激素浓度的增加。Guilloteau等[16]研究表明,在犊牛饲粮中添加丁酸钠,与对照组相比,采食后1h内的脂肪酶分泌量显著增加(P<0.05),在采食3h后,口服丁酸钠减轻了进食后胰腺分泌物减少的生理状况,同时对血浆肠道调节肽浓度也有微调的作用。Gorka等[60]研究表明,在犊牛饲粮中加入丁酸钠,和第0天相比,第7天的血浆胰高血糖素样肽-2的浓度和第14天血清总蛋白浓度增加,整个试验期的血糖浓度增加。Wilson等[61]研究表明,在萨福克羊饲粮中添加2.5%的丁酸盐能够使其瘤胃短链脂肪酸浓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添加了1.25%丁酸盐的试验组(P=0.001)。

提高繁殖性能卵母细胞成熟是个复杂的过程,期间要经过多重修饰,尤其是组蛋白乙酰化作用和磷酸化作用,丁酸钠作为组蛋白抑制剂使得DNA有更开放的结构,而用丁酸钠处理种胚阶段的卵母细胞,能提高卵母细胞的发展能力和质量。Liu等[62]研究表明,和对照组相比,在体外基质中用1mmol/L丁酸钠处理猪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2或22h,其卵母细胞成熟率显著减少(P<0.05)。用丁酸钠处理2h的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其囊胚率显著增加(P<0.05),而且促使更多皮质颗粒迁移到血浆膜。成熟卵母细胞在GV阶段暴露于丁酸钠2h,和对照组相比,其细胞周期蛋白B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

篇(3)

平衡用的尾巴在澳洲,袋鼠种类很多,它们都有一条粗壮而有力的尾巴。平时,袋鼠的前肢不落地面,它常用肢和尾巴支撑身体。在跳跃时,尾巴就像“称杆”,以维持身体的平衡。

篇(4)

中图分类号:X52;Q1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951001

1 生物修复技术的发展动态

随着环境科学、生命科学和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修复已成为世界各国环境治理的热点和富有挑战性的前沿领域,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都取得了明显进展,是21世纪环境技术的主攻方向之一[1]。近年来生物修复在国内外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得到各国学者和环保部门的认可,而且引起产业界的普遍关注,生物修复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年均增长15%[2]。生物修复在控制外来污染物质的同时,可以有效调控生态系统的内部结构,恢复生态系统的缓冲和抗干扰功能,是环境治理的最佳途径[3]。

水体生物修复包括原地生物修复(in-situ bioremediation)、异地生物修复(ex-situ bioremediation)和复合生物修复(associated bioremediation)。原地生物修复尽量保持水体的自然环境条件,又可分为原地自然修复和原位工程修复。在原地自然修复中,主要利用水体中的土著微生物;在原地工程修复中,加入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或加入人工培养的特殊微生物来提高生物活性,加快修复速度。原地生物修复的成本低廉但效果不够理想,可用于大规模、低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4]。在异地生物修复中,将污染基质运走进行集约化的生物修复,主要用于水体疏浚后的底泥二次处理。这种修复的效果更加理想但经济成本相对高昂,可用于小规模、重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在复合生物修复中,原地生物修复与异地生物修复优势互补,越来越多地用于不同水体的环境治理中。

微生物常常用于水体生物修复。微生物在分解有机污染物的过程中获得能源和碳源,在微生物(尤其是细菌)产生的各种酶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厌氧和好氧生化过程,化学污染物被逐步降解,最后成为植物可吸收利用的无机态营养元素。但由于污染现场环境中经常存在溶解氧(或其他电子受体)不足、营养盐缺乏、高效微生物生长缓慢、微生物的生物量小且难于收集、不能降解重金属、对污染底质不适用等限制性因素,微生物技术在原位生物修复中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2 底栖动物修复受损水体的优势

动物修复具有其他修复技术不可比拟的优势:成本较低;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较小;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物浓度;基本不产生副作用和二次污染;可应用于其它技术难以使用的场合;可同时修复受损底质和水体[5]。在动物修复的研究方面,目前主要集中在土壤动物对污染土壤的修复,通过动物的生化变异来判断土壤污染状况,或者直接将土壤动物(如蚯蚓、线虫等)饲养在污染基质中进行研究。某些土壤动物能吸收、富集和分解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药,通过代谢作用将部分农药转化为低毒或无毒产物。另外,土壤中还生存着蜘蛛、线虫、蜈蚣、螨、跳虫等大量小型动物,对土壤中的化学污染物也有很强的富集和分解作用,使部分污染物脱离土壤。蚯蚓是土壤中最常见的杂食性环节动物,养殖蚯蚓可实现污水的土地处理并减少人工土滤床的有机质积累,目前该法已在法国、智利和国内成功进行了中试和生产性规模的应用。

动物修复技术已在一些水体进行试验和应用。很多底栖动物具有较强的过滤能力、耐污能力、富集能力和分解能力,能有效吸收和转化重金属、氮磷及其它水体污染物。如河蚬是世界广布和常见的大型底栖动物,同时也是重要的淡水经济贝类,对高浓度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反应敏感,对中、低浓度的污染物则具有相当强的蓄积能力,其体内的浓度与水环境中的浓度、暴露时间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因此,河蚬不仅是水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的指示生物,而且是污染水体的修复生物。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深入揭示净化过程的生理生化机理,选择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可资源化利用的底栖动物进行水体修复,合理构建群落,达到养殖、净水双赢[6]。

底栖动物在冬季生长缓慢,但仍具有一定的水体净化能力。底栖动物虽然生活在水体底部,但可在水体的中部和上部进行笼养或吊养,从而发挥立体净化作用。将底栖动物与多种水生植物组成复合生态系统,可发挥不同水生生物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差异,在治理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时独具优势。但这种复合修复技术还处于室内模拟和围隔试验阶段,实际应用范围有限,急需对相关的放养技术、物种组合技术、工程技术、资源回收及加工技术等进行系统研究[6]。作为水生生物净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底栖动物分布广、种类多、食性杂,从水体中大量摄取营养物质、积累污染物质,可与其它多种净化措施加以组合形成高效的复合净化系统,有效降低水体中有毒物质和营养元素的含量,显示出可观的应用前景[7]。底栖动物在污染物的代谢、迁移和转化,生态环境修复,生境稳定和系统平衡中扮演的角色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8]。

3 展望

由于生物修复技术只有30多年的发展,因此还有一些不成熟之处。该项技术目前仅应用于局部水体,往往只能施用某个单项净化方法,还不能把多种修复技术进行叠加形成复合净化体系。生物自身固有的特点也使生物净化技术在使用中具有局限性。例如,生物生长发育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对修复对象的环境条件要求苛刻;生物的成长和成熟需要特定的生命周期,耗时较长;某种生物只能吸收、富集、分解、转化特定种类的污染物;生物对于某些难降解的污染物无能为力[9]。随着有毒化学物质种类和数量的不断增加,多种污染物在水环境中协同作用,单一毒理试验结果无法客观反映出污染物共存对人类和其它生物的真实危害,因此要加强多种污染物联合作用的生物监测、物理监测和化学监测,才能有效实现生物修复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Coates J D,Anderson R T.Emerging techniques for anaerobic bio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d environments[J].Trends in Biotechnology,2000,18(10):408-412.

[2]陈芳艳,唐玉斌.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技术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4,27(1):133-135.

[3] Chapin III F S,Walker B H,Hobbs R J,et al.Biotic control over the function of ecosystem[J].Science,1997,277(5325):500-504.

[4]焦燕,金文标,赵庆良,等.异位/原位联合生物修复技术处理受污染河水[J].中国给水排水,2011,27(11):59-62.

[5]滑丽萍,郝红,李贵宝,等.河湖底泥的生物修复研究进展[J].中国水利 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05,3(2):124-129.

[6]陈玉霞,卢晓明,何岩,等.底栖软体动物水环境生态修复研究进展[J].净化技术,2010,29(1):5-8.

[7]全为民,沈新强,严力蛟.富营养化水体生物净化效应的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03,14(11):57-61.

篇(5)

在动物检疫机制建立过程中,要积极落实更加系统化的管控措施,确保质量安全标准得以全面落实,结合产品检疫工作的具体流程,保障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实现食品安全管理系统的全面升级。

1动物检疫工作内涵分析

在日常动物检疫工作开展过程中,主要是当地政府动物卫生监督部门检验检疫人员对相关工作展开深度分析和集中整合,着重对兽医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方法进行全面验收,并且严格按照相关动物疫病程度展开系统化的诊断和鉴别工作,从而有效提出具有科学性研究价值以及具有法律效力的结论,确保行政执法工作得以全线优化[1]。在《动物防疫法》中对动物检疫工作有明确的规定,要求地方卫生监管部门结合实际要求,切实落实卫生监督检测机制,集中进行质量检查和管控,确保管理体系和应用过程的完整性。也就是说,在实际管理体系建立后,无论是从其根本概念出发,还是从工作的开展依据进行分析,动物检疫工作都是法律赋予卫生检疫部门的重要权力和责任,需要相关部门结合实际管理要求,开展更加积极有效的检验检疫工作,为促进畜牧业以及畜产品质量的优化发展提供保障,也能真正践行产品安全管理机制和公共卫生安全条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需要相关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展开深度研究。

2动物检疫在畜产品质量安全中的作用分析

在对动物检疫工作时代价值进行集中分析的过程中,要将其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项目结合在一起,充分践行综合性管理机制,确保当地卫生监督部门能借助动物检疫机制对畜产品展开深度的质量安全管控工作,优化食品安全的管控效果[2]。第一,在畜产品产地检疫层面,动物检疫在畜产品质量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产地检疫工作是在养殖地或者是产品生产地动物检疫部门开展的相关工作,行政监督项目要保证专业性以及技术性,这种检疫工作能及时发现各类动物的异常情况,从而建立健全及时性的处理机制和管控措施,一定程度上有效预防和控制疫病防疫工作。值得一提的是,一些人畜共患疾病,当地政府要进行及时性的产地检疫,确保工作流程和管理体系的完整性,并且针对具体问题进行集中整合和综合化处理。也就是说,当地动物检验检疫卫生监督部门要结合临床症状、流行特征等对疫病的控制机制进行集中的分析和整合。积极开展产地检疫工作,有效预防并控制病害问题,提升屠宰检疫和调运销售过程的质量监督机制,优化质量安全管理效果,从而更好的建构有效的食品管理效果。第二,在动物屠宰检疫方面,动物检疫在畜产品质量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所谓的屠宰检疫,就是要在动物被屠宰之前进行有效的病理剖检,并且对其进行集中的观察和分析,从而得出相应的疫病诊断和鉴别结果。在屠宰检疫机制中,质量安全因素非常关键。在《生猪屠宰检疫规程》中针对相关疫病进行了集中的阐释和分析,并且对一些较为常见的人畜共患疾病进行了描述。也正是基于此,在屠宰检疫工作开展后,要最大限度的对动物进行集中的检疫检验,提高畜产品的整体质量,也为消费者健康饮食提供支撑。不仅仅要提升对于屠宰企业的监督力度,也要升级安全保障的管理效果,实现管理效果的统筹升级。例如,猪链球菌病属于人畜共患的一种疫病,人在感染这种病后,会出现持续性高热和全身不适,并且伴有乏力眩晕的情况,临床上通常是败血症型和脑膜炎型,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3]。针对具体问题进行集中整合,确保管理工作和检疫检验工作的完整性,结合国家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更加系统化的工作措施,确保管理效果和管理体系的完整性得以全面优化。总而言之,动物检疫检验部门在日常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要积极践行更加系统化的管控措施,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有序开展无害化处理,确保工作流程和工作质量能符合安全保障机制和具体要求。也就是说,动物检疫工作在畜产品质量安全中发挥着非常关键性的作用,需要当地政府结合实际情况,且相关部门能深度分析和集中关注问题,强化动物检疫工作力度的同时,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符合标准,也为食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孙美华.加强动物检疫监管确保畜产品质量的几项措施[J].养殖技术顾问,2015,36(09):272-272.

篇(6)

2.动物辅助在特殊教育课程中的有效介入

2.1动物辅助在当前特殊教育中的情景介入

在当前的科学研究当中,第一,动物作为一种社会联接性的物体,可以更多地利用动物的特性,进一步促进学生和动物之间的接触。实验证明,宠物狗在和人进行沟通时,可以很好地帮助人解决各种不安的情绪,在和宠物狗的接触中,可以帮助幼儿建立一种全新的社会角色,当幼儿进入到这一社会角色中,就可以很好地改变他们的行为,符合角色上的期待。在AAT中,可以将来访者设想成为教师或者是管理者,通过让幼儿照顾或者是训练动物,就可以改变其行为,同样可以通过动物的接触,进而减少幼儿与伙伴交流中的不便。第二,现在很多的儿童都喜欢动物,而且对动物的关注度非常高,所以,在特殊教育课程中,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一治疗方法加以利用,从而不断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尤其是在和动物的直接接触过程中,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就能够引导学生关注一定的教学任务,这样就能够有效地做好相应的学习动机上的准备,但是,从某种程度上看,在动物辅助治疗的情况下,幼儿的心情会变得更加开放,相应的戒备心理将会降低,所以工作人员就比较容易和幼儿之间进行相应的沟通教学。同时,在对于工作人员携带动物和儿童进行互动的过程中,可以尽量获得工作人员的信任,并帮助其进行相应的指导,这样儿童就可以很好地顺从教学者的教育,不断提升课程的成效,不断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

2.2动物辅教学方法在特殊教学课程内容上的创新利用

现阶段,从当前的动物辅助运用中,可以很好地运用到特殊教育过程实践中,例如,“爪子”可以通过课程中来进行相应的辅助,从而可以儿童对社会、情感和学术能力等方面的发展。通过阅读教育来辅助相应的项目,利用动物的相关性能力来逐步提升特殊课程中的儿童阅读能力水平。在当前的课程教育实施过程中,可以设计一系列的生动形象的课程单元,以动物和儿童的互动性作为内容,有效地将其动作和语言的训练完全融入到课程实践中去。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可以有效地采用相应的开放性课程情景,例如是户外运动项目,以及生活场所的实施教学,通过科学合理地方法来促进各种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在认识的新伙伴课程中,通过特殊儿童与动物的之间交流来挖掘儿童的潜力,或者是可以制作相应的视频,告诉儿童这是他的新伙伴,可以让儿童近距离地接触,从而可以有效地锻炼儿童的胆量,降低儿童对陌生事物所产生的恐惧。进而培养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与此同时,通过游戏的相应环节,促进儿童在游戏过程中的教育者和训练者的角色,从而有助于帮助儿童矫正情绪,有效地解决行为障碍儿童的异常行为。

2.3动物辅助疗法中访问和辅助治疗在特殊教育课程的有效设置

在当前的动物辅助疗法中,对特殊教育管理者提出了全新的挑战,而且动物辅助疗法具有很强实践性,但是,我们也应该要看到动物辅助访问和辅助治疗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别,一般来说,前者主要是简单将动物在指定的地点和患者进行接触,其主要的目标就是为了尽量减少访问的焦虑感,并增加患者的触觉接触,这样就能够有效增加患者的自尊和得到相应的锻炼,而在辅治疗方面的目标就是切实通过动物来帮助患者进行训练,例如,对于一些偏瘫人员,可以通过梳理动物毛发或者是可以抛球类活动来加强上升的力量,这样就能够改进相应的姿势和提高其自身的平衡能力,在针对抑郁性的病人,则可以通过对有关身体和部位名称来进行训练,或者是可以利用吹动物身上的毛发来锻炼其面部肌肉。同时,在进行动物辅助治疗过程中,我们就必须要预防在治疗过程中造成疾病的传播,管理人员在进行相应的训练过程中,必须要对患者进行洗手,动物必须要进行清洁,这样就严格防止各种动物身上的疾病带给患者。

篇(7)

生物和医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高中生不但要从书本上了解生物医学的知识,也要实际动手操作,获得感性认识,培养兴趣。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动物实验是学生认识和研究生物科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动物实验,可以加深对动物器官结构功能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学习的基本技能和观察、分析综合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因此,加强动物实验内容对培养学生巩固、综合、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十分有益。

一、利用动物实验加强学生对动物的了解

高中生应该了解实验动物不同于家养或野生的动物。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动物试验是以实验动物为材料,采用各种方法在实验动物身上做试验,研究动物在实验过程中的反应、表现及发生、发展规律和有关技术问题。实验动物作为人类的替身,可以用来验证一个又一个的生命科学真理,例如探索生命现象,开发新药等。高中生应该了解没有实验动物的巨大贡献,人类对于生命的理解是绝对不可能达到现在这一程度。目前发达国家都相继颁发了实验动物管理条例、法规或规范,已实现了实验动物生产的标准化、商品化和社会化,并且形成了完整的实验动物教育、科研、生产管理与应用体系。我国也出台了实验动物的管理法规。我们应该为实验动物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干净通风的饲养房间,柔软舒适的垫料,供给充足的专门配制的食物和清洁的水,控制动物的密度,提供动物玩耍的物品,正常的昼夜变化频率。按时打扫饲养动物的房间,更换笼中的垫料。目前发达国家普遍开展了以替代、减少、优化的运动。实验动物的福利还体现在在实验中减少动物的痛苦,进行有损伤的操作前要进行麻醉,处死实验动物时要快,减少其痛苦。

二、利用动物实验培养学生对动物器官结构功能的认识

对于高中生来说,没有条件进行尸体解剖来了解人体的结构,用动物进行替代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例如,要了解人体或其它哺乳动物内部结构,我们可以用解剖大鼠来学习这些知识。用生理盐水和戊巴比妥钠粉剂配制成1%戊巴比妥钠,按4ml/kg对大鼠腹腔注射麻醉,麻药起效后将大鼠用橡皮筋和大头针固定在解剖台上,用解剖剪剪开大鼠的皮肤、肌肉和腹膜,进入腹腔,用棉签拨开观察胃肠肝胰脾等器官结构和位置。通过这样的解剖学习,学生们可以对人体器官结构和位置有更深刻的感性认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对生物学和医学的兴趣。在研究动物器官功能方面,我们可以利用蟾蜍来初步认识生物大脑和脊髓的作用。用大头针从蟾蜍头与身体的结合部向大脑方向插入,左右移动破坏大脑,发现蟾蜍肢体变得僵硬,对刺激无反应。然后用大头针向脊柱中插入,破坏脊髓,发现蟾蜍肢体变得瘫软。同样,我们也可以利用蟾蜍观察心脏跳动,用剪刀剪开蟾蜍胸部和腹部的皮肤肌肉,进而剪开胸骨,观察蟾蜍心脏跳动情况,然后把心脏周围血管剪断,游离心脏,放入纯净水中,发现心脏跳动逐渐减弱。同样把一颗蟾蜍心脏放入自来水中,心脏跳动的时间明显延长。这些动物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思考生物学现象背后的道理。另外,现在网络发达,学生可以通过上网学习在实验中感兴趣的问题。

篇(8)

3、食肉、食草母兽呼叫自己的孩子,孩子回应,母兽就知道位置。

篇(9)

3、猪的耳朵长得很大,而且下垂,所以听觉迟钝,爱好睡眠。猪的耳朵大,耳朵大表面积就大,有利于散热,利于家猪适应圈养的闷热环境。

篇(10)

    棕叶花(别名冬叶花、柊叶花)Phrynium capitatum Willd (flower)为竹芋科(Marantaceae)多年生本草,分布广西、广东、云南等地。全草可入药。文献记载:“全草味甘淡,性微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和利尿之功效。”广西少数民族民间有用其花治疗月经过多、血崩(功能性子宫出血)及失音等疾病之经验(《广西民族药简编》,1980广西药品检验所印行)。有文章报道棕叶花水提取物对孕或非孕小鼠、大鼠、豚鼠、家兔离体子宫及对家兔在体子宫都有兴奋作用[1],而关于其他溶剂提取物的药理研究尚未见报道。为了进一步研究其他溶剂提取物对子宫的兴奋作用,本文采用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观察棕叶花正丁醇、水溶性组分两种提取液对非孕或注射乙烯雌酚后家兔、豚鼠、大鼠、小鼠离体子宫的影响,并用EC50与益母草流浸膏进行比较。

1  器材与方法

1.1 受试药物与试剂棕叶花采自南宁地区,晒干备用。受试药物的制备:取干棕叶花750 g用中药材粉碎机粉碎后置10 000 ml圆底烧瓶中加95%乙醇浸没,加热冷凝回流1 h,抽滤,重复上述操作3次;药渣50%乙醇浸没,热冷凝回流1 h,抽滤,重复3次。合并滤液,用旋转蒸发仪浓缩。再加适量蒸馏水使浓缩物完全溶解,置6 000 ml的锥形瓶中,加石油醚1 000 ml振摇1 h,然后离心15 min(6 000 r/min),取上层液体,如此重复5次;剩下部分用醋酸乙酯、正丁醇、蒸馏水重复石油醚操作。所得的石油醚(为1号)、醋酸乙酯(为2号)、正丁醇(为3号)、水溶性组分(为6号)旋转蒸发仪浓缩,45℃烘干后置冰箱备用。益母草流浸膏经烤箱60℃烘干,固体经磨粹后放入磨口玻璃瓶备用。

   

试剂:石油醚由广州化学制剂厂出品(批号20040501);乙酸乙酯购自广东精密化学品公司(批号20050203);正丁醇购自广东光华化学厂有限公司(批号20040717);益母草流浸膏为桂林漓江益佰制药厂产品(批号20050617)。

1.2  仪器SYC-15超级恒温水浴(北京桑力电子设备厂);旋转蒸发器(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成都泰盟电子有限公司)。

1.3 动物昆明种小鼠、Wistar大鼠、家兔、豚鼠均由桂林医学院动物室提供。

1.4  动物离体子宫标本的制备取正常或经产未孕小鼠、大鼠、豚鼠和家兔,脱颈椎处死后剖腹取出子宫,立即置于盛有营养液(小鼠用Tyrode[2]氏液、大鼠用DeJaion氏液[3]、家兔用Krebs氏液[2]、豚鼠用Van Dyke-Hasting[2]氏液)的玻璃皿中,剥离子宫壁上附着脂肪组织,将一侧子宫角的两端分别用线结扎,按文献方法[4]一端固定于通气钩上,另一端连接在张力换能器(小鼠、大鼠和豚鼠用0~3 g,家兔用5 g张力换能器)上,置于含30ml营养液的麦氏浴槽,通入氧气,每秒通1~2个小气泡,麦氏浴槽恒温在(37±0.5)℃,张力换能器连于BL-41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调零、定标。增益调节G=50,时间常数T=DC,滤波调节F=30Hz,扫描速度S=16.00s/div[4]。稳定10 min后,进行实验。

1.5  给药方法待标本稳定10 min后,加入正丁醇组分(0.1 g/ml)不同剂量,先测出兴奋子宫的最低有效量,然后按最低有效量依次增加剂量,直至子宫收缩达到最大效应,每次加药后观察和记录10min离体子宫收缩活动,更换营养液,冲洗3次,再加下一个浓度。小鼠最终浓度为0.16~3.3 mg/ml,大鼠最终浓0.33~3.3 mg/ml,家兔最终浓度为0.33~2.00 mg/ml,豚鼠最终浓度为0.03~0.40 mg/ml。水溶性组分、益母草流浸膏组分均按上述方法操作。

2  结果

2.1  对小鼠、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的影响

正常或经产未孕小鼠、大鼠各8只,3号与6号均能引起大鼠、小鼠离体子宫兴奋,使小鼠、大鼠离体子宫收缩频率、收缩振幅和收缩张力增加。大鼠子宫在剂量大于2.67 mg/ml时出现强直,小鼠子宫在剂量大于2.00 mg/ml时出现强直,并维持20 min以上,用营养液冲洗后子宫可复原。结果见图1~2。小鼠在最终浓度为0.16~3.3 mg/ml的浓度范围内呈量-效关系,大鼠子宫在最终浓度为0.33~3.3 mg/ml的浓度范围内呈量-效关系,在无自动节律收缩的子宫肌段,3号、6号均可使小鼠、大鼠离体子宫产生节律性地收缩。注射己烯雌酚后的小鼠(0.2 mg/kg)、大鼠(0.5 mg/kg)上述作用更为明显。结果见图3~4。

    益母草流浸膏浓缩物无论对孕或非孕大鼠、小鼠离体子宫作用不明显。

2.2 对妊娠家兔离体子宫平滑肌的影响妊娠家兔4只,共实验4次,结果一致, 3号与6号均能引起家兔子宫的兴奋,使子宫肌的收缩频率、收缩振幅和收缩张力增加。在最终浓度为0.33~2.00 mg/ml的浓度范围内呈量-效关系。结果见图5~6。

2.3 对正常豚鼠离体子宫平滑肌的影响未孕成年豚鼠8只,小剂量最终浓度为0.03 mg/ml,就能引起豚鼠离体子宫的兴奋,使无自主收缩的子宫出现收缩。随着剂量的增加,离体子宫的收缩频率和幅度加快和增强。在剂量大于最终浓度为0.33 mg/ml时出现强直,这表明豚鼠对3号和6号更为敏感。结果见图7~8。

上一篇: 数字经济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 个人信息安全防范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