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06 09:55:3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手卫生的目的和意义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畜牧兽医卫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当前畜牧兽医卫生状况极为恶劣,污染十分严重,极易造成疫情传播。
2.一部分畜
牧兽医行业从业人员,不能提供医院出具的身体健康证明,也就不能排除其患有人畜共患病的可能,因而潜存着疫情发生传播的危险因素。一是现有的畜牧兽医队伍中,非专业人员的比例较高,专业素质不高;对专业技术人员业务培训不够,业务技能较低,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不高。二是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由于大多数长时间在同一岗位工作,知识单一,面不宽,结构老化。存在一般专业人员从学校毕业参加工作以来,就没有参加过培训,知识没有及时更新的现象,无法适应新形势;三是有的畜牧兽医人员,处理实际问题显得方法不多,思想解放程度不够,思维方式比较单一,在执法过程中存在有法不依、检疫监督不规范的现象;四是政治素质不高,有的上班时间,不思工作,没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更谈不上奉献精神。
3.市民认为现杀活禽新鲜、安全,愿意购买、食用农贸交易市场上现杀活禽的消费意识,为农贸交易市场现杀活禽提供了市场。
二、现存畜牧兽医卫生状况带来的不利影响
1.增加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难度。从近几年来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暴发、流行的情况看,多始发于饲养条件差、管理粗放、环境卫生恶劣的养殖场,因此卫生状况低劣的养殖场潜伏着很大的不安全因素。并且,卫生条件差还影响消毒、免疫、粪便污物无害化、封闭管理等防控措施的效果。
2.给突破畜禽及畜禽产品国际贸易绿色壁垒带来巨大压力。众所周知,我国自70年代以来,已发生多起出口日本、东南亚和欧洲等国的禽产品,因有毒有害物质、农药残留超标被退货。自1996年8月1日起,欧盟作出禁止从我国进口禽肉的规定后,随之产生了一系列反应,使我国的畜禽产品在其他进口国也受到遏制,出口价格是一降再降,这不仅影响外贸声誉,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且使我国的畜禽及畜禽产品失去了巨大的国际市场。据了解,欧盟已将注意力集中在对我国药物残留控制体系上。如若我们的畜牧兽医卫生状况再得不到有效的改善,将很难使欧盟解禁对我国畜禽产品的限制措施,打开欧盟国际市场。
3.直接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畜禽屠宰场及畜禽产品加工厂的畜禽粪尿、臭气、废气物和噪音,直接扰乱居民生活,影响人类健康。畜禽粪尿、畜禽产品加工污水的任意排放极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致使水源污染,不但对我们自身身体健康造成危害,还给子孙后代的健康留下了很大隐患。畜禽粪便排泄物和畜禽产品加工污物是人畜共患病毒的载体,极易造成人畜共患病的传播。
4.阻碍了环保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较差的畜牧兽医卫生状况及畜牧业带来的严重污染,影响着环保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三、对策和建议
1.各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要通过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动物防疫法》、《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管理办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政府相关部门、企业老板、动物产品经营者以及畜禽饲养者等人员对畜牧兽医卫生的认识,加强对畜牧兽医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要求其认真学习《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并遵守规定。
2.政府相关部门在科普知识宣传中,要加重畜禽产品科学消费方式的宣传分量,彻底改变市民现杀畜禽新鲜、安全、无疫病的错误消费意识,令其充分认识到在农贸交易市场上现杀畜禽带来的潜在危害。
关键词 手卫生 依从性 干预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373
手卫生作为医院感染防控及双向防护中简单却十分重要的环节,在日常诊疗工作中,手卫生执行情况差常成为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媒介[1]。如何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是国内外医院感染管理者共同关注和研究的一个焦点,手卫生执行现状的调查及干预主要基于大中型医院的开展,但对社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认知、执行现状及医院感染管理的研究很少。2009年开始,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对医务人员手卫生进行干预,收到一定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永和+夏港、东区社区工作半年以上的医务人员60人。医生、护士的比例为1:1,所有医护人员取得执业证书。
研究方法:将永和+夏港医务人员设为研究组,东区社区设为对照组,两组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对照组只进行手卫生相关知识的指导培训、改善洗手设施的干预;研究组增加成立以社区医生为组长的感染管理小组、并对社区医生着重强调手部卫生对于医院感染控制的意义的专项培训、加强手卫生细菌学的随机监测进行干预。通过自制手卫生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现场观察及,了解干预前后社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洗手执行率。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是在参考卫生部医政司2009年《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的洗手指征等有关文献及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就手部卫生相关内容自行设计,并根据预调查结果进行修订。
现场观察:社区各选1名护士长、院感专职人员、护理部主任4人为观察者,统一进行标准培训,以保证观察标准及资料统计的完整性及一致性。手卫生执行率(M),M=实际手卫生次数/应该进行的手卫生次数×100%。
统计学处理:全部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在60人中医务人员在干预前对“在接触患者体液后”“脱手套后”及“无菌操作前”执行率较高,约为40%左右;而对“接触患者前”“戴手套前”执行率较低,约为20%左右;不同社区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一系列的干预后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执行率有明显提高,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干预对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执行率的影响不同,研究组(永和+夏港社区)执行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东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讨论
社区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因涉及范围广,对群众健康影响较大,做好其管理工作当务之急。手卫生是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中最重要、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也是医务人员标准预防的重要措施之一,而影响手卫生行为的因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我们借鉴国内外手卫生研究的成果,通过一系列的干预措施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加强宣传培训:采取宣传手册、集中培训等多渠道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的认识及双向保护的意识,形成手卫生的自觉性。在所有洗手池旁均粘贴洗手指征和附文字解说的“六步洗手法”彩色示意图,提醒医务人员正确洗手。
完善制度及管理架构: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成立以社区负责人(医生)为组长、成员由1名监控医生、护士长组成的社区感染管理小组,制定了《开发区医院手卫生规范》,并对社区医生着重强调手部卫生对于医院感染控制的意义的专项培训,明确医生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的责任,并督促其将认知转化为行动,培养规范操作的良好行为,并以身作则,树立一个良好习惯的榜样,影响和带动社区其他医务人员。
改善手卫生设施:增加洗手池,安装或退换为感应水龙头,提供洗手液洗手、推广快速手消毒剂的使用、配备一次性擦手纸巾等。在治疗室、处置室、医生诊疗室内安装洗手池,安装或退换感应式水龙头,在治疗车、护理车及医生的诊疗台配备快速手消毒剂,快速手消毒剂的应用大大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加强监督与管理:通过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及社区感染管理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对医务人员手上的微生物进行监测,提供以事实为基础的知识,同时反馈信息,引起广大医务人员的重视;并将手卫生纳入每季度的社区综合目标考核内容。同时让患者主动参与改进护士手消毒中去,鼓励患者询问是否做到手消毒,从而起到监督作用。这些干预措施不仅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手卫生意识,而且也促进了医务人员手卫生行为的进一步提高。
要切实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院领导的支持是基本前提,手卫生设施的改善是可靠的物质保障,全方位培训是强大的推动器,规章制度的落实是成功的关键,良好的监督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对患者的教育和干预是有益的补充[3]。通过多模式干预,形成社区重视医疗安全的氛围,并将手卫生相关管理纳入日常管理中,把各项手卫生措施落到实处,不断完善社区医院感染管理模式,达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自身的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1.1一般资料问卷
自行编制,内容包括研究对象所在科室、性别、年龄、受教育的程度、陪护来源、手卫生知识教育途径;陪护对象入院情况、住院天数、感染情况;病房洗手设施的相关情况等。
1.1.2手卫生知识的问卷
参考WHO2009年手卫生指南、我国2009年卫生行业标准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2002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指南以及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经过预调查形成问卷,每份问卷共33个项目,进行“是”、“否”、“不确定”作答,选对为1分,选错为0分,分值范围0~33分,得分愈高说明其知识水平愈好。对所有问卷每个调查项目得分情况进行统计,回答正确率越高说明对这个项目的知识掌握越好。经专家评价内容效度(CVI)为0.88,Cronbach’s琢信度系数为0.92,重测信度0.88。
1.3调查方法
调查人员由院感科专职人员和科室院感监控护士组成。研究者亲自对调查员培训,培训合格后才能参与调查工作。调查员在开始调查之前,必须向调查对象清楚说明本调查目的、意义和可能存在的危害,取得其理解以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向调查对象承诺本调查仅属研究性质,为匿名填写,并遵循自愿原则取得合作,获得调查对象的知情同意之后,调查员采用询问式一对一调查,按调查表上提出的问题逐项向被调查者询问,记录其结果。调查对象有权在调查的中途退出本次研究。调查问卷在当日审核、补漏、回收。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处理,用均数、标准差、百分率等进行统计描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多重线性回归进行统计推断。
2、结果
2.1一般资料共调查634名陪护人员,有效回收问卷621份,回收率为98.0%。男性占41.1%,女性占58.9%;年龄20~73(35.5±10.2)岁;陪护人员教育程度:中小学及初中以下27.5%,初中37.4%,高中及以上35.1%;陪护来源:家属81.8%,医院陪护8.9%,其他9.3%;接受过培训51.5%,未培训48.5%;患者入院情况中首次入院78.3%,再次入院21.7%;患者住院≤3d26.7%,4~6d40.7%,≥7d32.6%,70.9%的患者不存在感染,29.1%存在社区或院内感染。调查病房均有流动水洗手池,没有干手设施,41.2%陪护对象可以获得洗手示意图,93.9%可以获得快速手消毒液,5.8%可以获得洗手液。
2.2手卫生知识知晓率
本组被调查对象的手卫生知识问卷总分8~33(22.0±6.1)分,得分率66.7%;其中,便后进行手卫生得分率最高,为95.9%;穿脱隔离衣后进行手卫生得分率最低,为34.6%。各项目回答正确率见表1。
2.3影响陪护人员手卫生知识得分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进行分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若Levene方差不齐,则采用近似F检验Welch法、t′法,对单因素方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再进行事后检验;方差齐时采用LSD法,方差不齐时采用Tamhane’sT2比较各组知识得分的差异,了解其对手卫生知识得分的影响。结果显示:陪护科室、教育程度、陪护人员来源、培训情况、陪护对象住院天数和有无洗手液各组内的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影响陪护人员手卫生知识得分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多因素分析,在控制混杂变量的情况下,以知识得分为应变量,以研究对象科室、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来源、培训情况;陪护对象入院情况、陪护对象住院天数、陪护对象感染情况;病房手卫生设施作为自变量,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中的自变量可以是连续型的变量(如年龄、血压等),也可以是二分类变量(如性别),不能把有序变量(如肿瘤、疗效的分级等)和无序多分类变量直接纳入分析,必须将有序变量或无序多分类变量转换成多个二分类变量之后,才能将它们引入回归模型[4]。本研究的因变量中:年龄和住院天数为连续型变量。性别、培训情况、洗手示意图、手消毒液、洗手液、入院情况、感染情况,为二分类变量,并进行赋值,性别赋值方法为男性=0,女性=1;培训情况赋值方法为未接受培训=0,接受培训=1;洗手示意图赋值方法为无洗手示意图=0,有洗手示意图=1;手消毒液赋值方法为无手消毒液=0,有手消毒液=1;洗手液赋值方法为无洗手液=0,有洗手液=1;入院情况赋值方法为首次入院=0,再次入院=1;感染情况赋值方法为无感染=0,有感染=1。科室、陪护来源为多分类变量,教育程度为有序变量,因此应对科室、教育程度、陪护来源设置哑变量,手卫生知识得分中以内一科、医院陪护、小学及以下教育程度为参照设置哑变量,见表3。进入和剔除回归方程的检验水准分别为0.05、0.10,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影响陪护人员手卫生知识的影响因素中,有4个因素进入回归方程,分别是陪护科室、教育程度、培训情况和有无洗手示意图。见表4。
3、讨论
3.1医院陪护人员手卫生知识现状
3.1.1陪护人员手卫生相关知识缺乏
陪护就是守护在病人身边,帮助其做一切日常生活中自己应该做而做不到的事情[5]。医院陪护主要来源于患者家属、医院专职陪护人员、患者朋友、患者家庭保姆等人员。医院陪护人员手卫生教育是一个薄弱点,甚至是一个盲点,缺乏系统的教育。本组陪护人员主要通过主管护士的宣教、工休会的培训、宣传栏介绍、洗手池旁张贴洗手示意图等方式获取知识,回答正确率66.7%,低于王坚等对医务人员知晓率74.6%[6],低于李荣民等对培训后医院护工及保洁人员知晓率调查的87.10%,高于未培训前手卫生知识知晓率调查的17.77%[7]。
3.1.2陪护人员对穿脱隔离衣前后进行手卫生回答正确率最低
本调查显示,陪护人员对穿脱隔离衣后进行手卫生、穿脱隔离衣前进行手卫生回答正确率最低,分别只占34.6%、37.4%。有些调查对象认为,隔离衣没有与手直接接触或只是接触到衣领等清洁的地方,没有必要进行手卫生;此外,除个别人员因陪护对象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采取接触隔离需要穿隔离衣外,其余陪护人员没有机会接触隔离衣。其对相关穿脱操作知识不掌握,甚至不知道有隔离衣这种防护用品,以上均是引起这方面知识欠缺的原因。
3.1.3陪护人员对使用手套的手卫生指征存在误区,回答正确率偏低
本调查结果显示,对使用手套时的手卫生指征答对率偏低,均未达到平均正确率的66.7%。这与使用手套存在误区有关,他们认为手套能够起到隔绝作用,减少手受病原菌的污染程度,只要戴手套前手上没有可见污染物,或在使用过程中未发生破损,病原体不会穿破手套屏障污染到陪护对象或本人的手,戴手套前及摘除手套后没有必要进行手卫生,因此认为手套的使用可以减少洗手的次数。但事实上,戴手套不能被当作手部卫生工作的替代方法。不管是否戴手套或是更换手套,手部卫生工作都要进行。接触患者后不摘手套或者接触同一患者的污染和清洁部位时不更换手套,都应被视为不依从推荐的手部卫生工作方法[8]。这类忽视会导致病原体的交叉感染[9]。摘手套必须消毒手或者洗手[10],也禁止清洗或再次使用手套[11]。
3.2影响陪护人员手卫生知识的多因素分析
3.2.1陪护人员手卫生知识得分与陪护科室的重视程度有关
研究结果显示,陪护科室对手卫生知识得分有统计学意义。内二科主要收治老年人心血管、神经内科患者,患者年龄大,住院时间长,陪护人员主要来源于医院陪护相对固定,为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内二科针对本病区患者及陪护人员特点将手卫生纳入入院宣教的工作内容之一,对每例患者的陪护进行宣教,定期对医院陪护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特别是手卫生知识的培训,每个病房提供含有洗手指征及洗手方法内容的示意图,这些措施对提高陪护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具有重要意义。
3.2.2受教育程度高,有利于陪护人员掌握手卫生知识
本研究单因素和多因素调查结果显示,教育程度对手卫生知识有统计学意义,可能受教育程度高的陪护人员,自学能力强,学习手卫生知识多,而文化程度较低的陪护人员直接影响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2.3培训对提高陪护人员手卫生知识的知晓率有重要意义
培训是改善手卫生的基石,通过培训与宣传,可以提高陪护人员手卫生知识的知晓率和把握护理患者时的手卫生时机,改变陪护人员的观念,消除陪护人员对开展手卫生工作中的一些误解,较好地引入新的感染控制策略,从而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研究结果显示,培训对手卫生知识有统计学意义。国内外对陪护人员培训手卫生知识知晓率情况未见报道,但对医院其他工作人员通过加强手卫生的培训取得较好的效果有不少报道。龚光明等通过开展“规范洗手周”活动,医师、护士、工勤人员手卫生相关知识知晓率分别达到87.69%、94.17%、77.46%[12]。从结果也显示了培训对提高陪护人员手卫生知识的知晓率有重要意义。
3.2.4加强对手卫生相关设施用途的宣传有利于陪护人员掌握手卫生知识
医院提供的洗手示意图内容包括:手卫生规范标准的六步洗手法及手卫生的指征,此次调查病区中内二科及儿科病房配置洗手示意图,41.2%陪护对象可以获得正确洗手方法的指引和手卫生指征。洗手示意图有利于陪护人员获得相关的知识,但在多因素分析显示,未获得洗手示意图的得分要高于获得洗手示意图调查对象,主要原因可能是儿科的患者多,住院时间短,医务人员工作繁忙没有来得及向他们宣教,调查中发现他们不少对象不知道张贴在洗手池旁的洗手示意图的用途,影响了他们获得知识,这表明在完善手卫生设施的同时,还应及时向调查对象说明各设施的使用方法,以便他们掌握相关知识,做好手卫生。
3.2.5陪护人员来源在多因素分析中没有统计学意义,可能与陪护人员主要来源于家属有关
从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陪护人员的来源中医院陪护得分最高,与家属陪护人员及其他陪护人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来源于医院的陪护长期在医院从事陪护工作,随着患者住院时间延长,接受手卫生知识培训的机会多有关。在多因素分析中,控制变量间的相互混杂和排除共线性因素的情况下陪护人员来源并未进入回归方程,可能与医院陪护的样本量少仅占调查对象的8.9%有关。陪护人员来源在多因素分析中没有统计学意义,可能是引起因变量在总变异中能够被方程中自变量组合解释程度低于50%的原因(R2=0.485)。
3.3对策
3.3.1重视对陪护人员手卫生知识的宣传
医院可以采取多途径的宣传方式来提高陪护人员手卫生知识的知晓率。例如:利用每个病房的电视机每天定时播放手卫生的宣传片;在病区走廊或其他公共场所张贴海报,加强宣传;在世界洗手日,医院开展手卫生活动,形成良好的手卫生氛围;病房洗手池旁提供洗手液及含有洗手方法和指征的示意图,使他们一进入医院可以获得多途径、持续反复获得手卫生知识的宣教而不仅仅是通过工休会的一次培训或责任护士的一次宣教。
手卫生是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的最基本且简便易行的措施。防止医院内感染最重要的措施便是严格执行手卫生。较多的研究表明,医务工作者双手的细菌数量及种类均较其他人群多,而且在平时的诊疗工作中,直接或者间接传播疾病的危险性比空气更加严重[1]。由于精神病专科医院的特质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使得病房多为封闭式管理,同时空气流通可能不畅,患者多是长期住院,机体对于外界微生物的抵抗力较差,患者之间发生交叉感染的几率较大[2]。但是有学者研究发现,精神病专科医院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较为淡薄,洗手依从性较低,可能为医院交叉感染及院内感染发生的潜在因素[3],本研究旨在调查精神病专科医院医护人员手卫生的知晓率及执行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在我院工作的医护人员共138例进行调查,其中53例医生,85例护士。
1.2研究方法
1.2.1手卫生知识知晓率调查 自制有关手卫生知识的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含手卫生的概念、六步洗手法、正确使用消毒剂及卫生设施等。共发放调查表138分,有效回收138份。
1.2.2手卫生执行情况调查 对于医护人员进行随机抽查、隐蔽式现场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评价标准按照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观察和记录医务人员操作时手卫生的执行情况。
2结果
2.1医生、护士对手卫生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由表1可见,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知识认知不足,知晓率最高的为六步洗手法,最低的为手卫生设施相关知识,护理人员对于手卫生的知晓情况远远高于医生,两组人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医生、护士在重要时刻手卫生执行情况比较 由表2可见,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最差的时刻为接触患者前,医生和护士手卫生总执行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在接触清洁物品或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及接触患者环境后等手卫生执行率显著高于医生群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医院感染指的是患者入院前没有而入院后获得的感染,也包括出院后48 h之内发生的感染[4]。有报道显示,精神病专科医院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场所,其医院感染发生率可高达10%。远远超过同一时期其他医疗机构的平均水平。手卫生作为控制医院感染最可靠和最重要的措施,其简便、可行,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原体的传播。有学者研究发现,精神病专科的医护人员对于手卫生知识的知晓率较低,且在日常t疗诊疗活动中,手卫生的执行情况不乐观,缺乏对手卫生准则的了解。在调查中发现超过70%的医护人员认为平时接触的都是精神病患者,没有什么传染病,因此也就淡漠了平日里手卫生的重要性[5]。而实际上由于精神病患者的特殊性,使得其行为活动异常、生活自理能力及自我保护能力均有所下降,加之长期应用抗精神药物,住院周期长,使得机体对外界抵抗力降低,处于半封闭环境中,活动范围小,其医院感染的几率大大增加[6]。
本研究结果显示:①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知识认知度还有待提高,六步洗手法知晓率最高,手卫生设施相关知识知晓率最低,护理人员对于手卫生的总体知晓情况远远高于医生,两组人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在接触清洁物品或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及接触患者环境后手卫生执行率显著高于医生群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精神病专科医院医护人员手卫生知晓及执行情况均有待提高,医院应该加强手卫生相关管理及考核,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杜菊梅.精神病专科医院手卫生执行率调查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1(02):133-134.
[2]魏爱荣,武苏.精神病专科医院医护人员手卫生认知及影响因素的调查[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34(04):209-211.
[3]段佳琴,张丽娟,郝金金.精神病医院护理人员手卫生影响因素及对策[J].医药前沿,2011,01(24):31-32.
[4]田素芳.医务人员手卫生的行为干预与医院感染的相关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3):2888-2889.
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最基本、最有效和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1]。有资料显示,医务人员手卫生依然不容乐观,常成为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媒介[2]。作为医院面向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健康管理中心的服务对象主要面对健康人群,但不乏有各种感染者和带菌者[3],如果操作稍有不慎极易引发医院感染。为了解我院健康管理中心人员的手卫生情况,2015年6月我们对健康管理中心全体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考核和手卫生观察,并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2015年12月则再次进行问卷考核和手卫生观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2015年6月,我院健康管理中心医务人员共71名,其中医师16人,护士33人,医技22人。其中,医生16人:男2人,女14人;年龄:>40岁2人,<40岁14人;工作年限3~10年;学历:本科及以上16人;职称:医师7人,主治医师8人,主任医师1人。护士33人;年龄:>35岁4人,<35岁29人;工作年限1~21年;学历:本科及以上23人,大专10人;职称: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2人,护师16人,护士14人。医技22人:男2人,女20人;年龄:>35岁2人,<35岁20人;工作年限1~20年;学历:本科及以上12人,大专10人。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2015年6月对我院健康管理中心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考核及现场观察,并根据结果采取相应的干预方法,持续干预6个月后,同法对相同人员再次进行问卷考核及现场观察。1.2.2干预方法①进行手卫生知识宣传,不断强化医护人员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4],针对不同群体人员开展内容不同、目标不同的针对性教育形式,创造重视手卫生的氛围。如:集中讲座、专题讨论、发放手卫生宣传资料、张贴手卫生宣传画等。②不断加强手卫生培训[5],每个月末由培训合格的感控护士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手卫生操作流程进行现场培训,培训后对培训人员进行现场考核及纠错;每季度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感控应知应会知识PPT讲座。③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监督考核,根据国家有关制度法规,结合本院具体情况,制定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工作规范与标准。④改善手卫生设施,为执行手卫生操作提供条件:在调查中医务人员反映影响执行手卫生的原因多数是洗手液、擦手纸缺乏[6],为提高全体人员洗手的自觉性,保证洗手效果,将所有洗手设施地方配备洗手液、擦手纸和速干手消毒剂,并且用完及时补充。干预措施持续进行半年。
1.3评价方法
①问卷考核。采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感科统一编制手卫生知识和洗手行为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对手卫生的目的、洗手时间、洗手方法、洗手指征、干手方法、不能按规范洗手、洗手设施和用品的正确使用情况、影响手卫生执行力的原因等。问卷为8个条目,20个问题,每题5分,满分100分,用“知晓”“不知晓”“不确定”回答,回答“知晓”5分,“不知晓”1分,“不确定”3分,总分≥90分为优,90分>总分≥80分为良,≥60分为合格,<60分为不合格。考核方法:由科室感控人员统一发放调查问卷,采用统一指导语,30min后当场收回。②现场观察。由感控人员对健康管理中心全体人员进行洗手现场观察。观察并记录医务人员接触体检者前后、接触2例体检者之间、无菌操作前后洗手的依从性和正确性[7]。洗手与手消毒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年制定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的六步洗手法与手消毒方法进行。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干预前后,均发放问卷71份,回收71份,回收率100%,调查人员无变动。干预后,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和洗手行为考核分数均较干预前有所提高(P<0.01),手卫生依从率和正确率亦高于干预前(P<0.05)。见表1~3。
【中图分类号】R197.32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362-02医疗机构中医务人员手上携带的细菌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源,而手卫生是医院感染控制中最主要的措施之一。[1]为此,医务人员手卫生与医院发生有着直接关系,但是医务人员洗手的依从性普遍较低,加之要致病源,洗手设施不完善,造成医务人员的手二次污染,严重影响了医疗质量。而手卫生是医院感染控制中最主要的措施,所以医务人员必须提高依从率,2012年第二,三季调查了医院手卫生的依从率,第三季度的依从率明显高于二季度,院感率有明显下降。
1 原因分析
1.1 洗手意识在淡漠:由于医务人员对手卫生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手卫生观念存在错误认识,有的医护人员错误的认为戴手套可以代替洗手。有关资料报道:戴同一副手套检查多例患者,可增加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传播机会,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后,手部细菌污染相当严重,并且大多数为致病菌,特别是患者多,工作繁忙时,医务人员普遍存在洗手依从性低,未进行规范洗手,是造成医务人员与患者,患者与患者之间交叉感染的主要因素。
1.2 管理不到位:由于重视程度不够,管理不规范,监管措施不力,手卫生设施落后,触模式水龙头,使用固体肥皂,未配备一次性干手巾、造成洗手后二次污染。冬季不供应温水,医务人员怕水凉大大减少洗手次数,是手部卫生不合格重要原因。
2 干预措施
2.1 强化培训转变观念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缺乏是造成洗手依从性低的原因之一,为医务人员提供相关手卫生知识的培训,是改善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重要措施,因此,本院采取形式多样的手卫生知识培训,如定期组织手卫生知识讲座、各科在洗手池上方张贴醒目的六步洗手法图片,用大量事实、数据、图谱、传授手卫生的重要性、标准预防的相关知识。对新上岗职工、把手卫生知识列入岗前培训重要之课,考核合格方可上岗,医院各科室以科为单位进行强化培训,六步洗手法达到人人会操作,人人掌握洗手指征、手消毒指征、从而提高手卫生依从率。
2.2 领导重视,完善设施:为提高洗手依从性,院领导从人力物力给予大力支持,在原来基础上,改造洗手池,改水拧水龙头为非触模式水龙头,配备抗菌洗液,一次性干手巾、冬季管道化供应温水、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普遍提高,另外,规范了一次性手套的使用范围,脱手套后应立即手清洁、护理操作车、各种操作台等均配备了快速手消毒剂,从而保证了医务人员手的清洁。提高手卫生的依从率。
2.3 行政干预加强监管本院根据《手卫生规范》制定了手卫生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把手卫生纳入医疗、护理质量考核范围、感染科每月检查各科室手消毒剂的消耗量感染监职人员每月协同检验科人员一同深入科室对医务人员的手、物体表面、空气、无菌物品、使用中的消毒液、压力灭蒸汽灭菌效果,进行采样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科室及时整改,追要致病源,而手卫生是医院感染控制中最主要的措施之一。
3 结果
对控制医院感染、耐药菌的感染和流行以及防控医院感染暴发至关重要,在医院感染病例中,95%以上患者发生的感染是经接触传播,而在接触传播中,加强手卫生可有效切断传播途径,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质量对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具有积极的意义,是降低医院感染最基本,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因此,希望我院每位医护人员充分认识到手卫生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严格按照洗手程序正确地洗手,使手上微生物达到标准要求,从而避免因医护人员的手被污染而造成的医院感染,保证医疗护理安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4 结论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 生的感染以及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同时,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1]。众所周知,引起医院感染的因素很多,大量的流行性病学调查研究表明,由医务人员手传播细菌而造成医院感染的约占30%,手污染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手卫生是关系到医患安全、医疗水平、医护质量的大事,认真的"洗手",既保护了自己也保护了他人。因此,手卫生对预防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护安全至关重要,"洗手"也是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最简单、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2]。本研究旨在观察护理人员手卫生在控制院内感染中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从2014年1月~12月我院的护理人员100例作为对照组,另随机选取从2015年1月~12月实行手卫生政策后我院的护理人员10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护理人员中,男性6例,女性94例,年龄为24~48岁,平均(36.7±5.4)岁,护龄为1~15年,平均(7.6±3.5)年,观察组护理人员中,男性8例,女性92例,年龄为23~49岁,平均(36.9±5.1)岁,护龄为1~16年,平均(7.8±3.3)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科室来源及护龄长短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良好的可比性(P>0.05)。
1.2方法 从医院各科随机抽取,实施诊疗或者或者其他无菌操作之前实施现场采用。其具体的方法为:被检测人员并拢五指,用浸有无菌洗脱棉类的棉拭子于手指屈面从指根至指端反复涂查两次,且随之转动,之后使用无菌剪刀将其操作者手接触的部位剪去, 把棉拭子投入至含有10 ml无菌洗脱液地试管内,直到样液混均,而后取1 ml接种在营养琼脂类的3M无菌的纸片内,放置在37℃的温箱内培养48 h,并计数。
1.3判定标准 一类到三类环境下工作的医护人员手上的细菌总数依次是:一类≤5 cm2样品中含有的细菌群落总数、二类也是≤5 cm2样品中含有的细菌群落总数,三类≤10 cm2样品中含有的细菌群落总数,并同时没有致病菌的为合格。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由表1可见,观察组护理人员手卫生检测合格率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人员的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目前影响国内护理人员手卫生执行的因素主要包括洗手设施配备不完善、工作过忙、清洁用品引起皮肤不适、无严格的监管措施等。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强化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加强监督管理力度是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最有效方式[3]。对于手卫生的实施一般采取以下措施能够有效的提高手卫生的合格率:①构建信息化平台建设:建立统一监督管理网络平台,上传各部门护理人员手卫生洗手执行率、认知水平测验结果,定期通报由于手卫生引发的院内感染安全事件;②成立专门的手卫生管理小组:有关专家组成护理人员手卫生专项管理小组,统一监管医院护理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定期对医院医护人员的手卫生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改正;③制定严格的手卫生标准:确定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普通洗手率、消毒洗手时间、外科洗手步骤等精确数据,并进行严格考核。对于无法达到要求的个人及科室进行通报和处罚;④发放文件:规范性文件需要按照流程进行备案,并下发给相关部门。另外,政策主要起到战略指导性、普遍长期性作用,针对于不同单位,还需要特异性修订,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完善;⑤完善消毒设备设施:医院应加大医院感染管理相关设施设备的资金设备投入,将患者安全置于首位,同时关注护理人员的自身利益,提供手部护肤用品,避免因清洁用品对护理人员造成的危害[4]。正确的洗手是为了清除手上的病原微生物,是阻碍通过医护人员的手接触病人而传播疾病的关键环节之一,因此医务工作者无论医疗、手术、还是护理的操作需要,都要认真洗手,防止外来菌的传播[5]。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如果因为不洗手或洗手不彻底,发生了院内感染,不但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延长病人的住院时间,而且也增加了医护人员自己的工作量,还影响医院病床的周转。而正确认真地洗手可以预防或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所以洗手是切断接触传播疾病最简便、最有效的措施之一[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人员手卫生检测合格率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人员的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规范化护理流程,实施护理人员手卫生政策,能够显著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达标率,减少院内感染发生率,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孟春.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院内感染关系的探讨[J].中外健康文摘,2013(50):24-25.
[2]程珀,顾秀凤,钱昌,等.护理人员手卫生对控制院内感染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3):1-2.
[3]孙健.手卫生对于院内感染控制的政策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04):175-177.
[摘要] 目的 分析消毒供应中心人员手卫生情况,以制定有效地干预措施减少医院感染情况。方法 将我院抽取的消毒供应中心人员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人员采用常规工作标准,研究组人员在常规工作标准中实施加强培训和考核、规范洗手消毒以及实施便捷、高效的设施及手卫生产品等干预措施,并观察两组人员手卫生情况。结果 经过调查分析可以得知,研究组人员手卫生合格率为76.0%%,对照组人员手卫生合格率为45.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加强消毒供应中心人员手卫生的培训考核,规范相关制度,提高工作人员洗手的依从性,对提高工作人员手卫生的合格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
关键词 ] 消毒供应中心;手卫生;干预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2(c)-0151-02
消毒供应中心负责全院医疗用品的清洗、包装、消毒灭菌、发放、回收等工作,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部门,其中由于手作为病原菌的主要传播媒介与医院交叉感染有着最直接的联系,所以预防与控制病原体传播最基本、最简便、最有效的手段是做好手部皮肤的清洁和消毒,也是降低医院感染最主要的措施之一[1]。本文对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间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手卫生干预措施效果进行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对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手卫生情况进行了检测,将检测对象按照是否进行培训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共随机抽取30名工作人员平均分为两组,每组15人,每人分别检测5次,每组手卫生情况共计检测75次,为保证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广泛性,30名被调查人员包括了无菌物品存放区、敷料打包区、器械打包区、外出下收下送等工作人员,其中对照组15人中护师10名,工作人员5名;研究组护师10名,工作人员5名。两组数据不具有明显差异性,可以进行统计学比较。
1.2 方法
对常规组人员按照日常工作的标准要求,对研究组人员在日常基础外施行以下干预措施:
1.2.1 加强培训和考核 我院对研究组人员积极开展了《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使员工从思想上意识到手卫生对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重要意义,积极贯彻落实手卫生工作。同时制定了完善的手卫生管理制度,对于清洗、消毒、或与污染器械接触时的手卫生标准都做了明确规定,将手卫生造成的问题责任到人,鼓励员工之间团结协作,互相监督。并把手卫生情况作为一项考核项目记入科室及员工个人的工作考评中,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抽查、监测,督促员工自觉落实手卫生的制度,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
1.2.2 规范洗手消毒 正确的洗手应将手放在流动水下充分淋湿,然后取适量洗手液按六歩洗手方法搓揉双手,为确保手部所有皮肤清洗到位,至少搓揉15 s,然后用流动水将手冲洗干净,并擦干双手,必要时涂抹护肤液。规定洗手时间应不少于15 s,频度大于30次,将洗手方法的示意图张贴在洗手池边,使工作人员从看图洗手到熟练洗手、主动洗手,提高工作人员洗手依从性。接触清洁物品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均要进行手部卫生(洗手或使用免洗手消毒液擦手),手部卫生后细菌总数小于等于10cfu/c㎡,外科洗手细菌数小于等于5cfu/c㎡[2],同时所有工作区域人员进行手部卫生后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外科手消毒需要在双手和指甲、指缝等彻底清除干净后进行。
1.2.3 便捷、高效的设施及手卫生产品 鉴于触摸式洗手装置在洗手后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因此我院采用了非手触式洗手装置—脚踏式洗手装置或感应式洗手装置,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洗手产品上淘汰了原来的肥皂,使用符合国家规定、消毒效果更佳的洗手液,同时配备了合格的速干手消毒剂和一次性纸巾,方便工作人员使用。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对两组工作人员进行统计分析,评分比较情况见表1。研究组人员在经过培训后在思想意识上提高了对手卫生的重视,认真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洗手、消毒,手卫生质量明显好转,医院交叉感染风险显著降低。从表中对比情况来看,研究组人员合格率为76.0%,对照组工作人员手卫生合格率为45.3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在消毒供应室中,依照消毒供应室中具体管理规范,有消毒供应室对全院消毒灭菌物品进行集中性处理,再分发给医院各部。而且消毒供应室属于医院的特立科室,并由其自身特征,并存在完整的工作系统,主要包括存放医疗用品、洗涤、灭菌、包装、发放以及回收等工作,各环节质量都存在紧密联系。而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肩负着全院医疗用品的回收、清洗、消毒、灭菌、无菌物品发放等工作,而这些工作都是由手直接操作完成的,所以,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手部卫生落实好坏关系作医院医疗安全[3]。
有关人员研究实际证明,病原微生物传播占医院感染的30%左右,正确的洗手及手卫生的落实可使手部细菌减少60%~90%,同时使医院感染发生率降低20%~30%[4],所以手卫生落实情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医院感染发生率。手部卫生的落实对医院内感染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但实际工作中由于我国医疗资源的紧张大部分医院都人满为患给工作人员造成了巨大的工作压力,一些工作人员在忙碌中疏忽了手卫生工作。也有部分人员由于思想意识薄弱,对手卫生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因此,消毒供应中心应严格按照消毒供应室管理需要和具体流程,在进行工作分配时,相关人员必须明确承担回收、存放、管理、之间、发送、洗涤及灭菌等工作,对工作人员各职责给予相关培训,普及手卫生知识,保证无菌物品质量,从而使工作者主动性、参与性和积极性能够得以调动,同时还结合高科技信息流和供应室物流,将物品流程控制好,明确护理人员责任,以此提高消毒供应室的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5]。手卫生除了依靠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较高的责任感外,更需要医院在平时做好对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员工思想修养和专业技能,并提供相应的设施或产品支持,将手卫生干预政策应该作为一项长效机制在医院长期开展[6]。
本研究通过调查本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可以得知,研究组在日常工作标准下增加相关的干预措施后工作人员手卫生合格率达到76.0%,而对照组人员手卫生的合格率为45.33%,两组手卫生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由此可见,对研究组工作人员实施手卫生相关知识培考核,规范洗手消毒相关标准,实施便捷、高效的设施及手卫生产品对提高工作人员手卫生状况,提高工作人员洗手依从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总之,手卫生对于预防外源性感染有着重要意义,医院应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手卫生施行采取相关干预措施,从而有效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减少医院感染,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的就医环境。
[
参考文献]
[1] 保建芳,廉云,吕淑霞.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对供应室人员手卫生的影响[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2(8):126-128.
[2] 周淑萍,林梅玉,林宝萍,等.消毒供应中心护士下送无菌物品手卫生依从性的管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0):2079-2080.
[3] 牛兰云,郭玉洁.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全科护理, 2010, 8( 4C):1114-1115.
[4] 侯, 江飞舟, 张友平, 等. 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干预方法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 20( 11):1576-1578.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1(b)-123-02
The surveys for hand hygiene with medical staff of clinical section office
LIU Weizhong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Nanxiong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Nanxiong 5124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how much knowledge of hand hygiene had been got hold of by the medical staff of clinical section office, master standard management of hand hygiene, and improve the medical staff of asepsis idea and consciousness of ego protection. Methods: 56 medical staff were asked with questionnaire survey. Results: The basic medical knowledge were mastered well, significant statistically differences of practice degree were seen in different profession, but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of sex, academic and work years were not seen. Conclusion: Basic knowledge of medical staff is good, but there is difference of practice degree in different profession, so the vocational training and surveillance should be strengthened. Consciousness of hand hygiene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o, to makes the medical staff understanding the importance of washing hands on preventing exogenous infection of patients and ego protection of medical staff.
[Key words] Infectious; Hand hygiene; Survey
手卫生是指可清除或破坏手表皮肤微生物的任何方法,是一类包括常规洗手、杀菌洗手、杀菌手凝胶或外科手杀菌在内的通用术语。医院感染已经成为制约医学发展、影响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的重要因素[1]。而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感染科感染最重要、最简单、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方法。笔者开展关于手卫生的调查,以期提高医务人员的洗手意识,降低患者的感染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院临床科室工作的临床医生、护士及医技人员,共56人。医生12人,护士23人,医技人员21人;男19人,女37人;硕士及其以上学历者4人,本科学历者12人,中专及大专学历者40人。
1.2 方法
问卷内容包括测试题及手卫生自查落实情况,采取不记名问卷调查方式,收集结果并作出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手卫生测试题回答正确率统计
见表1。
表 1 手卫生测试题回答正确率
2.2 手卫生自查落实情况
见表2。
3 讨论
3.1 感染科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
①医务人员对手卫生认识的缺乏。虽然有医务操作手册,但还是有部分人未按照卫生部六步洗手法去严格实施。一部分医护人员认为接触患者不会感染,还有部分医护人员认为脱手套后手是清洁的,不会造成感染。②手卫生方法指导的缺乏,没有掌握基本的洗手方法,表现为指甲过长,仅用流动水冲洗手指而手不用清洁剂,洗手时间不够,洗手步骤不符合要求,干手方式不对等。③手细菌培养检查不合格。感染科属于Ⅳ类环境,医护人员手细菌培养结果应≤15 cfu/cm2,由于种种原因,医护人员手细菌培养结果经常不合格[2]。④硬件设施配套不到位。由于医院自身原因,洗手设施长期达不到要求,也是制约手卫生效果的原因之一。
3.2 原因分析
3.2.1 客观因素医生、护理辅助人员(与护士对照) 要求每小时多次洗手的卫生工作、交叉感染高危险性工作,流程繁琐;工作量大、病房无流动水设施,对于医院规定的酒精(或快速手消毒剂)消毒,由于成本较高,也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洗手的依从性。
3.2.2 主观因素部分医护工作人员缺乏对手卫生指南的基本认识,轻视手卫生的价值、不赞成手卫生指南、认为戴手套后没有必要清洁手、获得性感染的几率低。
3.2.3 体制因素相关机构对手卫生不够重视、缺少实施手卫生指南的榜样,缺少注重医疗安全的风气,缺乏合理的奖惩制度等。
3.3 改善措施
3.3.1 改善硬件设施合理布局洗手室布局,医院应在手卫生方面给予必要的投入,包括提供清洁剂如洗手液,增加洗手池,完善干手设施,为医务人员提供干手纸巾等[3];并合理布局洗手室布局,使医护人员能高效的使用洗手设施,发挥洗手室的应有功能。
3.3.2 推广速干手消毒剂的使用在我国目前情况下,大力推广速干手消毒剂对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具有非常实际的意义,可以节约医务人员大量的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不受场所、水源、水池等限制,非常方便医务人员的使用。速干手消毒剂具有作用快、杀菌效果好、使用方便的特点,因此具有推广前景。
3.3.3 加强宣传和培训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宣传手卫生的意义以及不注意手卫生的危害。要让医护人员明白手卫生的实施不仅是对患者安全负责,也是对医护人员自身安全负责;另外必要的培训也应该相应开展起来,从手卫生的原理,发展概况,国内外现状,以及具体的操作步骤都做必要的介绍。通过多种渠道,让医护人员树立起手卫生的实施意识[4]。
3.3.4 加强监督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实行抽查,定查,以及自查的多种检测体系[5]。相关机构应重视手卫生的实施情况,并随时能掌握具体实施程度。建立合理明确的奖惩制度,如条件合适还可以树立榜样。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的手卫生实施情况和国外一些国家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这除了硬件设施的缺乏等客观因素外,更深层的原因在于部分国内医护人员手卫生的意识不强[6]。由此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医院感染在总感染病例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而这个现象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在现阶段,医护人员树立起相关意识,并严格去实施,对于控制医院感染率有很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游建萍.手卫生所致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4):426.
[2]邓慧琴.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的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7):835.
[3]李六亿.我国手卫生的现状、问题与改进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08,8(1):17.
[4]李文丽,蒲荣,毛鹤森.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的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2009,4(12):136.
通过了解洗手与医院感染的相关性,分析提高手卫生的相应措施。显示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途径的手污染,手污染细菌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菌群,通过保持手卫生,能够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本组试验对我院眼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对策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我院眼科的38名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19名,对照组中,男性医务人员2名,女性医务人员17名,年龄在23~37岁,平均年龄为(30.42±1.43)岁。观察组中,男性医务人员3名,女性医务人员16名,年龄在23~38岁,平均年龄为(30.71±1.45)岁。两组眼科医务人员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的眼科医务人员接受常规的管理,在手卫生依从性方面进行常规管理。
1.2.2观察组 对照组眼科医务人员接受针对性的综合管理对策,对手卫生指标进行正确的评价,对标准化的手卫生相关术语进行全面的了解,通过相关参考文献对手卫生相关的标准化术语进行了解,其对正确理解手卫生内涵与概念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对手卫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需要对卫生评价准确性的很多因素进行考虑,如手上的配饰、检测方法、手卫生制剂成分等。因此,需要建立相应的手卫生管理和监控措施。
在适当的场所修建洗手设施,需要使用流动水洗手,医院提供相应的快速手消毒剂,确保医务人员及时、正确的洗手。要求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病房等使用非手触摸式水龙头,如果选用手触摸式水龙头,需要进行定时进行擦拭消毒。在洗手时使用的肥皂主要选择液体皂,如果选择固体皂,要确保干燥,最好采用热风烘干器。
在很多情况下均需要眼科医务人员洗手,如接触不同患者之间、摘手套后、处理清洁、直接接触患者前后、体液污染后等等,这些情况均需要洗手。
1.3观察指标 主要应用我院自制的眼科手卫生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其中大于等于90分表明手卫生依从性好,其中评分在60~89分之间表示手卫生依从性中等,其中评分低于60分表示手卫生依从性差[1]。
1.4统计学分析 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5.0进行统计数据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采用卡方(χ2)对手卫生依从性方面的数据进行检验,如P
2 结果
两组眼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对比,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通过对眼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有很多影响因素,具体如下;①管理监督不到位。通过对我院眼科医务人员依从性的情况进行了解,其中管理及监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院手卫生监督、管理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且监督力度较差,同时缺乏患者及家属的监督[2];②洗手设备不健全。调查显示我院洗手设备及卫生产品严重缺乏,对手卫生管理的落实产生直接的影响[3];③医务人员手卫生认识不到位。我院眼科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缺乏手卫生知识,不能掌握正确的洗手时间和程序[4]。
本研究通过改善手卫生设施,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宣传教育,在适当的场所修建洗手设施,要求医院为眼科医务人员提供快速消毒剂,能够确保医务人员及时、正确的洗手[5]。要求医院建立相应的手卫生管理和监控措施,医务人员能够遵守相应的管理对策。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眼科医务人员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需要针对医院眼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措施,有利于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侯建玲,许振霞,赵国云.基层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现状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4(16):3002-3013.
[2]付卫丽,冯继贞,焦秋红.等.院前急救中急诊护士手卫生依从性训查及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2,11(25):2257-2276.
[3]彭亿平,刘芳,郑玲,等.影响儿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全科护理,2013,11(03):24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