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汇总十篇

时间:2023-11-06 09:57:5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篇(1)

引言

电视节目编辑是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的重要环节,它是将原始的素材制作成一个完整电视节目的过程。传统电视节目编辑的研究中,主要偏重对电视节目编辑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缺乏对编辑本身素养的研究。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文学素养对电视节目编辑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电视节目的收视率与电视节目的质量。

1.提高文学素养对电视节目编辑的重要意义

1.1提升电视节目编辑文学素养有利于加深对文稿的理解。电视节目编辑主要是将文稿与画面结合起来突显出节目的目的,所以电视节目编辑应该准确的审核和理解文稿这也是提高电视节目质量的关键。大多数时候,电视节目的编辑者和电视节目的制作者不是同一个人,因此编辑要想为受众提供高质量的节目,编辑者应该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准确的抓住文稿想要表达的思想。另一方面,不同题材的文稿都有其各自的不同之处,因此电视节目编辑应该根据不同的题材选择不同的思路。

1.2电视节目编辑文学素养有利于掌握节目的风格。电视节目编辑首先要掌握节目的风格,这是进行后期编辑与制作的重要保证。所以,电视节目编辑应该在编辑之前,准确了解编辑的创作目的,并且从剧本的内容分析创作的风格,从而保证创作风格与编辑风格的一致性。

1.3电视节目编辑文学素养有利于受众更好地理解事件的发展。目前,社会群众的整体文化水平在逐渐提高,要想满足手中的需求,电视节目的质量和水平应该有所提高,而表述能力是评价电视节目质量的重要标准。事实上一个人的文学素养体现在对事件的看法、对人生的理解,文学素养越高对实践的表述能力也就越强。要提高表述能力,电视节目编辑就要将事件使用连贯的语言表达出来,保证观众能够很容易的了解实践的经过,同时编辑在制作中应该体现出节目的连贯性、自然性和均衡性。

2.提高电视节目编辑的文学素养的主要途径

2.1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电视节目编辑承担着向受众传递信息和传播文化的重任,所以电视节目编辑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而提高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就是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其中阅读是提高电视节目编辑文学素养的重要方式。作为电视节目编辑应该在平时多看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随着阅读量的增加,人的知识面会越来越广、对事件的分析会更加透彻,审美能力也会逐渐提升。而且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要看表面的意思,还要分析它的本质挖掘其更深层次的含义。另外,电视节目编辑在阅读时应该将阅读作为一种和作者交流的过程,充分了解作者创作的目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而且阅读不能仅仅追求数量,而是要精读,从书中获得人生的感悟,并将所学的内容用到工作当中。同时要将书中精彩的内容记录下来,做到读有所思,读有所感。

2.2养成勤于记录的习惯。作为电视节目编辑应该养成勤于思考和勤于记录的良好习惯,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遇到有趣的事情就就是记录下来。书写是对思想的一种记录和表达,是智慧的体现,而且书写可以扩散我们的思维,丰富我们的情感体验,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事实上文章就是这些想法的集合,我们是通过文字来表现的,我们可以将生活中的精彩之处、开心之处以及对一些事件的想法都写下来,写下来的内容就是所谓的文章。

篇(2)

《课标》目标强调:认识中国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潜能。这些都需作为语文教育实践主体的语文老师自身具有较强的文学素养。因此,语文教师在具备教学水平、人格素养的条件下,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尤为重要。

许多专家指出,语文课程改革若要取得卓有成效,必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但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首先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这首先表现在语文课程性质决定了教师要有文学素养。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程日益多元化,语文教材也逐渐丰富化。这要求教师不但要具有教学技能,更要具有语文教育教学的研究能力。因此,要成为研究型的、学术型的新型教师,语文教师必须要有一定的文学素养。以下几种方式可以强化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

一是热爱文学。一般的语文教师都是中文系毕业,他们最初爱好文学,但走上工作岗位后,特别是教了几年书后,他们对文学不再持有最初的热情。在工作中,一些教师甚至只是把语文教学当做一种任务去完成,而少了对文学的喜爱和激情。这对语文教师来说,是一种教学上的损失。因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新课改后的课本中,摘选了大量的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如果语文教师缺乏热情,对文学的态度淡漠,这种情绪必然会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进一步就会影响到语文成绩的提高。因此,语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也应一直对文学保持浓厚的兴趣,应用心去热爱文学,只有这样,才能用心去感受文学,并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二是阅读文学。语文教师应有阅读文学作品的习惯,以加强自己的文学素养。正如我的导师杨道麟先生所说“生于华夏,学习语文,传授语文,不读孔子,不读诸子百家散文,不读屈原的诗,不读司马迁的历史散文,不读唐诗宋词,不读古典四大名著,不读鲁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同时,作为语文教师,对各国文学文化也应有所研究。如意识流、先锋小说、新生代作品等等,也应有所了解。只有多阅读文学作品,才能丰富自己的文学知识,也才能在课堂上更好地去引导学生吸取文学的营养,形成理想的人格。

因此,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在正常的语文教学以外,让自己坚持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应做到关注古代作品,留心现当代作品,阅读国内作品,涉猎国外作品。因此,语文教师在工作之余,应有计划的阅读文学作品。只有这样,才能丰富自己的知识,扩大自己的视野,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

三是创作文学。一般人认为,创作文学是作家的事,似乎与语文教师无关,实际上这是一种偏见。语文教师其实也可以通过创作文学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几乎每位语文教师都常教导学生要坚持练笔,因为练笔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之一。但很多语文教师自己却很少动笔进行文学创作。很难想象一个很少动笔写作的语文教师,能指导学生写出好作文。因此,语文教师应尝试文学创作。如让自己写“下水作文”或课后反思等,或者就写自己喜爱的作品。同时,语文教师还可以将自己的作品投给有关的刊物,如果能变成铅字给学生传阅,那对学生的影响一定是非常大的。学生不仅口服心服,还能从中获益匪浅。可见,一定的文学创作能力,是一个语文教师必备的素质。

篇(3)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化”的倾向变得越来越明显。从我国所通行的各类语文教材来看,儿童文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课文总数的80%。故此,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没有认识到儿童文学与语文教学之间的相互关系

现如今,在许多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占据着较大的分量,对学生健康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正是由于儿童文学的这一教育价值,导致其与小学语文教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它们的服务对象一致,都是为儿童服务,它们的价值取向也一致,都是为了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然而,许多语文教师并没有认识到儿童文学对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所以也就没有提升自己这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2.儿童文学知识较为缺乏

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上学期间,虽然也学习了一些关于儿童文学的相关课程,但是与他们所学习的古代文学相比,或者是与现代文学相比,儿童文学课程无疑更少,这就导致他们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对所学习的儿童文学有所遗忘[1]。而在执教之后,他们也没有利用业余的时间去充实自己,去进行培训学习。这样一来,他们在这方面的知识会较为缺乏。

3.儿童的本位意识较为淡薄

在农村小学中,教师与儿童在一起的时间较长,与他们的接触机会也更多,这就有助于教师对儿童进行仔细的观察,进而了解儿童的性格特点以及生活方式。这对于后期教师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有着重要的帮助。然而,由于农村的经济条件较差,所接受的先进教育思想也较少,许多教师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中,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模式化,进而使学生的思维变得僵化,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健康发展。

二、提升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策略

1.职前培训与职后培训的有机结合

小学语文教师只有切实认识到儿童文学对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他们才会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去提升自己,去阅读一些关于儿童文学的作品[2]。因此,在选拔语文教师时,就可以将儿童文学素养作为其中的考核项目,这就会让大多数的教师加强对儿童文学的学习。而对于已经选的教师,可以对他们进行儿童文学的知识培训,如这样一来,就能够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儿童文学素养。

2.加强儿童文学作品阅读量

教师的专业成长受到其所处环境的影响,为了更好地融入儿童之中,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心理,教师就需要去阅读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因为透过书籍,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儿童的愿望,了解儿童的内在想法。故此,教师要利用课外时间,不断去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在农村,许多语文教师都将自己的业余时间用到了自己的家庭之中,或者是用到了批改作业上,这样就不利于他们专业素质的提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与时俱进,认识到儿童文学对学生的重要性,要多利用课外时间去提升自己。

3.开展多样的教学活动

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教育相比,农村教育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所以在教育方面更为落后。但是,农村学校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充分开展富有农村特色的师生活动。例如,农村的教师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度过,所以,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教师的在校时间,为教师创造一片阅读天地,可以将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带入教师的日常生活之中。如学校可以举办一些阅读比赛活动,让教师去阅读一些儿童文学作品,让他们通过演讲的方式来展现自己。教师创造属于他们个人的舞台,将自己在儿童读物中的感悟通过演讲传递给大家,以营造整个学校的儿童文学阅读的氛围。综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存在着儿童文学素养缺失的现象,因此就需要他们加大儿童文学的阅读量,不断丰富自己这方面的知识,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继而促进双方的儿童文学素养都有着一定的提升。

参考文献:

篇(4)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时期,也就是我们“博学”时期,我们不仅仅要掌握专业技能。还应该更深层次地提高自己的修养,在知识上扩充自己,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然后,更好地适应社会,改造社会。专业技能决定着我们是否能够就业,但就业的持续性、发展性,则是由我们的文化修养、人格魅力以及适应社会地位能力决定的。因此,语文素质对大学生就业的持续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一、语文素质的教学内容及现状

(一)语文素质的概念。语言的素养、文学的素养和文化素养构成了语文素质。语文素质是经过先天的积累,后天逐渐形成的。

所谓的语言素养就是说话的能力,能否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并且表达得是否精炼、适当、得体。主要表现为一个人的说话水平或者是说话艺术。

文学素养的主要对象是文学领域,比如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其含义就是指人或者某个具体的组织,在文学方面的水平。其中包含对文学作品的创作、欣赏、评论、传播等。

文化素养的概念更为宽泛,对主体的要求更高,需要有一定的文史水平,需要对看见或听说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有一个自己的反应,这反应就是该主体的文化素养[1]。

语文素质包含的内容很广,需要学习的东西繁多、琐碎、复杂。但是它又存在于我们的周围,离不开它,并且他会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情调。语文素质的提高不仅会增加我们的学识,扩展我们的知识,还会提高我们的修养,提升我们的人格魅力。语文素质还可以教会我们明辨是非的道理,适应社会的生存,治理社会的能力。语文素质是隐性的,但可以通过我们的行为举止表现出来,从而影响我们,包括自己也包括周围的人。

(二)关于语文素质的教学内容。语文素质体现的方面很多,所以影响的因素也很广泛。需要学习教授的内容涉及面极广。最基本的听、说、读、写,稍高水平的欣赏以及更高的评论、批评。此外,还需要学习思想、哲学、历史等相关内容[2]。简单来说,就是语言方面的语言学、音律、文字、语法等相关的语言素养方面的;其次,就是对文学的学习和研究,也就是文学素养方面,包括现代所区分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以及文学史,文学在各时期的发展,表现及出现的新形式或者有什么突出的成就和特色,其中,还包括文章的创作、欣赏以及评论;然后,是对整个文化的认知,这就需要更深入地学习,有更高的修养,同时,对学习者能力的要求,知识面的广度,以及自身境界的高度都会涉及;最后,就是与语文息息相关又有着紧密联系的思想、哲学、历史、地理、美术、音乐等方面的了解。

根据语文素质的定义或者介绍,语文素质包括语言的素养、文学的素养及文化的素养三部分。

1.语言素养在语文素质中的学习。语言素养主要表现在一个人的说话水平或者是说话艺术上。那么,就需要对语言学学习和研究。语言学主要是通过语言在社会中发展的本质、结构、分类等,此外,还有深层次的语言记录符号和文字方面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的知识、方法进行讲解分析的。具体需要学习的知识包括:语言的本质、语音、语义、词汇、语法、文字和语言的起源及发展。我们只有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才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为语文素质的提高做准备。这些是提高语文素质的基础,只有基础打好,才能更好地学习上层的知识。

2.文学素养的学习内容。文学素养是语文素质学习的一种升华,对学习者水平的又一步提高。文学素养方面的学习,就接触到了文学的成品。也就是文学的具体表现形式,有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史在我国的发展源远流长,流传下来的优秀作品汗牛充栋。每个历史时期也都包括了不同的文学作品形式,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给我们文学素养的提高留下了宝贵的资源。

文学史的学习,首先要明白文学史的历程。中国文学史可分为古代文学史(1919年以前的文学史)、近代文学史(1919―1949建国初期)、现当代文学史(1949―至今)。

(1)古代文学史可分为三古七段。三古就是文学的上古期、中古期、近古期。其中三古期具体又分为了七段。上古期是两汉前的文学时期,也就是公元3世纪以前,主要分为两段:第一段先秦,第二段秦汉。中古期是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包括三段:第一段魏晋至唐中叶(唐天宝末年),第二段唐中叶至南宋末,第三段元初至明中叶(明正德末)。近古期是明中叶至“”(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包括两段:第一段明嘉靖初至,第二段至“”。

先秦时期,主要文学作品有上古文学、诗经、楚辞、历史散文、诸子散文。像我们所熟知的名篇有“上邪”、“蒹葭”、“离骚”、“战国策”、“庄子”等都出自这个时期。秦汉时期,主要是汉时期的著作较多,秦的焚书坑儒不仅扼杀了文学的发展,还毁灭了很多先秦的经典之作。这个时期,主要有政论哲理散文和书信体散文、辞赋、汉代的历史散文、汉乐府民歌、汉代的文人诗。魏晋时期,有建安诗歌、魏末和晋代诗歌、乐府民歌、辞赋、骈文、散文、南北朝小说。隋唐时期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高峰时期,出现了众多名人。主要有隋及初唐诗歌、盛唐诗歌、中唐诗歌、晚唐诗歌、古文运动和散文、著名的唐传奇及唐词,这个时期的文化太绚烂了,需要学习的知识太多,以致我们仰望的时候会汗颜。主要名人有“初唐四杰”、大李杜、小李杜、白居易、韩愈、孟浩然、边塞诗人等。宋代主要成绩就是词的发展,和话本的出现。出现了词的“豪放派”和“婉约派”及其代表人: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等。元代的曲文明历史,出现了关、王、郑、白好多大家。明清小说达到了高峰期。此外明时期的戏剧也有了很大提高,出现了汤显祖、徐渭等大家。

(2)近代文学,近代文学的内容由于历史时期的原因。内容较古代少,但也有其突出的特点。具体可分为三个十年。详细的学习内容可参考《现代文学三十年》,里面有详细的记载。

(3)现当代文学。建国之后的文学,其中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和作家。比如当代的莫言,荣获了最近的诺贝尔文学奖。对文学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

文学的优秀作品多比牛毛,这里只作简单的介绍和说明。为文学修养学习需要教授的具体内容。并且,文化素养的学习内容的种类也很多,这里主要以古代文学做代表具体说明。

3.文化素养。这是个整体素养的提高,只有语言素养和文学素养提升,文化素养才会有所表现。它主要是对生活中具体的事物、评论在自己脑海里的见解。可以体现为自身的修养、品位,和语文素质应经很接近了。主要是对文学、历史、美术、哲学等抽象的知识的总结和学习。

(三)语文素质在大学生中表现的现状。现在,大学教育都有高等语文课的选修。但是,没有被列入重点,得不到有效的学习。再加上老师管理的不严,主要原因不是专业课,得不到老师和学生的重视。因此,大学生的语文素质有待提高。这和现在大学的教育制度分不开[3]。

二、语文素质与大学生持续就业发展现有的问题

语文素质可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修养及适应社会的能力。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并且使大学生持续就业,在自己的岗位上优秀地发展。但现在高等学校对语文素质教育重视不够,语文素质教育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被社会忽略了。所以,现在的大学生缺乏语文素质教育,很多大学生只掌握了自己的专业,对其他知之甚少,进入社会工作生活,受到了很大的限制[4]。缺乏正确的人生理想,为人处世不够成熟,自身修养不够,对工作的持续发展有很大影响。

三、语文素质对大学生持续发展就业的影响

(一)语文素质可以丰富大学生的知识素养,是大学生持续就业发展的原始能力。语文素质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说话水平,使表达更清晰、明了,使别人更容易了解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同时,自己的说话水平可以代表自己的素质与修养,好的表达水平让倾听者舒心,会留下好的印象。可增强自己的适应能力。

(二)语文素质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能力。语文素质充实学生的思想,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了交际能力,良好的倾听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具有了文明的礼貌和素养。并且能够加强与人的沟通,与社会的交往,及和人的合作。所以语文能力是学生持续就业的更深层次的推力。

(三)语文素质可以使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5]。语文素质的提升,让学生有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归属,以及较高的生活品味、审美情趣、思想品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及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对就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结束语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一样。”语文素质可以浸透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语文素质的提高,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提升完善自己的人格、能力和行为品质。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增强了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同时在长久的发展中也具有优势。因此,语文素质对大学生就业持续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蔡虹.浅析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语文教学[J].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3):156-157.

[2]刘永玲.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语文课程定位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8(02):89-91.

篇(5)

高中语文新课标认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从新课程的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要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要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尊重学生人格,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语文课程目标是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心智健康的人才。新课程目标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改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只有转变了教育理念,才会不断地学习,才能改变自己的教学习惯,完成自己在语文教学中角色的转变。

二.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高中语文教师不仅仅要对于本学科的常识、原理、方法、规则等有着纯熟的理解和认识,还要对其他学科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有一定的涉猎,要避免固步自封。当然我们不苛求每一位教师成为全才,可以教授任何一门课程,而是要求教师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形成和发展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提升综合素养,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教师要具备较高专业的知识水平,能够让学生从自己的教学活动中获得较多的语文知识。要做这样一个“六一居士”:一笔好字,一口普通话,一张铁嘴,一肚子名篇佳作,一手好文章,一颗永远年青的心。教师具备课程的专业知识还不够,还要有学科全局观念,树立通才意识,打通交叉学科甚至不同学科间的经脉,使学生主体内蕴藏的资源在与其他学科资源的特定联系中产生碰撞、交流和融合。教师要具备心理学、教育学、 课程论 、教学论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打铁还须自身硬,腹有诗书气自华。专业知识基础厚实了,在面对多样性的必修选修教材时才会取舍增减游刃有余。

三.教师要不断提升文学素养 。

文学素养是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形成文学素养是理所当然的,而语文教师提升其文学素养的意义在于服务教学,提升教学效果,更好地引导学生。

新课标下,语文教师的工作目标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改变以往单纯的工具性知识讲述和传授,把性情陶冶、价值引导、审美培养等方面的内容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以往高中语文教师把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工作目标,每天忙于应付各种考试、检查和复习,对于本属于自己特色的文学素养则无暇顾及。当前的新课标提出教师需要把文学素养作为培养学生的主要目标,教师的专业素养发展方向也应随之转变。

从语文学科的教学角度来讲,教师的文学素养提升对学生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和积极的意义。教师只有拥有一眼清泉,才能够不断地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溪流。因此,提升文学素养乃是语文教师的本职工作需要。一个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专业素养,才能将教学引领到行云流水般的化境,才能将古人“传道授业解惑”的理想活化为“生动感悟砺行”的心灵撞击与熏陶。

四、教师要有创新意识。

新的课程标准认为“应创造性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策略”,要注意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新课标将创新教育摆在了突出地位。为适应课程的需要,语文教师要在教育观念上创新,要根据要求,除旧布新,用新的方法来从事教改活动。

篇(6)

著名文学家、教育家金波先生强调:文学就是人学,文学素养是一个健全的现代人必备的素养,主张教师应重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因此,对于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必须要对如何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展开持之以恒的探索。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和技能,更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而在各项综合素养中,最直接,也最贴近语文学科的,则属文学素养。培养学生文学素养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不断探索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方法和路径,切实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一、中学生文学素养的现状

文学素养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非常重要,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能够对我们的人生起到重要的启蒙和催化作用。拥有了良好的文学素养,我们所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会更加全面。文学素养不仅促进人们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且可以丰富个人内涵,为树立良好的人生观提供依据。我们的语文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培养的效果并不是非常好。当前,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学生更加关注比较容易提分的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而认为语文学科提分慢,所以常常忽略了语文课外知识的学习。又由于学习压力大,很多学生都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写作习惯,除非教师布置了任务,否则他们很少主动去读写。这就导致很多初中生的文学素养比较薄弱。他们不熟悉中外经典文学作品,阅读量远远不足,阅读方法比较传统,阅读习惯没有养成。由于缺乏阅读量的积累,这部分学生往往会在写作中非常吃力,或者写流水账,或者文质平平,没有特色,或者文章空洞无物,无病。不仅学生,即便是现在很多的语文教师,也存在着文学素养欠缺的问题。《中国教育报》曾对全国城市中小学教师的阅读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很多教师没有写日记、教学札记的习惯,更谈不上发表过文章。甚至有个别语文教师可能平时还不喜欢看书学习,即便看书也只是教参之类。有的教师文学知识仅限于课本内,对于很多文学经典、国内外名著都仅限于了解,很少深入研读,也没有自己的看法……这些都直接造成了当前语文教育改革举步维艰,使语文素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文学素养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更遑论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如何提升初中生的文学素养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学生对于文学的兴趣;加大对于名家名篇的朗读与背诵,强化积累;引导学生多阅读,多思考,为写作积累素材;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学活动,丰富学生文学素养。

(一)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学生对于文学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感兴趣的内容自然会有极大的驱动力,即便是教师不催促、不布置任务,学生也会自主学习和探索。反之如果学生不感兴趣,即便教师为其布置任务,强制其学习,也只能使学生为了完成作业而完成作业。为此,要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教师需要首先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要激起学生对于文学的兴趣。比如,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给予及时的表扬、肯定,使学生因为教师的表扬和肯定而得到满足和自豪感。当然,还有很多激发学生对于文学兴趣的方法。比如,为学生开辟一块网络写作天地,让学生课下通过互联网写一写诗歌、散文、读书心得等,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有自己表达的空间。师生之间可以互相评论、转发,这种新媒体形式的读写,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对于读写的兴趣。当然,还有很多种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教师需要加以运用。

(二)加大对于名家名篇的朗读与背诵,强化积累现如今,无论是初中、高中的语文教材,还是小学语文教材,都有很多朗读与背诵的要求。其实,选入语文教材的多数都是名家名篇,具有非常好的立意和非常流畅的表达,因此,教师可以多引导学生来朗读课文、熟读课文,多引导学生背诵比较优美的篇章。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断地朗读、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并不是机械的、枯燥的,而是一个量的逐渐积累,量的积累能够带来质的飞跃。为了强化学生的积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增加对于朗诵的训练,可以在课前领读、课中个别读、集体读的方式,使学生将经典大声地读出来。不仅如此,还要在课后发动家长的力量,鼓励家长与学生一同研读,督促学生背诵。当教师在课堂上提问一些句子的时候,学生能够从容地娓娓道来,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正向激励。而当学在写作的时候,能够信口拈来一些古诗词、名家名言,也能够大大地为学生的写作增彩。这同样反作用于学生,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对于背诵的兴趣。

(三)引导学生多阅读,多思考,为写作积累素材语文的学习,离不开阅读。大量的阅读,能够在阅读中认识到更多的字词,更多的表达方式,了解作者是如何描绘景色、季节、人物的,从而能够积累很多的写作材料。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多阅读,引导学生积极地为写作积累素材。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但是很多时候,学生的阅读非常低效,他们不知道如何阅读,不知道如何积累。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要引导学生多思考。以朱自清的《春》为例。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下面几个问题:(1)文章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你可以从中学到什么?(2)文章的语言特色有哪些?举出一些例子。(3)你还阅读过哪些关于春的散文?那些散文与朱自清的《春》有何异同?(4)你最喜欢这篇散文中的哪一段、哪句话,或者是哪个词语?如果教师没有提出这几个问题,那么学生的阅读多数会浅尝辄止,感觉到作者“写得很美”,就不会有进一步的挖掘。而教师提出了这四个问题,通过这四个问题,学生能够深入地思考,真正走进文章里去感悟春天,感悟散文之美。这要比单纯地阅读有更深远的意义。而且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可以更加清楚,在阅读时不能走马观花,而要带着问题去阅读和思考,从而更好地为写作积累素材。有了一定的阅读量和阅读技巧,又为写作积累了素材,学生的文学素养自然能够得到提升。总之,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用自己的眼睛和心去阅读。而且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要在向作者学习的同时,用自己手中的笔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不仅能让学生学会品味生活,观察生活,学会感动与感恩,成为一个思想品德高尚的人,更让他们积累下丰富的生活素材,写作能力自然也就提升了。

篇(7)

引言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和技巧,而其进行这种训练的基本素材是语文课本中大量使用的由各种文学作品形成的课文。这些课文不仅包含了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同样也将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包含在其中。学生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学到的不仅是这些课文里所展示的语言艺术,还包括了作者通过这些语言表达出来的思想内容。这些思想内容必然会对正处于思想品质形成过程中的学生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对其思想素养起着相应的提升作用。

一、语文教学对思想素养的具体提升作用

语文教学主要借助于其教学过程中大量使用的各种文学素材,通过这些文学素材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对学生的思想产生影响。一般来说,这些文学素材都是经过有经验的教学工作者和研究人员精挑细选出来的文学经典,因此其包含的思想内容应当是积极向上的,并有助于学生思想健康和进步的。通过对这些文学素材的学习,这些健康向上的思想必然会对学生产生各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提升其思想素养。[1]

(一)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对于社会上的拜金主义思潮,涉世未深的学生很容易接受这种看起来很容易理解的庸俗价值观。受这种价值观主导的学生,必然会形成唯利是图、势利刻薄的性格。这种不正确的价值观因为并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和利益,因此经常会对他人造成伤害,而其自身也必然因为这种自私自利的价值观而处处遭到排斥和冷遇,从而对其学习和生活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而通过语文教学,则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这种短视的自私自利的价值观对自己和他人乃至社会的危害,从而使其自觉纠正这种不良的价值观。比如语文课本里面选取的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的一些章节,如“范进中举”,通过对范进的老丈人对待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表现,能使学生明白待人势利刻薄的短视和可笑。而巴尔扎克在《欧也妮・葛朗台》中对吝啬鬼葛朗台的刻画,则能使学生意识到对金钱的过分执着需要付出多么沉重的代价。莎士比亚在其《威尼斯商人》一文中,对犹太商人夏洛克的贪婪和残暴进行入木三分的刻画,并以其自作自受的结局同样告诫人们过分的贪婪和对他人的残暴可能给自己带来极大的恶果。而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李白的《赠汪伦》等,则又能使学生深切体会到亲情和友情的可贵。在这些不朽文学经典所包含的正确的思想内容的引导下,学生必然会明白金钱万能观念的短视和不足,明白各种真情的可贵,从而在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思想素养。

(二)有助于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正是这些困难和挫折的磨炼,最终使学生成长为对社会有用之才。但是,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正确对待这些困难和挫折。正如语文课本中收录的高尔基笔下的《海燕》所描述的,在狂风暴雨的考验下,海燕在“高傲地飞翔”,但是,蠢笨、臃肿的企鹅、海鸥、海鸭则“”“飞窜”“恐惧”“掩藏”“”“吓坏”“胆怯”“躲藏”等。大部分学生就像勇敢的海燕,在狂风暴雨的考验下仍努力奋斗,最终达成自己的人生理想。但仍有很多学生却像那些怯懦的企鹅、海鸥、海鸭,面对人生必然会出现的考验,不愿意承受狂风暴雨的洗礼,而甘愿躲在看起来安全的地方一事无成。

语文教学中的很多课文,包含着各种各样的古今中外的励志故事和思想。除了高尔基的《海燕》之外,语文课本中还有很多关于主人公努力奋斗、达成人生理想的文学作品。如语文课本中多次出现的描写东晋名将祖逖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闻鸡起舞”、“中流击楫”的典故。美国文学家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发出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的豪言。还有张海迪身残志坚、努力为社会作贡献的故事。学生们通过对这些励志故事和思想的学习,能够深切地认识到困难的暂时性和个人努力奋斗的重要性,从而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奋发图强。

(三)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

当前学生面临的思想道德方面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其言行日益庸俗化。很多学生受自身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所限,受社会上一些不良言行的影响,而使自身的言行也变得粗俗不堪。这种言行庸俗化、审美情趣低下的典型表现不仅包括在日常行为中不注意基本的文明礼貌,与人交谈时动不动就用上非常低俗的语言,而且包括对网络上一些非正规语言的使用行为进行莫名其妙的追捧。比如目前经常出现的什么“喜大普奔”、“内牛满面”、“兰州烧饼”之类,甚至还有人以使用一般人看不懂的所谓“火星文”为荣。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学生不愿意通过刻苦的努力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来证明自己,反而退而求其次,试图通过这种哗众取宠的不正常的审美情趣来引起别人的注意。这种不良的审美情趣的形成,可能在小范围内会使这些学生取得某种满足感,但是必然会因为其与社会主流格格不入而对自己未来的发展造成很大的障碍。

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之一,是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进行相应的训练。语文教学通过其使用的文学作品展现出的各种语言艺术,给学生们带来各种唯美的感受。如元代诗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名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带给人的是一幅令人如痴如醉的图景。还有北宋诗人柳永的《雨霖铃》,一句“杨柳岸晓风残月”,令多少读者黯然神伤。通过对此类高超的语言艺术构成的美学意境的认真学习,学生无疑可以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自觉抵制和摒弃那些肤浅粗俗的哗众取宠的行为举止,最终提升自己的思想素养。

(四)有利于学生人文主义精神的培养

所谓人文主义精神,指的是对人自身重视和尊重的精神。主要包括对别人的理解和宽容、同情和帮助弱者、考虑问题和决定自身的行为、以人为本等。总体上来讲,人文主义精神是保证人类自身可持续发展而对人们行为标准的一般要求。人文主义精神同现在很多学生的不良思想习惯完全对立。如人文主义精神同自私自利完全相反,而提倡对他人的尊重和关怀;人文主义精神同冷漠残暴完全相反,其要求对他人的宽容和同情;人文主义精神同势利刻薄完全相反,其要求人们的行为标准以人为本而不是单纯的利益计算。

语文教学涉及到的很多文学作品,都洋溢着很浓重的人文主义精神。如德国著名作家歌德的代表作《浮士德》,以主人公浮士德将自己的灵魂交易给魔鬼之后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伤害他人的自私、冷漠和残暴的行为,同其自身具有的人性进行激烈的对抗,最后使其在痛苦不堪中幡然悔悟。莎士比亚则在《威尼斯商人》一文中,对犹太商人夏洛克的唯利是图和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的行为进行了无情的嘲讽。语文教学通过这些文学作品,会使学生明白人之所以为人,是同其他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社会个体,因此其所作所为必须时刻注意对他人的影响,并努力为自己和他人状况的改善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从而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符合人文主义精神的要求,达到提升其思想素养的效果。[2]

二、语文教学对思想素养提升的融入路径

语文教学要发挥上述的提升思想素养的作用,并不是自然而然就能形成的,还必须具备相应的融入路径,主要包括下述具体措施。

(一)将思想教育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教学的基础作用,是提升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和技巧,因此,很多人忽略了语文对思想教育的重要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要保证语文教学对思想素养的提升作用得以充分实现,前提就是学校师生都应当自觉地认识到思想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应对广大师生加强语文教学能够提升思想素养的宣传和教育,使其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语文教学对自己思想素养的提升。

(二)将思想内容作为选择语文教材课文的主要标准之一

语文教学几乎都是采取对依托于各种文学作品形成的课文进行讲授的教学模式,因此,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是语文教学使用的基本素材,语文教学对思想素养的提升作用也只有依托于这些文学作品才能实现。因此,必须将具备良好的思想内容作为选编语文教材的主要标准之一,以使学生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渐渐地吸收其中所包含的各种宝贵的精神财富,以保证对其思想素养提升作用的实现。

(三)语文教师自身应具备良好的思想素养

语文教师是将语文教学对思想素养的提升作用得以实现的直接实践者,因为学生的思想尚处于不成熟的成长阶段,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思想的培养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3]因此,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自身具备良好的思想素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促进学生思想素养的提升。

结语

语文教学对思想素养的提升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其主要表现为促进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审美情趣以及人文精神的形成。而要实现这一目标,还必须具备相应的融入路径,包括将思想教育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思想内容作为选编语文教材的主要标准之一以及语文教师自身应具备良好的思想素养等方面。

参考文献

篇(8)

一、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

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包括学习方法、审美情趣以及思想品质,换言之,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语文时所表现出来的和现代化教学需求相适应且牢固的学习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极为关键的一部分便是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也是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前提,于学生今后乃至终身的发展而言,其意义重大。从宏观角度来说,语文核心素养令学生素养以及文化背景和教育的背景有机结合,是对过去教育反思的必然结果,体现语文学科的多样化。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影响

每个人的人生发展历程需要具备许多素养,以向更高层次的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升最为关键,是学科培养人才的一直追求的目标。语文教学要从自身出发,按照语文学科特征,把学科的教学转化为核心素养提升教育。语文的教育教学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也是其他学科提升学习能力与水平的基础,语文教学不但肩负着素养以及母语教育的职责,与此同时,也要将主流的三观传递给学生。学生在开展语文活动中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这对学生在未来发展中发挥语文的价值具有帮助作用。在教学实践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由始至终贯穿语文教学过程,语文阅读在高中阶段学习的根基,着重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塑造健康向上的性格,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是对学生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思想观点等众多方面提升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渠道。阅读教学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充实多样,使他们独立思考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得以加强,唯有强化学生的思考以及认知能力,方可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进一步地促进众多能力的提升与发展,从而实现学生的综合核心素养的培养,积淀丰富的文化底蕴,拓展自身的文化理解的眼界,提高自己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想象思维等能力的提升,实现语文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三、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高中阅读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阅读兴趣,提升文字感受能力

语言是一种生活情境中的应用技能,在情境中开展教学,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情境教学优势独特,在情境中激起学生探究未知的兴趣,增强语文学习的体验。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假如学生对语文阅读不感兴趣,哪怕再有趣味性的文章,也无法令他们产生阅读的积极性,导致学生不能深入理解文本,而只是流于表面。所以,要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第一件要做的事情便是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对阅读活动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散文《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形式在课堂中展示一些关于月色下荷塘的图片,并附上一曲相关的背景音乐,与学生共同欣赏优美的荷塘景色,体会其中的诗情画意,月明星稀,感受着这份美景,从而能激起学生已有的荷塘月色的生活经验,能让学生更好地融于课堂,融于荷塘月色之中,从外而内,塑造出符合《荷塘月色》该文章内容的情境,立体而又有意境,更重要的是有切身的体验,学生学习兴趣自然高涨。

(二)细读文本,巧用留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篇(9)

1 为什么要加强理科生的文学素养培养

1.1 强大的人格感染力和本文由收集整理影响力

一个带有强大文学精神的作品都是艺术品,需要较高的文学修养水平去欣赏。例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一个没有基本文学素养的人是很难去理解音乐中所带有的对命运的抗争的激情,而更不会去体会卢梭的《瓦尔登湖》中的静谧与祥和,也就自然不会感受到这种精神世界的魅力。一个好的文学作品或者艺术品能帮助学生净化自己的灵魂,帮助学生感悟人生、感受生活,对于学生文学气质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

1.2 有利于学生独特的高水平的审美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每一个文学作品都是带有一定的性格色彩的,有的带有的精神力量比较强烈或者复杂,例如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逍遥游》、泰戈尔的《飞鸟集》等,都是带有极强的个人色彩,一个有着高水平文学素养的学生能轻易抓住作者的思想,甚至与这些千百年前的作者产生精神上、思想上的共鸣。对于成长中的学生而言,良好的文学功底有利于感悟生活中的事物和情感,对于生活也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从而对于自己思想的成熟也带来了一定的催化作用,特别是对于艺术接触较少的理科学生而言,逻辑思维的惯性需要一定的跳跃性文学思想来打破和缓冲,这就是文学素养的必要性所在。

1.3 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自我表述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文学素养的提高,使得学生对于生活中的一些事物理解较通透,从而具有很清晰的思想和理念,在与人交流过程中也会更加清晰和完整地表述出自己的概念和思想,这是相当重要的一种能力和技巧。

2 提高学生文学素养水平的历程及途径

理科学生的文学素养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对于学生和社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要加强学生的文学素养,一方面要注意学校领导及教师的自我观念的改变和调整,校方的努力可以为学生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也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另一方面也要及时扭转学生的思维和理念,从主观上进行思想革新。

2.1 校方积极主动的进行思维引导和革新

在理科学生来说,思维的惯性主要是课程的要求和影响导致,学校领导和老师也往往认为学生只要掌握好学习知识,就会有“好成绩”,这种思维误区导致学生往往放弃了文学思想的熏陶,这种思想的狭隘性导致学生在自己的身心发展急需营养的时刻没有得到应有的思想教育,教师也缺乏对文学作品应有的重视和理解,从而导致理科学生的思维严重缺乏思想性和艺术性。

2.2 为学生提供广泛的文学欣赏途径

在理科学生来说,缺乏的是必要的文学熏陶的途径和时间,所以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广泛深入的文学课程培养,或者,利用多媒体进行视频、音频等各方面的作品欣赏案例等。

2.3 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进行熏陶和培养

文学作品的选择也是有较大差异的,有的作品较为激进或者晦涩,有的则较为积极及上进,对学生来说,正面的精神是最佳的选择,所以教师必须选择积极的、有正面意义的文学作品去影响学生。

2.4 组织多样性的文学活动或者开办文学知识讲座

在课堂上可以邀请相关的文学教授或者讲师去讲解文学作品,让学生了解到更加立体的、生动的文学力量,从而更容易产生精神上的共鸣和体验,在讲授的过程中学生也能更直接地与文学世界实现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学课外活动,例如“豆瓣读书会”、“读者交流bar”等,鼓励学生进行团体讨论和沟通,另外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征文的消息和渠道,鼓舞自己的学生去创作,对于一些有思想的文学作品可以加以表扬并实行榜样制或者标兵制,激励学生培养独立的文学思维能力。

2.5 有针对性地要求学生进行文学欣赏和创作

篇(10)

前言

随着我国的文化事业快速发展,舞蹈界当中也逐渐呈现出了各种不同类型的舞蹈作品。文学素养作为一个人基本素养对舞蹈编导来说就更为重要,只有舞蹈编导具有了较高的文学素养才能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提升作品中的艺术性和整体的价值。下面将对舞蹈编导文学素养的重要性进行详细讨论。

一、文学与舞蹈之间的关系

文学是语言文字作为基础工具而形象的展现出现实的艺术形式。例如:诗歌、小说和童话等,这些都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每一种不同形式的文学形式都展现出不同的社会生活和背景。通过文学人们可以将思想完全的解放,并且能完成很多的奇思妙想。而舞蹈则是一种肢体上的艺术表现形式,主要通过人体动作来展现出当中所包含的韵味。舞蹈是以舞蹈化了肢体动作来作为主要的艺术保险形式,将语言文字和其他艺术手段通过舞蹈形式进行展现,当中能表达出舞蹈组着的审美情感和理念,能直接的反应出当中的审美属性。艺术品的成功与否与它的个性之间有着绝对性的联系。个性是舞蹈飙到用艺术眼光对作品进行的集中反应,而当中的共性则是一种人们对于艺术品的共同要求。可以说文学与舞蹈都是在这样的原则下产生的。舞蹈编导在创作过程中,舞蹈形象思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编导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对舞蹈编导来说熟悉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对生活中的了解都是十分重要的,作为舞蹈编导一定要善于利用形象思维和文学结构进行处理以及协调。文学作品中善于利用文字方式来塑造形象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舞蹈编导只有有了这样的良好文学素养之后,才能进行进一步的舞蹈创作,从而将舞蹈真正的与生活以及艺术之间联系起来。好的文学素养,丰富的文学词汇将给舞蹈编导带来更多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对作品的丰富将产生十分积极的作用。

二、舞蹈编导文学素养的重要性

在舞蹈的编排过程中,舞蹈编导所起到的是主要的编创作用。从舞蹈创作一直到舞蹈的排练,再到最终的演出,整个过程都由舞蹈编导进行组织完成过。因此可以说作为一名舞蹈编导,不仅需要会编,同时还要能起到导的作用,将两种工作结合在一起才能最终展现出良好的效果。因此,作为舞蹈编导文学素养将是十分重要的。作为舞蹈编导首先应具备以下几项素养:①舞蹈编导自身应当有着良好的音乐感,对音乐、文学和美术等方面都需要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能在当中获取一定的素材和感想。②在日常的生活中作为舞蹈编导一定要学会对自身身边发生的事物进行观察,能通过自身的体验和感受来提升自我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③舞蹈编导应当有着较强的逻辑性,一定要具有创新的精神和能力,以便于在未来发展中提供更多的创新舞蹈内容,为舞蹈艺术的发展提供持续不断的动力、④作为舞蹈编导应当自己具有舞蹈的能力,能对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能进行掌握,这样才能分辨出舞蹈演员动作上的好坏,同时更好的指导他们进行舞蹈。文学素养在这当中所占有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将直接的融入到舞蹈的整个编创过程中去。编导在编舞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是进行素材的挖掘,从而对素材进行整理和编创。而在编创的过程怪还需要进一步的进行场景设定、人物设定和舞蹈动作上的整体设定。这些步骤与文学之间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体现舞蹈个性的关键所在。要想保证整个舞蹈的表现中能体现出艺术性,那么作为编导就一定要有较高的文学素养,这样才能促使整个环节表现的更加出色。文学素养并不是一天两天的累积就能完成,而是需要不断的充实自己和完善自己,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作为舞蹈编导应当做到尽量多看书,多积累一些文学知识。为了能源源不断的创造出更多的文学作品,作为舞蹈编导一定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还要在多读书的基础上在生活中不断的累积更多的素材,从生活中得到艺术性的提升,并经过自己的思考和调整将这些素材应用到创作上,从而形成更好的作品。此外,作为舞蹈编导应当积极的走向自然,多多体现生活并感受自然所带来的不同感受,从而为舞蹈作品的创作提供灵感。

结语

作为舞蹈编导,在他们的知识和能力构成中,文学素养将是当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对舞蹈的创作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舞蹈编导不仅要学会舞蹈知识和技巧,同时也要重视起个人的文学素养提升,只有这样才能为日后的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促使舞蹈作品中的内涵不断上升,真正的提升其发展空间。

【注释参考】

[1]安华文.高校舞蹈编导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J].戏剧之家,2016,(10):45—50.

上一篇: 计算机编程开发培训 下一篇: 集成电路的可靠性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