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06 10:50:3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农村电商行业发展现状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F326.6;F71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1
一、电商背景下村级物流发展现状
1.农村商品物流量大、种类多
从近些年来我国农村农产品商品总量、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农资市场容量等方面可以明显的看出我国农村商品物流总量非常大,例如2014年我国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已经超过了36亿,和上一年相比增加了13%,而农资市场容量也超过了1.5万亿,但是庞大的物流市场所涉及到的商品种类千差万别,例如日常生活用品、农作物生产用品、粮食产品运输等,但是目前农村物流体系的发展并不能很好的适应庞大的产品运输需求,双向物流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协同解决,导致物流资源的严重浪费,所以必须尽快的优化整合产品运输。
2.农村物流组织形式多样
农村农业生产由于基本上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规模相对较小,再加上收入十分有限,所以实际上物流需求相对分散,正是由于这一点所以现阶段我国农村存在两个传统性质的物流组织,首先是供销合作社,截止2014年底,农村供销合作社县级以上的有2770个,县级以下有25000个左右,和农业生产资料相关的连锁企业有2400多家,配送中心6300多个,县级以下的配送网点超过了36万个,日用品县级以下配送网点超过了33万个;其次是邮政物流系统,中国邮政目前对外的服务网点有70%左右都分布在农村地区,2015年中国邮政农村快递网点超过5万个。
3.物流基础设施落后
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落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缺乏有效的公共信息平台,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方面农村宽带用户比例较低,信息应用平台基础设施缺乏,另一方面物流公共信心平台重视程度低,投入不足;其次表现比较明显的是车辆设备技术水平较低,物流所需的重要交通工具过于落后。
4.农村物流政策落实困难
尽管我国近些年来十分关注农村物流行业发展,但是村级物流发展的实质性问题还是市场的引导,村级物流的发展属于市场发展行为,国家政策的落实十分关键,例如一些地方性的政策不能很好的推动农村物流行业发展,再加上没有大型企业的介入,村级物流无法实现良好的规模经营,资源整合能力差。
二、村级物流发展模式研究
1.建设村级物流综合平台
农村物流现阶段发展一个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无法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所以需要通过物流综合平台的建立,规范化的发展建设村级物流网点,通过村级物流服务站的建设和引导,推动农村物流资源的整合。
村级物流服务站需要发挥自身在农村生活用品配送、农资产品配送、农产品收购、市场信息公布查询以及村级快递收发等方面的优势,整合各种资源,为农村提供综合一站式的物流服务。村级物流综合平台发展的关键要有大型企业的帮助,村级物流站是综合平台的枢纽,最终目的是推动农村物流服务网络朝着规模化经营方向发展。
2.村级物流服务站发展组织模式
村级物流发展组织模式的核心是村级物流服务站,然后结合企业和物流园区,发展资源整合型的现代化农业流通经济模式,实现企业、物流配送中心、用户(农户)和农村的有机结合,发展村级物流。村级物流服务站模式实际上是一种混合所有制发展模式,具体来说就是结合村委会、村级超市、农村专业大户、供销合作社、农村专业合作社、社区服务中心、家庭农场等来构建农村专业的物流模式:
(1)企业+物流园区+村委会+农户
村级物流服务站位置的选择一定要方便物流园区产品配送,同时村委会对于物流服务站的支持和帮助能够有效的推动村级物流行业发展,通过企业带头,充分的发挥村级物流园区的配送作用,村委会提供场地支持,同时吸引农户加入,在村委会周围建设村级物流服务站。
(2)企业+物流园区+村级超市+农户
村级超市承担着我国农村80%以上的零售重担,农村日常用品的购买大多数都是通过村级超市实现的,村级物流服务站的构建需要充分的发挥农村超市商品展示和地理位置的优势,而企业物流园区则为超市提供物流产品配送,例如京东和阿里巴巴在发展农村电商的时候都是以农村超市为突破点,通过农村超市来连接企业和农村消费群体。
(3)企业+物流园区+社区服务中心+农户
社区服务中心能够为农村提供综合化、社会化的服务,例如农村市场购物消费、生产资料供应、农业产品的销售、科技信息服务、医疗健身以及文化娱乐项目等都需要社区服务中心来提供,截止2014年底,我国农村以供销合作社形式存在的社区服务中心已经超过了38万个,所以可以充分的利用社区服务中心的综合服务能力来推动村级物流服务站建设和发展,充分利用社区服务中心优势,结合消费购物职能、生产资料供应职能、农产品购销职能以及信息服务职能,同时带动农村个体户的参与,发展村级物流一体化模式。
(4)企业+物流园区+家庭农场+农户
近两年家庭农场的发展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家庭农场对于农业生产资料、生活建设资料以及农产品销售等方面的需求正是村级物流服务站发展的追求点,利用家庭农场的这种需求,将其作为村级物流发展的重要对象,企业可以为家庭农场提供交通设备、人员技术和物流社会,而家庭农场为村级物流发展提供合作点,推动企业到农户的村级物流服务站建设和发展。
三、结论
村级物流的发展和网络布局并不像快递行业的发展,村级物流发展模式的建立必须抓住物流这个关键点,需要首先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物流体系落后的现状,通过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资金投入,构建多层次的村级物流服务平台,充分的利用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超市、村委会和家庭农场,整合农村物流资源,开辟新的村级物流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陈佳华.浅析农村电商及特色化进程发展[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
随着网络覆盖工程不断深入,传统电商行业增速放缓,面临获客成本不断攀高的挑战。目前我国社交平台百花齐放,在用户使用时长方面占据极大优势,“社交+电商”的模式为电商行业带来活力,一种具有长期性、全局性的管理会计方法是处于激烈竞争中的社交电商企业所急需的。
一、战略管理会计概述
Simmonds首次描述关于战略管理会计的概念,认为战略管理会计注重研究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和竞争对手,帮助企业衡量自身的竞争优势,制定战略决策。国内外学者在此基础上对战略管理会计的内容、方法、应用等方面开展研究。王化成、杨景岩(1997)认为战略管理会计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内外部相关信息,帮助管理者明确战略定位、开展战略规划、评估战略业绩。余绪缨(1999)提出“战略三角”概念,将企业、顾客、行业竞争对手组成“战略三角”关系,“战略三角”理论包含竞争对手分析、行业内成本对比与管理、企业盈利性及发展性分析。笔者综合前人的研究,认为战略管理会计是管理会计和企业战略融合与提升的产物,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越激烈,应用战略管理会计越有必要。企业应用战略管理会计必须结合内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收集、整理、分析竞争信息,并将其转换为战略资源,以培养企业竞争优势,评估战略定位、制定战略决策、实施战略规划、建立战略业绩评价体系,帮助企业最终实现战略目标。
二、战略管理会计在拼多多应用的理论分析
(一)拼多多应用战略管理会计的必要性
1.社交电商行业发展现状
据CNNIC2020年9月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及网络购物和网络支付情况见表1。移动互联网实现全面普及,线上互动和线下生活逐渐融为一体,内容分发网络的不断成熟使社交场景的应用进一步丰富;手机占据了人们的碎片化时间,各类社交APP占据移动互联网流量入口,刺激用户消费欲望,网络购物得以全面普及。2019年我国社交电商销售规模超过2万亿,成为电子商务中增长最快的部分。2015年9月,在传统电商行业激烈布局市场之际,拼多多创立,踏进了看似已接近饱和的电商“红海”。平台主打的发起亲友和熟人砍价拼团的购物模式,能以更低廉的价格拼到客户需要的商品。拼多多新颖的社交分享与电商融合的思维,帮助平台以低成本获取裂变式流量,有效解决传统电商获客成本攀高的难题,于是成立后仅三年时间就成功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营收保持高速增长,市场份额跃居行业第三,仅次于阿里和京东。
2.拼多多发展面临的挑战
(1)行业进入壁垒弱。互联网的全面覆盖、支付技术的成熟、物流体系的发展都为社交电商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借助社交平台内容传播、熟人拉客带来的巨大流量,使该行业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但目前来看行业几乎不存在进入壁垒,在行业先进入者的高边际利润吸引下,竞争者数量越来越多,这其中也包括在传统电商领域已占绝对优势的企业,比如阿里和京东。相比于阿里和京东,拼多多在商品类别、数量、物流、支付以及消费者习惯的了解等方面都不具备优势,且其目前较为亮眼的C2M模式其实也是非常容易复制的。随着竞争者的增多,拼多多的玩法将逐渐失去吸引力。只有全面分析市场环境与竞争优势,清楚认识到企业现有规模、业务、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与竞争对手的差别,做出正确战略分析并找到正确的战略定位的企业才可能走到最后。(2)商品品质存在问题。行业的快速发展吸引众多商家进驻平台,而较低的进入门槛使各商家商品质量参差不齐,此外现有广告中一些语言夸大其词,如果平台不注意对商家资质和商品质量的监管,这种通过社交关系获得裂变式客户流量的模式将对企业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长期以来,拼多多饱受商品品质低劣的影响,特别在强调消费升级的一二线城市消费者心中更倾向注重品质的天猫和京东。商品质量决定社交平台的形象,处于成长期的拼多多应把建立消费者信任放在首位,平台应以提升形象为战略主题,设立一系列稳定标准,关注商品质量、售后服务等方面。(3)用户忠诚度不够。在互联网信息“爆炸”的今天,手机屏幕随意一划就能过去很多信息,社交电商企业更容易得到客户也更容易失去客户。而客户的留存率决定了流量的变现率,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体现。拼多多成立短期内就能获取并维持较高活跃度用户有一大部分原因在于它率先推出的“百亿补贴”等策略。但大部分用户抱着求便宜的心态,通常在另一平台推出更优惠的策略后就转移,在停止“补贴”后,平台可能不得不面对失去用户的挑战。运用战略管理会计可以帮助拼多多从客户层面分析市场与评价业绩。(4)盈利情况有待提高。如表2,2017年至今尽管营业收入持续大幅上升,但为拓宽市场保持长期竞争优势,企业将更多资金投入营销费用,截止目前企业仍持续亏损。随着行业竞争加剧,社交流量的投入带来用户增长的边际效应将越来越小,处在成长期的企业将资金用于扩张和再投资是必要的,但目前的行业环境对平台精细化运营及价值链的完善提出更高要求。
(二)拼多多应用战略管理会计的可行性
1.社交电商行业较完全的市场机制
社交平台集合了众多卖家与买家,信息完全开放,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在这种较为开放和自由的竞争环境中,战略管理会计能更好地收集和利用信息,在战略管理各阶段充分发挥作用。
2.良好的技术支持
目前我国电商行业的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如供应、支付、物流等已基本完善并良好运行。受益于微信小程序的开发和大众对新社交方式的接受,拼多多已无需在各环节做更多的研发与投入。在大数据时代,运用战略管理会计可以帮助企业找寻到更多的机会与发展方向。
3.优秀的管理人才
企业发展最终依赖正确的决策,管理人员的思想决定了战略管理会计最终能否有效发挥作用。拼多多有一支年轻且具有创新精神的管理团队,持续保持创业的活力,企业有机会将自身的人力资源转化为竞争优势,保障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有效实行。
三、拼多多战略管理会计应用体系设计
(一)战略分析
1.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1)政治环境。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各地政府给予电商行业宽松的发展环境,《电子商务法》的实施为规范及促进电商市场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拼多多紧随国家政策,平台帮助农户及小微工厂直接对接消费者,在实践精准脱贫、去产能的政策要求时,又为消费者带去了优惠。(2)经济环境。据CNNIC的统计报告我国农村网民达2.85亿,占网民整体的30.4%,在阿里、京东强调消费升级,重点发力高端消费人群时,这部分低收入人群给拼多多留下了较大的市场空间。(3)社会环境。线上购物的便利性打破了购物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经过互联网在PC端和移动端的发展,我国网民已逐渐接受并形成网上购物的习惯。各类社交APP的上线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为社交电商开放了多种形式的流量入口。(4)技术环境。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的成熟为行业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实现了对用户购物习惯的分析和精准营销,提高了购买效率,支付系统和物流体系的完善增强了用户的购买体验。
2.企业层面分析———SWOT分析
许多电商企业的失败是因为缺少战略定位及战略目标。SWOT分析结合行业发展机会与威胁,分析企业自身优势及不足,形成战略组合,帮助企业进行合理的战略定位,见表3。
(二)战略制定
1.成长型战略
社交电商行业目前处于高速发展的成长期,拼多多应充分利用外部环境的机会,深入挖掘自身优势。在客户定位上,应进一步挖掘低收入长尾市场的客户需求;在产品供应端,深入与“白牌”小厂合作的同时也应对制造商实行标准化管理,为消费者真正提供更具性价比的商品,同时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培养用户对平台的信任。
2.竞争战略
信息技术的升级及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城乡差距逐渐缩小,传统电商已经开始发力下沉市场,特别是2020年3月阿里推出的淘宝特价版在运营模式、客户定位等方面与拼多多极为相似。激烈的竞争要求拼多多必须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拼多多C2M运营模式将用户需求直连工厂,省去了很多中间环节,直接惠及用户,然而这种模式也很容易被模仿,所以拼多多下一步也可以发展多元化战略,丰富商品品类,引进中高端品牌,因为即使是低端市场的用户也越来越重视商品质量。
(三)战略实施和控制
战略实施阶段要注意战略成本管控与资源合理配置,成本优势是战略成本管理的核心问题。从战略高度对企业成本的形成进行全面分析和控制,将价值链分析贯穿战略实施的关键业务流程,确保企业高效率、高效益的发展。拼多多的价值链主要分为消费链、供应链和定制链。在消费链上,利用微信平台进行熟人分享实现裂变流量,在供应链上吸引并培育“白牌”供应商,在定制链上C2M模式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生产。整个价值链降低社会资源损耗,有效降低成本。
(四)战略业绩评价
社交电商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流量,“大流量×高订单转化率×高毛利×高复购率”才能实现高业绩。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将企业业绩与战略目标相结合,适用于社交电商行业业绩的评价,见表4。
(五)战略调整
企业战略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中制定的,然而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社交APP及引流模式不断更新并丰富,消费观念也不断升级,拼多多应时刻关注内外界环境变化,及时调整战略,将“权变”的观念贯穿于战略管理会计应用的全过程。
四、结语
“社交+电商”的模式是未来电商发展的方向,激烈的行业竞争有必要运用战略管理会计的方法帮助企业进行全局的、长期的规划,信息技术的发展又为战略管理会计获取内外部信息提供了支持。战略管理会计从战略分析、战略制定、战略实施与控制、战略业绩评价、战略调整各阶段为企业提供整体性信息,帮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准定位,持续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化成,杨景岩.试论战略管理会计[J].会计研究,1997(10):47-50.
[2]余绪缨.企业战略管理与战略管理会计基本理论问题[J].财务与会计,1999(08):8-11.
[3]郑宗旭.战略管理会计在电商企业中的运用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9,17(03):42-45.
1、中国移动电商行业发展背景
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继续平稳发展
艾瑞咨询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20.2万亿元,增长23.6%。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继续稳步发展。其中,网络购物占比为23.3%,相比2015年占比升高,发展势头良好。
网络购物仍是零售主流渠道
根据艾瑞咨询2016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数据,2016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为4.7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14.2%。网络购物对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仍是目前零售的主流渠道。也就是说,平均每100元社零消费中有14元来自线上。
艾瑞分析认为,网络购物行业发展日益成熟,各家网络购物企业除了继续不断扩充品类、优化物流及售后服务外,也在积极发展跨境网购、下沉渠道发展农村网络购物。在综合网络购物格局已定的情况下,一些企业瞄准母婴、医疗、家装等垂直网络购物领域深耕,这些将成为网络购物市场发展新的促进点。
网络购物市场进入移动消费时代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移动网购在整体网络购物交易规模中占比达到68.2%,比上年增长22.8个百分点,移动端已超过PC端成为网购市场更主要的消费场景;与此同时,2016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TOP10企业移动端用户增速远超PC端,App端用户增速达27.1%,PC端仅增长9.6%。艾瑞分析认为,2016年移动端交易规模占比继续扩大;移动端成流量主来源。用户消费习惯的转移、各企业持续发力移动端是移动端不断渗透的主要原因。
网民红利渐失,移动电商探索存量增值
移动购物最主要的优势是便利、随时随地,而智能手机的发展为这种便利提供了最直接的条件。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普及率的提高,网民规模及移动端网民规模增速均放缓。艾瑞咨询分析,2016年中国网民数量超7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已达6.6亿人,市场增量空间减少,移动端流量红利消失。
2、中国移动电商行业发展现状
移动电商开启下半场
2013-2014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电商进入风口期,新一轮移动端网民红利带动许多新兴移动电商发展。2015年移动交易规模占比超过PC端标志移动电商时代正式到来,流量、速度比拼转为用户精细化运作。
各大电商企业持续发力移动端
数字营销预算小于20%的电商企业用户占比最多,为31.0%,而预算在80%以上的电商企业用户,占比27.6%,整体呈“两级分化”。此外,86.2%的电商企业用户2015年数字营销预算较2014年有所提高。
中国移动购物市场进入平稳发展期
艾瑞咨询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移动购物市场交易规模为3.3万亿元,同比增长57.9%,增速放缓,首次低于100%。移动购物市场进入平稳发展期。
新兴移动电商势力崛起
从艾瑞mUserTracker数据来看,2016年手机淘宝月度独立移动设备覆盖数最广,遥遥领先于其他电商网站;京东次之,唯品会紧随其后,传统电商巨头优势依旧。此外,依靠移动电商红利发展起来的新兴平台发展迅速。例如闲鱼、贝贝网,月度独立移动设备覆盖数均保持比较强劲的增势。
3、移动电商时代典型企业案例
天猫:传统成熟电商企业典型代表
天猫为传统PC购物时代的强势品牌,也是移动端转型成功的典型代表。主要得益于大平台的自愈能力,拥有较多的资源和雄厚的势力进行转型布局。目前,天猫已经拥有4亿多买家,5万多家商户,7万多个品牌。目前积极布局跨境和020业务,继续完善阿里电商生态圈。
经过多年积累,天猫平台成为大卖家和大品牌的集合,拥有较高的网站知名度和用户沉淀的大数据,不断优化平台服务体验,可以提供全渠道的解决方案。在新一轮线上线下融合布局中,拥有较强的竞争实力。
唯品会:特卖电商领域的领先者
唯品会的限时特卖模式槠浞⒄棺畲蟮奶厣。目前品类由服装向母婴、美妆类扩展,同时布局跨境业务,由垂直向综合领域发展,拥有优秀的买手团队和较强的营销、运营能力。
贝贝网:移动电商新势力典型代表
贝贝网于2014年成立,是国内领先的移动母婴特卖平台,发展迅速。2016年6月,上线2年,完成D轮融资。其中D轮融资金额达1亿美金,投资方为新天域、北极光、高榕资本、今日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拥有移动互联网行业多种资源,是移动端流量红利时代和应用市场红利时展起来的典型代表。
“妈妈经济”囊括母婴市场、女性时尚市场、家居用品市场,贝贝网围绕母婴人群发展垂直用户经济。
“妈妈经济”的核心观点就是每个妈妈背后都是一个家庭,整个“妈妈经济”将满足家庭消费所有需求,包括给小孩买东西、给妈妈自己买东西,给家里买东西,围绕妈妈人群购买力进行的业务拓展成为“大母婴”市场新的经济助力增长点。2016年纯母婴用品线上交易规模为0.5万亿元,大母婴概念下市场交易规模为1.6万亿元,在整体妈妈经济中渗透率较低,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蘑菇街:模式历经转型的移动电商
蘑菇街最早为电商导购平台,2013年下半年淘宝限制导购业务之后,转型为垂直电商。2016年蘑菇街与美丽说、淘世界合并,目前发展为集B2C和C2C模式为一身的女性时尚电商,社交、直播等新型营销方式成为发展特色。
4、中国移动电商行业发展趋势
全渠道、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是趋势
移动电商时代,消费者的需求和网购发展环境均有较大改变,用户希望随时随地精准购买到所需的商品和服务;另一方面由于商品供大于求,单一渠道发展的增量空间有限,线上和线下均在布局全渠道发展。线下消费体验和线上购物便利的双向需求将带来线上和线下购物期望值的融合,未来线上线下融合、打造持续性的品牌价值是新零售时代的重要发展趋势。
社交化分享是移动电商时代新营销方式
与传统电子商务企业通过一个平台聚集所有商家和流量的中心化模式不同,去中心化的电子商务模式是以微博、微信等移动社交平台为依托,通过自媒体的粉丝经济模式的分享传播来获取用户,消费者的购买需求会在人们碎片化的社交场景中被随时激发。例如贝贝网开设红人街频道,融合了社交、内容及直播等新型营销方式,达人分享服饰搭配并通过与粉丝的互动引导用户消费。
内容化、粉丝化、场景化成为发展新方向
移动电商时代,用户的消费路径和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从搜索到推荐,用户对精准内容要求越来越高,消费需求场景化,移动购物模式多样。内容化、粉丝化和场景化成为吸引流量的新方式。各大移动电商网站纷纷布局内容营销。
垂直品类经济或人群经济成为发展新趋势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8. 028
[中图分类号] F832.3;F27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8- 0051- 03
进入 “十二五”以来,中国银行业在经历金融危机的冲击之后,把发展银行业信息化作为其重要的战略举措,已基本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银行业信息化体系。信息化已经成为当前商业银行进行银行创新、参与竞争、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基础。总体而言,虽然中国商业银行的信息化建设通过“十一五”的快速发展已经建立了能够支撑其发展战略的信息基础设施和各种应用系统,但与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为了缩短与国外大型商业银行信息化的差距,中国商业银行必须采取有效的策略加快发展步伐。
1 中国银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
1.1 信息化建设所处的发展阶段
在经历了单机和分散联网的第一次“IT革命”及数据大集中的第二次“IT革命”后,当前,国际银行业呈现出零售化演进、一体化扩张、信息化生存、综合化经营、资本化运作、国际化发展六大趋势[1],在这六大变化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变化,来自信息技术对银行业带来的深刻影响。
中国银行业信息化建设伴随着中国经济体制和银行业体制的改革进程而不断深化发展,经过20多年的探索发展,中国银行信息化技术体系框架基本形成,规范、方便、高效、安全的银行信息化服务体系初步建成。总体来说,目前中国银行业信息化正处于从第二次“IT革命”向第三次“IT革命”的过渡阶段。
依照麦肯锡公司推出的M1-M2-M3理论,银行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一个逐渐升级的过程[2]。M1层指银行如何使用技术提高业务的处理效率;M2层包括应用软件和人机交互操作,主要是实现信息系统开发的标准化、集成化及信息共享的目标;M3层是指银行业务和管理方面的需求与信息技术充分结合的阶段,其特点是对银行的营销及金融创新提供深度支持。与麦肯锡公司提出的模型对照可知,目前中国银行业整体信息化已完成了M1层,正全面进入M2层,一些主要商业银行在某些领域已开始了对M3层的探索。如图1所示,以三大国有商业银行(工行、建行、中行)为代表的10家上市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基本处于M2与M3之间的阶段,而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和乡镇银行则处于M1向M2的过渡阶段。
1.2 银行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状况
不同类型银行的IT 投入差别较大。大型国有商业银行IT 系统所占投入的比重最大,其次是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大部分正加紧建设自己的IT 系统。政策性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信息化起步较晚,当前两者都在加快业务系统建设。农村银行和信用社IT 建设极其薄弱,随着乡镇新型商业银行的逐步建立,这类银行即将成为银行IT 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而言,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在全球范围内银行业改革形势的影响下,中国银行业机构的IT投资趋于理性、应用不断深入、主体间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投资规模呈稳定增长态势。国内银行业就总体而言已经跨越了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阶段,除部分中小银行外,大都具备了完备的业务信息系统。
据市场研究机构调查显示,2011年我国新金融市场信息化投资额接近200亿元,其中农商行、信用社占37.5%。易观国际《中国中小银行信息化趋势预测2007-2011》研究表明,2011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IT投入达到47.7亿元人民币,从2007年到2011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1.5%。然而,从金融信息化建设投入在投资结构上看仍不尽合理。其中,57.8%用在了硬件设备上,软件投入所占比例为24.3%,服务上的投入只有17.9%。而发达国家银行业的IT投入中,硬件、软件和服务的比例分别为30%、30%和40%。[3]目前,国内银行业软件与服务的市场空间巨大。
1.3 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与成果
当前,中国银行业信息化建设热点主要集中在网上银行、分行建设、数据大集中后续系统建设、信息安全、IT 外包等。从2008年到2012年初,数据大集中工程、核心业务系统升级改造、管理信息系统及灾备中心建设依旧是银行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截至2011年底,全国银行网上支付客户数量3.96亿户,2011年发生业务151亿笔、金额695万亿元。中国各大商业银行基本完成综合业务系统的推广,初步建立了统一的业务应用平台。电子银行技术逐步完善,满足了金融市场创新需求,推出了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形成了新的业务优势,创建了包括网上银行、电话银行、企业银行、自助银行、手机银行等多种产品功能完善的电子银行体系。
目前,中国银行业在信息化发展方面的主要内容及成果表现为:稳步推进和实现数据集中,将生产运行集中到现代化的数据中心;面向精细化、科学化和集约化方向,科技管理体制迅速发展;以集中信贷管理系统、数据仓库技术等的顺利推进和应用为标志,信息技术应用从业务操作层提升到管理决策层;依托信息科技,进行了持续的银行业服务创新;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信息安全体系。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4-0120-02
尽管目前的农村电商发展势头较为猛劲,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在闲余的时候开始发展电商,但是,任何的机遇都伴随着危机出现,农村电商亦是如此,在发展的同时,农村电商必须针对以下七个现实问题理性处理,从而确保农村电商的顺利发展。
1 认识问题
尽管目前的城市化进程中微营销、电商理念以及互联网思维均已“陈芝麻烂谷子”,但是落后的农村来说,依然属于相当新奇的概念,由于封闭,留守的农村农民并没有接触到电商的理念,而“一问三不知”,即便是村里的干部依然如此,最多明白只是开淘宝店而已,和电商的真正明悟还有很远的路要走,根据不完全统计,创业青年对电商的概念并不陌生,但是绝大部分却没有真正的领悟电商的意义,并不能够讲清电商的具体作用,因此,农村电商的领头人容易走进两个误区,即将电商视为独立的产业,仅仅发展电商独体,而忽视实体产业,或者是仅仅将电商视为营销手段,通过这个渠道来实现自己的目的,忽视现有产业。目前的农村地区需要对电商理念等进行普及,并且加强对电商的深入了解,尤其是那些基层干部,更要面面俱到,在进行宣传过程中,要简单易懂,避免使用晦涩的语言让农村人陷入迷惑。
2 人才问题
任何的行业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电商更是如此,但是对于贫瘠的农村来说,人才问题无疑是最大的发展障碍,无论是政府部门或者是企业部门,都没有一个良好的人才供应,根据不完全统计表明,整个电商行业缺失人才160万,而阿里巴巴公司也相继发表了《县城电子商务人才研究报告》,报告中表明,未来县城对电商的人才的需求将达到200万,其中,数据分析、美工设计以及运营推广方面的人才缺失特为尤甚,即便是当前已经起步的电商创业人才,其技能储备依然不容乐观,《“新三农”与电子商务》中的数据表明,20%左右的人没有开店知识,14%的人设计网店困难,31%的人没有经营管理的理念,所以说,人才问题已是当前农村电商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应当予以充分关注。
3 政策问题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农村电商也是如此,在与城市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农村,其滞后程度令人发指,因此农村的电商发展更是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这也是农村电商的普遍发展趋势,目前农村电商尽管拥有一定的政策支持,但是重点方向均有偏差,在重点上注重大规模电商,比如企业招商、电商园区等,而对疏散的个体农户电商并不重视,从而导致个体农户电商在享受优惠政策以及贷款时非常困难,无法形成“蚂蚁雄兵”的电商态势。其次,电商的环境建设不完善,没有良好的配套服务,从而不利于农村电商发展。农村电商的方向发展依然止步不前,沉溺于固有的平台思维而不思进取,妄想一劳永逸,但是实际上由于大平台的基本成熟,所以导致诸多小型平台发展空间较小,新兴平台更是如此。
4 物流问题
在农村电商中,想做的人很多,但是真正能够发展起来的并不多,主要原因便在于物流问题,农村中的物流体系并不成熟,而且极为分散,没有经济效益,从而导致配送成本较高,尤其是非平原区域,问题更是严峻,不仅成本较高,而且没有效率,在返程的过程中,存在较为严重空载现象,从而二次提高成本,尽管目前诸多大型电商开始逐步开展电商下乡,但是想要解决当前的问题仍然需要时间,笔者认为,降低成本需要分层次进行,比如充分利用当前农村的小商业基础,小卖部、门市、小超市等,从而逐步建立社区格局,并且集中配送,“力往一处用”,从而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最后,还要积极的将农村土特产开发出来,在工业品下乡时返程时,将土特产带上,从而节约一部分成本,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操作较为复杂,具体的操作方案依然有待探索。
5 品牌问题
由于当前的产品大多相似,因此导致的竞争也十分激烈,如果在竞争过程中没有形成自身特色,仅仅依靠着打折这样最低层次的营销手段进行的话,将会导致恶性循环,非但不利于品牌发展,还会造成连带效应,当前的农村电商并不成熟,诸多农村产品并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相应,自身出产的核桃、红枣等和传统的储藏物流并没有特别之处,所以陷入了低价营销的误区,形成尴尬的局面,赔本赚吆喝。除此之外,生鲜品类的保鲜成本较高,而且物流困难极大,尽管毛利较高,但是损耗也高,无利可图,在这种尴尬局面下,想要挣脱出来,就必须要摆脱传统思想观念束缚,通过品牌创新,从而实现生机注入,但是,品牌和名牌不同,仅仅作为标识作用,从而将品牌用户聚集在一起,在当前的农产品品牌创新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阳澄湖大闸蟹、洛川苹果等,均面临着假冒伪劣的问题,尽管均能够发现问题,但是并没有一定的解决方式,品牌问题依然任重而道远。
6 安全和标准问题
农业与工业不同,其产品没有工业品一样具备标准化,而且农产品通常都是个体农户生产的,这样便导致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即便是同一批次的农产品亦没有标准化,所以问题便趋之若鹜的来了,与此同时,由于标准化的问题,也引发了农产品的安全问题,客户将很难去相信没有标准化农产品的安全性,毕竟是食用品,如果稍有差错,将会发生危害巨大的安全问题,而且当前的“有机绿色”等认证管理没有统一标准,人们并不信任这些标准,难以分辨真假,所以说,将农产品进行标准化是个“大工程”,其不仅涉及到农产品本身,更是涉及到市场的利益,农产品的内在品质以及外在品质标准均需要共同发展,二者缺一不可,从田间劳作,到农产品上桌食用,整个过程均需要严格控制,这个的漫长复杂的“改革”之路,没有一定耐力和能力的企业及个体根本无法承担,此刻便凸显出政府干预的作用,通过对市场进行统一规划整治,逐步的将农产品标准化予以解决,为个体农户谋福祉,从而确保农村电商的市场地位,促进农村电商的发展。
7 模式问题
随着电商的热潮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电商的发展,并且参与进来,但是通常仅仅是为电商投资做了宣传,所谓的电商投资主要看的就是模式,尽管目前京东并不盈利,但是依然有许多投资者支持,就是因为京东的模式独特,唯品会自上市以来,股价疯狂上涨,究其原因所在也是因为模式的独特性,并且将代销予以改进创新,但是目前的农村电商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去创新自己的模式,主要因为农村电商的设计层次太多,相当于开阔电商生态链,那么这个难度毋庸置疑,农合和城市不同,其产品也不是标准的工业品,当前成熟的城市电商模式并不适用于农村,尽管如此,农村电商并不是没有丝毫优势,城市电商通常是陌生人交易,但是农村电商有熟人能够托付,城市人生活节奏快,而农村生活节奏慢,以上均为能够利用的发展机遇,只要勇于改变,农村电商的光明就在眼前。
8 结 语
综上所述,农村电商尽管面临着诸多困难,但是要针对性的摒弃短处,发挥长处,农村电商势必会作为一匹“黑马”驰骋于电商事业中。
参考文献:
我们还期待着什么呢?下一步如何规划、如何定位、如何研究下一步我们怎么走,路子的坎坷的,需要时间的研究和经验的积累,我们应该静下思考下一个十年的行业路子怎么走?
在过去的十年间,中国日化行业的发展现状终于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断的变化和改革,各个企业在寻求突破口和一套全新的运作模式,无论是企业还是经销商,在商场如战场的竞争局面形成了一个在当今业内当务之急的首要问题,在弱肉强食,大浪淘沙的年代,我们怎么去迎战新的市场,如何做好品牌发展规划和品牌建设、终端渠道的建设呢,如何更好的拥有一支专业服务的高效团队、创新的模式来运作呢?这些问题都包围着我们的脑子,担子很重,如何更好的扮演好这个角色,我们思考了没?
背景篇:中国大日化行业梦的苏醒
中国化妆品行业变化无穷,化妆品行业黄金十年的时过境迁,下一步又何去何从?
众多日化企业曾经的辉煌历史已经过去,无论是流通品牌还是日化终端品牌,名气都已经散飞远走了,也许是化妆品行业的梦醒了吧,很多认为,这个梦还能继续做下去吗?但是,那是不可能的,原因,时过境迁的背后藏着改革的路子要上演,那是日化界内比较认可的话,不能以过往的旧方式和模式继续重演过去的历史,那种味道恐怕早已谈去了。
过去的日化行业发展背景很复杂,从流通批发和精品店的现状来看,我们还可以看得清清楚楚过去的一幕,简直是无法再重言,过去的流通批发产品,日化企业为了抢占市场渠道占有市场份额,给终端市场上添上了一团糟的点、线、面的市场覆盖,无论是在政策上、折扣、价格上下调、终端市场管理等,都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和维护,众多的日化企业不择手段的把产品都放在终端上什么都不管了,只要收了钱,给经销商发了货,想给经销商怎么样去做都不管了,造成了市场泛滥、跨区域窜货做市场的都比较多,为了能快速赚到钱,完成厂家给予的任务,经销商们都这样去做,而且产品做到一定程度后,市场成熟起来了,也是到处都可以看到了这个牌子了,很多经销商也不愿意再去做了,没利润点,赚不到钱了,这个是众多经销商不想看到的。
流通品牌主要的市场在于三、四线市场,众多日化企业看中低消费市场的潜力和发展商机,他们都是把三、四线市场作为重点市场,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县城、乡镇、农村市场发展,这个市场潜力非常巨大,包括产品的定位、渠道定位、市场定位等,都比较合适这些市场的发展和开发,当时,众多的经销商也非常看重这样的市场,就是那时候中国日化行业洗涤市场潜力巨大,抢占三、四线市场来做,很多人都愿意,只要有钱赚,品牌知名度有,政策宽松都可以接受来做,很多经销商都愿意吃空白市场。
但是,有很多经销商之前都不注重产品品质,这个是当时众多经销商最重要忽视的一个问题。
同时,在业界众多人士的共识,流通产品做不了长久,原因有几点:1、产品质量不保证;2、窜货现象比较普遍;3、折扣乱、价格体系不稳定;4、市场管理体系比较乱、市场不保障;5、外包装没特色、吸引不了消费者。
对此,无论是在批发商行还是日化精品店,曾经在市场上辉煌过的大日化品牌,像立白、舒肤佳、纳爱斯、潘婷、海飞丝、飘柔、力士、舒蕾、沙萱、夏士莲、柏丽丝、蒂花之秀、好迪、飘影、拉芳、采诗、采乐、韵诗、大宝、隆力奇、丁家宜、佰雀羚、芦荟护肤系列、霸王等品牌,他们都是过去日化行业中的榜样力量,他们也带动了行业的发展,也影响带动了中国日化行业的发展脚步。
于此至今,中国化妆品行业的梦醒了,我们再也回不到过去,开始新的征程!
过去的大日化行业梦,即将被这么多年的行业洗牌过后打破历史的传统格局,重新开始美丽的一程!
在笔者认为,对中国日化行业说出一句真诚的话,只有改革和创新,资源整合,才能有更好的出路,日化行业才能更好、更健康、更快速、更稳建的发展。
因此,在当今中国日化行业的翻天覆地变化之下,中国日化行业又开始了新的展望梦想,是行业人士对中国行业作出了贡献,对未来发展作出了无限的力量,我们期待梦是刚刚开始,日化专营店黄金十年过后,我们意味着上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日化专营店到化妆品连锁店梦想的跨越是行业重点发展培养的重点优势和标准运作系统。
现状篇:日化专营店的变革趋势
近几年,中国化妆品行业的发展现状开始了新的变革趋势,日化专营店的猛速发展见证了行日化业的新一伦突破和求新发展。
在二、三线市场,日化专营店遍地开花结果成了中国日化行业的发展势头的重要优势地位,而且本土品牌在二、三线市场还是有一定优势的,在中国的日化专营店将近十几万家,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中国日化专营店的发展趋势由此可观,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如在中国日化市场,在化妆品专营店有影响力的品牌有自然堂、珀莱雅、欧诗漫、丸美、京润珍珠、名门闺秀、美肤宝等,他们是化妆品专营店中最突出的品牌,也是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在这些年中,他们都是日化行业的焦点,成了众多业界人士的谈论对象,也是众多日化企业主要学习的榜样。
经过这几年的市场磨练和洗牌,众多日化企业纷纷开始抢占日化终端渠道,进军化妆品专营店渠道的发展,就连中高断洗涤产品和彩妆都是这些渠道重点切入的对象,为何化妆品专营店的魅力和吸引力那么大呢?到底有什么优势呢,笔者分析有三大优势和大家分享。
优势一:中国化妆品专营店在本土市场上的发展趋势已成熟,已成了行业不可忽略的命脉渠道。
优势二;化妆品专营店的定位比较大众些,符合市场渠道的定位路线,它具有市场发展的潜力。
优势三:化妆品专营店的产品品类线较丰富,而且,在经营费用上比较低,这个是众多商家主要考虑的首要事情。
正是基于这样的化妆品专营店发展趋势,无论是厂家还是商,化妆品专营店渠道是他们非常重视的渠道,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时代,不做终端抢占市场渠道,不占有市场份额,那就等于死路一条,很多厂家或是商都是不愿看到的是守株待兔,而是主动出击,光出击也是看方法去做的。
从众多厂家的角度来看,各个日化厂家都是急于圈地运动,快速开发客户回款,光这些开发渠道不做维护和管理都是没用的,品牌要上轨道发展,必须要做好终端建设和维护管理,把品牌的塑造好、产品、品质形象建设、渠道建设、维护和管理、售后和服务也要做好,重点打造品牌建设基地,以样板市场做好,辐射周边市场,以说的经典话来说:“建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笔者认为,要做好一个品牌,重点以样板市场来打造,重点扶持当地商去操作市场,把这个品牌在当地做响、做透、做有名气,有了良好的口碑和品牌知名度,再慢慢开拓周边的市场,品牌要以点、线、面的发展系统营销战略来运作,这样才能更好、更快速、更稳步的发展。
对此之上,重点在于化妆品专营店要做好渠道建设,抢占终端市场渠道,快速占领市场份额。
在这些年来,一直都是外资品牌的天下,无论是在百货、商超、化妆品专营店、药店、美容院等这些渠道,在这些渠道中,几乎都是外资品牌的踪影,他们都是占有优势,市场份额占有比例在60%以上,本土品牌的日子更加难过,本土品牌甚至在重点渠道中销量未达到市场的验证过关,都将被淘汰,市场竞争如此激烈,中国的本土品牌重点希望在于化妆品专营店渠道的把握和抓住,毕竟,中国的化妆品专营店发展也比较成熟,在二、三线本土市场上有一定的优势。
展望篇:标准化管理,化妆品连锁店的梦
当今,化妆品行业的竞争激烈成了众多日化企业的痛苦首要问题,在为了抢占市场终端渠道占有市场份额,各个日化厂家花式异样繁多,通过不择手段的在终端市场上耍优惠政策,把整个行业的游戏规则都打乱了。
化妆品连锁店发展很快,都是从单店或是夫妻店发展多年才能慢慢形成有自己的自建连锁店的,他们精根细作多年才有这样的成果,但是,有些缺少了系统管理体系,没能达到成熟的系统运作体系,这样做起来非常的艰难,而且很累,甚至有些店会死掉。
经常一些专业的经销商会规划好自己连锁店运作模式,一般把连锁店分为A、B、C类店,重点是A、B类店的打造,打造具有优质服务、品类系统管理、物流配送、采购体系、教育培训、运作管理、精英团队、促销活动等一条龙服务的战线标准策略体系,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
在国内的化妆品连锁企业中,真正上规模的都没几个,发展也未尚规模体系,需要时间用在市场上磨练和孕育,市场经验的积累,打好市场基础,不断求新突围,才能找到更好的发展新路。像屈臣氏、丝芙兰、万宁、香港莎莎等是具有影响力的化妆品连锁企业,他们的标准运作是众多日化企业学习的力量,无论是从产品品类线、服务、教育培训、营销管理、物流配送、品类采购、促销活动等,都具有很专业的一面,值得很多企业学习和借鉴。
近两年,在化妆品行业内,大家都比较认可连锁渠道模式的发展,说得容易,做起来非常难,需要时间去做,要有自己的系统模式去操作,做起来都很累,很花时间,需要团队来运作管理,而在全国的化妆品连锁行业中,像广州娇兰佳人、南京百分女人、深圳千色店、四川金甲虫、辽宁美程、上海歌诗玛、山东三信等企业,他们已是业内名声大振,这些连锁店企业他们在化妆品专营店的跨越梦想是美好的,从日化专营店到连锁渠道模式的发展其实很不容易,都是需要多年的滚爬烂打才有到这样的成果,而且,他们在业界内算是成功的,但是,还需要一套系统运作的营销管理模式。
对此,化妆品连锁行业中,我个人认为屈臣氏是我们真正学习的好榜样,无论是定位上,还是整个营销管理模式中,屈臣氏做到了,是消费者真正寻求的一片天地,从产品品类线、微笑服务、教育培训、采购、理货、物流配送、促销活动、市场定位上等,都取得了很大优势,这个是我们不可忽视的,一点都不夸张,屈臣氏的成功不知道有多少企业是想学习的。
就连日化专营店在学习屈臣氏,就连刚起步的化妆品连锁企业都是在学习!
“化妆品连锁模式,像屈臣氏一样就更好”。
探求发展化妆品连锁渠道模式,这样的模式一不小心,就容易毁,首先要根据自身企业的定位去做,根据自身的特色来抓,化妆品连锁渠道的水还是很深的,一不小心,就掉进去了,不能基于跟风、模仿,最的吸收和收获就是学习和借鉴成功的地方。
化妆品连锁店威力十足,如何锻炼成好的连锁店,需要找准方法和创新的模式。
要发展成标准的连锁模式,需要一套成熟的体系,如产品品类线、教育培训、市场调研、采购团队、物流配送、货架理货团队、库存电子系统检查、指导和服务、促销政策、内部管理机制、市场营销模式等一条龙服务的运作体系,要有系统化、标准化、模式化、统一化、专业化等一套成熟的体系来复制,这样就能更好的发展。
受到全球经济不景气,金融风险增大,国内经济持续下滑,经济刺激乏力,利率市场化加快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商业银行经营发展呈现新现状,突出表现在资产、负债、利润增速明显趋缓,净息差增速继续回落。信贷资产质量呈现明显下滑趋势,持续多年的不良贷款“双降”拐点显现。各家银行纷纷寻找发展的新路径,资产负债结构、客户结构、盈利结构调整进入转型攻坚时刻。
效益增长明显放缓
2012~2013年,受到经济下行、金融脱媒、降息、利率市场化推进和银行收费整顿等因素的影响,各家商业银行的利润增速明显回落。2012年,合计实现净利润1.24万亿元,比2011年增加1972亿元,同比增长18.9%,增速较2011年下降17.4个百分点。2013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7531万亿元,同比增加915亿元,同比增长13.8%,增速较2012年再下降5.1个百分点。中国上市商业银行年报数据显示,近三年各银行的净利润增速逐年下滑变化。股份制银行利润增速在2011年还明显高于国有大行,但差距逐年缩小,2013年上半年利润同比增速与国有大行已不够明显(见图1)。
金融机构利润增速逐年下滑,主要受以下四个因素影响。一是资产规模扩大使利息净收入仍保持增长态势,但受净息差收窄影响增幅下降。上市商业银行2012年利息净收入合计同比涨幅由2011年的24.9%降至16.3%。其中,净息差下滑幅度较大的主要是股份制商业银行,最多下滑20个基点。此外,伴随着直接融资大发展,大中型企业的议价能力明显提升,也影响资产负债收益。二是受银行收费整顿影响,中间业务收入增速放缓。上市银行2012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合计同比涨幅回落至12.5%,远低于2011年38.5%的涨幅。三是受全球金融危机及国内经济增长减速、经济刺激政策后遗症逐步呈现的影响,信贷资产质量出现下滑迹象,新增逾期大幅增加,拨备增多也使利润增速回落。
综合考虑利率市场化的稳步推进,中间业务的规范,以及战略新兴业务带来各项成本与投入的增加,中国商业银行利润增速将回归常态。
信贷资产质量下降
2012年,受2009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国内经济持续低迷,经济刺激政策的后遗症逐步呈现,部分区域和行业出现明显风险特征,国内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出现下滑迹象,持续多年的不良贷款“双降”拐点显现。
根据银监会统计数据显示,境内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自2011年三季度起逐步增加,2012年末不良贷款余额合计为人民币4929亿元,较2011年末增加人民币647亿元,同比上升15.1%。但受新增贷款规模的影响,不良贷款率则由1.0%微降至0.95%。依赖于贷款规模的扩张,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率呈现小幅下降,其余商业银行均出现了反弹。由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在全口径中权重较大,故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其他机构不良率出现反弹的信号。除了不良贷款双降出现拐点外,反映贷款恶化速度的迁徙率指标亦呈现出了反弹趋势。多家上市银行2012年度的正常、关注类贷款迁徙率均呈现反弹趋势(见图2)。
新路径及新管控
从宏观上讲,经济增速放缓要求银行提升全面风险管理能力,监管标准提高要求银行加强资本管理约束并提高资本配置效率,利率市场化推进、金融脱媒加速、互联网金融大发展促使商业银行加快金融创新进程。从微观上讲,商业银行需要对社会负责、对客户负责、对股东负责、对员工负责,商业银行“企业”的本质属性也天然要求其创造相当的利润回报。所有这些,均把商业银行推向转型的十字路口。
在新的发展阶段,对优质客户的争夺成为各家商业银行竞争的焦点,客户基础、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成为决定各家银行发展后劲和市场地位的关键。商业银行能否在传统信贷业务之外的新兴业务领域及早布局,抢占竞争制高点,并通过有效整合银行传统资源和非传统资源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综合化、专业化的优质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对综合金融服务的迫切需求,成为各家银行进一步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为此,商业银行需要对内对外、近期远期、线上线下,在战略、通道、业务、管理上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战略路径
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和2013年6月“钱荒”充分说明,金融发展脱离实体经济,不仅会导致资源配置的失效,也会放大金融体系自身的脆弱性。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是利用信贷杠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二是发展消费金融助推消费升级。三是创新服务机制提高服务效能。借助互联网技术进一步增强支付结算、资金融通、咨询顾问等综合化服务功能。四是大力推动银政合作,通过银行的融资功能和资源整合手段,开发跨市场的证券化、结构化的复合型金融产品,努力在当地政府推动新一轮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成为“综合金融服务商”,抢占城镇化建设和现代服务业领域发展的先机。在战略路径上扎根实体经济、探索混业经营、抓住发展机遇、创新风险管控,与实体经济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在扎根实体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过程中,商业银行以单一业务立身,显然不再具有竞争优势,单一金融功能主体已无法合理、高效地配置金融资源。只有将某一金融品种的不同环节分拆成不同的功能、分别由具有不同比较成本优势的内部机构承担、通过协调使整个金融机构的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混业经营模式,方能适应综合金融需求发展。然而,混业经营模式下,金融产品和业务负责性和关联性不断提高,风险形态不断变化,蕴藏了跨机构、跨市场和跨境风险,不仅需要有效的外部监管机制,更需要银行、证券、保险等内部建立科学的风险控制机制。一方面商业银行要充分发挥风险管理第一道防线作用,严守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完善“全面性、全程性、全员性”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监管机构要健全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探索混业监管,统一把握监管标准和尺度,努力解决跨领域、跨行业监管交叉、空白和重复问题,防止监管套利,减少监管成本,降低金融风险的隐蔽性和传染性。
通道路径
商业银行应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拓展和提高综合收益为目标,以风险控制为基础,加强政策支持和资源配置,建立差异化、专业化的网点梯队和物理网点与网络金融、电子商务等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金融服务网络格局,着力打造全功能、一站式、智慧型银行,获取、保有、增值“客户”,在产业革命和城镇化大浪潮中完成转型和升级。在通道路径上,“物理网点、网络金融、电子商务”多措并举,着力打造全功能、一站式、智慧型银行,获取、保有、增值“客户”。
在物理网点布局上,商业银行应紧跟我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城镇化发展规划路径,积极做好机构网点布局规划,在力争地市全覆盖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布局二级分行、同城支行、县域支行,实施区域差别化网点策略。重点推进国家级城市群区域网点建设,积极推进大中城市同城网点建设,有选择地支持县域及中心镇城镇化发展,适度向经济总量较大、人口较为集中的百强县、千强镇、农村新型社区等重点区域倾斜。考虑到科技创新引发的金融变革,传统的以增设物理网点为主的外延式发展模式本身也面临一定的挑战。因此,商业银行在稳步扩张新网点至地市、县域和大城市郊县的同时,应注重加强网络银行建设,形成对传统和新兴业务与客户的有力支撑,扩展服务能力,降低运营成本。
例如,中信银行提出了“再造一个网上银行”的战略目标,并从产品创新、市场营销和客户经营三方面发力。在产品创新上,注重标准化、特色化。一是将银行产品、金融产品和社会化服务产品有机融合与混搭设计,进行社会化金融产品创新,为客户提供更多增值服务。二是抓住新兴网络金融产品发展的大机遇,研发面向个人消费、个人经营和小企业的金融产品,重点突破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和网络贷款等产品领域,形成交易、支付和融资三位一体的网络金融产品体系。在市场营销上,完成全国范围内重点客户的布局和营销,培育先发优势。在客户经营上,一是加强与电子商务企业合作,将网民、网商和网企作为网络银行直接经营的目标客户。二是开展网络银行客户综合经营,为客户提供包括远程开户、在线支付、网络贷款和资金管理等全流程网络银行服务。三是强化客户细分和分层经营,针对低、中、高端客户制订不同的交叉经营目标和经营策略。四是通过吸收具有网络经营经验和熟悉网络经营特点的人才,建立一支纯网络的客户营销和服务团队。
业务路径
目前,批发业务仍是中国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和生存支撑点。商业银行要通过改革和创新,进一步培育和打造批发业务的差异化服务模式和竞争能力。在业务路径上,充分增强“批发、零售、同业”三驾马车动力,并致力于寻求边缘业务主流化的多维利润增长来源。
在具体客户服务上,大型客户、中型客户、小微客户需求不同,应为每类客户提供个性化、高附加值的创新产品,致力于与客户互利共赢。例如,对大型客户,要针对金融脱媒特点,重点围绕其在直接融资、结构融资、资金归集、资产管理、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多元化需求,设计综合化金融方案,主要运用“投行+网络+商行”手段,从产品、客户和行业三个维度进行上下游渗透,获取高额中间业务收入和存款资金沉淀。对中型客户,要针对其高成长性特点,明确定位和客户来源,完善资源配置和管理措施,以“传统授信+交易银行+投行”等“商行”手段为主、以“投行”手段为辅,为其提供一揽子金融产品服务方案,使其成为批发业务基础和稳定的收入来源。对小微客户,要针对其高收益和高风险特点,主要采用“商行”手段提供标准化产品,依据大数定律建立“信贷工厂”,控制整体风险,实现批量化开发,培育和壮大小微客户群体,形成批发业务未来的增长来源。
未来十年,将是零售业务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黄金时期”,商业银行要保持稳健的流动性、稳定的客户、持续增长的利润、不断向好的社会品牌形象,零售银行业务不可或缺。在战略规划上,要将零售业务作为战略业务强力推动。在具体发展上,一是完善细分市场营销服务模式。对私行客户,要突出“保富”和“创富”。对贵宾客户,要突出“创富”和“增值”,主要运用融资产品,拓展贵宾客户增值服务能力。对大众客户,要突出“便利”和“温馨”,利用网络金融和非金融产品,扩大客户服务半径,主动挖掘可以向贵宾客户迁移的潜力客户。要适应消费金融发展大势,加快发展个人信贷、信用卡、移动支付、理财等业务,打造成零售业务精品。
同业业务,因其低资本消耗、高收益和较好适应利率市场化进程,逐渐成为各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借助“银银平台”,整合金融资源,商业银行有能力建立起推动统一、涵盖境内外业务的大公司金融同业业务营销平台。一是挖掘传统客户优势,大力发展能够带来稳定负债的同业客户。二是在流动性风险可控前提下,稳健发展同业存放、人民币代付、票据回购、同业借款等业务以获取盈利。同时积极发展同业非利息业务,使之成为稳定的盈利来源。重点发展竞争格局尚未成型且本行具有独特优势的新兴业务。三是整合行内现有同业客户基础及业务资源,强化客户关系管理,建立金融同业客户网络。
管理路径
“转型突围”背景下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对外,要抓客户,搭平台;对内,要抓管理、促创新。具体来看,在管理路径上,就是要精耕细作“专业化、精细化、扁平化”,积极构建资本节约、产出高效发展模式。“专业化”目的是增强创新和服务客户的能力,“精细化”目的是实现客户与银行的共赢,“扁平化”目的是提升服务客户效率,缩短管理和服务客户的路径。资本的稀缺性和资本监管门槛的大幅提升,客观要求商业银行通过科学、精细化的资本管理,走一条资本节约、产出高效的发展道路。
专业化,指商业银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经营原则,打造专业化经营和特定领域竞争优势,通过专业化更早地发现客户需求、快速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客户价值。一是“抬头看路”,开辟业务增长的新蓝海,领先一步看到竞争对手看不到的业务领域和利润空间,并且在看到商机的瞬间就能以最佳的业务和盈利方式掌握。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强化客户分析能力,充分了解并掌握客户需求,强化客户分层管理,针对目标客户的需求,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综合化金融服务解决方案,更多地积累客户,努力成为优质对公对私客户的首选银行之一。二是“低头拉车”,构筑差异化竞争优势,具备对市场和客户需求的先见力付诸实施的能力,实现产品领先、技术领先、服务领先,适时满足客户需求,更好地经营客户,能够通过专业化、特色化的产品和服务对客户产生强而有力的影响力,培育无法复制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和创新力。
精细化,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精益求精、力争最佳,总体思路是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的事情流程化,流程的事情定量化,定量的事情信息化,目的是“资本节约、产出高效”。对商业银行而言,只有树立以细节和效率为本的管理理念,再造以细节和效率为重点的业务管理流程,加大以细节和效率为指标的考核权重,建设具有细节和效率特点的企业文化,把细节和效率追求贯穿于整个管理的全过程,才能全面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这涉及到商业银行自上而下的决策组织、职能部门和执行机构,包括银行战略管理、资源管理、营销策略管理等各个方面,其中资源配置尤为关键,包括经济资本、人力信息以及可供支配的财务资源等。在经济资本配置(信贷资源、风险资产、授信敞口等)上,要把握最优资本结构、最低经营风险和最好经济效益的原则,即业务选择坚持风险资本回报率最大化。在人力资源配置上,要与价值管理要求保持一致,强调效益优先原则,在人员引进上,注重引进技术型人才和资源型人才,强调增人增效,扩大人均单产,在人员投入上,向人均贡献度高、重视员工管理的经营单位倾斜,向业务发展关联度高、能够间接或直接创造效益的管理岗位倾斜。在财务资源配置上,要坚持效益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原则,将成本收益控制渗透到经营行为中,做到每笔资产业务都讲求收益,每笔负债业务都讲究成本,每笔中间业务都讲求回报。在提升渠道产能上,根据区域经济金融资源状况明确分支机构经营定位、发展模式和发展重点,根据它们的不同资源和发展潜力,找准适合各自特点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重点,按照“战略性退出和有选择地进入”相结合的原则,科学规划区域发展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