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业的作用汇总十篇

时间:2023-11-06 10:50:3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食品工业的作用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食品工业的作用

篇(1)

蚕卵中含有蛋白质、粗脂肪、还原糖、维生素及辅酶等活性物质,其氨基酸组成与桑叶大体相同。以蚕卵为原料研制的胚胎素可治疗妇科疾病[5]。蚕幼虫体内也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其中,甘氨酸、丙氨酸、丝氨酸和酪氨酸的含量占总量的43%,苯丙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的含量较低,仅占氨基酸总量的6%左右。全蚕粉是比较成功的上市产品,营养价值高,且具有降血糖功效[6],以蚕蛋白质为来源开发抗菌肽是活性肽研究的热点领域。抗菌蛋白和抗菌肽能直接杀灭细菌及其他致病病原体,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食品加工中仍能保持良好的活性,被公认为最有应用前景的防腐剂和保健剂。在番茄汁加工中应用新疆家蚕抗菌肽可降低番茄汁的杀菌强度,提高产品品质[7]。家蚕瘫痪肽(paralyticpeptide)由2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是一种具有生长拦截、麻痹和促进浆细胞扩张等功能的生物活性肽。向幼虫中注射家蚕瘫痪肽,能快速产生强烈的麻痹作用[8]。Kazunori[9]等研究发现,该类瘫痪肽(paralyticpeptide)三级结构的差异对浆细胞扩张活性影响较小,但可以引起生长阻滞活性不同。神经肽是一种能够调节多种动态平衡和指导激素、神经或神经递质发挥作用的生物活性肽。Yukihiro等制备抑制家蚕产生滞育激素的抗体,通过免疫细胞化学反应,将抗原定位在家蚕的中枢神经系统中,在神经中枢和脑中可以观察到免疫反应的胞体。滞育性幼虫的神经节神经细胞能够释放神经肽(FXPRLamide),使免疫反应显著性降低。脑,胸及腹腔分泌的神经肽可能作为神经递质或者神经节[10]。Hirotoshi[11]等应用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在家蚕中cDNA克隆甲壳动物高血糖激素家族肽(CHH),然后从扩增产物中分离出一种cDNA,命名为BmCHHL,该产物有110个氨基酸的开放式阅读框架。序列分析表明这种肽含有72个氨基酸,并在羧基端酰胺化。BmCHHL序列与CHH家族非常相似,在5龄第4d幼虫的5或6个大脑细胞半球的正面可检测到BmCHHL的表达。家蚕肽(Bombyxin)是一种与胰岛素相关的肽,对碳水化合物代谢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淋巴海藻糖是昆虫碳水化合物的一种贮存形式。向颈扎节幼虫注射家蚕肽,可以提高肠和肌肉中海藻酶的活性,并通过促进水解淋巴海藻糖成为葡萄糖,降低淋巴糖、海藻糖的浓度。此外,家蚕肽还可降低脂肪组织中的葡萄糖含量,同时提高组织中活性糖原磷酸氧化酶的百分比,降低家蚕幼虫中存储的主要碳水化合物的数量。尽管家蚕肽能够像胰岛素一样控制碳水化合物代谢,但是其在昆虫体内发挥的生理功能与胰岛素在哺乳动物体内的生理功能不相同,有待进一步研究[12]。

1.2蚕蛹

蚕蛹是缫丝工业的主要副产品,营养丰富,但是丢弃量较大[13]。干蚕蛹蛋白质含量为45%~50%,脱脂蚕蛹的蛋白质含量高达77%。蚕蛹蛋白含18种氨基酸,并且富含核黄素、尼克酸、锌、铁、铜等[14]。蚕蛹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在40%以上,且氨基酸组成均匀,被称为“优质的昆虫食品”[4,15-16]。从蚕蛹中提取蛋白质并对所得蛋白质和水解氨基酸加以利用已经成为食品、医药等领域的研究热点。蚕蛹蛋白粉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或者营养强化剂,应用于口服液、饮料、蚕蛹精油、饼干、罐头、奶、酒、蚕蛹补酒、米糊等,也可作为饲料蛋白,其蛋白质含量高于国产和进口的鱼粉。陕西紫阳县蚕蛹中硒的含量为普通蚕蛹硒含量的215倍,富硒蚕蛹氨基酸在0.5、1.5、2.5μmol•L-1硒浓度下能显著性抑制肝癌细胞(SMMC-7721)生长,诱导SMMC-7721细胞凋亡[13]。蚕蛹复合氨基酸具有促进蛋白质合成、增进造血等功能,可用于治疗恶性肿瘤、慢性消耗性疾病引起的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免疫功能低下等病症。以蚕蛹复合氨基酸为主要原料研制而成的中药舒乐康胶囊等,均已正式投产[17]。周菊香等[18]研究表明,蚕蛹多肽对高胆固醇患者有明显的降低血清胆固醇作用,对胆固醇正常者无明显影响;同时能提高SOD酶活性并具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酶膜耦合法分离制备的蚕蛹生物活性肽可促进生物体丙酮酸的生成,对糖的正常代谢起到积极作用[19]。洪奇华等将蚕蛹蛋白酶解肽添加于断乳仔猪日粮中,表明蚕蛹蛋白酶解肽能明显提高断奶仔猪日增重,降低料重比和腹泻率,可以提高断奶后仔猪血清碱性磷酸酶和血清铁含量,显著提高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绒毛高度并降低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隐窝深度,显著提高空肠黏膜蔗糖酶和麦芽糖酶活性[20]。许玉澄等从家蚕蛹血淋巴中分离到一种活性肽,该活性肽能明显抑制S180荷瘤小鼠瘤重,但对外周血白细胞数无影响。病理切片显示,注射活性肽S180荷瘤小鼠癌瘤组织大面积坏死,艾氏腹水瘤(EAC)腹水生成量减少[21]。本实验室以陕西安康百瑞丝绸有限公司的蚕蛹为原料,优化蚕蛹蛋白的提取工艺,采用碱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复合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胰蛋白酶水解蚕蛹蛋白,以水解度和清除DPPH•能力为指标对酶解过程进行分析,并研究了水解产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对蚕蛹蛋白具有较好的水解效果,其水解产物有较高抗氧化活性,对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羟自由基(•OH)都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4]。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比较单酶和复合酶水解效率并探究酶解多肽的其他活性,如抑菌、降糖、降压、抗病毒等,制备高纯度活性多肽。应用食品毒理学和营养学原理,筛选非营养型甜味剂、酸味剂等添加剂,优化蚕蛹氨基酸口服液制备工艺,构建动物模型,深入研究该产品的安全性、营养价值以及功能性成分的作用机理,为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1.3蚕蛾

早在唐宋时期,蚕蛾就被视为皇室的珍贵补品,有“神虫国宝”之称。蚕蛾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激素、细胞色素C、维生素B2等成分,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和调节人体机能的作用[22]。蚕蛾蛋白是一种氨基酸组成较齐全、必需氨基酸比例较高的纯天然动物性蛋白质。迄今,我国已经开发出了一系列蚕蛾食品,如复合雄蚕蛾荔枝汁运动饮料[23]、雄蚕蛾醋[22]、蚕蛾软罐头[24]等。以蚕蛾为原料开发出的药品有“延生护宝液”、“九如天宝液”、“艳天阳”维力康胶囊[25]和“龙蛾丸”强精补药等。桑蚕雄蛾酒具有滋补壮阳的功效,并且安全性较高[26]。功能性成分测试结果表明,雄蚕蛾酒(雄蚕圣酒)和蚕粉复合物(雪蚕胶囊)氨基酸含量分别为577.10mg/L和537.10mg/L,必需氨基酸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41.96%和43.28%,符合联合国FAO/WHO提供蛋白模式值和天然绿色保健食品及特殊营养食品的国际质量标准[27]。

2蚕丝蛋白资源的研究应用

蚕丝由丝素、丝胶、丝蜡、糖、色素以及无机物组成,是高级的传统纺织原料,被誉为“纤维皇后”。我国生丝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5%[29]。丝素、丝胶是蚕丝的主要蛋白质,分别占蚕丝蛋白总重量的70%~80%和20%~30%。蚕丝内层为丝素蛋白(silkfibroin),外层被丝胶蛋白(sericin)包覆[30]。丝胶是球状蛋白质,水溶性较好。丝素是纤维状蛋白质,难溶于水。蚕丝中的主要氨基酸为甘氨酸、丙氨酸、丝氨酸和酪氨酸等,约占蚕丝氨基酸总量的85%。

2.1丝胶蛋白

丝胶蛋白中含羟基、羧基、氨基等极性基团的氨基酸约占氨基酸总量的70%,必需氨基酸含量高达17%以上。丝胶蛋白能够促进Zn、Fe、Ca、Mg等的吸收,其中丝氨酸和苏氨酸可以与微量元素(如铜和铁)络合,抑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具有抗氧化功能[30],可以防止紫外线损伤和抑制肿瘤增殖[31]。丝胶和丝胶肽具有冷冻保护作用,可防止食品、组织和细胞冷冻变性或者用于研制抗冻生物材料[32]。丝胶肽也可作为食品添加剂,如丝胶水解液作为话梅的浸渍调味液和冰冻糕点的良好成形剂等[33]。丝胶蛋白具有生物降解性,是良好的伤口愈合剂[34]和药物缓释材料[35]。丝胶及其水解物有助于胰岛细胞繁殖[36],能有效降低Ⅱ型糖尿病大鼠血糖,预防糖尿病神经病变;改善大鼠的生精功能[37-39]。此外,丝胶蛋白还具有解酒保肝功能[40]。丝胶及其水解物在化妆品行业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胡桂燕等探究了丝胶蛋白液的护肤功能,并研制对紫外线具有吸收作用的丝胶美白防晒乳[41-42]。

2.2丝素蛋白

丝素蛋白由18种氨基酸组成,其中85%左右为甘氨酸、丙氨酸、丝氨酸和酪氨酸,其特征氨基酸带有氨基(-NH2)和羧基(-COOH),具有两性电解质的性质。丝素蛋白的构象以稳定的反平行β-折叠构象为基础,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如柔韧性和抗拉伸强度)、理化性质(如透气透湿性、缓释性)和良好的生物相溶性和生物降解性,已应用于人工皮肤等仿生材料、酶的固定材料、生物传感器材料、组织工程材料[43]等方面。丝素蛋白具有防治高血压[44]、抗基因毒性[45]等多种药理作用。FENGJUANZHOU等通过碱性蛋白酶水解并分离纯化制备具有抗ACE活性的丝素多肽,并通过高效液相-电喷雾串联质谱测定有效结构为Gly-Tyr[46]。柞蚕丝素粉与鸟氨酸的混合物能明显降低小鼠的肝体比和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的浓度,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可有效预防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47]。丝素蛋白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含有丝素蛋白粉和丝肽的食品添加剂不仅能部分补充氨基酸,还能促进Zn、Fe、Mg、Ca等矿质元素的吸收。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丝肽功能性饮料[48]、丝肽口嚼片,丝素果糖、果冻、饼干和酱油等[49]。丝素具有良好的起泡性、乳化性和凝胶性,将丝素添加到蛋糕中,可以产生较小且较均匀的气孔,增强蛋糕感官品质和商品价值[50]。丝素蛋白与人体皮肤具有良好的亲和性,有助于调节水分,防止太阳辐射。李莉将丝素肽与中草药复配研制的洗发香波,具有明显的去屑止痒功效[51]。丝素蛋白也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材料,目前主要的开发研究方向有丝素蛋白棉/毛织物面料、生态合纤织物面料和生态复合面料等[29]。

3蚕蛋白类激素与酶的研究应用

蚕的生长发育受到多种激素和酶的调控,各种激素和酶的生理功能不同,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或用途。

3.1激素

蚕属于全变态昆虫,是鳞翅目昆虫的代表生物,在昆虫的进化、生长发育和害虫防治等研究领域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蚕的蜕皮由促前胸腺激素(prothoracotroPichormone,PTTH)、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共同组成的内分泌调节系统控制。促前胸腺激素,又称脑激素,属蛋白或肽类化合物,具有活化咽侧体及前胸腺的功能,对卵巢的发育及昆虫的滞育也有控制作用[52]。滞育激素是一种神经肽激素,从咽下神经处分离得到,可诱导蚕胚胎滞育。家蚕滞育激素的生物反应核心是C端五肽酰胺,最大可诱导11%滞育卵。大约70%滞育卵的生物反应在C端六肽酰胺处表达,该处ED50值比母体分子的高1000倍。肽链的N端串行伸长引起Arg9-Gly10和Thr1-Asp2两处ED50值显著降低。N端母体分子或片断的中部有一些重复序列,删除这些序列能够增加分子的ED50值,但是对生物反应没有影响。因此,N端区域和重复序列是互补结构[53],共同调节滞育激素。Okitsugu[54]研究了家蚕滞育激素的结构、基因表达和功能。滞育激素的信息激素合成肽(DH-PBAN)基因由6个外显子和5个内含子组成,在咽下的12个神经分泌细胞中表达。25℃下,可促进后代的早期滞育,引起生活周期5个不同阶段DH-PBANmRNA含量增加,15℃下可诱导蜕裂成熟期基因表达。DH-PBAN基因能够刺激各个发育卵中海藻多糖酶活性。体内和体外实验表明,DH明显诱导发育卵中海藻糖酶的表达,温度是导致滞育诱导的先决条件,且Ca2+依赖蛋白激酶不可或缺。桂仲争等发现全蚕粉中含有甲状腺激素类似物-T3(L-3,5,3’-三碘甲腺原氨酸),可抑制小肠粘膜麦芽糖苷酶活性,具有显著的降血糖效果[55]。

3.2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在食品和化妆品工业中具有广泛用途。KohjiYamamoto等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cDNA编码家蚕含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通过酵母菌扩大培养,并分离纯化所得的MnSOD可促进超氧化物阴离子还原反应。在4℃,pH4~11条件下放置24h和pH6.8,低于50℃条件下放置30min,该酶的残余活性均大于原活性的75%[56]。溶茧酶是蚕蛾在羽化过程中分泌的一种酶,具有软化和溶解茧的作用。溶茧酶对多种蛋白质(纤维蛋白、丝胶、明胶蛋白等)具有水解活性,基本性质与胰蛋白酶相似,对精氨酸和赖氨酸类具有特殊活性。溶茧酶具有强烈的纤溶酶活力,可用于水解蚕丝制备生物活性多肽,研制新型治疗血栓疾病的药物以及裂解丝素开发纯天然无副作用的新型化妆品[57]。

4蚕蛋白质资源的安全性

篇(2)

高科技传热元件采用的是一种最新的高效无机热管,它与一般热管在传热原理与效果上均不相同,可在极短时间内达到蒸发温度并保持等温传热。采用高效无机热管组成能量回收装置,是实现能量高回收率与高产水率的有效途径。经过沉淀、过滤后的食品废水利用太阳能加热管组串连加热法进行加热,使废水温度相对稳定,以提高产水率。太阳能加热管组结构示意见图1。经过沉淀、过滤的食品废水(5~30℃)一段加热(40℃)二段加热(60℃)三段加热(70℃)四段加热(75~85℃)。经过4段梯度加热可以提高加热效率,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更多热源,提供更多热水。

降膜多效蒸发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带有除沫装置的蒸发分离室,由多根竖管组成的降膜部分,由多根竖管、管壳组成的冷凝器,循环水泵,真空系统等。一般选用316L或3041Cr18Ni19Ti等不锈钢材质的二效、三效、四效蒸发器居多,进行连续化生产。

蒸发分离室是该装置最主要的部分,它是一个圆形的箱体(=750mm,h=1800mm),由4mm厚的SUS304不锈钢板构成。蒸发室底部带有捕沫装置,蒸发分离室上部带有真空表、温度表、传感器及放真空阀等部件。装置最外层用50mm厚的聚氨泡沫隔热。降膜室由3.5mm厚的SUS304不锈钢板构成(h=8000mm,=800mm),内部包含=45mm的竖管55根。降膜列管分布如图3所示。两相邻孔中心之间的距离称为孔心距,孔心距越小,则集热面上的小孔就越多,有效集热面就减少,影响传热效率,本文的孔心距为58mm。小孔的排列方式有正三角形排列和同心圆排列,对非均匀开孔采用同心圆排列比较方便,对均匀开孔采用三角形排列。本文中小孔采用正三角形排列。冷凝器由外径650mm、厚3mm的SUS304不锈钢板构成,为了减少气流的阻力,采用风冷与水冷相结合的方式,用于冷却进入冷凝器的蒸汽,产生冷凝淡水。本设计采用列管形式冷凝管,冷凝器结构见图4。冷却水使用预处理过的食品废水,蒸汽走管外,食品废水走管内。由于二次蒸汽的温度很高,而食品废水的温度一般在10~25℃左右,因此,先将食品废水与二次蒸汽通过冷凝管换热,使蒸汽凝结为淡水,再将预热过、预处理过的食品废水引入到太阳能加热器加热蒸发,此过程回收了蒸汽凝结时放出的大量热量。循环泵额定功率为2.2kW,扬程30m。真空泵采用2BV5121型,额定功率7.5kW,最大气量280m3/h。降膜蒸发是由较低的驱动温度或热流量引起的表面蒸发过程。在降膜蒸发的过程中,由于液体在加热表面分布成膜状形式,所以没有液体静压和过热区的影响,这可降低引起蒸发的温度。

由太阳能集热器加热的热水由多效降膜系统进口进入装置,由降膜部分进入分离蒸发室,由分离蒸发室分离出的蒸汽经冷凝器冷凝,产生淡水。启动真空泵,当真空度达到要求,稳定在0.09MPa时,开始进料。废水进料温度80℃左右。

该装置性能比较稳定,价格低,安装方便,产水效率高。由于采用了激淋式竖管降膜蒸发、多效闪蒸与多效余热回收、强化冷凝、强制对流等传热传质措施,有效地减少了装置中食品工业废水的热容量,使装置升温迅速,有利于强化前面各级蒸发器的蒸发与冷凝过程,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热质传递效率。(本文作者:付荣霞、杨树成、樊秀花 单位:天津农学院食品科学系)

篇(3)

 

1.茶多酚的概念及性质

茶多酚(GreenTea Polyphenols,简称GTP)是一种从茶叶中提取的纯天然复合物,是茶叶中具有保健功能的重要化学物质,茶多酚由约30种以上的酚性物质组成,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儿茶素、黄酮及类黄酮醇、花色素、酚酸及缩酚酸4类。

茶多酚是很稳定的,pH在4-8稳定,遇强碱、强酸、光照、高热及过渡金属易变质,存放于阴凉、避光、干燥处,一般保质期为两年。是较安全的无毒性的添加剂。茶多酚的感观指标:1、外观:茶多酚TVP20为棕褐色的粉状固体,TVP40、TVP50为棕绿色带茶香粉状固体;其它均为淡黄或淡绿色粉状固体。2、性状:本品易溶于水和含水乙醇,味苦涩。

2.茶多酚在日常生活和食品工业中的作用

2.1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茶叶的许多作用都是因为茶叶中的茶多酚在起作用:茶多酚可用于食品保鲜防腐,无毒副作用,食用安全。茶叶能够保存较长的时间而不变质,这是其他的树叶、菜叶、花草所大不到的。茶多酚参入其他有机物(主要是食品)中,能够延长贮存期,防止食品退色,提高纤维素稳定性,有效保护食品各种营养成份。其主要用途如下:

2.1.1 用于糕点及乳制品:对高脂肪糕点及乳制品,如月饼、饼干、蛋糕、方便面、奶粉、奶酪、牛奶等,加入茶多酚不仅可保持其原有的风味,防腐败,延长保鲜期,防止食品退色,抑制和杀灭细菌,提高食品卫生标准,延长食品的销售寿命。另外,还可使甜味“酸尾”消失,味感甘爽。

2.1.2 用于饮料生产:茶多酚不仅可配制果味茶、柠檬茶等饮料,而且对食品中的色素和维生素类具有保护作用,可防止食品褪色,提高稳定性,据称其效果较维生素C高出20倍。茶多酚应用到果汁饮料的加工保鲜过程中,添加0.02%茶多酚能抑制蜜柑汁液缩异臭的产生,添加茶多酚0.005-0.01%于果汁、豆奶、汽水、等饮料中,能抑制维生素A、维生素B1和β-胡萝卜素的降解破坏,保证果汁饮料的有效成品和产品质量以及各种营养成份。

2.1.3 用于水果、水产和蔬菜保鲜:在新鲜水果和蔬菜上喷洒低浓度的茶多酚溶液,就可抑制细菌繁殖,保持水果、蔬菜原有的颜色,达到保鲜防腐的目的,水产品用茶多酚配液浸泡具有抑菌、防褐变、除异味的功能。

2.1.4 用于畜肉制品:茶多酚对肉类及其腌制品如香肠、肉食罐头、腊肉等,具有良好的保质抗损效果,尤其是对罐头类食品中耐热的芽胞菌等具有显著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并有消除臭味、腥味,防止氧化变色的作用。

2.2茶多酚在油炸、焙烤良品中的应用

茶多酚中酚羟基有提供活泼质子的能力,能捕获油脂自动氧化形成的自由基是天然油脂抗氧化剂,抗氧化活性优于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其对活性自由基的清除达98%以上,使连锁反应中断,防止油脂继续氧化,是BHT、BHA理想的天然替代物。油炸食品一般含有20%左右的油脂,并经高温煎炸,极易氧化变质。加入茶多酚可延长其保质期1-2倍。。

2.3 茶多酚在日化工业中的应用

化妆品中通常使用的油脂、蜡、烃类等油性原料、以及香料、表面活性剂等,易与空气中的氧起反应,反应(自动氧化)后生成的过氧化物、酸、醛等对皮肤有刺激,并会引起皮肤炎症、变色,放出酸败臭味等。而茶多酚不仅是良好的油脂抗氧化剂,且有抗菌止痒,愈合伤口,增进毛细血管韧性等功效,同时还是较好的紫外线过滤器,可减少皮肤黑色素的形成,能去除雀斑与老年斑,达到护肤之目的。在食用油贮藏中加入茶多酚,能阻止和延缓不饱和脂肪酸的自动氧化分解,从而防止油脂的质变哈败,使油脂的贮藏期延长一倍以上。

2.4 茶多酚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茶多酚可去除污水中的 铅等金属离子,可望在污水处理方面获得应用

2.5茶多酚的药理作用

2.5.1 抗氧化、延缓衰老:茶多酚可消除人体内产生过多的自由基,保护细胞膜的结构,减缓人体衰老,大量试验表明,茶多酚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其抗氧化恬性比维生素E还强,若与维生素C和维生素E配合还具有增效作用。

2.5.2 防龋作用:过去茶叶的防龋作用被认为是茶汤中"氟"的功效。氟元素可取代牙齿中羟磷灰石的羟基成为氟磷灰石,使牙釉质对产酸物质的侵蚀具有抵抗力。现在临床上又证明茶多酚能强烈抑制致龋菌,明显减少菌斑和牙周指数,而对口腔中其他有益微生物则没有影响。

2.5.3抗菌抗病毒:中国古医书已有用茶治疗炎症的记载,绿茶和花茶的抑菌效果比红茶强,这与它们含有的茶多酚数量不同有关。有人认为,茶多酚的抗菌作用在于多酚类物质能沉淀菌体蛋白,使菌体蛋白变性而失活。近代科研则认为,茶的功效主要来自所含儿茶素类对很多引起人体致病微生物,如肉毒杆菌有抑制的效果,而又不伤害肠内有益微生物如乳酸菌的繁衍,具有清理肠道内的功能。临床医学文献中有使用茶汤治疗赤痢及抑制病原菌繁殖的报告。。利用茶多酚抗菌,抗病毒的原理,国外已将儿茶素,安装于空调机内,以除菌和除病毒。自1998年新型空调机上市以来,深受好评。

2.5.4 降低血脂,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茶多酚类化合物对有机体的脂肪代谢产生重要的作用,具有明显的抑制血浆和肝脏中胆固醇含量上升的作用,具有促进脂类化合物从粪便中排出的效果,因此它不但能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而且还有减肥的效果,上海医科大学一课题组应用茶多酚在江苏海门市对200位乡村居民随机分4组送药,服药10个月,进行双盲对照试验,发现可使血清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下降约19%,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比值,实验前后比值相差36.1%,说明茶多酚有预防高脂血症、减少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作用。

2.5.5 多种药理作用:茶多酚特别是儿茶素衍生物具有抑制癌细胞增生、抗癌、抗突变的效果。此外,儿茶素衍生物还有减轻重金属对人体产生的毒害作用以及抗辐射作用。。美国一公司根据儿茶-素有防辐射的功能,开发出粉底霜化妆品,该产品标示的功能为预防紫外线辐射引起的皮肤癌以及预防皮肤的早期衰老。由于茶多酚能保护大脑,防止荧屏射线对皮肤和眼睛的伤害,因而用它加工的饮品被誉为“电脑时代的饮料”。

2.6 酶工程方面

天然制品茶多酚能通过氢键与蛋白质和酶结合形成沉淀,分离出酶和蛋白质,以保证 食品医药用酶对安全卫生和特殊要求。

总之,由于茶多酚的医药和保健价值,茶多酚已成为医药、食品界开发的热点,目前除了茶多酚片剂、胶囊剂等外,作为抗氧化剂和食品添加剂在粮油食品、方便食品、水产品、肉制品、配制品、调味品、糖果、饮料等多类食品中均有广泛的应用。因此,有较大的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钱哗,赵伯涛,张卫明.茶多酚提取、分离工艺研究[J].中成药,1998.

[2]浙江大学茶学系主编.茶叶大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3]贾之慎,扬贤强.茶多酚抗氧化作用的研究与应用[J],食品科学,1990,(11):1―5.

[4]扬贤强,叶立场,贾之慎.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的开发与应用[J].福建茶叶,1990,(3):3―13.

篇(4)

在各行各业中,在关键场所或重点部门都会安装视频监控,对该处进行实时的物理监控,相关管理部门可以以监控系统获取的图像、声音或数据等信息,对突发的异常情况进行实时监视,同时其存储记忆功能为指挥工作、警力布置和案件处理等提供重要信息基础,保证各项工作的高效性和及时性。现阶段,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日益迅速,主要趋势为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和IP化方向。

现阶段的视频监控指挥系统中,IP视频监控技术是建立在网络之上的,运用的信号为数字信号,对模拟信号可以良好兼容,可以在监控网络的覆盖范围之内进行有力监控,可以实现实时、集中与远程控制需要。同时,系统的存储功能非常强大,可以实现快速的搜索和恢复功能,监控图像更为清晰,为录制及回放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矿山企业安装视频监控指挥系统的必要性

作为国有上市矿山企业,我企业生产范围及办公运营范围较广,采矿区、行政办公区域和员工宿舍、后勤服务部门等较为分散,彼此之间距离较远。同时,办公区、采矿区、选矿厂均为开放性区域,周边有较多村民居住,属于山区地带。一直以来,由于企业内部的治安保卫工作较为薄弱,矿山的生产与运营中存在诸多村民大量非法盗捡矿石问题,且时有盗窃案件发生,治安情况较差,对企业正常生产活动的开展和运营过程造成了诸多阻碍,对企业经济效益造成了严重损失。现阶段的视频监控系统因具有上述优点,对于矿山企业这种具有较强开放性和区域分散性企业来说尤为适宜,可以满足企业的集中、远程和实时控制的需要。通过安装视频监控指挥系统,可以实现保卫工作的有效监控与信息录取存储,是现代矿山企业开展治安保卫工作的必要手段。

三、视频监控指挥系统在矿山企业中的应用

我企业在2011年时构建并安装了保卫视频监控指挥系统,设立了专门的监控指挥室,以网络为基础构建分布式的监控指挥控制结构,系统中总共安装了80个摄像头,分处选厂、行政办公区域和员工宿舍、后勤服务部门各处,形成了全面而细致的监控网络。整个监控系统可以为视频的报警联动和指挥调度等诸多应用提供支持,具有平滑升级性,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升级改造。在这一监控系统中,结构组成主要是由前端摄像部件(摄像头及相关设备)、传输构件、控制构件与显示、记录构件等共同组成,在监控指挥室中的工作人员可以对前端摄像头在监控区域内捕获到的全部状况进行及时查看,形成准确的记录,实现动态图像信息的提供。视频监控指挥系统的功能结构图如图1所示。

这一视频监控指挥系统具有较为强大的功能,可以实现视频监控、调度指挥、权限级别的多级设置、存储录像、声音采集、拍照和检索回放等。其中,视频监控是利用这一系统对各监控点中的各种视频信号向指挥中心中同时接入,可以保证随时切换及查看,提供的画面及图像高度清晰,实时性强;调度指挥功能是指在监控指挥室中,可以实现对各保卫辖区和保卫人员展开监控指挥的调度工作;通过权限级别的分级设置,可以保证监看现场图像时,只有具有相应权限才可对应进行查看;而存储录像、声音采集、拍照可以实现对各前端的现场监控,保证实时性与动态性监控需要的实现。系统具有的检索回放功能可以实现所需录像资料的快速调取与播放,便于不法案件发生时对现场录像情况进行快速而准确的呈现。

篇(5)

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行业,关乎国计民生问题,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食品工业发展迎来新的契机。发展现代食品工业是我国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改变传统融资模式和经营模式对促进食品工业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今天,食品工业的发展生态有了明显的变化,融资效率的提升和经营方式的转变为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研究互联网金融对食品工业发展的影响,能够有效理解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逻辑,更加清晰了解互联网金融对食品工业发展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能够为食品工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和企业转型提供新思路。目前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食品工业企业融资方式上,较为全面分析互联网金融对食品工业发展的研究还需继续推进。

1我国食品工业发展形势良好

我国的食品工业已经逐渐摆脱了传统模式下分散化、小规模的经营方式,逐渐发展成集约化、大规模的经营方式,具备了现代食品工业的特征。发展现代食品工业,用以逐步代替分散于一家一户的食品加工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1],也是推动我国食品工业获得长远发展动力的重要保障。食品工业是主要以农业、渔业、畜牧业、林业等相关行业的产品或半成品为原料,以制造、提取、加工成食品或半成品为生产过程的连续而有组织的工业体系[2],是振兴经济的一大支柱[3]。我国食品工业在近些年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全国食品市场运行良好,并成为支柱性产业[4],我国食品进出口贸易量增增质优。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统计显示,1952—1990年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从82.8亿元增加到1360亿元,增长幅度超过16倍之多。1991—2001年从2665.1亿元增长到9870.2亿元,2003—2007年食品工业产值平均增长率超过40%,增长幅度较大。另据行业协会的统计,2010年全国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万多家,企业数量平均增长73.2%,2014年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实现利润总额7581.4亿元,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4.93%。到了2015年,我国食品工业产值为11.34万亿,实现了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的目标。从表1的统计结果分析,我国食品工业企业规模以上的企业数量2011—2015年平均以5.35%的速度增加,2011—2014年资产总量平均为54250.75亿元,销售收入2014年已经达到10万亿规模。通过分析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食品产业区域空间布局以华东地区为主,其次为华中和华东地区,西北地区相对较为落后,这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特征密切相关。区域经济发展失衡是我国经济发展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这在食品工业领域有同样的表现,食品工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之一,在改善区域经济失衡方面需要作出其应有的贡献。从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进程来看,无论实在规模以上的企业数量、工业总产值还是实现的利润总额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表明我国食品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贡献越来越高,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互联网金融发展日益壮大的今天,发展现代食品工业有必要借助互联网金融浪潮进行改革创新,从经营模式和融资模式上进行转变。截止目前,我国食品行业已经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时代背景中有了新的发展方向。

2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互联网金融源自国外,在国内得到蓬勃发展,业务模式在国外已经成熟,但在国内还处在探索当中。互联网金融是基于互联网平台的金融,包括互联网平台和金融功能两大要素[5],从融资的角度看,互联网金融属于第三种金融模式[6],是异于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一种新模式[7],构成了对传统融资模式的补充。互联网金融改变了传统的金融行业,迫使传统金融机构开始积极寻求变革之路,也催生出新的金融业务模式。此外,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也加速了征信、第三方支付、大数据等领域的发展,形成了一个综合化、系统化的金融生态。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呈现出爆发性的增长趋势。根据网贷之家的数据统计显示,2017年2月份成交额1238.6亿元,综合利率9.77%,如表3所示。截至到2017年2月底,在运营P2P平台5587家,行业平均利率9.80%,较上年下降了0.37%,下降幅度较低。网络理财方面,2015年年底网络理财用户规模达到3.2亿人,用户规模增长了62.4%,增长规模较上年有所下降,2016年用户规模增长34.7%,超过4.4亿人次,互联网信贷的用户规模从2013年的0.5亿人增长到2015年的1.3亿人。区域分布上,P2P平台以我国北京、上海、广州等为核心聚集地,其中,2016年广东P2P企业数量占比26.01%,居第一,贷款余额方面以北京最多,2016年达到3003.29亿元,如表4所示。在当前监管日益趋严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再次表现出强劲的生命力和创新能力,纷纷寻求新的发展方向,并与食品工业发展的联系不断加强。例如,互联网金融+农牧业已经逐渐开始成为我国食品工业领域的一大特色,包括农牧业电商平台、农牧业仓储物流、农牧业P2P网贷、农牧业第三方支付等已经取得较好的发展趋势。互联网金融强大的生产创造能力能够为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对食品工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3互联网金融对食品工业发展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食品工业的发展究竟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综合分析国内食品工业企业开展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形势来看,互联网金融在融资模式和经营模式上对食品工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也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融资模式方面,互网金融一方面为食品企业提供的新的融资渠道(如金包谷平台),另一方面将传统的融资渠道线上化(如平安银行的橙e网),大大提高了融资的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经营模式方面,互联网金融促使食品企业将传统的经营方式进行升级改造(如在京东电商平台销售农副产品的企业),同时也不断创造出新的经营模式(如专注于提供农产品服务的平台以食唯天等)。从图1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在融资模式和经营模式上对食品工业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都对传统模式提出了挑战,也促进了新型模式的兴起,同时促进传统模式和新型模式实现新的融合。第一,互联网金融为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融资模式。融资难、融资贵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源于金融压抑和低效率的国有银行的垄断造成的信贷歧视[8],更有学者直接将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归结为以大银行为主的高度集中的金融体制[9-11]。由于我国传统的食品企业多以中小型为主,存在较为突出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融资困境开始成为制约食品工业发展的一大障碍[12]。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以P2P网贷为代表的融资模式为食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持,高效、便捷的融资渠道对推动食品工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数据分析,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资产管理规模从2013年的4548.5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7983.1亿元,信贷余额从704.4亿元增长到6633.8亿元,如表5所统计。2016年上半年我国互联网金融投融资市场案例共计174起,168家获得融资企业总的融资金额为610亿元人民币,规模增长较2015年超过337%,单笔投融资额度有明显的大幅度提升。当前是食品行业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特殊时期,需要食品企业顺应潮流,突破行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实现企业融资模式的转变。第二,互联网金融为食品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经营模式。世界食品工业广泛、普遍、不断地采用高新技术,推动食品工业保持高速增长,由于我国大部分食品工业企业基本沿用传统的生产工艺[13],慢慢在国际化竞争中处于落后地位,竞争力不断下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改变了食品工业的传统发展模式,对传的经营模式进行了升级改造,将线上与线下紧密结合起来,赋予食品企业新的活力。互联网金融一方面为食品工业企业提供了基于互联网的新技术,另一方面也改变了商业经营模式,对商业生态进行了系统性改良,如表6所示案例。从已有的经营模式分析,食品企业开展互联网金融主要以提供供应链服务和融资服务为主。食品行业本身具有较长的产业链条,具备开展供应链业务的天然基础,同时也为提供供应链融资提供了便利。将供应链服务和供应链金融服务搬到线上则大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信息搜索成本和交易成本,也带动了商贸流通行业的快速发展。第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在互联网金融出现以前,市场对网贷、互联网理财、颠覆银行业务等反应并不迅速,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市场的商业思维发生了巨大变化。互联网金融对人们的思维具有颠覆性的改变,在人们的思维模式、行动模式上都有影响,对传统行业既产生了破坏性的影响,又提供了变革的方向。互联网金融思维的出现改变了市场经济参与主体对金融的认识,是我国食品工业企业融资模式创新和经营模式创新的基础。

4推动食品工业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合理建议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食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对保障国民生命健康,带动农业、旅游、物流运输、电子商贸等的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食品工业的发展结合起来,需要找准结合的关键点,采取必要措施促进二者的有效结合与发展。第一,制定更为严格的法律法规来规范食品工业的发展。众多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很多源于法律制度上的空缺,对涉及食品生产与经营的企业实行更加严格的法规监管,能够有效约束企业行为,提高违法成本。落实到互联网金融领域,也有助于行业的规范和健康发展。第二,发展多层次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明确互联网金融的功能定位。多层次的互联网金融业务能够为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金融服务,在融资和经营变革上提供更多支持。明确互联网金融的功能定位可以有效发展更加多样化的业务模式,推动食品行业的精细化生产。综合而言,互联网金融在融资模式和经营模式上的变革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有效发挥互联网金融作用需要规范企业市场行为,通过更加完善的法规体系约束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发展,同时为食品工业发展提供有序的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吕律平.论建设中国特色的食品工业[J].管理世界,1987(4):135-144,217.

[2]张艳,谢武.我国食品工业发展分析[J].市场论坛,2010(5):40-41.

[3]范淑霞.食品工业是振兴山西经济的一大支柱[J].山西财经学院学报,1989(1):70-71.

[4]杜荷.全国食品产业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J].食品工业科技,2013,34(17):14-16.

[5]吴晓求.互联网金融:成长的逻辑[J].财贸经济,2015(2):5-15.

[6]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22.

[7]皮天雷,赵铁.互联网金融:范畴,革新与展望[J].财经科学,2014(6):22-30.

[8]卢峰,姚洋.金融压抑下的法治,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J].中国社会科学,2004(11):42-55.

[9]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10-18.

[10]李志赟.银行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2(6):38-45.

[11]鲁丹,肖荣华.银行市场竞争结构,信息生产与中小企业融资[J].金融研究,2008(5):107-113.

篇(6)

二、河南食品工业国内现状比较

1.河南食品工业各经济指标的国内比较

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和时滞性,本文采用2007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的数据进行河南食品工业的国内比较分析。同时,由于青海和食品工业的落后,数据资料不全,故本文分析中均省略。通过对全国各省份食品工业4大行业数据的整理分析发现,2007年河南食品工业的主要经济指标在国内的比较现状如下表1。从表1可以看出河南企业单位数、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息支出、利润总额、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固定资产净值、成本费用总额等11项指标均全国排名第2位,仅次于山东;固定资产原价仅次于山东、广东排第3位;资产合计、本年应交增值税排名第4位,次于山东、广东、云南;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全员劳动生产率在全国仅排名21位,这说明河南食品工业的产出效率很低,处于全国落后水平。

2.河南食品工业比重的国内比较

河南省2007年食品工业各项经济指标在全国同行业所占比重如表2所示,企业单位数、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工业增加值、资产合计、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利息支出、利润总额本年应交增值税、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固定资产原价、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成本费用总额、等各项经济指标在全国的比重均在5%以上,其中利润总额占到全国的12.02%,仅有出货值的比重低一些,也达到了1.54%。这充分表明,河南食品工业在全国同行业中占据了重要位置,是食品工业大省。

三、河南食品工业国内竞争力的主成分分析

1.分析方法

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是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直觉化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心理学和经济学等领域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该方法为了全面系统的分析问题,从众多的相关数据信息中,通过浓缩信息,指标降维,导出几个主分量,并尽可能完整地保留原始信息,且彼此间不相关,从而寻找出代表信息的综合指标,对综合指针报蕴藏的信息适当解释,以揭示事物深层次的内在规律。由于它所反映河南食品工业竞争力的指标比较多,因此进行竞争力的比较分析必须采用多指标。由于主成分分析是一种实用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能较好地消除指标样本之间的相关性,在保持样本主要指标信息的前提下,可以提取少量具有代表性的主成分。本文应用这一方法,研究河南食品工业国内竞争力比较。根据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法比较分析各省份指标要素,并计算各要素的得分,计算出各省份的竞争力综合得分,以评价河南食品工业在全国的竞争位置。

2.研究样本和数据

以河南省食品工业为样本,根据2007《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运用SPSS16.0为工具,对食品工业4大门类: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和烟草制品业(按照国际分类标准)中以下经济指标:企业单位数(X1)、工业总产值(X2)、工业销售产值(X3)、出货值(X4)、工业增加值(X5)、资产合计(X6)、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X7)、主营业务收入(X8)、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X9)、利息支出(X10)、利润总额(X11)、本年应交增值税(X12)、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X13)、固定资产原价(X14)、固定资产净值(X15)、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X16)、全员劳动生产率(X17)、成本费用总额(X18)等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各省份由单向指标共同作用的综合分值,对河南食品工业的竞争优势进行国内比较。其中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成本费用总额=主营业务成本+管理费用。

3.河南食品工业国内竞争力评价

篇(7)

食品工业是朝阳产业、民生产业和世界第一大产业,同时也是河南省和郑州市的支柱产业、品牌产业和优势产业。河南省以从食品工业大省向食品工业强省跨越以及从“中国粮仓”向“国人厨房”和“世界餐桌”跨越为目标,郑州市则致力于打造食品工业强市和全国重要的食品工业基地。而作为河南省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规划发展目标是打造河南省食品工业重点集聚区和中部地区有重要影响的食品工业园区。因此,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郑州市政府必须深入分析开发区食品工业的现状和问题,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加强具体保障措施的研究。

一、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食品工业发展现状

1、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现状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东南部,成立于1993年,2000年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也是目前河南省唯一的一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开发区原规划面积12.49平方公里,经过三次扩充,当前规划控制范围为郑州市的陇海铁路以南、机场高速以东、郑民高速以北、万三公路以西,规划控制面积达到137平方公里,区内常住人口、产业工人及从业人员10万余人。开发区以生产汽车及零部件制造、装备制造、食品工业、电子信息、现代物流为五大主导产业,已经成为河南省和郑州市对外开放的先导区和重点产业园区,外资企业、工业企业和出口加工企业的聚集地以及郑州东南部的绿色产业园。

2、食品工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工业立区、科技兴区”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开发区食品工业坚持把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依托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良好的区位交通、广阔的市场规模等优势条件,紧紧把握中部崛起战略、东部产业转移、区域食品产业振兴规划和居民食品消费升级的良好机遇,以跨越式发展为主题、以产业布局调整为主线、以项目投资为载体,形成了加快发展的良好基础。

2008年,区内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产值由2006年的7.17亿元提高到9.35亿元,逐渐发展成为开发区的支柱产业。目前区内已拥有郑州益辉食品、河南省天冰冷饮、河南笑脸食品、河南牧鹤饲料添加剂、郑州红门饲料、郑州东海九鼎饲料、郑州上好佳食品等七家规模以上食品类企业。同时,通过招大引强和内引外联的策略,一批投资规模大、产值效益高、带动作用强、品牌效应突出的食品类重点项目相继进驻,如河南中烟工业公司郑州和新郑卷烟厂联合易地技术改造项目、中粮集团和益海嘉里粮油加工项目、百事可乐郑州灌装厂及配套吹瓶厂项目、双汇集团肉类加工及物流配送项目等。开发区在食品工业的四大行业门类(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烟草加工)都有企业涉足,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食品工业体系。随着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开发区食品工业将呈现高速增长的跨越式发展局面。

二、食品工业存在的问题

1、产业规模偏小、产业配套能力较低

开发区食品工业起步较晚,近年来虽取得长足发展,但食品工业产值规模仍然偏小,2008年产值不到10亿元,占开发区同期120亿元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不足8%,与郑州市内的新郑薛店中原食品工业园、二七区马寨食品工业园、以思念和三全为主体的速冻食品工业园等差距明显,甚至不如三全、思念等食品龙头企业的产值规模。同时食品机械、食品配料、食品包装、生物制药等食品工业的辅助产业发展缓慢,物流配送、金融、保险、中介、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也比较滞后,不利于建立产品销售网络和有效承接产业转移。

2、缺少行业龙头企业

开发区内的食品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缺乏具备品牌规模优势、支撑辐射作用强的行业龙头企业,现有投产的规模以上企业仅七家,年产值超过5亿元的只有一家(河南牧鹤饲料添加剂有限公司2008年工业产值为5.71亿元),超过1亿元的也仅有四家,它们的辐射带动作用极其有限,对做大做强开发区食品工业十分不利。

3、研发创新能力弱

区内食品企业研发力量薄弱、新产品研发投入不足、技术装备较差,仅河南牧鹤饲料添加剂有限公司设有研究中心,但也仅为市级,层次和水平不高。虽然郑州市拥有一批食品行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但开发区以及区内食品企业与这些机构并无密切的联系和合作。研发力量的薄弱和研发投入的不足导致开发区内食品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有限,难以有效进行产业链的延伸。

4、空间布局和行业产品结构不合理

区内食品企业的空间布局基本是自然形成,缺乏应有的前期规划,无论是现有企业还是开工建设中的新进企业,在空间上分布比较零散,企业间的协作几乎不存在,难以形成集聚效应。同时,现有食品企业主要集中于传统的食品加工和食品制造,而且原料来源过分依赖本地,省外高附加值、低成本原料利用较少;食品市场、食品工业与农业原料的产业链尚未真正的形成,产业链条短且产品大多属于初加工产品,加工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品种比较单一,缺少高附加值的新产品,而且产品主要供应区域和国内市场,尚未有产品出口海外。

三、食品工业的发展思路

基于开发区食品工业的发展实际和存在问题,为实现将开发区打造成河南省食品工业重点集聚区和中部地区有重要影响的食品工业园区的发展目标,开发区必须以食品工业的跨越式发展为主线,紧紧围绕食品安全、消费升级、精深加工、创新引领的总体要求,秉承“科学发展、生态环保、自然和谐、绿色健康”的发展理念,遵循“开放带动、龙头引领、品牌竞争、创新制胜”的基本宗旨,通过强化招商引资、扶持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优化空间布局、改善投资环境、健全食品安全质量体系等途径,形成结构优化、品牌集聚、布局合理、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现代食品产业基地。同时,应注重食品工业的协调发展,优先发展产业基础较好、重点项目覆盖面广以及享有资源优势的面制品、肉类加工、饲料加工、烟草加工、食用植物油加工、饮料制造等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行业;积极发展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以及代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功能食品、绿色与有机食品、都市休闲食品、方便食品等高成长性行业;鼓励发展食品包装、食品机械、包装印刷、食品物流等相关行业。

四、保障措施

1、健全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一是认真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强化上述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公众尤其是食品企业的安全生产意识。二是建立健全食品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对原料采购、食品加工、流通、消费等重点环节的全程监管,建立食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和食品召回制度;严格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严格审查企业生产条件,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严格产品出厂检验,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引导和鼓励食品企业开展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鼓励企业实施良好作业规范(GMP)和建立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质量安全体系,强化食品安全全程控制。三是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和检测体系,综合协调各职能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职责,实施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逐步建立起以预防为主,有效干预、快速反应为核心,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和统一、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整合现有的检测资源,形成企业自检、行业自律、部门监督抽检相结合的覆盖全面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四是加强食品行业自律和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以加强质量诚信为核心、以守法遵章为准绳、社会道德为基础、企业自律为重点,以保障食品产品质量安全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为目标,通过“政府指导、推动,行业协会加强自律,企业履行主体责任,社会各界参与并监督”,逐步建立诚信效果可评价、诚信奖惩制度能落实的企业诚信体系。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针对开发区食品工业产业规模偏小、产业链条短的发展现状,开发区必须加强招商引资力度,按照引进大项目――上下游配套――形成完整产业链的思路,通过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产值效益高、带动作用强、品牌效应突出的重点项目和技术含量高、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广的中小型项目,迅速壮大食品产业规模。一是明确招商引资的原则,即“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为主”。二是确定招商引资的对象,树立“区外即外”的招商引资意识,抓住境外和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充分利用各种关系资源寻找信息,重点围绕大企业产品结构调整、产业链延伸配套寻找项目信息,围绕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找项目信息。三是拓宽招商引资方式,充分利用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会展招商、登门招商、驻点招商、委托招商、网上招商、飞地招商等各种方式,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做好招商项目的包装、推介、洽谈和落实等工作,对重大项目实行责任制,实行全过程“保姆式”跟踪服务,确保项目落地。五是明确目标责任,加强考核奖惩,建立“月统计、季通报、年考核”的招商引资考核机制,完善“不埋功、不藏拙、不亏待”的招商激励机制。

3、扶持培育龙头企业

一是充分利用区内现有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优势(如牧鹤饲料公司),通过兼并、重组、合资、合作等手段,不失时机地进行企业规模扩张和品牌扩张,在不断完善原有产品体系的基础上,巩固骨干企业地位,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发展成为龙头企业。二是选择一批机制“灵”、产品“精”、有发展前景的中等企业(如上好佳食品公司)作为龙头企业的重点扶持培育对象,通过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加强企业间合作和重组,逐步做大做强。三是依托即将入住的大企业项目,如中粮集团、双汇集团、河南中烟、百事可乐等,鼓励它们以强化主业、培育核心竞争力为主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资金注入、品牌运作、技术输出、管理输出等多种方式,迅速扩张,壮大规模。四是直接引进世界500强和“国家队”大企业。为培育龙头企业,必须从资金投入、信贷服务、税收优惠、用地管理、电价优惠、改善农产品流通环境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4、实施名优品牌战略

引导鼓励企业树立和强化品牌竞争意识,积极进行名优品牌创建活动。一是以优势骨干企业为主体,通过自主创新、品牌经营、地理标志保护、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等手段,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市场竞争力强的知名品牌。二是积极支持企业创建国家、河南省及郑州市名牌,对获得国家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及河南省和郑州市名牌和著名商标的食品企业,分别给予相应的奖励。三是支持企业加大品牌宣传,对在中央一级媒体做产品广告的食品生产企业,按照宣传费的一定比例予以补贴,鼓励食品企业参加国内外重大食品交易会、展销会、博览会等会展活动,对参展企业进行补贴,补贴金额根据参加展会的规模、层次等具体情况而定。四是对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在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科研立项、银行贷款等到方面优先安排财政贴息,在质量管理、信息市场等方面提供优先服务。五是每年选定一批基础条件好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聘请境内外专家、学者建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帮助企业推动品牌建设。

5、鼓励推动技术创新

从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入手,形成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三位为一体的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体系,以科技水平的提升推动食品工业的升级。一是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支持创建以企业为主体,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校为支撑,自主创新、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的食品工业创新体系。二是鼓励食品工业关键技术的开发研究和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和水平。三是鼓励企业采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等先进技术提高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并按相关政策给予一定的补贴。四是鼓励企业进行新产品开发和节能环保生产,用足用好国家、河南省及郑州市对食品企业新产品开发和节能环保生产的支持性政策。

6、优化投资环境

改善环境、优化服务是增强外商投资吸引力和实现招商引资成功的基础性条件。经济发展环境中,硬环境是基础,软环境是核心。在硬环境的优化方面,应继续推进和完善以道路、水、电、气、通信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信息、技术培训、生活设施、研发平台、社会服务等相关配套设施。在软环境的优化方面,一是在用足用好国家、河南省和郑州市支持性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开发区食品工业发展实际,在税收、土地、贷款贴息与金融支持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鼓励支持政策。二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继续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程序、规定时限、公开透明、规范操作;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积极落实鼓励投资的优惠政策,不折不扣地兑现承诺;树立“亲商、重商、扶商、安商、富商”的理念,建立与客商定期交流信息制度、对重点客户进行定期走访沟通制度、定期召开企业联谊会制度、节日对外来企业家进行慰问走访等制度,帮助解决好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真正做到全托式服务、人性化服务、“无边界”服务。

【参考文献】

篇(8)

1引言

工业化应用提升了食品工业的生产自动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进一步满足人们对食品日趋多样性的需求。然而,对食品安全的考虑使得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冲突无时不刻地萦绕于食品工业。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的融合发展孕育着新型的食品工业生产方式。工业4.0概念的提出以及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的积极推进,为有效解决食品工业对产业发展的需求与社会对食品安全的诉求之间的矛盾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法。信息化是工业化之后的一个新阶段[1]。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生产力,与传统工业融合发展,通过技术扩散促进传统工业的技术进步,进而提高传统产业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近年来,我国进入产业结构调整时期,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是当前各个行业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在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过程中,由于传统产业对信息技术的价值意识和运用能力有待提高,而信息技术部门对各个传统产业的具体特征也缺乏认识,导致了目前两者之间所达到的融合水平尚无法产生可推动传统产业有效升级的新思维、新动力。而作为传统产业之一,食品工业也同样面临这一现象。本文即围绕我国食品工业两化融合现状,基于我国食品工业相关专利,计算跨产业技术融合度;进而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模型、格兰杰因果关系模型和VAR脉冲信号响应模型,对食品工业两化融合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实证分析。

2我国食品工业两化融合现状分析

2.1食品工业应用信息技术现状

运用中献专利软件,检索并逐条标引与食品工业信息技术应用的相关专利,共获得有效专利1182条(截至2013年底)。其中,最早的相关专利申请于1989年。从专利数量时间序列来看,基本符合专利成长曲线特征。将食品产业按供应链可划分为原料生产、食品加工、物流与服务、装备制造、质量安全五个环节[2],在原料生产环节,信息技术主要应用于农副产品信息管理、农副产品种植与养殖环境监控、农副产品品质鉴定等方面。运用于食品原料生产的各种信息技术,是实现食品价值增值的新型保障力量。在食品加工环节,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更重要的是,通过加工现场的封闭式设计,可以有效避免食品在加工过程中与外界的接触,保障食品品质。目前,信息技术在食品加工环节主要应用于产品缺陷和异物检测、加工过程控制、加工配料控制等。食品加工环节的信息化,是实现食品产品价值增值的物质保障,是创造新型生产力的源泉。在物流与服务环节,信息技术运用于包装仓储、物流配送、批发零售等过程,涉及传感器技术、识别技术、无线通信技术、过程跟踪与监控技术、智能决策技术等。信息技术是组成食品物流过程信息化管理不可或缺的要素,对实现现代化科学管理和先进的服务方式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各种信息技术在食品物流和服务过程中各司其职。信息技术应用于仓储和物流配送,可有效控制品质劣变与物流损耗、信息化监控物流过程;通过部署实施配送与销售管理的智能化系统、实现对物流产品的动态质量追溯,从而以最低的成本、最优质的服务、最快速的反应、最具创新的服务模式,提高边际收益。在食品装备制造环节,自动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光电技术是食品机械制造领域的前沿技术,这些技术是食品产业实现创新的根本保证。比如,计算机视觉技术应用于自动在线检测中;自动控制技术、不规则固体自动计量技术、电子计量技术等应用于食品包装装备制造中等等。伴随光、机、电技术在食品装备领域的深入应用,信息技术得到了更大的施展空间,成为推动食品装备技术创新的崭新力量。在质量安全环节,信息技术主要应用于安全检测、检测与预警、可追溯等领域,具体体现在快速检测技术、可追溯系统等等应用之中。在技术发展和实际应用过程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确保食品质量与安全”这条生命线畅通的中坚力量。通过信息技术可进一步实现上述5个环节相互之间的协同创新和发展。其中,信息技术构建的产供销集成实现了按订单生产、按订单自动排产并自动形成物流供应计划;进行优化排产、动态调度;覆盖供应链各个业务环节的信息处理与综合控制;对用户订单进行全程跟踪,实现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相关技术包括ERP、BI、DW等经营管理平台技术与系统;MRO、CALS等服务保障平台技术与系统。具体到食品工业,则主要表现在供应链管理(SCM)、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系统、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FTS)的应用。

2.2食品工业两化融合水平实证分析

2011年,工信部了我国首部“两化融合”评估规范《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试行)》,提出的评估框架如图3所示。这里,我们参照评估规范选择适合行业分析的指标,分析食品工业两化融合水平及其在经济和社会效益方面的表现。

2.2.1食品工业信息化基础建设投入情况分析

2002年,我国食品工业用于信息技术的投入为72.3亿元,2005年上升至123.1亿元,但是2007年又下降至94.7亿元,2010年又回升至144.9亿元。分部门来看,食品工业企业对信息技术的投入金额中八成以上用于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等领域,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的投入比重相对较低。但是,从投入金额变化趋势来看,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的投入持续稳定增长,投入金额由2002年的10.1亿元稳步增长至2010年的24.9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8.5%;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方面的投入金额则出现较大的波动,投入金额从2002年的62.6亿元增加至2005年的108.2亿元后,到2007年却大幅减少至74.7亿元,之后又回升至2010年的120亿元。比较食品工业部门与其他工业部门对信息产业投入产出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发现:首先,食品工业对信息产业的直接投入水平远低于工业部门的整体水平,其中对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的直接投入差距更大。其次,食品工业部门对信息技术服务投资的变化趋势与其他工业部门一致,而对信息设备投资的变化趋势则与其他工业部门相反,呈持续下降趋势。第三,食品工业部门对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与其他投入产品的融合应用水平远高于其他工业部门,与其他部门投入品的关联度很大。

2.2.2食品工业两化融合程度计量分析

Fai、Tunzelmann等学者运用专利数据来衡量产业的技术融合程度,该方法所获得的数据能够较为有效的描述具体行业与其他行业的融合程度[3]。因此,本文采用该方法反映食品工业中信息产业的融合程度,即使用专利产业融合度S为衡量依据。其中:PIT表示食品工业中关键领域历年的专利数;PALL表示食品工业各关键领域中信息技术应用的专利数。该指标介于0~1之间,数值为0时表示食品工业与信息技术完全没有融合;数值为1时表示信息技术与食品工业完全融合。运用公式1计算食品工业两化融合度。将相关专利按食品产业链环节划分为原料生产、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物流服务和质量与安全5个环节,分析各个环节的信息技术融合程度。

2.2.3食品工业两化融合促进经济效益实证分析

计算两化融合度(S)与食品工业产值(Y)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9353,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紧密的相关性,并且随着两化融合程度的提高,食品工业产值也相应的有所提高。进而,对两个变量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验证结果显示(表2),假设条件1在滞后1、2期的F—统计量分别为4.4062、7.6338,表明在95%的概率条件下,拒绝了“产业融合不是产业经济增长的原因”的原假设;假设条件2在滞后3期的F—统计量达到26.2341,表明在90%的概率条件下拒绝了“产业经济增长不是产业融合的原因”原假设。因此,信息技术融合与食品产业经济增长之间互为因果关系。其中,产业技术融合促进了产业经济的增长;并在一段时间后,产业经济的增长开始反作用于产业技术的融合。使用VAR模型对两者进行脉冲响应函数模型检验。结果显示(图6),食品工业产值受到信息技术融合度变化后产生的反应。在信息技术融合度发生变化后的第2年食品工业产值开始受到影响,并在第3年达到最大值,之后进入漫长的影响衰减期,直到第27年这种影响才完全消失。实证研究结果有力地支持了信息技术融合度的提升能够有效促进食品工业的经济增长的假设,并且这种促进作用是显著的。根据格兰杰因果关系和脉冲响应函数模型的检验结果,虽然信息技术融合对食品工业经济增长的作用要小于资本积累的作用,但是这种影响依然具有持续性。

2.2.4食品工业两化融合促进社会效益实证分析

分别计算两化融合度(S)与食品企业平均规模(A)和两化融合度(S)与食品工业单位产值能源消费量(uCEC)之间的相关系数。计算结果表明(见表3),两化融合度(S)与食品企业平均规模(A)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0.74,该数值为正,且大于0.7,表明两个系数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两化融合(S)与食品工业单位产值能源消费量(uCEC)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7,该数值为负值,且接近于-1,表明S与uCEC之间存在非常强烈的负相关性,即两化融合程度的提升将有效减少食品工业单位产值能源消费量。格兰杰因果验证结果表明,两化融合度与企业平均规模之间没有明确的、直接的关系;而两化融合度(S)与单位产值能源消费量(uCEC)则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表4)。信息技术融合与食品工业单位产值能源消费量之间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其中,食品工业单位产值能源消费量减少是信息技术融合发展的一个长期因素;信息技术融合达到一定程度(3年)后,它将成为食品工业单位产值能源消费量减少的原因之一。

3主要结论

上述计量分析结果表明:

(1)相对于其他工业部门,食品工业对信息技术的投入水平不高。食品工业对信息技术的直接投入金额占整个食品工业投入品金额的比重波动较大,并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与其他工业部门相比,该行业信息技术投入水平具有相当大的差距。

(2)食品工业的两化融合水平持续提升,但是各环节融合水平差异较大。食品产业链的5个主要环节中,物流服务、质量与安全和装备制造3个环节的信息化程度相对较高,而原料生产、食品加工2个环节的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2011年,原料生产环节的两化融合度仅为0.002,为食品工业两化融合度的约五分之一;而物流服务的两化融合度达到0.0289,远高于整体融合度,是原料生产环节融合度的13.6倍。

(3)两化融合对提高食品产业经济效益并非立竿见影,需要持续投入。信息技术对食品工业经济的影响并非短期的,一项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其与食品工业其他技术的融合将影响今后数十年的部门经济发展。

(4)两化融合对食品产业资源优化的作用不显著。验证发现,两化融合度与企业平均规模之间没有明确的、直接的关系。由此推断,信息技术可能通过复杂的中间环节,间接地促进了企业规模的优化发展。基于上述结论,笔者认为,食品工业两化融合发展研究有必要聚焦两化融合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转化问题,从中观乃至微观层面,进一步深入剖析食品工业自身发展特点,研究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发展路径和内在机理,形成一系列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的研究成果。根据相关研究,工业4.0时代的产品生产不再是各个厂商各自为政的碎片化生产模式,而是通过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等下一代信息技术将工厂与社会、工厂与工厂紧密链接,构成完整的、有机的体系化生产结构,生产过程日益透明化[4]。从消费者到厂商、直至上下游供应商,各个环节上发生的信息将迅即传输至执行机构。这一构想对于食品工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通过信息技术与食品工业的深入融合,使食品生产更具有柔性化,更为透明,逐步形成面向社会化的食品工业生产道路。因此,当前应着力推进食品产业集群建设,提高食品企业规模,促进食品工业规模化生产,实现食品产业间协同创新,为食品工业的社会化生产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亮.信息化对工业化的推动作用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博士论文,2011.

[2]贾敬顿,蒋丹平,陈昆松.食品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篇(9)

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工业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作为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添加量很低,但它对于改善食品的感官和组织形态,调整食品的营养结构,延长保质期,以及提升产品档次等方面,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通常其添加量不超过食品质量的2%。添加目的为:①改进和保持食品的营养价值;②延长食品的货架期;③方便食品的加工;④增强食品的风味,改变食品的色泽;⑤确保微生物的安全性;⑥保持食品品质的连续性和统一性。应该说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手段与组成部分,食品工业的发展又为食品添加剂的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

篇(10)

1.国际化、大型化

当前国外主食工业发展大型化、品牌化趋势明显。主食品行业属于微利行业,必须着眼于规模效益,美国、日本及欧洲跨国公司食品工业产值约占世界食品工业产值的50%。由于食品工业内的大部分制造企业加工能力过剩,发达国家食品工业企业数目减少的现象,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发生,并成为世界性共同趋势。并购是发达食品工业国家的跨国食品公司争夺市场的重要手段。通过并购,一是可以利用目标企业原有的销售渠道较快地进入国内外市场,不必经过艰难的市场开拓阶段;二是通过跨行业的并购活动,可以迅速扩大经营范围和经营地点,增加经营方式,促进产品多样化和生产规模的扩大;三是可以利用目标企业现有的设备、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获得对并购企业非常有用的技术设备、专利和商标等无形资产,同时还可以大大缩短项目的建设周期;四是可以减少市场的竞争对象。通过生产集中,跨国公司的规模进一步的扩大,国际竞争力日益加强,实现了规模经济。同时,生产的集中对科技进步具有拉动作用。只有大规模厂商才设有研究和开发机构。如,日本的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0.85%,美国为0.5%,项目和经费支出主要集中在那些大企业。

品牌就是价值,品牌就是竞争力,品牌效应可以给食品企业带来超额的利润。如,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德克士等等,这些品牌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无形价值,为企业创造了非常大的利润空间。国外食品企业采取品牌延伸方式,不断拓宽品牌范围,建立和完善品牌体系,随着各种生产经营主体市场意识的增强,品牌与商标已经从最初所赋予的识别功能和促销功能向信息传递功能、价值功能、形象功能的综合功能转变。而不同的消费者对品牌功能的需求往往不同。为了进一步拓展市场,国外食品围绕核心品牌,建立健全品牌体系,增强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2.产业化、系列化

主食产业及其配套产业融合关联发展。从产业链看,集农、科、工、贸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这种模式对加工商而言,可以解决原料的稳定供给问题,有利于原料基地的形成,并节省交易费用。对农民而言,可以解决农产品销路的问题,从而避免市场价格风险;从配套产业看,注重食品机械工业与食品工业同步发展。没有先进的食品机械产品就没有现代化的食品工业,落后的食品机械必将阻碍食品工业的发展,发达国家主食加工业之所以具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就是依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精良的加工机械设备。从流通渠道看,食品作为微利行业,食品物流已经成为第三利润源。在发达国家,许多食品加工企业利用因特网技术来提高购买效率,节约物流成本,发达国家完善的互联网络深入到每一个家庭,食品销售网上交易的数量不断增加。可见,控制了原材料和销售终端,也就控制了整个食品产业链。而国内,一些公司也进行了积极探索,以上海烟糖集团为代表,集团确立了“上控资源、中控物流、下控网络”的战略思想,以资源和网络为基础、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为手段,大大提高了食品的销售量,并且通过网络对食品品牌进行宣传,提升了产品的品牌价值。

3.科技化、知识化

食品加工程度既反映了产业科技水平的高低,也体现着经济效益的大小。加工越精细,综合利用程度越高,产品附加值就越高。从作为基础原料的粮油加工来看,目前,我国专用面粉只有9种,而美国有上百种,日本和英国有数十种,一种原料只能加工出寥寥几种产品,许多物质的潜在价值就无法实现。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及加工制品的生产以高度的标准化为基础,各类质量标准、检测标准和技术规程等都严格且具体,贯穿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覆盖率达到98%以上。

食品工业不断涌现新业态。食品科学是高度综合的应用性学科,其他科学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都会直接或间接带动食品工业的技术创新。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发展迅速,与食品科技交叉融合,不断转化为食品生产新技术,如物联网技术、生物催化、生物转化等技术已开始应用于从食品原料生产、加工到消费的各个环节中。营养与健康技术、酶工程、发酵工程等高新技术的突破催生了传统食品工业化、新型保健与功能性食品产业、新资源食品产业等新业态的不断涌现。

4.营养化、保健化

注重安全性、营养化、保健性食品的开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以及对食品开发能力的不断加强,人们对饮食的内容、习惯和方式正起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对食品的需求已经由原来单纯量的追求转向对质的注重。安全、营养、方便的食品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为了适应消费者需求变化,发达国家加强了安全性、营养化、功能性食品的开发,优化了食品品种结构,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需求,促进了主食工业的发展。

5.绿色化、有机化

世界各国对食品的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不断完善安全技术标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并且正向标准化、系列化和产业化的方向发展。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环保意识的增强及有机食品贸易的迅速发展,有机食品将成为21世纪最有发展潜力和前景的产业之一。

二、德国、荷兰等发达国家发展主食工业的经验

德国、荷兰等发达国家食品工业的高速发展,既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又带动了农业特别是农业产业化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发达国家主食工业的快速发展,除了得天独厚的优越自然环境外,现代食品工业理念、社会浓厚的市场化氛围、健全的社会中介组织和规范的保障体系、完备的政府服务功能等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是我国主食产业化发展应该借鉴的有益经验。

1.现代食品工业理念,是主食工业快速发展的基础

主食工业是由原料种植(养殖)业――加工、制造业――产品销售业紧密相联的完整产业体系(主食工业产业链)。德国、荷兰等发达国家在食品工业的发展过程中,注重了主食工业产业链的全面发展,形成了产业链整体推进的现代主食工业理念。一是政府管理部门整合管理资源,由一个部门统一管理,抓好宏观协调、监管和公共服务工作;二是围绕“资源和市场”的国际化,从主食工业产业链的整体角度出发,环环紧扣,以“市场为导向”制订营销战略、开展加工生产、发展“市场导向型”的现代农业,实现销、产、供体系的统一、协调发展。

2.社会浓厚的市场化氛围和诚实守信的公共职业道德,为主食工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德国、荷兰等国家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秀文化沉淀、公共道德升华和社会浓厚的市场化氛围,为该地区主食工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3.健全的社会中介组织和规范的保障体系,从体制上保障了主食工业的快速发展

一是德国、荷兰等国家的民间行业、同业协会发达、覆盖面广,责、权、利清晰,专业化、社会化水平高,职能作用发挥显著,产业自律与行业管理规范,有效的建立和加强了政府与企业、市场与产品、加工与种植的连接与沟通,促进了供、产、销食品生产体系的有效运转。二是不同层次的科技开发、技术服务、信息咨询体系,便捷的物流网络,促进了分工、协作的食品生产体系的形成与完善。三是封闭式的国家食品卫生与安全分析评估预警体系;“纵到底、横到边”的以国家食品卫生检测实验室为核心,检测网络星罗棋布的食品卫生检测系统;以食品质量溯源系统为核心的产品信息反馈系统;严格的执法体系,确保了食品的质量与安全。

4.完备的政府服务功能,维护了公平发展的环境,促进了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有效发挥,推动了行业的协调发展

上一篇: 农村电商行业发展现状 下一篇: 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