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07 09:55:1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美育教育现状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美育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作为素质教育切入点的美育对特殊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是提高残疾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他们的审美和实践能力,增进他们的身心健康的最重要的教育之一。本篇论文将就高等特殊教育中的审美教育进行现象考察、理性分析和策略研究,研究特殊审美教育过程中所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以促进特殊审美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一、教育研究机构和地域调查
自1987年我国成立第一所专门招收残疾大学生的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以来,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中国高等特殊教育已经基本成型,步入正轨。到目前为止,有近20所高校开设残疾人本科和大专专业,主要针对“三类基本残疾”,即视障、听障、肢障学生(近年来,还包括越来越多的轻微智障者),每年招生名额达到千人。高等特殊教育的办学形式目前大多是依附在普通高校下设的特殊教育学院,或是合作开设特殊中等职业学院和成人高等教育。我国独立设置的高等特殊教育学院目前只有一所,即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于2015年升为本科院校,现改名为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集残疾人高等教育、特教师资培养、特教专业人才培养于一身。作为影响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至关因素之一,特殊教育的师资培养无疑是直接影响高等特殊院校专业教育和审美教育的重要因素。自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于1986年开设特殊教育专业的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专业以来,我国已有40余所高校设置了特殊教育培养的相关专业。而且,从办学层次来看,特殊教育拥有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各个学历层次的教育。但整体而言,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还不尽如人意,不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有极大的提高空间。截至目前,特殊教育研究的主要机构数量有30余个,研究地域呈现出分布广,相对集中的特点。不过,从数据来看,地区间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北京、江苏、浙江、辽宁等地是特殊教育研究较集中的地区。而且,除了国家项目外,这些省份和城市都为特殊教育研究设立了基金,这也反映出这些地区对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较高。
二、专业和课程设置调查
中国高等特殊教育的专业设置是按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专业目录执行的,主要根据残疾人学习和就业的双重适应性,以不同障碍类别的特点来设置不同专业。比如,肢体障碍的学生以医学、计算机、会计类的专业为主(近年来随着政策调整,专业限制已经放宽),视障学生的专业主要有针灸推拿、英语、音乐表演、社会工作、特殊教育学等。相对而言,招收听障学生的学院在专业设置的数量和范围上是最广的,包括了艺术设计和计算机应用两大类,可细分出美术学、服装工艺、摄影、动漫、园林、编辑等30多个专业方向。通过表格可以看到,在为残疾大学生设立的所有专业学科中,艺术类专业拥有中流砥柱的地位。由于视障和听障学生主要依靠听觉和视觉来接受外界信息,因此听知觉和视知觉的意义就变得尤为重要,以音乐为主的听觉艺术审美教育和图像为主的视觉艺术审美教育正好契合这种特征。高等特殊教育的课程设置主要也是参照和依据普通高等教育,一般围绕专业知识技能教育、文化基础知识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三大领域展开,其中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处于核心位置。尤其是对于艺术专业的视障和听障学生来说,艺术教育不仅仅是实施美育的主要手段,同时更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与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与艺术教育息息相关的审美教育理所应当应该成为这类高等特殊教育的重心之一。美育不能停滞在以往死记硬背、晦涩难懂的传统美学教学上,应该与知识技能课程更紧密地联系起来,并且还要考虑到学生日后所从事的工作,让美育更加深入生活,更加具有实用性,这也是当前高等特殊教育中审美教育在课程设置和实践活动中所要面临的艰巨挑战。
三、理论研究现状调查情况
中国高等特殊教育的办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所以,对近30年公开发表的相关高等特殊教育研究论文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不仅能总结出理论研究的情况和特点,还可以在宏观层面上了解该领域学术的最新发展状况,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国知网的检索数据显示,我国特殊教育研究所涉及前十位的学科包括了高等教育,其载文数量所占比重约为3.3%,排在第四位。检索从1989年到2016年间的所有来源期刊的论文时,剔出与研究主题无关的论文后,以“高等特殊教育”为关键词的学术论文可以精确检索到352条,其中,期刊论文296篇,硕士论文16篇,博士论文两篇,会议论文四篇。从来源数据库来看,占比重最大的是期刊论文,约为总量的84.1%。公开发表高等特殊教育主题论文的相关期刊有146种,《中国特殊教育》作为特殊教育领域的唯一核心期刊,收录了35篇相关论文,占总量的11.8%。对的作者身份进行统计后,可以发现高校专业的研究人员占总量的88%,占据了绝对地位,其他作者主要是来自中国残联、特殊教育中心等残疾人服务机构。在文献类型中,理论研究的数量最多,实践类型的研究比重略次,调查研究排列第三。但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有关高等特殊审美教育的研究都相当单薄。笔者在搜索结果中精确检索“审美教育”,结果只找到两篇论文,而且皆为十年前发表的研究。也就是说,随着近年来我国对特殊教育的支持力度加大,特殊教育快速发展,不仅基础教育体系日渐成熟,而且也取得了颇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其研究范围分布广泛,渐成体系,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从变化趋势来看,期刊和硕士论文等高端成果逐年递增,而且还设立了不少国家级和省部级的课题项目,甚至某些研究近年来成为是中国教育的热点。但是,目前,针对高等特殊教育中审美教育问题的研究,不管是在理论研究层面还是教学实践活动层面都存在着明显的空白和不足之处。笔者也希望通过这些现状的调查,吸引更多的研究者关注这个尚困难、单薄的研究领域,以进一步推动中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全日制小学的美术教育
笔者调查宝鸡市经二路小学,金陵小学,西街小学等发现,在绝大多数全日制小学每周安排了两节美术课,美术学习的时间还算是比较多的。很多教师认为小学美术教育只需让学生看作品并临摹,不必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通常会让学生临摹课本上的作品,并根据临摹的相像程度给学生打分。教师很少向学生介绍美术作品的思想内涵和创作背景,也很少教授美术创作的专业技巧,使得学生在美术创作的学习中缺少了对作品深层次的感知和理解,而这恰恰是美术学习的灵魂所在。
同时,小学的美术教育只局限于课堂,在笔者的调查中,80%的学校学生是在教室中进行美术学习,并没有专门的美术教室,也很少进行室外写生。长期的再现训练使得学生缺少了直接感知客观现实的机会,一味的临摹练习和只以相像程度为评分标准使得学生难以有自我发挥的余地,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经调查,很多小学每年会派选学生参加省级或国家级的科幻画绘画大赛,这一点值得肯定。但同时存在的问题是遴选和辅导仅限于个别有绘画特长的学生,素质教育的公平性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另外,小学美术教师整体业务水平不高,缺乏优秀的美术教师。由于学校教职员工人数有限,很多学校的美术课由教授文化课的教师代教,学生的美術学习缺乏专业的指导。
2.课外美术兴趣班的美术教育
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任务并不繁重,有足够的课余时间进行素质教育的拓展。于是,很多家长为孩子选择了学习绘画,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另一方面,笔者调查发现,很多家长认为学习绘画,尤其是在几何石膏模型的观察和临摹学习中,可以增强孩子们的空间想象能力,为以后文化课中几何的学习打下基础。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家长让孩子学习绘画的功利性和目的性太强,有悖于艺术学习陶冶情操,提高孩子的人文艺术素质的初衷。
(二)中学阶段的美术教育
1.普通中学课堂内的美术教育走于形式
随着学生进入到中学阶段,文化课越来越多,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学生退出了课外兴趣班,取而代之的是诸如奥数、英语之类的学习辅导班。笔者走访了宝鸡市第一中学,宝鸡市新建路中学等学校,发现在中学课堂中,由于升学压力增大,美术课由小学阶段的一周两节缩减到了一周一节。而仅有的一节美术课也会经常因为各种原因变成自习课甚至直接被换成文化课。
在笔者的调查走访中,95%的学生和家长都对学校的这一行为表示赞同。认为美术课作为升学考试不考的内容,完全可有可无,一切都要以文化课学习为主。
2.学习美术成为进入高校的捷径
近几年来,很多高校扩招了艺术生,很多学生家长和学校认为这是一条升学的捷径。于是,很多文化课稍薄弱的学生,在家长的劝说下,不管其喜好和资质,只是为了跨入大学,报考了艺术类院校。经过一年甚至更短时间的强化训练,便可得到专业的合格证书。这种将学习美术当做进入高校的捷径的行为,有悖于美术教育的本质,是对艺术的曲解和利用。
(三)普通类高校的美术教育
如今,高校开始逐渐注重培养学生全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笔者所在的西北工业大学,开设有与美术相关的选修课。在这些课程上,专业教师会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教学,提高学生欣赏美的能力,培养人文素养。然而,高校的公共美术教育还存在着一些仍需改进的问题,如:
1.师生从观念上都存在对公共美术课程不重视的问题。教师因为学生的不专业性对学生要求不高,而学生则受应试教育影响,注重专业课的学习,轻视人文素养,只是为了修够学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2.课程设置单一。如今普通高校的公共美术课程仅限于美术鉴赏,艺术导论等课程,很少开设实践性强的美术类课程。就丰富的美术门类来说,远远不够。
综上,对中小学及高校的美术教育现状分析比较得出,高校的美术教育相比于中小学美术教育更加系统,但是都存在着单一,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
二、当今美术教育现状成因
(一)重视程度不足和对美术学习的观念错误
在当前应试教育体制下,很多学生和家长认为美术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只要文化课成绩好就可以。因此不注重人文艺术素质的培养。即使一些家长为学生报了美术班,但是学习美术的功利心太强。
(二)教学水平和师资力量不足
由于学校不重视美术教育,很多中小学一位美术教师会带几个年级的美术课,教育教学水平因为教学人员的不足而受到影响。并且很多教师自身对美术的价值和内在意义认识不足。
(三)有关教育部门督促和宣传人文素质培养重要性宣传的力度不足
教育部关于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文件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美育、体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国务院前副总理李岚清也曾指出:以艺术教育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虽然教育部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一再重申和强调,但是各级教育部门仍存在执行不力的现象。
三、针对于当今美术教育现状的改善措施
(一)改变传统的美术教育观念
改变教育观念,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人才。其中,人文艺术素养的培养是不可缺少的。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审美能力,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健全的人。美术教育可以提高人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培养人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甚至促进社会的发展。所以,美术教育是不容忽视的。师生以及家长应改变长期以来存在的对美术教育的偏见和忽视,真正重视起美术教育。
(二)加强对美术师资队伍的培养
如今,美术教育师资力量较前几年已经有很大的改善和加强,但是情况依旧不容乐观。中学还有一些毕业于专业美术院校的教师,但小学和农村的学校专业教师很少,在传授专业的美术知识上水平和经验不足,学生很难学习到专业性的美术知识。
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应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加强师范类美术专业的建设,培养一批批专业能力好,责任心强的优秀美术教师。为中小学和大学提供师资力量,解决当今学校美术教师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同时,在职的美术教师应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提高审美情趣。通过实践来积累经验,为美术教育事业尽职尽力。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課程体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因此,美术教育课程应从理论基础和具体实践两方面进行。
美术包含有很多门类,学校在设置美术课程上应不限于绘画。美术教育主要是向学生们传播基础美术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所以美术教学的内容应该尽量丰富多彩。
在课程设置上,应开设形式丰富多样的课程,如绘画,雕塑,欣赏,设计,手工等课程。在绘画上应开设手法形式多样的课程,如:素描,线描,水粉,水彩,油画,工笔画等。开设多种多样的课程,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利用兴趣来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四)健全美术教育体制
我已经参加工作近10年了,一直在农村中学从事美术教育教学工作。在我工作的农村中学的美术教育教学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和提高,这要归功于党和国家对美术教育的高度重视。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美术教育教学的发展还是落在了其他相关学科的后面。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基于对当前农村条件、文化背景与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的认识,针对当前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我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
1.首先我们农村的美术教育起步晚,尤其是偏远山区更加晚,并且受客观原因限制发展一直滞后
农村美术教育现状若得不到改善,农村中小学生的整体素质就不能得到提高,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和推进素质教育就会成为空谈。
2.农村教师因信息闭塞、教学设施等条件的限制,传统的教学磁场仍强于新课程的理念
美术教学现状是:大班额的教室是唯一的教学场所,教材是唯一的教学内容;大多数学校还是处在一盒彩色粉笔一节课的现状,学校美术仪器缺乏等,没有专门的美术教室,美术教学困难重重,教师只能教一些简单的知识与技能,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
3.村学数量多,师资力量不足,没有专职美术教师,因而开不了美术课,很难完成美术学科的教学任务
我们县村学接近200所,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学校没有专业的美术教师,而且仅有的美术教师也都在教所谓的“主课”(好在当前正在搞教育资源整合,村学将被撤并,数量会大量减少)。美术课只是课程表上的装饰!
4.美术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各领域只重视语、数、英教学质量的评价,美术在整个学科体系中“地位”不高,又不需要应付考试,从而导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丢弃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的培养;忽视了美术等其他艺术学科的探索。
在农村,家长们对于为什么要开设美术课想不明白,老师甚至校领导也往往因为美术课不在质量考评之列而没有给予美术课应有的重视,觉得不重要,将美术课视为副课,可上可不上,这与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大相径庭。
5.教学方式的落后
美术教学不只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还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努力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持久的兴趣。而在农村小学的美术课堂中呈现出来的现象却是:教师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仍然只重视单纯的技能与技巧的训练,而且轻视美术文化的学习;只重视教师的示范演习,轻视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
6.评价标准的单一
以往美术教学评价只强调美术技能技法,而忽略认知和情
意。即使是技法部分也只强调训练而已,因此评价的内容是单一的。多数美术教师的评价仍是在甄别与选拔功能的层面,忽略了学生在美术学习能力、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注重一些标准化、规范化的技能训练,轻视了学生多元的、逆向的思维创新及人文素养的有效养成。
二、对农村美术教育的定位和认识
当前的教育体制,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仍然把应试教育作为首选,“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已经成了“共识”,与考试无关的美术课,虽然已经不是“旁门左道”,但仍得不到重视。在美术教育中,强化审美教育,有利于对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文化艺术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丰富想象力,提高表现力和创造力;有利于提高视觉形象的阅读能力;更有利于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农村中小学的美术课教学,不是培养学生当画家,而是培养有一定审美素养的公民。
发展农村美术教育,首先要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对学校美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美术不是简单的“画画”,而是审美教育的主体,除了传授美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在扩展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审美境界,完善人的意志、品格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应该把学校美术教育工作纳入到教育的各项工作中去,真正确立美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有人说“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一次次教学课堂探索中,我们总感到有许许多多的不足与遗憾!我觉得,美育是一门既遗憾又很美的艺术,在一次次的遗憾中我们找到美的不足。如果我们的美育能够实现城乡平等对话、师生互动的心智对流,那么,跳动的活泼的心灵火花瞬间就会被点燃。教师用爱心施教的同时,要给学生创设适宜的人际环境,给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给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舞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求知,在实践中创造。
非常可喜的是,中国艺术史教育的现状已经在逐步改变,国
【中图分类号】G623.75
1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美术作为人类的一大社会精神行为,其本质从来就是以审美与实用共存共荣的一门艺术。美术教育也就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必须在为现代化的需求和国家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同时,为物质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当前农村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美术教育,是提高整个国民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美术课是孩子们深感快乐的事,小学生学习美术,有利于开发智力,提高其审美能力和想象力,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当然,美术教育的育人是潜移默化的,不可能会有立竿见影的功效。因此,抓好小学美术课,发挥美术课在小学美育中的重要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2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现状分析
2.1教育部门和校领导意识淡薄,尚未认识到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一些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和学校领导是美盲,不了解美术知识和技能与社会生活、工作的密切关系;认识不到美术教育是对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培养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由于实际认识不足,致使一些农村小学的领导认为美术课是“调剂课”,美术课在实际工作中被随便缩减,随时被其他基础学科挤占,甚至停开。
2.2教学理念陈旧,缺乏学生自主探索过程
农村教师因信息闭塞、教学设施等条件的限制,传统的教学观念仍强于新课程的理念。因此,在教学观念上仍旧是:美术教学就是传统知识与技能,教室是唯一的教学场所,教材是唯一的教学内容;教学还是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2.3教学目标片面,无法达到美术教育应有的目的
学生往往只通过一些简单方式参加美术活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和所需的最基础的“美感”,而忽略了发展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
2.4师资的缺乏,严重影响小学美术教育的质量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落后的根本点在于师资缺乏,绝大多数的农村小学都没有专业的美术老师,美术课都是其他科目老师越俎代庖,似乎人人都可以是美术老师,他们对于这样的专业课更是无从下手,于是大多都是敷衍、应付了事。
3改善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现状的对策
3.1转变教育理念,让美术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
我们应汲取传统教学的精华,剔除有悖于新课改理念的糟粕。我们意识到富有人文性的美术课堂要义不容辞地为学生打开通向生活的大门,让学生的美术学习从封闭走向开放,把生活嫁接到绘画中,把绘画融入生活中,用生活来解读课本。因此,美术教师应努力走出课堂,让学生开拓视野,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共同完成整合资源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去体验美术的趣味,体验美术带给生活的魅力,体验成功学习的喜悦。
3.2消除应试教育的影响,让美术显活力
我们应当吸取其精华用于新课改,在思想上进行改革,要打破传统观念,确立新的“教育观”,使农村小学生全面发展,再是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教育模式,才适合经济发展。小学生美术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意识到它的重要性,让美术教育为学生创造美好的心灵,让小学生走向开放,把生活融入到美术中来,真正培养出德、智、体、美、劳的全方面的人才。
3.3改变教学模式,让课堂充满活力
目前,农村教学模式由于受到教师自身水平的影响,教学方式较为落后。很大程度上还是以讲授为主,课堂没有活力。加上美术课都是其他科目老师兼任,更谈不上活力的体现。现在,农村小学美术教育课堂上,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去自由发挥。让美术课堂充满活力,真正做到把课堂交给学生,改变了教师以往的以讲授为主的角色,让小学生自由的感受周围的美,从而培养学生美好的道德品质。
3.4改善条件,加强师资队伍素质建设
首先,应当加大对现有的美术教师进行培训,鼓励教师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此外,可以定期举行美术竞赛让美术教师学有所用,不断巩固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其次,应当强化学校设施,增添教具,配备专职美术教师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培养特长生。让一部分学生“富”起来,让学校的教育教学向更高水平迈进。同时,可以研究乡土美术,把乡土文化引进课堂,发展独具特色的乡土教学。
3.5因地制宜,做好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工作
在农村,要让学生配齐所有的美术用品不太可能的,但可以让一部分学生先“富”起来。有些学生的家长对孩子的培养很重视,教育投资意义比较强,抓住家长这个心理,就可以向家长做思想工作,为孩子买好一点美术学习用品以此来带动班里其他同学的进步。当然,教学内容不能面面俱到,就该因地制宜作些调整,发挥农村自身的资源优势。比如,绘画以农村为题材进行写生或创作,不仅形成特色,还从中给学生进行了爱家乡的思想教育。
4结语
农村小学教育应当受到社会各界更多的重视和关爱。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就更要转变观念,以全面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高度来抓好。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与学校的领导应自觉地把学校美术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保证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投入,完善美术课程教学,努力改变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落后面貌,促进美术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参考文献:
【关键词】美术教育;人文化;调查分析;实施策略
美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陶冶情操,启迪智慧、辨别美丑,提高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几年,国家在基础教育改革中,全面强化素质教育,重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学校中的美术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回复和发展。特别是经过全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大潮的洗礼后,美术教育从优化教学环境、提高教师素质、转变教育理念、转换课堂教学角色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提高。然而作为长期工作在基础教育一线的一位普通的美术教师,也切实看到了目前美术教育所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有些问题确实给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带来了很大阻力。
1 美术教育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为了更加客观、全面、真实的了解分析目前美术教育的状况,分别对9位一线美术教师和5位中小学校长进行了访谈并做了相关笔录,向初级中学148位学生发放了《美术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并全部收回,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统计、归纳、核对、分析。
问题一:学生喜欢美术却不喜欢上美术课。
现象:美术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是学生喜爱的艺术课程,但根据美术调查结果表明,8%的学生对美术课学习的热情较高,12%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80%的学生没有兴趣。值得注意的是,没有兴趣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
原因分析:美术教育过于偏重技能的传授和训练。什么叫美术,美术就是美的艺术,美术不等于画画,但画画也是美术。而我们当今的教育,又有多少美术即画画,画画即美术的概念存在。在我们的美术教育中,美术老师往往要求学生临摹范画,总以“象不象”的标准去规范评价他们的作品。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也许在技法方面有了提高,但却丧失了美术中最为重要的东西。因为单纯追求技法的教育必然抛弃了美术内在的人文性和情感性,必然忽视孩子的各种经验和感受。没有丰富的审美体验,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将走向枯竭。
问题二:美术学习在学校教育中被忽视。
现象:在我们今天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美术课程的内容还显得异常单薄,更有一些人把美术课程只看作是学生的休闲时光。美术课的课时,在初中总课时中只占6%,在小学总课时中只不过14%。在调查问卷中也显示,148位被调查学生,1%认为美术是重要的,43%认为美术是“副科”,不重要,56%的学生认为根本不重要,可有可无。一些校长认为只要升学率仍然作为衡量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标准,美术教学就不可能被引起重视。
原因分析:对美术教育的重视很多还仅仅停留在理论的阶段。在升学率压迫下,学校教育偏向于认知、理性、规范、抽象的逻辑思维的培养,而对想象力、创造力、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掉以轻心。所以美术教育被作为素质教育的标签,成为一些家长炫耀的筹码,一些学校装点门面、应付检查的“装饰品”。在很多地方可谓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和其他教育活动冲突起来则不要。”社会、学校、家长的指挥棒势必影响孩子的价值取向,在调查问卷中,很多孩子写到:其他学科压力大,学习时间紧,美术学习根本没有精力。
以上这些正是现实美术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就是在对这些问题反思的基础上展开的。如何去改革这种美术教育,使其真正发挥应有的价值,使今天的孩子能够接受他们所喜爱的美术教育,从根本上,教育者应该确立人文化美术教育的基本理念。
2 人文化是社会发展对美术教育的必然要求与迫切期待
美术课程的内容是通过美术教育将传递人类文化价值观念放在核心位置,强调教育不能仅仅只是教给学生实际有用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文化观念和伦理道德规范。美术课程的内涵涉及人生理想,生存意义和自我的实现等方面。要求对人的道德、审美、价值和文化进行正确的解释。所以美术课程的意义在于它将培养健全、完整的人格放在首位,他关注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是否全面和谐地发展,是否具有独立的人格。
回顾人类社会的发展,展望新世纪的生活图景,加强美术教育的人文化显得非常重要。
首先,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是缔造人类美好明天的共同需要。二十一世纪,一方面,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为人类创造着昔日不敢想象的经济奇迹;但另一方面,科技犯罪、环境污染、民族冲突、艾滋病蔓延等全球性问题不断困扰着人类。似乎历史只是印证了哲人康德的预言:“随着人类文明的积累,社会邪恶也以总量增长。”现代人类终于意识到,科学技术并不必然给人以幸福,它是一柄“双刃剑”,既可造福人类又可能为人类带来灾难。因此,未来人才的培养决不可忽视人文素质教育。
其次,美术教育是人文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学生在接受美术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对古今中外的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学习,体验其间种种可言传或不可言传的精神内涵,既丰富了生活积累,充实了精神世界,也对提高文化素质和审美修养,完善其品性人格,促进形成基本的道德、价值原则,有着重要意义。反之,不重人文素质培养的美术教学则是不完整的教学,也是和教育方针相背的。
3 美术教学中,加强人文化教育的实施策略
3.1 探寻美术教育真谛,提高教育艺术。
目前,从整体上看,美术教育普遍存在着偏重单纯技巧训练的现象,忽略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形象思维的培养,忽略了提高整个审美水平。美术这种导向在客观上制约了美术教育其他功能的发挥,所以美术教师要突破传统观念,充分认识技能、技巧的训练不容忽视,但它决非美术教学的全部内容,更不是评定学生成绩的唯一标准。学校美术教育,并不只是为了选拔几个美术苗子,而更重要的是要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虽然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的提高,不能像购买商品那样,当场兑现,立竿见影,它是一个长期的逐渐的过程,既看不见,也摸不着,还无量化标准,但做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自觉把自己放到大教育之中,以培养跨世纪人才为目标,脚踏实地,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牢固树立技能、技巧训练与人文素质并重的教学思想,培养全面发展、学业技能与基本素质、个性品质与思想情操共同进步的人。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美术教育更加完美,更好地为培养素质完备的人才服务。比如,画素描,要严格要求学生养成先观察好,再动笔,先打好轮廓再上明暗,最后进行整体调整的习作程序,不仅可提高绘画质量,而且可以养成学生有条有理、严谨治学的学风。又如,制作立体构成时,有意识地安排同学合作完成练习的形式,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协同合作能力,并在小组间展开竞赛,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竞争意识。再如,画装饰画,可适当从作品意境、形成美感方面增加难度,这不仅是对学生技能、技巧的一种锻炼,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刻苦钻研,锲而不舍的精神,促进学生坚强意志、品质的形成。平时多让学生对美术创作和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意识,这对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3.2 引领学生进入生活世界,体验生活。
体验是身临其境或亲自实践,感受事物、环境的丰富和微妙,并产生独特的情绪和认识。美术活动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都是在创作欣赏者自身体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基础美术教育面对的是中小学生,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既需要诉诸心理、生理,又诉诸情感的美术语言:色彩、线条、构图、明暗、加以体验,更需要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中完成任务,到达掌握知识和技能目的,不能以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情和认识,而是在美术活动体验中到乐趣,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审美趣味。这种情感和理性的统一,脑力与体力的结合,与现代教育心理学所倡导的:学习的过程不仅是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然会产生各种疑难。困惑和矛盾,学生只有经历探索新知,才能与获得新知的“体验”教学观是一致的。所以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甚至故事、游戏等方式也是在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增强学生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3.3 大力开展欣赏教学,与作品对话。
古今中外的许多优秀艺术作品,作为人类成果的一部分,代表着人类艺术实践的突出成就,其间容纳了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美术教师应充分利用这块瑰宝,把人文素质教育体现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按描述、分析、解释、批评的顺序,对一幅画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从旁加以引导,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来提高其审美水平。例如在讲罗中立的《父亲》作品时,通过“在画中你看到了什么?”,“画家是怎样表现的?”,“你的内心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这幅画向我们表达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等问题引导学生层层深入,使学生从对画面的第一感受到画面要素构成关系的把握,最后体会作品的内在意味,使课堂体现出人文色彩和艺术氛围。同时以罗中立的艺术特色为引线,引发学生对“人为什么活”,“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何在”等根本性问题的思考,学习画家的百折不挠追求艺术真谛、人生真谛的伟大品质和高尚情操;再如,体会大师们如何综合把握画面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时,教导学生学会运用其解决生活中其他领域的问题,形成一种善于统观全局、掌握核心的思维方式;结合欣赏教学还可以介绍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美术知识,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这些方法的采用,能促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对美与丑较高的鉴赏力和识别选择能力,择美而从,择善而从,从而造就较完美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最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目前,欣赏.评述内容仅占教材的15%,大力发展欣赏教学必然要涉及到欣赏课的容量的增加。除对原有基本内容的扩充外,可注意乡土教材的开发利用,既可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涵量,又可以提高审美修养,同时也体现了人文素质教育。
3.4 促进学科融合,发掘教育价值。
学校、家庭、学生在升学率、学习成绩的压力下,对美术教育的偏废现象普遍存在。一些专家的研究认为,其实美术教育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着巨大的意义。其他学科直接从美术教育中获得启示和力量,美术的创造力及其丰富的想象力使学习显得更有实效。所以,有的学者认为,当美术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碰撞、交融和对话时,就容易产生大的智慧。比如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他的美学修养非常突出,他的博大精深的广义相对论,真正揭示了宇宙的和谐美,如时间和空间、物质与运动的关系、中子星成双绕轴转动等,无不让世人称赞相对论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把它看成“伟大的艺术品”。同样“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大师达.芬奇既是一位画家、雕塑家,又是工程师、科学家,他在科学和艺术上的成就,同他把这两者的研究纳于一身,用艺术促进科学,用科学促进艺术,是绝对分不开的。所以坚持美术教育,实现美术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和渗透,一定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使学生有更大的发展。
总之,人文化美术教育的境界超越了教育中片面的实际功利,摆脱了现实教育中只具有有限意义的实际需要的羁绊,它使得教育更深刻更有意义。我们教育者要坚持不懈地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美好的灵魂,建立学生绚丽多彩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一、初三年级美术教学现状
1.教学课时不足。
有的学校在初三年级不开设美术课,即使开设也不按国家课程标准课时量开设,具体表现为将每周的课时减半,或者初三上学期开设,下学期直接停掉,美其名曰保证中考科目的课时,即使正常开设的学校,往往也出现美术课时还会被各种考试所占用,可以想像初三美术教学的时间量是非常有限的,我们都知道没有的量的保证,初三年级美术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2.学生热情度不高。
在一般人的眼中,美术课作为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活动多、实践多,没有死记硬背的课文,没有做不完的试题,学生参与热情一定很高。但是初中美术教学的现实情况却不是如此,一线的美术教师最为头疼的就是学生对美术学习在初三时学生用来放松的课程,他们带着课外读物,有时还会带上没完成作业,趁老师不注意再做一做,常看到学生因复习文化课而导致睡眠不足,部分同学对美术知识掌握似是而非,没有学习的热情,课堂上提问也是鲜有人主动回答,有的学生被老师点名回答,也常以不知道来敷衍。课堂实践也是为完成作业而为之,没有思考,没有主动学习的热情,课堂缺乏创新性。
3.认知能力有待提高。
初三年级掌握的美术知识,比初三实际认知水平还有所差距,跟发达国家青少年相比,国外美术教育全面注重素质的培养,重视人的创造能力与评价能力,强调个性形成,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联系,把美术教育作为全面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术的教育获得全面谐调的人,将生活乐趣、艺术实践、社会服务三者统一,全力培养青少年美术教育。而我国在考试制度下,初三年级的美术认知水平跟国外相比有较大的差距。
二、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学策略
如何改变现状,提高初三美术课堂教学效率?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每年都要承担初三年级美术教学任务,无法回避现行制度下教学现状,除了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外,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做了些有效课堂探索与思考.
1.加强艺术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早在春秋时代,孔子就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想让学生对美术学科乐学,必须要提高他们学习兴趣。
教师多作些示范性的演示、制作和辅导,或运用教具、媒体示范展示给学生,使学生直接获得直观视觉美的信息,通过直观感受,使其获得深刻印象,自然增添学习美术的兴趣。
每个单元的学生作业都给予展示,充分利用美术教室专用教室的优点,将教室布置成展室,将学生作业装裱成作品,在教室悬挂交流,充分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
2.美术教学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美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学习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为生活创造美。为了让学生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我在教学中尽可能多的用生活中的例子给学生展示和讲解。告诉学生我们现在所学的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里处处都有美,正待我们去发现和创造。
3.巧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提高学习效率。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一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更要体现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传统的“一只粉笔一堂课”的现象以不能适应新的教育形式。为此,教学中充分运用电教媒体,把一些难以讲解的知识,巧妙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表现。运用了音乐、幻灯、投影仪等现代教育技术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向学生展示视觉和听觉感受,使他们从心底里产生对审美美好情感。 《熟悉的韵律》(初中第十七册初三年级上学期)一课中,我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段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制作课件来辅助教学。用优美画面并配上音乐,用软件体现诗画乐结合产生听视觉完美,让学生体会诗画与音乐不同艺术形式都有自已韵律美,三者结合更有感染力,导入课题,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兴趣。用幻灯播放吴冠中先生的作品,增加了信息量,同时也给学生带来视觉冲击,将大师创作过程用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节约了时间又很高效。课堂上的现场示范作画以及学生作业欣赏则借用实物投影仪完成。在多媒体的辅助下,课容量增大,让学生感受了集视、听、说、画为一体的课堂效果。
4.重视教学过程性评价提高课堂的效率。
一、 阅读教学的现状
在现代化的阅读教学中,就教师自身来说:教师的工作即为传道授业,这是教师的最基本的工作职责,但是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体系下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课本和相应的理论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人文精神。这就要求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人文内涵,学会在阅读文本中做到自由穿梭,使得自己的行为举止可以感染学生给学生做出自主学习的榜样。因为现在的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是只有学习成绩没有人文情怀的学习机器,更需要的是一个具有发现美、创造美并有自身独到见解的有思想的人。要想真正领悟阅读的魅力就要求学生不仅要从阅读文本中汲取有效信息、提高阅读能力、丰富语文知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素养和学习能力。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们的阅读教学存在重理论知识轻动手实践、重理性分析轻感性体会。这样固定模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只要在阅读中遇到问题就向教师所求答案,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以致在阅读中迷失了自我,丧失了阅读的渴望。以获得好的成绩作为测量阅读能力的标准,这样的语文阅读教学自然就会变得面目全非、支离破碎,以致于忽略了经典文本的基础阅读。语文阅读重结论而轻过程,重分数而轻感悟,重照搬而轻创造,这样的语文阅读教学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此,我们要重视对学生阅读审美能力的培养,投入更多的精力在文本的人文发现上,真正的发现和领悟阅读的审美情趣,让语文阅读的发展更具科学性和创造性。
二、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方法
(一)注重对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培养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首先要培养的,就是学生的审美感知力。一方面,学生的感觉是学生感官对文本的个别属性的反应,是一切阅读活动的心理基础。如果在文本阅读活动中,学生感觉迟钝,就无法完成对美的感知。学生在语文阅读时,必须充分调动听、视、触、嗅、味多种感官去品味文本创设的意境,才能体会感知到美之存在。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审美感知能力。在丰富积累自己内在的情感经验的同时丰富积累自己的审美素养。 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就要引导学生从文本和课堂中进行拓展,在生活实践中去感受品味美之存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双眼和心灵去感受生活中的美,更利于学生对美的感受经验的积累,进一步促进在语文阅读中的审美感知。
(二)丰富学生的阅历和想象力
审美情感阅历不是一朝一夕的产物,而是在学生不断的阅读过程中培养起来的情感体验。它始终与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审美想象、审美创造相结合。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从文本塑造的意境中,可以获得诸如喜欢、悲哀、愤怒、恐惧、忧郁等种种复杂情感,从而丰富学生自身的情感阅历。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的情感享受向深处发展,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一些严肃的问题,例如:人生价值如何实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何在等,把学生的美的情感感悟引入学生灵魂上市的更高层次,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美育的更高目标。审美情感之所以不同于日常生活情感,正因为它经过了多种心理功能,尤其是想象的处理;审美想象之所以能够不同于科学想象,也正是它受到情感的驱动。在审美活动中,想象是在情感的推动下,依照情感的逻辑进行的,这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情感是通过想象移入到客体之中的,主体在现实中无法得到满足的情感,在审美活动中通过想象可以得到满足。另一方面,随着情感的变化,形象通过想象力而获得改变或夸大。想象力的作用,常常使对象变得不可思议,但却更符合人的审美理想。合情而不一定完全合理,这正是审美想象是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更深层次的审美心理。
参考文献:
0引言
早在唐代,著名画论家张彦远提出的关于美术功用的重要论断(“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便得到了当代人的认可并流传至今。美术教学大纲也曾明确指出:美术教育是指将人类在视觉艺术方面创造的理论,技法及成果,按照教育规律再创造成适合不同对象的教学材料,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公民对美的认识、判断、创造能力的教育活动,对提高全民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如此看来,美术循着历史的脚印一路走来,从名人名言发展到了纲常规范,应该算是一种进步。可一旦细细琢磨,会发觉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同步、思想观念的不统一,这种规范并未完全落到实处,地域性差异尤为明显。作为一名美术专业学生,深感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本文试在主动参加第一批国培计划,对县级中学美术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了解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探讨如何在现有条件下解决县级中学在美术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1当前县级中学美术教育现状
美术作为人类的一种文化现象,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总会在一定程度上受社会、民族、政治、历史、地理、文化等多方因素的影响。以“人文性”为重要特性的美术教育,当充分考虑美术与其他因素的联结,使之适应不同地域、民族、文化的需要。而现实的状况却并非如此,美术教育往往以地区为单位,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没有处理好“文化差异”的问题,给县级中学的美术教育制造了难以完成的“标准”和“导向”,难以实现美术教育的多元化。我经实地支教调研,举一反三,窥一斑而见全豹,整理出如下县级中学美术教育问题:
(1)学科地位低下、美术认识局限。县级中学中普遍存在着美术教育学科地位低下的问题。受我国传统教育教学观念及当前教育体制的影响,社会、学校、家庭都推行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徒有虚名。尤其是在县级中学,天高皇帝远,哪怕上级部门三令五申要求开齐上好各门课程,哪怕教育部签发了重视艺术教育的文件,学校往往只是虚与委蛇。在学校、家长甚至学生心中,美术课完全不是修身养性的有效工具,仅是闲时调遣娱乐,仍然属于不折不扣的副科,与音乐、体育并称“小三门”。所以一旦重要考试来袭,美术课程便形同虚设,成了其他课程的补习、复习或自习课,顶多让美术老师到场维持纪律。
(2)教学设备欠缺、教学条件恶劣。从调查来看,大多数县级中学没有专业的美术活动教室,没有按上级有关部门要求配备相应的写生桌椅、画板、画架、静物器皿、石膏像等教学设备,更别提信息时代下的现代多媒体设备了。部分县级中学由于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又不待见美术教育,导致在美术教育上的资金投入极为有限。同样的,大部分学生由于家境并不富裕,家里为节省开支,在孩子美术方面的投入几乎为零。教学条件的滞后,令美术欣赏、手工制作等美术教育工作的开展举步维艰,严重制约了美术教育的改革。
(3)师资力量薄弱、学生资质不一。调查表明,县级中学对美术教学的轻视,导致美术教师师资力量极为薄弱。大部分学校的美术教师未经专业培训,驾驭教材的能力普遍偏低,学生在课堂上只是随笔自由作画或者模仿课本作画,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引导作用几乎没有派上用场。有的中学,甚至存在一师多职现象,没有配备专门的美术教师,而是让能写会画的其他课程老师肩挑两担,由此我们可以预见,该校的美术教育水平高不到哪儿去。教师不够专业、教学过于散漫、学生能力不一,无不成为阻碍美术教学发展的绊脚石。
2现有条件下如何改善美术教育
当前县级中学中存在的美术教育问题纷乱繁杂,不一而足,以上仅仅是最为明显最为普遍的问题共性。在这些问题的影响下,美术教育的发展还有着漫长的过程。我们知道,影响事物的因素有二,一为主观因素,一为客观因素。中学政治告诉我们,主观原因是影响事物发展的主要原因。通常情况下,外因不受个人控制,难以改变,而内因改变全在个人控制下。作为一名美术专业的大学生,作为一名即将投身于美术教育的从业者,我不才,遵循心的理解,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提出如下改善建议:
(1)营造美术教育的良好外部环境。从客观上来看,美术教育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也就是说,美术教育需要得到社会、学校、家庭、教师乃至学生的充分重视。只有在外界重视的基础上,美术教育的其他需求才能得到满足。1)教育部门重视。美术不是简单的“画画”,而是审美教育的主体,它在扩展学生视野、提高审美境界、完善素质教育等方面均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不论是从学生个体的发展还是从提高民族素质的高度认识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国家教育部门都应把学校美术教育工作纳入到教育的各项工作中去,把建立健全美术教育规章制度作为重要工作。2)学校家长重视。县级中学应站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高度来认识学校美术教育,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美术课程,保证美术教育的基本经费投入。一方面积极创造美术教育条件,按照有关部门规定配置美术专用教室、展览室,配备美术教学及活动器材,确保美术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另一方面,壮大充实美术教师队伍,确保“专人专用、各尽其职”,并定期对美术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和素质考核。同时开展各种规模的美术教学研究活动,联合外校进行学术交流,不断提升学校美术教师师资力量。都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二课堂,是影响教育的重要因素。家长们应充分意识到美术的重要性,意识到美术除了提升个人审美和综合素质外的更切合实际的社会功用,彻底割除“学习美术”乃“不务正业”的狭隘观念,从而配合并支持学校、教师开展的教育活动。
(2)发挥美术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美术教学中的主体有二,一是学生,二是教师,其中学生的主体性更强。但美术教育从业者要在现有条件下改善县级中学的美术教育,还得从自己身上苦下功夫。因材施教,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重要教学原则。对于县级中学的美术教师而言,因材施教有着双重含义。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以及课外活动中遵从个体差异性,对美术资质或美术兴趣相对较弱的学生施以倾斜式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辅导教育,对美术资质较优或美术兴趣浓厚的学生施以放羊式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点拨教育。一方面,合理使用教学评价,要明白中学美术教育并非全为了将学生培养成画家、美术家,要放低技术标准提高情感标准,充分肯定学生的想象与创作,从而达到鼓励的效果。另一方面,采取寓教于乐的符合孩子心理需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如游戏教学、小组合作教学、集体创作等等。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带领孩子们亲近自然,描摹生活。
3结语
综上所述,县级中学的美术教育任重而道远,其存在的美术教育问题不容忽视,其需要的美术教育方式有待更进一步的深入探讨发现。我所言,不过寥寥数千字,究其根本,需要国家、学校、家庭及各位美术教育从业同仁发挥集体智慧,一道促进美术教育事业的快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蒋荪生.中等学校美术教学法[M].江苏教育出版社.
美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构成之一,是现代人才必不可少的素质能力,美术教育不仅可以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与能力,使学生掌握美术绘制技巧与鉴赏知识,还能够健全其人格,丰富其内心想象力,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初中阶段是美术能力培养的重点阶段,学生创造力、思维能力和临摹能力都处于最佳塑造阶段,且教学任务与压力相对较轻,开设美术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学科本位意识,导致初中美术教育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一方面过度关注美术技能教学,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及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学校不重视美术教育,致使在美术课程设置、美术教学资源配置方面都远落后于其他学科,这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初中美术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初中美术教育重视度不够
初中美术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然而,在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推行之前,美育通常被摆在其它学科之后,部分学校甚至将美术课当成可有可无的“杂课”,在学校教学计划上主动轻视美术教育,其具体表现在:(1)课程设置较少。初中美术课程大多被限定了课程量,通常为一周一节,有的学校甚至根本未设置美术教育课。同时,美术课程大多被安排在体音美时间举行,美术教育效果得不到保证;(2)占课现象凸出。初中美术教学虽然在课程表上有规定,但是,其在执行过程中被占用的现象十分凸出,尤其是被主科占用或者考试、测验等占用,美术课的开课率极为有限,并且越到高年级,占课的现象就越凸出;(3)家长与学生对美术教育的不重视。学生是美术教育的主要践行者,而家长则是支持者,从目前来看,许多学生与家长缺乏对美育的认识,尤其是农村地区,由于受经济条件和认知条件的限制,导致学生难以购买必备的画具。同时,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家长仅关心学生的主课成绩,对于学生其他学科关心程度不足,缺乏必要的支持,家长对美术的错误理解,限制了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追求,致使初中美术教育缺乏动力。
2.对美术教育理解不深,教学内容带有一定的偏向性
现代美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密切相关,具有丰富的内在联系,而并非只是单一知识与技巧的培养,初中美术教育远不能在短时间内就提升学生的美术功底,这需要循序渐进地去积累。而在当前初中美术教育过程中,由于学校教师对初中美术教育的理解有限,其在教学过程中大多片面重视美术技巧教学,而忽视了对于学生人文知识与美术知识的培养,美术配套课程设置极为单一,其教学内容也十分不合理,往往带有一定的偏向性,严重影响了美术教学的效果。
3.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投入严重不足
由于长期存在的观念问题,致使初中美术教育在教学投入方面严重不足,其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美术教学场地缺失。据调查,当前初中,尤其是农村的初中学校,其美术器材十分稀缺,难以满足现实美术教学需要,大部分学校没有专业的画室与器材;(2)教学资金投入有限。充足的资金投入是确保初中美术教育有效开展的前提,而自农村学校实行一费制以后,资金问题更加突出,原本就对美术投入有限,现在则更少;(3)教材问题。初中美术的开展除了教师的引导以外,最重要的便是教材部分,而教材的选择也是初中美术教育的一大难点。许多学校教材的选择并未根据学生水平,片面跟随其它学校,不切实际,而另外一些学校甚至没有采购美术教材,完全依靠教师;(4)教师结构矛盾突出。初中美术教师非常稀缺,而具有中高级职称以上的美术教师则更为稀少,美术教师课时较少、收入有限,并且晋级困难,这些都是导致初中美术教师结构矛盾的主要因素。
二、解决初中美术教育问题的对策
要解决当前初中美术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升美育的功能,那么我们可以尽心如下尝试:
1.转变意识,增加投入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未来教育的大势所趋,教育部门必须从上到下,进行思想观念的变革,从基层学校出发,提高学校对美术教育的认识,同时也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社会宣传,转变家长的思想观念。另外,当地教育部门以及学校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偏门”学科的基础设施建设与教学设备采购,不断完善美术教育的课程设置,使初中美术教学得到时间上、师资上的保障。
2.加深对美术教育的理解,树立正确的美术教育观
美术教育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教学层面上升到美术文化教学的层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并整合其他学科,如语文、历史等,来增加课程的文化内涵。同时,要开设美术鉴赏课,要学生不仅懂得绘画技巧,还要懂得如何欣赏,提升其对美的欣赏能力。
3.充分运用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方式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地利用教室内部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网络、名人名作、动漫手绘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4.解放思想,打破教学思维定式
美术教育需要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此,教师可以采取多重形式的教学方法,解放思想,打破传统美术教学的思维定式,以提升美术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开展户外绘画教学,描绘校园风光、捕捉校园内的镜头,同时,通过带领学生参观、访问、旅游、听音乐等等形式来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感受力,加深其对美术的认知程度。随着科技信息时代的来临,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不再是空谈,其声、形、色的结合能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可在音乐中演示绘画或工艺制作过程,直到在台上展示实物再关闭音乐,这种教学形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对美术学习充满期待,进而更加认真地学习美术,培养自身审美情感和能力。此外,多媒体还可以展示分析对象的生活状态、爆炸分解等,通过直观的观察欣赏,学生会有更多的感悟和体会,以工艺美术课来说,教师借由多媒体呈现某个工艺生产过程给学生,对学生理解劳动人民生产过程,感受创造过程美极为重要。比如,一件衣服的形成,从种植棉花、纺纱、织布、染色、制衣,借由多媒体技术的展示,让学生明白劳动不分贵贱,由此更加热爱劳动,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
【参考文献】
在社会发展的长河中美术作为必修的一门功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新课标的重新定义,以及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 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都显示出了美术必不可缺。然而美术教育却在农村学校发展中出现了种种的困难。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支教到了我们呼和浩特市的农村学校,通过一年的锻炼与学习,渐渐感受到了农村美术教育遇到的问题,下面只是自己对农村美术教育认识的拙谈。
一、农村美术教育当前问题
1.对于美术教育认知狭隘、观念滞后
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在最早没有分配美术专业教师之前,很多时候美术课都是由班主任或其他主科教师担任,基本上就是老师在黑板上画学生在下面照着画,或者直接就上成主课。有些农村教师、家长观念上就认为美术课就是画画,美术教育也就是培养学生们绘画的能力而已。殊不知美术课内容其实很丰富,绘画只是美术的一部分。
由于教学观念的滞后和认识上的狭隘,往往会造成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大大降低。由此导致的后果是,孩子们长期得不到正确的美育引导视野狭隘短浅、缺少审美思维和创新能力,不能通过艺术的熏陶达到情感的升华和人格的完善。
2.教学方法呆板,应对现状不灵活
由于地区差异,美术教师所在农村学校设施的配备情况、学生个体差异性都不同,需要教师灵活应变,教学方法不要一成不变照本宣科,“教材”仅仅是一个参考或者范例,不要全部依靠教材。教学方法也不要只停留在简单的传授绘画技巧,不重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想象力以及鉴赏能力。甚至在教学中不能很好地去挖掘学生的潜能,而只是当作一种教学任务。要因材施教、因学生掌握程度和周边环境而定。
我带的是1~6年级的美术,在课前准备上就出现了很多问题,孩子们几乎不能全部准备美术用品,带的最齐的就是彩笔,专业性稍强点的美术用具农村孩子来说准备就很困难。就算孩子非常喜欢美术课,家庭贫困的也不会为孩子提供一个副科需要的物品,一些课程需要孩子们查阅资料,基本上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一般来说我会尽量通过多媒体或是图片利用课堂来阔学生的眼界,开拓他们的思维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工具上尽量简化或通过奖励的方法应对,我对于表现好的或是比较贫困的学生会以奖励的方式奖给他们一些常用的工具。这样可以积极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对美术的热情,从而更好的组织教学。
3.不重视课前导入,作业单一
美术课在课前导入的设计上是其他学科不能比拟的,美术课知识面广、内容新颖有趣,很容易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兴趣。有些时候会为了方便,教师往往会跳过导入这个环节,但想上好一节美术课导入环节不能忽视,老师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计导语。
在作业的布置上也很单一,有时候教科书中的作业不符合所在学校的情况和学生们的认知情况,这就需要教师随机应变适时地调整。
二、改善农村美术教育的对策
1.重视美术教育,转变观念、促进发展
美术课虽然属于副课,但有着其他学科不能代替的作用,美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欣赏能力等,同样还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高尚的情操和情趣。由此看来美术教育的意义不能忽视。
2.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激发兴趣、丰富校园文化、拓展学生艺术视野
第二课堂为有兴趣的农村孩子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定期的活动,学习内容丰富,可以学习到课本中没有涉及的内容,更好的开阔眼界培养学生的能力。也可以多参加一些比赛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创作潜能,比如2011年的时候我组织学生们参加中华少年杯的绘画比赛。
以上只是我个人对于农村美术教育的一些不成熟的拙见,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美术教育都是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现代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全面发展的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和修养,这其中就包括艺术素养中的美术修养。所以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和重视美术教育转变落后的观念。
作为一名支教的美术教育工作者,我热爱我的工作,我要朝着新课标迈进,在美术教学中不断探索发现,不断实践,力争使美术课堂教学规范化、合理化。用心上好每一节课使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智慧,显示出艺术多姿多彩的美丽。要让农村孩子们感受到美术的魅力学以致用,让他们绘出丰富多彩的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