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心理疾病的原因汇总十篇

时间:2023-11-07 09:55:1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患心理疾病的原因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患心理疾病的原因

篇(1)

扩张性心肌病是在临床中发生频率较高的原发性心肌疾病[1]。发病后患者的双侧或是单侧心室将会出现明显的扩大现象,其心室正常功能也会严重受损。多年临床经验表明,扩张性心肌病患者经常出现反复入院治疗的现象,这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秩序,并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我院做了相关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对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扩张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入选患者中有男性32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在30~78岁,平均年龄为(45.4±5.7)岁;所有入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脏功能衰竭:二级22例、三级15例、四级13例;本次研究排除了初次发病入院治疗的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复发次在1~4次左右不等,其中1次19例、2次18例、3次8例、4次5例。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研究标准,确保此次研究有效。

1.2方法

1.2.1原因分析 本次研究主要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手段对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并通过日常交流与访谈的形式了解患者的日常习惯。通过自制调查问卷分析患者的日常用药、疾病知识掌握、心理压力、生活习惯、疾病并发症情况等进行了总结。通过计算其得分问卷的得分情况分析复发原因与各种因素之间存在的关系。

1.2.2护理方式 本次研究过程中,我院护理人员通过结合不同患者的疾病状况,在基础性护理方式的基础上,从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角度出发,对患者进行了全面的干预护理。具体护理方式参见讨论。

1.3总结方法

1.3.1原因分析 本次自制调查问卷,共设置30项题目,答案设置为不符合(1分)、基本符合(2分)、比较符合(3分)、完全符合(4分),单项题目的得分越高表示该项目与疾病复发的相关性越高。得分情况在0~120分。

1.3.2护理 比较患者在护理过程前后的心里压力状况、用药合理度情况、饮食结构等因素的变化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关于扩张性心肌病反复入院原因的分析,文中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计量资料用(x±s)表示。

2 结果

通过病例分析和问卷调查所得数据的分析可知,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反复住院的原因包括对疾病知识掌握不准确、没有按照医嘱和相关的药物说明使用药物、生活中生活不良习惯的影响、饮食结构不合理、心理压力过大等。其中,因为不良生活习惯以及治疗后护理不当导致的反复住院的相关题目得分较高。

通过综合性的护理干预之后患者中存在上述原因的病例数明显下降,患者对扩张性心肌病的相关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且掌握了良好的自我护理技能,提高了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同时,患者的心理压力有所减轻,不良情绪得以安抚。

3 讨论

临床研究发现扩张性心肌病的首次发病的原因包括细菌感染、基因及自身免疫系统的缺陷等原因,一经发病会使患者的心脏功能收到严重的损害,出现心率失常、心肌功能下降的问题,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2]。临床中对治疗该疾病的方式已逐渐完善,但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反复入院进行治疗的频率较高,这不仅造成了经济上的巨大花费,也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形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明确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反复入院的原因十分必要,在此基础上,医疗护理人员才能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患者入院治疗期间,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以及相关的护理规范进行护理,遵从医嘱为患着使用药物。保持病房内的整洁、干净,并确保室内空气流通[3]。防止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感冒伤寒等疾病增加其身体的负担。考虑到扩张性心肌疾病的危险性,为了降低死亡风险,需要尽量将患者的心脏功能维持在一个正常状态,降低患者的心肌损耗,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保障。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扩张性心肌疾病患者同样需要安静的修养环境,但是一定要将休息的时间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过多的睡眠将会对患者的心脏功能产生负担和压力。

其次,扩张性心肌疾病患者由于反复的入院治疗,其身体和心理上忍受着双重折磨。护理人员一定要注重从心理层面入手,对患者进行细致、耐心的心理护理。向患者和其家属明确疾病治疗的成功率,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使其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对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进行密切的观察,注意平稳患者的心理情绪,如果在治疗阶段,患者的体重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波动,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内,与患者的主治医师取得联系,以便制定全新的治疗方案。此外,在护理期间一定要注意对患者的饮食结构进行合理的安排,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尽量以蔬菜、蛋类为主,避免食用不易消化的食物。

综上所述,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反复住院治疗的原因较为复杂,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患者专业疾病以及护理知识的宣传教育,注重平稳患者的心理情绪,只有这样才能降低该类型疾病患者的入院频率。所以说综合性护理干预应该广泛被应用于扩张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

参考文献:

篇(2)

结果:导致冠心病患者出现便秘的因素主要有环境、饮食以及药物等作用。对患者应该采取诸如调整饮食结构、指导应用排泄药物等护理。

结论:导致冠心病患者便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没有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护理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需要提高重视。

关键词:冠心病 便秘 原因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327-02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变化以及生活节奏加快,很多疾病都逐渐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其中冠心病对人们的生命健康以及生活质量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和威胁。便秘是冠心病患者常有的临床表现,一旦患者出现便秘则会使得心理压力以及腹腔排便压力有所增加,最后心率加速、增加心肌收缩力度以及加重心脏的负担,使得患者有极高概率出现心绞痛或者是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患者猝死。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导致患者出现便秘的原因并据此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我院2011年-2013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1年-2013年收治的冠心病出现便秘患者共60例,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35例;年龄最大的为78岁,年龄最小的为44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2.5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占据比例为72.0%(4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占据比例为28.0%(17例);有8例患者合并有心功能不全症状;为了更加全面了解患者便秘原因,本次研究急性便秘患者与习惯性便秘患者各有30例。

2 便秘原因分析

2.1 环境与习惯影响。已经有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生物的排便是一种反射性活动,当粪便活动到人体直肠位置后肠壁就会受到一个机械性的扩张刺激,这种刺激通过神经传输然后被大脑皮层接收最后产生便意[1]。如果条件合适那么排便中枢还有盆神经会将这种冲动传出然后人体腹肌、膈肌还有骨盆底肌群会因此集体出现收缩,腹内压力升高而的括约肌则出现放松,以此反射性活动来完成排便的工作;如果条件不适合的这种反射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抑制程度过于严重则导致患者排便困难。所以患者所处的环境以及日常生活习惯方式等均有可能导致出现排便困难的情况。对于冠心病患者需要对其行动有所限制,一般排便是在床上或者室内,因此对于患者而言,这样的环境以及习惯改变使得他们难以适应。

2.2 饮食结构影响。生物的大便一般是由食物的残渣还有水分为主要构成部分,所以患者出现便秘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和患者的饮食成分有密切的关系。如果食物太过精细而没有相应的纤维素饮食,则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便秘的情况。

2.3 药物不良反应影响。冠心病患者需要接受药物治疗,其中某些药物诸如钙离子拮抗剂,在长期服用之后会导致患者肠壁肌出现松弛,如果没有对其进行及时的纠正可能会引发或者使便秘加重。

3 护理措施[2]

3.1 培养树立患者良好的排便习惯以及意识,督促患者每天按照一定的时间段进行排便,从而使得患者的排便条件反射得到调整,如果患者为习惯性便秘的则每一次出现便意的时候都需要对其进行试验排便,以此来达到防止便秘的作用。

3.2 均衡饮食,构建良好的饮食习惯。鼓励患者多饮水以保持肠里面能够有足够的水分,这是为了能够让大便软化进而防止患者出现便秘的情况出现。帮助患者建立其正确的饮食习惯,饮食的原则主要是含渣多、高纤维素、高维生素等,蔬菜跟水果需要大量摄入,诸如韭菜、萝卜、香蕉、苹果以及油菜等。肠蠕动的效率能够通过摄入高纤维素饮食得以促进,这样粪便的排泄就更加容易。合理的饮食结构不但能够避免大便干燥从而使得排便容易,另一方面还能够对胆固醇的吸收起到抑制的作用,血清胆固醇因此有所下降,这样更有利于人体粪便当中的胆盐还有脂肪被排出,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能够同时对动脉粥样硬化以及便秘起到预防还有治疗的效果作用,且更重要的是患者不用因为排便的时候需要过于用力致使心脏负担加重。还可以让患者饮用蜂蜜,该饮品能够对便秘有显著的预防作用。

3.3 合理选择药物使用。如果患者的情况特别严重则适当的给予缓泻药或者是润肠通便的药物。对患者进行开塞露肛注,使用剂量为(50-80)毫升的液体石蜡对患者进行低压灌肠;服用通便灵,每天服用3次,每次剂量为2颗;西利,每天服用3次,每次剂量为(5-10)mg,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剂量有所调整,提高患者肠胃蠕动程度。作为缓泻剂,临床当前最为常用的就是番泻叶与石蜡油,这两种药物起效快且经济效益高,一般来说服用之后的(7-9)个小时会出现腹泻效果,因此患者在晚上睡觉之前服用,这样早晨大便较为符合人们生理规律。如果1天之内喝2次番泻叶,那么不但对患者的睡眠质量有影响,同时对便秘的治疗效果也差强人意。

3.4 人工排便。患者如果在服用上述药物之后依然不能够排便通畅的,如有必要则对其应用人工排便的方法。护理人员戴上无菌手套之后在手套外面涂上石蜡油,将食指插入患者之后,将里面的粪便掏出,在这个过程护理人员要注意动作轻柔,不要对患者造成损伤;病情严重的患者,在进行排便的时候要在舌下含药物消心痛,每次剂量为10mg,排便时候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电以及血压监护,一旦出现异常需要立即报告医生并对症处理。

3.5 其它。如果上面的护理之后,患者的排便情况依然没有得到良好的改善或者是有患者难以耐受护理过程中产生的副作用,特别对于老年患者来说有时要尽量避免产生副作用,如果家庭条件允许的话可以通过结肠透析的方式,来缓解便秘的情况。除了上述的护理方式之外,对患者进行定时的翻身还有腹部按摩,也能够使得机体胃肠蠕动加快,促进排便。

综上所述,致使冠心病患者出现排便困难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没有对患者有正确的护理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需要提高重视。

篇(3)

1临床资料

现收集我科2011年10月-2012年9月入住的老年患者的其中1000例,男500例,女500例;年龄55-88岁,除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血脂症、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主动脉夹层等专科疾病外,同时合并其他疾病。常合并的疾病有:糖尿病、支气管哮喘、肺心病、老年性便秘、泌尿系感染、前列腺增生、老年性痴呆、脑梗死、骨老化、颈腰椎骨质增生、白内障、牙列缺失、下咽部吞咽困难等。患者同时接受静脉及口服2种途径给药,800例(80%)患者还通过第3种途径给药,如皮下注射、肠道等方式给药。600例(60%)患者为首次入院,400例(40%)患者为再次或多次入院。

2安全隐患表现及原因分析

2.1跌倒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包括:①平衡失调及步态紊乱;②疾病因素;③药物因素;④感觉功能因素;⑤环境因素。本组老年患者中4例发生过起床时因改变过快,下床站立出现头晕,险些跌倒。

2.2患者不合理干预治疗本组12例心肌梗死患者、2例急性心衰患者因不习惯吸氧,自行取下吸氧管导致氧疗中断、缺氧、呼吸困难加重,经护士说服后重新吸上。30例患者因自行调节扩血管药物滴速,出现胸闷、心慌症状,经吸氧、使用利尿剂后症状缓解。某些重要用药,(由于患者要求自备,医生医嘱备注)护士督促后患者仍忘记服用,经护士询问发现后补服。

2.3健康教育不到位入院时反复告诉患者便秘、用力排便容易诱发心衰、心肌梗死、心脏破裂、脑卒中等,但是有些老年患者仍不予理解,不予配合,并存有侥幸心理,其后果可导致心衰或猝死;有的给药时间不合理;有的饮食管理及活动度指导跟不上。本组有6例患者床上、床旁排便后出现大汗、气憋、呼吸困难,经紧急处置后症状缓解。

2.4诊疗中运送方式不当、等候时间过长本组1例心脏介入手术后返回病房的过程中,手术部位出血。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CTA检查前未与有关科室协调好,等候时间过长,患者病情发生变化,引起家属不满。

2.5药物不良反应有报道60岁以上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为其他年龄组的2.5倍。心内科老年患者常见的药物反应有性低血压、精神症状、尿潴留、肾毒性以及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刺激血管等。本组5例患者使用静脉给予可达龙出现静脉炎。

3对策

3.1准确评估患者状况老年人跌倒与性低血压、饭后低血压、药物相关性低血压有关。我们发现,老年患者卧床时间过久容易出现头晕,站立不稳。患者进行入院评估时,护士要注意既往史及所患疾病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尤其是伴随症状和自护能力,有无视力障碍,蹲起能否自如,有无各项跌倒危险因素,准确评估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给予记录并依据风险程度挂出警示牌。关节炎、脑卒中、老年痴呆、贫血、性低血压等患者列为高危人群。入院时询问并检查老年患者的鞋袜衣裤,尤其是带入的拖鞋应防滑,病服应合身,防止因过长在行走中绊倒。地面清洁后湿滑应放置警告牌并提醒患者。针对老人夜间起床多的特点,规定护士熄灯时预留地灯。行动不便者建议家人陪伴,家人无法陪护者,详细说明病情,并签字为证,以免发生不必要的纠纷,同时夜班护士要及时协助患者入厕。

3.2重视药物护理老年人往往出现“服药能力下降”,如漏服、多服等。心内科老年患者常用药物有扩张血管药、抗高血压药、强心药、抗心律失常药、安眠药、降糖药、抗凝血药、缓泻药等。使用镇静催眠药易引起头晕、思睡、精神萎靡不振,影响判断力,安排患者卧床后再服用并休息,避免走动;服用降压药易发生性低血压,指导患者起床及改变时动作宜缓慢;降糖药按要求餐前、进餐时正确服用并督促检查按时进食,以免引起低血糖。依据患者排便规律,合理安排服用泻药时间,尽量避免晚上排便,以防患者受凉及夜间病情变化。老年患者使用抗炎药、利多卡因、洋地黄类、安定、抗凝血药,存在代谢减慢、血药浓度增高、半衰期延长等特点,用药时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对有医嘱但属患者自备的重要用药,如抗血小板聚集的硫酸氯吡格雷片、华法令、降压药、降糖药等,一定监督患者及时用药。

3.3关注患者出科检查活动科间转送或外出检查,虽然时间短,却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易引起护患纠纷。对此,我们规范了院内科间转送、外出检查护送流程。科间转送高龄、卧床或重病患者,由本科护士陪同接送,严格交接手续。危重患者外出检查时提前做好计划,做好人员及物资准备,保证患者随到随检,避免途中出现由于准备不足所出现的隐患。

3.4严格操作流程,规范签名制度熟练掌握各种注射泵及输液泵的操作。严格控制输入液量和药量,并能对输液过程中的气泡、阻塞等异常情况进行监测与报警,广泛应用于输液精度及过程要求较高的心内科患者。但应避免护士过于依赖仪器监测,应及时观察仪器工作状况,避免交接班或使用不当所导致药量输注不准确。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是护理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按照护士技术操作规范严格要求护士,严格按流程完成每一步操作。加强护士动手能力训练,要求护士熟练掌握科室不同品牌输液泵的使用方法及常见报警原因防范、分析、处置并逐一进行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提高护士自我约束力,并给与督促检查。

3.5加强沟通,减少患者“违医行为”患者的“违医行为”是指治疗护理过程中,由于患者不遵医嘱行为造成的安全问题[2]。护理安全措施的执行,取决于医患双方的配合,在平时的工作中,护理人员要进行反复有效的安全措施防范宣教。护理人员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将各项告知制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家属和陪护人员进行讲解,取得他们的配合和认可,使他们能自觉遵守,配合治疗和护理,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3.6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开展健康教育,医患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更好地发挥老年人的能动性,指导老年人进行自护实践。教育因人而异,充分考虑老年人的个体差异,根据老年人的文化程度、性格、接受能力、行为习惯等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对于心功能不全反复住院的老年患者教育中应宽容接纳、灵活多变、注重实效,不拘于全部目标实现。对住院人数较多的高血压病患者,我们设计和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措施,重视自我功效对自护行为的促进作用,护士经常有意识地询问老年患者什么时候该吃药、吃什么药、血压多少、吃药后注意什么,强化患者的认知,及时表扬肯定,并依据个体情况调整教育内容,增强其自信心、自尊心,提高护理的有效性、安全性。

3.7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医疗护理工作具有专科性强、个体差异大及疾病的复杂性等特点,造成在临床工作中,各项规章制度还不尽完善,因此护理管理的重点在于随时发现缺陷和漏洞,不断完善工作流程。如我科规定责任制护理,每名患者都会有对应的责任护士,会针对该患者的情况给予各项评估,并及时和患者及家属沟通,做到对患者”十知道”,并给与患者入院宣教和相关指导。做到班班交接,保证当班护士了解患者病情及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起到了很好作用,做到患者入院有人接、检查有人陪、手续有人办、出院有人送、回家有人访,在我科开展的人性化护理服务,有效改善了服务态度,提高了服务质量,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护理工作更加顺畅,消除安全隐患并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R58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261-01

糖尿病足的定义为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的足部溃疡与坏疽,是糖尿病病人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糖尿病足病人大多合并心理抑郁。

我科 从2007对糖尿病足抑郁患者的治疗中,注重其心理干预治疗,患者的依从性,治愈率明显提高。现将主要体会报告如下:

1 糖尿病足患者合并抑郁的原因:

1.1 心理活动与疾病的关系 由于糖尿病患者自觉症状有冷感,酸麻,疼痛,间歇性跛行而且患者知道需要长时间治疗才能恢复健康时,身体及心理不适使患者产生了忧郁,心焦的心理状态。

1.2心理活动与经济条件的关系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患者,知道自身病情需要长时间治疗,所以考虑到经济来源,医疗保险等,产生抑郁心理。

1.3心理活动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依据家庭是否幸福,有无伴侣,子女是否孝顺。此条件的缺失,也会影响到患者的心理状态。

2 心理干预

2.1 尊重,理解患者 从患者入院开始,护理人员对他(她)们的称呼要有尊敬之意。听患者及家属叙述病史时要有耐心,不时以“点头”示意,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被尊重感。

2.2 医护人员应具备精湛的业务技术及理论知识 向其患者详细讲解疾病的可治愈性,针对具体情况可适时告知本科室治疗糖尿病足的一系列先进技术。以鼓励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3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医护人员需要注重修养及语言艺术,创造出一个良好优美的语言环境。医生每次换药时均要向患者及家属告知伤口的好转程度,以鼓励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护理人员应了解其家庭背景和经济状况,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并给予关怀。在他(她)们心理建立良好的医护形象,从而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医护人员的一句话有时胜过一剂良药。

2.4 护士应时刻掌握患者的动态心理变化 及时给予解释,安慰,使患者了解:对于自身疾病,积极配合治疗。良好的心理对于病情的治疗尤为重要。

2.5 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 早晚科室定时播放舒缓的轻音乐,以缓解其焦虑,抑郁的心理。连廊,走廊摆放大型绿色盆栽植物,以愉悦患者的身心。科内申请总务科利用现有资源,将一侧连廊阳台装修密闭玻璃,作为患者的活动室,以增加患者的顺应性。

2.6 加强日常生活护理和基础护理 在工作中尽量不用强行的管理制度去限制病人,而是尽量与病人沟通,在病人自律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限制,以增加患者的归属感。

3 小结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也是糖尿病重要的致残因素。其主要目的是肢端缺血,神经病变,感染,代谢紊乱及多种诱发因素所致。病程漫长且复杂。所以,糖尿病足患者大多发生抑郁心理,医护人员除进行一系列积极有效的临床一线治疗技术外,相应的心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的康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篇(5)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dietary guide to cor pulmonale the influence of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atients

Liu Yinfang

(The First Hospital of Shangqiu City, 4761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Observ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dietary guide to cor pulmonale the influence of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atients. Methods :60 cases of cor pulmonal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i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giv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dietary guide group, no intervention, both groups give routine therapy, observation time respectively in half a year, before and after six months intervention st. George's breathing questionnaire (SGRQ applied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changes. Results:the observation group: SGRQ rating: total score and partial integral decreased (P < 0.05) group, no change. Conclusion: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dietary guide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atients cor pulmonale, the recovery of cor pulmonal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Key words】Psychological intervening;Cor pulmonale ; QOL;SGRQ

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由于反复的急性发作、长期服药、经济原因及疾病的折磨极易产生心理问题及心理障碍,且由于长期气道阻力增加,消耗增多,以及饮食减少,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亦较高,患者的生活及营养状况下降,因此对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及饮食指导,有望改善其生活质量。

材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对我院门诊及住院稳定期的中重度患者,诊断依据中华医学会肺源性心脏病诊断标准[1],排除老年痴呆、精神疾病及肺结核、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其他代谢性疾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18例,女12例,年龄45~75岁,平均65岁,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47~74岁,平均64.7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及治疗前肺功能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2方法

应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2] (总积分及分项积分), 对两组病人在干预前及干预后半年进行生活质量评估。首先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圣乔治呼吸问卷总积分及分项积分的内容及操作规则,问卷由受调查患者独立完成,如受调查患者有疑问,调查员不能做任何有暗示性的提醒。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 观察组加用心理干预及饮食指导;观察期间病情加重,进行相应治疗。

2.1心理干预措施

行心理干预每两周1 次, 共12次(邀请病人和家属共同参加)。有作者本人负责实施干预计划,由另外两名主管护师以面对面交流及问卷调查,全面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对疾病的知晓程度、自理能力、心理情绪反应、家庭经济状况及社会支持系统,以讲座、家庭访视讲授肺源性心脏病与心理情绪的关系, 协助病人和亲属制定情感支持计划, 重视加强家庭和社会方面的亲情支持, 宣传家庭支持对不良心理状态的缓冲作用。针对患者的负性情绪反映特点进行干预, 采用支持、疏导、安慰、鼓励和放松练习等方法, 缓解病人焦虑、抑郁、紧张、恐惧等情绪反应。用乐观、放松的语言引导、暗示病人自诉宣泄, 减轻病人心身反应,纠正病人某些错误认知。同时将疾病的防治知识教给患者,鼓励患者多参与社会活动,安排适宜的健身、娱乐内容的生活作业,并进行坚持。

2.2饮食指导

日常饮食要考虑数量充足,搭配合理,根据饮食及口味安排膳食。每日所需总热量应超过习惯饮食的30%左右,饮食不可太咸,忌油炸、易产气的食物,每日总热量达到126-168KJ/Kg,日常饮食应以富含维生素为主,适量增加瘦肉、鱼等高蛋白及高脂肪物质。并嘱患者尽量经口补充营养,进易消化食物,经常更换食物种类以及烹调方法,对消化功能障碍者,注意食物调配方法,少量多餐。还应创造良好的进食环境,进食前后适当休息。对具体患者,依据营养、疾病状况、家庭条件及胃肠功能制定食谱。

2.3资料统计及数据处理

有专人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问卷进行整理,应用SPASS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采用t检验。

3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SGRQ总积分及分项积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观察组SGRQ总积分较前明显下降,分项积分以症状积分及影响度积分下降明显,P

2组患者治疗前后SGRQ评分变化

观察组干预前及干预后SGRQ总积分及分项积分均明显下降,*P0.05

4讨论

肺源性心脏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它不仅造成患者的肺功能损害,而且对患者的躯体、情感、社会活动以及从事的工作等均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许多研究采用不同的心理评估方法均证明了在肺源性心脏病人中有较高的心理障碍发生率,而且心理障碍与躯体症状密切相关。长期的心理障碍与疾病本身所引起的静息能量消耗增加、胃肠道消化和吸收功能障碍、营养物质和必需营养摄入减少,还有某些细胞因子所介导的代谢紊乱[3]常导致营养不良。长期的营养不良不仅使呼吸肌功能及通气功能降低,而且可损害机体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以及呼吸道局部的防御功能,使其易发生肺部感染[4],急性发作次数增加,生活质量下降。因此,在对病人进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系统心理干预及饮食指导,改变病人对疾病的认识水平,使其了解通过合理的治疗及自我保养,避免发病的高危因素以及增强机体免疫力,完全可以延缓甚至中止肺功能减退的进程,使病情长期保持稳定。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量表)是评定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常用量表,已证明SGRQ量表评定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生活质量与肺功能及临床症状相关性良好且可行[6、7]。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分析发现,经过系统的心理干预及饮食指导,对反应患者生活质量的总积分、症状积分及影响度积分较前明显降低,而生活质量的高低与SGRQ积分呈负相关,所以,笔者认为,系统心理干预及营养指导是一种提高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且不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肺源性心脏病分会学组,肺源性心脏病.诊治指南[J] .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 ,25 (8) :453.

[2]李连弟,蔡映云, 王晓燕, 等. 哮喘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调查.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1998, 7 (3) : 178, 205.

[3]Pit siou G,Kgriazis g ,hatzizisi O , et al. Tumor necrosisfactor2alpha serum levels. Weight loss and tissue oxygenation in chronic obst 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 . Respir Med ,2002 ,96 :445.

篇(6)

钾离子是维持心肌细胞正常电生理活动的基本离子,低血钾(血清钾低于3.5mmol/L)时心肌细胞的各种电生理特性发生异常改变,室颤阈值降低,可导致严重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危及患者生命;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发生的急性低血钾是危重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猝死的主要原因。现对我院科收治的35例急性心肌梗死伴低血钾症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所有资料均来自我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35例急性心梗并发低钾血症患者,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37~79岁,平均68岁。35例患者均经静脉补钾,积极抗心律失常治疗,结果34例化验指标恢复正常,康复出院;1例因发生室颤,抢救无效死亡。

2 急性心梗患者经合并低血钾的原因

2.1 急性心梗早期易发低血钾主要原因在于交感张力水平急剧升高。发病时剧烈疼痛烦躁,使身体进入应激状态,血浆儿茶酚胺水平显著增加,激活钠/钾ATP酶,促使钠钾交换加快;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分泌增加,使钾排出增加;另外胰岛素的分泌增加促使细胞摄取更多的钾;急性性心梗发生时患者呼吸急促,过度换气,易导致呼吸性碱中毒。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细胞外钾离子转移至细胞内,造成急性低血钾;

2.2由于患者在发病过程中呕吐、大汗等原因,也将导致患者钾丢失过多,导致低血钾发生。

3 护理对策

3.1 密切监测血钾变化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注意监测血清钾变化,1 h监测血清钾1次,及时纠正低钾血症,维持血钾浓度在4.5 mmol/L~5.5 mmol/L。采血时勿剧烈摇晃试管,以免溶血致血钾升高,采血后及时送检,以免影响检验结果。

3.2 心电监护

急性心梗低钾血症最严重的影响是可出现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甚至发生室颤或室颤风暴而危及患者生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低血钾应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低钾引发的心电图变化,及时调整补钾的速度和量;若补钾过多过快,对心脏会产生抑制作用;若发现T波高尖,QRS波群增宽等高血钾症心电图特征,应立即停止补钾并给予相应处理。备好除颤仪及美托洛尔等抗心律失常药,若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应及时处理。

3.3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钾离子对血管壁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而引起局部疼痛及静脉炎。静脉补钾时,应选择周围较粗大的静脉或深静脉置管,以减少局部刺激,避免在同一静脉或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减少对血管的机械性刺激,防止静脉炎的发生。可在常规穿刺后,将针柄逆时针翻转180°至对侧固定[1],使针头斜面向下,相对远离或避开对体表敏感的神经末梢的刺激,同时血管下壁及深部组织敏感度差,可明显减轻疼痛。高浓度快速补钾时,保持浓度不变,开通两路静脉,各以原来一半速度补钾,能避免疼痛和静脉炎的发生。输注过程中出现疼痛时,可用无菌干棉签取硝酸甘油1 mL于局部螺旋式轻轻涂擦,可松弛平滑肌,解除血管痉挛[2];也可在补钾的液体中加入10%的氯化钠10 mL按约3∶2钾钠比[3],钠离子进入组织后,使神经细胞失去极化,其兴奋性降低,使痛阈增高,从而缓解疼痛。如发现四肢局部肿胀、疼痛,应立即更换穿刺部位,局部用50%硫酸镁湿热敷,防止局部坏死。

3.4 静脉补钾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伴低血钾时应首选静脉补钾(同时应补充镁盐),必要时稀释后深静脉注射。 静脉补钾浓度以含钾20 mmol/L~40 mmol/L或氯化钾1.5 g/L~3.0 g/L,病情严重者浓度可至60 mmol/L,但要在心电监护下补充。可根据血钾监测及心电监测情况调节输液速度。血清钾接近5.5mmol/L,应停止静脉补钾。

3.5 心理护理

告知患者补充钾盐的重要性,做好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消除焦虑、恐惧情绪。

低钾血症是急性心肌梗死常见死亡原因之一,因此当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伴低钾血症时应严密观察血钾水平,及时补充钾离子,早期给予护理干预,使低钾血症尽快得以纠正,从而挽救患者的生命。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1(a)-137-02

我院2004年1月~2008年7月实施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术患者225例,其中复苏困难18例(除颤3次以上),占总数的8%。现就我院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复苏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全组发生心脏复苏困难病例18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5例。年龄3~81岁;体重9~71 kg。其中,9例为心脏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室,心肌肥厚;3例为先天性心脏畸形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室间隔缺损2例,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窦瘤破裂1例);4例术中出现严重高血钾症;2例出现冠状动脉气栓。

1.2 体外循环方法

全组病例均在全麻浅、中低温下行心内直视手术,选用乳酸林格液、4%琥珀酰明胶作为基础预充液。术中采用浅中低温(23~32℃),中高流量[2.0~2.5 L/(min・m2)],中度血液稀释(Hct 0.22~0.26)。转流中监测桡动脉压、中心静脉压、灌注压、鼻咽温、肛温、尿量、电解质及血气分析,根据结果随时调整灌注流量,以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13例在阻断升主动脉后经主动脉根部灌注0~4℃ 4∶1氧合血全钾停搏液,5例给予晶体冷停搏液灌注。

1.3 复苏方法

升主动脉开放后心脏复苏困难的原因比较多,我们针对不同原因进行处理。

1.3.1 有9例巨大心脏、心肌肥厚的瓣膜病患者,开放升主动脉时鼻咽温34~35.5℃,血气、血生化均正常,而心脏不能自动复跳,给予电击除颤20~30 J ,3~7次后心脏仍不能恢复搏动,或仅有几次搏动后,又转为室颤,时间长达12 min以上。我们经积极处理无效后再次阻断升主动脉,根部灌注37℃半钾温氧合血,灌注400~600 ml,灌注压力为200 mm Hg,心肌电活动消失即可,3~5 min后开放升主动脉,其中,4例自动复跳,3例电击20 J除颤一次复跳,另有2例除颤数次后仍不能复跳,再次阻断后灌注半钾温氧合血停搏液10 ml/kg左右,使心电机械活动完全停止,开放循环后1例自动复跳,1例除颤复跳。

1.3.2 有2例患者开放升主动脉后肉眼见气体进入冠状动脉,心脏收缩无力,心电图表现为ST段抬高红旗样改变。立即行冠状静脉窦逆灌单纯氧合血将气栓驱除,成人灌注压力为40~60 mm Hg,小儿灌注流量和压力稍小。排气彻底后开放升主动脉均除颤复跳,心肌收缩有力,心电图恢复正常。

1.3.3 有4例患者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出现室颤或心电图呈直线,采取电刺激除颤(10~30 J) ,除颤次数4~6次,无效,而此时血钾为5.6~7.0 mmol/L。立即一次给予胰岛素8~12 U,并动态监测血糖浓度;其次加强利尿,补钙1~2 g,同时还给予5%碳酸氢钠联合应用,安装超滤器,快速滤出含高钾血液。血钾降至正常以20 J除颤2次心脏复跳,顺利停机。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脱离体外循环。体外循环时间55~240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3~170 min;第二次主动脉阻断温血再灌注时间4~30 min;辅助时间15~30 min;其中有1例室缺患者因心率慢,给予安装临时起搏器。

3 讨论

造成心内直视手术心脏复苏困难与多种因素有关。在排除手术操作本身的因素,患者心功能较差、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及术中心肌保护效果不佳是造成术后复苏困难的常见原因。复苏困难多发生在瓣膜手术,占80%以上,其中又以主动脉瓣手术多见[1]。病程长,心功能差,心脏扩大,特别是心肌肥厚扩张,对缺氧耐受能力差,部分患者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阻塞性病变,给术中心肌保护带来一定困难。我们采用再次阻断升主动脉,二次温血停搏液灌注方法取得良好效果。二次温血停搏液可以为已发生潜在缺血性损害的心肌提供充分的氧供,用于恢复受损害的心肌组织,并且二次可冲洗代谢酸性产物,为心脏复苏创造良好条件。同时做好左室减压,充分的左心引流降低左心室内压及张力,减少心室做功。在手术过程中尽量避免心脏过分牵拉,辅助循环时心脏不宜过胀,以免损伤心肌纤维,尽量减少电击除颤等机械性操作的损伤,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对体外循环下患者顺利复苏有很重要的意义。

体外循环中血钾高于5.5 mmol/L为高钾血症。高钾血症的原因:①大量库血的预充,库血储存时间越长血钾越高。②外科操作致停跳液大量回收使血钾明显升高。③肾排钾减少,体外循环低血压,血管活性物质增加使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尿生成和排钾功能障碍。④体外循环中酸中毒使血中pH值下降,细胞内钾外移产生高钾。⑤血液破坏。⑥内分泌异常。冠心病患者多合并糖尿病,体外循环中交感神经兴奋加重胰岛素分泌障碍产生高钾[2]。所以体外循环中应随时监测血钾浓度的变化并注意钾和镁的适当补充。在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多次除颤不复跳者应怀疑高钾的可能。复跳前查血钾,一旦怀疑或确诊,体外循环不能停止,以防高钾停搏。本组病例中经利尿、补钙、胰岛素(4 U/g糖)、高糖及5%碳酸氢钠、安装超滤的联合运用下血钾均调至正常,除颤复跳,顺利停机。

心肌保护对任何体外循环下的复苏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认为一定要慎于术前,严于术中,善于术后。手术中心肌保护的关键在于降低心肌耗氧量,减轻或预防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3]。灌注心脏停跳液是心肌缺血期间重要的心肌保护措施。全组阻断升主动脉灌注(4∶1)氧合血、晶体停搏液,首次灌注要充足15~20 ml/kg,此后每隔30 min复灌10 ml/kg,停搏液的温度控制在4℃ ,使心肌处于低温,可降低代谢率及氧耗。冠脉系统进气 或阻塞造成心脏复苏困难也较为常见,表现为心脏收缩不协调、无力或持续室颤,心电图表现为ST段抬高。对于此类患者一旦确定,立即阻断主动脉,于根部高压高流量灌注纯温血停搏液,同时做好左房减压和右房引流,防止心脏膨胀。对于左冠系统的进气,我们选择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取得较好的效果。我们认为,在体外循环、外科和麻醉医生密切配合下,术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手术规划,术中积极灵活地采取适当措施,对于处理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复苏困难,挽救患者生命是非常有效的。

[参考文献]

篇(8)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arrhythmia after total lobectomy in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and put forward relevant nursing countermeasures.Methods 68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with total lobectomy from March 2015 to March 2017 of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study objects.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groups according to whether or not there was arrhythmia after the operation.12 patients with arrhythmia after operation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56 patients without arrhythmia after operation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The related data of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and the causes of arrhythmia after operation were analyz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Results The reason of arrhythmia after total lobectomy was related with age, smoking history, history of pulmonary function impairment, heart history, oper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postoperative hypoxemia, postoperative hemodynamic changes, postoperative mediastinal swing, postoperative severe pain and postoperative constipation (P

[Key words]Lung cancer;Total lobectomy;Arrhythmia;Cause;Nursing

肺癌是?R床上常见恶性肿瘤,死亡率、发生率均较高,且近年来,肺癌发病率有上升趋势[1-2]。临床上主要应用手术方法来对肺癌患者进行治疗,其中,全肺切除术由于创伤大,会严重影响患者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使得患者术后容易发生心律失常等各类并发症[3]。全肺切除术后心律失常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需要采取积极措施来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4]。本文为了探究全肺叶切除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以及对应护理措施,选取在本院进行全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68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全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68例,其中男39例,女29例,年龄52~78岁,平均(59.23±5.78)岁。

1.2方法

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心律失常进行分组,术后发生心律失常患者12例设为观察组,术后未发生心律失常患者56例设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两组肺癌患者全肺叶切除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分析

全肺叶切除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与年龄、吸烟史、肺功能受损史、心脏病史、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低氧血症、术后血液动力学改变、术后纵隔摆动、术后剧烈疼痛、术后便秘有相关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肺癌患者全肺叶切除术后心律失常多因素分析

经Logistic回归分析,全肺叶切除术后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65岁、肺功能受损史、心脏病史、术后低氧血症、术后血液动力学改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原因分析

目前,随着社会环境改变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肺癌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但是该病死亡率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5]。重大手术创伤后,患者容易发生心律失常,而全肺切除术是治疗肺癌的重要方式[6]。本次研究中,经Logistic回归分析,全肺叶切除术后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65岁、肺功能受损史、心脏病史、术后低氧血症、术后血液动力学改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篇(9)

有些战士患精神和心理疾病的原因很简单。如某战士,有一天代替副班长去厨房值班,有的战士和他开玩笑,问他什么时候当上了副班长,还有的说他去厨房值班是好吃。这个战士一气之下跑回班里大哭一场,得了精神分裂症。类似这种原因发病的,在战士精神和心理病员中占有一定比例。精神和心理疾病患者心理承受能力弱,自我控制能力差,这与青年时期的心理特征相吻合。心理学认为,青年时期由于身体变化的影响,在心理反映上,一般为情绪不稳定,感情用事,容易自我失控。心理学称这一时期为"疾风怒涛时期"。因此,作为思想教育管理者,要研究青年战士的心理弱点和变化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训练,增大心理容量,扩大他们的胸怀。要利用专题讲座、谈心、讨论等多种形式解疑释难,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妥善处理工作、生活中的各种矛盾,使他们在困难、挫折及突发事件面前保持冷静。并通过表扬、批评、评比竞赛、总结讲评等途径,使他们逐渐经受心理冲击,培养较有弹性的心理素质。

2自我需要满足不了,心理倾斜,是患精神和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要注重调节,使青年战士保持心理平衡。

有些战士常常因为想入党没入成,想考学没录取,立功受奖的愿望没实现,婚姻恋爱受挫等原因,导致心理失去平衡,诱发了精神和心理疾病。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行为来自动机,而动机又来自需要。"需要--动机--行为"是人的行为发生过程的基本链条,不考虑个体的需要,行为就缺乏内部动力和源泉;如果个体的需求"倾斜"太大,心理上就有可能发生紊乱、失控。由此可见,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一定要遵循青年需要的特点和发展规律,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他们的基本需要及其发展趋向,然后有的放矢地加以引导,使他们心理上趋于平衡。战士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各人情况不同,需要也不完全一样。对他们的需要,既要尽量满足又不能尽其所需;有的既要限制又不能硬性禁止。从一些经验来看,对青年战士的需要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加以调节:①肯定引导。当战士的需要是正当的、积极的,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就要给予满足、肯定、支持并指出努力的方向。②否定引导。当干部战士提出不合理要求时,要敢于否定,不能模棱两可。如有的条件不具备,硬叫领导让其入党,服役期不满就闹着要提前退伍等。否定要讲明原因,注意言辞态度、时间场合,使战士易于接受。③转移引导。战士有些要求虽然有道理,但不切实际,无法满足,如有的入伍第1年就要求参加院校招生考试。对这种需要,不能采取哄骗的办法,要积极主动地做工作,培养战士对本职的兴趣,把需要转移到可行上来。④对比引导。根据青年人普遍具有的求同心理,让同部队、同岗位、同情况的先进典型现身说法,使那些不合理、不现实的需要在外来"闪光点"的辐射下得到抑制或消除。总之,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要重视研究人的需要,区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加以调节和引导,防止由需要与满足之间的落差而造成心理倾斜。

3外部刺激过大,思想负担沉重,是患精神和心理疾病的直接原因;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要努力创造和谐的、利于战士自我塑造的良好环境。

篇(10)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频繁出入医院各科室,认为自己患有冠心病而实际并没患任何心脏病的男男女女实在不少。他们实际上患的是心理疾病。经心理医生诊断,王女士所表现的是焦虑症的惊恐障碍,杨小姐所表现的则是抑郁症的躯体化障碍。还有不少疑病症的患者整日担心心脏出毛病,看到一本介绍冠心病的书,就会认为自己也有同样的症状。一旦生气和各种心理压力加大时,也常感到心脏不适。

心理障碍常导致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变化,引起心脏反映。心脏又是维持生命的重要器官,容易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这些都是心理疾病患者出现心脏症状的原因。因此,请记住以下的忠告:在注重心脏健康的同时,也要注重心理健康。在你怀疑自己患有冠心病时,还要想到自己有无心理疾病。

仅仅知道以上这些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应了解到。心理因素有时也是促发冠心病的重要因素。

40多岁的常先生经常焦虑。他想问题总是往不好的方向去想。工作中出现压力,他总是感到难以克服。对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也总是感到担忧。这使得他较同龄人更显憔悴――头上已经谢顶,皱纹爬满了眼角和额头。他总是认为自己心脏不好而不敢运动,对爬山、散步从不感兴趣。以往并没有患冠心病,而长期的焦虑使他真的患了冠心病。

李先生是一位总工程师,几十年来很少休息,大部分节假日都被用来工作。他工作效率很高,仍感到时间紧迫,整日忙忙碌碌。他对属下要求很严格,同时也常常缺乏耐心,时常生气。这种典型的A型行为模式,最终导致他患了冠心病。

还有许多和李先生一样的高级管理人员、公司经理,都整日忙于工作和社会应酬,常常半夜1~2点钟才回家。他们很少与家人一起漫步在青山绿水之间,也难得有自己的轻松一刻。他们总认为自己做得很对,是珍惜时间、争分夺秒。但不久他们发现自己除患了冠心病外,还易怒,与他人关系紧张。此时他们最好应该去看心理医生。

知道了心理因素在冠心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我们就知道,在众多的冠心病预防措施中,保持心理健康是最为重要的措施。

下面,我们再介绍一下人们在患了冠心病之后常有的心理障碍和克服方法。

赵女士患冠心病10年,经常头晕,头痛,心烦意乱,有时感到要晕倒。这些都是心脏供血不足引起的。赵女士因此抑郁于心,认为自己心脏有病,可能会不久于人世。于是,她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常为小事与家人生气,并认为家人对她关心不够。她时常怀疑自己病情在加重,失去了治疗的信心,给医务人员的工作造成很大的难度。

从赵女士身上我们知道,心理障碍与躯体障碍一样,都是冠心病症状的组成部分。可现在不少患者,甚至医务人员,都只重视躯体症状而忽视心理症状。

孙先生是位冠心病患者,他以往只在内科开些治疗冠心病的药。而如今他开始进行心理调整,感到自己的疾病有了很大的好转。

那么,心理医生是怎样使孙先生的心理得到调整的呢?

上一篇: 绿色建筑要求 下一篇: 经济与生活知识点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