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发展的阶段汇总十篇

时间:2023-11-08 10:46:2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电影发展的阶段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电影发展的阶段

篇(1)

关键词 纳达尔 发球 技战术

在发球阶段,发球可以直接得分也可以通过发球的战略战术为第三拍得分创造机会。网球比赛每一分的竞技过程中,比赛双方运动员发球战略战术是网球比赛的重要得分手段。发球质量的高低以及发球阶段的技战术应用是取得比赛胜利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反映一名网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指标。纳达尔在红土网球比赛中称雄多年,而且也在硬地和草地顶级赛事中获得冠军。本文通过对纳达尔在比赛中发球的研究,探讨其发球阶段的个性化技战术应用特点以及规律。

一、纳达尔发球一发落点分析

由表1可知,纳达尔一发落点都明显的呈现出右区发内角,左区发外角,具有右内左外的战术特点即发球发向对手的反手位。目前网球选手大部分是右手持拍,发球角度右内左外的特点可以迫使对手使用反手进行接发球,使对手接发球失误或者是降低对手接发球回球的质量,为自己在第三拍的进攻奠定优势。纳达尔的这种发球落点的特点使对手使用击球较弱的反手击球,对手为了提高接发球的安全指数,一般会把球回击到中路或斜线,纳达尔是左手持拍选手,回球到纳达尔的正手位,形成了纳达尔的正手进攻对手的反手。以自己的长处攻打对手的短处,大大提高了进攻力度,增加对手的失误,从而顺利赢得这一分。在比赛中这种现象经常出现,是纳达尔的惯用模式。

通过表1中关于中路的数据可知,纳达尔在硬地比赛中一发发到中路的比例比红土场地多,红土比赛中一发发向两个角的比例都多于中路,说明纳达尔在红土赛事中对发球角度有了更高的要求。在硬地比赛中,网球的速度比红土场地的快。增加发球的速度对发球得分的非常有效,纳达尔的一发速度有所提高,但是一发落点就没有那么刁钻了,这样可以在硬地比赛中更容易保证自己的发球局不被破发。在红土比赛中,由于红土对网球的摩擦力比较大,增加发球速度对发球效果的作用没有硬地那么明显,所以,纳达尔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增加了一发发球的旋转速度,一定程度上即保证了发球的安全性,又可以追求发球落点。因此在摩擦系数比较大的红土地,增加球的旋转,可以较容易地保住自己的发球局。

二、纳达尔二发落点分析

由表2可知,纳达尔在二发中路的落点相对多一点;其次纳达尔具有右区二发以中路和内角为主,左区二发以中路和外角为主的特点。二发是以追求发球的稳定性为目的,稳定的二发成功率是主要战术意图。二发发中路的区域落点选择性广,因此二发的中路落点比例相对较多。在保证二发成功率的基础上然后采取一些战术,避免对手的发球抢攻,失去发球的主动地位。从而形成了右区二发内角,左区二发外角的特点。二发发右区内角和左区外角一般是发到对手的反手位,反手进攻能力稍弱,降低接发球的进攻。而且二发增加的发球的旋转速度,发球的方向路线不定,使接发球很难接力攻击。纳达尔二发主要特点是首先保证二发的成功率然后是二发发向对手的接发球较弱一侧即反手位,使二发兼具了稳定性与威胁性。

篇(2)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2)03—00—00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achievements of Chinese women''s volleyball team as the basis and at the present stage of development of Chinese women''s volleyball team as the study topic, the use of literature,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other methods of at the present stag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women''s volleyball team features and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analysis, expect to be a revelation and theoretical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Chinese women''s volleyball team who are preparing for the London Olympic Games.

Key words:Chinese women''s volleyball team;development; influencing factors

1 前言

中国女排是我国三大球类中唯一一个取得过世界冠军的队伍,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当今的世界女排在向着更加多元化、高大化,打法更加男子化的方向发展,现阶段中国女排发展有哪些特点?哪些因素制约了中国女排的发展?本文参照张然教授对中国女排历史阶段的划分,对中国女排现阶段 (1995年至今)的发展特点及影响比赛成绩取得主要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现阶段中国女排发展的特点以及制约现阶段中国女排竞技水平发展的因素,以期为中国女排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收稿日期:2011—06—29

作者简介:陈艳萍(1963— ),女,副教授,研究方向: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

作者单位: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现阶段(1995年至今)中国女排发展的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从山东体育学院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上进行了文献收集和检索工作。

2.2.2 专家访谈法

走访部分高校排球方向的教授、高级教练员并对本课题的相关问题进行咨询,事后及时追记、整理,获得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资料及相关建议。

2.2.3 问卷调查法

征询熟悉女排情况的专家意见,根据专家的意见对问卷进行了修订,最终针对每个阶段确定了影响因素。将修订后的问卷发放给10个专家进行内容效度检验,40%的专家认为问卷效度非常可行,60%的专家认为问卷效度比较可行。一部分利用信件形式委托老师发放给国内部分排球专家;一部分以当面发放的形式发放给国内部分排球专家,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56份,回收率90.3%;有效问卷51份,有效回收率86.7%。

2.2.4 数理统计法

利用SPSS13.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3 现阶段中国女排发展的特点

从中国女排参加世界三大赛可以看出,有三次只获得第五名的低谷,有2003年世界杯和2004年奥运会上接连获得冠军,实现世界大赛的两连冠,重返世界排坛高峰的。更有2010年世锦赛无缘八强,仅获得第十名,创36年来参加世界三大赛最差,历史倒数第二差战绩的低谷。纵观这个阶段中国女排的发展状况,中国女排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3.1.1 技战术特点

为拓宽进攻的路子——四号位主攻手孙玥前冲加塞和后排进攻增加了不少活力。吴咏梅、王怡、赖亚文的三号位快攻坚持了中国队自身的打法,把速度和变化进攻布阵在二三号位的6米前沿,并取得了较高的命中率。老队员崔咏梅和赖亚文是全队的主心骨,不论何时上场都能起到稳定情绪的作用。在狠抓得分的重要手段发球上也有所突破,何琦、王子凌的勾手平飘球,速度快,过网平,破坏力强;孙明、李艳的远距离上手球增加了速度和力量,平冲有威力;赖亚文、王怡的长短结合找人找点能动摇对方的阵势;崔咏梅的跳发球曾获得过世锦赛最佳发球奖,弧度平速度快。拦网方面新的“天安门城墙”正在建立,以赖亚文为首的拦网技术在与世界众多重炮手的较量中经常显示威力。研究对手摸清对手的球性与球路,制定和磨练对策是当时主教练郎平从不间断的工作。队员手中每人都有几份主要对手的阵容、轮次打法和队员发、扣球路线落点特点的资料。一周还有几个晚上对比赛的录像反复观看和研究。还利用电子编辑把对手的轮次、个人特点分门别类地制作在一起,反复研究用以强化队员的认识,发现规律,寻找对策。

3.1.2 所取成绩

在这段时间,中国女排获得1995年世界杯季军、1996年奥运会亚军、1997年世锦赛亚军的成绩,中国女排再次回到世界强队的行列。

篇(3)

一、动画电影的艺术形态

(一)动画技术的升级和产业重组

在现阶段电影工体事业之中,随着我国虚拟技术的长远发展,其所得到的经济效益也在不断增加,这也导致这一技术得到了长久发展。与这项内容进行比较之后,传统的电影制作行业的各种缺点也逐渐突显出来,无法满足现阶段电影工体技术的需求。所以,在动漫电影的制作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其艺术的发展形态。所以,对于动画电影的后期发展情况也需要重点考虑。随着虚拟技术的快速升级,其动画电影的艺术形态也在根本上呈现出一定的变化,传统的动画电影需要导演和制片人还有灯光师、音响师的配合,但使用虚拟技术进行动画的制作,制片人只需要使用电脑就可以合理开展。动画电影在现阶段变得越来越火暴,其主要原因是迪士尼的动画大片在全球热播。并且,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阶段,动画的领域中也出现了比较激烈的竞争,这也是动画电影艺术形态发展的重要机遇。

(二)动画电影的虚拟美学和主要类型

随着动画事业的不断发展,动画电影行业也日渐繁荣,很多传统的动画内容也逐渐出现,很多公司把传统的漫画和黏土动画改变成三维动画也是动画电影的艺术发展形态。同时,在数字技术不断发展和升级的过程中,也能在根本上改善美学的审美形态。随着动画电影的发展,三维动画的制作技术也成为一个动画能否成功的根本性内容。因此,动画的发展艺术形态也是核心的创作内容,并且其现有的框架之内,也构建出了最新的思维,产生了具有商业价值的动画电影艺术形态。

(三)动画电影导演创作和语言创新

动画电影中的造型,是创造这一动画的关键。在动画电影发展中,所使用的良好技术,也是动画电影未来的发展形态。因此,动画电影的发展也在根本上成为动画电影的艺术形态。想要促进动画电影的进步,还需要把这一艺术形态应用在动画电影的制作中。同时,在动画电影的制作中,其题材也在不断创新。只有把这些内容相结合,才能在根本上促进动画电影的发展,这也是动画电影艺术形态未来良好的发展途径。

二、动画电影的发展趋势

(一)动画电影的未来宣传和明星动漫角色的建立

迪士尼公司和皮克斯公司在1995年期间完成了第一步动画电影,指明了三维动画电影的最新发展方向。在这之后,三维动画电影也成为动画电影发展的主要内容,也是其创作的主流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也在2006年阶段推出了首部三维动画电影,但由于电影之中对于受众的年龄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也导致我国的三维动画发展出现资金赤字的现象。因此,还需要保证动漫电影在发展过程中能逐渐面向观众,使用良好的宣传手段,还有明星的角色,保证动画电影的进步。

(二)动画电影有趣的故事情节吸引全龄化观众

我国中央电视台在少儿频道播放《熊出没》之后,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其中幽默诙谐的内容,还有场景和人物角色的设定,使受众越来越喜欢这部动漫电影。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这部电影已积累了越来越多的观众,这主要归功于动画电影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个性。基于这一情况,很容易理解现阶段动画电影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情形。同时,《熊出没》制作方为了得到家长的认可,开设了父母审片大会,也就是在父母能够理解和喜欢的基础上把这一动画播放给幼儿,这也是动画电影能够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动画电影中生动的人物角色

在《熊出没》这一动画电影中,对于光头强角色的设定,制片方花费了非常多的心思,并且为了了解到幼儿的行为习惯和特点,公司还请来了工作人员的孩子参加公司的活动,并且要求没有孩子的工作人员观察其表情和行为习惯,这样才在根本上创造出比较受到关注的光头强形象。同时很多其他角色也都在剧情上推动了动画电影故事情节的发展。

(四)对于歌舞艺术的叙述

在动画电影中,音乐和歌舞元素的使用已经被经常关注,其中迪士尼和蓝天工作室等大牌的电影作品中都开始使用歌舞艺术,以此促进动画电影的发展。实际上,这也是动画电影的一种主要艺术形式。并且,在叙事的过程中,使用很多比较美的元素。歌舞内容的使用能给人们比较紧张的感觉,同时也能传递动画电影中的欢快氛围。因此,使用三维立体动画能保证镜头不受到限制,给观众一种视觉上的盛宴。

(五)利用正能量感染观众

在动画电影中,还要融入责任感、正能量和亲情、友情等内容,并且加上有效的三维立体效果,这样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才能取得成功,同时也给人一种真实的感觉。例如,动画电影中的光头强,其喜剧的感觉和滑稽的感觉,都能给人欢快的感觉,但同时又设置熊大、熊二这两个角色,采用种种措施反对光头强砍树,以此保证人们在接受到电影内容的过程中,保证其正能量也被观众所接受和喜爱。这也是现阶段动画电影中的正能量。

篇(4)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3-0148-01

一、电影分级制度

世界现行的电影审查制度以电影分级制最为普及,文化产业相对发达,电影产业比较成熟的国家和地区,比如美、日、韩、英以及我国港台地区,都采用电影分级制度。参照国情、业界状况、历史文化传统等各方面,针对不同年龄、不同阶层观众,每个国家或地区都进行了合理的级别划分,以适应观影群体,达到保护观影者尤其是保护未成年利益的目的。电影分级制自身的确有着很多优点,诸如促进电影创作生产的丰富与类型化的发展;有利于保证电影人艺术创作的自由;有利于拓展电影制片业发掘题材的发展空间;促进市场规范的繁荣发展;推动电影产业化进程等。

二、我国的电影审查制度

所谓电影审查制度是指:电影监管部门按着相关的审查标准对于各类电影片的影片内容、艺术和技术等方面进行把关,“未经国务院广播电影电视行政部门的电影审查机构审查通过的电影,不得发行、放映、进口、出口。”

2002年《电影管理条例》的实施,即明确了我国施行电影审查制度。条例对于电影审查主题、内容、标准、程序等内容进行了明确详细的规定。我国的电影审查制度属于事先审查制,具有统一的审查机构,明确的审查标准和严格的审查程序。我国的电影审查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和约束了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等方面的行为,保证了我国电影作品出品的质量和合法性,该制度的运行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也存在一些固有缺陷。我国现行电影审查制度存在的缺陷大致表现为:电影审查时间长,影响影片档期;约束电影人艺术自由,造成艺术折扣等。这些问题长久以来都没有得到主管部门有效的解决,对于新时期我国电影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于现如今电影受众精神文化生活多样性的需求满足都带来了不少不良影响。

三、电影分级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但是否认可分级制,就一定要推行?需要考虑的问题还有很多。电影分级制的确有着很多优势,但是从理论层面到实践层面的过渡还有着很大的距离,还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中国复杂的国情决定现阶段电影分级制并不适宜推行,下面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分级制的可行性:

(一)我国基本国情。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间的文化传统、生活习惯各方面差异都比较大。中国现阶段人民贫富差距大,从地域来看,东西差异大,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并不均衡。如果要推行电影分级制度,需要考量均衡的因素还有很多。

(二)法制环境。我国的法律法规一直处于不断健全和完善的努力过程中,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关于知识产权方面,尤其是电影相关的专门立法和规章制度并不完善。虽然国家主管部门对此重视起来,但是相较于美国、日本等这些文化产业尤其是电影产业已经发展成熟的国家来说,还有很大可以发展的空间。如果现阶段一定要推行电影分级制,首要的工作就是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当然还要保证强有力的执法,显然,现阶段还达不到要求的条件。

篇(5)

一、电影有哪些类型和题材

首先我们要了解电影有哪些类型与题材,根据IMDB(著名英文电影网站)的分类电影的种类可以分为Drama(故事片),Adventure(科幻片),Musical(音乐片),Horror(恐怖片),Romance(爱情片),Come―dv(喜剧片),Action(动作电影),Westem(西部电影),这几个种类。电影的题材可以分为wag(战争),Science Fiction(科幻),Dramatization(故事),Super Hero(超级英雄),Kids Fiction(儿童片),Fantasy(幻想及神话),Hismdc Fiction(历史),Family(家庭与亲情),Conimporary Fic-tion(现实主义或时事),Westem(美国西部),Music(音乐)这几个种类。通过对传统的艺术电影与娱乐电影中前十位的代表的电影类型与题材作进行整理得可以从以下的表格(表1)中看出文艺电影和娱乐电影所分别代表的电影类型与题材

二、新技术对于电影的影响

在过去的一百年是世界历史中科技发展最为迅猛的时期。在这种社会背景与前提下,电影的功能变化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每年得到票房冠军的电影的题材与类型来看出它所处的年份,电影媒体主流的趋势。

首先我们根据技术的发展过程将电影的历史划分为5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15年-1939年,这个阶段从电影开始统计年度票房冠军开始,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在这个阶段中,1936年,电视事业开始出现,但还处于初级阶段;

第二个阶段:1940年-1960年。1960年美国电视台高达780座,电视机3000万台,英国190万台,法国3万台,加拿大2万台,日本4千台。这是电视普及的开始。

第三个阶段:1961年-1975年。工业光魔特效公司是美国导演乔治,卢卡斯为拍摄第一部《星球大战》,于1975年专门建立的特效公司。他开创了电影特效行业。至此,电影开始进入特技时代。

第四个阶段:1976年-1991年。1991年年上映的动作电影《终结者2:审判日》作为人类电影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被载入史册。它是第一部再商业上成功运用SGI电脑工作站。制作电影特技的影片。从这部电影开始,电影制作完全进入了数字时代。

第五个阶段:1992年一现在。电影进入了新的科技时代。

a,3D电影技术:3D电影技术是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一项技术。在之后的几十年中一直处于电影媒介的边缘,直到2003年,导演詹姆新一卡梅隆推出了第一次使用数字摄影等先进技术来制作一部记录片《深渊幽灵》并设计出了专门为31)电影拍摄的数码摄像机。他的这次尝试把3D电影代入了数码时代并将其带入了主流电影市场。成为各大电影厂商未来投资的主要对象。

b,IMAX: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的影像系统,拥有最大的银幕,最清晰的图像,最高的解析度,功率最强的放映设备和最高级的六声道和超低音音响系统。当高达7层楼高,20多米宽的银幕放映电影的时候,眼睛里充满了电影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电影之中。虽然现在还受限制于建设费用的昂贵。但是可以预计来来它将成为主流的电影播放系统,

c,Red D:在ReaD系统中可以最大幅度地降低观众长时间观看3D影像带来的不适感。而且由于建设成本相对较低,Real D在世界上的普及率更高。Keal?D公司宣布10年内咬你让观众摘下3D眼镜直接观看立体电影。

d,Holographic(全息影像):holographic是使图像空间化,它能形成客观存在的图像,理论上可以真实的还原所有的物体。场景以及人物。2008年美国CNN电视台首次在电视直播中应用了该技术,而这项技术也正在飞速的发展之中。虽然现在的技术还不足以拍摄电影。但是可以预见,在未来我们去看电影。不是坐在椅子上盯着屏幕。而是置身在电影的场景中来欣赏。

根据统计这五个阶段中_各阶段的年度票房冠军中电影类型与电影题材的比率。我们得出以下图表。

篇(6)

漫威电影的观看顺序为 第一阶段观看的电影依次为《钢铁侠》、《无敌浩克》、《钢铁侠2》、《雷神》、《美国队长 复仇者先锋》、《复仇者联盟》;第二阶段观看的电影依次为《钢铁侠3》、《雷神2 黑暗世界》、《美国队长2 冬日战士》、《银河护卫队》、《复仇者联盟2 奥创纪元》、《蚁人》;第三阶段观看的电影依次为《美国队长3 内战》、《奇异博士》、《银河护卫队2》、《蜘蛛侠 英雄归来》、《雷神3 诸神黄昏》、《黑豹》、《复仇者联盟3 无线战争》、《蚁人2 黄蜂女现身》。

漫威电影的观看顺序其实与电影的上映时间大致相同,上映时间相邻的两部电影绝大多数会存在一定的联系,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一部漫威电影结尾部分的彩蛋会展现出下一部漫威电影的内容。

从2008年上映的《钢铁侠》到2018年上映的《蚁人2 黄蜂女现身》,漫威电影已经走过十个年头,一共上映了20部超级英雄电影,基本上完成了漫威电影发展的前三个阶段,将漫威电影发展的三个阶段作为观看电影的顺序,一定可以获得良好的观影体验。

(来源:文章屋网 )

篇(7)

当代电影观念的形成与同时期社会文化思潮密切相关。其中,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是其哲学基础)潮流最为突出;与此同时,当代大众文化的普遍兴起引发电影的日益商业化、娱乐化倾向;另外,高新数字技术促进当代电影发展到近乎无所不能表现情形。这些共同推动着多元综合的当代电影观念的形成。

当代电影的多元综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它是建立在当代社会与文化的彻底多元化的基础上的。”“其次,当代电影的多元综合不光是传统范畴内的创作方法与技巧的综合,而是体现在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上,如电影美学、电影叙事、电影类型、电影门类等不同层面内部固有的界线开始模糊,甚至不同的视听媒体形式之间的壁垒也已打破,出现了高度的、复杂的融合。”另外,当代电影也出现了新的理性主义倾向;电影制作体制方面的传统商业制片与独立制片的方式共同存在并有互动;类型电影与作者电影、艺术电影与娱乐电影不再泾渭分明;电影的国际化与民族特色表现各领。

篇(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已经有了极大的改善,中国已经成为城市化现代化进程最迅速、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发展中国家,可是,与高速发展的经济相比,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却非常迟缓,造成中国电影市场萎缩,电影产业规模难以提高的原因,就是电影的非产业化运作,也就是说,中国以往并没有将电影视作一个以商业化运作为主、以市场调节为杠杆的经济产业。因此,笔者认为,中国电影发展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改变以往的电影观念,重视电影的产业化本性;二是建立市场化运营模式,走电影产业化道路。

一、改变电影观念,重视电影产业化本性

电影是一门艺术?还是一种商品?这是自电影创立之初人们就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世界电影史学家萨杜尔在《电影通史》里有这样的论述:“1908年,艺术电影还没有多大的发展,电影基本上还是一种通俗娱乐,一种新的商业化的通俗玩艺。他们只是把它当成一种容易卖掉的廉价商品来生产”。这说明电影从它产生的那天起,就很自然地具有了商品属性。所以,电影的艺术属性和商品属性都是与生俱来的。

但是在中国,电影的商品属性长期得不到客观的认识。在中国,“文以载道”的传统使得中国的电影作品一直被视为教化的工具和手段,电影曾经长期被简化地理解为政治宣传手段,被强制性作为政治意识形态载体来管理,其负载的意识形态意义远远超过了其娱乐意义。进入新时期以后,虽然电影的艺术本性和文化本性逐渐开始被认同,但电影仍然还是被看做一种重要的意识形态载体,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电影作为大众文化的宣泄和疏导力量,弱化了电影在竞争激烈的大众文化市场上的占有力,使电影的融资能力、投资能力下降,也使得中国大陆电影在一定程度上缺乏面对现实的开放性和电影观念、形态和风格上的多样化、层次性。同时,中国的电影业管理也没有把电影看作是一种产业和市场行为,从而导致了指令与艺术、经济之间常常缺乏有机结合。

因此,中国电影要发展,面对全球化的挑战,无论是管理层面,还是创作层面,都应该意识到电影虽然是一种特殊的行业,但也是一种产业,要树立电影产业化的观念,生产具有意识形态功能的文化产品,把电影作为一种产业,按照市场原则来管理。

二、建立市场化运营模式,走电影产业化道路

水的《产业经济学》中指出,“产业”即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所谓电影产业,就是所有与电影这一产品相关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电影的“产业化发展”,即是指电影业要被当作一个产业,要遵循产业运作和发展的经济规律来发展。电影产业的市场运作机制和体制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一是策划、生产阶段;二是宣传发行阶段;三是影院放映阶段;四是后电影产品的开发阶段,反映了继票房之后影片的商业与文化价值的进一步延伸;五是电影衍生产品的开发。这五部分各自有着自身的运作特色,并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各具规模的运营体系。因此,只有建立一体化的产业结构,电影生产才有可能按市场细分来进行,发行和放映才可能与制片共担风险,电影相关产品的开发与销售才能为电影带来持续的利润,使电影经济走向发展的良性循环。

1.电影的生产阶段

在电影的生产阶段,要逐步打破行业垄断,建立一种开放、竞争的、公开的、合理的电影生产体制,在影片项目策划、资金运作、经营管理、制作方式上实现电影资源的最佳配置和优化组合,

在投资上,可以采取股份制企业和独资型和合伙型企业相结合的形式,利用各自不同的优势,丰富电影产业的生产层次和结构;同时,坚持多方面拓展资金来源,在开发社会性电影资金的问题上,电影产业应探寻以国营电影制片厂为主体,以独立制片、民营制片公司为补充,形成多元化、双轨制的电影制片业体系,变行业化电影投资为社会化电影投资;还可以寻求更广泛的国际合作,多拍合拍片,以开拓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融资渠道。

在制片方针上,电影产业应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从民族文化的精髓中,创立特色、品牌;并在制片策略上,注重意识形态再生产和电影工业再生产的协调统一问题,建立以娱乐片为主的电影产品结构,注重观众的需求和期待,开发满足市场需求的不同风格的电影作品。

2.电影的发行阶段

中国电影要形成良性的产业循环,不仅在电影生产过程要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现代企业制度,而且在电影的发行放映环节也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按照市场规律,积极推行院线制和分账制,逐步建立公平规范、竞争有序、优胜劣汰、充满活力的市场发行运作机制。

院线制是电影市场长期竞争的产物,是供片商或制片商与若干影院间通过某种经济或契约联结,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经济互利的放映连锁组织。其实质是电影的基本市场化和商品化,是电影市场的规范化和有序竞争,是对传统的计划发行体制的有力挑战。院线制的出现,有助于打破垄断发行局面,激发电影市场的竞争机制,形成双方利益的最佳结合和协调。可以说,电影制片商的市场收益如何,关键取决于院线的规模和层次,取决于院线的效益实现程度和是否良性循环,取决于院线的规范管理程度和是否有序运作。

分账制发行,是一种松散的系统性“强强联手”市场策略,在这种体制中,版权占有者并不出售发行权,而是以方式委托发行中介经营,以双方事先议定的条件,按影片的最终票房收入在制片、发行、放映之间进行比例分成,一改过去制片商出售发行权,一卖了之、发行商推销给放映商,一发了之这类互相脱节,各扫自家门前雪的情形。分账制,表面上是“分”,实际上是“合”, 是把各个利益体按照电影市场的游戏规则,全部捆在一起,产、发、放各个环节荣辱与共,利益共享。

在发行中实行院线制和分账制,在理念上革新了传统的电影发行从上到下一条龙的垄断发行方式。有利于电影市场的培育和市场竞争,形成市场整合力量。

3.电影的放映阶段――改善观影环境,培育电影市场

在建立电影生产、发行、放映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中国电影需要培育电影市场,培育人们的电影消费习惯、培育电影的消费者。对于电影来说,市场就是生命,而观众就是市场的消费主体。所以,培育电影市场就需要改善观众消费环境。20世纪70年代以前,人们最关心的是看一部什么样的电影;而现在,人们考虑选择什么地方去看电影。放映商们开始将新一轮的角逐放在了电影间接技术――放映厅以外的观众服务设施和空间利用上,现代的影院已不是只限于观看影片这一单纯的视听欣赏活动,它已逐渐发展成为小型的商业中心、娱乐中心、视听中心和信息中心。因此,注重科技含量的大型综合型影院建设,是电影工业规模化的一个具体缩影。综合性影院不仅可为观众提供更多的选择,满足不同观众层的需求;同时还可融入商业和其他娱乐业等多种经营,使影院成为观众的“终极娱乐场所”,从而更大地把握电影的市场特征,为电影营销构筑强有力的据点和目标市场提供条件。这也是世界许多国家影院建设的目标。

4.电影相关产品的开发与销售

在电影产业结构中,后电影产品的开发和电影衍生品的开发是电影产业化的两个主要阶段,也是中国目前所亟待开发的领域。电影相关产品开发已经成为电影创造利润的主要方式之一。

由于多年来电影产业的不断发展扩大,许多国家已经形成了非常完善的电影产业运作模式。电影出品后,整个产业化发展自然地围绕知识产权的产业链进行运作。在这方面,美国好莱坞的经营管理模式值得我们借鉴:以电影为“火车头”,运用不同媒体的优势延伸产业链条和价值链条,带领相关产品和产业的综合开发。一部电影和相关广告本身构成第一轮收入;直接产生的副产品,如原声唱片、家庭DVD等构成第二轮收入;与电影相关的人物形象副产品,如服装、玩具等构成第三轮收入。这种电影市场营销观念的出现,促进了电影与其相关产品交叉销售,既创出了影片的品牌,又提高了制片公司的整体效益。

好莱坞的成功,不能不引起我们对后电影产品和电影衍生品开发的重视。目前我国的影视业也在致力于这种模式的运作,但是其规模和影响都很小,更谈不上为电影带来经济上的多少收入。所以,要增强电影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就要注重产业化运作的每一个环节的动作,既要重视电影的前期策划和宣传发行,也要重视后电影产品的开发和电影衍生品的开发。

走产业化道路是中国电影行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但是我们一定要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产业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和发展自身的实力,在经济上形成良性循环,从而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电影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就能达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邓光辉:市场发行伦理及其它[J].当代电影,2002.2

篇(9)

电视电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极为普遍的娱乐方式,电视电影的创作方式,源于电影艺术中的人物塑造、拍摄规律以及叙事风格等,但其放映方式,却需要满足电视的播放要求,即电视电影是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的有机融合体。在现阶段新旧媒体交融的发展形势之下,电视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个性化的娱乐艺术形式,能够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中国电视电影艺术创作的个性化发展

电视电影的观众群体有一定的局限性,面向家庭的电视电影,在创作过程中,应着重考虑其题材的个性化。电视电影的选材,首先要明确电视电影的教育与启发价值,据CCTC6的电视电影节目审查结果,80%以上的电视电影都是现实主义题材。着重反应群众真实生活的题材,更贴近观众的内心,也更适用于家庭共享节目的范畴,电视电影的创作具有投资小、周期短、小制作等优势;电视电影在电视频道上播放,所以其传播面积广,能够更好的满足现实主义题材的时效性要求。例如,《虎皮枫木》这一作品,以真实人物事迹为启发,对陈祖华寻找虎皮枫木的8年历程进行艺术刻画,呈现给观众的不仅是视觉方面的艺术欣赏,对观众精神方面,同样能够带来一定的启发。

在人物塑造方面,电视电影应重视人物艺术价值的提升,只有影片中的人物足够鲜活,才能让整个情节更加的引人入胜,也只有观众沉浸于故事当中,才能真正的体会到主人公的情感波动,通过他们的人生感怀联想于自身,进而达到通过电视电影艺术引导观众思想与意识的效果。高利强导演是一个十分优秀的电视电影导演,其作品尤其以人物塑造见长,无论是《扎西的》中的老班长和扎西,还是《会牌工人》中的徐振国,又或是《督察队长》中的沈泉与朱豪,都切实反映了各类人的生活特点与职业责任。高利强导演镜头中的普通人、小人物,多取材于现实,但成功的人物塑造手法,让人物的感染力并不比英雄式的主人公差,以由浅入深的主题呈现方式,能够更好的启迪现代学子的生活、职业以及梦想追求,对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二、中国电视电影艺术人才的个性化发展

在艺术的发展进程中,时尚、创新是其持续发展的根本,对于电视电影艺术来说同样如此,为保证这一根本,就需要相关人才储备的充足性,电视电影艺术人才的个性化发展,是其整体发展的支持与保障。现阶段无论是电视导演还是电影导演,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缺乏创新与冒险精神,小说作品翻拍、动漫作品翻拍、经典作品翻拍、续集、前传等创作形式较为普遍,这种现象的行程与电影工业的惰性有一定关系,在电影类型化发展大道一定程度的时候,制约了导演思想与才能的个性化发展。这种发展状况若要改变,就需要不断注入大批优秀的青年电影与电视导演,而电视电影的个性化发展,刚好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在电视电影的发展过程中,没有票房压力也没有市场竞争,这种艺术创作环境对青年导演来说是一个十分有利的平台,如《王勃之死》、《天天天蓝》等作品中,表现了艺术探索过程的从容与轻松,其中张扬的、个性的导演风格,能够满足青年导演对艺术创作的最初期望。优秀的青年导演需要培养,要重视多元化的意识探索,培养他们对电影语言的熟悉程度,同时还要保证其人文素养水平,而电视电影的个性化发展,能够相应的为其提供发展平台。在现阶段的电影市场上,青年导演难以获得大量的资金与良好的平台,电视电影则能够让其有机会展示才华,将电视电影作为优秀电影导演的培养平台,以中国电影的整体发展为目标,为其不断提供鲜活力量,是中国电视电影个性化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同时也是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的必要基础。

三、中国电视电影艺术市场的个性化发展

电影频道的开通,相应的符合其播放要求的作品需求量也就不断提升,由此,为电视电影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现阶段的市场发展当中,存在市场目标模糊、审查标准不清晰等问题,作品评价缺乏一定的客观性,导致现阶段电视电影艺术创作的创新劲力不足,观众的欣赏热情不够。因此,电视电影的市场化运作还有待完善,形成完整的生产系统,有助于电视电影的整体发展与前行。电视电影的个性化发展,作品质量与资金投入的矛盾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受到广告利益最大化的影响,国内很少出品短篇电视剧,而大众化的影院电影也很难满足电视电影的播放需求与引进标准,各电影频道在自行制作电视电影的过程中,人力、财力、物力都极其有限,最终导致作品数量也难以满足相应的播放需求。基于此种发展状态,在未来的电视电影发展进程中,需要以类型化发展为导向,促进电视电影行业制作更多类型鲜明的电影作品,优化电视电影的题材样式格局,进而缩短与市场化运作之间的差距;另外,电影频道作为电视电影的播送平台,也需要通过品牌树立等手段,优化文化产业布局,促进电视电影在影视行业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篇(10)

《蝙蝠侠:黑暗骑士》(The Dark Knight)首映周末的票房收入创造了影视新纪录:1.55亿美元!该片还分别打破另外九项票房纪录,铸就了新的电影传奇,使得观众和影视学者的目光开始关注这部电影的导演蒂姆•伯顿以及他的“哥特电影”。

一、哥特电影的发展

“哥特电影”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术语,因电影中频繁出现的哥特元素和哥特主题而在观众中流行,它伴随着电影的产生而出现。从1921年含有哥特元素的《历代的巫术》到21世纪的今天,哥特电影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清晰的阶段。虽然已有专家做了相关的界定,[1]但综合各个阶段的特点,笔者采用初创阶段和多元发展阶段来描述哥特电影的发展。

初创阶段以1921年克里斯滕森的《历代的巫术》开始到1983年南托尼•斯科特的《欲望》为止。这一阶段哥特电影的主题主要有两个:巫术和吸血鬼,巫术通过吸血鬼得以完美的体现。主要作品有《吸血鬼诺斯费拉杜》(1922)、《吸血狂魔》(1931)、《德古拉的噩梦》(1958)、1959年法国乔治斯•弗郎吉的《无颜之眼》(第一部没有吸血鬼形象的经典哥特电影)、《吸血鬼诺斯费拉杜》(1979)、《欲望》(1983)。

多元发展阶段以1990年蒂姆•伯顿的《剪刀手爱德华》出现为标志,从此哥特电影进入黄金发展期。这一时期虽然巫术和吸血鬼依然是哥特电影的重头戏,但也呈现出了不少新的特点,主要包括:

(1)数量多,这主要得益于经济和电影科技的发展;

(2)史诗性哥特电影浪潮的出现,如《乌鸦》系列;

(3)著名哥特导演的出现,如蒂姆•伯顿、亚力克斯•普洛亚等;

(4)新元素“人狼”和古装片的出现,如《人狼生死恋》(1994)、《狼族盟约》(2001)、《魔诫坟场》(1994);

(5)与现代电影艺术的融合,如3D动画片《盖娜》(2003)以及凸显动作片特点的《黑夜传说》(2003)和《范•海辛》(2004);

(6)好莱坞风格影响。

二、哥特电影:哥特文艺的集中体现

哥特元素构成了哥特电影的主要内容,这些哥特元素主要包括:哥特主题、故事、背景(建筑、音乐和色彩)。

在主题上,哥特电影强调异教、孤独、痛苦、死亡、巫术、恐怖、神秘等阴暗面元素对人生的影响。二战及以后的很长时间哥特电影无法取得长足发展就源于此,在战争年代,人们在电影里需要的是心灵的慰藉、灵魂的抚慰,而不再是宣扬死亡、痛苦的哥特电影。

哥特电影的故事大多改编于哥特小说或受到哥特小说的启发。哥特小说是18、19世纪浪漫主义运动中的一种文学形式。哥特文学是对人类自身黑色阴暗面的展示,也是对当时社会正统思维模式的一种挑战,是一种恐怖,神秘色彩的混合体。哥特小说中比较典型的是吸血鬼、哥特式古堡、超现实恐怖。作为故事场景的“哥特式古堡”,具有多重象征意义,它表面呈现的是拥有高耸的尖顶、厚重的石壁、幽暗的内部和阴森的地道等,它既代表了18世纪英国社会的哥特式建筑的复兴潮流,又体现了当时作为“理性主义”对立面的政治观念、思想潮流和文化价值。超现实恐怖可以分为“心理恐怖”和“本体恐怖”两个类型。前者以“恐惧”(terror)为目的,作品中很少或几乎不出现超现实主义的幽灵,而只是通过充满悬念的“未知物”存在,暗示可能发生的凶险,从而“扩充灵魂 哥特式小说,使各种功能警醒到生活的高度”;而后者以“恐怖”(horror)为目的,通过裸的超现实主义的暴力、凶杀等描述,刺激人的感官,使灵魂“凝聚、冻结,甚至湮灭”[2]。

哥特电影的背景主要通过哥特式建筑、背景音乐和色彩的运用来体现。哥特建筑是12~16世纪流行于西欧的建筑风格,以尖拱拱顶细长柱等为特点,高耸的尖顶、厚重的石壁、幽暗的内部和阴森的地道无不烘托出诡异的气氛。现代意义上的哥特音乐指的是在20世纪80年代才产生的哥特摇滚,它借鉴了18、19世纪哥特小说中的恐怖、阴森的元素;它渲染一种阴暗、颓废、冰冷又恐怖的气氛,让人感到压抑和绝望,表现对死亡和黑色的向往,富有艺术气质;既含有精细的美感、又营造一种不协调的感觉。在色彩的运用上,强调黑白、光暗的对比,强化一种死亡式的审美:苍白的面孔,黑色的长服。

三、哥特电影的代表:蒂姆•伯顿

在2007年的第64届威尼斯电影节上,伯顿被授予终身成就奖。威尼斯电影节主席穆勒宣称:“蒂姆•伯顿是这个电影新时代里最有想象力的孩子,再没有任何一位卖座的好莱坞导演有像他对电影的那份坚持了。”他的电影经常在同一个框架里就能完成从魔幻到忧郁的转向,而通过《蝙蝠侠》《剪刀手爱德华》《断头谷》等片的票房成功和艺术成就,蒂姆•伯顿连续不断的出色作品已经被盖上了独属于他的个人化的印章,使他成为当代影坛的真实梦幻之一。“他的影片将哥特风格中的怪诞、恐怖、阴暗与活泼明亮的元素完美结合,拥有独特的个性,为影坛带来了特别的审美享受。”[3]

关于蒂姆•伯顿的电影,本文不作过多的讨论,已有专著作了详尽的分析。[4]但他的电影有别于传统的吸血鬼式的哥特电影,他把哥特电影推向了多元发展的阶段,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生命、人性的反思

蒂姆•波顿的哥特式电影的一般逻辑是:人类的世界总是死气沉沉的(如《僵尸新娘》),主角都有心理创伤(如《剪刀手爱德华》);相反僵尸们的世界却是多姿多彩的(如《圣诞夜惊魂》),[5]他把人类世界的冷酷和僵尸世界的温馨这一视觉与心理冲突展示在观众面前,引起观众对生命、人性的思考。蒂姆•伯顿虽然崇尚哥特的表现形式,恐怖和死亡的电影主题,但他追求的,不是感官上的刺激,而是寻找人类内心中最温暖、真挚的情感。

在《哗鬼家族》中,蒂姆•伯顿塑造了许多可爱的鬼的形象。他站在鬼的立场看人,用喜剧手法,消解人们对死亡、鬼怪的恐惧,反思生命本身。在《剪刀手爱德华》中,爱德华所处的世界颜色是冷色的,而现实世界是彩色,这是蒂姆•波顿的一种对比――世界上的真爱不是存在这个多彩的世界,反而是那个冰冷的城堡。爱德华的丑陋与吉米的风流倜傥只是表面的视觉冲突,而蒂姆•伯顿带给我们的则是更为深刻的对人性的反思:爱德华的善良、真诚;吉米徒有华丽的外表却利欲熏心,不择手段。这种视觉与人性的冲突是以往哥特电影所不曾触及的。《理发师陶德》讲述了法官的阴谋造成的一个幸福家庭的破碎和几段爱情的悲剧,为妻子复仇的陶德,最后却杀害了自己心爱的妻子。这一结局无疑是让观众反思自己的行动以及人生中应有的态度。蒂姆•伯顿的电影不像其他电影一样,从正面描写社会,而是通过揭示社会、世界、人性的黑暗来表达导演对现实的不满。

(二)把童话与黑相结合

Disney以童话电影著称,每部电影都有童话般的故事,梦幻般的色彩。而其他的黑色、恐怖类型的电影又缺乏像Disney电影的温馨。蒂姆•伯顿的《蝙蝠侠》《僵尸新娘》《圣诞夜惊魂》虽然延续着昏暗色调的哥特传统,但无疑加入了童话的成分;他大胆地把两种类型的电影融为一体,而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蝙蝠侠》中韦恩飞檐走壁的超能力、维护正义的壮举无疑是很多人年轻时的梦想,而伯顿偏于阴翳的视觉风格、黑暗都市、心理阴暗的罪犯更增加了电影的黑色魅力;《僵尸新娘》中阴森恐怖的小树林和艾米丽的化蝶奔月,更是中国童话与西方黑的有机结合;《圣诞夜惊魂》中充满着圣诞节的魔幻与万圣节的阴森恐怖,阴沉的画面中又有蒂姆•伯顿式的黑色喜剧风格。

(三)创造“哥特式青年”银幕形象

无论是《剪刀手爱德华》,还是《僵尸新娘》,甚至明亮色彩、欢快旋律的《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惟一不变的是那大眼睛、脸色苍白、有些神经质的,略微消瘦的哥特式青年。翰尼•德普那卷曲的黑发、苍白的面容、神经质的嘴角、还有他那独特的飘忽不定的说话方式以及他怪异的表演风格成为“哥特式青年”的标志。蒂姆•伯顿电影中的女人,一如他的妻子海伦娜也是拥有和德普一样的气质:大眼睛、尖下巴、同样苍白的面容、眉宇间总有种挥不去的阴霾。

“哥特式青年”的另一个侧面则是年轻人从对幻想的否定到“自我”的回归,达到“超我”境界。剪刀手爱德华置身绚烂的梦幻现实之中,而最终也无法逃避不被接受的残酷现实。《大鱼》是蒂姆•伯顿第一次正面地、直接地对幻想提出质疑。爱德华儿子对他的质疑代表了社会的态度,爱德华则代表了波顿的态度。[6]虽然剪刀手爱德华未能实现“自我”的回归,但嘉莉对爱德华态度的改变和小镇警长对他的宽容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断头谷》中克莱恩也是在破案过程中不断克服自己的胆小与懦弱,回归理性,维护了正义。蒂姆•波顿的电影中,人物角色都有着明显的性格缺陷特征,通过电影情节的发展,在适当地方给予角色以心灵发现、忏悔和转变,[7]以实现“自我”的回归。

(四)采用“丹尼•艾夫曼”哥特式音乐

在众多的哥特电影导演中,蒂姆•伯顿无疑是最为强调音乐在烘托气氛、升华主题上的作用的。他采用丹尼•艾夫曼以摇滚的方式处理管弦电影音乐,这无论在电影界还是音乐界都是一个大胆的尝试。而这一大胆的尝试又为丹尼•艾夫曼带来了风格独特、独树一帜的电影配乐。两人合作十多年,每一步电影配乐都与众不同。《剪刀手爱德华》除了丹尼•艾夫曼惯有的迷离与奇异外,更多了一份凄楚唯美,《火星人玩转地球》音乐的表现则十分怪诞,风格上刻意模仿LKK的科幻配乐,做得又怪又可笑,而《断头谷》乐风深厚狰狞,兼具威胁性与灵幻美,《圣诞夜惊魂》更是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丹尼•叶夫曼灵气森森的音乐风格。

四、结 语

虽然哥特电影被“学院派”认为是“荒诞玄幻电影”,但其在电影市场的票房已经证明,它的出现和流行应受到无论是市场的还是学术上的重视。哥特电影根源于西方哥特艺术,这无疑也给中国电影指明了一个发展方向:从传统文艺中吸取精华,用现代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这要比一味地模仿更有价值、更具有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智琛,梁苗.试论蒂姆•伯顿的哥特式电影[J].电影文学,2011(03).

[2] Ann Radcliffe.On The Supernatural in Poetry[A].David Sandner.Fantastic Literature:A Critical Reader[C].Westport:Praeger,2004:41.

[3] 李莉娜.想象的力量――蒂姆•伯顿影像世界的美学分析[J].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2009(01).

[4] [美]艾莉森•麦克马汉.蒂姆•伯顿的电影世界[M].姜静楠,白娟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5] 徐振东.黑暗而浪漫的哥特歌剧――浅析蒂姆•波顿电影中的哥特风格[J].电影文学,2009(07).

上一篇: 九年级语文教学策略 下一篇: 简述网络安全重要性及意义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