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新成效汇总十篇

时间:2023-11-09 16:23:2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社会治理新成效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社会治理新成效

篇(1)

中图分类号: 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2)03-0035-04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促使受教育者产生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以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政治素质的过程。它是由教育者(主体)、教育对象(客体)、教育内容和方法(教育介体)、教育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教育环体)四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只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运行有效,才能实现教育目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有效性问题必然涉及教育主体、客体、介体和环体四个方面的有效性。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德提出的“态度改变—说服模型”把说服看做信息交流的过程,着重分析了影响态度改变的四个关键因素—沟通者、沟通本身、接受者及沟通情境,这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有效性问题提供了一种分析视角。笔者尝试从作为信息沟通者的教育主体,作为接受者的教育对象,作为教育介体的沟通本身和教育情境几个方面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有效性问题。

一、教育主体的有效性:基于教育者可信度的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有效,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具备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能力和素质,成为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者。社会心理学认为,沟通者是最主要的信息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信息源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提出者或传授者,也就是教育者或者说是教育主体。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关系到教育信息的可信度。教育者的可信度是教育主体有效的基础。分析教育者可信度可以从教育者权威、教育者立场、教育者意图三个方面着手。

1.教育者权威影响主体的有效性

权威是指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支配与服从,是“社会生活中靠人们的公认的威望和力量形成的支配力量”。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权威就是教育者由公认的威望力量形成的对教育对象形成的支配力量,没有权威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无效的教育主体。我们所说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更侧重指教育主体因其个人修养、学识所拥有的感召性的权威,也只有以此为基础才能进一步形成教育者的“法理的权威”。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强大的人格魅力。

心理学家阿伦森等人进行过一个实验,证明了“权威”的存在。他们列举了由不同诗人撰写的几首诗,向被试者征求意见。这些被试者对其中的一首诗作出了否定性评价后,他们告诉这些被试者说:有人认为这首诗写得相当好。他们又对其中的一些被试者说,作出这一评价的是著名的诗人艾略特;而对另一些被试说,作出这一判断的是一名在校大学生。然后让所有的被试重新评价这首诗。被告知是艾略特意见的有更多的人改变了对这首诗的评价。这个实验表明,高权威的传播者比起低权威的人来说,能够更有效地改变信息接收者的态度。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作为教育信息源,在受众中的权威对于教育工作的效果有很大影响。教育者的高权威性可以显著增加人们信服的程度,也正因为“权威效应”的普遍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应重视提高教育主体自身的综合素质来增加其信息传播的说服力,或者就是选择具有较高权威效应的教育者开展教育。在现代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训练将成为影响其权威性的主要因素。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加强自身的学术修养:一方面要积极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中,丰富社会经验与人生阅历,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还要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除了具备非常广博的政治理论知识、方法论知识外,还应具备心理学、伦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现代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既应该是具有丰富知识的学术型通才,还应该是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用型专才。

2.教育者立场影响主体的有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有效性跟教育者所占的立场有很大关联。站在教育对象的立场考虑问题、传达教育信息,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给予教育对象更多的人文关怀,可以提高教育主体的可信度和可接受度,实现主体的有效。

篇(2)

扶余县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要求,着力打造“增收致富、素质提升、便民畅通、平安稳定”四大工程,努力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长效机制。

一、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要求,精心实施“增收致富”工程。一是针对农民致富信息闭塞、农业技术服务不到位、群众缺乏技术的实际,大力开展“科技下乡到农家、科技人员到农家、技术培训到农家、农民信箱到农家、政策宣传到农家、绿剑护农到农家”的“六到农家”活动,加强实用技术培训。充分利用农业信息网上的“农业科技咨询”,将多方搜集的科技致富信息及时送到群众手里,引导群众找准发展路子,调整产业结构,并定期不定期深入村屯为群众提供各种生产技术服务。二是结合“三创两建”活动,不断深化“双向培养”工程,确立各类种植、养殖特色产业“先锋基地”,引导农村产业化发展。三是大力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抓住统筹城乡发展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机遇,尽快破除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的体制,努力使项目进村、技术进村、服务进村,努力做好失地农民再就业工作。

二、围绕“乡风文明”的要求,精心实施“素质提升”工程。一是组建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理论宣传团,进镇入村宣讲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把思想统一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蓝图规划中来,争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主人。二是进一步丰富农村文化,促进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通过组织“一乡一村”的农民文化节活动,不断完善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同时以创建“文明村”、“五好家庭”为载体,以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为主旋律,积极开展地方特色的文体活动,宣传身边的典型、农村新风貌。三是加大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建设力度。巩固发展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健全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基本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三、围绕“村容整洁”的要求,精心实施“便民畅通”工程。一方面加快新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农村改水改厕、道路硬化、线路改造、退耕还林等建设,为农民创造饮水卫生、用电方便、交通便捷、信息灵敏的生活、生产环境。通过编制《扶余县村屯整治规划》,对新农村村容作整齐布署。另一方面积极引导乡镇非公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对生活区与工业区进行有效区分,同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四、围绕“管理民主”的要求,精心实施“平安稳定”工程。一是全面推行联络员制度,为村民提供全程服务,做到公开办事时间、地点、内容、服务人员和投诉方式。二是积极探索农村民主管理的长效机制。强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推进村级民主选举,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把思想好、作风好、有本领、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的人选进村委会班子。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制度,搞好村务公开、政务公开、财务公开等民主制度。逐步建立农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机制。三是要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把依法治村落到实处。积极推行县级领导接待日和镇乡工作领导责任制,健全工作网络。认真组织农村干部群众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引导干部依法治村,引导农民依法致富,自觉调整个人与国家、集体、他人的关系,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和谐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者。

篇(3)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6-032-01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机制的不断完善,会计诚信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但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会计诚信体系的建设不够重视,没有建立起有效的会计诚信激励约束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一些企业和会计人员为了自身利益,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企业会计诚信缺失已成为当前会计行业需要解决的紧迫问题。文章拟从企业会计诚信缺失的社会危害性、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三方面进行探讨。

一、企业会计诚信缺失的社会危害性分析

企业会计诚信缺失具有多方面的社会危害性,不仅给会计行业自身的声誉带来严重影响,而且给国家、企业和投资者的经济利益也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具体而言:

(一)扰乱市场经济秩序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对市场经济的顺利运行会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没有诚信,市场经济就无法维系。会计诚信缺失会导致大量的会计资料失真,从而大大提高市场交易成本,降低市场交易效率,同时会引起国家各项经济指标失真,最终导致国民经济政策与实际的偏离,给市场经济秩序带来严重损害。

(二)影响会计行业和会计人员自身的发展

诚信是会计最基本的品质,也是会计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和首要原则。如果会计师不讲诚信,弄虚作假,欺诈舞弊,会计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会计行业就不可能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同时,对会计人员自身而言,也将面临着由于不讲诚信所带来的法律风险。

(三)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对于广大的投资者而言,他们投资的主要依据是企业的会计报表,如果会计报表不真实,将会误导投资者的投资取向,进而损害投资者的利益。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内外资本市场不断爆出多起会计造假大案,不仅给投资者造成了巨大损失,而且给当事国经济甚至全球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二、企业会计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一)现有的法律规范不健全

有些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度已无法适应新的经济现象和经济业务,需要重新修订和完善。有些会计领域虽有法规制度,但实际执行起来相对较难或者是根本不执行,法规形同虚设。尤其是我国目前还没有一套有效的制度来保证会计信息的公开、公正和有效传递,这在客观上为会计失信提供了可能。可以说,会计制度自身的不完善,为虚假会计信息的滋生提供了温床。

(二)经济利益驱动导致会计诚信缺失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通过会计造假手段能够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一些企业的管理层,为了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不顾法律和道德的约束,指使会计人员弄虚作假,谋取利益。同时,有些会计人员和会计中介机构,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得到更多的利益,置职业道德于不顾,和企业同流合污,出具虚假报告,成为企业造假的帮凶。

(三)处罚力度不够

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对造假者的惩处力度明显不够,不足以对造假者产生震慑。在实践中,相对于因造假取得的经济利益而言,造假所付出的成本太不匹配。目前我国对公司造假的处罚大多只注重对单位的处罚,而忽略对个人的处罚,对于造假始作佣者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的利益没有太大的触动,从而使得企业和会计人员为了达到自身的目的,肆无忌惮进行会计造假,最终导致会计信用的严重缺失。

三、治理企业会计诚信缺失的途径和措施

(一)健全会计制度,减少会计虚假信息的施展空间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和相关的会计制度,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方面的规范要更加具体,尽可能缩小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压缩财务报告粉饰的空间。二是要完善会计信息的披露制度,保证会计信息的公开、公正和有效传递,增强会计工作的客观性,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三是要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督,严格执行国家的财务制度,建立健全单位和会计部门负责人的岗位责任制和离任审计制度,充分发挥企业内部监督的功能,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二)加大失信惩罚力度,提高会计造假的成本

要继续加大相关法律法规对会计失信行为的打击力度,明确具体的惩处标准和惩处范围,保证对失信的查处发现及时、惩处到位、责任到人。对于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致使当事人合法利益受到损害的,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情节严重的还要追究刑事责任,使造假者付出“得不偿失”的代价,从根本上遏制会计造假行为的发生。同时,要加大对会计师事务所执业情况的监督检查,强化行业自律性监督,对参与造假的中介机构要进行取缔,对会计造假的单位责任人、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不允许继续从事相关职业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法律对造假行为的威慑作用。

(三)强化诚信教育,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要通过宣传和教育净化社会从业环境,广泛倡导诚信观念,树立诚信理念。要让从业者认识到,诚信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不诚信的人终究要付出代价并被社会所淘汰。不讲诚信是只注重眼前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的短视行为。要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并通过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制度来完善会计职业道德标准,同时加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情况的检查,以提高会计行业职业道德水准。

篇(4)

的意见》以及云办发200423号《关于开展创建“平安县(市、区)”的意见》和迪办发200524号《关于××州“平安县(区)”的创建活动实施办法》等文件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州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护稳定工作的实施意见》,为创建“社会平安”,政治稳定,结合我局实际,认为2009年度州体育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体防范工作是做得好的、有成效的。

一、单位领导重视、成立领导机构、有组织保证,按照创建“平安单位”目标管理原则,签订2009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建“平安单位”目标管理责任书。

州体育局新的领导班子成立以来,主管领导亲自挂帅,加强了单位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为单位和社会营造一个安全、稳定、文明向上的环境和社会环境,州体育局于2009年年初重新调整充实了“州体育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单位工作领导小组”,做到有组织、有领导、有专人负责、加强州体育局综治工作,并按着××州社会治安办要求,加强州体育局综治工作,按规定要求与××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建“平安单位”目标管理办签订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建“平安单位”目标管理责任书》,局班子与单位各科室校签订责任书,并组织全局职工学习统一认识,为抓好今后体育局综治工作奠定基础。”

二、目标明确、责任到位,各项工作按规定要求落实,没有发生违法违纪现象。

州体育局2009年度,首先认真抓好有关管理制度的建设,着重抓好作风建设,加强干部职工政治思想学习,树立全局观念,开展“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学习讨论,单位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树立正气,从领导到职工,从领导班子到各科室校,责任到位、目标明确、各司其职、如负其责。一年内没有发生违法违纪现象,没有火灾、被盗、爆炸和灾害事故发生,没有贩、种、吸毒人员、没有交通事故发生,没有“两劳”和“四种人”,单位和个人,都能自觉学法,依法办事,做到遵纪守法,没有人参加“×××”和“门徒会”等组织活动,各项综合治理工作圆满完成。

三、结合实际,充分发挥各种组织作用,开展文明、健康、向上活动,单位成绩显著。

篇(5)

的意见》以及云办发200423号《关于开展创建“平安县(市、区)”的意见》和迪办发200524号《关于××州“平安县(区)”的创建活动实施办法》等文件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州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护稳定工作的实施意见》,为创建“社会平安”,政治稳定,结合我局实际,认为2009年度州体育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体防范工作是做得好的、有成效的。

一、单位领导重视、成立领导机构、有组织保证,按照创建“平安单位”目标管理原则,签订2009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建“平安单位”目标管理责任书。

州体育局新的领导班子成立以来,主管领导亲自挂帅,加强了单位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为单位和社会营造一个安全、稳定、文明向上的环境和社会环境,州体育局于2009年年初重新调整充实本州体育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单位工作领导小组”,做到有组织、有领导、有专人负责、加强州体育局综治工作,并按着××州社会治安办要求,加强州体育局综治工作,按规定要求与××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建“平安单位”目标管理办签订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建“平安单位”目标管理责任书》,局班子与单位各科室校签订责任书,并组织全局职工学习统一认识,为抓好今后体育局综治工作奠定基础。”

二、目标明确、责任到位,各项工作按规定要求落实,没有发生违法违纪现象。

州体育局2009年度,首先认真抓好有关管理制度的建设,着重抓好作风建设,加强干部职工政治思想学习,树立全局观念,开展“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学习讨论,单位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树立正气,从领导到职工,从领导班子到各科室校,责任到位、目标明确、各司其职、如负其责。一年内没有发生违法违纪现象,没有火灾、被盗、爆炸和灾害事故发生,没有贩、种、吸毒人员、没有交通事故发生,没有“两劳”和“四种人”,单位和个人,都能自觉学法,依法办事,做到遵纪守法,没有人参加“×××”和“门徒会”等组织活动,各项综合治理工作圆满完成。

三、结合实际,充分发挥各种组织作用,开展文明、健康、向上活动,单位成绩显著。

篇(6)

第二、既要全面具体地考,又要突出重点的考。为搞好“四五”普法依法治理的考核验收,各级都层层制定了考核的实施意见和百分制考核细则,对普法教育的内容实施全面的考核验收。对“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实施纵横的全面考核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有利于推进普法教育的扎实开展,有利于公平公正地开展考核验收,有利于普法教育的全面发展,只有全面考核,才能全面推进,只有普法教育的全面推进,才能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律素质,提高全社会的法治化建设水平。但在全面纵横考核的基础上,也不要忽视突出重点的考,要在全面考核中参于重点考核的内容,要重点考核在“四五”普法依法治理中有哪些创新的工作、突出贡献的工作、被上级推广的工作和在一定范围内有影响的工作。只有把全面考和重点考相结合,才能导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创造性地深入开展,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更富有时代特色,更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第三、既要搞评先评优,又要倡导做无名英雄。普法依法治理的考核验收是五年一次的周期性考核验收,通过考核验收,总结表彰一批在五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调动大家开展普法依法治理的积极性,这是无可非议的。也是一种积极的做法。但也要明确考核验收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表彰几个先进单位和个人,其根本目的是发现好的典型,总结出好的经验,找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推动今后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开展。因此,作为上级考核机关首先要端正考核的指导思想,明确考核的根本目的,同时,要引导和教育下级单位端正考核的态度,明确考核的目的,以正确的心态对待考核,不要把考核的目的放在一味争先评优上,就是有成绩能够评上先进,也要发扬风格,做到见荣誉让,见名利让,在考核中考出风格,在评先中评出姿态。否则,大家都在评先评优中都一味争先进,就失去了考核验收的实际意义,也容易造成一种评上先进的皆大欢喜,没有评上的一肚子怨气。再说,先进也是有一定比例的,不可能每个单位都能评上先进,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每个单位必须认真开展不得马虎。因此,端正考核的指导思想是十分重要的。在考核验收之前,各级一定要搞好教育,加强引导,真正使普法依法治理的考核验收达到所要达到的目的。

篇(7)

(一)坚决纠正农村低保政策落实不到位问题。镇围绕“应保尽保”,将《市民政局关于印发<贯彻落实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市民政局关于转发<关于推进农村特殊困难群体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市扶贫开发和脱贫工作领导小组批转市民政局等部门《关于推进农村特殊困难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防返贫防致贫助脱贫的实施方案》贯彻落实情况作为重点,将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符合条件的无劳动能力人员纳入低保范围,将符合条件的返贫人口和建档立卡边缘人口纳入低保范围。

(二)坚决纠正非贫困低保对象防致贫机制落实不到位问题。镇围绕“防致贫”,将《市扶贫开发和脱贫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关于建立健全脱贫防贫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意见>的通知》,市民政局等四部门关于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有劳动能力非贫困低保对象就业产业帮扶工作的通知》,市民政局等四部门关于转发《省民政厅等<关于建立非贫困低保对象防致贫工作机制的通知>的通知》贯彻落实情况作为重点,将非贫困低保对象防致贫机制,对非贫困低保对象全面排查、建档立卡、动态监测,建立防致贫机制,明确人员对防致贫信息系统致贫风险信息进行预警、实施综合救助,对有劳动能力的非贫困低保对象实施就业产业帮扶,将帮扶政策落实到位,消除“零就业”家庭,将有劳动能力的非贫困低保对象有效就业。

(三)坚决纠正临时救助政策落实不到位问题。镇围绕“应救尽救”,将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临时救助工作的通知》、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扶贫办关于转发《民政厅省财政厅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转发<民政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在脱贫攻坚兜底保障中充分发挥临时救助作用的意见>的通知》的通知落实情况作为重点,将返贫人口和存在致贫、返贫风险人口纳入临时救助范围,对申请低保、特困救助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视情先给予临时救助,并适当提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临时救助额度。

(四)坚决纠正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落实不到位问题。镇围绕“应养尽养”,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通知》、市民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管理的通知》(邯民〔2018〕50号)、市民政局《关于印发<市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指引>的通知》落实情况作为重点,将有集中供养需求特困人员及时安排入住供养机构,是否按规定与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签订委托照料服务协议以及委托照料服务,并定期开展探视巡访服务,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是否达到50%的目标。

(五)坚决纠正因疫致贫、因疫返贫人口兜底保障政策落实不到位问题。镇围绕“应兜尽兜”,将《市民政局关于进一步做好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社会救助工作的通知》(邯民传〔2020〕24号)、《市民政局关于加强疫情防控期间社会救助工作的通知》(邯民传〔2020〕32号)贯彻落实情况作为重点,镇与相关部门开展信息比对、结合各村各社区疫情监测开展排查等方式,全面了解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救助对象家庭生活状况,及时将因疫致贫、因疫返贫人口纳入兜底保障范围。

(六)进一步强化社会救助事项的办理。镇认真落实办理“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强化社会救助政策落实,有效落实属地部门责任,稳妥化解重大风险。领导批办工作纳入重要工作目标,建立台账、坚持“事要解决”原则妥善解决事项,进一步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及时回应群众关切。镇持续做好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整治,严肃查处农村低保经办工作中不担当、不作为、不公平问题,贪污侵占、虚报冒领、截留挪用、优亲厚友等违纪违法案件,以及农村低保助力脱贫攻坚、疫情防控兜底保障工作中“四个意识”不强、责任不落实、措施不精准问题。

(七)进一步强化群众反映强烈问题整改落实。镇认真梳理分析专项治理中发现的问题以及整改情况,建立问题清单和问题整改台账,深入剖析问题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实行逐一对账销号,确保群众反映强烈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二、工作举措

(一)完善工作机制。一是完善工作台账。按月更新低保专项治理工作台账,细化工作目标和完成时限。二是完善工作制度。镇定期排查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对典型案例进行公开通报,强化以案释纪,发挥震慑作用。

(二)加大查处力度。一要快速响应。镇安排专人负责专项治理工作,及时受理和回应群众诉求,明确群众投诉举办电话、群众,形成快速响应机制。二要完善台账。对群众投诉举报事项要实行台账管理,依法依纪依规进行处置,对账销号,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三)强化指导工作。对群众反映强烈及矛盾困难突出、工作进展缓慢、成效不明显的村和社区加强实地指导,查找原因,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四)深化治理成效。镇狠抓整改落实。把专项治理与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整改“回头看”、集中整治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等工作结合起来,统一部署,统筹推进。加大整改力度。深入分析专项治理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建立问题清单,明确整改时限、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边查边改、立行立改。镇并开展整改“回头看”。对前期发现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重点将各项整改措施落实到位,将整改的问题按时解决。并深入查找和解决专项治理工作的难点问题,研究制定加强和改进监督检查的政策措施,以制度形式进行规范,形成长效机制。

三、工作要求

篇(8)

1 引言

石漠化综合治理是我国近年启动的一项林业生态治理项目,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对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治理区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具有重要意义。自红河州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以来,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治理理念,巧借多方力量,广开筹资渠道,特别是引入大户、企业为主的社会力量投入治理工作,不仅将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提高了建设的成效,还有效地促进了项目区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2 社会资本参与是提高治理成效的合理途径

石漠化治理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生态治理项目,需要政府、农户以及社会资本的相互补充和投入。石漠化治理区石灰岩分布广泛,由于石漠化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土层普遍较薄,土壤含石量较高、逐年沙化,综合治理任务十分艰巨。在项目推进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需要解决的配套基础多,投入的造林成本高,以当前国家投资水平计算,造林平均单价仍在低水平俳?荩?单纯依靠财政投入保证不了造林成本需要。为确保治理成效,在适宜地区有意识地引导大户、企业等社会资本发展产业,就成为了提高治理成效的一项合理途径。红河州开远市在石漠化综合治理中,引入了省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渐兴林果有限公司,将造林资金按面积补助给企业,在开远城市面山和高速公路两侧的治理区发展杨梅种植,建成杨梅园334 hm2,投入资金近5000万元,既绿化了面山和通道,又发展了林果产业。由于企业投入,使造林单价得到了提高,综合造价从项目补助的平均300元/亩,提高到了每亩近万元,单位投资提高了30余倍。

另一方面,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地资源重新分配到农户手中,农民对林地的自主权得到了提高,客观上对林权收益提出了较高要求,单纯地进行林业生态治理难以得到农户认同。石漠化治理区在规划时,将林地、轮歇地、坡耕地等统一纳入治理,如果不将产业发展作为治理重要内容,势必影响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由于产业建设具有持续性、精细性和高投入性,一次性的治理投入不仅标准不够,而且不足以支撑持续性的建设要求,这就要求以农户、大户为主的社会主体,也要承担部分甚至要作为主要的投入力量。红河州蒙自市在西北勒乡石漠化综合治理中,探索总结以产业带治理的发展模式,充分尊重治理区群众意见,以龙头产品为突破点,以大户为示范,以农村产业合作社为基础,在治理区推广发展苹果种植,绿化荒山,提高了山区群众收入。组建的蒙自市山里红苹果产销专业合作社,在石漠化治理和产业发展中不断壮大,现已成为有管理成员8人,社员527户的农村苹果产业专业合作社,遍布西北勒全乡五个村委会,其中西北勒村委会有182户、大丫口村委会115户、他期口村委会107户、香塘村委会63户、左美村委会60户。合作社立足本地资源和优势,带动农户在石漠化治理区不断拓展苹果种植和市场开发,为广大农户提供了安全、方便、快捷的技术服务和销售渠道。目前种植基地已发展到1400 hm2,有效带动了大户、农户为主的社会投入超过2000万元。社长王继和成为当地有名的带头人,在州工业园区1号路建立了直营店,组建了红河西北勒山里红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形成了公司+市场+合作社+农户的社会化、产业化治理模式。农业专业合作化组织程度的提高,使治理区群众利益诉求得到了统一,有效提升了治理水平。

3 国家投入是综合治理的主要力量

石漠化治理区立地条件差,大部分地区水资源分布不均,地表水漏失、地下水深埋,土壤保水率低,水资源的利用十分困难,造林成活率低,治理难度大。以红河州建水县为例,石漠化土地中度、重度、极重度石漠化比例达73.1%,造林极为困难,由于缺水,大部分地块甚至只能采取封禁、防火等被动治理手段来开展治理,仅有26.9%的轻度石漠化土地有产业发展潜力。在这种情况下,指望社会力量、产业资本在中重度石漠化地区投入无收益前景的石漠化治理,显然是不现实的。甚至在轻度石漠化区,社会资本也是有选择投入,优先在石漠化区边缘地带,或石漠化区的非石漠化土地中进行开发。前述的渐兴林果有限公司,虽然在石漠化治理规划区进行产业开发,但是在土地选择上,还是优先选择非石漠化土地,轻度石漠化土地仅为150 hm2,仅占整个项目用地的45%。同时石漠化区也是人口密集、开发较早的地区,开展治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地区发展和社会稳定,由于群众没有治理的自觉性,没有治理的技术能力,而且难于承受治理的高昂成本,导致石漠化治理只能以国家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财政投入和工程治理还将是石漠化治理的主要投入力量和方式。

4 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治理要解决的问题

4.1 要解决治理和管理机制不顺畅的问题

当前在石漠化综合治理中存在项目管理机制不合理、工程施工管理脱节的问题,有的县市在试点工作中,完全由发改部门包揽计划下达、规划计划、发标招标、工程施工所有环节,不公开、不透明,各业务部门无法按照职能分工做好相应的技术指导、检查监督和工程的具体实施,造成信息不明、项目冲突等现象,无法顺畅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建设。

4.2 要理顺财政投入和社会投入之间的法理地位问题

篇(9)

近几年来,雾霾成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发展中的一大难题,尤其每逢冬季,全国许多地区难免出现较为严重的雾霾天气,PM2. 5浓度大大超标,其中以京津冀地区最为严重,空气质量甚至下降至“极重污染”或“危险” 的级别。曾在雾霾天视察北京胡同,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可见国家已经将雾霾治理提上工作日程。2013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将环境质量是否改善纳入到了官员考核体系之中,2015年1月1日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正式实施,同时环保部门通过派出督查组、约谈相关负责人、加强环保执法等方式,不断强化雾霾治理的举措和实效。但由于种种原因,雾霾问题并未得到根治,2015年入冬以来,京津冀地区仍出现了多次严重雾霾天气。雾霾天气的形成有着特定的社会、自然原因,致使当前我国雾霾治理面临着一些困境,制约了治霾的成效。

一、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分析

(一)法律法规不健全

雾霾治理是一个长久性工程,想要治理好雾霾,需要各部门统一协调管理,任重而道远。我国有关雾霾治理的法律法规非常多,但均未谈到各级政府协调治理,导致各级政府在雾霾治理方面人心不齐,各自为政,雾霾协同治理难上加难。我国宪法以及地方法规都有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依照法律法规,管理本行政区划内的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事务。显然,这些法律法规只是规定了各政府管理本区域内的相关事务,而没有政府之间协同管理某些事务的具体规定。

(二)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失衡

各级政府盲目追求经济发展,忽略环境治理,思想观念还停留在“先污染,后治理”的层面上。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此消彼长的取舍关系,这需要政府部门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合理取舍,既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又维护好耐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三)利益补偿机制缺失

治理雾霾,需要各级政府承担一定经济损失,同时还要承担治理过程中的经费支出。想要各级政府共同治理雾霾,需要有一定的利益补偿,合作双方都希望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各级政府的利益要求无法满足,使得政府间合作经费不足,雾霾协同治理难以启动。

(四)治理主体间竞争激烈

雾霾污染的成因多种多样,其主体不仅包括各级政府,还包括人民群众以及造成大气污染的企业,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各主体直接利益竞争激烈,无法平衡。

(五)约束、激励机制缺乏

当下,官商结合倾向严重,某些政府与排污企业间存在合谋寻租行为,在治理雾霾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存在投机、选择性施政,对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存在包庇倾向,或宽松减排标准,约束力不够;另一方面,对于污染排放量少的企业或个人,政策上缺乏激励制度。

(六)治理过程短暂,达不到效果

目前我国治理雾霾的方式存在漏洞,治理过程短暂,达不到实质效果,治标不治本。任务式作业,比如在大型国际事务来临之前采取紧急措施来治理雾霾。这种治理方式,在短期内,能快速看到成果,空气立即变新鲜;一旦国际事务结束,空气又恢复到原来的状况。所以,这种治理雾霾的方式并未从根本上消灭雾霾污染。

二、我国雾霾治理的对策

(一)法律与政策两手抓

法律法规的制定要落到实处,真正为我所用。针对雾霾治理,我国需要出台各级政府协同治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职责;同时要完善利益补偿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出台相应政策,保证利益主体的应得利益,激励在节能减排方面做得好的企业和个人,依法惩治乱排乱放废水废气的企业。与此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要保持法律与政策的平衡,法律是基础,避免政策取代法律,成为政府寻求政绩的挡箭牌。

(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仍属于粗放型,一味的追求经济增长,缺乏环境保护意识。要想减少雾霾污染,就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减少第二产业的比例,特别是重工业;多发展第三产业,开发新能源技术,发展低碳经济,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等。将目前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污染小,产量高,效益好”的集约型发展方式。治理F霾,需要从源头抓起,减少污染排放量是最根本的举措。

(三)政府间协同治理

雾霾的极易扩散性和复发性决定了治理雾霾是一个长远工作,单靠一方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无论是人力、物力或者财力,都需要各级政府联合出力,始终把雾霾治理放在工作计划当中,坚持不懈,共同抵抗雾霾污染。各级政府要真正意识到自身的职责所在,不要被利益所驱使。只有相互协作,才能有效治理好雾霾污染,各地区也都受益于其中。

(四)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促进雾霾治理的社会公众参与

雾霾治理与公众利益息息相关,也是一项公众感受度极高的社会问题。因而,政府在雾霾治理工作中,应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努力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普及雾霾污染的危害与应对措施,倡导使用公共交通、减少个人燃煤污染排放。此外,基于环境治理社会协商对公众参与、公众监督的要求,政府还可将公众满意度作为雾霾治理工作成效的重要测评标准,强化雾霾治理的多元主体约束,提高环境决策的透明度和执行度。

三、结语

雾霾治理最关键的困境在于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不协调,以及各级政府利益驱使,不能齐心协力,共同治理雾霾,还有法律法规不健全也是一大难题。总而言之,雾霾污染难以根治,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三大主体共同努力,多种手段齐头并进,政府切实执行自身职责,以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政策引导,同时要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促进雾霾治理的社会公众参与,全面治霾。

参考文献:

[1]韩志明,刘璎.雾霾治理中的公民参与困境及其对策[J].阅江学刊,2015,(02).

篇(10)

东安院为了及早的启动此项教育活动,主要抓了三个"早",一是早行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读本下发前,他们就已经开始利用每周五的全体干警集中学习时间进行了对有关材料的学习。这就为全市检察系统的教育提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早建组织。在接到市院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实施方案后院党组十分重视这项工作,成立了以党组书记张雪彤为组长、各副检察长为成员的7人教育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小组成立后立即召开会议,认真研究如何开展好学习培训阶段的各项工作。次日,在全院的早会上宣布了将“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习教育活动”作为全院的重点工作的决定,并做了认真部署和指导。检察长张雪彤在会上做了动员讲话反复强调要提高认识,加强沟通,在保证程序的前提下创造性地开展好活动。三是早作计划。根据市院总体安排,该院较早制定了教育活动实施方案,从而使该院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有章可循,按部就班地创施良好开端。

二、立足于实,保证教育活动突出实效

为了保证学习效果、培训阶段不走过场,他们采取了“三个定实”的具体工作方法,以保证学习内容保质保量的完成。

上一篇: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 下一篇: 会议发言培训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