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10 10:07:3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苗木嫁接技术培训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二、栽培技术集成研究
1. 选优提纯 通过资源调查,从县内及周边县市选出性状较好、品质优的优株品种,定植于品种园区,对其植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情况进行调查,室内测试分析果实经济性状,用天平、测糖仪、游标卡尺测定果实的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食率、纵横径比。
2. 苗木繁育 青脆李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在天台乡尖包村1社、昆池农场。用毛桃种子培育青脆李砧木苗,用从周边市、县购买优良品种的穗条进行嫁接,接穗从生长健壮的母株中上部向阳面选择生长良好、充分成熟、具充实饱满侧芽且无病虫害的1年生枝,嫁接后及时除萌,观察生长状况,统计嫁接成活率,对接后的植株长势进行观察。苗木按苗高、芽的个数、根系是否达到要求进行分级。
3. 品种园展示 通过高接换种,建立标准化青脆李品种展示园。移栽后覆膜,及时灌水,统计高接成活率,观察比较移栽后各品种的特性,确定肥料种类和施肥量,比较修剪方法,调查果实生长发育状况和结果特性。
4. 研究结果 按照县委、县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安排部署,严格按照《青脆李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集成研究》项目实施方案操作,通过5年的扎实工作,课题实施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①选出了4个优良青脆李品种。通过对全县的李资源开展较为详实的普查,对搜集到的优良品种进行观察、试验、果实品质鉴评及理化分析检测、嫁接繁育、筛选等工作,筛选出4个青脆李品种(生长结果特性比较见附表),分别是:
龙文一号:从南坝镇龙文村8社选出。树势中等,枝量大,产量高,自花结实能力强,不需要人工疏花、疏果,7月中旬成熟,管理容易,丰产性好。
永安一号:从东乡镇永安村选出。7月下旬成熟,不落果,采收期可延续到8月初,耐储运,丰产,栽培上应合理配置授粉树。
DZ-01:丰产稳产,6月下旬采收,耐储运,常温下1周不变软,冷藏可储藏1个月,是色、香、味俱佳的早熟青脆李品种。
圣墩李:丰产抗病,7月上旬成熟,储藏后风味更佳。
②课题经济效益显著。项目实施近5年来,不但稳定了青脆李的产量和种植面积,进一步发展了科学的技术理论依据,而且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和优势产业的健康发展,还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据统计,项目应用实施5年来,共生产青脆李3200万千克,其中优质青脆李2550万千克,累计总产值达到10 240万元,累计新增整合项目投入466万元,累计新增纯收益9774万元,累计实现利税2443.5万元。
(二)柑橘品改示范园区建设。镇社区柑橘品改精品示范园建设规模1000亩,现已完成春季施肥、第一次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工作;乡村柑橘品改示范园建设规模1000亩,现已投入资金75万元,全面完成高接换种(主要嫁接湘蜜1号、大分四号),已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3次,开展技术培训2期次,培训橘农1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00余份。
(三)茶叶标准示范园区建设。镇村茶叶精品示范园建设规模500亩,现已完成2次施肥、苗木修剪、中耕除草等工作;镇村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建设规模1300亩,现已完成苗木补植、2次施肥、中耕除草等工作,已开展技术培训3期次,培训茶农3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400余份。
(四)优质稻标准示范园建设。乡镇优质稻标准示范园建设规模1万亩,现已投入资金190万元,全面完成育秧工作,插秧工作已经开始,已完成插秧面积2000亩,开展技术培训5期次,培训农民320人次;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新修0.3×0.3m渠道5200m,0.8×1m渠道450m,生产道路1025m。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猕猴桃示范园区建设。猕猴桃生态农业示范园按照规划逐步完成建设任务;猕猴桃标准园继续搞好园区施肥、中耕锄草等培管工作;猕猴桃低改标准园继续搞好棚架整理、田间培管、技术培训等工作。
中图分类号:S66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5-78-1
发展高效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调整的方向。种植澳洲坚果是我国热带农民致富的好项目。同时发展澳洲坚果还可以填补我国生产上的一片空白,打破我国国内市场长期依靠进口的局面,满足我国人民的需要,所以发展澳洲坚果大有前途。
澳洲坚果市场前景好,是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具佳的干果产业。在广西的种植面积是少之又少,只是在扶绥、合山地区种有200公顷的结果树。所以澳洲坚果发展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兴宁区应紧紧抓住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和退耕还林政策机遇,充分开发利用热区资源,加快澳洲坚果发展步伐,把澳洲坚果产业培育成热区群众增收致富、具有地方特色的后续产业。既然澳洲坚果有如此大的市场价值,那么如何在技术培训、品种引进和种苗繁育这些基础下功夫呢?本文总结出澳洲坚果种苗繁育的一些技术要点。
1苗圃的建立
苗圃是育苗的基本,好的苗圃是保证苗木茁壮成长的关键。
1.1苗圃地的选择
土壤以砂质壤土较好,其他土壤都需要做适当的改良,可通过掺入有机肥料解决;地势可选透光、透风、有10度左右坡度最适宜;水源因苗木需要保持充足供给,一定要选择水源方便的地段。1.2整地施肥
整地。整地需要保证地表10厘米以内都是细土块,满足细根的生长;施肥。有条件的每亩地施人坚果皮5000公斤或者其他混合有机肥料3000公斤;装袋。整好地以后,把翻好的土块装入营养袋中,装时要做到上松下实,在营养袋中种植小苗利于嫁接和移植。
1.3种子的采集
选择适宜的砧木品种。根据我们的试验观察,大果大种子的品种(主要是H2品种)适合作砧木,其种子大而饱满,发芽率高,苗木生长快,与接穗亲和力强,嫁接成活率高,嫁接苗生长快且健壮,可缩短育苗时间;种子处理。将采集的种子去皮即可入沙育苗;播种。在事前准备好长3米、宽1米、深0.5米的沙池,将采好的种子按顺序播入,在播种时要使果蒂与水平面平行,这样利于种子发芽。
1.4播种后的管理
遮阴。播种后为了防止强光及暴雨伤及幼嫩的胚芽或冲刷土壤,应搭架覆盖遮光网;淋水。播种后要经常淋水,保持沙子湿润,胚芽未破土时,每天淋水1次,芽长出后3~7天淋水1次。暴雨过后要及时排水,防止积水伤根,还要经常清除杂草和弯曲苗。
1.5移栽
一般苗木高15~20厘米,有5片以上的真叶即可移栽,移栽前灌水便于拔起,尽量少伤根,按苗木大小分级,去除劣苗和弯曲苗。栽植时要根系自然伸展,不可盘根成结,将根系压紧,上面茎叶要保持垂直,利于生长。种植后要淋足定根水。促使苗木恢复长势。淋水时的水势不能过大,以免造成苗木弯曲。
2实生苗的管理
浇水。水分需保持不干不湿,不积水状态;中耕除草。不宜喷除草剂,需人工除草,此做法好处在于还可以进行中耕;追肥。前期可主要施N肥,每亩一次施尿素7公斤,中期可施复合肥每亩一次施9公斤,后期再施一次复合肥,每亩9公斤左右;摘心、抹芽。苗高35厘米可进行摘心处理,抹芽需及时,以免夺走养分。
3嫁接苗的培育
嫁接苗可以提前结果,而且结果质量比较好。一年四季都可以嫁接。
3.1嫁接准备
接穗。接穗最好要1~2年枝条,枝芽要饱满;接穗的包装、运输;接穗。目前的推广品种有333、344、246、788、800、695、741、OC等,采集后需要保湿、透风。
3.2嫁接方法
包括四个基本步骤:削取芽片,切割砧木,取下芽片插入砧木接口和绑缚。都要做到芽片与砧木紧密吻合,否则不易接活。使用的接芽,应该在接中段选取充实饱满的芽子,上端的嫩芽和下端的隐芽都有宜采用。芽接应该在同一方位进行,以便间作业和检查成活情况。
4嫁接苗的管理
检查成活。在嫁接后12天左右检查最适宜,检查过后可以进行补接;剪砧与除蘖芽。成活的芽需及时除孽芽,以免争夺养分;施肥。以勤施薄施为原则,并以氮肥为主。当幼苗长出4片叶时开始施肥,腐熟坚果麸或人畜肥按1∶20对水淋到苗上,每月1~2次,随着幼苗长大,浓度随之适当增加,秋冬季可施复合肥,嫁接前要提早施肥淋水,利于提高成活率;除草松土。幼苗前期生长缓慢,杂草易生长封行,影响苗木生长,要及时除杂草,避免伤及幼苗根系。除草松土后,应及时淋水。畦沟及其四周可喷除草剂灭草,所有杂草要放出苗圃外处理;防治病虫害。可在暴雨前后喷多菌灵6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虫害较多,应在新芽抽出时喷甲胺磷1000倍液。
5苗木出圃
起苗。可用锄头等工具起苗,应避免伤根,避免干旱;消毒。出苗要严格消毒,可用石灰磺合剂喷洒或者侵泡苗木20分钟,达到消毒目的;苗木包装运输。按照品种和苗木大小分开包装,避免干旱,包装内可放木屑,稻草等,便于运输。
参考文献
[1]陆超忠,等.澳洲坚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9.
[2]彭坚,等.果树栽培原理与技术[M].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0.
我县核桃栽培历史悠久,分布范围广泛。全县16个乡镇均有核桃树资源。以北部杨家庄乡、皇甫庄镇、甘井镇等乡镇山区栽植面积较大。2005年以来,在合阳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各级立足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核桃产业基地建设。现已取得初步成效。全县核桃总面积已发展到4.8万亩,其中核桃建园3.5万亩,散生核桃1.3万亩,26.3万株。先后从省内外引进核桃优良品种8个,累计创建100亩以上核桃示范园35处,3.9万亩。建立50亩以上良种采穗圃10处,680亩。2009年底全县核桃产量达到98万公斤,产值2352万元,全县农民人均增收470.7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2%。核桃产业正逐渐发展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之一。
二、合阳发展核桃产业的资源优势
合阳县位于渭北黄土高原东部,地貌类型以台塬相间,沟壑浅山为主,气候相对干旱,其气候、土壤条件适宜核桃经济林的生长。我县的核桃生长有着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自然条件适宜,栽植历史悠久,特别是近年来通过良种引进,对现有核桃老园进行品种改良。取得了良好效果,群众发展积极性较高。从我县自然条件和土地条件分析,建设核桃产业基地,能够挖掘土地生产潜力,促进我县核桃基地建设水平,提高农民收入。因此,发展优质核桃经济林有望成为合阳最具地方特色,最具富民带动力,发展潜力最大的优质林业产业。
三、存在问题
一是合阳核桃产业的发展,由于投入不足,县林业局仅引进了部分适宜发展的品种,进行了小面积的试点建园。因经费不足,未能建立大面积采穗圃,导致良种核桃生产发展缓慢。二是部分干部群众对发展核桃产业的重要性、可行性认识不足。三是核桃管理生产水平较低,群众对核桃树修剪技术认识不到位。四是优质核桃种苗生产水平较低,特别是成品苗木供应不足。五是核桃产业发展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缺乏必要的技术培训设施,制约了技术推广与技术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发展思路及对策
1、大力推广核桃优良品种。核桃品种的选择是核桃生产是否能够顺利发展的关键,选择适宜本地生长,性状优良的品种是发展核桃生产基础。根据我县地理位置和土壤立地条件,今后发展将重点引进推广鲁光、香玲、西扶一号、西洛3号等品种。这几个品种都具有丰产、适应性强、抗病性强、品质优良等特点,适宜于我县大面积栽植。
2、合理布局,规模发展。我县核桃生产以新建高产优质园为主,改良低产低效园为辅,全县16个乡镇,每个乡镇建立一个200亩以上高标准示范点,每乡镇以示范点村为重点,辐射带动5~6个重点村,每村连片栽植面积300亩以上新品种核桃。经过三年时间,全县可建高产优质核桃园4万余亩。低产低效核桃园改造,根据核桃生产的土地条件、树木的长势以及水肥条件,采取不同品种,不同改良方法,分步进行实施。
3、加强培训,切实提高林业技术水平。核桃栽培在我县虽然历史悠久,但广大农户对其栽培管理技术掌握不够,导致核桃管理粗放,核桃产量低、效益差,因此搞好核桃技术培训,提高农户栽植水平,迫在眉睫。林业部门应组织技术人员,集体培训,特别是对重点村、重点户培训核桃苗木的培育、苗木栽植方法、嫁接技术、修剪技术,以及后期抚育管理技术等。核桃树只有实施了各项优质栽培技术,才能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收稿日期:20120406
作者简介:梁江(1977—),男,苗族,贵州思南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管理工作。中图分类号:S66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944(2012)05001803
1引言
核桃(Juglan sregia L.)经济价值很高,科学种植核桃对促进山区群众尽快脱贫致富、提高生活水平具有现实意义。伴随思南县核桃栽培面积的迅速扩大,一些栽培管理方面的问题也逐渐出现,如不及时解决,必然会影响核桃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分析核桃栽培存在的问题,提出核桃丰产栽培的对策与措施,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2思南县核桃产业发展规划
思南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地处东经107°52′~108°28′,北纬27°32′~28°10′,总面积2 230.5km2,总人口66.7万人(2009年末),其中城镇总人口23.74万人,农村总人口42.96万人。县境地处贵州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大斜坡地带的北部边缘,位于武陵山脉与大娄山山脉之间。受构造、岩性以及乌江水系控制,呈现出峰丛山地,缓丘谷地、河谷、石林等多种地貌形态。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年均降雨量1 154.3mm,年均气温17.8℃,无霜期290d。
为将核桃产业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农民增收致富的产业,加快全县脱贫步伐,促进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十二五”末,全县新建核桃产业基地16 6667hm2,其中高标准园地10 000.0hm2,四旁种植106 6667hm2。建成10个万亩以上核桃重点乡镇、20个千亩以上的核桃专业村。到2018年,挂果果园16 666.7hm2,年产量1.25万t,产值2.8亿元以上;到丰产期实现年产量6.25万t以上,产值14亿元以上。建成核桃良种苗木培育基地33.3hm2,核桃交易市场10个,培育核桃加工销售龙头企业2家,核桃专业合作社27家,逐步建立健全核桃产业化经营体系。
3存在的问题
3.1宣传力度不够,认识不到位
经过调查,核桃产业发展存在政府重视,种植户被动的问题。2012年3月,思南县政府下发了《思南县关于加快核桃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思南县2012年核桃产业化扶贫项目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核桃产业是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农民增收致富的产业,是加快全县脱贫步伐,促进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扶贫部门、林业部门以及各乡镇政府均高度重视,积极行动。但由于过去银杏、速生杨等产业发展的失败,以及宣传力度不够,导致个别工作人员和近55%的农户存在对于核桃产业的发展存在观望态度和消极情绪,45%左右的农户对于市场前景并不看好。因部分农民种植核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导致在核桃栽植、养护管理等环节存在“被动栽、轻管理或不管理”的现象。
3.2盲目追求新品种,苗木质量良莠不齐
对品种缺乏认识,认为发展核桃只要是新品种就行。没有选好主栽品种,未充分考虑和论证核桃新品种的生物学特性与生态学特性和当地气候条件、所栽植的地块地力、土壤结构相适应的问题。近几年,有的乡镇引进的核桃品种较多,各个品种的性状特点和适应性存在很大差异。由于品种杂,果实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有的品种果实质量次,销路受到影响,一些品种抗病能力弱,不适合本地栽培。另外,由于思南县没有规模性的核桃苗木生产基地,加之贵州各地均在大力发展核桃产业,苗木需求量大,供不应求,从而为一些不法的苗木供应商提供了可乘之机,苗木质量得不到保证,甚至出现实生苗的现象。
3.3科技推广不力,技术人才紧缺
近几年来,思南县加大了核桃丰产优质栽培科技推广力度,由于每年建设规模大,科技推广资金不足,示范基地建设相对滞后,农民文化素质低且传统观念浓厚,导致科技推广的力度仍显薄弱;因为对于科技工作者以及技术人员的奖惩机制不健全,导致科技推广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核桃栽培的技术指导主要由林业局负责,各乡镇林业站具体组织实施,但乡镇林业站承担非本行业的工作(如包村、计划生育等)负担过重,精力不足。另外,有一定文化水平且接受新技术能力较强的农民大多出外打工,因此,农村科技带头人以及技术人员紧缺。
3.4果园占地条件差,整地质量达不到要求
经调查,除四旁栽植外,核桃种植大多在山地、沟坎上,普遍存在土壤厚度薄,水源条件相对较差,加之整地方式、规格等达不到要求,不能满足核桃生长发育的需要。由于栽后几年仍然不整形修剪,疏于病虫防治,不能按其需求浇水施肥,完全是放任生长,这就导致了早实品种,生长缓慢,未能丰产树体就开始衰老枯死;而晚实品种,自然生长,只长树不结果,达不到丰产要求。经调查,40%左右的农户几乎没有开展核桃园施肥、灌溉及土壤管理,对病虫害的防治一般是在出现明显症状或已受到损失时才问诊寻药。套种农作物的核桃林虽然进行中耕除草,但主要是针对套种作物,深度限于地表,常造成下层土壤板结,根系上浮,难以向深层扩展。
3.5投入不足
产业发展需要资金投入作为基础。思南县标准化果园基地建设补助标准346元/667m2,其中,种苗、打坑、肥料、以短养长等196元,3年管护费150元。果粮(草)间作和四旁栽植补助标准135元/亩,其中,苗木、打坑、肥料、农药等费用50元,3年管护费75元,其他费用10元。所有项目补助,政府均以物化方式提供。经调查,思南县农村主要经济来源为外出务工收入,在家务农近80%以上的均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劳动力较差,若他人完成,劳动成本平均为120元/d·人。加之,地方配套扶持、银行信贷辅助社会各方参与等措施不健全,农户积极自筹能力有限或积极性不高,与核桃丰产栽培的投入需求的差距较大。
3.6核桃产业化经营体系亟待健全
经调查分析,一是思南县核桃产业发展的专业合作组织程度不高,若以村为单位建立的专业合作组织较少,成立的专业合作组织松散,利益机制不健全,基本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功能;二是现今没有龙头企业带动,核桃产业链较短,主要依靠变卖果实,附加值低;三是产品销售网络不健全;四是没有形成特有品牌,市场认可程度低。
4对策与建议
4.1强化组织领导,提高认识
(1)成立专门的领导组织机构,认真研究并制定核桃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年度规划和推进核桃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强化对各部门、各乡镇督促检查,实行目标管理和行政问责,并纳入年终绩效考核。
(2)加强部门联动,扶贫、发改、林业、工贸和招商、水利、财政、金融、交通等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主动为加快核桃产业发展服务。
(3)加强宣传发动。采取开群众会、干部进村入户走访座谈、大户出外参观取经、示范基地学习等形式,大力宣传核桃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相关政策,帮助群众算好经济账、生态账、市场账、增收账,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掀起种植核桃的热潮。
4.2规范苗木生产,确保苗木安全
(1)认真开展优树普查和认定工作。全面摸清本县核桃资源的分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优质核桃母树实行挂牌登记,建档立卡,同时做好申报认定工作。对经认定的优树要签订采穗采种协议,为苗木嫁接和采穗圃建设提供可靠的优质穗条和种子。
(2)抓好采穗圃建设,确定适合于本地栽培的主打品种。应抓紧建设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采穗圃基地,确保为本地苗木生产提供优质量足的穗条。
(3)加强对苗木质量和苗木生产环节的监管。严格执行苗木生产的《苗木质量检查合格证》、《苗木检疫合格证》和《标签》制度。要督促育苗生产企业必须到认定的优树或采穗圃基地采种采穗,并按生产技术流程嫁接和播种。育苗企业要建立苗木生产档案,做到种(穗)来源清楚、播种和嫁接清楚、苗木去向清楚。
(4)实行苗木质量保证金制度。要与育苗企业签订供苗合同,明确违约责任,缴纳质量保证金,避免无“果”而终。
4.3加强技术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
根据培训计划需求,加大技术培训的投入力度。与贵州大学林学院、贵州省林业学校以及相关科研机构紧密合作,寻求科技支撑。加强技术培训。通过办培训班、现场施教、田间指导,普及核桃生产的主要实用技术,强化对果农的技术培训,提高果农的科学素养。稳定技术人才队伍。重点培养一批“核桃专业辅导员”和苗木嫁接能手。另外,应将林业技术工作人员的工作转移到重点抓核桃产业发展和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奖惩机制,提高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4.4合理选择核桃用地,严格技术规范
4.4.1合理选择核桃用地
根据核桃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结合本县的气候、立地以及社会经济条件等,重点选择海拔700m以上、25°以上坡耕地、长期未耕作的弃耕地、宜林荒山荒地、林中空地、已退耕的低产低效林地、土层厚度大于1m的石旮旯地,且交通方便、水源条件相对较好的阳坡背风面区域规划建设。
4.4.2栽植必须严格技术规范
严格按照无公害果园的要求和《贵州核桃栽培技术规范》建设核桃基地,实现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栽种。严格时间要求操作。在每年年底前完成打坑、施农家肥等准备工作,根据不同海拔适时移栽,原则上在每年4月底前完成移栽任务和补植补造工作。严格技术要求操作。整地实行带状或块状整地,带状整地严格按带宽2~3m,带间距5m的标准执行;块状整地规格为100×100cm。种植23株/667m2,其行距6m,株距5m;打坑规格为80cm×80cm×80cm;要按农家肥9 000kg/hm2或复合肥1 500kg/hm2施足底肥,并以本地优质核桃为主,按8∶1的比例适当配置受粉树。加强示范基地建设。示范果园要选择地形、土壤、水源综合条件较好的公路沿线区域。采取定人员、定任务、定指标、定措施、定时间、定质量的“六定”工作原则,实行行政和技术干部挂牌亮名,确保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4.4.3加强果园管护
(1)坚持建管并重,落实管理责任。切实搞好核桃幼龄期、初果期的管护,杜绝和防止重载轻管、只栽不管的现象发生。按照核桃规范栽培技术要求,指导群众搞好幼龄核桃树施肥、灌溉、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环节,加快树体生长,培养丰产树体,为今后高产稳产打下良好的基础。严格兑现管护费。根据农户每年对果园(树)的管护情况,验收合格后方可兑现管护费;不合格的,督促农户重新管护,确保幼龄核桃园(树)管护率达到100%。
(2)加强土肥水管理。按照发展山地农业的模式,采取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立体种植、种养结合等方式,发展林下种草养羊、养鸡、中药材等。核桃园可间作豆类或薯类作物,成年核桃园要经常中耕除草,种植绿肥改良土壤;秋季进行深翻并施基肥,基肥以迟效性有机肥为主,且应尽早施入,以补充树体所需养分,促进花芽分化;花前花后应及时追施尿素等速效肥,确保开花坐果对养分的需要,发挥保花保果作用。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在果园中使用的农药、化肥进入果园,从源头上把好核桃质量安全关。
(3)合理整形修剪。幼年期着重培养树形,应根据树体分枝特性确定适宜的树型。对直立性较强的品种,或在株行距较大、肥水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采用疏散分层形;对开张性强的品种,肥水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则采用自然开心形;密植情况下,可采用扇形整枝,及时处理背后枝与下垂枝,不断增加结果部位,防止树冠内膛空虚和结果部位外移。
(4)加强病虫害防治。由于气候变暖,农药使用过量,大多为外来引进品种,大面积纯林过多,生态平衡失调,容易形成病虫害。病虫害的有效控制应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充分运用“综合防治技术”,大力提倡营林措施(如通过立体经营,营造混交林,减少大面积纯林等以提高生态自控能力),生物防治(培养利用天敌,以虫治虫等),物理防治(如黑光灯诱杀)等防治方法;加强测报网络建设,及时掌握病虫动态;化学防治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做到适时用药,合理用药,规范用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农药,禁止在采收前2个月至采收期间使用农药。
4.5多渠道筹资,创新产业化扶贫利益联接机制
采取国家投资引导、地方配套扶持、银行信贷辅助、农户积极自筹、社会各方参与等措施,建立和完善产业发展投资保障机制。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力度。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各记其功”的原则,把耕地占补平衡、土地治理、旅游开发、荒山造林、退耕还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项目与核桃产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合力推进核桃产业快速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和投融资力度。要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外来企业和人才参与核桃产业建设,提升产业化水平。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推行政银企合作机制,不断增大核桃产业化扶贫在资本市场的资金融通总量。建立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在充分体现贫困农户利益的前提下,采取土地流转,股份制合作等多种机制调动广大林农的积极性,着力推广公司+农户+基地,或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协会)承包大户等多种发展模式,发展核桃产业。
2012年5月绿色科技第5期4.6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健全核桃产业化经营体系
(1)积极扶持专业合作组织。以农民为主体,政府扶持、部门指导、市场运作、多形式多途径兴办核桃专业合作社,提高核桃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引导企业、专业合作社、协会、果农形成利益共同体,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
(2)着力培育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延长核桃产业链,带动核桃的生产、加工、储运、销售一体化发展,实现龙头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从而保证农户利益,提高其栽培管理的积极性与针对性。
(3)搞好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依托农村集镇建设初级核桃交易市场,采取政府扶持、企业为主的运作模式建设区域性核桃专业化市场。采取委托销售、联营销售等形式,抓好产品销售网络建设。积极支持农民营销组织、运销大户和农村经纪人队伍,从事核桃产品贮藏、运输、销售行业。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建立网络平台,及时准确地为果农提供市场需求和价格行情,促进果品适时适价销售,争取优果优价。
(4)统一核桃品牌,利用各种有效媒介,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核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根据核桃品质优势,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的办法,统一核桃品牌,并申报品牌专利权,完成产品的注册登记,取得自主知识产权。
大兴安岭林区是以兴安落叶松、白桦为主的重点国有林区。随着林木减少、蓄积量降低,这些强阳性树种显得越来越脆弱,几乎是单层同龄纯林,抗逆抗疫性弱,树种单纯、森林产品单一、生产周期长、质量低,采伐后即使再更新,十几年内其保水固土作用也很小,且只能再形成(或相对)同龄林。如何改变这种状态,怎样改善树种组成、提高优质树种比例、维护和建立完备的生态体系,一直困扰着阿里河林业局党政领导。他们了解到西伯利亚红松在生态学上表现出对大陆性气候条件的一系列适应特性,单株立木可达500年;早期生长慢,壮龄后明显加快且持续不衰,易形成罕见的大径级材;生产能力高,材质优良,防腐、耐用;松子鲜美,可做高级美食品,是粮食木本;松节油提取后可止牙痛、杀菌并有益于皮肤;松针防治坏血病,可冷饮或代茶热服,还是珍贵的林化工业原料。西伯利亚红松林内食物丰富,为野生动物和各种珍禽异兽提供了丰富的高质量饲料和最佳的栖息条件,可以保护物种的多样性。
1980年,林业科技工作者在漠河及满归发现60株树龄约80余年的西伯利亚红松,在阿里河林业局党政领导心中燃起了希望。漠河、满归地处大兴安岭西北隅,那里西伯利亚冷空气来势最强、最早;太平洋的暖湿气团来势最迟、最弱。80年,对红松人工林已相当于一个轮伐期,天然西伯利亚红松能在这里经受80余年考验而生长不衰。阿里河林业局地处大兴安岭东南坡,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条件更好些,如果大规模种植,其前景更为乐观。
1996年,西伯利亚红松引种试验正式在阿里河开始,进行育苗、造林和嫁接累计达500余亩,播育出赤塔、乌兰乌德、托木斯克种源的苗木超过12万株,嫁接托木斯克、赤塔等种源的穗条近3万株,由于苗木栽培有严格的技术性和时间性,为避免出现差错而导致实验结果出现误差,阿里河林业局开展了《西伯利亚红松育苗栽培技术试验》的课题研究,森经处领导亲临生产一线积极组织开展砧木培育、嫁接等工作,亲手给大家做示范,耐心讲解,使课题组成员都能熟练掌握技术要领,并创造性地开展了大容器袋育苗、大棚嫁接等技术,使来之不易的西伯利亚红松穗条嫁接成活率大大提高,总平均成活率达82%以上,保证了科研数据的准确性。
目前,全国新造油茶林60多万亩,抚育低产林160多万亩,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7月底,全国累计投入油茶产业发展资金31亿元。全国参与油茶产业发展的企业有400多家,建设高产油茶林基地174万多亩,带动农户80多万户;各地农民相继成立了油茶专业合作社或油茶协会400多个。除四川省之外,其他13个省区市今年生产的良种嫁接苗数量达4亿多株,可为今冬明春造林提供良种嫁接苗1.6亿株以上。
贾治邦说,目前一些地区还存在着油茶良种生产能力、资金投入不足和栽培粗放的问题,个别地方还存在盲目发展的现象,已成为制约油茶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瓶颈。要在培育良种壮苗、坚持企业带动、加强政策扶持和强化科技支撑上下功夫,提高油茶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
贾治邦还指出,各地要因地制宜地编制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将《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各项建设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当前要重点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好油茶良种种苗生产及质量管理。要严格落实“四定三清楚”的要求,加强种苗生产档案管理;要严格执法,实行市场准入制,坚决依法查处以次充好、以一般品种冒充良种、以实生苗冒充嫁接苗行为;要认真抓好油茶良种采穗圃建设。
二是抓好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县建设。要确保油茶重点县在高标准油茶林营造上作出示范,通过大力推广使用油茶良种,建设高产、稳产的油茶林基地,不断提高茶油产量;在发展模式与机制上作出示范。
三是抓好发展模式与机制的探索。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积极探索以龙头企业带动为主体,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和种植大户为辅的油茶产业发展模式及运行机制。引导、鼓励龙头企业通过“企业+基地”、“企业+基地+农户”、“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等多种形式,建立油茶基地。鼓励农民以土地入股,与企业开展股份合作,实现企业和农民双赢。要探索完善油茶产业发展的融资模式,不断完善油茶产业融资机制。
1 适宜栽培干果经济林的地方
核桃树的选址:核桃:核桃树属于多年生落叶乔木,树大根深,其经济寿命可达百年以上。需要土层深厚在1.5m以上,壤土、沙壤土,土质肥沃,疏松透气、渗水性良好。有机质含量高,pH值为6.5~7.5。
核桃是喜光性很强的植物,山坡地、丘陵地建园要选在阳坡和半阳坡的中下腹,坡度应是15°以下的缓坡地,以便于整修水平梯田,要营建防护林。利用平地建园,要注意背风向阳,地下水位不高,而且排水良好的地块。核桃在生长发育期间,需要大量的水分,园地附近必须有灌溉水源。核桃园也不能低洼积水,排水要通畅,所以核桃园的选地要做到旱能灌,涝能排。
2 干果经济林发展路径
干果经济林集中连片的,面积在10hm2以上的,核桃苗木费可享受政府补贴。核桃苗木费以享受政府补帖和个人自筹的形式,由阳城县林业局统一调配苗木,适宜栽植核桃的地区即调配核桃苗木。
核桃:栽植株距4m,行距5m,每667m2栽植33株。苗木费每株15元,即每667m2苗木费495元。由县林业局争取国家造林补助资金200元/667m2,林地经济补助资金200元/667m2。即每株苗木享受政府补贴12元,种植户每株苗木仅需3元。
3 经济效益
阳城县近几年核桃良种发展迅速,10年间由0发展到1333余hm2。嫁接苗与实生苗所产果实价格差异也拉开了档次,实生核桃5~6元/kg,而嫁接良种核桃7.5~10元/kg,国际市场吨售价达6000~8000美元,是普通核桃价格的3~4倍,且供不应求。
综上所述,种植核桃的经济效益是大豆和玉米的8~10倍,效益非常可观的。可见干果经济林是结果早、效益长、后期投入少的干果树种,随着时间的推移,产量和经济效益逐年会有所增加。其盛果期均在10年以后,受益期超过百年,一次投资终生受益,可称得上是“摇钱树”。 我县按现有规模计算,进入盛果期,可产核桃800万kg,年产值可达33亿元。可带动农户1万余户,每户年增加收入2.4万元;按现在发展速度,3年后即2013年,我县可发展干果经济林达3333余hm2,盛果期后年产果1600万kg,年产值达60多个亿,随着树龄的增长,产量也将逐年增加,国民经济产值更高,逐渐形成一种新的林业产业。
4 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通过实施核桃优良品种引进、繁育及丰产栽培技术推广,使阳城县干果经济林基地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并借此机会提高了当地的知名度,带来大量商机。充分利用了当地土壤、气候条件,通过企业和政府组织农民进行良种产业化生产,组建干果经济林基地,为广大农民提供质量更加优良,数量更加充足的优质苗木,而且有利于农民降低生产成本和销售风险,增加农民收入,引导广大农民贯彻执行农业结构调整政策,推动阳城县干果经济林产业化发展。不但可以增加农民收入,而且有利于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防止水土流失,维护生态平衡,为改善当地的生态、气候等环境做出贡献。
5 技术服务
5.1 我县林业局负责调配苗木
阳城县国营林场从造林整地到栽植和技术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技术服务,包成活率,包技术指导,包产品回收及销售。让广大种植户认识到栽培核桃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并且走产、供、销一条龙的路子,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栽培核桃的后顾之忧。
5.2 经营管理能力及技术情况
目前,建昌县正着手进行核桃产业升级,带动农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实现可持续和“兴建富民”的目标。通过发展林下经济――种植中草药,延伸核桃产业发展链条――引进核桃油、核桃乳等深加工项目等方式提高核桃生产附加值,解决核桃产业经营模式相对单一的问题,刺激并带动核桃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2010年以来,以省委、省政府“一县一业”为指导,建昌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建昌县推进核桃产业发展的有关规定》和《核桃栽植目标考核指标及评分办法》,不仅保证了核桃产业的良性发展,也使广大林业工作者在今后的核桃推广等系列工作中能够有据可依,奖惩分明。2014年伊始,辽宁省全面推进“千万亩经济林工程建设”,建昌县紧抓契机,形成了以县级推广单位为依托,以乡镇推广单位为纽带,以广大林农技术能手为基础的核桃推广网络模式,举全县之力,不仅摘掉了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而且正奋力打造成“中国优质核桃第一县”。
2 核桃产业发展历程
建昌县是“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山区大县,位于辽宁省的西南部,地处辽西丘陵山区,燕山余脉,东与兴城市接壤,西与凌源市毗邻,南接绥中县和河北青龙县,北靠朝阳、喀左两县。这里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降水500~800毫米,年日照时数2000小时以上,无霜期180天左右,年均温8℃,极端低温-28℃,极限高温40℃,全县占地总面积479.3万亩,林业用地276.3万亩,占总面积的57%,其中有30万亩土层深厚的坡耕地,4万亩宜林荒地、荒坡、荒沟,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20世纪八九十年代,建昌县区域经济发展滞后,是辽宁省为数不多的国家级贫困县。
2.1 核桃发展的星星之火
建昌县历史上没有人工栽植核桃的记载,只是山里零星生长着数量不多的野生核桃。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当时的国家林业部在全国选取19个试点进行区域试验,将建昌县列入其中,原因正是建昌县的地理位置处于核桃栽植理论上的北界,没有人工栽培先例。专家们选择将区域试验点建在县里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的雷家乡灰窑沟村。专家们不知道,这次区域试验点选建在建昌县就好比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它给建昌县百姓留下了走向美好生活的无限希望,也成为日后建昌县林业发展的指路明灯。区域试验结束后,专家们拿着测试数据心满意足的走了,留下了45亩试验地和地里生长健壮的核桃树。那时候的核桃树还小,那时候的核桃树更没结果,那时候的农民们还不知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发财树”。
时间一晃就是十年,小小核桃树不仅长成了参天大树,而且已是硕果累累。那时正赶上全国市场搞活,在市场经济的大潮里,核桃也卖上了好价钱。于是,在灰窑沟出现了一个怪现象――承包这45亩核桃园的承包期只有3年,而且到期必须轮换,承包价格一年高过一年,最高时曾达10.01万元/年。这片核桃树结的果让许多人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一些头脑活泛的农民打起了种植核桃的主意,可是,村民们没想到,看着喜人的核桃树却不容易栽。农民们感叹:核桃不好栽,要栽没有苗,有苗栽不活,栽活不会管!村里、乡里和县里的干部们也早就看好了核桃,想在全县大力发展,但又不知从何处入手。
多年来,辽宁省一直是全国核桃育种的强省,我国北方地区许多大面积栽植的良种核桃都是由我省选育出来的。但是,当时的辽宁省却是核桃栽植的弱省,核桃生长面积很小且以野生为主,良种核桃栽植面积近乎为零。
2.2 科技引领蓄势待发
针对省领导提出的“辽宁省是否可以发展核桃产业的问题”,省林业技术推广站首先召开了专门的论证会,邀请当时国内众位林业专家,针对辽宁省的气候、土壤条件,核桃发展的可行性,以及国际、国内核桃市场前景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论证。专家们得出结论:辽宁省在建昌县等适宜地区发展核桃具有一定的品种优势和技术优势,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市场需求会越来越大,发展核桃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项目。省林业技术推广站起草了《辽宁省核桃良种及丰产栽培技术推广与开发1999―2005年总体规划》并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就推广目的、品种、技术、实施范围、规模、步骤和预期指标等进行了详细说明,使良种核桃栽培并进一步扩大化发展成为了可能。在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后,省林业技术推广站的科技推广工作者们和刘万生老先生才赶赴建昌县。
发展核桃产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苗木短缺和技术人员匮乏。省林业技术推广站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结合省、部级重点林业技术推广项目,组织技术人员,从解决良种核桃苗木繁育入手,以科技示范为主要推广方式,建设良种核桃示范林以展示科技成果、宣传教育群众,让广大农民对科技成果能看得见摸得着。并初步解决了苗木繁育、越冬防寒和早期丰产栽培三个阻碍当地核桃发展的关键性技术环节。拉开了建昌县核桃产业发展的序幕。1998~1999年间省林业技术推广站先后以礼品1号、礼品2号等核桃新品种及丰产栽培技术推广,核桃良种及其微体嫁接技术推广,核桃良种及丰产栽培技术推广等为题立项3次,争取省级财政资金74万元,地方配套216万元,在雷家店乡始建良种苗木繁育基地,繁育苗木能力每年达到5万株,在灰窑沟村等地建核桃良种示范园1000亩,并采取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等多种方式在当地广泛培养技术人员。技术推广工作很快就看到了效果,一批栽培核桃的农民取得了明显的收益。张喜华是灰窑沟村的农民,1997年他在自家承包的5亩地里种上了辽宁1号等优良品种的早实核桃,2003年进入初果期,年产值每亩可达4000~5000元。同村王树华家的核桃园收益更好。王树华也是在1997年栽了早实品种的核桃,2003年,每亩年产值近10000元。
2.3 核桃发展势如燎原
2000~2014年建昌县的核桃产业发展迅猛,备受瞩目。2000~2008年间省林业技术推广站先后以核桃良种及丰产栽培技术推广,核桃优良苗木繁育技术示范等为题立项9次,争取省级财政和国家资金167万元,地方配套326万元,逐步将苗木繁育、整地定植、越冬防寒等技术进行集成,逐步扩大苗木繁育基地,提高苗木繁育能力并进一步扩大示范推广面积,开展技术培训。使核桃得到了稳步发展,雷家店乡周边乡镇农民栽植良种核桃的积极性不断增高。
继雷家店乡提出了要打造“全国良种核桃栽培第一乡”的规划之后,建昌县又提出了要打造“中国优质核桃第一县”的宏伟目标。建昌县核桃产业的发展获得了省里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连续四任省委书记曾先后到雷家店乡视察、调研,进行工作指导,并将省长专属经费下拨至建昌县,用于核桃产业发展。省林业技术推广站在2009~2014年间又先后以核桃丰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核桃良种苗木繁育技术推广等为题立项10次,争取中央财政资金1050万元,地方配套90万元。在前期技术培训,技术集成等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进行相应技术革新,进一步将工厂化育苗、栽植密度与间作,病虫害防治技术加以集成,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技术体系。建昌县委县政府通过资金整合筹资4600万元,在大屯镇建立现代化的辽宁省良种核桃繁育中心,占地384亩,其中催醒室3栋占地2160平方米,嫁接室1栋660平方米,恒温室660平方米,培训室1栋732平方米,假植沟30条共计2100延长米,日光温室166栋占地面积105500平方米。建昌县核桃产业发展成为辽宁省农村经济转型和合理解决“三农”问题的先进典型。
2.4 产业延伸,后劲十足
核桃栽植面积逐年扩大,坚果产量逐年递增,建昌县的百姓乐了,领导也乐了。省林业技术推广站的林业科技工作者们在欣慰的同时,他们考虑的更多的是产业的后续发展。一是组织科技人员编写技术规程,建立良种采穗圃,进行科学规划以发挥建昌及辽宁地区在良种核桃栽培的后发优势,确保核桃栽培的良种化和品种化;二是积极为地方领导出谋划策――若要保证核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拓展经营模式,延伸产业链条,使建昌县核桃产业由单一初级生产逐步向深加工产业发展。建昌县政府通过多方努力,成功引进北京汇源集团和河北绿宝露集团,进行核桃乳、核桃油等加工,使建昌县正逐步形成“山上种核桃,山下搞加工”的产、加、销一条龙格局。
3 主要经验
辽宁的核桃良种由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建昌县核桃产业从无到有,真正实现了广大推广工作者树立的“推广一项技术,培养一支队伍,形成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的推广目标,是辽宁省林业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的成功范例。通过对建昌县核桃产业发展历程的回顾,建昌县良种核桃栽培推广的成功为我们提供了以下几方面的经验。
3.1 成果转化和科技推广工作要坚持正确的原则和理念
辽宁省地处我国东北、华北和内蒙古三大植物区系交汇地带,生态类型复杂多样,树木林林总总,若要发展林业产业可不是随便在哪个山头,随便种哪些树都可以的,而是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发展。在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工作中,省林业技术推广站始终坚持“五W”的工作原则,即选定适宜的林业科技成果,确定适宜的推广地区,根据不同的推广对象,使技术推广的受体在适宜的时期内应用正确的技术措施。建昌良种核桃的推广立项正是秉承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理念,并且在做好全面调研和行业专家充分论证后,才有理有序地推进相关工作。在百姓最需要的时候做出推广核桃的决定,让良种核桃栽培得到广大老百姓和当地领导的充分认可,更成为了建昌县核桃产业最终成功的保障。
3.2 成果转化和科技推广工作要满足时展需求
在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工作中,要符合“三个结合”的条件,即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符合当地的经济发展需求,符合群众利益需求。本世纪初,国家在大力开展生态建设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各级地方干部也欲为当地建设建功立业,而广大农民又急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生产,改变贫穷面貌。在当时的建昌县,推广良种核桃栽培,无疑是把“国家要绿,干部要绩,农民要利”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林业技术推广站的科技推广工作者选准时机,因势利导,及时主动地将良种核桃栽培技术送到农民们的手中,传授栽植核桃的技术,受到了农民的欢迎,得到了干部的支持,实属恰逢其时,民心所向。
3.3 成果转化和科技推广工作要重视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
古语云: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核桃发展得好,不是一个单位能够做到的,也不是几个人能够做到的。省林业技术推广站的科技推广工作者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在进行示范推广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人员开展不同层次的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现场指导、技术咨询等活动,注重培养专业的技术员。通过对地方科技推广工作者们连续几年不断地理论知识培训和现场技术指导、现场演示,他们掌握了核桃良种繁育、栽植、果园管护等技术,以便随时将核桃丰产栽培技术教给村里的农民们。据不完全统计,省林业技术推广站在建昌县举办大型培训班79次,培训农民7491人,发放《核桃栽培实用技术》等技术资料6000余份,培养出专业技术人员25人,培养出农民技术员63人,提供就业岗位9292个,发放技术光盘数万张,千方百计地使当地农民全面掌握核桃相关技术。
3.4 林业科技推广工作队伍是林业产业发展的先锋队
林业科技推广是连接林业科研与林业生产的桥梁和纽带;是促进林业科技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环节;是现代林业产业发展的先锋队。纵观建昌县核桃产业的发展历程可见,核桃良种及丰产栽培技术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已基本成熟,然而良种核桃栽培在辽宁省却长期得不到发展。省林业技术推广站充分发挥人才优势,通过良种推广和技术示范相结合的正确途径,采取技术培训和广泛宣传的科学方式方法,让广大农民看到科技的力量,走完了科技成果传播到农民手中的“最后一公里”,引领、带动广大农民发展核桃产业,完成了让优秀科研成果成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终极使命,以“四两拨千斤”之力,使核桃产业在建昌县发展得稳定、和谐、可持续。
综上所述,一项科研成果从科研中产生,到生产上大面积应用,是一个复杂、漫长的发展过程,更是老百姓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通过对建昌县核桃产业发展成功经验的总结,可以将成熟地推广工作经验归纳为以下六个字:取势,明道,优术。
一是坚持早谋划、早安排、早设计、早施工。去年秋季就全部落实了今年的任务面积、造林地块、绿化苗木、技术人员,审批了作业设计,冬季开始组织实施,确保了造林成效和进度。
二是领导重视,支持有力。今年在“全面治理荒沙”和“三年植绿大行动”方针政策的带动下,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林业建设,出台扶持政策,协调解决困难,全力保障支持“三年植绿大行动”,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各界参与造林绿化的积极性,使全市的造林绿化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有力推进。
三是重点突出,成效明显。全市以交通干道、城镇周边、重点区域和风沙区、水土流失区的宜林荒山荒沙绿化为重点,按照“园林化、本土化”的原则,坚持高起点设计,高标准施工,分步实施,逐步推进。
转变思路,活化机制,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一是强化工程措施,采用招投标制和监理制,切实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在实施过程中,加强苗木现场检疫,严格控制种苗来源、规格;细化起苗、运苗、栽植、浇水、管护等各个环节。为了提高飞播成效,绿化部门特别重视播区的地面处理工作,从飞播投资中拿出1/3作为搭设障蔽的专门经费,对障蔽搭设进行单独设计、专项审批、单独验收、单独核算,对未搭设障蔽的播区,不实施飞播作业,不兑现飞播经费。
二是提前订购苗木,实行育苗造林一体化。从去年开始,经市政府同意,全市以国有林场、苗圃和育苗大户为主体,全面实行苗木订购,对于平抑苗价、动员国有场圃技术力量参与造林绿化工作大有好处,保证了造林用苗以本地苗为主,提高了造林的质量和成效。
三是活化机制,转变工作思路和方法。近年来,造林绿化用地矛盾十分突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县区采取各种办法落实造林绿化用地。积极引导、鼓励更多的投资主体参与林业建设,促进林地流转,提高林地价值,佳县益民枣业公司、神木县生态保护建设协会实行土地流转经营的模式,集中造林。
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促进林业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