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问题汇总十篇

时间:2023-11-10 10:07:3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学前教育问题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学前教育问题

篇(1)

本届论坛采用大会主题发言、分论坛、工作坊等多种形式展开,旨在倾听多方观点,引发争鸣,共同为满足流动儿童学前教育需求建言献策。

一、我国流动儿童的学前教育问题突出

北京师范大学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张燕教授明确指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进城务工人员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作出的贡献举世公认,但他们子女的学前教育问题一直未进入公众视线。由民间兴办的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为服务对象的低成本、非正规幼儿园和公益性学前教育组织为流动儿童提供了最基本的学前教育服务。这类平民教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政府需要在体制机制改革上大胆创新,以促进平民教育健康发展,满足流动儿童的学前教育需求。

奕阳教育研究院院长张守礼则从社会流动的角度,梳理了十年来我国流动儿童的发展状况。他指出,中国社会由于特定的发展模式,已经从原来的二元结构(即乡村和城市)变成了三元结构(即农村人口、城市人口和流动人口)。面对流动儿童的学前教育问题。政府是以三元还是整体的思路回应,决定着问题解决的方式和力度。社会治理方式有待改革,有必要按照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进行分类管理,以尽可能消除制度不公。面对流动儿童的学前教育问题,政府应承担主要责任,对流动人口自救式、市场化的办学形式进行必要的规范和扶持,而非简单粗暴地打压。这与张燕发展平民教育的主张不谋而合。

中华女子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院长王练对北京、上海、成都、武汉四个城市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入托调查显示,大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非正规幼儿园就读或不上幼儿园:家长希望其子女享受低收费、离家近、教育质量好的学前教育服务,并能获得面对面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城市在接纳流动儿童入园方面面临着园所学位不足的巨大压力。如何监管和引导非正规幼儿园发展,保证其安全和教学质量,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奕阳教育研究院朱丽芳指出,近年来,以招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为主的民间非正规学前教育组织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进城务工人员的托儿需求,却面临着注册困难、处于管理盲区、缺少有力扶持等发展困境。北京市宣武区教委陈培燕调查发现,目前北京市学前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管理部门不明确、政策滞后、管理模式一刀切等。她建议政府部门提高认识,将非正规学前教育置于与正规学前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加强立法,依法保障非正规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等等。北京师范大学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中心李相禹在报告中强调,直面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学前教育问题,正视“山寨园”存在的价值,需要政府转变观念和职能,进行制度创新。

二、地方政府的创新举措

面对日益突出的流动儿童学前教育问题,一些地方政府不乏创新举措。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幼教协会副会长严大瑛、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局凤炜、上海市松江区托幼办主任杨永辉、原江苏省苏州市幼教干部张春霞分别在分论坛上介绍了经验。

惠州、苏州及上海浦东新区和松江区都面临着外来人口迅速增长、学前教育资源供不应求的严峻形势。对此,四地政府分别探索出了适合本地实际的解决策略。如,惠州市强调从健全机构、合理布局、社会参与、制度保障、规范管理等方面促进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苏州市采取政府改造闲置房舍提供办园场地、参与民工子弟学校管理、提供物质援助、以奖代补等帮扶措施,尝试“用特殊的政策解决特殊的问题”;上海市松江区提出构建雁阵式发展新体系的改革目标,引入社会力量办学,提出“民办为主,公办补充;民办二级以上园自主吸纳,民办三级园定向吸纳”的流动人口入园对策,辅以公办、民办学前教育“一体管理、兼顾个性”的管理方式,初步满足了区内流动人员子女的入园需求;上海市浦东新区则探索出分类处置、标准引领、分流解决等疏堵结合的办法,让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有园可上,同时进行机制创新,制定了联席会议制度、部门责任制度、区域碰头制度等,架构起多部门合作的工作模式,有效解决了流动儿童学前教育问题。

三、民间自发探索

在解决流动儿童学前教育问题上,与地方政府创新措施相呼应的是毫不逊色的民间自发探索。

北京新世纪幼儿园、新世纪梦想图书馆负责人代表打工子弟幼儿园发言,在描述了现有问题及困难之后,他提出了建立“流动子弟学前教育机构联盟”的设想,希望能够借此联盟“建立起一套适应于流动子弟幼儿园的办园标准和方法,争取民间与政府对话的权利和机会,开发利用社会各种闲置的教育设施和资源,提高流动儿童学前教育质量”。儿童乐益会陈可可、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王建兵、陕西省妇源会汪子阜、四环游戏小组马楠分别与到会代表分享了各自所在机构作为公益性组织为促进弱势儿童学前教育发展所作的努力。

四、流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及其社区融入

篇(2)

学前教育是我国现行学制的第一阶段,也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国家正式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学前教育对于个人以及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和重要性日益突显出来。在贫困地区的农村,学前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显得更为复杂多样。要促进教育事业的长期健康发展,解决好贫困地区农村的学前教育问题也是关键之一。

一、贫困地区农村学前教育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对学前班教育重视不够,给儿童成长造成不利影响。农村多数学校的校长和教师要么由于客观办学条件限制,要么因个人思想认识的局限,要求学前班孩子“只要在学校跟着适应一下校园学习气氛,完成一年时间的过渡就足够了”。殊不知这样的“教学目标”为孩子日后的学习成长设下障碍。从表面上看,儿童的这一年时间在学校完成了学习目标,但事实上如果学校和教师不能在合适的时间科学有效的启蒙儿童,这一年时间的贻误将会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被无限地放大,对儿童后期智力发育和学习发展都将造成长期影响。

(二)幼儿园数量少,且教育基础设施落后。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后,通过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努力,现在各乡镇中心基本都建立了公办幼儿园,但是乡镇中心以外的行政村仍然无力建成规范的幼儿园,那些偏僻农村的幼儿依旧无法接受学前教育。另外,现已建成的幼儿园中大部分缺少教学所需要的各种器材,部分幼儿园存在基础设施不规范的现象。有些地方只是对以前的小学校舍稍加改造便开学办园,儿童做游戏的各种配套设施几乎空白。

(三)缺乏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师资队伍很难加强。优化农村地区教师队伍历来就是农村基础教育的一大难题。虽然近两年地方教育部门初步实施了农村学前教师的补充措施,但由于受地方财政及事业编制人数等条件的限制,农村地区的幼儿专任教师和幼儿人数的比例总体上仍然远远达不到标准化要求。现有的幼儿园里,幼儿教师多数是由农村小学分流出来的教师担任。这些教师要么缺乏幼儿教育所需要的如舞蹈、绘画等专业技能,要么对幼儿教育特殊性存在理论认识上的偏差和滞后。

(四)管理机制不健全,制约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由于当前学前教育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这给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些障碍,在发展初步阶段的农村地区就显得尤为突出。管理机制不健全以及管理主体不明确是影响农村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的最主要的宏观因素。管理本身和由此带来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公办与私办幼儿园同时存在且管理混乱;办学主体无章可依,教学没有规范标准;督导制度空白,缺少政府部门监管,等等。

二、解决贫困地区农村学前教育存在问题的策略

(一)提高相关人群对学前教育的认识水平,转变思想才能事半功倍。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事业,首先要提高人们对学前教育的认识水平。2010年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重点普及学前教育。随之,幼儿园逐步在农村出现。目前,贫困地区的农村幼儿也开始走进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但是,在贫困地区,人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学期教育能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更没有准确理解学前教育对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为此,各级教育部门及有关教育工作者要运用各种方法和途径、尽一切力量提高相关人群、特别是农村家长对学前教育及其重要性的认识。

(二)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支持,统筹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城乡学前教育全面均衡普及是当前地方政府发展教育事业的主要目标。只有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才能保证整个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全面发展。古人云“不患寡而患不均”。唯有补齐贫困农村学前教育这块”短板”才能使教育更公平。那么,改变农村地区学前教育事业落后的现实即是问题的关键。统筹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当务之急就是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投入力度。换言之,必须加强学前教育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必须大力加强公办园舍标准化建设,必须使教育财政投入重心向农村学前教育倾斜。

(三)加快完善学前教育法规体系,保障学前教育地位、提升教育质量。从国家层面制定基本法规,将会更好地推动农村学前教育的普及和教育质量的提升。尽快制定《学前教育法》是社会的呼声,更是解决学前教育目前面临的种种困难和问题之需要。只有完善可依的法规体系才能切实解决好教学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重要原则性问题:学前教育的法律地位和发展方针;教育教学的国家标准及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办学主体及财政投入机制;管理体制与机构;教师编制标准及合法权益保障;督导评估方法与责任主体等等。

(四)加强学前教育行政管理科学化建设,有效落实主体责任。农村学前教育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包括管理在内的各项制度也在探索和初步建立中。当前农村学前教育的管理实践中必须解决好这些方面的问题:明确省、县、乡镇三级政府的职责和权力;健全管理机构和人员设置;构建有效的学前教育督导制度;改革创新学前教育行政管理方式等等。尽快完善学前教育行政管理制度,直接影响到各项行动举措的有效落实。建全的行政管理制度与高效的管理活动,是扭转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落后局面的关键所在。

作者:李守宁 单位:会宁县汉家岔镇教育管理中心

篇(3)

学前教育对儿童智力发展、性格形成、心理健康都有很大的益处。但是,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女童学前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在对这些问题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完善建议。

 

一、西北少数民族女童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居住环境恶劣,入学困难

 

西北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多是一些自然条件复杂、环境恶劣,并且居住分散,同时还存在部分蒙、满、锡伯和鄂温克等游牧少数民族。由于西北少数民族的这种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给学前教育机构的建立造成很大的难度,形成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学前教育机构普遍偏少的现象。同时,少数的学前教育机构大都设立在人口相对较多、经济相对发达的城镇,这让本身交通就不发达的边区儿童入学的困难加大,造成西北少数民族儿童入学率较低。

 

(二)资金投入低,学前教育质量差

 

目前,学前教育不在九年义务教育的范畴内,属于收费的教育。这对于本身经济条件较差及存在落后的重男轻女观念的儿童家长来说,让女童接受学前教育的可能性进一步下降。同时,由于学前教育不属于九年义务教育,地方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资金相对匮乏,这就造成无论是公立还是民营的学前教育机构都存在由于资金短缺,无力聘请优秀教师,无法提供足够儿童游玩的场地、设施和合乎要求的建筑。同时,由于资金短缺还造成学前教育从业人员的待遇普遍偏低,从而导致学前教育从业人员严重紧缺。另一方面,由于资金的限制,现有的学前教育从业人员缺乏在职培训的机会。

 

(三)学前教学模式落后,缺乏吸引力

 

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学前教育应当充分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儿童形成吸引力。但是,在我国西北地区大多数学前教育教学模式与全国其他发达地区的教学模式相类似,有些甚至是直接生搬硬套沿海发达地区的教育模式。这些都造成相应的学前教育不能吸引少数民族儿童前来就学。

 

(四)家长观念落后,女童接受学前教育困难大

 

学前教育要求家长及幼师共同参与进来,家长的教育观念将对儿童的生活习惯、性格养成以及社会行为等造成极大的影响。但是,在我国西北经济欠发达的地区“重男轻女”和轻视学前教育的观念依然很浓厚。这就导致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比例较低,而“重男轻女”落后认知则造成少数民族女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比例远低于男童。

 

二、西北少数民族女童学前教育问题解决对策

 

(一)增加政策支持,鼓励民营学前教育机构

 

虽然我国对学前教育的整体投入在逐年升高,但是对于西北少数民族而言,由于其居住特点和生活习惯等造成学前教育机构建立难度较大,无法形成有效的管理。所以,政府应该加大对社会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出台政策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学前教育,满足西北少数民族对多元学前教育的需求,同时也能进一步减轻政府的资金压力。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分散居住的特点,造成民营资本进入学前教育利润较低、教师质量不高和待遇较差等常见的问题,这时政府部门应当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适当放宽管理与评估条件,对部分符合要求的学前教育机构给与经济补贴。

 

(二)加大政府资金投入,提高教学质量

 

就目前我国情况而言,政府投入依然是学前教育资金最大的来源,而对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依然是资金短缺。资金短缺是造成学前教育机构硬件设施简陋、教师待遇低、职业上升难、培训交流机会少等问题的最大原因。所以,政府部门可以适当地加大西北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学前教育资金的投入,提高其学前教育质量。

 

(三)培训学前教育老师,改善家长观念

 

篇(4)

随着独生子女的普遍化,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社会对知识人才的重视,早期教育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不仅年轻的父母期望自己的子女聪明,伶俐,就是年逾古稀的老人对后辈的知识水平及智力发展也极为关心。可以说全社会的家长都不惜代价地为培养和教育子女而奔波、操劳着。

然而,由于儿童心理及教育方面的科学知识还不够普及,传统的,朴素的教育思想在学前教育中尚有很大市场,使家长们对孩子的高期望水平及积极的教育态度与他们儿童心理学知识的缺乏及教育方法的单调化,教育内容的片面化形成了鲜明的矛盾。一些家长朴素地认为,既然人的竞争集中表现在学习成绩的好坏及能否顺利地升学上,那么要使孩子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提前向他们传授未来学校将传授的知识,以使他们进入学校时能较容易地接受课本知识。不少家长尚搞不清知识与智力之间有何联系和区别,狭隘地用知识的多少来衡量智力的高低,而他们所指的知识常局限在识字多少和数数多少上。这种教育思想的片面化使他们只考虑怎样教孩子识字和数数,至于这样做对孩子的智力发展及对他们未来的学校教育会产生什么作用就考虑较少了。我们认为这种片面的教育至少存在着以下不利因素:

一是容易使学前教育与学校教育产生冲突,使不少孩子在入学后自觉无新东西可学,容易养成上课不注意听讲的不良习惯。当学校向他们传授全新的知识时,他们可能出于不良习惯的形成及学习模式的“老化”,而变得难以顺利地接受。

二是影响了孩子的全面发展。学前儿童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全面而良好的教育才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认识的、情感的、意志的、品德的等。把学前教育集中在认字、识数上,可能对发展孩子的记忆、知觉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对发展孩子的想象能力、身体的灵活性、审美能力及其他方面未必会发生积极作用。

三是使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的发展。

四是无休止地认字、识数,增加了孩子的心理负担,尤其是当家长不断地强调认字越多越好时。

总之,这样做的结果必然使孩子天真烂漫的生活变得单调化,使他们快乐的童年变得“成人化”,影响心理的全面而健康的发展。

良好的学前教育应是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采取适合他们心理特点的方法,让他们通过进行丰富多彩的活动,获得积极的认识态度和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因为一个人智力发展的高低除了与其遗传素质及接受的知识有关外,与情感、意志、性格等因素也有密切的关系。一个人去认识什么,为什么而去认识智力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及发展的水平如何,都受情感,意志、品德、性格等方面的制约。我们不可能设想一个心胸狭隘、怕吃苦,怕困难,性格脆弱的人有良好的智力发展,即使有了高水平的智力,也很难设想他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水平,在某些方面取得大的成就。纵观人类发展史.大凡有所造就者,都是一些情绪健康、意志坚强的人。因此。在学前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使孩子形成健康的情绪,坚强的意志,防止任性,自私、自我中心、不爱劳动,怕艰苦等不良心理的形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某种意义上讲,健康性格的形成与培养,比传授知识更重要。

单就发展智力而言,亦不可囿于仅教孩子认字和识数上。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知识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应尽量地通过孩子的各种游戏、娱乐活动而使他们获得广泛、丰富的知识。

绘画是一项极简单易行,而对发展智力又有重要作用的活动,通过绘画,不仅可使孩子的观察力得到高度发展(因为不认真观察,难以把握事物的特征),而且对发展孩子的记忆力和想象力发生重要作用(如要准确地画一个人,必须记住一个人各个器官的位置及比例等。通过绘画还可使他们想象出自己不曾有过的经历)。

制作活动(包括泥塑、剪纸等),本身就是一种游戏。通过让孩子制作各种物品。塑造各种形象,不仅使孩子的触觉能力、控制身体的能力等得到发展,而且对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的发展亦有积极作用。同时还有利于脑的发育,因为身体的各种运动都受脑的支配,身体运动时的难度越大,大脑的活动也就越强烈和复杂。“手巧”必然促使“心灵”。

让孩子从事音乐活动,听音乐,学唱歇,学演奏,有利于他们辨别能力的高度发展,形成注意力集中的良好习惯,促进大脑右半球功能的发展。大脑的右半球负责对形象,音乐信息的处理与加工。国外有些心理学家认为,通过多从事一些与形象(如绘画、塑造)、音乐等有关的活动,可促进右半球的发育,从而潜在地对人的想象力发生积极作用。

篇(5)

随着幼教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学前教育的市场需求便随之不断扩大,从而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幼儿的学前教育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在发展尚未成熟的阶段势必面临着各项考验,在没有得到针对性解决的情况下便可能对幼教行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我国城市社区学前教育面临的挑战

1.城市社区学前教育管理区域性发展不均衡

当前,我国部分城市在社区学前教育工作这一板块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管理上较为松散,并未真正纳入政府管理范畴之内,从而造成各项管理机制的相对缺乏,各部门之间也缺乏足够的协调性,不利于整体性的均衡发展。例如,部分城市对于亲子园管理的权限仍然缺乏明确性,且教育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相互协调,对于各项职责的分配仅限于口头指导,并未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导致社区学前教育工作整体发展力量相对薄弱,形成了区域性发展不均衡的现象。

2.教育资源短缺

城市社区学前教育资源的短缺,主要体现以下两个方面:①早教机构相对缺乏,在边缘社区及城市社会变迁中形成的“自生区”在非营利性早教基地这一板块仍处于相对缺乏的状态,导致上述区域的幼儿难以获得充足的早教资源。除此之外,在部分城市中,真正由社区进行建立与管理的学前教育机构仍处于空白状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实际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②在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部分城市的幼教机构普遍处于“高收费、高门槛”状态,导致低收入及流动人口家庭的早教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形成了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3.政府资金投入力度不足

就当前全国教育经费投入现状而谈,地方政府在幼儿教育这一板块的资金投入力度在近年来虽有所提升,但仍然难以满足当前日益增长的教学需求。亲子园是主要以有偿服务为主的机构,在专项经费难以得到有效满足的情况下,便不得不面向家长收取高额费用,才能够得以维持生存。在这样的情况下,亲子教育机构的投入与运营便会处于相对失衡的状态,形成了幼教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一大短板。4.部分私立机构存在相关问题随着我国早教市场的日益扩大,一些私立的早教机构应运而生,为学前教育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私立早教机构质量良莠不齐,存在的一些相关问题也逐渐形成了早教工作中的隐患。

二、城市社区学前教育发展的相关对策

1.对学前教育的合作化管理模式进行进一步探索

合作式管理是当前各国社区学前教育管理的主要趋势,由国家、社区、家长等群体组成志愿者,开展网络支持项目的合作。就我国现阶段而谈,在学前教育这一板块需要加强政府统筹领导,以对其后期发展工作行程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除此之外,政府各部门还应制定出统一的管理机制,并进行协调的依法管理。

2.满足低收入及流动人口群体的早教需求

低收入群体及流动人口群体是我国一个不容忽视的弱势群体,其能够接受相应的学前教育与国家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因此,政府在社会福利领域投入这一方面应适当加大投入力度,为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的教育服务设施,以确保早教机会的相对均衡。

3.推行多元化的学前教育投资体制

在学前教育这一板块,资金的投入力度直接与教育的质量成正比,因此,进一步扩充学前教育经费便显得至关重要。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可设立相应的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并根据财政收入的增加幅度来适当加大经费的投入力度,对于运营困难的教育机构予以相应的扶持。除此之外,还应改变单一的投资体制,采用鼓励公民个人投资办园,以多元化的投资体制来为学前教育工作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篇(6)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0-0284-02

绥化市望奎县灯塔乡信二前村总人数为3 000人,3~6岁的幼儿共计376人,幼儿园10所,均属私立园。园长的学历:83%高中学历,17%大专学历。幼儿教师共计25人,教师的学历:51%小学学历,29%初中学历,17%高中学历,3%大专学历。大专学历的教师中有43%的教师并非学前教育专业。73%的教师方言较重,无普通话等级证书,教师的待遇800元~1 000元。教师的年龄:35~40岁占59%,40~45岁占23%,45~49岁占18%。39%的幼儿园是混龄教育,73%的幼儿园分为大、中、小三个班级。教材内容:小学一年级教材,科目以语文、数学为主。园费在80元~200元之间,其中包括午餐费。上学、放学均由家长接送。幼儿园室内活动面积大约65平方米,室内没有区角,室外游戏场地以水泥质地为主,占地大约80平方米。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1.教学环境差。(1)教学设备破、旧。多数桌子有漏洞、没有盖、没有桌堂,有的椅子缺腿、没有椅背等等。(2)保暖设施简陋。窗户没有玻璃或不完整,没有进行安全维护。烟灰大,对幼儿的呼吸不利,室外隔风设备为薄膜。(3)幼儿园室内游戏场地几乎没有可供幼儿玩耍的玩具,仅有的玩具也已残破不堪。

2.教师素质低。(1)学历低。在调查的10所幼儿园中有51%的教师是小学学历,自身的素质已不能满足幼儿学习的需要。例如,在调查到玉梅幼儿园时,有一位教师是正在上数学课:“3+2=?这你们咋还不会呢,你们一个手上有几个手指头就是几呗。”这类现象在幼儿园经常发生。(2)教师年龄过大。教师的言行影响幼儿的性格形成。夏老师幼儿园,一位48岁的资深老教师,授课认真,但调查中发现该班幼儿,性格内向、嗜睡,并且有随地吐痰的不良习惯,大多数孩子的习惯与该教师的习惯十分相似。(3)教师的方言过重。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未达到国家要求水准。在授课过程时常会听到“啥”、“咋”、“嗯哪”等等。

3.幼儿园内存在安全隐患。(1)室内。班级内的桌椅棱角分明、窗户的玻璃不完整、地面以水泥质地为主,寒气过重等诸多安全隐患的存在,极易导致幼儿的擦伤、磕伤。(2)室外。室外游戏场地过于狭小,容易导致撞伤、磕伤。(3)接送制度不严谨。幼儿的接送,没有相关负责人进行登记。(4)饮食搭配不科学、卫生不达标。幼儿的午餐由厨师直接供应到餐桌,孩子们共同享用“大锅饭”并未经过安检。

4.饮食不科学。3~6岁的幼儿正处于身体和大脑发育的关键期,身体和大脑营养供应不足,不仅会影响幼儿身体、智力的发育,而且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下降。

表1闪亮幼儿园一周菜谱

5.教学内容过难、科目单一、授课时间过长。幼儿教材内容:小学一年级教材。(1)科目单一、内容复杂。教学内容过难,科目以语文、数学为主,过于单一,一方面导致幼儿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降低,另一方面学生压力过大进而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2)授课时间30分钟。过长的授课时间,对幼儿的学习适得其反,3~4岁的幼儿的注意力在5~8分钟左右,4~5岁的幼儿的注意力在10~18分钟左右,5~6岁的幼儿的注意力在15~20分钟左右,30分钟的授课时间,会促使孩子的注意力分散、精神不集中,孩子的学习效果欠佳。

表2玉梅幼儿园作息时间表

二、解决对策

儿童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具体到政策和实践层面上,最根本的问题是如何为这些儿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使之成长为保障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合格劳动者 [1]。学习训练、环境刺激等外界因素对于大脑的发育与功能有重要影响。这意味着为学前儿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可以有效地促进儿童的智力形成和发展[2]。具体应实践到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增加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政府应增加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改变长期以来学前教育支出仅占教育支出的1.3%的局面,特别是在贫困地区的学前教育,政府、社会各界应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改善其“四处透风”、“室外下大雨,室内下小雨”教学环境,共同创建适合幼儿健康成长的学前教育服务机构,使学前教育真正步入正轨。

2.改善教学设施、教学环境。(1)管理的规范化。幼儿园应始终如一的秉承学前教育的教育宗旨“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不吝惜于桌椅、保暖设施的开销,购买适合、符合学前阶段幼儿年龄特点的玩具,以便于其智力、小肌肉、大肌肉的开发和锻炼。(2)加强幼儿园的安全防护措施。1)扩大室内、外游戏活动场地的面积,保证游戏的安全性。例如,可以在室内水泥质的地面铺一层泡沫地毯。在室外,可以细沙填充,以避免幼儿磕伤。2)幼儿上下学,指派一名或几名负责人转交家长,确保幼儿安全到家,避免“接丢”现象发生。3)幼儿的饮食,聘用专业人士进行检查和监督。

3.拓宽学前教师培养渠道,提高师资的数量和质量。(1)提高教师待遇,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到农村中来,支持幼儿教育,给农村学前教育注入新的生机和动力。(2)加强教师在职培训。短训、观摩、参观学习、函授等多种形式,保证学前班教师的教学和专业素养达到一定的水平,提高其职业道德及自身素质,以确保教学质量及幼儿个人良好习惯的养成。

4.科学合理的饮食搭配。改变“米饭+汤”的搭配,聘用专业的营养师,制定科学的食谱,保证幼儿营养的供应,提高其身体及智力的发育。豆制品补钙,动物的肝脏补铁,绿叶的蔬菜补充维生素,但均应适量,做到科学合理、安全卫生。

5.适龄教育。学前教育的小学化,似乎已得到家长的认可,家长普遍较为看重学前班的成绩,“学前班打基础,成绩不好的话,小学成绩上不去。”认为学得越多越难,孩子与“天才”就越接近。幼儿园更响应家长的要求,灌输知识、死记硬背,以提高学习成绩,因而忽视了孩子的兴趣爱好。针对农村幼儿园的小学化倾向,应该树立全新学前教育理念,调整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农村社区资源,回归自然。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做到 “幼儿化”而非“小学化”,实现当前农村幼儿园的教学改革。

儿童发展的相关研究进一步表明,学前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对儿童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且有很好的社会效益。良好的学前教育不仅有助于儿童今后获得更高的教育水平,从而减少贫困和收入差异,甚至还可以减少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率 [3]。因此应大力发展学前教育,重视学前教育,增强人们对幼儿在学龄前接受良好教育的意识,促使农村学前教育水平逐步提高,步入义务教育的正轨。

参考文献:

[1]程淮,籍孝诚.要重视中国0~3岁儿童发展与早期教育[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1,(1).

[2]Heckman,J.2006.The Technology and Neuroscience of Skill Formation.Presented at Invest in Kids Working Group,Center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Partnership for America’s Economic Success,July 17.

篇(7)

笔者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深知3~6岁是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除了在园的教学活动中,在家及社会中的活动中培养习惯更是显得尤为重要。

刚入园时,孩子们的自理能力较差,依赖性较强,经过与家长交流,得知是家长在家包办代替的情况居多。有家长对我说:“在幼儿园能够自己吃饭,一回家就要喂。”但当我提出家长在家应尝试让幼儿自己动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在家独立进餐且进餐时不做其他事情,诸多家长表示不可能做到,孩子会哭闹。就是如此的“不配合”,导致家园不同步,生活即教育被忽略,家长认为培养好的习惯是学校的事,慢慢地也就造就了当代社会幼儿普遍依赖性强,形势严峻。

二、“社会即学校”的不断否定

生活教育不能脱离社会,教育是随着时代前进而前进的,因此,教育应使学生接触社会生活。

但是,在调查中发现,家长对于幼儿接触社会过早抱有迟疑的态度,并且行动上大多是不支持的。谈话时得知在节假日大多数家庭选择在家中度过,在故事等讲述中,家长也总是夸大了社会的黑暗性,潜移默化地使幼儿害怕交往。目前有许多真人秀如“爸爸去哪儿”等,充分体现了“社会即学校”的功能,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的成长,以及一些基于本能而获得的经验,这是在家及在园无法获得的技能。现如今的家长应该转变观念,不要将孩子保护在自己制造的“牢笼”中,变成一只禁锢的小鸟,若等到孩子必须要踏入社会了,此时才想磨炼社会技能,那这只小鸟可能飞不高了。

三、“教学做合一”的难以实现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做”是包含广泛意味的生活实践的意思。经过家访、家校路路通等联系方式和家长进行沟通,发现大多数家长用“工作太忙,没有时间陪幼儿完成实践活动”来推脱;幼儿园布置的“成长档案”“亲子制作”等亲子作业也总是迟迟不能完成。

1.家长不做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就是有一个“学雷锋”的教学活动,在活动前一天请家长在家给幼儿讲述简单的雷锋故事,并引导幼儿学习雷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第二天开展教学活动时,当我询问“雷锋”是谁的时候,竟然有小朋友回答是雷电、山峰等意想不到的答案,可见家长对于幼儿园工作的不配合,不带幼儿“做”,使幼儿没有学的机会。这可能看起来是一个玩笑的例子,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的内心是十分难过的,孩子和父母在一起实践,本是一个最幸福也最容易获得知识的过程,家长却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将一切任务托给幼儿园。如果“教”和“做”达不到统一,学前教育的开展必定是充满坎坷的,也违背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所提出的“社会学习往往融合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2.家长乱做

针对家长不配合幼儿园工作的另一点则是家长本身没有树立良好的榜样,如,在园教育幼儿走路要遵守交通规则,家长接送孩子时却“闯红灯、不走人行道、逆行”等,家长的“坏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幼儿的行为,使幼儿的判断观发生改变;在园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却在家包办代替,幼儿的价值观发生改变;在园教育幼儿要敢于探索研究,而当幼儿乐于去研究小蜗牛、沙子时总会被家长因为“卫生问题”而制止,幼儿的认知观发生改变。

家庭教育是其他教育方式无法替代的教育形式,在接下来的教育历程中,让我们针对以上问题,在学前教育的家庭教育中,遵循其步伐,慢慢探索,共同前进,用小我的力量改变中国的教育现状。

篇(8)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大力发展幼儿园,提供基本学前教育的公共服务;落实幼儿教师的地位待遇,维护好教师权益。学前教育的投入主要是硬件与软件两方面的投入。当前,我国经济还处在发展中国家水平,中央及各级地方财政实力有限,但学前教育的投入不仅必不可少,而且应做到与时俱进,逐步加大投入力度。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要从群众的利益、幼儿的发展出发,进行积极的投入,对学前教育的推行和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及时解决,重点解决。政府要针对各地的学前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加强调查研究,关注重点、难点,从解决实际问题和保障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出发,将学前教育投入法制化、制度化,真正让学前教育得到全面发展。

二、理性进行学前教育投入

学前教育的发展要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政府不能冲动,避免盲目投入,应在深入研究和探讨学前教育的问题后,理性地进行学前教育的投入,从而有效地解决学前教育投入的相关问题。

1.投入方向

有钱花在刀刃上,要把有限的教育经费放在重点要解决的学前教育问题上,有些地方把绝大多数经费都放在公办幼儿园,特别是重点幼儿园上,造成了学前教育投入的错误性倾斜。学前教育投入强调公益性,政府对学前教育进行的投入要投向最需要投入的环节和人群,这样才能达到普及和加强学前教育的目的。

2.提升公办教师比例

政府在幼儿教师的权益方面应加大投入。政府应该在提高公办幼儿教师的比例、同体制的幼儿教师能否同工同酬、不同体制的幼儿教师是否缩小收入的差距等层面增加政策性和经济性投入的力度,只有幼儿教师的权利得到有效保证,才能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

3.学前教育投入要长期进行

篇(9)

关键词:

学前教育;教学;问题;对策

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节奏,在社会中对人才的需要上看,教育要从根本入手,在我国的教育理念中,幼儿的早期教育已经成为了我国教育的重点,我国的经济发展与人才的培养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人才的教育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的发展前景,人才的教育要从幼儿时期着手,重视幼儿综合能力的教育,当前,国际教育教学部门对幼儿的早期教育方式都在积极的探索和发现,因此,在我国国内,幼儿学前教育也逐步走向正规化,作为我国首要教育重点将全面进行改革。在幼儿教育中,教育学者应当首先了解幼儿面对学前教育的心理和态度,并且根据幼儿的自身特点因材施教。幼儿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对于新鲜事物的学习能力也较成年人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和能力,并且幼儿在性格上有较为明显的可塑性,所以,具备良好的幼儿学前教育,对我国幼儿未来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1我国现阶段幼儿学前教育的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

当前,我国教育已经与国际接轨,在西方的各大国家普遍开始关注培养人才的教育模式,在教育教学的改革中,教育特别提到了幼儿学前教育教学是一切发展方向的根本,国家未来的繁荣昌盛全部掌握在幼儿未来的发展前途中。在我国,幼儿学前教育的正式施行是在20世纪末,但是,在当时我国的教育体系发展的不够完善,从而导致在幼儿学前教育的发展中出现了诸多问题。

1.1当前的教育相关学者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没有被深入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精神享受的标准在不断的提高,而相对应的,对于子女的在接受教育上的问题上逐渐开始重视,这也就涉及到了幼儿教育的根本和关键所在。这种重视的形成,对于我国开展幼儿学前教育具有极大的帮助。由于社会上的教育形式繁多,鱼龙混杂,从而导致了部分家长在对子女学前教育的意识上出现了偏差,一味的注重课堂教学将学习成绩看的很重要,重视孩子的理论学习能力同时,被家长忽略的不仅是孩子的兴趣和爱好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幼儿早成长过程中的素质教育,早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对这个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会充满好奇的心理,在幼儿进入这个可塑性极强的成长阶段,教师和家长要进行及时沟通,对孩子的行为品格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才能够在孩子未来的生活中引导其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1.2在我国,幼儿的学前教育缺少系统的管理体系和教学保障:政府精简政策的出台,部分区域的教育相关部门对幼儿学前的教育教学的重要意识还没有被深入的渗透。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中,幼儿学前教育不能被相关部门所重视,从而无法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发展,更甚者,有些地区根本没有开展幼儿学前教育工作,由于教育工作上的忽视,造成幼儿学前教育地区化,或是空白化,在当展形势下,幼儿教育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提高,将对当地幼儿未来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2在幼儿学前教育发展上出现问题的解决对策

根据时代的需要,教育对学生的教学要求也在日益严格,由此,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逐渐进行改变。在新时代开启的同时,教育相关学者意识到,教育要从根本着手,在教育的整体理念中,教育不仅要对幼儿在知识和实践技能上进行相关的培养,并且,还要对幼儿的创新思维进行积极有效的开发,使幼儿在接受创新教育的过程中,鼓励幼儿对事物进行大胆的想象,大胆的创造。这样以来,幼儿在面对未来学习生活所出出现的困难时,能够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从而使幼儿在教育中塑造完美的言行举止。

2.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适时将开发智力的教学模式运用到实际中:学前教育教学的开展能够有效的丰富幼儿的生活和思想,这种教学经验的诞生,有益于幼儿未来的生活和学习。在培养幼儿的语言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孩子接受正面教学,比如,“我爱祖国,我爱学习”等等,以贴近幼儿生活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幼儿在对语言的学习中感悟情感。

2.2在幼儿的成长阶段培养良好的品行素质:在教育教学的方法上,教师能够有效的将正确的道德品质灌输于学生的思想中,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心理年龄的需要来进行教学设计,在幼儿的学前教学中不需要死板的课本和枯燥乏味的课堂,相反,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却能够有效的打开幼儿的心扉,幼儿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将寓言故事的情节作为教学的载体,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在《守株待兔》的故事中,教师为幼儿讲述以为农夫在田中干活,偶然间发现一只兔子撞死在了大树上,于是,农夫美美的大餐了一顿,从此,农夫日夜守在树旁希望能在等到兔子撞上大树,从此荒废了农耕。在教师绘声绘色的对故事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幼儿深切的明白,在生活或学习中成功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由此,在日常的生活中,教师可以根据这个道理对幼儿的生活习惯进行规范。

篇(10)

学前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前提和基础,是教育长跑之路的起点,大力普及和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事业,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实现城乡共同发展,践行教育公平的具体体现。

一、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学前教育是教育事业的起点,推动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不仅能够繁荣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完善整个教育事业体系,还能够提高全体国民综合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务的实现。

(二)有利于充实我国人才后备力量

农村学前教育事业若能得到良好发展,那么农村儿童势必就不会在起跑线上输掉长跑。学前教育的顺利进行,有利于从小培养起儿童的文化道德等方面的基本素养,并且还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创造力,为国家储备人才力量。

二、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学前教育经费不足

随着城乡差距不断扩大,人们A开始逐步意识到农村教育问题是教育事业的一个很严重的缺口。但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落实还需要时间进行消化,因此,目前来看,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经费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是实践过程不到位所导致的。

私立幼儿园盛行,缺乏政府支持

农村学前教育问题可能因为相关政府机关的经费不到位,因而公立幼儿园甚少,私立幼儿园盛行。[2]但也因此暴露出诸多弊端,这主要体现在私立幼儿园的保障工作不到位,且存在很多乱收费的现象,私立幼儿园学费飙升,农村家庭的经济能力有限,对孩子的学前教育经费负担较为沉重,从长远来看,这是不利于当地发展的。

(二)硬件设施落后,幼儿园条件较差

经费不足不仅导致私立幼儿园盛行,同时,公立或者私立幼儿园的硬件条件不合标准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农村学前教育对儿童的心智启蒙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些硬件条件如果不到位,就不利于儿童学前教育的良好发展,最终还是会导致儿童“输在起跑线上”。

(三)学前教育机构缺乏必要的软件条件

对于教育行业而言,硬件和软件条件是评价一个教育机构优劣的重要标准。当前,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硬件设施不好,软件条件也存在着很大的不足。[3]学前教育针对的主要是年龄较小的儿童,其心智基本处于空白的状态,因而,师资力量等软件条件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将会严重阻碍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前行。

三、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对策

(一)加大政府支持,实现学前教育机构全面覆盖

农村学前教育问题主要是受到地域发展限制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不佳,整体素质队伍不够健全,因而加大政府对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支持是极为关键的一个手段。[4]首先,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建设的资金投入,有了资金,就可以对农村学前教育机构进行扩大发展,并增加学前机构的数量,增加其在农村的覆盖面,为农村家庭的孩子接受学前教育提供便利和保障,同时,还可以通过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的待遇水平来吸引师资力量,改良农村学前教育的软件条件。

(二)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整体师资水平

要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整体师资水平,除了上文中提及的相关政府部门加大财政投入,以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教师的待遇外,还要注意其他一些方面的师资队伍建设。在财政投入较为充分的基础上,要对教师的工资福利等待遇水平有明确的规定,显示出农村学前教育教师待遇的优势,吸引有实力的师资力量。但还应注意,对前来应聘教师的能力方面要严格把关。对此,学前教育用人单位可以对教师的准入做出相应的标准和要求,并在符合要求的前提下,择优录用。最后,学前教育机构要适时对教师进行培训考核。教育事业尤其是学前教育容不得丝毫马虎,因此,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应当设置相应的培训环节,重视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完善农村学前教育管理体制

由于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较为落后,存在众多隐患,因此,农村学前教育的管理体制仍不健全,完善农村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成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手段。“谁办园”“谁负担”“谁管理”是学前教育发展的惯例,但是随着众多教育改革措施的践行,此种方式已经行不通。要想在新的环境下走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之路,就必须改变策略,将省县乡全部整合起来,把省统筹、县主管、乡县共管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调配资源,更好的适应新形势,促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四、结束语

作为教育事业奠基的学前教育,承担着重大的责任。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更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举措,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一些隐患,对农村学前教育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希望农村学前教育能更好地发展。

作者简介:周美玲,女,汉族,籍贯:安徽巢湖,生于:安徽巢湖,工作单位:江苏省常州市广化幼儿园,职称:无,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上一篇: 工地环境保护措施 下一篇: 农业旅游产业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