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10 10:07:3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对儿科护理的认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heterogeneity of high self-esteem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ituational forgiveness pediatric nurse interpersonal conflict management approach.Methods 80 cases of pediatric nurse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October20110 to October 2015in our hospital,and according to a random number table wer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40 people in each group,the study group of nurses using situational forgive their interpersonal conflict management way to intervene in the control group not using nurse anizational Conflict Scale uses two nurses handling conflict were determined using the hospital nurse job performance rating scale for two nurses task performance,as well as counter-productive performance scenarios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ree dimensions,using the revenge motive Scale two nurses tendency retaliation measure.Results The study group of nurses most common approach for the integration of the conflict,while avoiding conflict handling the most commonly used control group of nurses,two nurse treatment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Cognitive reappraisal;Interpersonal conflicts;Pediatric nurse
护理工作的复杂性和多边形极易导致人际关系冲突。特别是儿科护士,在繁重、高度紧张的工作中要需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压力,这些都可能导致儿科护士人际冲突[1]。实际工作生活中,认知对个体冲突后的情绪情况和行为反应有着重要的作用[2]。冲突发生后,认知对于合理的解决冲突是一种有益的选择,同时对个人的情感和自我认知等心理因素的构建有积极的影响。本次研究认知重评策略下对儿科护士人际冲突解决方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1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儿科护士80例,女性,平均年龄(26.05±4.52)岁,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组40例。纳入标准: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均为儿科护士。研究组护士平均年龄(25.32±3.58)岁,大专毕业29例,本科毕业11例;对照组护士平均年龄(25.26±3.66)岁,大专毕业30例,本科毕业10例。两组护士年龄以及学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研究组护士采用认知重评策略干预,①依据护士的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干预,纠正护士对不良事件的认知,其情绪和行为大部分是不够客观的,转变角度看会豁然开朗。②将信息中最有效的表现出来,促使患者认识到负性情绪对自身生活的影响。③在干预过程中,采用一些与情绪刺激无关的积极地事物来分散护士的注意力,引导护士思考自己情绪的原因、意义和影响,促使护士积极地调控自身情绪。④沟通过程中,如果发现了护士认知偏差,及时帮助护士建立客观、理性的思维方式。对照组患者则不采用认知重评策略干预。两组护士情绪干预时间为2 w。
1.3观察指标 采用量表调查法,组织冲突量表:使用修订的中文版组织冲突量表,对干预前和2 w后两组护士与同事发生冲突时的冲突处理方式特点进行测量,该量表包括5个维度,25个条目。①让步:高度关心别人,低度关心自己,试图去满足别人的需求,为解决冲突常常忽略自己,这是一种自我牺牲的行为;②回避:低度关心他人和自己,个体意识到冲突的存在,但是希望能够抑制冲突或者躲避冲突,这种处理方式并不能真正解决冲突;③整合:个体高度关心他人和自己,冲突发生时,被当做一个问题来解决,解决冲突时,个体会充分考虑他人和自己的需求和想法;④妥协:双方中度关心他人和自己,都会积极寻找放弃某些东西,通过做出让步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形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决定,利益和损失由双方一起承担;⑤支配:冲突发生时,个体通过运用威望和权利寻求自我利益的满足,而不考虑他人的利益。该量表条目采用5级标度法,每个条目得分从5分(完全符合)到1分(完全不符合),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5。采用医院护士工作绩效评估量表对两组护士的任务绩效、反生产绩效以及情境绩效3各维度进行评估,共51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法,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采用报复动机量表对两组护士的报复倾向进行测量,该量表包含5个项目,如"我希望伤害我的人得到他应有的下场"或者"我希望伤害我的人发生不好的事"等,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64,采用5点计分,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对本次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护士组织冲突量表各维度得分比较 两组护士采用让步、妥协、支配处理冲突倾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士最常用的冲突处理方式为整合,而回避是对照组护士最常采用的冲突处理方式,两组护士处理方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护士的报复动机评分比较 研究组护士的报复动机得分为(1.018±0.31分,对照组护士的得分为(3.79±0.51)分,研究组护士的报复动机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护士,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儿科护士工作中面临的人际冲突 冲突是人与人在互相交往与互动的过程中产生的争论、意见分歧以及对抗等,护理人员是身处各种医疗中的冲突情景中的核心人物,若护士冲突处理不当,有可能会使离职率上升、工作满意度下降、工作绩效下降等,甚至会出现心理问题[3]。护士的人际冲突会对整个护士整体产生巨大影响,不恰当的处理可以导致护理质量大幅度下降以及患者满意度显著下降等负面效应[4]。因此,护士的不同的冲突处理形态会导致大不相同的后果。阳绿清等[5]研究结果表明,护士面临冲突时最常采用的处理形态是合作,最不常采用的是强迫。除此之外,护士人际冲突处理方式对改善就医条件以及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这些关系的和谐发展与提高护理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护士群体应该加强上述几个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协调能力。
3.2认知重评策略对儿科护士人际冲突解决方式的影响 认知重评是一种有效地调节情绪的方法,认知重评首先关注策略,促进干预对象对情绪事件的认识和理解,进而促使干预对象尽量降低其低情绪反应,促进个体的正性情绪。认知重评是一种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能更有效地调节个体的情绪体验、产生积极的结果[6]。认知重评脑机制为认知重评会降低个体的生理反应,同时交感神经激活也减弱,McRae et a1. (2010)发现认知重评在负性情绪调节过程中,杏仁核活动减少,而前额皮层和扣带回区域的活动增加[7]。心血管机制显示在生理反应上显示出更好的心排血量、心血管收缩以及更小的总外周阻力。它属于先行关注调节策略,通过改变认知降低情绪反应。使用认知重评策略的被试仍能成功地下调消极情绪[8]。情绪调节策略处在情绪反应和决策的中间,起到中介作用[9]。有关研究表明[10],情绪对个体的认知有瓦解或促进作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护士的报复倾向明显低于对照组护士,且回避是对照组护士最常采用的冲突处理方式,分析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护士在面对冲突时会产生无力感,因而只有采取消极的回避方式,而研究组护士则倾向于采用整合的处理方式,说明研究组护士对冲突的解决具有更加积极的态度,对困难和挫折而具有较好的认识水平和应对能力,能够用更加理性的方式去解决多种冲突事件。这也进一步证明了认知重评策略能够促使护士更倾向于采用积极的处理方式处理冲突事件,能够增强护士的心理承受能力、冲突应对能力[11]。且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护士的工作绩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猜测主要原因是护士人际冲突处理形态与其工作绩效有一定的关系。有研究表明,整合的形态处理人际冲突能够有效抑制反生产行为,更加有利于任务绩效和情景绩效的提高[12]。张任君和叶少辉在对情绪的认知重评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分析研究中指出,认知重评策略能够缓解高血压患者的焦虑的负性情绪,提高临床疗效,对促进护士的身心健康均有积极价值[13]。
综上所述,认知重评策略可以显著提高儿科护士采用积极的方式处理冲突事件,进一步提高儿科护士的工作绩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艳,朱丹.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临床护士冲突处理方式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0,25(23):1-4.
[2]秉红,潘秀芳,孙宏玉,等.不同科室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0,25(7):12-14.
[3]阳绿清,尹心红.护士入际冲突处理形态与工作绩效的相关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2):57-59.
[4]陈琴,王振宏.认知重评策略与生活满意度:情绪与心理韧性的多重中介效应[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2).
[5]阳绿清,刘凌云,尹心红.护士人际冲突处理形态及影响因素分析 [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4):74-76.
[6]龚玲,王鑫强,齐晓栋.情绪调节策略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人际关系的中介作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8(6):145-149
[7]McRae K.,Hughes B.,Chopra S.,et al.The neural bases of distraction and reappraisa1[J]. 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2010,22(2):248-262.
[8]Mauss I.B.,Coo k,C.L.,Cheng,J.Y.J.,et a1.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cognitive reappraisal:Experiential and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to an anger provocation[J].International Jour nal of Psychophysiology,2007,66:116-124.
[9]于会会,徐富明,黄宝珍,等.框架效应中的个体差异[J].心理科学进展,2012(6).
[10]叶欢,桂蒙,邵红玉,等.护理人员人际冲突处理模式的研究现状[J].护理与康复,2014,13(8): 740-743.
1.1一般资料 自2012年2月~2014年2月,于我院儿科选取280例患者。年龄在1~8岁,平均年龄为(4.6±2.3)岁。以数字法随机分成双人核对观察组(140例)和单人核对对照组(140例)。其中观察组年龄在1~7岁,平均年龄为(4.6±1.6)岁。对照组年龄在1~8岁,平均年龄为(4.6±2.4)岁。两组在年龄以及置管过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单人核对法:责任护士对病患进行抽血时,必须核准患者的身份,如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以及血型等,并及时贴好标签,且在置管申请单上签名交与医护人员。由医护人员对提取血液并检测血液的质量。观察组双人核对:由责任护士与医护人员双方再次核查患者基本资料,检查血液包装、血液质量、配血试验结果。明确无误后,两位在置管前签名。在置管后对患者感染人数进行统计分析。
1.3 疗效评价 显效:患者置管时未发生任何病毒或细菌感染,病情好转;有效:患者置管时有少许细菌感染,病情恢复缓慢;无效:有一些病毒或细菌,病情不见好转,甚至恶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个组别不同管理模式下感染防控的效果比较 观察组疗效为显效占比82.14%(115/140),总有效为99.29(139/14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98/140),95.00%(133/1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2.2两个组别置管量与置管时长的对比 观察组置管量为(89.52±20.15)ml,置管时长为(39.61±16.25)min,对照组的(88.57±22.188)ml,(39.54±17.03)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3讨论
2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方式
2.1专业认知见习
学生在二年级学完基础课之后,利用暑期1周~2周的时间,由《儿科护理学》专业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儿科诊所、综合性医院的儿科病房、儿童医院专科病房,在临床见习中,学生接触到的是一个个真实的患儿,在每个患儿身上可能会存在很多不同的问题,通过实地观察和教师讲解,了解临床实践中患儿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患沟通等内容。通过见习,使学生对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任课教师可带领学生到儿科护理的相关产业链条进行参观,访问行业内的相关机构,如儿童医院、三级甲等医院儿科病房、婴幼儿早教中心、婴幼儿抚触中心、婴幼儿游泳馆、婴幼儿医药专柜等。
2.2课程实训实习
在《儿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向学生讲解理论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掌握理解相关的实践技能。如儿科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小儿体格生长测量技法等内容,具体实践教学内容有:换尿布法和约束法;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法;小儿常用体格发育指标的测量法;保温箱使用法;小儿沐浴法;蓝光箱使用法;婴儿抚触法等。要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以上实践教学技能,建设设施设备齐全的儿科护理综合实训室就显得尤为必要。儿科护理综合实训室应设备精良,环境仿真,为学生提高儿科实践技能提供有力保证。实训室内应设有模拟婴儿病房、母婴同室、婴儿洗浴室等单元,应引进现在医院内重要设备,如婴儿蓝光箱、婴儿保暖箱、新生儿电子秤、普通婴儿护理模型、小儿重症监护模型、高级智能小儿模拟人等,以覆盖儿科护理学所有实践技能基本操作单元。
2.3校外实习基地见习
在完成《儿科护理学》校内理论教学和实验室实训教学任务后,学校选择寒暑假期,将学生集中安排至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的儿科病房或儿童医院的相关专科病房,进行1个月的由带教老师指导下的见习。儿科见习是对儿科理论学习阶段的知识的巩固与加强,也是对儿科护理技能操作的培养和锻炼,同时也是学生熟悉儿科护理理论、进行儿科护理实操前的一次绝佳锻炼机会。通过校外实习基地见习,使学生理解儿科护士职责,熟悉儿科工作环境,加深对儿科护理工作的理解,学习到新的实用操作技能,理解儿科护士日常工作的基本流程,学会护患沟通和交流,培养护士职业道德,学习医护常识。通过科室带教老师的教导,使学生在工作实践中认识到儿科护理的特殊性,如特殊的护理人群、特殊的治疗护理原则、特殊的护患关系。通过实习基地见习环节,使学生深刻理解并熟悉掌握整体护理的概念和实践方法。
2.4毕业综合实习
根据教学计划,学生在大四将进行毕业综合实习。在综合实习环节,学生将进行转科实习。儿科护理教师可结合临床带教老师,将实习学生分成3人或4人一组,除了进行顶岗实习以外,还要求学生针对儿科专科病房患儿的特点、病患类型,设置营养紊乱性疾病患儿护理、新生儿疾病患儿护理、消化系统疾病患儿护理、呼吸系统疾病患儿护理、循环系统疾病患儿护理、泌尿系统疾病患儿护理、血液系统疾病患儿护理、神经系统疾病患儿护理、结缔组织疾病患儿护理、感染性疾病患儿护理、内分泌及遗传性疾病患儿护理等若干专题,让每组学生带着专题进行访谈、调研、观察,结合医嘱和病例,进行分析,编写相关专题的护理报告。使学生熟悉各类系统疾病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提高临床对儿科专科疾病护理观察及思维能力,从而为培养儿科专科护理人才打下基础。
3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3.1有利于弥补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理论联系实践的不足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为学生提供验证所学理论知识的机会,更为学生提供综合运用知识的情景。以往理论实践教学分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理论时感觉枯燥无味,很难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临床实习时理论都忘得差不多了,很难完成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在理论学习之前和讲的过程中穿插见习,讲完所有理论后再实习,可以使学生及早接触实践,能够发现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不能解决的还可以自己查找资料或找老师请教,使学习变成主动,大大提高枯燥的专科理论的学习效率;另外,通过临床见习和实习,使学生具有在医疗机构这个小型社会中学会与人沟通及自我保护的能力,这是老师在课堂上所不能传授的。
3.2有利于学生掌握儿科护理学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衔接,有助于学生巩固和实践所学的基本技能。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而这种能力了来自于反复实践。在实验室,学生面对的是模拟人,但在临床儿科的各类临床见习实习中,面对的是真实的患儿,这些患儿可能存在多种不同的问题,需要实施很多种针对性的护理操作。学生通过反复的观摩,强化理解了儿科专科护理操作的程序与要点,体会儿科护理临床实践中操作的重难点,能够初步解决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为今后独立当班打下坚实的基础。
3.3有利于学生形成儿科护理学专科批判性思维方式
随着儿科护理学专科的发展,当代对儿科专科临床护士提出更高的要求,未来社会需要理论素质高、动手操作能力强的高学历儿科护理专科临床护士,批判性思维能力将成为儿科专科护理人员必备的能力之一。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运用护理程序为患儿实施整体化护理,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改进护理措施,为患儿这一特殊群体实施个性化护理,在不断实践中培养独立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同时,通过见习后书写见习报告,实习后书写专题疾病护理报告,积累和分享临床经验,建立自信,培养儿科专科护理认知、自我监控能力和习惯,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护理学科价值观,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本文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两个不同等级的3所医院的儿科护士,就儿童保健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找出医院儿科儿童保健教育的薄弱环节和误区,为今后加强儿科护士儿童保健教育的培训,提高儿童保健教育的工作质量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两所二甲医院和一所三甲医院的40名儿科护士。其中工作5年以下13名、6-10年11名、10年以上16名;学历:中专10名、大专22名、本科8名,年龄20~48岁,平均31.55岁。
1.2 方法
1.2.1 问卷设计 依据卫生部颁发的《儿童健康检查服务技术规范》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4-5],选取在日常工作中最常用的儿童保健相关知识,设计成调查问卷,共设计6个问题,每个问题给出多个选项答案。
1.2.2 判定标准 (1)依据《儿童健康检查服务技术规范》儿童体检:①1岁以内:3个月一次;②2~3岁:半年一次;③3~6岁:一年一次;(2)儿童开始添加辅食的时间:4个月[6];(3)含铁量较高的食物:鸡肉、猪牛羊肉、豆腐、绿叶菜[7];(4)依据《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基础免疫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5)疫苗最常见的反应为发热、硬结[8];(6)肺炎疫苗主要预防B型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依据疫苗说明书)。
1.2.3 调查方法 分别向两所二甲医院和一所三甲的40名儿科护士发放问卷(三所医院儿科护士人数分别为12名、13名、15名)。采用打钩的形式答卷,40份问卷全部有效。依据判定标准,(1)、(2)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3)题选对4种食材为正确,选对2~3种食材为基本正确;(4)题选对5种疫苗为正确,选对3~4种疫苗为基本正确;(5)、(6)题选对2项为正确,选对1项为基本正确。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表格对所有数据进行整理,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儿童体检及辅食添加时间的知晓情况 由表1可见,这40名护士对儿童保健中简单的儿童体检时间的知晓率较高,平均达到了78.33%;对儿童保健中辅食添加时间的知晓率次之,为55.0%。
2.2 较高含铁食物及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情况 从表2中可以看出,对儿童保健中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则较低,如基础免疫正确和基本正确率仅为30.0%;最常见接种反应,正确和基本正确率仅为27.5%;而对含铁食物的了解也较差,回答没有完全正确的,基本正确率仅为27.5%,欠缺较多,且存在着较大误区。
表1 儿童体检及辅食添加时间的知晓情况
项目名称 正确(例) 错误(例) 正确率(%)
1岁体检时间 28 12 70.0
2~3岁体检时间 34 6 85.0
3~6岁体检时间 32 8 80.0
辅食添加时间 22 18 55.0
表2 较高含铁食物及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情况
项目名称 正确
(例) 基本正确(例) 不正确
(例) 正确率
(%)
较高含铁食物 0 11 29 27.5
基础免疫 4 8 28 30.0
最常见接种反应 6 5 29 27.5
肺炎疫苗 5 25 10 75.0
2.3 不同年龄对体检及辅食添加时间调查情况的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年龄的护士对儿童保健中的儿童体检及添加辅食的时间,除了31~40岁的护士对辅食添加时间的知晓率较低为59.1%,其余人员对上述问题的知晓率均达到了66%以上。通过对上述各年龄段回答正确人数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各年龄段之间对体检时间及辅食添加时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不同学历对儿童体检及辅食添加时间调查情况的比较 从表4中可以看出,中专学历的护士对儿童保健中的辅食添加时间知晓率低为40.0%;本科学历的护士对1岁以内儿童体检的时间知晓率较低为55.6%;而大专学历的护士对上述问题的知晓率均在70.0%以上。由此可知,中专和本科的总知晓率与大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不同年龄之间对较高含铁食物及预防接种知识的比较 由表5中可知,将正确和基本正确都视为正确来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护士对儿童保健中贫血的食补指导、基础免疫包含的疫苗、疫苗最主要的反应及肺炎疫苗预防的细菌等这部分知识的知晓率总体较低,说明他们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较欠缺。特别是对日常生活中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了解太少,且有较大误区。从表中可得出,≤30岁和31~40岁这两个年龄段对上述知识的知晓率差异不显著(P>0.05);≤30岁和≥41岁这两个年龄段差异不显著(P>0.05);而31~40岁和≥41岁的护士对上述知识的知晓率则有显著差异(P
2.6 不同学历之间对较高含铁食物及预防接种知识的比较 在表6中,通过对不同学历的护士进行儿童保健中较高含铁食物、基础免疫包含的疫苗、疫苗最常见的反应及肺炎疫苗预防的细菌等内容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大专学历的护士知晓率明显高于本科学历的护士(P0.05)。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健康保健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各医院普遍开展了健康教育活动,且许多医院还对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考核。健康教育的形式已被广大护士、患者广泛接受。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掌中宝,家长对儿童保健越来越重视,对儿童保健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儿童保健具有很大的潜在市场需求。儿童家长除了在科普书中、网上获得一些儿童保健知识外,更希望从专业医务人员那里获得有针对性的儿童保健知识。对于健康儿童家长来说,主要从儿童保健医护人员的儿童保健教育中获得保健知识;而对于住院儿童的家长,仅能从儿科医护人员的儿童保健教育中获得极少的保健知识,因此,医院儿科所提供的儿童保健教育严重不足。
护士是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的主体,儿科护士对儿童保健知识的知晓率高低,直接影响着儿童保健教育的效果。在日常工作中,由于儿科护士和儿童保健工作人员获取专业知识的渠道不同,且未建立沟通机制,儿童保健教育内容、标准又不一致,直接误导了儿童家长,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使得儿童保健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一方面,很容易使家长产生迷茫和对医务人员不信任的情绪,进而使儿童家长对接种疫苗产生抵触情绪,使很多孩子错失了接种疫苗的机会。例如,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注射过肺炎疫苗(7价肺炎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23价肺炎疫苗统称)的孩子得肺炎,一些家长就错误地认为肺炎疫苗可以预防所有肺炎,因此而出现不满的情绪,儿科护士由于缺乏对此疫苗的了解,无法纠正错误的观点,也无法对相关疫苗进行宣传,使得儿童家长对接种疫苗产生抵触情绪,使很多体质较弱的孩子错失了接种疫苗预防相关肺炎的机会。另一方面,由于儿科护士对相关喂养知识的缺乏,不能指导家长正确喂养,就使得儿童贫血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纠正。
关键词:
儿科护理;人文关怀
一、儿科护理工作特点
儿科护理的特点:生活中大家经常讲一些事情是“小儿科”意思就是不足挂齿,很多人的概念中觉得儿科是一门简单的学科,对待儿科的认识比较片面。儿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解剖生理特点:儿童生机勃勃发育迅速,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发育具有一定的规律。但是相比成人其生理和心理发育都不成熟,这就要求儿科护士在熟悉掌握各阶段小儿发育特点的基础上具有较高的任务素质。②疾病特点:儿童发育不够成熟,其对致病因素的反应和发病过程与成人相差甚大,加之儿童容易生病并且疾病病情变化快,这就要求儿科护士必须有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应变能力。③家属心理特点:如今儿科患者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患儿就医的同时陪同家属有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众多人员,陪同就医家属往往十分担心患儿病情,心里焦虑不安,心理需求高,临床护士解释没做到位经常会发生护患纠纷。这就要求儿科护士要具备良好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二、儿科护理工作中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1、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通俗地说,人文关怀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儿科临床工作中护士可以通过仪表形象、言行举止向患者传递情感信息。
2、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①家长对独生子女过分关注,护理工作中对患儿及其家属心理需求的忽略,护理过程中缺乏人文关怀是医院发生纠纷的主要原因。临床实践表明在护理工作中实施人文关怀是减少儿科护患纠纷的重要途径。②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在临床各医院护理工作质量考评中将护理服务满意度列为重点考核项目之一。人文关怀的实施有助于减轻和消除患儿及其家属的焦虑恐惧心理,有助于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三、如何在儿科护理中实施人文关怀
1、营造人文关怀的环境
根据儿童喜好特点营造人性化环境、打造温馨充满童趣的儿科病房。在儿童病房墙面刷上温馨的蓝色,病区走廊挂上卡通健康宣教挂画,在儿童病房透视窗上可张贴彩虹、绿树、熊大、熊二、米奇等卡通图案,儿童病房病床采用卡通式的床单被套,在儿科病区设置专门的儿童游戏室。让患儿对医院环境没有陌生感,使患儿感觉到舒心从而消除对住院的恐惧心理。
2、对儿科护士进行人文关怀的教育与培训
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人文知识的培训和教育,灌输儿科护士在临床护理中做到设身处地为患儿着想,不仅要满足患儿的生理需求,还要满足患儿心理需求。
3、护患沟通中的人文关怀
①患儿家属对病情的进展比较关切,往往患儿一有变化会急切的询问护士相关情况,临床儿科护士解释沟通没做到位经常会发生护患纠纷。故儿科护士应该运用人文关怀根据患儿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教育和指导,以消除其紧张和焦虑。②儿科护士在解释沟通过程中要做到诚恳、耐心地解答患儿及其家属的问题。③儿科护士进行各项护理治疗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都要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解释,取得患儿及其家属的配合。④每次护理治疗结束后,采用语言上口头表扬或奖励一些实物的方式对患儿进行鼓励,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以后的护理治疗操作打好基础。
4、出入院护理的人文关怀
①住院后,儿科护理人员应亲切、热情指导其办理入院相关事宜,办理完入院手续后热情细心地向患儿及其家属介绍住院病区环境,带患儿及其家属到病房并介绍同病房的其他患儿互相认识,消除患儿的陌生感,使其尽快熟悉适应住院环境。②出院时,儿科护理人员应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相关疾病出院后健康指导和护理指导,并亲切地将其及家属送离医院,让患儿及其家属出院时感受到医院的温暖。临床儿科护理人员要“以人为本”在儿科护理方方面面中融入人文关怀护理,提高人文关怀理念并将该理念贯穿到整个护理实践工作中,用爱心、关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关爱每一位患儿,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提高临床患者及家属对儿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医院的护理纠纷事件,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促进儿童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作者:周弯弯 庞苏红 单位: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刘玉馥.护理工作中融入人文关怀的思路探讨[J].护理杂志,2003,20(07):76.
1、研究资料
本文的研究资料是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之间笔者所在医院所接收的212名儿科治疗患者的相关治疗资料,本文所选取的212例接受儿科治疗的患者都符合儿科相关区分标准,与此同时,在本文中所选取的212例儿科患者之中,都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儿科护理治疗中输液的危险性问题,这些危险性问题也跟患者的其他特点情况不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具有着相应的临床观察研究价值。在这样212名患者中,男孩的数量是107人,女孩的数量是105人,所选取的患者的年龄都集中在2-7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是在4岁左右,具有着一定的临床研究价值。
2、研究方法
对本文选取的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之间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儿科治疗的212名儿科患者的输液治疗的相关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总结出导致这212名儿科患者出现输液的危险性问题的原因。
二、研究结果
1、所选案例的基本情况
在本文选取的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之间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儿科治疗的212名儿科患者的药物治疗资料,并对接受儿科治疗的患者的危险性问题进行总结,出现的危险性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接受治疗的212名幼儿患者中,有156例患者出现了皮肤类的药物不良反,即一些幼儿患者经静脉注射后出现了皮疹、荨麻疹等疾病;其次,在接受治疗的212名幼儿患者中,有54名患者因为在接受皮下穿刺的过程中,输液的护理工作人员的操作失误,产生了漏针问题和药液的泄露问题;最后,在接受治疗的212名幼儿患者中,有2名患者出现了肝功能受损现象。
2、输液的危险性问题概述
根据上述出现的各类型输液的危险性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探究,得出存在这系列幼儿危险性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患者在接受输液治疗的时候,如果进行输液的药物并没有按照相应的正确配比进行设计,因为药物中含有抗菌类物质,而这些抗菌类物质进入幼儿体内后便与其体内的某些激素类物质产生一系列的反应,从而导致幼儿产生身体不适,这就出现了幼儿输液的危险性问题。与此同时,由于不同儿童的身体素质情况不尽相同,这就导致不同的儿童使用同一种药物会出现不同的输液的危险性问题”。
3、针对儿童患者输液的危险性问题的应对措施
根据对本文选取的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之间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儿科治疗的212名儿科患者的输液治疗资料调研可知,在儿童患者出现输液的危险性问题之后,一般情况下会采用停药、补液的方法,在资料中显示,经过应急治疗后,大部分的儿童患者的输液的危险性问题情况均被有效的治愈了。
三、结果讨论及结论
1、结果讨论
综上所述,在进行儿科护理治疗中输液的危险研究的过程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切入点进行研究:
首先,需要应该对幼儿自身的特点有着较为清楚的认识,即是否会对什么药物过敏等,同时还要对幼儿所要注射的药物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具体的来说,儿童接受注射的药物都具备自身独特的特点,也具备自身不同的治疗效果,这就决定了这些药物在注射进入儿童身体之后,对儿童患者会产生不同效果的反应。由于儿童患者的身体抵抗能力相对较弱,一旦出现注射进入儿童身体中的药物数量过多或者注射进入儿童身体中的药物类型过多的情况,就很容易导致儿童患者出现输液的危险性问题。与此同时,由于不同的儿童其自身的身体素质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对幼儿进行药物治疗的时候,必须要充分的考虑幼儿自身的素质特征及药物的特征,使幼儿自身的素质与药物的特征更加的匹配,从而更加有针对性的对幼儿进行药物治疗。
其次,在进行儿科护理治疗中输液的治疗过程中,要对进行静脉注射的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素养进行有效的锻炼。具体的来说,要保证护理工作人员可以准确有效的进行对患者的皮下穿刺,防止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出现药物的泄漏等情况,危及到患者的身体健康。也要尽可能的保证可以一针进入,防止对患者形成恐惧心理,影响到后续的治疗过程。
其次,要严格的保证儿童患者接受输液的药物治疗的途径的合理性。截至目前为止,给儿童患者进行静脉注射是大部分儿童家长乐于接受的治疗手段。但是,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这种治疗手段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儿童患者。针对这样的情况,既需要在进行儿童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充分的考虑到儿童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接受药物治疗途径的选择;
整体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工作模式。整体护理的目标是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合人的最佳护理。这就要求我们在临床护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在护理实践中则集中体现在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关心和关注[1]。在儿科护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既是规范人性化、优质化护理服务原则,是提高护士素养和品格的途径,也是适应时展,丰富整体护理内涵的实践与创新。近2年来,我院在儿科护理中全面推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取得了满意的社会效果,也证明了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是丰富和发展现代儿科护理学重要组成部分。
1 在儿科护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的必要性
(1)儿科存在着特殊性,儿童是祖国的花朵,也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宝贝,当其生病住院时,父母格外紧张焦虑,往往会对医护人员提出较高的要求,护士既要配合医生医治小儿机体上的疾病和考虑小儿心理需求,又要顾及多个家属的情感需求,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儿心理特点和患病小儿不同的心理反应,给予恰当的护理。因此,儿科护理工作较成人护理更为复杂,医疗纠纷也相对较多,这就人对儿科护士的素质及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关注疾病的同时,更要关注患儿及家属的心理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不仅能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恢复健康,也有助于减少或防止各种纠纷的发生,及时化解相关矛盾。
(2)提倡以人为本有利于提高护士素质和修养目前我国还没有专业的儿科护士培训基地,更没有进行过系统的人文学课程的学习,普遍缺乏社会学、心理学、人际沟通、伦理学等方面知识,提倡“人文护理”对护士职业的品质、性格、思想、情感、智慧、理想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是促进护理人员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2 儿科护理中如何推行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儿科护理全面推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除了提高认识,转变思想外,更需要护理人员在护理服务中以患者的利益和需求为中心,采取注重个性和突出人文服务的具体措施,重点体现在环境营造、模式转变和服务改善三个方面。
2.1 营造人性化服务环境
从人文关怀的要求上说,儿科病房则根据生理与心理特点设置独特环境,如我院儿科病房走廊摆放了绿色植物和鲜花,使用防滑地板,墙上悬挂各种动物壁画,以自然景色和可爱的卡通人物为主,画面色彩温馨宁静,使人心情愉悦、欢快。被褥以温馨的天蓝色动物画面为主,医务人员的工作衣以淡粉色为主,消除了儿童恐怖心理,此外,儿保科还设置了儿童专用游乐室。即保证了患儿就医,又为患儿提供了娱乐的场所。
2.2 倡导人性化服务模式
对于患儿来讲护士扮演着多种角色,母亲、姐姐、老师、朋友等。护士与患儿接触最多,护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患儿及家长深刻的心理影响。所以儿科护士不但要扮演好上述角色外,最重要的是要以高超技术和人格魅力,取得患儿及家属的信赖。对患儿及家属的人性化服务不仅仅是简单的态度和蔼,更重要的是按照护理程序提供全程的优质服务。就儿科护理特点而言,提高技术操作水平,尤其是静脉穿刺技术,以消除患儿“怕打针”的恐惧心理,减轻患儿痛苦;对患儿的不恭言语和行为、家属的报怨都要忍让在先;尽可能增加患儿的欢乐情绪。总之,要根据患儿年龄病情的不同,提供个性化护理与沟通,体现儿科专科护理特色,深化整体护理内涵。
2.4 强化人性化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本身就是以人为本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科护理中的健康教育需要注重细节,讲求方式。一是要结合儿童特点,制定出适合儿童健康教育活动计划表,要根据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学习习惯选择恰当方式,如将健康教育内容制成卡片,采用一对一方式进行、多示教、或编写讲述小故事等,寓教于乐;二是可进行集体沟通,对某一季节发病率高的疾病对患儿家长进行集体沟通、宣教和检查指导;三是办好儿童健康教育的宣传栏、橱窗,形式上要图文并茂,版面上生动活泼,最好以儿童所喜闻乐见的卡通、漫画为主。
3 儿科护理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
儿科护士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在临床工作中承受较大的压力。对专业技术要求高,特别是静脉穿刺、危重患儿的抢救与护理,也由于独生子女这一特殊群体,患方对儿科护理工作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再加上人员编制不足,三班倒的无规律生活,使儿科护士承受着相当大的压力。护士长定期与护士进行思想沟通,开展护患座谈会,加强护患沟通。尽量争取提供晋升、深造、福利待遇上的优惠政策。对工作出色的护士进行表扬和各种奖励。
4 实践效果评价
近2年来,我院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全面推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对护士激励很大,使护理人员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服务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护士在实践中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儿科护理的专业知识,增强了对儿科护理针对性、特殊性的认识,而且我院开展“星级护士评选”、“创优质服务标兵”、“谁是患者心目中最优秀的护士”等多种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全体护理工作者的工作主动性、创造性和灵活性,使护士从被动执行医嘱、完成护理操作转变为主动与患儿及家长沟通,提供个体化服务;通过对人文知识的学习,护理人员对儿科护理中的内容美、形式美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的同时,在对患儿心理的正确把握与安慰上,从声音、色彩、形体方面改善护理环境中,陶冶了情操,领略了个性与风格、内容与形式、行为与科学性的和谐统一,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以高效和完美的护理手段、方式与法,满足了患者家属的合理需要,提高了患儿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护患纠纷明显下降,床位使用率不断增高,医院经济效益同步增长,儿科的综合满意度达到了98.5%。从根本上改善了儿科护理质量,为医院创立服务品牌打下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邓行爱,郑耀珍.给予人文关怀深化整体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707.
[2]高明凤.以人为本护理服务中的“小事”不容忽视[J].临床护理杂志,2003,2:328.
儿科护理的对象是儿童,所以很多学生毕业后不愿做儿科护士,部分学生认为现在护患关系紧张,护理工作风险高、收入低。诸多因素使护理专业学生对儿科护理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学生对儿科护理操作有敷衍行为
在进行儿科护理技术操作时,因为不能像其他学科一样,由学生模仿患者相互练习,亲身体会护理操作带给患者的各种感受,只是用小儿模型进行练习,所以大部分学生练习时动作粗暴,将模型随手丢弃,缺乏爱心、同情心、责任感。
3、学生对工作岗位有畏惧心理
近年来出现了天价医药费、不交钱拒绝抢救以及医务人员收受商业贿赂、拿回扣现象,更有患者家属打护士的情况,这些严重扭曲的医患关系,给医疗行业和医务人员的形象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也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使之出现了对工作岗位的畏惧心理。
二、医院在学生见习或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中的一个极其重要而又复杂的过程,是医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过渡阶段,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的桥梁,是将医学生培养成为合格医护人员的关键环节。儿科护理学作为一门特殊的临床学科,服务对象是儿童,不论是病史采集还是护理操作都难度大、要求高、责任重。学生在医院,尤其在综合性大医院实习期间,儿科作为小科室,临床实习时间缩短,甚至有些医院根本就不安排儿科实习。另外,医患的紧张关系也使临床见习、实习更加困难,带教教师更加保守和慎重,能够提供给学生当场分析的患者也越来越少,不能满足临床见习、实习的需要。
三、解决方法
1、加大教学资源投入力度
“要想生产出一流的产品,就要有一流的生产设备”。儿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临床学科,学校必须加大教学资源的投入,及时更换影音资料,使学生接受最新、最先进的技术,保证实验器材够用,使每位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同时,由于儿科护理学课时少,学生课堂练习时间有限,所以,可以利用课余和周末开放儿科护理实验室,并安排专业教师对学生操作进行辅导,也可让学生将某些实验用品借回宿舍(如婴儿模型、尿布、奶瓶等)练习,使课堂上学习的各项操作技术能得到及时强化,以弥补课时少的不足,使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儿科护理操作技术。
2、丰富教师的临床经验
作为一名临床教师,必须要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把课程讲明、讲透。为此,教师应该经常到医院实践,不仅要进行护理实践,还要进行医疗实践。一方面,通过临床实践,教师熟悉了临床护理新技术,有利于教学;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收集一些典型临床病例,为课堂教学积累丰富的、生动的临床资料。同时,可以邀请临床一线护理人员来学校开展讲座,这样既能弥补临床资料的不足,又能使教师再做一次“学生”,提升自我。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育模式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环境中。如今,科学技术在提高,教育手段在更新,多媒体教学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求知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已逐渐被广大教师所采用。例如在进行更换尿布法的教学时,笔者先放录像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演示整个操作过程,再让学生分组练习,并对学生的动作进行矫正,最后再次观看录像强化学生的记忆。通过多媒体的应用,增强了学生学习儿科护理学的兴趣。
4、对学生渗透关怀照护意识
护理专业学生绝大部分为女生,且多为独生子女,他们不懂如何去关心别人,不会主动维护别人的尊严,只会关注自我。美国护理理论家Leininger与Watson分别于1975年和1979年提出“人文关怀是护理学的本质”的观点,创立了人性照护理论,强调关怀照护是护理学科的核心和精髓,是为了改善及促进人类健康而直接去协助、支持及促进个人或团体的一种护理行为。如用模型进行“婴儿盆浴法”示教时,教师不仅要强调关爱,还要体现出关爱,操作时要动作轻柔、注意保暖,清洗过程中注意左右手的交接要牢、要稳,在指导学生认真练习的同时,一定要注意爱护模型。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将自己的人格魅力充分体现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懂得尊重、懂得爱护。
5、帮助学生克服心理压力
行医必须有德,无德不能行医。实习期间学生脱离学校教育,将会面对更为实际的社会现象和医疗过程中的不良风气,思想会出现很大波动。教师要进入实习医院,不失时机地帮助学生正确分析目前存在的医德滑坡现象,用辩证发展和实事求是的观点看待问题,正确评价社会,联合实习医院的带教教师,适时开展如“假如我是患者”、“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护士”等专题讨论,就现实问题与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索和探讨,使他们明白社会主义医德的丰富内涵,明确其职责所在,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按照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将护理专业的学生培养成“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护理,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如何实现这个目标,为中职学生创造优势,使之增加竟争力,是中职学校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也是关系到我们每一位中职学校的教师教学中必须具备的能力。近几年来,笔者对护理专业儿科护理学实验课试行了一些实践性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就儿科护理学实验课的授课方法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针对学生特点,强化学生职业素养
近年来,中职卫生学校的生源大多为90后,初中生,独生子女。它们的共同特点为年龄小,文化水平较低,爱玩,有的甚至在家姣惯成性,因升学无望,家长管不了才送来卫校学习。这样的学生,思想单纯,没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因此需要我们中职教师付出加倍的努力,才能提高她们对医学的思想认识。实验课一般都在理论课之后。理论课上第一章就学习了儿科护士的素质要求,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质,科学素质与心理素质。还有一些特殊的素质要求,1.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1)强烈的责任感;(2)热爱儿童,尊重儿童;(3)言行一致;严以律己,以身作则;2. 要有丰富的学识;3.要善于与小儿沟通。第一次实验课,要把这些内容再给同学们强调一下,结合实验课的特点,把相关内涵作一解释。让同学们对儿科护理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合格的儿科护士,首先从理论上和思想上要有一个高度的认识,提高她们的职业素养。
2实践和理论相结合
2.1 以理论作指导 护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课更是着重护理技术的操作,但都是以理论为基础的。比如一般测量法这个实验,在测量儿童体重,身高(身长)之前,我先把理论课相关内容和同学们共同回忆一遍。如:体重,身高(身长)的概念;各个年龄段的正常值;各年龄段的计算公式及实际测量值异于标准正常值的临床意义。让同学们在理论上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2以实践为目标 在理论的指导下根据相关试验程序再依次让同学们实际操作,我重点给同学们讲操作要领。这样同学们很快就掌握了操作技能,能够熟练而规范的完成本次实验,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操作,避免了脱离理论的盲目实践,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这样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方法,不但使学生掌握了护理技能,同时也发现了理论专业知识的不足,并且巩固了前期相关专业理论知识。更主要的培养了学生系统的临床思维能力。
3着重培养手脑协调能力
3.1培养动手能力 护理专业重视护理技能操作。在校期间,上实验课是实现护理技能操作的主要途径。护理操作首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如:小儿静脉输液这个实验,第四步,用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接上头皮针,排尽空气。操作者以左手拇指,示指分别固定静脉两端皮肤,右手持针,在距静脉最清晰点向后移0.3cm处将针头近似平行刺入头皮,然后沿静脉向心方向穿刺。这里的每一个动作我都要求同学们做到位。有的学生感到操作困难,我就让她们反复练习这个动作,首先做到手熟。
3.2培养动脑能力 护理技能操作重视动手能力,动脑能力也同样重要。比如小儿静脉输液第五步,当针头刺入静脉时阻力减小,有落空感同时有回血,再进针少许。血管细小或充盈不全常无回血,可用注射器轻轻抽吸,亦可推入极少量液体,如局部无隆起,推之畅通无阻,即证实穿刺成功,缓慢推注液体。这一步要求同学们用心体会,认真思考。
3.3培养手脑协调能力护理技能操作在动手动脑能力的基础上,着重训练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协调。因此,在实验课上,我着重培养同学们的手脑协调能力。比如,小儿静脉输液这个实验,首先准备好相关实物即输液装置,和小儿头皮静脉模型。
4根据实验内容计划安排课时
一般儿科实验都计划用两个学时,同学们就能够熟练掌握操作程序。而小儿静脉输液这个实验,是《儿科护理学》这本教材中护理操作技能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临床上小儿科护士的重点和难点。因此,这个实验我计划用四个学时,让同学们反复训练基本功,达到攻克重点难点的目的。
5注重实验报告的书写
实验报告是每次实验课的总结和记录,每次实验课训练结束后,我都要求同学们认真完成实验报告。让同学们养成护理技能操作记录习惯。有些同学上完实验课后不愿写实验报告,结果给以后的工作留下后遗症。因为将来的护理工作不但要动手操作还要勤做记录,以做好交接班工作。我把这个利害关系告诉同学们,大家都乐意写实验报告了。因此,我们的实验课上的完整有效而又漂亮。
6注意和学生沟通
实验课虽然注重的是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但也不能只让同学们训练操作技能,而要让实验课上的丰满又生动活泼。在课间我也注意和同学们进行沟通,了解同学们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生活情况;结合理论给同学们讲解生活中同学们遇到的具体儿科病例。
护理工作是致力于人类健康的服务性工作。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护理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儿科护士在紧张繁重的工作中承受着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对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由于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家庭期望迫切及社会关注强烈等诸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儿科护士较其他科室护士更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1儿科护士面对的压力源
1.1繁重而紧张的工作
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儿科护士的编制数量相对不足,她们超负荷的工作、频繁倒班等均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儿科护士要不断掌握各种新知识、新理论、新技能,岗位对儿科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临床上患儿病情变化多端,儿科护士要经常面对急症、重症患儿的抢救等,都使儿科护士产生很大的工作压力。
1.2高风险的工作环境
医院环境中有许多有害的致病因素,如细菌和病毒侵袭、辐射的损害、药物的不良反应等,使儿科护士姐妹们在客观上面临感染的危险和其他医源性损伤;另外,在工作中时常担心差错事故的发生,如打错针、加错液、发错药,损害患儿的利益,护士必须为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样就会给她们带来很大的心里压力。
1.3复杂的人际关系
护患关系和医护关系是儿科护士面临的两个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医院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儿科护士面对的是心理状态及层次不同的形形的患儿,要应对患儿恐惧、哭闹、抑郁等情绪变化,而儿科护士由于职业的角色要求,没有选择余地,只有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以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这无疑增加了儿科护士的心里压力。同时,护士与患儿家属、医生与其他医务人员的接触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人际间的种种冲突。
1.4其他
护理工作模式过于简单、职务分工不明确、工作价值认同感低等都增加了儿科护士的工作压力。
2儿科护士心理压力的影响因素
2.1社会方面
目前社会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独尊医疗,不承认儿科护士劳动成果的现象较为普遍。孩子生病后家属心情焦急,加上患儿恐惧而使护理难度增加,家长常迁怒于护士;还有一些家属对医院的规定及程序不理解,对疾病认识不足,产生各种抱怨心理,而我们儿科护士姐妹们常成为不良情绪的发泄对象;与医生相比,护士在职称晋升、进修深造、福利待遇等问题上存在许多不合理现象。儿科护士长期工作在这种充满压力源的环境中,容易导致心理负荷加重和身体疲劳,心理上失去平衡,产生失落感。
2.2工作性质与强度
高水准的技术要求是儿科护士心理压力产生的最重要因素。
由于儿童生理的特殊性,如患儿血管细小,又不会听话,乱动,这样就增加了我们的穿刺难度,有时侯即便打好了又被动穿,并且不易固定,加之患儿恐惧、哭闹和反抗,一些家长在小孩输液治疗时常施以各种不良言行,给执行输液操作的护士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缺乏经验的年轻父母,因不善于看管正在输液的患儿,常出现自行拔除针头或触碰针头使液体外渗等事情,既激化了家长的不良情绪,又增加了儿科护士的劳动强度。儿科病种繁多,病情变化快,患儿自主语言交流能力差,要求护士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敏锐的观察力,这对儿科护士的责任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护士的心理压力。
2.3医护患关系
在工作中,上下级之间、医护之间、护患之间及护理人员之间都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特别是护患冲突,其涉及双方的权益、健康和经济问题,以及人格和法律责任,稍处理不当,就会陷入困境,这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会给护士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在新的护理模式下,儿科护士不仅要与家长、患儿随时沟通,还要付出更多的宽容和爱心。患者投诉机制使用不当,如头皮静脉穿刺失败,家长多认为是护士水平不高所致,忽略了应遵守的规章制度和配合治疗、护理的义务,造成认知反差,盲目投诉,从而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难度和心理压力。儿科护士即使遇到恶意歪曲事实、遭受无端指责甚至打骂等不礼貌言行时也必须保持冷静、平和,不但要理解患儿及其家长,还要帮助患儿解决问题。护士在得不到理解,感到威胁或经历了感情伤害又无法表达时,会感到地位低下,缺乏人身安全,工作满意度下降。儿科护士面对患儿及不同心理状态、不同层次的患儿家长,加上工作繁重和缺乏理解支持,容易出现负性心理表现,而使儿科护士在医患关系方面的心理压力高于成人科护士。
2.4其他因素医学模式的转变,高、精、尖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护理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其职能逐渐拓宽,迫使护理人员必须更新知识结构,造成更新知识需求压力增加。但护理人员继续深造和职称晋升的机会较少,业务水平要求和职业稳定性方面的压力增大。
3儿科护士在工作中适应压力的对策
3.1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建立现实的期望和目标。
3.2参加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提高自我调节、解决问题、决策参与的技巧。
3.3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适当的运动、均衡的营养和充足的睡眠,工作之余注意培养个人广泛爱好与兴趣,积极参加各式各样的活动。
3.4定期用应激量表自我测量,面临应激时,采用适宜的自我调节方法,如:听听音乐、唱唱歌、散散步、到书店看看书、上网看看新闻等,为不良情绪寻求一个适当的发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