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10 10:57:1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课堂教学反馈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把握课堂教学反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反馈,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了解学生的切实需要,从而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相应的调整,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一、课堂教学反馈的作用
1.课堂教学反馈对教师教学的作用。一个教学计划制订得是否完善,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不是看备课笔记上的教案写得如何,而是看大多数学生是否确实接收并贮存了信息,具备了某种技能。教师通过一定的手段获取各种学生反馈信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并与预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比较,找出差距及原因所在,并对反馈信息作出评价,决定下一步的策略,调整信息输出的节奏和步骤,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课堂教学反馈对学生学习的作用。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看到了自己的成绩,精神上得到满足,伴随而来的是兴奋感和愉悦感,更会产生一种自信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出差距,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态度,及时弥补不足,改进错误,改进学习方法。
二、有效的课堂教学反馈
1.有效的课堂教学反馈应当是及时准确的。课堂教学反馈不同于课后作业、阶段测验,应当及时准确反映出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习状态和对教授知识的掌握程度。
2.有效的课堂教学反馈应当是全面真实的。课堂教学反馈不能只针对个别学生展开,应当涵盖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量大面广的反馈,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三、获取课堂教学反馈的一般方法
1.通过课堂观察捕捉学生的反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善于观察课堂的整个教学气氛、教学情境;观察学生的表情、体态、动作的细节。特别要注意学生眼神的变化,要从学生眼神的变化中听到他们无声的语言,并通过它来不断调节课堂教学。
2.通过课堂提问捕捉学生的反馈。适当的课堂提问可以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听课的专注程度,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教师在提问中必须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①点与面的关系。课堂提问应有较大的辐射面。既要照顾点又要照顾面,以点带面,培养优生,关心学习困难学生,达到共同提高。②难与易的关系。教学内容有难有易,提问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对于较难的问题应力求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切忌过难过深。③曲与直的关系。提问题不能只问“知不知道”、“对不对”等,应当有明确的指向性。如某教师在课堂练习评讲后,问道:“全部做对的同学请举手。”在统计学生完成情况后,教师接着询问做错的同学:“你是怎么做的?错在哪里?应该怎么改正?”
3.通过课堂练习捕捉学生的反馈。为了能及时全面地捕捉反馈信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好、中、差三方面的学生代表中巡查解题情况,从而了解全班学生的掌握程度。同样的道理,对学生板演也要控制这三者的比例,通过这些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来了解全班的学习反馈,以及时调整进度与方案。教师在获取课堂教学反馈时并不能单一地从某一方面进行,而应当将几种反馈的方法综合运用,这样获得的反馈才是有效的。
四、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反馈能力
根据教学要面向全体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原则,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使收到的反馈信息准确、有效,能真实反映各层次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思维水平及表现出来的数学能力.否则,不真实、不具代表性的信息不仅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甚至还会干扰正常教学,使信息反馈失去真正的意义.
2获取数学课堂教学信息反馈的途径
2.1 口语反馈
这是师生双方通过口头语言交流获得的信息反馈,包括课堂提问、课堂讨论以及学生质疑等。课堂提问应具有启发性,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激起思维的波澜,问题难度要适中,使大部分学生能作答,以保持信息畅通.课堂讨论应紧密围绕教学重点,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要组织好不同想法的交流与争论。学生质疑就是对所学的某项内容提出疑问或不同见解,由同学或老师做出回答或解释.在以上过程中,教师可获得不少学生关于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实际掌握程度的信息。
2.2情态反馈
这是通过学生听课表情、坐姿和教师的教态交流获得的信息反馈。心理学告诉我们,青春初期的中学生,虽然不像小学生一样心理外露,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他们的神情上观察到其思维过程中思维受阻与否的一些迹象。学生两眼有神、端坐聆听,表明所进行的内容对他们有吸引力,教师讲授得法;目光转移、坐姿不稳,表明所授的内容没有听进去,思想上开了小差;表情乐观、态度积极,表明对所学知识已经了解;表明冷淡、态度消极,表明对所学知识没有理解好。学生的这些表情与动作,就给了我们一种反馈,在教学中若能及时观察,捕捉它们,并进行调控,就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3 文图反馈
这是通过文字、图象交流获得的信息反馈,如教师板书、提供书面答案,学生书面练习、检测、板演等都是.书面练习和检测题应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启发性,由易到难,指名板演的学生的学习水平应与题目的难易相适.
通过口语反馈与情态反馈,了解的多属信息的定性方面,量化程度较低;而文图反馈不仅信息量大,而且稳定可靠,教师可大面积了解学生,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对策。
3数学课堂教学反馈信息的调控
反馈的目的是改进后继教学,实施对课堂教学的调控,使某一确定目标向预先制定的方向发展.对反馈信息的处置,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
3.1及时激励启迪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发人深省的问题或有特色的优秀解答,对于深入理解概念、公式、定理等有一定的价值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在全班给予推荐、肯定、鼓励,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进一步引导他们深入探究,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这样不仅表达了教师对学生的肯定态度,使学生获得求知的快乐和成功的愉悦,不断增加信心,强化学习动机,而且使他们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活跃课堂教学研究的气氛.
3.2及时明辨是非
在课堂巡视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的质疑或存在的问题要认真分析.如果是个别学生的错误,可进行个别反馈;如果是普遍性的问题,就要公开反馈,及时提供必要的事例材料,以澄清事实,明辨是非.
3.3 及时调节节奏
当教学内容较为容易,学生表现出心领神会或心不在焉时,可适当加快教学进程;当教学内容艰深复杂,学生表现出迷惘或畏难神色时,则需放慢教学进度,视具体情况或复述一遍或改变讲述角度,调节教学节奏,以求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解方程: ,教学时我用移项、通分的常规方法解完了方程,接着转入下题,这时我发现一个同学若有所思,原来他从一个基本等式的逆用入手,采用 "拆项法"来解,巧妙的解法,引得全班一片叫好。上述基本等式的逆用,既训练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又展现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 拆项法。
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该快则快,该慢则慢,可将某些内容转至下节课或将下节课内容移至本节课。若无视学生的学习情况,一味按既定的教案一厢情愿地上课,势必影响教学效果。
一、合理补充不完整的资源。
由于学生在学习中对知识的认识还处在逐步完善之中,因此往往获得一些对知识的不完整解读。面对这样的反馈资源,教师应作合理补充,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丰富、更科学。如搭配中,两件上衣和三条下装搭配,可以配成几套不同的衣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本子上表示搭配方法。反馈中发现学生用的是文字说明的、用文字和连线结合的、还有用符号和连线结合的。此时老师可以作为一个参与者,补充说:“我是这样表示的:2×3=6(种),你知道我是怎样想的吗?”片刻沉思之后,马上有学生明白了:“一件衣服分别配三条下装,有3种配法,另一件衣服也有3种配法,2个3种所以是2×3=6种。”此时其他同学也深受启发,有更多学生发现:“一条下装分别配两件上装,有2种配法,3条下装就能配3个2种,3×3=6种。”就在老师的这一补充反馈引领下,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由形象主动向抽象性、深刻性发展起来。
二、适度开发不成熟的反馈资源。
反馈资源都是在课堂教学中随机性产生,因而不一定显得成熟,如果完全原生态的呈现,往往由于其浅显、科学性不强而不利于学生观察、思考和发现。如分数的初步认识中,学生创造了这样的分数 。教师一展示,学生就提出:“不对,他没有平均分,不能用分数表示。”师及时强调:“是啊,分数一定要平均分。”并灵机一动,问:“那假如他是平均分的,那用分数几来表示?”这里老师通过一句话,就及时修正了学生这一不正确的表示方法,并通过提问来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初步感受了几分之几的分数,使学生对分数的认识逐步完善。
三、巧用错误的反馈资源。
学习是一个不知到知之的过程,其间肯定会生成各种错误的资源。俗话说: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教师如能发现“错误”背后隐藏的教育价值,挖掘错误中的积极因素,配以巧妙的提问等手段,将“错误”转化为宝贵的教学资源。
如在多位数的改写练习时发现了“9632 ≈10万”的错误。教师把这一错误一展示,马上传来不少同学反对的声音:“你看左边是九千多,怎么可能和十万接近呢?”“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应该看千位上的数确定四舍还是五入的。千位上是9,五入进一,应该约等于1万。”学生的纠错有效巩固了近似数的意义和改写的方法。但教师没有就此罢休,而是趁势问到:“那哪些数约等于10万?”并不断追问:“那约等于10万的数最小是几?最大是几?”触发了学生对近似数的全面深入认识。
这里教师机智地从抓住错误出发,让学生在纠错中分析、明理;从错误中发展、成长,成功地变“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宝贵”资源。可见“错误”并不可怕,关键在于你如何巧妙利用。
四、活用“意外”的资源。
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情绪应成为教师获取的第一反馈信息。教师要及时从学生的神态、表情、动作中得到学生对这节课听得是否明白,学得是否轻松,能否产生浓厚兴趣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如果在语文课堂上学生该活跃的不活跃,该沉思的不沉思,该笑的不笑,该难过的不难过,那即便教师的课讲得如何精彩生动,也难收到预期的效果,提高课堂效率也成了一句空话。这一点,从整节课的角度来看是这样,从一节课中的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角度来看也是这样。
二、从学生朗读、答问、质疑中获取反馈信息,因势利导,适时点拔
在语文课中,让学生朗读,答问质疑是教师的主要教学手段之一。但应该认识到,这也是教师获得反馈信息的主要途径。这一点,从道理上来说,教师是不会有异议的,但也正因为这样,这个问题就更容易被忽视了。 一些教师在上课时,往往为完成教案中计划安排的朗读内容而布置朗读;为按自己分析课文的需要而进行提问,至于朗读和提问中所反映出的问题,恐怕就无暇顾及或认为无必要顾及了。一节课下来,只着重考虑我这节课的教学计划完成与否,却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实际收益是多少。这些现象在语文教学中确实并不少见。据此,强调从学生朗读答问质疑中获取反馈信息,因势利导,适时点拔,尤为重要。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6-003
一、问题的提出
新教学观认为,教师和学生是构成教学活动的两大主体要素,教学活动是“教”的活动和“学”的活动的有机统一。只有在师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中,才能产生作为一种完整现象的教学过程。目前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大都按自己的意愿安排各环节,缺少对学生学法的研究。学生的主体作用落实得不够,就导致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滞后。新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学习、认识、发展的主体,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并生动活泼地发展。据此,笔者努力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探究出一种与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相适应的科学的教学模式。
二、实验的基本设想和理论依据
1.基本设想
本课题旨在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探究出―种与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相适应的科学的教学模式。我们假想,如果学生具备了相当的学习能力,如在课始独立自学教材并能提出本课的主要问题和自学时的疑难问题,那么就可以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自学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获新知――运用新知――反馈调整――建立知识结构。这种模式将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思维活动水平和问题解决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
2.理论依据
(1)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辩证统一的。只有通过教师的组织、调节、指导,学生才能迅速有效地掌握知识并获得发展,也只有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时,教师的指导、调节才能起到相应的作用。
(2)国际上“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问题解决”口号是1980年美国首先提出来的,现在已是国际通用的数学教学原则。所谓“问题解决”,就是把学生置于问题之中,把解决问题看做是学习数学的过程,而思维就是“问题解决”。教学实验就根据这个模式,以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为起始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落脚点。
(3)关于“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成果。随着课改的深入,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成果斐然,其中“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等理论都有比较系统、详尽的阐述。
三、实践操作
1.模式流程
(1)自学提出问题。本环节旨在通过课前预习,引导学生了解学习内容,并提出疑难问题,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指明方向。
(2)探究问题获新知。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点。要求教师在对学生的自学进行摸底检查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的重难点,然后通过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运用讨论、实验、操作等实践活动来探究问题,获得新知。
(3)运用新知,反馈调整。这一环节主要目的是巩固深化,引导学生独立解题并自觉检验,鼓励学生发散求异思维,从一题多解到一题简解、一题优解,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本环节,教师还可根据小组互查、集体评点等反馈形式,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针对共性问题,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诊治性回授,针对个别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4)反思,完善知识结构。通过回顾所学知识、技能,对照自学时所提的问题,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解题思路,从而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
2.操作策略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时常被各种矛盾围困,下面就几个主要矛盾谈谈操作策略。
(1)学与导之间的矛盾。我们的实验提出“先学后导”是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实践中却发现,对于学习能力较低的小学生而言,“先学”困难很大。于是,我们在全校就学习能力的培养做了系统安排。学生的预习能力从一年级开始就着手培养,到了三、四年级,要使“先学”得到落实。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深深意识到:学生的“学”离不开教师的“导”;教师的“导”必须依据学生的“学”;要努力达到学生“学”与教师“导”之间的平衡。
教师角色“淡化”策略。与传统教学相比,教师不再以教学活动的主宰者面目出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点拨。为避免学生探索的盲目性,在知识疑难之处,学习受阻之时做引导点拨,精讲释疑,提升学生的感受力、判断力、联想力和创造力。二是激活。为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避免学生对集体产生依赖心理,要及时进行激励、评价。教师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归纳、答题后,应不做或迟做评价、讲解。
小组讨论策略。小组讨论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它的方式有很多种,常用的有三种。第一种是小组主题讨论。在小组主题讨论时,每人负担一项工作,小组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讨论。第二种是角色扮演。针对某一项主题,模拟真实情境,由小组成员分别担任各个角色。第三种方法称为“头脑风暴”。请各组成员尽量把想到的点子写下来,越多越好,然后讨论各组所提出的想法。
(2)趣与实的矛盾。在执行“先学后导,分层反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中,我们发现,有的课表面上形式多样、趣味横生,但练得不够扎实;有的课练习量挺大,但学生学得沉闷、无趣。为了达到这两者的和谐统一,我们采用以下策略。
“问题解决”教学策略。“问题解决”就是把学生置于问题中,把解决问题看做是学习数学的过程。我们在实践中着力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会提一个问题――会提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会提一个有创意的问题。学生的质疑能力随着预习的深入而不断提升。例如,在预习“小数的意义”时,有部分学生在预习中提出:小数与分数有什么关系?这就是紧扣重点的问题。在运用“问题解决”教学策略时,我们要把学生置于自己遇到的问题情境中。如上述的教学课例,教师了解情况后,及时调整教案,化零为整,课始以谈话引入:“你对小数有哪些了解?猜猜看,小数和什么数有关?”然后直接进入正题。通过观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解决了疑难。
弹性结构策略。某一模式如果按统一不变的操作流程进行教学,就会陷入死板僵化的境地,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性质,课堂类型做适当调整,或省略,或合并调换,或分解。例如,在教学“平均数应用题”时,通过课前摸底,教师了解到学生在预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求平均数”在生活中有何意义?在课始,教师设计了一个情境:歌唱比赛中评委用什么来评定高低比较科学?这就引出了课题。这一情境既解决了学生预习时的困惑,又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再如,在进行单元整理时,教师以“反思,完善知识结构”的策略为主,在练习课中省去了学生自学这一环节,以运用新知、反馈调整为主。
(3)个别与全体的矛盾。在我们的教学中,一直存在着统一标准、统一模式、统一方法、统一途径等诸多现象,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能面向全体,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又能使不同的学生获得个性发展,在实践中,我们大胆启用了“个性化教学策略”。
运用差异能源,鼓励合作学习。一个班级中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仅要承认差异,还应视差异为学生发展的能源。我们根据学生的成绩、性格差异将学生分成4人学习小组。在教学中,经常运用小组探究学习的方式,鼓励组内合作学习、互帮互助。这一形式深得学生的喜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定差异目标,因材施教。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应根据学生个体情趣、思维、基础等方面的差异,灵活地修订教学目标,变单一为多元,变统一为差异。如在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时,教师制订了如下三层目标:①通过观察比较,概括出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指导奇数和偶数。②能较熟练地判断能被2、3、5整除的数。③引导学生探索能被4、8整除的数的特征。这样,教师可根据不同的学生相对应的反馈,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不同层次的成功,从而获得强大的学习动力。
设计选择性练习,各有所得。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关注练习内部的结构(即练习的层次),而很少考虑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水平的差异。在实践中,我们尝试运用选择性练习,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如在教学“约数和倍数”时,为了考查学生对“整数”和“除尽”的理解。我设计了两个练习供学生选择:①用自己的话说说“整数”和“除尽”的区别。②填表区别“整数”和“除尽”。
四、实践效果
1.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
由于改变了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增大,可以自由地发表个人见解,可以在小组内进行激烈的争论,可以自行探索研究……他们体验到了创造性学习的乐趣。在书本学习中,在小组讨论中,在实践探索中……他们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2.丰富了教师教育和教学研究的内容
在课题研究中,教师更为广泛地进行探索,然后思考,注重了科学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和应用,教育理念、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不断在实践活动中得到转变和提高。
3.推出了一些较成熟的课堂教学模式,数学教师素质不断提高
在课题实验的过程中,通过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究展示活动和观摩活动,形成了一批具有创新性、示范性的优质课。
现象一:教师提问芜杂,缺乏有效性
课堂上,教师不是不提问,只是语言不够精炼,问题没有序列,方向不明确,造成了学生无序的思维和思维的无效,很大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经常提出一些肤浅得能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如:Yes or No? True or false? What? When? Where? How? 等,这些问题大多没有延展性,缺少科学性和可研究性,这样的提问越多,越是带来课堂的低效性,课堂教学时间就在教师看似热闹实则无益的提问和学生盲目的回答中白白耗费了。
现象二:教学任务低智化和不具备操作性与科学性
课堂上不是没有活动,而是由于追求“量”忽视“质”,缺乏了对活动有效的追求,内容不是“少而精”,过程停留在表面,看似热热闹闹,实则没有思想的交锋和灵魂的撞击,这也是导致课堂效益低下的重要原因。透过这种热闹的场面,能够看出其中的肤浅与浮躁。科学探究需要动手实验,但更需要冷静思考与求索,没有思考就没有研究。
现象三:活动要求指令不清,造成课堂群体差异,造成课堂时间浪费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探究学习强调自主性。但在探究过程中,由于教师的指令不明确,常造成部分学生群体不按照要求和规程操作,有的甚至还不知道该怎么操作,于是,个别学生承担了小组探究的大部分或者全部任务成了主角,部分学生只是一个旁观者。课堂的自主、合作、探究成了分散活动,自主滑向了自流。
现象四:课堂教学节奏组织松散,影响了教学效益
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组织的教学环节松散,缺乏必要的节奏,导致宝贵的教学时间流失,教学情节颠来倒去,教学活动松松垮垮,学生没有掌握多少“有价值”的语言知识,而只是在松散、凌乱的课堂教学中度过。这些教师不检查自己的教学是否出了问题,反而抱怨教材容量大、课时紧、时间不够。
在课堂教学过程的推进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对课堂环节的有效掌控,正确的语音、语调、亲切自然的教态、准确生动的表达、灵活敏捷的反应,均对学生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利于教学效益的提升。尤其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敏锐适度的反馈,将有助于学生积极参加课堂实践,提高教学的质量。我们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对课堂教学环节实施掌控:
首先,把握教学的时效性,注意课堂反馈的及时。课堂教学反馈,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中思维推进和语言活动的实情而定。举个例子,在进行英语技能训练时,教师不轻易打断学生,要在其训练完毕再提出要求。这可消除了学生怕错的心理负担,从而能主动积极思考问题,参与课堂活动。在具体做法上:当学生复述课文、造句或会话中偏离主题、忘记下文或难以继续完成时,要及时提醒或引导性地告诉他们,以免他们难堪,拖延课堂时间;当学生在朗读课文或对话练习中出现一些语音上的失误,在不妨碍意思、不影响整体时,教师要避免打断学生思路,可在操练完毕后进行,以免加重学生心理负担,产生紧张畏难情绪,影响对课堂内容的学习。
其次,把握教学的持续性,注意课堂反馈的激励。课堂中的反馈,教师要通过表情、眼神、语言与学生形成共鸣,多一些热情的鼓励,少一些指责批评。对差生及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尤其需要做到这一点。学生一时做不出练习时,教师要充满信心地给予鼓励,如说:“I’m sure, you can do this.”“Don’tbe ner vous,thin kitover.”“why don’t try it?”当学生有错误时,可以在肯定的基础上,委婉指出其不足,如说:“You did well,but you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Take it easy,I’m sure you can do it well next time。”等,这样的热情与激励,可以让学生感知,不仅可以及时帮助学生消除紧张情绪,使其以良好的心态继续参加后面的课堂活动。
在课堂上。学生学习情绪应成为教师获取的第一反馈信息。教师要及时从学生神态、表情、动作中得到学生对这节课听得是否明白,能否产生浓厚兴趣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如果在语文课堂上学生该活跃的不活跃,该沉思的不沉思,该笑的不笑,该难过的不难过,那即便教师的课讲得如何精彩生动,也难收到预期的效果,提高课堂效率也成了一句空话。这一点,从整节课的角度来看是这样,从一节课中的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角度来看也是这样。
二、从学生朗读、答问、质疑中获取反馈信息,因势利导,适时点拔
在语文课中,让学生朗读,答问质疑是教师的主要教学手段之一。但应该认识到,这也是教师获得反馈信息的主要途径。这一点,从道理上来说,教师是不会有异议的,但也正因为这样,这个问题就更容易被忽视了。一些教师在上课时,往往为完成教案中计划安排的朗读内容而布置朗读;为按自己分析课文的需要而进行提问,至于朗读和提问中所反映出的问题,恐怕就无暇顾及或认为无必要顾及了。据此,强调从学生朗读答问质疑中获取反馈信息,因势利导,适时点拔。尤为重要。
三、从学生的书面练习中获取反馈信息,及时攻缺弱补
教师经过一个教学环节或整节课的辛勤劳动,学生掌握有多少,缺点在哪里?学生的书面练习是一个重要的反馈信息。我们应该学会获取和正确利用这一反馈信息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书面练习(如:抄写、组词、造句、特别是作文)都安排到课外去了,这不但加重了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就从及时攻取课堂反馈信息角度来看,也是不科学的。所以,我们既应从语文课堂教学中提倡“精讲多练”的角度去加大课堂上书面“练”的份量,也需要从学生的书面练习中获取反馈信息的角度去增加课堂“练习”的机会。如若教师在学生进行书面练习时,能做到经常巡查,认真了解情况,善于发现问题,借以反省自己的课堂教学,并及时攻缺补弱;对带有共同性的存在问题集中加以评点,那么,学生抄写中的错字、造句中的病句、作文中的离题等问题不是可以得到及时的纠正吗?
一、互动反馈技术释义
互动反馈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通过一个完整的互动系统来实现教学目的,该种互动系统是由多媒体教学设施、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作为基础而建立起的一个网络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将教学的每个环节包括多媒体教学设施在课堂中的使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对于相关信息的反馈以及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及学生间的互动等各个环节整合统一,使之形成一个高效的信息反馈系统。信息反馈系统的建立给教师传递课堂上互动的相关信息,通过电子遥控器等载体的使用,实现对系统的具体操作,在课堂使用中,互动反馈系统体现出一种可靠性强、操作简单的特点,能够有效提高教师与学生课堂互动的频率和效率,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互动反馈技术利用遥控器信号与信号采集设施的连接来实现,当学生使用该种遥控器发出答题的相关信号时,信号采集系统会全面准确的收集到该种信息并且生成教师教学所学需各种分析表格,通过多媒体设施将该种结果展现在现实设备上。通过该种信息反馈系统,教师可以实现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实时监督和有效督促,反馈数据为教师进行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分析提供了科学支持。这一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课堂教学及时有效的测评以及对相关数据的有效统计和分析,对于教师获取教学信息优化课堂教学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互动反馈技术应用于化学课堂的优势
互动反馈技术应用于化学课堂教学使得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习中获得全面的发展。具体而言这种技术应用于化学课堂的优势主要有:
首先,互动反馈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会相关知识。课堂教学中学生动手去实践是保证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和教学策略,在动手做的过程中能够把相对“死”的书本知识变得“活”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通过将每个教学环节细化设计,使其从一个概念图表逐步延伸形成一个丰富的教学图谱,实现多层次分布教学。结合化学教学的特点和目标,相关知识的掌握需要学生通过动手实验等来实现,互动反馈技术的应用使得学生在使用互动平台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将其学习情况反馈给教师,从而使教师能够更直观更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和缺点,进行有目的的调整,从而能够更好的保证教学效果的实现。
其次,互动反馈技术的应用实现教师对学生定量化的监督。在课堂中应用互动反馈技术,通过操作者的遥感端发出的信息和收集端收到的信息,对每个学生问题情况进行反馈,实现信息的集中,同时这些相对分散信息的集中体现能够更为清楚的显示整个班级的学习情况,为教师教学成果的量化分析提供了数据支持和依据。这在化学教学课堂中应用能够更好的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从而保证教学的效果。
最后,互动反馈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保证教学效果。在化学课堂中应用互动反馈技术,使得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实现充分的互动,保证新课标下化学教学目的的实现。而这一目标的实现,正是在互动反馈教学系统的应用中,教师通过对课堂反馈的相关信息的比对分析,得出整体教学效果,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进行相应的调整,保证最终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互动反馈技术在优化化学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互动反馈技术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要推进这种系统和技术的普及应用。
第一,充分利用互动反馈技术优化化学教学的基本策略。化学教学是通过教师与学生及学生相互之间互动的反馈来实现教学策略和目标的不断调整和完善,从而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某一具体概念或者某一例题及考试内容的考察可以通过学生每人手持遥控器,在闭卷的情况下完成对相关概念的解释和知识的解答,在此过程中,教师得到相应的反馈信息。另外,还可以通过课堂的互动实验教学的开展,实现教师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掌握,避免不同步现象的发生。
第二,利用互动反馈技术,实现化学课堂教学的协同。这种协同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一种信息的协同交流反应。教师在讲授相关知识的同时,要求学生参与回答,从概念到定理到公式的学习和掌握,这个过程中通过相关信息的反馈使教师能够了解学生掌握的基本情况,及时调整授课的内容和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教师正确的语音、语调、亲切自然的
教态、准确生动的表达、灵活敏捷的反应,均对学生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尤其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敏锐适度的反馈,将有助于学生积极参加课堂实践,提
高课堂45分钟的质量。
1.课堂反馈要及时。反馈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中语言活动的内容而定。在进行英
语技能训练时,轻易不要打断学生,要在其训练完毕再提出要求。这样就消除了
学生怕错的心理负担,从而使其能主动积极思考问题,参与课堂活动。具体做法
是:当学生复述课文、造句或会话中偏离主题、忘记下文或难以继续完成时,要
及时提醒或引导性地告诉他们,以免他们难堪,拖延课堂时间;当学生在朗读课
文或对话练习中出现一些语音上的失误,在不妨碍意思、不影响整体时,教师要
避免打断学生思路,可放在操练完毕后进行,以免加重学生心理负担,使其产生
紧张畏难情绪,影响对课堂内容的学习。
2.反馈要有激励性。教师在课堂中要通过表情、眼神、语言与学生产生共鸣,
多一些热情的鼓励,少一些指责批评。对差生及缺乏自信心的学生更应做到这一
点。学生一时做不出练习时,教师要充满信心地给予鼓励,如说:“I'msu
reyoucandothis.”“Don'tbenervous,thin
kitover.”“Whydon'tyou7tryit?”当学生有错误时,
我常在肯定的基础上,指出不足。如说:“Youdidwel,butyou
shouldpaymoreattentionto…”“Takeitea
sy,I'msureyoucandoitwelnexttime.”这样
及时帮助学生消除紧张情绪,使其以良好的心态继续参加后面的课堂活动。
3.反馈要有针对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特点与个性作出反溃对差
的学生要多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提问内容要难易适度。特别是对于那些在外语
学习中有畏难心态的学生,哪怕其有一点进步都要及时表扬。如我带的班上有两
个学生,平时懒得背单词、读单词,课上从不做笔记,课后从不做作业。为此我
从读单词、背单词入手,经常让他们上黑板听写单词,只要有一点进步,就在全
班提出表扬。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们开始有了明显的进步,其中一个学生期
末成绩达到80分以上。对好的学生我向他们提一些较难的问题,让他们积极思
维,向知识的深度、广度探索。对于中等学生,我让他们“跳起来摘桃子”,体
验成功后的喜悦与满足。
4.反馈要有启发性。当学生在课堂实践中遇到难题或尚不能对已学知识举一反
三时,教师要作启发性的诱导。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巧妙点拨,使学生积极
思维,逐步认识到,知识的掌握重在能力,进而思考更深刻,学习更钻研,从而
对自己提出高标准的要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教学活动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是一个人际交往的过程。教师在课堂
上传播知识,进行技能训练时,总是伴随着一种影响学生情绪的感情交流。调节
学生情绪,把握课堂节奏,沟通师生感情都离不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溃当发
现学生疲倦时,可穿插一些趣味性强的东西以活跃课堂气氛;当发现多数学生对
所学内容漫不经心时,则要加快课堂教学节奏,增加教学密度;当学生表情为茫
然不解时,要放慢速度,精讲多练。总之,要根据课堂出现的不同情况作出及时
听说读写贯串于英语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是学好英语的必要手段。教师要通过听、说、读、写的反馈与补救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要加强对学生听力训练及交际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俩俩对话中,有的学生不敢张口说,只会写不会说,还有的学生只会说不会写,这都是错误的。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因势利导,听、说、读、写结合。
2 问答的反馈与补救
问答时要以提问教学内容或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为主,提问要照顾学生的实际水平。对基础好的学生可以问一些较难的问题,基础差一点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容易的问题,以鼓励他们的学习勇气,切不可一刀切。通过学生回答问题所反映的信息,并明白教学症结所在,从而,作出及时的调整。
3 情绪的反馈与补救
上课中学生情绪的反馈与补救是非常重要的。当学生不喜欢这门学科时;当学生听得不耐烦时,就会情绪低落,容易作小动作、交头接耳、心不在焉等现象。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不能靠点名、批评、训斥等尖端外在的手段来勉强维持秩序,而是要靠各种不同的活动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的再次主动。如俩俩对话、集中识词、卡片教学、穿插音乐、分组教学、实物教学、实地会话、优秀表演、兴趣小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