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12 15:00:3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机械工业的重要性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TG6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1-0000-00
1 制造业与机械制造工艺间的关系与应用
当今议论比较多的一个专业词语便是先进的制造技术。近几十年来,制造业中的机械制造工艺领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为重要,它同时也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就。不过,在如何看待机械制造工艺和制造业之间的关系,如何面对市场竞争和全新技术的挑战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采取正确的对策和做法,是制造业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1.1 制造业与机械制造工艺的关系
据所知,制造业的领域十分之广泛,有着机械、电子、化工、轻工、纺织和食品等的制造业。从本质上讲,机械制造工艺不仅是一个基础的制造产业,还是应该创造新生产力的生产过程。机械制造工艺更是现代制造业的根本,一方面机械制造工艺广泛应用在制造业之中,推进了包括机械制造工艺在内的并企图制造业的进步;另一方面,机械制造工艺的更新和发展集中体现了先进的制造业的技术并且丰富了制造业技术。所以,制造业与机械制造工艺的关系是互相互辅相成的,不可以忽视乃至废弃任何一方的发展进步。
1.2 制造业在机械制造工艺中的应用
制造业是一个庞大的技术集体,从机械制造工艺与制造业的关系可以看出,在机械制造的过程中,不论是产品的设计还是开发,都已经在不断地应用了现代设计的思想方法。从根本上改变传统设计的思想方法还有计算机辅助设计、模糊设计和虚拟技术等等现代制造设计。传统的机械产品设计的内容分为方案设计技术设计还有工艺设计,显得非常狭窄。但现今的设计内容在不断地扩大中,从产品规划、制造、检验、营销和维护、报废、回收等等整个过程有着全方面的设计。在机械制造工艺中也产生了极其大量的新工艺和新技术。其影响甚至引起了企业组织管理模式的重大改革。
2 机械制造工艺的各方面可靠性
2.1 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的概念
机械制造工艺是一项对人们生活产生比较大影响的工程,必须得要通过检验检测来看其可靠性。通过分析并控制机械制造工艺的过程来保证其产品的可靠性,也需要对其进行研究和开发更多的功能。对此许多机械制造工艺为了比较全面地对产品进行客观的评价和确认其工艺的可靠性,提出了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的实用评价系统。比如工艺的可靠度、故障发生率和故障平均维修时间,工艺自修正性能、工艺的稳定性遗传性等等,都对其作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选择的规则。
2.2 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建模
因为产品的可靠性的指标,从孔位特征加工的过程中渐渐形成的,所以需要先确定决定产品的那些可靠性指标的关键的孔位特征来保障产品的可靠性。这些建模需要通过各种方法,比如Bayes方法,并通过许多位专家的判断,才能确定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指标的关键孔位特征。最后在确定了这些特征后,根据关键孔位特征加工的过程间的关系及对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作用,才能建立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各种模型。
2.3 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的影响因素的控制
往往决定产品的固有可靠性水平的就是关键孔位特征的加工过程,这是对机械制造工艺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对这些主要影响因素的控制和分析加强,才有可能让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得到最大的保障和达到可靠性的要求。要从模糊评价方法入手,再从关键孔位特征的测量数据分析观察,分别对不同的各种孔位特征进行控制和多工序加工控制需求,最后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来实现控制。如果是想要减少机械制造工艺过程中的故障损失和发生,可以充分考虑工艺故障发生的情况下提出预防性故障和维修费用的决策方法。这样子能够有效地降低机械制造的费用并且保证了故障的发生率低于要求水平。
2.4 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的评定
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的评定可以分为系统级和指标级。系统级中,可以从保证产品的有效效果评价出发,通过试验生产产品的可靠性指标和目标值的比例来评价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不过这有一个要求就是要准确地估计产品的可靠性。但是在产品制造中受到时间和经费的限制的原因,通常是不允许投入大量的试验品来进行试验的,或者是可能试验时间短而没有产生有效或者错误的数据,这样难以直接预计产品的可靠性。所以,通常是用比较常见的寿命服从威布尔的产品为研究对象,根据类似的产品的关键孔位特征的数据和可靠性数据,进而开始比较准确地通过其可靠性数据和关键孔位特征数据之比来评定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
3 机械制造工艺的特点
3.1 机械制造工艺的关联性
机械制造工艺的技术上看,比较先进的工艺制造技术不仅体现在制造的过程中,并且还涉及到了产品调研和工艺设计和产品销售之中,而这些环节环环相扣,具有十分之强的联系性,只有通过密切的协调才能产生出比较好的技术效益,其中一个小环节的漏洞都会使得整个工艺制造过程发生难以意料的不良影响。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必须要把关好每个环节之间的联系性,使得工艺正确制造。
3.2 机械制造工艺的全球化
世界各种各样的物质都在全球化中,其中在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情况下,机械制造工艺也不可避免地全球化并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机械制造工艺技术的市场竞争逐渐激烈,各种先进的技术层出不穷。对于每个国家来说,要在这样激烈的国际技术竞争中取得胜利就必须要将机械制造工艺乃至制造业提高到全球竞争的水平之上。
4 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各种产品也变得更加要求严格、高档、和快捷等,而特别是在制造业中的机械制造工艺更是有着极其大的影响。而如今的世界格局中也是要求迅猛提高,对于机械制造工艺必须将其提高到能与世界竞争的水平之上,这就要求人们愈发重视起机械制造工艺和制造业,才有可能在世界市场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刘中.机械制造资源重构研究[D].机械科学研究院,2003.
[2]王美,宋广彬,张学军.对现代机械制造企业工艺技术工作的研究[J].新技术新工艺,2011(02).
引言
就现阶段我国施工企业发展的情况来讲,正处于逐步扩大的阶段,并且逐渐呈现出层次化以及差异化。施工企业想要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达成社会目标,就必须要做好实际的施工工作,在切实提升建筑质量的情况下,增加市场份额,并完成企业发展所预定的各项目标。机械设备是施工企业重要的生产资料,同时也是提升施工企业工作效率的基本条件,尤其是在竞争逐渐激烈的情况下,施工企业更需要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管理,保障机械设备可以在施工过程中平稳、安全地运行。
一、现代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简析
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都使得新设备、新材料以及新工艺较多应用到建筑行业内来,这样一种状况在具备显著优势的情况下也存在着一些方面的弊端和不足,主要考虑到的就是这样一种设备、材料和基础的推出容易给建筑施工带来较大的不确定因素。建筑施工行业存在一定特殊性,建筑施工设备的完善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每个劳动者的生命安全以及整个国家的财产安全,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则是直接影响建筑施工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此可以认为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的完善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存亡和发展的。
二、现阶段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1、机械设备管理力量不足。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生产单位不注意对接卸设备的管理工作,因为多种原因会造成机械设备使用的混乱,从而导致生产工作程序混乱,影响生产的计划进度。工程建设的生产项目繁杂,数量多,要使用的机械设备也非常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生产人员只注重机械的运用生产,却忽视了对使用过后的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使用过后便随意停放、摆布,到下一次再使用的时候往往会出现找不到生产机械设备或混用、乱用的现象,这给企业的生产秩序造成了很大的混乱。
2、机械设备不当配置。合理地分配生产机械不但可以协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支出,而且还能使企业以最低的消耗来获得最高额的利润。但是在实际上,很多企业由于不舍得投入成本,再或者是由于管理者认识不够全面,导致老化设备不能够及时更换。这些貌似省钱的手段实际上不但影响着企业的生产安全,而且浪费了资源,最终,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因此,企业要通过恰当的配置来使机械设备的生产、保养、维修状态都达到最佳。同时。企业在设备的更换中要特别注意新旧机械的合理搭配,要做到既没有闲置机器,也能够满足企业生产的需要。
3、企业机械设备维护工作存在问题。对机械设备进行科学、有效的维护,可以提高机械设备的工作质量、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如果机械设备维护工作做得不到位,机械设备就会出现过早老化的现象,即小毛病不断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机械设备的工作质量和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
4、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体系不完善
现阶段施工企业对机械设备的管理主要分为两个层级:第一层级是施工企业对机械设备的管理;第二层级是工程项目部对设备的管理。但是很多施工企业在实际中这两个机械设备管理层级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这种情况在小规模的施工中影响不大,但是一旦遇到大规模施工、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工程,这种较为混乱的管理方式就会对整个管理结构以及管理体系造成极大的影响,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实现造成极大的影响。
5、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的成本较高
由于施工企业在机械设备管理的过程中会受到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造成在对机械设备的管理方面的工作重点放在了保证固定资产质量的保证上,这样就会对施工机械设备的利用率造成影响,同时机械设备的运转周期以及运营的时间比较长,这种情况的出现造成了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的管理费用以及成本都比较高。这种粗放式的机械设备管理方式在众多企业中都存在,此类问题需要引起企业高层的重视。
三、针对建筑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重要性提出的结论和认识
1、建立建筑施工企业与机械维修企业之间的良好关系
这样一种关系的建立需要从两个具体的方面和层次来进行说明:首先就需要从宏观的高度和层面上来进行看待,其目标就是希望能够最大程度的实现社会资源配置最优化,基于此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具体操作过程当中就需要通过政策、经济以及法律等多种方法和手段来展开和进行,使得机械设备管理各个环节当中涉及到的拥有者、使用者、制造者以及维修者之间能够建立起统一、有序、和平、均衡的设备资源市场关系来,可以建立起社会通用的设备评估机构并配置专业的注册机械管理工程师来进行管理工作,这样就能够最大程度的对建筑施工企业当中在用的机械设备实现一生价值总量的衡量以及各种宏观层面上的监督、指导和监控。
2、建立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新模式
想要建立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新模式首先需要做的就是从根本上改变管理理念,这一点是非常基本和关键的,对于施工企业而言,机械设备不仅是施工企业组织生产的必要条件,更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当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本,因此必然需要通过这样一个方面管理工作的良好进行来保证其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在管理思想和模式改变的基础之上就需要开始关注和重视企业内部组织机构的调整和整合,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是有其固有的特殊性的,主要就是其一生全过程管理工作对于任何一个建筑施工企业而言都是非常困难的,因此依托于社会服务网络往往可以取得更好的管理效果,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完全可以依托于自身实际情况来对设备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基于此在最大程度降低设备管理成本的基础之上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
3、企业要不断强化机械设备管理队伍建设。
要想实现对机械设备的有效管理,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使其发挥更大的应用价值,除了加强对机械设备的规范使用、科学保养外,还应该不断强化管理队伍的建设。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企业机械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因此机械设备的操作、管理工作更加专业,组建一支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管理队伍对于提高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也应该加大对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专业培训,重点培养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技术水平。
4、有效提升施工企业的整体装备
对于施工企业来讲,其所拥有的机械设备是企业发展的水平以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表现,所以需要在施工企业各项条件均允许的情况下制定出不断增加机械设备的长远发展规划,使施工企业的设备拥有量达到施工企业的最佳自由率。
结束语
机械化是建筑施工企业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也是建筑施工企业在工作过程当中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的重要保证,因此完全可以认为良好的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是建筑施工企业的必要基础性工作,也是建筑施工企业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重点阐述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在建筑施工企业内的重要性,并结合具体问题探讨其处理方式,希望能够对相关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S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2-0108-1
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农民收入的增加,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力度的加大,农业机械数量逐年增加,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农业机械安全监理工作却明显滞后,农业机械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为加强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绷紧农业机械安全生产这根弦,笔者根据从事农业机械安全监理工作的实践,就加强农业机械监理工作谈一下粗浅认识。
一、制约农业机械监理工作的因素
《道路交通安全法》虽然确立了农业机械监理部门的执法主体地位,但农业机械监理部门在拥有管理权的同时被取消了上路执法权,面临着执法和管理手段弱化、收费标准降低以及设施、装备落后等诸多难题,农业机械监理工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农业机械监理部门作为行政执法单位,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主客观原因经常出现政策多变、机构不稳定和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农业机械监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加强学习,提高素质。认真组织农业机械监理人员学习农业机械化方面的法律法规,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增强法制观念,正确理解法律法规所赋予农业机械监理部门的权利和责任,进一步明确农业机械监理机构的工作职能,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加强农业机械监理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农业机械监理队伍的综合素质、执法水平和服务质量,积极推进政务公开,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深入开展“文明监理、优质服务”活动。
转变观念,适应新形势。农业机械监理人员的思想观念与监理事业的发展应该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直接决定着事业的发展与停滞。只有改变以往陈旧、传统的思想观念,才能适应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如果思想仍拘泥于传统的思维定势,结果只能是路越走越窄,办法越来越不灵,导致农业机械监理工作停滞不前,也就谈不上有新的创新和突破。要注重知识和思想观念的创新,以思维创新谋求工作新突破。
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首先,要强化为机手服务的意识。农业机械监理人员,要充分认识树立自身形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转变陈旧的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把服务基层、服务大局融人农业机械监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其次,要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按照农业部开展创建“文明监理、优质服务示范窗口”活动的要求,在原有“四公开”的基础上,切实做好“一站式服务”,按照行业规范要求实施“一条龙服务”,让机手一次性办理完所办的所有事项,提高办事效率。要变过去在机关坐等农机手上门年检审、考试和上牌为主动上门服务,深入乡村,送检审到村、户。要积极探索为机手提供法律服务、致富服务的新思路,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使机手真心感受到农业机械监理机构就是自己的“娘家”。
强化农业机械安全宣传教育,开创农业机械安全监理工作新局面。
前言
在上文摘要中我们已经了解到,我国机械制造工业在经过改革开放的发展后,已经取得了突出成就,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机械制造工业发展形势一片良好,但是从发展细节上来看,还存在着大量的缺陷。我们知道,机械制造工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国民经济发展所需的技术装备的提供者。反过来说,如果一个国家没有一个完整的机械制造工业体系那么就很难再国际化发展中立足,所以,机械制造工业的发展水平是评判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那么机械制造工业具体指的是什么呢,它最具科学的定义是指从事各种动力机械,起重运输机械、农业机械、冶金矿山机械、化工机械、纺织机械,机床、工具、仪器、仪表,及其他机械设备等生产的工业部门。本文就是通过对我国机械制造业目前的发展背景及发展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探究,并提出了一些应对我国机械制造工业发展现状的措施,希望可以为我国机械制造工业发展奉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下。
1 我国机械制造工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在前言中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机械制造工业的含义及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即 机械工业又称机器制造业,它作为其他经济部门的生产手段决定着一切经济部门的发展水平,因此,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如何,机械工业的发展水平成为其重要标志之一。所有,我们作为与机械制造工业有关的工作人员一定要认清我国目前机械制造工作的发展现状,并通过改革与创新,才能保证我国机械制造工厂持续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析下我国机械制造工业的发展现状及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一,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的几十年之间,我国机械制造工业部门根据我国经济的发展需要及国际市场的发展需要,通过引进、吸收、消化外国的机械制造工业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并和国内的相关技术进行融合,推进了我国机械制造工业的技术改造,并经过改革开放后几十年的发展,我国机械制造工业无论是从生产技术上、还是从生产的产品质量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显著变化,而我国机械制造工业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就为繁荣我国国内市场,推动进出口贸易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尤其是在进入新世纪后,我国机械制造工业又经过一系列的技术改造与创新,在国际市场中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据统计在全球所有销售和使用的工业产品中,已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打上了中国制造的标志,从中,我们就直接可以看出我国机械制造工业的发展速度非常迅猛。但这只是我们看到了我国机械制造工业发展的良好形势,下面我们就来说说我国机械制造工业发展中存在的缺陷及问题。
(2)第一,就是我国机械制造工业的产业发展结构不够合理与完善,这主要是我国历史发展背景所决定的,虽然在改革开放后对机械制造工业的产业结构有所调整,使其更具完善,但是调整的还不够彻底。这主要表现在,机械制造业的中低机械产品生产过量,而高端产品却共不用求,而且机械制造工业分布地点也不够均匀,即东部沿海地区和南方地区比较密集,而中西部地区却很分散。其次,就是加工制造业的比重过大,现代制造服务业的比重过低等。
第二,就是我国机械制造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差及发展方式过于落后,在我国目前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即我国每年需要进口大量的高端机械产品。这主要就是我国机械制造企业对科学研究的不够重视,指注重引进,而不注重创新。其次,就是由于受到我国地域、人口等因素的影响,在机械制造工业发展的华丽外表下,并不能掩盖其以粗放发展的方式,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政府部门未能对我国机械制造工业的发展进行有效的宏观跳动,导致同类型机械产业重复建设,区域发展不平衡,核心竞争力弱,经济效益低。
2 应对以上问题的方法
首先,我们在机械制造工业发展中要主攻高端产品的发展战略 中国不再做世界的廉价劳动力和简单或小零散产品的加工车间,未来中国的机械发展要向着高端技术产品发起总攻,改变当前高端产品零部件严重依赖进口的现象。要致力于高质量、高精度、高品质的精品开发,解决传统产品定位低的特点,努力打造中国机械产品的国际化品牌,提升其市场形象,增强其世界同类产品的竞争力。借助国内的优势资源,发展特色和优势产业,在此基础上实现技术向国际化的更高水平迈进。
第二,我们要对我国机械制造工业进行创新式驱动战略。这主要是应对我国传统的机械工业理念多从资源与能源的开发、利用进行工业技术改革与发展,这种理念严重束缚了现代科技在机械工业发展中的应用和拓展,创新驱动战略,的提出,要求十二五期间,机械工业要更加尊重科技创新、更加依赖管理体制改革,更加重视专业人才培养等内容,鼓励增加机械产品的资金支持,不断加强行业体系的创新建设,依靠人的智慧和现代科技手段推进机械工业的本质发展。
最后,就是对我国机械制造工业实施绿色发展为先战略。绿色代表健康,当前社会发展要求不以损坏环境为代价,因此提出节能减排和环境友好等口号,这是国际社会的同一目标。绿色为先战略,一方面要求机械工业本身在生产过程中重视环境保护,最大程度地做到节能减排效果;另一方面要求机械工业研发制造的产品在使用中能实现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目标,坚持走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作为与机械制造工业有关的工作人员,我们要用清醒的头脑去认清我国目前机械制造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之后再根据发展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合理有效的研究后,对我国机械制造工业进行不断的创新,这样才能保证我国机械制造业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
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不仅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同时也使得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绿色化生产模式已成为许多产业的发展目标。而着手“绿色机械加工技术”的研究,就可以在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对环境污染进行有效的控制。
1 绿色机械加工技术的特点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以及社会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为了做到节省人力资源,减少和降低工业生产加工流程过程中对周边环境所带来的污染,同时在满足机械加工效率的前提下,人们从机械工业生产中逐渐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绿色机械加工技术。绿色机械加工技术是以节约资源、降低污染、减少对人体健康伤害为目的,在通常的机械工业加工流程中,为了保持机械零部件运行的,提高工作效率,一般使用液,与此同时还可能会涉及工业材料的消耗、人力资源的浪费、化工原料的损失等。据统计,在这些消耗中,切削液消耗的比例是最大的,其费用达到占机械制造中零部件加工总成本的16%,而刀具费用仅占总成本的4%。因此绿色机械加工的最大特点是节省能源和资源。为实现绿色机械加工以达到节约能耗、保护环境的目的,就要我们在机械工业加工的过程中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还有重要一点是在传统制造加工过程中的切削液,它是由特殊的化学原料和材料所组成的,如果不对其做出及时有效的处理就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直接排入河水中的切削液会影响水质、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会给鱼类和水生物的繁殖和生长造成影响。因此,在机械制造加工中必须贯彻对绿色机械加工技术的应用,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环境,以取得更好的机械加工效果。
2 绿色机械加工技术的应用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老百姓的环保意识不断提高。由于机械制造加工业具有既传统又现代的特点,使得它逐渐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对于机械加工制造业目前存在着三个方面的研发:第一,通过降低机械加工中的切削摩擦来实现对环境的无污染;第二,对于切削液本身无污染的研究;第三,通过研制低污染、甚至无污染的切削冷却剂再结合低摩擦的切削技术,最终达到绿色的机械工业加工技术。
2.1 高速与超高速干式切削技术
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地都在研制新的干式切削技术。该种技术能实现在机械工业制造加工的时候不使用任何冷却和的液体。为了不断改进机械制造中的内部技术,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加工效率并降低环境污染,但显然这是一种理想化的切削状态的模拟技术。因为在不使用切削液的情况下,要达到在机械加工工业中对工具和刀具的冷却和的效果,就要求干式切削技术具备很高的技术标准,这就涉及了很多数据的考虑因素,比如工具和切削的方式的选择、还有切削的环境等。
1931年,德国Salomon博士提出一种高速切削的概念,高速切削具有降低刀削力、减少机械加工中受热形变、提高机械业加工的表面质量和生产效率等优点,给最终实现干式切削提供了必要条件。而国内各种相关技术还不完善,所以在研制的过程中还需考虑是否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基础油的选择、切削液添加剂的选择、挤压抗磨剂的选择、抗雾剂的选择、防腐剂的选择等。众所周知,剂中最主要的成分就是基础油,而基础油中包含矿物油、合成油(脂)和植物油。我国是农业大国,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能,而且我国物产丰富,植物油的储备极其丰富,所以从能耗和来源及污染的角度来说,植物油是一种无害且来源充裕的制造切削液的原材料;对于抗烟雾剂则可使用聚异丁烯类化学物质;用猪血清来做极抗压磨剂。
2.2 绿色机械加工切削液的研制
绿色的机械工业加工模式应该是以实现机械工业加工过程中的绿色、安全、环保、无污染,追求高技术标准的干式切削方式为目标。因为历史因素的限制,该技术尚未成熟面向市场,一直受到技术支持的困扰,从而导致绿色机械工业加工模式难以实现。为了能够改变目前的这种状况,我们从机械加工中所必须用到的切削液入手,研制出一种新的绿色机械工业加工切削液的重要性便凸显了出来。
对于在绿色机械加工中切削液的选择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根据机械工业加工的精度,通过精度可以将精度、工件材料、刀具材料、切削参数等作为限制条件,对于四大类和若干小类再进行预选,最终选择合适的类型;第二,通过对每一个细化的小类切削液的性、冷却性、消泡性、污染性、渗透性、抗粘合性及寿命等作为特性条件对具体细化的每一个小类进行特殊的选择;第三,对几十位所拟定选择的切削液进行合理性的评估,通过对比差异选择最优的结果。如果出现只有一种类别的切削液,则精心挑选的结果就是输出的最优结果。
绿色机械加工切削液的研制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废液的处理问题。对于一般传统的切削液可以分为油基切削液和水基切削液两大类。由于水基切削液不易燃、易稀释、不易变质等优点,被广泛地开发和应用。
2.3 低污染或无污染冷却技术
目前由于技术原因,干式切削技术虽为大家所熟知,却仍处于实验室研发阶段,推向市场技术应用的条件还不成熟。然而在机械工业加工过程中,传统的切削技术又有许多不足,尤其是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比较严重,而这种新的冷却技术正是可以弥补传统机械加工方式的缺陷,经试验证明通过小量的剂就可以使得切削顺利进行,还会提高机械加工制造的质量,所以介于这两者之间的冷却技术在目前的市场来看具有相当广阔的应用前景。
有一种近似于干式和切削液切削技术的最小量切削技术,它的原理就是通过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对相应机械添加最小化剂,从而在实现机械制造加工的高质量的同时有效保障了切削的质量。在机械加工流程中,伴随着切削液的减少,为了实现切削的双赢模式加工,运用最小量剂技术就可以有效提升切削质量和效率。其最大的优点就是在实现资源的节约的同时,降低了刀具磨损,并延长了刀具的使用年限。
3 绿色机械加工技术的发展前景
3.1 绿色机械加工液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在使用自然降解有剂、冷风、水等原料的基础下,经过一定步骤就可以加工成一个新的绿色机械加工液,这就是在实际机械加工应用过程中通常所说的微量油膜附水滴技术。通过试验和实际的机械加工应用,我们发现该技术可以有效改善环境问题、防止资源、水源、生态系统破坏,从而实现“零排放”的要求,通过绿色机械加工液技术的推广,最终会推动我们一个传统的机械工业向一个现代化机械工业转变的进程。
3.2 零污染
相比较传统机械加工业的加工技术而言,绿色机械加工技术对当地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变得很小。绿色机械加工技术可以在实现机械加工废料零排放的同时,减少在制作切削液和切削液的使用维护过程中有毒化学试剂的使用量,通过采用冷风和自然降解的油剂与水,就可以实现切削液的重复利用。同时,我们使用绿色机械加工技术替代原先传统落后的技术,这就大大减少了对传统冷却和废液处理装置的使用,能够实现电力等资源20%以上的节能。对刀具使用年限的问题上,绿色机械加工技术可以相对以前延长2倍以上的使用寿命,使得质量效率双提高。
3.3 低污染高效率
绿色机械加工技术是建立在对传统机械加工技术的改善基础之上,对于机械加工业而言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应用前景。绿色机械加工液不仅在环保、生态、安全等诸多领域有良好效果,在经济、社会方面也有显著影响,因此在今后应该大力推广和应用。
4 结语
绿色机械加工技术的多样化类型,加之本身一系列的显著特点,使得在今后机械加工业的发展中应该着力于此,进行大力研发和普及,掌握核心技术对于实现机械加工零污染、零排放最终实现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引起了工程领域的技术改造与革命。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机电一体化主要体现在数控技术及应用上,在这次实习中,感触最深的是了解了数控机床在机械制造业中的重要性,它是电子信息技术和传统机械加工技术结合的产物,它集现代精密机械、计算机、通信、液压气动、光电等多学科技术为一体,具有高效率、高精度、高自动化和高柔性等特点,是尖端工业所不可缺少的生产设备.目前我国绝大部分数控机床都是出自国外先进制造商,无论在数量上,精度,性能指标上,中国制造业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需要我们奋起直追。近年来,我国世界制造业加工中心地位逐步形成,数控机床的使用、维修、维护人员在全国各工业城市都非常紧缺,再加上数控加工人员从业面非常广。为了提高我们的就业能力,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数控技术水平,让我们更清楚更明白更真实地学习数控技术,第八九周我们在学校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校外分散实习,两周的学习能使我对数控有进一步的了解,学习到更多实践中数控知识和技术。
机电一体化是众多科学技 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实习报告网它促使机械工业发生战 略性的变革,使传统的机械设计方法和设计概念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大力发展新一代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改造传统机 械设备的要求,而且是推动机械产品更新 换代和开辟新领域、发展与振兴机械业的必由之路。
一、实习目的:为了提高对机械制造技术的认识,加深机械制造在工业各领域应用的感性认识,开阔视野,了解相关设备及技术资料,熟悉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对先进的数控技术进行进一步的实习,把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使自己更好的吸收并灵活的应用到工作中。
二、实习时间:2011.4.12-----2011.4.25
三、实习地点:唐山市高新技术开发区
四、实习单位及部门:唐山市雷天电机制造有限公司生产部金工车间
五、实习内容:
,实习报告网
把脉:纺机业的现状与问题
工信部权威定位纺机业―― “纺织工业的重要支撑”。至2008年底,我国规模以上纺织机械企业近千家,实现销售收入512亿元,占世界纺织机械市场的25%。
“课题组以《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为指导,在充分分析和研究我国纺织机械工业的发展历程和目前的基本情况,发展的主要特点和基本经验,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认清国际、国内纺织机械工业面临的形势基础上,明确了纺织机械工业调整和振兴方向,确定了发展的重点。”《意见》第一稿起草人、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技术部主任刘家强在接受《中国纤检》采访时阐释了出台背景。
“纺织机械工业是纺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促进纺织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意见》指出,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纺织机械工业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整机制造和零部件生产配套体系,为纺织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列举了我国纺机业近年取得的三项重大成就:年产20万吨成套聚酯装置、日产200吨涤纶短纤维成套设备的国产化应用,使我国在涤纶、聚酯装备制造领域居世界先进行列;自动络筒机生产实现了较大突破,国内市场占有率近三年提高了20个百分点,我国成为世界四大自动络筒机生产国之一;剑杆织机、电脑横机、高速经编机等产品实现了产业化,非织造布机械在技术应用和新产品开发上取得了积极成果。
不足之处也不容忽视。《意见》对我国纺织机械工业的劣势作了四点权威总结:一是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传统的棉、毛、麻、丝等纤维加工设备比重较大,差异化、节能降耗等新型、高端产品仍主要依靠进口,年进口额高达40亿美元,占国内纺织机械市场的近40%。二是专用件和配套件生产水平不高,整机产品稳定性较差,2008年辅助装置和零配件进口额4亿美元,占国内纺织机械部件市场的40%。三是“两化”融合水平较低,纺织机械设计制造集成化、模块化、自动化、信息化的应用还不普遍,产品自动控制水平较低,信息化和工业化有机融合水平亟待提高。四是公共服务体系尚不完善,为纺织机械行业提供信息咨询、技术开发、人才培训等方面的服务体系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
调整:四原则“领航”
《意见》定调了本次结构调整的四大原则:一是将调整与升级相结合;二是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三是整机制造与专用件、配套件相结合;四是市场竞争与政策引导的结合。
“调整与升级应同步进行。纺机行业的调整是契机,升级是为了巩固调整的成果。”有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解读说,这就要求行业加大技改力度,淘汰落后的纺织机械装备,实现发展模式由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的重大转型。
纺机行业的调整、升级,单纯依靠引进消化和再创新是远远不够的,要高度重视自主创新。为此,《意见》提出两者要紧密运用的原则。一方面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加大科研投入,建立完善的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创新机制,实现纺织机械设计制造核心技术的突破;另一方面通过引进装备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将专用件和配套件提高到战略位置是《意见》的一大突破。一直以来,政府和行业都强调要增强整机制造的能力,然而随着一些进口关键零配件对利润的巨额吞噬,业内已逐渐认识到专用件和配套件的重要性。“以提高专用基础件、配套件可靠性为重点,加强专用件和配套件研发力度并尽快实现产业化,为提升纺织机械整机装备水平提供保障。”
市场竞争和政府管理一向是一对矛盾,双方是此消彼长的关系。针对纺机行业出现的一些不良的市场竞争手段,为了保证行业的整体利益,《意见》要求政府应努力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健全产品研发、标准制定、质量检测、人才培训、知识产权保护、信息咨询等服务体系建设。同时,行业企业也应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兼并重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完成:三年量化目标
《意见》提出了明确的量化指标,在2009―2011年三年要实现三大目标。
三大目标为:1.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水平。无梭织机和主要针织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实现新突破,国产纺织机械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由60%提高到70%。2.优化产品结构。大力开发并推广应用国产产业用纺织机械,使其占全部纺织机械市场份额由目前10%提高到30%,节能减排型纺织机械产品的推广应用水平逐年提高。3.制造工艺水平明显提高。制造过程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10%,材料利用率由目前的80%提高到85%,重点企业制造设备的数控化率由目前的10%~12%提高到15%~20%,主要专用件、配套件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产品可靠性和稳定性明显提高。
作为纺机行业的“掌门人”,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会长高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有信心完成工信部制定的“三年三大目标”。他提出,完成目标行业协会应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大力提升技术水平;二是通过行业展会向市场推介宣传新型纺机产品;三是充分发挥协会的信息优势,加强对企业的信息服务。在技术进步方面,由于前几年棉纺、化纤成套设备国家专项的设立,目前成果逐一显现。最近,国家相关部门又建立了针织、印染、节能减排、器材专件等领域的专项攻关,正在全力实施中。“通过专项提高重点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以此带动行业的进步。”他透露,协会、大专院校、企业的三角“技术创新联盟”正在谋划当中,不久的将来,三方可以“共同投资,共同攻关,共享技术成果”。
而作为行业协会科技部门的负责人,刘家强表示,“三年调整和振兴时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时期、新阶段,有许多新观念、新思路要我们学习理解,有许多新模式、新举措要我们来贯彻实施。”
狠抓:七大重点任务
《意见》提出,应着重加强在传统与新型纺机、节能减排、配件等方面产品的研发。
“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采用柔性化、机电一体化、模块化结构设计,开发具有差别化功能的化纤设备和具有在线检测、计算机网络诊断和自动控制功能的纺织装备,实现传统纺织机械装备升级换代。重点发展细络联、粗细联等棉纺设备,高速智能型喷气织机、剑杆织机、电脑横机等织造设备。”不仅仅传统纺机的技术水平要提高,新型纺织机械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也要加快。“以成套装备的工程化应用为依托,加快新纤维、新材料、产业用纺织机械成套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提高设备制造和工程化服务能力。重点开发特种和高性能纤维的专用成套设备;大力开发并推广产业用特种织机、经编机、缝编机以及各种高性能的非织造布成套设备和后整理设备等。”
纺机的节能减排性能以及配件制造是《意见》的一大亮点。由于国家环保指标的日益严格以及国外“绿色壁垒”的存在,具有节能减排“概念”的纺织机械产品将越来越受到市场欢迎。“在纺织机械装备中推广应用具有高强、轻质性能的新材料和节能的机电产品,降低纺织机械装备能源消耗水平,为纺织工业整体节能降耗提供技术保障。重点发展新型印染设备、节能节水的麻纺和丝绸设备等。”同时要求提高纺织机械专用件和配套件的制造能力。具体部署为以提高稳定性和可靠性为基础,加快纺织机械专用件、配套件的研发和产业化。重点发展高性能纺纱配件、高速织造专用部件、针织用针等;加快纺织检测检验仪器的研发和生产;推广应用智能化在线检测与控制技术。
“两化”融合是我国装备制造业转型的一个有效途径。为了提高行业的信息化水平,《意见》提出要提高机床数控化率,并推广精密铸造、精密冲压、粉末冶金、塑料注塑等精密成型工艺,扩大信息化管理软件和先进设计软件的应用。作为企业运行的载体,现行的产业组织结构也应调整。“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优化产品结构,延长产业链,完善产品配套水平;支持中小企业精、深加工,形成以专用件和配套件为支撑,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上下游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支持以产品、技术和产业链为纽带,促进区域合作和产业集群发展。” 建立健全行业公共服务体系。整合行业协会、重点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标准化委员会和各级检测中心等资源,建立行业技术服务平台,为行业和企业提供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工程化应用和新型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服务;支持以企业为主体,联合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建立和完善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国家级、省级纺织机械技术中心和工程中心,增强基础性试验、工程化试验和检测分析能力。“加快修订和完善行业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质量检测体系。依托行业协会,建立行业信息服务平台,完善行业运行预警机制,及时、准确行业经济运行、国内外市场动态等信息,引导行业有序发展。”
加大:政府政策支持
《意见》明确了政府对纺机企业政策支持的具体方式和项目。
压力表是一种以弹性元件为敏感元件的弹性变形,通过表内机芯的转换将压力带动表内的指针来显示压力的一种仪器。它是人们用来参照大气压力,来测量压力小于或者大于大气压力的工具。目前压力表普遍应用于工业科技领域,尤其是工业领域,定期对压力表进行计量检定,保证压力表的计量准确无误才能确保工业机械生产的顺利进行。压力表的计量如果不准确,不灵敏、不稳定等等,企业在使用其的过程中没有准确的仪器来显示正确的数据,更严重的可能引发生产隐患。
1 什么是计量检定
计量检定是指国家相关计量部门或者法定的授权机构对计量工具的性能,包括其精准性,灵敏性,稳定性等展开的检查评定工作。
定期的展开压力表的计量检定工作是确保机械工业顺利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我国对压力表的计量检定主要是在以下两个方面的检定:
(1)外观的检定。检定其各个零件是否有松动,不牢固的现象;检定其出产编号、生产厂家、准确等级等等;检定压力表的读盘标示是否清晰,其外覆盖玻璃是否干净透明不影响读数。
(2)误差的检定。对于各个零部件在有无压力的情况下进行试验,检定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压力表的指针是否归零,查看压力表的误差是多少,保证压力表的最终误差不能超过规定标准的2倍,确保压力表的精准性。
2 目前我国在压力表计量检定中存在的问题
2.1 计量检定结果存在偏差
在压力表的计量检定中,通常会因为人为或者非人为因素,检定的结果过多过少的存在偏差。常见的人为因素有:在检定过程中,工作人员往往会没有等指针完全平稳下来就读数;在检定过程中,通常只进行一次的指针读数测试,没有进行多次试验,检测时间没有达到标准,检测次数不够,不能取多次结果来判断压力表的误差程度。常见的非人为因素有:压力表的内部零件存老化、松动,其已经产生了误差,或者表盘、指针已有损坏,读数不能准确。
2.2 计量检定周期过长
相关检定部门或者法律授权部门在对企业压力表检定不够重视,没有经常检定,只是在有规定或者要求时才检定。长时间的放置不管,压力表的计量是否准确无误,没有任何保证,机械工业的生产企业也没有明确的标准来判断其压力表是否准确,加上企业的得过且过,由于没有定期的检定,对于零件老化、读数不清晰的压力表继续使用,已减少成本开支,其对生产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2.3 部分计量检定工作员工作态度马虎,对待检定结果不严谨
还有部门计量检定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技能不高,对检定结果马虎不严谨。没有意识到压力表老化、松动,读数不准确、不精准将会对生产产生的隐患,对于老化、松动、读数不清晰的压力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工作职责。其中,有部分检定工作者,为追求速度,在检定过程中非常马虎,讲究速度不讲究质量,对于本该检查的事项肆意的减少或者忽视。检定工作者为了减轻自己的工作任务,对待检定过程和结果相当的随意,这些都会对生产产生不可知的危害。
3 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的几点建议措施
3.1 培养计量检定工作者的职业技能,提供职业素养
相关检定部门应该定期举行职业技能培训,考核,规范检定工作,培养职业操守,使工作者意识到检定工作的重要性以及不严格遵守规定检定将会造成的危害。并且对合格的检定工作者要举行定期考核,端正他们的工作态度,使检定工作者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对于不合格的工作者要加以培训才能完成检定工作。
3.2 颁定更多更完善的法规制度规范检定工作
我国目前有关计量检定工作的法律法规还不是很多,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和漏洞,对于一些问题没有明确的规范和要求,使的企业在使用压力表生产的过程中,没有法规约束企业的行为。因此应该出台更多的法律制度来约束规范企业的行为,使其自觉的对自身企业的压力表进行更换检查,对于不按规定的企业因给予相应的惩罚。
3.3 定期保质的进行检定工作
定期检查压力表的计量:相关部门可以考虑每个月或者每个季度对一些企业进行抽查,距离上次的检定时间不宜过长,这样一来可以约束企业规范自己的压力表使用情况,二来可以提供给企业更准确的结果帮助其发现解决问题,更好的促进生产的发展。
对于压力表的计量检定一定要保质:不可为减少工作量而减少检查项目或者次数,对于检查项目我们可以要求多人针对同一检查项目给出结果,取多人结果判断,也可以对于检定的事项实现多次检定保证结果的准确。
3.4 压力表使用企业可以培养员工,普及相关知识
有关部门的检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企业检查压力表的使用情况,但是企业也应该培养员工素质,普及知识。企业可以邀请相关工作部门的检定工作者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普及基本的常识和宣传压力表出现问题没及时检查发现产生的危害,在没有专业工作者协助检定时,自己也可以有一定的知识判断和察觉问题,及时更换压力表,正确的使用压力表,避免生产中发生意外,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伤害。
4 结语
虽然我国目前在压力表的计量检定中存在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也严重影响制约着我国机械工业更好的发展,但是随着国家各项法律法规颁定和对相关检定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的培养,我国的压力表计量检定工作将会慢慢完善,相信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将会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孙芸.浅谈压力表的计量检定及误差评定[J].计量与测试技术,2012(08).
[2]岳潇.试析弹簧管式一般压力表的计量检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8).
[3]陈S志.浅谈压力表计量检定中的一些问题[J].甘肃科技纵横,2013(09).
[4]王建,黄尤,薛小林.浅谈弹簧管式压力表检定及常见问题处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4).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众所周知,现代科学技术极大地推动机械工业领域的技术改造和革命。迄今为止,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推广机电一体化技术。近些年来,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这些技术被广泛应用到了机械工业领域,形成了机电一体化,不仅对机械工业的产品功能、构成和技术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也给机械工业的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带来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从“机械电气化”时代迈入了“机电一体化”阶段。在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不仅深刻影响着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而且深刻地影响着全球的科技、经济、社会和军事的发展,并以蓬勃的生机向前发展。
1机电一体化概述
机电一体化的概念最早是1960年代末由日本安川电气公司提出,是将机械和电子技术集成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作为一门新型学科,机电一体化已经建立起了一套自身的体系,并且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得到充实和更新。机电一体化的基本特征表现在:它从系统的视角出发,成功将微电子技术、机械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测控技术及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有机结合起来。作为一种系统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通过对各功能单元进行合理布局与配置,使这些功能的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实现了优化系统的目的。一个所谓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或机电一体化系统就由此产生。所以,“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并不是微电子技术、机械技术等新技术的简单拼凑,而是将以上技术群进行有机融合的综合技术。正是这一点,使机电一体化在概念上与机械电气化相区别。从发展历程看,尽管从纯技术发展到机械电气化,但这样的机械工程技术仍属传统机械。进入到机电一体化阶段后,其中的微电子装置不仅具有了和某些机械部件一样的功能,而且还具备了诸如自动处理信息、自动检测、自动调节与控制等许多新的功能。形象地说,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可以替代人力去完成许多机械劳动,实现人手和肢体的延伸,而且还拥有了智能化特征,实现了感官与头脑的延伸。这一点也在功能上将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气化区别开。这个定义强调它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机电整合。它在复杂的非线性上下文包括电脑和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它存储和处理信息、通讯和互联网,这发送信息,以及各种计算机辅助设计(CLAD)软件。
2国内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现状
当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尽管较之以往我们的机电产品出口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仍然不能忽视存在的问题。正确对待机遇和挑战,思考并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无疑会有助于提高我国机电技术产品的水平和性能,对于完善我们的市场经济制度也大有裨益。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完整的机电一体产业形成的角度看,我们的机电一体化而临以下两点任务:其一,要进一步推动传统工业技术升级,实现节能高效,这就需要对传统产业进行微电子技术改造。其二,大张旗鼓地开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机电产品,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
首先,在技术政策上,要对能耗高、效率低下、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传统产业进行限制,加快对落后产品的淘汰。同时,要鼓励对传统产业实施机电一体化技术改造。
其次,我国机电一体化产业覆盖而广,发展迅速,而我们的财力、人力和物力是有限的,产业的规划和发展不可能而而俱到,所以我们应建立机电一体化行业“协会”性质的统管合作机构,并赋予其职能,既有利于深入的行业调查,指导行业布点布局的调整,发展重点项目,又有助于制定出纵览全局的“机电一体化”发展计划和战略规划,以避免开发上重复、生产上撞车。
再次,通过“协会”的有效组织和广泛宣传,一来可以建立行业信息平台,及时分享更多的行业内部信息,二来可以增加产业在社会上的认知,使行业内外都重视和支持“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既可以吸引外商到我国投资发展“机电一体化”的眼球,又可以更加方便合理调配资源。同时,尽管人民币升值短期内会减缓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但对技术贸易来讲,却可以利用此时的时机,大量引进相关产业的先进技术,反哺自身加工业,提高企业的利润空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大力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开发数字化、智能化机电产品,既是振兴我国传统机电工业的新鲜血液和源动力,也是一条促使机电行业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日益完善的捷径。
3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趋势
Electrochemic-mechanical系统(MEMS)一直是一个近年来热门研究领域。它也是一个快速增长的行业,它们的大小已经超过100亿美元,数以百万计的MEMS一直在等产品汽车安全气囊和喷墨打印机。MEMS技术已经应用到开发微型光学开关来处理高卷数据和话音通信的通信。MEMS本身是一个机电一体化极好的例子。作为另一个措施,表示的重要性小型化、美国政府投资270美元在2000年在国家纳米技术倡议关于人口统计学的改变,ASME报告中,“人口统计学是第二强大的力量改变世界的经济和社会。在未来40年,世界人口预计将将增长50%左右。婴儿潮一代将进入高级成熟度然后年老。“然后,报告触动了几个具体的方而包括欧洲和日本人口迅速老龄化趋势。虽然报告中没有讨论ASME,这种趋势将激励机电朝着人性化方向发展,如护理机器人的研发被称为人类友好的机电一体化。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CASME)最近发表了一份报告,题为《机械工程在21世纪的发展趋势》,其内容主要介绍了从20世纪到21世纪机电一体化的进展和今后发展的趋势。它从以下四个类别描述了工程学的变革趋势:技术变革、人口变革、经济变革和社会变革。随着科技的进步,以下八个领域将会是机电一体化发展的主要途径:信息技术、微型化、材料科学、生物工程和医药、能源、运输、环境工程和制造业等。
4结论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渐增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社会,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对优化本国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本国经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机电制造思维是基于现代工程教育而逐步兴起和发展起来的。机电一体化的出现不是孤立的,它是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和产物。当然,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技术还有很多,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前景也将越来越光明。总而言之,机电一体化技术作为机械技术,信息技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融合、发展与延伸,在经济社会不断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占据着极为关键的地位。我们需要明确机电一体化技术未来发展方向,妥善处理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发展过程中而临的问题与障碍,推动机电一体化时代的全而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H-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些年来,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这些技术被广泛应用到了机械工业领域,形成了机电一体化,不仅对机械工业的产品功能、构成和技术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也给机械工业的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带来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从“机械电气化”时代迈入了“机电一体化”阶段。在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不仅深刻影响着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而且深刻地影响着全球的科技、经济、社会和军事的发展,并以蓬勃的生机向前发展[1,2]。
1 机电一体化概述
机电一体化的概念最早是1960年代末由日本安川电气公司提出,是将机械和电子技术集成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作为一门新型学科,机电一体化已经建立起了一套自身的体系,并且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得到充实和更新。机电一体化的基本特征表现在:它从系统的视角出发,成功将微电子技术、机械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测控技术及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有机结合起来。作为一种系统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通过对各功能单元进行合理布局与配置,使这些功能的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实现了优化系统的目的。一个所谓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或机电一体化系统就由此产生。所以,“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3]。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并不是微电子技术、机械技术等新技术的简单拼凑,而是将以上技术群进行有机融合的综合技术。正是这一点,使机电一体化在概念上与机械电气化相区别。从发展历程看,尽管从纯技术发展到机械电气化,但这样的机械工程技术仍属传统机械。进入到机电一体化阶段后,其中的微电子装置不仅具有了和某些机械部件一样的功能,而且还具备了诸如自动处理信息、自动检测、自动调节与控制等许多新的功能。形象地说,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可以替代人力去完成许多机械劳动,实现人手和肢体的延伸,而且还拥有了智能化特征,实现了感官与头脑的延伸。这一点也在功能上将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气化区别开。这个定义强调它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机电整合。它在复杂的非线性上下文包括电脑和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它存储和处理信息、通讯和互联网,这发送信息,以及各种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4]。
2 国内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现状
当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尽管较之以往我们的机电产品出口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仍然不能忽视存在的问题。正确对待机遇和挑战,思考并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无疑会有助于提高我国机电技术产品的水平和性能,对于完善我们的市场经济制度也大有裨益。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完整的机电一体产业形成的角度看,我们的机电一体化面临以下两点任务:其一,要进一步推动传统工业技术升级,实现节能高效,这就需要对传统产业进行微电子技术改造。其二,大张旗鼓地开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机电产品,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5,6]。
首先,在技术政策上,要对能耗高、效率低下、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传统产业进行限制,加快对落后产品的淘汰。同时,要鼓励对传统产业实施机电一体化技术改造。
其次,我国机电一体化产业覆盖面广,发展迅速,而我们的财力、人力和物力是有限的,产业的规划和发展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我们应建立机电一体化行业“协会”性质的统管合作机构,并赋予其职能,既有利于深入的行业调查,指导行业布点布局的调整,发展重点项目,又有助于制定出纵览全局的“机电一体化”发展计划和战略规划,以避免开发上重复、生产上撞车。
再次,通过“协会”的有效组织和广泛宣传,一来可以建立行业信息平台,及时分享更多的行业内部信息,二来可以增加产业在社会上的认知,使行业内外都重视和支持“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既可以吸引外商到我国投资发展“机电一体化”的眼球,又可以更加方便合理调配资源。同时,尽管人民币升值短期内会减缓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但对技术贸易来讲,却可以利用此时的时机,大量引进相关产业的先进技术,反哺自身加工业,提高企业的利润空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大力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开发数字化、智能化机电产品,既是振兴我国传统机电工业的新鲜血液和源动力,也是一条促使机电行业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日益完善的捷径[7,8]。
3 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趋势
Microelectro-mechanical系统(MEMS)一直是一个近年来热门研究领域。它也是一个快速增长的行业,它们的大小已经超过100亿美元,数以百万计的MEMS一直在等产品汽车安全气囊和喷墨打印机。MEMS技术已经应用到开发微型光学开关来处理高卷数据和话音通信的通信。MEMS本身是一个机电一体化极好的例子。作为另一个措施,表示的重要性小型化、美国政府投资270美元在2000年在国家纳米技术倡议关于人口统计学的改变,ASME报告中,“人口统计学是第二强大的力量改变世界的经济和社会。在未来40年,世界人口预计将将增长50%左右。婴儿潮一代将进入高级成熟度然后年老。“然后,报告触动了几个具体的方面包括欧洲和日本人口迅速老龄化趋势。虽然报告中没有讨论ASME,这种趋势将激励机电朝着人性化方向发展,如护理机器人的研发被称为人类友好的机电一体化。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最近发表了一份报告,题为《机械工程在21世纪的发展趋势》,其内容主要介绍了从20世纪到21世纪机电一体化的进展和今后发展的趋势。它从以下四个类别描述了工程学的变革趋势:技术变革、人口变革、经济变革和社会变革。随着科技的进步,以下八个领域将会是机电一体化发展的主要途径:信息技术、微型化、材料科学、生物工程和医药、能源、运输、环境工程和制造业等[9,10]。
4 结论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渐增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社会,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对优化本国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本国经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机电制造思维是基于现代工程教育而逐步兴起和发展起来的。机电一体化的出现不是孤立的,它是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和产物。当然,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技术还有很多,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前景也将越来越光明。总而言之,机电一体化技术作为机械技术,信息技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融合、发展与延伸,在经济社会不断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占据着极为关键的地位。我们需要明确机电一体化技术未来发展方向,妥善处理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障碍,推动机电一体化时代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安红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37.
[2]刘莎,周泉.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3):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