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1 12:53:2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机械制造工艺学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二十一世纪是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经济高度发展的时代,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逐渐由理论型转为技能型,对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需求量进一步增大,因此对应用创新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标准。学生必须要将理论知识转换为实际的操作能力与技术,而养成这种能力与技术的有效途径就是进行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由此可以得知,实践教学是培养现代应用型、创造型机械制造工艺新型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
机械制造工艺学属于高等院校机械类中的一门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综合性。本研究主要是根据目前存在于我国高等院校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分析与研究。
2 目前我国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践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2.1 目前我国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我国大部分高校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比较落后、薄弱。一方面,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践周期比较短,一般该课程的设计时间为2-3周,机械制造工艺生产实习时间为2-3周;另一方面,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习内容主要是以参观、听指导教师或者是企业工作人员的讲解为主,学生基本上没有主动参与、动手以及思考的机会。该课程设计题目具有极强的固定性,而且内容相对比较少,导致大部分学生出现抄袭的现象。此外,容易受到实践、外部条件的影响与约束,学生无法更好的深入了解、接触生产工艺过程与操作流程。对于工艺装备与工艺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也无法掌握,从而无法更好的深入了解学习过的机械制造工艺学理论知识。
2.2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对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践教学内容、模式等进行了创新与改革,但是从整体上来分析,还处于一个初级的摸索阶段。因此在实践中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与成绩,其主要存在以下这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大部分有关的企业不愿意接受高校实习生,实习单位无法解决。我国绝大部分的企业都是不愿意接受高校的学生到单位进行实习与学习的。原因主要有:一方面担心学生的安全出现问题;另一方面,企业的生产任务比较紧,担心实习生因为不熟悉工作内容与环境,导致生产出现问题。同时,企业受到资金与生产规模的限制,无法长时间的接收大量的实习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第二,缺乏比较系统的实践教学指导教材与专业的指导老师。开设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的大部分高校都具备实践教学课程设计与实习。关于课程设计方面的指导书所中比例较大,但是实习指导书所占比例较少,主要是因为实习单位无法固定,导致实习的具体内容无法确定下来,最终形成了低质量、零散的实习教材。加上企业出于生产标准与规格的限制,无法安排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只能参观工艺流程,企业也无法培养专业的实习指导老师或者师傅,导致学生实习缺乏质量保证,实践教学质量也就无法有效提高。
第三,课程设计时间在实习之前,缺乏感性认知,效果不明显。对于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来说,其设计一般是在理论课程完全结束之后,实习课程开始之前。因此,学生只具备了理论知识,缺乏对该工艺过程的了解与认识,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3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
3.1 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教师可以根据该课程的具体内容,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校内实习产地与相关的实践项目,形成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一步减少理论课程的学时,增加实践课程的学时。通过开展一些设计性、操作性、探索性的机床与拆装实验,使学生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提高实践动手的能力。
在理论课程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对课程进行设计,以一些零部件、科研设备等产品为教学工具,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基于实践教学新体系的实习条件建设与管理
首先,可以加强校内与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主要是加强教师科研基地的建设以及大学生实践创新基地的建设,在原有的基础上增设机床设备,为该课程的实习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
其次,由于校内的实习基地与空间有限,设备也比较少,因此,需要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主动与企业进行联系与沟通,展开良好的合作,借助企业的平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最后,制定实习基地运行管理制度。为了更好的展开实践教学工作,需要建立稳定的、长期合作的校内与校外实习基地,通过制定一套完整的实习基地运行管理制度,使实践教学得到明确依据的保障。
3.3 加强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2-026-01
机械制造工艺学是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深,主要以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工艺问题为研究对象,包括零件加工、装配和夹具3个方面,其指导思想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高效、经济的加工与装配。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采用符合该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为此,结合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内容和特点以及听课学生的层次特点,总结了高职学院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应用的几种教学方法。
1、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的内容和特点
任何机械产品都是由合格的零部件组装而成的各种机械零件(如轴、盘、套、箱体、齿轮等).都要经过毛坯制造、机械加工来达到图纸设计的结构形状和质量,然后经过组件、部件和挂机装配来满足产品的性能要求。因此,机械制造工艺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机械零件加工和产品装配工艺中具有共性的问题。
1、工艺分析
工艺规程制订主要是设计一个零件完整的加工工艺。虽然机械产品的结构各不相同,但其制造工艺所遵循的原理、方法和步骤却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就是要通过有关的教学环节,使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基本规律有系统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对工艺的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在高效率、低成本的目标下,设计出最优的工艺过程方案,同时对实际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正确分析和处理。
在实际生产中经常会发现同一零件可以用不同的工艺方案来完成。工艺方案不同,加工的质量、难易程度、生产率及成本也有很大差别。
2、课程特点
(1)实践性强。授课时应注意基本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分析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问题,重视实践性环节。
(2)综合性强。该课程与金工、机械加工基础、公差、刀具、机床、夹具、企业管理等课程都有联系,要注意联系及综合应用以往所学知识。
(3)灵活性大。工艺理论与工艺方法的应用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在不同的条件甚至在相同的条件下都可以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因此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辩证分析。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授课对象是数控技术专业学生,他们在第一学期已经学习了机械制图、工程力学农业科技与装备等专业基础课,而该课程在第二学期开设,课程设置是合理的。
二、多种教学方法应用研究
1、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课程讲授时应采取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传统教学所使用的板书、图表与教具等在教师的讲授中还占有重要地位,高职教师依然应该认真对待教学内容的直观显示方式,如术语、新词、概念、推导过程等适合于板书的内容要标题明显、书写工整、关系明确。课程讲述时可配合课件进行演示,课件制作采用动画效果会更加直观,如讲述齿轮零件的加工过程,通过多媒体可以清楚地看到每种方法在加工齿轮时的运动方向,这样既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可视性四,又降低了知识掌握的难度。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采用自制挂图、利用教具、放录像、带学生到工厂参观进行现场教学等方法,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易于被学生掌握。还可以请有经验的工人师傅做报告和讲解,从而了解工厂的生产管理情况和主要产品的加工工艺,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感性认识。
2、灵活运用教材,精选授课内容
机械制造工艺学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内容上与其联系比较紧密的课程有互换性与技术测量、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等。为方便学生学习,各课程教材中往往存在较多的重要知识点,教师在课堂上不应重复讲授,应根据培养目标,结合实际对教材进行详略处理或补充完善。
3、合理安排课程设计
理论教学是课程设计及实习的基础,课程设计、实习是理论教学的实施与提高,要使理论教学、课程设计和实习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实习与设计能力。在课程设计中,可重点讲授夹具的组成、典型定位和夹紧机构、夹具设计的方法和步骤等,这样既可使实践性教学环节更加充实,也完善了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教学过程。
总之,因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践性、灵活性和综合性较强,其内容更具有实用性与针对性,强调动手能力的实践锻炼与工程意识和工程素质的培养。因此,结合高职学院实际,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应突出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应特别突出数控专业的特点,在实习、课程设计等环节充分利用校内实训的条件,使学生的工程能力得到较为全面的锻炼:二是各部分教学均应结合实际,采用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其对该专业课的感性认识;三是要彻底打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的现象,使学生在实习中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真正做到学用结合。这样,学生不仅能牢固地掌握理论知识,也大大提高了实践技能,为以后的课程设计和实际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建 荣.浅议多媒体在机械教学中的应用[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1):58-59.
[2] 蜀 红,高 燕.关于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方法的几点看法[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9(3):440-442.
2目前我国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践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2.1目前我国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我国大部分高校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比较落后、薄弱。一方面,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践周期比较短,一般该课程的设计时间为2-3周,机械制造工艺生产实习时间为2-3周;另一方面,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习内容主要是以参观、听指导教师或者是企业工作人员的讲解为主,学生基本上没有主动参与、动手以及思考的机会。该课程设计题目具有极强的固定性,而且内容相对比较少,导致大部分学生出现抄袭的现象。此外,容易受到实践、外部条件的影响与约束,学生无法更好的深入了解、接触生产工艺过程与操作流程。对于工艺装备与工艺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也无法掌握,从而无法更好的深入了解学习过的机械制造工艺学理论知识。
2.2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对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践教学内容、模式等进行了创新与改革,但是从整体上来分析,还处于一个初级的摸索阶段。因此在实践中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与成绩,其主要存在以下这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大部分有关的企业不愿意接受高校实习生,实习单位无法解决。我国绝大部分的企业都是不愿意接受高校的学生到单位进行实习与学习的。原因主要有:一方面担心学生的安全出现问题;另一方面,企业的生产任务比较紧,担心实习生因为不熟悉工作内容与环境,导致生产出现问题。同时,企业受到资金与生产规模的限制,无法长时间的接收大量的实习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第二,缺乏比较系统的实践教学指导教材与专业的指导老师。开设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的大部分高校都具备实践教学课程设计与实习。关于课程设计方面的指导书所中比例较大,但是实习指导书所占比例较少,主要是因为实习单位无法固定,导致实习的具体内容无法确定下来,最终形成了低质量、零散的实习教材。加上企业出于生产标准与规格的限制,无法安排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只能参观工艺流程,企业也无法培养专业的实习指导老师或者师傅,导致学生实习缺乏质量保证,实践教学质量也就无法有效提高。第三,课程设计时间在实习之前,缺乏感性认知,效果不明显。对于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来说,其设计一般是在理论课程完全结束之后,实习课程开始之前。因此,学生只具备了理论知识,缺乏对该工艺过程的了解与认识,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3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
3.1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教师可以根据该课程的具体内容,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校内实习产地与相关的实践项目,形成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一步减少理论课程的学时,增加实践课程的学时。通过开展一些设计性、操作性、探索性的机床与拆装实验,使学生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提高实践动手的能力。在理论课程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对课程进行设计,以一些零部件、科研设备等产品为教学工具,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2基于实践教学新体系的实习条件建设与管理
首先,可以加强校内与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主要是加强教师科研基地的建设以及大学生实践创新基地的建设,在原有的基础上增设机床设备,为该课程的实习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其次,由于校内的实习基地与空间有限,设备也比较少,因此,需要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主动与企业进行联系与沟通,展开良好的合作,借助企业的平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最后,制定实习基地运行管理制度。为了更好的展开实践教学工作,需要建立稳定的、长期合作的校内与校外实习基地,通过制定一套完整的实习基地运行管理制度,使实践教学得到明确依据的保障。
3.3加强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在校内的实习基地中,需要建设一批高素质、高技术的师资人才、科研人员,并深入到学校,有针对性的对校内实践教学工作进行指导。创造一切有利条件,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吸引更多的年轻教师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学习与指导,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实践效果。
一、现场教学法
在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中采用现场教学法,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提高教学效果。机械制造工艺学是一门很抽象的学科,该门课程有许多抽象知识内容,比如机床工艺参数确定、热处理方法与安排、毛坯选择加工等,这些内容比较零散和抽象,为了增进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现场教学法。比如在教学热处理工序安排过程中,可以采用现场教学法。首先,教学前准备没有热处理的材料和已经热处理的材料;然后,学生现场在车床上加工没有热处理的材料和已经热处理的材料,学生现场亲自感觉两者工艺特点的区别,包括切削难易性和加工质量。学生加工处理后很容易发现,经过热处理后的材料性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二、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运用的关键是典型项目的选择与确定,项目教学法要求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专业性。比如在教学加工台阶轴时可以运用项目教学法,先对全体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制定加工工艺方案,在设计加工工艺方案别要按照加工零件尺寸精度和粗糙度制定。每个小组设计完成加工工艺方案后,在加工车间中每个小组每个学生根据加工工艺方案加工零件,每位学生加工的操作步骤要求小组内其他学生观察与比较,如果有学生操作不理想,小组内学生讨论分析,对该名操作学生提出改进方法。小组内每位学生操作加工完成台阶轴零件时,所有学生将加工零件在班级内展示,学生自评、小组成员互评和教师评定,对每位学生的加工零件进行评价。
三、参观教学法
参观教学法是按照教学目标,安排学生在校内外一定地方进行实际观察和学习,巩固专业知识,提高职业操作职能。比如在教学圆柱齿轮加工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柱齿轮加工工艺,笔者亲自安排学生到学校附近机械公司,让学生在车间现场参观观摩,现场听技术人员讲解介绍,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齿轮机械加工重点注意的问题以及工艺加工方案制定方法。总之,采用参观教学法,让学生感性理解专业知识,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四、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法采用D文并茂的形式将信息传递给学生,这种信息传递方式能够对学生多种感官产生强烈刺激,这种刺激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激情,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比如在教学机械加工误差分析内容时,由于教学内容抽象难懂,学生很难理解掌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空间误差形成因素,笔者用Pro/E绘图软件画出了空间误差形成动态CAI课件。笔者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在多媒体软件中直接播放制作的CAI课件,视频清晰直观,抽象事物形象化,学生很容易理解掌握。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法,使得教学活动更加直观生动,课堂教学气氛更加活跃,多媒体教学内容量更大和丰富,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一、课程建设思路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进行岗位能力培养的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针对培养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高技能人才需求组织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设计教学环节,为工作岗位需求提供职业能力,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提供保障。
本课程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能力要求,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典型零件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融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开展深入细致的企业调研,获取相应岗位需求信息,确定培养目标;依据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进行职业能力分析,把行动领域任务,转换到学习领域,最后细化为具体的学习任务――项目,完成从工作任务到教学任务的转换。
二、教学设计
根据“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施“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
课程以能力目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为中心组织教学,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了素质教育。
教学模式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精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教师的角色定位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在:问题的发现者和探究者,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任务的实施者。
以企业真实典型零件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联系企业生产实际,综合课程知识,提出问题并形成任务,进行任务驱动教学,通过六部教学法进行分析,确定六个教学环节。
学习环节一:资讯――明确任务,搜集信息;
学习环节二:计划――分析任务,拟定方案;
学习环节三:决策――分析讨论,确定实施方案;
学习环节四:实施――任务实施,记录过程;
学习环节五:检查――自检互检,教师专捡;
学习环节六:评价――教师总评,归纳总结。
将学生置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并通过合理安排实训环节,使学生在企业实际的生产环境中进行实践锻炼。
三、教学内容改革
教学内容打破了传统的学科型课程内容结构,以典型零件作为主要教学载体,按由简到难的能力递进关系构建了6个典型零件+1个产品装配,共7个项目课程内容,26个教学任务,将逻辑编排的知识框架和顺序变成按教学项目所需的内容进行编排,突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职业性。学生在完成每一个教学任务的同时,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当前的能力需求很好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便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习效果大大提高。
课改前后所选取的教学内容及效果比较,见右表: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课程教学团队针对课程内容,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在教学情境设计中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采取了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加工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环境,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职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很容易将理论和生产实践结合起来,提升了学生的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
课改前后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对比,见下表:
五、课程考核与评价
课改前后所选取的考核方式不同,学生课程考核评价见下表:
六、教学改革效果与教学质量的学生满意度调查
一、现场教学法
采用现场教学法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解决基础知识的教学问题。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基础知识部分包含的内容很多,有机床与工艺装备、毛坯选择与加工、热处理方法选择及工序安排、机械制造工艺常用数据的查阅、工艺参数的选择等。这些内容比较松散,相互之间也没有必然的联系,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现场教学法,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例如,在讲授热处理方法选择及工序安排时,可通过现场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预先准备一些未经热处理的材料:45钢、高碳钢、低碳钢、低碳合金钢。准备一些经热处理的材料:淬火后的45钢,经渗碳、渗氮后的低碳合金钢等。然后让学生在机加工车间亲自动手在车床上加工,感受不同材料的加工工艺性,包括切削加工难易程度和表面质量。在加工过程中,学生会发现45钢加工工艺性较好,高碳钢太硬,低碳钢、低碳合金钢材料太软,韧性太大,也不利于切削加工和实现表面质量;淬火钢,经渗碳、渗氮后的低碳合金钢,采用普通切削刀具根本无法加工。针对这种现象,将高碳钢、低碳钢和低碳合金钢拿到实验室分别进行退火、正火热处理,再进行试切。学生体会到经热处理后的高碳钢、低碳钢和低碳合金钢材料均比热处理前易于加工。最后有了这些感性认识后就可以进行系统归纳。这样采用现场教学法解决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的基础知识教学,容易被学生所掌握。
二、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实践为导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它从职业实际需要出发,选择典型的项目为教学内容,通过师生共同实施项目内容进行教学活动。项目教学法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针对性、探究性和职业性,采用此种教育方法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以加工一个台阶轴为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加工表面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拟定加工工艺方案,由各小组选一名代表公布自己本组的方案并作出说明。将学生带到机加工车间,按照拟定的加工工艺方案进行零件的加工操作,操作加工的每个步骤过程和加工表面的质量都让学生仔细观察和比较,并对加工零件的质量进行检验。没有达到质量要求的,让学生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法。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建议,笔者通过操作演示来验证学生的加工工艺方案。然后以学生为中心,讲练结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互帮互学,共同学习,教师巡回指导,必要时给予适当的指导,每个学生加工好一个零件后,各个小组作总结,展示加工零件(台阶轴)。按评分标准,首先由学生个人对台阶轴进行自评,然后小组成员互评,最后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定,给出学生的成绩。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机械加工工艺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三、参观教学法
参观教学法是指根据教学目的,组织与指导学生到校内外一定的场所,对实际事物进行实际观察、调查、研究和学习,从而获得新知识或巩固、验正和扩大已学知识技能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授圆柱齿轮加工内容时,笔者在讲授编制盘式齿轮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后,为了让学生能验正、加深和开拓所学知识、技能,亲自联系了某机械厂,让学生到该厂进行参观学习。在工厂,笔者邀请技术人员对学生作讲解介绍,首先给学生分析零件的技术要求和结构特点,寻找出零件由哪些基本表面和特形表面组成。对于盘式齿轮来说,可把它分解成外圆表面、端平面、内圆表面和渐开线齿形表面。其次,在开始编制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之前,讲解如何拟定单一的外圆表面、平面、内孔和齿面的加工方案。最后,将这些单一表面的加工方案合理地融合在一起,最终形成盘式齿轮的加工路线,解决了编制盘式齿轮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的主要问题。然后把学生带到生产车间,引导学生根据工艺过程卡的内容,学习掌握盘式齿轮加工过程的几个阶段。
四、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由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组成,图文声像并茂,因此给学生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种刺激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机械加工质量(误差分析)一章,因涉及空间误差变化情况,十分抽象,很难理解。笔者在讲磨床导轨的制造误差对加工表面的形状影响,水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引起被磨削工件半径方向上的误差,这种误差造成工件的圆柱度误差,这一误差的形成过程,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理解和接受难度很大。笔者利用Pro/E绘图软件,绘出空间误差形成图,并对其磨削过程进行演示和动画模拟,做成CAI课件,课上直接打开CAI课件投放在屏幕上,投影效果是放大的,画面是彩色的、可动的,看起来既清晰又直观,不仅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还利于引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的智力。可见,采用多媒体教学,既可使课堂变得灵活、直观、生动、形象,又可使教学过程得以精简、优化;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增加课堂的教学知识量,节省授课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五、实践教学法
合理安排实践性教学环节,可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生产实习、课程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组织学生深入车间或工厂参观、实习,了解工厂的生产条件、产品结构、制造工艺、检验和管理情况。例如,笔者组织学生到某机械公司进行生产实习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工艺实习,笔者要求学生对机械加工车间的典型产品YC6105QC柴油机的连杆应详细了解图纸和工艺条件,深入现场学习工艺过程,了解其典型设备及工艺装备的结构特点、使用调整等。在实习过程中,把遇到的典型工艺方法、夹具结构,包括定位、夹紧装置、专用刀具的结构记录到实习笔记上,与所学理论进行比较,总结实习中自己的收获和见解,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课程设计是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应用,是对绘图、识图、加工方法选择、切削刀具种类、材料选择能力的一种训练和提高,是培养学生独立查找资料、运用表格的一个实践过程。笔者给学生布置的课程设计内容是:YC6105QC柴油机的连杆制造工艺设计。要求学生编制工艺规程,包括连杆体、连杆盖、连杆总成的工艺过程卡,绘制主要工序卡和工序图。整个设计过程,笔者要求学生不断地深入工厂车间的工艺室、夹具库、刀具库、量具库,多研究相关的工艺,以及同类夹具、刀具的结构,运用所学的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独立完成课程设计,实现应用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根据机械制造工艺学的课程特点,分别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探索,结合中职教育特点,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增强学生运用本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艺技术问题和实际操作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他们走向工作岗位、从事生产实践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机械制造工艺学具有工艺理论繁多、设计流程复杂、实践性较强等特点,不利于学生理解记忆。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把原来抽象的理论知识和加工工艺变得形象、具体,把零件工艺的设计、产品加工流程真实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再加上网络有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特点,基于网络为平台的网络的课件模式可以让学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根据需要随时学习,大大提高了课件的使用效率。由于多媒体网络教学具有直观性、知识集成性、可控性等特点,因此多媒体网络应用于教学中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1.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多媒体课件运用的必然性
1.1机械制造图形设计的要求。
机械制造工艺学中有许多的图形设计,传统的黑板、纸张等绘图方式既费时费力,又缺少精确性。这往往给学生带来一些不必要的误导,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严谨意识。
1.2机械制造工艺流程的需要。
机械制造工艺学中的产品加工流程具有一定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教师的指导教学针对全体学生,不利于后进生理解掌握上述流程。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则能解决上述问题,让学生通过观看课件,加深理解记忆。
1.3机械制造的复杂性需要多媒体课件。
机械制造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是各项技术的融合。多媒体课件教学能通过运用音、形、影等方式予以清晰的展示,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2.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原则
2.1教学内容的完整性。
机械制造工艺学涉及的教学内容众多,特别是零件工艺的设计、产品加工流程等方面内容,缺一不可。为此,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内容一定要覆盖整个课程,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2.2教学内容的主次性。
教学中合理地布置知识点的主次关系,以基础理论教学为重点,典型零件加工工艺为补充,穿插介绍各种先进加工工艺,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多媒体课件制作应顺应上述要求,做到“分清主次,合理教学”。
2.3教学内容的承接性。
教学内容安排上应该考虑教学顺序,由浅入深,按照学生学习认知的规律制作课件,以体现课件与教学内容的承接性,便于学生从课件的展示中把握学习内容。
3.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多媒体课件的教学策略
3.1多媒体课件素材的准备。
教学中我们较为常用的三维动画采用最常用的3DMAX软件制作。它在课件中主要起到动作演示的作用,直观形象地对加工动作和进行说明。对此,我们应该多准备一些教学加工片段,例如磨削加工、光整加工、齿轮加工、变速箱体加工工序等。
教学中可采用一些现场加工视频材料。现场加工视频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等高校专门摄制的为地方电大拍摄的电视教学录像,如镗削加工、插削加工、铣削加工等。它们非常详细地介绍了各种加工的特点、功能,是不可多得的良好教材。二是针对教材中涉及的各种实际案例有目的地进行专项拍摄,针对相应的工序,拍摄该工序的定位夹具、切削机床、切削刀具、加工过程等,这样实践操作过程与理论相对照起来,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如在“典型零件加工工艺”一章中的“连杆加工”,我们就到当地的动机厂进行实地拍摄,将每一道工序都完整地记录下来,把枯燥的文字变成了形象生动的生产现场。三是各种先进机床加工的片段,主要搜集一些激光加工、五轴联动机床等,作为现代先进加工技术等知识点的视频素材。
3.2依据多媒体课件优势,为学生提供学习的良好平台。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特点是理论联系实践,需要学生在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地予以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接受更多的理论知识。许多知识是从实际经验中获得的,因此,课堂教学仍然是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多媒体课件以其直观、动态的画面来辅助教学,提供方便、灵活、友好的界面供大家使用。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为学生的感官接受提供了方便,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一种长期学习的可能。
我们在多媒体课件制作时可采用一些网络型软件,以此来方便学生在课外进行预习、复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选取自己需要的内容进行学习。因此,网页内容不能仅仅把课程的要点放上去,而要从教学思路、教学手段等方面综合考虑,每一小节制作成一个页面,在页面的开始指出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并划分好难易程度、相关内容等,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出发,联系实际,启发性地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的内容。
3.3教学课件的设置应多样化,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中图分类号:G6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c)-0095-01
新疆是一个少数名族占多数的西部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人数在南疆地区占总人口的绝对多数,是新疆南疆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塔里木大学是新疆南疆地区唯一的综合性大学,承担着为新疆南疆地区培养各种应用性人才的重任;随着喀什特区的设立和南疆地区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机械类人才需求非常迫切。机械制造工艺学是机械类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生源地的差异大,学生对课程的认识差异大,很多南疆地区学生几乎没有机械制造工艺学概念和意识,课程教学水平、教师力量还是与北疆高校和内地高校有差距;课程教学和新疆南疆很多工具加工工艺没有很好的结合。为了更好、更快提高新疆南疆高校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的教学水平,急需探索一条适合南疆地区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模式。
1 南疆高校机械类专业学生学习情况
塔里木大学机械类专业生源一半以上来自新疆地区,另外来自甘肃、宁夏、河南等地,主要来自西部经济落后地区;基本没有大型机械加工企业,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学认识机会很少;很多南疆地区学生几乎没有机械制造工艺学概念和意识。其次,南疆远离内地,外出实习参观费用高,教学模具少。再者学习《机械制造工艺学》前需要学习专业基础课,南疆地区的学生在大一年级和大二年级会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英语上,《机械工程材料》、《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等基础课掌握的知识不牢靠,到学习《机械制造工艺学》时就会把前面内容丢失,上课过程接受知识速度较慢,课堂老师和学生很难形成互动,加上《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本身就难学,内容枯燥,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
2 确定课程目标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建立大机械意识,具备了解和分析机械制造过程问题的能力和解决机械制造过程问题的能力;学会自主的、全面的、创造性的去思考机械制造过程中问题。建立机械制造立国、强国的信念,在满足机械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如何降低成本、工艺难度,改善工作环境,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的意识。
3 教学内容改革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内容依据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和南疆高校实际情况进行优化。《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内容包含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及其控制、机械加工表面精度及其控制、机床夹具设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机器装配工艺规程设计、特种零件加工工艺,机械制造先进技术等内容;教学过程重点讲述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及其控制、机械加工表面精度及其控制、机床夹具设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考核重点也放在这几章内。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及其控制、机械加工表面精度及其控制两章内容多分析加工质量和加工精度;控制措施多举新疆这边特有例子。例如英吉沙小刀加工实例、和田玉石加工、古西域弯刀加工工艺。另外结合学院教师科研。
4 注重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加入特色教学案例
4.1 教学方法改进
基于《机械制造工艺学》这门课程的内容特点,结合区域特色,充分发挥塔里木大学实际教学条件,针对不同章节课程内容,采取多媒体教学、视频教学、现场教学、问题讨论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每学期进行修改,添加新内容,删减过时内容,保持案例与现实接轨,吸引学生眼球;视频内容结合课程内容,体现讲述内容;现场教学例如讲述模具设计时进入模具展示实验室,将表面质量和加工工艺规程设计时进入和田玉石雕刻实验室,感受玉石雕刻工艺,用玉石雕刻现场加工情境,加强理论教学与实际生产的结合。
4.2 教学手段优化
本课程中的很多内容涉及到空间三维实体和运动,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兴趣,改善教学效果。在讲述基准的概念\基准的选择、定位原理、加紧的概念时,运用三维动画。问题引入课程内容,对于机械加工精度和表面相关内容时,以国产航空发动机和国外航空发动机使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的情况引入,从机械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方向去分析其对机械性能的影响。利用网络资源收集相关图片丰富课件,同时以作业性质预留问题,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自己独立完成。优化《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
4.3 加入特色教学案例
新疆地区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有许多特色工艺品,例如古西域弯刀,以锋利著称,曾经是中国北方民族威胁中原王朝的利器;英吉沙小刀文明中外,维吾尔民族茶水器皿,和田玉雕刻等等具有区域特色工艺品;在讲述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时就可以结合上述工艺品加工工艺。
5 结语
课程教学结合新疆南疆高校实际情况,从南疆高校机械类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出发,明确教学目标,精简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内容顺序,寻求合适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加入南疆特色教学案例;使得《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趋向合理。从教学效果、课堂活跃程度、考试成绩等方面看有很大提高。
参考文献
[1] 葛云,魏敏,王磊.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改革与探索[J].机械管理开发,2010(3):147-148.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0—0129—03
新世纪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也是知识经济时代[1],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逐渐从数量型向技能型转变,越来越需要高素质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学生必须将掌握的课本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操作能力,而嫁接其中的桥梁就是实践教学。同时实践教学也是培养现代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机械制造工艺学是高等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沈阳农业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农业机械化专业以及农业工程专业的必修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本研究针对该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根据“宽基础、强能力和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培养目标,立足于农业学院工科专业实践教学条件的实际情况,对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与模式进行探索性研究。
1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国内外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践教学发展概况及现状
国外高校都非常重视学生在实际生产企业的实习,一来实习时间比较长,有的院校可长达一年,企业也有义务接收学生实习。比如英国实行一、二、四年级在校学习,第三年到工厂企业实践的“三明治”教学计划,学生除了在学校上课学习外,还必须有15个月左右的时间到企业参加生产劳动。英国高等教育界人士认为“三明治”教学计划由于强调了学生的生产实践,因而可以使学生与企业界中不同层次的人接触,使他们能在真实的工业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这一实践中培养社交宣传、讲演、调查、报告、论证、获取信息、组织、设计、订货、制造、协调、质量控制、检验、调正、装配等一系列创造性活动能力;其次,学生在实习期间有和实习相关的课题要完成。
总的来说,国外该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共同特点是:1)院校与企业、科研单位均建立了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联合体,对提高学校教学、科研水平,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极为有利;2)高校从教学计划中反映出生产实习教学时间长,均在1年以上,而且分布在各学年之中交替进行,符合认识——实践——再认识的教学规律;3)国外实践教学聘请企业、研究单位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做指导教师,与学校教师配合共同培养学生;4)企业有义务培养学生,学生到工厂企业实习一般不交任何费用,而且工厂和企业要向学生提供实习津贴或报酬。
相比之下,国内高校实践教学环节就显得比较薄弱,一方面实践时间相对比较短,一般课程设计2周,机械制造工艺生产实习2周;另一方面,实习内容多以参观、听企业人员介绍为主,学生没有动手的机会,课程设计题目固定而且相对比较少,导致部分学生抄袭。而且受条件、时间等限制,学生不能深入了解生产工艺过程、工艺装备和管理等全部内容,也无法更好地深入理解学习过的专业理论知识。
1.2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许多高校对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但总体来说都是在摸索阶段,实施起来比较困难,主要存在下面一些问题。
1)企业不愿意接收高校学生实习,实习单位难以解决。国内很多企业都不愿意接收高校学生实习,一方面担心出现安全等问题,另一方面生产任务比较紧,担心影响正常生产。同时,企业也无法长时间接收大量学生进入企业。
2)课程设计时间在实习之前,没有感性认知,完成效果一般。国内高校,包括沈阳农业大学,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在理论课程结束之后实习之前,学生只有理论教学知识,对机床、刀具、夹具及具体工艺过程没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开始时无从下手,往往是最后一周参考相关课程设计指导书突击完成,造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脱节,不能实现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3)缺乏系统的实践教学指导教材和专门的指导教师。绝大多数高校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有课程设计和实习,课程设计指导书相对比较多,但实习指导书相对较少,主要是因为实习企业不能固定,从而导致实习具体内容不能固定,最终导致没有高质量、系统的实习教材。再加上企业难以安排学生具体操作,造成参观实习,甚至部分学生漫无目的地在车间游走,企业也不会培养专门的实习指导教师,造成实习质量没有保证,实践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实践教学是本科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作为机械类专业的主干课程,其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而从沈阳农业大学该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来看,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探索更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及模式显得更为迫切。
2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践教学改革
针对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企业对机械制造类人才素质的要求,在现有实践教学经验及条件的基础上,经校际考察及查阅文献,进行相应改革。
一、中职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的特点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是以机械制造中的工艺技术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技术课程,该课程具有如下特点。
1.专业面宽。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融合了机械制图、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工程材料学、机械设计、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切削机床等课程。各门专业课程内容相互交叉、渗透,对于目前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也要求了解,涉及的专业面很广。
2.实践性强。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均是从科学实验与生产实践中精选出来的,且又直接用于和指导生产实践,每一种零件的加工工艺不同,即使相同的零件,企业的生产条件不同,该零件的加工方案也不相同。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3.知识点散。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工艺分析、夹具设计、装配技术与检测加工质量的分析、零件加工工艺过程制定和装配工艺过程设计等几部分,各个章节既相互联系又独立成章。知识点比较多,不容易记忆。
二、中职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是中职院校的终极目标。《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这门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然而许多中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实习条件不足的现象,而且许多教师在教授磨削、镗削、铸造、锻造等方面的知识,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教授的理论知识完全与动手实践操作技术脱节,课程中的重难点问题不能有效得到解决,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出现厌学心理,导致中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始终成为一种理想。
三、中职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新思路
(一)构建机械制造工艺课程教学新体系
1.构建课程的理论教学体系―第一层次。
在进行理论教学体系的构建时,应当严格按照“一点”充实“三化”的原则,其中“三化”主要是指模块化、基础化和综合化。在对课程理论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逆向思维”的方式来完成构建,构建的过程主要为“一点”综合化模块化基础化。首先结合相关“知识点”对其进行综合化模块的构建,并将“知识点”作为客观依据,在课程体系构建中,充分把握其系统性、科学性和完整性,使其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力量。然后,按照综合化完成模块化的全面构建,模块化模块的主要内容,同样应将综合化作为主要依据,对模块化的内容进行构建;最后根据模块化的内容完成基础化的构建,基础化模块的内容必须充分结合学生所掌握的技能方法和基本知识,使其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利于学生知识、技能的提升。
2.建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第二层次。
在对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构建时,应将其分为支持系统与主导系统两大方面。其中主导系统由可将其分为课程设计和实验教学两大部分,其主要是将实践教学体系作为主要核心,由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等内容组合而成。
支持系统则主要是由相应师资力量与硬件实验设备组合而成,在对其实践教学改革中,其实验室建设是无法得到有效改革。为此,在进行课程教学期间,需要充分结合理论教学的主要内容性质来对其进行设计,并将其设置为典型项目或者相应任务。在进行实践教学时,其项目的案例或者任务则需要将企业需求与社会需求作为主要导向,充分运用产学研等项目为企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争取做到企业需求与课程学习有机结合。
(二)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中,中职院校由于多媒体教室有限,传统教学的授课方式多是采用讲授与板书模式,学生很难理解机械制造课程中较难的内容。近几年来,我国加大了对中职院校的投入,多媒体教学设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1.教学内容的选择改进。
幻灯片中尽量精选教学内容,在制作幻灯片时,尽量将重点内容突现出来,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讨论法、研究法等,在多媒体课件中将文字、图片、音频等有机结合起来,增加课堂教学信息量。3D三维软件能够绘制三维仿真图,比如利用3D三维软件可以将车床传动系统动态形象化,既能够加强学生对车床传动系统的理解,又能提升学生对3D软件的学习渴望。
2.教学难点的突破。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中许多内容对于缺乏工程经验的技校生而言,都成为教学难点。比如刀具几何角度对于机电一体化专业中职生生而言,就是教学难点。刀具几何角度知识中有许多投影方面的知识,学生很难理解。为了突破难点,教师应该对车刀的分类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理解到不同类型的车刀投影图的区别;教师可以利用软件绘制出车刀的三维图,在三维图投影基础上得到二维图,让学生真正理解刀具的投影视图与几何角度,突破教学重点。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该门课程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生产实习教学中,任课教师要与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合作,可以采用案例法、讨论法与提问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用实物对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到课本上没有提及的专业知识。同时,教师可以在生产现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建构评价机制,创新考核方式
教师若是想要将考试评价激励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具体操作如下:加大评价考核评价所占的比重,调整至 40%,期末成绩变为 60%。在原 30% 中,出勤占 10%,测验占10%,作业占 10%,教师应该将作业所占比重增至 20%。出勤表现具体包含的内容有学生课堂出勤情况、问题回答情况、课堂任务完成情况等。测验具体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随机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鉴定,评价方式具体包括两种:提问测试、书面测试。增大作业评价的比重,主要是考虑到《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在原有评价体系中,书面作业完成次数及质量好坏所占比例为 10%,教师还应该增加 10% 实践作业评价份额。笔者建议调整实践课考核份额标准,重点突出《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让学生能够加深对该课程的理解。
(四)打造一支优质的教师队伍
中职院校的教师即使具备了双师型素质,也不能完全胜任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任,教师还必须要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学习中获得自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注重以人为本,积极指导学生,严格遵循“多褒奖、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的原则,消除学生的浮躁、困惑情绪,为学生提供温馨的学习环境,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为实现教学目标奠定基础。
三、结语
综上,近年来教学实践证明,机械制造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毕业后的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