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12 15:00:3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预防医学的案例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上世纪初哈佛大学,经推广、发展已发展成熟。是当今世界师范、医学、法学教育中盛行的教学法,在我国也需运用起来,尤其是近年在我国倍受重视的预防医学,传统教学法存在明显弊端,如重视讲解理论知识,尤其是医学基础课,而案例学习多在实习时完成,在预防医学教学中较少讲述案例,使课堂缺乏趣味、生动性,效果不理想。预防医学以人群为研究对象,研究健康影响因素及作用规律,阐明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相互关系,制定公共卫生策略与措施,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延长寿命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如将公害事件、食物中毒等贯穿于教学,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的教学方法,将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的精神、发散式思维,且在课堂上促进了学生由“学”到“用”的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教学的基本原则
1.1 趣味: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之源,案例教学易激发学生对教学目标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如讲述痛痛病这一公害事件时,可讲其典型的临床表现,有患者打个喷嚏导致全身多处骨折,再讲述骨折、骨质疏松的原因,一步步引入到致病根源-铬中毒。
1.2 实用:预防医学是预防疾病、以群体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案例教学应与临床实践和生活实际相联系,通过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推理、判断,从而加强对学生学习目的性的教育。
1.3 前瞻:现代医学科学技术发展迅猛,从整体水平、器官水平到细胞分子水平的认识和发展,促进了医学的进步,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在医学的充分应用,尤其是人类基因组奥秘的破译和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为预防医学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在课堂教学中介绍这些医学技术给预防医学学科带来的影响,学科的新变化,使学生掌握新的动态发展。
2 教学案例的选择
首先要筛选大量公共卫生事件,所选的案例应围绕教学培养目标。例如:食物中毒的学习,可以汇总各种类型食物中毒,通过发病地区、季节、人群等流行病学特点,使学生加深对食物中毒的系统学习。其次案例应给学生提供思考空间和发表见解的机会。案例教学不是教师自说自演,而应引发学生经过思考和争论得出结论。第三,所选案例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上,通过新知识来进行思索、讨论,拓展学生的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述营养学时,学生已学过生物化学,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营养不良的表现来制定出食物营养预防方案,从而使学生知识连贯、举一反三的作用。另外,考虑到课堂时间的限制,课堂案例应以短小篇幅为主,以便及时完成。而课后案例可以选用较大篇幅的案例,使学生在课后以作业的形式完成。
3 案例教学实施流程
通过精心选择案例,编制出适合教学要求的案例教学教案。案例教学多采用启发、讨论式教学,具体教学流程是:
3.1 提出案例-教师讲解-课堂讨论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对课堂目标讲解后,提出案例。首先是教师讲解案例, 通过对案例的充分分析,使学生对课堂讲述的基本理论加深理解,强化记忆。接下来在课堂内学生讨论案例,以学生分组讨论为主。
3.2 课后案例 相对于课堂案例,课后案例具有内容多、联系广、可能结论较多的特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后进行讨论。布置课后案例时教师提出一些要求或思考问题,使学生完成的作业符合教学要求。小组讨论之前,各成员应先个人阅读、思考、分析,获得对案例问题的见解后,再进行小组讨论,以开拓个人思路,修正和完善对案例的结论。各成员应阐述在分析案例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通过小组探讨,激发成员的创造性思维,并形成印象深刻的记忆。
4 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的不同必然导致不同教与学的模式的形成。在高考和统考的评价方式下,形成了传统教学模式。在案例教学的评价中,应形成一套相应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应具有以下特点:课堂案例讨论中具有独创见解的得分、作业完成情况的得分、学科间有关知识联系的得分、案例和生活实际联系的得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3-167-02
1 引言
水力学实验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实验课,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然而有些实验仪器自身存在较大的系统误差,这使得教学实验得出的成果不甚理想,有些实验甚至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严重影响了教学实验的效果。本文基于一些水力学实验仪器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案,以此减小相关实验仪器的系统误差,提高教学实验的效果。
2 有压渗流的水电比拟实验
2.1 背景
有压渗流的水电比拟实验是大学水力学实验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实验,该实验利用渗流和电流现象之间存在的数学上的相似性将这两者进行比拟,通过实验得出等电位线,进而通过比拟关系得出渗流场中的等势线,之后再用手描法绘制流线,从而得到渗流流网。
2.2 实验仪器存在的问题
本实验要求在实验的过程中实验盘必须要保持水平状态,否则渗流系数将不能视为常数,此时实验测出的等势线的形状和分布也会非常不合理。
传统有压渗流的水电比拟实验装置是通过调节四个支撑脚来调整实验盘使其处于水平状态,此法相对来说比较繁琐且不易将实验盘中的水平泡调到正中位置(即不易调水平)。
此外在实验过程中实验盘也较容易被探针带动发生移动,这会使得实验盘丧失水平状态,从而使得实验产生较大的误差。
2.3 解决方案
平行四杆机构是四杆机构的一个特例,平行四杆机构是由两对刚性杆通过铰接而形成的一种机构,每对刚性杆长度相同。选定其中一个构件作为机架,直接与机架链接的构件称为连架杆,不直接与机架连接的构件称为连杆,只要机架保持铅直状态,连架杆必然会处于铅直状态,因此可以利用这点来获得处于水平状态的实验盘。
如图1、图2所示,新型有压渗流水电比拟实验装置由主动支板、从动支板、连架杆、中间连杆、固定支杆、固定轴、实验盘、调高旋钮等部件组成,主动支板、从动支板以及连架杆形成一个平行四杆机构。中间连杆安装于连架杆的中间位置,且中间连杆与连架杆之间的连接方式为铰接。固定支杆安装于连接杆上用来加固整个平行四杆机构,且固定支杆与连架杆之间的连接方式也为铰接。实验盘与中间连杆通过固定轴相连,且固定轴与实验盘和中间连杆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为刚接(不可发生相对位移),与此同时实验盘的垂直中轴线与中间连杆平行。在主动支板和从动支板上还安装有调高旋钮来调节它们的高度。
在实验前通过调高旋钮调节主动支板与从动支板,使其大致处于铅垂状态。之后调节主动支板上的调高旋钮,直至主动支板上的水平泡处于中心位置,此时实验盘便处于水平状态。在实验时只要主动支板1处于铅垂状态,实验盘即能处于水平状态。
2.4 方案优点
实验盘能在实验过程中较好地保持水平状态,有效地降低实验误差。本方案基于平行四杆机构的特性设计出了实验装置,在实验过程中只要两侧的支板处于铅直状态,实验盘就能保持水平状态。由于主动支板质量较大且其底座面积较大,因此比较稳定,在实验中不易受到干扰,所以能较好地保持铅直状态,因而实验盘也能在实验的过程中较好地保持水平状态。同时由于平行四杆机构比较稳定,因此实验盘在外力的作用下(比如探针对实验盘的作用力)也很难丧失水平状态。实验盘在实验过程中一直保持水平状态是本实验能够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因此提高实验盘的稳定性即能有效地降低实验误差。
本新型实验装置能够非常方便有效地将实验盘调节水平。实验前只需将主动支板上的水平泡调节居中(即将主动支板调至铅垂状态)即可完成调平,因此实验仪器调平非常的方便。
3 能量方程实验
3.1 背景
能量方程实验是大学水力学实验中测量数据较多的一个实验,它加深了实验者对于恒定流时管道水流所具有的位能、压能和动能以及液体流动时能量转化规律的理解。在能量方程实验中实验者需要绘制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因此在实验时需要通过测压管和毕托管量测测压管水头和总水头。
3.2 实验仪器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教学实验中,测压管和毕托管一般都集成于一个管架中并分成两排放置,这使得测压管和毕托管在读数时很容易被混淆,给读数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此外由于测压管和毕托管水头是通过长尺量测得到,这一方面在实验时给测压管和毕托管带来了很大的外界干扰(由于量测过程中的接触),另一方面在实验时需要实验者站在不同的方位进行量测(由于测压管和总水头管不在一排),浪费了实验的时间并且需要大量的实验空间。
3.3 解决方案
平面镜可将实物以上下相同、左右相反且等大的虚像展现在人们面前,根据平面镜这一成像特性可将障碍物之后的物体以虚像的形式呈现于观察者。
如图3、图4所示,新型能量方程实验管,由管架、不透明板、实验管、固定轴、连接杆、平面镜等部件组成。管架安放于水平实验桌上,不透明板安装于管架内并将管架内的实验管分成两排隔开(其中所有测压管位于一排,毕托管位于另一排),同时不透明板上还带有刻度用于快速读出测压管和毕托管水头。固定轴安装于管架的两侧,平面镜通过连接杆与固定轴相连。连接杆可绕固定轴转动并且在实验时可固定锁住;平面镜可绕其安装于连接杆上的轴转动并且在实验时也可固定锁住。
实验前,实验者要将平面镜调至合适的位置。实验的过程中实验者首先通过不透明板上的刻度读出同侧实验管中的水位高度并将其记录在相应的实验数据记录纸上;之后通过平面镜内所呈的虚像读出另一侧实验管中的水位高度并将其记录在相应的实验数据记录纸上。
3.4 方案优点
实验者在实验的过程中仅在一个位置上即可清晰地观察到总水头管和测压管的读数,节省了实验时间,节约了实验空间。由于本方案在实验管架上安装了平面镜,因此只需站在实验台的一侧即可将两排实验管的水位高度读出(对面侧的实验管水位高度通过平面镜里的虚像读出),这可以节省很多的实验时间并且能够节约实验的空间。
提高了实验的精确度,减少了实验的误差。由于实验中实验者只需站在实验台的一侧即可读出实验所需的数据而不必在实验台的两侧来回走动,大大减小了实验中对毕托管和测压管的干扰;并且使用不透明板将两排实验管隔开,避免了读数时将两者混淆;同时使用带有刻度的不透明板可以更加快速地读出测压管和毕托管的水位高度,免去了使用直尺量测带来的麻烦和对实验的干扰。
4 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相关水力学实验仪器存在的问题分别基于平行四杆机构的特性和平面镜成像的特性提出了改进有压渗流的水电比拟实验装置以及能量方程实验管架的方案并作出了相关的结构图,之后通过分析对比得出了改进后方案的优点,即能够降低实验仪器存在的系统误差、方便实验操作。
参考文献:
[1] 赵振兴,何建京.水力学实验[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8.
[2] 张克猛.机械工程基础[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8-27.
2课堂实施案例教学法
2.1案例教学方法分别在预防医学2009级、2010级和2011级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中进行了尝试。提前一周发放病例分析材料,学生5-8人分为一个小组,进行资料查找、分析、总结等准备工作,并制作PPT,在实验课时进行讨论,教师在学生讨论时进行适时的引导,并在讨论结束时,教师对案例进行归纳总结,指出学生在分析、讨论过程中的成绩和不足,进行弥补性、提高性讲解,使他们从中受到启示,提高其临床思维能力。学生课后递交讨论报告,教师根据学生讨论时的表现及讨论报告综合评定成绩。学期末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期末考试成绩比较评价此教学改革的成效。2.2案例教学法结果案例教学组编写了适用于预防医学专业的《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案例集》,总案例数24个,并装订成册;所有参与案例教学的教师均参加了培训,胜任案例教学工作;分别在2009、2010、2011级预防医学本科实施了案例法教学,受教学生人数约4000人;对案例法教学效果进行了调查评价:召开了6场师生座谈会,发放了240问卷调查教学效果,评价效果良好。
3授课教师要加强培训学习
首先,授课教师要对本专业、本课程内容熟练掌握,只有在吃透教材、精通专业的基础上,才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能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能提到的各方面疑问有正确、合理的解答。其次,教师要扎实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并具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要时时关注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和最新研究成果,及时更新知识,对于教师的自我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次,要培训较好的教学技巧,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寓教于乐,控制课堂节奏。最后,授课教师要集体备课,总结不足,畅谈自己的教学心得,教师之间互相观摩学习,以期共同提高。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的最大不同,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主流,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把学生的学习重点引导到相应知识点上来,让学生在枯燥的专业知识学习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就需要教师不断的学习、实践、总结、提高自己的教学技巧。
4案例教学成果
通过项目的执行、总结,获得以下成果:编写了《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案例集》案例集;培养了学生能力:培养了预防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分析综合判断能力;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培养了学生资料查新的能力和组织表达能力,取得了预期效果;锻炼了教师队伍: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技能,全体教师均胜任各专业层次的案例教学任务;摄制了案例教学录像,并将其公开于安徽省蚌埠医学院省级精品课程网站;探寻了人体寄生虫学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模式,并在全国寄生虫学教学研讨会做大会交流,并在兄弟院校推广;编辑制作了学生案例讨论PPT集。
本课题在新课改向纵深推进的大背景下,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开展的基于校本的实践研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习新知识的一种方法、一种手段,不同的教材采取不同的方式,就是让学生以积极主动、愉快的心情去接受教育,而不是以强制性的、命令的方式强迫学生必须去服从。兴趣要老师去创设情景,让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1.1有利于我校进一步落实体育新课改的理念。
随着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全国中小学推广施行,新的体育教育理念逐步被一线体育教师所理解接纳,并在教学实践中得以应用。为了把新课程标准的思想理念及本质内涵真正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将理想化的对未来课堂教学有依据的合理设想,变成现实可行、便于操作、具体化的教学内容,归根揭底还应该在实践中去领会、反思、总结、提升体育新课程理念。有利于推进我校的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素质教育是强调以人为本、以人自身的发展为目标的教育,因此原先的应试教育必须向素质教育转变,在教育教学中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价值观。以往的体育课以体育知识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强调知识的系统化、运动技能的正规化,以提高身体素质为目标。新课程标准中,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社会主义新人的全面发展成长。
1.2有利于提高我校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实践是衡量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准绳,是沟通理想化的标准与可操作性课堂的桥梁。所以,要真正领会体育新课程标准必须付诸于体育课堂实践。
1.2.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兴趣是学习巨大的动力。学生如带着深厚的兴趣学习,便会变得积极主动,心情愉快,注意力集中,观察敏锐,想象丰富,从而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在课堂教学中,我是这样去激发学生兴趣的:
(1)选择适宜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使学生对运动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2)创造条件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更是成功之母,“成功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成功感”的增强会对其兴趣的产生和保持起到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一些相对难的项目时,我根据学生身体素质、体育能力、运动水平、兴趣爱好,依据教材、教学内容以及课堂教学实际的需要,把学生恰当地分成好几个小组,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教学活动、教学目标、教学任务。
(3)有利于提高我校体育教师专业成长。在新时期体育教师要适应改革的需要。参与教育科研,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自身运动技术、技能等,都必须要有一个强健的身体予以支撑。否则,体力和精力难以得到保证,很容易影响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更谈不上充电学习提高了。任何一个体育教师要在其岗位上有所成就,练就一身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至关重要。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不仅是每位体育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应学习和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也是扎实、高效地上好体育课最基本的要求。如,体育教师正确的讲解、示范,规范的口令,标准的普通话,漂亮的简笔画,以及管理课堂和驾驭教材的能力等,都是体育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必须练就的扎实教学基本功。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能让体育教师娴熟地驾驭体育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及时地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得到有效改善,不仅有利于自己的专业成长,还能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2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的综述
“学导式”教学法是适应时展要求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在启发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上的发展创新,是各级各类学科教学的创新方式,是一种愉快而成功的教与学,有广泛适用性,被人们誉为世界五大教学法之一,在现代教学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生命力和令人鼓舞的优越性。目前国内外对“学导式”教学法的研究也比较深入,有许多研究成果可供我们借鉴。
2.1国内外的相关研究
1989年6月,一个研究小组从“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获得了一笔研究经费,开始改革、实施和评价小学的体育教学。这个研究项目就是SPARK项目(The Sports,Play and Active Recreation for Kids Programs,SPARK,体育、娱乐和康乐活动的儿童节目。SPARK项目主要由3大板块构成,第一板块是学校体育活动,SPARK立志把学校的体育活动从“温和状态”提高到“活跃状态”,体育活动时间占学校课堂教学时间的50%以上;第二个板块是帮助教师学会成为更有效的教师,这样他们就能够从公共健康的角度教授体育课,改善体育教学的质量,花更少的时间去管理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参与活动,使课堂更开放、更有趣;第三个板块是培养校外体育活动能力与营养饮食习惯的形成。这个项目最大的优势是突出学习对体育学习的兴趣,这个项目对本课堂的研究提供了国外先进的思想理念。
学导式教法作为启发式教学法的一种模式,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学导式教学方法的模式,学生学在先,教师导在后,教师如果根据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差异现象,及时把握学生产生的疑难、障碍等作为切入进行指导,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可优化教学效果。学导式教学法的特点符合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发展要求,它特别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的学习、锻炼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导式教学法的实施符合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中高年级学生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自学与合作的能力相对较好,因此“学导式”教法在教学中的运用,显然具有一定的基础。素质教育不但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且要为每个学生的能力培养提供平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常规的教学模式很难做到名副其实的能力培养,它只有在运动技术方面对学生有一定的提高。学导式教法强调的是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辅助合作,这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提高运动技术的前提下,更好的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能力。为学生今后踏上社会打下一定的基础。
这些研究都为我们实施“学导式”教学法提供了扎实的基础,但研究的着重点局限于设计学导教学的环节或基本步骤,从而失去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目标,或者“学导”的目标仍然是捕获更多的“鱼”,而不是学会“渔”。
2.2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2.2.1本课题将“学导式”教学法。学导就是体现"先学后教"的方法。学:学生自学,自读、自问、自悟、自得。导:教师为学生完成学习目标进行精心设计,尤其是自学提示,点拨的内容、方法、设计。
2.2.2“学导式”教学法多在中学阶段开展研究,在小学阶段系统的研究和实践相当少。本课题的研究,试图填补小学这个学生具有特殊身心发展规律的阶段空白,且将触角涉及能有效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各个学科中。在每一个环节进行之前教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乐学的兴趣。依据教材本身提供的内容和情境因素,运用一定的模拟、媒体、手段复现情境,把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为激起学生情绪、情感、想象活动。
3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3.1研究的预期目标
3.1.1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兴趣能力
通过“学导式”教学法的实践研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预习的习惯,看书的技能,论辩的能力,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等,并能够通过家长反馈、学业评价和课堂观察中体现出来。
3.1.2提高体育课堂教学实效
采用“学导式”教学法,可以收到预期的效果。“学导式”教学法,就是把教学活动的中心放在学习上,使学生的自学与教师的引导结合起来,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地自觉性和积极。
3.1.3提升教师的课堂导入能力
通过教师群体对“学导式”教学法的实践研究,改变教师教学观念,实现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转变,提升教学技能,落实“轻负高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2研究的内容
3.2.1授人以“渔”的兴趣先导,实践强化策略研究
兴趣先导,实践强化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只要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了兴趣,这种驱动力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然后再在体育实践中有意进行强化,使这种动力保持终身,使体育学习得以顺利进行,否则,在体育学习中会产生许多“身顺而心违”的现象。我们拟研究:(1)小学低段学生体育课题如何通过兴趣导入;(2)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体育兴趣。
3.2.2授人以“渔”的教师导学策略研究
虽然“学导式”教学法的关键在于学生的“渔”的技巧与能力,但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否掌握“导”的技巧是非常关键的,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能否学会“看”、“说”与“用”,教师要有导的能力。我们拟研究:(1)小学低段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2)基于有效导学的分层评价体系策略;
3.2.3授人以“渔”的学导式教学法管理策略研究
“学导式”教学方法与授人以“渔”的理念需要通过一些制度性的手段加以保证与推广,因此,在进行授人以“渔”的学导式教学法实践中,我们还需要进行教学管理策略的研究。我们拟研究:(1)基于学生学会学习的趣味化的学习常规研究;(2)基于有效导学的教学常规研究;(3)授人以“渔”理念下的体育兴趣项目开发研究;(4)基于有效导学的教学评价制度研究。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学导式教学法是实施这一目标行之有效的手段。实践证明它是提高体育教育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我们应重视学导式教法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应用。
4课题研究的步骤
4.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4.1.1时间安排:2011年9月~2011年12月
4.1.2成立课题组确立课题。
4.1.3草拟、调研、讨论、确定课题实验方案,并请专家论证。
主要是通过对学校师生的问卷调查获取实验开展的一些相关背景信息,如已有多少教师提倡在课前指导学生进行预习以及学习自主学习的情况等,并请专家对现状进行分析,确认实验的必要性和进展。
4.1.4组织课题的开题报告。
4.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4.2.1时间安排:2011年12月~2012年5月。
4.2.2第一步:2011年2月~2011年8月,初步实践、研究实践有利于开展“学导式”教学法的方法与策略,并进行资料的调查、整理、收集,并进行中期论证。
4.2.3第二步:2011年9月~2012年4月,深入实践研究“学导式”教学法在整体有效应用的策略。
4.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4.3.1时间安排:2012年5月~2012年8月。
4.3.2进行资料的整理与收集,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并进行评估验收。
在资料整理方面,主要工作对研究过程的学生数学成绩进行考评、收集数据并通过SPSS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而得出效果是否显著的结论。
5课题组成员与完成课题的条件
5.1课题组成员
顾问:庞辉 新疆师范大学副教授、体育学院副院长
组长:郭峰,六十六中学中教高级教师。
组员:陈江中学高级教师。
刘建军中学学二级教师 。
亚力坤中学一级教师。
课题组顾问庞辉 新疆师范大学教授体育学院副院长,主持过多项省部级课题,能给予本课题有效的指导。
课题负责人郭峰六十六中学体育组组长,主持过《国家级“2+1”文体示范区项目研制与开发》,具有丰富的科研经验,能胜任本项课题的研究工作。
5.2课题研究的时间保障
课题组成员皆为六十六中学的教师,在正常教学活动之余,学校定期召开课题实施会议,研究解决课题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布置下阶段工作,以确保课题顺利实施。课题组顾问庞辉副教授定期参与课题的指导与研究。
5.3课题研究的制度保证
为了确保此项研究以及以后的各项发展项目能顺利进行,学校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其中包括:课程审议制度,教学管理条例,校内课程评价制度,教师培训制度。同时学校已经建立科研活动的各项保障机制和科研成果的激励机制,能确保课题顺利实施。
5.4课题研究的物资保证
学校有科研藏书较丰富的教师阅览室,可供教师查阅与课题相关的材料;学校的数字网络硬件较好,可以方便获取数字化科研图书;同时,学校可借助新疆师范大学大学图书馆的丰富藏书和数字化期刊资源,具备了课题研究的图书资料条件。为了使课题能顺利开展,学校将此课题作为学校整体改革课题,学校确保提供课题研究所必要的经费每年两万元,用于教师学习培训、举办专家讲座、教研专题活动、编写校本教材、添置实验设施等活动。参考文献
[1]《中学课程资源》 2008年05期 新课程理念下对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2]《中国学校体育》99年1、4期
[3]《对体育课兴趣培养的认识与思考》蔡建波[3]刘学浩.浅谈"学导式"教学法,成人教育,1983(1)
一、基本原则
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作业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成长、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手段之一。教师要从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出发,科学合理设计和布置作业,要坚持“学生为本”,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依据课标,促进教学。作业的设计与评价要基于课程标准和课程性质,立足课堂和学生实际,以改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为出发点,作业的设计和编写要精益求精。要坚持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建立尊重学生认知规律、个体差异、循序渐进的科学评价体系。
多元设计,尊重差异。作业设计要克服书面作业的局限性,关注多维学习目标,鼓励学生探索创新,体现新的育人理念和课堂教学改革思想。提倡研究作业的多样化,编制适合学生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不同形式的作业。
淡化比较,减负增效。学校和教师的作业评价要淡化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充分发挥作业的诊断和改进功能。教师既要关注学生作业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作业态度、作业习惯和作业过程,发挥好作业多方面的教育功能,减轻因作业带来的过重课业负担。
二、明确作业布置的具体要求
(一)准确把握作业的性质和功能。
作业是学校教师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育人要求设计,要求学生利用非教学时间完成的学习任务。作业是学生吸收和巩固课堂学习内容、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扩展知识领域、培养独立学习能力、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方式;是教师了解、检验学生学习状况,反思和改进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义务教育学校要正确认识作业的功能和性质,从改进课堂教学入手,科学进行作业的管理、设计、评价。
(二)严格依据课程教学布置作业。
义务教育学校要严格依据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组织安排教学活动,严格按照“零起点”正常教学,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教师布置作业要紧扣课程标准和教学进度,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和掌握教学内容为目的,以课本所附作业题、课后练习为主要依据布置作业。不得超越课程标准、超越教学进度、超越学生能力布置集体性学生作业。
(三)根据学生状况编制作业。
鼓励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状况、学习习惯等实际情况自主编制作业,合理改编现成作业。要减少对教辅材料的依赖,不得违反“一科一辅”(一个学科只允许配一种教辅材料)的原则,不得不加选择地成册布置作业。
(四)合理安排不同类型的作业。
教师要合理安排预习、复习、巩固、拓展等作业类型。预习型作业要侧重于了解学情、为教学设计提供思路;复习型作业要侧重于诊断和改进,促进学生学会学习。使用导学案等学习方式要避免与作业重复。
(五)注重作业形式的多样化、个性化。
要推进作业形式的改革,将书面作业同探究式作业、实践类作业、阅读类作业、听说类作业、小组合作类作业相结合。鼓励探索多学科合作编制作业。要重视作业的实践性、综合性,每学期至少安排一次综合实践活动类作业。鼓励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系统、科学、合理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鼓励通过“作业超市”等形式,为学习需求不同的学生提供基础型作业、提高型作业等可自主选择的个性化作业。
(六)科学合理安排寒暑假作业。
寒暑假作业要注重学科的均衡性,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要布置综合性、探究性、参与性、操作性的作业,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布置相关素质提升作业,以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进行美术的欣赏与创作,参与音乐、舞蹈的欣赏与训练等为主。
三、重视作业管理的制度建设
(一)不断完善作业管理制度。
各级教育部门、教研部门和中小学要围绕学生作业的研发、审核、管理等,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各学科作业管理。要建立作业评价、作业展示、作业调查制度,定期检查和统计各年级作业情况,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作业展评活动和问卷调查活动,引导教师重视作业设计质量,规范教师布置作业的行为。
(二)提高教师作业设计水平。
各级教育部门、教研部门和中小学要把教师作业设计水平作为教师业务能力提升和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教师是设计和评价作业的主要责任人,要加强对课程标准和作业设计的研究,严格遵循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综合素质的养成,提高作业设计编制能力。
(三)积极推行“无作业日”。
在小学正常上学期间,鼓励学校每周除双休日外,有一天不布置作业(或者语数外学科中有一科不布置作业)。在初中正常上学期间,鼓励学校每月除双休日外,有一天不布置作业(或者语数外等学科中有一科不布置作业)。利用“无作业日”,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休息调整、发展特长、参与社会实践的时间和机会。
(四)加强作业总量控制。
学校要组织年级组、学科组,积极探索和创新有效方式,统筹管理,做好各学科每日作业量的平衡工作,根据《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合理控制书面作业总量。鼓励以家庭劳动、阅读欣赏、体育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类作业替代书面作业。九年级学生作业量可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适度开放。
(五)重视作业批改讲评。
教师应合理使用各种批改形式,对布置的作业必须做到全批全改;应及时向学生反馈作业批阅结果,共性问题必须做到集体讲评,个别问题面批矫正或予以个别辅导;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必须督促学生订正,并做好复批工作;要引导学生根据作业批改结果分析学习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开展后续学习;要认真分析学生作业错误的原因,及时调整教学进程与教学难点。可以根据作业的类型和特点,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除了教师批阅以外,可采取作品展评、展示交流、讨论分享等多样化的方式进行作业评价。
(六)明确家长教育责任。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地中小学要重视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要通过社会宣传、家长学校等形式,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作业观,避免“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要正确发挥家长在学生作业过程中的督促、支持与鼓励作用。教师不得要求家长批改教师布置的作业或纠正孩子的作业错误,不得布置要求家长完成或需要家长代劳的作业。
(七)建立合理考核机制。
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要加强对教师布置作业情况的考核。杜绝作业内容和形式“繁、难、偏、旧”,杜绝机械重复性作业,杜绝以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杜绝过度要求家长参与学生作业的完成与批改,切实以学生为本,改进学生的学习成效,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四、加强作业管理的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加强中小学作业管理作为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大力推进作业管理改革。中小学校要成立以校级领导主要负责,教务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班主任、骨干教师参与的各级作业管理机制,构建有效作业管理网络。
(二)加强研究培训。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科研部门,要围绕作业设计的科学性、有效性、发展性、多样性等开展专题研究,从布置方式、日常批改、作业反馈等方面对本地中小学作业管理提出具体指导意见。要组织教科研部门针对作业管理,研究建立专门的评价机制。要组织学校领导、教研组长、骨干教师进行作业管理专题培训,指导学校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科学构建作业管理机制。引导全体教师重视向课堂教学要成效,努力转变育人观,树立正确的作业观。
(三)完善监督考核。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作业管理实施情况作为规范办学行为的考核内容之一,加强监督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学校及时督促整改。要完善学校工作考核评价机制,为学校推进作业管理改革创造条件。要完善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举报、公告和问责制度,不定期对学校学生作业情况进行检查。各学校要定期检查和统计各年级作业的总量和批改情况,分析作业质量,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有关作业情况的问卷调查,及时发现和整改作业管理存在的问题,确保将作业管理具体要求落实到位。
(四)宣传推广经验。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教科研部门定期开展中小学生作业管理情况的调研,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支持本地中小学积极探索和改革作业管理方式。各县(区)要积极宣传各学校在作业管理方面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以点带面,引领和带动更多学校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推进作业管理改革,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学校关于落实“五项管理”致家长的一封信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xxxx学校在民主教育的理念引领下,遵循学生发展规律,唤醒学生发展潜能,积极响应教育部提出的《关于抓好落实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的号召,促进“五项管理”落地生根,现将落实“五项管理”一封信分享给您,愿我们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助力!
一、作业管理篇
学校将严格落实小学1-2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3-6年级每天书面作业时间不超过60分钟,不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批改作业,不用手机布置作业。如学生有特殊需求,请您及时与学校沟通。同时,向家长倡议:
1.培养学习自觉性。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培养孩子按时做作业的习惯,独立做作业的能力。
2.孩子学习中需要帮助时,家长指导要注意方法,可以先给予提示,然后让孩子思考如何做,进行有效陪伴。
3.建议您不要凭自己的感觉随意给孩子布置作业,加重孩子学习负担。不要根据自己的爱好给孩子大量报兴趣班,占用孩子休息时间,增加孩子身体和心理负担。
二、睡眠管理篇
1.统筹安排学校作息时间
xxx学校将从保证学生充足睡眠需要出发,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中小学作息时间。上课时间将不早于8:20;学生不得提前到校参加统一的教育教学活动,对于个别因家庭特殊情况提前到校学生,要求学生提出书面申请,学校、班主任知晓,将提前通知保安,妥善安置学生到操场参加天天运动会。此外,学校将合理安排课间休息和下午上课时间,保障学生每天12:30-1:20必要的午休时间。
2.防止学业过重挤占睡眠时间
xxx学校将继续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加强作业统筹管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合理调控学生书面作业总量,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使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避免学生回家后作业时间过长,挤占正常睡眠时间。
3.指导提高学生睡眠质量
教师将关注学生上课精神状态,对睡眠不足的,及时提醒学生并与家长沟通。班主任老师将统筹好学生回家后的时间安排,坚持劳逸结合、适度锻炼;指导家长营造温馨舒适的生活就寝环境,确保学生身心放松、按时安静就寝。
4.向家长的倡议
充足良好睡眠是孩子有效学习和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请您监督孩子不晚于9:20上床睡觉,保证孩子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为了让孩子有一个良好健康的睡眠环境,特向家长倡议如下:
(1)帮孩子养成准时上床,按时入睡的好习惯。准时、按时的睡眠时间有助于孩子尽快进入睡眠状态,提高睡眠质量。
(2)给孩子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控制室内适宜的亮度温度及湿度。屏蔽噪音,可放一些助睡眠的音乐。
(3)孩子因身体或其他原因未能在就寝之前完成作业,可终止作业,按时就寝。
三、手机管理篇
为抓好学生手机管理,做好预防学生过早近视、沉迷网络和游戏教育引导工作,根据教育部印发的有关文件要求,严禁学生将手机带入课堂。因此,请您不要让孩子带手机、电话手表等进校园,如果确有需求,请您向学校(班主任)提出书面申请,进校后将手机或电话手表交班主任老师统一保管。为把相关要求落到实处,学校特向您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管理和沟通引导。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关注孩子心理健康,防止孩子因为情感缺失等原因而沉迷于网络和手机游戏。在对孩子的手机管理问题上,应“疏堵”结合,防止在手机管理过程中出现“打、骂、摔”等粗暴行为,坚决避免发生极端事件。
2.以身作则树立榜样。请家长们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科学合理使用手机,尽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同时,请家长朋友们履行家庭教育职责,安排好孩子放学后和节假日生活,不沉溺于手机中,指导孩子合理作息。
3.丰富课外生活开拓学生视野。丰富的课外活动可以预防孩子沉迷于手机,也可以帮助孩子获得成就感,提升家庭亲子关系,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学生的课外特长,如球类运动、乐器、书法等,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陶冶情操;节假日还可以引导孩子多参加社团活动或公益活动。
四、读物管理篇
学校禁止任何人以任何形式进校销售课外读物,禁止任何人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鼓励学生加强阅读习惯的培养,为了激发每位同学的阅读兴趣,为了将读书落到实处,特向家长倡议如下:
1.多带孩子去书店、图书馆走走,以学校推荐书目为重点,为孩子购买一些适合的书籍,培养从小爱读书、勤读书的好习惯。
2.设立亲子阅读时间。每天抽出一定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分享读书成果,营造家庭读书氛围,为孩子终生爱读书打下基础。
3.鼓励孩子积极参加班级学校举行的各项读书活动。
4.建议孩子阅读健康、积极的读物,使其多样化。兼顾课外读物的学科、体裁、题材、国别、风格、表现形式,贯通古今中外。
五、体质管理篇
培养学生科学良好的锻炼习惯,是孩子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活动。学校全面落实体育活动制度,保证校内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为了让孩子拥有更加健康的体魄,特向家长倡议如下:
1.引导孩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选择适合孩子自己身体和年龄特点的体育运动项目,保证每天在家一小时的锻炼时间。同时要告知孩子在体育锻炼活动中既要克服困难,更要量力而行,锻炼与训练时要注意运动安全,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以免造成运动损伤。
2.关注孩子动态的身体状况,发现疾病要及时诊治,并及时报告学校。如有既往病史或现在身体有病的,父母要向子女说明是否能够参加高强度的体育锻炼,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同时必须向学校提出申请免予参加相关体育课和免予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
3.请家长做好家校联系。保持通讯工具畅通,如遇学生出现紧急伤病,学校会紧急送医并通知家长。电话若有变更,请您随时告知班主任。
尊敬的各位家长,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落实“五项管理”工作,离不开家庭和社会各界的密切协作,让我们携起手来,家校共同助力孩子全面发展,茁壮成长!
一、案例教学法的实质
(一)教学活动结构的变化
改变传统的教学活动结构,构建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教学关系,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充分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使学生尽可能将各种已学过的专业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培养学生形成系统的专业学习的理念,进一步提高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师施教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变化
教师在教学中不再是主角,而是负有引导和组织的责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建立系统的专业学习的观念,通过逼真的实践案例训练和典型案例的引导,开发学生的创造性精神。
学生在学习中再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通过一些有效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营造自觉的学习氛围,积极踊跃参与案例的讨论和评价,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在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具体实施
(一)认知阶段:小型专题案例入手,激发兴趣
认知主要是指对各种艺术设计现象及其规律、方法理论概念方面的系统了解;小型专题性案例分析,即针对某一问题进行切入性的深层分析。其优点在于重点突出,目标明确。学生可通过一个小型案例的分析,把握某一问题的主旨。教师在课前将思考题布置给同学,要求他们写出简要的分析提纲。在课上进行案例讲解时,教师提供相关标志的背景材料,以提问方式就课前布置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最后由教师就课堂讨论情况进行适当总结,得出参考性的答案。
(二)体验阶段:争议性案例讨论,活跃气氛
体验是指通过教师特定设计的各种训练案例,对艺术设计现象在心理、生理两方面进行的感受,因为在感受中人的主观知觉系统发生着变化、人的审美能力有了提高,反过来影响着对客观对象的感受;争议性案例指无固定答案或多种答案并存的案例类型,这类案例带有很强的研讨性,它很符合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特点,可以启发学生学习,活跃学生思维。教师在讲解完一定的知识点后,可以选择一些有争议的案例,分组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收集材料,对案例进行探讨分析。如在《室内设计》课程教学中,可利用同一套居室的平面框架图,选择几种设计案例,让学生投票选出自己所青睐的一套设计方案,然后教师把学生按同一喜好的设计方案再进行重新分组讨论,各组阐述各自的不同见解,最后,教师就各小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并以组为单位让学生写出启示性分析报告。
(三)创造阶段:理论联系实际,自编案例
创造是指学生在进行各种训练案例学习时注重创造力的培养;高职的教学较注重学生的假期实训环节。当案例教学进行到一定阶段,可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市场调查,在调查中发现问题,自行组织案例设计。这样可以增强学生联系实际,勤于思考的能力,并进一步开阔了学生眼界,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如工业设计专业的课程可放到企业进行,学生利用寒暑假,进入企业的设计部门进行调研,在此过程中自行设计案例初稿。然后分小组对案例进行讨论交流,提出修改的思路。最后,由案例设计的同学完善案例,写出分析报告。但需要注意的是,案例教学在这一阶段的运用如果偏离课堂教学过程,进行与教学目的无关的案例研究和设计项目,那么,无论写了多少调查分析报告,设计出多少作品,都将偏离创造阶段的案例教学法的宗旨,走上杜威倡导的实用性教育的弯路。
三、高职艺术设计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案例的编选
对教师来讲,案例的编选是最基本的工作。据说美国哈佛大学编写案例已成为该校教师的一项重要研究工作,学校每年要求开设新课的教师至少准备好20至30个案例。案例的编选形式力求多样化,可以是经典设计案例聚焦,也可是教师实例资料自行汇编或历届学生的优秀作业编成的案例,以此增强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另外,还要根据认知、体验、创造的三个不同阶段的特征加以编选。如在认知阶段,根据某一问题选择经典的小型案例为主;体验阶段,应针对社会热点问题,选择具有争议性的问题案例;创造阶段,可以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选择涉及面广,容量大的大型案例达到教学的要求,甚至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案例的编选。
(二)教师的引领作用
高职的艺术设计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式还是有很大差异的,除一些史论课外,高职的艺术设计类课程传统教学方式多采用小班制教学和个别辅导的教学手段,教师也比较习惯和擅长“一对一”教学这种模式。但若采用案例教学方法时,教师就要注意整个教学的组织和领导,因为它事关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课前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案例,课堂上,教师要做好启发引导工作,可以事先将案例发给学生,让学生独立思考,做好准备,这样可以使学生进入“角色”, 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接下来可采用提问或反问的形式激活课堂气氛,把讨论引向深入。
(三)教学效果的评价
这个环节在案例教学中常常被忽视。高职艺术设计课程最后的教学效果往往是通过大量设计作品的展览来体现,同样,在案例教学中也要注意教学效果的评价。但对案例教学效果的评价比较复杂。可以通过最后的案例分析报告来对学生使用案例和掌握的知识水平进行考核。案例分析报告对于高职艺术设计类的考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这种训练有利于培养他们一定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具体的案例编写应是他们比较擅长的,可以通过实例来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与传统教学中的举例说明有区别
[作者简介]王晓娟(1968-),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法与英汉对比。(吉林长春130012)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1-0128-02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纲要中指出,要培养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对于外语教学来说,我们应该努力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许多大学生也迫切希望自身能推进改革,提高自身语言交际、运用能力,了解国外先进文化,增强自身的素质与社会竞争力。广大英语教师也积极赞成教学改革,提倡语言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以此减轻教学负担并提高教学效率。
一、语言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一)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学校教育的目标
杨慧中教授在论述使大学生掌握英语知识的重要意义时说到,英语应用能力应成为我国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学生学习英语,最后能够以英语为交流工具参与国际交流、获取本专业所需要的各种信息,所以要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Rodgers认为,教育最终结果应该是指掌握了学习方法,有了应变能力,并且能够举一反三。传授知识不应作为学校教育的唯一目的,老师的职责也应超越“传道、授业、解惑”。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英语教育也应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为目标,也就是说,英语教育应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
(二)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也是教学和语言学习的目标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活动不但要有利于语言基础训练,也要有利于交际能力的培养;不仅要重视句子水平上的语言训练,还要逐步发展在篇章水平上进行交际的能力。”在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异国文化渗透,这样有助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积淀异国文化知识,同时还能拓展学生的文化内涵。语言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动态过程,也是一种目标取向(goal-ori? ented)的行为。所以,语言学习的目的应以学生能熟练地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完成各种任务为标准,即是否达到了进行交际的目的,不应以学生掌握了多少词汇、背诵多少语法规则为准绳。
(三)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是自身能力展示的保证
众所周知,语言能力的提高以学习能力的发展为依托。现在社会对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检测不再只是以前各种考试中对记忆的简单考察,更多是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考察,包括各种策略运用的考察。就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听力来说,在将近35分钟的听力考试中,需要考查学生在大意听力、推理听力和形象听力等方面的能力;就阅读来说,需考查学生字面阅读、推理阅读和形象阅读等方面的能力;而翻译方面需考查学生的直译、意译、分译、合译和转译策略等。因此,听、说、读、写、译的培养是全面提高学生英语素质的前提,良好的英语素质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竞争的社会中彰显个性,施展才华。
二、语言应用能力培养方案的策略(一)夯实语言基础
教育部高教司在关于大学英语改革立项文件中指出:“在打好语言基础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综合应用能力。”从当前我国的英语教育现状来看,夯实语言基础依然是大学英语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只有奠定了良好的语言基础,才可能解决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培养的问题。因此,强调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应该兼顾如下两个方面:第一,对于那些英语能力较差的学生,应该尽快地帮助他们把语言基础打牢,同时还要进行相应的语言应用技能的训练;第二,加强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Nunan认为“对自己学习负责的能力至关重要,它能够帮助学生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主动创造学习机会,帮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Benson和Voller认为,自主学习至少应包括以下几方面:(1)学习者学习完全依靠自己;(2)学习者可以学到或用到一定技能;(3)一种与生俱来的却被单调而重复的教育方式所抑制的能力;(4)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的责任和学习者确定自己学习目标的权利。
由此可见,自主学习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之后,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由于学生的学习定位不同,以及先进的学习手段的逐步普及,学校需要重视学习者不同的学习愿望,激发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学校也要能够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和条件,但我们必须清楚地意识到,课堂教学依然是外语教学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应该找到课堂教学与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有效结合的点,从而取得更好的英语学习效果,因为个性化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的,而不是彼此孤立的。因此,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重点,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充分体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特色。
(三)实施分层次教学
“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的理论,在我校这个省级重点院校中,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有很大的差异,传统的以专业为英语班级的办法已经无法适应现在的教学需求。因为传统的自然班会使英语程度较好的学生感到课堂上没有学到足够的知识,而程度差的学生难以消化所学的内容。因此,实施“因材施教”的理论就显得至关重要。
为做到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学习目的的学生的要求,我们可以采取如下做法。(1)班级分层次:首先以学生的入学成绩为基础,进行分层,即基础、中级、高级。在第一学期结束后,根据学生的试卷成绩对学生的上课的级别进行微调,以便使教师真正实践有针对性的教学,达到教学目标。(2)教学分层次:在同届的同步教学中,针对不同级别的学生进行相同内容不同程度的教学方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同层次的教师进行各自的分层次教学,选择适应不同级别的教学内容。实施教学分层次后,由于不同的班级学习水平也不同,所以选定的教学内容层次也不同。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级别选择必要的补充材料。(3)测试分层次:就是以不同的标准,客观地评价不同层次学生。学生在教学环节的每次测试中,都会按照自己的级别回答不同层次的问题。分三类,即高级题(Top level)、中级题(Mediate level)、基础题(Basic level)。高级题(Top level)适合英语水平高的学生,中级题(Mediate level)适合英语能力中等的学生,基础题(Basic level)适合基础薄弱的学生。Competen? cy Part用以检验学生的英语能力是否有所提高。分层次测试的目的在于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也体现了大学英语课程的实用性和必要性。
(四)四年英语学习不间断
众所周知,外语学习与使用需要紧密联系,因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实行学生的四年英语学习不间断。因为语言的学习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英语教学更需要其他课程的配合,只有各门课程相互配合,才能塑造出优秀的大学生。因此,为学生创造一流的语言学习环境很有必要,同时,规划连续四年英语学习不间断的学习过程更为重要。
(五)利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近几年被广泛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这也是改进英语教学环境的必然结果。我校的英语教学中也部分使用了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新颖的教学手段深受学生的喜欢;同时,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潜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此外,我们还应该把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因为我们现有的录音机,收音机,影碟机和投影设备等设备教学依然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方式。
(六)尝试设立选修课
改变课程设置、拓宽学生知识结构的当务之急是设立选修课。选修课能为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提供更充分的条件。基础英语课程是大学英语的首要课程,但在夯实基础的同时,还需开设更多的英语选修课,比如文学选读、西方文化、语言学基础、文化对比,英语写作等,以此满足学生对英语的实际需要以及社会对不同人才的需求。同时,在选修课的设立过程中,应科学地解决师资、课程、教材、教法的衔接问题,保证选修课的设立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学生的需求,确保他们能够均衡获取语言养分和实用知识。
(七)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
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同时,也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比如可以采用communicative method为主的教学方式,通过创设各种不同的教学情境如morning report,presenta? tion,dialogue,short play,discussions about issues等,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由此,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积极participator,explorer,practiser和inven? tor。20年的教学实践也使我充分认识到,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更适合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总之,良好的教学方法、有效的教学措施、优化的第二课堂等都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在高等教育人才外语能力已成为综合国力一部分的今天,大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问题更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广大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实际,帮助大学生成为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胡文仲.中国英语教学优秀论文集(一)[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要求(试行)(教高厅[2004]1号)[Z].2004-01-30.
[3]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策略[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4]杨慧中.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十五年回顾[J].外国语教学,2003(3).
[5]原苏荣.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1(12).
[6]Lyle F.Bachman.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0.
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的治疗通常采用血液透析治疗的方式来进行,特别是肾衰竭等疾病,其治疗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式[1]。但是血液透析需要在血透室配合必要的护理干预措施,近年来从临床数据上来看,血透室中常常会出现很多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的患者,就此分析形成的原因[2],其中绝大多数和血液透析治疗本身没有关系,这就涉及到了血透室护理中的一些不安全因素的影响[3]。本研究本着服务患者的态度,也为了更好的为血透室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干预,特选择近2年内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血透室的不安全因素和相关预防对策,结果取得满意成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中,抽取203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101例,女性102例,患者的年龄为25~71岁,平均年龄为(43.6±11.2)岁;抽取2015年1月之前的205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103例,女性患者102例,年龄为27~73岁,平均年龄为(42.5±13.6)岁。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持知情态度,其同意进行本研究,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分组后采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病情、年龄等)进行检测,结果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血液透析室内的相关不安全因素进行调查并作记录,对照组并未采取相应的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进行护理干预。而观察组患者针对不安全因素制定了相关的预防干预策略。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1.2.1对血透室的各项制度进行完善 对于血透室内,所有的相关仪器对需要通过专人负责,进行统一的管理工作,同时需要定期对相关的仪器进行检查,对所有的仪器进行维护,并做好保养工作。在对仪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遵守相关的仪器的操作说明,同时确保其能够正常的开展各项护理工作。在此基础上强化监督,建立起质量管理小组,确保仪器的管理和使用能够更加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1.2.2做好对相关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对于血透室的护理,很大一部分不安全因素来自于护理人员,所以针对于此需要进行必要的计划。首先需要针对不安全因素进行探讨和总结,同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对于护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其主要涉及到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培训、技术性的下操作等,在做好相关培训工作的同时也需要确定做好对护理人员的相关理论知识和相关操作技巧的考核工作,确保每个月都至少又1次考核。重点要对新入科的护理人员进行考察,以便于更好的提升起护理的服务质量和相关的操作技能,而且需要由年长的护理人员对其进行带教,以便于更好的传授相关的经验和相关技术与心得。同时对所有的护理人员的责任心进行强化,需要使其对相关的制度和法律知识的学习,树立良好的道德素质,对于医院新引进的透析仪器等进行必要的掌握,严格维护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1.2.3强化护患沟通 为了有效的避免护患之间的矛盾,降低不安全因素的发生率,需要强化护患之间的沟通,要主动和耐心的为患者提供帮助,并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提供健康指导,做好对患者的心理教育工作,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血透室护理过程中所新出现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状况和不安全因素的发生情况等。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有涉及到的数据均采用IBM SPSS22.0统计学软件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涉及到的计数资料均采用χ2检验,并采用[n(%)]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检验组间比,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血透室内不安全因素分析 分析对照组患者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其主要来自于硬件设施、管理和护理人员自身三个方面;分析观察组患者血透室的不安全因素,同样主要表现在这三个方面,两者之间无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研究价值。
2.2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根据不安全因素制定了相关预防策略,干预后患者因不安全因素而导致的护理差错等不不良影响和并发症情况大大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医院内,血透室是一个较为特殊的治疗场所,而患者治疗所需的各种仪器也大都是先进的精密仪器,其仪器数量众多,因此管理起来难度较大,专业要求较高[4]。同时血透室的患者数量相对来说较大,这样也在无形之中加重了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种种的原因都为血透室的安全埋下了隐患[5]。本研究主要分析血透室的不安全因素,并分析有针对性的预防策略对其干预的效果。从本研究的结果来看,观察组的护患者的干预效果更好,因为各项不安全因所导致的不良反应等情况的发生率相对更低,这也充分说明了在血透室为患者进行护理,需要根据血透室护理当中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有针对性的进行策略干预,这样不仅能够挺好对于各项血透仪器的管理质量,同时能够促进血透室的规范化管理,促使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的提升,进而对于更好的服务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通过本研究能够得出,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来自于多个方面,针对不安全因素采用合理的预防对策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能够降低不安全因素的发生率,提高护理的质量,确保患者的安全,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在医学影像专业预防医学教学中,首先要学生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让学生充分明白,作为医学生掌握预防医学知识和方法,树立预防为主的大卫生观念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上第一次课《绪论》时,应充分挑起学生对预防医学的兴趣火花,从古至今阐述预防医学的重要性。在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中就有“上医不治已病治未病”,《易经》中曾提出“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千金要方》中提出“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欲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这表明自古就形成了预防为主的思想。结合预防医学三次卫生革命和20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发展,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大幅度增高,以及近几年来发生的一些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成功控制,突出预防医学在当代医疗卫生事业中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例如2003年发生在我国的“非典”、曾经肆虐的“禽流感”、2009年全球爆发的“甲型H1N1”流感等都是利用预防医学的理念和技术才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应让学生了解到,近十年来,由于个人不良行为习惯、生活方式所引起的慢性病呈明显上升趋势,不少慢性病的防治都与合理的膳食、改善生活方式、个人卫生习惯有着密切联系。这都要求医学影像专业的学生运用预防医学知识,进行对自身和他人的防病教育。强化医学影像专业的学生的预防医学观念不仅仅是医学发展的必然,医学工作的需要,更是对自身的保护,从而引起学生对预防医学这门学科的高度重视。
2改革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预防医学的实用性
医学影像专业的学生一直认为预防医学对他们而言实用性不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预防医学的实用性,重点讲解与学生自身密切相关的知识,让他们感觉到预防知识就在身边。比如讲到饮用水消毒,大部分来自农村的学生对分散式给水的消毒很有兴趣,还有很多学生家庭有外出务工人员,他们对职业中毒的危害和预防很关注,这些都需举出实例进行详细讲解,讲到营养与健康,同学会比较关注如何吃得科学营养,在当前食品安全问题、转基因食品也是同学们比较关心的问题,对于这些知识结合实际进行讲解,比如“三鹿奶粉”事件,甚至是购买食品时候应该注意什么,怎么看食品的包装标识等都突出了预防医学的实用性,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
3优化多媒体课件,配合视频短片,进行案例讨论
当前的教学都是利用多媒体进行,好的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配合视频短片,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直观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水俣病时,配合播放发生在日本水俣病事件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水俣病的病因、危害。在讲解地方性氟中毒时,播放我国氟中毒的视频画面,学生能充分认识我国氟中毒的病因、病区分布、临床表现、预防和治疗。在介绍矽肺时,利用当前影响比较大的农民工开胸验肺事件进行案例讨论和分析,讲解食物中毒利用发生在本校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案例讨论,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掌握所学的内容。通过实例讲解和启发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如何探索病因和预防医学在其中发起作用。
4开展专题教学,互换师生角色,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
如今的教学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我们贯彻“启发式”的教学原则,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倡“交互式”的教学形式,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时还有情感、思想以及观念的交流[4]。教师传授学生知识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教”还可以是“学”,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学”,也可以“教”。为了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创造民主、自由、和谐的教学环境,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及主动性,我们在教学中开展了“专题”教学。如在对“生产性粉尘与职业性肺部疾病”进行教学时,把教学内容分为三个小专题,包括“矽肺”、“煤工尘肺”、“硅酸盐肺”三部分。让同学们分成三组,每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去查阅资料,收集资料,做多媒体课件,每组派一名同学上到讲台充当老师的角色,做专题汇报。在这过程中,不但能够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查阅文献主动获取知识、制作多媒体课件等动手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对预防医学课程的兴趣。在进行专题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得到了增加,教学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学到一些与学生如何互动的知识,更加了解本班学生。
5开展科研带教活动,实现教学和科研相结合
2改革教学内容
首先是教材改革,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所使用的预防医学教材实际上是预防医学专业的压缩版,教材内容落后于实际工作需要。据报道,就我国当前预防医学知识的现实需求对该领域专家及工作在社区卫生服务一线的医生(共计22人)进行访谈的结果显示:当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最需要和最缺乏的业务力量是既精通临床又熟悉预防的高级临床医学人才。在“环境与健康”方面,52%的社区临床医生对居室内空气污染感兴趣;“营养与健康”方面,65%的调查对象对特殊人群的营养、营养与疾病感兴趣;其他感兴趣的内容70%的被调查者集中在老年保健,尤其是老年人的居家安全、慢性病的三级预防等方面[1]。因此根据临床的实际需求,对大专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在保留本学科的基本内容基础上适当增加临床工作者感兴趣的内容,删除陈旧的、理论性太强的内容,并吸收与临床相结合的新知识。
3改革教学方式
长期以来,我国的预防医学教育以传承专业知识为主,不少教育内容脱离现代科技和临床实际,教育方法和手段落后,学生学习兴趣差,知识面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弱。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钻研教材、精选内容、突出重点,尝试更新教学观念,改革和探索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1问题式教学许多教学实践发现,问题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2,3]。授课教师根据所讲内容,把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以问题为核心,让学生主动围绕问题展开讨论进而得出结论。如传染病防治部分内容,对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以提问方式复习,以艾滋病为例,重点讨论如何应用三级预防原则和措施开展防治。让学生既掌握了传染病防治,又引发了对传染病防治的思考。
3.2案例式教学在预防医学课教学中,案例讨论最能提高医学生的思维能力。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是提高预防医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是预防医学教学改革的方向[4]。如在食物中毒的教学中,可以给出几种食物中毒的案例让学生讨论分析中毒类型以及如何防治。在临床医学大专《预防医学》中学生以为最难学的莫过于医学统计学内容,并且在学习阶段意识不到统计学的实际用处,到工作中要搞科研写论文才知道其重要性。对医学院学生《医学统计学》教学调查结果显示[5],在理论课教学方面,60%以上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更具优势,几乎所有学生认为理论课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对于实验课教学,一半学生认为最好能上机操作,并参与实际资料的统计分析。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增加了实际案例,从而使授课过程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如学习率和构成比时,我们给出实例,让学生发现其不同点,然后进行概念的讲解,增加记忆,最后找有代表性的统计学误用两概念的,让学生集体讨论,使概念学习与运用相结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知识的应用能力。
3.3联系实际生活,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在教学中突出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的知识就在身边,很实用。预防医学的重点内容就是环境与健康,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明白环境污染的危害、环境污染与人群健康的关系以及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在社会因素与健康中,教会学生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以稳定情绪,有利于健康,以及如何改变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实现自我保健、家庭保健等。在饮食与健康中教学生如何制订自己的食谱而做到合理膳食,或安排一次实验课教学生如何制订一份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食谱。
3.4融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在预防医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网上教学资源等,制作课件时结合教学内容增加最新的新闻、图片或案例等信息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利用现代化科技从多种渠道获取知识,拓宽知识面,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可以开设实验课统计学软件操作教学,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