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13 09:45:2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要性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通过报刊、杂志、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对典型的案例,加大曝光力度,让全民警觉,提高责任意识、危机意识。
二、提高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有些农产品生产者社会责任感不强,安全意识淡薄,使用高毒农药,造成农产品不安全。各级政府、农技推广部门、农业研究部门应通过各种会议、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让生产者和消费者掌握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提高对农产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三、推进农产品生产标准化
要大力推进国家农产品的标准化战略,完善农产品标准化体系,让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标准可依,有章可循。以农业标准化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目前,潍坊市现代农业标准化体系日益完善,全市引进和制定农业标准600多项,建成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535万亩,获得“三品”认证农产品1653个,农产品合格率达到97%以上。
四、大力推进农产品生产产业化
要大力发展高端、高质、高效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农村专业合作社、农场、新型食品加工厂。目前,潍坊市已构建起以粮食、蔬菜、畜禽、果品、花卉、苗木等高效产业为主导,以发达的农产品加工业为支撑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市常用耕地1010万亩,粮食总产量保持在100亿斤以上,形成了优质瓜菜、果品、苗木、花卉等一批特色优势产业,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已达到530万亩,年产瓜菜1200多万吨;全市具有规模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3100多家,形成了以龙头企业带动主导产业发展的格局。目前,潍坊市现代示范园区已达到806处,拥有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现代蔬菜种业创新示范基地、农业国际合作示范区各一处。农产品产业化,可大大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五、建立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
目前,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一些达不到质量安全的农产品未经检测就能在市场上销售,这样就给农产品安全留下了很大的隐患。该制度完善后,一些不合格农产品受到“准出”与“准入”的双层检查,就很难进入市场了。
六、强化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
建成市、县、乡、市场(基地、企业)四级农产品质量检测网络。检测机构应定期对主要生产地的土壤、水源、空气质量进行检测,建立检测档案;对产地加工销售三个环节进行定期抽检。
七、鼓励品牌农业的发展
应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场、农产品加工企业等开展“三品一标”认证,积极争创名牌产品,通过品牌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
中图分类号 F327.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24-100-02
1 睢宁县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
睢宁县隶属江苏省徐州市,位于徐州市东南、徐连经济带的中心区域,是江苏省规划建设的3个特大城市圈之一的徐州特大城市圈“一城两翼”的重要一翼。该县土地面积1 773km2,总人口132.51万,辖16个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403个行政村。耕地面积10.67万hm2,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先后多次被国务院及农业部授予“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和“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被江苏省政府授予“设施蔬菜生产第一县”称号。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产品(食品)消费安全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保障和维护广大城乡居民的消费健康,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近年来,地方政府、农业行政管理部门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将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作为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实事工程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县、镇、村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管理措施不完善、监管手段不配套等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持续开展。
1.1 加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使农产品安全监管关口前移 按农业部及省农委的文件精神,2011年底我县各镇均在镇农技服务中心相继挂牌成立了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结合“五有”乡(镇)站建设和利用省奖补资金,配置了必备的服务设施,建立了镇级农产品安全监管员和村级协管员队伍,对镇域农产品生产开展日常监督巡查和技术服务工作。至2013年9月,市、县按照“江苏省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考核评价”标准,分别就组织保障、制度建设、日常监管、标准化技术推广、质量安全等进行综合评价,考评结果,合格镇10个(70~80分)占62.5%,其中优秀镇3个(90分以上),占合格镇30%。说明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已经起步,使监管关口前移。
1.2 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镇,并发挥了积极的示范促进作用 2012年以来,分别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镇3个(魏集镇、王集镇、双沟镇),在镇农技中心建成镇中心检测室3个,建立蔬菜基地农残检测点9个,均配有实验操作台、农残速测仪、样品冷藏箱、冰箱、电子天平等检验检测设备。在示范镇示范推广应用技术标准,开展农药残留检测、投入品控制监管,规范使用包装标识等,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这些对增强生产者的质量安全意识,提高农产品安全监管能力均发挥了积极的示范促进作用。
1.3 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开展 近年来,我县蔬菜生产(尤其是设施蔬菜)发展加快。全县蔬菜年种植面积2.67万hm2以上,设施蔬菜(瓜)种植面积0.8万~1.0万hm2。蔬菜优质栽培技术服务、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成为农业发展的工作重点。多年来,通过政府的政策扶持、财政项目支持等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建设。通过技术标准(规程)应用、开展农药残留自检和监督抽检、建立生产农事档案、规范使用包装标识等规范生产行为,提高企业(基地)产品质量意识和监管能力。目前,全县规模基地技术标准普及率85%以上,建有蔬菜基地农残检测室11个,占规模基地的30%左右。建设示范基地对提高优质农产品的生产水平及合理投入品控制起到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
2 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乡镇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步伐加快,我国农业也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农产品数量不足的问题得到了明显缓解,但质量安全问题又日益突出,人们不仅追求数量营养,更关注质量安全,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加快农业生产从数量营养型向质量安全型转变已是刻不容缓,加强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也成为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加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是强化源头监管的重要环节。因此,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乡镇建设,落实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设置、设施配套和资金投入,增强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整体能力,对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深入开展显得尤为重要。
3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1 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还不够健全 县、镇农技推广网络呈“线断、网破”状态。目前镇级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人、财、物均归镇政府管理,在编人员一般10~12人,实际在职只有3~5人;专业技术人员流动性大,工作重点多为政府日常事务,技术推广实际处于应付状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又普遍为兼职,镇农技推广服务部门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人员和精力难以保障,有些乡镇的农产品安全监管没有固定工作人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验检测设施简陋、基础薄弱,不能适应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要求。农产品生产企业内检员和检测设备配备不全,有的生产基地没有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员,企业质量安全自我把关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1.2 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较为淡薄 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强是阻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因素。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基层干部特别是乡镇和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存在认识上的误区,重经济增长,轻质量监管现象普遍存在。从而在工作中没有将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摆上应有的位置。二是广大基层群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农业仍处在分散经营状态,广大农户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缺乏约束力,很大程度上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有序推进。部分群众特别是作为生产者的农户和企业,对什么是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有何标准和要求等等知之不多,或者不甚了解,对加强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也缺乏信心。三是生产企业质量安全意识淡薄。农业企业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责任主体,但农业企业,尤其是初级产品生产、销售企业普遍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由于目前产品质量与市场价格没能有效对接,市场优质优价机制未形成,受眼前利益驱动,致使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认识滞后、措施不力。
3.1.3 资金投入不足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缺少资金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经费(宣传培训、监督巡查、监测抽检、村协管员补帖等)均未能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因地方财政紧张等诸多因素制约,短期内很难得到地方政府财政资金的支持。
3.2 对策与建议
3.2.1 加大工作目标考核力度 一是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纳入各级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明确责任,督促其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增强责任意识,增加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人力、物力支持和资金投入。二是加强对职能部门日常监管工作的考核,制订切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考核目标与方案,促进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持续深入地开展。
一、审时度势,正确分析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1、从世博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求来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任务繁重。
上海世博会是世界性的盛会,规模空前,而且时间跨度大,历时6个月。据上海世博局统计,届时将有2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将组团参加世博会,整个世博会期间预计参观人数将超过7000万人次。为确保成功举办此次盛会,对农产品的充足供应和质量安全都了更高要求。目前距离世博会开幕不到半个月时间,上海市政府已从4月1日起,将对所有进沪的蔬菜、生猪及生猪产品全面实行市场准入制度,要求十分严格。*与上海地域相近,两地农业合作关系较为密切。目前我区供沪食用农产品种养殖基地(企业)有33家,占全区农产品生产单位总数的42%,其中产品常年供应的有13家。供沪产品种类也较丰富,以淡水产品居多。可能还有一些未列入备案的农产品也进入上海市场。因此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任务繁重。
2、从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现状来看,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依然存在。
一是我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规模小、数量多,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视不够,标准化实行、生产台帐管理等不尽规范,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隐患仍然存在。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投入不足,区、镇两级对“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业虽有以奖代补政策,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个监管工作的财政投入还不够。三是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队伍基础比较薄弱,人员少、经费少,监管、执法力量不足。四是我区畜牧养殖规模较大,动物防疫的形势依然严峻。
3、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来看,已成为影响全局的大事。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健康与生命安全,事关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事关政府形象和社会稳定,必须摆在重要位置。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随着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即使是一条不良的信息、一个不实的贴子、一则不当的报送,都有可能引发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的质疑,而由此引起的放大效应和连锁反应,也会影响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尤其是世博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克服困难,落实责任,齐心协力,切实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确保尤其是世博会期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突出重点,全面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助世博行动
今年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工作要突出“助世博、保安全”这一主题,进一步贯彻落实农业部、省农业厅关于做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以及市农业局关于开展“助世博、保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月活动的文件精神,以供沪农产品种养殖基地为重点,按照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目标要求,全面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助世博行动。
1、突出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就是要抓重点领域、抓关键环节。要以当前风险高、隐患大的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为重点,继续开展好种植业产品、畜产品、水产品、兽药及兽药残留、农资打假等专项整治行动,强化整治措施,全力抓好落实。各镇(开发区)农业部门要围绕整治方案总体要求以及每个专项行动的整治目标和重点,分产业,分区域,对企业、合作社或基地的产品,逐一进行整治,整治一个巩固一个,不存盲区,不留死角,竭力遏制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2、加强执法监管,建立健全监管体系。要把专项整治与健全监管制度结合起来。以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准入管理、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以及动植物疫病防控等工作为重点内容,逐步形成“条块结合、由面到点”的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体系。“条”是指农业系统的各个专业条线;“块”是指以区、镇、村行政区域为块,区、镇两级分别抽调人员,成立监管队伍,村一级监管队伍则由村行政区域范围内无公害农产品内检员组成,逐步建立“区、镇、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面”就是监管范围覆盖全区,做到区不漏镇、镇不漏村、村不漏户;“点”是指全区范围内各个具体的农产品生产者。同时各镇(开发区)与农产品生产者签订责任状,要求其作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承诺,并实行一年一签。力争形成以生产者自律为基础,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为补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3、抓好基地建设,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一手抓农业标准化实施,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进一步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和生产规模,加快各类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争取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标准化覆盖率达80%以上。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强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产后减损技术和绿色供应链产业化技术的引进或研发,保鲜、储运、加工技术及其设备的引进与应用。支持农业企业、合作社培育品牌,力争全年新增无公害农产品5只以上,绿色食品2只,新增省著名商标或名牌2只。
4、抓好防疫检疫,保障市场供给质量。近年来,我区未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病和重大畜产品安全事故,这说明我们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十分扎实,我们的基层防控和安全监管体系已经发挥积极作用;但我们的防控体系还十分薄弱,我们要清醒认识防控形势,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层层落实防控责任,在措施上要更加周密扎实。在此,我要求各镇(开发区)要切实加强对检疫工作的领导,做到“两个到位、注意三点”。两个到位:人员到位、检疫程序到位。注意三点:一是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分离,屠宰检疫只能收证,不能同时出具产地检疫证。二是坚决杜绝养殖户自己出证情况出现,必须由检疫人员严格按检疫程序检疫出证。三是患病动物绝对不能出证。
三、加强领导,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落到实处
1、组织领导要到位。各级农业部门要把世博会期间供沪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要成立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领导小组,各镇(开发区)农业分管领导要亲自抓,各镇农服中心及开发区政治处主任要直接抓,统筹协调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有关工作。各镇(开发区)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和政府负总责、部门各司其职的要求,迅速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目标和任务落实到人,职责落实到位。总之,供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做到有方案、有部署、有举措、有检查、有考核,确保监管工作做到实处。
2、服务指导要到位。一是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体系。结合各地实际,整合现有农技推广力量。部分有条件的乡镇,要配备人员,落实经费,加快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二是要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指导服务。以推行生产档案制度为重点,指导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种养殖基地落实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三是加强技术指导。围绕种植、水产、畜牧等主导产业,通过农技员联基地、联企业、联农户,加快主推良种、良法的应用,提高减量控害增效技术的应用率。同时要在现代农业园区率先研发、建立优质农产品安全生产配套技术体系。四是各镇(开发区)农产品质量监管员要严把农产品供沪准出关。
中图分类号: F32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12.004
近几年,我国农产品的需求量急剧上升,在这种背景下逐渐出现了一些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为了提高农产品质量生产中大量施用化肥,使得农产品中残留大量的化学物质,虽然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市场农产品供应不足的问题,但是大大降低了农产品的质量。这种普遍使用化学肥料的现象严重制约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并以保障生产消费安全为目标,以农产品质量认证、标准化生产、检测产品等为重要管理手段,可见,积极解决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1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近几年,食品质量问题层出不穷,例如市场上出现的“红心蛋”、“瘦肉精”、“地沟油”等事件,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更为关注。据中国报告大厅的信息来看,2015年农业部已组织91家检测机构,开展了两个季度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从监测结果看总体合格率较高,其中蔬菜、茶叶、畜禽的检测合格率分别为95.2%、96.4%、99.4%,与前几年相比,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了提高。而且根据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将以“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为目标,加大对农兽药使用及残留、违禁物质“瘦肉精”非法添加的监督力度,并将持续治理农产品经营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强化监管体系。
2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2.1 化肥农药的滥用现象严重
据统计,在近几年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中的化学物质用量越来越多,销售的农药平均每年170万吨,而且一些农药多数是国家禁止使用的。这些农药化肥严重威胁了人们的生命健康,过量使用农药不仅使农产品的口感不好,而且加大了药物的残留。农民为了节约劳动成本,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是导致农产品质量差的主要原因。
2.2 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有待提高
农产品的质量与人体健康甚至人的生命息息相关。目前,种植者、消费者的法律和责任意识仍然有待提高。尤其是生产者的安全意识不高,没有充分认识到农产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一些基层工作者认为加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力度,会严重影响农民的经济利益,因此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持消极的态度。此外,相关部门的宣传力度不够,生产者对相关法律法规不熟悉,不了解市场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和规定。而且没有让生产者认识到对生产并销售劣质农产品等行为的惩罚力度和惩罚措施。
3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主要措施
3.1 科学使用化肥和农药
为了防止残留农药和化肥导致农产品质量降低,要从生产者入手对农产品生长初期的质量进行监控。并且要及时解决农产品出现的问题,避免由于未及时解决导致大面积爆发,最后不得不使用大量的农药。同时生产者要加强农业种植技术,充分认识农产品在生长过程中会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而保证农产品的绿色、健康。
3.2 加强宣传力度
为了提高农产品质量,首先要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意识。为此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等传媒,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等方面的宣传培训工作,让生产者充分认识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并且要了解一旦触犯相关规定的不良后果。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步入正轨,为广大群众提供安全、环保的农产品。
3.3 健全监管制度,加大农产品产销的监管力度
榱思哟笈┎品产销的监管力度,相关部门应该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优化农产品管理体系,对农产品的质量进行实时监控。同时还要有风险意,制定相应的应急模式,完善监管系统。此外,相关部门应该发挥其优势,从监管人员入手,提高监管人员的责任感和综合素质,加大管理力度,从而从根本上保障农产品的质量。
4结语
近几年,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消费者的安全意识也逐渐提高。为此,国家建立系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系统,并加大管理和监督的力度,针对农产品质量问题采取根本措施,以此杜绝滥用农药化肥等现象的发生。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仅满足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要求,而且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11-0073-01
近年来,毒大米、“瘦肉精"、有毒生姜、福建40 t死猪肉等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相继在新闻媒体上曝光,给农产品质量安全敲响了警钟,给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带来了巨大挑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种植、养殖过程中的普及与推广,所产生的污染物直接或间接地危害着人们身体健康。与此同时,环境污染、违禁物品使用、不遵守休药制度、有毒有害动物尸体加工成肉制品等,增加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的巨大压力。解决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我国种植、蔬菜、畜牧、水产等行业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成为了各级农业内各监管机构责无旁贷的责任。
1 探索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监督管理体制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目前涉及农业、蔬菜、兽医、水产、工商、商务等部门,各个部门负责农产品生产及销售过程中的不同环节,关系错综复杂,难以做到无缝对接。应充分认识农产品监督管理机构改革的重要性,切实抓好体制改革的创新工作,进一步强化农产品安全监管职能,探索构建统一、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监管组织体制,下大力度从种植、养殖、加工、流通、市场消费环节的分段监管中走出来,形成以一个部门为主的综合性、专业性、体系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型体制,为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创造最有效的体制环境。通过整合农产品监管执法力量,彻底解决执法交叉、多头执法的问题。要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在行政执法机构的主体地位,减少行政执法层次,执法重心要下移。要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思想和业务素质,从机构编制和工作经费上加以保障,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能独立依法履行法律所赋予的职权,为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2 建立县级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
为扎实有序地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活动,洮南市农业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主管副书记任副组长、各相关基层单位和乡镇站为成员的洮南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组织领导,并将该项工作列入了年度综合考核内容。领导小组在洮南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下设办公室,主要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收集、汇总、传递、上报和工作协调等日常工作。同时,相关基层单位也都成立了专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和工作机构,全局上下形成了责权明晰、管理有序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体系和工作机制,为顺利开展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2.加强基地建设,强化生产标准,努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为了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实行标准化生产管理,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的相关标准为基础,全市重点规划建设了五大农产品生产基地:一是以黑水镇、安定镇为主的西瓜生产基地;二是以城郊洮府乡为主产区的大棚茄果类蔬菜生产基地;三是以福顺、蛟流河等乡镇为主的辣椒生产基地;四是以吉林省金塔集团等龙头企业为中心的辣椒生产加工基地;五是以安定镇为主产区的名特优大棚瓜果生产基地。截至2012年,全市建成优质蔬菜生产基地1万亩,西瓜生产基地5万亩,辣椒生产基地20万亩。
3.加强市场监管,强化源头治理,保障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
为加强上市农产品质量的市场监管,市农业局开展了蔬菜农药残留专项整治,加大对上市蔬菜的例行监测及抽检力度,加大对农资市场的有效监管,强化从源头进行治理。
3.1突出重点农时 在农时关键季节,有针对性地开展农资打假护农行动。在备春耕生产期间,洮南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工作人员,以打假护农保春耕为中心,开展农药、种子和化肥等农资市场专项治理。重点检查农资商店销售禁用农药情况,共出动执法人员60人次,执法车辆35台次,检查农资经营单位100多家,农产品市场及超市5个。
3.2突出重点区域 为了有效遏制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确保全市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始终坚持把农资市场整治活动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着力治本、标本兼治、打防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拉网式排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全面检查和临时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市区和乡、村96家农资销售商店的检查力度,加强禁用、限用农药管理,特别是对农业部明令禁止在农业领域使用的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加大了查处力度。对农民群众投诉举报的案件,逐一进行排查,做到有案必查,有查必果。2012年,全市共出动执法车辆100台(次),出动执法人员500人(次),处罚农药违法经营案件12起,结案12起,限期责令整改3起。通过检查未发现有生产、经营和使用5种高毒农药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了全市农资市场秩序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依法保障了农业生产安全。
3.3突出重点环节 为坚持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组织检测人员对市区内的关东农贸商城、骆驼岭、物尔美、华辰超市的蔬菜进行了不定期的随机抽检,对洮府乡的蔬菜生产基地随时进行快速检测。特别是对进入采收期的蔬菜,增加检测频次,扩大检测范围,以保证基地蔬菜安全上市。在地产蔬菜监管中,工作人员深入到洮府乡蔬菜基地和专业合作社,督促农户健全和完善农产品生产记录,监督检查种植户农业投入品情况,告知他们使用剧毒、高毒农药对人体的危害及违法行为。2012年,全市检测蔬菜和水果18个品种、1900多个样品,使地产果菜的检测结果合格率达到了100%,让广大市民都如愿地吃上了放心菜。
3.4突出重点节日 在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重点围绕大型超市、蔬菜水果批发市场、蔬菜生产基地,增加抽检样品数量,突出对芹菜、韭菜、白菜等高风险蔬菜品种的检测,确保重要节日无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4.加强品牌创建,强化“三品”认证管理,健全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
为不断提高全市农产品品牌效益,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洮南市绿色食品办公室积极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在“三品一标”认证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操作深入企业现场监督检查和指导,根据使用时效性到期及时组织复查换证。同时协助企业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监督企业按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要求,改进生产方式,推选产品标准,提高产品质量,保证品种纯正、品质优良,提高洮南市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综合竞争能力。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432171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农产品产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随之带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1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实践
现阶段,随着我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逐渐重视,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工作逐渐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得到了广泛的宣传,很多地方张贴了相关的宣传标语,在各大媒体中也得到了广泛的报道。很多地方都设立相关的领导机构,并对各项工作进行组织和协调,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建立了相关组织。部分地区还进行了农资打假活动,并取得很大的成绩。在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的作用下,使很多地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对具有高毒的农药进行了禁用。加强对农产品的检测,检测范围得到进一步扩大,检测种类也随之增加,并增加了检测的频率。我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监管力度有了显著地增强。强化了对绿色食品以及无公害食品的监督管理。
2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我国农业人口众多,可作为耕地的土地又较少,导致我国耕地人均占有量相对较少,耕地较为分散。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但是,根本无法实现耕地的集中化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先进农业机械设备的投入使用,农产品产量的提升只能依靠农药化肥的投入。耕地的分散性,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农产品质量监督与检测的工作量。由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的工作主要针对农村,但是,相对基层的乡镇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的机构非常少,无法实现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与检测工作全面进行。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的技术水平有限,无法准确的检测出农产品的农药残留以及农产品的激素使用以及相关的产品质量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工作的有效性。因此,要从根本上加强工作策略。
2.1 政府应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工作体系
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工作计划,不断强化和完善工作任务。政府应加强与农业生产工作的联合,建立相应的合作社,由合作社掌控农业生产,并对其进行技术指导,为农民提供种子、化肥、农药,确保农产品无剧毒农药和激素侵害。在合作社中推行机械化,进而提高农业产量。应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为基层配置相应数量的监督检测部门,应对工作人员的技术进行综合培训。
2.2 要增添检测设备
增添检测设备,并根据具体实际检测项目以及检测标准进行机构配备,进而提高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的质量。创建农产品标准体系加快产品标准的制定,并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与完善,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监督具有一定的依据,使监督范围更加明确。
2.3 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管理制度
从生产者入手,建立相应的产品质量安全承诺,并对生产地进行不定时的产品质量抽查,对检测不合格产品及时进行严格处理。并对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的农产品进行跟踪,保证工作的质量。
2.4 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体系
在各大市场成立“高品质农产品”的交易区,通过市场监测的高品质农产品可以在高品质蔬菜区进行交易,并且建立质量合格蔬菜交易区,质量合格的产品在经过监测合格后可以进入。对这些产品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如果高品质农产品质量下降,则根据实际情况,对这类农产品进行换区处理。在这期间如若发现质量不达标的农产品,则对当日农产品进行销毁处理,如果产品质量持续不合格则取消其市场交易资格。
2.5 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措施
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宣魇痉叮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电视等媒介的作用,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使农民深刻意识到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
3 总结
监督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在生活智联水平方面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对自身的健康也越来越重视,这就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农业监管工作就显得比较重要,这也是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的重要举措。
1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特征及现状
1.1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特征
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保障工作越来越重要,加强对农产品的安全保障要从监督管理层面着手实施。农业监管就成为比较重要的一项工作,这对保障农产品的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农产品的质量保障中,生产监管第一线进行强力威慑及处罚,是农业监管的重要特征。通过严厉监管及处罚能避免有质量安全问题的农产品进入市场,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会的管理能力[1]。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农业监管是实现农产品全过程质量安全监管目标的基础,兼顾监管职能及宣传教育的职能。
1.2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现状
从当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农业行政监管的体系没有完善,一些乡镇农业监管并没有设置专门机构及人员,对乡镇的农业综合监管工作顺利开展有着很大影响[2];再有就是农业监管的装配相对落后,对农业监管的形象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很难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另外,一些农产品的监管工作专业性强,在具体的监管工作实施中就存在着诸多的薄弱环节,没有严格按照监管制度执行,这就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保障有着很大阻碍。
2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措施
2.1加强体制改革,实施联合监督
在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实施方面,就要从体制改革层面着手,构建联合监管的机制并加以落实,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供保障。从具体的措施实施层面来看,就要将监管示范县作为重点,对农业监管的力量进行整合,构建多部门合作和共管的协调机制[3]。农业监管部门对自身的优势能充分发挥,进一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及产地准出管理,从多方面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2.2强化农业监管队伍的完善建立
在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保障方面,要能从多方面着手,对监管队伍的建立层面充分重视,提高自身的监管能力和素质,这样才能为实际的监管效率水平提高打下基础。对监管机构办事效率要进行提高,对农业监管监管人员整体培养及培训计划科学制定,能让农业监管人员有训练的场所和机会,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技能,不断地完善自我,这样才能为农业监管的整体效率水平提高打下基础。
2.3加强监管网络的建设
在当前新科学技术的应用下,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为农业监管提供技术支持,这是提高监管力度的重要举措。在构建安全监管的制度过程中,要能指导各类农产品生产者构建完整的农业投入品使用记录及生产档案等体系,构建严格的市场准入考核制度,对质检体系的建设工作实施要从多方面加强重视。通过对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实际的监管工作进行结合,这就能提高监管的效率水平。
2.4注重考核制度的落实
为提高农业监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就要在考核方面加强,对相应的责任进行落实。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的落实是提高农业监管效率水平的重要保障。结合实际构建科学化的监督考核体系,提高农业监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对考核机制制定之后,还要能进行落实,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责任进行落实,层层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可制定激励机制,对监管人员进行鼓励,从多方面重视制度的实施,就能为保障农业监管的效率水平提高。除此之外,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还要从法律层面进行加强,加强法律知识的宣传,只有如此,才能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监管质量。
3结语
在当前的发展环境下,对农业监管的力度进行加强,就要从多方面充分重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效率水平提高。希望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对实际的农业监管工作顺利开展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贾林.加快辽宁省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发展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4).
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首要屏障和基础。近年爆发的诸多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暴露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范预警预报工作的不足。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的关键。
1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1.1总体设计原则
在建立科学合理的预警指标体系时,应该重点考虑总体设计指标数量适度,质量精准,能在有限指标数量条件下,最有效客观地反映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的真实性和目的性。1.1.1相对精简性原则在保证预警有效性前提下,使指标体系尽可能精简,体系内各个指标要求相对独立,目的是提高指标体系的分析效果。由于可供选取的指标较多,而且有时彼此之间相关,这时应避免同一效果警素重复,并且通过权重排序法来精简或筛选。1.1.2相对完整性原则在保证预警效率的前提下,指标体系的覆盖范围要能够全面系统反映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真实运行状况,保证分析结果符合实际。完整性的相对性是指指标体系中的各个指标要随着农产品的发展而做出相应调整,保证其真实性。
1.2指标的选取原则
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体系是由一系列单个指标构成的,是整个体系的基础要素。在选取时要遵循下列原则。|1.2.1科学性要求所选指标有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能真实反映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本质,具有明确的预警意义或价值,保证理论与实践的一致性。1.2.2系统性要求考虑指标体系整体与单个指标之间的关系。由于各个指标之间相互联系且相互制约,因此,要从系统整体出发挑选最合适的评价指标,而且要保证各个指标之间界限明确,避免相关。1.2.3代表性要求考虑指标的选取必须具有一般性,属于一般风险,在基本预警指标体系框架下,对于不同地域环境或产品种类要依据指标的权重进行调整,以获得特殊性的预警评价结果。1.2.4可得性要求所考虑的指标必须有一定度量方式,对于只能定性不能定量的重要指标要尽可能使用虚拟变量方式来表示其状态变化,以便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准确评价并进行及时预警。
2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2.1预警指标体系的层次
2.1.1目标层表1中目标层显示的是国家或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总体警情现状,反映了特定时期预警安全状况与发展趋势。2.1.2系统层系统层是根据目标层而设计的子系统。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状况,基于道德风险视角和质量安全角度出发,将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因子分为农业发展水平、监督管理水平、生产地点环境、生产者的技术及管理水平、农业投入品安全水平和产地贮藏保鲜水平六大类,每大类中指标表现的风险都具有特定的状态和特征。2.1.3指标层指标层是由表征系统层的主要要素构成,能通过检测获得信息或数据。各个指标的综合作用可以反映系统层指标的整体变化状况,具有一定的可测性、可得性和可比性。
2.2指标说明
2.2.1农业发展水平道德风险农业发展水平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息息相关,农业发展水平越高,农产品安全保障机制越健全越完善,使农产品质量安全道德风险越低。通过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实践调研和理论分析表明,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密切相关的农业发展水平的主要要素包括:农业技术支撑水平、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农业技术支撑水平。农业技术水平是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最根本因素,主要包括农业研发、新技术推广、科技示范水平和信息化建设等。经过权威部门调查研究证实:科技投资增长对农业生产增长贡献最大。如果在技术支撑水平方面存在道德风险,会直接影响农业的稳定和发展。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农业生产者的收入,直接影响农业的投入和科技创新与发展,而且农业总产值在GDP中所占比例是衡量农业整体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如果农业经济发展中道德风险较小,有利于农业的稳定发展与农产品质量安全道德风险降低。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大而强的企业,是带动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力量。也就是说,农户与大而强的企业合作,可以有效降低市场销售风险,降低结构调整的盲目性,在合作时如果存在单方的道德风险,会对农业市场产生较大影响。如果大而强的企业数量越多说明农业产业化水平越强。2.2.2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道德风险。监管人员专业水平。监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能力直接决定监管的效率与质量高低,如果监管人员在工作中从事道德风险活动会直接影响到监管质量,进而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资金投入水平。监管活动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就必然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这里不仅要求资金数量更要求资金利用的质量。如果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从事道德风险活动必然直接影响到监管的质量与效率。监管部门联动协调能力。在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过程中,各个监管部门之间的联动协调能力直接影响到宏观整体的监管效果。在监管过程中,如果一方或多方存在道德风险,这将直接影响到整体监管质量。检验检测能力。在农产品真正进入消费市场之前的各个中间环节的检验检测能力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关头。如果在检验检测过程中,工作人员从事道德风险活动,这将直接降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靠性。2.2.3产地环境安全道德风险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排出了大量的工业废渣进入空气、土壤和水中,这对农产品产地质量的安全产生很大影响,如果控制的好,农田质量高使生产出的农产品质量也高。因此,我们选取农田土壤质量、农业用水质量和大气质量状况这三大指标来反映产地环境状况。如果在这三大指标监控中存在道德风险活动这也直接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2.2.4农户的技术与管理水平道德风险农户是农产品的生产与加工的直接执行者,农户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越高,农产品质量的安全性就越高,但是,如果在生产和管理过程中,执行者从事道德风险活动的概率越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性就越低,反之则相反。因此,重点应从农户的文化程度、技术人员比例和技术水平三个方面来说明。2.2.5农业投入要素安全水平道德风险投入要素的质量直接决定农产品质量,如果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投入要素方面存在道德风险,将导致农产品的不安全,这就要求不同农产品若要保证高质量,必须有严格的国家标准,如果存在道德风险,必然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直接不良影响。2.2.6产地贮藏水平道德风险农产品的包装材料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农产品质量的安全性的高低,如果在包装过程中,包装者从事道德风险活动,以次充好,这将直接影响到农产品整体质量的安全性高低。贮藏保鲜工艺技术水平高低直接决定农产品保质期的长短。如果在贮藏保鲜工艺技术水平中存在道德风险,这将增大农产品超过保质期变质的概率,这将直接影响到农产品质量安全。
3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指标体系的实现策略
3.1科学确定权重
在构建了多级层级结构的指标体系之后,各层指标之间的隶属关系就确定了。在判定矩阵某一层中各元素的值时,是相对于上一层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来赋值的。我们采用德尔菲法(DelphiMethod)专家评分的方法。我们将制定好的专家评分表发给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各个相关部门的权威人士,然后让专家按照要求进行打分,最后收回评分表并对表中的数据进行整理与处理,确定各个指标的相对重要性,然后根据结果来构造判定矩阵。对于定性指标,一般采取Delphi法,通过构造判断矩阵来计算权重。对于定量指标,计算出各个指标值之后,采用加权平均法来确定权重。
3.2静态评价和动态预警
静态评价,是指通过上述方法计算出评价指标并进行预警。评价值越高说明这一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越好,反之则相反。动态预警是指结合专家打分、层次分析和模糊数学等知识对大量历史数据进行数学建模,利用模型来进行科学、准确预测预警,分析总结存在道德风险的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这样得出的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3.3保持预警指标体系的动态性
应该随着农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要及时对各个层的指标要及时进行修改与完善,最终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指标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指标体系的目的是对风险进行预测、分析、控制与管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进行综合评价,提出合理的预防改进方法,为监管部门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为保障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星联,钱永忠.我国农产9品质量安全预警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4(2).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12-2382-03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7.12.045
Current Situation and Strateg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Quality Safety Zones in Wuhan City
XU Jian-wu,L?B Jian-ping,HUANG Can,WU Guo-shun,HUANG Wei, LI Hong-ping
(Wuhan Agricultural Inspection Center,Wuhan 430023, China)
Abstract: This study figured out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situation of the quality safety zon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Wuhan city,through making a special investigation on the situation of those zones created by Wuhan’s six new urban districts. Summarized the the quality safety zon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o create the status quo;analyze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safety zone, and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local actual situation.
Key words:agricultural products quality;safety zones;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源头,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农村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监管工作所涉及的问题受到人们普遍的关注。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创建是抓基层、抓源头、保安全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推动建立责任明晰、监管有力、执法严格、运转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对于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笔者对武汉市6个新城区(江夏区、黄陂区、蔡甸区、东西湖区、新洲区、汉南区)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区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以摸清武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创建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1 武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创建现状
1.1 属地管理责任更加明晰
从2015年开始,江夏区和蔡甸区、黄陂区分别开展了国家级和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创建工作。从2016年开始,新洲区、东西湖区、汉南区开展了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创建工作。截至目前,农业部已授予江夏区为全国第一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区;省农业厅对蔡甸区和黄陂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创建工作进行了核查和评估;新洲区、东西湖区、汉南区全面启动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创建工作。
各区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创建工作,建立了“地方政府负总责、相关部门负监管责任,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机制,同时,各区政府与街(镇)办事处(人民政府)、区农业部门与农业企业、企业法人与企业内部均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层层传导责任和压力,强化责任和措施。
1.2 监管检测体系日趋完善
为尽快适应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后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全市建立了“监管执法以区为主,市级监督统筹,街(镇)协助配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体制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风险评估、监督抽检、执法监测等预警制度。
目前,全市共建立市级农检中心1家,区级农检中心6家,街(镇)农检站72家,农业企业自检室110个以上,市级以定量检测为主,区级以定性检测为主、定量检测为辅,街(镇)和企业自检室主要实施定性快速检测。同时,大力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基层化、纵深化,全市6个新城区的72个涉农街(镇)全面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在有鲜活农产品生a的村(社区)配备了一名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填补了该市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队伍空白,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有人员负责、有机构履职、有能力干事,正是源于这种全方位的打造,2016年,在农业部四次例行抽检和监督抽检中,该市产地农产品综合合格率达99.2%。
1.3 标准品牌建设稳步推进
标准化生产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武汉市以项目化的方式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实施先建后补的政策,标准化生产水平大幅提高。截至目前,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累计10.7万hm2,其中蔬菜标准化基地6.0万hm2,水产标准化基地4.7万hm2,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294个,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水平达75%以上。将促进“三品一标”农产品发展作为安全区创建的重要内容。全市已累计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达655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06个、绿色食品342个、有机食品190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17个。
1.4 质量追溯系统提档升级
在总结前几年探索建立的生猪屠宰场肉品和“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的基础上,从2015年开始,加快构建肉菜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种养殖及屠宰环节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截至目前,全市有113家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和9家A类生猪屠宰场的肉品质量安全已纳入追溯系统,追溯系统建设进入全面升级改造和实施阶段。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立农业投入品采购及使用档案、田间生产档案、质量检测档案,并带追溯二维码随货同行销售,实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责任可追究。
1.5 农业监管执法纵深开展
各区依法加强了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的管理,建立了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监管名录和黑名单制,扎实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做到了“三个全覆盖”,一是农业监管执法全市覆盖,按照“属地管理、依法有效、职责明确、分工合作”的原则,全面开展了农药及农药使用、“瘦肉精”、生鲜乳违禁物质、兽药、畜禽屠宰、水产品违法添加禁用物质、农药打假等7个方面的专项整治,加大了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品种专项检查力度;二是农业监管执法全行覆盖,全面开展了农产品、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动植物疫情、渔船及渔港、农机安全等监管执法活动,确保执法“零容忍”,安全生产“零事故”;三是农业监管执法全时覆盖,改变过去突击和季节性检查的做法,推行了日常例行督察、专项整治、节假日期间24小时值守以及突发事件随时处理的监管模式。2016年,全市各区共出动执法人员3 796人次,检查农药、肥料、种子、兽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经销门店和屠宰场、生鲜乳收购站8 692家次,立案查处90多起。
1.6 检验检测能力不断增强
市、区两级加大了检测检验设备的投入,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测检验能力,实现了由主要依靠市级检测向市、区、街(镇)、企业四级联动检测转变;由定性检测向定性、定量检测相结合转变;由单一的蔬菜品种检测向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全方位检测转变;由单一的蔬菜农残检测向多种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农业投入品、农业产地环境多层次检测转变。全市街(镇)农产品|量安全监管站和部分规模蔬菜生产企业建有检测室,配有检测人员和快速检测设备,实现了监测区域“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2016年全市共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127 650批次,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合格率99.6%。
2 武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创建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监测中时有农药残留超标问题发生。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农药的不合理使用,有的种植户没有按照规定标准使用农药,盲目或超量、超范围使用农药,或使用农药后不到安全间隔期就采收,从而导致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超标现象时有发生。
2.2 部分农产品生产企业的质量安全意识不强
部分企业只注重产量和经济效益,不重视社会效益,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要性的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关心、重视和维护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共识尚未真正形成,主体责任落实不力,法制观念淡薄,诚信意识、自律意识、品牌意识不强,还没有认识到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重要性。
2.3 农业生产经营高度分散
由于“小而散”的一家一户种植养殖仍占比较大,且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标准化生产难度大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生产经营主体数量庞大、分散,生产环节多、链条长,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难度大。
2.4 农产品收购、贮藏、运输环节监管缺失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过去只注重生产销售环节的监管,存在收购、贮藏、运输环节监管盲区,加上农产品收购、贮藏、运输环节流动性强,增加了监管的难度。
2.5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覆盖面有待加强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建设是一个长期投入的过程,追溯成本高,需要持续的资金支持,即使政府部门前期有政策扶持,企业对追溯系统的投入意愿不强,积极性不高,加上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时间不长,还有些规模企业没有覆盖到。
3 武汉市农产品安全区创建完善之对策
3.1 提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
进一步建立健全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体系;继续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检验检测等工作的经费投入;加强引进、培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才,充实到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中来。
3.2 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查处力度
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检查力度,加强大案要案的查处,公开曝光一批违法单位和个人。加强农资执法检查,严厉打击违法生产、销售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兽药和其他有害化学物质的行为;加强农业生产用药执法检查,检查农产品生产记录和自检制度落实情况,对违法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兽药和其他有害化学物质的行为,要依法严厉查处;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查,对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要坚决查封、扣押,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员,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3 抓好监督监测,消除质量安全隐患
加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公共机构及规模蔬菜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自检机构检测体系的建设,建立和完善市、区、乡(街、镇)、企业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网络;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投入品安全和农业环境安全的例行监测、监督抽查、专项检测,增加重点产业、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品种监测频次。
3.4 稳步发展“三品一标”
加大对农业“三品一标”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强化证后监督和标志使用管理,抓好年检、复查换证、续展等工作;开展“三品一标”产品推介,加大宣传展示力度,扩大市场影响力,用安全优质品牌农产品引领和带动农业标准化生产。
3.5 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制(修)订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在生产全过程实行标准化的质量安全管控,在标准化生产当中,要大力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重点推广性诱剂、杀虫灯、生物导弹、生物制剂、黄色粘虫板等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以降低农药残留,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3.6 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健全完善票证、台账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纸质追溯制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二维码技术为重点,建立健全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监管对接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管理;扩大覆盖面,逐步将全市规模生产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A类生猪屠宰厂(场)、年出栏万头生猪养殖场和“三品一标”企业全面实行可追溯管理。
3.7 探索农产品产、收、贮、运、宰环节监管机制
全面实行以“四有”(有标准化生产记录、有检测合格证明、有包装、有标识)标准为门槛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制度,实现农产品生产、收购、贮存、运输环节监管无缝衔接,建立统一的农产品采收、购买、贮存、运输、销售台账制度;全面开展产、购、贮、运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抽检工作;督促落实屠宰厂(场)“瘦肉精”自检和“瘦肉精”检测与屠宰检疫同步等制度,强化巡查抽检,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屠宰病死动物、注水和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等违法行为。
3.8 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
充分利用现代公共媒体等各种宣传方式,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的宣传教育,营造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创建的良好氛围;各级农业部门认真组织分类分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提高监管、执法、检测人员的履职能力,为深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