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13 09:45:2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java职业技能教育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关键词】
课程项目化;高职;职业活动
1 项目化课程内涵
项目化课程的基本内涵是:项目可理解为一件产品的设计与制作,一个故障的排除,一项服务的提供等。项目化课程是以通过对工作体系的系统化分析所获得的工作项目为单位设置课程,并组织课程内容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它以培养学生能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为目标;明确任务与知识的联系也是重要课程内容;强调知识与知识、知识与任务、任务与任务之间的复杂、整体联系;课程结构与工作结构相匹配;项目完成要让学生获得一个具有实际价值的“产品”等等,具有综合性、完整性、相对独立性的特点。
2 《java EE框架技术》项目化课程建设
《Java EE框架技术》是长春职业技术学院的第一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它是一套系列课程。分为三个阶段。《Java EE框架技术》是java的基础课程,主要是培养面向对象的思想,学完可以做一些C/S架构的桌面程序,如聊天室、小游戏、坦克大战等。《Java EE框架技术》主要介绍JSP、Servlet等技术,可以实现基于互联网的Java Web应用程序。《Java EE框架技术》是主要使用JavaWeb主流框架技术Struts2、Hibernate、Spring等进行企业级项目开发,是对前续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和技能的提升,而且开设在第五学期,后面就面临着实习和就业,所以我认为很有必要把本门课程建成一门符合Java 程序员岗位要求的项目化课程,为学生积累项目开发经验,为实习、就业增加砝码。
2.1课程培养目标
课程以程序员为培养目标,使学生能够了解项目开发流程和规范、理解SSH2整合开发的工作原理、掌握SSH2整合开发技巧;能根据用户需求分析报告,进行系统架构、用例详细设计。能按照软件开发规范,进行软件编码、单元测试和集成;能够配合好团队成员,完成指定模块的研发;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喜爱专研新技术;能严谨、认真的完成代码的编写和测试,并按时提交任务。通过以上的培养目标,使学生真正达到与企业零距离的对接,完成了由学员阶段到程序员阶段的角色转换。
2.2面向主要岗位
本课程对应IT企业的软件开发部门。面向的首次岗位是初级程序员、软件测试员、软件实施员。二次岗位是高级程序员、测试工程师、实施工程师。未来发展岗位是系统架构师、系统设计师和项目经理。本课程面向的主要岗位就是java程序员。
2.3典型工作流程
java程序员典型的工作流程是:首先要通过需求分析阶段制定好的分析报告,来深入了解客户需求、业务流程;然后进行方案设计,主要进行用户界面设计、角色和权限设计、数据模型设计、系统架构设计,在本环节会生成系统详细设计说明书和测试用例;方案设计以后是系统定制阶段,主要完成程序代码设计和单元测试工作,本环节会生成系统实现的详细文档;最后是系统的集成测试和部署实施阶段,本环节会生成用户使用说明书。以上就是java程序员典型的工作流程。
2.4学习型项目
课程采用了与订单企业共同构建的学习型项目――网上购物管理系统来组织教学。该系统是通过对Java程序员岗位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工作环境等内容加以分析提炼,确定出该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并按照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引领课程内容的原则而构建的典型学习型项目。本课程是采用框架技术对系统的重新架构和设计,最终实现了一个四层架构的网上购物管理系统。
2.5学习情景
确定了课程的教学项目,依据项目开发流程中各个环节对应的企业岗位,并对岗位技术能力进行分析,确定了本课程的学习情境。下面我们具体来分析一下学习情境是如何划分的:软件项目开发首先要进行的是系统需求分析,对应的企业岗位是需求分析师,所需要的职业技能是系统分析能力,对职业技能进行知识转换,从而形成了第一个学习情境:系统设计;然后是系统架构设计、系统编码实现两个环节,对应的企业岗位分别是架构设计师、程序员。所需的职业技能分别是系统架构能力、软件编码能力,从而形成了第二个学习情境:系统实现;最后是系统整合测试、打包,对应的企业岗位是测试员、实施员,所需职业技能分别是系统测试能力、实施能力,从而形成了第三个学习情境:系统实施。
2.6教学模式
课程采用了“三阶段 一体化 双螺旋”的教学模式。三个阶段对应三个学习情境,并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由教师的在引领中教学、在开发中教学、在应用中教学,到学生的在讨论中学习、在探索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充分的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协作等学习能力,完成了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另外,学生课后独立完成拓展项目的研发,使学生巩固了专业技能,积累了项目开发经验。
2.7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采用平时成绩考核、拓展项目考核、企业案例考核三种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拓展项目考核在一定程度上监督学生的平时表现,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及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前提。
企业案例考核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企业案例考核占总成绩的60%。学生在进行案例考试的同时,就是在模拟企业实际工作中的项目开发,使考试内容与工作实践结合更加紧密,考试结果的说明性更强。“企业案例考核”能够保证以最小的误差评定学生在Java程序员岗位的工作实践能力,能够为IT校企联盟中的企业提供最精确的人才素质信息。
以上就是《Java EE框架技术》这门课程进行项目化课程改革的基本情况。项目化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 将打破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 摒弃忽视学生个性发展的传统教学方法, 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发展和实践活动提供更多的时间和更广泛的空间, 为行业和企业培养面向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当天,Sun 公司还宣布与中国知名的远程教育机构奥鹏远程教育中心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启动“Sun 中国在线教育管理学院”项目,将 Sun 公司系统、权威的Java 远程培训资源,与奥鹏遍布全国的1400 多家远程学习网络整合起来,为全国各地区的Java技术学习者提供统一的、标准化、专业化远程学习服务。
Sun公司新兴市场地区首席教育官郭家强表示,“网络的普及和 Java技术的广泛应用,都预示了Sun Java远程教育的巨大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开发系统、严谨的远程教育课程资源,满足中国远程Java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实现他们的职业梦想。”
在中国企业裁员风潮越演越烈的严酷现实下,参加培训是为了实现“职业梦想”,更是为了应对“职业现实”。
人人都来学Java
“目前全球有资质的Java开发工程师有600万人,但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印度、甚至巴西和俄罗斯等国家,都有类似的现象:这些国家每年都有大量的软件专业的毕业生走入社会,但是却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抱怨,它们招不到合适的软件人才,供需之间形成了巨大的鸿沟。而这些鸿沟需要专业的教育培训来填补。” 郭家强表示,“全球Java人才的缺口也很大,但是目前尚没有一个权威的数字能具体说明。”
目前在各大招聘网站上,年薪10万元甚至20万元招聘Java高级软件工程师的广告比比皆是。据相关调查,2007年我国软件企业在Java高级软件工程师这类职位上的人员空缺至少有8万人。企业对高级Java人才“一将难求”,Java高级软件工程师的薪酬自然就水涨船高。
事实上,Java应用已经相当广泛,比如在企业级应用开发方面,大到全国联网的系统,小到中小企业的应用解决方案,J2EE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网站开发方面,JSP+Servlet+JavaBean,一直以来都相当流行;移动领域典型的应用是手机游戏(国内主要是这方面),这里是J2ME的天地。而且,随着国家对基础软件研发投入的增加、嵌入式软件的大规模应用,Java人才将更加走俏。
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技能
据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常务副主任赵敏介绍,目前“Sun 中国在线教育管理学院”项目主要面向大学生、大专生、中专生和职高生。“我们所做的是Java技术的基础教育和基本技能培训,而不是职业技能速成班。” 赵敏说,“在当前大学生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通过在线学习、参加职业技术培训是一项值得的投资。
0 引言
为了切实把学生培养成为企业生产、服务、管理和建设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随着高职生源质量的下滑,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作为指挥棒的课程考试方式改革应该先行。2014年6月份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指出:“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创新顶岗实习形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推进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这给课程教学活动、教学方式和课程考核等改革提供了政策依据,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途径。
依据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石油工程系开设的钻井技术专业和油气开采技术专业与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产业紧密对接,这些专业的核心课程必须要与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对接,这是调整课程体系构建的方向,也是改革和调整课程内容的方向。
1 考核改革可行性分析
钻井技术专业和油气开采技术专业部分课程教学内容与对应工种职业标准相对应,根据表1,可以明确地看出部分专业课程操作性较强的性质,对这些课程的考核方式可以进行改革,通过举行职业技能大赛替代本门课程的考试,即“以赛代考”。
2 专业课考核改革方案
在学生完成本门课程学习之后,直接进行对应工种的国家级和省级或者院级组织的职业技能大赛,比赛成绩作为本门课程的考试成绩,从而取代传统的课程考试方式,名次靠前者颁发荣誉证书,详见表2。若不合格者,学生申请教研室可以组织安排,重新进行技能比赛,直到合格为止。
3 以赛代考的实施
①职业技能大赛设计与组织。根据国家职业标准与专业特色,教研室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设计合理的职业技能大赛考核方式,职业技能大赛考核的目标要符合石油高职类专业人才培养要求,适应钻井和油气开采岗位工作要求。
②职业技能大赛与岗位作业相结合。职业技能大赛的操作内容应与相关岗位作业相结合,如《钻井施工技术》、《油水井生产与维护》,这些课程的职业技能大赛内容应该与钻井岗位、采油岗位操作内容相结合,这样才能有目的地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③职业技能大赛奖励。专业课程的职业技能大赛,通过专业评委老师选出比赛结果,给予比赛名次靠前者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以赛代考是一种创新的考核模式,对高职教学考核方式改革起到了积极引领作用,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升了学生整体的技能水平,从而能够适应石油生产岗位工作要求与当前的就业形势的需要。另一方面,提高了专业教师的理论与技能水平,提高了石油企业生产能力,同时促进了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发展。因此,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切入点,搞好高职院校课程考核模式改革已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部分。
参考文献:
[1]吴荣梅.以赛代考――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探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
[2]林志国.以赛代考的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32(12).
[3]徐利谋,蒋建平.多元化考核方式在Java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社会日益广泛的应用,社会对计算机软、硬件的设计、开发、销售、应用、管理和维护等诸多方面的计算机应用人才提出了多元化的要求,对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多。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应以社会职业岗位技能的需求为导向,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岗位专业技能和技术素养,使学生具备相应的岗位操作技能。
专业课程体系是落实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步骤。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计算机系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中,以社会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结合本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现状,在建设注重培养学生的岗位操作技能的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1传统课程体系的不足
教学改革前,我院计算机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影响很大,主要表现为:在课程结构方面,其课程结构安排基本上是普通高等教育的缩简版,呈现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这种三段式结构。在课程间的联系方面,前导课程注重为后续课程准备基础理论知识。在课程内容方面,注重传授系统的,完整地理论知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缺乏紧密的联系,实践仅被作为理论的应用和验证而置于次要地位。
这样的课程体系是以学科理论为导向的“知识本位”模式,缺乏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专业化、行业化的职业技能的培养,专业课程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对计算机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介绍不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在实践环节上缺乏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和行之有效的手段,由此导致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方面缺乏力度。
2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和举措
2.1分析社会需求,确定培养目标
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状和社会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科学定位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针对所培养学生将来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认真分析其工作岗位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要求,确定所培养学生应具有的关键职业技术、技能、职业素质。结合高职教育对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的要求,逆向推求学生所必须具备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构成。
在大量的市场调查和行业调研的基础上,对当前社会所需求的计算机应用型的岗位进行分析,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确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为:
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能熟练进行软件开发、测试与维护,从事软件编码、小型网站建设与管理、计算机维护等工作的初、中级应用型人才。主要服务单位:从事软件开发、维护与销售的企业和需要信息化管理、维护的企事业单位。具体针对的岗位:JSP开发人员、数据库开发人员、数据库管理人员、网页制作人员、网站开发工程师以及软件销售、维护和市场推广人员等。
2.2注重课程体系的实践性,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结构
教学体系的建设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课程体系构建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培养目标能否实现,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课程体系的建设不仅要考虑到专业知识的结构、专业知识的内在规律,还应考虑到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而言,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迅速,因此,需要设计一个既能相对稳定,又能满足当前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就业学习,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必然要以实践教学为途径。那么,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应以社会职业岗位需求为主导方向,选择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实践教学,着力培养学生在将来的职业岗位上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门类较多,且发展迅速,而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是阶段性的,学生的基础知识及未来发展呈现多样化、广泛性的特征。因此,注重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除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外,还应增加拓展性的教学内容,重视技术拓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学生的持续学习打下基础,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和发展提供一定的条件,以满足学生毕业后自主学习的需要, 以适应不断出现的新技术变化。
按照上述思路,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计算机系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中,根据高职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和岗位群的职业技能需求,打破传统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建立了由文化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职业技术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结构,并确定了本专业的核心课程: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Java语言程序设计、SQL Server数据库设计与实现、Java Web应用开发、J2EE企业级开发、J2EE框架技术。职业技术课程以6门核心课程为主干,主要培养学生从事具体职业岗位的工作技能。职业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直接上岗能力为出发点,注重就业岗位的社会需求,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以往存在一种误区,将实践教学集中于毕业设计阶段,忽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实践教学。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和确定性,要实现教学目标,达到其规定的实践动手能力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因而,在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应首先应当注意到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在于实践过程的积累,将实践教学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全过程实践。
我院计算机系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立的实践教学体系落实在每学期3周的小学期的实践教学和毕业设计中,其教学内容以核心课程的实际应用和职业素职教育为主。主要内容有:静态网页制作、Java与Java Web综合实训、J2EE企业级开发综合实训、J2EE框架技术综合实训、职业能力训练等实训项目。
实践教学体系的教学实行“真题真做”,设计题目绝大部分来源于公司企业的实际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发展方向选择感兴趣的课题。在设计过程中,公司的开发工程师到校给各课题组成员安排任务、说明要求并进行讲解,使学生了解实际开发工作中的要求及设计的内容和步骤,并制定开发计划,使学生获得真实的软件开发工作的体验。
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教学中实行“真题真做”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技术的能力,为将来的就业、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同时,缩短了实践教学与社会实际需求的距离,完善了实践教学工作,提高了实践教学质量。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行业企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背景下,各类职业院校的学生数量也呈递增趋势。然而现实情况却是一方面毕业生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越来越难,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却招不到合适的人才。矛盾的根源主要在于很多职业院校仍沿用传统普通教育的学科型体系模式,重知识轻技能,导致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脱节。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进行高职教育改革是唯一出路,基于此,本文尝试从基于工作过程的角度提出《JSP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
一、当前JSP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行业对Java开发人员的需求量较大,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JSP程序设计》课程,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效果不尽如人意,难以达到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学校的教学与企业实际用人需求脱节。
传统的《JSP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以下一些缺陷:一是内容体系大而全,其中不乏一些陈旧已经过时的知识,一些技能在实际企业开发中也应用得很少,但却花费了学生很多精力来学习。二是课程内容更注重知识的传递而不是重在职业技能的培养。三是在教学模式上,即使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也局限在针对具体的知识点,缺乏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导致学生很难利用零散的知识和技能进行一个综合的系统开发。四是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虽然能够使用案例教学,但不能很好的结合每个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其积极思考、动手实践,未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工作过程理论
为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技能,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需要不断探索以变更落后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2O世纪90年代,德国职业教育学者提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称为以工作过程导向的整体化工作任务分析法(BAG),以劳耐尔(Rauner)教授为首的专家认为: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它“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 [1],这一理论于20纪初在德国职业教育中推广。国内以姜大源为代表的专家借鉴德国经验,倡导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强调按照工作过程序化知识,着眼于动态行动体系隐形知识的生成和构建,其课程开发过程是一个伴随学科体系的解构而凸显行动体系的重构过程[2]。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模式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的学习体验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重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反思和总结,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学习能力。
国内目前关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理论方面的研究比较多,但针对具体的专业和课程进行实践的研究还较少,本文针对软件技术(Java方向)专业,结合《JSP程序设计》这门专业核心课程的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就课程开发方法和实施步骤进行有益的探讨。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JSP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设计
1、课程概述。《JSP程序设计》是我院软件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熟练掌握JSP的常见开发技术,理解MVC设计模式并能熟练运用其开发动态网站,通过实践,能够利用程序开发集成工具Eclipse开发基于Java Web技术的网站及企业级应用系统,养成规范的编程习惯,具备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初步技术创新能力。
2、工作岗位分析。在对本课程进行教学设计之前,需要先根据专业定位,分析工作岗位,根据工作岗位明确具体的工作任务,从而进一步形成课程体系。通过查询网上的相关工作岗位招骋信息、走访行业企业专家、调研往届毕业生工作信息等形式,得出该领域的主要工作岗位如下:网站设计与开发人员、网站编辑、网站运营工程师、Java Web开发工程师等。再针对这些岗位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总结其必需具备的核心职业能力,再根据这些核心职业能力有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的教学设计。
3、教学设计思路及具体实施。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计算机基础、网页设计与制作、数据库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后修课程是JavaEE程序设计、编程强化、PowerDesigner系统分析与建模等。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根据学生知识的起承转接,本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实用性原则,课程内容的重点围绕解决软件开发项目中所涉及的知识、开发流程、技术框架及项目测试与部署来进行,教学内容主要选取JSP开发环境的搭建、JSP基本语法及内置对象、JDBC数据库技术、JavaBean和Servlet等模块,课程的教学设计以分析工作岗位群为出发点,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总结出核心职业能力要求,以开发完成一个项目(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为主线,将其分解为典型工作任务,再与课程的知识模块相对接。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思路如图1示。
基于上述教W设计思路,对项目、任务、知识和能力进一步解构,将其在教学活动中实施,实施的过程见表1示。
在课程的整个教学活动中,改进传统的理论教学在教室讲授带来的不能即讲即练不直观的缺陷,将理论和实验教学均安排在机房进行,贯穿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小组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内容由易到难,从基础到高级,在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融为一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以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4、课程考核与评价。改革传统的单一理论试卷考试,采用过程化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将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与期末的结果性考核相结合,更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真实情况。课程考核指标见表2示。
四、结语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计是在对真实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重新整合,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本文的教学设计思路在实际教学中,已经历了五届软件技术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课程内容的设计及教学策略也日趋完善,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自学能力和实践技能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提高了自主学习、项目实践能力以及创新学习能力。
Independent School of Computer Professional Teaching JAVA programming
Hu Yan-hua,Zhang Heng
【Abstract】Independent Institute to develop advanced applications talents as the main task. The Java language is currently widely used software development language and its teaching high theory, practical applicatio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lead to students'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found, practical ability and poor phenomenon, it is difficult to meet the employment needs of the enterprise. To solve this problem, we propose the teaching enterprise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Java standards of teaching goals, modular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two elaborate reform measures from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experimental training, practic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e reform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Key words】Java language;Teaching reform; Business needs; Independent Institute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独立学院是伴随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而产生的新兴办学模式,它凭借“民、独、优”的特点,对迅速整合利用高校优质教学资源及社会资源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其办学条件有限,大多学生的基础相对薄弱,其教学方法与培养模式是办学的难点——若其克隆母体学校模式,就会使学生面临尴尬局面:与普遍高校相比理论知识欠缺,和高职院校相比实践能力不足,导致学生竞争力不高。因此,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成为其主要目标[1]。Java语言是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编程语言,已成为软件设计开发者应当掌握的一门基础语言。相应地,《Java程序设计》已经成为所有高校计算机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如何改革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4],已成为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
目前不少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与社会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反映了当前高校尤其是独立学院类院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验实训教学等方面出现了滞后,没有与社会实际需求挂钩。针对上述问题,我系成立专门教研小组,并与母校教授及高工教师密切协作,定期地进行教学交流、总结,并依托母校雄厚的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采用当前主流的开发平台搭建硬件实验室。同时,本小组教师密切关注IT类前沿动态,将当前主流新技术引入课堂,拓宽了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求知欲。本文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实训三个方面对“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讨,力求提高学生编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教学内容改革
Java是计算机专业高年级的课程(其中我系开设在大三上学期),其教学质量直接面对企业的考核,其教学应该以企业需要为出发点[2],而提高毕业生的编程能力是关键。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首先需要明确教学内容。
大学的程序类课程是系列化的教学,在Java之前已经学过多门语言课程,如C/C++语言。这些语言类课程的基本风格、语法、程序逻辑是一样的,因此在Java教学中,对于这些基本的内容不必详细讲解,通过简单的回顾即可,应该把大量的时间和资源用于更高级、更专业内容的学习,这样,学生才能更快地提高自身素质,强化编程能力。
目前,市面上很多教材对于Java的介绍偏简易,尤其是对于Java的一些重点内容并没有详细介绍,这对于学习Java是不利的。笔者推荐由清华大学出版、耿祥义主编《Java 2实用教程(第三版)》作为教材。
结合我系学生的编程能力及企业需求相关岗位(如程序员、软件测试人员、项目实施人员及客户支持人员等),本课程改革内容[5][6]选取上采用模块化教学的方式,有针对性的设计了7个模块(涵盖13个任务)和6个来自企业的真实项目。其中7个模块所选择的任务基本涵盖了目前企业最常用的设计模型,如工厂模式、单例模式、模板模式、组合模式及C/S模式,从而与职业技能进行有效链接,且可以集中包括了Java课程所有学习重点。
模块一、Java面向对象编程
该模块中包括三个任务:1、个人信息输出,通过实现输出个人信息的案例学会面向对象及其特征等相关知识;2、简单职工管理,通过简单职工管理的案例学会面向对象中继承的使用及方法的重写;3、职工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其案例学会简单项目的设计流程和开发思路。本模块旨在使学生在C++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三个案例能激发学生对Java语言面向对象思想更高层次的理解,并对Java程序开发充满信心。
模块二、集合框架
本模块的任务为经典的记事本程序,通过该案例能使学生理解集合框架的体系结构,能使用集合类和接口进行数据的存取,其中熟练掌握Arraylist、LinkedList、Hashtable、Vector、HashMap集合类,明确集合存储的数据类型,并在实际工作中应用。
模块三、Java GuI
本模块中包括三个任务:1、计算器程序,以此为案例旨在使学生会使用NetBeans集成开发环境,运用Java GUI工具进行界面的设计,并熟练使用swing相应的组件及布局管理器;2、Java事件处理及对话框,通过实现学生的信息添加及修改案例使学生学会Java中事件处理机制,能运用常用的AWT和Swing事件,解决实际事件问题,会使用JOptionPane、JDialog对话框;3、Java异常处理,通过加法计算器的案例是学生掌握try-catch-finally进行异常处理,学会throw和throws抛出异常的区别以及自定义异常及相关异常处理知识。通过对模块三的学习,使学生可以实现用Java来开发简单的带有用户界面的程序,并能意识到程序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对其进行预先处理。
模块四、JDBC
本模块包括两个任务:第一个任务为JDBC连接数据库,先让学生理解JDBC概念及其驱动类型,会使用Connection对象和Statement对象,重在能用JDBC连接Access/SQL Server/Oracle数据库;任务二、JDBC访问数据库,此任务通过实现查询分析器案例,让学生掌握ResultSet、ReparedStatement、CallableStatement对象,能够对数据库进行增、删、查、改操作。本模块旨在使学生明确企业开发项目中数据库操作是重中之重。
模块五、I/O流
该模块通过两个任务对I/O流进行讲解:第一个任务是账户数据管理,通过账户数据的存储和浏览的实例掌握IO流及相关类知识;第二个任务是学生数据管理,通过该案例使学生会用FileReader/FileWriter类进行文件读写,会用BufferedReader类进行缓冲区读写和PrintStream/PrintWriter类。另外,笔者授课时还重点讲解Reader与Stream的区别与使用场合。通过该模块的学习让学生明确输入、输出操作时企业项目开发中必不可少的操作及面向对象开发中数据读写的实现思想。
模块六、Java多线程
本模块中含有一个任务——经典邮件系统,通过此例使学生明确Java多线程相关概念以及能运用多线程解决多任务同步与互斥问题。笔者授课时结合操作系统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临界资源、并发问题理解,并尽量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模块七、Java网络编程
此模块的任务为点对点聊天,通过该案例可以使学生掌握包的含义与使用方法,会使用网络通信中常用的TCP/IP、FTP、HTTP等网络协议,会使用URL类和InetAddress类,能用Socket类进行网络编程,从而使学生学会在网络环境下实现数据的通信。
通过上述模块的学习,其中涉及到的知识点都是一个合格Java从业者必须深刻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认识到Java语言的特点,拓宽了眼界,还可以理论联系实际,更重要的是这些内容衔接了Web开发的内容,有利于学生们后续课程《JSP/Servlet》、《J2EE》等课程的学习。
3. 教学方法的改革
为树立学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掌握 Java技术精髓,实现我系“零距离就业”,在课程的教授过程中,我们大胆的进行教学改革,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灵活使用“启发式教学”、“任务驱动”、“项目导向”[3]等方法,突出了“理论教学构筑学生的知识结构,实践教学构筑学生的职业技能结构”的教学原则。
(1)启发式教学法
可激发思维,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例如,当讲线程时,并不是直接给出线程的概念,而是先回忆“进程”的概念,分析一个进程的执行过程,从细节处引导学生对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和思考,引出线程概念,获得正确的结论。
(2)任务驱动教学法
对每个知识点的讲解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通过“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边学边做总结”的过程,体现出互动创新、提倡个性、重在应用、共同协作的教学风格。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使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实践。
(3)项目导向教学方法
全面推行“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通过精选案例、分解任务、讲练有机融合,将相关知识点融入项目,通过项目实现,让学生掌握 Java 技术,并对面向对象编程有一个直观和更加感性的认识,再通过动画演示、趣味教学等方法,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建立起面向对象编程的思想,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4. 实验实训教学方式的改革
对与Java课程的学习,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系主要采用以下两阶段实验教学模式:
(1)与模块学习同步的上机实验,对上述任务案例实践采用“榜样学习”教学法,即课上让学生对上述7模块中13个任务案例进行同步一一模拟,完成知识点相同或类似的项目,以巩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并树立学生信心和成就感。
(2)六周实训阶段
此阶段设置在上述模块学习结束。为了使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同步提升、全面培养,通过7个模块的学习,学生已经系统、全面、深入、专业地接受软件项目开发中所需要的各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再通过模拟软件公司真实项目的实训锻炼和职业指导,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也能够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个人的职业素质。目前我系模拟真实项目有:社区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即时通讯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BBS论坛系统,教育信息化系统,物流配送系统。
本阶段教学由校企合作教师和我系专任教师(参与过企业项目合作及有过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负责),目前与我系合作的企业有:四川华迪 ,深圳达内,上海杰普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等遍布全国范围之内数十家合作企业。
本实训阶段采用小组团队方式开发。为了能够让学生体验到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团队协作、团队交流和增强“协作和共享”方面的意识,本阶段开发项目采用团队(Team)开发方式实施——项目分组和角色扮演。主要有项目组长、技术总工、项目功能实现(开发人员)、界面开发及集成测试等人员。
通过本阶段实训,要求学生不仅要实现软件的功能要求,还要尽可能完成一个稳定、安全、高效、高维护性的一个高质量的应用软件。通过分组和角色扮演等多种不同的形式的锻炼,最终使得学生不仅在编程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与巩固,也还能掌握软件架构设计的思想、设计方法和理解设计原则,懂得如何去设计构思软件。学生可以充分体验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任务和目标,从而增强软件开发过程中各个阶段所需要的各种形式的标准化文档和编码规范化方面的意识,并把握软件设计模式的思想和具体在实际项目开发中的应用、增强团队协作和交流的意识。本实训项目完全按照企业的流程去管理,由校企资深的项目经理带队,从需求分析、概要设计直到集成测试、验收测试完全符合企业的管理模式。在这个阶段使学生真正的体会到企业的开发流程模式,使得学生就业后能以最快的速度融入企业。
5. 总结
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提高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市场竞争力, 在独立学院开设的Java课程就必须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本系采用模块化的教学内容,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两阶段实验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好地明确学习目标,强化编程能力,提高创新能力,适应社会需求。实践证明,通过新的Java课程的讲授方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高,分析问题能力、系统设计能力以及编程能力均得到提高,从而提高了学生竞争能力。本校2007级和2008级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高达96.34%和97.53%,表明我系实行Java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但是,我们清醒地意识到,Java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不断实践的过程,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 为切实提高独立学院培养质量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宋卫华.独立学院实验实训教学系统建设的几个问题[J].山西科技,2008(2):83-84.
[2] 邓泽林,谢中科等.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Java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28):114-116.
[3] 张哲,陈桂生.在Java语言教学中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7(18):160-161.
[4] 陈建平,刘书一.以就业为导向的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J].计算机教育,2010(17):11-13.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3.085
传统的“学科本位”课程体系,是以学科课程为主,辅以一定的实践课程,被人为地划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采取的是“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典型的三段式课程体系结构。这种课程体系逐渐在高职教育中淘汰,原因是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侧重职业技能的训练与职业素质的培养,而这种课程体系偏重于理论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严密性,轻视知识的实用性和实践性;与未来职业岗位脱节,不能根据职业岗位发展的需求来调整教学内容,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适应工作岗位需要。
随着高职生源质量下降,企业用人层次需求的变化,高职院校迫切需要构建符合高职教育规律的课程体系。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结合本省及周边省份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针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特点,在对企业职业岗位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提炼了典型岗位工作任务,为构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1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以服务衡阳市、湖南省及周边省市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面向计算机应用领域,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诚信品质,具有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知识、软件开发、数据库管理、平面设计、软硬件维护等技能,能胜任计算机操作、系统维护、Web开发、电子商务建设、网站建设、移动平台开发等工作,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和IT行业技术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2 职业岗位群分析
通过对相关用人单位的职业岗位的调研、统计、分析,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明确了其所面向的职业岗位群。从就业的发展阶段划分,可分为初始就业岗位和发展就业岗位,其中初始就业岗位包括了Java程序员、Android程序员、Web前端设计师、数据库管理员和图形图像设计师;发展就业岗位包括了软件项目经理、软件设计工程师(架构师)、软件开发工程师(程序员)、软件测试工程师(测试员)、软件维护工程师、电子商务工程师(技术类)、数据库工程师、图像设计师。从人才培养方向划分,可分为3个方向,即Web方向、Java开发移动程序方向、媒体设计方向,其中Web方向为本专业主要的培养方向。
3 课程体系构建
3.1 构建思路
根据计算机职业岗位层次化、细分化的需求状况、任职要求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参照职业资格标准以及企业、行业对计算机人员职业知识、技能、态度评价标准,与湖南青鸟软件有限公司、深圳智邦科技有限公司、衡阳新浪潮、衡阳同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衡阳市远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东莞信鸿科技、中兴网信衡阳公司等企业深度合作,深入调研,对专业岗位能力进行分析,确定岗位知识范围和基本技能,课程内容分产业进行细分,按工作岗位能力形成与拓展的需要,构建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终身发展的“项目包、套餐制、递进式”课程体系。
3.2 课程体系模块
本专业课程体系由素质提升课程、专业平台课程、专业定向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和素质拓展课程共五部分构成,形成以体现专业文化素养要求的素质提升为先导,以体现职业基本素养的专业平台课程为基础,以体现专业核心职业能力需求的专业定向课程为核心,以体现专业技术能力的综合实践课程为关键,以体现专业拓展能力的素质拓展课程为补充的,既相对独立又相互承接的,具有对接职业资格考证鲜明特色的“五大模块”课程体系。
素质提升课程包括了“基础”、“概论”、高等数学、大学英语、体育、大学语文及应用文写作、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等11门必修课程。
专业平台课程包括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Photoshop应用设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网页设计与制作等6门必修课程。
专业定向课程包括了数据库设计与开发、Linux操作系统、Java程序设计、高级数据库、Java Web程序设计、Java Web高级应用开发、移动应用开发、ICT工程建设与项目管理、图形图像处理实训、网页设计实训、网络工程实训、IT认证、Java程序设计实训、WEB应用开发实训等14门必修课程。
综合实践课程包括了军事训练(含入学教育)、社会实践、毕业实训、生产实训(含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5门必修课程。
素质拓展课程有音乐鉴赏、书法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现代礼仪、演讲与口才、个人理财实务、旅游常识、文学鉴赏、普通话、形体训练、网络安全、实用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等多门选修课程,学生从中选取4门课程进行学习。
3.3 职业能力要求对接课程设置
以下就几个典型的职业岗位,分析其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要求,以及对应的核心课程的设置,具体如表1。
4 结束语
工作岗位及能力目标分析是课程体系设计的核心,包括对工作岗位、典型任务、能力目标的分析,并将分析结果用于课程设置。基于岗位能力需求的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对于保证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十分必要,是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和竞争软实力的具体体现。只要以当地本行业特点和经济发展实践为依据,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为社会服务的方向,才能构建出科学合理的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都丽莎,张龙伟.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多角度分析[J].职教通讯,2015,(09):1314,29.
一、JAVA技术人才的需求现状
随着Internet技术的快速发展,Java成为互联网的标准编程模式以及分布式企业级应用的事实标准。以Java2平台为核心的J2EE、J2SE和J2ME三大平台,在世界上形成了一股巨大的Java应用浪潮。据全球市场调查分析显示:目前已经有25亿部电子设备采用Java技术,Java智能卡发行量已经达到10亿张;采用Java技术的手机达7亿多部;7亿台PC机应用了Java技术;140家电信运营商支持Java技术。
Java技术应用的广泛,使得软件产业对Java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大。2006年根据文华学院与上海信息服务人才培训中心联合进行的一项调查统计,仅上海地区,各级水平的Java技术人才缺口就达到18―20万人,以此推断,全国Java技术人才的缺口应该在60万人左右。[1][2]
事实上,近几年随着Java应用的扩展,国家为加快软件人才,尤其是“软件蓝领”的培养,2003年教育部在批准清华大学等35所本科院校试办软件学院的基础上,又发文试办了35所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目前,除了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院校培养的软件人才外,在全国1047所高职(专科)院校中80%以上的学校都开办了计算机专业。
然而,虽然Java人才的薪水较高,但目前对该类人才需求旺盛的IT企业却很难招聘到合格的Java人员。每年全国高校毕业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有数十万之多,但却难以满足软件产业的直接需要。一方面IT企业招不到合格的Java开发人员,另一方面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学生无法正常就业,在供求表面“平衡”的情况下,却出现了实际供求不平衡的尴尬局面。
二、需求现状产生的原因
出现上述供求不平衡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国内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在读期间没有掌握实用的技能与经验,距离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有较大的差距。
当前,大学的学科教育仍然以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教学为主。尽管高校已经意识到Java的就业前景,开设了各种关于Java的应用课程,但概念原理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最多只能算是了解了Java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然而作为软件产业,它需要的是直接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它与传统的大学教育有一个根本的矛盾:前者需要的是应用技术型人才,但是后者产生的人才以研究型为主。作为Java软件技术开发人员,他需要做到根据企业需求进行相应的开发,除了了解Java语言的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具有相应领域的开发能力,包括图形界面的开发、Web组件的开发、移动应用的开发以及Web服务的开发等。一个Java程序员至少要具备以上四项能力中的一项,才可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然而,大学生走出校门进入软件企业后需要经过较长时间训练和企业再学习才能成为成熟的软件人才,这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招人就用的实际需求。
针对这种情况,高职院校提出了培养“软件蓝领”的方略,但在实际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各种问题。如培养方式很模糊,并没有形成定位准确、以技术应用为主导、面向市场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出现了两种倾向:一是盲目向本科看齐,套用传统学术教育的培养模式,致使培养出来的软件人才有理论、无实践,不具备技术应用能力;另一种倾向是不考虑教育的层次性、滞后性,不分辨市场需求的真实性、饱和度,盲目跟进市场。[4]
此外,培养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多年来并无过多变化,学科体系的烙印仍然明显,过分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只强调遵循知识系统上的衔接性。虽然采取了模块式教学,但其模块也只是将不同的课拼凑在一起;在教学方法方面,虽然基本上采用了理论与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法,但仍然是以书本知识的讲授为主,对学生职业技能以及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相对不足。
三、高职院校应如何应对
面对如此尴尬的局面,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究竟该采取何种正确合适的策略来培养学生才能更适合社会的需要?
1. 提高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标准
大学的学科教育难以解决软件产业的成熟软件人才的培养,其根本出路就是建立直接面向软件产业的职业教育体制,解决软件产业的不同层次的软件人才培养。只有对软件产业的成熟软件人才进行分层和定位,才能发挥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和软件学院的各自优势,制定相应的培养标准。
我国目前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定位在专科层次,担当软件产业的底层人才的培养,主要是软件编程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文档编写工程师等软件产业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以培养计算机软件领域的“蓝领”人才为目标,将人才规格定位为掌握常用软件应用开发技巧,了解软件项目开发的基本流程,能够从事计算机初级编码、程序调试、软件技术服务和销售的专业人员。
(1)软件编程工程师
软件编程工程师就是根据软件设计师的设计思想和系统架构,熟练地使用某种编程语言的编程技巧和细微技术来实现设计要求,注重的是编程能力的训练,除了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外,还需获得著名的开发工具厂商的认证和程序员资格考试,争取在校内完成人才规格的培养。
(2)软件测试工程师
软件测试工程师是按照软件设计师的功能设计要求,采用相应的软件测试方法来验证软件编程工程师的实现是否达到了设计要求,注重的是测试方法和测试技能的训练,很多组织软件测试的费用占到了整个软件开发费用的30%到50%,高质量的软件和软件测试密不可分。
(3)文档编写工程师
文档编写工程师根据软件设计师的功能设计和编程工程师的功能实现制作最终用户支持文档,包括用户使用手册、帮助文本和说明等。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软件专业所培养的人才是软件产业的底层人才,都和软件项目的实施角色有关,因此在培养方向上,应该重点偏向软件项目所涉及的中底层技术领域,提供正确的技术导向,重视面向管理的软件工程教育。
2.设计合理的教学计划
为了适应软件产业的需要,在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课程设置上应紧密配合,完全打破学科教育体制,采用项目培训模式,提供相应的专题,让知识点融于专题当中,具有针对性地学一点,提高一步。
为培养新形势下的软件产业人才,一般高职院校软件专业的教学计划按照理论、实践连个方面进行课程组合:
(1)加强理论知识的设置。设置“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网页制作、JSP、SQL server、J2EE企业级应用开发-web service&EJB、J2EE框架技术开发-Struts&JSF”。
(2)开设实训课程。
结合两条主线的共同需要,对专业教学计划进行大胆的改进和论证,删除或压缩学科性强的理论课程,设置“数据库开发技术、现代软件工程与UML应用技术、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软件文档写作、软件项目管理与配置管理”等课程,让课程主线更加清晰,各课程的教学内容要点以软件产业的底层软件人才培养标准来设定。
3.实行先进的教学方法
在设计了合理的教学计划后,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先进的教学方法的设计,如项目教学法。这种教学法通过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来完成。
在软件产业的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一个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的软件项目。针对一个学期的课程组设计一个综合项目,知识点包含每个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再对每个课程分解出分项目,让知识点融于项目之中。根据项目制定每个课程的授课计划,为了使之协调,就要让各个课程教学之间互通交流,避免传统的教学中一个学期的各个课程的教学互不相干、互不影响,各个学期之间的课程没有系统性。
采用项目实战教学法,在每个教学单元的教学需要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和观念,教师先做项目经理(Project Manager),然后才是教师;学生先当项目成员(A member of team),再做学生。[3]
(1)在一个单元的开始,项目经理介绍本单元要完成的任务(task),对任务进行分解,对一些关键问题和难点做出说明,讲解任务涉及的知识要点,示范演示操作流程;
(2)规定时间,对项目成员作出规范要求,组织和协调成员积极动手、勤于思维,经过高强度的教学,项目成员之间会参差不齐,反映出各种问题、疑惑和不理解;
(3)留出一定的时间,项目经理的角色变化为教师,统一解决学生的问题,对各种现象理清思路,进行总结,归纳出任务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在问题解决之后对知识的理解会更为深刻。
然后,教师对下一单元的任务提出要求,提示需要准备的知识点和参考资料,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资料,主动学习,应对下一单元的高强度训练。
由此可见,担当这一任务的教师必须具有资深的软件项目开发经验,同时又要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也就是双师型的教师。
在一个学期的课程组之间,在担任课程组的教师中选定一个总负责,协调课程组的授课计划,把握课程之间的项目,综合利用课程间的知识体系。这样就完全改观了传统课程教学割裂的现象,改变了过去学生不了解所学课程具体用途的弊端。
通过以上的教学实践,与传统教学法培养的同期学生相比,改革后培养的学生在综合能力、实践和应用能力、职业素质等方面都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法培养的学生,大部分的学生可达到软件人才较高质量的标准。
总之,以就业为向导,推进面向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模式,是软件专业技术人才教育改革的新尝试,其目的就是为了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软件专业技术人才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桑红石,沈绪榜.Java硬件实现技术现状及发展.计算机科学,2001年04期.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21-30570-03
1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定位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爱国主义、团队精神和敬业、创新精神;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综合素质和健全的体魄;在具有必备的编程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基础上,重点精通一门目前应用广泛的开发工具,具备计算机软件编程、项目管理和测试、计算机系统支持等方面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通过三年左右时间的系统学习和专门训练,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良好的职业素质、较好的软件开发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毕业后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软件测试、软件技术支持及计算机系统维护等工作。
2 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整合的指导思想
1)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宗旨,根据企业需求和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规律进行专业开发和课程设置;
2)研究专业的就业方向与对口岗位,分析职业与岗位对实际工作能力与素质的要求,把培养这些职业技能和素质作为教学的基础来设计课程及相关的教学环节;
3)按软件开发的工作过程,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实验室或实训场地为主课堂设计相关教学环节,追求学生角色变换的“零距离”对接;
4)以学生为中心,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灵活多样方式开展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
3 就业方向与职业岗位的能力分析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就业方向比较明确,职业岗位特色鲜明,岗位分布比较广,各类企事业单位中都设置有对口就业岗位,包括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商业软件开发、软件销售、数据库管理维护、软件运行维护、数据安全管理、软件售后服务、软件测试、ERP系统开发与维护、计算机的日常管理与维护等。
其中,按工作相关性、岗位情境等标准进行筛选,软件工程师、程序员是“代表性就业岗位”。学生如果具备了软件工程师或程序员就业岗位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也就具备了在职业生涯中,向其它相关岗位发展与迁移时所必需拥有的知识、能力与素质,且在人文素质、思维方法及终身学习能力等方面具有比较扎实的的基础,如表1表示。
4 职业能力分解和课程规划
分析、界定职业岗位(群)的主要职业能力,研究各种职业能力的能力要素,结合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规律与要求,确定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然后规划相关的课程以传授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这些职业技能和素质,如表2所示。
1)知识结构
具有必需的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知识,计算机软件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软件行业通用的软件开发编程技术、数据库基础知识与应用技术,熟悉和适应软件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工程环境和生产管理要求。
2)能力结构
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软件分析设计能力,数据库系统的开发与管理能力,计算机系统的管理和维护能力,技术文档处理能力,软件测试能力。
3)素质结构
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工作作风,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团队协作和合作意识,具有自我学习与拓展的素质,具有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具备应用所学计算机应用的基础和理论知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的专业技能素质。
4)职业能力分解与课程规划
5 专业主干课程设置及教学目标
1)计算机系统应用技术
面向计算机的初学者,介绍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维护与应用等相关知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理解计算机相关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实用方法和技巧。
2)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面向程序设计的初学者,介绍编程逻辑与技术、面向对象编程等内容,使学生理解面向对象编程中的类、对象、封装、抽象、消息、方法、继承、多态性、代码重用、重载、重写等基本理念;掌握C#语言的数据类型、程序基本结构、运算符、数组等知识。
3)Java编程基础
以“使用Java实现聊天室”实际工作任务为课程内容载体,按工作任务实施进度来设计教学环节,以工作任务的验收为课程考核的重要标准,使学生了解Java语言特点,掌握GUI编程与事件处理、异常处理、多线程实现、I/O、网络应用等知识,并熟练掌握Java程序的编译、调试、运行与部署。
4).Net编程基础
以“使用C#实现进销存系统”实际工作任务为课内容载体,按工作任务实施进度来设计教学环节,以工作任务的验收为课程考核的重要标准,使学生理解GUI的概念、事件处理的原理和实现;掌握常用的GUI组件与的使用;熟悉.NET开发平台,并掌握使用C#开发桌面应用的方法与技巧。
5).Net项目开发
以“实现学生反馈系统”实际工作任务为课内容载体,按工作任务实施进度来设计教学环节,以工作任务的验收为课程考核的重要标准,重点介绍在.NET中进行Web编程的各种开发技术,使学生掌握Web编程、创建Web窗体以及利用和Visual 组件获取和显示数据,能在.NET应用程序中进行调试和错误处理、XML在Web服务中的作用、安全有效地设置Web服务器。
6)WEB应用开发技术(J2EE)
以“实现在线图书销售系统”实际工作任务为课内容载体,按工作任务实施进度来设计教学环节,以工作任务的验收为课程考核的重要标准,使学生掌握JSP、Servlet、JavaBean开发、打包部署Web组件,精通JDBC连接访问数据库,掌握JavaScript,理解B/S(三层/N层基于组件)的软件架构,理解JNDI、JMS,以及J2EE架构、平台和标准,了解Java认证与授权,了解MVC、struts设计模式等。
7)数据库应用技术
使用实体关系模型和规范化技术高效地设计出数据库。使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来检索,修改数据库中的数据。使用约束、规则、缺省、视图、索引、存储过程和触发器设计出符合安全性和实体完整性要求的数据库。
6 保障体系
1)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软件技术专业的教师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或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满足实践技能课程的教学要求。
2)稳定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积极联系行业企业,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模式,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并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3)教材建设
在专业的教材建设上,一是积极采用获得广泛认可的、优秀的、最近出版的高职高专教材;二是编写反映新知识、新技能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教材或讲义,特别是专业实训教材。分析职业与岗位对实际工作能力与素质的要求,以实际工作任务为重要切入点,调整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按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编写教材。
7 实施要点
向学生传授独立于技术的技能,以帮助其在不断变化的IT行业保持竞争力。
深入学习C#和Java两种语言,实践.NET和Java两个主流应用开发平台,强化学员对这两种语言的驾驭能力,帮助学生在竞争中具有更佳的表现。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培养专业的编码态度。
课程的工作任务,具有代表性,可以因校外实习、顶岗实习、学生兴趣等而变化或替换。课程开始和进行中,也必须引导学生类比开发企业级、相似的实用系统。
8 小结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改革与整合,必须分析职业与岗位对实际工作能力与素质的要求,根据企业需求和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规律,按软件开发的工作过程,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程设置与调整,同时,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
参考文献:
[1] 马燕.软件工程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12).
Java作为目前功能强大、最流行的网络编程语言之一,因其具有面向对象以及平台无关等特性成为当今应用软件开发的首选技术。由于Java 语言“一次编写,到处运行”的特点,使其在国内外软件开发企业中的使用比例排名第一。Java编程人员的需求市场广阔,仅以51job人才招聘网2013年7月的消息为例,关于Java招聘的岗位信息多达4万余条。在企业级应用方面,据W3Techs公司2013年6 月统计数字显示[2],服务器端最为流行的5种常用计算机语言中,Java 是企业级高访问量网站的首选。
1.Java课程现状分析
鉴于Java的迅速普及和良好的跨平台特性,Java已成为当代成长最快的软件产品之一,受到大约150个许可证颁发机构、200所大学和50万开发者的拥戴。从1997年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就设置了Java作为必修课。2002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设了25门Java相关课程。世界计算机排名前列的高校,均开设有Java及其相关课程,详见表1。
表1 国外一些高校的Java开设情况
在我国最新教育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白皮书中,Java课程被列为核心课程之一。国内高校从1997年开始陆续开设Java相关基础课程,在原有的C和C++基础上,新增Java编程课程;2012年国内已有近80%的高校开设了Java及相关课程,国内高校Java课程开设情况,详见表2。
表2 国外一些高校的Java开设情况
2.Java课程体系的规划
在Java市场和人才培养需求面前,如何合理组织和安排Java课程的整体教学,已成为我们急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国内外高校的Java教学中,基本上把整个Java的课程设置为1年,分为Java程序设计基础知识部分与Java程序设计高级开发部分,其中基础部分以Java程序设计为主,而高级程序开发部分则以J2EE 以及J2ME课程为主。学生经过第一个学期对Java基础知识的掌握后,可以在下一学期开始高级开发部分的学习。在一些高校中,课堂上老师除了授课之外,课程设置中还专门安排了一些Tutorial的授课安排,相当于课堂讨论课。老师会预先给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及时发言或讨论,从中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参照国内外多所高校的Java教学计划,依据吉林大学最新教学大纲的编程类语言教学内容,笔者所在团队提出了Java课程教学体系构建方案,如图1所示。
图1 以Java SE为核心、企业应用
与移动开发为拓展的Java教学体系探索
在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C和C++语言基础上,依托算法设计和数据结构课程,从第4学期开始Java课程教学;以Java SE为核心,侧重理论结合实践,注重程序和架构的设计,突出实践对于Web企业应用和Android移动开发的重要作用;在任务和项目驱动教学理念下,制订实践教学内容,详见表3;
表3 任务与项目为驱动的实践教学设置
强调数据库应用在其中的重要地位,融入架构设计和团队开发等实际软件工程内容,为学生实际操作提供支持。
3.Java课程教学思路改革
以就业为导向,提高施教的针对性。分析就业市场需求,定位课程岗位能力培养目标。Java技术在J2EE、J2ME、4G、物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等领域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专业岗位(群)都需要Java程序员,这些专业岗位(群)也正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领域。此课程要求学生掌握Java基础、Java数据库开发和Java Web编程等模块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并能熟练掌握Java软件项目开发的各项技术,使其具有Java项目的设计、开发和测试的职业能力。
对应职业岗位,整合设计课程内容。Java程序员的市场需求量稳居第一,它对学生的要求也较高,传统的教学很难达到企业的需求。因此Java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而应该以企业需要为出发点,重新整合设计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能够达到企业用人的基本要求,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了到达这个目的,我们根据软件职业岗位能力需求来设计课程内容,按照软件企业岗位需求,对Java教学内容重新设计,分别设计了Java基础、Java数据库开发和Java Web编程等学习任务,并以软件项目开发及管理流程来培养学生。
针对教学存在的忽视交流能力、管理能力的问题,以就业为导向,对Java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在教学设计时主要突出对学生的专业技能、项目经验、职业素质等方面的训练。在专业技能方面,首先,通过教师的案例示范、大量的上机练习、代码阅读、规范化检查,训练学生编写程序的熟练度和规范性;通过学生项目设计提高了学生的项目经验;通过项目开发过程中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协调能力与良好的职业习惯。
4.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与结构
根据就业岗位要求和职业领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重构课程教学内容,形成模拟实际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Java项目化课程体系
改革后的Java课程体系以“工学结合”的学习项目为知识载体、以程序员的职业发展规律为主线开发课程内容,以项目导向的课程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突出在具体项目开发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以项目过程中人的行为表现和项目评分作为主要的考核评价手段。
5.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吸取以往的教训,将课程教学改革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实际项目开发(如图3所示)实施教学。
图3 项目教学流程
在项目开始前,教师就该项目用到的相关技术进行概括式介绍。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教师只负责巡回指导,细心观察各组学生在实现软件项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必过多地干预学生的项目完成过程;学生模拟软件开发流程,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5~6人组成,学生确定各自在项目小组中的分工,分别担当项目管理员、系统分析员、程序员、测试员、文档编写员和界面设计等角色。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学生的开发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仿真工作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以使学生拥有了学习的主动权。
6.课程考核方法改革
项目成绩评分包括项目成员组内评分(30%)、项目组间相互评分(30%),老师对项目评分(40%)。完成上述评价后,再组织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指出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归纳出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学生在整个项目中的学习行为特点,并将教师和学生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寻找出评价结果差异的具体原因。这样,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考核就是理论考核(25%)、职业技能考核(45%)、创新能力(5%)、团队合作(5%)和出勤(10%)等。
7.结束语
改革后的Java课程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以一个完整项目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通过软件工程方法将课程内容进行重构。Java语言作为跨平台的面向对象语言,在近10年的流行开发语言排名中位居前茅,在Web企业级应用和移动设备开发中更是发展迅猛。在庞大的Java市场和人才培养需求面前,需要教师提供合理的课程讲授体系和实践内容支撑,构建以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为目标的Java人才培养教学体系架构。
参考文献
[1]乔晖.近十年教学技能研究综述[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4(1):112-117.
[2]王槐源.微格教学在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中的应用模式研究[J].琼州大学学报,2002,9(5):35-39.
[3]刁俊明,叶广炎,梁云章,等.多媒体组合教学提高高等师范生教学技能的研究与应用[J].嘉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6):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