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的方法和技巧汇总十篇

时间:2023-11-14 10:14:1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高一化学的方法和技巧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高一化学的方法和技巧

篇(1)

1.初高中课程标准、大纲等要求不同,存在很多根本上的问题。

初中教材过于注重将教材的逻辑顺序、学生的认知顺序和心理发展顺序相结合,难点分散编排,使教材内容缺乏系统整合,难以形成整体理论体系;记忆性知识较多(但很多老师对学生在传授知识点深广度及记忆要求上千差万别,使学生的双基知识不扎实层次不齐)、灵活度不够、思维训练不足,学生不能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有些本应归纳总结的概念、性质在大纲和课本上不作要求,而在高一课本上对此也只一带而过,不过多涉及,从而造成学生在内容认知上出现空洞或薄弱带。

高一化学书本内容简单,但配套的习题较难,看完教材仍然不会作题,

2.初、高中老师之间沟通不够。高中老师对初中化学学习要求和方法、初入高中学生的化学基础不是很了解,求成心切;初中忽视规律性知识的理解记忆。

3. 学生自身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方法的问题。高一学生总希望老师多总结整理知识点,归纳重难点,等着吃“现成的饭”希望老师多多进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多多讲解解题的技巧。

这些问题对高一学生来说,要有一个较长的过渡期,他们将面临着学习环境、教材内容及学习方法的改变。

针对这些问题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扎实、仔细地回顾九年级的重要知识点,将一些闲散的知识归纳总结,初步形成知识体系,对化合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物质溶解性表等高一化学要用的“工具”一定要落实到每一个学生,尽量补齐各个学生之间的差距,在熟知初中化学知识的基础上,逐渐引入高一的内容。

2.上好高一开始的第一节课,重视学生心理的衔接。

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及有趣的实验巧妙地展现化学的魅力,延续九年级那种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经常区别初高中学习化学的要求和方法,适时加入高中化学学习的方法。

3.设计好课堂上的每一个实验,做好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探究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是灵魂,既能悄然准确形象地将科学原理呈现在学生面前,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及探索未来世界的好奇心,从而循序渐进地引导亿们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一化学必修课程虽没在教材后单独安排学生的实验,但并不是没有学生实验,教师要对教材中有关实验栏目进行研究,确定好哪些适合课堂演示,哪些适合学生做,以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积极对教材进行重新组合

篇(2)

一、影响高一新生化学学习的因素

1.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不到位从当前初高中化学教学的实践情况来看,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并不到位. 首先,初中化学只是为了给高中化学进行铺垫,其目的并不是要让学生拥有多么强的化学能力和化学基础,而是让学生逐步了解化学、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 这种课程设置的理念就决定了初中化学的内容相对基础,远远无法与高中化学所包含的知识难度相提并论. 这就表示,学生虽然能够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却不一定能够快速适应难度更高的高中化学,并不能在高中化学学习中获得快速提高. 其次,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更加重视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而从主观上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同时,由于高中化学学习难度的显著提升,学生没有相应的能力快速适应新的教学内容,也就无法在高一时期高效高质地进行化学学习.

2. 教师不善于对学生进行引导有些教师没有意识到高一新生的特殊性,也就是没有意识到学生心理的变化,没有注意学生面对的新的学习困难. 在这种背景下,高一教师只是将工作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引导,没有通过有效的引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也没有对学生的心理和意识进行有效的疏导. 因此,高一新生不但无法获得教师的关怀和帮助,还需要直接面对学习难度更高、知识体系更难掌握的高一化学课程.

二、提高高一新生的化学学习效果的方法

1. 加强知识巩固和复习从根本上说,导致高一化学教学质量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工作较差. 一方面,初中化学内容相对基础,知识理论并不过于抽象,因此学生的学习难度较低,而高中化学知识相对深奥,导致学生的学习难度直线上升. 另一方面,高中化学教师往往对学生能力的估计不足,特别是长期从事高三化学教学的教师,其对于高一新生的能力预估错误,导致化学教学难以取得良好效果. 因此,要提高高一新生的化学学习效果,教师就应该巩固学生的初中化学知识,不仅要针对初中化学的知识理论,而且要引导学生养成有效的化学思维、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例如,在讲氧化还原反应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复习和巩固.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化学问题,要求学生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去探究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各种元素化合价的变化,顺便引出中学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在引导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有深刻认识的同时,复习初中化学知识.

篇(3)

(一)化学用语的思维含量增大。

高一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非电解质等一系列难以理解的概念不断出现,学生觉得这些概念离生活太远,抽象思维能力一下子还不能适应。

(二)内容的整体深度增大。

高一化学知识内容的深度上急剧增加,在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增加了许多,如抽象思维能力要求极高的“物质的量”这部分内容之安排在“化学计量在试验中的应用”这一节之中,且用于辅导练习消化知识的课时几乎没有,学生来不及消化吸收。使不少学生的化学成绩在高一刚开始就出现较严重的下滑,甚至对化学学习失去了信心。

(三)思维方式由感性向理性层次迁移。

化学用语的抽象化对学生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能力的提高是渐进的,这种思维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滑。

(四)教学方法由直观教学向启发式、探究式教学转化。

初中化学知识以直观教学为主,课堂的形式丰富,教学目标层次相对较低,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也不及高中化学。思维训练上跨度小,定向思维多,逆向思维少;收敛思维多,发

散思维少。而高一化学注重知识的纵横向联系,综合要求的程度高,研究问题时着眼于问题的本质。

二、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教学的策略

(一)找准知识的衔接点。

我在进行高一化学教学时,首先认真了解学生的初高中化学知识层次,找准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该复习的就复习,该补充的就补充。不要因忙着上新课而导致学生学习困难,对化学丧失信心,从而产生厌学情绪。揭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新知识顺利的融入于原有知识结构中。新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要由浅入深、螺旋上升、不断深化。要分步给出概念,逐步达到比较完整地阶段,即做到阶段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二)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要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经验,尽可能以实验作先导,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从而进行抽象概括。应用各种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应用多种动画课件以增强直观性。尽可能的使抽象概念直观化,使化学知识尽可能结合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也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的培养,使课堂教学向学以致用的方向发展。

(三)使思维过程外显化。

思维过程外显化即“出声思考法”。在慢速的信息加工中,尤其是问题解决时用“出声法”,可以展示思维过程,给学生启迪与思考。教师先做示范,小步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包括遇到困难时怎样克服的,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方法,尽可能让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现出来。也可让学生说出他们的思维过程,暴露出他们可能存在的知识漏洞或方法漏洞,然后大家讨论,让学生自己评价或自我完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有单纯的知识传授变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位一体的教学。要让学生了解知识产生于发展的过程,在知识获取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

(四)让衔接知识问题化。

篇(4)

这还只是工作的第一步。新老师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不熟悉教材,不了解重、难点,也不知道应该怎样上课。对此,我的心里十分着急,生怕因为课上得不好而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对这门课的兴趣。所以,我每次都很认真的备课。

听课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好方法,新老师只有多听课才能够逐渐积累经验。所以对每一次听课的机会我都十分珍惜。听课的主要对象是其他老师的课。这一学期,我听了十多节课,听了其他老师的课,我的收获很大,逐步掌握了一些课堂教学的技巧。听完课之后,把老教师上课时讲到的记在笔记本上,然后对我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修改,将老教师很多优点和长处应用到我的课堂教学当中去。

除了听课之外,平时我也经常向其他老师请教教学上的问题。这些老师都非常热情的帮我解答,使我获益匪浅。从中我也明白了,知识和经验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必须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把自己当成学生一样,积极吸取周围其他老师一切先进的东西,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

我认为,做为一个人民教师,有强烈的责任心是最基本的,这种责任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对全体学生负责。教师教书育人应是面对全体学生。我们当教师一踏进校门的那一天起,便对每一位学生负起责任,必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二 、对学生未来负责。对于教育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同时又是环环相扣的过程。一个环节出现缺陷会给其他环节构成困难,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我们教师应该立足现今,着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勤勤恳恳,充当人梯,负起我们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为后代着想,为家长负责,为学生负责,为我们祖国千秋大业负责。

三 、对学生所授的知识负责。教师所传授,对学生来说都是新知识,对知识的第一印象会给学生留下根深蒂固的影响。教师的教授内容必须准确科学。教书育人是一项职责重大的严肃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敷衍和马虎。不允许含有不清和错误的概念出现。要保证学生掌握真正知识,作为教师不能用照本宣科,满堂灌等方法来教学学生。这样,就要求教师自身应当有渊博的知识,通达的学识,应当能够对科学知识的严密系统有通透的理解,如此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钩深致远,游刃有余,知识才能被学生所接受理解,内化为学生的知识结构,并转化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完成了知识传授的过程。

在这一学期来的教学过程中,我认识在总结成绩的同时,要不断反思教学,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不断地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 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具体说来真正做到以下几点:

一、认真备课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使讲解清晰化,条理 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数学课,就连以前极讨厌上数学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 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讲精练。

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通过这一学期来的教学,我认识到我的教学还存在很一些问题:

一、教学设计、课堂组织能力尚显得不够成熟。

缺乏总体调控能力,主要是因为阅历尚浅,经验不足,这一点还须向其他老师学习。

二、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没有充分的了解。

尤其在0605班,绝大部分学生还是初中刚毕业,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很不是很好;一部分学生高中毕业,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相对于其他学生来说会比较商一点,这样就出现了一部分学生反映快,一部分学生反映慢,很难达到同时掌握知识。

三、制作教学资源的进度过慢,内容还欠丰富,还有一些统计原理的应用还不太了解。.

通过这一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以及听课的过程,使我得到一些改进教学的设想和措施:

1、多向其他老师学习,学习他上课的技巧,学习他们辅导竞赛的方法,同时学习教学中思维能力的训练方法。

2、继续学习报刊杂志的有关理论文章,进一步提高自己素质和业务水平

3、继续摸索、实验,寻求更好的教学方法。

通过这个学期的工作,我认识到,作为一个没有经验的新老师,想要把课上好,把教学搞好,把学生的成绩搞上去,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劳动,花更多的时间。其实,在我们这些新老师中,我并不能算是很好的,和其他有经验的老教师相比,我还是有差距的,在新的学期里,我将继续努力,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青年教师的教学个人工作总结范文二 本学年度,我担任高一化学(3至7班共5个教学班)的化学教学,兼106班付班主任,兼高一化学备课组组长,化学科组长。现在就高一化学备课组和科组建设中,本人的工作作自我总结。

高一化学备课组是一个充满活力的集体

高一化学备课组成员由詹海东和杨健敏老师、孔毅英老师组成。高一化学备课组,是一个团结奋进的备课组,各成员间通力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和学生的一致好评。现简单总结如下:

一、有计划的安排高一第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新学期开课的第一天,备课组进行了第一次活动。该次活动的主题是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及讨论如何响应学校的号召,开展主体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活动。

一个完整完善的工作计划,能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满完成,所以一定要加以十二分的重视,并要努力做到保质保量完成。高中化学新教材第一册共分七章,第一学期完成前四章内容的教学,中段考到第二章。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坚持每周一次的关于教学工作情况总结的备课组活动,发现情况,及时讨论及时解决。

二、 定时进行备课组活动,解决有关问题

高一化学备课组,做到了:每个教学环节、每个教案都能在讨论中确定;备课组每周一次大的活动,内容包括有关教学进度的安排、疑难问题的分析讨论研究,化学教学的最新动态、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等。一般每次备课组活动都有专人主要负责发言,时间为二节课。经过精心的准备,每次的备课组活动都能解决一到几个相关的问题,各备课组成员的教学研究水平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三、 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确保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集体备课,制作成教学课件后共享,全备课组共用。一般要求每人轮流制作,一人一节,上课前两至三天完成。每位教师的电教课比例都在90%以上。每周至少两次的学生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每章至少一次的学生实验,要求全体学生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课后认真书写实验报告;每章至少一份的课外练习题,要求要有一定的知识覆盖面,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每章由专人负责出题;每章一次的测验题,也由专人负责出题,并要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

四、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使学校的教研水平向更高处推进

本学期学校推行了多种的教学模式,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更好地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更自主地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本学期分别安排了詹海东老师的名师示范公开课、中段考复习公开课,杨健敏老师的新教师上岗公开课。都能积极响应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使用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高一化学备课组,充分发挥每个备课组成员的聪明才智和力量,使高一化学的教学任务如期完成,并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和肯定。高一化学备课组,会再接再厉,创造更辉煌的成绩。

五、以老带新,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篇(5)

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初中化学教学显示,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学内容降低了某些化学理论的要求,限制了化学计算的类型,明确了某些化学内容的深广度,提出了初中化学教学教学的原则。从课程标准来看,对整个高中化学教学实行分段教学,所有高中生在高中一、二年级都要学完化学必修课内容,并参加国家认可的省级学业水平考试。高二、高三时仅对理科学生根据个人的特长、兴趣、志向学习化学选修课内容。这样,既可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克服偏科现象,又有利于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由于现行教材维系新课程标准体系,仅将化学平衡、电解度溶液、糖类和蛋白质等内容整章、整个知识点地抽出,列为选修课内容,教材体系也未作大的变动。因此,在初中与高中必修课,高中必修课与高中选修课之间存在着一个合理衔接的问题。认真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是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那么,如何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问题呢?

一、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大多数学生

初中阶段按照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对全体初中学生进行公民素质教育,让他们学习、掌握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最基本的化学技能,完成化学的“扫盲”任务。高中化学必修课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普及化学知识,增强文化科学素质,以便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具有多种社会选择能力。而高中化学选修课是化学知识的提高阶段,它仅对部分高二、高三学生而言的。这三个阶段学习的对象、任务不同,因此要搞好三个阶段化学教学之间的衔接,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将升学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基础教育。

多年来,在沉重的升学压力下,化学教学的要求以高考试题的难度为标准,高中三年的教学任务两年完成,第三年的教学成了对付高考的解题训练。结果多数学生在高考这条羊肠小道上被挤下来,他们过着痛苦的伴读生活,毕业时没有走向社会的思想准备和知识能力准备。高一化学老师常在未认真处理好初三与高一化学教学衔接关系的情况下,加快车,赶进度,造成大批学生不适应,化学学习感到困难,成绩低下,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而初三化学教师为对学生升学“负责”,不断拓宽教学内容,加深教学要求,以求学生能适应高中学习。如讲溶解度时引入了结晶水合物的结晶计算;大量练习有关过量法、差量法等计算技巧;从反应物角度补充介绍酸碱盐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和规律。结果造成学生学习的分化,许多学生连最基本的化学知识都掌握不好,既影响了初中化学教学的质量,也影响了高中化学的学习。只有明确中学教育是素质教育、基础教育这个根本性质,面向大多数学生,才能完成提高全民族文化科学素质的任务。

二、教师要钻石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的

初中化学教材自身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许多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基本技能在高中阶段不再复述,而是加深、应用。因此,熟悉教材,明确各个阶段教学目标,是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关键。

初中化学中,元素符号、分子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有关分子式、溶液浓度、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计算,常见化学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氢、氧、碳、酸、碱、盐等知识,以及涉及到的一些化学理论与概念,都是化学的最基础知识,理解掌握这些知识,不仅可以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而且有利于高中进一步学习。因此,初中化学立足于加强双基教学,同样有利于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必修课的衔接。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可按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教学,但不能单纯考虑高中的学习要求,而进行拓宽加深,以免加重学生的负担。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介绍教材中选学的内容和选做的实验,以拓宽知识视野,提高文化科学素质。一些办学条件较差的学校,对于课程标准的常识性介绍或只作介绍不作要求的内容,不能因为不列入中考范围而不教不学,以免造成学生学习上的空白,不仅影响对知识的理解学习,也不利于初、高中教学的衔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考虑学生学习的阶段性,又注意知识的系统性,统筹兼顾,相互配合,是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保证,也是做好初、高中两个教学阶段教学衔接不可缺少的一步。

三、教学衔接要讲究方法,注意教学效益

教学衔接的方法应视教材的具体内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而定。

一是集中复习法。高一化学必修课开始时,可集中几个课时复习初中学过的重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基本技能。复习内容最好选择高中化学不再重述的,而对高中进一步学习有迁移作用的知识。复习时,避免旧知识浓缩复述,要善于归纳、总结和提高,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篇(6)

高一化学是高中化学的基础,由于初高中教材衔接梯度大,加上很多学生对化学知识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导致很多学生反映说:“化学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太多,易懂但题难做。”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与学生的主动性不够、课前没有预习、思维能力及方法有待提高密切相关。以下,结合自己在高一化学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模式的尝试,谈谈自己的一些具体做法和体会。

一、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叶圣陶先生说过:“不教学生预习,他们经历不到在学习上很有价值的几种心理过程。”再审视身边的教育,如何让学生发自内心真正地自主预习,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起始环节。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利用学案导学引导学生自主预习

根据不同的课题,设计不同的学案导学,让学生依纲预习阅读课本,记下预习时已解决的重、难点及遇到的困惑、查找的资料。

2.预习中发现问题,小组讨论并学会思考

多数学生的预习往往是浅层次的,不善于提出问题,更不知道如何思考。针对这一现象,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交流预习体会,互相评点。一段时间后,发现通过合理分组及不定期地互换角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习上也更为主动,增强问题意识。

3.及时评价,提高预习兴趣

对于预习成果,在课前要认真批阅。对每组的亮点及时展示、评价激励,对其中的问题,在上课时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想法,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然后针对性地分析、讲解。

预习不是放羊式的学习,教师建构学案导学指导是必要的,这必然增加了教师的备课负担。但高一化学课时少,加上备课组教师的共同合作,教师的准备时间、学生的预习时间都较为充裕。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绝大多数学生都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减负增效”。

二、积极引导学生,做到教学有效互动

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出发点,是孕育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通过问题,让学生有效地参与课堂互动,这是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关键。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正如华东师大的王建军教授提到的“课堂教学,很多时候是教师系统地回答了学生不曾想问的问题。”如何在课堂上有效提问,真正实现师生、生生互动对话的高效课堂,我主要采取以下策略:

1.通过批阅学生预习导学案,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

关注不同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并及时统一、归纳整理,以备课堂交流、讨论。这样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也激发了学生勇于探究、发现问题的意识。

2.充分利用学生的问题,精心补充一些趣味性的问题

为了更好突破重、难点,我经常捕捉生活中的灵感,形象比喻,化解难点。在课堂上,我会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先让发现者说说自己的想法,并在课堂上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展开讨论,必要时再给予引导,启发学生思维,促进课堂的“互动生成”。如,讲“电解质”时,很多学生认为“Fe不是电解质,所以是非电解质”,显然学生思维受阻,我灵感一现:“我们高二、高三有分文理科,那么学校中任意一位学生,不是理科生就是文科生吗?”学生异口同声:“不是,前提要高二、高三才是。”我紧接着追问:“那么,认为Fe是非电解质的同学,你们的问题出在哪呢?”学生猛然醒悟“电解质、非电解质都必须是化合物,Fe不是。”再比如,讲到氧化还原反应时,发现很多学生对氧化剂、还原剂的电子转移方向及数目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在预习导学案中,我发现一些小组对该知识点有独特理解。课堂上,我鼓励这些学生到讲台介绍分享,有些学生用买卖双方、天平等形象比喻。接下来,我借助一个多媒体动画展示,并配以“升失氧”的口诀记忆技巧及详细的解析,这样通过视觉、听觉及贴近生活实际的比喻,让学生对抽象的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有关电子的转移,我则与科代表在讲台上演了一场掉钱捡钱的画面,并及时追问“我刚掉了10元,科代表捡了,我们之间转移了几元呢?”学生异口同声:“10元。”就这样,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下,化解了教学难点,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构建思维导图,提高复习效率

复习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能直接制约教学的有效性。但在当前,学生普遍存在复习自主性差,以应付考试为复习的唯一目标,复习效率低。听过刘濯源主任的讲座,我萌生了以“思维导图”为基点的复习策略,并进行了初步尝试。我让学生尝试以绘制“物质的量”“氧化还原反应”的思维导图进行复习。学生刚开始大多数是上网查阅并照抄,只有极个别学生是自己结合书本、笔记及参考书自己绘制。课上,我对画得好的思维导图在班级展示、表扬,对于上网查阅的并没有批评,而是肯定他们善于获取信息的能力,也鼓励他们以后要学会整合信息,避免了学生的尴尬,也鼓励了学生,效果不错。

总之,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但任何方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师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并持之以恒地贯穿于课堂内外。自己这一年在高一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已初见成效。相信,只要不断调整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精心设计,将会找到更加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以使学生的科学素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也将不断提升。

篇(7)

重视初三所学化学知识,特别是与高中化学密切相关的内容。如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价、物质的溶解性、酸碱盐的性质及反应规律、金属活动顺序、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这能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A. 课前预习,心中有数。预习就是有计划独立地自学新课内容,准备好学习新知识时所必需的旧知识,从而为课堂学习扫除障碍。通过预习对所要学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心中有数,课堂听课时才会有的放矢,提高课堂的听课效果。

B. 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学会听课,听课时思想要与老师保持一致,紧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学会对事物的分析推理,学会解题的方法和技巧,掌握规范的解题步骤。听课时,对于一时没有听懂的问题先放下接着听课,下课后再找老师解决遗留问题。化学知识点多,且具有繁、乱、难的特点。课堂笔记很重要,既不能只听不记,又不能只记不听,要二者兼顾。书上有的简单记,重点、难点详细记。

C. 归纳总结,发现规律。养成归纳总结,定期归类的习惯,通过总结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例如学习元素及化合物性质时,我们可以以知识点为线索,形成知识网络。如了解“铝三角”“铁三角”,进而全面掌握元素化合物的转化。可以通过总结来掌握规律及解题的方法,如化学计算中可运用关系式法、守恒法、极端假设法、差量法等。

D. 纠错补练,及时反思。建议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积累,学习反思。无论是在大大小小的考试中做错的题,还是平时练习中做错的题,都要整理在错题本上,并认真分析做错的原因:是知识点没记住,还是审题错误、马虎。对错误原因,在错题旁用红笔书写以示警告。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就会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要举一反三,每隔一段时间拿出来看看,做到在今后的学习中少出或者不出这样类似的问题。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建和谐的学习气氛

篇(8)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237-02

高一化学中的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及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基础化学计算等内容,在高中化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也是高考常考和必考考点。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及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基础化学计算,是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而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存在"重知识轻过程、重记忆轻理解"的倾向,导致学生机械记忆,学习效果差,下面就从促进技能性教学的角度谈谈看法。

1.提高技能性教学效果的关键

1.1重视技能性教学。教高一化学的教师一部分是刚毕业不久的,他们教学上有积极性,但经验不足,对初中和高中教材不太熟悉,往往吃不准重点和难点,有时掌握不住教学节奏和环节;一部分教师是刚送完毕业班轮转到高一的,高考综合性复习的惯性有意无意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很少用基本的方法来教授,导致学生认为化学太难学,造成畏难情绪。了解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重视技能性教学,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书写习惯,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1.2言传身教,教学技能表达准确到位。教师是学生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课堂教学技能表达准确、到位,就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使学生在表达各种化学用语、计算、概念、原理等时做到严谨和规范。

1.3建构模式,规范各类技能表达技巧。在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面临着各种技能的学习,如各类方程式书写、计算、实验技能等,对于刚刚步入化学学习的学生来说,建构一定的模式,帮助学生规范各类技能的技巧是极为必要的,因为这将有助于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思维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1.4制订合理的强化程序。学习及学会的速度至少是部分地取决于所采用的强化程序,习得行为的巩固性也部分地取决于所采用的强化程序。将学生要达到的目标(完成的行为)订为总目标,总目标以下按程度或程序、步骤划分为子目标。子目标逐渐向总目标靠近,一个个子目标就像一阶阶通往总目标的阶梯。逐步强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符合学生认识规律,能促进教学活动朝产生最大成效的方向发展。

2.技能性教学的教学设计思路

为掌握技能而教, 教学设计往往需要包括以下步骤: 明确教学目标、聚焦核心知识点、 教师示范、开展练习、当堂反馈和逐步强化。

2.1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对落实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难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等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明确教学目标对实现提升教学实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教师拥有明确教学目标,学生才有可能在学习后达到应有的预期水平。

2.2聚焦核心知识点。聚焦核心知识点的目的是将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预先勾勒一个清晰的框架, 具体来说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列出完成技能教学目标的步骤或操作过程(包括新出现的公式和定义)。 (2) 将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的关键罗列出来。(3)让学生明确各项规则或定律。(4)在对核心知识点做出说明之后,还要再作进一步说明如何应用。

2.3教师示范。教师示范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技能,教师示范往往需要以下几点: (1)教师必须正确示范,要呈现如何一步一步达成教学目标(2)确保典例从易到难。(3)按顺序列出所有步骤。(4)每一个关键步骤都应当清楚说明。(5)考虑到学生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或情况,及时讲解说明。

2.4开展练习。由于技能教学的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技能, 因此充分的练习不可缺少。准备练习可参照以下几点: (1) 练习量要充分。(2)出一些容易出错的练习。(3)练习应由易到难。(4)课后练习要与典例相一致。当学生完成练习之后, 就能明确所学习技能的基本套路。

2.5给予反馈。及时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技能学习的效果是十分重要的,只给出正确答案是不够的。给予反馈往往需要做到: (1) 在布置练习之后及时让学生展示。 (2) 不但给出正确答案还需说明答题思路及解释常见错误。(3)课后作业布置时,还可给出背景知识或其他解题思路。

2.6逐步强化。斯金纳(Skinner)认为:某种行为之后的强化可提高该行为的以后发生机率,审慎地强化教师所要求的那种行为,是实际控制学生学习时有效的办法,在某一学习环境中要控制所学的东西时,最有效的途径是运用强化。建立一定模式的最简单、最迅速的途径是在它每次出现时都加以强化。一般说来,强化量的数量的增加与质量的增加都会引起学习成绩的增加。由于逐步强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符合认识规律,易于被学生接受。逐步强化可参照以下几点: (1) 编写适当的练习, 帮助学生回忆和再认识学习。(2)在学生学完该知识点后的学习中,只要能与该知识点联系上,应及时进行重复、补充。

3.教学课例-陌生的氧化还原离子方程式书写

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的重、难点知识,也是高考必考的内容。近年来,高考中有区分度的题目中一般都有涉及陌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在平时学习中注重积累书写陌生氧化还原离子方程式的经验和方法,才能在高考中不失分。

【新课引入】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一种重要的反应类型,平时习题及重要考试中,一般都会涉及出现陌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要写好这种方程式,应按一定的书写步骤及对相关知识点的识记及理解进行。

【知识点复习】(1)对"降得还氧,升失氧还"的理解

(2)常见氧化剂和还原剂及对应产物

【教师说明】 下面,我们就以酸性条件下KMnO4溶液和KI溶液的反应(必修1课本P52内容)为例,来学习陌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师板书】(1)书写陌生的氧化还原离子方程式的一般步骤

【教师示范】①找到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主要粒子(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剂-MnO4D 还原剂-ID

②合理推测出主要的产物粒子:氧化产物-I2 还原产物-Mn2+

【教师强调】熟记常见氧化剂和还原剂及对应产物

【教师示范】③配平有化合价升降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2MnO4D+10ID2Mn2++5I2

④配平两边总电荷及原子数:2MnO4D +10ID+16H+2Mn2++ 5I2

【教师强调】在配平两边总电荷时,应注意考虑溶液的性质是酸性还是碱性,相应用H+或OHD及H2O补充在方程式的两侧。规律是:在酸性介质中缺氢的一边加H+ ,缺氧的一边加H2O,而在碱性介质中,缺氧的一边加OHD,另一边加H2O,缺氢的一边加H2O,另一边加OHD。

⑤ 查。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离子的电荷数是否相等。

【练习】请按照上述书写方程式方法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⑴酸性条件下KMnO4溶液和FeSO4溶液的反应

⑵NaClO溶液与SO2的反应

【学生展示】由2个学生在黑板上解答

【教师点评】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重点掌握陌生氧化还原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尤其要理解如何推测出主要的反应物、产物及配平,在今后的学习中还需要大家继续体会,才能"熟能生巧"。

参考文献:

[1]《化学课程标准》 2003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1必修》《化学2必修》

篇(9)

1.2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新课程从学科教育目标出发,淡化了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的区别,体现了更强的探究性、开放性、趣味性和综合性。尽管高中课改尚未完全实施,但为了不使初高中化学教学脱节,在教学中应积极改变传统的师讲生听、师演生看的实验教学方式,依托化学实验创设一种有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科学探究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3把握好从慢到快的过渡节奏。初中生进入高中阶段,其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变。高中化学课程难度深度大大增加,知识密度加大,这就面临在短期内要容纳更多、更难的知识,但可用于课堂上练习消化的时间较少。因此,教师要重视这种时间和学习节奏上的变化,引导学生由慢而快地转好轨。

2.多方设疑,培养创新思维。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教材中设置了很多演示实验,以便使学生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加深印象,强化教学效果。但在做演示实验时,不能拘泥于原教材,应根据实验中遇到的异常现象进行多方设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例:学习乙烯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时,发现烧瓶内液体变黑,应立即引导学生观察,同时提问学生:液体为什么会变黑?所得的气体能使溴水褪色是否可证明该气体一定为乙烯?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总结可知浓硫酸把乙醇碳化变黑,生成的碳能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因此使溴水褪色的气体也可能为二氧化硫。沿着学生的思路进一步提问如何证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如何检验气体中一定有乙烯呢?有的学生设计让混合气体进入石灰水后通入溴水;有的设计出让混合气体依次通过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溴水;有的让混合气体通过两次品红溶液,两次澄清石灰水,再通入溴水等多种方案。依学生思路进行设疑,由学生回答、学生评判,使学生在讨论中求新知,在教师启发下把知识提炼、升华,以形成一个由此及彼、由简单到复杂、由书本直接发展到求新创新的过程。通过这种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引导学生分析、总结,从而逐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3.利用社会新闻,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本中“走”出来,通过电视、报纸等关注与化学相关联的社会新闻,以此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培养学生观察现象、产生问题、深入思考、积极讨论、得出结论等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手机生产车间的“中毒”事件,中毒物为烷烃家族中的“正己烷”,让学生感知物质的毒性,树立绿色化学概念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关注每年11月份评选出来的物理、化学等诺贝尔奖事件。2010年物理诺贝尔奖颁给了石墨烯发现者,引导学生从微观世界认识石墨烯独特的光、电、磁等性质,并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运用化学方法对石墨烯这种材料进行改造,如石墨烯和氢气进行部分加成反应,使之成为半导体,氟化石墨烯使之失去导电性等,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的9级地震、海啸引发的核电厂核泄漏事件,在处理核危机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硼酸物质吸收快中子,以阻止核裂变;在核污染通过大气层扩散后,人们因怕辐射伤害而引起恐慌,出现购买大量含碘食盐的现象,一度造成缺盐局面,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从科学上讲,吸收一定浓度的碘元素可以阻止I一131的核辐射危害,但含碘食盐中碘元素含量少,无法满足摄入的碘元素处于饱和状态,若过量摄入碘元素则会引起不良反应,伤害身体,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和科学指导性的重要性。

4.用投影演示实验以增强观察效果。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材中配备了很多演示实验,但由于现在的班容量一般比较大,不可能所有学生都能够清楚地观察到所演示的现象,这个时候,可用实物投影仪将所演示的实验进行投影,如:钠与水的反应,将其放在实物投影仪下,能清楚地看到反应的多种现象,还可以通过投影观察分析钠和硫酸铜反应的现象以便更好地掌握反应原理。

5.实验要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化学实验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实验是教师用来验证理论知识的,学生只能在台下看、被动地听,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表面。教师把知识“验证”了、工作完成了,但多数情况下学生的动手渴望和现象疑问没有得到满足,时间久了便会对实验失望,失去学习积极性。新课改理念要求学生是实验的主体,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尽量把实验交给学生自己完成,从而有助于发展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10)

一、要找准差别,摸清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1.要吃透新课标和教材。熟悉初、高中全部教材的体系和内容,同时要摸清高一新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和素质情况。搞一次摸底测验,了解学生学习的现实情况。初中教材与高中教材衔接不太好的地方:(1)高一教材里的硫酸根离子、氯离子的鉴别,粗盐的提纯、蒸馏等在初中都有介绍但不细致。(2)混合物的分离在初中时,有的老师重点训练了,但有的老师只是带过,因此上了高中要注意总结和提高。(3)初中的计算要求特别简单,和以往初中化学相比,现在只限最基本的计算,因此,进入高中时,在计算方法、能力和技巧上一定要有一个过渡性的引导。(4)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不做要求,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做要求的内容:化学式量的概念;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及相关反应。在高中都需要先铺垫。

2.教材内容设置的差别。初中教材,对化学知识的展现是“生活实际——化学——社会实际”的模式。这有利于学生认识化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理解化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应用价值,从而构建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对化学概念采用描述性定义,对一些原理、定律没有较完整的论证,知识坡度较小,直观性较强。相对而言,高中化学教材较初中知识量剧增,知识难度加大,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注重抽象思维,注重从微观定量的角度揭示事物的本质,注重化学概念和原理的推导过程、产生条件,以及它们的灵活应用。由于知识面的拓宽,有了更多知识迁移机会,因此高中化学教学则较注重理论的指导作用和知识的灵活运用,其特点为:概念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性强。例如高一化学教材中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有关概念既抽象,理论性又较强。化学符号多,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体现了高中化学“容量大、难度大、起点高”的特点。并由于所学内容多,所以教学进度一般较快,从而增加了教与学的难度。

3.学生认知程度的差别。学生思维方式的过渡达不到认知程度提高的要求。初中化学主要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述,并且学生有较多的感性认识作基础,学习偏重记忆,对进一步探讨为什么及能力的迁移方面要求比较低。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问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因此,初中学生习惯了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思维定势方式。高中阶段,以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为主,化学实验要求明显提高,从单一实验仪器连接到实验设计,从简单定性叙述实验到定量分析实验,从一般实验问题阐述到设计评价实验。由此带来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要求有较大提高。高中化学语言的抽象化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样提出了很高要求。同时高中化学学习要求学生必须提高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课前自学预习、上课做笔记、课后自觉复习、独立完成作业、总结梳理评估来加深理解,通过内化使知识在自己脑海中生成而使其能活学活用。

二、对症下药,抓好衔接

1.改进教学方法。高中教师应教学生如何学习,使学生能有效、正确地进行各种知识及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有多种方法可以采用,但我试验下来发现还是生本理论下的有效教学法效果不错。课前的前置性作业正好可以让学生在总结学习高中内容的同时去联系和回顾初中的知识,为知识的提高做准备。课堂中利用小组学习和汇报来初步加深对新知识的了解,再通过教师对新知识的精讲来提升学生对新知识的运用。坚持下来后发现学生喜欢上了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生本教学法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逐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这种较为机械、死板的方法不适应高中注重能力及创新的要求。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之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决定能否学好化学的重要一环。教师应加强学法指导,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一题多用等方式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形成与深化化学知识,掌握化学学科基本结构。注意培养学生能力,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也要认识到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是一项艰苦的劳动,要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决不能操之过急。

3.关注心理衔接,健康平稳过渡。高一新生在生理上正处于从少年向青年转变的特殊阶段,教师要抓住其学习心理,从“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时期,帮助学生调节好心态,稳定好情绪。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经常地对学生给予鼓励性评价,增强学生自信心,使其尽快进入角色。

参考文献:

上一篇: 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汇总 下一篇: 区域旅游经济发展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