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康复的训练汇总十篇

时间:2023-11-14 10:14:1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患儿康复的训练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患儿康复的训练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2010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语言发育迟缓患儿238例,其年龄1~5岁,男185例,女53例,均是首次接受语言康复训练

1.2 方法 对应检儿童采用s-s法进行语言发育水平测定评估,结合其临床表现诊断出语言发育迟缓者[1],然后进行相应训练。由治疗师拿出生活中常见的实物、模型、玩具或图片等,教患儿说出其名称,并及时予以纠正或表扬,采用一对一训练,先易后难、先名词后动词形容词、先单音后叠音、先单词后句子、先窄后宽,寓教于乐,循序渐进,逐步扩大词汇量,最终实现使患儿能够表达完整意思,进行言语交流的目的,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每次训练30-45分钟,每周3-5次,在安静、宽敞、安全、儿童喜爱的训练室中进行训练。并教会家长注重在平时生活中的主动训练。

2 结果

238例语言发音迟缓的患儿,经过6个月训练后,语言发育情况都有了明显改善。见表1

表1 238例语言发育迟缓患儿训练前后语言水平评估月龄分布

由表1可见,训练后,1~5岁各年龄组患儿语言水平评估月龄均有所提高,P<0.05,尤其是1-、2-组患儿,与之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儿童语言发育迟缓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原因:①遗传因素:如脑损伤或脑功能不足等;②缺乏训练:特别是口语学习关键期1-3岁时未进行适时语言训练;③过于溺爱:不用孩子开口,只要他手一指,父母马上心领神会地立即给予满足;④他人照看:祖辈或者保姆只管满足婴儿的生理需求,很少与孩子用语言进行感情交流,使孩子失去了语言学习的机会。调查发现,约85%的语言发育迟缓儿童为男孩[2]。

s-s法评价语言发育迟缓主要是从基础性过程、符号与指示内容的关系,交流的态度3方面对儿童进行语言发育的评价。大多数语言发育迟缓的儿童都会有言语信息的输入、理解和输出的困难。

语言康复的本质基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理论,神经突触的再连接。对患儿的感知及运动能力发展主要有两方面:①为其大脑提供更丰富的刺激;②为患儿提供更多的机会使其去运用自己的身体和感官。这两方面是相互包容的[3] 。

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治疗形式主要采用伴有运动的儿童易于接受的游戏疗法,分一对一治疗和小组集体治疗,对患儿有目的地进行认知和语言功能发展的治疗,通过游戏养成、提高他们对外界事物的反应能力。另外,对患儿父母进行指导教育,并鼓励他们参与患儿的康复及定期复查,以得到相应的训练指导。游戏治疗强调在预备的环境中,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逐渐克服自己的问题[4]。开始时不让其他人在场,给患儿一个宽敞的游戏环境,并准备好充足的玩具,激发矫正对象对游戏的兴趣。然后,转移其注意力,降低其心理压力,使其不自觉得进入游戏的角色。在矫正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因势利导,循序渐进的宗旨。幼儿的集体游戏提供了幼儿相互了解、学习、合作的机会,能够使患儿相互模仿,修正强化自己的行为,逐渐增强能力,建立交往能力[5]。

本资料对238例1-5岁语言发育迟缓患儿采用s-s法训练6个月后,其语言发育水平明显提高,与训练前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157-161.

[2]吴萍,田鸿. 孪生兄弟同患语言发育迟缓的病因与治疗.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9(9):833-834.

篇(2)

Effect of Q4 Scene Interactive Training System on Stability and Walking 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

CHEN Zheng,WANG Jie,WAN Yong

(Jingzhou First People's Hospital, Jingzhou 434000,Hubei,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Q4 scene interactive training system on stability and walking 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 (CP). Methods Fourty spastic CP childre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20 cases in each group. All children were treated with regular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received Q4 scene interactive training system for 40min once a day, 5d per week, 12 weeks in total. Berg Balance Scale (BBS), 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AS) and D and E domains of 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 (GMFM-88) were evaluated at the beginning and at the end of the 12th week of treatment course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outcomes were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e ones of pre-treatment (P

Key words:Cerebral palsy; Spastic; Scene interactive training system;Stability;Walking function

痉挛型脑瘫患儿常因下肢痉挛而引起站立、平衡和步行问题[1],从而直接影响患儿的下肢运动功能发育和造成康复训练过程中下肢关节损伤[2]。故有效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下肢运动功能是其回归家庭社会的关键。本文采用Q4情景互动训练系统以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平衡和步行功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9月~2015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痉挛型脑瘫患儿4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3~6岁。纳入标准:①符合全国(长沙)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制定的分型及诊断标准[3],诊断为痉挛型脑瘫;②患儿无认知障碍;③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的评定分为Ⅰ~Ⅲ级;④下肢痉挛状态基本保持在改良Ashworth评级(MAS)3级或以下。排除标准:①排除智力存在障碍的以及癫痫较为严重的,对治疗不配合的;②患有全身性疾病以及严重心血管疾病,无法进行康复训练者。

将符合入选条件的40例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20)。两组性别、年龄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等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

篇(3)

石蜡疗法;脑瘫;痉挛型脑瘫;康复训练;内收肌

Effects of combination of wax therapy an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spastic Cecebral palsy with lower limbs adductor tension

QUAN Lijuan, CHEN Jiangui, FENG Zhen,et al.Department of Rehabilittatio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Nanchang 330006,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effects of combination of wax therapy an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spastic cerebral palsy with lower limbs adductor tension.Methods 40 cases of children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n= 20) and control group(n= 20).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nd wax therapy,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onl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The effect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3 months aftert treatment. Results The two group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3 months after treatment,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0.001). Conclusion Wax therapy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have better effects on lower limbs adductor tension in spastic cerebral palsy than simpl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Key words】

Wax therapy; Cerebral palsy; Spastic cerebral pals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Lower limbs adductor

作者单位:330006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全莉娟 冯珍 应德霞 曾丽萍);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陈建贵)

脑性瘫痪是儿童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的常见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达到1.8‰~4‰[1],简称脑瘫,是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常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交流障碍、行为异常及其他异常[2]。痉挛型(spastic type)为脑性瘫痪患儿中占比例最多的一型,约为60%~70%[3]。痉挛主要表现在髋关节的内收肌群、股四头肌、绳肌、小腿三头肌、前臂屈肌等。髋关节内收肌张力增高导致患儿出现双侧下肢内收、交叉,妨碍患儿的翻身、爬行、坐位、站立、行走,严重影响患儿的日常生活。因此最大限度地缓解患儿双下肢内收肌张力,改善交叉步态,对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回归家庭、社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科采用石蜡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双下肢内收肌张力增高,获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1月至2011年8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与山东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康复科痉挛性脑瘫患儿40例, 均有下肢尖足,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大腿内收,行走时足尖着地,呈剪刀步态。诊断均符合2006年湖南长沙第二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议的脑瘫的诊断标准[4],并符合欧洲脑瘫监测组织推荐的脑瘫树枝状分型法中痉挛型标准。排除标准:同时接受降低肌张力药物治疗、接受过手术治疗或肉毒毒素注射者。随机分为两组:①观察组(n=20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5例;年龄10~36个月,平均16.25个月。②对照组(n=20例):其中男16例,女4例;年龄11~38个月,平均15.41个月。治疗前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运动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内收肌张力改良Ashworth痉挛评级和内收肌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和表2。

1.2 方法

1.2.1 康复训练

1.2.1.1 患儿仰卧于三角垫,训练师用自己的窝控制患儿一侧膝关节,使其一侧下肢外展、外旋固定。然后,用一只手扶持患儿的另一侧大腿或膝部,另一只手扶持患儿的足底部,使踝关节呈背屈位。依次屈曲患儿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进而外展外旋下肢,然后伸展下肢同时保持踝关节背屈,维持一定时间回到起始位,使这侧下肢被动地进行外展、外旋活动。反复进行两侧交替的操作可缓解下肢的痉挛,达到牵拉内收肌的目的,角度从小到大,循序渐进。

1.2.1.2 关键点控制,患儿坐小椅子或圆滚,屈曲髋、膝关节,可降低内收肌张力。患儿跨坐于橡胶马上,弹跳骑橡胶马进行适量运动,会产生持续性牵拉内收肌的作用。

1.2.1.3 患儿仰卧位或侧卧位,治疗师手中拿一玩具置于患儿体侧,言语指令患儿侧踢玩具,达到患儿主动牵拉内收肌的作用;能行走的患儿,扶墙横走,在运动中牵拉内收肌。

1.2.1.4 患儿沿圆滚横轴俯卧于其上,训练师的操作关键点移至双足,令患儿双手在头前方拍手,训练师通过控制双足来抑制患儿自发运动而产生的肌肉痉挛的再度增强或代偿模式,逐渐使双下肢呈外展外旋,足背曲位并保持一定时间。以此增强患儿上半身活动性,促进抗重力伸展,促进双下肢外展外旋,抑制内收肌张力。每次40 min,1次/d,每周6次,3个月为一疗程。

1.2.2 石蜡疗法 使用恒温蜡疗仪,首先将固体石蜡置于蜡疗仪中,采用间接加热法使蜡融化,温度70~80℃。将以融化的石蜡倒入陶瓷盆中,厚约2~4 cm,待蜡温在45~50℃左右,石蜡凝结后,取出置于塑料布上,将蜡直接敷于患儿双侧内收肌部位,包裹保温。每次30 min,1次/d,每周6次,3个月为一疗程。

两组均接受康复训练,由专业的脑瘫康复治疗师针对患儿具体障碍问题设计相应康复训练方案。观察组于康复训练之前进行蜡疗。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未出现特殊不适反应。

1.3 评定

1.3.1 肌张力评定 肌张力检查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级[5]。0级:肌张力不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整个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内均无阻力;Ⅰ级:肌张力稍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到终末端时有轻微的阻力;Ⅰ+级:肌张力轻度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前1/2ROM中有轻微的阻力;Ⅱ级:肌张力轻度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大部分ROM中均有阻力,但仍可以活动;Ⅲ级:肌张力中度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整个ROM中均有阻力,活动比较困难;Ⅳ级:肌张力高度增加,患侧肢体僵硬,阻力很大,被动活动十分困难。

1.3.2 股角(内收肌角)评定 小儿仰卧位,检查者握住小儿膝部使下肢伸直并缓缓拉向两侧,尽可能达到最大角度,观察两大腿之间的角度。

1.3.3 评定标准 大腿内收肌肌张力评定是以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表进行评估:0分为肌张力0级;1分为肌张力Ⅰ级或Ⅰ+级;2分为肌张力Ⅱ级;3分为肌张力Ⅲ级;4分为肌张力Ⅳ级。

显效:治疗后大腿内收肌肌张力下降≥1分或恢复正常,内收肌角角度增加30°以上或达到正常范围;有效:治疗后大腿内收肌肌张力下降≥1分,内收肌角度增加20°~30°;无效:治疗后肌张力无改变,内收肌角度增加不足20°[5]。

每位患者于治疗前进行一次评定,治疗3个月后再进行一次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肌张力改善情况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的肌肉痉挛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观察组肌张力明显下降(P

2.2 内收肌角改善情况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的内收肌角无差异,3个月后两组内收肌角均显著改善(P

2.3 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有效率80%,观察组有效率95%。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脑性瘫痪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非进行性病变引起的,脑的损伤可能是局限性的,也可能是广范围的,脑损伤的结果引起运动障碍和某种程度的感觉障碍。目前认为脑性瘫痪是小儿时期运动障碍的主要疾病。痉挛型脑瘫病变部位为锥体系损害,引起所支配的肌肉张力增高,肌力减低,引起运动障碍。此型患儿多数是因早产、未熟儿、低出生体重以及新生儿窒息等原因而致,近年来,随着低体重初生儿存活率的上升,痉挛型脑瘫患儿逐渐增多。其肌张力异常干扰正常运动模式的产生,Bobath夫妇认为,正常的肌张力对于正常的运动模式的产生是必须的,并引用Sherringtonx(1913)的观点来支持[6]。

痉挛型患儿存在的下肢问题,主要表现为尖足,足内、外翻,膝关节屈曲或过伸,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大腿内收,行走时足尖着地,呈交叉剪刀步态,下肢分离运动受限等。越早发现患儿的异常,及时治疗,效果越好。国内对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手术、神经阻滞技术等研究较多,而有关于理疗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远没有手术治疗方面的多[7]。

脑瘫的治疗是全方位、多学科紧密联系的,但在临床治疗中往往只关注于康复的手法治疗,忽视了一些辅助治疗,例如温热治疗(蜡疗、中药熏药等)、电刺激等。

石蜡的热容量和蓄热能大,导热性小,其中不含水分和其他液体,不呈对流现象,治疗时与皮肤紧密接触,却不绝对接触,中间留有一空气层,故能使皮肤耐受较高温度((60~70℃)[8],石蜡的良好持久的温热效应,使患肢血液循环改善,缓解肌肉张力。此外,空气和汗液不能通过石蜡向四周扩散热量,故石蜡保温性能强。石蜡具有可塑性和粘滞性,在冷却凝固过程中体积缩小,对治疗部位产生机械压迫,有助于热向深层组织传递,增加胶原纤维组织的可延伸性,有利于对挛缩组织进行功能锻炼、恢复。所以,早期使用蜡疗结合康复训练可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减轻患儿家庭的精神和经济压力。

参 考 文 献

[1] 李晓捷.实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技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

[2] 陈秀洁.儿童运动障碍和精神障碍的诊断与治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06.

[3] 陈秀洁.儿童运动障碍和精神障碍的诊断与治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09.

[4] 陈秀洁,李树春.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分型和诊断标准.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29(5):309310.

[5] 黄任秀,张婧.针刺治疗脑性瘫痪患儿大腿内收肌痉挛障碍的临床观察.针灸临床杂志,2007,25(10):26.

篇(4)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日常生活环境变换对儿童孤独症康复训练的影响因素,选取2011年5月到2014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儿童孤独症康复训练患者共5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应用行为分析法、引导式教育以及感觉统合训练等治疗方法之后,取得非常满意的治疗效果[1],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5月到2014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儿童孤独症康复训练患者共50例,结合实际治疗状况选用孤独症诊断标准和儿童孤独症评定表,如果儿童的各项评判项目分数加起来大于或者等于30分,则可以断定该儿童患有孤独症。本院接受治疗的儿童孤独症患者共50人,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观察组男童14例,女童11例,平均年龄为3.71±1.59岁,C-PEP发展总分为19.32±12.01分;对照组男童12例,女童13例,平均年龄为3.68±1.67岁,C-PEP发展总分为22.34±14.98分。

1.2 康复训练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之后接受康复训练,如应用行为分析法、引导式教育以及感觉统合训练等,每项训练均每天1次,1次训练的时间为40分钟,一个星期持续6次,连续3个月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接受训练基础之上,联合采用生活环境刺激法进行治疗,日常生活环境刺激治疗时间为3个月。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均进行了儿童孤独症心理测试。

1.3 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对比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在康复治疗之前、后C-PEP发展总分和其余六项评分比较

观察组康复训练之后C-PEP发展总分和其余六项评分与康复训练之前相比明显提高,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儿疗效比较

观察组康复前后治疗效果明显高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目前,儿童孤独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应用行为分析法、引导式教育以及感觉统合训练、以及日常生活环境变换等治疗方法。日常生活环境刺激治疗内容主要包括:家庭:第一,在家庭中设置了儿童游戏房,房间内光线以明亮、色泽充沛为主,同时可以满足儿童听、看以及触摸等行为需求,房间内颜色布置鲜亮,设置各种玩具,如蹦蹦床、洋娃娃以及羊角球等。患儿除吃饭和睡觉时间之外均在游戏房中度过,家长最好相陪;蹦蹦床、洋娃娃以及羊角球娱乐设施的游戏时间控制在2分钟左右每次,其余游戏均控制在4分钟左右每次;第二,家庭氛围和谐。吃饭时由两个以上家人相伴,儿童自主进餐,进餐过程中与儿童保进行愉悦地聊天;第三,家长每天给儿童进行早晚沐浴,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第四,设置儿童独立卧室;第五,每隔15天改变一次客厅布置。医院:第一,设置儿童游戏室;第二,午餐时间安排多个患儿由家长陪同进餐。社交:患儿可以每周参加2次亲子园,每次时间控制在60分钟左右;家长应该定期带患儿外出旅游,每周1次,每次时间不低于120分钟。

综上所述,对儿童孤独症康复训练时,可以应用行为分析法、引导式教育以及感觉统合训练、以及日常生活环境变换等治疗方法,其中日常生活环境变换法能有效改善儿童患者治疗效果,提高预后质量,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2]。

篇(5)

中图分类号:G7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1-0063-04

1 前言

“注意”作为人类最基本的认知功能之一,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某种特定对象的指向或集中[1]。众所周知,注意缺陷是阻碍智障儿童获得知识技能和适应社会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原因之一[2]。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的康复设备已经进入特殊教育学校,成为智障儿童康复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如何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康复设备对智障儿童进行康复训练,改善智障儿童学习认知能力和社会生活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 研究对象

小苏(化名),男,2006年6月出生,脑瘫,智商61,能自理。他在上课时坐不住,经常东张西望、心不在焉;做作业时,边做边玩,常有漏题漏字等现象;在开火车游戏中经常出现卡壳;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丢三落四,爱打岔或抢话;有自卑情绪,存在注意缺陷。

3 研究方法

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单一被试A―B―A实验设计:基线期1(A1)、处理期(B)和基线期2(A2)[3]。四项测验指标为:舒尔特方格(16格)测试用时,用以评估注意力的广度[4];数字划消测验一、二、三的净分值,用以评估注意的稳定性、分配和转移[5]。舒尔特方格(16格)测评时通过智能手机下载手机软件“舒尔特方格1.0(手机版)”进行。

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基线期1数据采集在第1~4周内进行,每周2次;处理期数据采集在第5~12周内进行,每周1次;基线期2数据采集在第13~16周内进行,每周2次。在两个基线期均未对该生进行注意力康复训练。

仪器设备及软件 实验所采用的评估康复训练设备为“Dr.Brain-1 认知能力测试与训练仪”等;采用的评估康复训练软件为“注意力训练软件V1.06”和利用网络资源下载的免费软件“脑力训练程序v3.0 Beta绿色免费版”“舒尔特V2.1.4手机版免费游戏软件”等。

4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训练内容和过程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舒尔特方格训练 舒尔特方格训练通过笔记本电脑安装的“脑力训练程序v3.0 Beta绿色版”进行康复训练。训练时要求小苏在“9格、16格、25格、36格”4个难度级别中选择“16格”,点击“随机排列”按钮,使用鼠标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点击1~16的数字,同时诵读出声,错点或漏点都不能结束游戏,以此反复。训练结束后,程序会自动以统计图表的形式记录小苏的训练结果,以便教师做好监控和评估。康复训练不但可以提高注意力,还可以提高视觉的稳定性、辨别力和定向搜索能力。家庭训练通过智能手机下载手机软件“舒尔特方格1.0”进行康复训练。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划消训练 划消训练通过笔记本电脑安装的“注意力训练软件V1.06”进行康复训练。软件中的“视觉分辨―划消”分为“图标划消”“数字划消”“汉字划消”。“图标划消”以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乐器、交通工具、食物等作为划消材料;“数字划消”以数字0~9和汉字“一~十”作为划消材料;“汉字划消”以一些简单易混淆的汉字作为划消材料,适用于认知水平不同的孩子。根据小苏的情况,选择从“图标划消”开始。训练时让小苏点击相应的图片,找完后点击“确定”按钮,系统会自动出示成绩“用时XX秒”;如果出现错点或漏点,系统会提示“错误重新开始”。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再升级到“数字划消”和“汉字划消”训练,以此来提高小苏注意力的各项品质。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视觉追踪训练 视觉追踪训练通过笔记本电脑安装的“Flash注意力训练软件”进行康复训练。软件中的视觉追踪游戏有“看图连线”和“走迷宫”。“看图连线”训练时,让小苏点击“级别”选择难度,点击“开始”按钮,找出左边的数字通过曲线与右边的那个字母相连,并点击相应的数字和字母,用时越短越好。游戏完成后,软件会根据成绩出示“yeah!你真棒!用时XX秒”等激励性的评价。通过视觉追踪游戏训练锻炼其追视、检视物体的能力,培养视觉敏捷性和专注性,提高视觉注意力水平。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听觉注意力康复训练 听觉注意力的康复训练通过笔记本电脑安装的“注意力训练系统”中“听觉分辨”“听觉排序”“听觉记忆”进行康复训练。“听觉分辨”通过播放不同的声音,让小苏选择正确的答案。如播放“狗的叫声”,同时出现“狗、羊、牛”的图案,让其选择听到了哪种声音。“听觉排序”通过播放3种不同的声音,让其按照先后顺序依次选择正确答案。“听觉记忆”通过播放儿童故事,让其根据故事内容回答问题选择答案。通过对听觉注意力游戏训练,发展有意注意,提高听觉注意力。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注意力晋级游戏训练 注意力晋级游戏训练通过“Dr.Brain-1认知能力测试与训练仪”进行康复训练。训练时选择“注意力训练”,在“自定义模式”中选择从第一级到第五级的训练,每一级的训练内容包括走迷宫、听声音找物体等10个小游戏,进入每个游戏后会有语音和文字提示。如“找一找红色的水果有哪些”,提交答案后系统会出示“对了!你真棒”等激励的话语。训练时让小苏从第一级开始,如果能够顺利通关,则进入下一级,否则继续进行该级别的训练。通过训练锻炼视觉注意、听觉注意及视听结合三方面等能力,提高注意的广度、稳定性、分配和转移能力。

5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结果统计与分析

利用专门的单一被试实验数据分析软件对舒尔特方格、数字划消测验设计的四项测验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图1~4所示。该生四项测验的三期观察值Br比值的绝对值均小于1,说明各组数据是非自我相关,属于有效数据。经过康复训练,四项测验成绩的三期数据均有变化,处理期、基线期2比基线期1的成绩均有明显提高。

图1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基线期1与处理期有极显著差(P

0.01);处理期和基线期2无显著差异。说明康复训练对其注意的广度的改善有显著效果,且有一定的延时效应。

图2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基线期1与处理期有极显著差异(P

0.01);处理期和基线期2无显著差异。说明康复训练对其注意稳定性的改善有显著效果,且有一定的延时效应。

图3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基线期1与处理期有极显著差异(P

0.01);处理期和基线期2显著差异。说明康复训练对其注意的分配的改善有显著效果,且延时效应显著。

图4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基线期1与处理期有极显著差异(P

0.01);处理期和基线期2无显著差异。说明康复训练对其注意的转移的改善有显著效果,且有一定的延时效应。

6 讨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手段在康复训练中的合理运用能够有效提高训练兴趣,保证训练效果。先进的软件系统、仪器设备在测评中让数据变得更为客观有效;现代化的多媒体动画、音效、Flas在训练中能有效刺激智障儿童的感官,提高兴趣;专门的分析软件可以帮助教师随时了解监控康复训练效果。

分析注意力康复训练的过程和结果,注意力康复训练能有效提高智障儿童的注意力。仔细察看实验数据,该生的四项注意品质测验数据在基线期2波动较大,并均有所回落,说明训练虽然有一定的延迟效应,但效果不够稳定,若能适当延长训练时间,调整一下康复训练内容,有可能将其注意的各项品质保持在一个理想水平。

参考文献

[1]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普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0.

[2]刘全礼,邢同渊,马积德.智力落后儿童教育学心理学[M].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1995:76.

篇(6)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2-0078-03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以近期记忆减退为首发症状,随着疾病的进展,会逐步累及到记忆、思维等多种形式的认知功能,患者的生存质量会随之下降[1]。研究表明,AD在我国目前已超过600万,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严重威胁着我国老年人群的身体健康、生存质量和生命[2]。目前,由于A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治疗上仍无突破性进展。已有研究表明[3-5],康复训练对改善AD患者的认知障碍有一定的作用,但效果并不十分突出,这可能与AD患者康复锻炼的内容与形式有关。因此,制定更符合AD患者病情的康复训练,对改善AD患者的认知障碍、提高其生存质量意义重大。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由同一个工作场所的人为了解决工作问题、突破工作绩效,自动自发地组成的一个小团体[6]。研究认为,QCC活动能有效挖掘护士的管理潜能,提高护士管理措施的执行力和依从性[7]。目前,QCC活动已被证实可显著提高康复训练和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8,9]。为进一步了解QCC活动配合康复训练在提高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及生存质量中的作用,我们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老年科和神经内科2011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的AD患者作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美国精神病协会制订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中AD的诊断标准[10];②无其他严重急慢性疾病;③知情同意,自愿参加。共纳入190例患者,将2011年收治的AD患者95例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将2012年收治的患者95例设为干预组,采用品管圈活动配合康复训练。190例患者中男88例,女102例;年龄61~87岁,平均72.80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53例,中学(含中专)98例,大学及以上39例;婚姻状况:已婚148例,未婚3例,离异或丧偶39例;入院时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MMSE评分分别为(20.08±4.13)分和(19.95±4.05)分,WHOQOL-BREF评分分别为(46.06±6.12)分和(46.50±5.05)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婚姻状况、认知功能、生存质量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治疗和护理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尼麦角林10 mg,每日2次;石杉碱甲100 μg,每天2次;科学治疗合并疾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常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睡眠、饮食、大小便、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变化;做好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睡眠指导、心理干预、皮肤及口腔护理;防止跌倒摔伤等意外伤害。

1.2.2 常规康复训练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给予常规康复训练[11-13]。认知功能康复训练每天2次,每次20~30 min。生活能力锻炼及运动功能训练选择日常生活活动的内容,如穿衣、进餐、洗刷等,鼓励患者进行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鼓励患者坚持户外运动。认知功能康复训练主要包括:①记忆训练:鼓励患者对以往美好事物或近几天做过的事情进行回忆。②定向力训练:对正确的时间、地点和人物进行有意识的纠正或提醒。③言语训练:鼓励患者参与言语交流或阅读。④注意力训练:说一组数字,如23、134、5432,让其按正、反顺序正确复述。⑤思维训练:可选择一些数字卡片,让患者按规律进行分类、计算及拼图。⑥作业训练:根据患者的兴趣和能力,开展必要的作业训练,如下棋、书法、绘画等。

1.2.3 QCC活动配合康复训练 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开展QCC活动配合康复训练。由科室的1名主管护师任圈长,圈员共9名,其中主管护师3名,护师6名,每周三举行1次圈会。QCC活动时间贯穿于康复训练的全过程,在此期间,圈长组织圈员通过圈会讨论决定AD患者康复训练的内容和形式。

1.3 QCC活动配合康复训练的步骤

1.3.1 P(plan)计划阶段 分析以往AD患者康复训练效果差的现状,找出问题并分析原因,根据存在的问题拟定改进措施和计划。以时间为纵轴,以入院后的康复训练内容、方式、实施时间、施教者、效果评价、圈长质控为横轴,制定标准化的康复训练路径表,详见表1。

1.3.2 D(do)执行阶段 ①干预组患者在床头挂上针对AD患者开展QCC活动下的康复训练路径表,让其清楚知道接下来将接受的康复训练程序及相关知识。②保证每天至少有1名圈内护理人员值班,责任护士须按制定好的康复训练护理路径表对患者进行指导,执行者执行后签字并记录。③定期对全科护士进行相关知识培训,让圈外的护理人员了解QCC活动配合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协助圈内护理人员完成工作。

1.3.3 C(check)检查阶段 圈长负责对前1天康复训练路径的实施情况进行质控检查,在表格里效果评价和圈长质控中做好相应的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1.3.4 A(action)处理阶段 对有利于提高患者康复训练掌握程度的措施,转化成标准化流程,在下一个循环执行。对存在的问题,通过圈会讨论决定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进行改进。

1.4 评价指标

1.4.1 认知功能 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进行评价。MMSE总分30分,

1.4.2 生存质量 采用WHO生存质量评估简表(WHOQOL-BREF)进行评估。包含生理、心理、社会、环境4领域26个条目,每个条目按程度从低到高分别计1~5分,生存质量总分为以上26个条目分值之和,分数越高,表示总体生存质量越好。该量表符合中国文化,研究结果具有国际可比性,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良好的区分效度和结构效度[15]。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应用SPSS17.0作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MMSE评分比较

入院时,两组患者的MMSE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MMSE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WHOQOL-BREF评分比较

入院时,两组患者的WHOQOL-BREF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WHOQOL-BREF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3。

3 讨论

研究表明,AD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存质量普遍较低[1],且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治疗上无突破性进展,科学的护理和康复训练干预可提高AD患者的认知能力和生存质量[3,4]。目前的研究认为,QCC活动能有效挖掘护士的管理潜能,提高护士管理措施的执行力和依从性[7],QCC活动已被证实可显著提高康复训练和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8,9]。因此,对AD患者开展QCC活动配合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通过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存质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QCC活动可保证康复训练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已被证实可调动患者配合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康复训练的质量和效果[8]。目前,国内外对AD患者康复训练的研究已有报道,但有人提出这些康复训练的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3,4],而QCC活动通过有效的质控考核可提高患者康复训练的效果和质量,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一种新的临床康复训练模式,提高护士康复训练的效果,进而提高AD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存质量。

本研究所获得的描述性资料反映的是在我院老年科和神经内科开展QCC活动前后两种不同康复训练模式下的AD患者认知功能和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两组患者仅仅是康复训练的干预模式不同,其他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均没有差异。由表2可以看出,两组患者入院时的MMSE量表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3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MMSE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说明QCC活动配合康复训练可显著提高AD患者的认知功能。AD患者病程漫长,长期在医疗机构进行治疗、康复、护理,我们通过有效的康复训练,提高了患者的认知功能,减少了其对他人的依赖,延缓了AD患者认知功能减退的速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实施的针对AD患者的康复训练路径重点加入了生活方式及社会支持方面的干预,并在此过程中开展QCC活动,确保康复训练的质量和效果。从表3可以看出,入院时,两组患者的WHOQOL-BREF量表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3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WHOQOL-BREF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说明开展QCC活动配合康复训练路径可显著提高AD患者的生存质量。研究认为,很多AD患者有强烈的被教育意愿,希望通过有效的康复训练指导提高其认知功能和生存质量,但目前常规的康复训练效果不甚理想,因此,开发一套科学可行的康复训练模式很有必要,有利于提高患者对健康行为的认知程度,从而调动患者的依从性。本科室结合QCC活动,对AD患者实施科学全面的康复训练路径,通过效果评价和圈长质控的实施来提高康复训练落实的质量,减少了康复训练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了工作效率,达到了医护、护护、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因此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 总结

QCC活动的工作方法即是通过PDCA循环去进行选题,定期组织会议及活动,圈内成员主动提出、讨论及尝试解决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能有效挖掘护士的管理潜能,提高护理管理措施的执行力和依从性。

QCC活动配合康复训练路径对AD患者进行干预是我科探讨的一种新的康复训练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存质量,体现了护士工作的自身价值,值得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崔妍妍. 阿尔茨海默病病人认知康复训练的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2010,24(10):2735-2737.

[2] McCabe L. A holistic approach to caring for people with Alzheimer′s disease[J]. Nursing Standard,2008,22(42):50-56.

[3] Samuel R. Cognitive rehabilitation for reversible and progressive brain injury[J]. Indian Journal of Psychiatry,2008,50:282-284.

[4] 朱宏,董克礼,吴岳,等. 补肾活血法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改善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1):1493-1495.

[5] Milatovic D,Aschner M. Measurement of isoprostanes as markers of oxidative stress in neuronal tissue[J]. Curr Protoco Toxicol,2009,39(1):121.

[6] 王临润,,张相宜,等. 品管圈管理在医疗机构中的应用价值[J]. 医药导报,2012,31(6):823-824.

[7] 倪栋梅. “品管圈”活动在健康教育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A):97-98.

[8] 邵翠颖,金钰梅,朱胜春. 品管圈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和成效分析[J]. 护理与康复,2012,11(4):381-382.

[9] 赵君,周洁贞. “品管圈”活动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对腰椎间盘切除术后患者实施健康宣教的效果分析[J]. 中国医疗前沿,2012,7(15):72-73.

[10] 李求兵,梅嵘. 老年痴呆症的中西医诊断与治疗[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107-108.

[11] 夏桂花.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训练的效果评价研究[J]. 残疾与康复,2012,24(13):1609-1610.

[12] 许少英,刘婧,冼志莲. 三级功能训练对延缓老年性痴呆患者病程进展的作用[J]. 中华护理教育,2012,9(9):413-415.

[13] 谭晓雪,罗玉玲,招丽媪,等. 康复训练对早、中期老年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9):3876-3878.

篇(7)

脑瘫患儿主要表现为中枢运动障碍, 姿势异常, 同时智力、语言、视觉、听觉等出现各种障碍。近年来, 脑瘫发生率逐年上升, 对患儿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严重影响, 同时对家属及家庭都来了沉重的负担。本文就分析脑瘫患儿的康复护理体会, 增加患儿康复率,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55例本院2012年1月~2013年7月收治的脑瘫患儿, 经诊断, 均符合脑瘫诊断标准。男36例, 女19例, 年龄2个月~10岁。24例痉挛型, 18例弛缓型, 8例手足徐动型, 5例混合型。

1. 2 方法 ①康复教育。首先患儿在入院后, 护士要做好患儿和家属的康复宣传教育, 使患儿和家属能够积极配合医生和护士进行治疗和护理工作。因此, 护士要了解患儿的病情, 并要分析家庭情况, 讲解治疗和康复中所需要注意的事项, 做好相应准备。其次要做好卫生教育。护士要指导家属做好患儿的卫生工作, 注意保暖, 适当添加衣物, 尽量选择舒适柔软衣物, 餐具要定期进行煮沸和消毒, 避免细菌感染。适当进行锻炼运动, 避免出现湿疹。最后加强用药指导。患儿药物大都是冲剂, 或者将药片捣碎加水送服[1]。患儿喂药时, 需将患儿抱起, 头部抬高, 避免出现呛咳。对于自行服用药物的患儿, 要将服药的方法进行详细讲解, 指导他们正确服药。②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脑瘫患儿康复护理中, 良好的护患关系可以促进护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在患儿病房可以摆放儿童喜欢的玩具和图片, 让患儿保持着轻松愉悦心情进行康复治疗。同时在治疗室走廊及家长休息地方张贴脑瘫发生原因, 治疗方法, 注意事项, 使患儿家属可以更加全面认识脑瘫疾病, 提高他们治疗, 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护士在和家属交流时, 态度亲切, 要有足够耐心, 不可存在不良情绪与患儿和家属交流。③运动康复护理。首先是不自主运动康复护理。在康复护理工作中, 要避免患儿受到不良刺激。此时护士要先和患儿建立良好关系, 使患儿可以信任护士, 无不良情绪, 确保康复护理顺利实施。在康复护理中, 先将患儿下肢控制不自主运动进行康复运动, 让患儿适宜进行爬行、行走、平衡等训练。患儿下肢在获得一些自主控制后, 然后进行自主运动控制, 如头控制、双手支撑等运动。其次是共济失调康复护理。脑瘫患儿在坐立和卧床时, 无法保持有效平衡。因此, 在平衡康复护理时, 先从患儿眼手及口手的配合, 然后从坐立、跪立的静态平衡到动态平衡。同时还可以使用平衡器材, 比如平衡板等让患儿训练, 患儿在训练时, 避免发生摔伤和跌伤。④语言障碍康复护理。脑瘫患儿会出现视觉、听觉及语言障碍。在康复护理中, 患儿头部保持中立, 身体放松, 利于倾听;为了容易患儿理解, 需采用简单言语, 同时配合手势与患儿交流, 便于理解。在交流过程中要面对患儿, 使他们能够清楚和明白医护人员的一举一动, 一言一语。另外, 家长要和患儿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 使患儿可以时刻在语言环境中成长、锻炼。⑤心理护理。脑瘫患儿由于肢体及行动障碍, 会出现自卑、悲观、暴躁等负面情绪, 而护士和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力、宽容性去关爱他们。当患儿情绪不稳定、爱发脾气、哭闹、自卑、孤独等行为时, 无法集中注意力去训练, 产生逃避、恐惧等行为时, 护士和家长要给予患儿更多关爱。在训练时, 将心理康复和生活康复护理结合在一起, 患儿在训练过程中, 护士和家长要和他们交流, 注意患儿表情, 多鼓励和表扬, 增强患儿的信心和勇气。同时根据患儿兴趣爱好, 进行积极有效诱导和引发, 缓解负面情绪。加强患儿之间交流, 使他们能够跨出自己的圈子, 融入别人圈子, 去交流, 去交朋友。另外, 家长在患儿护理期间也存在着抑郁、焦躁、激动等不良反应, 护士要向家长解释脑瘫康复的案例, 缓解家长担心、抑郁心情, 并要让家长积极配合患儿的康复训练[2], 使患儿坚持治疗。⑥出院指导。家庭康复训练对提高患儿康复率有着促进作用。因此, 患儿出院后, 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提高患儿兴趣。同时在日常生活中, 家长要指导儿童独自穿衣、刷牙、吃饭等, 突破他们的行动障碍, 使他们可以逐渐生活自理。

2 结果

55例脑瘫患儿经综合康复护理, 25例治愈, 29例有效, 1例无效, 总有效率为97.8%。

3 讨论

脑瘫患儿主要表现为中枢运动障碍, 姿势异常, 同时智力、语言、视觉、听觉等出现各种障碍。在脑瘫患儿康复护理中, 为了提高患儿的康复率, 必须要采取综合康复护理。

在本组患儿康复护理中, 55例脑瘫患儿经综合康复护理, 总有效率为97.8%。通过对患儿和家长的康复教育, 使他们能够掌握脑瘫康复治疗知识;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 促进护理工作的顺利实施;运动康复护理和语言障碍康复护理, 提高脑瘫患儿康复率;加强患儿的心理护理, 缓解患儿负面情绪, 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同时要缓解家长负面情绪, 使家长可以护士一起配合患儿康复治疗, 促进患儿康复速度[3]。患儿在出院后, 加强患儿出院指导, 进行家庭康复护理指导, 使患儿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康复训练, 突破他们的行动障碍, 使他们可以逐渐生活自理, 并逐渐康复。另外, 患儿在康复护理中, 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根据患儿不同的康复训练计划、年龄, 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在康复训练场地, 安装防滑地板, 做好防护栏, 避免患儿在康复护理中, 出现危险事故。

综上所述, 在脑瘫患儿的康复护理中, 需要采取综合康复治疗, 进行有效的康复护理和家庭护理, 对提高患儿康复率有着促进作用, 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 R7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1(c)-0010-03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致残性,严重影响小儿的智育及身体发育[1],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对小儿脑瘫的认识不断提高,综合措施越来越多。但是由于我国的康复医学事业起步较晚,不能一时建立起很多的康教中心为所有脑瘫儿童提供综合的康复服务。目前的教育和康复结合还未形成系统化。本研究主要探讨康教结合对学龄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发育和生活能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8月~2012年7月在青浦区辅读学校的脑瘫儿童69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的诊断标准均符合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判定的标准[2],年龄6~12岁,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严重智力障碍,不能配合训练者;②合并有严重听视觉障碍者;③合并有严重心脏等其他疾病不宜进行康复训练者。将符合条件的58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29例,男性19例,女性10例;其中痉挛型19例,手足徐动型3例,混合型7例。对照组29例,男性18例,女性11例;其中痉挛型18例,手足徐动型4例,混合型7例。两组患儿的性别、脑瘫分类、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在特殊学校接受特教老师依据教育评估量表评估情况制订的计划进行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康复医师到学校进行康复训练和指导。首先召开康复医师和特教老师、残疾学生家长参加的康教结合工作座谈会,会上对医教结合项目的意义、实施方法、方案进行解读,解答家长提出的问题,争取家长的配合,并与家长签订知情同意书。两小组为每位患儿在康复和教育期间每3个月召开1次评价会,家长同时参与,会中也可补充病史并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经过充分讨论,找出脑瘫儿童不同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所在,制订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方案。疗程均为12个月。

1.2.1 训练内容 康复医师根据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估情况制订训练计划到学校进行康复训练,其内容分为以下几类。①低难度训练:包括头控制、翻身、俯卧位支撑、俯爬、坐位保持及平衡、手膝位保持、爬行等重心较低的活动项目;②中等难度训练:包括膝立位保持,单膝立位、跪行、辅助、站立(用站立架或外力辅助的被动站立)等训练;③高难度训练:包括立位平衡、独立或辅助下步行、实用性步行等训练。ADL训练包括穿衣、进食、如厕、入浴、社会适应等项目及其有关动作的训练。

1.2.2 疗效评估 由医院康复科康复医师进行疗效评估,所有患儿分别在康复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末采用GMFM-88和ADL评分进行评价,并对两组结果分别进行比较分析。评价环境为安静、独立、无干扰、采光较好的房间,患儿穿衣1~2层,在不违反评估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有父母或监护人配合看护,测试前进行交谈,情绪较好时进行,鼓励患儿发挥出最佳水平。

GMFM-88量表共88项,分5个功能区,每项4级评分,评分结果计算方法:总百分比为每个功能区的得分与各自总分相除,乘以100%之后再除以5。①临床痊愈:治疗后脑瘫患儿的综合功能达满分;②显效:治疗后脑瘫患儿的综合功能评定总分数较治疗前提高≥15%;③有效:治疗后脑瘫患儿的综合功能评定总分数较治疗前提高1%~14%;④无效:治疗后脑瘫患儿的综合功能评定总分数较治疗前未提高,甚至减少。总有效=临床痊愈+显效+有效。

ADL疗效评定标准:根据中国康复研究中心设计的《脑瘫儿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表》进行临床疗效评定。采用百分制,每项能独立完成为2分;部分完成为1分;不能完成为0分。①临床痊愈:治疗后脑瘫患儿的综合功能达到100分;②显效:治疗后脑瘫患儿的综合功能评定总分数较治疗前提高≥20%;③有效:治疗后脑瘫患儿的综合功能评定总分数较治疗前提高1%~19%;④无效:治疗后脑瘫患儿的综合功能评定总分数较治疗前未提高,甚至减少。总有效=临床痊愈+显效+有效[3]。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GMFM-88评估疗效的比较

对照组和实验组脑瘫儿童在训练12个月末的GMFM功能区得分均显著提高,实验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儿ADL评估疗效的比较

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脑瘫儿童于在训练12个月后的ADL评估分值均显著提高,实验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瘫患儿活动受限主要是由于运动发育障碍引起,尤其以粗大运动功能发育的影响更为显著[4]。随着年龄的增长,粗大运动功能趋向于愈加严重,而智力发育存在较大的代偿性和可塑性,学龄期脑瘫患儿通过接受教育与训练,在心理、智力、体能诸方面得到发展,智力缺陷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补偿[5]。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与现实环境下,采用医教深度融合的方式是实现特殊儿童“全人教育”的重要基础,首先要减少限制,对特殊儿童进行综合康复是减少限制的最佳方式,它使特殊儿童的全面发展成为可能[6]。医疗和教育的脱节,造成负责脑瘫儿童教育的学校无从下手。这些学龄脑瘫患儿在医疗、康复机构己做了哪些康复,康复的疗效如何,他们的整个康复计划是什么,怎样与学校的教育衔接起来,学校需继续哪些功能的康复训练,学校对此深感烦恼甚至无力去解决,最终造成脑瘫患儿在特殊学校也不能得到适合其身心特点的教育[7]。而传统的医疗机构内的专业康复、社区康复、家庭康复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的分离脱节,影响患儿的康复疗效[8]。

本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单纯的特殊教育康复,还是康教结合综合康复治疗,对脑瘫患者粗大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明显改善。从两组对比结果来看,治疗12个月后,实验组的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

因为GMFCS是根据脑瘫儿童运动功能受限随年龄变化的规律所设计的一套分级系统,能客观反映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发育情况[10],训练同时告知家长,让家长明白自己孩子现有的运动功能以及训练一段时间后将要达到的目标级别,家长很容易配合,医师指导老师和家长参与实施,使家长在亲身体验中看到患儿能力的进展,从而提高家长对康复治疗的兴趣和信心,因此在制订康复训练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如何使脑瘫患儿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提高,尽量达到生活自理。有报道显示,应用GMFCS配合粗大运动功能测评结果而设定的训练动作进行康复治疗方法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11]。

康教结合主要优势在于通过“康教结合”的方法,使康复与教学同步进行,可使以往医教分离所分别进行的工作有效进行整合,达到相互补充、各施所长的目的,医院内的专业强化康复虽然取得较好疗效,但患儿在治疗及成长的过程中不能脱离家庭和社会[12]。在医院环境中进行教育,存在一定困难,教育康复很难做到系统、连贯和全面;个别教育不利于脑瘫患儿的心理发展等。学校教育是以班级授课为主,但脑瘫患儿各方面的差异较大,康复时间、康复技术不为教师掌握,因此在学校开展规范的康复治疗相当困难。很多家长认为医学的尽头才是教育的开端。然而,在求医的过程中,如果忽视教育,孩子智力的开发将被耽误,也会给医疗康复带来阻碍。

总之,脑瘫康复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13];粗大运动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应把粗大运动功能训练作为脑瘫患儿康复的主要训练项目,同时必须依据不同的粗大运动功能水平确定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目标。临床医师应充分认识脑瘫患儿的临床分型、运动水平,康复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运动障碍,更重要的是多学科合作,从而达到全面康复的最佳效果,改善不良预后。学龄脑瘫儿童通过康教结合能有效提高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充分发挥残障儿童的潜能,使其社会适应能力、智力和情感得到良好、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树春.小儿脑性瘫痪[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71.

[2] 陈秀洁,李树春.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分型和诊断条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5):309.

[3] 牛相来,林清,周钰,等.头针改善脑瘫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2, 19(5):272-274.

[4] 陈冬冬,徐东浩,杨红,等.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2008,4(14):361-363.

[5] 许晶莉,范艳萍,谢闽达,等.学龄期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与智力的相关性初探[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 16(3):247-248.

[6] 韦正强,王磊,邓兰,等.医教结合,综合康复的实践与反思[J].现代特殊教育杂志,2013,(1):13-15.

[7] 郭新志.脑瘫综合康复与医教结合[J].前进论坛,2011,(2):51-52.

[8] 杨臻,苏振军.住院脑瘫患儿家长配合治疗的依从性对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0):56-57.

[9] 史惟,朱默,翟淳,等.基于ICF-CY的脑瘫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内容效度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 19(1):13-18.

[10] 李初阳,史惟,周美琴,等.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修订扩展版(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12):1112-1115.

[11] 何玉清,罗佳美,刘敏,等.应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对脑瘫患儿康复训练的影响[J],中国康复杂志,2012,27(6):448-449.

篇(9)

脑瘫膝过伸患儿作为特殊人群,受到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常规的康复治疗方法时程较长,且效果不显著,不能有效改善患儿的下肢病情。医院应本着以人为本的主旨,提供优质化护理,为患儿定制个性化的康复训练。为探讨个性化康复治疗法在治疗小儿脑瘫膝过伸过程中的疗效,对研究进行分析回顾,记录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材料 2014年4月~2015年8月间我院康复科共接诊脑瘫患儿385例,从中随机选取92例膝过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所有患儿进行全面体检。研究前先向患儿家长详细的解释此研究,待其理解同意后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6例,年龄3~8岁,对照组46例,年龄5~11岁,病程1~2年。两组患儿在身体素质、家庭状况等方面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优质化护理。①首先从护理人员进行优质化培训做起,充分了解患儿病情,护理过程中要和蔼可亲,面带微笑,多与孩子进行语言交流。②加强病房管理,注重病房卫生,定期打扫,定期进行紫外线杀毒,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为患儿提供一个优质的居住环境。③加强患儿营养,合理饮食合并药物治疗。④加强护理人员和患儿家长的沟通交流,以优质的护理方式使家长放心。⑤改善药物使用,对患儿使用高效的、优质的、副作用少的药物。⑥定期开展脑瘫患儿健康教育主题讲座,传播相关的患儿护理知识,并将一些简单易行的护理技巧传授给家长,注意一些常规的护理事项。

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患儿定制个性化的康复训练。①下肢力量训练,按早中晚3个时间段进行简单的蹲起训练,每组10个,每次3组。②膝关节专项训练,主要以上下台阶为主要方式,提高患儿对膝关节的控制能力,按午晚两个时间段训练,每次以8个上下台阶为准,每个时间段进行3次。③生活自理能力特殊训练,以早晚两个时间段训练,早以自己穿衣及就餐为训练目标,晚以自己脱衣及就寝为主要目标。④心理专项辅导,培养患儿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生活心态,不卑不亢的平常心。

1.3观察指标 ①通过检查患儿下肢活动各项指标,将患儿下肢自主活动能力分为完全自主,基本自主,不能自主;②通过临床康复治疗过程中的问卷分析及结束后的随访调查,将患儿家长对治疗的评价分为满意,相对满意,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方法采用spss13.0,用x±s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P

2结果

2.1通过两组患儿下肢自主活动各项指标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观察组患儿下肢自主活动能力优显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2.2通过对两组患儿家长对治疗评价情况的调查分析,可以发现观察组家长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儿科接诊的脑瘫膝过伸患儿的病情一般较为复杂,康复治疗过程相对艰难,给护理人员的工作带来巨大的困难,且护理过程中存在较多风险,让护理人员很难着手处理。强化康复护理过程,为患儿提供个性化的护理过程,提高护理工作,满足家长内心的需求,做到以上几点任重而道远。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常规的康复治疗已经不能满足脑瘫患儿家长的需求。针对这种现象,个性化康复训练显的尤为重要,个性化康复治疗对脑瘫膝过伸患儿康复治疗具有明显的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下肢病情,获得家长及社会的一致认可。个性化康复治疗应本着以人为本的主旨,以改善病情、获得认可为最终目标,为脑瘫膝过伸患儿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个性化康复训练措施,家长及护理人员都应为此目标积极奋斗。基于儿科的特点,护理人员应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保持语言亲切和蔼,动作轻盈熟练,交流通俗易懂,同时护理人员要时时注意患儿的病情,病情一旦恶化,便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改善病情。

本次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观察组患儿在个性化康复治疗后下肢自主活动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小儿脑瘫膝过伸康复治疗过程中为患儿定制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措施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了脑瘫膝过伸患儿的下肢自主活动能力,快速推进病情好转,易于患儿家长接受,并且治疗过程中患儿积极配合,减少了患儿家属不满意而引起的医患纠纷,获得患儿家长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Zalavras CG,Mc Alliter ET.Operative treatment of intra-articular distal humerus fractures[J].Am J Orthop,2007,12:8.

篇(10)

DOI:10.14163/ki.11-5547/r.2016.30.185

小儿脑瘫是一种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1], 患儿伴有运动障碍、语言障碍、姿势障碍、牙齿发育障碍、生长发育障碍、癫痫等症状, 严重降低了患儿的生活质量, 亦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和负担[2, 3]。本研究对脑瘫患儿实施康复训练与护理干预, 并观察其临床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02例脑瘫患儿,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101例。观察组中男50例, 女51例, 年龄0.3~3.6岁, 平均年龄(1.83±0.36)岁;对照组中男51例, 女50例, 年龄0.3~3.8岁, 平均年龄(1.88±0.40)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方法, 如服药指导、生命体征监测、注意事项讲解等。

1. 2. 2 观察组 给予患儿康复训练, 并加强护理干预。康复训练方法:①局部按摩:给予患儿身体局部部位按摩, 采用旋转按摩或加压按摩, 15 min/次, 1次/d, 若患儿表现为运动迟缓, 再给予经脉腧穴循经按摩, 30 min/次, 1次/d;②穿衣脱衣训练:以温和的言语指导患儿区分衣服正面与反面, 并讲解穿衣步骤, 待患儿完成部分或全部动作后, 给予鼓励或奖励;③梳洗训练:晨起后, 鼓励患儿独立完成洗脸和洗手动作, 给予患儿充分的时间, 耐心讲解, 并于恰当时机对患儿进行鼓励;④如厕训练:指导患儿如厕、冲洗等;⑤运动功能训练:对患儿进行步行、站立、坐位、爬行训练;⑥语言功能训练:采用一对一并结合集中训练方式, 与患儿进行目光、肢体、简单语言交流, 鼓励患儿讲话。护理干预方法:①心理护理:通过游戏、玩具、童话故事等方式, 加强与患儿的沟通交流, 讲解英雄故事树立患儿的信心, 若家长情绪不佳, 应及时给予疏导, 加强家长对疾病的了解, 当患儿表现较好时及时分享给家长, 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和治疗信心;②卫生护理:在确保温暖的缓解下, 定期为患儿擦洗, 并更换衣物;③饮食护理:与家长一起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 以高蛋白、易咀嚼、易消化等为标准, 保证患儿的营养需求。

1. 3 疗效评价标准 采用格赛尔婴幼儿发育检查表(Gesell)[4]对患儿不同时期发育情况进行评价, 包含动作能、应物能、言语能、应人能等四方面, 综合分析所有资料, 评估患儿的智能发展商数(DQ), 若DQ>85%为正常;若75%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 χ2 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小儿脑瘫的致病原因较多, 父母酗酒、吸毒、前置胎盘、宫内感染、宫内窘迫、多胎、妊娠期糖尿病和高血压、母亲精神病等均可引发小儿脑瘫, 药物、中医、运动及康复疗法是临床治疗小儿脑瘫常用的方法[5-7]。

本研究给予观察组患儿康复训练与护理干预, 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康复训练与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脑瘫患儿的中枢神经发育情况, 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程锦华. 45例小儿脑瘫康复护理临床观察.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5, 26(7):1664-1665.

[2] 李志琼, 张海英, 何亚娟, 等.小儿脑性瘫痪的相关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分析.中国医药导刊, 2016, 18(1):103-104.

[3] 石娜娜.探讨早期干预对小儿脑瘫康复的临床作用.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 7(2):192-193.

[4] 柴红.小儿脑瘫康复护理早期干预及效果评价.中国伤残医学, 2014, 22(19):157-158.

[5] 陶志雁, 李琴, 张智香, 等.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护理.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7(26):152-153.

[6] 姜长彬, 吕明亮, 刘红静, 等.隐性护理知识在脑瘫康复护理临床教学的运用.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4, 37(5):117-118.

上一篇: 启发式教学的好处 下一篇: 小动物的科学常识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