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14 11:08:4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工业企业财务指标分析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Abstract: This paper will combine with many years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provide a simple discourse analysis of the financial indicators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and for reference.Key words: building enterprises; financial indicators;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5-0020-02
财务预算工作对企业资金流通与成本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虽然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难免出现与当初预算间出现的差异问题,但是通过以预算为依据对差额分析进行有效的调控。
一、损益表差异分析
损益表差异分析工作主要以销售毛利率和净利润率为主要分析内容。
(1)销售毛利率:是衡量企业经营状况的参照标准,能有反应出企业的定价政策。该项主要反映对于扣除生产成本后每一年的销售收入剩余利润数。
计算公式:销售毛利率 =(销售净额 - 销售成本)÷ 销售净额
如果销售毛利率很低,表明企业没有足够多的毛利额,补偿期间费用后的盈利水平就不会高;也可能无法弥补期间费用,出现亏损局面。通过本指标可预测企业盈利能力。
(2)净利润率:是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扣除所有成本、费用和企业所得税后的利润率,也就是每一元投入所能带来的利润额。
计算公式:净利润率 = 净利润 / 主营业务收入×100%
只关注净利润的绝对额增减变动不足以反映公司盈利状况的变化,还需要结合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动。
二、资产负债表差异分析
(1)偿债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就是企业以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它反映企业偿付日常到期债务的实力、企业能否及时偿付到期的流动负债,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好坏的重要标志。
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它表明企业每一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偿还的保证。
计算公式:流动比率 = 流动资产 / 流动负债 *100%
一般认为,流动比率越高,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速动比率:是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用以衡量企业流动资产中可以立即用于偿付流动负债的财力。
计算公式:速动比率 = 速动资产 / 流动负债×100%
速动资产 = 流动资产 - 存货 - 预付账款 - 待摊费用
一般认为速动比率 1:1 较为合适。如果速动比率过低,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存在问题;但如速动比率过高,则又说明企业因拥有过多的货币性资产,而可能失去一些有利的投资和获利机会。
资产负债率:是企业负债总额对资产总额的比率。这一比率越小,表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
计算公式:资产负债率 = 负债平均总额 / 资产平均总额×100%
(2)经营能力分析:是利用各项指标对企业现有的经营状况进行分析,其指标主要有:
资产周转率:表示所使用资金在一营业期间能做多少营业额。本项比率的高低对于资产获利率有重大颢响,此指标越高越好。
计算公式:资产周转率 = 销售净额 / 资产总额×100%
存货周转率:表示存货在一营业期间的周转速度。周转速度越快越好。
计算公式:存货周转率 = 存货成本 / 平均存货×100%
应收账款周转率:表示应收债权平均偿还次数。这项指标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适中为宜。
计算公式:应收账款周转率 = 销售净额 / 平均应收账款
固定资产周转率:表示一营业期间,固定资本之利用程度。三次以上为宜,越高越好,周转率高低,将影响成本。
计算公式:固定资产周转率=销货净额/平均固定资产
(3)盈利能力分析: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指标主要有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资产总额利润率等。
销售利润率:是企业利润总额与企业销售收入净额达比率。它反映企业销售收入中,职工为社会劳动新创价值所占的份额。
计算公式:销售利润率 = 利润总额 / 销售收入净额×100%
成本费用利润率:是指企业利润总额与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它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耗费与获得的收益之间关系的指标。该比率越高,表明企业耗费所取得的收益越高。
计算公式:成本费用利润率 = 利润总额 / 成本费用总额×100%
总资产利润率:是企业利润总额与企业资产平均总额的比率,它反映企业资产综合利用效果的指标,也是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和所有者权益总额所取得盈利的重要指标。
计算公式:总资产利润率 = 利润总量 / 资产平均总额×100%
三、现金流量表分析
利用现金流量表同时结合损益表、资产负债表来进行企业现金流量的分析。
(1)分析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是否正常。在正常情况下,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 财务费用 + 本期折旧 + 无形资产递延资产摊销 + 待摊费用摊销。计算结果如为负数,表明该企业为亏损企业,经营的现金收入不能抵补有关支出。
(2)分析现金购销比率是否正常。现金购销比率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 销售商品出售劳务收到的现金。在一般情况下,这一比率应接近于商品销售成本率。
(3)分析营业现金回笼率是否正常。营业现金回笼率 =本期销售商品出售劳务收回的现金 / 本期营业收入×100%。此项比率一般应在 100% 左右,如果低于 95%,说明销售工作不正常;如果低于 90%,说明可能存在比较严重的虚盈实亏。
(4)支付给职工的现金比率是否正常。支付给职工的现金比率 = 用于职工的各项现金支出 / 销售商品出售劳务收回的现金。这一比率可以与企业过去的情况比较,也可以与同行业的情况比较,如比率过大,可能是人力资源有浪费,劳动效率下降,或者由于分配政策失控,职工收益分配的比例过大;如比率过小,反映职工的收益偏低。
四、关于施工企业偿债能力指标中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的分析
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速动比率是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均是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衡量指标,一般情况下,流动比率越高,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速动比率保持在1的水平为宜。资产负债率是企业负债与资产总额比值,它反映企业资产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其比值越小表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笔者认为,施工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负债结构与其他企业存在许多本质上的不同,如果按照上述口径来分析其长短期偿债能力,难免有失偏颇。因此,在分析施工企业的偿债能力特别是短期偿债能为时,首先应充分考虑流动负债中的工资含量节余这一特定因素,计算时,该部分应扣除。由于工资含量包干节余是施工企业特有的一项政策,因其核算在“应付工资”科目,故一般人把它视为一项负债,但对企业来讲它实际上属于一部分效益,这一点从国家1998年开始对施工企业工资含量节余进行征税就足以说明问题。其次要考虑流动资产中的应收帐款、存货
等因素,在施工企业的资产结构中,应收帐款往往占流动资产的比例相当大,有的甚至超过了600%,且容易产生数额较大的坏帐损失,如果不对其进行详细的帐龄分析,其变现能力会大打折扣。另外,施工企业的存货往往包含了未完施工,而这部分的变现能力同样也是很低的。
因此,在计算分析施工企业上述三个指标时,可按以下调整的公式进行: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一应收帐款或有损失一存货中的在建工程)/(流动负债一工资含量节余)xl00%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一应收帐款或有损失一存货一待摊费用)/(流动负债一工资含量节余)xl00%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一工资含量节余)/资产总额×100%
五、关于施工企业运营能力指标中的应收帐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的分析
笔者认为,在分析施工企业营运能力时,不能将应收帐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作为主要分析指标,也不能按常规的计算分析结果简单地判断施工企业的运营能力,即使是作为参考指标,也应排除一些不确定的因素或损失。
应收帐款周转率是反映企业应收帐款周转速度的指标,它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或产品赊销收入净额与应收帐款平均余额的比值,反映了企业应收帐款变现速度的快慢及管理效率的高低。在施工企业,企业收入的确认有的是以建设方认可的验工月报作入帐依据,有的是以内部统计报表作入帐依据(在建设方无法提供签认单的情况下),有的是以监理机构或审计机构认定的数据作入帐依据。这三种确认收入的方法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果在计算分析时不考虑这一因素,就难以准确反映企业对应收帐款的实际管理能力。另外,由于应收帐款中可能存在较大数额的坏帐损失,故也应考虑这一因素。
存货周转率是一定时期内企业销售成本与存货平均资金占用额的比率,反映企业销售能力和流动资产流动性的一个指标,也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中存货运营效率的一个综合性指标。在施工企业,其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企业的销售行为实际上是一种定购形式,即
其产品一旦完工交付使用即已完成销售,它们之间的销售能力是一样的,只是在销售货款的回收上存在较大差距。另外,由于施工企业的成本含有较大的暂估成分,且存货中有一部分未完施工,因此,简单地按照一般的公式来计算分析施工企业的存货周转率,并根据计算结果判断企业存货的运营效率是没有意义的。
综上所述,在对施工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时,一定要充分考虑施工企业的某些特殊性,而不能简单地按常规模式来考察,否则,其结果是没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袁剑玲.企业财务分析方法的探讨[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16)
关键词 评价指标体系 供电企业 财务管理
一、供电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现存的问题
我国传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着诸多不足,在不断发生改变的新时期,知识与信息显得越来越重要,传统的财务管理信息与现阶段财务指标评价体系已不再适应整个电力市场。我国供电企业一直是国有行业,由省级电力公司管理市、县级企业的财务工作。供电企业每天都有企业与居民用户在不同的网点银行缴纳电费,我国人口众多因此供电企业每日将收纳巨额资产。电网的新建修理与电网的技术改造等方面是供电企业所要付出的成本开支,根据各地的经济用户情况的差异,各地电网建设所投入的资产也是不同的,这种投入资产不均等的情形使得一部分供电公司资产短缺,而另一部分供电公司却存有多余资产。供电公司的财务管理只有通过有效的财务工作和控制生产预算、经营成本等来达成,所以供电企业应当对于这部分多余资产进行管理,将这部分多余资产无限的投入到利于供电公司建设的发展当中去。
二、加强供电企业财务管理能力
(一)培养供电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高素质
供电企业财务人员年纪偏大学历偏低,有一部分财务人员没有学习的专业财务就从事财务工作,缺乏对财务工作的基本理解,这些原因将影响财务管理的能力。目前首要的工作就是要提升财务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供电企业只有拥有强大的财务管理团队才能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得到有力开展,一个高效的财务管理团队才会促进企业的进步,这就要求供电企业财务人员必须要加强学习的财务知识,不断地吸收优秀的财务管理经验,提升自身财务管理工作的能力。供电企业针对财务管理人员开展岗位培训,鼓励财务管理人员对于财务知识和财务管理经验的主动学习,调动全体财务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使财务管理人员融入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保持财务人员对自身工作的进取精神。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财务管理能力
目前市场环境比较复杂,人们对于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供电企业必须要跟紧新时展的脚步,丢弃从前的呆板繁复的财务信息分析及核算方式,运用科技手段具有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使得工作效率得到全面提升。如今由于计算机的飞速发展,人们渐渐知道了计算机对于自身工作生活的重要性,在供电企业财务管理环节不可避免地要采用计算机强大的处理数据功能,信息网络技术能够随时随地实现共享、处理和监测整个电网信息,财务人员在管理财务时大大减少了工作时间及纸张,有效地控制了人力及成本资源的浪费,电子信息管理的优点得以体现。供电企业的进步离不开信息技术的使用,只有将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到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当中去,财务管理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高。
三、供电企业评价指标体系提升财务管理能力的构建原则
财务管理工作需要有扎实的财务理论知识以及丰富的财务工作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财务管理能力,供电企业运用评价指标体系,来提升财务管理能力有以下三点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供电企业运用评价指标体系来提升财务管理能力必须得以局外的身份,去评价供电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这是实施供电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要求,只有确保正确客观地看待企业评价指标体系,才能实现通过供电企业评价指标体系来达到提升财务管理能力的作用。
(二)科学系统性原则
供电企业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当符合科学系统的原则,在采取供电企业评价指标体系时要运用现代统计理论作为实施评价体系的工具,保证供电企业采用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规范性。供电企业财务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供电企业财务管理能力只是一个笼统的叫法,具体的实施还是在于财务管理人员的能力,财务管理人员的能力决定了供电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要系统整体地去考虑评价指标体系是否能够在提升供电企业财务管理能力中发挥出作用。
(三)实用性原则
保证供电企业评价指标体系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能力不只是流于表面,根据供电企业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深层研究,找出供电企业本身存在的财务管理能力问题,然后集中解决指标问题。而不是只是保证了供电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的开展,下面该实行的具体方案却未能及时制定,应该在第一时间正确规范供电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的首选指标。对不可量化的观测点可根据它的重要程度决定选取标准化指标,在设置供电企业评价指标时,需要将一些定性问题创造性地分析后转化成可量化的指标,有助于控制供电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层次。
四、总结
综上所述,供电企业对于我国市场经济的作用影响日趋明显,由于我国供电企业还存在着许多发展性的问题,控制财务管理环节更是供电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建立完善的供电企业评价指标体系来达到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目的,所以我们势必要以提升财务管理能力为中心,不断地寻求供电企业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工业企业 财务报表 指标 会计核算 非财务性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工业水平已经进入了世界的先进行列,在这一大背景下,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依赖于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体系的改革创新,当前的工业企业财务报表体系在实践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亟待完善和解决的主要问题,针对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现行工业企业财务报表需要改进的优化措施,以促进工业统计方法的完善及更加准确的反映企业的发展变化。
一、工业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体系的不足
当前我国的工业企业正在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当前的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体系渐渐的凸显出来诸多问题,已经很难在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了,具体而言,当前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体系中所存在的不足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财务报表分析指标存在局限性
当前,虽然企业的财务部门针对各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财务报表的分析指标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但是由于这些调整手段缺乏一定的科学性,造成了财务分析指标从总体而言较为单一,这主要表现为当前的分析指标仍旧采用了财务性的指标,而忽视了非财务性指标的设定与创建,使得财务报表很难全方位的反映出工业企业的实际情况。在通常情况下,这些财务指标包括能源、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及科技统计等等诸多类型。另一方面,由于过多的统计指标及缺乏系统性的统计模块,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不断的提高,使得工业统计的准确程度大大降低,影响统计的效果。
(二)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存在的局限性
当前,我国工业企业在财务报表中所采用的分析方法主要为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以及综合分析法四种。但从实际效果来看,这四种方法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例如作为主要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比率分析法,由于当前大多数报表中未有可比性基础的财务指标,因此这种方法也就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而在比较分析法上,这种方法主要是以工业企业财务状况的定量分析为主,使得分析结果的呈现较为单一,也很难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出一个综合的判断。
(三)企业财务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存在问题
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当前工业企业的业务工作量较大,市场的变化也较快,因此企业的财务人员很难在定期或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产品的产量以及产值的测算,对于这些产量的测算主要均是靠历史估算法进行的,这就造成了工业企业财务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使得财务部门对工业企业的财务统计并不准确,甚至出现了很大的随意性,财务统计数据的质量也会出现明显的下降,很难反映出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二、优化工业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体系的策略
高质量工业企业财务报表是确保我们能够准确把握企业发展现状以及方向的基础,要解决当前工业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体系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对企业的财务报表体系进行优化,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调整、完善现行部分财务指标内容
要对当前的工业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体系进行优化,首先就要将目前繁琐复杂的分析指标进行归并与整合,根据当前的市场环境以及企业的发展情况对分析指标做适当的调整,删除那些实用价值较低、与其他指标具备一定的重复度的企业指标,使得企业的财务指标进一步精简与升级,令企业的管理层能从财务报表上一面了然的得出结论。另一方面,在分析指标的设置上,还应该注重将指标设置与会计核算的方法合理衔接,通过构建出一套数量精简、组合功能较强且能够真实合理的反映工业企业运营状况并易于统计会计人员操作的财务报表体系,使财务会计人员能够依照报表的标准,较为轻松的就完成了对工业企业运行情况的财务统计。
(二)将非财务分析指标纳入财务分析体系中
面对当前工业企业财务统计体系中分析指标较为单一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分析指标的设置时,将非财务分析指标纳入财务分析的体系中是一个好办法,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1、加强人力资源的会计披露工作。通过在传统的财务分析报表中增加工业企业的人力资源会计信息,能够使得股东与管理层更加清楚的看出企业对“人”、“资”、“物”三大资源的投资效果,把握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2、加强非财务性信息的披露工作。要将背景信息、管理层战略分析、前瞻性风险信息等非财务指标纳入财务报表分析体系之中,使得工业企业的财务报表由原先的财务披露转变为整体综合披露,通过加强非财务性指标的设定,使得财务报表更加全面的反映出工业企业的实际情况。
(三)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完善内控流程
要建立一个符合我国工业企业发展实际的财务报表分析体系,必须不断的加强对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通过完善内控流程,来不断提升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设立独立的财务审计部门。通过加强工业企业财务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建设,使财务审计部门直接向企业管理层负责,从而令数据收集更加公正。2、建立数据核查问责机制。工业企业应该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的数据核查问责机制,一旦发生财务数据的真实性问题,就可以找到责任人,追究其实际的责任。3、建立企业数据信息系统。通过设立企业内部数据信息系统的形式,使工业企业在实际运营中所产生的数据能够及时的上传到云端,避免因时间过长而造成数据的不准确。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工业水平的迅猛发展,对企业的财务分析成为我们了解其发展水平的关键,面对当前工业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体系的不足以及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我们财务工作者不应该消极逃避,而应该勇于面对,通过不断的对财务报表中的指标进行优化与创新,并不断的改进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从而不断提升工业企业的财务分析水平。
参考文献:
[1]季学罡.现行工业统计方法制度面临的挑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5):148.
[2]徐建雯.论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J].会计监督2012(7):92-94.
一、工业企业财务监督概述
工业会计是指以工业企业为会计主体的行业会计,是工业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有着巨大影响。因此,充分发挥工业会计中的监督管理作用,是开展财务监督的重要环节。
二、工业企业财务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财务监督体制不完善
我国工业企业中,绝大部分国有资本的出资人是由政府或上级部门委派,并非企业真正意义上的所有者,这造成“所有者缺位”的现象较为普遍,进而难以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实施有效的产权监督[1]。此外,作为国有资产产权的代表,被派到企业担任董事长或董事的人员实施内部监督的动力仅仅是作为履行干部的职责,而非来源于所有者的产权激励,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松懈了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监督与制约,导致经营管理者权利越位和制度缺失的现象屡禁不止。
(二)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较弱
会计人员是企业开展财务监督管理的主体,其综合素质对相关工作的质量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然而在目前的会计队伍中,由于行业门槛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大部分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较为薄弱。此外,不少会计人员对会计工作的思想认识浅薄,仅仅满足于记账、算账、报账等日常基础工作,缺乏强化服务和提高技能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导致工作质量和工作效果都难以达到理想状态[2]。
(三)企业绩效评价方法存在缺陷
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财务指标是衡量企业绩效的重要指标。然而在现实工作中,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往往过度关注指标数值而忽略了数据产生的过程。这种不严谨的态度直接导致财务部门为了粉饰财务报表而修改相关数据,从而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带来严重影响。同时,部分企业领导为了获得业绩,忽视企业管理的科学性,盲目设定发展目标,扭曲内部管理措施,在企业面临经营问题时,又将全部希望寄托于虚假的会计报告,令企业发展陷入恶性循环。
(四)财务工作的重要性和独立性的认识缺失
企业经营管理者对财务部门工作不够重视,总认为财务工作仅仅是数据统计、汇总、上报,并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从而忽视了财务在监督管理中的管理效益及风险控制职能、财务工作主要是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要求实施,造成财务监督管理职能缺乏独立性。
三、促进工业企业财务监督管理的相关建议
(一)优化财务监督机制
第一、制定严格的内部稽核制度。内部稽核是指在企业财务部门中安排专门人员对会计资料开展检查与审核。内部稽核制度能够及时纠正和制止企业日常核算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处于较高水平。具体内容包括:(1)审核财务结算和业务收支的审批流程是否合规;(2)定期审核公司各项资产的结余情况,并与账面记录进行对照,保证账实相符;(3)审核会计凭证,确保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真实合法;(4)审核报表,防止勾稽关系、数字、项目、公式与计算口径出现错误;(5)依据成本效益原则对各项经济业务活动进行分析,及时评价公司各项经济业务合理、合规、效益性;(6)建立内部稽核定期报告制度。
第二、建立科学的预算制度。(1)企业财务部门应制定全面的经营指标计划表,其内容包括销售、生产、劳动、财务等各项指标,并根据上年计划完成数与实际完成数制定本年的计划,然后将计划细化至各个季度和月份;(2)及时跟踪计划的完成执行情况,分析评价预算的可行性并适时调整,(3)根据企业运营情况加强预算控制;(4)建立合适的预算考核体系,保证预算指标能够有效完成。
(二)加强相关人员意识及技能培养
首先,企业应强化对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相关法制教育。会计做假账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上级领导的指示、授意或威胁。要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杜绝做假账的现象,必须严令禁止负责人采用的手段擅自干预企业正常的会计工作[3]。因此,企业应对负责人开展严格的法制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定期开展《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法规条例的学习,将依法理财的观念扎根于心。财务人员也应主动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严格遵守会计法律法规,敢于对一切会计造假行为说不。此外,单位内部也应加强奖惩力度,对主动坚持会计法律规范和职业道德的工作人员给予精神或物质方面的奖励,对会计造假等违法行为予以严肃处理,从而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财务工作氛围。
其次,强化对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会计理论的不断发展,如今工业企业的财务管理对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与专业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解决会计队伍中财会人员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企业应采取多种措施促使相关人员加强对会计新规范的学习,如开展专项技能培训、表彰优秀学习分子等,使财务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全面、准确地掌握会计行业发展的最新情况,从而造就出一只既能严格遵守会计法律法规,又具有优秀会计能力的工作队伍。如此,财务工作者才能以严谨、务实、公正、客观的态度,记录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为决策者及社会大众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
(三)完善企业绩效评价工作
完善企业绩效评价,核心在于转变过去的评价体系。为了防止企业做出虚假的财务指标,在绩效评价中,除了经营状况、盈利能力、现金流量等传统的会计指标外,还应当增加能够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指标,如市场占有率、成本费用递减比率、设备产能利用率、应收款回收率等。
四、结语
财务监督涉及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形成科学、完善、合理的管理制度与程序,能够帮助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从而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徐静.在企业管理中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探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05):303-304.
一、财务分析的意义
财务分析主要是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工业企业财务报表是企业经营的财务状况的信息载体,而财务报表中各种科目、项目的数据反映了某时间节点信息。按照一定标准对财务报表的各项数据与相关数据、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比较、评价,从而得到对企业经营活动归纳、总结、预测的方法就是企业财务分析。财务分析的目的是评价经营业绩,衡量当前财务状况,预测未来发展。财务分析是预测决策的前提,是对分析前的企业经营活动的总结,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一)财务分析是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的重要依据
企业可以通过对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进行分析,得到反映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利弊得失,找出可能影响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原因和要素,在经营管理中沥青各项责任,从而有效地对经营业绩进行评价,使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二)财务分析是实施决策的有力工具
通过财务分析,投资者可以了解企业盈利和偿债能力,对投资后的风险及收益进行预测,从而有助于进行正确投资决策。财务分析已然成为当前企业资本市场条件下满足债权人、投资人所必需辅助决策方法。
(三)财务分析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加强内控的依据
企业管理人员通过财务分析报告,可以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知晓本企业产品的生产成本和盈利情况,从而及时发现生产经营活动中问题,并采取应对措施,达到改进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四)财务分析是实现理财目标的重要手段
企业理财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本企业资产价值最大化,通过财务分析手段,可以挖潜力找差距,充分发现并利用各种人、财、物资源,促进实现企业理财目标。
二、财务分析的内容
财务分析的内容,据信息使用者不同分为外部分析内容、内部分析内容,另可设置专题分析内容。财务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表等核算资料作为依据,采用专门的会计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的风险和营运状况进行分析的财务活动。其内容包括:1、财务状况分析;2、盈利质量分析;3、偿债能力分析;4、现金流量分析;5、投资报酬分析;6、发展能力分析等
三、财务分析的方法
财务分析中对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多种多样,为了不同的目标,分析人员会使用不同的财务分析方法。通常使用的基本方法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
(一)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通过比较经济指标揭示相关数量差异的方法。比较内容包括:本期实际与计划制定、定额之间的比较,来了解先前制订计划的实际完成状况;本期实际与前期发生进行指标比较;本期实际与国内外先进同业进行比较。通过多方面的对比,找出数值差异,发现问题,为进一步分析成因做好铺垫。
(二)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对经济指标相对数的比较,通过对多维度的对比,可以准确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业绩和企业财务状况,方便企业进行管理。比率分析法可采用结构分析法、相关比率分析法。
(三)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用来计算几个有相互联系的因素对经济指标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与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的找差异(确定各项经济指标发生变动的差异)不同,因素分析法是用来发现差异形成的各种原因以及各个因素对差异形成的不同影响程度。因素分析法主要用于企业财务中总成本、利润总数量、净资产报酬率等综合性的财务指标的分析和研究。以上三个常用方法各有优缺点,分析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运用,才能保证财务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四、工业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通过提高企业管理者对财务分析的重视程度,来改变对财务分析重要性认识不足的现象
财务分析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而工业企业中的一些中高层管理人员和决策者,往往只重视销售额和企业利润,加上缺乏财务会计基础和财务管理绩效的相关考核,就会忽视财务分析的重要性,造成轻视财务分析工作。因此,企业要从企业环境入手,改变思想加强学习,企业领导要积极采用财务分析方法,健全财务分析制度与激励机制,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决策水平。
(二)通过完善企业财务指标体系,保证财务数据真实可靠,来消除财务分析所依据基础资料的部分局限性
根据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企业可以自己据实选择合适的会计政策和处理方法,这就增加了财务人员的主观操作,而财务人员的素质也就决定了会计数据的质量,最终影响到财务分析的结果。为了消除这方面的局限性,企业要建立严格的会计制度,坚持会计事项持久有效,保证数据具有可对比可分析,为科学化财务分析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来源。
(三)通过加强财务分析方法、分析手段的综合应用,来完善目前财务分析的方法和手段
财务分析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作,单一采用某一种分析方法可能得不到真实完整的分析结果,因此要结合实际,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单个与整体相结合的手段,综合财务报表以外的经营相关的信息(如国内外经济形势、汇率变化、财政货币政策、产业发展规模变动、企业客户调查反馈等),多方面完善财务分析的方法和手段,使财务分析结果更科学更准确。
(四)通过加强财务分析实际应用,来改变当前忽视了财务分析中预测功能
当前工业企业的财务分析多立足于现有数据进行分析,往往会忽视财务分析中的预测功能,而预测分析主观能动性很大。因此,需要完善数据来源,并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来实现分析预测功能,比如采用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仓库及OLAP技术分析、杜邦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大数据分析等,通过加强财务分析预测功能,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决策依据。
(五)通过提高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来改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不足的现象
财务分析中人的影响因素至关重要,工业企业中财务分析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因此,需要加强培训和学习,针对财务分析中涉及到的各个环节,如财务、会计、法律、营销、发展、管理信息系统等,进行有目的地培训,以提高财务分析人员对各项数据收集整理能力,从而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准确的分析结果,有利于做出科学决策。
五、结语
企业的财务分析不仅仅是对财务报表的简要分析,而是对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多方位各环节进行深入的剖析、总结经验、发现不足,促进企业管理决策者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和经营效益、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首先在财务风险预警领域树立里程碑的是Beaver(1966),他利用单变量对企业破产进行预测,局限性是对同一企业的风险进行预测时,选择的比率不同,得到的结果也可能有所不同。美国学者Edward Altman在1968年提出了多元变量Z-score模型,突破了单变量的研究。之后学者们纷纷利用多变量财务预警模型进行研究,但在1980年学者Ohlson首次采用Logistic方法预测财务风险。进入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基于神经网络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得到的结果比较理想。随后一些新的方法如:支持向量机、期权定价模型也被运用到财务风险预警的分析中。我国的财务风险预警研究起步较晚,周首华、杨济华(1996)把现金流量指标引入到Z分数模型中,提出了新的模型―― F分数模型。陈瑜(2000)运用二元线性回归和主成分分析对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的构建进行实证研究。姜秀华、孙铮(2001)则运用Logistic建立回归判别模型。随后的财务风险预警研究采用了新的方法――神经网络,如: BP神经网络(杨淑娥、黄礼,2005),模糊神经网络混合模型(梁杰,2006),遗传神经网络(蔡志岳、吴世农,2006),RBF神经网络对物流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评价(刘磊、郭岩,2012)等。随着多学科的交流融合,也出现了其他的模型,如2015年蓝莎运用系统动力学对财务系统进行结构―功能模拟,建立了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总体来看,多元判别分析、Logistic和人工神经网络是主要的预测方法,三者之中预测度最高的是人工神经网络,最差的是多元判别模型。目前文献对工业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研究较少,本文选取北京市工业企业与财务风险有关的财务与非财务数据,并引入人工神经网络中相对完善、易于操作的多层次感知器,构建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二、数据样本的确定
(一)样本预警指标选取
本文研究对象是北京市45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工业企业,并通过csmar数据库收集2012―2014年这些公司的相关指标。选取的指标既包括了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经营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方面的财务指标,也涵盖了相关非财务指标,如股权集中度和独立董事比例,总计18项预警指标,如表1所示。
(二)财务风险划分
由于45家北京市工业企业被ST特殊处理的情况较少,且标记为ST发生在出现财务危机之后,很难对企业风险预警产生前瞻性影响,而且财务风险的发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在不加以控制的情况下会由轻度财务危机转换为重度财务危机。所以本文将财务风险按照以下标准将其细分为低风险、中等风险和重大风险。如果当年的净利润不为负时,表明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为低风险;当年首次出现净利润为负,则表明上市公司为中等财务风险水平;当年为第二次出现净利润为负时,则表明财务风险水平很高,归类为重大风险。根据上述标准,将2012―2014年45家公司共135个样本划分为三类,其中:低风险有120个,中等风险为10个,重大风险为5个。
三、实证检验
(一)KMO检验与Bartlett球度检验
在收集到以上45家工业上市公司近三年18项指标数据后,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不同指标间的量纲差异。在此基础上为判断135个样本数据是否能进行主成分分析,首先对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KMO检验与Bartlett球度检验,如表2所示,其中KMO值为0.678,大于0.6,适合做主成分分析;Bartlett球度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0,说明变量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表现出高度的相关性和显著性。
(二)主成分因子的提取
为了对财务风险预警进行更加有效的分析,需要减少变量的个数,分析2012―2014年共135个样本数据的18项预警指标,利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提取主成分因子,如表3所示。在特征值大于1时,共提取7个主成分因子,这7个主成分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75.9%,能反映18个变量四分之三的信息。设主成分因子为Fi(i=1,2, …,7),做成分矩阵(如表4所示),可以进一步分析主成分Fi所代表的能力和它反映的有关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
主成分因子F1中资产报酬率、每股收益、营业净利率的比重较大,说明F1主要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F2中所有者权益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所占的比重大,代表公司的发展能力;F3中反映偿债能力的指标比重较大,说明F3主要变现为偿债能力;F4中非财务指标的独立董事比例比重最大,则把公共因子看成股权结构因子;F5中总资产周转率的比重最大,代表整体营运能力;F6中综合杠杆的比重最大,反映了风险水平能力;F7中营运能力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指标所占的比重大,F7代表日常营运能力因子。这7个因子涉及到财务和非财务的相关信息,比较全面地反映出财务风险的各种因素。
(三) MLP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及实证结果
多层感知器(MLP)是一种多层前馈网络模型,具有高度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它由三部分组成:一层为感知单元组成的输入层;一层为(或多层)计算节点的隐藏层;一层为计算节点的输出层。
本文运用SPSS软件,首先将七个主成分因子代表初始的18项指标,代入神经网络的多层感知器,作为协变量,风险程度作为因变量。其次在分区中,按照七比三的比例随机分配个案,即135个样本中70%作为训练变量,30%作为测试变量。其中训练变量中重大风险的样本为3个,中等风险的样本数为8个,低风险的样本数为86个;测试变量中包含重大风险的样本2个,中等风险的样本数为2个,低风险的样本数为34个。然后在体系结构中,设置最低的隐藏层数为1,分批进行培训操作时,选择调整的共轭梯度对算法进行优化。最后可以输出ROC曲线分析准确性和特异性,判断对财务风险的预警能力。
MLP对财务风险预警识别结果如表5所示,已预测与已观测的样本相比,在训练变量中,有三个样本其实属于重大风险,却预测为中等风险,准确率为0,中等风险和低风险全部预测准确,总体来看,训练变量的正确率为96.9%;在测试变量中,重大风险有2个在预测的中等风险水平中,总计的测试变量的准确率为94.7%。由此得出综合正确率为95.8%,其中低风险预测准确率为100%,说明多层感知器对低风险能较好的预测;误判均发生在将重大风险归类到中等风险,究其原因可能是重大风险与中等风险划分不明确,且在第一年出现净利润为负时,第二年要想转亏为盈的难度也很大,或者即使利润为正,为弥补去年差异最后的净利润数额也较小,这样造成重度风险和中度风险的差异不大,利用多层感知器预测时会产生偏差。
四、结论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9-000-01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不但给我国企业带来了机遇也给其带来了很多的风险。企业应该重视内控机制的完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帮助企业更好的化解存在的财务水平,切实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现在,很多企业陷入困境的原因都是财务风险的存在,若是能够及时发现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便能够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来降低风险给企业造成的影响。
一、我国企业财务预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企业财务预警现状
在我国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组织机构都不够健全,管理时也不够科学,企业运营水平较低,企业管理水平无法跟上企业规模的扩大,二者不协调。企业在进行发展战略制定时也没有全面的考虑到外部环境,这也导致了宏观经济调整时,企业比较被动。并且很多中小企业本身的财务风险比较高,财务状况瞬息万变,实施财务预警系统存在较大的难度[1]。
我国有些上市公司已经进行了财务预警系统的建立,但是仅仅通过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和计算,对于预警系统的变化不够关注,更没有针对其变化分析原因,这也导致其作用很难发挥出来。
(二)企业财务预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识不到位
现在我国很多企业的领导都对生产和营销比较重视,对于财务管理不够重视,或者是只关注企业的利润变化,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也没有从财务分析方面出发帮助企业做好经营管理工作,这样给财务分析正常进行和作用发挥造成了很大影响。
2.指标构建存在一定问题
首先,选取财务指标科学性和全面性不够,行业不同,财务指标预警标准存在一定差别,就财务比例而言,工业企业中流动比例为2:1会比较合理,而在商业企业中,其流动比率标准要比这个数值低。现在很多企业在进行财务预警系统建立时,选取指标比较盲目,导致了企业选择的指标无法将企业财务状况反映出来,财务预警系统的功效更是不可能发挥。其次,非财务指标选择存在问题,现在很多制定的预警指标针对的主要是财务,很少考虑到那些和财务无关的指标。企业财务危机是否出现不但由财务指标决定,还和非财务指标有着直接关系,而这些非财务指标也会给预警系统有效性造成影响[2]。
3.技术分析存在一定问题
首先,会计信息真实性较差,财务预警系统建立的基础便是真实和全面的财务信息。在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企业报表资料往往景观了包装,会计信息失真情况严重,这也给财务预警系统有效性造成了很大影响。其次,分析过程存在片面性,比如过度重视客观分析,轻视主观分析等。最后,对象分析存在狭隘性,随着经营活动的不断进行,企业资金也会不断的发生变化,并且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也会直观的反映在资金变动中,通过资金变动情况的分析,便能够了解企业经营情况[3]。但是在分析时,往往只重视资金方面的变化,没有分析业务活动的进行给资金变化造成的影响。
4.预警机制存在问题
首先预警机制不够完善,很多企业没有做好时候信息分析,并进行信息的反馈,这样直接导致了财务预警系统构架缺失,预警机制没有得到完善。其次,财务预警后续管理欠缺,后续管理不到位,直接导致了经验和教训无法吸取,出现类似问题时,企业反映不够及时,不能给后期经营管理提供经验。
二、完善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的措施
(一)全面科学的认识财务预警机制
想要做好财务预警工作,首先必须认识到其重要性,领导必须将其作为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进行财务预警分析制度的建立,并通过措施不断的提高企业的管理质量。其次,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认识到财务管理以及预警分析对企业管理造成的影响,切实提高分析质量,提高企业的效益[4]。
(二)确保构建的财务预警体系真正的科学合理
首先应该根据相关原则进行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其原则包含了下面几点,分别是敏感性、针对性、可操作性、重要性以及全面性原则。其次,应该重视预警模型变量选择范围的拓宽,确保其合理性;再次,对于非财务指标的引进必须慎重,只有全面了解企业出现困境的原因,才能够提高预测能力。最后,还应该进行长期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和短期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的建立,并将二者结合起来。
(三)企业必须重视财务预警分析技术的提高
首先应该重视会计基础工作的加强,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其次,需要完善财务分析制度,保证期科学性,做好人员选拔工作,明确每一个工作人员的目标和责任。最后,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做好调查分析,分析时应该做到有的放矢,直接了当,提高其针对性[5]。
(四)重视内部预警机制的完善
首先应该完善内部预警机制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三重机制,将预警系统功能全面的发挥出来。其次,需要进行对策库的建立,及时的收集相关的数据,确保在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够快速有效的提出解决方案。
三、结语
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预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和内容。但是我国目前很多企业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财务预警分析的重要性,操作过程也不够规范,通过笔者的研究,希望能够给企业财务预警机制完善提供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牛怡然.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与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2):108-109.
[2]朱大华.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建立初探[J].会计之友,2011 (26):55-56.
一、财务预警及其方法研究概述
财务预警是以财务及非财务信息为基础,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预警指标的变化,对企业可能或者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所实施的实时监控和预测警报。财务预警主要有统计预警、模型预警和指数预警三类方法,分别通过设置警兆指标、建立预警模型和构造指数体系进行警情分析和预报。
统计预警研究方面,主要集中在财务预警研究的早期阶段。Beaver(1966)提出较为成熟的单变量判定模型,Altman(1968)运用多变量判别法提出著名的Z值模型,周首华(1996)等在Z值模型的基础上创立了F分数模型。模型预警研究方面,预警模型从单一向多元化发展,从静态模型向动态模型发展。Ohlson(1980)最早采用Logistic模型进行财务预警,发现利用公司规模、资本结构、业绩和当前的融资能力等指标进行财务危机预测的准确率达到96.12%。Odom和Sharda(1990)首次将神经网络模型应用于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实证研究显示该模型的辨别率极高。杨淑娥等(2007)以上市公司被ST前两年和前三年的面板数据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的BP神经网络模型,研究发现,该模型具有良好的中长期财务危机识别能力。陈磊等(2009)用时间序列判别分析的方法估计财务比率的演变过程,用指数加权移动平均控制图模型构建公司财务危机的动态预测模型,实践表明预测效果良好。孙晓琳等(2010)基于Kalman 滤波理论,考虑财务比率在时间序列上的趋势性和历史数据对结果的影响, 构建了财务危机的动态预警模型。指数预警研究方面,相对于前两种方法,目前的文献较少。张勇(2006)在回顾企业财务预警研究历程的基础上,提出将财务指数运用于财务预警中的观点,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财务预警个体指数进行分析,建立房地产行业财务指数预警模型,测度样本企业的财务预警综合指数。张友棠(2008)认为指数预警是建立在统计预警和模型预警之上的一种以定量预警为主的综合性预警方法,提出了三维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从理论上阐述了三维财务风险预警指数的编制方法。
二、财务指标预警理论与实证研究
无论是采用哪种财务预警方法,财务指标都是财务预警研究中最基本的变量。不同类型的指标所含的信息量是不同的,因此,对财务危机预警指标的选择关系到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预测能力和效果。在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选择上,先后经历了传统财务指标、现金流量指标和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并没有明确的界限。
国内外学者早期的研究通常使用常规的财务指标,如负债比率、流动比率、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周转速度等,作为预测模型的变量进行财务危机预测。随着研究的发展,财务指标不断扩展,现金流量指标越来越受到重视,Beaver(1966)基于财务报表比率,对危机和正常企业的个别财务比率进行比较,认为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等4个指标具有较高的区别。Deakin(1972)的研究中较多的采用现金流量指标,如现金/负债、现金/总资产等。鲍新中(2007)把企业的现金流量从构成上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三个方面,然后从现金流量的数量性指标和效益性指标两个方面来选择预警指标。陈磊和任若恩(2009)采用Wann-Whieney检验和spearman相关系数剔除共线性指标,最终选择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对数增长率、固定资产/总资产4个财务指标。刘先伟和陶萍(2011)在反映企业财务状况7个类别的财务指标中,采用AIC信息准则进行辨别,各选一个指标,共7个财务指标作为预警模型的构建指标。
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学者开始逐渐引入一些非财务指标应用于财务危机预警研究。Wiiliam在1968年的研究中加入股票收益率指标。研究发现,股票收益率指标和财务会计指标的预测并不完全同步,但综合这两种指标进行判断,有助于提高预测的准确率。Marquette(1980)认为大多数以财务比率为基础构建的预警模型将会因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判别效果也会退化。为改善这种状况,他建议在构建模型时将长期宏观经济指标考虑进去,如通货膨胀率、景气变动指标、利率、产业与经济之间的关系等指标。Elfoumi和Gueyie(2001)以1994-1998年间的92家加拿大公司为样本,以董事会的某些特征(如董事会中外部董事的比例、董事长和总经理是否兼任等)为变量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除财务指标外,企业董事会的构成与结构也可以解释企业的财务困境。姜秀华(2001)引入了股权集中度、管理层持股比例以及总经理持股比例等非财务变量;张建(2004)选用了董事会规模、董事长和总经理二位一体性、内部董事比例、高管人员持股比例、总经理持股比例、董事长持股比例、监事会规模、股权集中度、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等反映公司治理和股权结构的指标。目前来看,学者们在研究中所采用的非财务指标主要包括公司治理指标、股权结构指标、市场价值维度指标和宏观经济指标等。
综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基于财务指标构建的模型预警研究成果丰硕。然而,财务预警模型研究成果在现实中的应用并不乐观,财务预警模型的高判别率并未转化为现实中的高预测率。企业是一个开放性的经营实体,需要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信息并发生财务关系,以获取和配置资源,保障持续经营。因此,企业的财务危机除了受企业内部运营与管理的影响,还与外部宏观经济的波动密不可分。另外,财务预警是以财务及非财务信息为基础的,需要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预警指标的变化,才能对企业可能或者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进行实时监控和预测警报。当前,理论界已经充分认识到财务指数研究在发挥会计信息重大决策预警作用方面的重大学术价值,相比微观指标的使用,指数避免了主观因素的干扰,比较客观地反映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集中趋势;指数十分直观,易于使用,企业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可以方便快捷的使用该指数判断企业面临的风险。
三、财务指数预警理论与实证研究
在财务预警研究的早期,主要借鉴企业破产理论或生命周期理论,综合运用数理统计技术对企业财务危机进行预警,即传统的统计预警方法,停留在"指标判别"预警上。近年来,随着财务预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边缘统计学科的不断渗入,财务指数预警研究成为了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截至二十世纪末,国内财务指数预警研究领域尚处一片空白,亟待学者们认真地加以研究。陈静宇(1993)探索性的将主要应用于宏观经济领域的经济景气分析与预测方法引入企业微观经济领域,运用移动平均比率法剔除时间序列的季节变动和部分随机变动因素,获得反映经济周期性波动的财务指标。显然,初期的企业经营周期波动及其预警主要停留在具体财务指标波动的预警上。21世纪以来,财务指数预警研究有了较快的发展。赵德武(2000)初创性的提出基于指数平均加权法编制财务经济指数对企业财务经济进行监测与预警。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监测财务经济运行过程,识别其所处的景气状态,并预测财务经济运行过程可能的发展动向。
此后,国内关于上市公司财务指数预警的研究逐渐丰富起来。借鉴宏观景气监测理论,综合运用统计方法并以指数的形式反映,财务景气预警方法应运而生。陈磊(2004)在实证分析企业景气问卷调查结果的基础之上,分别建立了各景气调查指标的扩散指数(DI)和综合衡量企业景气状况变动的合成指数(CI)。然而,由于企业景气调查是基于企业家对企业运营情况和宏观经济发展态势做出的经验判断,虽然能够较为全面提供反映企业景气状况的丰富信息,但人为的判断主观性较大,降低了预警的效果。王恩德、高铁梅等(2006)运用数据仓库技术对数据进行了处理,参照陈磊(2004)的景气指数法特别针对中小工业企业研制了反映其经营状况的经济指数,传递预警信号。在此基础之上,张友棠、张勇(2006)进一步细分了财务景气预警系统,分别从行业环境及内部控制风险评估系统、财务景气监测系统和财务景气预警系统三个层面作预警分析。此外,张友棠、冯自钦、杨轶(2008)借鉴波士顿咨询集团业务组合矩阵的思想,采用指数预警矩阵的方法进行预警指数分析,对定量化预警指数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达到预警风险和危机的目的。类似地,闵剑(2013)将战略地位与行动评价矩阵引入跨国投资风险监测预警,通过对风险指数多维度的探讨分析,矩阵思想在风险预警领域也作了非常有益的尝试。
综上,财务景气预警方法的运用主要依赖于扩散指数或合成指数的建立。但由于扩散指数在监测预警程度方面的不足,逐渐被合成指数所取代。当然合成指数预警也有自身的缺陷,这种缺陷表现为难以识别预警转折点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联程度(黎春,2010),并且其编制过程繁琐难以广泛运用。此外,财务景气指数能够较好地监测企业财务状况波动情况,但预警的关键仍然在于预警临界值的准确选择,其预警效果有待进一步的探究。同时,可以发现矩阵思想在指数预警中的运用也即将把财务指数预警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四、财务指数预警研究展望
财务指数预警的研究尚处在指数预警理论探讨和方法的尝试阶段,但不论采用何种方法编制指数进行监测预警,在宏观景气监测理论的基础之上探讨宏观经济波动与微观企业危机的相互关系存在可取之处。本文认为未来研究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拓展:
(一)宏观微观视角并重,开拓财务指数预警新领域
尽管会计严格假设企业的持续经营性质,但现实中不可避免存在企业因经营不善或处于企业发展的衰退期而导致破产清算。传统的财务预警主要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与实务中的破产理论,由此对企业财务困境或危机的预警,也主要源于微观层面的经济预警。立足于宏观经济预警视角,拓展传统财务预警领域,充分实现宏观微观经济预警理论的结合,对深化财务指数预警研究颇具学术前景。
(二)突破财务危机研究样本的局限性,建立全样本指数研究体系
国内危机预警相关实证研究,大多基于上市公司是否被ST作为企业有无发生危机的判别标准,而企业的“财务危机”指的是企业缺乏足够的现金流偿付到期债务与利息的一种经济现象,这意味着陷入财务危机的企业完全可以是账面有盈利的企业。公司被ST只能理解为公司陷入财务困境所传递出的一个可能信号,财务危机与ST难以等同。因此,现行“两阶段划分法”研究样本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其依据的财务危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并不统一,亟待建立全样本指数研究体系。
(三)分门别类,合理构建行业或区域专有的财务指数预警体系
同一财务指数预警体系对不同行业预警的判别效果差异明显,需要构建行业、区域各自的财务预警指数体系。原因有二:第一,由于各区域、各行业影响财务危机的因素大不相同,不同行业之间的财务指数自然存在巨大差异,这必然导致财务指数预警判别标准的紊乱,预测效果降低。第二,基于宏观经济理论建立的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由于各行业、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以及行业间关联性较大(例如,房地产行业的兴起,或多或少带动了钢铁、水泥等行业的发展),导致行业发展存在“先导”行业或“滞后”行业之分,且各行业受到宏观经济政策不同程度的影响,若混为一谈,指数预警体系难以合理构建。
(四)结合非财务因素研究,充分把握财务危机产生的根源
利用财务指标构建模型是目前学术界关于财务危机预警研究的主流方法。但有学者认为财务指标充其量为企业财务营运水平的征兆,企业是一个开放性的经营实体,与外界不断地交换信息,同时需要不断的对外投资与融资实现拥有配置资源的权利,保持企业的持续经营。因此,包含宏观经济波动等在内的非财务因素是导致财务危机的原因之一。截至目前,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宏观经济波动等一系列非财务因素对财务危机的影响。Mensah(1984)基于总体经济景气因素(通货膨胀率、利率水平、商业周期)的影响程度,区分预警模型在不同经济景气时期的预警效果,发现加入总体经济景气因素能提高其预测能力。吴星泽(2011)突破使用财务指标进行预警的框架,明确提出了用非财务指标进行财务预警的非财务观理论。由此可见,未来的财务指数研究需要结合非财务因素对财务危机预警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把握财务危机产生的根源。
(五)合理确定预警临界值
预警临界值的选择是构建财务指数预警的关键环节与难点。国内现有实证研究成果大多基于公司ST与否来判定财务预警的临界值。但在全样本指数预警体系中,预警临界值的确定变得更加复杂化,需要综合分析目标行业的影响因素后加以确定。而且,有必要在不同阶段应用不同的预警方法进行处理。首先,采用指标体系法对基础预警指标进行筛选。其次,运用财务预警模型确定警度,划分警限。最后,采用综合评分法对各指标进行科学赋值,综合评价与准确预警。在财务指数预警的大框架下,充分利用传统的统计预警、模型预警优势,同时借鉴矩阵预警现有成果,以确定最佳的预警临界值。
总之,财务指数预警体系的建立,不仅开拓了传统财务分析研究和传统财务危机预警研究视角,更是会计信息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通过建立囊括个体指数、综合指数在内的多层次指数体系进行财务预警分析将是未来财务指数应用研究的方向。X
(注:本文系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基于宏观经济波动的财务指数预警体系及其应用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Z13G020005)
参考文献:
1.周首华,杨济华,王平.论财务危机的预警分析――F分数模式[J].会计研究,1996,(8).
2.陈静宇.企业经营的周期波动及其预警[J].重庆大学学报,1993,16:(4).
3.陈磊.企业景气状况与宏观经济运行[J].管理世界,2004,(3).
4.王恩德,梁云芳,孔宪丽,高铁梅.中国中小工业企业景气监测预警系统开发与应用[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46:(5).
5.张友棠.财务预警系统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一、财务状况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单个指标只能揭示出公司财务状况的某一方面,无法反映出财务状况全貌。为了全面、完整地评价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全貌,本文按照《企业财务通则》和《工业企业财务制度》的规定,选取一套财务比率作为财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以下4大类8个财务指标变量。获利能力指标:净资产收益率、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偿债能力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经营能力指标: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发展能力指标:营业利润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
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财务综合评价
(一)样本的确定和数据来源。从中国上市公司资讯网中选取了60家上市公司在2007年的有关数据,这些是实证研究的重要数据来源。为了保证研究数据的客观性和有效性,在确定研究范围时考虑到以下几点:(1)本文仅以工业类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作为研究对象,这样能体现较大的可比性;(2)我们数据用的是2007年的,没有用2008年的数据。我们知道,2008年美国次级债危机导致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大幅变动,这样处理使数据更加有参考性。
(二)因子分析的主要步骤。样本的数据矩阵为:
X=
其中,p表示财务指标的变量数;n表示上市公司的样本数。主要步骤如下:(1)由样本矩阵X计算样本均值、样本离差阵及相关矩阵;(2)求R的特征值和方差贡献;(3)确定公共因子的个数m。通常要选取的主因子数所反应的信息量占原始数据总信息量的85%以上,即选取m个因子使累积方差贡献达到85%; (4)因子载荷矩阵方差最大旋转,因子分析的目的不仅是求出公共因子,更主要的是应该知道每个公共因子的实际意义,但是初始载荷矩阵并不满足“简单结构准则”,因而容易使公共因子的实际意义含糊不清,不利于对因子进行解释。为此,必须对因子载荷矩阵施行旋转变换,使得各因子载荷矩阵的每一列各元素的平方按列向0或1两级转化,达到其结构简化的目的。得到最终旋转因子的载荷矩阵为A;(5)对m个公共因子做解释。求出载荷矩阵A后,即得到p个可测变量由m个不可测的公共因子及各自特殊因子的表达式,并解释这m个公共因子表示的经济意义;(6)样本的因子得分。在因子载荷矩阵A和特征因子方差已知的情况下,使用加权最小二乘法得到每个样本的各个因子得分:F=ARX;(7)样本的综合得分SWF(i=1,2,…,n)。其中,W为各主因子权重,由旋转后主因子所解释的方差求得,F为每个样本的各主因子得分;(8)综合排名。根据求得的上市公司综合财务指数得分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名。
(三)财务综合评价实证分析
1、根据上述步骤及有关数据,应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因子分析
(1)得到因子特征值。从中选取4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其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5.021%,可以解释9个财务指标的大部分差异。特征值碎石图的“陡坡检验”证明4个因子是决定9个财务指标的主要因子。(图1)
(2)对因子载荷矩阵施行旋转变换,得到各主因子旋转成分矩阵。旋转成分矩阵,在各主因子上选取载荷大于0.5的财务指标对各主因子做比较明确的解释。第一个因子F1∽0.986(净资产收益率)+0.990(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该因子可以解释为盈利能力因子,它主要解释了财务指标中载荷高的净资产收益率和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第二个因子F2∽0.950(流动比率)+0.913(速动比率),该因子可以解释为偿债能力因子,它主要解释了财务指标中载荷高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第三个因子F3∽0.908(营业利润增长率)+0.927(净利润增长率),该因子可以解释为发展能力因子,它主要揭示了财务指标中载荷高的营业利润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第四个因子F4∽0.845(应收账款周转率)+0.606(总资产周转率),该因子可以解释为营运能力因子,它主要解释了财务指标中载荷高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
综上,可以验证与财务分子中衡量各项能力的指标一致。
(3)旋转平方和载入。可以计算出四个因子的权重,第一个因子权重:
w==0.296
同理可得第二个因子权重:
w=0.286;w=0.234;w=0.165
(4)得到各个样本的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因子得分系数和原始变量的标准化值可以计算每个观测值的各因子的得分数:
F=0.490X+0.494X+0.080X-0.110X-0.018X+0.000X+0.001X-0.015X
F=-0.006X-0.029X-0.143X+0.202X+0.489X+0.480X+0.015X+0.055X
F=-0.004X-0.004X-0.102X+0.065X-0.004X+0.048X+0.524X+0.558X
F=0.014X+0.000X+0.779X+0.518X+0.052X-0.119X+0.049X-0.123X
再根据所求因子权重可得到各公司综合财务指数S:
S=WF=0.296F+0.286F+0.234F+0.165F(j=1,2,…,n)
(5)得到部分上市公司财务状况排名(限于篇幅,结果略)。
2、应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通过分析,了解到各个公司的优势,认为因子得分较相似的样品有一定的相似性,通过聚类分析验证。通过系统聚类法,选择离差平方和法,用欧式距离定义样品之间的距离。限于篇幅我们只将30家上市公司进行系统聚类,所得聚类谱系图(结果从略),从聚类谱系图可以看出,金柴动力和新华医疗首先聚在一起,它们在偿债能力方面和综合排名很相似。通过对图标的进一步分析会发现,结果和因子得分的排名之间的关系很相符。另外,在有了聚类分析的前提下,我们可以进一步依靠聚类分析的分类结果建立判别函数,将我们所希望了解的公司的各个方面的指标带入进行判别归类,从而可以使投资决策更加方便快捷。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发现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等都可以运用到财务分析中,为分析指标的选择,综合因子得分函数的确定,将具有相似性的企业聚成一类,建立判别函数,为以后评价企业的类型提供依据。但是,由于企业经营环境及资本结构、竞争对手等不断改变,建立的判别函数需根据情况的变化而进行不断地调整。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学谦等.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原理与方法.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葛文雷.现代公司财务学.上海: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1997.
2、小微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研究
3、小微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4、市场实力、产品差异化与公司盈余管理
5、市场实力、产品差异化与企业社会责任
6、文化差异、财务背景与公司盈余管理
7、会计人员终身学习能力研究
8、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识别和披露问题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下限选6题
9、低碳经济视角下环境会计的研究
10、我国增值税会计问题研究
11、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12、碳排放权及其交易会计问题研究
13、可持续发展战略背景下建立我国绿色会计体系的研究
14、资产减值准备对会计谨慎性影响的研究
15、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会计问题研究
16、智力资本会计的研究与分析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下限选6题
17、××行业上市公司获利能力比较分析
18、XXX(存货、应收账款等)审计程序研究
19、公允价值计量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20、关于其他综合收益列报与披露的探讨
21、环境会计的XXXX问题研究
22、基于新修订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变化对企业的财务影响
23、新合并财务报表准则解读与准则经济后果分析
24、职工薪酬会计准则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影响分析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下限选6题
25、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及建议
26、内部控制审计——基于XX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27、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几点思考
28、新三板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29、浅析新三板的现状及发展
30、关于我国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思考
31、关于我国上市公司审计风险的研究
32、试论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下限选5题
33、北京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34、北京市高校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35、企业首次执行《会计准则》的调整事项以及工作流程研究;
36、新闻出版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工作流程研究;
37、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状况调查分析;
38、企业会计制度体系构成以及应用分析研究;
39、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后企业所得税调整事项以及筹划对策研究;
40、北京市进出口行业外资企业税收构成以及筹划对策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下限选6题
41、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探讨
42、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探讨
43、企业内部审计的增值性的探讨
44、不同企业主要财务指标的分析探讨
45、财务共享服务的探讨
46、创业板上市前后盈利能力差异探讨
47、上市公司**行业盈余管理的分析
48、非营利组织会计改革的探讨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下限选4题
49、工业企业资金收支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50、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51、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52、工业企业作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53、工业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下限选6题
54、上市公司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55、我国券商类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研究
56、企业竞争力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57、我国输变电设备制造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研究
58、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的研究
59、上市公司资产减值计提问题研究
60、关于或有事项相关问题的研究
61、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应用问题分析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下限选6题
62、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手段分析
63、小微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其防范
64、企业现金流与利润协调增长的方式探析
65、关于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
66、我国银行业上市公司财务能力的分析
67、我国乳业上市公司财务能力的分析
68、浅谈企业产品成本计算法中的思想方法
69、企业产品的全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比较分析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下限选6题
70、企业并购重组的财务分析
71、新版COSO报告的解析与启示
72、公允价值与其他计量属性的关系研究
73、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路径选择研究
74、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
75、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研究
76、上市公司年报评比与评级的思考与建议
77、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现状与启示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下限选6题
78、中小企业筹资方式的比较与选择
79、 企业资产管理效率分析
80、中小企业财务杠杆应用状况分析
81、 财务管理目标与资本结构优化实证研究
82、EVA最大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