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14 11:08:4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社区治理难题及对策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 城乡结合部城市化问题研究 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结合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合理征用城乡结合部土地 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 城镇化进程中城乡结合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城乡结合部农村社区的突出问题与防治建设 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问题研究 城乡结合部环境景观规划与建设问题初探 城市化进程中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研究 浅谈城乡结合部新农村社区规划建设 北京城乡结合部地区建立城市新型社区的路径研究 城乡结合部垃圾污染问题与研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结合部社会治理问题研究 西北地区城市社区、城乡结合部、农村金融服务现状的调查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村改居”社区建设问题研究 城乡结合部与乡镇社区体育建设探析 城乡结合部社区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北京市城乡结合部社区商业发展研究 城乡结合部组织建设探究 从解决城乡结合部地区问题看城市发展阶段转型 城乡结合部耕地保护问题探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7]杜丁.“4·25大兴旧宫火灾”7人追刑责[N].新京报,2011-12-24(A09).
[8]仝存瑞,李政. 正在二楼刷墙 他被三楼楼板砸到了一楼[N].郑州商报,2012-10-30(A13).
[9]张晓青, 国际人口迁移理论述评[J]. 人口学刊, 2001,(3): 41-45.
[10]Todaro, M.P.a model of labor migration and urban unemployment in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69,59(1):138-148.
[11]蓝宇蕴.城市流动人口管理体制的思考——以广州市为例的研究[J].探求,2007,(4):35-40.
[5]郭光东.取消城管,是时候了![N].南方周末,2008-01-16.
[6]刘雪松.城管的危险,来自于自身的职能尴尬[N].钱江晚报,2009-04-20.
[7]城管保安敲诈勒索小贩,保护费开价每月500元[N].,2009-04-10.
一、临盘社区供暖失水现状及危害
1.临盘社区供暖失水状况
表1 2011年11月~2012年3月临盘区域供暖系统日失水量统计
供暖系统失水主要为管道漏水与用户系统失水,也就是故障或缺陷失水和人为失水。如管网维修放水及室内暖气维修放水(即部分居民因装修等原因自己更换暖气片在正常供暖时泄露,需放空 整栋楼系统内的水方可正常维修)属于故障失水,用户私自放水属人为失水。
2.供暖失水造成的危害
暖网失水造成的损失分为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直接损失主要由原水成本、加热水的燃煤损失和耗电损失、水处理成本和人工维修成本等组成。间接损失主要是由于失水造成系统失调、系统补水造成的供暖温度降低对收费工作的影响、加速水泵等设备老化及对单位形象的影响的间接损失。
二、临盘供热系统失水的原因分析
一般情况下供热系统完全封闭,供热系统压力处于稳定工作状态,但是由于管网中管道和附件的热水泄露或热水体积在发生变化,造成供热系统工作压力下降,所以需要向系统内补水,也就是系统失水。要加强失水治理,标本兼治,就要从对供热系统稳定的影响要素入手,用系统枚举方法找出产生失水的原因:
1.教育、宣传不够;
2.巡视不到位;
3.缺少系统分析,培训不够;
4.失水位置隐蔽复杂;
5.检查、处罚措施不够;
6.部分时段供暖质量差,用户私自防水。
三、治理供暖系统失水的对策
1.加强人员教育与人员管理
1.1对各级人员进行失水危害和治理失水重要性的专题教育;
1.2确定失水控制指标,制定发现失水奖励和责任失水的处罚规定;
2.优化运行管理和操作方法,保证管网查漏和防范效果,使管网处于完好和可控状态
2.1提高管网水质管理要求,完善水质管理规定,及时检测循环水质,除保持合理的PH值8.5-9.5;
2.2形成换热站暖网用户的链式管理体系,提高供暖生产的管理水平。
2.3在管网检修和检查基础上,加强原始数据和情况积累,总结经验,分析现状,确定供热检查与抢修预案;
2.4把查漏时间放在非运行期集中进行,打歼灭战,采取满水查找等方法,集合改造尽量采取明铺设管道方法;
3.加大计量和统计控制力度
3.1安装流量计,精细管理。对各回路加装流量计,根据每条回路的流量计数据,确认重点巡查区域。失水量每天统计一次,改为每小时统计一次,进一步精细管理挖潜增效,争取更大的节水空间。通过统计数据发现,由于各支路所供热用户的性质不同,发生失水量高峰的时段也不同。如纯粹的居民用户,发生失水的时段一般在晚18:00一22:00及早6:00—8:00;而所供热用户中有餐饮、服务单位失水一般在午、晚就餐的时间。据此,除每天两次的常规巡检外,由队干部带头在失水量高峰时段加密巡视。此外,还发现日失水量与室外温度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即当室外温度升高时,日补水总量亦相应的减少。因此,以临盘社区为例,在运行季中期每小时补水量超过9方,后期每小时补水量超过7方,立即组织突发巡线;
3.2加强部分暖气不热等原因住户回访工作,减少住户私自放水;
3.3加强失水工作的对比分析状况,使用数据分析查找目前失水情况,及时上报;
4.坚决打击用户放水现象,进行广泛宣传和稽查
4.1结合测温、维修服务检查用户供热设施,制定用户设施检查制度,填写用户设施检查记录;
4.2对居民加强放水危害性和相关处罚政策的宣传;
4.3供暖前期,两次对主管网的各处和入户的过滤器进行集中清理,以消除过滤网堵塞对暖气不热的影响;同时,对部分不热区域也落实针对性处理。如:进行单线拆冲试验以解决支线进出水闸门的堵塞情况;
4.4供暖前期,即进行暖网冷态循环,并对各住宅楼进行三次集中排气。根据居民供暖回访调查情况开始集中解决暖气不热的会战,解决部分楼房因暖气片堵塞严重导致的多年不热的难点问题;
4.5供暖管网中加入臭味剂进行防盗水。
四、供暖系统失水治理效果
表2 2012年11月~2013年3月临盘区域供暖系统日失水量统计
1.经济效益
供暖初、中、后期的失水量比实施前共降低了5345方,直接减少损失约11.67万元。
2.社会效益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的集聚,城市内河水质的改善成为污染治理的一大难题。本文以南京市建邺区幸福河为例,浅谈城市内河的治理对策。
1、城市内河水环境特征
南京建邺区幸福河东起南河,西至江东路,全长2200米,东端至市机站泵站处,西端至江东中路止,河流经过文体路、南湖路、湖西街以及云锦路。河道横穿整个建邺老城整合区,担负着沿河两岸多个社区的汛期汇水、排水任务,是典型的城市内河。
河流沿岸多为规划较早的老旧社区,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中,且河水不流动,直接导致喝水黑臭,污染严重。后因城市建设,幸福河中段与其他城市内河连通,使得污染加重。随着城市建设与发展,排入幸福河的污水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2、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
2.1生活垃圾及生活污水
随着城市发展,幸福河周边人口不断聚集,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及生活污水,大量的污水及垃圾渗滤液不断排入河中,使得水质持续恶化。且进入河流的污染物质随季节变化。生活垃圾的随意丢弃,造成河水浊度增加,水中悬浮固体量增多,使得溶解性无机盐浓度增加。
2.2畜禽养殖污染
河流沿岸的禽畜养殖业,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较低,使得河水污染加剧且污染源点多,面广、治理难度大。
综上,大量氮和磷随污水进入水体后,发生一系列转化过程,幸福河水体已出现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是一个自然过程,也是水体衰老的一种表现,对于幸福河来说,水体富营养化更加剧了幸福河的污染。幸福河沿岸人口增多,污水排放量的增大又加速了河水富营养化的过程,污水中的营养物质使得藻类等浮游生物过量增长,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水质进一步恶化。
3、治理措施
城市内河分支较多,地形复杂且水系循环慢,以幸福河为实例,给出以下治理措施。
3.1 “纳米气泡”技术
幸福河的治理过程中,采用了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技术――“纳米气泡”技术。纳米气泡在水体中的增氧作用的效率相当高,仅数小时就可以使较大范围内的水体溶解氧迅速提高。这是因为纳米气泡的表面积能有效增大,如0.1cm的大气泡分散成100nm微气泡,表面积增大10000倍,气泡的表面能也从0.1卡增大到5-10卡,表面能的增大及气泡内能量增大可以加强表面氧化反应,可以提高氧的利用率,一个功率仅数百瓦的微细气泡发生器能使直径200m范围内河水中的溶解氧从4mg增加到11mg,而同时使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COD)降低。对于治理污水,“纳米气泡技术”不仅能增加其溶解氧,还能清淤、截污,利用这种新技术,幸福河的水质明显改善,但是长期操作性不强。
3.2 生态护岸技术
河流沿岸的不合理利用会导致水土流水,对水体有很大影响。应实行生态护岸技术可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生态护岸技术能很好的修复河流生态,对水陆生态系统的物流、能流、生物流发挥着廊道、过滤器和天然屏障的功能。在治理水土流失、加固堤岸、增加动植物种类、调节微气候和美化环境方面都有着巨大作用。生态护岸依据其使用的主要护岸材料分为植被护岸、木材护岸和石材护岸三种类型。
3.2.1植被护岸
植被护岸是生态护岸中比较重要的一种形式,自然型护岸不仅种植植被,还采用石材、木材等天然材料。草皮护坡是直接在土坡上种植草,或是以草为主体,兼用土工织物加固。因为单纯的草皮护坡适用于坡度较小的岸坡,因此十分适合幸福河河边使用,在坡面上一般采用草皮植物的复合型护坡。还有一种网垫植被复合型护坡一般用以聚乙烯或聚丙烯等高分子材料制成的网垫,其综合了水工网和植被护坡的优点,大大提高了边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2.2木材护坡
常用的木材有圆木,在幸福河边也可用处理过的圆木相互交错形成箱形结构,扦插活枝条,这样不仅能形成自然型景观,美化了环境,枝条发育后的根系还能具有土体加筋功能。
3.2.3石材护坡
抛石措施在国内外河道整治工程中应用十分广泛。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植被等措施,抛石能达到兼顾加强和改善河岸栖息的目的。石材护岸技术施工简单,块石适应性强,已抛块对河道岸坡和河床的后期变形可作自我调整。
3.3 畜禽养殖污染预控措施
河道沿岸禁止圈棚饲养畜禽,畜禽排泄物直接排入河道,对河水水质的影响很大。2011年制定的《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及《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明确规定了农畜禽污染物的排放标准。
3.4 引水换水
将城市外部河流较好的水源引入城市内河,实施换水冲洗,城市内河水体将得到改善,且一段时间内可保持较好的水平。
3.5 河道截污
河道截污,也就是将通往幸福河的排污管进行封闭,使生活污水不能进入水体,切断了污水源,将河道内所有的排污管全部封堵,可使水体污染暂时得到缓解。
3.6 雨污分流
要想彻底解决城市污染的问题,如何处理生活污水是一大难题。雨污分流工程后雨水和污水被分开收集。雨水中的污染较少,可以直接处理后排入河流中,而污水则可以经过后处理再利用。雨污分流工程量较大,因此收效时间较长。
4、小结
城市内河的污染使得沿岸居民深受其害,使得城市内河的污染治理不仅是一项环保工程,更是一项民生工程。从沿岸污染源入手,针对不同污染物类型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同时做好河道岸坡整治、绿化建设、景观改造、水质改善、生态治理等等相关工作,彻底改变城市内河黑臭的面貌。
参考文献
[1]邢媛媛.在河边,恨不得戴上防毒面具[N].扬子晚报,2012-4-22(A8)
[2]王金梅,薛叙明.水污染控制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7.5-9
[3]邱丹,吴昊.江苏淮河流域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A]现代环境监测论坛论文集[C].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编辑部2005-11-10-11.446-449
当前,城市化的步伐一日千里飞速迈进,但高速甚至超速的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不免衍生出了许多问题,其中过渡型社区的出现、城乡文化难以在短时间内难以较好地融合成为不容忽视的难题。过渡型社区教育也因此应运而生,它的出现对改善这一难题发挥着重要作用。过渡型社区是指由传统农村社区向现代城市社区转化过渡的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由区域范围内失地农民为主要居民构成的一种新型社区模式。过渡型社区教育是指在过渡型社区内开展的教育活动,具有服务性、针对性、实用性等基本特点。过渡型社区教育有助于促进文化与文化的融合,满足不同居民的精神需求,提升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对过渡型社区教育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进行研究探讨并分析总结提出具有建设性、参考性的对策,不仅能进一步优化过渡型社区教育的效果,还能进一步加强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
一、过渡型社区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
为了加快适应城市生活,填补城乡文化的“知沟”, 融入城市环境,学习工作技能,提高自身素养,拓展生活视野,优化思维观念,提升生活品质,过渡型社区居民对教育有着迫切的渴求,这对过渡型社区教育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目前,过渡型社区教育在教学内容、形式、时间安排以及师资建设等方面都面临着挑战。
1、 教学内容方面
笔者对已有的关于过渡型社区教育的相关调查研究发现,过渡型社区居民更注重学习内容的实用性和操作性,受欢迎的主要集中在工作技能、法律安全、卫生保健、医保社保等与居民日常生活相关的内容,主要有“职业谋生型、文化消费型和主体发展型”三个层次。[1]过渡型社区居民主要由区域范围内的失地农民构成,这部分居民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生活经验各不相同,心理结构错综复杂,这些因素使得过渡型社区居民接受教育意愿、需求、目的等多方面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过渡型社区居民普遍存在着“文化程度低、职业技能欠缺、就业压力大”的特点。缺乏实用性和操作性的社区教育很难调动居民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和参与热情。对于绝大多数居民来说,接受教育的目的都是很直接很现实的,他们大多都是为了学得一技之长,适应城市工作需求,为了更好地再择业、再就业,以到达融入城市、更好生存的目的。“他们的要求是真真切切的,他们希望这些需求能够得到的的确确的满足与实现。”[2] 但目前过渡型社区开办的课程内容却是刻板陈旧、单一乏味。教学内容在设置上很少征求居民的意见,并未真正结合需求,大多都只是社区教育组织者根据自身经验和个人想法进行,或是照着相关条文规定按图索骥。
2、 教学形式方面
目前过渡型社区教育的教学形式也较为单一,缺乏创新,这就直接导致了居民对社区教育的认同度、满意度和参与度较
低。[3]过渡型社区居民大多文化水平不高,理解能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传统的说教式教学,很难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共鸣,“听不入耳、看不入眼、悟不入心、学不入脑”的现象时有发生。多数居民希望通过简单明了、生动形象的方式获取知识,更青睐于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和直观易懂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各种寓教于乐的文娱式的互动教学。
3、 教学时间安排
由于受居民家庭、工作等因素的影响,他们作息时间不统一,生活时间不协调,空闲时间不集中,忙闲交杂,难以调配。这就为过渡型社区教学的时间安排提出了难题。过渡型社区教育需在协调好学习时间与生活时间的前提下开展,兼顾居民的工作和生活,而传统模式的教育却很难协调和解决这个难题。
4、 师资建设方面
在过渡型社区教育的师资建设上同样存在着许多不足,很重要的一方面便是先天不足。社区教育在我国开展只有十余年时间,而过渡型社区教育开始的时间更短,没有可以直接借鉴的办学经验、成熟的师资管理制度及运行机制。从过渡型社区教育诞生以来,政府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监管评估机制欠缺、缺乏与学校的良性互动等因素造成了现有的过渡型社区教育基础设施差、师资力量欠缺。我国现有的社区教育师资队伍构成参差不齐,素质高低不一。根据调查发现,从教人员中大多是过渡型社区居民群体中文化水平和技能水平较高者,这其中有相当部分的人自身都未曾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培训,加之师资管理制度不健全,社区教育师资力量呈现出“整体水平差、构成不稳定”的现状。
二、过渡型社区教育的发展路径探索
居民差异性和多元化的教育需求对过渡型社区教育提出了高要求,因此过渡型社区教育必须以应用为导向,以满足居民需求为目的,不断持续优化。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过渡型社区教育的发展路径进行探索,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以更好地满足居民差异性和多元化的教育需求,促进过渡型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坚持应用导向,丰富教学内容,突出社区教育的实用性,满足居民多元化的教育需求。
在教学内容方面,可以增加一些特色化、实用性和有针对性的内容,针对不同过渡型社区的具体现实,积极挖掘本土教学资源,开发符合居民需求的本土化、特色化的教学课程。近年来各地过渡型社区教育也在这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如广州市登峰街社区教育学院根据居民中存在的“人文素养较低、公民意识淡薄、法律知识欠缺、业务技能不精”等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村史文化教育、个人素质教育、社会责任感培养、创业守业能力培训等课程;针对非洲籍外来人口开展“外籍人士旅穗知识培训”,深受居民欢迎和各界好评。[4]
2、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形式,提高社区教育的灵活性,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和共享。
由于社区居民时间的分散性,教学时间安排成为过渡型社区教育面临的一个难题。网络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日臻成熟,为过渡型社区教育“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多媒体摄录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课堂教学情景用影像记录手段得以保存,课堂教学的易逝性得到了克服,优质教学资源得以分享传播,大大提高了资源的重复利用率。过渡型社区教育要把社区内现有的教育资源充分运用起来,达到资源配置的最大化、效益最大化。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网络教育和远程教育,充分发挥了“天罗地网”(卫星传播网和市域宽带网络)的优势,让居民对学习时间有充分的自主掌控权和调配权,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提高了社区教育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3、坚持公益原则,政府支持引导,多管齐下,促进过渡型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过渡型社区教育是为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矛盾而产生的,因此过渡型社区教育应该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来发展,这就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和推动。推动过渡型社区教育的发展首先亟需解决的是资金不足的难题。针对这点政府要充分发挥引领和指导作用,建立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为过渡型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经费保障。在加强师资建设方面,要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师聘用机制、师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以及完善的保障体系。在教育资源的整合上,要建立长效的教育资源整合机制,以制度保障教育资源公共性与公益性,同时要建立教育教学资源的评估体系和反馈机制,不断优化完善教育资源的建设工作。另外积极探索构架社区教育与传统学历教育之间衔接的桥梁,在提高社区教育自身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社会认可度和公信度,也能进一步促进社区教育的良性发展。
过渡型社区教育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它不是一个华而不实的面子工程,而是一个需要多方合力不断优化改进和完善丰富的过程。它需要时刻关注社会需要和居民学习需求,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积极调动社会各方力量,以促进过渡型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化解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庆龙, 冯杰. 论社区文化及其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5).
[2]张广斌.价值定位与内容选择――社区教育研究新视野[J].职业与技术教育, 2005(31).
内部控制为现代管理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对社区卫生服中心多由接到中心卫生院演变而来,多数存在内部管理松弛、信息可信度低下、数据准确性不足等问题,诸如此类问题追根究底实乃机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所致,或由内部控制制度落实不力造成。故而,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控制制度,并确实落到实处,对强化机构内部控制、提升内部信息质量、促进机构发展大有卑益。
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不足
(一)内部控制意识缺乏
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可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实施保驾护航,然而当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部门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程度较为浅薄,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重视力度不足,部分负责人视预算控制为机构内部控制,甚至否定服务中心的内部控制制度监督,认为无内部控制制度的情况各项事务处理更为便捷,从而造成相关事务处理未能制度化、程序化,内部控制毫无严肃性可言,对机构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如在对大型医疗设备进行采购时,未对采购方案的可行性进行有效分析,所有事宜均是主要负责人“一言堂”,造成部分设备采购回来后长期无法收回投入资金,使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严重。
(二)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医疗制度建设方面投入的财力与精力极大,而内部控制建设所需的人力、物力投入较为匮乏,加之财务人员专业素养参差不齐,在进行风险控制时,仅仅依赖财务软件,而实际工作中一旦意外事件出现,便使内部控制失去意义,意外指出随意性较强,也使得机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步履维艰。服务中心的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后,出现意外事件,往往特殊对待,置所订立的内部制度于不顾,如临安事宜,上级管理部门规定1万元以下赔偿金额由服务中心与患者协商,这样就造成同一病种不同协商人员经办,所赔偿的金额却大相径庭。
(三)会计监督不力
制度执行是否到位与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息息相关,有效的监督是保证制度深入落实的有力保障,只有在强有力的监督中,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发挥其功效,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持久发展。然而当下内部控制的不健全,使会计监督犹如空壳,而会计监督的失控,又使内部控制名存实亡。如服务站点建设方面,主管部门对招标方面无明确要求,机构确定施工队施工,由审计单位审计后支付施工款项,而内部审计完全缺失,易滋生贪污、受贿等恶劣行径,严重危害机构发展。
(四)财务人员素养亟待提高
会计制度、会计工作的有效实施与开展离不开高素养的财务人才。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会计信息化程度显著提升,财务操作系统、收费系统等方面的信息化使会计信息质量显著提升,然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当下的人员编制限制中,较难聘请到高素质的专业财务人才,妨碍了机构内部控制水平的提升。
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策略
(一)加强内控治理
内部控制制度的深入落实离开与之匹配的治理结构。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内部控制建设中,应建立起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由服务中心单位选拔任用中层管理人员,并对单位负责,建立起党委与中层管理人员的委托关系,从产权制度上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供基础保障,进而使服务中心的内部治理结构得到强化,明确各自权利与责任,从根本上消除内部控制问题,避免重要相关事宜决策上的随意性与个人化,保证领导层面具备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
(二)完善内部控制机构体系建设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科学编制内部审计机构,担负起对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评价,并使机构与财务部门分开,对服务中心负责人负责,机构具有独立性,从而确保其各项工作开展具有独立性与权威性[6]。内部审计机构需制定新的审计方式,将分析与评价相结合,通过自身独立性与权威性的职能的发挥,使服务中心目标得以实现。一方面,中心其他各部门需对本部门的工作和内部控制进程进行汇报,另一方面,内部审计机构需对其他各部门进行审计,并对其审计进度进行评价,以推进内部控制运行。此外,应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提升其综合素养,为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实施提供保障。
(三)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养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方面需进一步提升自身信息化水平,通过引进先进的软件系统技术与经验,升级收费系统、会计信息系统等,提高服务中心财务信息化水平,改善工作效率低下现状。另一方面需对高素养人才的重视,以人为本,加强对内部控制人员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内部控制意识,提高风险控制意识,并加强对会计人员思想水平与专业素质的重视,通过培训、学习,提高其认知水平和专业技能,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控制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持久健康发展,亟需改进既往的内部管理模式,加强中心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通过强化内部控制治理、健全内部控制机构体系、提高人员素养等措施,使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完善,逐步提高,并使之深入贯彻实施,提高内部控制水平,促进服务中心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实现。参考文献:
[1]张丽琴.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29).
[2]盖彦芳.浅谈非营利性医院内部控制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经贸,2010(18).
二、人户分离面临的突出问题!
大量人户分离户口的存在,不仅对户籍日常管理造成困难,也影响了大学城地区社会事务的进一步发展。
一是增加了人口管理难度。由于大量的人户分离户口形成空挂户口,使基层管理部门对辖区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造成户口管理混乱,极大影响人口流入地和流出地的社会管理工作,甚至出现双重管理或无人管理的情况。
二是难以维护社会稳定。人户分离不但削弱了户籍管理的服务功能,而且不利于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稳定,不利于预防、控制、发现、打击违法犯罪活动。
三是不利于大学城地区社会事务发展。人户分离不仅使公安户籍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难以落实,并且给劳动、人事、民政部门的安置、调动,教育部门的入托、入学的统筹安排及工商、税务、房管等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造成不便,这对整个大学城地区社会事务的整体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阻力。
四是影响群众生产生活。人户分离使得这一群体的群众居住地和户籍地不统一,有的距离还较远。依据目前我国人口管理制度,人员档案调动、子女入学等社会事务工作要回原户籍地办理,因此拆迁群众要不停地奔波于原户籍地和现居住地,这无疑加剧了他们的生产生活成本,给他们的基本生活尤其是子女教育带来了较大影响。
三、解决人户分离的对策建议
解决人户分离这一难题,需要区委区政府牵头,对所有拆迁户的户口进行统一划拨调转,以便及时解决人户分离面临的各种难题。
(一)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群众自主转户意识
各职能部门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入户走访、开展宣传活动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在拆迁群众中大力宣传户口登记制度,切实增强拆迁群众对户口申报、登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提高他们自觉申报登记意识,强化法制观念。
(二)建立规章制度,规范管理部门职能职责
一是制定、出台城市准入等户籍入户政策,对那些符合落户条件的人员,相关部门必须无条件接受其落户。二是健全完善户籍登记便民利民制度,在全区社区(村)警务室实行户口、身份证代办业务。三是要严格执行“人户一致”的户口迁移政策,加大户籍管理执法力度,增强居民法律意识。同时派出所户籍和社区民警应加强宣传法规条例,尽最大可能动员拆迁群众将户口迁到本人居住地址。
(三)建立保障体系,解决拆迁群众后顾之忧
建立拆迁群众户口转移的保障体系:一是要做好原户籍地集体资产等原有利益的分配指导工作,二是要做好转户后学校、居住条件等公共基础设施的修建设置,以解决拆迁群众转户后的后顾之忧。这两项工作应由政府牵头,组织公安、教育、民政、房管、工商、城建等有关职能部门,按其职责,分解目标,做到既分工负责,又密切配合,协同作战,逐步减少和解决人户分离。
(四)创新工作方法,控制“人户分离”增长势头
在哥伦比亚,采掘业的争议和诉讼从未间断,尤其对那些私人投资的、家庭作坊式的企业而言。当地人普遍认为,大规模开采造成污染环境、堵塞交通却极少受到有效监管,这些企业的员工及工会也时常抱怨未能获得合理的薪酬。
作为哥伦比亚最大的煤矿企业,Cerrejón也难以回避内部工会、社区权益机构以及像ABC哥伦比亚、伦敦采掘网络、世界发展运动这样的倡议组织的持续关注甚至批评。重重压力之下,Cerrejón不断探索和总结大型矿业企业管控人权风险、增进公众信任的有效方式。
透明治理有赖于政策制定和执行
对于Cerrejón这样集矿产、铁路和港口资源为一体的大型企业来说,透明的人权治理体系不可或缺。这种透明治理集中体现在清晰的政策、公开的信息披露、明确的问责机制。
自2005年以来,Cerrejón便着手正规化、系统化公司的人权管理机制,在社会标准部建立单独的人权事务办公室,办公室与该部门负责安保、争议处理、社会影响管控及公众咨询等事务办公室并列。社会标准部主管直接向Cerrejón负责公共关系和传播事务的副总裁报告工作,人权议题在Cerrejón内部的影响力和关注度因此得到提升。
政策制定方面,Cerrejón尝试覆盖所有的人权议题。Cerrejón加入了《安全和人权自愿原则》、联合国关于安全人员培训与管理的基准、国际金融合作组织社会与环境协定及联合国商业和人权指导原则等,倡导对相关国际原则的保护、尊重与完善。
另外,Cerrejón制定了一份两页的人权政策说明书,列出十二项特定承诺。这些承诺既包括遵守哥伦比亚法律,改进Cerrejón人权执行机制,也涉及矿区居民的风俗习惯及“透明、高效和及时地”回应申诉。
恰当的政策制定之后,关键在于执行。这方面,Cerrejón的特殊优势是可以从必和必拓、英美资源和斯特拉塔三家母公司学习最佳的人权管理实践。Cerrejón在内部建立了人权合规绩效的报告制度,并主动寻求外部利益相关方的建议。
早在2007年,受邀评估人权绩效的NGO和专家团队就指出了Cerrejón有待改进的24项议题。截至目前,Cerrejón已完成了其中19项改进任务并每隔半年报告相应的进展。在此基础上,Cerrejón于2011年聘请独立咨询公司ERM进行了人权专项审计。ERM就土地使用、矿区人口迁移以至特许使用金、员工安全和健康等多项议题作出风险评估,报告细分至效果、影响人群、风险等级和对策建议等项。
安保与社区重建是采掘业核心人权议题
同其他地区一样,Cerrejón煤矿所在的瓜希拉省受哥伦比亚持久的武装冲突影响极大。尽管最为严重的冲突时期已经过去,瓜希拉省内的武装对抗仍然存在并波及Cerrejón的开采运营。仅2012年,反政府军就先后六次袭击了远在150公里之外的Cerrejón煤运铁路。
鉴于Cerrejón煤矿的重要性,哥伦比亚政府已派驻800名士兵防守该采矿区、铁路及煤炭装卸港口等区域,Cerrejón公司还另外招募了1200人左右的安保团队。作为“安全和人权自愿原则”签署方,Cerrejón采取了范围广泛的措施以最小化政府或公司安全力量的滥用风险。这些措施包括:
增强安保人员对于Cerrejón人权政策的认知,提供必要的专门培训。
在与政府部队及保安公司的合同中融入“安全和人权自愿原则”承诺。
推出用以评估“安全和人权自愿原则”进展的指标体系,协调安保团队与社区就安全问题的会商。
另一项重要的人权议题涉及社区重新安置。Cerrejón接管煤矿之后,原有矿业公司遗留的社区安置问题凸显出来:周边居民只获得了经济补偿,但住房、经济和社会需求并未解决,更有部分居民迫于警方压力而交出土地。
值得一提的是,在开采规模不断扩张的十年间,Cerrejón仍成功安置了五个社区的1000位住户。Cerrejón的安置工作遵循一系列关键原则,兼顾当地文化即是其中之一。例如,安置Tamaquito社区时,Cerrejón即按照土著传统设计新房并建设了公共牧场。
保证被安置居民的经济可持续性也是重要议题。Cerrejón确保他们可以在新社区获得一定的耕地,为新创办企业提供必要的种子资金。除去一次性经济补助和住房供应外,被安置者还将享受免费的子女入学就读,方便的社区中心、本地娱乐及医疗服务。
Cerrejón新近的举动是成立投诉办公室,运用完整的申诉管理机制从而确保被安置者申诉得到及时、透明的回应和处理。办公室现有七名全职员工,其中两名来自土著居民的代表承担翻译与调解工作。平均下来,办公室一年大概受理200起投诉(这一数字在不断减少)。
投诉的大部分与家畜误闯运煤区域而受伤或丢失有关,尽管这在法律意义上与Cerrejón并不相关。对于多数赔偿,Cerrejón一般采取非现金的方式,尤其是在弥补家畜走丢的损失时。Cerrejón倾向于为对方提供用于生产活动的原材料,如可编制手工艺品的羊毛和面料。
外部沟通仍待改进
尽管已经付出诸多努力,Cerrejón还远未达到得心应手处理人权争议的地步,围绕运营相关的人权问题仍时有发生。同一社区的众多成员往往难以就某些事项达成一致意见,这导致Cerrejón的公众咨询也困难重重。近期,Cerrejón就搁置了原本要进行的河道改向工程,部分原因在于土著居民未能对此形成共识,同样被迫延期的还有一项铁路拓宽计划。
民政局高度重视和谐创建工作,始终把社区和谐创建贯穿于社区各项工作中。一是健全机构。成立了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具体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实施,指导各社区开展和谐创建工作。二是强化制度建设。根据工作实际,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确保工作开展有指导、有落实、有考核;整合社区各方力量,形成合力,齐抓共管。三是充分发扬社区民主。社区居委会坚持依法自治,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在社区居委换届中,通过民主选举选出的居委会班子,团结奋进,热心为社区群众服务,为社区居民办了大量实事。社区居委会通过召开社区居民会议、设立意见箱等形式广开言路,使居民群众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积极为社区建设献策出力,自发参与社区建设。积极建立完善社区组织体系,组建了社区关工委、调解委员会、社区志愿者队伍、社区青少年帮教小组、社区青少年法制教育小组等各类组织机构,分工协作,各负其责,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强化综治维稳管理,在平安建设上有新突破
社区安定有序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有了良好的社区治安,社区建设的其他工作才能有序开展,社区居民才能安居乐业。为此,把“平安建设”作为社区工作的切入点,确立了“平安先行,整体提升”的的发展思路,平安建设成效显著。一是完善基层基础工作。在每个社区设立社区警务室,实施民警社区驻点、巡防制度,确保警力下移、前移。成立综治、安全生产工作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社区治安情况,就社区突出、棘手问题进行商讨,研究对策。二是抓好安全防火工作。发动社区党员、干部用真心、耐心细致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在辖内学校、市场有针对性地开展消防应急救援演练,利用社区宣传栏大力普及防火、防灾知识,提高了社区单位和居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三是在平安建设上下功夫、想办法,建立“信息网”:建立社区维稳综治信息员制度,建立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辖区单位(企业)、商铺和社区居民“五位一体”的“报料网”,真正发现问题,及时治理整治隐患。
三、坚持以人为本,在社区服务上有新突破
友谊县民政局始终牢固树立“服务群众,奉献社区”的思想,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一是完善社区服务体系,社区建有文化站、计生服务站、人民调解室、星光老年之家、家政服务中心、小公园等服务和活动场所,积极拓展家政、居家养老、医疗卫生、就业再就业等社区领域。二是积极开展社区互助活动。倡导邻里守望相助,积极组建青年志愿者、义工队伍开展助老、助学、助困活动,发动居民参与为重症儿童送温暖、为贫困地区捐款、为汶川地震灾区捐款捐物等活动,营造了社区友爱互助的良好氛围。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7-0223-02
目前,大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大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所谓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指具有广泛的知识、基本的科学态度、独立个性及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全能人才。全面发展的人才是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产物,是适应社会发展,满足企业需求的优秀人才,也是大学从社会经济发展边缘向社会经济发展中心转变的体现。然而,人们对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还有很多理解上的错误。因此,如何重新认识现代学校制度的现状和对策是现阶段中国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现行学校制度面临的现实困境
学校教育制度落实一直是我国教育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尤其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适应型人才提出新要求,同时也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我国有关学校尚未调整学校制度,学校教育制度落实这一发展瓶颈亟待突破。
(一)教育制度滞后不适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一些新的办学观念、教育理念及学校管理模式严重冲击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现有的教育制度与学校实际及教育教学发展规律之间的不适也表现得越来越突出,为了不断满足大众对学校的新要求,促进学校的发展,改革落后的教育制度势在必行。
(二)教育制度运行不畅
在现行学校教育制度下,低效或无效运行的现象十分严重,尤其在制度执行过程中,由于绩效水平无法达到或根本表现不出任何绩效而导致制度徒有虚名的现象也严重制约了学校功能的正常发挥。改变教育制度运行不畅、执行走样的局面是变革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
(三)教育制度环境缺失
我国现行学校制度由于本身存在各种缺陷,致使其不能应对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同时还制约着学校的健康发展。而且教育制度环境的缺失,不仅使学校制度的正常执行缺少良好的外部条件,也致使某些学校制度在执行时遇到阻碍。改变教育制度环境不合理、不科学的现状是构建现代教育制度的重要保证。
二、构建现代学校制度的对策
为了使现行学校教育制度走出困境,构建现代学校制度需要从政府、学校自身及社会三方面采取措施,可谓任重而道远。
(一)正确处理学校与政府关系是构建现代学校制度的前提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要求政府和学校能明确各自的职能,并且能够在政府层面正确处理学校与政府的关系。这对于政府转变教育职能提出了很高要求,政府需要从政策法规及培育资源市场方面下手以服务学校发展。
1.重塑政府角色,确立有限责任政府的宏观管理职能
实现“政校分开”,建立新型政校关系的关键在于转变政府的教育职能,而正确处理学校与政府关系是转变其教育职能的重中之重。首先,政府要想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向教育者及学习者提供良好服务,需要保持学校的独立性改变其与政府间的隶属关系;其次,政府需要在环境建设、教育制度及法规健全上下大力气,宏观调控学校教育,承担教育活动秩序维护、教育供给多样及协调教育主体关系的多重角色。然后,政府工作重点在于把好教育质量关即可,要保持学校的独立性,享有充分自,如学校内部的干部聘用、职称评聘、报酬待遇等职能要下放给学校;最后,转变政府的工作重点,迅速从使政府主要从以单方保护学校利益为重点转变到兼顾学校利益与保护公共教育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上来,强化政府的服务角色和责任意识[1]。
2.制定《学校法》,提供政策法规引导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需要政策法规的引导,制定和颁发《学校法》迫在眉睫,《学校法》需要明确重塑政府的角色,明确其自身的职能,改变其原有的举办者、管理者、办学者等多角色于一身的现状,使学校成为独立承担权利与责任的独立办学个体,增进学校办学能力,不断提高其教学质量[2]。
3.培育资源市场,服务学校发展
在现行的行政体制下,政府负责提供财政资金和一定的人力资源,还负责配置教育资源及开发知识产品。教育“资源市场”的缺位不利于学校的长远持久发展。而学校的发展又离不开一定的资源的支撑,因此政府应该担负起培育资源市场的重大责任。
(二)优化学校内部治理制度是构建现代学校制度的关键
学校构建现代化的学校制度,其关键因素是优化学校治理结构并设计制度。可见,现代学校制度的建构是一个学校治理不断走向规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内部制度的健全受制于学校主体地位的确立和自主运行。
1.要不断健全与完善制度
第一,学校制度建设呼吁民主。现代学校制度的构建要求有一定的自治权的同时,学校还必须有效监督教育管理权的行使,以保证其在社会公众和社会团体的监督下的阳光运行。比如要实行校务公开制度等。第二,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评价制度。教育教学评价制度的建立要求改革现行的评价制度,并建立以教师和学生为本的教育评价机制。
2.建立制度实施保障机制
政策执行在某种程度上是执行主体和受影响者之间相互调适的过程[3]。可见,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需要一定的配套制度的支持。首先,要建立纵向互动机制。就制度制定者而言,在制定制度前,要明确制度所针对的客体及其需求,这样做是为了保证制度制定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在制度实施过程中,要重视出现的各种问题,并觅寻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以保证制度不受太大干扰的正常运行;在制度运行一段时间后,要不定期评估制度执行的实际效果,为制度在下一阶段的运行提供保障[4]。其次,要建立横向合作的联动机制。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不但要求新旧学校制度的磨合与适应,而且还要求不同的制度制定者进行沟通与交流。这样做不只是为了保障新旧学校制度的有效衔接,也不单纯是为了缓解与协调不同的制度制定者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为建立科学的现代学校制度创造一定的有利条件。再次,要建立环环相扣的运行监控机制。这一机制应该包括运行前监控、运行中监控和运行后监控。最后,要建立一定的沟通机制。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要保证顺畅的沟通,减免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并及时发现制度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难题及相应的破解策略。
3.要创建制度执行的良好环境
首先,要建立一定的配套制度,支持现代学校制度的运行。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如果没有一定的配套制度的保障,是不大可能取得预定的成效的。其次,要构建科学的奖惩机制和严密的监督机制。众所周知,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为此,我们需要设立严格的奖惩机制。在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过程中,如果有一些人成绩斐然、贡献卓著,我们就要对这部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或者精神奖励。而对于那些扰乱或者破坏现代学校制度建构的人,我们要对其丑陋的和恶意的行为,甚至是非法的个人行为或团伙行为予以严厉的制裁。
(三)建立保障现代学校制度正常运行的学校—社区活动机制
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离不开学校—社区互动机制的支撑,因为学校—社区互动机制是现代学校制度建立的基础。但是,人们当前对学校—社区互动机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为此也造成了构建现代学校制度的有效力量的缺乏。因此,我们需要认真分析学校与社会之间存在的不足,并重新认识与定位学校和社区之间的关系。据此,我们认为,搭建现代学校制度可以从密切学校与社区联系、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和建立教育中介机构三个层面进行着手。
1.要密切学校与社区的联系
学校不只要服务与建设社区,开放一定的教育资源与社区,参与社区教育环境的改善与治理,而且要把社区引入到学校的管理及制度建设中,要不断增进社区居民对学校管理与制度建设的认知与理解,而且要对社区居民现存的认识误区进行一定的纠正与教育。
2.引导家长参与学校的制度建设
当前,由于家长缺乏参与学校制度建设的积极性,且他们受制于自身的教育背景、社会地位及知识水平等。因此,鼓励与引导家长参与学校的制度建设就成为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
首先,学校要邀请一定的家长对其现行的制度进行评论,要十分重视他们提出的对学校当前制度存在的不足意见,鼓励与引导家长参与和发表制度改革的讨论和建议,在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过程中认真考虑和反复征求家长的意见,最后作出一个较为合理的决策。其次,在家长讨论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如果出现就某一问题存在的不同声音时,学校应该采取合议的办法,遵从“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对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议进行表决。当在某个问题上意见不统一时,就可以采取合议的办法,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评议表决等。
3.建立一定的教育中介组织
作为连接政府、社会和学校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学校是介于政府和学校之间的双向服务、沟通的管理层。教育中介组织不同于政府和学校,而又与政府和学校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但是,教育中介组织由于自身制度的不够完善,又时常依靠政府的支持并受到行政权力的不当干预,不能独立承担政府分离出来的职能而沦为政府的附属物。此外,现行的教育中介组织又缺乏较高素质的从业者,缺乏科学的评估手段评价制度建设的状况。
三、结语
构建行之有效的现代学校制度,需要明确学校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完善学校内部的治理制度,增强学校与社会的互动。这期间会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首先,要转变政府职能,从全能走向有限,从直接行政管理转向简介宏观调控;其次,要致力于制度环境的优化和改善,通过制度的健全、完善、运行制度的确立来完善学校内部的治理制度;最后,要致力于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一体化的育人模式,建立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学校向社会提供开放服务,社会参与学校建设。在教育制度迫切变革的前提下,我们要致力于建设学习型学校,使学校成为社区学习中心,依赖教育政策的制定者、学校校长及日常工作的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和能力,明确其在现代教育制度建设中的职责,作出其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