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防止方法汇总十篇

时间:2023-11-15 11:06:0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高血压的防止方法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高血压的防止方法

篇(1)

根据当前高血压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对加强高血压病防治教育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以往对高血压病的防治主要在高血压的检出、评价与治疗上,这样做有一定的片面性。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高血压病的进一步研究,国内外专家相继开展了对高血压病的一级预防,并认为一级预防是可行的。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体会提出以下教育方法。

1.1承担教育的人员可以是医院、疗养院各临床科医生、药剂科药师以及各科护士。他们可以指导患者进行高血压的检测和治疗,有关问题的咨询、宣传教育,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指导病人自我保健和用药注意事项等。

1.2教育方法在疗养员疗养期间可以采用集中讲座形式,如知识宣讲、看录像。个体化教育针对个别疗养员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指导。开展门诊咨询和组织随访,药房开设药学服务窗口提供药学信息服务,以保证药物治疗取得预期效果,减少因不合理用药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1.3教育对象包括高血压患者及其随员家属(含子女),因为有些老年患者及其老伴年老体弱,记忆力、智力、反应能力均减弱,所以子女参加受教育在患者治疗过程中能更好地配合医务人员观察血压、病情变化及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就医和处置。与此同时,还应视情况选择一些单位,对全体人员进行高血压病防治知识的教育。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高血压病防治教育的内容

2.1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随着国内外专家对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1999年WHO/ISH再次统一高血压病诊断标准。新的诊断标准是考虑血压升高的水平,合并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和预后为着眼点。这些新观点尚未被高血压病人所掌握。所以应该用新观点、新标准强化人们的认识和掌握高血压病的诊治知识。

2.2高血压病的易患因素病人了解高血压病的易患因素(高钠饮食、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过量饮酒和吸烟等),可以避免和积极去除易患因素,达到防治和减少高血压病发病率的目的。

2.3高血压病的并发症因高血压病的并发症加重了病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和治疗的复杂化,同时降低生活质量和增加病死率。所以应使病人了解高血压病的并发症发生后带来的严重后果,以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2.4定期查体高血压病患者应定期查体以便指导用药,发现并发症和新疾病时及早诊断和治疗,防止病情发展和恶化。

2.5改善生活方式了解有利于改善高血压病的生活方式,如戒烟、少量饮酒、控制高热量饮食、低钠饮食等,以便减慢疾病的发展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6合理用药了解高血压病的常用治疗药物的类型、药理作用和副作用,以便正确联合用药,观察用药后的反应以及高血压病要终身降压治疗,规律服药,用药种类不宜频繁更换等,使病人的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

2.7治疗目标控制血压的理想水平目前也已更新。因此让病人掌握何谓血压理想水平,高血压伴有糖尿病患者和老年高血压患者应降至何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篇(2)

2013年2月~2014年3月本门诊就诊孕周为13~20周孕妇,初检时血压计3次测得收缩压在140mmHg以下,舒张压在90mmHg以下,而又非低血压者。常规进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预测。预测仪器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预测分析系统(泰医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TS6010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监测仪)。预测阳性者128例,年龄20~38岁,平均29.5岁,且均为第1胎,妊娠前无心、肝、肾、糖尿病、原发性及慢性高血压病等其他慢性疾病史,无明显家族史。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实验组6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生育史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宣教+药物治疗,实验组采用常规健康宣教+耳穴贴压食疗法治疗,具体操作如下:实验组给予干预措施,两组采取干预措施4周后从孕21~29周进行一次监测。监测指标包括:收缩压、舒张压、血尿酸浓度,血钙浓度。孕晚期34~36周对实验组进行常规产前检查及彩超监测胎儿发育情况。

1.3干预措施

对照组进行孕期健康教育,建议注意休息,淡盐饮食,药物治疗可予维生素C1次/天,0.1g/次,维生素E2次/天,200U/次。补充钙剂1次/天,1.5g/次,平时左侧卧位。实验组:在耳廓相应耳穴部用75%乙醇常规消毒,将王不留行籽贴附在0.6cm×0.6cm胶布中央,用镊子夹住,贴敷在选用的耳穴上。主穴:耳背沟、神门、角窝上(降压点)、心。常用配穴:肾上腺、额、枕、肝、肾、皮质下、耳尖〔2〕。将王不留行固定贴紧,力度适中按压,以耳廓酸、胀、麻为准。嘱孕妇每日自行按压5~6次,每次每穴按压2min,力度宜轻柔,忌过大、过猛。3~5日更换1次,双耳交替,2周为1个疗程。食疗:淡盐饮食,多吃含钙食品,少吃动物内脏。戒烟酒及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及含钾、镁、钙、维生素C的食物。每日或隔日吃香蕉、洋葱、芹菜、黑木耳、香菇、海带、鱼等。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系统,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发病率比较数据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各参数值情况比较

实验组血管收缩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管舒张压、血尿酸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钙浓度对照组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情况

实验组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7例,发病率为10.94%;对照组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1例,发病率为17.19%。实验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孕晚期常规产前检查及彩超检查过程中,未发现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及其他胎儿异常情况,所有实验组均进行产后随访,孕妇、新生儿均正常。

3讨论

篇(3)

芹菜有旱芹、水芹两种,性味辛甘而凉,能够清肝明目,清热利湿。用于防治高血压,常以旱芹为好。可选择芹菜半斤,洗净,切成小段,榨汁,纱布滤出汁液,再加入等量蜂蜜,混合均匀,每次40毫升,每日饮用3次。常吃芹菜,对身体健康有诸多益处。因为,芹菜不仅能够降血压,还有降血脂、通便、利尿的作用。对于老年人尿路感染、视物昏花、头痛、失眠等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天麻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性味甘微湿,具有平肝息风、通络止痛的功效,可以有效缓解各种肢体麻木、头痛头晕等症,是中医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常用来配置高血压药膳。

天麻母鸡汤是适合体质虚弱的高血压患者进补的一道药膳。主要原料为老母鸡一只、天麻50克、钩藤30克。将鸡洗净,剔除内脏;天麻和钩藤分别用纱布包裹,放入鸡腹内,酌加生姜、大枣、大茴香等调料,以及食盐少许。用文火焖炖2小时左右,挑出药渣,喝汤吃鸡肉。一日3次,佐餐用,3天服完。

高血压伴有易怒、失眠多梦的患者,可以用天麻15克、粳米100克、鸡肉25克、胡萝卜50克,同入锅内,小火煮成稠粥,每日一次,午饭或者晚饭时食用。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1年6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神经外科就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25例,其中,男136例,女89例,年龄60~85岁,平均(69.7±9.9)岁。病人均以头痛、呕吐、神志及肢体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既往高血压病史3年以上,无凝血功能障碍。入院时中度昏迷29例,轻度昏迷51例,嗜睡14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偏瘫,头部CT扫描示血肿量30~70ml,其中破入脑室者48例,中线移位>0.5cm者8例,中线移位<0.5cm者101例。

1.2治疗方法

1.2.1手术方法

术前根据脑CT精确定位标记手术切口。强化局麻。常规消毒、铺无菌巾、1%盐酸利多卡因10ml局麻,切开头皮约3cm,牵开头皮;骨钻钻骨孔,十字切开硬脑膜,双极电凝止血,电凝大脑皮层,脑针穿刺确定进入血肿腔,放置硅胶管,用注射器抽吸出液化血肿,固定引流管,缝合皮下组织、头皮全层。引流管内置放注射套管针,塑胶贴膜固定。血肿破入脑室者,做一侧脑室额角外引流。术中心电及血压监护。一般情况下,单纯的血肿腔引流在0.5h内完成,加上一侧脑室外引流的病例在1h完成。

1.2.2术后处置

①术后给予每日2~3次尿激酶2~3万U注入血肿腔液化血肿,闭管2h开放引流,术后2~4dCT复查,血肿全部或大部分清除后拔除引流管。②控制和稳定血压,术后血压监护,如血压过高应用降压药物,但早期降压幅度不应低于基础血压+20mmHg,以免影响脑血流量,导致低灌注或脑梗死。③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保证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④应用脑保护剂治疗和其他支持疗法。⑤康复治疗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宜早进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1.3结果

出院后3个月随访按照生活能力(ADL)分级法,Ⅰ级:完全恢复日常生活45例(20%),Ⅱ级:部分恢复日常生活57例(25.3%),Ⅲ级:需要帮扶、扶拐可行走61例(27.1%),Ⅳ级:卧床30例(13.3%),死亡32例(14.2%)。死亡的患者9例自动出院,另外23例死于其他脏器衰竭。本组有11例患者术中或术后发生再出血,改为其他术式二次手术。

2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急、进展快〔1〕。传统的开颅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清除血肿及止血的同时又增加了对脑组织的损伤。传统开颅术认为年龄超过70岁为手术禁忌,主要原因是高龄患者手术耐受力差,术后并发症多,死亡率增加。而微创手术引流术克服了上述缺点,操作简单,在局麻下可以进行,手术费用低〔2〕。

脑出血微创手术是一种理念,并不是单纯指某一种术式或强调小切口,其核心是在达到手术目的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脑功能损害。其原则应包括①以最合理的切口到达并显露血肿,②尽量避免对脑组织的牵拉和切割,③清除血肿时,以保护脑组织为最重要前提,④尽可能保留包括桥静脉和脑皮层的微小血管,⑤平稳维持颅内压和脑灌注压〔3〕。本组病例采取小切口,钻颅后软管置入血肿腔,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康复快,平均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低〔4〕的优点。同锥颅血肿腔置管相比,小切口颅骨钻孔后穿刺血肿腔,可以在直视下避开脑表面的血管,减少血管损伤的机会,增加手术的成功率。

高血压脑出血量在30ml以上的中重度患者采用单纯内科保守治疗不能有效地解除或减轻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致使脑乏氧,死亡率高,后遗症重〔5〕。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是利用液流正压和生化酶的技术来液化血肿,使之从引流管腔引流排出颅外,解除或减轻出血所致的继发性病理变化,打破危及生命的恶性循环,促进脑功能的恢复〔6〕。目前就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时机的选择上,很多作者的观点不尽相同。有的作者主张超早期手术,即在出血6h内进行手术,认为在脑实质受到严重损害前清除血肿,有利于降低血肿成分(血红蛋白、血浆)崩解产物及其他炎性介质对周边半暗区脑组织继发性细胞毒性损伤和促水肿形成。本文考虑即使在6h内行血肿腔内置管引流,并不能立刻全部清除脑内的血肿,并不能解决继发性脑水肿的问题,但是却增加了再出血的风险。故认为24h后做钻孔引流术是最佳时机,能够减少再出血的机会,而且能够减轻血肿对脑组织的损伤。而早期手术的患者生命体征未稳,术中及术后再出血机会大,手术风险高。但是过晚则脑组织受压时间较长,脑组织坏死较多,术后恢复较差。本组病例有11例患者术中或术后发生再出血,改为其他术式二次手术。24h后是脑水肿的高峰期,此时主要的死因是血肿急性膨胀向周围挤压及高颅压引起脑疝,使脑深部结构受压,生命中枢衰竭〔7〕。有研究认为高血压脑出血初期血肿腔内的压力高于颅压,血肿周围脑组织的损害重于颅内高压引起的全脑性损害〔8〕。

总之,本研究发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着出血到手术时间的逐渐延长,生存率也逐渐下降;并且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也较差。因此,应尽可能在24h后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一旦出现脑疝征象应尽早开颅行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对脑出血量在30~70ml的高血压脑出血老年患者应采用微创治疗方法。老年患者由于年龄原因,机体各脏器功能下降,脑出血后会出现各种严重的并发症,应加强术后管理、保持血压稳定及呼吸道通畅,预防褥疮、呼吸道感染,维持内环境稳定,及早降低血糖,保护胃肠道功能,防治多脏器衰竭,从而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及生存质量〔9〕。

【参考文献】

1马力,崔洁,贺崇欣,等.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对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影响〔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08;21(5):2903.

2钟春龙,郑彦,徐已奕,等.左侧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术式选择及功能保护〔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08;21(5):2869.

3王焕明,张光璞,李龄,等.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5;2(4):1613.

4左右,陈建良,吴耀晨,等.高血压脑出血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J〕.中国医师杂志,2004;6(5):5801.

5赵继宗.微创神经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225.

6NehlsDG,MendlowAD,GrahamDI,etal.Experimentalintracerebralhemorrhage:progressionofhemodynamicchangesafterproductionofaspontaneousmasslesion〔J〕.Neurosurgery,1988;23(4):43944.

篇(5)

目前临床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物治疗对疾病的影响,而对于心理和生活方式对高血压患者疾病的影响作用重视不够。本文旨在探讨社区医疗在治疗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方面的干预。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院近5年诊治的160例1~2级高血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50~65岁;其中男102例,女58例;配合治疗的126例,不配合治疗的34例(指不改变生活方式,不按时服药,不按时测血压、体质、重量)。

结 果

配合治疗的126例中,有6例出现并发症,占4.76%;不配合治疗的17例中,有7例出现并发症,占41.2%。

高血压患者的社区医疗的措施

建立高血压病管理卡,提高认识:①建立高血压病管理卡:高血压病管理卡一式两份,分别由责任医生和患者保管,责任医生进行规律性随访,并监测登记血压,随时了解各种生活事件对患者血压的影响,根据血压情况调整治疗方案。由于患者每次都要在自己的高血压管理卡上记录测量血压的结果,能够直观地看到自己的血压变化,从而提高了患者的参与性,能积极配合责任医生,甚至主动到医院找责任医生测血压。②提高患者的认识:在13例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中,对高血压认识不足的有10例,控制血压单靠药物的治疗,对该病的认识未能提高到一定的程度。近代身心医学的研究已证明了心理因素在多种疾病的病因病程和治疗中的作用,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的生物学模式转向现代的生物心理模式,社会向他们进行宣传教育,推广有关高血压病的防治知识,但由于患者文化程度不同,对该病认识的程度不同,接受能力存在差别,有的患者特别是那些年龄较大,患高血压病多年,平时不注意观察血压也无任何自觉症状,只是在劳累、心情紧张时偶感头晕不适,休息时好转,因此未引起他们的注意,即使已确诊为高血压病,平时也不服药控制,以至引起靶器官的损害。还有的患者尤其是较年轻者,他们的血压已达诊断标准,但平时不注意观察,也不进行体检,对血压的高低也不在意,有时即使出现了明显的自觉症状也不在意,仍自我感觉良好,以至于出现了其他器官的损害才引起重视,耽误了治疗时机。因此作为医务人员必须加强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才能有效地控制病情的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高血压病患者社区医疗的重点。通过定期的高血压病健康教育讲座,普及高血压病的防治知识,使社区居民能了解高血压病的三级预防概念,从而自觉地限制烟酒,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控制体重,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防止高血压病的易发因素 。定期检查血压,以便早期发现高血压,并使高血压患者能合理用药。对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应帮助其心理适应及加强康复训练。本组资料显示,接受健康教育并能按照执行的高血压患者,他们的血压一般能控制得很好,包括2、3级的高血压患者也能控制到满意的效果。相反,有一部分患者对健康教育置若罔闻,是高血压控制良好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本次研究中有21例缺乏高血压方面的知识,因此,提高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是当今社会势在必行的一项工作,医务人员应该强化患者的保健知识,预防疾病和对健康有害的因素,教育患者应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四项为首位,同时,加以药物治疗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教育患者合理安排日常生活,克服不良生活习惯,大量研究资料的结果表明,高血压病患者特别是有高血压家族史,如能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认真做好自我保健,不仅能延缓高血压病的发生,而且能有效地控制血压。对肥胖患者注意控制体质、重量,平时适当增加活动量,控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

治疗方法: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对1级高血压的患者,尤其是那些病程短,通过合理的日常生活,大部分患者能较好地控制血压,如血压控制不理想,再加以小计量药物治疗均能控制在理想水平。对2~3级高血压患者,如果改变易患因素仍不能控制血压,就应该加服降压药物,防止靶器官的损害。但是由于患者对降压药物的耐受性不同,因此选择药物不能一概而论,应该根据病情合理用药。高血压的治疗采用阶梯疗法,宜选用单一的、不良反应少、价廉、长效的药物,从小剂量的抗高血压药物开始,逐渐加大剂量,若一种药物效果不明显可与另一种药物或更多药物联合使用。通过合理用药后,多数患者血压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但是血压在正常范围后不能立即停药,应继续巩固一段时间,然后再逐渐减量或减药,直到用小剂量的药物即能控制血压为止,坚持长期用药,加用降压药物时,应告知患者血压不宜降得过快,否则会降低心、脑、肾等重要器官血液供应,产生不良反应。

篇(6)

1 研究对象

本院近7年收治的80例1~2级高血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50~65岁,其中男51例,女29例;配合治疗的63例,不配合治疗的17例(指不改变生活方式,不按时服药,不按时测血压、体质量)。

2 结果

配合治疗的63例中,有3例出现并发症,发病率为4.76%;不配合治疗的17例中,有7人出现并发症,发病率为41.2%。

2.1 分析及体会

2.1.1 提高认识 在10例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中,对高血压认识不足的就有5例控制血压单靠药物的治疗,对该病的认识未能提高到一定的程度。近代身心医学的研究已证明了心理因素在多种疾病的病因病程和治疗中的作用,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的生物学模式转向现代的生物心理模式,社会向他们进行宣传教育,推广有关高血压病的防治知识,但由于患者文化程度不同,对该病认识的程度不同, 接受能力存在差别,有的患者特别是那些年龄较大,患该病多年,平时不注意观察血压亦无任何自觉症状,只是在劳累、心情紧张时偶感头晕不适,休息时好转,因此未引起他们的注意,即使已确诊为高血压病,平时也不服药控制,以至引起靶器官的损害。还有的患者尤其是较年轻者,他们的血压已达诊断标准,但平时不注意观察,也不进行体检,对血压的高低也不在意,有时即使出现了明显的自觉症状亦不在意,仍自我感觉良好,以至于出现了其他器官的损害才引起重视,耽误了治疗时机。因此作为医务人员必须加强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才能有效地控制病情的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篇(7)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272-01

女性更年期因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量锐减致使内分泌功能失调、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女性的一个特殊阶段。生理、心理及社会因素的变化又使患者极易产生焦虑情感障碍,常诱发或加重高血压。资料显示,女性更年期高血压患病率达12.4%。成年早期女性收缩压低于男性,而60岁以后则明显高于男性。50岁以后女性高血压发病率迅速增高。血压可以随着月经周期波动,而60岁以后血压变得较为稳定。绝经后高血压发病率比绝经前高2倍,可能与雌激素分泌减少、垂体激素过度合成、体重增加,或可能与这些因素相关的神经体液因素影响有关。[1]

更年期综合征高血压主要为体内雌激素的变化所致。

更年期高血压临床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病程进展缓慢更年期高血压症状由于病程进展缓慢,又常与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相混淆,部分人未发现,长期血压高。心脏为了克服身体周围血管的阻力,而要排出足够的血量以供整个身体的需要,心脏负荷加重,同时血管壁也久而受损出现硬化,甚至出现心肌出血、脑溢血等,出现心、脑、肾等脏器功能障碍,甚至有危及生命等不良后果。2)以收缩压升高为主更年期高血压症状常常以收缩压升高为主,而舒张压升高的幅度不大,脉压差相对增大。并且,患者极易受情绪和外界环境的影响,使血压不稳定,波动太大时就会加重心血管系统的损害。3)知晓率低有3/4的患者并不知自己患高血压病,及时接受治疗就更少,其中就包括大量的更年期高血压患者。由于知晓率低,加上更年期妇女受更年期综合症的困扰,常延误更年期高血压症状诊断,失去早期防治的机会。

更年期高血压治疗方法:

1非药物治疗

1.1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精神紧张,防止体力过劳。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体操、太极拳、等。血压显著升高,症状多或有并发症的患者,应根据病情和工作性质,适当减轻工作加强休息。

1.2饮食:(1)控制热能摄入,减少高脂肪饮食。高血压病人,如膳食热量摄入过多,饱和脂肪和不饱和脂肪比例失调,多钠、少钾、少钙,单糖过多,纤维素太多,都是不利的。因此,要减少饮食中脂肪的量,特别是动物性脂肪,如肥肉、肥肠等。

(2)应食用低胆固醇食物。含胆固醇低的食物有牛奶(每100g含13mg)、各种淡水鱼(每100g含90-103mg)。

(3)限制含糖高的食品。尤其是肥胖者或有肥胖倾向的高血压者,要少吃甜的蛋糕、甜饼、甜点心、糖果等。

(4)控制食盐的摄入。一般来说,轻度高血压患者,每人每天摄入食盐量应控制在6-8g以下;有急性高血压病的人,食盐应严格控制在1-2克以下(折合成酱油约5-10m1)。

(5)多吃新鲜蔬菜。根据蔬菜上市情况,在低脂肪摄入的前提下,适当增加新鲜蔬菜的摄入量,如芹菜、黄瓜、豆角、西红柿等,均对高血压病患者有益。如果患者收缩压为140~159mmHg,舒张压为90~99mmHg时,先不要用降压药,可以遵照以上方法观察3个月到半年,更年期的症状缓解后,血压也会降下来。

2降压药物治疗

2.1利尿剂:噻嗪类、是应用最广的口服利尿降压药,双氢克尿噻25mg,每日2~3次。降压作用主要通过排钠,减少细胞外容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压起效平稳、缓慢,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作用持久,服药2-3周后作用达高峰。对轻、中度高血压有良好降压作用。[2]利尿降压药主要不利作用是由于降低血容量,降低血压,使血液粘滞度增加,对脑血管病者,有诱发脑缺血的危险,老年人有短暂脑缺血发病史者应慎用。本品抑制肾脏对尿酸的排泄,使血清尿酸浓度增高,可诱发痛风。由于抑制胰岛素的释放及周围组织糖利用障碍,可致血糖升高。糖尿病人应慎用。也可使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升高,对冠心病有不利影响,也能引起低钾低镁。

2.2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和缓释异搏定可以改善交感神经兴奋对高血压的影响[3]该药与儿茶酚胺竞争和β受体相结合,降低交感神经张力,提高血管平滑肌对扩血管药物的敏感性。具负性肌力和负性频率作用,使心率减慢,心排血量减少。肾脏内β受体阻滞可抑制肾素分泌。阻滞中枢神经β受体,产生心动过缓和降压,适应症:①年轻高血压患者;②高肾素型高血压(恶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高肾素型原发性高血压);③高心排血量型高血压;④伴有心动过速的高血压;⑤合并劳力型心绞痛,心律失常的高血压,常用者有心得安10~80mg,口服,每日3次,剂量应个体化,由小到大,有效为止。心得安可升高血清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由于对血脂的不利影响,目前已不做为降压的首选药物,有支气管哮喘者禁用,柳胺苄心定是WHO推荐的降压药,系心得安类似物,具有α和β受体联合阻滞作用。可拮抗去甲肾上腺素的缩血管作用,拮抗α受体兴奋的升压作用,拮抗异丙肾上腺素的扩血管作用,拮抗β受体兴奋的心率加快作用。阻滞β受体的作用>阻滞α受体的作用。剂量100~200mg,口服,每日3次,必要时1.5~2mg/kg静脉滴注,与利尿剂合用,可增强疗效。副作用:心动过缓、性低血压、口干、嗜睡、恶心、呕吐、腹泻等。醋丁酰心安对轻,中度高血压有良好降压作用,减慢心率的作用较轻,对血脂无不良影响。剂量400~800mg/日,分2次口服。此外,美多心安、氨酰心安亦有良好降压作用。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11743.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2-4208(2011)20-0034-04

人们对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持消极态度,微创颅内血肿外引流术为高血压脑出血治疗开辟了新途径,因该手术能迅速解除脑组织受压,降低颅内压,又有失血少,创伤小、快速、简便、节约人力物力等优点,已越来越多的被临床医生接受而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临床已取得良好疗效,但该技术穿刺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既不能直视血肿,也不能在直视下避开血管,术者也无法在术中找到出血动脉进行止血,技术操作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提高,以尽可能拟补这一手术本身的缺陷。再出血是影响该手术预后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降低再出血的发生率,对脑出血微创手术来说尤为重要。再出血概念是指一次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血完全停止后,由于微创穿刺所致或再一次血管破裂出血,是二次行为,以上从时间角度来定义,本文再出血也包括第一次出血停止前和停止后的手术操作导致的出血,也包括手术操作导致另一部位的出血,从空间和时间上进一步完善了再出血的概念。本文从再出血角度深入分析手术操作,并给予改良,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3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3例,男37例,女26例,年龄34~88岁,平均62,6岁;观察组:69例,男38例,女31例,年龄38~76岁,平均57.9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出血量(按多田公式计算)无统计学差异。病例选择符合:(1)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颅脑CT证实有脑出血;(3)无凝血机制缺陷障碍,无口服肠溶阿司匹林史;(4)无颅内动脉瘤或者脑血管畸形证据或者非可疑患者;(5)基底节出血大于30ml,脑叶出血大于30ml,丘脑出血大于10ml,血肿量计算根据CT,按照多田公式计算。

1.2方法 依据头颅CT片确定血肿中心在颅骨表面投影位置,避开颅内大血管和功能区,穿刺完成后用尿激酶溶解血肿,引流3~5d。

1.2.1对照组应用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穿刺针,在电钻动力驱动下钻穿颅骨及硬脑膜,取下电动驱动装置,换上针芯,手动将穿刺针插至血肿中心,拔除针芯,连接硅胶引流管,选用注射器用适当力度抽出血肿,第1次抽出量为血肿量的50%左右。次日将尿激酶3万U溶于3~5ml氯化钠溶液中注入血肿腔,保留2~3h后开放引流,每日2次,复查CT,待血肿消失或大部分清除即可拔针。

1.2.2观察组 从头皮、颅骨外板和板障、颅骨内板、硬脑膜、皮层血管和脑组织分成不同的步骤并应用相应的工具严格按照设计步骤操作,减少术中头皮、颅骨的出血,保护颅内血管,尽最大可能减少颅内血管的损伤几率,从而减少颅内再出血的几率,防止这一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应用工具包括头皮打孔器、防疲劳往复式快速颅骨打孔手钻、安全硬脑膜打洞器、防脱出带刻度导芯。头皮为扩张性打洞,明显的减少了出血,防止操作过程中头皮小动脉破裂出血进入颅内的可能(更换工具压迫头皮止血时,流血可能通过骨孔进入颅内)。颅骨钻孔采用防滑式工具,使头皮孔和骨孔在一条线上,保证了穿刺点不移位,防止穿刺偏差的同时,减少了钻体和头皮的摩擦损伤,较少了头皮出血,进一步防止出血进入颅内。钻头的设计给予颅骨切割缘的挤压分力,反复的挤压,使颅骨骨沫部分被挤压进入板障,增加了板障的密度,减少了板障的出血。在打通内板之前,骨沫被导出、清理干净,防止带人颅内锐性损伤血管。打通颅骨内板时,要谨慎保证硬脑膜的完好,不破损,不剥离,使用专用工具将内板最后的骨渣和骨片取出。使用安全硬脑膜打洞器打通硬脑膜,操作时,保证了硬脑膜不被从颅骨上剥离,引起渗血,同时不会伤及硬膜下的血管,保证血管完好无损,即使熟练的操作也很难做到,仅靠避开血管,而不能解决碰到血管时怎样不损伤血管的问题,其破坏血管导致再出血的几率很难进一步降低。硅胶管外径选择比骨孔大1mm的,这样给板障和硬脑膜持续的压力,起到了压迫止血的作用,进一步防止出血。硅胶管侧孔为防摩擦设计,减少了和脑组织、血管的摩擦,同时减少了将残留骨渣带入脑组织的几率,防止骨渣损伤血管,从而进一步减少了破坏脑组织和血管的几率。硅胶管头端为抛物线型,减少了和脑组织的阻力,减少了切割,防止血管被推移抽拉甚至断裂,而引发新的出血。使用防脱出导芯,使穿刺管的头端和导芯的头端固定,不会脱离,防止导芯头端脱离穿刺管后成y状对脑组织和血管造成较大损伤,增加再出血几率。采用导芯刻度读数法,不会因硅胶管的牵拉而使刻度读数相对变小,导致刺入过深,引发新的出血。导芯和导管结合时融为一体,并且使软管保持一定的硬度,从头皮进入颅骨这一环节极为顺利,减少了操作时间,从而减少了头皮出血进入颅内的几率,更不会因为反复找骨孔进一步损伤头皮、扩大骨孔而增加头皮和颅骨出血。在打通硬脑膜之前,头皮打孔处放置预置线,防止拔除引流管时,新的缝合导致头皮出血,血液顺着窦道进入颅内,形成外源性血肿。穿刺定位点在血肿中心偏外,这样能避免:a.穿刺过深,导致血肿块活动较大,损伤血肿壁而引发新的出血,b.测量即使有误差,也能减少置管过深损伤对侧血肿壁而引发新的出血的几率,给测量误差留出了空间;C.血肿引流减少后,血肿腔开始闭合,对侧血肿壁逐渐复位,防止被动刺人,引发新的出血。使用特殊的手钻,其优点之一是单手轻松操作,另一只手可以去固定头部,这样可以根据力量感觉提前预知患者因烦躁而突然用力,有效的防止患者头部突然活动,即使不能控制患者的头部突然活动,也可以保证头部与钻体同步运动,非常有效的防止钻体在颅内的突然摆动。使用特殊手钻,有效的预防了这一情况的发生,从而减少了颅脑及血管损伤,减少出血几率。选用手钻往复旋转,其周期和频率不会和脑组织产生共振,可以忽略不计,而电钻会产生振动,这一物理现象,不可忽视,会使压力不均的脑组织受到很大的破坏,增加了再出血几率,促进了脑疝的形成。进入颅骨的深度由防松脱双螺母控制,在操作过程中不会松动,防止了传统样式的螺丝松动造成刺人过深引起出血。打通颅骨和硬

脑膜后,是由手动缓慢推进入血肿腔,不但深度准确可控,而且对脑组织和血管做到了最小的损害,不同于针钻-体高速旋转进入,对脑组织和血管破坏极大,直接对血管造成毁灭性破坏甚至将血管卷入钻头抽离脑组织而断裂出血。血管卷入钻头抽离脑组织而断裂出血。所用手钻快而省力,钻通颅骨需要数秒至15S之间,轻松完成,不会使手腕、手指因受震动或者用力过大时问过长而颤抖,使下一步的精细动作受到影响。本实验一系列步骤和工具的组合,使手术完成顺利、迅速,能为整个手术节约数分钟甚至十分钟以上的时间,时间的缩短,除了为患者争取了降颅压的宝贵时间外,能减少了手术对患者恶性刺激的时间,减少了意外情况发生,如血压过高,患者突然不配合等,导致再出血的几率的增加。

1.3疗效评价方法 根据患者术前及术后30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评定结果分为5级,1级为治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度O级;2级为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度1~3级;3级为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4级为无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在18%以内;5级为死亡以1~3级计算总有效率,并观察2组再出血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使用SPSS15.0软件实现。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为有序分类变量,采用Mantel-Haenszel chi-square检验(统计指标因此改变),P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1月,治愈率、显著进步率、进步率、总有效率、死亡率、再出血发生率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见表1、2。

3 讨论

长期以来,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以挽救生命作为宗旨,通常是在内科治疗无效时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传统的开颅手术创伤大、时间长、失血多、需全麻,引起的损伤水肿反应重,疗效差,病死率居高不下。手术的创伤导致人为的造成患者病情加重,以往的文献报道多认为高血压脑出血的内科保守治疗优于外科手术治疗,或者疗效相似;故而人们对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持消极态度。而近年来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临床的应用为脑出血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方法,其相关报道和文献也层出不穷,普遍认为该手术缩短了手术时间,是一种安全迅速解除脑组织受压,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又有失血少、创伤小、快速、简便、节约人力物力、术后患者意识恢复快、治疗有效率高、病死率低等优点,越来越被广大临床医生所接受。笔者认为,目前的手术方法还不够成熟,需要进一步研究改进。

3.1手术中再出血的病变基础 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脑内小动脉损害,深穿支动脉壁纤维素样坏死或脂质透明样变性,以及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弹性变差,这些改变首先侵及动脉中层,逐渐形成小动脉瘤或微夹层动脉瘤,导致破裂出血。由于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只能暂时清除脑内血肿腔的血液,未从根本上消除患者的发病基础,容易导致新的出血,同时原破裂血管处形成血栓不牢,早期血肿壁尚未形成,以及血肿周围脑组织于血肿清除后快速复位导致脑血流突然升高,局部自身调节功能失调的血管容易破裂所致二次出血,血管病变基础的存在,加上颅内因出血导致颅内压不均衡产生递变内应力等因素的影响,致使手术操作过程中,血管极易受器械锐性、钝性损伤出血,尤其钻颅骨产生的震动,对于存在压力递变内应力的脑组织、脑血管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也会因为破坏血管再出血,患者的恐惧、烦躁患者的躁动和突然用力反抗致使颅内压、血压的骤然变化,血肿排除后的压力降低,血肿压迫使病变血管出血自止的作用减弱或者消失,均是导致再出血的因素。

3.2为防止再出血,对手术操作的要求穿刺原则上选择血管稀少的区域、最短的途径和非功能区,靶点应该定为血肿中心偏外一些,具体可用假想血肿完全清除脑组织复位后的潜在血肿腔中点为最佳目标,深度不可超越此点,刺入过深,往往引起原出血点部位的致密血肿,使之活动,导致原出血部位二次继续出血,甚至直接损伤出血部位的血管引起出血。减少不必要的锐性损伤,比如骨渣进入颅内会对脑血管、脑组织产生锐器损伤。严禁硬脑膜剥离导致硬膜外渗血,严禁硬脑膜和引流管吻合无张力导致硬脑膜破碎边缘出血、渗血。严禁使用平头穿刺针或者穿刺管刺入颅内,防止血管被推拉移位过度导致血管痉挛甚至断裂出血。穿刺针或者管刺入颅内的速度不宜过快,速度快,冲量大,对血管破坏重,造成出血几率增加。穿刺针或者管刺入颅内,严禁高速旋转进入,其对接触的血管会造成毁灭性打击。操作手术时间要短,减少对患者刺激的时间,缩短刺激患者引起紧张导致血压升高的时间,同时减少患者烦躁突然出现不配合等意外情况的发生的几率,从而减少再出血几率。测量准确,实际操作要严格无偏差与设计穿刺路线穿刺一次成功,尽可能不调管,即使调管,必须沿原方向拔出管后重新刺入,严禁颅内直接调整方向。操作精细,准确,穿刺点用两种以上的方法定位,防止系统误差,多次测量可以减少测量误差,数据要求填表,并在手前手、术中反复校对。血肿抽吸一定量少,可在不同时间多次抽吸,以自行流出为主,抽吸用玻璃注射器或者用软管本身的弹力,禁止用一次性塑料注射器,因为塑料注射器活塞为橡胶,静止和滑动摩擦系数变化大,导致内部负压手动控制不稳,易造成压力骤然变化引起出血。要求一旦发生患者不可控的头部突然摆动,要做到器械和头部运动的同步,防止器械在颅内发生摆动。而传统的钻均是用两只手操作,助手固定头部,患者的头部动了后术者才发现,此时已经发生了钻体在颅内的摆动,助手给主刀传递信息根本没有时间。器械数据读数可信,在操作过程中无变化,例如受力拉长硅胶管其刻度读数偏小,容易造成置管过深引发新的出血;反复旋转活动的钻体会引起固定旋钮松动,也会引起穿刺过深。术后保持引流管通畅是保证引流效果的关键引流管引流袋防烦躁设计固定,患者突然坐起或者站起,不会拔出引流管。

篇(9)

高血压脑出血是目前导致患者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而患者在接受内科保守治疗后的临床病死率会达到50%左右,幸存者也基本都会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使颅内血肿尽快消除,使颅内高压状态得到缓解,是对该类患者的生命进行抢救,使致残率降低的一个关键[1]。本次研究中选取92例患有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病例,对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接受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的该类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4月-2012年4月来本院就诊的92例患有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6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43~81岁,平均64.8岁;患高血压时间1~16年,平均5.2年;干预组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44~83岁,平均64.4岁;患高血压时间1~14年,平均5.6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主要措施包括:(1)术前护理:对于处于清醒状态的患者应该做好心理护理,使其思想顾虑彻底解除,进一步配合治疗,对于一些神志不清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向家属进行必要的宣教和解释,将手术治疗的具体目的、方法和疗效等向其进行介绍。同时对患者病情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对于血压过高同时伴有颅内压明显增高的表现或出现脑疝先兆的患者,应该立即给予脱水治疗,按医嘱对血压水平进行有效控制,但需要注意的是,切勿使血压水平的下降速度过快、过低,根据血压水平随时对静滴的具体速度进行调节,同时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进行严密监测[2]。(2)术后护理:①:患者的头应该偏向患侧,保持一个适当的角度,使引流管处于通畅状态,头部抬高15~30°以使颅内压降低,使脑水肿程度减轻。对于一些出现躁动的患者应该加用床栏,用约束带对其上肢进行必要的约束,防止患者用手对引流管进行牵拉,做好相应解释工作,取得家属理解。②体征观察: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每小时对生命体征进行一次测定,血压偏高的患者应该适当应用加压药物进行治疗,防止血压水平突然升高而导致出现再出血。注意对体温的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当患者的体温水平超过38.5 ℃时应采取有效方法进行降温,以使脑细胞的代谢和耗氧量降低,使脑水肿程度减轻。③引流管护理:对流量、引流液的颜色进行观察,防止引流管扭曲或打折,引流袋的位置应该比穿刺平面略低20~30 cm。如引流液混有脑脊液,引流管的最高点应该控制在穿刺平面上方15~20 cm处,如脑室的引流状态不畅,先将引流袋放低,对是否有脑脊液流出进行观察,必要时可在无菌的状态进行抽吸处理,如发现引流管阻塞应该及时对引流管进行更换[3]。将两组患者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3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GCS评分系统对抽样患者的高血压脑出血症状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显效:总得分11~15分;有效:总得分6~10分;无效:总得分不足6分[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进行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效果 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20例,无效1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6.1%;干预组显效19例,有效24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5%。干预组高血压脑出血症状治疗效果要优于对照组(P

2.2 不良反应 对照组患者在接受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的过程中有9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为19.6%;干预组患者在接受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的过程中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为4.3%。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发展趋势,仅进行内科保守治疗,使该类患者的生存难度加大,微创颅内穿刺引流术,主要具有创伤轻、安全性高、恢复速度快等几大特点,可以使该类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降低[5]。因此,临床护理人员应该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熟悉该类手术护理幅度技能,以便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护理服务[6-7]。

参考文献

[1] 朱银星,关菊香,郭克锋.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2010,17(16):192-193.

[2] 黄雪清.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微创血肿清除术后护理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09,20(12):1174-1175.

[3] 林书武,胡吉庆,于淑燕,等.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8,37(14):309-310.

[4] 贾保祥,孔仁泉.穿刺射流及液化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初步报告[J].中国神经精神杂志,2010,22(14):223-224.

[5] 勾俊龙,毛群,邢复明,等.立体定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0例临床分析[J].中国神经外科杂志,2009,19(32):194-195.

篇(10)

一、高职高专西班牙语教学的特殊情况

在世界范围内,西班牙语一直是运用相当广泛的语言,然而西班牙语教学在国内的发展却不到一百年。国内高职高专的西班牙语教学方法可以说仍然处于探寻和摸索阶段,由于高职高专本身的一些特殊情况决定了它必须有一套专门的教学方法,应该充分体现高职高专的特色,而不能照搬本科西语的教学方法来培养人才,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高职高专西班牙语专业是为了培养学生成为能较强运用西班牙语进行商务贸易、商务谈判等实际运用能力的专门人才,即注重在各个领域中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西班牙语作为一种交流媒介和工具,必须结合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从而培养学生成为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与大部分本科院校不同,高职西班牙语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强调语言的实用性而非理论性。

二、人高职高专西班牙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学生大部分高考成绩较低或是三校生,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高。再加上所有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西班牙语,对大家来说这是完全陌生的一门语言,相比中文和英文,西班牙语的语法又显得非常复杂,这就使得本身学习就不自觉的学生一开始就失去学习兴趣。

高职西班牙语教学还处于一个起步、摸索阶段,大部分高职西班牙语专业教师都是毕业后直接任教的大学生,虽然自身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但是没有受过高职教学的专门培训,专业技能不高,教学经验不足。很多时候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照本宣科,在课堂上给学生灌输大量的语法规则,而往往忽略了对听说方面的练习。

三、高职高专西班牙语教学方法的改革

1.上课模式的改变,从以教师讲课为主向以学生操练为主的模式转变

传统的教育模式是教师的讲解占据了课堂的主要时间,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对于高职西语的教学目标显然是无法满足的。其实学语言最重要的就是多说多练,如果课堂上只有老师一个人讲着枯燥的课文和语法,而跟学生没有互动和交流,那么学生的注意力就很难集中,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有更多的张口练习的机会。比如在上新课文之前可以让学生回去作好预习工作,课堂上让几个学生来讲解课文,并且可以向其他学生提问,老师的角色只是在旁指导并且解答学生的疑惑。对于上过的课文,我们也大可不必按照传统的方式去做那些机械的课后练习题,可以采取一些灵活的课堂模式,比如可以把课文内容改编成一个剧本进行表演,或者将所学内容结合自身情况开展一个小组讨论,当然可以采取一些适当的奖惩方法学生踊跃发言的积极性。这些都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练习口语的机会,用来帮助学生提高外语表达能力的方法,同时也打破了传统教学沉闷而枯燥的课堂模式,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中心地位,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2.淡化语法,让学生学会模仿

由于西班牙语的语法比较复杂,名词分阴阳性,而且所有冠词形容词都要根据名词来变阴阳性和单复数,还有众多的时态,一个动词的变位更是多达九十几种,这也是在西语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其实对于高职西班牙语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语言的实用性,能较为流利地跟人交流才是根本,完全没有必要太过注重很深的语法知识。

3.多看多听西语影音视频,组织西班牙语角,创造西语环境

学外语的人都知道,要学好一门外语最好就是有这样一个环境,因此大家都认为出国是对提高语言水平最有帮助的方法。对于在国内学西班牙语的人来说,其实我们也可以创造这样一个西语环境。老师在上课时尽量用西语授课,学生听不懂可以让他们去猜意思;上视听课的时候多放一些西语原版的视频音频资料,一些经常用到的表达多让学生模仿;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和同学用西语进行对话,如果有条件的话,每周组织一次西班牙语角的活动,邀请几个以西班牙语为母语的外国人一起跟学生进行交流。这些都是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西语环境,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4.语言跟实际工作相结合

由于高职高专西班牙语专业的学生今后主要是从事外贸,导游,涉外秘书等工作,这些岗位不仅需要有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更要求学生有胜任这些岗位的能力。其实在西语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语言和专业技能相结合,教一些跟专业相关的西语知识。比如:可以多补充外贸方面的词汇,教学生如何写外贸信函,也可以情景模拟商务谈判,还可以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介绍某一旅游景点等等。这些都是对今后工作非常有帮助的练习,而且学习内容跟实际工作相结合,也更加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高职高专西班牙语教学方法的改革之路还很长,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摸索不断地完善,以培养出满足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常世儒.西班牙语口译[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董燕生.现代西班牙语第一册[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刘黛林.高职高专外语教育发展报告[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4]刘建,刘元祺,徐蕾.速成西班牙语[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5]孙绍荣.高等教育方法概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上一篇: 健康教育的干预策略 下一篇: 工商管理方法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