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15 11:06:0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工商管理方法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1.1企业工商管理基本含义
企业工商管理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企业管理.企业管理的具体含义指的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提高宏观调控方法等一系列职能的总称.MBA、飞E0T2篇及EMBA等均为常见的企业管理教育.企业的工商管理可以稂据其内容和特点分为几个部分的内容.第一点就是根据企业管理的对象来分类,其主要内容有人力资源、项目、资金、技术、市场、信息以及企业的各项经营环境等.
第二点内容是按照企业的发展流程来进行分类,主要内容包括开始的的调研到接下来的设计再到对具体项目的建设以及对项目的投产运营管理,在逐渐发展完善后还要具体的更新以及项目的再运营和进一步的更新等一直循环下去从而有利于项目生产的执行环节.第三点内容是根据职能或者业务功能来进行分类,主要内容有计划、生产、采购、销售以及质量管理等等的管理工作.第四点内容是根据起亚的层次来进行分类以及第五点是根据企业的资源要素进行分类.其主要内容在这里就不一一赞述.
1.2企业工商管理的特征
作为企业发展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有必要了解企业工商管理的基本特征以便对其有更深的理解并有利于后面的讨论.通过对企业更深管理的基本特征的总结,其具体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点就聋企业的更深管理是以实现利益最大化为终极目标,所以,对于企业的工商管理的活动中主要以长远的战略管理为主.第二点就是现代企业的工商管理中非常重视营销管理,而营销管理需要企业的各个部门以及各个工作人员之间的相互协调才能实现,最终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达到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最大的利润.第三个特征是现代企业的工商管理中管非常强调财务管理和会计管理的重要作用,这样才能了解企业的发展动态,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和管理.第四个特征是要实现现代企业的各个工商管理目标就是要通过全员的努力才能实现,所以强调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也是一项重要的管理目标.第五个特点就是企业的工商管理活动也是跟时代的发展离不开的,所以,在企业的工商管理活动中需要不断引进各种先进的管理工具来使得各项管理活动更加高效地进行.第六点特点就是要把企业的工商管理活动当做一门独特的艺术来进行精细地经营和管理.第七点特点就是企业工商管理的最终管理目标是要实现企业的文化建设,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企业工商管理目前的发展模式
目前我国的企业工商管理的发展模式基本上都是跟我国的传统文化相关的管理方式.我们可以将这种管理方式成为中国式的管理模式.我们都知道,我国是具有几千年传统文化的文化古国,在古代的经典文学作品以及关于治国等的文字当中都有关于如何做好管理等方面的内容的描述.最 重要的是,经过几千年的文化传承,某些管理模式已经深人到了企业家的骨髓.中国式的企业工商管理模式强调的是以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来看待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以及企业人员的管理.虽然这种中国式的管理方法强调的是中国文化的运用,但是也没有忽视现代企业作为世界经济主体的一个部分需要采取的国际化的视野.因为在每个国家的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如今这个信息技术不断革新的时代’每个国家针对自己的企业的工商管理模式多少都会带有自己国家的特色,但同时也具有国际化的特点.即这个世界上的关于企业的工商管理模式没有国界的区分,只有具有某个国家的特色的管理模式.
但是,针对我国目前大部分的中小企业来说,在工商管理的发展模式中还是主要采取的具有鲜明的国内文化特色的管理模式.虽然这种文化的传承下的企业工商管理模式具有其特有的优点,但是针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以及企业国际化的视野来看的话还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在目前的21世纪,整个时代背景在发展,经济在发展,因此各个企业也需要不断的发展,所以,企业的工商管理模式也需要发展和革新.从世界上关于企业的工商管理模式的发展中,各种管理的模式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最后的利润目的.所以,具有我国文化特色的中国式的企业工商管理模式也是时展的产物,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将各种不同的企业的工商管理模式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其利弊.最后想到怎么将这些发展模式结合起来以实现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3.企业工商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的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的发展前景也越来越好.虽然我国的企业的工商管理模式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在涉及具体的工商管理模式还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缺点的.本文在此部分将会着重讨论目前我国的企业工商管理发展模式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希望可以从更加精细的方面来了解企业的工商管理模式的发展现状以实现企业在将来更好的发展.根据企业工商管理模式的具体内容来看,我过的企业工商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如下:
3.1企业的管理水平受到生产力水平的限制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企业都还属于中小企业的规模,只有小部分的大型企业的发展水平可以跟世界发达国家的大型企业的发展水平相比.如果企业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之后才会有能力在自己的工商管理水平中得到提高.因此,我国的发部分企业的工商管理模式的发展受到了企业本身发展水平的影响.国外的大部分企业在其经济发展中受到了政府及其他机构的支持,在企业发展的各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他们有能力发展其先进的管理方法,这样的话企业的工商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也能够得以发挥.根据上文的描述,我国企业的发展情况和工商管理模式的发展情况却是另外一种情景.由于企业本身的发展的水平不高,因此对于企业的管理工作难以提供雄厚的资金支持所以最终导致了企业的管理水平的低下并使得企业的资源不能得到合理的利用,最后是由于企业的工商管理模式发展的问题导致企业的利润率的低下.
3.2我国的工商管理活动缺乏创新精神
我们所有人都明白一点:企业无论是在哪方面想要取得长远的发展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在企业的工商管理中也是这样.而我国正好缺少创新精神.大多数的时候,我国企业在管理模式上都是采取的国外的著名企业的管理模式,这样不仅忽视了本企业的真正需求还漠视了本企业的自身发展模式的需要.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很难实现企业的完整的管理模式,为了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必须经常对企业的管理做调整.
3.3管理体系的不健全
对于企业的工商模式需要形成一个比较完整个工商管理体系,这一地那在我国是相对比较缺乏的.企业的管理活动中由于受到资源以及人员等的缺乏也就自然导致了企业的管理体系的不健全.由于管理体系的缺乏,企业在管理模式的发展中以及管理活动的实施以及管理中的监督和检査等过程都将会受到阻碍.由于整个管理体系的不健全’对于全面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就会受到很大程度的阻碍.
4.企业工商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
根据上文提到的我国企业的工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种种缺陷,我们将讨论在企业的未来的工商管理模式中需要做到的哪些方面的改善.具体的我们认为需要做到的改进的方面来自以下的内容.根据我国的当前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企业的工商管理模式的现状的分析来看,企业的工商管理模式对企业的战略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想要高效开展企业的工商管理工作和提高管理水平的话就要重视企业的工商管理的体制建立和这方面的专业人才的培养.有关于企业的工商管理的体制不健全的缺陷在上文的描述中也有所体现,所以,逐步加强我国企业的工商管理的体制的建立是很有必要的一件事情.对于体制的建立,不仅是企业本身,而且国家的相关部门也需要付出相关的努力才能一步步地实现.如果企业在工商管理体制的建立中缺少国家的支持,那么关于体制建立的很多过程是无法实施的.另外一个方面的内容是在管理体制的建立的过程中必须要有人的参与,因此,在企业和国家建立比较完善的工商管理体制之前还需要吸引一批优秀的人才进人企业或者是国家的相应管理部门开展具体的工作.
经济全球化发展下,我国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在其环境下企业如何增加自身市场份额,优化配置各项资源、提升企业效益,是当前企业发展中必须考虑的一项问题。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形式,工商企业管理成为研究重点。特别是当前管理模式与发展不相适应,需积极开展改革创新工作,针对当前其中存在的问题,来优化工商管理措施,提升企业工商管理有效性,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保障。
1企业工商管理概述
(1)含义。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企业工商管理是一种重要形式,在企业发展中意义重大,具体管理涉及到各个方面,包括产品销售、人员配置和财务控制等。在工商管理方面,就是以较少的资源实现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社会经济效益,在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下保障企业发展中人才等各项资源高效配置。
(2)特点。首先,企业工商管理具备人力资源管理效能,实际管理中人员配置、工作调控等活动都是围绕人来开展的。工商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效能,可以很好地解决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丰富其管理手段,并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形成补充,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其次,企业工商管理在调配资源方面有一定作用,通过建立相关管理制度,来确保各项管理工作可以有序进行,优化相关资源配置,创造良好的资源流动环境,提高企业效率、增强凝聚力。
2新时期升企业工商管理存在问题
(1)风险管理能力欠缺。当前在企业运行中,更多的内容涉及到工商管理,其范围更广,导致企业发展中面临更多风险,但一些管理人员缺乏对风险管理的关注。没有系统分析研究企业管理中市场因素影响,存在盲目投资扩张的问题,在不合理决策下导致企业财务方面出现危机,企业发展中面临严重风险。在此情况下,由于管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不足,就会加大企业危机,威胁到企业生存发展。同时一些企业在风险管理体系建立中,存在照搬现象,而没有结合自身情况完善管理制度,因此管理系统作用无法充分发挥。比如在企业财务管理、经营销售管理方面,由于风险管理体系缺失,因此没有全面分析客户信用情况,在决策中主观性较强,导致企业无法控制客户信任风险,是不利于其进一步发展的。
(2)管理人员素质较低。企业工商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会受到管理人员素质影响,当前其中一项重要问题就是人才的缺乏,很多管理人员素质较低但却在重要岗位任职,在实际管理中风险意识不足,而只是以主观意识决策导致风险进一步增加,不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凝聚力也会降低。
(3)工商管理培训不到位。首先企业对工商管理重视度不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很多企业的管理水平较低,面临着严峻的发展困境。很多企业都开展了工商管理培训,但多是生产和营销人员短期培训,而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不足,其重要原因就是没有认识到培训重要性。其次是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比较单一,企业和管理人员都将其作为重要任务,设计培训内容、形式过程中没有针对性而比较落后,也难以收获预期培训效果。最后是缺乏完善的培训考核体系,建立起完善的考核体系,可以积极有效提高培训成效,保证其成效。但在实际管理培训中,很多企业并没有建立起可行的考核体系,只是简单完成了内容,具体考核设置则比较简单无法发挥出应有作用。
(4)企业内部责权不明。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优化内部人员调度分配,合理进行内部任务分工,实现权责对等。在企业的高速运行下,要确保各个员工的作用都能发挥出来,合理利用各项资源。而由于内部权责不明,因此实际分工权责比较模糊,存在消极怠工等问题,难以发挥其规范、制约员工工作的作用。
3新时期下提升企业工商管理的有效策略
(1)积极转变企业管理理念。在新时期背景下,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企业需认识到当前经济发展趋势,转变自身管理理念,使其有效性得以充分发挥。在管理中,企业要积极总结作用,在学习培训下提高管理水平,打破旧的管理理念和传统,适应当前企业发展管理需求。
(2)增强企业风险管理意识。第一,在新时期下企业要实现健康发展,就需加强对风险的认识,强化风险管理。在传统的工商管理中,企业风险管理是在多部门分散的,实际工作中存在内容重叠会加大企业财产损失。只有在管理人员加大对风险管理重视的情况下,才能加强警惕,提高分析和控制风险的水平。第二,企业需在内部工商管理方面,独立设立风险管理部门,为其配备足够的专业人才,完善风险预警机制等。相关人员要明确各自的职责,并完善协作记住,必须分为风险调查和补救小组等,确保各项管理工作高效开展,提高运作效率。第三,完善考核体系,在其中纳入风险管理部门员工工作态度和成果,从精神上和物质上给予激励,提高员工风险管理积极性。
(3)优化工商管理培训。要提升企业工商管理水平,可以通过工商管理培训进行,可以采取两种类型的培训方式,就是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培训内容更加多元。以线下方式对员工进行培训,定期更新其新知识。线上培训就是进行课程、视频学习,在线问答、模拟实操等。这两种培训方式的结合,可以方便员工相互切磋问题,优化实际培训效果。
(4)明确企业内部权责划分。在企业内部权责不明确的情况下,实际工作中会存在较多漏洞,一些员工会借此逃避自身责任,在问题发生后存在推诿情况等,而影响到企业工作效率。因此要重视完善内部制度,明确划分权责,将其与奖惩制度结合,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
4结束语
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不断提升自身工商管理有效性,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当前需全面分析新时期企业工商管理存在不足,探究其改进策略,促进企业工商管理有效性增强。
参考文献
[1]潘宝军.新时期背景下提升企业工商管理有效性的方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9(30):60-61.
企业是否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取决于自己本身。首先,企业应该有优秀的管理人才,领导企业不断发展。其次,还需要有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对企业进行规范。这些都是企业需要具备的发展条件,因此对于企业的未来方向,要根据现在的实际情况以及企业自身的竞争力进行确定,才能符合企业自身特点,在后期才能够实现目标,使企业不断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1企业工商管理的相关概念
我们一般所说的企业工商管理指的就是能够对企业进行基本管理的一项学科。但是其实企业的工商管理有着更深层的意义,对于企业工商管理指的主要是企业如何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力,在市场中占有属于自己的位置,因此企业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改变原有的不适应市场的战略。第一,关于企业工商管理中的相关战略和方法,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因此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要对于工作经验以及学历有着高标准要求。这是因为企业的管理方法比较复杂,专业的人才对于企业的工商管理方面的现状,能够及时根据学到的理论进行及时反应,从而改变企业所处状况。其中工商管理具体涉及到许多方面,包括企业的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以及项目管理等。因此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说,这些课程都是必修学科。通过学习这些与工商管理相关的课程,能够及时掌握市场的竞争现况,还能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根据企业在市场中所处的现状,实现对企业的有效管理。同时,企业的管理者通过自己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能及时判断出企业将来可能面临的危机,一旦企业将来遇到困难时,能够及时解决问题。企业管理者通过对经常经营的数据进行分析,能够及时调控出现的企业危机,制定出合适企业发展的战略。这些对于企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2对于企业的现状进行相关研究
企业的现状主要是受到市场竞争力的影响,因此企业自身需要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才能在市场中生存下来。以下主要从两点对企业的发展情况进行探讨。
2.1现代企业的自身发展和适应能力逐渐增强
随着市场发展迅速提高,为了适应这种情况,企业必须对于自身的发展以及适应能力进行改善。管理者在面对这种形势时,需要及时的分析利弊,为企业有效规避风险。管理者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对企业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使得企业在市场中能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这些需要企业管理者努力工作,及时根据实际情况,改变对于企业的管理方式,招聘具有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的人才,帮助管理者有效的管理企业,对于出现的问题,能够为管理者出谋划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现在国际上慢慢出现了一种专业型人才,被称为职业经理人,所谓的职业经理人有着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能够利用自己丰富的管理经验以及身后的组织,对于企业进行良好的管理。一方面能够提高企业的自身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还能制定出合理的管理制度,这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尤其是,近些年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才的差距也成为影响企业产生巨大差距的原因之一,因此企业想尽各种方法吸引有用人才,不断壮大自身的队伍,增强自身竞争力,从而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
2.2企业根据市场的具体情况,及时改变自身的管理模式
以前的市场体制存在着销售和经营等环节不相互适用的现象,因此导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问题,这就提醒着企业如果长期内一直不能增加经济效益,就说明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管理体制存在很大问题。以前的企业就是因为不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导致企业因为竞争激烈等原因,无法适应恶劣的市场环境,最终没有实现经济效益的增加。在新的发展条件下,企业应该吸取以前企业的教训,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特点,对于市场以及经济发展的前景进行详细了解,招聘优秀的管理人才,帮助管理者对市场经济的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运用现代的网络平台,了解国外好的管理经验,制定出合适的发展战略,实现企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将企业由原来粗略的管理模式转变成信息化管理模式,并能在现代的管理模式的引导下不断实现进步。管理者要将自己本身丰富的管理经验,应用到企业的管理层面上,利用自己拥有的人脉和经验,对企业进行良好的管理,正确处理好企业管理层、员工、客户以及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进一步的发展企业的硬件设备,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网络化以及社交化。改变企业的发展模式有时候有助于企业发生巨大转变,有了合适的发展模式,企业才能根据实际情况改变自己的适应和发展能力,及时规避风险,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价值,使企业的工商管理体系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3企业发展的缺陷
尽管企业的经营管理当前看来有着好的方面,但是企业的工商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3.1企业没有制定出自己的工商管理发展目标
因为企业的工商管理是实现整个企业发展过程的重心,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起着指导作用,因此它的发展目标有着重要作用,企业在工商管理方面如果能够进一步的发展自身潜力,就能利用现有的资源实现进步和发展。但是目前我国企业的工商管理现状存在着许多问题,企业管理者不能清楚的认识到自身缺陷。主要表现在企业只是追求经济效益的增加,忽略了自身存在的不足。有些企业没有主动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使得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公信力受到了影响。因此,决策者应该引导企业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对于企业文化做出一些设定和改变。管理者应该倡导优秀的企业文化,不能只仅仅注重去实现经营目标,使得企业失去自身的文化以及吸引力。一旦企业的诚信力以及公信力受到大幅度的影响,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将产生严重的负面作用。长此以往,企业将为此付出严重的代价,乃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因此,企业应该制定出自己在工商管理方面的具体目标,从而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3.2企业的发展没有与国际方面接轨
在当下的信息化时代,提高企业的覆盖范围也很有必要。国际之间的交往慢慢也成为企业的重要课程,企业工商管理的范围不能只是在国内进行。因此企业对于国际上的经济状况需要进行密切关注,因为跨国企业的竞争力比国内的要大得多,一旦没有及时应对,就可能使得企业面临危机。企业的工商管理应该具体结合实际情况,从产品的结构、企业的生产能力以及管理的方式和能力等多方面进行改变。企业的工商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企业不能在取得短期的企业效益之后,就得意洋洋,而不重视企业的长远发展和进步。
4关于企业工商管理问题的相关探讨
4.1注重理论知识,倡导发展企业文化
经济的快速增长,使企业不应该只重视增加经济效益,还应该发展企业内涵。因为产业的快速发展最终的原因还是企业文化的作用,知识是资本、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因此企业应该招聘大量有知识的优秀人才,抛弃传统观念,摒弃只是一味的追求钱财的思想。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武器,选择适合企业的发展战略,对企业的管理制度进行有效改善,这些都能切实帮助企业实现进步,成为企业长远发展的动力。企业的管理制度应该符合企业实际的发展状况,不能一味的追求眼前利益,要追求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可以构建一个企业员工能够互相学习的公共信息平台,实现经验的互相交流,建立一套自由发展的经营管理模式,使得企业慢慢向着人性化的管理方向发展,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表面上的物质,应追求精神层面上的东西。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4.2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逐渐和国际联系起来
市场经济已经趋于全球化发展,因此企业的经营理念也应该逐渐和全球化相互联系起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能帮助企业和全球经济联系起来,全球化的经营管理应该逐渐成为企业的发展目标。市场经济的界限本来就在慢慢变得迷糊不清,所以企业应该追随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通过网络平台,及时关注全球各地的经济状况,学习先进技术,吸取丰富经验,实现自身的发展和进步。不应该仅仅和国内企业合作,一旦出现合适的机会,应该及时抓紧机会,和国外企业进行合作,实现国际化的经济合作。此外,企业的工商管理现在也在慢慢进入到一种新的形势,需要企业进行管理体制以及经营理念上的创新,来适应变化万千的市场环境,在国际市场中也有所涉猎,扩大经营范围。
5结语
通过上文的阐述,我们对于企业的工商管理现状以及企业的未来的工商管理发展方向,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所以,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合理利用自身资源和人脉帮助企业进步和发展,企业的管理体系是企业的核心,企业不仅应该把重点放在获得经济效益上,而且还需要注重发展企业的内涵。另外,企业的工商管理还应该逐渐与国际接轨,符合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实现全球化的经济合作和交流。
作者:杨江林 单位:鹤庆北衙矿业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杜荣旭.试论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分析及发展方向[J].商场现代化,2014(18).
[2]徐北平.试论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分析及发展方向[J].商场现代化,2014(18).
[3]肇威.企业工商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及管理模式探索研究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4(17).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新时期企业工商管理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着市场经济转型,企业也由以前较为封闭的状态,开始融入开放性的市场竞争之中,重视管理运行和内部控制,注重用户的需求,也越来越成为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这一背景下,工商管理作为管理学的重要分支,逐渐受到了多数企业的关注。
工商管理学是基于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理论,对现代企业的管理的效率与决策模式进行研究的一门科学,具有较强的全面性、专业性和实用性。企业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技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运营管理和财务管理等几个方面,并包含对企业文化等各种软性建设的规划研究。而工商管理则是利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分析方法对相关企业数据进行分析,帮助企业作出及时、合理的决策或给出相应的改进措施,解决企业经营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2 目前我国企业工商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工商管理的作用不仅体现在企业对自身经营发展的组织和控制中,也同样体现在政府部门对市场的监督和对企业的规范上。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经济形势更加多变,企业组织结构也更加复杂,在这一形势下,工商管理的观念及其相关知识方法越来越多地得到实践和锻炼,高水平的工商管理也已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经济稳定、市场繁荣的有力保障。然而,研究发现,我国企业在落实工商管理工作的实践中也还存在着一系列较为普遍的问题,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2.1 管理能力不足
与先进企业相比,我国多数企业仍存在着生产活动闭塞、与市场部门沟通不畅等管理问题,管理制度缺乏弹性、组织结构过于僵化。在向规模要效益、向成本要效益、向价格要效益、向质量要效益的过程中,企业的生产计划、销售配合依然存在着问题。管理水平的落后直接导致核心竞争力的降低,使企业的综合效益无法达到预定的目标。
2.2 市场开拓能力不足
一些企业忽略了生产模式与市场需求的结合。生产部门只负责生产、市场部却不能及时准确地反应市场的需求变化,使产品无法适应消费者的需求,而成为了企业的负担。此外,现代物流已经逐步承担了企业内部的和企业外部的衔接工作,成为了企业实现零库存、即时生产的重要前提条件,因此对物流环节认识的改变也成为了企业管理的亟待问题之一。
2.3 自身定位失准
工商管理的理念引入以后,财务报表中效益的增长已不能完全满足现代企业的需要,更多的企业开始制定长远目标,或战略性的发展规划。一些企业也从单纯的经济效益的追求转而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在这一过程中,很多企业都还不能充分协调好遵守相关法规、合理利用资源、参加社会福利、杜绝盲目扩张等环节的关系,对自身的定位不够明确。
2.4 管理价值未能充分发挥
在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者素质有待提高的情况下,工商管理对企业经营的贡献有限,其管理价值未能充分发挥。以人力资源管理为例,其管理作用主要表现在管理活动对企业长远的发展、员工绩效或企业效益,以及企业整体竞争优势等方面的影响力度或作用大小。然而,目前许多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还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其职能依然没有超越传统人事管理的特点,仍停留在档案管理、工资和劳保福利等事务性的管理工作上,是典型的以“事”为中心的静态人事管理,没有承担起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力资源部门作为一个内部管理部门对业务部门提供服务和支持,缺乏对企业发展战略的洞察力,无法与企业结合起来。这种滞后于实践的管理模式也注定了人力资源部门无法成为企业的核心,为企业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2.5 其他问题
目前企业还面临着诸如产品的系列化、资本运作的国际化、技术的更新、人力资源的可持续性、以及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服务水平等问题,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地域性市场的概念正在逐渐发生变化,资金和产品突破了国家与城市的界限,而在各地区之间迅速流动,在这一背景下,是否能够在上述方面与国际水平接轨,使企业经营模式与环境变化相适应,也已经成为了企业获得成功的必由之路。此外,一些企业正向着学习型企业转变,致力于通过强化企业能力和提高员工价值来实现企业的升级。而在此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更加灵活巧妙的运用资本,最大程度的提高用户客户的满意度,也是企业必须解决好的重点问题。
3 企业工商管理的发展方向分析
在市场环境的激励与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我国企业从整体水平上来讲,正沿着正确的方向飞速发展,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在正视并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同时,发挥工商管理的决策支持功能,在制度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切实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
3.1 不断健全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必须建立在合理的制度之上,而工商管理将企业制度视为责、权、利的综合体,并作为奖惩机制的依据,形成企业内部调控的基本工具。一方面,制度的设立具有约束员工行为的作用,另一方面,人性化的激励制度和富有弹性的管理方法又能在保障员工利益的基础上,调动其工作热情。制度的制定应从员工的角度及其权益出发,并在落实中强调严格、公正,做到恩威并施、令人信服。如一些员工出于对企业利益的考虑做出了违反企业制度的行为,此时刻板的惩罚会使其失去对企业的信任与热情,只有增加制度的人性化层面,使其充满人性关怀,才会使员工对企业产生归属感,在企业内部形成巨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3.2 高素质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
企业的综合实力及其未来发展的前景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对高素质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和选择,因此必须制定科学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计划,并使计划符合各个管理部门的具体职能要求。新一代的工商管理人才应具备信息化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团结合作能力等基本职业素养,并通过财务、生产、经营、统筹等方面的重点培训,使之成为集全面性与专业性为一身的复合型人才。
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还应注重人才的均衡发展,使其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此外,管理人才还应具备灵活的创新意识和反应能力,能够通过对自身知识的更新和能力的升级,切实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并能在最求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带领企业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不断解决企业内部及社会中出现的各种新生问题。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拥有可持续发展眼光、国际视角以及涉外能力,并能够在坚决执行国家政策和企业制度的前提下,不断积极地对其进行开发与完善的管理工作者,越来越成为各大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最终培养目标。
4 结语
我国多数企业目前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其在管理水平、制度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国际上的先进企业间仍存在着相当明显的差距,有赖于企业管理者树立现代化的企业观念,利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积极提高企业的工商管理能力。在重视制度建设、文化建设、人才建设的方针指导下,不断总结经验,使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朱静. 关于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 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02).
[2] 史慧恩, 张群, 李群霞. 国内外工商管理现状比较及发展建议[J]. 中国科技论坛, 2007, (09).
1 引言
企业间的竞争早已转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为了提高竞争力,企业越来越注重加强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可越来越多的企业却面临着来自垄断供应商的威胁。半导体行业就是一个极具垄断特色的典范,芯片制造商英特尔着力推进精益工艺,但所需的硅晶片只有前四大供应商能够进行大规模量产。因此,管理好垄断供应商对企业的生产运营至关重要。
以往对供应商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管理的全过程,正如孔令夷所提的观点,要从供应商甄选、考核和管理体系构建等方面来进行系统管理;就其中的管理措施而言,一般认为引入竞争就能管理供应商,使供应商之间相互制约、迫使其为获取业务而想方设法满足采购方的要求,朱燕等学者就针对供应商竞争的引入与否,来研究两种模式下供应商绩效有何差异。关于供应商管理的大多数方法,往往是面面俱到而面面不精,很少有针对垄断供应商的研究,同时研究也多主张通过引入竞争来进行管理,但竞争并不能从根本上管理垄断供应商。因此,结合以往研究的观点及其尚未考虑之处,本文将针对垄断供应商,提出新的管理模式,用长期合作等方法代替供应商竞争。
2 垄断供应商的重要性
对于某种特定的产品或技术而言,即使有多家供应商满足采购方对产品质量、价格等方面的要求,但由于特定产品的生产设备专用性强、购置费用高、沉没成本大,因此只有当此产品的市场需求量足够大以满足生产商的生产利润目标时,生产商才愿意投入高昂的设备购置费用。从采购方的角度而言,当其订购量不够大时,为了让生产方愿意生产、同时尽可能获得批量折扣,采购方只能选择一家供应商进行供货,此时,这家供应商就成为了采购方的垄断供应商。此外,对于一些有独特技术要求的产品而言,只有少数生产商具有生产技术、能满足需求,在此情况下,这些生产方也是垄断供应商。当企业锁定一个垄断供应商后,一旦其无法及时供货,企业的生产线就得停产断线,而在垄断性极强的行业,很难找到符合企业要求的产品,进行紧急补货的成本非常高昂。由此可见,垄断供应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状况和利润。
当企业的生产进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供应商的供货时,供应商是否能按时、保质保量的将货供应给企业,决定着产品能否顺利生产出来,同时也决定着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成本。由于供应商无法按时供货的情况具有临时性,因此采购方无法在短时间内另寻合适的货源,即使能紧急补货,也将花费高昂的人财物力成本。
3 传统供应商管理模式的弊端
3.1短期合约
企业通常认为与供应商签定短期合约,可以灵活应对未来市场的变化,也可刺激供应商保持进取心态,避免因签订长期合同而导致供应商偷工减料、压榨采购方等不负责任行为。殊不知在短期合约下,即使供应商当期满足企业的要求,它也不知道下一期的订单是否会落到自己手上,遑论未来的订单,现在能赚多少就得把利润率提高多少,这就成了供应商的理性选择。既然如此,供应商便会选择提高当期价格或降低质量,以扩大利润空间,从而弥补下期的不确定性损失。
在汽车行业,有关研究在美国选取了一M供应商和客户,典型的短期关系,在日本也选取类似的一组供应商和客户,典型的长期关系。人们一般会认为,在长期合约下,供应商会有恃无恐、提高报价以获取超额利润。但最终结果正好相反,美国供应商的利润率高于日本同行。合约越长,采购方的订单已紧握在供应商手中,在不出重大失误的情况下,采购方不会轻易换供应商,毕竟换供应商会带来另寻供应商、本期产品生产进程延误等损失。而合约期越短,采供双方合作关系的不确定性就越高,供应商就越得提高当期报价中的利润率,以应对不确定性带来的可能损失。供应商当期以提高利润率为手段压榨采购方,采购方在下一期自然不会再任由原供应商剥削,必然会在同等条件下另寻成本更低的供应商。
3.2引入竞争
人们普遍认为竞争会导致价格降低、供应商利润降低,为了获得订单,供应商往往会以低价优势吸引采购方,但事实却并非如此。为了尽可能降低采购价格,采购方一昧引入多家供应商进行竞争,一方面会导致采购额分散、规模效应丧失,反而使得采购成本无法达到最低;另一方面也会造成恶性竞争,供应商盲目降价导致其利润水平低甚至亏损,进而产生质量、交期和服务等方面的问题。此外,选取多家供应商也将带来一系列供应商管理上的难题。
设计、加工等看起来一样的产品,质量却不一定一样,但在面对同一款产品时,采购方通常会选择价格更低的商品。一方以低价取胜时,另一方为夺回市场也会进行降价,双方重复博弈,如此循环往复,价格越来越低,为了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营,供应商只能在产品用材上进行降本,如此一来产品质量自然也会越来越差,劣币最终完成对良币的驱逐,即使成本降下来了,但产品质量下降也会影响采购方的销售,最终的受害者仍然是采购方。
3.3管理松懈
传统管理方法注重对供应商的事前选择,建立一系列供应商评价指标,可往往由于事前选择十分严谨,导致采购方过于信任供应商、后期对供应商的管理较为松懈。对于普通供应商,后续的管理简单粗放,只要供应商不满足采购方的要求,采购方就可以凭借自身的主导地位淘汰供应商。但当采购方面临的是垄断供应商时,垄断供应商有大量客户,而采购方只能依赖垄断供应商,那么采购方便由原来的主动变为现在的被动,以往的管理方法就不合时宜了。若是仍对垄断供应商采取粗放的管理方法,极有可能会受到垄断供应商的胁迫,即使受到胁迫也不能舍弃垄断供应商。
4 垄断供应商管理新模式
4.1长期协议
表面上看,垄断使人向恶,但若管理得当,为了维持垄断权,供应商反而会努力向善,垄断加上短期关系才是导致供应商向恶的关键,建立长期关系,规范双方的期望、奠定合作的基石才是长远选择。由于采购方对供应商最大的议价能力在签订合同之前,因此长期协议要在签订合同之前就协商好。在选定供应商之前,将双方的期望谈清楚,避免后期出现问题;同时,在签约之前要保持充分的竞争,如公开招投标,以获取最大程度的降价空间。签订长期协议意味着关系稳定、不确定性低,出于长远的理性考虑,供应商就越可能走薄利多销的路。采购方不仅可以因此降低采购成本,还可以因稳定的长期关系而减少更换供应商等隐性成本。
对于火车上卖水的商家、景区商家,我们会发现其商品价格非常高,即使我们知道其成本结构,也会出于生理需求或心理需求而购买。但对于日本典型的长期合作的供应商而言,其产品价格却较低。前者与后者在某种程度上都处于垄断地位,但为什么会有如此差异?根本原因在于前者是短期关系,而后者是长期关系。在火车上或景区内,商家不会期望顾客成为常客,因此在每一笔交易中赚取最大利润才是商家的最优选择;而对于日本供应商,在长期关系下,其在某个特定料号上是独占的,但如果供应商在此料号上把采购方扣作人质,就得承担损失未来业务的风险,出于长远考虑,供应商会选择薄利多销来吸引采购方。
在长期协议期内,供应商确定订单是自己的,只有当与采购方出现重大分歧时才会损失订单,而不存在同期的竞争对手。为了争取未来的订单,供应商只需要尽职尽责将产品做好、密切配合采购方,如此一来,双方合作愉快、互相磨合,采购方也无需再花费时间精力去寻找新的供应商。基于供应商的上述心理,采购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要求供应商配合自己,同时也可以避免后期换供应商所带来的各类成本。
4.2协作互助
协作是维持长期关系的根本,通过盲目引入竞争来管理供应商只会导致与供应商的关系恶化。首先,可让供应商参与产品设计。在与供应商签订合同之前,邀请供应商参与公司的产品设计,即使供应商知道将来的业务就是自己的,但在目标成本和长期关系的约束下,供应商还是会积极配合采购方;如果不配合,采购方就可以不与其合作,因此在长期关系下,供应商不配合的成本很高。此外,采供双方共同设计可以将采购方对产品的要求和供应商自身的生产条件结合起来,以确保在供应商的生产能力之内生产出采购方最满意的产品。
采购方加强计划性、做一个优质客户也十分必要。即使公司的需求很复杂、会随市场需求千变万化,但大部分业务是重复业务、存在共性,可利用充足的历史数据进行需求预测,再由销售人员对市场需求做出预测,最后由采购部门在此基础上做出合理的采购计划。做好计划能降低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同时也降低供应商的隐形成本,避免出现临时加班补货或货物生产过剩的情况,间接增加供应商的利润。面对一个优质采购方,供应商会珍惜与采购方的合作,尤其是当供应商产能不足时,会尽可能照顾优质客户的业务。
4.3交流沟通
供应商的管理不是由采购方单方面决定,而应该是双方通过交流沟通,互相协商一致的结果。充分的沟通可以确保双方进度、方向等保持一致,从而使得采供双方尽可能的减少额外成本。与一般的供应商绩效考核不同的是,采购方如今面对的是垄断供应商,不能只按照自己制定的考核指标来评价供应商,还应充分考虑供应商的要求,因此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如,进行季度绩效回顾、举办年度高层会议等,邀请供应商代表参与,共同总结反思绩效,并制定改进目标。只有双方及时交流、互相包容,才能维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5 结论
本文基于传统供应商管理的方法,结合垄断供应商在原材料供给方面的垄断特性,指出传统方法在管理垄断供应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垄断供应商管理的新方法:(1)签长期协议,减少不确定性、增强合作关系的稳定性,促使供应商薄利多销,实现双赢;(2)协作互助,做一个优质客户,获取供应商的优待权;(3)交流沟通,保持信息的及时互换,实现对供应商绩效的合理考核。
参考文献:
[1]程红彦.供应商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模型研究[J].物流科技,2012,01:74-78
[2]钟磊钢,胡勇,张翠华.一类供应商管理库存供应链协调策略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6,06:92-97
[3]程晖.加强供应商管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J].价值工程,2005,04:43-45
[4]孔令夷.制造业供应商管理现状及模式选择[J].生态经济,2013,04:106-110
[5]戴晓欢,任凤香.供应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技术与市场,2009,12:72-73
[6]李浩,郭钢,徐建萍,沈磊,杨娟.协同产品开发供应商管理模型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2010,03:41-48
[7]滕青.供应商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电子与封装,2010,05:36-40
[8]高丹.供应商管理的潜在风险分析及预防[J].上海汽车,2011,03:35-38
[9]朱燕,牛占文,何龙飞.含供应商竞争的寄售供应链运营决策[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3,(09):2280-2291
[10]Sebastian Forkmann,Stephan C.Henneberg,Peter Naudé,Maciej Mitrega.Suppli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capability:A qualification and extension[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16
目前,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企业的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强,尤其是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交叉学科的日益增加,企业的经营管理内容与理念不断变化,对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规格和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对管理类人才的需求趋向复合化。但是,现有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却暴露了种种的不适应。首先,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我国几乎所有的普通本科院校将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级管理专门人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到大众化阶段的转变,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已得到有效缓解,从企业实际需求和学生毕业的流向来看,这一定位目标值得商榷。培养目标定位的不准确使人才培养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其次,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课程设置特色不鲜明。由于培养目标的无差异化,课程体系僵化雷同,缺乏柔性,导致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专业特色无法体现,培养出的学生知识结构单一,没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缺乏竞争优势。
2.课程体系过于追求理论的系统完整。我们长期以来坚持的是一种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模式,而每门课程都力求很完整、很系统,课程之间存在很多重复内容,课时总量膨胀,导致学生的应用能力缺乏。
3.对实习实训教学的忽视。工商管理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必须注重应用。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虽有社会实践、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但缺乏整体设计,设置针对性差,实训效果差,导致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差,职业岗位适应缓慢。其三,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是长期以来的主要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组织能力、创造性的才能得不到提高,也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
二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新构建
(一)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同于研究型和学术型人才,也不同于职业技术学校培养出来的技能技工,应用型本科的基本特征是“以学科为基础”和“注重应用性”,即在基本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侧重于对学生应用专业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工作能力的培养。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所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坚实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而且还要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技能,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要。因此,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能系统地掌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懂经济、法律和生产技术的基础知识,有较好的外语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能在工商企业生产经营各职能部门从事综合管理和专业管理,并具有一定实务性研究和创新以及创业能力的中高级复合型、应用型经营管理人才。
(二)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应用型本科”学科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于有行业背景的院校或专业来说,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但对于没有行业背景的专业或就业面比较广泛的专业,其可操作性就比较难,即便是同一行业,随着企业规模大小不同、生产类型不同、生产经营的复杂程度和管理水平的不同,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应用型”学科体系的建立,需要一定时间的探索、积累和验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思路是:以学科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主导,以实施动态的模块化教学为基本手段,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学科为依据,就是在设置教学内容理论体系及相关课程时,仍然应参照普通本科的学科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结构体系,这是因为:1.普通本科学科的划分,实际上是社会分工的结果,其功能本身就内含着职业性的要求,所以各个本科院校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应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上下大功夫;2.应用型本科的教学水平应达到普通本科的水平,应明显高于高职高专教育水平;3.要考虑部分学生后继发展,报考研究生的需求。
第二,以职业能力为主导,就是在调查和分析工商企业生产经营一线管理岗位群主要职能的基础上,按其要求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学科理论课程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明显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明确知道自己学了什么,会干什么。
第三,以实施动态的模块化教学为基本手段,就是按照典型的工商企业生产经营一线的岗位群(职能部门系统)的功能为主并参照社会相关职业群体的业务范围,组织相关理论与实践技能合一的教学模块。各个模块的教学内容以及各模块之间的组合,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可以进行动态调整。第四,专门设置培养学生创新和创业能力的教学模块,作为必修课内容。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创造。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三实现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路径
围绕上述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基本思路,实现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路径是:
(一)把普高本科“宽口径,厚基础”的学科教育与高职教育突出职业性的优势相结合,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依据工商管理学科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参考各个不同类型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和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并考虑典型的工商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管理部门的职能要求,从各个院校设置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中,筛选出一揽子相关课程,组成“课程篮”。然后按工商企业各个管理职能部门的功能要求,补充和整合“课程篮”并设置和强化相应的以职业能力训练为主的实践教学环节,其中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共设置36周,除第八学期18周全部进行实践教学外,从第二到第七学期,每学期安排3周集中实践教学。使学生既能比较系统地扎实掌握本学科的理论知识,又能得到职业技能的训练。在整合“课程篮”时,保留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的主干课,特别是与学生考研相关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设置足够的学时,保证课程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深度;根据定位于能在工商企业生产经营一线从事各职能部门综合管理和专业管理,并具有一定实务性研究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对某些课程则本着适用、够用的原则,给予简化或合并,如适当整合和简化经济、财政、税收、金融等专业基础课程,而对与履行专业职能直接相关的、应用性和操作性强的课程,则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现代管理技术的应用等方面予以强化。
(二)实施学科交叉,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广泛而深入的应用,社会越来越需要复合型管理人才。中国二汽集团的一位高管在一次全国性管理类学术会议上,呼吁“希望高校能培养出懂技术、会管理,又掌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设置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体系时,将根据社会和企业生产经营一线对复合型管理人才的要求,把相关学科专业的与企业生产经营一线管理职能关系密切的课程与技能训练,纳入课程体系,以弥补传统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理论性较强,可操作性较弱,重“软”能力,轻“硬”能力的不足。如:适当补充“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工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中,涉及生产经营一线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适用性、操作性强的部分课程以及基础性的生产技术类知识与技能等。由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是一个就业面较宽的专业,实施学科交叉,专业交叉,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掌握多种技能是必要的。
(三)打破传统的基础课(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专选课和任选课)的三段式教学计划模式,以工商企业各职能部门和社会相关职业群的功能为依据,建立学科专业理论教学与基于职业能力的实践密切结合的教学模块和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将分为企业经营战略与规划管理、企业市场营销管理、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企业会计与财务管理、企业信息系统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与创业素质培养等七个教学模块。每个教学模块将进行以下内容的分析与设计:1.分析本教学模块在工商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2.在调查和分析相关企业管理职能部门的职能以及社会相关职业群的基础上,明确从业应具备的主要理论知识和职业能力方面的要求;3.根据上述要求,设置各个教学模块中的理论教学子模块和能力培养子模块,其中注重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应体现以从业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性特点;4.根据应符合理论性、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要求,构建各个教学模块的课程教学过程模式;5.设计各个教学模块的主要教学文件。
紧紧围绕全市“保增长、促转型,争创科学发展先行区”实践总载体,及总公司“抓改制、保稳定、促转型,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活动载体,按照“重在总结经验教训,重在完善发展思路”的要求,充分运用学习调研成果,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实事求是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并进行深入分析检查,进一步明确今后一个时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工作思路和具体举措,形成高质量的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使之成为指导二轻科学发展的重要文件。
二、工作任务
整个分析检查阶段于2009年5月上旬开始,2009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征求意见、找准问题、分析原因、理清思路、明确方向,统筹抓好公开征求意见建议、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形成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组织群众评议等工作,同时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共渡难关促升级”、“开门纳谏”、“共商对策”等三个专项行动。
(一)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
1、征求意见的对象范围。要根据二轻工作性质和职能特点,合理确定征求意见的对象和范围,多层次、多渠道、多领域征求影响和制约二轻科学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的意见建议。征求意见的对象包括上级部门、分管领导、基层企业、职工等,还要注重征求系统内“两代表一委员”和党外人士、离退休干部的意见建议。
2、征求意见的方式方法。要根据二轻的实际,灵活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一是深入基层“群众提”。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采取登门走访和个别谈心的形式,面对面听取和征求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二是民主恳谈“当面问”。要把民主恳谈作为吸收群众参与的一条重要渠道,召开一次民主恳谈会,集中听取意见和建议;三是问卷调查“定向求”。向单位内党员群众、基层企业、职工发放调查问卷、征求意见表,书面征求意见和建议;四是其他方式“多方寻”。通过媒体网络、设置征求意见箱等多种方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3、意见建议的梳理汇总。对多种渠道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要及时进行梳理分析和归纳分类,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地向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反馈。
(二)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党员专题组织生活会
1、开展谈心交心。领导班子成员之间、领导干部与党员之间、党员与党员之间,要以“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认真组织开展谈心交心活动。要开诚布公地谈问题、找原因、提意见,做到与人为善,坦诚相见,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以利于沟通思想,增进团结,找准问题,形成共识。
2、撰写个人发言提纲。在开展谈心活动的同时,党员领导干部要对照征求到的意见建议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重点查找领导班子和个人在解放思想、践行科学发展观方面和党性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对照不足,总结反思,认真撰写好参加民主生活会的发言材料。
3、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在做好以上环节工作的基础上,领导班子要围绕总公司的实践总载体,紧扣近年来的工作实践,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专题民主生活会主要内容包括班子成员陈述发言、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班子整体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反思、提出初步整改意见等。民主生活会要邀请市委学习实践活动指导检查组成员参加。
4、通报民主生活会情况。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要在一定范围内以一定形式进行通报。民主生活会情况书面材料经市委学习实践活动指导检查组审阅把关后,于6月15日前报市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5、召开党员专题组织生活会。党支部要召开党员专题组织生活会,每位党员干部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自身的工作岗位,认真进行对照检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方向。党员领导干部既要参加领导班子的专题民主生活会,又要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支部的组织生活会。
(三)形成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
1、报告的内容。分析检查报告要紧紧围绕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紧扣党的十六大以来总公司的发展实践,充分吸收学习调研、征求意见和专题民主生活会的成果,充分反映四个方面内容:一要充分反映总公司广大党员干部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形成的共识;二要充分反映总公司广大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简明扼要概述取得的成效,系统全面梳理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分析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方面的原因;三要充分反映总公司科学发展的努力方向、总体思路和主要措施,列出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可以立即解决的突出问题和经过一段时间努力解决的突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举措;四是充分反映总公司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具体措施。
2、报告的起草。要组建分析检查报告起草工作组,党委主要领导全程主持起草工作。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要重点突出检查分析问题、理清科学发展思路、明确改进措施,做到有问题、有分析、有思路、有举措,避免写成工作总结或工作报告,使之成为指导二轻科学发展的重要文件。
3、报告的讨论。分析检查报告初稿形成后,要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专题充分讨论,党委扩大会议要邀请党员和群众代表列席,参会人员要认真审阅报告并充分发表意见。对于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要进行专题研究,在吸收各方意见后将分析检查报告予以修订完善。
(四)组织群众评议
1、召开群众评议会。分析报告形成后,要及时召开一次群众评议会,邀请部分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企业领导、职工代表等各个层面的对象参加。具体的评议内容要同分析检查报告的主要内容统一起来,做好“六评”,即:评议领导班子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不深;评议查找的问题准不准;评议原因分析透不透;评议发展的思路清不清;评议工作措施行不行;评议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具体措施有没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完善报告。对群众评议中提出的意见建议,要认真研究,充分吸收正确的评议意见,体现到分析检查报告中来,进一步修改完善分析检查报告。
3、公开报告。分析检查报告正式形成后,要以适当的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分析检查报告经市委学习实践活动指导检查组审阅把关后,于6月20日前上报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重点措施
在分析检查阶段要重点开展三项专项行动:
(一)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共渡难关促升级”专项行动
在深入开展“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专项行动的基础上,根据上级统一安排,积极参加“千名干部进千企、共渡难关促升级”专项行动,参加行动的工作人员要重点开展送信心、送政策、送服务、送资金、送平安等“五个送”活动,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共渡难关,推动转型升级。要深入企业,帮助企业找准问题,分析原因,并从企业最关心、最突出、最迫切的问题入手,发挥自身优势,用足用好惠企政策,助推企业科学发展。
(二)开展“开门纳谏”专项行动
要召开一次民主恳谈会,每位党员领导干部都要主持或参加一次以上民主恳谈会。要邀请部分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企业领导、职工代表等参加,面对面征求意见,虚心听取他们对总公司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意见和建议。要认真汇总梳理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作为撰写分析检查报告和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的重要依据。对属于总公司职能范围的意见建议,要及时确定专人分解落实;对属于其他部门的,要及时报送市委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由办公室抄告相关部门抓好落实,落实情况要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并及时向反映对象反馈。
(三)开展“共商对策”专项行动
针对征求到的意见建议,要认真做好汇总梳理,开展一次“共商对策”活动。对照“六型机关”和“四好科室”创建标准,重点查摆机关党员干部在科学理论学习、服务基层能力、部门协调合作、机关办事效率、勤政廉洁节约等方面的问题,邀请部分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企业领导、职工代表等各个层面的对象,共同研究破解对策,及时加以整改落实。
四、具体要求
1、切实加强领导。分析检查阶段,既涉及领导班子,又涉及领导干部个人,既要分析现在又要评价过去,既要总结经验又要吸取教训。要切实加强对这一阶段工作的组织领导,按照市委总体要求,严把质量关,切实把分析检查阶段各项工作抓紧抓好。
关键词:案例教学;内涵,意义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894(2006)05-0065-05
一、工商管理“案例”及其特征
一个案例通常是记录业务执行者所面临的商业议题,以及执行者决策必须依赖的相关事实、意见和偏见,这些真实的特定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及决策采取什么行动。有关学者认为,一个案例是对组织中某种实际情形的描述,常常涉及组织中的某个或某些人所面临的一个决策、挑战、机会、问题或议题等,从而使参与者能够象征性地步入特定决策者位置。一般假定案例取材于企业的真实事件,并且由相应企业授权公开,而不是那种闭门造车的虚构案例。显然,案例教学中的案例不是为了解释某个知识点的简短例子或者从一般的报章书刊中截取或直接采用的案例,因为这样很难保证案例的真实性。案例研究方法的著名学者Yin(1989)认为,就教学目的而言的案例研究不需要完整或准确地反映实际事件,其目的是为学生的讨论与争论建立一个框架,衡量编写一个教学性案例的标准不同于研究性案例。与Yin的观点不同,本文认为典型的案例教学恰恰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要求案例来源及内容的真实性,因为学生对案例真实性的疑虑会影响预先的教学目的,从而影响到教学效果:更为重要的是,这很难确保学生是在积累未来解决类似问题时可能诉诸的经验。
从教学案例的结构角度看,一个完整的案例通常包括6部分:起始段、组织背景、具体领域、具体决策问题、备择方案和结论。案例不是包罗万象,案例撰写者必须对内容进行筛选,依据具体教学目的,披露案例中与焦点人物决策有关的信息。例如,案例的经济、社会、政治与技术脉络隐含在案例的日期与地点中,但是这些未直接披露的信息与案例的分析和解决方案总是相关的。认识到案例信息的选择性与隐含性也有助于深入分析案例。教学案例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从而会产生用于更多不同教学目的的案例类型。Reynolds(1978)将案例的特征分为数据维度、分析方法维度和价值维度。案例的数据维度可被看作统一的连续体,依据不同教学目的,案例数据维度的繁简程度不同。分析方法维度同样可被看作统一的连续体,从只是为了熟悉分析方法的案例,到很少或没有信号表明应该使用何种分析方法的案例。价值维度连续体的一端通常是效率、盈利能力及长期利润最大化等的单一价值系统,另一端则是多重的价值系统,除了利润导向的价值系统,可能还有环保、道德及社会责任等,这些与分析方法及决策标准都有关。Mauffette-Leenders et al(2001)认为案例会在表述维度、分析维度、理论维度3个维度有所不同。案例的表述维度是关于识别与判断案例中重要、相关及缺失信息的难易程度,有利于学生培养梳理和结构化信息的技能。案例的分析维度依据有关案例中所需决策的呈现方式不同划分为3类。第一类分析型案例几乎包括了通常案例提纲中的所有部分,尤其是案例的中心议题、备择方案和最终决策。学生的任务是评价案例中所采取的决策是否恰当、随后的行动方案是否正确,是否还可以有其他更进一步的备择方案以及未来会有怎样的结果。第二类分析型案例可能会提供一些备择方案,但是不会给出最后所采取的决策。这种常见的案例要求学生分析案例之后给出其他的备择方案,依据决策标准评价所有的备择方案并作出决策,以及制定出一个行动与执行计划。第三类分析型案例不给出需要作出的决策,只对情况做一般的描述。学生的任务是分析案例,考虑是否需要作出决策以及给出可能的备择方案、决策标准、执行计划和相应的预期结果。本文认为Reynolds就案例特征的数据维度等同于Mauffette-Leenders et al的表述维度,而后者在分析维度上所作的3类划分比前者清楚,但是后者的理论维度不如前者的价值维度所涵盖的内容广泛,因为具体学科的案例教学似乎总是单一价值系统,而现实决策似乎是综合考虑。依据案例特征针对教学案例的类型进行划分,在分析案例亦可作为参考。
二、案例教学方法的内涵
Dooley & Skinner(1977)指出,案例教学方法的典型特征是详细分析赞同意见与反对意见直到学生作出了明确决策,教师不是进行通常宣讲式的教学,而是进行苏格拉底式的讨论,即教师只批评与提问,让学生发现他们自己的解决方案,所谓掌握与神秘相联系或者说好奇心是最好的老师。由于教师的教学目的、教育哲学及教师与学生课堂角色的不同,导致案例教学方法在被实际执行过程中产生很大差异。
从教学目的的角度看,学习目的分为6类: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案例教学方法有助于教师达到上述6种学习目的。具体而言,案例教学方法可以实现如下教学目的:获得知识;处理具体情景的复杂性;分析与综合;理论联系实践与深刻理解;将知识与技巧从课堂转移到现实的组织;培养人际技能,如交流与倾听;为分析问题提供了相对中立的情景;培养自信心、责任心、态度及独立分析能力;形成智慧与判断能力;使教学变得生动;使学生在智力与情感两方面投入;将现实世界引入课堂。依据教学目的从低到高的顺序,案例也由浅入深。虽然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案例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的不同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案例教学实践的差异。然而,本文认为案例教学的主要目的不应是掌握基本知识或理解基本技巧,虽然这些可能为更高的教学目的所涵盖。案例教学方法的目的应该侧重于学生未来工作技能的培养,而非被动地吸收知识,这才是其与传统教学主要区别之一,因此,本文认为着眼于技能培养才是案例教学方法的目的所在,否则难以被称之为案例教学方法。结合案例的特征,案例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具体的技能如表1所示。
表1案例特征与技能培养
资料来源:Erskine & Leenders,Mauffette-Leenders,1998,Teaching with cases,Richard Ivey School of Business,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London,Ontario,Canada,58.
Erskine et al(1998)认为案例教学方法的语义模糊有4个潜在来源:(1) 案例教学方法包括是否包括其他的教学方法?例如讲授、报告、练习、实习等;(2) 案例教学方法要求一个具体的教学风格吗?无论教师在课堂中是扮演积极的角色还是消极的角色,将所有的教学风格都归入案例教学方法是有些牵强的,案例教学方法通常要求教师扮演非指导性的角色;(3) 案例教学方法要求最小的案例数量吗?通常来说,案例教学方法应该使用较多的案例,而不是每年只使用一或两个案例;(4) 案例教学方法课程的脉络是基于教学项目还是教学机构?一般假定案例教学方法的脉络是一门课程。教学项目脉络观认为,除非在一个教学项目里的所有课程都使用一定数量的案例进行教学,否则不能称之为案例教学方法。一个教学项目可以是本科生、研究生或者在职培训人员,时间可长可短。为了使案例教学方法获得应有的效果,教学项目脉络观认为,教学项目中的所有教师必须各自分担会产生的整合效应的案例教学任务。教学机构脉络观是教学项目观的进一步延伸,是从整个机构的角度看待那些课程或项目进行案例教学。为了使案例教学得以正常开展,保持与更新一定数量的案例是必要的。案例教学的来源无非是对外购买和自己编写。尽管向国外购买的案例能够保证一定的水准,然而国外案例的背景与文化差异使得其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国内的部分商学院成立了自己的案例研究中心,编写更适宜中国学生的本土化案例。求木之长者必先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先浚其泉源,如何摸索出一条适合国内商学院的案例生产机制是值得进一步思考的;工商管理教师也可以尝试结合自己的研究与教学,编写一些来自工商管理实践的案例。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有多种因素影响案例教学实践,例如学生与教师的情绪、授课环境、教学对象等,经过教师对案例教学方法与技巧的学习及摸索,案例教学方法一定会改善工商管理教学的教学效果。
三、案例教学方法的意义
案例教学方法有许多优点,例如,讨论是案例教学方法的基石之一,包括分组讨论与班级讨论,所以案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独立思考与合作能力。案例本身或同期阅读材料都会涵盖一定的理论观点,案例可以是检验学生对理论理解与否的工具,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培养理论洞察力。经理们很少可以得到有关决策的所有信息,案例亦是如此,不会包括所有你想得到的信息。因此,案例强迫你在现有信息的情况下作出决策,有助于你忍受不完全的信息及模棱两可。为什么案例教学方法会有包括实现教学目的的那些优点?学生在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中的学习究竟有什么不同?
Saunders(1997)认为,将案例包括在课程及教科书中不仅仅是反映了我们使用的作业种类变化,这或许反映了高等教育基本范式的变化。在新的学习范式下,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及由学生控制的,并且本质上是经验性的,这替代了以教师和内容为中心的旧的教导范式。案例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是经验学习理论,所谓经验性学习是在高参与度的学习中,当承担个人责任的参与者在认知、情感与行为方面运用知识、技能和态度时才会存在。其要义所在为,当个人积极地涉及具体经验时才会产生学习。学生可以通过案例干中学和教中学所学的往往可以根深蒂固。不断地识别、分析与解决若干各种场景中的议题,可以使学生胜任真实的工作。案例的要义所在是学生承担具体组织中具体人物的角色与责任,可以被看作一种在职培训。案例使学生深度参与真实组织中人物所实际面对的决策,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压力、认识风险与交换意见。当学生处理若干涵盖不同职能领域、责任层级、组织与产业的类型与规模及地理位置的议题后,学生在短时间内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例如,一个哈佛的MBA在两年的时间里要学概800个左右的案例。一旦有效处理决策的流程成为重要的个人资产,在面对不同案例的挑战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使学生可以胜任未来的工作。因此,之所以说案例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未来的工作技能,是因为案例教学方法引致了学生的经验性学习,而本文认为经验性学习获得的知识是默会知识,经验亦属于默会知识,这些都是个人能力的基础。经验性学习为知识通过转化经验而被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由4个循环往复的阶段组成,即具体的经验、反思性观察、抽象的概念化和积极的试验。案例教学方法的本质,有助于教师更好的编写、评价和使用案例教学方法。例如对于在案例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中表现出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可以加强其较弱的学习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了解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从而设计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
案例教学方法特别适合处理新的及复杂的情形,案例迫使学生自己思考和学习,从而更好地应对变化着的环境。尽管每个案例不同,但是如何学习每个案例的方法是可以概括的,因此,案例教学方法还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老师们也常说,我们的目的是教给学生的是一种方法,而案例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从他们的未来职业经历中学习,正是注重“渔”而非“鱼”的表现。
四、结语
在工商管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方法有着重要的地位。杜威曾说过,大学应该更注重思考,而非知识,案例教学方法正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教学方法。为了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还需要在教学计划、课前准备、课中交流、教学笔记、课后反馈等方面下功夫。从教学内容的组织、交流与评价来看,案例教学方法在很多方面还有改善的空间。在教学内容组织方面,案例本身可以为深度的历史案例或现实的咨询项目;在教学内容的交流方面,可以有两个或更多教师一起进行案例教学;在案例教学的评价方面,可以以组为单位对学生的课前、课中和课后表现进行评价。现代网络教学平台及互联网都为提升案例教学效果创造了以往没有的条件。模仿、消化、吸收及改善现代案例教学方法在工商管理教学中的应用,值得工商管理教师进一步努力。将真实的商业情形引入课堂的第二次大的进展是1990年在教学中应用计算机模拟与游戏,案例教学有其自身的优点与缺点,如何将案例教学方法与其他现代教学方法结合使用,也有待工商管理教师进一步探索。
(作者单位: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参考文献:
[1]何志毅.中国管理案例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6).
[2]Argyris,C.,1980,Some Limitations of the Case Method Experiences in a Management Development Program,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Vo1.5 No.2,pp.291-298.
[3]Dooley,A.R.and Skinner W.,1977,Casing casemethod methods,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Vo1.12 No.2,pp.277-89.
[4]Erskine & Leenders,Mauffette-Leenders,1998,Teaching with cases,Richard Ivey School of Business,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London,Ontario Canada.
[5]Jennings,D.,1996,Strategic management and the case method,Joumal of Management Development Vol.15 No.9,pp.4-12.
[6]Kolb,D A,1984,Experiential learning,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
[7]Mauffette-Leenders,Erskine & Leenders,2001,Learnling with cases,2nd ED.,Richard Ivey School of Business,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London,Ontario,Canada.
随着时展和教育的改革,高职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也开始进入了良性的循环。高职学生想要在职业竞争中获得胜利,不仅要具备相应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要具备对应专业所具备的职业核心能力,从而在超越和突破知识本位观的基础上,建立起符合职业岗位的能力观,同时具备完成职业任务的能力,以及职业发展的潜力。
一、传统高职院校培养工商管理人才存在的问题
1.专业特色不够鲜明。由于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是由中等专业学校升级而来,因此,很多高职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代表性问题有专业设置不够科学,教学内容过于浅显等,尤其是在学生培养方面,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还处于大一统的状态,低端复制现象尤其严重,这就导致很多高职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往往存在知识储备不够、专业特色不够鲜明的问题。2.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不够全面。虽然,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过程中都意识到职业能力尤其是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中,绝大多数的工商管理专业的教育仍然是“理论灌输+案例讨论”的模式。也就是说,大多数学生在现有模式的培养下,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也了解解决某些问题的“套路”,但是发现问题的能力并不强,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总是囿于课本上给出的套路和模式,缺少全局意识和创新精神。3.创新精神培养在某种程度上缺失。创新精神是一种主人翁精神,但是随着职业经理人的普遍,很多工商管理专业针对学生的培养偏重于职业经理人的培养,而不是企业家式的培养,这就导致根本上创新精神的缺失以及诸多短线行为的出现,长此以往,必然会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负面影响。4.在学生培养过程中不能引导学生“内外兼修”。工商管理专业在学生培养中,绝大多数院校和教师都侧重于培养学生观察和应对企业内部变化的能力,但是却忽视了培养学生如何应对外部经济、政治、社会、法律变化的能力,事实上,市场经济的变化,很大原因是由于上层建筑的变化引起的,只重视内功修炼,不顾外界环境变化,必然会被时代大潮所淘汰。5.对相关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不够。当前时代的发展,不仅要求毕业生不仅要收集和处理相关行业的信息,而且还要在对企业的各个重要部门如财务、管理、营销、生产等各个部门的负责人进行引导。但是目前的工商管理专业在培养学生的时候,往往注重的是学生本专业能力,却忽略了信息收集、处理等一系列重要的相关能力。
二、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职业能力的构成与特性
1.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职业能力的构成。工商管理的核心职业能力,即从事工商管理相关职业活动所必须的最基本、最核心的能力,其不仅要求学生要具有快速适应工商管理职业岗位、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包括管理思维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合作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等。2.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职业能力的特性。①专业性:任何职业的核心能力都要有一定的专业性,脱离专业性,职业能力也就不复存在,工商管理专业也不例外,但是工商管理的专业性,实质上是在金融、公关、策划、人力资源管理等诸多学科的基础上综合起来的一种复合性质的专业性。②可迁移性: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职业能力同其他专业一样,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普遍适用性和可迁移性,这种可迁移性不仅存在于工商管理的各个分支,更存在于各个层次、各种性质的经济实体中。③发展性:发展性包括两种含义:一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工商管理相关的岗位要求也在不断的发展当中;二是随着管理者的个人变化,能力要求也在不断变化。④社会适应性:任何一种经济实体,任何职业都不可能脱离社会存在,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职业能力乃至岗位职责都不可避免的受社会影响,这就要求一个合格工商管理的毕业生必须具有高度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学校在培养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过程中应当侧重和渗透的能力
1.主人翁精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工商管理人才,不仅要具有一定的管理知识,而要有高度的主人翁精神。主人翁精神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提倡的企业家精神,而是要在拥有开拓、创新、诚信的基础上,拥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2.创新精神。创新精神,不仅仅指的是在处理工商管理环节时候能够创新处理某些问题,更体现在信息加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人员管理方面的创新。同时,还要具有从全局角度出发的,能够以提高人类美学为目的的高尚情怀。
四、高职院校在工商管理专业当中渗透职业核心能力的教学方向
1.鼓励学生自发探索,培养学生的独立意志和探索精神。工商管理,从字面上看管理的是工商,但是说到底还是以人为本的专业,因此,要在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中渗透核心职业能力就必须要注重保护并且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尤其要鼓励并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探索的精神,在保证学生学到必要的专业知识的前提下,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思考和发展空间。2.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市场经济的核心特征就是竞争,因此,工商管理专业在教学中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时候,要在引导学生认识和区分什么是公平竞争、什么是不公平竞争的基础上进行,也就是说,竞争意识,要在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是非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础上培养。
五、工商管理专业核心职业能力渗透培养的基本途径
1.尊重学生的个性,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的培养,首先要以往的重视共性、轻视个性的教育观念,但是在目前高职院校逐年扩张的情况,一对一的因材施教方法不可能实现,因此,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性格爱好、特长、知识储备以及发展意愿对学生进行分组培养,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分组并不是固定的,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和个人意愿进行调整的,同时要进行一定的引导和控制。同时,学校也要根据本校的情况,大力培养创新型师资,鼓励教师和学生进行终身学习。2.深化教学改革,增加创新课程,培养学有所长的学生。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能力培养,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更要培养出学有所长的学生,因此,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学生不同性格、兴趣以及能力的不同,对学生进行分流培养,除此之外,在学校的教学改革方面,学校应该在完成基本课程的基础上,开发与当地地方经济紧密结合的创新课程。同时,在教授这些课程的同时,一定要渗透现代管理的方法和观点。3.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高职院校固然培养的是具有一定专业能力的人,但是如果一味重视专业轻视素养,必然与工商管理的核心职业能力要求背道而驰,因此,高职院校在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时候,在注重以人文本、鼓励学生彰显个性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在各个方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0 引 言
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逐渐过渡,我们国家的大部分企业也从计划经济的“闭门造车”的状态转向了开放竞争的市场经济状态,变得开始重视市场、重视用户需求,市场经济的信条开始逐步深入到企业中去。 在实际的企业管理运营过程中真正做到用户需求至上、积极根据市场动向开发产品、建立合理的销售和售后体系的企业还是比较少,可以说与预期的设想还有很大的差距。既然我们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并且工商管理还是一种舶来品,那么难免还需要一个学习和适应并改造消化的过程。
1 工商管理
工商管理是每个企业得必修课,它需要的是掌握一定分析能力和分析方法、同时又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的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来实现其管理思想和精神。其次,企业的各项管理包含企业的运作管理、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技术管理、项目管理等,同时还包含着软性建设如企业的文化、非盈利性的社会活动。而工商管理正是通过对这些日常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保证企业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并给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促进企业更好的实现目标。
2 企业工商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市场竞争力和相应的管理水平问题
市场竞争是实力的比较,更是管理水平的综合比拼。而现在我国大部分企业还是会出现生产活动闭塞、生产部门与市场部门不能及时的协调、日常的管理依然混乱、管理机制过于僵化、组织结构缺乏柔性等问题,致使整个企业的难以实现经济规模化的发展要求。同外国的企业相比之,就不难发现我们在向规模要效益、向成本要效益、向价格要效益、向质量要效益的过程中,企业的生产计划、销售配合依然存在着问题,同国外的企业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这说明我们的管理水平还是比较落后,企业的基础还不够坚实、综合的经济效益还达不到预定的目标。
(2)市场的开拓把握能力和企业的经营模式问题
当下有很多企业都在向着 “零库存”“即时生产” 的方向去发展,可是却忽略了企业的经营模式中最为关键的市场的需求和企业自身的生产模式这两者的有机结合。生产部门只负责生产、市场部却不能及时准确有效的反应市场的快速需求变化,造成了很多产品生产出来就不能适应消费者的需求,而变成企业的负担。同时企业对于物流环节认识还不到位,没有完全认清物流的重要作用。物流已经不是过去那种在生产完以后向下游企业送送东西的小角色,而现代物流已经逐步承担了企业内部的和企业外部的衔接工作,更是企业实现零库存、即时生产的重要前提条件。
(3)企业自身价值的定位不明确问题
从计划经济步入市场经济,工商管理的理念引入以后,企业管理的指导思想也开始发生巨大的转变。财务报表中的数字的增长所带来的利益最大化,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需要,更多的企业开始制定长远目标或者说战略性的发展规划,企业也从单纯的经济效益的追求转而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包括行业领先企业对于行业的操作规程和相关国家法律法规的建议,合理的利用有限的资源、杜绝过多的浪费现象产生,同时更加注重对环境的保护、赞助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为更过的员工培训提供培训、积极参与和改建公共福利等一系列的问题。
(4)企业管理向国际化靠拢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绝大多数企业的管理者和经营者发现,地域性市场的概念发生了变化,城市之间、国家之间没有了明显的界限,有的是产品和金钱的快速流动。这就要求管理者要考虑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经营模式是否合适,产品的规划是否得当。其中包含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产品的系列和市场定位,资本运作的国际化、人力资源的可持续性、技术的更新、CRM 的服务水平等等能否一一的靠近国际的平均水平或者与国际水平接轨。
3 企业工商管理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 整体来说企业都在沿着良好的方向进行发展。 但是其中也有很多重要的问题值得注意:
(1)企业要培养高素质的工商管理人才
首先,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发展方向或者说企业的发展战略要明确,根据这些方向制定企业所需要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计划,这些计划的制定要符合企业各个管理部门的职能要求,通过扎实的推进课程学习的培养出一批能够在生产和经营中一线从事综合管理和协调的专业性人员。同时在这些人员的培养上,注重均衡的发展,尤其是要进行财务、生产、经营、统筹等能力的重点培养,使其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为企业输入更多新鲜的血液,使企业在市场的竞争中能够更具有更大的优势。
(2)企业还要培养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企业在一定的时间内,可能拥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这些高素质人才来说市场也会变得陌生,是这些高素质人才的能力不行吗?肯定不是,而是这些人员的创新意识的缺失限制了他们的能力,因而不能更好的为企业做出贡献。那么如何能够保证这些人员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呢?这就需要现任的管理者们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交流和学习的机会,督促他们从实践中不断的创新,加强应用型知识的体系建设。同时在对这样些人员的培养上也要采取一些新思路,要求管理人员能够不断地更新自身的知识水平,紧跟时代的步伐,融入到信息瞬息万变的现代化市场中去。
(3)企业要实现管理制度的科学化
企业有了高素质的管理人才还不够,还必须有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首先是因为管理制度是包含着责、权、利的综合体,其次他又是激励和惩处的依据。这就要求制度的制定要有严谨的科学依据,要有让人信服的组织机构,这是企业能够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措施,也是企业能够依章办事、恩威并施的基本条件。
(4)企业要注重制度的人性化建设
制度的设立一方面是对员工的一种约束,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的保障员工的权利、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企业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有的员工为了企业的利益做出了违反企业制度的行为,结果受到了惩罚。 这让员工会觉得自己的出发点是为了企业的发展, 而企业的制度却刻板且缺少人性化,他们会认为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奖励,员工的不满情绪会逐渐累积,长此下去会出现积重难返的情况。作为管理者需要适度的修改制度,增加制度的人性化层面,以制度的刚性管理伟必须,以制度的人性化变通为补充。所以既要把制度制定的好,又要不失制度的人性化关怀,这才是中国企业在未来管理中需要不断解决的问题。
3 结 语
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同时如何保持这些人才的高创造性是企业在未来发展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只有有了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再加上科学的管理制度,才能使企业的工商管理水平上升到科学的高度,进而保证企业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